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问题教学法论文

问题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2-03-20 20:3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问题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问题教学法论文

第1篇

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防止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现象。由于学生参与较多,所以就避免了对政治课的乏味、枯燥甚至反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节省了时间。同时,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比较、批判、评价、表达等能力逐步培养起来。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是个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反省与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了学生进行批判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参与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能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了比较、鉴别、分析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提高了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运用新方法授课后,刚开始也许有些不适应,但是因为这种方法很新鲜,所以学生上课时十分专心,而且随着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熟悉,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问题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众所周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人格不健全的学生亦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政治课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思想素质等,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智的因素,而且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过程。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老师们所见到的学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某种程度上都与忽视情意目标有关。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是群体活动,它会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摆脱自我中心,增强集体意识;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信、自强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曾有人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问题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完善的人格,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

三、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实践

问题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它能够减少或防止以往“灌输式”教育给学生造成的逆反心理,而能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比较自觉的学习,切实关心国家、社会、家庭、他人及自身,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有利于指导学生自觉的良好的行为实践。如果教师只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激荡,就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的许多疙瘩,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只能进行“纸上谈兵”了。我们知道,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认同感进而自觉地去学习,关键在于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他接触到的社会现象纷繁复杂、良劳混合,由于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持的态度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也可能与书本上的说法大相径庭。这些知识学习上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这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会使学生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就会对书本知识产生信任危机。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的解决要靠学生自己,然而由于知识、经验和社会经历的限制,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大家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矛盾能交融在一起,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互相教育、归纳综合的过程来共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实际运用能力,指导了行为实践。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本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国栋,吕达.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1):287.

[3]王跃新.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培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2(1):85.

[4]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100.

第2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物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场所。在新课改下,我们高中物理教学要转变观念,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由要我学到要我学的转变,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在探究中得到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全面发展。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参与、机械接受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围绕着问题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

一、以问题来设计导入环节,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颖巧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特定的教学内容上,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与生活阅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直白的导入缺乏新意,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并不能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欲望。而采用问题教学法,以富有挑战性、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来导入,则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当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来解决这些问题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新知产生更大的关注与兴趣,进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平抛运动”这一内容时,在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物资飞机,如何将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距离时投下?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抛出,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有些学生认为要在正上方投下,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要在离指定地点有一定水平距离时投下。这在学生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这正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处于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的状态,教师可以顺势导入:通过这节平抛运动的学习,我们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进入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问题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物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尤其是一些微观粒子的运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而不便于学生理解。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起学生的重视,强化学生的理解,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法,我们可以在知识的关键处、学生理解困难处来巧设问题,以问题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在探究中再现真理发现全过程,从而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此节内容的重难点就是对力的相互性的理解,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而只能是处于肤浅理解与机械记忆之中,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班级的学生拔河,甲队获胜,这是否是因为甲队的拉力大于乙队的拉力呢?在整个过程中哪些物理因素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物理教学的距离,进而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问题本身,这样自然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对新知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切实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在探究中确立学习主体地位,学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技能。

三、以问题来进行课堂小结,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课堂小结并不只是对本节知识做总结,更是一个升华学生认知、强化学生理解的重要契机。通过一个富有实践性与开放性的问题,既可以寓基本的物理知识于其中,同时也可以将物理与生活、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视野由教材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开放教学,实现物理教学走向生活,走进社会。为此,在课堂小结中,我们也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实施问题教学法,以此来帮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并延伸课外,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提问时不要仅就问而问,而是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所学知识,来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的问题。针对性就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而开放性则是不限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有更大的自我发现与创造的空间;而实践性就是说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物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强化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运用问题的激趣、启思、导行作用,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以突出重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让学生在探究中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宋彦鹏 单位: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中学

第3篇

一、民主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有云:“只有民主才能够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时,还应当要遵循民主性原则。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在设计课堂问题之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内容与提问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和质疑,要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积极发言,以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它的知识很多都是枯燥的理论、概念及公式等,而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它们往往很难在一节课中将精力全部放在教师的问题上面,因此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之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系列既生动有趣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和实践。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球形相关问题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打篮球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积极性。

(二)设计一题多解问题。很多初中数学问题都是具有多种解法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给学生设计一些能够一题多解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来解答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某节几何课上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三角ABC中,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等腰三角形三边上的三线合一”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等性质来证明此题,并引导学生对各种证明方法的特点和优劣进行分析与总结。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数学问题千千万万,并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教师提出来后再由学生来思考和解答,大多时候,数学学习中的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和解决的,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整体数学能力和学习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合理采用评价方式。评价也是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每当学生解答出一个问题之后,无论其答案对错好坏,教师都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且评价应当多以鼓励为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者,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之时,不应只注重其答案的对错,更应当注重学生思考与解答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论对于学生的应试,还是学生的思维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是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左磊 单位:莱西市特殊教育中心

第4篇

一、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分析

笔者参与了我校外语系近三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通过对这三届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发现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论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论文选题雷同率高

笔者初步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2011届毕业生的229份论文,论文选题涉及语言学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学方向66人,英语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选题中,关于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应用的文章占29%,写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阶段的占0.8%,教学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较多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方面的选题雷同率极高。这与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集资料,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接受、极少进行反思,以及平时看书少思维局限有极大关系。

(二)论文中教育方面术语运用不恰当

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教育方面术语时不严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有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在该生的论文中只提到了游戏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方法,该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理解片面,把这一术语表示的含义人为窄化了。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而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等。

