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验教育论文

实验教育论文

时间:2022-09-05 08:5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验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验教育论文

第1篇

我们要根据临床上的需求,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之上,要大胆的整合实验教学的内容,抛弃传统式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临床上需要的急诊操作的技术,从而注重实践性的教学以及临床上的需要进行结合,让学生从学校到岗位上的距离缩短,并且还具有专业的技能知识,并应用于临床中。

2、建立多媒体实验室,创造良好实验教学条件

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有效的方法是充分的利用电子科技调动音频和视频信息,因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能充分的展示各种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性的特征,不仅加快了信息的呈现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而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强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开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精心的设置教学内容与过程,时刻遵守“适时、适度、适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有利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索,使其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发挥最佳教学的课堂效果。

3、开展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情景教学中,主要是以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为题材,分别采取角色的扮演和讨论性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提升教学课堂的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在临床中遇到问题时,应变能力的提高。例如:让学生们演示病人在入院和出院时的整个过程,当中的角色有患者、患者的亲人、导医护士、门诊医生、住院部的医生和护士、病房的护士、护士长等。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都各自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做好准备,在表演的过程中,患者于患者的家属就会提出很多不一样的问题,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老师和学生就会一起讨论,并且对表演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的对与错,当实验结束之后,既写出报告。这种立体式的教学方法,不急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们通过观察、实践、体会,从而加深学生们的实践印象,近距离的学习护理方法,并得到规范;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4、改进成绩的评判法,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升教学的质量,然而成绩的合理评定需要客观的进行评价。不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验操作成绩,最终的评定都是反应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概况。在对学生的情况做评定的时候,我们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注重学生对新课程的掌握度,在上课前向学生进行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该课堂所学的目的,或者是对实验课的操作目的、操作方法以及所要注意的事项的掌握度。其次是要注重平时的成绩,并且还要包含学习的态度,作业的质量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评定法,更加能全面、客观、实在的评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得到认可。

5、全天性的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创造空间

实践中,技能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反复性的过程,它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因此,不仅注重课堂的实验操作,而且还要在课后全天性的开放,为学的练习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种思维型的回忆。开放式的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以学生管理为主体,选拔护理专业四年级的四名学生为实训中心管理员,学生管理员根据学生预约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室练习。3~4个学生为一组,在配备模拟病人和操作用品的床单元进行护理技能训练,结束后学生负责人根据用物清单督促学生整理用物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参与实训室管理,可增强其责任心和责任感,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利于学生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6结语

第2篇

一、“云计算”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目前社区教育发展都是以两个平台为依托:一是人网,即传统的实体社区教育管理及教学平台。二是地网,即数字化网络平台。“云”平台的随处可得弥补了社区教育学习的时间不确定、场所、人员的随意性。云计算的数据都保存在数据中心,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都是云维护,它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为社区的居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云终端来进行学习。社区教育“i-实验”就是一种新型的社区教育教学模式,其主要针对教育实验中某项具体工作来进行策划。其主题是“动脑动手装点家庭生活,网络互动分享民众智慧”,它有五层含义:一是创新(innovation),意思是突破社区教育以面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创新以网络为主的教学模式;二是个性(individual),意在面向每个家庭,凸显个性;三是互动(interactive),意在线上线下结合,自主与协作结合;四是兴趣(interesting),意在强调“寓学于网络,寓乐于合作,寓情于生活”;五是激发(inspire),意在激发创作意识,实现知识共享。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建有多个“i-实验”实验室,并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向了社区和家庭。从实验室的运行来看多功能的网络平台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条件。

二、基于“云计算”的社区教育教学实验教学

“云计算”以无维护无升级低成本的优势吸引着各类用户。在基于“云计算”的社区教育教学实验中,“用户需求”向“云服务”发出一种请求,它以用户熟知的浏览器或者软件作为界面,将数据存储在云端,用户将按需使用服务,这种实验模式或者说是实践模式可以按基础教学类和综合实训类去开展教学。

(一)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提供基础教学,整合

微力量,玩转微实验以开放大学为依托,为社区教学实验提供教学资源。在社区原有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基础上,开展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一方面,社区的实验室除了提供实体的实验设备之外,也可以兼做云教室,它可以提供专业基础的基本能力培训,也可通过云教室进入各高校或者国家开放大学的微课程平台进行学习。微课程的时间都是5~16分钟,社区居民的时间碎片化,这种微课程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白天上班,晚上进行学习的社区居民。比如社区教育的i-摄影实验室,i-烹饪实验室,i-舞蹈实验室等等都可以利用微课程去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在社区的电脑教室装上从云上下载的社区教育的应用软件,比如物流专业的停车管理软件、智能家居系统、会计专业的一些基本应用软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健全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并进的网络格局,而且创新了社区教育的载体和管理模式,三网并进,彰显了时代特征。

(二)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把实物实验向虚拟实验过渡,提高实验项目的操作率,构建虚拟实验室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验室建设的方向。虚拟实验室能更好地描述事物动态的变化,其真实感强,交性能好,可根据需要设计、添加实验内容。在社区的虚拟实验室,居民们通过人机交互的功能,可以拥有与实物实验类似的实验空间,进行模拟实物实验,达到与实物实验相同的效果。利用软件去实现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学习电子电路的学员利用multisim10.0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在社区教学里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验相脱节的这一问题。学员可以很方便地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更好地再现;也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自己的仪表,并通过直观的电路图捕捉环境,轻松设计电路,了解电路行为,通过改进、整合设计流程,减少建模错误。利用网页的仿真平台去实现是另外一种方式。在国家开放大学的网站上齿轮泵的拆装实验平台,就是通过三维实物仿真的演示,直观地了解齿轮泵各组成部件的结构,用鼠标点击各零件,零件可以按你拖动位置去进行组装,并设置有出错提示。随着虚拟实验技术的成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显露。虚拟平台易于维护,随时随地可学,是未来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在虚拟实验室中,学员利用器材库中的器材自由搭建实验项目,有利于培养的操作能力、设计及创新能力。

(三)利用云平台提高各社区实验的运行能力

要提高社区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实验室的建设同样是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开放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各个城市的社区实验室众多,资源各不相同,如果居民们对各社区实验室的资源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则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一方面,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询机房的开放时间、设备状态、使用状况等信息,为完成自己的设计性实验、创新竞赛方案等提供实验室资源信息化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基础网站的建设为社区教育的师生搭建一个培训和交流分享的平台,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或者通过网络让社区成员提前了解实验项目,提交实验报告,畅通社区和家庭学习成员之间的反馈渠道。另外,社区教育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员在家里通过云平台听课,到社区的实体教室去进行实验,社区教育的实验模式在信息化时代里,为学生课堂外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可能,资源共享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基于“云计算”的社区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紧跟时代的发展,创新了教育的内涵,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作者:黄春媚 单位:广西北海广播电视大学

