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导入式教学法

导入式教学法

时间:2022-07-08 19:5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导入式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导入式教学法

第1篇

【摘要】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重点在于设计能够引导出教学内容的案例,加强案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护理知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将“死”知识“活”学,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学课程教学中[1]。 我们通过对照研究,比较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案例导入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教学结果,表明案例导入式教学较传统教学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学习兴趣,并能引导其将内科护理学理论内容与临床护理问题相联系,为进一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案例的设计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均以倒叙方式展示案例,即在开始上课时把案例展示给学生,并同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从而导出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该案例展开,以逐步解决疑问的方式进行。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案例设计是否合理、案例情节是否生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在设计案例时着重遵循以下几点。

1.1 案例应当能够导出教学内容 所设计的案例应当与教材及教学内容相呼应,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导出教学内容,并明确所要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即此案例能够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思考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如我们在讲“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章节时先导入以下病例:《健康报》2005年6月21日:老刘一年前在给自行车打气时,偶然发现右手拇指和食指没有力气,拔不出气门芯。随后一个多月,他注意到自己右手虎口的肌肉渐渐萎缩,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于是赶紧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让老刘拍了颈椎X线片,说颈椎有问题,让他花一千多块钱做了核磁共振,结果发现颈部的脊髓受到压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要老刘赶紧住院手术。虽然老刘没多少医学知识,但自己看看片子,也能看出那脊髓压迫得跟个糖葫芦似的,所以没犹豫,第2天就把手术做了。但是手术以后,老刘的病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现在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而且说话不清楚,有时喝水都呛。针对上述案例,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患者最有可能患什么病?部分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症状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教师接着问“根据护理评估你认为医生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是否正确?”学生说不正确。教师接着再问“那如何与颈椎病鉴别? 应做什么检查?护理要点是什么?”通过对这一误诊病例的讲解,学生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诊断与鉴别及护理要点有了深刻印象,又由于其他有趣的内容穿插其间,学生能够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

1.2 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案例设计中,应当注意语言生动,最好能够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先给学生看如下病例:《甘肃广播电视报》2006年6月6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这样一些人,四肢的肌肉在不断地病变萎缩,就像一棵渐渐枯萎的树木。他们今天可能还在蹒跚挪步,而明天可能就要坐在轮椅上行走,到最后,四肢的力量逐渐消失,只能靠眼睛的转动或是嘴唇的轻微翕动,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情感,这类患者有一个形象的称谓——“渐冻人”。看到案例,学生对“渐冻人”非常感兴趣,从来没听说过,他们会想办法从网上、文献中查找,这样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就有了深刻印象,进而激发了其对致病机理及护理知识的学习欲望。

1.3 利用名人效应设计病例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我们利用一些知名人士设计了一些名人病例,取得了良好的名人效应。例如笔者讲“帕金森病”时,在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讲了这样一段话: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人是谁?学生回答:是李宁。接着问:那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人又是谁?有学生回答:是阿里。教师问:那阿里点燃圣火时动作、姿势、步态有什么特点?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国拳王阿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点燃圣火的录像,提出思考的问题导出教学内容。讲“运动神经元病护理”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作为 “名人病例”,在青年时便患有运动神经元病的霍金,以惊人的毅力成为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通过名人效应,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思维方式。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效果

我们于2008学年—2010学年连续2年在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中开展了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对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了效果评价,90%的学生认为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提高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85%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激发学习兴趣,8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高临床分析能力,9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升理论知识记忆水平,5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从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中发现,凡涉及案例中相关知识点的题目准确率较高。据此,我们认为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对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案例导入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背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由于其紧密结合临床,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一种综合的分析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相符的。案例导入式教学并不完全脱离书本,相反,它所要求查阅的相关知识往往远多于教科书中的内容[2]。学生不再简单地背书,而是带着问题、结合实际去看书及查阅文献。由于迫切希望解决病例中的问题,学生看书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这就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变得更好[3]。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将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问题相联系,提高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自学的能力;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思考、记忆、归纳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是符合的。(2)近半数学生不认为该教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反映,新的教学方法要花时间熟悉案例及相关知识、查看相关资料以便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分数”上得不到体现。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考试方法的配套改革。(3)仅少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对科研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这可能因为学生在进入临床护理课程学习前尚未进行过科研方法的学习,而且我们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相对不足,这些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要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一边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忠秀.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5-16.

