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分步教学法论文

分步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2-12-25 22:2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分步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分步教学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课题研讨实践”式教学法 个性发展 实践能力

“课题研讨实践”式教学法的出发点是文本的审美元素,归结点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文本看作一个特定的充满感彩的审美对象,深入把握教材的美学意义,按学生认知需要和认知能力设定一个课题,然后进行充分论证,与学生一起去感知那个特有的情境并进行研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目的,并最终指导学生将这些能力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能把所学知识和研讨实践能力有机有效地统一起来,在知识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通过课题研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考探究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利用“课题研讨实践”式教学法的思想,用科学性的写作基础教学来指导写作这一创造性活动,进行作文分步训练,安排了“材料作文如何审题”、“作文拟题方法探究”、“怎样选材”、“作文结尾妙法研究”等二十几个子课题,然后由语文学科室的成员进行专人专项研究,得出结论后,将之应用到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训练当中,并不断完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很多学生的作品在《花季》等报刊上发表,还有部分学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作文竞赛的奖项。

“课题研讨实践”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使教师形成了教学的个性化,也使教学更深入透彻。语文学科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艺术创造的生命在于个性化,“课题研讨实践”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课题目标,这在同类文体、同题材文本、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等具有共性观点的文本中找到了个性化的意义点,更具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而且,要做好一个课题,需要进行全面的资料搜集整理,需要深入细致的思考探索,在整理、思考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研究也就更深入了。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读出林冲杀人“情有可原,法理难容”,读出刘兰芝“自强自立,有思想有个性,所以为封建礼教所不容”,读出李白的“自以为是”,读出琵琶女“并不可悲”等。写出创新阅读小论文上千篇,

语文研讨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率提高。语文课的实践性开放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气氛异常活跃。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学生主动查阅了大量资料,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探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还在班上掀起了一股“读红”的热潮,继而能主动阅读其他中外文学名著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写下数量可观的读书笔记。两年来,奥赛班学生人均读书十五余部,人均写读书笔记达20余万字,无论是阅读量还是练笔数量都远远大于平行班班;考试成绩也明显提高,以高三上学期全市联考为例,奥赛班平均107分。

“课题研讨实践”式教学法使教材有特色,使语文课有特色。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为了在熟读文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老师让学生查找课外资料,设计开放性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比如:苏轼曾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本文所着重强调的不只是“孝”,还有“忠”的问题。“忠”“孝”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可以请同学就当今社会里如何理解“忠”和“孝”进行研论。再比如: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愿奉诏仕晋找借口,你是怎样认为的?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以此训练学生的论辩才能。通过这样特色专题式拓展延伸性的研究性教学示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视野开阔了,课堂教学有了特色,教师的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课题研讨实践”式教学法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师生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素养的提高,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确实令我们感受至深。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2篇

“过程体裁法”是近年来Badger&White 针对过程法和体裁法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体裁分析理论把写作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写作是一种交际活动,写作是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某一交际目的,所写的文章是交际的工具。特定的体裁是特定社会情景的产物,是作者应对这一社会情景的手段。他们认为,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等要素。写作目的、语言知识和语境知识都可以为作者提供足够的输入,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调动学生的写作潜力;写作技巧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知道怎么说。因此,写作既是语言输入的过程,也是学生按一定技巧建构题材、内化知识的过程 ;过程体裁教学法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把写作看成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改提高的心理过程”这一特点,。其宗旨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篇结构;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意义建构;让学生既掌握语篇的意图结构,又能够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实施过程体裁教学主要是“体裁分析和模仿写作”两种模式,一般分四步实施,即输入、吸收、输出和讲评。根据我对过程体裁发的理解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过程体裁教学法写作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写前信息输入阶段

写作教师应选择特定体裁的典型范文,向学生讲解与这种体裁相关的社会语境、交际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体裁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这一体裁的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以使学生对这一体裁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写作阶段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语篇模式包括一般—特殊型,问题—解决型,设定—真实型和匹配比较型。

“一般—特殊型”,作为最为常见的语篇模式分为“一般—例证型”和“预览—细节型”两种。在“一般—例证型”模式中,首先对事物作出一般的概括,然后提出特殊见解或者为了说明前述概括进行举例说明;在“预览—细节型”模式中,语篇开始时先给出一个总体轮廓,然后再说明细节。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倾向于应用“一般—特殊型”语篇模式。

