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

时间:2022-04-04 04:02: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

第1篇

关键词:语文;中学;说明文;重点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说明文占有很大的比重,相比较于其它文体的阅读理解来说,说明文的阅读有着自己比较独特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重点,只要抓住了说明文的阅读重点,那么答题自然不在话下。本文详细论述了说明文的对象、说明方法以及说明顺序,望能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一、说明对象与特征的反馈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特征作出直接的说明。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对特征的介绍或说明,一般不要求我们去作形象的描绘,或者发表什么看法。无论是事物性的说明文还是事理性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正确地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和事理性的说明文。一般地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②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对于事物性的说明文我们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③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来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④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

说明文中,作者常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的目的。说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应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最基本的说明方法之一。它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它能给人以具体、充实、可感等印象。因为有些事物单靠文字作一般说明,仍只能给人一种粗略的印象和轮廓式的概念,这时,作者往往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使抽象的事得具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有时为了醒目,引起读者注意,作者常会运用“比如”“例如”“如”等字样。但有时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这些字样的叙述性的文字,并不都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须加以鉴别。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也是各类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时会出现数字的缘故,所以无论它的形式或作用,在说明文中都非常明显和引人注意,它有时又被称做“举做据”“举数字”等,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做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③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说明方法。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事物的特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往往可以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由难懂变为易懂,由模糊变为清晰,由抽象变为可感。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有时不易被人察觉,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几倍(几分之一)”“……大于……”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④其他的说明方法,还有打比方、分类别、引用(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等。总之,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

三、说明顺序的了解和识别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任何说明文,都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等,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阅读时,如果我们弄清了这些顺序,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包括以下三种:①空间顺序。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复杂的事物也一定是由多个侧面组合而成。要说明对象的构成,必然会涉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去呈辐射式……顺次对事物进行介绍。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进行的介绍,多以此为序。这样,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上”“下”等方位词。②时间顺序。这是指按时间的先后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有的文章是以事物发展的先后为顺序的,而有的是以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有的又会以某件物品制作的步骤或某种东西演变的过程为顺序……一般来讲,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这种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种顺序,因为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值得注意的是,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胡耀珍.实用性说明类文本有效阅读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0(3).

第2篇

关键词: 《苏州园林》 说明文 说明方法 顺序 语言特点

说明文主要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教授知识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传授知识,阐明事理为主。它不同于其他文体: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以情动人,说明文在于传授知识。在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属于事理说明文,文章从多角度阐明花儿这样“红”的原因;《苏州园林》属于事物说明文,主要通过介绍表现苏州园林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个角度,眼前展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近年来徐州市及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看,首先徐州市每年都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说明文的题型,从分值上看有加大的趋势。其他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很少没有考察说明文这种文体的。针对不同的文体,当然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说明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文,要掌握哪些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如何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苏州园林》,谈谈如何开展说明文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中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由于学生在课堂中的消极表现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其实与说明文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搞清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掌握这些,学生在遇到说明文这种文体时就会知道从何处着手,在中考阅读中不会无从下手。

一、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采取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和作诠释等。在《苏州园林》中为了介绍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列举了假山池沼的配合,“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绝不雷同”。通过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它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作比较的运用及作用,在《苏州园林》中,作比较比比皆是。如在文章第一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各地的园林作比较,突出强调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概括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又如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因为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的是自然之趣;分类别及其作用,在《苏州园林》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四个讲究,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文章以下几段就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说明的。分类别就是让文章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就是作者要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说明顺序有以下几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组织文章内容的。这种时间顺序一般是为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观察的内容及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的内容而写的;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等进行说明。这种空间的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包括建筑物方面的比较多;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安排的。逻辑顺序细化为由总到分、(例如《苏州园林》就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开展的)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部(例如《苏州园林》,作者首先从苏州园林的整体着眼,介绍了它的地位和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从大的方面介绍,再到花墙和廊子,细化到苏州园林的门窗及图案设计,这种结构是作者有心安排的)。逻辑顺序包括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近几年徐州中考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例如2014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黑匣子在,希望就在》,2013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此类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一般是运用逻辑顺序。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般从两个角度谈,一是它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二是生动形象性。说明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要求准确严密,例如在《苏州园林》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其中绝大部分语言运用准确、科学、严密,说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一般住房,基本上对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对称,也有少部分不讲究对称,如果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用了“绝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一些小品文,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其实为了改变说明文语言比较平实的特点,让说明文阅读起来兴趣盎然,作者往往在语言上用心表达,尽量让语言生动一些。例如在《苏州园林》中“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其引用《汉乐府 江南》中的诗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说明文的文艺性。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关注这些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教给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渔,一方面学会阅读说明文,知道有关的说明文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说明文的过程中,结合中考的考点、热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中考说明文的考点。

