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研申请书

保研申请书

时间:2023-02-02 08:2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研申请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研申请书

第1篇

尊敬的学院领导、老师:

我是专业06级应届本科生__.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最有感触的是:读了大学,或者说就读于勤勉严谨,求实创新的__师范大学实属我此生有幸。将近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我的母校____师范大学,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成长为了一名具有广博知识的合格大学生;我的母校____师范大学,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使我成为一个看问题、做事情有思想、有见地的时代新青年;更是__师范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使我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在的我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且学习成绩优良,英语已达国家六级水平。但所有这些成绩对我未来的发展和运用它来回馈社会,还远远不够,惟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赢得明天。而且对于保研所需条件,我均符合,所以我十分希望能在我的母校研究生部进一步深造,拟选方向:师从***教授,特此提出保研申请。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期间,我一贯思想上进,严以律己;生活勤俭,团结友爱;学习勤奋认真,工作一丝不苟;并且特别注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四年来正是我勤奋、踏实、肯吃苦的学习作风和热情、务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于是赢得到了老师及同学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

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在思想方面,我始终以一个具有多年党龄的*******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和生活上,我都力争起到一个*******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在学习方面,我对专业的学习和探讨可以说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课上认真学习专业理论,课下勤奋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由于我的不断专研和苦练,我的专业排名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并且先后获得了各级各类的多种奖励。我先后在__师大七十周年大庆和五十周年院庆时担任主要演员。__师大211重点大学评估晚会上,我获得了优秀演员奖。在__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时,我主演的《生如夏花》获得一等奖,此音乐剧参演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时又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二等奖。在第四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舞蹈大赛上,我获得了双人舞一等奖。香港总决赛独舞《母亲》获得金奖,菲律宾第二届国际舞蹈节上,我获得了金奖。我还获得__师大第四届“师大之星”荣誉称号,并获得单项奖最佳表演奖。__年年我代表__茶队赴北京参加“茶博会”获一等奖。(这些如果有具体时间的话可以加上时间,再排一下顺序)这些荣誉的获得,见证了我在专业提高之路上,迈出的一个个艰辛、踏实的求索脚步,同时也证明了我的专业水平。

在专业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之余,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我除专业之外其他各方面的能力。__年,我参加了__商业银行迎新年文艺晚会。尤其是2010年,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先后参加了江西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国红歌会湾里演出》。__省地税系统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文艺汇演,在这次汇演中,我同时参与了编导,这些活动均获得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我不断的努力与付出,但我从不怕苦,从不叫累,我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锻炼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综合素质。2010年暑假,我牺牲了暑期的休息,到XX市阳光>!

这些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性,也更让我明确了继续求学进取的追求,践行了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一个*******员的诺言。作为一名*******员,四年来,我置身于__师范大学这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高等学府里,我吸允着这里的精神和文化,成长起来,我吸收着这里德高为范的诸多良师和领导的精神,成熟起来。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在__师范大学研究生部继续深造,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也是一个有利于我自身继续发展的更好机会。希望院领导认真考察我!

文秘站刊出

第2篇

[关键词] 医院; 科研; 中期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45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78- 01

1 前 言

医院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3个环节: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辅导、评审和组织申报。中期管理主要是对在研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和阶段总结,在此阶段,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并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支出、国际交流与合作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②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以确保研究质量和控制时间进度为关键因素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后期管理则是对已完成的课题组织结题、或专著出版、成果申报以及被引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工作。三期管理在科研课题计划管理中处于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由于科研课题前期管理的结果可以中标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和显示,后期管理的结果可以专利、成果奖的等级、数量,成果转化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定性或定量指标衡量和显示,这些指标相对客观、直观、容易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容易被大家认同。而中期管理注重在管理过程而不是管理结果,因而经常被忽视。下面本文就医院科研中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2 加强医院课题中期管理的措施