这类错误跟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对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缺乏应有的理解,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关。归根结底是没有端正、严谨的写作态度,缺乏钻研、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论文结构拖沓松散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结构混乱,无条理。有的学生论文写作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文章无中心,比如某篇论文主题是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但是其行文中却屡次提到传统教学方式,其文章篇幅远远几倍于对多媒体应用的描写,导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学生写出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逻辑混乱,文章表达顺序有误,前后颠倒。例如,谋篇论文主题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但该生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写在第二章,而把该教学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章。这些跟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实践少有极大关系。

(四)论文内容与所学的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联极少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有:英语教学过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某种教学法或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影响或启示,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个体教案分析等等。

统计表明,我校英语教育方向论文内容涉及到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词汇,听力,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对于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另外,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涉及支架式教学、英语学习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归因方式、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鲜有体现。究其原因,以上现象与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过于依赖网络例文有关。除此以外,对已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与英语教育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英语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解决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写作态度,由于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的许多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它不是应付老师和学校的作业,而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以及对将来工作实践的预演。

2.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专业学习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通用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论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词语,东拼西凑,拾人牙慧。此外还应多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3.勤于思考,反复习作。不断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延伸思维广度,更新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英语教育与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联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未来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论文写作更有实用性、专业性和建设性。

虽然在写作上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学生的原因所导致,但究其本质和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安排及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方面

1.提高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养成爱问、善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更有新意。

2.增加知识储备量。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英语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储备量,首先自己应拥有一碗水,但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除了会传道授业,还要会解惑,在实际论文指导中如何解惑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做好教学、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兼顾论文写作指导,时间、精力及自身修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考验。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而不断努力。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三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安排会面,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指导形式。

(三)学校方面

1.重视论文写作,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更有多样性,针对性。为了增强我校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选题范围,提高论文内容的专业性。另外,除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与英语专业论文各写作方向息息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种种困惑,例如开设与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对提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的论文格式、程序及评估体系。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开题、中期的论文检查、后期的论文答辩等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的随机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外文书籍及英语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的建设。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未来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活动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尤其是多阅读外语类和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三、结语

第5篇

1. 一般资料。

结合医学心理学开课情况, 选择我院2015级临床医学系16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 各80名。对照组男45名, 女35名;年龄21-25岁, 平均年龄 (23.570.89) 岁。观察组男43名, 女37名;年龄20-25岁, 平均年龄 (23.830.92) 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2. 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位授课教师, 学时数与开课学期均相同。对照实施传统教学法, 以教师讲授教学。观察组实施TBL教学法: (1) 确定学习团队。将80名学生以均衡团队成绩的方式平均分为8组, 每组10名, 并选择活跃性与责任心较强的一位学生为讨论组组长。 (2) 课前预习。授课教师在教学前一周将预习提纲和上课相关资料发放到每个团队, 由每位学生自行预习和储备相关知识。 (3) 课堂学习。正式上课后, 教师以个人阅读评价测试的方式考察每个学生的自学效果, 测试内容涉及到此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难度适中。考核结束后, 授课教师向团队提出病案综合性问题、拓展性问题, 由组间讨论后总结出小组成员均认可的答案, 并实施组与组之间讨论, 对有异议或不足之处予相互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 最终得出学生均认可的结论。最后授课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进而使学生更全面、深层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4) 课后总结。课后授课教师补充学习不足之处, 指出团队合作存在问题, 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互评个人表现, 促进课堂和谐。

3. 观察指标。

从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三个方面 (各20分) 评估两组学生教学效果, 分数高低与教学效果呈正比。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 收集观察组学生对TBL教学法的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教学效果。

观察组学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 TBL教学法评价。

观察组调查问卷80份, 回收率为100%, 均为有效问卷。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TBL教学法持肯定意见。见表2。

三、讨论

医学心理学课程是每位学医者的必修课程, 但目前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教学效果较差。有学者认为,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学, 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7]

本研究分析T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显示, 观察组学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对TBL教学法持肯定意见, 表明TBL教学法受学生欢迎度较高, 且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主要是因为TBL教学法的授课教师在上课前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学, 能有效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TBL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 还对病理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灵活运用, 从而能较好地为学生解答疑惑。T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团队合作。TBL教学法中小组成员参与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但最终成绩却基本相同, 这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不公平感, 后期仍需改善。[8]

综上所述, 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性与自主学习能力, 且学生的好评度较高,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推行性。

参考文献

[1]朱宏晋.护士在职培训中实施TBL教学法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 29 (3) :541-543.

[2]邹鑫, 李小飞, 周勇安, 等.PBL和TBL的双轨教学法在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 (7) :1345-1349.

[3]刘翠芳, 杨柳, 瞿远珍.TBL教学方法在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 (1) :125-127.

[4]张清伟, 宋佳玉, 王锋, 等.CP结合TBL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 2016, 45 (8) :1133-1135.

[5]周敏, 周亮, 杜敏, 等.TBL教学法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6, 20 (4) :809-810.

[6]赵亚利, 郭爱民, 刘小平, 等.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8 (4) :436-438.