第3篇

化学教育论文2400字(一):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分析论文

摘要: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近些年,我国对绿色化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教育层面,化学学科属于科学性学科,其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无污染,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出发,致力于将该理念完全渗透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实验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教学。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都知道化学科目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理论,一部分实验,相比较而言,实验部分才是该学科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而化学试剂、设备、实验过程的无污染操作,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都是一种保护,因此,将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渗透在实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1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绿色化学资源,增强绿色化学观念

对于課本内容,大多是以化工实验为例,因此,对于绿色化学的理念也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

1.1节省资源:我们都知道氨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尤其存在于厕所中的每个角落,因此,在氨气的制取和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方面的循环操作,来达到节省资源的效果;

2.1尾气处理:实验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对尾气的处理了,无论是钢铁的冶炼还是化学气体的制取,都需要对实验尾部进行处理,因此,对这方面内容可以在实验后期,安装一个吸收装置,对物品进行集中处理,将绿色化学理念践行到底。

2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2.1改进实验方案和装置,优化实验效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实验装置和方案进行改进,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减少反应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SO2的性质》。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本上所讲述的、关于该气体的制取方法是通过亚硫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得到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实验人员较多,造成气体制取过量的情况发生,且这类气体在流入空气中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简陋的实验设备和过程,也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因此,对该实验装置或方案进行改进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对于实验方案的改进,先让学生了解SO2的制取并不只有该章节介绍的一种,其通过硫磺与氧气的燃烧反应,也能得到SO2气体,这样就能够有效解决气体产生过量的情况发生了。其次,对于实验过程的改进,可以通过在封闭处进行实验的方法,减少SO2气体在空气中的排放,达到绿色化学的效果。

2.2化学实验微型化处理

“微型化”的重点在于“微”,所谓的“微”,就是将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剂量减少或减小,但不改变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过程,以此来达到微型效果。同时,经过微反应后,产生的反应物质也会减少,污染也就随之减少了。

例如,《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对于这部分内容来说,无论是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还是直接进入实验室实验,都具有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不足:1.对反应物的处理不当;2.实验过程不严谨,耗时较长,反应物被污染;3.尾部处理工作未做好,造成环境污染。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CaS、Ca3P2、Ca3As2等物质,在遇到水后,就会产生异味气体,对于实验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身心上的折磨,因此,当对该类试剂处理不当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对于第二个问题,乙炔的实验过程并不是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对于实验试剂的用量也没有一个准确的限制,时常更无法控制,因此,会很容易造成反应物的污染;对于第三个问题,也是实验中常遇到的问题。在实验结束后,学生们通常会将实验物质随意丢进垃圾桶,而不是集中或分类处理,这就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或空气污染。

而在进行微型化处理后,不仅减少了试剂的使用量,还采用了饱和的硫酸铜洗气,这在减少成本输出的同时,还达到了绿色化学的标准,减少了环境污染,且微型化实验处理,也使得实验的效果更加直观、清晰。

2.3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对于实验环节来说,难免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或者物质,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能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时降低实验操作的危险系数。尤其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和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此外,高中化学科目中所包含的内容也包括一些靠课本内容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对于这部分内容,必须借助多媒体,通过动态演示才能够加深理解。

例如,《离子键的形成》。对于这部分内容,如果光靠课本上的讲解,是不能够完全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和原则的,因此它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中,在不脱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以“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为例,对离子键的形成做主要讲述。通过演示,我们能够观察到该反应的过程十分剧烈,还会释放出有毒气体——氯气。且在此实验过程中,如果减少试剂的使用,则无法进行正常实验;而如果使用过量的试剂,则又会导致有毒气体的释放量增加,污染空气。因此,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正符合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不二之选。

3结语

化学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将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渗透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还能引导他们更加规范、合理的使用化学试剂,这在保证他们人身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耐心和时间来完成,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老师,要具备“上下而求索”的决心。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高中化学教育困境进行的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现如今,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推动,使得高中教育制度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其发展的固有思维使得教育内容体系过于单一,教学设备与实践的缺乏让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为了让高中学生的学习跟得上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它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学会自检自查,提升自我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水平,追根溯源,找准定位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去提升整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如何创新现代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具体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解决高中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亟待解决的。本文旨在从高中化学教学困境入手,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困境;研究建议

一、国内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形式的书面化

国内素质教育发展较晚,在父母与教育工作者眼中,学生的分数起关键作用,这也促成了如今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书面形式化。教师这些年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上依旧停留在书面教学中,对很多化学理论并未实践过,因此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被化学这门课程所吸引,很难通过兴趣去主动学习化学。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发展至今,依然注重传统知识点的学习灌输,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书面化的片面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极不情愿的去学习新的知识点,很多难以理解的化学内容,学生苦于无条件、无时间去动手实践,只能死记硬背。除了部分客观因素存在之外,像一些化学试剂的腐蚀性较强,危险性较高,如若操作有誤,后果不堪设想,是不提倡实验的,其他一些轻实验还是可以操作的。目前化学教学是重形式,轻实践,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去消除,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思想。

(二)基础教学设施的缺乏

化学学科的实验性很强,在学习上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好的辅助器材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上课情况,这关乎到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水平程度,更是学生迅速掌握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但就目前国内的教学环境而言,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较低,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对于精准仪器的使用需要花费大笔的资金,资金仅用于教学与实际不符,使得学校化学教学设备普遍是缺乏的。设备短缺就直接造成了许多化学实验无法进行,学生不能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许多化学知识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像化学教师在讲解方程式的时候,一些反应是较为微观的,但结果却是很复杂的,如若不能通过仪器去操作,很多步骤都无法完成,但这种精密仪器价格昂贵,实验室没有条件能够配备,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就只能通过化学教师的口头讲解和书本的文字介绍来学习。

(三)注重教学理论,偏离实际

高中化学这门学科一直是高中生的必修课,但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其学习内容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成果的领域探索不多,且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的讲解依旧偏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结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发展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上较为吃力。现今教学背景下仍旧将高考置于重中之重,这就使得高中化学教师偏离教学初衷,一味的灌输知识理论,而忽视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繁琐复杂进而产生厌学的心态。高考时间争分夺秒,对于繁杂的化学式子,高中生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无疑更是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也不利于化学教学。如何打破这种旧有的传统理念,改进化学教学内容趋于形式化,优化化学教学体系,让化学课程的学习更接近生活,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教学工作者需不断思考的方向。