“问题—解决型”共有四个组成部分,情景,问题,反映,评价或结果。这种模式类型结束的标志是问题的最后解决,所以常常英语在说明文中;

“设定—真实型”的语篇里,作者先在“设定”这一部分中先列举别人的观点,但不证实其真实性,而后在“真实”这一部分中,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支持或反驳前述的观点。这是议论文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语篇模式;

“匹配—真实型”往往用来说明事物的异同,如果比较相似之处,就属于“匹配相容”部分,否则就属于“匹配对比”部分。这种语篇模式应用范围较广,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书信中。

学生了解了体裁的语篇模式和语言形式,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体裁的范文,引导学生 对这种体裁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

2.写作信息输出阶段

(1)模仿写作

在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之前,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分步有意识地运用上一个步骤中所获得的有关某一特定体裁的知识,模仿某一体裁的语篇知识, 通过模仿,学生将对这一体裁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还能把这些结构特点、语言特点内化,确保其在以后写作同一体裁文章时能做到得心应手,发挥自如。

(2)独立创作

在信息输入与模仿写作之后, 教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构思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集思广益以确立论点,提供论据和讨论如何构建文章等,此后,拟写提纲,进行实际的创作,写草稿并成文。由于学生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体裁知识和语篇知识的输入,他们在进行写作时就不会受到过多的障碍,这也保证了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和自由的进行写作。

为了实现有效的评价,这一阶段主要由四个步骤构成:同级反馈、自我修改、教师批改和编辑定稿。

同级反馈是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丰富了写作者的输入信息,优化了写作者的浅层次加工过程, 同级反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尽量全面、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作文开展的情况,把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启发、指导和答疑。

在同级反馈的基础上,自己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优化初稿内容与结构。 学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稿精心完善:文章主题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充实;文体是否恰当;句型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得体;有无语法错误;有无拼写错误等。

教师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而且还是一位学生作品的忠实读者。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反馈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也对师生情感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及时反馈和有效帮助。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做出肯定欣赏的评价,并因势利导,发展特长,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作文的不足。这样,既能较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内动力,也能够提高其写作的兴趣和质量。

定稿是写作的最后整理和润色阶段,是学生在经过多次的反馈和修改后,对前几稿进行最后完善,完成最终成稿的过程。

3.写后反思阶段

第3篇

【论文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艺体类院校低起点英语学习者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低起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激活了学生以前学的知识和技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过程,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真实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学会在交际中学习英语。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 这个目标的设定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该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教学思想,既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应该说,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特别是艺体院校中,最能具体体现英语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有益作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来自来对语言习得的研究。研究者根据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认为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基于此,任务型教学法也应运而生,该方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语言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教师若能有效地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学生就有机会综合地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汇,在交流中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其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2 低起点英语学习者的主要特点

作为艺体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往往比普通高校大学生薄弱。艺体类特色院校的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经常一脸茫然,毫无反应,英语学习效果很差。那些在艺体舞台上聪明伶俐的学生对英语却总是望而生畏,不想学,不愿学,甚至主动放弃。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较之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他们只能被看作是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这样的定位并不是贬低艺体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IQ智商,而只是与艺体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英语学了对智力因素(如良好的模仿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良好的逻辑能力等)有要求之外,对非智力因素(如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艺体类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影响。

首先,艺体类大学生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外向活泼,他们既大方开朗但同时也较浮躁、情绪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外向开朗的性格促使他们更积极的配合英语教师,开开心心参加到课堂的各种任务教学活动中去,但是浮躁不安却使他们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好于表现自己,而不会真正在课堂任务中去思考、去有效运用自己的所学的语言知识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其次,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们在学习态度上也迥于普通大学生。这些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学习中因多次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是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艺体院校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从小开始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他们没有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散漫、无目的的。他们在表演、比赛或者是专业练习之余,如果有时间则可以安排英语的学习,如果没有时间则放弃英语学习来进行专业练习。因此从小到大的英语考试总是屡战屡败,深感积重难返,缺乏信心,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这样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学习英语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反应。正是由于这种情绪上的原因,他们虽能在认识上懂得英语学习的重要,但还是不爱学、不愿学,甚至逃避英语学习。

最后,艺体类院校的大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几乎都是以考试为动机,以考试过关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艺体类的大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在重视自己专业的情况下,从小就放松对文化课,尤其是英语这样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课程,他们很少有时间去进行学习和练习。他们一直都认为只要能学好专业就可以在艺体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能力,而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他们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或者习惯也远远不如普通大学的学生。