参考文献:

第3篇

其一,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为中心的,说明事物要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怎样安排说明顺序才算合理呢?这,决定被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和是否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一般说,说明事物的成因、发展,往往以时间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往往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制作、使用,往往以逻辑为序。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

合理安排顺序,是为了符合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或者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或者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以便说明得清楚明白。条理性或称言之有序,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之一。根据说明目的和对象,说明文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安排顺序是为说明文给人以知识的目的性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通过有条理的介绍和阐释,事物的特征清清楚楚,事理的本质明明白白,这样的顺序安排就是合理的。

如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首先,明确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如:以说明学校为题,最好以空间为序。因为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方位,学校是以空间分布的建筑体。只有依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说明顺序,才适合建筑物内在的结构特点。其次,说明文给人知识,作者必须对所要传授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是合理安排顺序的前提。阐释事理亦然,如对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若明若暗,就无从安排逻辑顺序了。

最后说说观察点和参照点。观察点就是作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站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就完全不同,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通常有两种观察方法。一种叫定点观察法,就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进行观察。如写《我们的教室》,观察的位置可以在教室后边,把教室的前后左右的情况都观察清楚了,然后一层层写出来。还有一种叫移位观察法,就是移动位置观察,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观察点是移动的,参观游览,就是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

其二,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说明事物或事理,描写的运用必须适当,文字要力求简洁,不能像写记叙文,更不能像写抒情散文那样地过分渲染。说明文中的描写比较灵活,或集中或分散安排,或与说明紧密结合,或渗透在说明中。描写的语言色彩浓淡皆宜,或轻描淡写,或浓彩渲染,或简笔勾画,或工笔细描。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这样几种:

1、白描式。对说明的事物和内容只作简单洗练的勾画,不着深墨重彩描绘,称为白描式。《中国石拱桥》介绍芦沟桥上的石雕狮子是这样描写的:“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介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写道:“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用“站”这个动词和两个成语对书里的人和动物能活动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点缀式。说明中文中的描写,不是集中在一处,聚合在一段,而是分布于整篇,散见于全文,便是点缀式。说明文运用点缀式描写,能使语言变得活泼,增强行文的变化和文章的趣味,避免表达呆板,读来乏味的弊端。如《巍巍中山陵》中的2-4段: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造型优美,栩栩如生;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3、浓彩式。为了展示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说明文往往采用浓彩式的描写方法。这种描写落笔不惜重墨泼洒,大笔渲染。如《看云识天气》开头一段写道:“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这段描写文字,生动说明了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总特征。

第4篇

“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但是,尽管教材说明文的比例已占11%以上,有的教师对说明文本身固有的审美因素和艺术魅力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说明文简单抽象,枯燥乏味,缺少美的内涵,教起来没情趣,学起来也难入境,因此对它缺乏应有的重视。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你看《苏州园林》写得多美啊: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作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处处显示出精湛的美学观点,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情致,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感染。就是一般的实用性说明文,也蕴涵着本身固有的美。关键是教师要发掘出美之所在,从而激起学生审美情趣。为此,语文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应注意这样几方面:

一、学习教材科学美

说明文所反映的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宇宙万象、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无论是文艺性说明文还是实用性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教材的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坚持科学审美观的教学重点。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宇宙里有些什么》及《活板》、《核舟记》等,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只要引导得法,就能增强学生热爱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情趣,还会激发他们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的美好愿望,树立起建设美好祖国的雄心壮志。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准确、说明白,说明文强调言必有据,据必确凿。如《死海不死》在说明“死海浮力大”时是这样写的:“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成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利,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为了说明死海的特征,作者引用了三个数据说明了海水成度之高,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揭示出“死海不死”的谜底。写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由此看来,科学的说明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教育学生尊重事实、培养实事求是美德的好教材。

