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2-03-15 20:0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第1篇

(1)整合已有的文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主体资源等教学资源,探索适合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灵活采用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激发学生兴致与乐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3)利用网络平台,增加师生互动,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网络微课反复地进行预习和复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4)小组协作,互相促进,互帮互助,优劣互补;

(5)与专业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分析

2.1建立教学平台,拓展教学空间

为了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都会延长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传统方式以增加辅导课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有更多的师生交流机会,基本的方式是学生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任课教师加入群中参与到学生学科知识的讨论中。

2.2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近几年的省“两课”比赛和信息化大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教师,打磨出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制作出一批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这些优质教学设计方案和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学生理解接受,更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2.3创设情境,激趣引课

初等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的大小、快慢等不等关系,可由数学的不等式关系来刻画;地平线上正在冉冉升起的红日,映射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四季交替、潮涨潮落的周期性变化,与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应用身边的实例,数学史,数学的美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等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起中职校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应用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

数学的抽象性单纯用语言来描述有时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如用正弦线作出正弦函数在[0,2π]上的图像,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制作Flash小课件,将单位圆的弧长转换为数轴的横坐标,平移正弦线到相应的位置上,确定正弦函数图像上的对应的点,依此作出正弦函数图像上各点,在确定点的同时得出正弦函数在[0,2π]的函数图像,避开语言描述中所带来的不清楚和抽象,手工画图中的繁锁,形象直观地展示正弦函数在[0,2π]上的图像作图过程。

3数学课堂评价方式转变

3.1评价视角变化

在确定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和知识检测进行评价,评价视角从自我认识、相互之间评判、教师的看法以及知识的检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2强过程性评价

(1)平成预、复习;

(2)课堂提问、自主回答问题;

(3)课堂练习、自主练习;

(4)拓展性练习;

(5)随堂检测;

(6)课堂纪律;上述评价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安排,将几种评价形式综合应用。

3.3合知识评价方式转变

(1)半开卷检测。在考前学生自己将所学知识、题型等整理在一张A4纸上,任课教师核查,系部核准,作为考试时可借签的部分之一。

(2)任务完成情况检测。布置数学实践性任务,根据学生实践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判。

(3)再申请检测评价。闭卷检测,在成绩没有公布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检测情况,自认为检测结果达不到要求,可申请同类型测试卷重测。检测方式的选取也需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学生能力和所学的专业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

3.4价效果变化

第2篇

1.1针对翻转课堂问题的相关研究

国外已开展了几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主要的研究成果有:JustinG(2012)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JeremyF.Strayer(2012)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对比研究,得出翻转课堂的成功得益于探索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带来的主动学习;GeraldC.Cannod(2008)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国外的研究以应用为主,也有侧重介绍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翻转课堂实施步骤的相关研究,但仍然比较零散、缺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及实施保障体系的体统研究。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张渝江(2012)引进、介绍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只有个别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张金磊等(2012)研究了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张新明(2013)依据翻转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对网络教学视频加工整合和对习题答案呈现方式优化的基础上,构建出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总体看来,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中,介绍多于研究,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设计文/宋巧娜

1.2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的相关问题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物流领域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有:张雪莹(2013)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教学方法提出新建议和设计思路,并给出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步骤和建议;钱莹(2013)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情境,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宋巧娜(2012)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位基础,提出构建方案设计、角色扮演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思路;曹细玉(2012)针对独立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程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策略。谢翠梅(2011)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的教学模式。本文拟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都将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战略意义。

2、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设计

2.1课前准备活动

2.1.1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可选取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虽然对于教师来讲节省了人力、物力,但往往由于这些现成的资源与实际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所以不宜采纳。在此主要分析视频来源的第二种情况,即任课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课题组录制了教学视频,在此过程中注意的细节问题如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完全吻合,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视频的形式采用声音加板书,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5~8分钟,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中,这涉及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主题要点强调和互动性等元素的设计。2.1.2教师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运筹学、管理学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练习题的数量不应过多,每个知识点都有精练针对的习题,且难度恰当,并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2.1.3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学生可选择课前任一时刻去观看教学视频,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2.1.4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之后,要完成教师提前布置好的课前针对性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加以思考,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记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2.1.5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同学交流和与师生交流两种。学生课下可以通过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及针对性课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相互解答。对于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进行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题。