3 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低起点的英语学生中去呢?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包含:教师设定任务并启动课堂-学生课堂自主任务学习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巩固任务教师评定。

教师设定任务并启动课堂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设计交际场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句型和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从而发展交际能力。”[3]这样的课堂是完全情景化的,互动式的。但是在艺体院校,低起点的学生应该设定什么样的任务是值得艺体院校英语教师们思索的问题。

笔者因工作关系,与低起点的英语学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也深知他们的学习特征和内在需求。因此,对于艺体类学生,笔者首先提出了以下的任务设定:任务不能过大过偏,过大过偏的题目让学生无从着手,导致其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艺术院校的低起点学生其专业性决定了其知识面比较窄,因而任务应该跟他们的专业、生活、认知能力和水平相关。但是任务也不能过小,过小的题目无法让英语学习者展开思维的空间,限制了英语学习者的能力的发展,毕竟艺体学生的生理心理已经成熟,认识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对这类学生,任务最好是综合性的,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进行讨论、探索和学习。从“国内外构建主义的教学实践看,其选择的主题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综合性的主题可以为学习者的自我构建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4]所以,任务最好是学习者比较熟悉的。任务最好有较多的辅助材料支持。在艺体院校中,我们以情景小品为例子。英语教师给出和艺体类学生专业相关的小品题目,然后请学生自编一个对话不多的小品。经过笔者课堂实验,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很差,但是对于自己专业的了解和表现欲望都很强,所以大家都会踊跃用有限的英语句子和表情,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于英语教师任务的理解和积极完成任务的态度。"

从上述任务的设定可以得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给出较容易、较简单的任务时,英语教师们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如情景小品;而在英语教师给出较复杂、难度适中的任务时,教师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让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在各种任务完成中都有信心,从而能从任务型教学法中获得快乐和益处。

因此,新课伊始,英语教师们就应先根据艺体院校的低起点英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水平,制定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任务,然后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及其所需准备,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可课前或课后)。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任务进行打好基础。在这一个总的任务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分步进行自学,准备交流。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受新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开始进行任务的讨论交流。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师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即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的任务完成中去,比如在情景小品中,英语教师如果能与学生一起表演,成为学生们的玩伴,则能使学生解除思想包袱,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在师生同台表演后,再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一起探讨最佳的表现手法、技巧以及最得体的英语语言表述。在这个时候,整个课堂就成为自主的任务学习课堂。教师如想有效实现任务,首先要革新自己的思维,在课前、课中、课后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新课, 理解、消化、记忆、发现问题, 这有利于学生上课时有时间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如知识点专项训练、听读练习、主题演讲、角色扮演、写作等,使语言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言语技能。在上课前二、三分钟, 英语教师在班内巡视一圈, 检查预习情况, 表扬预习好的同学, 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 坚持下去, 即便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

最后,英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在课后以小作文方式写下来当天任务的主题,下节上课时要求当天值日生再以其中一些任务主题开展操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生巩固任务教师评定是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用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课堂操作方式,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学习实施监控的一种手段。”[6]我国现行的外语评价方式总的来说,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考分评定学生的能力,误导学生片面认为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就是通过考试。这种体系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学科为本位,它只重视对语言知识的检测,而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的评价。可以看出,终结性评价体制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对于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就不能以单纯的考试或者测试测评分数作为衡量他们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任务型教学方法之所以在低起点英语学习中比较有效,是因为该方法更加重视课堂教师评价,它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这就使得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英语教师不应该仅仅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更应该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英语课程评价不再只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英语教师应该着重考查学生已经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如能进行日常交流,能写出小作文,能进行简单的主题演讲,能背诵课文等)而不是考查他们在语言知识方面还存在哪些缺陷。英语教师对于低起点英语学习者的评价只有关注其已经取得的成就,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才能真正使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感觉自己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任务的实施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任务的圆满完成也离不开英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在任务实施的任何环节都应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信息提供者、思想启迪者、问题解决者、精神引领者、成绩评判者、情感沟通者等,对学生的思想、语言表达、语音语调的监控应该是及时的、中肯的。缺少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和指导,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预期的学习效果就很难实现。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在任务型教学中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社会需要的艺体人才, 因为英语教学也是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应用文写作;阶梯式教学;循序渐进