第2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94-03

Application of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Relay Pro-tection Test Technology//LI Xiangrui

Abstract The main task of relay protection test technology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test theory, familiar with the commonly used test equipment, master the basic test method.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a project-driven as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s, the training project throughout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lay test technology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mode and examination.

Key words relay protection testing technology;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测试理论,熟悉常用测试设备,掌握保护装置的基本测试方法。该课程不仅实践性强,而且与职业岗位的联系也非常密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和实际的职业活动产生脱节,所以为了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建设为导向,对课程进行“项目导入式”教学手段的改革[1]。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是以项目驱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将实训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利用实训项目的切入,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项目导入式教学法在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训项目的完成获取成就感。在实训项目操作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训练,如可以训练学生参数设置、设备选型、器件组装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项目的设计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要能跟上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体现创造性、适应性和先进性。项目导入式的教学的实施更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教学行为的全过程中。

教学项目内容设计

1)企业行业调研,分析职业能力需求。教学项目的设计必须首先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在进行教学项目内容设计的时候,要深入企业行业调研,避免闭门造车。采用实地参观与行业人士座谈等调研方法,明确企业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毕业生在保护调试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还可以深入兄弟院校尤其是示范骨干院校,了解其课程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方法。

根据调研,对继电保护测试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继电保护测试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包括:

①具备发电厂(变电站)一次接线图及二次接线图的识绘能力;

②能对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设备的继电保护进行配置,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③能看懂各种继电保护的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并能检查判断其回路接线正确性;

④熟悉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规程;

⑤熟悉电力行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条文;

⑥能做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⑦能按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试验接线和检验操作;

⑧能填写继电保护试验报告;

⑨能进行常用继电器调试、校验及检修工作;

⑩能进行变压器、线路保护回路的整组通电检查。

2)职业能力入手,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对继电保护测试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目标为:系统地掌握专业测试原理和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表、专用仪器和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具备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对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①知识目标:具有清晰的继电保护运行与调试的基本概念,了解微机保护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能熟练掌握电力系统各主设备继电保护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力系统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熟悉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操作的相关规程、规范。

②能力目标:能对各类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具有图纸校阅及回路的改造工作能力;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常用调试设备、仪器和工具;正确填写继电保护装置校验报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能力。

③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3)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如图1所示,在充分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基础之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整合,最终构建基于保护装置设备调试的工作过程,以真实的调试仪器、保护装置为载体的四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工作流程及能力成长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体现。

在整个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中,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典型测试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模式一体化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每个学习情境都以任务导入开始。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任务解析、资料介绍;学生结合任务分工合作,开展学习研讨,进行设备调试;最后由教师点评。教师采用穿插指导、小组指导和阶段性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整个过程都是在继电保护实训室中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具体如图2所示。

为了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教学过程不再采用单一的讲授和演示的方法,而是灵活穿插采用案例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项目驱动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被动接受知识。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学生会努力学习如何扮演角色,会揣摩会分析会创造,教师会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指正。整个过程,学生占主体。可以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程度都有所提高。

考核评价过程化 项目导入式教学方式要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应避免简单地通过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单纯的试卷评价是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价的[3]。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评价方式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1)阶段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每次任务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任务资料分析、职业素质(仪器设备维护、操作安全意识等)、任务完成情况、数据及结果分析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开展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评。

2)结果评价则是课程全部结束后,抽选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做好数据结果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而教师会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数据结果分析情况、问题回答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阶段性评价占60%,结果评价占40%,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从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熟练程度、策划创新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3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包括实训条件、网络资源和教材资源。

实训条件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院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是能够实现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前置条件[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线路保护和发电保护。

1)线路保护实训项目可以与变电站的实训项目相结合,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应当配备系列电力综合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测试仪、模拟断路器以及多台后台监控计算机等。