二、应对高中化学教育困境的策略

(一)理论结合实践

实践对于高中化学教育而言是极为重要的,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同时,这种贴近生活的经历,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索精神与思考能力。化学课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显得更复杂无味,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需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生活现象融入课堂上,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主动探索学习。例如在学习关于碳及氧化物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张图片打开问题,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建筑时会将柱子一端烧黑埋入土里,是地区差异还是个人爱好,还是其他原因呢,通过此步步深入学习重心,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当然,若只是为了应试而学理论,只能死学,毫无意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疑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对于化学这门课由最初的被动转为主动学习。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一、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现状

1.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的现状

至2008年,我国有22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已经成为我国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1]]包括教育软件工程、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等多个培养方向,专业性质有师范性、非师范性和半师范性三种,开设院校已从开始的师范院校发展到目前综合性、理工科、农业、民族学院等不同性质的院校。但有不少院校存在专业基础深度不够、专业性质不明确、克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与实验条件不具备等问题。[[2]]

2.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杨改学总结了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各个时期的培养目标,[[3]]从早期的“四种人”(电教课的教师、电教技术人员、电教研究人员和电教管理人员)到当前的“四种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人员、新媒体的开发与研究人员、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以及管理人员),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越来越宽泛,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适应范围由学校走向企业等各种行业。但是具体到各个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则存在着“轻实践目标、轻创造目标和对社会需求缺乏了解、闭门造车”等问题,[[4]]出现了同构现象,不论学校层次、规模、类型都要培养成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显然是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

3.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庞杂老化

由于教育技术学科是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专业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性学科,因此一些院校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庞杂,课程设置求大求全,大有将学生培养成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电视编导、教育学为一体的全才教育论文,但实际上形聚神散,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课程繁多,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消化吸收,学而不精,知而不解。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所学“广度有余,深度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的不可替代性,造成了在就业过程中的尴尬境地。但造成课程设计不合理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培养目标不明确。

另外,有一些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比较早,没有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许多课程与现实的教育技术实践需要脱节。[[5]]还有一些院校存在“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不注意课程衔接,没有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导致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对于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多操作少,教学脱离实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6]]

4.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

当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虽有利于系统地讲授知识,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素养以及主动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课堂讲授方法主要依托教师的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递信息,其表现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单一,表现能力和信息量有限,传递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该学科中包括许多直观性内容、技能性内容和过程性内容,难以表现教育论文,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掌握。

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主要有常规性实验、制作性实验和教学技能训练性三种类型。但是不少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往往忽视教学技能训练,所开展的常规性和制作性实验也多是验证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多依附于理论课,没有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按照详细的实验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一些基本操作,至于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操作,在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中都没有涉及,指望这样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行不通的。

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1.培养目标——明确研究领域,选择培养方向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应该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但是“专业”与“学科”是不同的概念,从学科研究范畴出发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不合适的。如果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技术专业都要囊括这理论与实践的五大范畴,那么这种“大而全”的专业教育必将使眼高手低,学生不能胜任具体的实践工作。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技术专业教育面向的是整个教育技术领域,那么其课程将十分庞杂。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能够进行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开展数字媒体研究及开发技术,能够从事教育软件工程和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教学系统设计能力的人才,这样的综合型人才几乎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全才,其在大学阶段所要学习的课程就太多了。[7]

培养目标要具体说明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以能力要求、专业领域和职业类型或方向来限定的。[[7]]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型专业,也是一个交叉跨度较大的专业,而本科生在四年中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这样一个交叉学科的所有系统知识都纳入学习的范围,这就决定了教育技术专业比教育技术学科的面要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应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特色,必须要具有其他专业的不可替代性。要求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具有运用媒体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根据教育技术领域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革教育论文,重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在一个专业下构建几个专业方向,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在专业能力上有所侧重,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2.课程体系——反映学科结构,突出技能培养

课程体系并不完全对应于学科理论体系,它包含着学科理论体系中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以及与培养目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科目。[9]从由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以来,由于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从主干课程来看,都是从教育学、心理学到传播学,从普通物理到电路设计,从电视教材制作到网络课程开发,从电教美术、电教音乐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搞好教育技术学专业基本课程教育的同时,重点突出该专业在本校优势领域的拓展,在求专求深上下功夫,以增强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竞争力。

本科层次应该培养具备一定理论并熟练掌握某类教学资源开发技术的专业人员,其课程设置应该反映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结构,技术与技能类课程不应该“杂而全”,而应该是“专而精”,使学生在学习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掌握一到两门专长,以改变长期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人才“广而不专”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手段——强化实践环节,重视设计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广泛支持,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已从“音像媒体的制作与应用”扩展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传媒的原理技术、操作技术,重要的是要基于传媒技术能够设计、开发出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意义建构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诸如音像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及网络教学平台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因此,基于传媒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关键在于实践教学环节。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上,一定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实验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应用性人才教育论文,就应该变革只有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的实践实验教学模式,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施。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的实验,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综合性实验一般可以在一门课程的一个循环之后开设,也可以在几门课程之后安排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时间较长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是结合各自教学或独立于各种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实验。它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性实验是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步骤,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经过常规和综合性实验训练,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之后开设。开始时可由指导教师出题目,给方案,由学生自己拟定步骤。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则在指导教师出题后,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丁楠(1983.3-),男,河南邓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数字化学习研究。

[[1]]徐福荫.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J].教育研究,2009(05):3-9.

[[2]]许霞,刘伟德.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互动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172-174.

[[3]]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路在何方[J].中国电化教育,2006,(7):8-11.

[[4]]唐烈琼.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及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2):116-118.

[[5]]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1.

[[6]]王余勤.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分层培养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43-44..

[[7]]张军征,.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逃定位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33-36.

