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拓展训练方案

拓展训练方案

时间:2022-07-23 10:26: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拓展训练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拓展训练方案

第1篇

由于国家政策需要,医院的规培工作日益扩大。新进规培护士越来越多,部分规培护士还未能充分职业化,她们的责任意识、沟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还有待提高。为实现新护士岗前培训目标,打造一支优异的护理队伍,经过充分的研讨,认为有必要在规培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中中增加团队拓展训练。

二、训练目标

1、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学习有效团队沟通技巧。

2、打破成规,重新审视自我,增强创意思维能力。

3、增进学员相互认知和理解,提高团队的信任和宽容。

4、熔炼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凝聚力,树立合力制胜的信念。

三、拓展训练后规培人员的如下素质和意识将得到提高

1、积极主动的沟通精神。

2、双赢思维、补位意识。

3、面对变化的正确管理方法。

4、对团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5、富于创新精神、主动求变。

6、欣赏他人、鼓励他人、赞美他人。

7、服从命令、团结协作精神。

8、竞争意识。

四、拓展训练纪律要求

1、培训时必须严格遵守培训规则和有关纪律,严禁脱离团队擅自行动。

2、参加培训时尽量穿运动鞋,着装简洁适合运动,女士请不要穿裙子。

3、如患有不适于参加激烈运动疾病人员应事先通知培训组织者,以作统一安排。

4、请保持训练区域的整洁,产生的垃圾或废物请随身带走,自觉保护环境卫生。

五、课程设计方案

1、参训人员:2019年规培护士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80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5(c)-01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unctional physical and mental intervention training on soldier mental and motor function. Methods 40 of 325 health soldiers were selected. Body 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were taken before military training. The soldiers were taken training for 1.5 hours, 3 times a week, lasted for 8 weeks. SCL-90 and functional action screening test scoring system were compared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 After training, except paranoia, terrorist factor, other factors scores were all better than before training (P < 0.05). In body function aspect, the functional action screening test scoring system scor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except straight line forward lunge, other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Conclusion Functional physical and mental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soldiers' mental and physical function.

[Key words] Functional physical and mental training; Motor function;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军事训练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战场能打赢的重要保证,然而现阶段的更多军事训练停留在对军人的运动表现与军事技能层面的训练,缺乏对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以及支撑军事体能和军事技能的运动功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心理与身体功能适应入手,运用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旨在强化战士身体运动功能的同时增强其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并能主动适应军事训练,减少训练伤的发生,为促进作战需要的科学化的军事训练模式与军事训练的医务监督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全军卫勤训练基地2014年参与培训的战士为研究对象,共计40人。入选战士均无心理健康问题、训练伤病、感冒及慢性疾病。平均年龄(19.37±2.50)岁,身高(170.11±4.70)cm,体重(61.95±6.38)kg。本研究均征得受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本研究规定的功能性身心训练与军事训练相结合。根据第一次功能动作测试结果和心理测试状况,分析受试者身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功能性身心训练方案。把该组训练方案穿插入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共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试验训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1.5 h。具体训练内容为:A动作准备训练:动态拉伸、神经激活;B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悬吊举腿训练;C速度训练:弹力绳抗阻跑、跑台阶、跑跨栏架、折返跑;D有氧训练:12 min跑;E心理行为训练:超越自我、勇攀高峰、信任背摔;F康复再生训练:静力拉伸、扳机放松、泡沫轴滚动;G综合训练:400 m障碍跑的阶段性练习和完整练习。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量表测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问题,设置有9个基本症状因子[1],内容涵盖躯体化、敌对性、人际关系、焦虑等方面。

1.3.2 功能动作筛查测试 采用功能动作筛查测试评分系统。功能动作筛查是通过深蹲、跨栏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等7个动作表现对机体发生训练损伤预判。该测试分为4级评分制:受试者按规定完成动作时出现机体疼痛记0分;受试者不能完成规定的测试动作记1分;受试者完成规定动作但出现机体的代偿现象记2分;受试者顺利准确完成规定动作记3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受训者实验前后动作功能筛查测试各项动作平均得分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身心功能性训练对战士心理应激素质水平的影响

通过8周的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训练前后的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除恐怖、偏执因子外,剩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1。

2.2 功能性身心训练对战士身体运动功能水平的影响

训练前后进行功能动作筛查测试,结果显示,7个动作训练前后的得分除直线弓箭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 0.05),其余6个测试动作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是融合功能性体能训练和心理行为训练,旨在从训练的视角提升人体运动功能和心理素质的新型训练模式。心理行为训练沿用并创新了拓展训练的“体验式”培训的理念[3]。因此它的训练模式的产生与拓展训练有很深的渊源。同时,以军队新军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心理应激情境,对受试者进行心理素质进行培训,有助于提升心理适应能力。8周功能性身心训练结束后,进行训练后的SCL-90测试并与训练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除SCL-90量表中的恐怖、偏执因子不具有显著性变化外,其余各因子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躯体化、强迫因子呈现显著性差异(P < 0.05),敌对性、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由此看出,通过身心功能干预的阶段性训练,对受训者的心理主观应激心理因子,如自信、焦虑、团队协作、抑郁等个性负面因子具有良好的正向影响。

第3篇

关键词: 中文系 专业素质 综合训练

一、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教育背景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要求新生一年内读100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到1986年,又做出一个令全国高校同行都为之震惊的硬性规定——所有入学新生在一年级期间必须写15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后来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精读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50篇,并列入学习考核内容。)。为配合学生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大中文系在近二十年前就同时推出另一项在全国上下引起更大震动的创举——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导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别辅导,三年级以后则由学生自己选导师。这项在全国大学中从没有过的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这种专业素质强化训练带给老师们的是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再认识。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老师们受益无穷,有助于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例如中大中文系的萧德明教授在指导十几届学生100篇作文的基础上,就写下《大学生写作》这样一本深受好评的专著(参见薛晓峰、秦晖、邱瑞贤《大学生要补“童子功”,成才先打国学基础》一文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相关文章介绍。)。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前,中山大学的专业素质(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做法为全国很多高校所采用。我系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电话咨询、网络查看等方式调研过全国十几所高校,了解到这些高校中文系早就开展一系列加强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建立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系统、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向兄弟院校看齐。

二、我系为什么要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

1.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大都很早就会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华文化却缺乏了解,热衷于感官刺激的网络读图,却冷待有思想艺术高度的名篇佳作。尽管他们有幸从高中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及外语分数很高,但没看过或看不懂中外经典名著。以致有教育者戏称之为文化文盲,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中文系的学生。

2.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经历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松了一口气,学习与生活变得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才观念。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本系学生在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大体做法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大体内容如下:

1.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3.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4.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各指导老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长生、优秀生并向系上推荐。本系可在特长生大四时继续为其提供导师或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前三年培养已具备考研潜力的优秀生,本系在其大四时为其配备考研导师(或由其自由选择导师)。

四、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取得的效果

本素质拓展综合训练活动遵循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考研升学和系务管理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本系学生拓展专业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本系学生考研提供知识线索和学习指导,同时为改进本系教师的专业教学和本系的系务管理提供摸索途径。本活动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一种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师生双向交流大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大为提高。

五、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的不足

1.教学、学习观念改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上,未能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教学大平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观念和成才观念,仍然处于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未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部分懒散畏难的学生,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训练活动,系里给出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方式,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变形。

3.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个别小组,由于组员们的素质的问题,也由于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盘散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

六、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1.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统筹安排的问题:希望学校能为中文系配备一间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间或实验室;希望学校排课时能为本系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较为统一的活动时间。

2.学生活动经费和教师指导报酬的问题:希望学校能提供长远保障。

七、结论

在兄弟院校普遍进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系如果不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教学质量只会与兄弟院校拉开更大的距离。所以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势在必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出明显效果。我们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2010-10-30)

八、附《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方案》

1.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是本系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属必修课,学生须用三个学年完成本课程的修习。每学期计0.5学分,三个学年共计3学分。

2.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3.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4.本课程分阶段任务: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占50%,应用文类(例如新闻通讯稿、计划总结、对联、各种报告、各种公文等)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泛读另计,下同)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5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学生社团举办的专业性课外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含创作与评论)占50%,应用文类占30%,社会评论和其他类别占2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阅读、背诵任务同上学期,另外应个人单独完成或多人合作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多人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由各人单独执笔行文报告)。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任务与二年级学生下学期同。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理论类(含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社会评论和其他理论性文体)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9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检验自己大学学习的最终成果。

5.本课程其他要求:学生的所有写作、阅读、背诵、社会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等成果均需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点、检查(例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复印好分发给同学们评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背诵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学生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书写,与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训练相结合。学生应每学期把自己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编好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学生应在《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上做好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的记录以备同学、老师检查(建议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习作、各科目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结集成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果集。)。

6.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互并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练习不能计入本课程的写作、练量。各专业课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上高质量上好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各项任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应认真学好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外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去,高质量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确有某方面写作特长或其他特长的同学,经指导老师同意,并经主管实训工作的系领导批准,可以在不违背本课程训练宗旨的前提下,对本课程训练方案作出改动,为自己制订特别的训练方案。

7.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训练办文、办事、办会等专业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阅历等提升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就业或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读书报告、调查研究、诗文朗诵、时事评论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8.本课程实行如下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可通过导师检查、组长检查、组员自查、组员互查等方式进行。每学期末导师按写作占40%、读书报告占30%、背诵占10%(没有社会调查任务的学期,此项占20%)、社会调查占10%、课外活动占5%、考勤占5%的比例为学生评定综合成绩。任何一项缺成绩则整个课程考核不予通过,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须经有关活动组织者确认。

9.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本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争取习作公开发表。本系定期编辑学生优秀作品集出版发行。鼓励热心同学尤其是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相关系务管理,担负起组织、督促、检查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部分任务。本系学生应组织各种专业性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参与专业性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成绩的机会。

10.各导师、各小组、各学生社团应及时收集同学们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和重要信息,例如公开发表的文章、各种获奖情况和有影响的活动等,向系上汇报以便汇总、公布、存档。

第4篇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模式

一、高校体育课实施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价值

(一)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拓展训练实施时过程中,教练会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教练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整个活动的总结、讨论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练在训练前把训练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安全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教练在过程中在做适当的引导,在活动后做适当的总结。高校体育课采用这种学习与训练方式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以跑、跳、投之类的一些内容为主,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这些内容,虽然学校体育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改变却收效甚微,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拓展训练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器材,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前的体育课当中所没有接触过的,现在的学生好奇心都很强,采用拓展训练教学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群体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由于升学、就业、人际关系处理等的原因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近些年学生因升学失利、考试失利而自杀的案例很多,这都是由于学生心理问题而造成的。拓展训练中的许多项目都是精心设计,以心理挑战为重点,具有开发性、挑战性,这些项目有时候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这些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素质训练可以让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得到极大提高,这些练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的学生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在练习项目的成功和失败中培养学生真实、稳定的自信心,所以,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四)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拓展训练是体育的社会功能的延伸,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拓展训练注重团队合作,很多项目都是集体团队项目,需要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沟通交流才能完成。拓展训练通过设定的一些项目,让个人和团队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来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彼此合作的团队意识。通过这些团队活动,受训者更能敞开心扉、相互信任、忠实地反映自己,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和配合。

二、高校体育课实施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教师业务水平要提高

拓展训练不仅仅是简单的游戏项目,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教练不但要具备诸如登山、野外求生、山野救护等基本的户外专业技能,还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要想有高质量的课程就必须要有有高质量的教师。教师的业务能力、业务水平能达到拓展训练授课的基本要求是高校体育课实施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一切内容,朝着“一专多能化”的方向发展,针对课程设置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一知半解不但收获不到课程应有的效果,还会丧失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二)课程设置要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

首先,不同的大学生群体有不同的特征,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学习环境的学生在拓展训练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很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结合学校学生群体的特征与需求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与最能表现训练效果的课程。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拓展训练课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应有所不同,在进行课程设置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以借鉴拓展训练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训练项目为主,不能简单粗暴地直接照搬拓展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必须要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以适应高校教学标准为基本要求,考虑学校场地设施的实际状况,设计出有特点、有趣味、有意义的课程方案。

(三)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要创新

教学评价是整个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模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检测教学成果、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评价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在更大空间上的发展。

因此高校体育课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要开展特色评价,建议采用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把平时小课堂评价、学期末考核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采用这种多种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形成评价方式的“优势互补”,让老师可以听取到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三、结束语

把拓展训练引进高校体育课堂对学校、老师、学生都是非常有研究价值、实际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未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拓展训练一定会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要把高校体育课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实施好,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做到适应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还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篇

篮球意识的训练在青少年篮球训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青少年个人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因此,作为教练必须要制定科学的篮球意识的训练方案,明确篮球意识训练的具体内容,切实有效的提高篮球队员的篮球意识。

一、丰富理论知识并总结前人经验

应变性是对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基本要求,在篮球场上,情况瞬息万变,不仅需要运动员掌握篮球技术要领以及战术配合的方法,还需要运动员具有把握时机,善于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就需要运动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的帮助,丰富理论知识,总结前人经验,只有完善的认知结构才能帮助队员提高应变突况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队员的观察能力