2)发电保护实训项目可以与发电厂实训项目相结合,组成发电厂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发电厂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应具有一整套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如主变保护测控屏、发电机保护测控屏、110 kV线路保护测控屏等。

同时,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应要求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多本装置的使用手册、图纸资料等。实训室的建设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极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展,也极大地方便了产学合作和实现社会服务。

网络资源建设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应该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在线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5]。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已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利用该平台,陆续将课程教案、课件、课程标准、实训指导、微课录像、行业标准规范、作业等资料上传到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网站应具有课程门户和课程管理两个主要页面。其中,在课程门户页面中应包含有课程介绍、教师信息、课程安排与实施、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课程特色、参考教材、教学资源、学习项目等内容,方便学生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课程;课程管理则应包含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辅导。

教材资源建设 根据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需求,传统的教材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与学院的实训条件相结合,与课程标准相一致,课程团队成员与企业人员合作,编写一本基于岗位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校本教材。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装置保护测试方法,结合实训室拥有的保护装置、测试仪器,和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手册、装置原理图、安装图等图纸资料,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编写相应的项目化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第3篇

关键词:联系式教学法;历史与社会课;初中;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87-01

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法自身也在不断发展。联系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古老却又实际有效的教学法,依然被用于如今很多课程的教授之中。本文将从分析联系式教学法的概念、优势入手,探讨联系式教学方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一、联系式教学法

联系式教学法,可谓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教学法。它主要是借助一定的联想、迁移、对比等手段,同时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或者是对立性,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比较松散、孤立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然后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学生易理解、好掌握、能牢记的教学目的。

二、联系式教学法的优势

联系式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它能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通过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重新把这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联想性记忆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一些学过的旧知识还能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提供支撑,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回顾旧知识,形成一个新旧交替巩固的良性循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文科类课程,如果直接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讲解,那么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而选用联系式教学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

三、联系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采用联系式教学法导入新课。利用联系式教学法导入新课题和新知识点,不仅可以起到利用知识迁移帮助理解记忆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曾经学习某相似知识点时的经验和情境,从而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联系式教学法在课前的导入形式,一种是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导出新知识,一种是与生活相关经验联系导入新知识。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导入新知识,是一种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常会在新课正式开始前,把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中已经讲过的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与归纳,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复述学过的知识点,接着再抛出问题,慢慢带入新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文化艺术之都――巴黎”这一课前,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这一课,然后提问“我们之前学过一个城市,它不仅是美国的首都,也是它的政治中心,大家还记得吗”,在得到学生们的回答之后,继续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法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由此引出这节新课的课题。与生活相关经验联系导入新知识,也是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在课前用与新知识点相似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导入,这些常见的生活情境或事物,容易给学生带来熟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心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复杂多样的地形”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描述一下这些地方和我们这里有什么明显不同吗?”由此引出新的课题。在进行联系式教学法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用来导入新课的旧知识或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内容变成图片和音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更直观、生动,也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联系―比较式教学模式。只通过联系方式来学习新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在对比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各个国家不同形式的改革,或者是某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艺术“潮流”,这些知识从某些角度上来说,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可以拿来进行对比,然后进行一定的整理和归纳记忆的。因此,若教师能在课堂上正确使用这样的对比记忆教学法,把相似或对立的新旧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式的教学,那么就可以用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也可以用新知识来不断巩固旧知识,形成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促进、巩固的循环。例如,在讲解“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时,教师应该把这一课的内容和之前学过的“”“”等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各战争的发生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与性质等进行比较,然后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归纳列举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新旧知识点梳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系统性联系式新旧知识复习。课后,依然可以运用联系式的教学法,将相关联的新旧知识点整理成系统的知识架构,然后引导学生从整体的知识体系入手,沿着一定的关联线索,一层一层剖析,然后进行理解性记忆和反复巩固、复习。

四、结束语

联系式教学法的优势,让它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说明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推行这一教学法是可取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意义。联系式教学法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具体结合,还需要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合适的方式,多创新、多探索,从而促进该教学法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学生们的启蒙教育,对学生们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顺应新时期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生活化、大众化的特点,从孩子们的认知的心理角度出发,逐步研究并提出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1]。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定义