第5篇

关键词:课题研究;选题;计划;积累材料;提炼材料

课题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近年来,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面较广。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却存在重申报轻研究、重立项轻过程的现象,这里除了课题选择脱离实际、研究计划不够严谨、研究时间精力分配不当等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思想上对研究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课题研究的真正价值在研究过程,研究者通过材料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得到一手材料,经过思索探究、概括提炼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使教学科研相得益彰。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高度重视研究过程。

一、注重课题选择的务实与创新

课题的选择反映整个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也制约着研究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教育实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源泉,尤其是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教育理念的变革、课程资源的挖掘、教学模式的重建、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评价的革新等都是课题选择的源头活水。但目前有些教师搞课题研究是为了职称晋升或者“装点门面”,对课题研究的意义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选题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盲目跟从别人,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以致许多课题并无太多差异,重复研究、低层次研究的情况比比皆是。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认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在他看来,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我们一线教师课题研究必须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失败的教育教学教训中选题,将研究工作落实到教学行为中,使教学推动研究,研究提高教学,让研究拓宽教学视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注重研究计划的制订和落实

课题题目一旦确定,应该着手对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等进行查询,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这个计划应该经过小组讨论(有条件应请专家指导)。研究计划要做到课题名称规范、研究意义切实、理论依据恰当、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步骤详细(研究的实施过程、研究方法、时间安排及工作内容等要交代清楚,而且要求科学、详细、完整,要交代清楚研究过程先进行哪项工作,后进行哪项工作,每项工作有何要求,每个阶段的工作运用什么方法,需要多长时间,课题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研究方法科学,还要写明重要参考文献。

研究计划对课题研究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研究过程应按计划进行,认真做好各环节的工作,避免马虎随意。研究过程中需要调整或修改计划,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成员认真讨论、论证,不能随意补充或删减,这关系到课题研究的实效和成败,这也是锤炼和体现研究者科研品质的过程。

三、注重研究材料的积累和提炼

课题研究需要许多具体材料,无论是阶段性研究还是最后的结题都离不开平时积累的材料。因此,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积累材料,材料主要包括记录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如,值得吸取经验教训的做法)、体现研究效果的材料(如,师生的作品)、研究过程中学习的理论等,这要求课题研究者做工作的有心人,把研究过程所走过的每个脚印记录下来。积累材料还要加进自己的思考,这样的资料在总结提炼时才有价值。

有了具体材料还要进行总结提炼,怎样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总结提炼呢?可以通过以下形式:

1.撰写教育案例,总结提炼短期积累的资料

课题研究中应经常撰写教育案例,为总结提炼中长期资料奠定基础。

2.撰写教育论文,总结提炼中期积累的资料

资料积累了一个阶段后,可以整理成阶段性成果,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论文。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论文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研究者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3.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提炼长期积累的资料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26-0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找到突破口,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小,经验少,但他们教育论文天真、好动、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这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验教材》的使用为我们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就如何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谈一些精浅的认识。

一、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创新兴趣

教育专家常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实践表明,只会论文动脑不会动手的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发明创造,会动手的人能促使他去开动脑筋。动手、动脑可以相互促进。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到位,不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这样操作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例如:在数学“按不同标准分类”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铅笔,四个人为一组把铅笔放在一起。我先让他们观察这些铅笔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过后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顿时班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后来我让各小组汇报一下他们分的情况,发现学生的想法竞如此地出人意料:(1)按颜色来分;(2)按笔杆上带不带字来分;(3)按有没有削过来分;(4)按笔杆上有没有花纹来分;(5)按圆柱形和棱形笔杆来分;(6)按铅笔长短来分;(7)按有没有橡皮头来分;(8)按铅笔的是一头削还是两头削来分……学生的思维是多么开阔,他们想出了这么多分类方法,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去创新,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兴趣越大,创造力就越得到充分发挥。

二、重视联系实际,拓宽创新空间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生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所学书本上的知识与他们实际生活经验的距离越近,越有益于掌握。反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将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儿童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并逐步培养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也可以诱发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0”的认识时,在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物品表示0,有的学生把口袋掏空,说口袋里东西的个数是0;有的学生把桌子上的东西拿空,说桌子上东西的个数是0……在教学“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到运动会上的赛跑,都要从起点起跑,这时的起点就表示0,接着,我让学生在教室前面的起占“0”开始跳远,看谁跳得远!让学生明白:只有从起点“0”起跳,才会跳得公平。这样,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联想,对0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学,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是否给予评价,由学生为其评说,教师保持中立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养成从众心理,不人云亦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做法官,不当裁判长,由学生自己评说,各抒己见,形成争论的局面,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要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第7篇

[关键词] 经管类实验 调查分析 创新实验教学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创新实验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担负人才培养的我国各类高校,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和管理改革,建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验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对我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二、调查的内容与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并在学期末进行(此时学生对实验室、教学环节及仪器设备状况等已比较了解,从而能较全面深刻地反映出实验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问卷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开放状况、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实验教学的内容、方式等13个项目,在调查表中尽量考虑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对实验条件要求的各方面内容,以期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以人为本,改进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效果。此次调查覆盖我校经济管理类9个学院18个专业的学生。

1.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实验指导教师人数合适度的调查。有62 %的学生认为实验时数偏少,有近70%的同学认为每次实验课堂内容充足程度是适当的,有近80%的同学认为1名实验老师指导学生人数应不大50人,对1个老师指导3个班,99%的学生持否定态度。

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的看法调查。对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度还是满意的(占88%的学生),占七成的同学认为对实验教学与理论课安排先后顺序上应是紧密结合,表明大多数学生赞同边学习理论边实验的做法。

3.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及能力培养的期望调查。70%的学生赞同以每组3-5人的形式分组完成,可见学生认为以小团队的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更好,而且有75%的同学喜欢动手性较强的综合实验,只有极少学生(占7%)喜欢挑战性的实验,因此,太具挑战性的实验不宜放在课堂,可以考虑放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

4.实验教学资料及实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占八成的同学要求上实验时应有实验教学指导书,有近八成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即课中讨论与答疑,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

5.对实验室课外开放的需求。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实验室课外开放非常重要。另外,占79%的同学表明课余时间可能来实验室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对实验室课外开放基本持积极态度,渴求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开放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思考与建议

我们这次进行实验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把实验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构筑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1.全面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规范实验管理,建立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多,实验任务重,虽然学生对实验课教学比较满意,从调查显示如果学生实验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研究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发挥示范中心的设备、资源、服务优势,使之成为学校各专业类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使公共教学贴近和适应不同专业需求。

2.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调查显示有85%的同学喜欢实战模拟,因此,在教学上,应多考虑学生的实战能力,不但要在课内营造实战情形,更要提供学生真正的实践环境。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毕业实习的时间来进行,应在平常课堂中就安排校外实习, 通过采取“课程培训+综合训练+企业实习”的培养方法,与国内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无障碍对接。引进国内著名高校和产业界师资,将国际国内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及时融入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