篮球队员在比赛中对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运用,都直接取决于能否在瞬间做出正确的观察与判断。作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必须有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能在瞬间准确观察方位、空间、距离,并准确判断对手的下一步动作(假动作)。只有正确判断空间方位与距离,才能精准的、快速的确定有效的运动方位,从而采取有效行动。因此,在篮球技术训练初期,一定要注重培养篮球队员良好的观察能力,尤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动作的衔接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培养他们正确的篮球意识,提高队员在正确意识指导下的战术应用水平,增强运动员在篮球场上的应变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要训练队员利用眼睛余光进行观察的能力,拓展眼睛余光观察的范围,最大限度的争取运动时间与角度。例如,运球时用眼睛余光看球或不看球,视野重点在于观察场上的整体情况;接球之后应尽量面向球筐方向。

三、比赛战术与篮球技术相结合

技术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灵活度关乎运动员实际水平的发挥,更决定比赛胜负的走向。因此,在训练中,我们要加强技战术的训练,反复训练技术要领,是运动员熟练掌握技术技巧,同时,为了追求更好的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实战水平,我们可以创设比赛情境,让运动员在比赛氛围下掌握技术的应用技巧,将学、练、用、变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技术与技术之间的过度和协调。篮球是一项多人运动项目,除了要传授运动员动作技巧以外,还要注意培养青少年战术意识,提高青少年团队协作能力,避免个人英雄主义给集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时常给青少年灌输个人服从集体的思想,培养以集体行为为主导的意识,通过战术的配合使集体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相互鼓舞下,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必定都能获得很大的提高。

四、注重培养篮球队员的竞争意识

从我国篮球运动现状来看,运动员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对抗意识,虽然我们在平时训练中经常强调对抗意识,力求增强运动员的对抗能力,但总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阶段并没有学习以身体接触为主的篮球,在形成一定的运动意识之后就难以改变了。因此,在运动员青少年时期,就要加强对抗意识的培养,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同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训练使运动员参与大量实践体验,从精神上灌输对抗意识,增强篮球运动员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对抗能力。

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在青少年篮球队员篮球意识培养中的几点认识,关于篮球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广大教练员在今后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省宝丰县)

第6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身体素质的要求。很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加强了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随着拓展训练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拓展训练课程。但是由于拓展训练项目的复杂性,在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目前高校却没有对拓展训练课程实施安全管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拓展训练的热情和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拓展训练课程中的安全教育,并提出如何构建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为高校更好的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拓展训练的概念及课程形式

1.拓展训练的概念

拓展训练是指使用特殊的设备、利用特定的场地,为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团队意识等,在指导人员的指导下组织一些高难度动作譬如跳跃、上升和下降等活动。拓展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参与者应对挑战的决心、提高参与者的合作意识等[1]。

2.拓展训练的课程形式

目前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主要有以下形式:野外拓展课程、水上拓展课程和场地拓展课程。每一种拓展训练的课程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校的设备、场地条件等,对学生因材施教,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2]。

三、拓展训练课程中的安全教育

拓展训练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体育运动就会有安全问题的存在,而且由于拓展训练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在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意识到拓展训练的安全隐患,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活动的过程不要盲目的追求训练的难度,应根据身体素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以保护自己和别人的安全。同时,学校应开展拓展训练安全教育课程,并将安全教育作为拓展训练课程的重要内容,将安全教育渗透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除此之外,由于拓展训练师是拓展训练的引导者,因此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开展拓展训练的教师进行学习,不仅是拓展训练的课程学习,还应包括拓展训练安全教育的学习。

四、构建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联合各部门,共同构建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

1.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1.1安全保障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

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会涉及很多环节,同时也会有很多因素影响体系的构建。因此在构建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时,应将影响因素考虑在内,构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体系。可操作性是指拓展训练指导人员相互之间的能够相互配合,并能及时将信息反馈回来;另一方面主要是值开展拓展训练的相关设备及物资能够合理的利用。

1.2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时,要依据调研的结果,综合运筹学、信息学、应急管理学等学科,对构建的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评价体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等。体系构建后应有一个试用的阶段,在试用阶段检验体系的科学性,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3]。

2.构建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拓展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必须采取设计科学合理的拓展训练课程、规范化管理拓展训练课程、配备专业化的拓展训练指导教师等措施。

2.1设计科学合理的拓展训练课程

由于拓展训练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必须因材施教,设计科学合理的拓展训练课程。其设计依据主要是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资源;季节的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因此要求拓展训练的指导老师前期做好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资源、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基本情况等的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出个性化的拓展训练方案,并将安全教育贯穿其中,以更好的开展拓展训练课程。

2.2规范化管理拓展训练课程

规范化管理拓展训练课程包括课程前期、开展中、后期的管理。拓展训练课程的前期管理是指在开展拓展训练前进行安全排查,主要是对使用的场地、设备设施、器材等进行检查,同时对将要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拓展训练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规范性及安全性,指导教师应进行实时的监督,一旦发生不安全的行为及时阻止;拓展训练的后期管理是指拓展训练课程结束后,有关人员应对场地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同时注意检修相关的设备设施、器材等。

2.3配备专业化的拓展训练指导教师

拓展训练指导教师是安全有效的开展拓展训练的重要保障。由于拓展训练课程的复杂性,学校必须配备专业化的拓展训练指导教师。目前很多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并不是由专业的拓展师进行组织,导致有些学校无法安全有效的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因此,学校应大力培养拓展师,定期发展具有拓展资格的指导教师,定期讲解有关的安全知识、设备设施的使用等,以便更安全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第7篇

北京汉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专业从事数控设备及高端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在我国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化没有蔚然成风的背景下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在人形机器人双足行走方面取得技术突破,第一次让国产人形机器人独立行走起来,摆脱中国人形机器人不会行走的尴尬。汉库虽然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年轻企业,但发展势头迅猛,至今已经成功和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通力合作,为其提供机器人创新训练方案及设备。此外,汉库还开发了适合国内的行走机器人研究开发训练方案HUMANLAB系列人形机器人实验室和类人双足机器人的创新训练课程。

在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汉库针对奥运福娃专门设计了“福娃机器人”,给“科技奥运”又添一抹靓丽颜色。一支由拥有多年研究机器人经验的留日学者和数控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在“80后”总经理张更深的带领下,正逐步走上机器人产业化之路。