二、挖掘材料趣味美

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它的事例、事理说明,不像记叙文那样形象感人,也不像议论文那样凭逻辑来推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发掘教材本身的趣味美上下工夫。

教材中的说明文都写得很有趣味。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引用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把银河系写得充满神奇;《看云识天气》中用了十七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千姿百态,变化无常。《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情趣,热情讴歌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与创造力,在字里行问无不渗透着赞叹之情。诸如此类的作品,本身就饱含着浓郁的趣味美,读后不仅会激起学生对劳动与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增强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信心。而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掘教材,引导学生进入美育境地去鉴赏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内涵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三、体会语言准确美

说明文的科学性决定了其语言的准确性。只有精确的语言,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才能保证严密的科学性。高尔基认为,阼为一利,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是简明、准确、通俗。如《中国石拱桥》在介绍赵州桥结构时是这样写的:“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里的“两肩”,不是两侧也不是两旁,更不是上方下方,而是“两肩”,一个“肩”字,简明而形象地说明了两个小拱的准确位置。又如《死海不死》中“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一句,“大概’是模糊语,意为“可能”,从字面上看,似乎不够准确,但“死海”得名的原因没有可靠的事实可证,只能用推测,这反倒显得极为准确。作者借助“大概’说明了这种不确定性,可谓用词平实贴切之极!《大自然的语言》在描述一年四季更替时用了“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翩然归来”、“销声匿迹”、“风雪载途”、“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词语,使说明的对象显得具体直观可以触摸;“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引用谚语使人仿佛听到了布谷鸟清脆悦耳的叫声,加深了人们对大自然语言的感性认识,可谓生动、形象之至。

说明文要把专业性很强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必须通俗易懂。《宇甫里有些什么》在介绍银河时写道:“从地球上望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同”,形象地写出了银河的形状位置。为了说明银河宽阔无边,文中用了这样的比喻:“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星星啊!”“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本来很深奥的科学道理,写得通俗易懂,使人一目了然。

四、领悟结构条理美

说明文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严格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来安排结构,形成严密的逻辑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让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同的说明文,由于说明的内容角度不同,按不同的顺序表现出篇章结构的各自特色。如《核舟记》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来说明。在“分说”中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先介绍船舱后介绍船头三人,在介绍船尾时也是这样,条理清楚极了。

无论是按时空顺序的纵、横结构,或按事物的主次、因果顺序的逻辑结构,还是纵、横结合的综合结构,它们都是反映事物、事理的本质特征的形式。这些形式本身就饱含着说明文结构的内在条理美。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其规律,感受其妙处,吸取其精华,就可以增强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6篇

此外,教师还应在文体思路方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章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线索,从而使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高中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多样,体裁各异。从文学角度来分,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但从写作方式上来看,一般都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记叙文包括传记、故事、传奇和游记等。说明文中涉及了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医疗救护和饮食文化等主题。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近年英语高考中必考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考查在高考阅读的考查中所涉及的题目一般属于较容易的事实细节型题目,兼有推理判断型试题,写作意图型试题,主旨大意型试题以及猜测词义型试题的考查。记叙文又可分为传记类和故事类。

1、传记类:传记类文章在高中英语课本中有十几篇。学习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年代或时间这一主线来理解文章。例如,在学习高二下册第74课阅读文《马丁・路德・金》一课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出与马丁・路德・金的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年代。按照这个线索学生便能很快找到相关的事件。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细节,还可以减轻他们复述课文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年代和发生的事件复述课文),而且还能学到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2、故事类:小说和故事文章情节性较强。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特点进行阅读,就能使他们很容易地抓住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

二、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是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果或功用等进行介绍、解释或阐述的文章。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定义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数学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说明文按照数字、解释和举例等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

1、数字说明文:用数字说明事物容易给人留下具体和深刻的印象,让人读后一目了然。指导学生阅读数字说明类文章时,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也可以先就这些数字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答案。

2、解释说明文:解释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功用等。因此,教师应先向学生提出诸如“是什么”,“怎么样”等一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快速抓住文章的主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和寻找答案。这是一种主动性的阅读,它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举例说明文:举例说明文是通过实例说明问题的文章。教授此类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举出这个实例,通过实例作者欲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积极思考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从实例中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主题。