笔者曾见过我校不少毕业班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写得不合乎格式的个人简历,在写实习申请书的时候缺乏标题和称谓,在写入团、入党申请书的时候忘了写结尾、敬语……因此,提高我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迫在眉睫。因此,如何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求进行应用文写作,阶梯式教学值得探讨。

《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一书中指出,阶梯式教学法“是一种分层次进行目标管理的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方法,是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铺上成长的台阶,引导其踏上‘正确定位’‘主动升级’‘积极进取’的良性‘魔力圈’。”把阶梯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应用文写作当中,就是在对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和实践中,把教学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

一、由入校初期到毕业前夕,循序渐进地教学

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开始长期接受记叙文、议论文等几大文体的写作训练,形成了固化的写作思维定式。而应用文写作在文体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几大文体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学生到了中职学校开始接触专题性的应用文写作时,教师就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入校初期对彼此不熟悉,在班会课上通常要做自我介绍,并且,对班级竞选、各种社团招新等活动充满了新鲜感,对中职三年的学习生活也充满期待,并开始学习做事,所以,一年级开设的写作课就可以从竞聘稿、演讲稿、简历、海报、学习计划、各类活动策划书等新生需要用到的应用文体入手。这是初级阶段,也是第一阶梯,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并对应用文产生兴趣。

当新生成为老生之后,在校中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主要针对已经度过了新鲜期的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的学生。这段时间,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用到更多的校园应用文,专业课也会用到应用文。因此,教学内容可以上一个阶梯,可以结合各类总结(个人学期总结、主题班会课总结、班级工作总结、社团工作总结)、各类申请书(入团、入党、入社团、特困生助学金、周末留校等)、各种专用书信(邀请书、证明信)、贺卡、请假条、便条、借条、会议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实训报告等进行教学。

学生在三年级开始面临就业实习或参加高考的抉择,这时候的应用文教学应该针对自荐信、求职信、实习申请、实习报告、个人简历、劳动合同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结合的内容。目前,我校一些毕业生在一年级、二年级学过这类文体,一到毕业时就忘记了写法。因此,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可以组织模拟面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职流程。

二、结合每学期的节日循序渐进地教学

每学期都有不同的节日,在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应结合实际节日来分步教学。

例如,三月,适逢植树节、学雷锋活动月,围绕倡议书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就某一活动提出倡议和号召;五月劳动节、九月教师节,指导学生学写慰问信、贺信,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人民、尊师爱师的情感;十月国庆节,可以教学生写关于爱国的演讲稿,并结合国庆主题出一期简报、海报等;放假前想去旅游的同学,可以让他们集思广益写一份旅游计划,设计好旅游路线图。这样的教学法,既可以为学生创设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文体“所为何事”而作的特点,使学生深刻体会行文中所有的遣词造句、精心构思、行文格式等都应围绕完成相应事务这一目的而展开,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得学习应用文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

写作,是应用文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也是应用写作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可以反映学生的文化素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综合素质,因此是应用文写作训练的重点。但是我们的学生层次不同,他们学习应用文写作的过程好比登山,只要一个个阶梯地往上攀爬,就可以顺利地登上顶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一步步、分专题地教学生。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再学习内容,让学生逐步掌握标题、称谓、正文(开头、中间、结尾)、结尾敬语、落款(名称、时间)、公章等写法;先让学生模仿范文,再引导写作,进行独立创作,接着斟酌修改,最后是评价反思;先教学生写条据、专用书信这类简短的应用文,再教学生写公文。这样由易到难的教学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能力的提升,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最终能独立写出合乎格式的应用文。

综上所述,根据中职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与生活特点进行应用文写作渐进式教学设计,本质上凸显了应用文的工具作用,也将应用文写作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情境模拟、专项训练等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尝试到会写作的甜头,从中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提升写作技能。在生活体验中写作,可以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变被动为主动,让写作变得自然而快乐,更快地掌握写作技能,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程鸿勋.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1).