2.2课堂组织活动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细节,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知识内化。2.2.1师生共同确定探讨问题课堂探讨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确定。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学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讨的问题。2.2.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探讨题目进行独立解决。只有当学生独立的去思考探究,去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2.2.3开展协作探讨式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并分配给每个小组探讨式题目,每组规模一般控制在3~5人,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个组长,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讨活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探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各小组的探讨状况并及时加以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小组学习策略,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2.2.4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生经过了独立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协作探讨式活动之后,要将个人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讲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赛等,并且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收获。2.2.5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基于翻转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评价体制是多维度、多方式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成员不再单纯是教师,还包括学习者和同学;评价内容包括针对性练习的成绩、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独立解决问题的表现、在小组协作探讨式活动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讨问题。

3、结论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愉快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愉快教学法”已经在我校小学部全面推开,它是一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是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面就我在“愉快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和大家交流。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把握了教材内容、编者意图、知识生长点和教学的重点后,教师应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具体、全面。就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等,并注意将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从而得到落实。

2.抓准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抓准教学重点是关键之一。教学设计时,我们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闹和板书画面的漂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教师应注意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重点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

例如,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中,在备课中我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完新课后,组织学生练习时都是围绕这个重点知识进行练习的小学数学论文,课后“做一做”第2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度,一个底角是多少度?“做一做”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斜对折,),填一填内角和的度数。练习十四第8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一个底角是30度,顶角是多少度?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熟悉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熟悉学生为基础。熟悉学生主要是熟悉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注重学习策略

我们要注重怎样教,也要注重学生怎样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和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免费论文下载。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时,采用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前后4人为一组,每人准备长度不相同的3跟小木棍,每组的学生先自己用准备的木棍看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是个什么三角形?然后和其他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进行交流能摆成的理由,然后再反过来看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的三根木棍的长度特征,讨论交流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通过生生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得到发展,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也是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这就是有效小组合作讨论带来的硕果。

又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采用了“小老师授课制”,先组织我们进行自学,自学完后自主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让8个小组的小老师巡回检查本组组员的练习情况,对计算方法没有掌握的、计算格式不正确的进行讲解,监督改正。练习完后,让着8个小老师反馈本组的练习易错点,教师归纳起来后,统一进行强调,然后再练习,加深了对易错点的认识。

2.注重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而教学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确定,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许多时候,重点即难点,但也有重点非难点,难点非重点的情况。把握教学难点可以靠钻研教材,靠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单纯的教学经验不足以找准难点,基于实践并引入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经验和理性思辨的相互结合中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准确把握难点。把握难点是为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策略的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呈现了情境图“学生甲: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学生乙: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显然,这节课的难点是探索、理解并归纳出小数的性质。怎样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根据教材编排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直观理解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及时的课堂评价小学数学论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中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必要的口头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的口头赞扬、对不认真他讲的学生有效的点拨、对知识没有掌握消化的学生真情的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让提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时,在描述某一事物的具置时,我设计了“挖宝”、“捉迷藏”的练习,在练习时,让学生积极回答每个事物的具置时,我采用了小组加分的形式,回答对的给这一组加不等的分数,回答错给这一组减相应的分数,这样学生都抢着回答,效果明显。

又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是,采用了分批布置作业的形式,全班的8个小组这一节课进行比赛,全部做对时每小组加80分,做错一人倒扣10分,一节课下来得分最高的小组书面作业较少,得分较多的小组书面作业较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有是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四则运算的算理。

总之,要使学生在“愉快教学”模式下轻松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精心的进行课堂设计是落实这种模式的基本途径,只有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才能上出高效的课堂。

第4篇

目前我校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的阶段不完善,有的环节不完善,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例如,虽然每个班都已经分了小组,但是桌子没有拉开围坐,而是在需要合作交流的时候转身。各阶段进行中,细节设计和推进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此外,教学节奏要么过紧,要么过松,教学策略上做得不够科学。那么,要实现课堂高效,需优化哪些教学策略呢?