3.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渴求非常大。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存在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老师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轻视实验课,有的学校同样课时的实验课时费只能拿理论课时报酬的80%,对实验课大打折扣,打击了众多上实验课的老师和实验员的实验积极性。因此应制定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工同酬、实验成果与教学成果同等对待、实验教材建设与理论教材建设同等投入的工作原则,保证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

4.改进实验辅导制度,为学生配备合适的辅导老师。由于高校的扩招,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学生多教师少的现象,有时高校存在一个实验老师同时带几个班学生实验的现象。上理论课时,由于是以老师讲为主,矛盾还不明显。但上实验课时要一对一进行,所以老师少学生多的矛盾凸显。调查显示,只有12%的学生赞同实验时一个老师可以带2个班,而一个老师带3个班的实验学生基本不认可。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得不到老师的指点,疑问不能及时解决,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实践能力培养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改革这种局面。办法有两个:或者分班分批次做实验,或者增加实验员和老师一起带实验,而且和老师一样享受实验课时费,这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也可充分发挥实验员的积极性,并在带实验过程中不断提高实验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就目前我校的情况来看,第二种办法更为合适。

5.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中。最后一年的毕业论文是培训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最集中的阶段。我们可以参照日本等国的做法,提倡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中。老师将从国家、企业得到的课题分配给研究生,本科生再分担研究生任务中的子课题。教师可以通过研讨会(seminar)的方式指导学生,学生要提交近期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等情况的书面材料。教师科研课题引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当前提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思想的延伸。学生接受团队、创新、实践项目的训练,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

6.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提高学生动手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锻炼,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可以放入这一活动中。可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奖”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并把这项活动长期纳入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中。

参考文献:

[1]罗正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1):1~3

[2]肖 毅 潘 华 庄发文等: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1):74~76

[3]吴移谋: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69~71

第8篇

一、工作目标

围绕城区教育发展规划,加大教学设备资金投入,加快教学设备配备的步伐,完善信息教育制度化管理,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抓好信息化教研和课题研究工作,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使今年城区信息化教育工作有更大的突破,教研工作取得更辉煌的成绩,教师信息素养继续得到提高,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更现代化,学校“普实”配备达到新配备标准。

二、工作思路

(一)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教研工作,争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上有更大的突破,在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工作上有所创新,在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上取得更显著的成绩。

(二)认真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活动,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执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现代教育手段在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普及程度更广。

(三)认真做好教学设备配备工作,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四)强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五)认真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新人新事。

三、工作措施

(一)信息化教研工作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自治区、国家级课堂教学比赛。月份组织一次城区级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比赛。月份组织一次优秀课例展示。

2、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让承担集体备课活动的学校安排一节公开课,让教师听评课。(我们将另行制订具体活动方案,分中学和小学活动两部分,每学期制订一次活动方案)

3、农村远程教育教研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教研活动,组织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并参与观摩优秀课例和评课活动。我们将在上半年组织一次观摩优秀课例活动和评课活动,下半年组织一次农村远程教育课堂教学比赛。

4、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继续争取并承担更多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推动城区信息化教育向前发展,以论文比赛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我们将重点抓好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的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一至两次信息化教育论文比赛、开展一次课件制作比赛活动。

(二)培训工作

继续抓好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配合市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我们将于、月份举办一个课件制作培训班,培养城区各校课件制作人才,举办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设计培训。

(三)教学设备配备工作

1、电教设备配备工作。通过调研、实地检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学电脑、多媒体电教室、网络设备、广播设备的配备情况、损耗及管理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科学有效的为学校配备急需的电教设备。

2、普教实验器材配备工作。通过调研、实地检查等方式,了解学校理科实验仪器、音乐器材、美术器材、体育器材及设施、图书等器材及实验室等设施的配备情况、损耗及管理情况,科学有效地利用中央、自治区普教实验器材专项资金为学校配备实验教学器材,争取更多的学校达到国家新配备标准。

(四)信息化教育管理和“普实”工作

继续完善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抓学校功能室的管理工作,严查学校实验开出率达标工作,对于在功能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加强省级、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管理,督促其开展相关教研和课题实验活动。

(五)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

配合市招生考试院做好今年月份的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制订科学可行的考试计划,科学合理地设置考点,尽量做到考生能就近参加考试,保证考生在考试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备足考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保证考试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六)教育宣传工作

1、认真执行教育宣传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开展教育新闻宣传,确保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将创新贯穿于教育宣传工作全过程,不断开创新局面。引入创新的理念,以学校团队为单位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宣传工作专业化、信息化,掌握创新的工作方法,提高思想宣传工作效率。

第9篇

为生动;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用到位的语言文字表达,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来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本人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育论文,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活力在于课堂,学生学习的活力在于生活”,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定位到位,有的放矢,不做无用之功,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目标定位1,能对生活化的素材归纳和演绎获取新知识。如学习DNA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例举如下材料供学生学习,要求学生用相关知识解释,并进行创新。

材料一:DNA指纹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样品中提取出来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材料二:最近有许多商家隆重推出一种被称为“核黄素”的保健品,据说其主要成分是从一些生物细胞中提取的核酸,并吹嘘其有健脑作用和能够为人提供丰富的营养。核酸真的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吗?

材料三:美国911事件死难者身份确定。科学家将对每具尸体的细胞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检查。由于很多尸体已经被分成了数块,据专家估计此次将被检查的碎片数有可能达到百万以上。所有的细胞核样本将被送到美国盐湖城的基因研究中心进行分析,他们的工作是要对死者的身份加以辨认,而线粒体DNA则将被送到马里兰州罗克威尔的细胞研究室去,他们的任务是要查出死者属于哪个家族。据称研究后得出的分析数据将与所有遇难家属提供的资料和样本进行核对,这将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DNA分析鉴定行动中心。

材料四: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都与基因有关。依据已经破译的基因序列和功能,找出这些基因并针对相应的病变区位进行药物筛选,甚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识来设计新药,就能“有的放矢”地修补或替换这些病变的基因,从而根治顽症。基因药物将成为21世纪医药中的耀眼明星。基因研究不仅能够为筛选和研制新药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利用基因进行检测、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可能。比如,有同样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人,由于具有不同基因序列,对同一种病的易感性就大不一样。明显的例子有,同为吸烟人群,有人就易患肺癌教育论文,有人则不然。医生会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序列给予因人而异的指导,使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最大可能地预防疾病。

目标定位2,学生能把知识回归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如平时布置学生作业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等等。再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小实验,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既能达到验证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功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如要求学生在家中腌制咸菜和萝卜条,制作腐乳、果酒和果醋,检测家庭中常用食品的成分等。利用学生寒暑假期、周末在家的时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家庭作业。比如,、泡菜的制作、制作小生态瓶等;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等。还可以走上社会调查居住附近有无遗传病患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等),并分析其家族系谱图找出遗传 方式;调查附近的商店中有哪些转基因食品;农村学生可以调查蔬菜大棚是否经常通风并思考原因;外出旅游时可以调查当地景区的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丰富度、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身边有无生态入侵现象等等。通过生活中观察、验证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会很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 ?