导学式教学法是应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互助式讨论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通过学习和运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想,而且能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教学水平。教师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捕捉学生们提问时的亮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所谓“导学”,“导”只是一种常用的手段,是为了充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应为“学”服务,促使他们真正了解数学、学好数学,并应用好数学。

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需要在教师诱导下,学生学会自主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诱导是基础,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是根本,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要实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构建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情境导入—引学新知—实践应用—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一般有:故事导入、谈话导入、活动导入、实验导入、综合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懂得那些所谓的客观事实规律,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于那些有趣的、未曾见过的事物,他们总是会拼命地瞪大双眼,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小学生的世界中,事物都是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存在的,抽象概括的表现形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深奥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和具体化,激起小学生们的求知热情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讲到三角形时,教师们可以带来一个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们先从基本的外观上认识三角形,再启发他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学生回答:衣架、自行车的车架、有些房子的屋顶、某些交通标示牌……学生都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

在经过上述的情境导入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已被激发。此时,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的探求新知。同样,在讲到三角形的物体时,进一步引出三角形的特性。教师可以再问一个问题:自行车用到了三角形的哪些特性呢?学生们便会思考讨论。教师对答错的进行鼓励,对答对的进行表扬,再告诉他们其中的原理,即自行车的三角架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不容易变形,支撑架与前轮组成的三角形则能使车身固定不倒,是应用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特性。在此过程中,为使学生的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活,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和自由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

实践是证明理论和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在课堂上是数学知识,在课后便是生活实践。通过实践应用,探索体验,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是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升华的过程。通过小结,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树立起数学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师只是将数学知识硬性地塞给学生,而没有注意到学生该如何来消化这些知识,师生没有进行双向互动。导学式教学法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和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2]。

导学式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的各种能力,使其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贡献极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思维,一步步引导学生能动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此外,导学式教学法需要师生的合作、交流,这种交流过程使学生学会相互接纳、分享,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书籍设计;教学;研讨式;作用;探究

一、研讨式教学对于书籍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1、研讨式教学概述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目前已作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该方法以解决问题作为核心目标,要求教师以“导”为主,设置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延展出深度思考,以此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参与多方面研讨,使研讨式教学达到一定纵深度。

研讨式教学法要求通过认识过程去掌握认知结构,即让学生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研讨与剖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学会”走向“会学”。

研讨式教学法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启发与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考与讨论的契机,创造有利探索研究的平台,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关键在于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进而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2、书籍设计教学中研讨式教学的价值

首先,研讨式教学颠覆传统书籍设计教学中“满堂灌”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该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实践、体验、探究,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通过研讨式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书籍设计课程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深奥,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实际运用存在困惑,而传统的书籍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教法,忽视学法。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存在众多问题。研讨式教学则是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在方法上提倡学法优先,并把这些学习方法借助研讨式教学渗透到学生学习行为中达成实践推动教学。

最后,将热点问题借助研讨式教学导入课程,促进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并提升创新思考能力。依靠研讨式教学导入课程启动思维马达,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书籍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维逻辑,加大思维发展力度,用内涵丰富的知识结构来铺设思维的阶梯。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书籍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第一,借助研讨式教学导入课前自学环节。每位学生以图文并茂的PPT形式,将自己从课前教师指定的书籍和电影中所摄取的知识要点或认为值得分享的理论知识进行收集、整理,授课初期课堂上进行解读与研讨;同时,在未进行籍设计课程学习前,结合自身对于书籍设计的认识,不做任何要求和限制完成一件书籍设计作品。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自学习惯,便于学生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让学生积累一定书籍设计理论基础,对即将开设的课程有个前期课前自学,对后面授课会有很好的铺垫与帮助,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研究书籍设计。具体作用如下:

(1)开拓学习思路。经过课前自学,学生容易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甚至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当一个陌生的概念出现时,学生就会思考它是怎样建立起来,与它相关的概念又有哪些。