一、教师要尊重课堂“成长”的规律,摒弃“满堂灌”

不同的学生思维是有差异的,有的是整体性思维,有的是细节性思维,有的是脉冲式思维。所以教学设计应让倾向于整体性思维的学生关注细节,让细节性思维的学生关注整体,让脉冲式思维学生少犯粗心的毛病。还有一些学生有外在的思维障碍,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也不能指责过重,而应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另外学生的进步、成长不是匀速、直线的,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科的特点,比如学习英语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要掌握“是什么”,而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要掌握“为什么”和“怎么样”。比如英语应用能力的获得就需要“听懂”“看懂”“模仿练习”“交际应用”等环节;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经过“理解概念”“巩固训练”“归纳抽象”等环节;政治概念的理解要经过“感知具体现象”等环节……这是课堂以及学生、学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语文也不例外。

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只注重知识点,还应关注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了解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为学生制作“合脚的鞋子”,教师可以将讲、做、读、写等多种活动交替进行。

以议论文《成功》为例,巩固和导入本课后,笔者制订了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试说出本文的主要观点)。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分析他们的观点是否全面,并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帮助学生找中心论点。

二、要让学生带着目搜习,而不要盲目地学习

在授予任务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教学的目标所在,并将目标分解,用分解后的子目标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优秀的学生总是懂得自我设计,比如为自己制作一个严密的作息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事等。教师的任务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和课堂里,成绩落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学习行为习惯较差,上进心较弱。

其实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就在于平常细小的学习行为,比如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听课不够专注,作业的完成质量不高,不懂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等。瞄准了目标,每天就有事可做。

仍以《成功》这篇议论文为例,要学生读后了解本文的论证结构就需要让学生在读时思考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结合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归纳全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的认识。

第5篇

[关键词]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在全国各大院校开设植物资源学课程基础上,适应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而开设的具有林业行业特色的本科生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种植业、采集业、森林旅游业等的课程。林下,主要指树林中林冠以下的相对有限的空间。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业。广义的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总结,为基于课程学习中心和翻转课堂的东北林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教学设计的依据

2017年,全国首个“林下经济”博士点学科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林下动植物资源高效培育、食用菌资源抚育及利用、林下资源活性成分及深加工利用,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定义以及相关博士点研究方向,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及其利用,涉及较多的是非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经济植物学的含义[6-14]如表1所示。表1可为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种类等提供参考。

1.2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实践

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定义和表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为林药、林农药、林果、林菜、林菌、林精油、林油脂、林树脂、林树胶、林纤维、林色素、林淀粉、林鞣料、林草、林花等15类,每一类细化为林下、林中、林上等3小类。主要参考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编写的《中国植物志》讲授资源植物的植物学名、科、属、主要利用部位形态特征、资源分布与生境等,吉林农业大学杨利民主编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资源学》的植物资源分类、张以山等的《林下经济概论》讲授,如林药资源利用、林果资源利用等。

2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课程论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第4学期开课,第5学期学生将接触到更多专业课,专业性和实践性增强。第4学期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自己4学期所学知识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需要写申请项目的申请书,设计实验方案等。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学科归属植物资源学(经济植物学)学科,所以课程教学可以参考植物资源学和经济植物学课程教学。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植物学课程采用了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应用性较强,比较适合锻炼学生写课程论文,来增强自己实践能力。第4学期,学生具备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能力,依据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比较合适时机。能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学生需要在文字表达、方案设计方面加强练习。第4学期依据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对学生大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2.2课程论文教学实践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查阅文献,撰写课程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国际视野、沟通、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论文,不占用教学学时,单独组织。题目自拟,以林药、林果、林菜等一种资源植物为例,综述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研究,结合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林学专业特点(如森林植物资源等),谈谈你对林下经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如林药种植模式案例分析等或科研项目综合性实验方案设计等)。

3理论联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与实践

3.1开放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能力培养的依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资源学课程在森林旅游、林学、林产化工等林学院、创新学院、农学院相关专业开设。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及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16]。开放实践性教学在其他大学植物资源学课程均有体现[17-19]。

3.2开放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通过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验等(不占用教学学时,单独组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实验仪器获取数据,提取信息,具有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等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主要是设计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利用自己学的理论知识去设计解决实践中的科研实验项目问题,为生产实践服务。自己设计,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到实验室验证,可以预约,老师给予指导。验证性实验,已经在课程学习中心都有,课程学习中心有实验关键步骤的微视频(1-3min)、学生开放实验照片,供学生网上在线学习。分层次教学,感兴趣的学生就看一下,不做硬性要求,愿意实践一下就预约去实验室体验一下。开放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学生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每个人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依据理论课程,增加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能力,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考核学生设计科研项目能力,还有网络在线学习能力,可以在闭卷考试体现,加强这方面的应用题。理论课也一样能培养学生能力,现在互联网发达,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累积实践经验。开放实验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利用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尤其是综合性科研项目设计中的一个体验机会,闭卷考试时侧重原理应用和方案设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板书辅助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讲解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开放实验等教学环节共同实施。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百花齐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以山,曹建华.林下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全国林下经济实践百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3]李荣和,于景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新模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4]王海英.课程学习中心网络资源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24):162-163.