2.1 对考核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 激励措施。① 给部门和课题组发组织奖;② 给课题组增加配套经费;③ 在同等条件下给课题组成员优先申报课题;④ 在课题申报前优先预资助课题负责人;⑤ 国内外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组成员优先;⑥ 评优、评奖、晋职、晋薪等优先考虑。

(2) 处罚措施。① 如因外部原因而非课题组本身问题,应分析原因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允许课题继续进行并赶上进度,此类课题的后续过程要重点关注,随时跟踪;② 因课题组原因而进展缓慢的课题,要延缓拨付下一阶段经费并督促其加快进度;③ 因课题组负责人不能有效组织课题执行的应果断向课题组织部门申请更换”课题负责人;④ 因课题组原因课题确实无法继续或长时间延期的要及时终止执行课题,避免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对课题的主研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处罚,如几年内不许申报课题、评优、进修培训、晋职等。

2.2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是做好项目中期管理的关键。项目负责人,从早期课题申请书的撰写到项目的具体实施,直至最后结题报奖,都接触着自己的课题,如他们能对课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不仅可提高科管部门的效率,更能保障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①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负有全责。项目负责人对完成项目任务承担法律责任,要严格完成规定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指标,按时提交有关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中期检查和考核,按时结题验收,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要接受归口部门的信誉评估。②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享有全权。项目负责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经费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包括用人权、经费使用权、计划执行权。

2.3 加强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中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管理中的学术交流有2种:①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通过研讨会,了解项目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吸取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检验项目组本身的研究水平,以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② 项目组内研究进展的交流和研讨。项目组成员各有分工,各成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研究方法和角度也有多样性。项目组成员互相交流各自掌握的文献资料,了解其他成员的研究进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既能提高成员的学术水平,又可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2.4 加强课题经费的管理

课题经费是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合理有效的使用课题经费不仅能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更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科研效益。目前,对课题经费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是课题开始前的经费全额预算和项目完成后的经费使用情况审计管理模式。首先要建立健全课题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使科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均有章可循;其次是进行课题经费预算时,应细化科研支出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分阶段评审,上一阶段课题的进展情况和费用的评审情况将对下一阶段的经费划拨产生影响;最后是加强财务、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其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防止课题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情况的出现,也方便针对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也应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经费使用方式一定的灵活性,做到松紧适度,宽严相济,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助于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第3篇

关键词: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

我国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尤为重视课程质量,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质量;2014年《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完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体系。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可分为学校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估两种类型。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的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具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其实践操作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健全我国研究生课程外部质量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评估的机构和功能

(一)机构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 TEQSA)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及课程监督与评价的外部机构。2010年7月,澳大利亚建立了向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过渡的临时顾问机构。2011年7月,该机构获议会通过后正式成立,2012年开始行使监管职能。该机构是澳大利亚为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保障的专业性机构。TEQSA由1名主任委员、2名全职委员和2名兼职委员组成,5名委员均由工业、创新、科研与高等教育部部长任命,如果符合要求,委员可以连任。主任委员通常兼任首席执行官。未经部长同意,专职委员不能在外从事与工作相关的有偿兼职。

(二)功能

建立全国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是澳大利亚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合格性评估和质量专题评估,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在质量保障和提升中可持续发展。作为非营利性的国家机构,TEQSA的功能是通过精简的和全国统一的高等教育监管来保障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机构的注册,高等教育课程认证,以及高等教育标准和绩效的评估、质量保障与宣传[1]。课程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高质量的课程是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因此高等教育课程认证是该机构的重点内容之一。

TEQSA的质量监控对象为正式注册的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保障130万学生教育质量的重任。截至2013年6月,全澳大利亚共有173所正式注册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包括37所澳大利亚的公立大学,3所私立大学,1所特殊教育大学,2所海外大学,10所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以及120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中,包括一些同时注册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大学[2]。由此可见,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外部监控的范围比较广泛。