第6篇

1引言

古朴的运筹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我们运筹学的先驱从《史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语中摘取“运筹”两字作为这门学科的名称,既显示其军事起源,也表明其朴素的思想早已出现在几千年前的中国。但世上公认的运筹学学科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的军事部门为战争需要而成立的一些研究小组的活动。其热点是集中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提高某武器系统效率的操作方法和执行策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运筹学的研究方法在理论上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决策分析工具,运筹学的应用领域也从军事部门迅速向工商、管理和工业部门转移。运筹学是研究各种广义资源的运用、筹划以及相关决策等问题的近代新兴学科。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其目的是根据问题的需求,通过数学的分析和运算,做出综合性的、合理的优化安排,以便更有效地发展有限资源的效益。“运筹学”名称最早于1938年出现在英国,当时称之为“OperationalResearch”,1942年美国开始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称之为“OperationsResearch”。运筹学的发展、运筹学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筹学的定量分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及其特点,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级管理决策人才的迫切需要。本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21世纪,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出了培养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重新对课程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思考。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多数讲授《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师是学数学出身,缺乏必要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使得目前《管理运筹学》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教学理论与解题技巧的传授,将《管理运筹学》当作一门纯数学学科进行教学。这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要求相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管理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在教学方式上,也一直延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方式,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管理运筹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建立数学模型,并较多地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学习《管理运筹学》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其前期必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以说《管理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兼有逻辑的数学和数学的逻辑的性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文科生源,不少学生害怕数学。比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及对偶理论,要想完全领会其原理,需要大量运用线性代数的工具进行推理,因而非常抽象。在课时总体压缩的背景下,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讲授完抽象数学原理的推导,学生听不懂只好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而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兴趣。

三是教学内容不恰当。《管理运筹学》课程包括若干分支,而教学时数有限,因而《管理运筹学》教学不可能囊括所有分支。目前在《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行和盲目性,甚至存在教学内容因人而设或因教材而设的现象。

四是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讲授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思考及案例的讨论,掌握知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更不能做到灵活应用,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传统,对于学生学完课程是否能够运用《运筹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室较少顾及。

五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如果在《管理运筹学》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中即使掌握了《管理运筹学》的建模方法和手工运算能力,但在遇到一些变量较多的数学模型时,也只能一筹莫展。由于缺少上机实践机会,学生不能利用相应软件求解模型,从而大大降低了课程应用的可操作性。

3《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资本经营到知识经济时代的转移,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将引起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根据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模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应该对管理科学模型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预见变化、适应变化、管理变化,并根据内容和外部环境不断更新观念,设计未来;重视信息,学会与人合作,讲究团队精神;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掌握领导科学,提高管理能力;增加社会实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接触企业决策试验;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组织小组研读论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课外关注应用案例,引导培养其对课程的兴趣爱好;并最终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总结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向《管理运筹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很多实际问题,如风险管理、冲突分析、多目标决策以及对未来变化的预测和驾驭等,都迫切需要分析研究和解决,而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管理运筹学》这些新的分支。《管理运筹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成数学理论、建立模型、计算机软件的重点都放在讨论有限的数学理论方面,因而学生在有限的数学计划学时内无法学习了解《管理运筹学》形形的模型和算法,从而使学生对许多实际问题缺乏联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激增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联想、思考、锐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管理运筹学》这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按传统的方法向学生灌输一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至达不到《管理运筹学》教学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更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管理运筹学》以其内容丰富、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和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管理和决策技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管理运筹学》教学体系和方法应随着教学对象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和革新。#p#分页标题#e#

4PBL教学法概述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的基本热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在PBL的学习方法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求索者,同时在实践PBL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技能,对其终身教育具有深远影响。PBL教学法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在我国则处于实验性探索阶段。我院对2006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验性地实施了PBL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较而言,我们认为PBL教学法既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是和我国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目标相一致的。

PBL教学法的优点可概括为:(1)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所需的信息源,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按需要来驱动;(3)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4)加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避免了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信息进行综合;(5)密切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沟通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特点为:(1)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2)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3)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4)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5)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学法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鉴于这些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商学院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而且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方法在商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非常成功,正如美国哈弗大学校长ToslesonD教授所说,“PBL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果的和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5基于PBL教学法的《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综上所述,改革《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学方法,应该从突出课程的应用型入手。这样,PBL教学法就特别适合应用于《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教学中。依据PBL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全面改革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重新整合各个知识点,提出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运筹学》课程启发式教学法,必将能够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地改善教学效果。

(1)教材的选用应根据PBL教学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我们更换了原有的教材,新教材以教案为中心,突出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法,强化计算机的应用,弱化数学理论的推导。虽然新教材并不是为PBL教学法设计的,但其教学理念与PBL教学法同出一辙,为顺利实施PBL教学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针对教材中存在不足,还自编了部分教学内容。

(2)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仅仅是为了组织教学,说明相关的数学理论。而PBL教学法则从实际问题出发来组织教学,将数学理论隐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达到让数学理论服务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与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真实情景联系,与教学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和基本方法联系;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问题主要涉及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运输计划、投资计划、设备管理和存贮策略等管理领域。

(3)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组建团队。根据自愿原则,由学生组成2-3人的研究团队,团队中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在问题分析、数学理论、计算机应用、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②选题。每个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从老师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中,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③查阅文献、学习数学理论。每个团队在确定研究的问题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现场调查、咨询相关业务专家等方法获取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团队成员通过讨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所涉及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④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类别确定相应的数学方法,在合理的假设和抽象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⑤求解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数学模型,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计数机打好基础。⑥撰写论文。问题解决后,要求撰写论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除了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必要内容外,还要写出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体会。⑦课堂报告。各个团队在课堂上要向全体同学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和其它同学通过提问及质疑的方式参加讨论。⑧总结。学生根据报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和修改论文,最后提交给老师。这些论文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考试成绩中。