[5]王海英.课程学习中心在线学习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13):282-284.

[6]胡延杰.非木质林产品认证[J].森林与人类,2016(3):136.

[7]WickensGE,王维荣.什么是经济植物学[J].世界科学,1991(7):18-21.

[8]杨利民.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杨雨晴,万志芳.黑龙江省发展林下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6(6):17-21.

[10]王孟生.浅谈如何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7(1):119.

[11]梁珍海.新时期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7(1):83-84.

[12]张玉柱.黑龙江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12):101-102,104.

[13]黑龙江省院士工作办公室.2013年院士龙江行暨林下经济发展咨询会在伊举行[J].中国国情国力,2013(9):2.

[14]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3):36-38.

[15]贺康宁,赵云杰.进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水土保持经济植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国林业教育,2000,18(1):48-49.

[16]蔡靖,张文辉.“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4):73-76.

[17]任玉锋,魏玉清,周立彪.“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植物资源学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5(16):194-195.

[18]黄宝康,秦路平,张宏,等.《野生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0(6):1169-1172.

第6篇

【关键词】积累;课题教学作品;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有的教师任教多年,工作经验丰富,对于每一节课都能做到勤勤恳恳备课,认认真真上课。可是,经过一轮的教学之后再上这节课,仍旧从“零”开始,再一次重复“勤勤恳恳”备课,“认认真真”上课,基本上就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没有提升,没有创新。教师的业务素质原地踏步,执教能力得不到提高,最终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一)缺乏必要的积累;(二)缺乏系统的总结;(三)缺乏对深层次问题的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三方面的问题,有效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我们提出并倡导中小学教师积累课堂教学作品。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作品”

所谓“课堂教学作品”,是指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过程中产生的,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能够直接反映执教者教育理念、教学风格的,由作课教师原创的一系列文字和音像材料。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录像,经过提炼的教学模式,根据课堂教学撰写的论文等。“课堂教学作品”是教师个人价值的具体体现,代表着教师最高的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作品需要满足的条件

(一)优秀的课堂教学作品,要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准确而深刻的把握

高效的教学源于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而透彻的理解。教师不仅要明确所教内容本身是什么,而且还要将所教内容融入学科知识体系之中,并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理解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理解教学内容蕴涵的教育价值。

(二)优秀的课堂教学作品,要体现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精细的教学思路和精准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根,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学思路是为了实现教学理念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的调理和安排,是通过教学过程表现出的思维走向;教学设计则是教学思路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计划和预案。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三者的完美统一。

(三)优秀的课堂教学作品,要体现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丰富的情感投入

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的提升,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而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丰富的、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积累课堂教学作品的主要目的

1.培养教师勤于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使广大教师逐渐形成积累课堂教学作品的意愿;

2.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3.提炼成熟的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四、积累课堂教学作品的类别

(一)一般性积累

教师对于所有教过的课都应该保留教案和课件,以便在一年或若干年之后再教这一课时,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修改和完善,避免“零”起点备课,使教师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二)详细积累

除了积累教学设计和课件之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重点课文还要积累教学反思和课堂实录的文字稿。这样,积累下来的东西更加完备,便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在发扬优点的同时有所创新。详细积累的课堂教学作品每个学期应该在8-10节。

(三)重点积累

教师在详细积累的课堂教学作品中进行筛选,选拔出自己最满意的精品课,拿到教研活动中开展集体研讨。大家集思广益,帮助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和课件。在充分汲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学校为该作课教师的精品课进行录像,作为课堂教学作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保存起来,也可以作为示范课供其他教师学习。重点积累的课堂教学作品每个学期可以有1-2节。

五、积累课堂教学作品应注意的问题

积累课堂教学作品,务必做到“四结合”,即:与学校教学常规相结合,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与学科组教研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1.重点积累的精品课作课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发挥教师间的协作精神,利用团队的力量,凝聚集体的智慧,努力使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2.学校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多媒体设备、必需的办公用品等一切方便条件,并帮助作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录像。

3.教师在收集、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论文等的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并结合研讨的成果,总结、归纳出此类课的教学模式。