第5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构建主义 家具结构设计

家具作为一种现代工业产品,是国际贸易与消费市场长盛不衰的四大消费品之一。随着世界建筑业的兴起和旅游业的兴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工业的发展,家具产品已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休闲的各个部分,对家具的开发、生产与研究已成为现代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家具行业对家具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凸显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家具设计人才的重要性。家具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培养现代家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主干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这门课程,将家具结构设计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中,成为教授这门课程的一大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家具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

家具结构设计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学生的操作性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以往,家具结构设计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影响了他们对这门课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在教授这门课程中,及时进行了教学改革,从改变习惯教学方法入手,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伙伴;学生由原来的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突出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行为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进而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根据笔者一个学期应用新教学方法授课体会到,家具结构设计课应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并学会家具结构装配图、零部件图的绘制。使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究与意义建构。“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家具结构设计课程的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课程特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学,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2.现代素质教育应重视教学“任务”设计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也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家具结构设计课程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在教学改革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就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它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对家具结构进行分析,并绘制结构图,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相互沟通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将来走上正式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后,家具结构设计课的每一节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好每节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把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中,教学与学生操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展开。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准确辨别新旧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和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以“任务”教学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组织教学,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课程学习上来,并引领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家具结构课,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家具结构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意义建构中获取知识、进行创造。家具结构设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和兴趣点,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3.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新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

明确目标任务,对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家具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家具的设计与生产。它强调从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尺寸选定、造型设计、到结构的设计,实现全过程的参与。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将它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或任务,即零部件的设计。随着学习进程的分步完成,具体怎样做,做什么,由学生自主确定。当然,完成任务的过程不能过于简单,在家具设计中绘制结构装配图、零部件图等,是必须实现的。通过亲身教学及任务驱动法的培训学习,认为把每班分成若干组(6~10组),每组(3~4人)比较合适,而且每组应设组长。

3.2合理分解任务是应用新教学方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指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分任务,再将分任务细化下去,直到每个小分任务可经具体操作或执行为止。一件家具的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如:设计“一把椅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提出这些问题:椅子的基本功能尺寸有哪些,椅子是由哪些零部件组成的,这些零部件的尺寸、特点和连接方式又有哪些等。

3.3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是教学方法的重点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问题提出、设计好执行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采用各种途径、多种方法和手段去完成一个个任务。同时,采用轮换制分配小组任务,即小组长在每次任务完成之后换一次;组内任务每次不同,全面更新,确保每个人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各个内容都能完成一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以“抽屉结构的设计”为例,课前学生应对抽屉的相关知识进行资料收集,包括抽屉的材料、尺寸、造型、结构等,资料来源可以是课本、家具网站、家具商场等;针对学生对抽屉相关特点的了解,完成抽屉结构图的绘制。

4.效果检测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检验和促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发现教学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评价包括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只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点评,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当学生完成系统阶段任务后,教师为鼓励创新,会挑选几个学生作品,对他们设计的成果进行展示,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作者介绍自己做的产品功能及实现过程的思路、优缺点;

第二步:其他学生对作品评述,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作品。此阶段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最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到最终解决问题,在答疑解惑中使学生豁然开朗;

第三步:教师总评,着重阐明作品的优长,提出可学习借鉴之处,附带点明需要完善的方面,供学生学习参考。

5.结语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职家具结构设计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发展,比较适合高职家具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其针对性强、应用能力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上是家具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不免在实际教学中还面临一些问题,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通过逐步改进得以解决,使其日益趋于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欧阳桂华.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论文.htm,2008.5.

第6篇

1.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括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文件,如教学日志、教案、教学检查记录、成绩分析等,要完备、配套;教学大纲要能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学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成果等;选用教材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使用效果好,同时要有辅助教材,如教学参考书、习题集、音像教材等。教学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利用率高,实验开出率达100%。

2.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教高司函〔2008〕208号)文件指出: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要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是课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从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即一门课程至少有两位以上的教师讲授。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比较合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这样,才能形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学梯队,相互促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教学改革等。

3.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研活动等。要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现场演示、投影、电化教学等;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以教研室为单位,坚持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要认真听取同行意见,及时总结、改进教学,有完整的听、评课记录;遵守教学纪律、教学法规,无教学事故,如上课迟到、提前下课、随意调课等,无违纪现象,如随意停课、考试漏题等。

4.课程考核。每门课程都要有试题库,且试题质量较高;试题内容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试卷难易分布要合理。统一评分标准,由教师实行流水判卷,考试结束后要有总结与试卷分析。

5.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教学改革计划,计划切实可行;在教学改革某一方面,如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能力培养等,效果明显,并有与教学改革相关的教学论文、阶段性成果报告等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赤峰学院历史学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围绕构筑四大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展开。随着历史学的发展,新理论、新方法犹如老树新枝,蓬勃兴旺,与多学科的关联性日益密切,因此历史学的课程体系必须涵盖多学科门类。基于这一基本原则,对原有课程通过增、删、并、减、压等方式,实现“强干减枝”,增设实践性、跨学科课程。通过“学科基础课”、“主干理论课”、“科学研究课”、“实践教学课”这四大课程模块的建设,构筑基础性、专业性、研究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1.基础性。要突破以往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上偏重于传统的历史学基础知识课程的狭窄局面,拓宽专业课程的支撑面,以“宽口径、厚基础”为重点,以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为支撑,构成学科基础课课程模块。

