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程顾问工作经验总结

课程顾问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3-02-17 08:22: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顾问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程顾问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课程开发 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知识资本在当代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竞争力,而知识管理则是提升知识资本的有效手段。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以领先的生产技术,运行、维护和管理着国内独一无二、世界少有的结构坚强、科技含量高、驾驭难度最大的现代化电网。在各项生产活动中,一方面生产技术人员的岗位变动频繁,经常需要进行快速地学习和积累,以适应新的环境及技术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各类技能专家在挑战性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诀窍,但常因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阻碍了知识在组织和队伍中有效沉淀和传承的速度和效率。业务的实际需要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根据这一思路,超高压输电公司结合一线生产岗位在生产、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研究形成了一套内部课程开发新模式,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企业内部培训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目前,对电力系统生产技能类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实用性程度较低

电力系统涉及范围较广,一般的培训课程都偏重于知识原理介绍,而没有有效针对实际工作问题提供培训内容,与各生产岗位业务直接相关的课程不多。与此同时,不少课程缺乏完成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软性技能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的提炼和分享,致使其实用性表现不佳。

1.2 课程规划缺乏系统性

一般的培训课程即使与各生产岗位工作相关,但都缺乏把培训工作提升到知识管理、沉淀经验、能力传递的高度,往往偏重于业务流程的讲解,缺乏针对岗位工作的经验传授、典型案例和操作练习,课程的针对性较差。且传统的内训师培养主要是对培训师演讲培训技巧的训练,不能帮助内训师有效提升其核心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成果转化率较低。

1.3 课程开发缺失规范可行的共享传承机制

对电力企业而言,多年积累的事件处理经验与核心技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笔财富被分散地隐藏于各地域、各部门、各专业,甚至是各技术技能专家之间,以致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有效共享和传承,容易造成各单位的时间、精力、资源的浪费。

2 知识管理视角下培训课程开发的定位

知识管理的视角下,教育培训工作肩负三个重要职责,即业务部门服务商、员工发展顾问和企业战略推动者。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是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和重点,是肩负起上述三个责任的重要支撑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培训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帮助业务部门发现、积累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2)通过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3)培训课程开发是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效复制到员工身上的重要手段。根据这一定位,结合对一线生产业务的梳理,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应用的案例和最佳实践,超高压输电公司建立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开发新模式―“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

模式。

3 超高压输电公司内部培训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思路、方法与工具

3.1 “三位一体”的培训课程开发模式思路

“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模式认为,课程开发要抓住“课程开发就是对组织知识和能力进行管理”这一核心,即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使开发人员(一般为内训师)掌握最关键的培训课程开发能力,使用时要懂得传授最关键的工作经验。在开发课程课件时,融入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使内训师在完成培训后懂得如何总结工作经验,持续开发课件,达到从培训课程开发的源头上保障课程有效、可用的效果,同时解决内部培训中经常遇到的“内训课程与基层、一线的需求脱离”难题。知识管理是现代管理中提升组织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基础,以项目制为推进方式,以岗位培训规范和关键技术技能培训课件建设为突破口,同时实现“建立一套培训规范,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一批培训课程”的工作目标。该模式采用项目制,每个内训师都分配有具体的课程开发任务,保证每个受训人员在完成课程开发任务的同时,完成能力的提升,使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既让知识服务于生产,又在生产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新。主要的培养步骤

如下。

3.1.1 人课匹配。在选拔课程开发人员时,除对学历素质、职业资格、工作经验等资格进行考量外,还需要根据将要开发的课程确定适合的候选人,使其可在课程开发前准备好课程素材。

3.1.2 明确任务。在课程开发工作启动前,明确学员在培养课程中应依据的岗位培训考核大纲和课程体系,以及需要开发的课题。培训中由授课老师讲解培训课程开发要求和技巧,使学员明确如何进行课程内容梳理和课程文件制作。

3.1.3 课程审核。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授课老师根据课程开发标准,检查课题内容的编排和组合,对课程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学员共同修改完善。

3.1.4 课程试讲。授课老师对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结合内训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进行提问与反馈等授课技巧的锻炼,提高培训能力;结束前组织内训师使用自己开发的课件进行试讲,并对课程质量和授课技巧进行审核。

3.1.5 课后跟进。内训师在培训中完成的课件还需要在课后补充完善,授课老师在课后将对内训师修改过的课件进行再次审阅。此外,项目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课件质量持续改善以达到标准。

3.2 课程开发技术方法与工具

超高压输电公司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深入一线生产业务核心,并采用一套以先进的QUICK快课?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工具。该方法通过帮助技能专家运用“问题导向思考”、“差异导向思考”和“改善导向思考”三种思维方法整理自己的经验,再运用问题启发、练习运用、说明解释、案例示范去展开核心的技术要领,从而有效地帮助开发者将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