第7篇

优秀老师事迹材料

科研引路 精益求精 勇创佳绩

——记东华小学教师李同志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 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李同志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第8篇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工作室里,我们学员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每个人富有个性的课堂让我获益颇多。虞好老师的清新,姜祖衍老师的大气,孟丹老师的活泼,叶淦林老师的风趣,孟丽老师的知性,董翱老师的深刻,施国强老师的简约,徐虹老师的缜密,安晓伟老师的沉稳,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同伴们的课,我反观自己教学中的得失,在感悟和体验中积累了很多。

当然,感触最深的是走进导师的课堂,聆听导师指导,让我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记得2013年4月,我聆听了盛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盛老师的课从做批注开始展开教学,最后到达师生交流的和美境界。课让我了解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做批注”存在的问题,对“做批注”这一阅读方式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我有感而发撰写的论文《别让“批注”成为装饰》也在《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发表。

屐旅点点 课过留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以后,就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所实践。幸运的是,工作室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一次在不同层面进行课堂展示以后,我都会延伸向一种课型的探索。

2011年12月,我们来到了常州博爱小学,我代表工作室展示了三年级上册《开天地》的教学。我研究开发这篇神话故事的文本特色,将体验语言的夸张和想象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在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文本特色的同时,进行复述故事,并将文本语言和文言文进行了对比教学。在这次课堂展示之后,我又对同类文本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撰写了论文《让古老的神话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2012年12月,我在吴兴区第五届教科研节上展示了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的教学。我牢牢把握了诗歌这种体裁的特色,将课堂的落脚点放在发现诗歌的奥秘上。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诗歌的押韵、表达上每一小节“一问一答”的特色。这节课受到了全国知名的小语专家周一贯老师的肯定,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在此基础上,我开发了二年级上册《假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两首儿童诗歌的教学。2012年12月还申报了课题《小学语文低段现代诗歌以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工作室这两年中,听得最多和实践得最多的就是“以练导学”。在2013年4月的工作室学员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画家和牧童》一课。课上,我抓住“一……就……”这个句式多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写句子练习。这节课得到了小学语文专家杨再隋教授的好评。课后,我结合自己其他的课例,撰写了《将学生领入写话殿堂的“一句话”》。此文也在《小学教学设计》发表。

回首往事,我心怀感激,因为每一堂课不仅凝聚了我自己的心血,还倾注了导师全心全意的指导和同伴们无私的帮助。两年来,我先后撰写的五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区级获奖,五篇论文在各类省级刊物发表。主持研究了五个课题,其中一个课题获得省级三等奖,两个分别获得区级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立项课题正在研究。在市、区级展示了六节公开课,两个案例在区级获奖。

第9篇

一、常规管理规范合理。

学校工作抓得实,常规工作才会规范化,一学期来,我们以县教研室的《缙云县教师教学工作常规》为学校常规工作的准绳,有重点地抓好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1、抓教研组长的学习。定期召集组长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赋于组长责任,让他们带动全组的教师开展互听、互学、互研活动,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

2、抓课前教案检查制度。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组织了两次全面的常规检查。

3、做好课堂教学评估。协同教师就如何“减负增效”、“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本学期,校领导、教研组长到课堂听课均在25节以上。

4、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教导处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期中、期末试卷分析工作,并建立完备的后进生档案,以点带面,抓全校的质量的提高。

通过努力,现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教研成绩突出。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在语文教研组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探疑求新、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教研组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的带动下,通过全校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师论文获奖县级以上8人次:

陈建秋老师的生劳论文《向双手要创新》获中央教科所、《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征文活动二等奖;张叔阳老师的体育论文获市三等奖、县一等奖;陈建秋老师的生劳论文获县一等奖;徐远敏老师的体育论文获县二等奖;王春丽、徐银仙、丁海潮老师的作文论文分别获县二等奖、县三等奖。

2、教师教案、教学设计获奖县级以上4人次:

徐远敏老师的体育教案获市三等奖、县二等奖;徐远敏、张叔阳老师的数学教学设计分获县二等奖、县三等奖。

3、教学能力竞赛获奖县级以上3人次:

张叔阳老师参加县教导主任上课比赛获优秀奖;丁海潮老师参加思品优质课获县二等奖;王春丽老师参加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获县二等奖。