2.专业性。以掌握专业基础理论方法为核心,突出专业理论课教学,以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中国历史地理等课程构成专业主干理论课程模块。

3.研究性。以掌握专业基本研究方法为原则,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中西文明比较研究、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等课程构成科学研究课程模块。4.实践性。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导向,突出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继续坚持并不断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教学,以课程考察、历史专题调查、社会调查、学年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构成实践教学课程模块。

三、建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课程建设客观评价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建设要努力实现的目]。把课程评价作为实施课程建设的措施与途径,使课程评价寓于课程建设之中。经过长时期的摸索总结,赤峰学院历史学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体系由两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有5项,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细化,有17项。一级指标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改革与教学效果等五项。二级指标具体包括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梯队规模、师资培养、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设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每一项二级指标都对应相应的评价标准,同时,划分相应的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分A级(优)、B级(良)、C级(中)、D(一般)、E(差)五等,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分值,各项得分之和为评价总分。评价总分≥85分的课程为优秀课程;评价总分≥60分且<85分的课程为合格课程;评价总分<60分的课程为不合格课程。四、课程建设的成效在课程建设标准的指导下,在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的监督下,赤峰学院历史学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1.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历史学专业通过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学术潜力的青年人才以充实师资队伍,并通过进修、访学、攻读学位等形式来提高•82•吕富华/论国家级特色专业下的历史学课程建设———以赤峰学院为例现有教师的整体素质,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1)培育名师,鼓励科研水平高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使科研和教学相融合。目前,本专业已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2)注重教学、科研能力比较突出的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在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本专业的青年教师2人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人获教育部项目,12人获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专业建设点还有计划、有重点地优先派遣青年教师外出访学和交流。目前,4位青年教师已先后到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博物院等单位访学,其中2人顺利完成访学任务,并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先后有7名教师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博士研究生。不久的将来,这些学成归来的青年教师必定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3)是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到历史学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引进、培养、调整等方式,有意识构建具有专业特长的师资团队,逐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基础稳固、研究方向明确、具有专业特长和影响力的师资梯队,为今后专业的发展和凸显特色奠定基础。目前,以红山文化研究为核心的红山文化研究创新团队被评为级科研创新团队;以契丹辽文化研究为核心的契丹辽文化研究创新团队被评为级科研创新团队,契丹辽文化教学团队被评为赤峰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团队。

2.促进了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历史学专业已有两门课程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即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考古学通论,有多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与优秀课程。同时,为突出地域特色,建设两门特色课程,即红山文化研究专题与契丹辽文化研究专题。

3.促进了图书资料建设。按照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学院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资料室、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依托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图书文献、期刊等现有资料基础,建立起一个与课程教学相配套的图书影像资料库,为课程建设提供资料支持。

4.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针对教学研究项目少,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的问题,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专门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要求教研室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研究,建立了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立项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此政策支持下,先后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上好文献学课》、《依据特色专业优势,丰富开放型实践教学内容》等六项课题予以资助立项,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媒体;视听;教学

一张图片所表达的东西难道真的胜过千言万语·或者说一个声音真的胜过千幅画·无论怎么样,已经有很多人思考过关于视听媒体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许多教材都设法用图片自然而然地来表述一种通用的语言,即用它来替代这些语音和字素的体系。而一些方法却恰恰与这种设想相左,他们反而用拟声的方法来介绍语言的语义和功能特性。已有的研究一般也只是着重于媒体性的个别方面,如里希特(Richter)在《学习和媒体设计理论及其在多媒体语言学习中的运用》中就谈到了多媒体与发音训练方面的研究。(Richter,2002)。直到前几年才有人开始对电脑动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Scheller,2009:kritisch zum Einsatz auditiver Verfahren in suggestiven Methoden)而如今从事媒体在语言习得中的研究已经具有行为主义的和理据性的特性。本论文将从多重价值教育的视角来讨论在外语教学中媒体应用的原则、前景以及所遭遇的困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视听法和听说法的角度转换