让机器人行走不再尴尬

“它有17个自由度,舵机扭力可达14 KgCm,可以完成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如俯卧撑、前滚翻、后滚翻、侧翻、跑步、单杠表演等,添加遥控器等无线收发模块后可以组队表演。非常适合科技馆、学校科技节等科普展览和机器人大赛舞蹈部分的比赛。”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总经理张更深给记者演示了他们的最新产品――HGR-3型人形机器人,这是专门为舞蹈表演、竞技设计的双足步行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国内还处于新兴领域。国内的类人型机器人竞赛主要有两个项目:机器人直线行走表演和创意舞蹈竞赛。机器人直线行走是让人型的机器人在一条绿色地毯上沿着两条白色直线前进,到指定距离后停止,在此过程中,机器人摔倒视为失败,以时间最短者获胜。机器人创意舞蹈表演是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器人配合自己选定的音乐进行舞蹈动作展示,评委从技术难度,表演效果,创意程度等方面给与评分,在这个项目上,往往几个机器人组合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我们作为专门研发、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的公司会竭诚为中国教育做贡献。”

人形机器人是科技含金量最高的机器人,是所有机器人的代表。人形机器人本质是一种融合造型技术、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第十届科博会和V815中关村民族品牌精品展上,汉库机器人活蹦乱跳,手舞足蹈,吸引了众多的观众驻足观看。有些观众将其误以为玩具,事实上,人形机器人是一种高科技的集成品,其背后的一举一动都涉及到非常关键的技术。其中最典型的是机器人的行走技术。

目前,在国际上能攻克机器人行走技术这一难题的也仅限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在我国,对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科研院所自发地进行了一些纯研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形机器人的行走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据张更深介绍,国内曾有两家研究机构研制过人形机器人,其中一家研制的机器人具有人形机器人的外观,然而,却不能像人一样行走;另一家研究机构研制的人形机器人,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行走动作,行走时必须像木偶一样用绳子吊着。

如果机器人不能行走,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机器人的行走涉及到17个关节要动,即要有17个自由度,每一个关节又涉及到程序植入、电机等内容。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又面临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国际上将该技术形象地比称为“无底洞”。

汉库科技是一家典型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在人员投入方面也比较单薄,然而,在进行机器人研发方面却像一面旗帜,进行着艰苦的研发工作。据张更深介绍,研发人员在机器人行走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由于研发需要灵感,研发人员为编写程序,有一段时间简直是不分昼夜的,一宿不睡觉的事情也是常有的,每个程序员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000小时,使得汉库最终攻克了人形机器人的行走这一难题。

经过两年多的技术开发与储备,汉库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一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研发、批量生产和销售人形机器人的企业。

奥运福娃机器人呼之欲出

2008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二奥运会,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将齐聚北京。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13亿人的期望,在“科技奥运”的统领下,各行各业的专家、企业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力争将最具科技含量的产品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高新科技的象征,机器人的制造自然备受关注。人形机器人是体现我国科技水平正在蒸蒸日上的最好的代表。

“当许多宾客在迎宾处的时候,奥运福娃机器人会依次用英语和汉语向大家介绍着自己:‘我叫贝贝,非常欢迎您的到来。您都喜欢看哪些奥运项目呀?我可以表演给您看,踢足球、举重、单杠……哦,您喜欢中国功夫和太极呀,我来演给您看……同时,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也向八方宾客们手舞足蹈。”总经理张更深绘声绘色地向记者描述着未来的情景。

汉库将为2008北京奥运会设计一款福娃机器人,此机器人具有福娃的外观,能说会道,可表演多种奥运项目。“奥运福娃能使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2008北京奥运的科技内涵,以及体现在每个细节上的科技品味。目前,公司在技术上已完全具备制造福娃机器人的能力,获得相关方面的授权之后,汉库将生产奥运福娃机器人,让福娃动起来”。

在所有的机器人中,人形机器人是人类最接近的机器人。只有人形机器人才能象人类一样的行走,一样的生活。人形机器人不仅是所有机器人的代表,而且是世界各国最看好的机器人,也是继工业机器人后人类投入精力最大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行走。以日本为例,每年的投入达到180亿日元。

人类一直有两个梦想:一是长生不老,二是不要自己动手。前者就是克隆人、器官移植、器官再造;后者就是仿生人,即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我们一般称之为人形机器人。现今,从世界角度看,人形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日本在这方面的投入最大,效果也最好。我国也十分注重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国家先后在国家重点大学搞起了人形机器人研究室。

北京汉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注册于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从事数控、自动化设备及高端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汉库于2005年3月开始涉足人形机器人研究,至今已自主研发、批量生产四大系列的近20款机器人产品。汉库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国内第一个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的公司;国内第一家将人形机器人引入科普、教育和服务业的公司。同时,汉库也是国内机器人种类最多的公司。

汉库公司拥有强大的设计生产能力,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拥有加工制造工厂。得到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在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三维造型设计、模具设计、快速成型等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和成功案例。

机器人产业化之路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三国时期马钧设计了一种叫“水转百戏”的木偶玩具,他用水力使木轮转动,轮子设置的木人都一起动弹起来,有的击鼓吹箫、有的唱歌跳舞、有的爬绳倒立,还有的舂米磨面、斗鸡杂耍,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变化无穷、壮观多姿。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其原理据说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如果说,上述记载还多少带点传奇色彩的活,那么,汉朝发明的指南车,利用齿轮定向机构,使车上的人的右手始终指向南方,则可以认为是迄今为止得到证实的世界最早的机器人。这比欧洲发明的报时机器人早了一千多年。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机器人的“祖先”在中国。

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科技与文化联姻,会使科技更加贴近大众。娱乐机器人是科技与文化互动的一大结晶,机器人舞狮子、抬花轿、敲架子鼓、挑灯笼正在吸引大众的眼球。如果把工业机器人归为第二产业的话,那么娱乐机器人将是第三产业的机器人,它将比第二产业的工业机器人承载更多的文化和服务内涵。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家用机器人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市场。专家预测,中国机器人到2010年拥有量将达到17300台,到2015年,市场容量将达十几万台套。

作为一家企业,拥有机器人技术的汉库公司不可能仅仅止步于机器人技术。将机器人产品推向市场,让大众认识并逐渐接触汉库机器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甚至比机器人技术研发更重要,因为只有做到了产业化,将产品卖出去,才可能支撑公司的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的技术研发。汉库对我国的机器人市场做了认真周详的分析之后,将目光瞄向了机器人教育、娱乐和服务业。

目前,汉库已经将自己所掌握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向高等院校开放,高校可以使用汉库的源代码,进行机器人教学、实验,或者在汉库机器人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对于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来说,人形机器人是进行工程训练、教学实验和研究的理想平台。