三、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一直以来,对于青年教师,我们给他们压担子,也予以他们机会如:听课——青年教师优先、严要求、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多提不足;外出学习——青年教师优先;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观摩课让好学的青年教师参加;县外的活动,更是让青年教师参加。通过几年的努力,现我校的青年教师均函授或自考即将毕业,并在县、市级的比赛中频频获奖。本学期的学区教坛新秀评比中,我校王春丽、张叔阳、陈建秋、丁海潮四位教师出线,这在同类学校中是出类拔萃的。

四、教学质量稳步前进。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为目标。我校教科研工作所取得好成绩,其归宿就是为更好地质量服务。为提高学校的质量: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精心组织好校内的教研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学生竞赛,促学校质量的提高。一学期来,我校教师乐教苦教、学生爱学好学,现学校已消除了“落后班”,学校质量提高较快。

五、学生轻负担、全面发展。

创造性的人才观,需要我们在创新性和开拓性上下功夫,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支配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就是我们所想的,也就是我们所做的。

1、组织各类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学期,我们配合学校组织了达标运动会、书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更又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设计;创新学术

中职学校数学教师要加强教学创新,关键是要创新教学设计。虽然教师的新理念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源泉,但要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要在教学设计方面下足功夫,在课堂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术

一、教学设计要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要使得每个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学生从数学中学习到生活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如在讲解《概率》这一章时,如果一开始就讲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会听不懂或不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艰难的运算过程,容易产生烦躁和厌学的心理。为避免这种心理的产生,笔者在讲课时,引入了乡下赶集时常见的情境:

街头有人席地设摊,白布上醒目地写着:“免费抽签有奖销售”,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从摊主小布口袋中的20个小球(其中有l0个红球,10个白球)中摸出l0个,除摸得5红5白这种情况外,其他各种情况均可马上获得奖金(或实物)。奖金设置如下:摸得10红或10白者奖50元;摸得9红1白或9白1红者奖25元;摸得8红2自或8白2红者奖5元;摸得7红3白或7白3红者奖1.5元;摸得6红4白或6白4红者奖0.5元。但摸得5红5白者必须用6元钱向摊主购买两双袜子。

提问:这种免费抽签的有奖销售,你会去摸吗?笔者还准备了一个箱子,里面装有10个红色的乒乓球和10个白色的乒乓球,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就把“现实中的学生”置于“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这个学习情境中,然后再引入新课题‘概率”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学生乐在其中,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并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功用。

二、教学设计要新颖化

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保持高度的兴趣,进而有效地改善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在数学的百花园中,趣味题比比皆是,如我国古代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问题”,国外的“牛顿九树阵”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将这些趣味题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讲解《排列组合》这一章时,先设计一个阿凡提的故事作为引入:“阿凡提的几个穷朋友在一饭馆里吃饭,常遭到老板的嘲笑和戏弄,阿凡提帮他们出了个主意。一天,阿凡提带领他们又来吃饭,把钱袋摇得叮当响。饭毕,阿凡提跟老板说:我们以后天天都在你这里吃饭,每天这样付饭钱太麻烦了,我们就一段时间结一次帐,等我们这十个人又按照今天的位置坐时,再结帐,我们付双倍的钱。阿凡提是当地的名人,绝对不会赖帐,又听说是付双倍的钱,老板满口答应。可许多天过去了,还不见他们付钱。同学们,算算看,老板什么时候会拿到饭钱呢?”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习得新知识。

三、教学设计要兴趣化

中职教育提倡“抬头教学”,要让学生自信地抬着头,兴趣盎然地听课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兴趣是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指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足以使工作具有趣味,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去营造轻松、愉快和融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笔者讲授“独立重复试验模型”时,针对的都是男生班级,由于男生对篮球很感兴趣,于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以2007年4月26日至5月6日“火箭VS爵士”的篮球赛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一小段有关赛事的片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列出七场比赛中姚明的罚球情况数据统计表:

给出表格后,以6人为一组,把全班学生分成9组,让每组学生利用学过的“概率统计定义”估算:姚明罚球命中的概率是多少?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很快算出姚明罚球命中率P=0.9。再在这命中率基础上采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提出六个问题:

问题l:姚明第一次罚球罚中与第二次罚球罚中的概率有没有影响?罚球四次事件,概率相互之间有没有影响?问题2:姚明每次罚球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问题3:姚明罚球四次这个事件具有什么特征?问题4:姚明四罚第一次中的概率?第一次不中的概率?问题5:姚明四罚第一次中而后三次不中的概率?问题6:姚明四罚只中一次的概率?