二、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一)内容

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澳大利亚政府2011年颁布了《高等教育标准框架》(Higher Education Standards Framework)。该标准框架包括高等教育机构注册标准(Provider Registration Standards)、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Provider Category Standards)、高等教育课程认证标准(Provider Cours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和高等教育学历资格标准(Qualification Standards)。在这些标准中,高等教育课程认证标准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标准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课程外部质量评估的重点内容。这里的课程指一系列能够达成学习结果的学习单元或科目。课程认证标准可以分为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3]

第一,合理的课程设计,并达到资格标准。主要标准如下:该课程设计达到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标准并为毕业生提供重要的能力发展机会;课程内容来自一门或多门专业学科大量的、连贯的和当代的知识,包括相关的理论框架研究与研究发现;课程文件需清楚地表明理论框架、目标、结构、传授方式、评估方法、学生的学习要求等;授课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并在相关学科领域;学生能够参与教师学术团队的活动。

第二,充足的课程资源和信息。该门课程的资源要充分满足高校预测的招生人数,并满足学生实现预期学习成果的需求;确保学生能直接进入电子或实体图书馆,获取该门课程学习的信息资源;确保有充分的信息技术资源和教学设施(如图书馆、工作室等)辅助学生的学习。

第三,合适的录取标准。学校确保学生具有成功完成该课程所需的充分的前期知识和技能储备;确保录取的学生有足够的英语能力有效地参加课程学习活动;先期学习的技能与所申请的学位要求一致。

第四,高质量的教与学。主讲教师和教学支持人员的人数、资格、经历、能力、工作性质与课程的性质、水平、传授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相适应;教师具备相关学科的教学资质,并对所教课程的学术有深刻的理解和专业实践,以确保学生从课程学习中获得帮助;具备有效的机制来识别和支持学术上没有进步的学生。

第五,有效的课程评价,以达成预期学习结果。课程及其单元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课程评价人员具有一定资质,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学校对学生退课、学生进步、课程完成和成绩分布的数据进行监控和保留,在比较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采取改进措施;学校需提供证据以证明完成该门课程的毕业生已经获得相应的学术特质。

第六,规范的课程监管、评估、更新和终止的管理制度。学校确保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有系统地更新课程,并确保其连贯性;假如学校不能继续开设某门课程,应对所有选择该课程的学生设立课程转换计划,以确保这些学生的利益。

(二) 方法

1.风险评价

总体来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监控采取基于风险和标准的方法(Risk and Standards Based Approach),这样的监控方法遵循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注册和认证评估(Registration and Accreditation Assessment)、合规性评估(Compliance)等原则。研究生课程的监控方法则主要体现在风险评估中。2014年,TEQSA公布了《风险评估框架》(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第二版。风险评估是对学生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该方法运用专家判断的定性方法,考虑高等教育机构的背景、历史和现状,分析各项风险指标后对被评估机构给出高、中、低的风险排名。风险评价指标共分四类13项,课程监控的方法体现在多个指标中(见表1)。

2.课程认证

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外部质量监督主要采取课程认证(Course Accreditation)的方法,包括新课程认证和已有课程更新认证两种类型。课程认证的目的是落实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确保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经验。课程认证有效期为7年,超过有效期后课程需进行更新认证。对新课程而言,学校在新课程尚未注册或通过认证前,不能以任何形式对外宣传该课程可以开设,否则就算违反规定。

申请课程认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课程所在机构必须是注册过的高等教育机构,并符合课程认证标准。申请课程认证的课程需提供学生已经达到该课程的预期学习结果,以及该课程是如何有效实施的证据。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课程都应接受TEQSA的认证。只有该大学被授予自我认证资格后,才能自行组织认证,通常由大学的管理机构或学术管理机构组织认证过程。

课程认证采取案例管理模式(Case Management Model),申请课程认证的机构被视为一个案例。TEQSA任命专家工作特别小组和案例经理,与被认证的课程所在机构协同工作。如果一所学校有多门课程需要认证,案例经理会协助学校将待认证的课程打包申请。如果是已有课程更新认证,专家组会在正式认证前调阅该机构以往的注册记录和该课程以往的认证资料。对旧课程而言,如果不打算继续认证课程,学校应尽快通知案例经理申请撤退认证,并保护已经选择该门课程学生的利益。TEQSA在收到学校课程认证的正式申请后,新课程需在9个月内完成认证并出具认证结果,而已有课程更新认证需在6个月内出具认证结果。