(2)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自学,可以解决众多能够自学的问题;而对疑难问题则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接受老师讲解。在研究中学习,使得学习内容更集中,目的性更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启发,进一步拓展思维,从而加深对已知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3)发展自学能力。在当下,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需要接受大量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基本自学能力。在大学阶段使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导入课前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学生通过开课前接触书籍设计,在课前自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思考、检验等阶段保证学习效率与质量提升。

第二,在研讨式教学中导入一对一辅导模式,加大沟通与讨论力度。该方法能有效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开展讨论,以此在设计思想上对学生产生帮助,从而在这个环节中受益,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第三,作业安排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把握。

三、研讨式教学法对于书籍设计教学的积极作用

首先,借助研讨式教学法加强互动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重视交流与启迪而不是灌输,使得传统书籍设计教学具有创意新、效率高、质量好等特点;

其次,借助研讨式教学法与基础教学沟通,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加强学生设计表现能力,提升学生书籍设计能力;

再次,书籍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借助研讨式教学法加强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教研活动,使交叉教学与专业教学目的相统一,促使书籍设计教学实现多元化和综合性;

第6篇

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与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历知识构建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案例探究教学法将是本文研究的一种让学生通过案例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即“从方法上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从内容上加入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可行性

(1)从理论上看,案例探究教学法“从方法上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从内容上加入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二者相辅相成,符合初中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

(2)从教学设施上看,多媒体教室的日益完善、实验设备的增设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从实践上看,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显示出优越性及无限的生命力。而案例教学法是以上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在物理教学中将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4)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内容不多,时间上是充裕的。为案例探究式教学法提供了条件。

二、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探究教学法不管在课堂实施效果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都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证:

(1)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案例探究教学法内容上引入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方法上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案例中的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去挖掘,发现的问题要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课堂讨论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学生经过探究后形成不同的观点,在讨论时不断学习思考,这时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

(4)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习兴趣:案例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5)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随着案例教学法的进行,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对以后的物理学习都是有益的。

(6)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关心身边事物:案例源自生活中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学在科技前沿的一些运用,进而对这些现象的探究,让他们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关心周围事物。

学物理不仅需要发现的眼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时就非常有必要把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于物理教学中。

三、案例探究教学法的课堂实施效果比较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在教学导入、新课教学、总结巩固这几个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教学导入方面,案例探究教学法通过案例的引入,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体系。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将联系自己所学知识和以往的经验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开端,案例源自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

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引出矛盾冲突,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现象来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同时获取新知识。

在总结巩固阶段,学生通过案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总结,教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四、案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例子

第7篇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主要含有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激趣―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小结升华、巩固提高。

导入激趣与传统的教学法差不多,根据不同的课型导入的方式不同,比如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等等。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老师预设的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是对老师预设的讨论问题,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分享智慧,然后小组的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小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然后其他小组同学再进行纠错、补充,达成解决问题的一致意见。老师在这个环节起着管理、个别指导及引导的作用。

最后环节是小结升华、巩固提高,这个环节也由同学归纳小结、评价反思并升华。

“问题式教学法”与我们以前的教学法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这两个环节。这首先是基于在传统的以讲述法为主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差,老师用传统的讲授法时如果讲得不精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放弃了学习;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发现学生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是可以让绝大部分学生学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当学生在自学时有困难和疑惑时,我们就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让一些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得到解决。其间,学生当了“小老师”,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也获得了成就感。在这一环节我们训练了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更着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从高一开始培养,使学生具有长期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知识通过传统的讲授法由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所花的时间要少些,开始,时间和进度也一度令我们困惑,但后面我们发现比如高一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四章“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等有一些章节,通过同学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老师就只需对关键问题点拨就可以。另外,习题处理,由于同学们在课下小组合作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课堂上老师只需对典型题目和同学们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评讲,进度问题也迎刃而解。

不过,由于我们探索和实践“问题式教学法”的时间还不长,仅仅是个开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多,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和完善,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引领教师走上新课改之路,让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实现学生学起来。

第8篇

提问式教学法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虽然是一种适用已久的教学方法,但是它依然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知识的习得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再次,提问式教学法可以和许多新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一并进行,所以它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法,但可以常用常新。最后,提问式教学法更加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是在素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式教学法的生命力的体现。