第7篇

激发兴趣说明文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新的科学知识。从传统教学中,我们感觉教学说明文时,课堂气氛像死水一潭,学生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教师费尽了心血,效果却很不理想。由于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叙事性、故事性较弱;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又比较抽象、枯燥。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确实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重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领悟新课标精神,多一些创意举措,激活说明文教学。

一、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二、在明确目标中激发兴趣

无论哪一类文体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说明文的教学中,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对选文内容进行表达时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和方式,而不是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选文内容。有些说明文就是讲科学知识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科学知识,如果课堂上单讲语言手段和方式,不讲科学知识,这节课上得就没有深度,学生就没有学到知识。说明文是真实地反映整个客观事物的,属于科学认识,获得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科学信息。究竟怎么讲才算是讲出语文的味道呢那就是要将科学知识放在教学当中。换句话说,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科学知识化在语言的训练当中不着痕迹。

三、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以前,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自觉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入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其中科普说明文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说明文入选时尚能反映当时的科技水平。但由于教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常常是一经选定就若干年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成果的不断出现,有些课文的局限就渐渐显示出来,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拉大了,因此,在教学说明文时。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补充新的内容,避免教材的局限,尽量使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比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注意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五、在“观察”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说明文有事理说明和事物说明两类。如果学事物说明文时能让学生亲自去耳闻目睹,进行实地考察,效果就大不一样。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录像等让学生观看,对照学习课文。总之,在“观察”中学习说明文,学生兴趣异常高涨,收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六、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

当然,运用多种教学法教说明文形式应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中可灵活地运用、综合地运用。笔者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方式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期共同探讨。我相信如果大家能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的途径,在说明文教学中争取高效率也是很有希望的。

七、要寻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说明文的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知事物的方法。说明文的实用性决定了说明文教学更要注重教材与生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知识,但不会运用于实践中,学习便成了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到户外,书中单调的文字便成了具体的形象,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在生活中运用,可谓一劳多得。

第8篇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反映科技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掌握科技作品的阅读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

考试中常见的毛病及原因有:阅读时一目十行,事物特征抓不准;分析概括能力缺乏,不能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超 过规定字数解答简答题;辨析浯言能力不强,对 语言文字的删留说不出所以然;还有的把说明方法 和修辞方法混为一谈等。

科技类作品阅读命题以主观题为多,解答时除注重语言的简洁明确外,还要重视如下几点。

(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科技类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科普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科技说明文,要想把科技知识准确明白地传输给读者,当然离不开恰当而有条理的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因说明对象的类别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介绍事物及事物发展变化类的作品,常用时间或空间顺序,其特征往往表现于外,可从形状、构造着手把握其特征:介绍事理类的作品,常用逻辑顺序,其特征常常隐藏于内,须从性质、成因、关系着手把握其特征。

(三)辨识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科技说明文,要注重运用恰当贴切的说明方法,把科技知识深入浅出地化深奥为易懂。因而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常会有辨识说明方法并指出其表达作用的试题。中考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引言论等,这几种说明方法必须熟记并正确书写。

这类试题常见的形式有以下三种:①分析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考虑周全,完整回答出选段所有的说明方法,不要遗漏。有时还须分清主次,由主到次依次写出。②指明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细心辨析,因为划线的句子虽然只有一二句,但运用的方法却常常不只一种,不仔细辨识,容易漏答。③先指出说明方法,而后说明其表达作用。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辨识说明方法之后,在理解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语境回答表达作用。