让每组学生合作讨论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由问题1至问题3引导出“独立重复试验模型”的概念,由问题4至问题6,让学生推导出姚明n投k中的概率计算公式:,从而得出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其他情况的命中率。整个设计都以姚明罚球命中率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使每组学生都能积极地探讨相关的内容,课堂教学收效显著。

四、教学设计要专业化

中职教育明确要求,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文化课应当与专业课衔接。数学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专业,大致了解专业课的内容,以便适当地安排教学进度为专业课服务。如在教模具专业班级时,他们的课程包括机械基础和测量等内容,涉及三角函数的知识,但时间上与数学教学存在冲突,数学要在后一个学期才讲解三角函数的内容,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笔者调整教学进度,将三角函数的内容提前讲授。

除了在进度安排上与专业课相协调外,教学内容设计应尽量贴近专业。如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对于文秘专业班的学生,笔者在结尾设计一个探索题:某公司计划在国庆期间组织先进员工到华东六市旅游,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为10~25人,现派代表调查两家旅行社的收费,情况如下:

第11篇

本学期,二中历史备课组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定期组织备课组活动,加强备课组的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各项教学和教研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完成各项常规教学任务

学期初,备课组就根据实际讨论制定了初中各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坚持定期开展备课组活动,学进度,统一作业和测试。一个学期以来,备课组成员能认真参与备课组活动,完成学校、备课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并认真做好备课、听课、辅导、批改讲评作业等各项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教研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历史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加大备课组活动的教研力度,积极做好教学经验的交流,努力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教学水平。

1、积极开展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听课,通过听课、评课,学习他人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设计的独到之处,从而加以借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积极承担公开课,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本学期,备课组成员按照学校布置的任务,精心策划,认真准备,积极上好教学公开课。

3、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材处理和教法设计的能力。第二学期初中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集体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教法、讨论命题技巧,通过互相的交流和讨论,大大提高了备课组成员处理教材的水平,也使大家学到了不少有创意、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驾驭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和命题水平。

此外,备课组成员还相互探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设计和使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性,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第14届“新星杯”青年教师竞赛中,郭美娟老师获得第一名,刘文老师获得第二名。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老师们还积极总结教学心得,同时大家还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和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在2020年章贡区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刘心琳老师的论文《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小技巧》获得区一等奖,黄新老师的教学设计《美国内战》和徐丽老师指导学生的小论文《从大化改新透视日本好学善学精神》均获得区二等奖。其他老师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三、取长补短,创出各自的教学特色

备课组成员通过集体备课、经常性的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根据所教班学生的不同特点,不断探索各自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在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上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所教的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肯定。

第12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一致性;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课程标准代替了原有的大纲,规范了教师在课堂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师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然而,从多年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实际进行的教学课堂与课程标准所构建的理想课堂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即在教学设计的设计与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课程标准的理念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学的实施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我们现在需要迫切讨论的一个话题。

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

所谓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1]所谓的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就是指课程要素之间的良性匹配和高吻合性。[2]也就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匹配程度与吻合程度,即实现内容―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二、如何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的一致性

1. 以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优化为抓手,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以学生为本”,包含“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素质为本、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四个方面的内涵。[3]即要求完全颠覆传统教学的课堂中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认知障碍,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而实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2.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之一为“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4]故教师应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具体落实到每一节的课程当中,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在过程中总结方法,构建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3. 提高教师标准意识,摒弃“知识系统化”与“应试教育”的思想。教师具有一定标准意识是实施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最基本条件,开展教师的职业培训,加强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理念的了解;“知识系统化”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高年级的相关内容传授给低年级的学生,以求使知识更加系统化。针对这一教学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摒弃“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目前我国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考试考什么,教师讲什么,使得教学内容、知识的深广度与课程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4. 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避免“练习影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的阶段性考试实行统考制度,大多数学校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也使得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一刀切”考试,学生的基础不同,考试的水平也应不同,所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次,在学生进行日常评价时,往往会存在配套练习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使得学生课后做题时会感觉十分陌生与迷茫,所以,教师应严格筛选习题,避免“练习影响教学”的现象,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1.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崔允t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下:

所以,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而课堂教学设计又基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评价,而教学评价又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又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而课堂教学又依据教学评价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已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认为该模式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2.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如下:

四、反思

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设计,不仅贯彻了第八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上也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同时,教师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师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评价与反思,及时调整课程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本论文所提到的标准与流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与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允t.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2] 王祖浩.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