为此,汉库建立了HumanLab人形机器人实验室解决方案、LetsRobot仿生机器人实验室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实验室解决方案。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全面采用国内外先进教学实验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使之能够广泛适用于各个专业教学实践、创新和竞赛要求。汉库虽然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年轻企业,但发展势头迅猛,至今已经成功和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通力合作,为其提供机器人创新训练方案及设备。

科普展示也是汉库市场拓展的一个重要的领域,科技馆中的机器人表演是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形象体现和重要窗口,它集中展示了我国五千年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展示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据张更深介绍,国内已有数家科技馆表示出对汉库机器人的浓厚兴趣。

自2005年汉库涉足机器人领域以来,至今已自主研发设计、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四大系列的近20款机器人产品。汉库是一家小企业,员工不到30人,资金也很有限,当记者问及是什么让汉库如此自信时,张更深告诉记者,汉库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据他介绍,汉库是一家民营企业,资金全部是自筹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于机器人技术研发,其他开支能省的都省了,但公司技术研发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库目前每隔2―3个月都会推出一款新型机器人,目前汉库已淘汰了两代机器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创新环境的日趋成熟使得汉库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第8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 多环节实践训练

“90后”大学生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受网络信息化、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和上辈人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甚至有人说“90后”大学生是颓废的一代,他们个性张扬,言行乖张桀骜,精神匮乏,总是做出一些在上代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当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90后”大学生,离开父母亲的怀抱,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需要独立处世时,才幡然醒悟,脱离了家长,自己根本实现不了“自己动手”,更别提“丰衣足食”了。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这一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耿丹学院的11级、12级、13级男女生共500人),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80%的同学缺乏独立创新能力和缺少实践机会。

一、“90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

在对耿丹学院5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男女比例接近1:1,13级参与200人,12级参与200人,11级参与100人,在此次调查中涉及到的系有人文系、语言系、经管系、艺术系、机械系。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发现“90后”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自主性与依赖性的结合体,二是个性鲜明,内心空虚,三是思维前卫、责任感弱、缺乏目标,四是认知狭隘、自身利益为重、追求功利化。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表现为虽然创新范围涉及广,但深度欠缺,虽然创新能力强,但实践能力较弱,虽然创新欲望强,但持久性差。

二、多环节实践训练的发展及现状

“大学生多环节实践训练是为高等院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以促使大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而开展的多个方面的实践活动训练。”这是对“大学生多环节实践训练”普遍认同的一个定义,问卷调查分析表明“90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远远高于其实践能力,在面对问题时,“90后”大学生虽然会有一些标新立异的新点子,但是想要化创新为实践,任重而道远。如果可以将优势也就是创新能力保持发扬,再通过训练改善自身劣势,也就是动手实践能力,之后将两者相结合,那么“90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面对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问题,各高校开展实践训练项目,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多环节实践训练还未得以全面开展,但就目前国内外来说,高校的训练项目还是有了一定的效果和成就。

1.国内高校多环节实践训练的成果

许多高等院校主要以金工实习这样的课程安排来提高学生的一些技能。我国高校顺应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趋势,在校园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教学基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社会上的反应来说,每年毕业的大量大学生仍然在技术训练方面有所欠缺。好在很多院校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目前也都纷纷在创立适合自己院校发展的新的实践方案。例如清华大学的工程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创建了集工程基础训练、先进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与综合素质训练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南京理工大学也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优良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取得进步而不断努力。在众多高校中,香港理工大学在工程教育这个领域做的是最完善也是社会认可度最高的,它的训练项目覆盖面广,项目多,最可贵的是与企业联系紧密,这样就很好的完成了把课堂搬到实践上来这一目标。

2.国外高校多环节实践训练的效果

就国外来说,由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历史已有二百多年,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 他们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德国的工程教育强调教育与训练的一体化,例如, 本科阶段的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平均在五年以上,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实践环节。而美国则是要求学生在取得硕士学位之后,需要在企业进行两年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之后,才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法国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便可以获得大量的实践机会。

三、多环节实践训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参考方案

高校学生群体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面对问题时有着独特的决解方法,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网上随处可见他们标新立异的独特思想印记。然而,他们身上亦有着“90后”大学生的标准特征――存在惰性思想,缺乏亲身实践的能力,过于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结果,也是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负面产物。目前各个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大力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实施各种活动训练方案,虽然实践活动繁多,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但是由于过于形式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训练,收效甚微,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阶段地进行。结合“90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现状,借鉴目前国内外高校多环节实践训练的有效经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其持久性,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设计方案如下:

该方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注重让学生初步了解多环节实践训练的目的、意义、计划、内容,学会运用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挑选优秀的学生参与多环节实践训练活动。

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刚进入校门,初步接受专业课学习的大一新生,在这一阶段,把创新实践课作为选修课程或者辅修课程,辅以学习的活动训练计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内容: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研室,开设多环节实践训练课程,讲授实践训练活动内容、计划、目的,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同时针对现在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有计划地进行整理,完善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资源,注重理论基础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把专业知识与理论实践进行糅合,在校内挑选自愿者组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小组,由教研室的老师分别对不同专业的自愿者开展专业知识辅修课程培训或进行本专业外的新的领域的知识教学课程培训,经过培训后学生可在本专业领域内或在其他新的领域内独立进行新的创新,完成创新实践课程后可开展第二阶段真正的实践训练。

时间:一个学期

对象: 大一新生

目的:让学生了解多环节实践训练的计划、意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传播创新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第二阶段的实践训练做铺垫。

预期效果:学生能够做到敢想、敢说、敢做,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创新能力得到突破,不断提升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加工整理的能力,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打破常规,发表独立的见解,进行大胆的创新。

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后,挑选出部分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学校为其提供实践机会。

内容:一是学校利用校内可用资源,免费为学生提供小创业平台,例如小市场基地,仅供学生进行买卖的校内市场基地,他们可以组队或各自进行小创业,独自策划创业计划、开展营销计划,进行内部运营管理,根据创业项目、营销方式、团队组合、盈利的多少做验收结果,优胜者可获得学校的奖励或创业基金,就耿丹学院而言,利用图书馆的空闲空间设置格子铺,学生通过竞聘的方式租用格子铺做一些小的经营,学生从中既能获得一定得收益,又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二是学校挑选优秀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基层管理活动中,让学生有一个亲身实践的机会,例如,耿丹学院成立学生事务服务大厅,设立勤工助学和顶岗实习岗位,公开招募学生助理,为全校学生办理学生证、磁条充磁、学生公交卡等各项事务,日常工作由固定老师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学生都收获不浅;三是学校常年开放科研实践场所,提供技术设备,一些材料学生自行准备,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鼓励他们参加科研比赛,以实验作品或论文等形式作为验收结果,优秀者可以得到奖励;四是申请相关课题,由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研室老师组织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团体行动,学生各司其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数据,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增加学生社会经验,拓展其眼界,丰富其思想。

期限:一个学期

对象: 经过第一阶段培训过的大一新生

目的: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平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效果

预期效果: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训练平台,使校内在读学生得到一个真正的实践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个阶段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独立作业,这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高层次的激发,把创新与实践融合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多环节实践训练的发展前景

在谈及对待实践训练的态度时,有高达60%的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可见“90后”大学生的配合度还是极高的,所以多环节实践训练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不管学习哪一个专业,最终都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来,所以多环节实践训练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多与企业沟通结合,同时在学校建设方面,应当加大校园实践教学建设,这是十分关键的。只有这样一步一步的发展壮大,不断探索新的方案,才能让多环节实践训练发展得好而快,真正起到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

通讯作者:邢俐

[参考文献]

[1]戴红顺.加强知识储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中教研究,2002,(4).