在语言学习环境下,视听法的概念以方法而著称。它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借助视听法来介绍接受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说,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的模仿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这个语言的学习过程通常被看作是下意识行为和能力的培养。据此,视听法首先关注的就是较长或较短模式(pattern)和块(chunks)的下意识培养。人们可以在新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数字化学习方案中找到很多关于视听法的构成要素和行为主义的方法论,但大多无章可循。(Roche,2008)视听法媒体概念下的媒体通常是指不仅传播声音还要传播图像的媒体,如电视、CD光盘、DVD光盘以及视屏光盘等。因此,最重要的学习和教授媒介,即在视听法产生之前以及在当今仍然具有视听功能与特性的教师被忽略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组合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还被认为是一件稀罕事的时候,但这在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标准。因此,曾经革新的并且突出了媒体功能的概念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中仍然是适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条件、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更新)具有建设性的图片教学受到了限制。在通讯理论中,视听—交际是一个理论上合理的说法,尽管它在视听范围内从日常行为中以媒体为中介的大众交际的意义上而言并不总是有明确含义。

随着从功能性到技术性标准的转变,数字媒体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在借助媒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强调学习者而非技术。在以行为为主导的课堂上最注重的是用语言达到真实交际的目的。年轻的一代在这种以交际为目的的语境下非常注重实效地操作这些不同的电子仪器。那些被软件开发者和教育学家们认为媒体中所具有新奇和娱乐性的东西反而掩盖了教学法上的落后,因此这些东西带来的影响只是短暂的。因为这些东西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无聊情绪和注意力不集中。只有通过多媒体设备创建和达到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交流和学习的目的,教室里多媒体设置的配备才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成功。然而,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什么东西更能够传达语言与文化呢·但是,如果人们认可了这种以真实情景为基础的教学法,那么对视听—媒体提出的质疑就与在文学和教师培训中所遭遇的质疑完全不同。特殊情况下,这只是一个关于人们如何以及在何时使用投影仪或者具体的或虚拟的照相机的问题。因此,或多或少还有一些由制造商印制的使用说明书。它涉及的是在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中不同的音频媒体和视觉媒体价值的确定,这其中有两项功能是相互关联的:真实语境下交流工具的功能和学习助手的功能。如果以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交际能力为教学培养目的的话,那么在教学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真实的演讲和写作动机、情景、上下文以及交流目标。因为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媒体的应用是非常讲究实效性的,媒体种类的不同形式便应运而生(直接独白或对话形式的交流,电子通讯如电话、网上聊天、电邮、论坛、博客、维基以及视频会议等),当然也可以将这些交流形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但是,技术设备必须作为此类课堂教学的前提,设备要么是事先安装,要么是学生自备。而预期想到达到的能力、学习者的兴趣以及课堂主题才真正决定着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尤其是这些电子产品适合作为学习工具,如它们可以应用于电子文档处理程序、电子资源(字典、汇编或拼写检查等)、日程安排、问卷调查、设计和施工方案、订单、资讯节目(如天气预报)以及互动游戏等等。电子媒体的这些用途可适用于基础任务学习以及案例学习、创新性学习以及情景教学和跨文化语言教学。电子媒体本身的使用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文本的差异性也可能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为了达到教与学的效果,听觉和视觉媒体目前主要体现在实现它的说明、娱乐和自动化功能。比如说,借助图像可以建立与对象、事件以及过程之间非语言的联系。这就包括不同产品,如语义特征、国情研究、区域研究以及发音或发声部位等相关图解。从行为主义教学方法意义而言,这些功能合成可能最终起着语言产生过程中参考的作用。一般人们很少去关心应该用哪种媒体来提供这些视觉信息。该程序应该保持不变。而这种方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在教学意图或预期与教学效果之间经常还会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市场上的发音训练教材不仅描述了发声部位在口咽中具置,而且还将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发声部位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且通过示波记录模式将偏差与调准可视化。这有助于学习者分析和纠正错误发音。虽然我们无法否定这种表述的启发性价值,但是我们还是得指出它所存在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局限性:首先,正如在语音训练过程中所显示的那样,今天所拥有的技术不可能将语音信号分析到很精准的地步。结果便是:这种分析不到位;其次,有经验的说话者是不会按部就班地将这种可视性的图解提供的方法运用到发音过程中。声音的产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并且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意识的控制。结果便是:有意识的纠错反倒以随机性为基础。听觉训练方法最好与发音的系统训练相配套,当训练的地点和时间有机地融合为一个行为链并且将训练对象语义化了的时候,那么这种训练就已经具有了内涵并且不再是机械的操练(比如在复数语素和ü意思差异上)。当然这并不排除在这样一个行为的语境下也会存在一个为语法和语音练习提供的短时的、突出重点的暂停(时间)。但这是一个与意义和重实效语境下的链接和反馈有关的建议。(比较:为此有点语音的描述德国电话号码簿中不同电话号码的可视性或者在具体诗中那些舞台的、漫画的以及文字的拟声词和文本)