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即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艿慕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Φ淖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教必修2

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我讲到,如果孟德尔要直接验证他的假说,只能用显微观察的方法,确定遗传因子的真实存在和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进是分离的,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事实上孟德尔所检验的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假说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当我讲到“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教育论文,实际上检验的是演绎的‘推论’,是一个特例,孟德尔用实验验证这个特例,从而验证了规律”,学生仍然不理解。怎么办呢?这时我采用了生活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地球是椭圆的还是方形的呢?假说一,地球是方形的;假说二地球是椭圆的。如果地球是方形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应当是看到整个船身的;如果地球是椭圆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依据假说演绎推理出来的一个特例,即推论,用亲身体验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的实际情况来验证这个特例(推论),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是整个完整的船身,则大海是方形的;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则大海是椭圆形的。这时我给学生说,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就相当于“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个假说基础上的一个特例,只验证了这个特例,则假说自然就被证明了。 智慧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就如同催化剂一样,有效的教学必然是采用恰当教学方法的教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中智慧程度越高,带来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因为智慧的教学方法往往产生于生活实践中。

三、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生活知识的内容上,体现选择性原则,更能带来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在讲解共同进化的知识时,我选择了生活化的一些媒体知识。

生活化的媒体知识1有趣的巢寄生杜鹃。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 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 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者的卵在颜色、大小、卵斑等许多方面与宿主相似,但存有不显差异。同时宿主对卵的分辨模糊也是一个方面。对宿主繁殖影晌,大杜鹃常表现在产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产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雏鸟孵出,它有将义亲的雏鸟推出巢外的习性,从而独享 义亲抚育,这样对宿主繁殖成功率将降低。编者注:杜鹃又称布谷鸟,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

生活化的媒体知识2 蜂鸟。在南美热带雨林中,蜂鸟是许多种植物的传粉者,蜂鸟的喙大致可分为2种类型:长而弯曲型和短而直型。第一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中采蜜,这一类花分布广泛且产蜜量高;第二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中采蜜教育论文,这一类花分泌的花蜜一般较少,而且它们也经常吸引许多传粉的昆虫。尽管长喙蜂鸟也可以取食短筒花中的蜜,但它们一般更偏爱长筒花,而且在短筒花附近,它们往往受到其它短喙鸟类的驱赶。蜂鸟飞行速度快,可以长距离地飞来飞去取食那些不能被短喙蜂鸟利用的花蜜。蜂鸟是典型的通过一次飞行造访不同种类的花来提高摄入的能量,而不是只依赖一种植物的传粉动物。因此,对于种群数量小的植物来说,选择压力可能促使植物产生较多花蜜吸引蜂鸟。有趣的是,依靠蜂鸟传粉的植物几乎分泌同等数量的花蜜,这也许是因为蜂鸟不屑于光顾那些产蜜量不高的花。有些依赖蜂鸟传粉的花可能与蜂鸟密切地协同进化。笔者在亚马逊热带雨林考察时曾好奇地观察长尾蜂鸟(Phaethornis superciliosus)取食一种风

梨科植物的花蜜,这种植物花筒的形状似乎刚好能容纳进细长的蜂鸟喙;除蜂鸟外,似乎没有任何其它动物前来采食花蜜。

通过这些生活化媒体的呈现,学生对共同进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共同进化理解深刻到位①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②促进物种的共同适应③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四、用到位的语言文字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如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后,学生提出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分裂间期图像大大多于细胞分裂期图像。我以“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来解释。这样解释虽有一部分同学明白了,但总有一些学生还是实现不了从抽象到形象之间的过渡。看来要通过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奏效了。我打比方道: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蹦跳,由于同学们累了,蹦起活动的时间变短了,停留在地面的休息时间变长了。此时我带着照相机来到操场,对准同学的活动场面,拍了一张照片。此时我问同学,在这张照片中是停在空中的人数多,还是停在操场地面上的人数多。大家恍然大悟:大多数停留在地面休息的同学好比间期的细胞,少数在空中跃起的同学好比分裂期的细胞。对于每个人来讲只要你停留在地面的时间长,停留在空中的时间短,在拍照的一刹那,被摄入停在地面场景的机会就多于停在空中的。照相的一刹那,就如同根尖的分生组织细胞被固定的一刹那。生活中的场景与细胞分裂的场景如此相似,真可谓实例不同,其理相通。

又如我在执教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中,我提问“秋季开放的原因?”一位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凉造成的。”面对学生的回答既有正确的成分,又有不正确的内容,我不是只作“对与错”的评判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

此时我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客观态度:“在秋季开放教育论文,你依据当时日照短了,气温凉了,来思考、推测是理性的。”这样评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而不是压抑者。

第10篇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实验研究能力;实验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64-04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学生走上中学教学岗位之前的一门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是要培养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其核心就是培养他们的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化学教师的要求。而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的现状,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陈旧,难度偏低;实验方法呆板,多数是师范生在中学时已做过,没有新鲜感、时代感[1];实验教学模式也较死板,课前预习、课堂操作、课后报告的各环节以教材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跟随教师和教材,这种模仿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师范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也得不到训练等。因此导致本课程不受学生的重视,教学的目标和定位难以达成。针对以上几点主要问题,我校对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①优化实验的内容,开设设计性实验;②创新实验运行模式,实施“课内实验,课外研究”的开放实验的运行模式;③丰富实验的教学方法,辅助以互动式教学方法;走出了一条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新路子,在培养学生实验教学、实验研究、设计和创新能力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选择实验仪器,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实现实验过程。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研究组织能力[2,3]。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收”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而在互动式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互换,即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改为“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教师作指正、补充和总结”的教学形式。