(4)体会。尽管PBL教学法在《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还处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但是已经显示了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嫩铁拐李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论文撰写认真细致,课堂讨论发言积极,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五步教学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教育对象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很好地发挥,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学生没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课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几乎形同虚设,其弊端日益显露。因此,探寻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五步教学法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五步教学法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按五个教学步骤或环节进行教学的方法。五步教学法旨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可行的途径,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移到重方法、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轨道上来。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五步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针对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教师单向传授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的方式、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思路。它不仅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理论方法的传授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它将传授思想政治理论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五步教学法后,所产生的效果明显,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将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能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体现“精”而“管用”的基本要求;三是能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与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结合起来;四是能极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克服课时紧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五步教学法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教材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重点地解决了学生思想实际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因而,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五步教学法,能够改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改变理论知识教学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严重脱节的现状;能够改变“一张试卷定高下”的单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能够改变高校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冷淡的态度,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五步教学法的五个步骤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五步教学法,关键把握五个步骤,实现师生互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式教学。

第一步:精讲内容,精心导学。第一步骤主要是教师精讲或串讲教学内容,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学好思想政治基本理论。这是五步教学法得以成功的基础。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中讲授教学内容时,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同时要求思想性、知识性、逻辑性、趣味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抓重点,讲难点,同时注意讲清楚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内容决定了在表达方式和讲授技巧上要讲求思想的深刻性、知识的广博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趣味的丰富性,并将它们完美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努力做到:吃透教学大纲,深刻领会主题思想,真正熟悉课堂内容体系的逻辑连接关系以及每一逻辑层次转换承接的基本内涵及要点,不断增强阐述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占有和搜集大量新鲜材料,选取典型生动、形象感人的事例充实论据,加强阐述中的条理性和趣味性;注重课堂语言的准确精练和生动活泼,力戒表情呆板、照本宣科、空洞无物的枯燥说教。

第二步:师生思辨,探讨交流。在第一步骤完成之后,进入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交流阶段,以“思辨”为主要特征。这是五步教学法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这一步骤的实施分两个小环节。

第一个小环节是:教师提问,学生探究。这一小环节主要是教师应精心设置小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谈认识和观点。在教师精讲或串讲教学内容后,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思想状况,结合课程内容,提出几个小问题供学生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既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话题,又要注意与课程的重点或难点内容密切相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认真探究和思考,既要“研”,又要“讨”。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揭示理论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小环节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这一小环节的任务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学须善疑”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提问。通过教师精讲、提问和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问题会随之越来越集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对重大理论问题、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疑惑,把自己心中的疙瘩或对某些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认识,大胆表达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发言内容(包括针锋相对的辩论)。在学生提完问题之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提问,都应作出回答。教师采用启发式手段,点拨诱导学生思维,授之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感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释疑。

第三步:教师讲评,学生领悟。在前二个步骤完成之后,教师应对整个讨论予以讲评和分析。这是五步教学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每个章节教学、讨论结束之后应做一些必要的讲评,进行正确引导,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教师应总结学生讨论中的正确部分,指出不足之处,并分析教学目的或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并适量提供学生自学参考书目。教师作总结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善引博喻;条理清晰,要言不烦;循序渐进,步步深化。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学生有所悟、有所收获,使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及忧患意识,激励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对学生良好政治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步:自我探究,撰写心得。教师在讲评结束后,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我思考、撰写心得体会。这是五步教学法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一是教师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心得体会文章。篇幅不宜过长,可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包含课程学习后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二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提出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三是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就某一方面进行社会调查后写出4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无论是心得体会还是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教师都要要求学生谈真实感受,不讲假话和违心的话,并力求将切实感受写得具体一点,避免空发议论。学生将写好的心得体会、政治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交给教师。

第五,典型发言,总结提高。在第四个步骤完成之后,进入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作典型发言、总结提高阶段。这是五步教学法得以成功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对每篇心得体会、政治小论文和调查报告进行批改,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心得体会、政治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在若干周时间里,在课堂上让学生作典型发言;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起评论,最后教师作总结。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及运用。总之,这五个步骤互相联系环环相扣又各具功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思想政治课的最终成绩是:学生课堂研讨和回答问题占20%,心得体会或政治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占30%,期末考试占40%,学习态度等占10%。

要使五步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所提问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使学生有兴趣、有可能思考和回答。二是给学生以准备的时间。如果不让他们经过一些准备就进行讨论,就无法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课堂讨论就容易流入肤浅和形式主义。三是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和控制。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问那些想发言而胆子小的和没有发言积极性的同学,以便使更多的同学受到必要的锻炼。四是及时纠正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偏激甚至错误的思想。教师既不能无原则地同意学生的观点,也不能横加指责,而应当运用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客观地指出这些观点的不合理之处。

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五步教学法的长效机制

第8篇

[关键词]离子液体冶金 研究生 教学改革 多元化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TN91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38-03

当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在离子液体冶金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建立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法。

一、离子液体冶金研究生课程多元化教学法的具体内涵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其质量决定了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1]而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的不同,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

(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2]相对于本科生教学而言,研究生工程教学则需要改变学生多年养成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在传授理论知识、展示学科发展的同时,更多地需要提升研究生们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3]

离子液体冶金是近年来在我校冶金工程学科下新开设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具有理论较新、内容较多、实践应用性较强、研究探索有待进一步系统完善等特点。对此课程,如果采取“填鸭式”、“传授式”的传统教学法,就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让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比较粗浅,对理论的应用比较生疏,工程设计和科研能力提高不大,从而影响后续科研和技术工作的开展。[3]