三、评估的过程和结果

(一)新课程认证过程

1.明确申请要求阶段

课程提供机构在申请课程认证之前应当和案例经理取得联系。案例经理会帮助学校明确申请要求、认证过程和提交的材料。之后,课程提供机构需要撰写申请书,准备课程认证材料。具体的课程材料包括课程概况、课程名称、学生数量、专业领域、实施细节(地点、模式、语言、研究和实践环节等)、专业认证情况等;课程文件包括课程结构和内容、学生能获得的课程信息、课程基准与选择要求、课程大纲、评价指标和权重、与质量标准对应的预期学习结果、学分获得的关键路径等;课程开发和批准包括课程开发过程、条件,外部资源投入,课程批准回应;教师情况包括教学团队名单、教师类型、承担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负责人及其责任,每位教师的简历和职位描述;证明材料包括关于课程开发、批准、监控和评估的政策文件,课程结业证书样张,经费信息,第三方课程质量保障信息等。

2.提交申请材料,缴纳初步评估费用阶段

在正式提出课程认证申请后,所有材料需在网络平台提交。案例经理会给被认证高校设置网络账号和密码,高校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生成材料文档,以跟踪申请进程。申请人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编辑附件文档。网站设有申请指导视频供申请人参考。课程认证申请材料需要高校自行确认:案例经理建议将所有必需文档进行分类和标签以便查找,长篇文档需对相关内容进行标注和解释。在成功提交申请材料后,TEQSA会发出正式通知以确认申请成功。收到申请成功通知后,学校需向TEQSA缴纳初步评估费用,每门课程2000澳元。[5]

3.初步审查阶段

在收到初步认证费用后,TEQSA对提出认证申请的课程进行初步审查,检查所提交的材料是否完备、合格。案例经理会在30日之内通知课程提供机构初步认证结果,如果材料欠缺,则需按要求补齐。此时,课程提供机构可决定是否继续认证程序。如果决定继续认证,则需缴纳正式认证费用,每门课程7000澳元。

4.实质性评估阶段

进入实质性评估阶段,TEQSA主要采取索取深度信息、外部专家评审、现场考察三种形式开展课程认证工作。

第一,索取深度信息。对部分课程认证个案而言,TEQSA会要求学校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文档或支撑材料,如教学方法实施的证据,某一政策或程序实施的证据。

第二,外部专家评审。TEQSA通常会聘请外部专家对新课程认证材料进行评审。一般而言,TEQSA聘请2名外部专家对每门课程进行评审,评审意见作为课程认证的部分依据,为认证决策提供支持。然而,聘请专家评审并非必需的程序,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TEQSA可以只聘请1名外部专家或者无需外部专家评审。这些特定的情况如下:如果本专业领域有其他课程在近2年内已通过课程认证,则聘请1名专家评审即可;如果TEQSA的内部专家认为该新课程具备了较高水准的依据,则可无需外部专家评审,如该课程所在专业已通过专业认证,或者该课程已通过大学学术委员会的资格认证等。

第三,现场考察。TEQSA将现场考察作为收集认证证据的可选方式之一。在现场考察过程中,TEQSA专家会考察课程设施、资源、教学场所,或者现场观摩课程教学。TEQSA还会召集该校学生、教师、合作成员、学术委员会等不同群体,在评估现场分类举行座谈会,以验证书面评价材料的有效性。现场考察不是必要程序,如果TEQSA认为没有必要现场查看硬件设施或资源,会召开电话会议或电视会议。

5.发现问题与提出建议阶段

在实质性评估结束后,TEQSA委员会将拟写评估发现和建议。无论是通过认证或拒绝认证,学校都会收到TEQSA的意见概要,包括外部专家评审时发现的未提供证据的内容和问题。当然,学校有机会在TEQSA正式作出认证决定之前对意见进行反馈。