[2]卢静.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3]杨向荣,陈伟.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4]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4,(4)

第9篇

自从浙江省2009年重新将听力考试加入高考成绩以来,听力训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听录音,对答案”式的训练方法。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听力训练中,只能捕捉到零星的单词和短语;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一无所获,甚至会产生畏难和焦虑的情绪,同时对自己的听力能力产生怀疑,继而对听力课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使他们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了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使听力训练真正有效,训练方法很重要。而训练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听力策略的指导,应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本文拟从研究学生的听力困难入手,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困难

学生在听听力材料时,可能遇到种种困难,其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言障碍

英语和我们的母语相比,几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平时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不少学生发音不准确,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一旦考试时出现诸如连读、失去爆破等语音变化时,就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因而他们听懂材料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

2.欠佳的心理素质

听力材料稍瞬即逝,无法像阅读材料一样可以进行反复阅读,致使学生在进行听力测试时心情处于过分紧张状态。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对自己缺少信心,一味地夸大听力测试的难度,认为听力测试是坚不可摧的堡垒,从心理上排斥听力训练。

3.考试技巧的缺乏

一些学生在做听力题时,由于没听清或者没听懂材料中的某一内容,或对所听到的某个单词苦思冥想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跟不上听力测试的节奏,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解题。

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策略

听力理解不仅要听懂听力材料,而且要能对文章的主题及说话者的身份、态度等方面进行正确推断。为此,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和模拟测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训练,排除各种阻碍,提高听力水平并树立信心,消除畏惧的心理,实现“质”的突破。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听力训练为主,听力测试为辅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听力训练还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往往分成三个步骤: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师生核对答案。学生经常是在答题的压力下上听力课,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畏惧、烦躁和厌倦等负面情绪。虽然通过听力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缺漏与困难,为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依据,但是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是通过不断训练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测试考出来的。并且通过对学生的专项听力训练(如辨音能力训练),还能够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这也是听力测试不能被替代的重要原因。如果听力测试是目的,那么听力训练就是达到目的所必需的手段。它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长期性、针对性、连贯性和阶段侧重性等特点,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听力训练。

2.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即不仅要让学生听懂文章的意思,还要听懂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一般来讲,精听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要求学生多听几遍,了解所听材料的内容、体裁特点等。如通过让学生精听一则简单的新闻,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在精听后,可让学生复述所听的内容,听说结合。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口语活动往往能形成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心理负担较小,学生能够轻松地听。精听可采用的方式有:①静听录音;②边听边记要点;③核对答案;④重复播放录音材料。

泛听,是指在学生听材料时,不要求学生听懂每个句子、每个单词,而是抓住文章大意。一般较长的故事适合于学生泛听。在泛听训练中,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不同的听力材料,使学生熟悉各种语境,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

3.科学设计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较差,听力训练时间一长,就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进而失去兴趣。而听力理解的过程却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走神,有关信息便稍纵即逝。因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地上好每一节听力课。

第一,听力训练的时间。听力训练应坚持“短而勤”的原则。每篇材料都不宜过长,否则学生可能只是呆坐在教室里,处于心力疲惫的状态,毫无思考能力,欲速则不达。

第二,听力训练的方式。经常变换听力训练的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常用的训练方法一般包括下列五种:听力材料与背景音乐相结合;讨论听力材料与听录音相结合;听录音与跟读相结合;表演听力材料与开展小竞赛相结合;教师对学生做到鼓励与赞扬相结合。

第三,听力材料的挑选。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很重要。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能听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训练中应有所侧重地精选材料。

教师应选择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系列材料。选择时可以从短句到长句、从句子到短文、从短文到临场对话,逐步深入。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选择对话多、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注意选择接近教材内容的有关英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材料,同时可适当拓展题材的范围,提高听力材料的难度,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材料。

4.听力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教会学生在听音前通过掠读捕捉信息,捕捉一切可以从试题中得到的信息,听的时候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可以做一些记忆符号,即使当时未来得及做,也可在后面的空余时间补上,且不易出错,更不会造成因为此题未完成而耽误后面内容的问题。在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此外,应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

同时,在听力训练中应结合一些听力小窍门,设计一些针对性的训练:①训练学生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培养捕捉主题的能力;②培养识别关键词(如what、where、who、why)、捕捉重点和掌握重要细节的能力。

5.健康听力心理的培养

保持良好的状态,自觉地养成好习惯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在听力测试时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临场发挥的水平。适度的动机和焦虑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但过强的动机和过度的焦虑则会使学生因心情紧张而“怯场”。因此,教师要设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而要适当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帮助不同的学生建立起适当的期望水平,在听力测试中把他们的实际水平充分地发挥出来,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对于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及时适当地予以表扬。

三、听力训练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读

要有效地提高听力,除了多听外,还需多读。读指的是朗读和阅读。朗读有助于改进语音、语调,增强语感。阅读和听力一样是输入信息的过程,虽然两者凭借的渠道不同,即阅读通过视觉,听力通过听觉,但其心理过程是类似的。因此,多阅读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对提高听力水平很有好处。

2.只听不讲

这里的讲是指教师的讲解,即必要的指导。教师如果只是提供听力材料、放录音,然后核对答案,不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的听力水平很难有大的突破。听前应有个准备阶段,教师应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解释某些关键词,传授一定的听力技巧;听后应了解学生的听力情况,如典型错误等,并通过师生合力予以解决。此外,教师还应作必要的总结。

3.一步到位

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总采用高考题型,即选择题。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因为学生听时往往只关注与题目有关的部分,不会认真听其他内容。而且,有些题目的设计也不够科学,学生有时可以从上下几个题目及其选项中推测出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不会认真去听的。听力技能由许多微技能组成,如抓关键词、猜测词义、速记等。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增加填空、回答问题(口头或笔头)、记笔记等形式的练习。