提问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问题设置的技术性与艺术性。适时适当的提问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而没有“含金量”的提问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把问题问得适时、适当、精彩、到位,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提问的艺术进行了探索与总结,并依据不同的教学时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去设计问题,让艺术的提问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

一、开启新课,导入提问

一堂课的成功导入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开启,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起到激发兴趣与导入新课的两重作用,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如在教学《诗词二首》时,我是通过这样的提问导入的:“在我的书房里,挂着我上大学时老师送给我的书法横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出示照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八个字的含义?”学生纷纷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它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由它的含义过渡到这首词的作者,然后联系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渐渐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这种把诗词中最经典的语句抽离出来放入生活中,由生活中的情境带着问题去导入,是学生非常容易接受的导入方法,它能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研究重点,探究提问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应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教学重点内容时,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以教师的提问为主线引导学生去学习,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实现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好的问题设置的确能如同磁石般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思辨状态,进而寻求到知识的真谛。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师要引领学生一步步进行分析:描写内容――分析人物――分析环境――分析作用。让问题引导着学生思维的进程。

三、突破难点,分层提问

分层提问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的分层。对于难点问题,我们需要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这是处理难题、应对教学难点的一个好办法。二是对学生的分层。分层提问还需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去提问,为难点打基础、作铺垫的基本问题由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来完成,随着难度的提升而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在突破难点时,力求全员参与,共同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四、综合学习,比较提问

相同题材的文章有可比之处,相同体裁的文章也有可比之处,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思考的角度不同时也会出现对比性。这时,我们可采用学生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的方式去学习,也可采用教师同类相比提问的方式去展开学习。如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提问:全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你还知道哪篇散文是这样的结构的?这样,在比较中把所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分析。

五、联系写作,拓展提问

许多课内的篇目中蕴含着写作的素材,阅读教学要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所以拓展式的提问对于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很有帮助。如学完《再别康桥》后,教师提问:这些诗句中你最喜欢哪句,在写作中如何运用?你积累了哪些惜别深情的诗句?这样的拓展性提问能起到很好的拓展作用,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以致用。

六、结合内容,目的提问

第9篇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具体概述

导学式教学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完成教学,由此可见,引导和启发就是导学式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导学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利用提问、追问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进而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在导学式教学法当中教师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差异以及个性化发展需要,以导促学,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的好处

(一)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的就是教师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意味和引导特性的问题,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这与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导学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通过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要求学习,从根本上保障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

(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导学式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以导促学,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之下能够积极进行自主思考,主动汲取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思考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和教师的及时点拨进而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热情和欲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2]。

(三)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启发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由于教师不再统一按照标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拥有极大的自由,此时会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方式出现,使得小学数学充满新意,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完成数学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的实例

(一)运用在课堂导入环节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在导学式教学法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完成课堂导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比如说在认识图形一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图形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找图形的数学游戏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教室当中存在的所有图形,例如黑板是长方形、时钟的圆形、小窗户是正方形等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最多图形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参与感极强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寻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追问:黑板的长方形和小窗户的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在该问题的启发之下学生能够快速明确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概念和特点,进而教师在正式进入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就会轻松许多[3]。

(二)运用在教学内容之中

导学式教学法还会经常运用在实际数学知识教学当中,比如说在三角形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许多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例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等,这些三角形排列规则不一,大小也各不相同,每一个三角形下面有有相应的编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归类,把相同类型的三角形编号写在一起,在归类的过程中教师就是在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三角形之间的特点与区别,在学生进行归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三角形的知识点,好比说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等等,学生在进行自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三角形的各个知识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运用在课后复习环节

为了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常数学教师会选择布置大量的数学练习题来达成这一目的,而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后,在课后复习环节中教师则会让学生将本堂课学习的知识点列成树状图,或者解决教室布置的思考问题,比如说在连续加法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布置1+2+3+4+……+100=?的思考问题,既能巩固的检验小学生连加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掌握规律运用更加简便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4]。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情境式教学