6.课程认证结果决策阶段

TEQSA委员会在综合考虑实质性评估意见和学校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课程认证结果进行集体决策。决策考虑三项原则:反映出的风险程度、比例调节、监控的必要性。TEQSA会重点审查课程评估意见中与高等教育质量最低标准不相符的方面,以确保认证结果与质量标准的一致性。之后,TEQSA将在30天内向学校发送课程认证结果的通知和准备公开的报告初稿。

7.课程认证结果报告和更新国家注册数据库阶段

TEQSA慎重考虑学校对认证结果提出的反馈意见后,正式公布课程认证结果报告。课程结果报告内容包括认证结果及其理由。报告在国家高等教育机构注册(National Register of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r)网站上公开。如果新课程认证通过,TEQSA随后更新课程注册记录。

(二)已有课程更新认证过程

原有课程重新认证的过程与新课程认证过程大体一致,分为6个阶段:明确申请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并缴费、正式评估课程、发现问题与提出建议、认证结果决策、认证结果报告并更新注册记录[6]。与新课程认证程序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在提交的材料中,增加课程内部监控与评价的支撑材料,包括学生学习路径、学生满意度、退学率、学业完成率等,以说明该课程如何满足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没有初步审查的程序,在提交申请并缴费后直接进入正式评估阶段。

(三)课程认证结果

无论是新课程初次认证,还是原有课程重新认证,其认证结果都分为三种,即通过认证、有条件地通过认证、不通过认证,并对外公开。该结果由TEQSA委员会或其代表根据课程实质性审查发现的问题以及自评报告中的陈述作出最后决定。在得出最后结论之前,TEQSA以书面形式将审查意见通知课程所在高校,课程所在高校需在接到通知后的28天内给予反馈。若高校无异议,TEQSA在发出审查意见的30天内进行最后裁定。通过认证的课程可以继续开设,有条件通过认证的课程需按要求修改后报TEQSA委员会审批后才能实施,没有通过认证的课程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待条件成熟后重新申请新课程认证,重新启动认证程序。课程认证结果的有效期为7年。

四、特点和启示

第一,建立了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促进了研究生课程评估的专业化、组织化和制度化。澳大利亚政府在整合原有分散的教育监督机构的基础上,新成立了全国统一的,集注册、认证、评估于一体的专业性质量保障机构,这是一项世界领先的创举。通过机构的创新,澳大利亚加强了对研究生课程外部质量评估的中央集权,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也应有相应的专业性机构来监督课程质量,开展诊断性评估,从组织机构上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第二,制定了科学的课程认证标准,为研究生课程评估提供了基准。课程标准是开展课程质量评估的基准,是研究生课程实施的重要外部参考。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标准从课程设计、课程资源、招生要求、教学质量、学习成果评价和课程管理6个方面制定了细则,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研究生课程评估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尚缺乏基本的课程标准,建议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尽快开展各类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国家标准上制定校本标准。

第三,课程认证程序规范,建立了严格的研究生课程审查机制。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认证将新课程和已有课程区别对待,具有规范的认证程序。采用自主申请、自我举证、专家审核的评估模式。通过课程认证,建立了完善的新开设课程申报、审批机制,明确了课程设置标准,坚持按需、按标准审查课程。当前,本科教育层次通过专业认证来保障质量已比较普遍,但澳大利亚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建立了课程认证制度,这对我国研究生课程质量保障和提升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应借鉴参考。

第四,运用风险评估方法,确保研究生课程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和法制性。一方面,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评估的重点是识别该课程质量对学生学习的风险度,考察学生负担、退学率、学习进步程度、满意度、就业质量,以及师资质量、师生比等关键指标,维护学生的利益。另一方面,国家法律规定了课程认证和结果公布相关细则,课程评估初步结果允许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意见,一旦形成正式的意见后即向社会公开。通过评估的课程在国家高等教育注册数据库中更新,任何未通过评估的课程单位不得向社会宣传和招生,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为我国研究生课程质量的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TEQSA. Interim Strategic Plan 2014-2017[EB/OL].http://teqsa.gov.au/about/strategic-plan,2015-03-18.