为此,必须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改进创新,探索实施一种新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在保障必要的知识传授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延伸学生的理论深度和知识领域,大幅度提高单位学时内的知识容量,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达到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科研素养、锻炼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的内容及形式

所谓多元化教学,就是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科研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采取讲授、研讨和专题报告三种形式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章绪论,内容包括:离子液体的定义、分类、合成、特性与电化学冶金。采取讲授形式进行教学。

第二至八章,内容包括: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离子液体电沉积金属、合金半导体膜及纳米膜,离子液体在金属电沉积、有价金属提取中的应用,离子液体电解还原制取金属及合金。采取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第九章,内容包括:离子液体在无机合成及材料制备中的应用。采取专题报告形式进行教学。

第十章,内容包括:离子液体冶金的发展趋势。采取专题报告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这种多元化教学法,在坚持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针对学科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大量引进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师生互动;同时,根据我们开展的科研工作情况,在无机合成、材料制备及离子液体冶金发展等方面做了4个专题报告。从时间分配上看,讲授16学时、研讨14学时、专题报告8学时。在36学时内,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外,也重视对离子液体冶金原理和方法的指导,强调学生自学、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工艺技术创新意识。

(三)教学的程序与步骤

一是基础讲解。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很少有研究生通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便能够透彻理解冶金工艺技术理论,特别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离子液体冶金。因此,我们在教学上着重讲解离子液体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现有的国内外试验研究成果,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离子液体冶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动态。

二是要点启发。离子液体具有多种特有的性能,在冶金上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如此之多的内容在课堂上全部讲解,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学时安排,我们在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离子液体在冶金中的运用作要点介绍和思维启发。这一环节很关键,有助于学生课后自学的开展。

三是课后自学。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我们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文献,让学生在课后自学,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和专题报告,以便下次进行课堂研讨,从而促使学生逐步提高探索、分析和思维能力。

四是课堂研讨。在学生课后独自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除了第一章的绪论部分外,每次课程讲授之后,我们都利用近一半的时间,针对重点、疑点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和理解。

五是总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训练学生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在每个章节的教学研讨后,我们都注意做好梳理总结工作,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普遍性质疑问题和课堂研讨的内容,做出比较全面、深入的回答,从而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六是综合考核。为避免“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出现,我们摒弃了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采取撰写专题学术研究论文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最后,结合平时学习的态度、研讨问题的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以上6个教学环节,相互之间是彼此联系、互为补充的。“基础讲解”和“要点启发”环节,更多体现了课程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课后自学”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研讨”和“总结提升”环节,更多体现了教学的思想性、现实性和针对性;而“综合考核”环节,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评定,同时考查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二、离子液体冶金研究生课程多元化教学法的要点把控

(一)在教学安排上力求科学合理

要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学安排十分重要。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生源质量的下降,研究生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研究生培养质与量矛盾突出等问题。[1]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教学安排上,我们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授课程,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了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在教学形式上加强师生互动

我们的多元化教学法,既在一定程度上坚持并优化了按章节体系全面系统进行讲授的方式,又切实引进了研讨和专题报告两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运用知识,更要学会科研方法,培育创新精神。

而研讨式教学,则是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条件下,基于某个内容或问题让学生开展自我阐述、讨论。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进了师生的互动。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有利于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合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既提高了研究生的自学和科研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在教学考核上尽量切实有效

目前,高校对学生常见的考核方式有两种:考试和论文。考试方式,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讲具备一定的优势,可以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但很难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论文方式则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但是交论文也有弊病,容易出现抄袭和冒名顶替等现象。

我们的考核,以论文考核为主,同时结合学生平时的态度和能力表现,综合评定出学生的成绩。为了确保考核的全面与公正,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扎实认真地做好论文评审工作,详细审查和评定学生的论文质量;二是高度重视平常教学的质量,在认真开展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平时表现;三是加强意见的收集和反馈。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意见和授课教师的评价,以便教师及时改正和进步,对课程不断优化和完善。

对学生而言,要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取得好成绩,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课后要积极拓展知识技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三、多元化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促进了教师的自身进步

从教的一方来看,这种多元化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和进步。

由于引入了互动教学,如果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容易使课堂杂乱无序,偏离教学内容。这就迫使我们在上课前就要预想好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对策,同时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做到事前尽可能避免出现“走题”情况,在真出现“走题”时,能够及时把学生的思考和研讨方向引导回来。

实施多元化教学,绝不能够照本宣科,教师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学艺术,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对某些专题不断深入探索研究。为此,我们根据本课题组多年的科研专长和研究成果,尽可能讲授我们研究专长领域的内容,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互促机制,也积极促进了我们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一方来看,这种多元化教学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提升了科研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多元化教学法,通过较为系统全面的讲授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与训练活动,学生大都能够独立收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书籍,主动获取所需知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熟悉了相关科研活动的程序,增强了创新意识,提升了科研工作能力。课程结束后递交的学术论文,给学生提供了系统梳理思路、探讨问题的机会,从中也闪现了很多新颖的学术观点。

活跃了学术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在课堂讲授、研讨和专题报告中,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其中,课堂学术气氛积极、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有时候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通过交流和研讨,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扩充了知识容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在离子液体冶金课程教学上探索实施的这套多元化教学法,较为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对研究生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 注 释 ]

[1] 王秀红,廖春发,聂华平.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2):75-78.

第9篇

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12,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陈乔芬,郭富生. 激发说写兴趣 引导儿歌创作——《六个矮儿子》教学赏析[J]. 云南教育,2006,11:38.