4.边看边听

第10篇

蔺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体育特长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特殊人群,也是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

激烈,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当前我国高校中的体育特长生虽然有着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但由于学校在其培养

过程中忽略了对他们道德素养、文化知识、人文素养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的重视,使得目前许多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素养并不高。针对

这种情况,本文从多个方面来讨论和分析了提高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现状;对策

一、我国高校体育特长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现状

(一)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作为评价当今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高低的重

要因素,其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的形成有着重要

的影响。总的来说,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特长生的主流思想道德素

质仍是积极向上的,其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的

关注,在大多数事情的处理上仍坚持集体主义和服从大局的观念

意识,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但同时,一部分高

校体育特长生由于受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自身的

思想道德观和价值观上产生了倾斜和错位,从而也导致了他们思

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其表现有: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享乐主义以

及功利主义等。

(二)在文化素养方面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校体育特长生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和

专业特长,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不仅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各

类比赛,对于一些成绩优秀的特长生甚至可以参与到世界级的比

赛当中。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体育特长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

来进行相关的体育技能训练,这就使得他们对文化课程知识的学

习时间较少,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低于普通

大学生的现状。

(三)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方面

由于体育特长生经常参与体育训练和比赛,因此他们的生活

和学习都处于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当遇到新的竞争对手或挑战

时,他们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尽快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

备。从这方面来说,体育特长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意志

较量等方面都比普通大学生有着更多的优势。但是体育特长生自

身具有的敢打敢拼性格,也使得他们在遇到一些矛盾时容易产生

冲动或过激的行为,有时会因为小事而出现大打出手的现象。

(四)在体育专项技能与素养方面

在进入高校以前,体育特长生大都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

练,因此他们在体育专项技能上常常有着独特的优势。体育特长

生经过长期的体育训练和比赛后,他们在身体活动能力、运动能

力、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以及对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等方面都有

着较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一些体育项目的学习

过程中,其速度、反应、频率和力量等都要明显高于普通的大学

生。同时,体育特长生比一般的大学生还具有着更灵敏的反应能

力和团队意识,遇到问题时更容易形成合力。但是由于受训练时

间和训练方法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体育特长生的总体水平与专

业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提高高校体育特长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方法和对策

(一)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

道德水平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和校园文化活

动等路径来加强对体育特长生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的指导,并充

分调动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要加强对

他们学习方法的引导,通过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来帮助他

们增强学生文化知识的自信,从而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形

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当他们出现思想认识问题时,教师要进

行及时的引导和化解,并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反省与辨别能力,从

而促使他们心理素质的优化。

(二)正确处理训练和学习的关系,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

素养

体育特长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

习。在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要根据他们自身的专业

技能和科学文化水平来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以合理

安排他们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如在实际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教练

员既要注重队员的训练过程和运动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

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体育训练与文化

知识学习的关系。此外,教练员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来为他

们制定出特殊的训练方案,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使他

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关注体育特长生的身心健康,促使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在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管

理制度,加强对教练员和队员行为的规范。教育行政部门、高校

管理部门以及体育教练员等要切实加强对体育特长生身心健康

和成长的关注,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特长生的教育和

培养过程中去,以加快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速度。当体育特长

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来加强对他们的心

理疏导,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拓宽培养渠道,加强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和比赛

科学化的训练和比赛可以帮助体育特长生树立良好的体育

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促使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平时的教学

中,教练员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重视,要求他

们遵守训练和比赛中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纪律,使他们懂得自己身

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并让他们在责任的驱使下逐渐把刻苦训

练转变为自己的行动。同时,还要积极拓展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渠

道,通过“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来将运动员的培养渠道逐渐由

专门的体校转向一般性的普通院校,从而摆脱举国体制的不良弊

端,促使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

育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体育特长生整体综合素质较低不仅严

重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全面发展,同时还对我国体育事业的

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 在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相关教育部门和各个高校要采取多方面的有效措施来加强对体

育特长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体育

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映春.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问题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

技,2011(10).

[2]毕玉.论高校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及其培养[D].北京交通

大学,2010(6).

[3]马春梅.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新

课程学习(中),2013(8).

第11篇

不同的学生会在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特征,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细分,进而实现精细化的教学过程,并针对其学习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应用能够大幅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分段训练模式便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写作教学的精细化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创作思维的拓展,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制约其教学水平的提高,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写作,分段训练模式可以通过作文的写作过程体现自我思想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分段训练模式

分段训练模式是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状态和学习特征,进行差别化以及个性化写作训练方案,其主要内容是进行阶段化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按照时间和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不同学习难度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实现个人创新意识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即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优势,同时迎合了教学改革的教学要求,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关注重点的写作教学。

3分段模式的益处

3.1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分段训练模式的写作教学,教师根据各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任务设置,对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量,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段接受合适的写作教学内容,分段训练模式尊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个人语文学习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积累和提高,不断强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使其能够具备自我写作创作能力。

3.2为小学生奠定文字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是其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读写能力的应用进行写作,进行自主思维意识和思想的表达,实现对其阅读经验以及文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过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对于文字积累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在积累的?^程中,将文字知识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即奠定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文字基础,同时培养和塑造了学生的文学综合素质。

4分段训练的具体方法

教师应用分段训练模式进行写作教学,要加强对于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在最初的应用阶段,教师需要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表现,而是学生对于新积累的词汇或者语句能否进行灵活的应用,如果学生不能够进行自主灵活应用,则表明学生没有对词汇或者语句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词汇和语句的讲解方面,进而促进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在学生全面掌握之后,便进入到下一教学环节。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词汇或者语句进行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教师便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于文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方面,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找到文本教学内容的中心意旨,能够对各段落进行重点解析,加强学生对于文本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感悟能力,进而促进其对于写作手法的掌握。在教学环节的最后阶段,则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阶段,学生需要脱离教师的辅助,能够自主进行文本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并能够将文章的主旨进行提炼,并能够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有深入的掌握,进而实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灵活应用。

5进行分段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

5.1因时施教,因材施教

学生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学习表现,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表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关注和重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收获。

5.2遵循课本

课本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和安排的主要载体,教师在进行分段训练教学模式时,要遵循教材的教学内容,教材的修订都是经过多次审议和评定而确定的,教育界学者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安排,教师要保证遵循课本的教学内容,并将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应用,进而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5.3创新教学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形式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革新,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将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进而促进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12篇