一、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预备

与传统的教学法一样,互动式教学方法必须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对于指导教师来讲要预备的是:应精心组织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给每个设计性实验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导向并对结果进行预计和评估;明确授课方式和流程,有计划的安排好实验教学时间等;准备好软件和硬件,使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顺利运行实施。对学生来讲要预备的是:要认真研读设计性实验内容,对选题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研究,明确设计性实验的问题导向及要求和目标,充分做好实验研究的一切准备工作,并做好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授课”内容的组织。

1.设计性实验选题及问题导向设置。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择即选题是成功的关键。设计性实验应含有科学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操作性,所涉及的方法、仪器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有所了解的。它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并能促进更高实验能力的培养;②是能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联系学生未来教学实践的内容;③能结合最新的实验研究成果的,对实验内容起到改进、优化和创新的作用。我们以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开展以改进研究为主题的设计性实验。这些选题一般由老师筛选,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学习的体会或兴趣自己提出。选题所关联的问题导向涉及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不够合理、可行性差、成功率低;或一些课堂实验耗时太长;或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和容易出现异常;或不够环保可靠等。设计实验改进研究的内容可以是:实验条件、装置的探究;实验步骤、方案的探究;实验产物的探究;实验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实验绿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实验、现代化实验的探究等[5]。按一个实验教学组20位学生计一般要准备收集20多个选题及关联的问题导向,保证每个学生一个选题不重复。例如:①“氯气的制取与性质改进实验的设计探究”选题,问题导向:制备中氯气逃逸,造成环境污染;性质实验中装置麻烦,步骤多,不能同时进行,浪费课堂时间。②“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选题,问题导向: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污染;实验设备和装置影响收率和产物质量。③“二氧化碳使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的演示实验的改进设计”选题,问题导向: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易失败等。在具体教学安排中,这些问题导向可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

2.实验研究条件和互动式教学条件的完善。一方面,由于设计性实验的科学研究性质,使得完成设计性实验周期较长,实验的运行模式采用“课内实验,课外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设计性实验研究场所并开放充裕的时间随时满足学生自主研究需要;相应地实验室还必须提供设计性实验研究必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或仪器设备改造的材料,因此我们还要完善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另在教学条件方面,要合理组织安排该课程课内实验的教学的流程,以便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在硬件方面配备和完善了计算机、摄像机、播放器,投影仪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研究过程,实验结果等进行文字、影像和声音记录,并在互动式教学中应用和展示这些生动直观的材料,以供大家观摩和讨论。

二、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运行安排和指导教师的作用

1.选题、明确实验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法的嵌入。所有选题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选择;每位学生选定设计性实验选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究现有实验存在的问题明确该设计性实验选题的问题导向,从而明确该设计研究改进的方向。在这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存在的待设计研究解决的问题。

2.查阅和收集文献和资料。学生确定自己的选题后,在课余时间,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教材图书信息、期刊信息、互联网信息和学校的电子期刊等查阅和收集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加工。这环节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和资料方法、工具,并帮助学生对文献和资料进行评价等。

3.确定设计实验方案——互动式教学法的展开。通过对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学生提出初步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开设一次实验方案的大讨论课,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走上讲台。学生上讲台陈述各自实验的初步方案,阐述实验方案制定的根据、可行性,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应用的前景等。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方案讨论,对各步骤和环节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或给予补充;教师及时对学生遗漏或讲错的问题进行补充和纠正,去伪存真,集思广益,吸收有益的建议,使实验方案朝着可靠、简明、科学的方向进行,最终确定最佳实验方案。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方案的提出—讨论—确定的过程,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地互动局面。

4.实验研究准备。为了不占用实验课堂时间,学生需在课外完成各自设计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的配制、设备的调试使用、仪器的改造加工等,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实验室工作基本流程,也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在这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给予必要的协助,特别是在仪器的改造加工方面,提供学生所需的试剂药品和仪器设备等。

5.实验研究探索和创新。实验准备工作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查批准后,在课外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实验的探索研究并进行摄像记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调整方案、或改变方法,经过反复实验摸索改进突破,使实验过程成熟并可重复再现,实现实验设计研究的目的。实验研究活动实实在在展开,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尝试,最后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设计性实验。

6.实验成果汇报和交流——互动式教学法的深入。自主选题的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组成,分配有计划教学课时,我们将这部分课时分解到常规实验教学课中,即在每次常规实验教学课前增加一节设计实验汇报展示交流课,每次安排2~3位学生上讲台将各自设计改进的实验进行演示并配合讲解,以“教师”身份给任课教师及其他同学“授课”,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创新和收获与大家共享。其他20来位同学,对其教学过程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给出中肯建议。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相当明显,获益颇丰。在这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设计性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技巧进行指导等。这是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达到最终目标的升华阶段。

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三、效果和积极作用

通过几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1.拓展课程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实验项目,它包含有20个具体的选题,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特别是在实验成果的汇报教学这一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了更多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广度;另外,学生在实验方案讨论和实验汇报的展示和交流中学会举一反三,活跃思维。学生对一个实验的理解不再是平视的,而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学生收益颇丰,增加了教学的深度。

2.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使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正如上面我们提到,设计性实验的研究过程实际上是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首先是资料的查找、分析、加工、整理,确定实验研究改进思路,然后制定实验研究的方案;再到着手准备、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经过反复探讨和试验,一点一点地改进突破,最终接近目标,从而寓学生的研究和创造能力培养于全部的教学过程中。从2009年实施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以来,每年均有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研究发表相关论文,迄今已10余篇。

3.“讲”与“做”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做”不“讲”,当走上讲台时只会“做”不会“讲”,或者“讲”和“做”脱节,还有在师范学生的教育实习中,不少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教学感到棘手。互动式教学法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训练平台,在设计实验汇报展示交流课中,学生将各自的实验进行演示并配合讲解。在这过程中,学生训练自己用标准的普通话、科学的化学用语、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行“授课”,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现象鲜明、装置简单、操作规范、面向学生、掌握时间、确保安全、启发思维等实验教学的各大要素,使自身的实验教学技能得到切实地训练和提高[6]。因此互动式教学法也是学生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有力支撑。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的训练,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明显感到上手快,上讲台有自信,教态也较自然和老练。无论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组织以及授课技巧都有明显地提高。

4.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的广泛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钻研学习业务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性特点,要指导每个学生完成设计实验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很强的应变能力,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更多的实验。因此通过对研究型设计性实验的指导,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通过这一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不仅大大开拓了他们的思路,激发了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和提高了实验技能,并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同时使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也能得到切实的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言林,魏先文.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0,31(09):50-52.

[2]张晓晖,杜学东.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29):520.

[3]李立军,兰辉.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02):107-109.