(四)体会说明文语言,尤其是修饰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修饰语看似模糊不确定,却往往是语言运用准确严密之所在。解答诸如此类的试题,不能游离具体语言环境只作出“是”或“非”的简单判断,还要根据命题要求,结合具体说明内容,讲清运用某种说明方法和文字删留的具体作用,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总之,考生在解读科技类说明文时,不要把科技作品当作数学或科学来解读,而应把它当成语文作品中的知识可以什么都不懂,但只要你具备理解与思考能力,并能注意以上几点要求,相信在解答富有科技含量的说明文时定能游刃有余。泡沫塑料做衣服提起泡沫塑料我们大概都不陌生,它有些像咱们常说的海绵,但比海绵结实多了,用它搓澡、擦地板,特别耐人寻用。泡沫塑料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泡沫塑料都能用来做衣服,用于衣着的主要是聚氨基甲酸一类,它是好几种化学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它相当于软木的1/10那样轻,又象海绵那样软。它的弹性很大,一声跟普通桌子差不多大的泡沫塑料,贵州省能承受40吨的压力。40吨有多重呢?假如一个同学体重40千克,它就能承受1000个同学的重量。去掉压力后,泡沫塑料又能很快恢复原有的厚度。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升到200℃,或是降低到-32℃时,它也变,保持着柔软性。泡沫塑料最大的特点是何暖。50克泡沫塑料相当于550克羊毛的保暖效果,这是因为泡沫塑料内的无数气孔能容纳大量的空气,而空气是不易导热的。织物纤维中的空气越多,导热性就越差。空气是热胀冷缩的,用泡沫塑料内的空气就会膨胀;空气的压力使泡沫塑料伸展开来,挤住了透气孔,空气对流量减少,增强了衣服的保暖能力。所以用它做宇航服、飞行服、航海服或普通人的冬装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时,它还可能取代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又好洗又好干。到时候,服装家族就又添了一个新成员了。

第9篇

一、首先是记叙文的拓展。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入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主要包括文学记叙文和说明记叙文。其中文学记叙文以虚构为主,如趣闻逸事、传说、寓言、传奇故事、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等;说明记叙文,以事实为依据,包括历史、传记、新闻报道、日记等。

1.针对记叙文的这种特点,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拓展方法

①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素材,寻找内容相似,写作手法相似的文章,对相同类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之前,先要充分地了解学情,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要有所了解。②教师搜集素材,寻找内容不同,写作手法相反的文章,把不同类的文章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内容较难的文章,学生搜集不到合适的类比材料,找不出内容迥异,写作手法相反的文章,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事先找出此类文章,打印出来,当成课堂的阅读材料,并按照中考常考考点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阅读内容与拓展内容的不同。

2.在学生对课文阅读材料与拓展材料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①抓住文章的6个要素:阅读时要学会从事情本身的发展去理解故事情节而不要只看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因此,无论是顺叙还是倒叙,阅读此类文章时,必须要找到它结构中的5个W(when,where,who,why,what)和1个H(how),不过不是每篇都会完整地交待六个要素。毫无疑问,寻出这些元素是能够正确快速解题的一个先决条件。②归纳文章中心,把握作者态度:记叙类文章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它是文章的灵魂。

概括起来一句话:读记叙文的关键是抓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理解了文章的脉络,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二、说明文的拓展。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它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凡是对事物的类别、性质、特征、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以及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进行解说的文章,都属于说明文。说明的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给读者提供知识,使之了解客观世界,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应用性、解说性、条理性。常见的说明文有:解说词、说明书、书文简介、科普小品、内容提要等,它们或者用来介绍人物,或者用来介绍事物,或者用来解释概念,或者用来解说论据。

1.说明文的拓展方法如下:

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素材,按学习小组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任务。由于本校使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各组小组长的领导下,搜集不同内容的说明文材料,除了学生手头上现有的《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教程》之外,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手边的其他课外阅读材料来整理出老师安排的任务。②教师把学生合理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按小组分配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资料中搜集素材,寻找出题点。阅读材料搜集整理后,在课堂上要呈现出来。③教师课堂内组织小组竞赛。比较哪个小组找的出题点准而多,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2.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文的阅读:要领会题干的意思,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的拓展与创新才是科学合理的。

①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很多开放题就是要求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或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②依托原材料,精心选择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逐层阐述。第四、在表达上要条理清楚,简洁明白。

因此,阅读说明文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即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应用文的拓展。应用文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应用文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书信(或电子邮件)、日记、通知、便条、收条、借条、影讯、球讯、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海报、贺卡等。

应用文的语言重在实用,力求朴实、准确、简洁。由于应用文使用广泛,在实际运用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格式。

1应用文的拓展方法如下:

①初中英语课文的常见形式为书信,广告启事等。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搜集出这几种常见形式的应用文。教师可以按各组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分别找出书信、广告、启事、日记等等,并让负责某一形式的的小组找出此类形式的应用文的行文特点,教师加以点评。②教师课堂内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并引导学生找出应用文的出题特点。这一种方法可以适当为之,教师务必要确信所选的文体适合学生模仿和表演,务必要保证这一活动的效率。所选择的表演学生也应该举止得体大方,切忌扭扭捏捏,反而浪费了时间。

2.应用文的阅读方法相对于前两种文体来说比较简单,先做介绍如下:在阅读应用文这一类文章时要注意细节信息,做题时,根据所提问题用寻读、跳读的方法更有效。应用文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包括广告(招聘、产品销售、宣传)、简历、图书资料、聘书、社交书信和产品说明书等,所以,学生平时要注意拓展知识面,积累知识。

①熟悉并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和格式。②积累应用文常用句型、表达方式和一些专业词汇及常用缩写形式,如表示薪水、工作年限的maximum(最高)和minimum(最低)等。③加强专项训练,培养自己略读、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第10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主要介绍自然、社会、文化、思维等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故又称为科技文。说明文阅读是中考常见的考试题型。总揽2011年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不难发现,大多数省市所选取的阅读材料是课外的,而且内容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科技性说明文,涉及环保、网络、病毒、生态环境、科技发明、前沿科学、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设题上基本上也都是注意了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诸如建议措施、标语拟写、补写句子等拓展延伸类考题,这些新题型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因此,把握好中考说明文阅读题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题型,对快速、准确解答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至关重要。现结合2011年各地中考试题,就说明文阅读题中的一些难点题型的命题形式、特点及答题技巧阐述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之效。

一、辨析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得清楚明白,说明中当然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画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常设考题有两种:①指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②分析文段中运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类题,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判定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还要明确这些说明方法的不同功用与特点,区别它们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等概念的不同,如一些学生对“下定义”与“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区分不清,“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而“作诠释”则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较详细的解释说明。又如“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是“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而在记叙文中“对比”则是一种表现手法。另外,要熟悉、掌握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如列数字可使说明更准确,更具科学性;打比方可使说明形象、生动,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引用可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方式一般是: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如2011年河北承德市中考卷《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的第17题:“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说明方法,并体会、理解其作用的能力。只要考生对几种说明方法善于辨识和区分,对其作用明确了解,解答就不难了。答案示例:①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了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②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二、感悟语言特点,品析词语表达的效果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词上,如文中常出现“大约”、“左右”、“上下”、“几乎”、“可能”等一些修饰词语。一般考题常常考查这些修饰语的作用。解答这类考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修饰语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重点突出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该类考题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试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种题型的答题方式为:“××”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其答题方式为: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如2011年山东临沂市中考卷的第18题:“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这道题旨在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体会,只要能根据提示从说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阐释就行。答案示例: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三、理清文章脉络,补写语意连贯的词句

近年来,在说明文的阅读考查中,常出现根据文意“补写语句”这一考点。这个考点的常设题型主要有:①补写恰当词语。②为选文拟写一个标题。③补写过渡语句。④补写总领句。⑤补写总结句等。无论何种角度的补写,都要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地理解事物的特征,使所写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如2011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卷的第14题:“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根据选文中的提示语“这两则故事说明”和其后的标点符号“:”可知这是一道补写总结句的试题,要求学生补写上第⑥段中的两个故事所说明的现象或问题,细读文段,可知道使用麈尾的王衍和张讥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人物,于是我们可补填上“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或“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的答案(意思相同即可)。

四、结合说明内容,展示个性拓展与延伸

说明文阅读的最后一题,通常是延伸拓展类的开放性考题,要求学生读完选文后,结合文段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或针对某种现象(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或对文段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面对这类考题,很多同学都感觉难以应对,面太广,不够具体,无处落笔。其实,这类开放性试题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题型。说它容易,是因为它具有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形式大多也是自由的,只要言之成理、答之有据均可。但关键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思维要灵活,大胆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具体讲,拓展类考题解题的技巧是:①联系中心作答。即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意,从原文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生发出感想。也就是从原文出发,对所给材料有充分的把握,既要思考主题,也要考虑到语言;既要考虑到和谐,也要考虑到矛盾。②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谈感悟、启示时,要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时代特征作答。如果是想象类试题,想象要合乎科学原理,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③遣词造句,讲究语言美。答题时可运用成语、古诗文、名言警句等,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个性化的表述。如2011年四川成都市中考卷的第12题:“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选文,从中解读出“美化与环保”的主旨,然后联系我国现实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①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②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③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④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第11篇