3.2.1 隐性知识显性化。内训课程的关键贡献在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在技术手段方面,QUICK快课?课程制作软件采用了Key-Value队列、关系二维表及有序树等核心数据结构,有效存储技能专家根据来自作业标准等的显性知识和结合自身技能工作经验的隐性知识。

基于课程框子开发超高压输电专业课程的流程如下:第一步,规划课程的基本信息。根据快课软件的提示,内训师对将要挖掘的隐性知识进行规划,圈定应知应会等课程目标。第二步,搭建知识逻辑架构。运用快课软件的“结构助手”功能,内训师对所要呈现的知识进行自顶向下逐步分解,通过“步骤法”和“序数法”,对要点的结构按照先粗后细的顺序进行梳理,使知识点形成树状的金字塔结构。第三步,细化知识点的描述。按照快课软件的提示,内训师对树状结构中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化描述,提炼知识点对应的口诀、添加文字描述、插入示对案例和示错案例。第四步,构建知识考查体系。快课软件的“出题助手”功能支持内训师在课件中形成结构化和标准化的题目体系,以达到考查目的。考查题目包括“过关测试”和“总测试”两部分。过关测试按照树状知识结构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的考查相应知识点。总测试则着眼全局,对课程的知识覆盖进行全面考查。第五步,参与专家评审。内训师开发出课件的初稿后,需要对课件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审。在课件形式方面,快课软件支持辅导老师对已形成的知识架构和知识点进行批注。在课件的内容方面,由同行专家提出针对性改善意见,由内训师给出相应的修改。在工作方法论方面,技能专家运用三种思维方法整理隐性的经验知识,使用QUICK软件使其显性化:(1)从问题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是新手容易犯错的。(2)从差异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是专家与新手在完成工作中不一样的。(3)从改善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改进做法可以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3.2.2 显性知识结构化。QUICK快课?课程制作软件基于知识管理的理念而设计,采用问题启发(Q)、练习运用(U)、说明解释(I)和案例示范(C)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KNOW-HOW(K-关键诀窍)。存储在核心数据结构中的显现知识,通过软件的前序遍历有序树的关键算法,并经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ActivePresentation、ActiveWindow等基础接口,直接形成可用于授课使用的PPT课件。超高压公司生产岗位技术技能课件的课程框子主要包含七个部分,分别为前言、基础介绍、主题切入、技能诀窍、整体测试、视频回顾、示范练习。前言部分主要针对课件的基本信息,如课件的作者、课程目标等信息;基础介绍提供信息准确理解及定位所讲解的操作。主题切入部分利用真实案例有效设置课件悬念,提起学习兴趣。在课件的技能诀窍展示中,主要通过对技能诀窍进行有效的结构分解,并对诀窍点通过符合快课要求的具体说明,以及对易犯错误和异常情况处理进行立体阐述。最终,还将通过整体测试及视频回顾部分对课件内容进行重温,达到总结回顾的目的。利用“课程框子”工具搭建出一个技术技能课件的结构,帮助学员迅速形成课件,课程结构突出体现技术技能课程的特点,并通过运用口诀法、步骤法、序数法、嵌套法等条理化方法整理出知识诀窍,内容编排分类及次序得当,便于学习者的学习和掌握。

3.2.3 结构知识共同化。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交互式设计完成课件开发,同时开发交互评测方式以满足技能考核的要求。课程通过增加集成界面(视频、图片等)供学员更方便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结合课间练习让课程更加紧凑,并根据学员所学给予即时反馈。

4 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超高压输电公司通过上述的实施思路和实施方法,经过实践和创新,逐步实现了对内部知识的系统管理,为公司带来了三大价值:一是将优秀员工未编码的技术技能技巧剥离出来,成为可复制的知识,为技术技能的保留与传承奠定基础,实现知识提炼价值;二是通过标准化的课件制作和内训师现场培训,将内训师必备技能有效而广泛地传递给基层员工,实现知识传递价值;三是通过PDCA的流程,持续改善培训课程质量,最终达到技术技能标准化,实现知识进步价值。

在实际的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4.1 课题的规划

课题是课件内容的核心概括,课题范围的准确定义将有助于课程开发者在既定的框架下清晰阐述所需要传达的知识和经验。一是要避免因为课题太大而导致内容空泛,二是要避免范围太小而导致内容过于简单。从实际项目经验得知,课题所传达的内容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员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学习,同时保证学习质量。

4.2 质量的保证

在实际的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质量需要通过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实施不同的质量控制手段达到。开发前,需要课程开发人员正确理解所开发课题覆盖的范畴,防止出现偏差;开发中,课程框架保证符合课件的逻辑结构并且完整后,方能进行内容的填充;开发后,需要反复经过同专业专家的共同评审,反复修改完善才能确定课件的内容。