【关键词】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干预;治疗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存在语言上的障碍、行为上的刻板表现等问题,是全球增长速度较快的严重性疾病,他们在认知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在人际交流和沟通方面和情感认知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我们要重视和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问题,探索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运用相关的理论,提升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认知水平,实现早期心理干预和治疗,从而缓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一、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早期干预方法和理论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在对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早期干预方法和理论之中,应用行为分析法是指个体在自发的行为之下作用于环境,并在环境的强化和刺激之下,反过来促进个体行为的持续出现。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密集性的应用行为分析训练之后,可以使孤独症儿童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结构化训练法

这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障碍和感知觉障碍,而实施的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其重点是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和训练内容的强化理解和服从,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化评估,如: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即是属于结构化训练方法,它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前庭感的训练、本体感的训练,增强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并较好地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模仿和精细运动方式,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在这种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之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刻板行为等问题,并使孤独症儿童尽快地融入到社会儿童群体之中。在这个教育和训练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孤独症儿童的协同教育者,要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视觉训练、文字训练、图片训练、符号训练等方式和策略,增强和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感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情感状态。

(三)视觉支持训练法

这是一种应用于自闭症和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干预策略,通过多样化的视觉工具,使孤独症儿童理解日常的活动顺序和规则,并以视觉支持策略为重点,辅助孤独症儿童实现惯常的程序和流程,从而避免和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或异常行为。

(四)地板时光疗法

这是以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为重点的孤独症干预和治疗方式,它不强调固化的、外显的程序,而是注重孤症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想象,通过大量的运动游戏加以干预和治疗,以孤独症儿童的独特知觉和兴趣为指引,跟随孤独症儿童的独特情感体验,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和心理状态。

(五)社交故事疗法

这是为孤独症儿童特别编写的社交故事,用于使孤独症儿童了解特定的社会情境和场景,了解社会线索和相对应的社交技巧,要通过清晰、简洁的描述,使孤独症儿童获得人际交往的理解提升。

二、孤独症独特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实施

(一)拟定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计划

要充分考虑孤独症儿童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全面而完整地筛查孤独症儿童,实现统合式的心理干预互动,要了解孤独症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明晰孤独症儿童的各项能力的发展域,对症下药,拟定心理干预训练方案和计划,并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发展状态,适时调节和拓展心理干预的区域,最大程度上矫正其缺陷,开发和补偿孤独症儿童的潜能。

要确定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的重点。将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社交与言语沟通问题”列为心理干预重点,具体内容包括对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高跟鞋、精细模仿动作训练、生活处理训练、知识认知训练等。

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对孤独症儿童的多项干预模式,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集体康复和个别干预训练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对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布设,并运用视觉支持系统理论,让孤独症儿童通过图示、符号等标识,了解每天、每一节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并理解训练活动的各项程序,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视觉的结构化,可以预先防范和抑制孤独症儿童的不良情绪问题。

(二)具体实施心理干预和治疗计划

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早期干预和训练,要借助于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室、心理疏导的个训室、情绪发泄室、音乐治疗室等,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心理干预和训练。

1、创设适宜于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训练环境。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的训练和教学中,要依据结构化教学理念,进行环境的布设,要避免太多的视觉干扰,并控制光线的刺激,并注意不要使用过于鲜艳和强烈的色调。并且还要依据视觉支持理论,完善教学训练环境,如:用大量的视觉支持卡片,让孤独症儿童在卡通表情下认知“高兴”和“不开心”的情绪体验,并用规则的强化,提示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的克制,然后再逐渐升级,由卡通表情卡片过渡到文字,使孤独症儿童逐渐学会合理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

2、支持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干预。这主要是采用对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的干预和强化,而消除孤独症儿童的问题不良行为。教育者要明晰孤独症儿童的问题不良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性评估和测试,根据评估和测试的结果,分析孤独症儿童出现问题不良行为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正向行为干预措施,采用逐步强化的、递进式的干预方式,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并在阶段性的训练之下,消除孤独症儿童的不良心理及情绪表达状态和问题行为。

(三)采用地板时光辅助干预方案

这是一种主张不直接干预的方法,注重以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兴趣为引领,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人际互动干预和训练。在这种辅助干预的方案之下,要注意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状态,进行时间的调整,重点训练和干预孤独症儿童的感觉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与孤独症儿童的互动,帮助孤独症儿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和兴趣感受,让孤独症儿童在游戏和想象的过程中,产生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增进相互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在实施地板时光训练和心理康复方式之中,首先要建立起与孤独症儿童的亲密关系。要寻求与孤独症儿童共同的兴趣,并以此为契机,适当延长与孤独症儿童互动的时间,逐渐提升交往和互动的复杂心理程度。如:与孤独症儿童共同玩海洋球;与孩子共同搭建故事模型等,并注意观察孤独症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度兴奋、焦虑心理、退缩心理等状态,帮助孤独症儿童恢复平静、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增强与孤独症儿童的双向沟通能力的训练,要注意使孤独症儿童的眼神接触,在目光接触之后,才能开始互动交往训练,并且在互动训练中要保持夸张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需要孤独症儿童必要的言语反馈,教育者一定要寻找到孤独症儿童在互动交往训练中的线索,以游戏的方式、故事的方式等,实现与孤独症儿童的交流。

三、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建议

(一)建构和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干预和训练水平

要建立专职的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教师队伍,要面向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化教学水平有限的现状,增强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孤独症的专业知识认知和理解,这就需要对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进行定期和专项的培训,积累他们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在各种教学案例的反思和总结过程中,增强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能力和水平。

要采用相关理论,整合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训练模式,可以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地板时光干预、应用行为分析等理论,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弱化,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和习惯,使之成为一个整合的心理干预方案,较好地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

(二)强化家庭与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合作

单依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和训练是不可取的,还需要结合家庭的合力,要让家长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根据不同孤独症儿童的具体问题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早期的干预和心理康复,通过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获得孤独症儿童的问题反馈,从而更好地修正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干预和心理康复效果。

(三)重视社会干预

在对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过程中,还要重视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作用,要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知识宣传,使社会成员能够公平地看待这些孤独症儿童,而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和偏激的话语嘲笑他们,要营造温馨的关爱环境和氛围,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密集型干预和训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要基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整合教学和训练模式,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模式,逐步弱化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和习惯,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特点,探索不同的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策略,从而使孤独症儿童逐步提升自己的感知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对社会的感知和理解,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 唐兰芳. 孤独症儿童融合体育个案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 赵丽娜.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 陈更娟. 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幼儿积极行为支持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 鲁丹萍. 培智学校孤独症学生个别教育训练现状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5

[5] 马蓉蓉. 辅助沟通系统(AAC)在孤独症儿童沟通障碍中的应用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2013

[6] 惠琳. 音乐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影响研究[D]. 延边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