一、 教什么的问题

首先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抓住知识要点的能力,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并获取说明性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知识、语言、思维、学法等方面均有收获,这些都应该成为说明文的教学内容。这里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为例,具体谈谈教什么的问题。

1. 教材有什么?从内容看,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表达了作者对埃及金字塔这一人类奇迹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的赞叹。

从说明顺序看,全文紧扣“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一句组织材料,先概括介绍金字塔的地点、外观、修造的时间和名称来历等,再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具体介绍金

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最后介绍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是科学的。从说明方法看,本文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介绍金字塔的特点。从语言看,本文语言质朴平实,却又科学准确。

从文章结构看,全文首尾呼应,并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这一过渡句承接上下文,条理清晰。

2. 学生适合学什么?教材具有并不等于适合在课堂上教与学,这些内容,哪些可教学?哪些需要重点教学呢?需要结合“课标”目标和学生特点来作选择确定。

本文课后习题第2题,让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第3题,则是让学生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本单元的另两篇说明性课文,课后习题也都有这样的设计:“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由此,我觉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够抓住要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应该成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从本文的结构特点出发,通过抓过渡句把握本文要点,即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和“建造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是本课又一重要教学内容,这一目标又该落实到何种程度?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本学期第三单元也学过一组说明文,学生对基本的说明方法有所了解,那么,根据学情,本课教学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尝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站在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的角度,教学内容中还必须加入学习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等元素:将本文学习放在单元背景及本学期说明文学习背景中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勾连比照的方法阅读,即获取这一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也应该是本课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概言之,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能够通过过渡句提取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凭借具体语言文字,体会说明性文章简洁准确和质朴平实的语言特色;借助勾连和比较阅读,相机渗透说明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策略。上述这些基于“课标”、学段目标和教材文体特征的思考便成了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 怎么教的问题

1. 说明顺序。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对知识内容的说明是按序列层层展开的。因此,说明文教学,首先是要学生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致力于从整体与局部上揣摩、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和表达顺序,这对学生今后“有条理地表达”是大有裨益的,也可相机渗透说明性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因此,本课教学初始,我通过复习回顾,抓住总起、过渡及总结句,引导学生梳理本文结构,并与《秦兵马俑》一文勾连,发现其结构的相似,然后指导学生明白阅读说明性文章首先要学会梳理说明顺序。具体如下:

(1) 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句话(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话),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抓住过渡句的几个关键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2) 前后勾连。还记得刚学过的《秦兵马俑》一课的三句话吗?(出示《秦兵马俑》三句话)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 迁移学法。阅读一般说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说明顺序,这样你将很快抓住文章的要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学会前后勾连着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

2. 说明方法。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不陌生,所以说明方法的学习并不是重点,关键是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揣摩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学中我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走近金字塔,了解其宏伟精巧的特点,并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准确而形象地表现金字塔的宏伟,同时,再次引导学生勾连《秦兵马俑》,深化对说明方法作用的体会。具体如下:

(1)品味数字。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宏伟?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数字谈感受,从不同角度感受金字塔建筑之

地方专线

宏伟,工程之浩大,相机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2) 比较阅读。如果去掉这些数字,这样介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改过的较为笼统的语段)所以说,恰当地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准确的凸显事物的特点,使事物形象更为鲜明,也更具说服力。

(3) 勾连前文。还记得《秦兵马俑》中介绍规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吗?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规模宏大?两文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① 列数字(面积大,数量多,规模宏大,印象深刻);② 作比较(和熟悉的事物比较,具体形象,更为真切);③ 举例子(一号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也最具说服力的)。

(4) 方法小结。说明文往往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类常见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发现这些方法,前后勾连着学习,收获会更多。

3. 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因此,让高年级的学生在初步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之后,尝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感受不同的说明语言风格,对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教学中,我运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析“几千年”“锋利”“据说”等语言的作用,并勾连本学期学过的说明文中“估计”“可能”等词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为丰富对说明文语言特点认识,我继续运用勾连的方法,再次与《秦兵马俑》语言比照,让学生发现说明文语言可以是准确科学的,根据表达的需要,也可以是形象生动的。具体如下:

(1) 出示第3自然段相关语句。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锋利”让你读出了什么?“几千年”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那么,去掉“锋利”“几千年”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不可以呢?