具体而言,新模式实现了以下三点管理效益:

4.2.1有助于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所开发课程围绕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开发建设,并通过对关键岗位关键能力的全覆盖,使员工能力提升与组织要求保持一致。

4.2.2 有助于提升员工技能标准化水平。所开发课程将标准化的技能固化下来,使位于不同地点的相同岗位人员在学习课件后,或使用电子课件进行现场培训后,不仅是能够用正确的步骤做正确的事,而且每一个步骤都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4.2.3 实现了内部知识沉淀。课程将富有经验的员工(课件开发者和课件审核者)的诀窍与经验转化为可以积累和传承的知识。

5 结语

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从对培训定位的重新思考开始,对能力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探讨,分析一线生产员工培训现状,将知识管理应用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研究提出的“三位一体”课程开发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培训体系中培训实施标准不一、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分散、培训手段有限等问题,盘活了培训资源的运作,解决了培训体系中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为达到“培训为生产服务、培训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培训资源系统运作、培训资源统一标准”的目的创造了资源基础,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Rodrigo Ribeiro.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J].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2012.

[2] 魏永军.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

第2篇

1 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管理过程中要从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从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管理目的出发,转变学生管理的理念,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作为本系学生管理的出发点。以尊重、理解、关爱和宽容的管理态度进行学生管理。避免管理中空洞的理论说教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鼓励,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自我管理理念。

2 创新科学的学生管理模式

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和谐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通过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交往氛围,在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实施学生管理。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我系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2.1 做好迎新生及新生军训工作。新生接待任务尤为繁重。我们本着“早规划,早动员,责任落实到人,步调协同一致”的原则,假期提前拿出方案,全力保障迎新生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得扎实,确保万无一失。

新生入校以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由系领导、各班级辅导员牵头,以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对新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让新生入校后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遵守法律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大学生。在军训中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百折不挠的求胜心。教育学生把军训精神贯穿到整个的大学生活中去,以军训的面貌和精神气质来迎接大学生活。

在军训过程中,我系安排新生参观校园、了解学院的活动,同时对新生进行分专业教育。各专业教学委员会及教研室主任组织骨干教师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让新生对所学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充分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趣势,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的一致,使他们能够迅速成长为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模式——“四级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是我系工作的重心之一。“四级管理模式”,即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的自我管理、系学生会的自主管理、系领导与值班教师的监督管理。单靠辅导员及系部领导的管理远远力不从心,应进一步突出学生会的作用,采用依托学生会组织、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建立辅导员值班制度,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督促,系部领导定期检查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采取把学生、学生干部平时量化成绩做为业绩考核、评选先进、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学生助学贷款的依据;将所有的常规管理要求,全部细化、量化到班级、宿舍、个人,对违规违纪学生,严肃处理,并扣减相应量化分,出现重大问题一票否决,并追究连带责任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这样既能减轻辅导员与系部的工作压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自觉性,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2.3 以团书记为中心,抓好学生会梯队建设。为了适应学生干部培养的要求,结合系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干部梯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遴选出一批学生干部后备人员和骨干,使学生干部队伍更趋合理,素质明显提高。

2.3.1 根据学院学生干部梯队建设与管理办法,不断修订学生干部选举规范,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和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健全运行机制,使得各年级学生干部人员配备更为合理。

2.3.2 实行公开招聘、班级推荐和系部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选举学生会干部,对上学期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会成员进行全面的考查,根据学习成绩、工作能力与水平进行综合考虑,确定下一届学生会干部的名单,按照年级梯队培养方案,实行以老带新。由大二学生担任学生会主要干部,大一学生担任副职。

2.3.3 加强学生干部梯队建设,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发挥老学生会干部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对低年级学生干部骨干进行“传、帮、带”。对于大三的学生干部,实行“顾问制”,让他们发挥余热,加强我系学生干部梯队建设的力量。

2.3.4 重视经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对学生干部既要布置任务,又要提供工作方法,形成以学生会主席为核心的各级学生干部梯队。举办学生干部经验交流活动,定期请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成绩显著的学生干部介绍工作方法,并展开学生干部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2.4 以考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以考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狠抓考风、严肃考纪,促进我系学风的进一步好转。通过制度建设、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开展校规校纪教育、军训、大学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毕业生就业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院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2.5 丰富大学生文体活动、搞好社团工作。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本学期我们将结合我系实际和学生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特色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①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导,以普及为原则,认真组织好各种体育活动、体肓比赛、艺术表演、宿舍文化等特色校园文体活动。②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专业要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建立系统化的能力训练体系。③积极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条件,为社团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适当的物质支持。

3 提高学生管理者的专业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