第10篇

一、案例教学法与学科课程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开创了案例教学法的先河。当时,所有教学案例都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及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此教学方法受到我国师资培育的重视,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2]案例教学法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典型的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生动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再现(模仿)真实的教育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幼儿园工作的内容,还要懂得处理复杂情境下的各种教育问题。因此,幼儿园管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场所,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不同的情景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对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的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除此之外,案例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学习为辅,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的知识往往成了“耳旁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法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以学生讨论学习为主,学习资料一部分由教师提供,一部分由学生搜集,课堂是学生讨论、学习的场所。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组织、课后分析回顾。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两部分:一是精选案例,实践案例的来源是教师和学生,课前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学生按照分组自行搜索;二是教师根据所讲主题选择典型的案例。案例的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教师根据每章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二是教师深入一线幼儿园,对园长、教师等进行深度访谈,对幼儿园管理的变化与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录音等手段,搜集真实的案例资料;三是网络资料搜集,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有关的热点,选择符合课题内容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提供的案例,都必须与讨论的主题相关,小组的讨论必须围绕课堂的主题进行,不能单纯地为讨论而讨论,以免丧失讨论的意义。不同的案例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内化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二)课堂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的好坏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尺。本研究活动组织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主导,二是案例讨论。课程开始,教师简略介绍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口述或者PPT的形式呈现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邀请学生组织讨论。比如,在准备“幼儿园安全管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整理了近年来关注度较高、比较典型的幼儿园伤害事故,请学生从家长、教师、园长、政府、教育局等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力求全面分析伤害事故的原因,探究避免此类事故应该提前准备哪些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小组每次的发言都要进行总结和记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小组分工必须明确,分为发言人和记录员等,组员的角色必须变换,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而不是“旁观者”。每一次讨论的内容,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记录,最终作为每一个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原始资料。记录的整理也是对观点梳理的过程,及时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题的内容。案例讨论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典型的课堂小组讨论,另一种就是针对主题的辩论。活动组织的形式如果只限于课堂讨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辩论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应的主题,将要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辩题,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思考和准备。当然,教师作为评判员必须起到一定的协调组织功能,没有组织的讨论,最终只能沦为无谓的争吵。教师要时刻维持讨论的核心,提醒双方“辩手”,围绕所要讨论的话题进行。比如,在一节课中,“‘熊孩子’该不该打?”这一辩题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了正反和反方。正方的学生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认为对熊孩子应该进行“教育”,不打不成器,没有教训,难以养成良好的规矩;反方则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认为幼儿的生理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应该循循善诱,不应该采取体罚等形式。最后,教师根据双方的讨论,进行了总结。通过辩论活动,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是飞扬的,是被激发的。

(三)课后分析与回顾

在教学过程中,分小组讨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不再是坐在教室的聆听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开始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真正开始“思考”这一项工作。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通过PPT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再对具体的案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效地解决复杂的情景问题。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所授内容,还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典型案例,并最终对学生的讨论做总结。但是,教学相长,学生的思维也常常能够激发教师不断地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充实所学,不断提升能力。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第11篇

法公认为商务英语已成为中国外语界20年的研究热点,但存在研究方向过于集中,质量不高的问题[1]10。商务英语教学是商务英语的实施手段。王关富,徐伟指出,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被称之为外贸英语课程开始的[2]。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需对目前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状况,做比较完整的回顾和总结。本文分析了国内过去15年中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揭示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和趋势,以期能帮助业内人士从总体上把握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过程,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范围和对象

王立非,李琳提出,商务英语的研究方向应以交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为主,包括商务应用语言学,国际商务文化学,商务翻译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和国际商务国情学。其中商务应用语言学应主要研究商务语言,商务英语教育学和商务话语研究三个方面。商务外语教育研究包括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商务英语测试研究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3]11。从国际上看,王立非,李琳对ElseverScienceDirectSSCI期刊数据库的论文检索,发现在18篇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中,有56%的论文主题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为发现和把握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情况,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12年间发表在5种主要外语核心期刊上的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并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这五种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以免疏漏。这五种主要外语期刊包括《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界》和《外语电化教学》,共统计出该领域研究论文33篇(见表1)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及特点

回顾国内过去15年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可以发现:

(一)研究趋势

从总体上看(见表1),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比较平均的变化趋势,的总量不大,仅在2005和2009年分别达到6篇,2005至2009年间共20篇,占该领域总数的60%多。刘法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在2007年,教育部首次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使得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学科首次被承认,迎来对商务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1]11。