小结:“锋利、几千年”高度科学、准确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蕴涵的智慧。说明性文章用词就要讲究科学准确。

(2) 出示《秦兵马俑》第4~5自然段。两段话同样也写得很简洁、朴实,让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建造的过程和蕴含的智慧。注意到这里的“据说”这个词语了吗?“据说”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去掉?

小结:如果将未经证实的推想写成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免武断,令人难以信服。所以,这样的表达反而让语言更加科学准确。

(3) 及时回应,关照全文。其实在本文还有不少这种看似不确切,却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用词。能找到吗?读一读。(“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4) 勾连前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有相关的语句。(出示)“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然而,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小结: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意严密准确之处,前后勾连着去学习思考,你的收获就会更丰富。

(5) 比较阅读:《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在说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在说明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精美,四字短语,短促有力,语言富有节奏,联想丰富,兵马俑惟妙惟肖、个性鲜明。

《埃及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平实又不失准确――宏伟、精巧的建筑特点。

小结:用生动精美的语言展现兵马俑个性的鲜明,用质朴平实,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金字塔建筑的宏伟精巧。可见,介绍不同的事物,根据不同的需要,文章的语言风格就不一样。

第12篇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2.了解课文在介绍各种功用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分析说明内容之间的衔接转换及其好处。

二、重难点: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2.用准确、简明、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生疏、深奥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电脑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比如我们老师现在也得学电脑,不用电脑,就不能开多媒体课。可想电脑在现代生活的重要性,电脑就是电子计算机,今天就让我们来阅读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写的科学小品〈〈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2.听录音,注意生字生词,并给课文分段。

(1)给下列字注音:

汞害gong存贮zhu屏幕ping

梗概geng渥太华wo网络luo

(2)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2—7):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和发展状况。

功能:计算

计算机网络

作实验

画工程图

用于教育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

3.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教科研人员的计算机网络。

举例子:瑞典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美国、西欧、日本的计算机的终端台数。

作比较:人工做实验和计算机做实验所需要的时间。

4.分析说明内容之间的衔接及其好处。

“计算机能用来计算。这只是它的一种功能……..七分之六的工作量作其他用

途。”

“比较普通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的另一个用途是做实验。”

“计算机还可以画工程图。”

“在国外,计算机用于教育方面的也不少。”

文章用这些句子来转换,过渡自然,行文条理十分清晰,给读者以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之感。

5.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板书:

一(1)引出说明对象

二(2—7)电子计算机:类型: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计算器

功能:计算列数字

计算机网络举例子、列数字

作实验举例子、作比较

画工程图举例子、作比较

用于教育举例子

三.(8)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比较〈〈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与〈〈宇宙里有些什么〉〉。

2.课文拓展阅读。

二、重难点: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进一步落实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电子计算机有哪几种功能?

(2)幻灯片练习:改错别字、填词阅读第6、7两段

2.较对课后练习、作业本。

3.课外拓展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

一、初中阶段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是:

1、能指明说明对象的特征。

2、指出说明顺序。

3、划出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层意。

4、.辨析主要的说明方法。

5、理解说明性语言平实、简明、准确的特点。

二、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方法:

1、有些说明文或说明文语段中有直接提示说明对象特征的中心句。划到这些中心句,也就把握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中》。

2、有些说明文语段没有直接提示说明对象特点的中心句。这时可以根据文段中的具体情况来归纳,一般可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说明对象。

(2)理解说明内容。

(3)分析这些内容反映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说明文的顺序:

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以“事理说明文”为多。

四、判断说明方法:

1、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言论、作解释等。

2、判断说明方法要注意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3、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兼用或套用的情况很多、判定时不能故此失彼。

4、理解说明方法在语境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领会这一说明方法的意图,如“打比方”是为了通俗,形象地说明所介绍的内容;列数字、举例子是为了真切地说明事物;作比较可以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五、说明文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