[2][4]TEQSA. A Risk and Standards Based Approach to Quality Assurance in Australia’s Divers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EB/OL]. http://teqsa.gov.au/, 2015-04-06.

[3]TEQSA. Higher Education Standards Framework[EB/OL]..http://teqsa.gov.au/higher-education-standards-framework, 2015-03-18.

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四层次 创新能力 培养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古往今来,人类的每次进步,人才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在当前广东省乃至全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型人才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6]。我校早在教育部正式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大创”)之前,就启动了校级“大创”,并逐步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4层次的“大创”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创”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且用创新手段为“大创”赋予新的内涵。

1 多措并举,构建4层次的“大创”体系

1.1 以校级项目为基石,循序渐进构建完备的校级“大创”项目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我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校级“大创”。早在2007年,我校就在广东省大胆率先启动了校级“大创”,当年立项建设10个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的经费支持,受益单位仅有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与环境学院等6个理工科学院,参与学生仅有39人。

在2007年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我校扩大资助范围,立项项目数增加到68项,涉及院系9个,首次有教育科学学院和旅游管理系等文科院系参与“大创”,受益学生是2007年的5.5倍。2009年继续扩大“大创”覆盖面,当年校级项目立项90项,涉及院系有16个,首次有文学、音乐、美术等文科及艺术类院系参与,受益学生较2008年净增128人,并首次将“大创”覆盖面扩大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发挥示范中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校级项目立项94项,其中理科类项目46项,文科类项目48项,首次文科类项目数超过理工科类项目数,同时也实现了“大创”对所有学院的覆盖,这是我校实施“大创”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1年继续扩大校级项目数,达110项,2012年又有新的突破,项目数达200项,并且首次设立了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受益学生近千人,实现了“大创”精英参与到普惠大众的历史性转变。

2007年以来我校开展校级“大创”情况见表1。

1.2 以省级项目为引领,稳步构建省级“大创”项目体系

由于我校较早开展了校级“大创”,各方面条件和基础较好,因此2009年顺利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大创”高校之一,并且获批3年150万元经费支持和200个项目,其中理工科和文科项目各100项。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实施。从2012年开始,广东省教育厅对省级计划进行了调整,将以前的“大创”扩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该计划不仅包含创新性实验项目,而且还增设了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均有创新,我校紧跟形势发展,根据要求,顺利遴选了200个省级项目,其中创新实验项目171个,创业训练项目24个,创业实践项目5个,这也是我校首次开展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揭开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新篇章。至此,我校共构建了省级“大创”实验项目307个,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24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5个,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和高起点的课外科研和创业训练机会,更为他们施展自身的才华,实施新点子、好想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3 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扎实推进国家级“大创”项目体系建设

我校开展校级“大创”时间早,基础牢,成效好,2008年获得国家“大创”实施高校资格,3年累计获批项目90个,获资助经费90万元,2011年教育部酝酿对该计划进行改革,暂停立项一年,2012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校再次成功获批国家级实施高校资格,并且获得150个项目的资助,至此,我校共立项建设了4批共240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23个,创业训练项目15个,创业实践项目2个。所有国家级项目都是在省级项目的基础上择优遴选产生,体现了我校进阶式、金字塔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的构建思路,国家级项目在整个项目体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对该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

1.4 以院(系)级项目为补充,扩大“大创”受益面

为充分发挥各院系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校在开展校级“大创”的过程中,通过增加名额分配方式有意识地向在院系层面“大创”开展情况较好的院系倾斜,以推动“大创”在全校的广泛开展,也为我校即将启动的“院院有创新,一院一品牌”的本科教学特色行动作铺垫。近年来,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等单位纷纷启动了院级“大创”,每年院系级项目立项数在100项左右,而且逐年增多,受益面不断扩大,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2 真抓实干,以有力举措提高“大创”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大创”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学生、指导教师以及院系主管部门。参与主体是推动“大创”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参与主体全心投入,“大创”的开展效果才有保证,我校紧紧把握这一核心要素,制定了针对院系、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并且狠抓落实,让他们愿意和乐于参与并推动“大创”。