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过于枯燥,不愿进行文言文学习,进而给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情境式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渴望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有效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文言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教学应用情境式教学法的意义

文言文属于语文学科中的难点知识,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大都只依照自身教学任务和教材进行操作,盲目照搬,没有考虑到教学方法与语文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性,也没有准确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情境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求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恋上文言文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情境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体验性,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增长经验、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并能自觉进行文言文学习,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情境式教学法进行充分应用,以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教学应用情境式教学法的方法

1.提供平台、引入情境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师采用满堂灌形式进行教学,将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多种困难,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情境式教学法的优势,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引入,提高课堂效率。文言文具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运用情境式教学法时,必须对文言文特性进行合理分析,通过情境带动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知难而上的探索心理,教师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确保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口技》时,教师可先对文章内容进行准确分析,引进情境式教学法。然后,教师可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愿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并进行对话表演,这样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篇文言文。

2.联系生活、丰富情境

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文言文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对情境式教学法进行应用时,必须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有效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从一些美轮美奂的地方、场景着手,带领学生联想桃花源的景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列举出一些桃花源般的地方,与其他学生分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从情感深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

3.导入教学、升华情境

教师在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须注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否则将难以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因此,通过情境式教学法导入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赤壁》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相关影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熟悉课文,并记录下不理解的问题。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汇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教学效果。

情境式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有效融入文言文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苏娇.情何以堪,情得以堪――从苏教版初中语文三篇古文中看古代被贬文人的情怀[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9):351.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探究式教学法;电子商务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是随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专业。网络环境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探究式教学法提供良好的探究基础,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于电子商务专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策略体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组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系统程序。它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是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依据各课程特征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化教育观念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也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型专业,其内容和模式一直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状态。利用网络收集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最终为企业服务是电子商务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性和学生主动性对学生熟悉和研究网络市场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电子商务教学以网络作为教学平台,它所涉及的对象以互联网为中心,网络营造了企业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这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料;电子商务实验室拥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流功能,这正是组织探究式教学所需要的。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探究式教学法的网络环境设计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题探究,需要一个开放性环境、有大量信息、企业案例辅助,同时能进行项目实践的平台。普通的教室环境难以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课题探究,而网络环境不仅仅能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企业案例,还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项目实践和沟通,这些为电子商务专业探究式教学组织提供良好的探究保障。所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探究式教学必须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同时将教室课桌摆放成适合小组讨论的结构。

三、网路环境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探究式教学法的组织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导入,要使学生觉得所探究的问题和学生紧密联系。良好的选课和老师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是学生通过网上个案分析、网络信息收集和网下实地调研等方式去分析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知识发现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不同学生个体在探究中会表现出能力的差异,但只要能够积极参与探究,都是能力形成的过程。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个阶段可以安排3~5分钟时间,学生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于这些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而是对问题进行整合,然后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3~5个人),然后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必要时要求学生将探究成果制作PPT展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引导,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个阶段是对探究过程的总结和提升,对探究成绩进行巩固,对探究效果进行校验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点评,教师要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同时也要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消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不必强求统一。

第四步,激励评价,深入探究

这个阶段是得出结论和引导进一步探究的过程。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人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要】八年制医学生培养要求在临床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以后的临床工作及未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把选择整理和加工后的典型病例,用恰当的方式,运用在理论授课和见习、实习课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员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尤其适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培养,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典型病例、临床医学八年制、骨科、医学教育

八年制医学生是一种新的培养方式,相对其他学制,八年制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医学作为未来的终生职业,所以如何在临床教学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其以后临床工作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作者结合骨科学科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骨科临床教学的特点

骨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现代科技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骨科临床医疗对医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临床学科比较,骨科教学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首先是专业性强,涉及的内容繁多、复杂,涵盖面广泛(如四肢、脊柱、骨盆、关节、肌肉、脊髓及周围神经,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影像等多门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与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常因所学内容感到繁多、难记、难掌握,而产生对骨科学习的畏惧心理,不同程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按照既往“以教员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虽能死记硬背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却难以将前期学习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 八年制医学生培养的特点