(二)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看(见表2),可以概括为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占总数的4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占21%),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27%),商务英语教学理据和学科建设(24%)为主;其中前三个方面大多从微观角度出发,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来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这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是分不开的,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4]70。另外,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学科内涵,发展路径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等宏观层面研究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瓶颈,在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使此前的研究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见表3),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占64%,实证研究在最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后有稳步的增长,说明实证研究方法应逐步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者所接纳和采用。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渐趋于理性化,从早年的以理论研究为主发展到近几年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论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本文统计的33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过去15年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中一半是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多媒体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主流。张海森分析了WebQues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0。谷志忠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教学模式,即:基础知识铺垫,前期任务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讨论,真实语料点评和书面汇报总结[6]。雷春林阐述了内容教学法(CBI)的五种主要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应用[7]。柳青军在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3P口译教学模式,即Preparing(译前准备)、Performing(现场口译)和Packaging(译后总结)三个阶段[8]78。周芹芹探讨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9]25。申相德,李国俊探讨了一种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电子商务英语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10]。赵学旻提出建立项目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尝试营建一种虚拟商务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商务能力,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可了这种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11]36。赵淑容从需求分析的视角发现,情景教学方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对目的需求和学习需求的满足均有较大贡献[12]71。王林海,孙宁认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实语篇习得商务英语体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行动研究进行了验证[13]42。王立非,李琳建议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应将专业内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形成全新的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群建设[3]14。同年,王立非和黄湘琪将这种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中[14]。徐珺,史兴松以《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建设为例,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教学效果[15]70。从以上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有二个特点:其一,重实践,重应用;以内容教学法,行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真实语料和任务教学法为研究对象,这充分说明了商务英语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的特点;其二,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反映了商务英语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把语言与商务有机结合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商务英语已逐步替代科技英语,成为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ESP教学研究已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进入了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为中心的研究阶段[16]。但是,从上述主要的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内容中,除赵淑容外,应用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数量,仍然不多。

(二)各种教学理论在不同商务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已有尝试,但仍有很大发展余地。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理论的引进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些教学理论大大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形式,教学互动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这些尝试已在各类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出现。陈平应用语篇体裁分析理论,提出了外贸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17]。付美榕围绕LCCI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规范,提出简便得体的结构,通俗自然的词句和平和委婉的语气是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18]。罗健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应教授如何在商务写作中体现商务英语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探讨用文体学的方法教商务英语写作这一新的途径[19]。李传芳认为交际语言测试是从交际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测试语言知识,而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上[20]。王美玲从在中国和芬兰大学生之间进行的国际电子邮件交流项目入手,探讨改革和完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有关问题[21]35。刘森林探讨了国际谈判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问题[22]。阮绩智把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视为基于知识的、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并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的基本设计框架及教学模式[23]。张海森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探讨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5]71。蔡莉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作了例析,明确了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4]。李太志提出外贸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词块在的优势,认为以词块为单位进行的产出性题型训练教学法,有助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25]。柳青军论述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应在商务环境中对语言能力培养进行的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8]78。周芹芹从建构主义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体验式学习[9]25。提出教学的基本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王菲以网络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26]37。赵淑容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按需求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情景教学如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强化学习者主体参与,拉近了商务英语教学与目标情景实际间的距离[12]71。赵学旻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以此为理据,提出了建立项目式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试图解决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11]37。王林海,孙宁依照体裁教学法,设计了阅读真实英文商务信函体裁教学法课堂活动[13]42。曾利沙利用语境参数理论,对商务英语时文翻译中概念语义嬗变的理据做出了描述研究,拓宽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27]。综上所述,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有语篇体裁分析法、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的课程类型有:写作,翻译,口语和阅读和商务技能。可以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基础包括有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应用语言学理据,功能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4]70。另外,在涉及的商务英语课程类型中,商务类写作占27%,远远超过了读说、词汇和翻译类课程,这也是未来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整理(课程目标与原则,教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测试与课程评价)有了相应的变化。商务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了在商务情景下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有商务知识的传播。所以这类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英语教学,应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梳理。从课前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原则的设定,到课设计安排和实施方法,到课后的测试和课程评价,都有一定的研究。陈焰讨论了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应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任务导向原则(task-oriented)和学生导向原则(students-oriented)[28]。蔡芸评价了浸泡式商务英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29]。陈坚林以交际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立足点,提出了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重要性和建议[30]。李传芳介绍了BEC交际口语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加强话语运用和交际策略的实践研究以提高我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20]63。阮绩智讨论了商务英语及其课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的目标和三个层次分项目标,并阐述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重视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以英语为本,注重语言基础,培养运用能力;强化语言综合能力,突出听说技能训练;注重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交际法的教学原则[31]。李郁等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并提出时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改革原则[32]。王美玲肯定了电子邮件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改进电子邮件项目实施和完善后续项目设计的方案[21]35。张海森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任务,步骤、资源和评价都有详细的说明[5]71。鲍文等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可进行适当整合,应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注重素质教育等[33]。周芹芹从商务英语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和特色[9]25。王菲指出开展基于网络连接主义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有时代特征,符合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特征,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26]38。其中,教学设计对象不是传统的教学步骤,而是一种“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具有互动、变化和多维的特征;教学设计原则应是注重学科化和集成化,创设商务英语知识节点和信息源,交互性。赵淑容通过三个国际商务英语情景教学案例,说明了情景教学的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12]71。莫再树,孙文娟分析回顾了国内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四大特点和六大问题,对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现状做了比较完整的归纳和思考[34]。徐珺、史兴松将任务教学法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步骤,以《商务沟通》为例,展示了学习任务的设立、实施和评价过程[15]71。

(四)商务英语学科体系构建和学科定位的研究为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指明了方向。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路径。目前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基础、学科定位、特点及其研究对象的研究,为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明确了方向。陈建平与聂利亚指出商务英语可定位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其学科基础是语言学,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功能主义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并涉及跨学科研究[4]70。提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运用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理论,研究对象应包括商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与教材内容与评价,以及师资培养等。王立非,李琳则认为商务外语可以分别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或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3]10。商务外语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具备理论体系、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和专门从业人员等特征。对商务外语的专业地位、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路径,二位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研读这些论文,本文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数量

商务英语教学类研究论文的数量不足,虽然最近几年在部分高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了商务英语研究学会,但在外语教学类主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量,与其他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还无法比拟。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大多还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某种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上,理论研究偏多,商务英语的本质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