2.1 推先评优,提高院系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我校各级“大创”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委托院系来开展,如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等,为了积极提高院系的管理能动性和管理绩效,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明确的考评指标,对“大创”开展良好、管理有方、成效显著的院系授予“大创”先进管理单位,对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授予“大创”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获奖证书,并且给予物质奖励,这使得我校各院系“大创”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

2.2 树立标杆,激励指导教师悉心指导

为激励指导教师全心指导项目,并且树立典型,我校设立了“大创”优秀指导教师奖的评选,每年评选人数是当年结题项目数的10%。此外,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实验教改课题申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倾斜。为此,近年来我校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超、师德高尚的指导教师队伍,如我校省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丁颖奖”获得者、“珠江学者”获得者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师德师风好的知名学者长期参与项目指导,保证了项目的研究质量。

2.3 塑造典型,鼓励学生专注研究

“大创”项目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保证其项目研究质量的核心动力,为了全面挖掘这种动力,我们在激励学生投入方面下足了功夫,(1)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定,评选出10%的优秀项目,并且颁发证书;(2)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所有成员发放结题证书,若在研项目学生因出国或申请保研等需要我们会出具中英文证明材料;(3)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时有相应的加分,而且项目研究成果还有额外计分办法,这些举措为学生全心投入课题研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3 深化改革,为“大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前驱力

3.1 推陈出新,构建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验项目为载体予以实施,为精简基础性实验,优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设创新性、研究性实验,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我校累计立项8批153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结题3批72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保证了项目的前沿性和学术性。此外,我校给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拨付实验教学改革经费,鼓励创设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目前3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都开设了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此外,积极鼓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截至2012年11月,我校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0余门,将创新教育内化到课程体系中,充分渲染创新教育氛围。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课内很好地烘托了创新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广设教改课题,汇聚力量开展研究,为“大创”提供有力支撑

在教改课题方面,我校设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创新创业课程、文科实验教材立项和一般实验教学教改课题等5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每年立项30个左右,每个资助2 000元,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每年立项30个左右,每个资助5 000元,创新创业课程每年立项10门左右,每门资助20 000元,实验教学教改课题近年来的立项重点放在“大创”开展模式、机制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从多渠道、多维度为广泛开展“大创”提供支撑,并以此让“大创”深入人心,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创先行”的工作思路。

4 制度引领,为“大创”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4.1 形成指导性文件,使得“大创”工作有章可循

我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和评审指标体系,如《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任务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评审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中期检查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结题验收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等,这些规章和文件为我校有序、有效实施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对项目科学、规范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使得项目的有效运行有章可循。

4.2 立章建制,为“大创”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可持续、健康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使得该计划的开展有序和规范化,我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办法》《学生创新奖评奖规定(修订)》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导师配备、实验场所及设备保障、经费配套、激励机制等方面对计划实施的所有环节均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如每年拨给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项经费用于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放,开展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对于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时给予加分等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措施,为扎实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保驾护航。

5 结束语

“大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牵涉因素多,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7],只有参与实体积极性高,各项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大创”工作才能卓有成效,我校正是抓住了核心要素,近年来“大创”工作成效显著,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近三年以来我校受“大创”资助项目主要创新成果汇总情况见表2。

参考文献

[1] 吉东风,李海燕,沈文飚,李俊龙,高务龙,王恬.“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的“钓”胜于“鱼”[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89-91.

[2] 廖蓉.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122-124.

[3] 周合兵,沈文淮,罗一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9):66-68.

[4] 周合兵,沈文淮,罗一帆.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4-7.

[5] 秦建丽.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学术论坛,2006(9):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