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目标是培养达到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水平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骨干力量。因此,如何做好临床八年制教学,为我国医学事业输送优秀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急需解决的问题。八年制临床教学阶段是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质量。其临床教学要求通过临床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较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能够全面系统的搜集病史资料,准确、规范、熟练的体格检查,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以及对危、急、重症的应急能力。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智力开发,为培养学生成为医学科学已知领域的革新者和未知领域的开拓者打下坚实基础[1,2]。临床教学坚持在实践中反复学习、巩固和深化的原则。应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临床,解除病人,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床边教学和结合临床实际的自学。根据这一要求,作者尝试将“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到临床教学实践中。

3 “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特点和实施

“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选择整理和加工后的典型病例,用恰当的方式,运用在理论授课和见习、实习课中,目的是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员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与一般示教病例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是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教程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教员方面,需要其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使其突出典型性,又要以最恰当的方式予以展示,并设计出高质量的临床问题,组织同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要求教员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如:实例、多媒体等)以提高教学的参与度及趣味性。所以,教师不但要认识到“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课前要认真备课,熟知典型病例内容以及与病例内容相关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基础知识,还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但理论和临床能力过硬,同时还要有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考性,从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5]。

它的教学程序包括病案准备-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质疑-评价精讲等环节。每个环节均有具体要求。在病案准备阶段,主要依据临床教学大纲编写,但须强调以下几点:选择本科典型病例这是本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尽可能选择本科现有的常见病,病案的编写主要遵循以下标准:(1)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常见且典型的病例;(2)病案内容与教学大纲难易适中;(3)病案内容完整,形式多样,可以是多媒体、书面或是电子文档等;(4)按教学目标要求制定问题,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4)按教学目标要求制定问题,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适当涉及病理生理、解剖及病理等基础知识,但不超越教学目标、范围,问题形式多样,注意问题的生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的具体步骤包括:要求学生预习,教员可将典型病例提前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学、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学教材,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认为的难点、重点和问题。在上述预习自学的基础上,临床教学时由教员围绕病例进行讲解,讲述要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教员精讲评价是本教学法的重点,力求将知识系统化,要点纲目化,技能操作形象化及实践化,不仅要把根据典型病例提出的问题全部解决,充分体现对病例的诊断治疗思路,而且为深入更深层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具体分析典型病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病例进行认真思考,列出分析要点和讨论提纲,准备随后进行的课堂讨论。之后,进入讨论质疑阶段:讨论是该教学法的主要形式,也是核心所在。通过讨论、质疑,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讨论可分为几个阶段,在教员引导下进行,首先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难点、重点问题,尽可能做到人人有见解,人人有发言,然后教员启发、点拨和质疑,并就提出的难点、重点问题,鼓励同学间有不同意见时进行辩论,最后由学生试着组织、归纳众多观点和解释,提出初步结论:教员则根据学院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最后教员总结:重点在于对病例如何分析,如何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讨论中有代表性问题做出合理解答。教员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讨论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4 教学实践体会

与传统的填鸭式及单纯病例示教教学法相比,应用“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后在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对教员来说,本教学法要求教员要有深厚和坚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这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显著增强。以往学生依赖于从教员那里找答案,本教学法则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国际互联网、学习论坛、图书馆、文献检索等多种途径。其次,通过寻找答案及小组的讨论、激发思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此外,该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互动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与他人合作意识。在教学法的实施中,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多样,学生的参与度高,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因而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由于常见的沟通和交流,学生间和师生间彼此了解与互动情形比传统课程的情况更好[6,7]。

综上所述,与传统现行的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法所能够达到的培养综合能力的目标更为优越,尤其适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培养,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伍文星,杨彬. 创新八年制教学管理,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55-457.

[2] 聂小蒙,徐晓璐. 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中开展询证医学教育的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60-461.

[3] Rhem 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J]. Nat Teeach Learn Forum, 1998,8(1):1.

[4] Christophel AS, Susan CP, Edward J.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J]. Biochem Educ, 1995,23(3):149.

[5] Dochy F, Segers M, Van den Bossche P, et al.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J]. Learn Instruct. 2003,1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