完整的和成熟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大部分是片面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没有考虑到国内国情和本地化的需要,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有待商榷。

(四)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但对其他研究对象的研究不足,如高职学生,社会培训等各层次英语学习者。

(五)研究范围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延伸,研究涉及的课程主要是“英语+商务”类型,即以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为主,以商务知识学习为辅,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口译为多),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和词汇。对以英语为载体的商务课程的教学研究数量和深度严重不足。另外,不同课型所需的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以及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六、今后的研究方向

从以上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涉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研究者可以从商务英语的定位,教学理念的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尤其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以实证研究为主,但传统英语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应用也不容忽视。总之,要不断丰富研究的类型,要把应用研究、解决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重要任务。

(三)研究对象

第1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机电系统设计;教学改革;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87-02

机电系统设计是机械和电子的完美结合的学科,是机械学、信息学、控制理论、执行元件、传感技术和总体设计等诸多方面,在机械专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工程中,由于实际经验欠缺,加之课程牵涉面广,学习难度比较大,故而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法设法、千方百计地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机电系统设计这门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总体素质,从而使学生求职时增加在机电系统设计行业内的选择机会。

项目教学法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学实践方面已经有所涉及。但是在本科教学中还很少使用,为了让机械专业的学生通过项目教学直接深入到机电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应用,本文提出应用项目教学对机电系统设计课程进行的本科教学改革的崭新思路。

一、项目教学法的本质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起源,众说纷纭。我们国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与此相似。这种教学模式,将项目教学法贯彻到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选题、方案设计,管理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项目教学法摈弃了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习以课本为主的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开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很新教育模式。该方法可以充分应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工程中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解决项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起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项目教学法完全体现了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色。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主要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展示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项目的管理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教学动员阶段。项目教学法开始之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动员大会,由学院相关领导、学科主任、专职教师、实验室教学教师及相关人员参加。会上要注意强调项目教学法此项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将对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机电系统设计项目教学法将强化学生以前动手能力比较弱的薄弱环节,是学生接触工程和生活中的实际项目的大好机会,也是提前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将来的工作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并对学生提出希望,希望学生切实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院和教研室将对学生提供各种指导条件和实验条件,并且帮助指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作品。

2.题目拟定阶段。学生自主分组或教师给学生分组,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广泛查阅资料、主动思考,开拓思维,乃至市场调研拟定本小组的题目。教师在这个过程必须要干预,要求学生选定的题目适合小组各组员的特长和兴趣,并且要求项目既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并且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而且要成本适中、切实可行、不可好高骛远。对于项目中所用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指导教师也要能否准确把握。项目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们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顺利完成。

3.可行性论证阶段。此阶段对于项目是否能够真正实施非常重要。项目组必须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并详细确定项目进程计划。在安排研究进度的时候,最好能够基本上与课堂教学进度并行,即:首先是机械机构、执行机构、然后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以及系统综合设计[4]。

教师必须认真检查并核实项目组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案设计。若项目不可行或者不具备研究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及时更换题目,重新进行可行性评估和方案设计,这样虽然暂时会影响到项目进程,但是可以保证将来不影响后续工作进一步展开。

4.具体实施阶段。此阶段至关重要,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计划实施并按照要求做好阶段总结,并及时发现问题。本阶段,学生将碰到很多新的知识,可能没有接触过。教师就要按照需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和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指导教师要合理把握,只要能够基本达到项目的研究需要就可以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将有大部分工作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一定要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对于需要设计加工的项目,指导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按照机电系统设计设计手册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可以顺利完成设计和加工的任务。

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面对的是解决项目所需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最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充分推动学生的主动研究、主动思考的水平和能力。

5.成果汇报阶段。成果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希望每一组的同学能以研究总结报告、学术论文或者其他形式的文本呈现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写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正式的项目报告和学术论文形式进行撰写。另外,要求学生在写作时需要体现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管理过程。报告或学术论文中要体现项目的先进性以及所存在的不足。

6.成绩考评阶段。以每个项目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递交的成果,教师应认真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针对机电系统设计项目的各系统的设计、实现方式、功能、软硬件设计以及最终的项目报告等分别进行考评,并且最终给出小组的综合考评成绩。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中的分工合作情况,给出单个学生的考评成绩。考评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出现或提出的问题,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

7.项目拓展阶段。对于考评成绩优秀的小组可以组织学生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向会议或者期刊投稿、申报专利、参加竞赛的形式进一步进行项目拓展。对于确实优秀、具备创新性并且具有一定市场的优秀项目可以由学校出面进行项目推介,让项目走向市场。

三、项目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关键在于教师素质。在机电系统设计课程的本科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对指导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机电系统设计产品的设计管理流程,具备机电系统设计的产品设计经验,对设计过程中各个步骤、环节以及有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本身同样具备敏锐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需要实验室软硬件支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大部分工作,因此,需要现有的实验室在软硬件配备方面还要适当加强,使得实验室的条件足以支撑各个项目的完成。

3.需要经费支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硬件的采购,电路设计与加工、机械部件设计与加工、系统的调试等环节均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四、结论

本文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对机电系统设计课程本科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案,该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以项目的形式深入机电系统设计产品设计及项目管理,着重培养学生在机电系统设计产品设计中的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所得到的成果,有可能成为机电行业的敲门砖。项目教学法将在提高学生素质、拓宽知识面和就业广度等方面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机电系统设计系统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志忠,张丽梅,孟凡茂.将科研项目引入机电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讨[J].高教论坛,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