[4]尹传奇,黄齐茂.有机化学实验互动式教学法探索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2-334.

[5]熊言林,魏先文,朱昌青.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1,32(04):46-48.

[6]陈迪妹,程亚倩.高师化学专业“开放实验教学”的实践[J].教育评论,2009,(01):96-98.

第11篇

1.加深理解,巩固知识。高中生物内容复杂而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而借助实验能够让学生由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从而掌握相关知识。2.能够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3.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可逐步产生兴趣,且为确保实验的成功,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高效课堂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设置疑问,启迪学科思维

高效课堂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思考问题,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对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上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形成生物学科的思维品质[1]。在做生物实验的时候,教师要适时举例,合理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同时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此时教师可以问:“由低倍镜变为高倍镜后,视野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显得更具目的性,能够深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迪了生物学科思维,牢固掌握了知识,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在做高中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选择相应的实验材料,正确运用各种实验工具,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认真观察出现的现象,思考实验的原理。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拓展、勇于创新,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更加牢固。例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中实验用到了菠菜,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甜菜叶、萝卜叶等进行实验。又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教材中实验用到了紫色洋葱鳞片叶,教师要让学生用紫甘蓝叶、大白菜叶、花瓣等进行实验。学生在用不同材料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多层面、多角度的进行分析和归纳,对实验结果与结论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真正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实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耐心为学生讲解以外,还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创新实验方法看,逐步拓展应用空间,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具体实施来看,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很多涉及生物生长,对实验周期与设备有着极高要求。例如:在生物组织是否含有还原糖的实验中,要研磨生物组织,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对此实验中要使用打浆机,借助设备研磨生物组织,缩短操作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又如:在脂肪鉴别中先要处理花生,操作非常复杂,难度也很大,对此可以利用花生植物油取代相关花生组织的制作,可以提升实验观察治疗。在选择实验溶液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因为生物实验中用到的溶液保存难度大,通常都是随时使用,要选择一些其他进而取代这种不易保存的试剂。如斐林试剂不易保存,实验时要现场配制,教师可以选择班氏溶液,该试剂便于保存,可以减少实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见识

第12篇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全过程考核评价;实践研究

现在国内高校都在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尤其是学业评价模式,除了闭卷考试外增加了许多评价模式。襄樊学院的杨正波建立了课外作业、课程论文、课堂课外讨论、学习积分、考试等模块的综合评价方式。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加定研究了基于发展性和表现性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评价考核方式。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张海涛研究了表现性评价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激励和鉴定作用,对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反馈作用。本文希望扬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实施全过程考核评价,建立一种轻松而有效的学业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物理学的兴趣。

1.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实施全过程考核评价的必要性

我校医学物理学为考查课,是临床、检验、影像、口腔、麻醉、预防、康复本科专业及康复高职专业的必修课,本科学时为4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2学时),高职学时为48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2学时),理论课6个班一起上课。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期末成绩的评价方式。

近两年来我校医学物理教学尝试在临床医学专业几个班级的部分章节引进PBL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参加PBL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a.由于平时作业无老师监督,学生可能通过作弊得到较高的平时成绩;b.对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在平时作业或测试中保证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c.期末考试的标准化测验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只学习重点考察的知识点,没有想过深入地掌握这些知识;d.因为没有建立与PBL相应的考核方法,学生参与PBL教学的热情不高。

医学物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需要一些数理计算,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使得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又让学生习惯在考试之前突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全过程考核评价的实施

2.1明确评价内容及标准、制定评价目标

学业考核评价的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的同时,还要考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多层面教学改革对它的制约,首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删减一些和医学不相关的内容,删去对医学院校学生来说意义不大的一些运算;增加基础知识,降低知识的深度,加强学生对物理学概念、原理、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这些内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新知识、新技术的讲授力度,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物理学的兴趣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2)依据《医学物理学》课程标准确定评价目标。使学生了解人体物理现象及物理因子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医学中一些常用的物理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物理原理,让学生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方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质疑与创新,实验报告)、PBL成绩(侧重参与情况)、课程论文、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2.2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

全过程性考核评价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重点使用质性评价方法,建立多样化考核方式,如情境测验法、行为描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在实验考核中不以实验报告为主,重视实验操作过程中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和实验素养的考核;采用测验法进行基础知识的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允许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为他们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

(1)课堂理论课教学,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积极地进行互动。

(2)实验课教学采取总体成绩由平时的各个实验成绩综合组成,做好平时各个实验的考核工作,实验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素养和实验报告4个方面,分别赋予一定的比重。

(3)PBL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建立与PBL相应的考核方法。考查学生PBL的参与情况,侧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参与全部课程学习、代表小组在全班讨论课上发言并有创新思维;写出与PBL课程相关的论文并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等。

(4)作业内容尽量多元化,例如:课后习题、收集与所学章节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趣味物理问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关参考资料、文献综述和读后感、章节小结等等。

3.教师收集资料信息,作出综合评价

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资料数据是评价学生的客观事实依据,所以完整收集评价资料才是达成评价结论的基础。学生评价的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论文、实验报告、评价表等原始资料。结果的评定是实施全过程教学评价的关键所在,在每一次评价时可以先由学生进行自评,再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根据自评与互评的结论作出综合评价。

4.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信息的整改监控

(下转第15页)

(上接第14页)

全过程考核评价在不同的阶段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地提出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并且结果要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与自己学习相关的信息,即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学生根据反馈的信息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医学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医学物理学成绩评定过程中实施全过程考核评价,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物理学的兴趣,主动了解与物理学相关的医学上的新动态,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让物理知识对后续课程的基础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能够创建一种全面的、易操作的、可量化的医学物理课程考核办法和学业评价方式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萍,张静,王璐.课程论文评价方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52-53

[2]吕磊,张正厚,李永珍等.PBL结合LBL在医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5-68

[3]杨正波,刘思平.大学物理课程考核办法与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1(11):13-14

[4]李加定,肖化.基于发展性和表现性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评价考核方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140-142

[5]张海涛,宋清焕,刘岚.表现性评价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3-234

[6]沈晓丽.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评价实践研究:以E大学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0-63

[7]龙滢,安晓镜.国外学业评价研究综述[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6):46-47

[8]吕龙凯.医学物理学与医学学科渗透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28-129

[9]刘岚,张海涛.医学物理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J].教育论坛,2010(15):107

[10]杨峥.国内外PBL考核评价体系概述[J].考试周刊,2011,63:2-3

(基金项目:2012沈阳医学院教学研究课题(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