二、认知的可视化

根据多媒体教学的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和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会有两种不同的语义记忆子系统对(语音)语言和图片信息进行处理。在语言和物质材料被处理的同时又生成了两个不同但又得在同一时间点汇聚的、心理上的图像。由于脚本的来源大多以图解的描述为基础,因此同样可以通过视觉流程来处理字素和图片材料。事实上,同时处理、编辑语音—语言和图像信息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耗过程,但是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学习却比单单使用词典和图片的效率要高得多。信息被分开处理和储存的时间越长,被限定的认知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Engelkamp und Rummer和Engelkamp und Zimmer 认为,分别处理之间的协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早在学习说话以及说话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为了避免负担过重的影响,那么处理过程必须在时间和语义上高度协调一致,并且它还有可能进行更细微的分工。国情或区域信息中一个过早或过晚的一个插图都会影响到预期想要达到的积极效果。只有当语言信息与视觉信息同时显现的时候,才会在学习者那里产生积极的可持续性学习效果。

这种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学习程序的开发者根本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歇勒(Scheller)对语法动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研究是在以语法概念模式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还采用了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参数。由此,这个研究就将有目的的使用动画延伸到了教学和教育领域。最为辅助语义化助手的动画将信息直观化,它除了提供大量的文本信息以外,还将句法学和形态学的原理直观化了。视觉信息和语言信息之间的这种有效结合促使了多种检索途径的深入发展和形成。在动画的作用下,可视化的结构就变得轻松易学且通俗易懂。很多情况下,逐步呈现比静止的展示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因为比起静止的展示而言,分步呈现画面并非直接给出一个完整的结果,而是在学习者充满好奇的状态下逐步地将部分展现在他们眼前。这个过程无疑是一个激发学习者兴趣的过程。首先动画可以应用与语法结构的转换,因为这个时候动画可以是语法在结构的转换过程中清晰化和动态化。

语音、视觉、字素以及其他因素在激发大脑联想功能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话者发出“au”的音,那么听话者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与这个音相关的单词,如Au、Auto、autonom、Aurora,Aurelia等等。当然,这种激活的强弱还跟上下文的语境有关。也就是说,语义的和语用的角度对被激活的词素和词位的选择起着关键性作用。中间环节的语义要素在此过程中被强烈地激活起来,其他的语义要素或被共同激活,但是须得经过上下文的筛选。激活扩散模式解释了这种相互联结的过程。在此,适当的视觉元素显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视觉信息会在激活与选择的时候起着与语言环境(语境)类似的作用。对比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抽象概念被激活的过程中,通过隐喻化来实现的语义具体化也不容忽视。(Roche,2006)在不同的语言中同样可以观察到抽象概念的直观化过程,只是每个过程都深深打上了自己特有文化的烙印。因此,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隐喻化过程是描述抽象词汇最有效的手段并且同时视觉材料在此还可以助上一臂之力。

第8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在新护士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新护士的教学技能。方法将2007年7月入院的新护士85名为观察组,2006年7月入院的新护士83名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结果观察组除演示和板书技能外,导入、教学语言、提问等8种教学技能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形成于美国2O世纪6O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此教学方法是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实录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种微格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师范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它是通过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对各项教学技能逐一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技能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系统从构成看,它基本上是一个专门化的小型演播室,尤其对摄录像设备要求较高,不利于其推广。鉴此,笔者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对我院2007年7月入院的85名新护士进行为期一年教学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007年人院新护士168人,男21人、女147人,年龄21~25岁,平均22.7岁。学历:专科92人,本科76人。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外,还系统学习了《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将2007年7月的新护士85名作为观察组,2006年7月的新护士83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学历、学习课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即采用微格教学方法,但不采用摄录像设备,具体为:第一步,受训者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微格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等。同时指导老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第二步,微格教学理论有导人、教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组织、结束10种技能。以导入技能的培训为例说明,讲解的题目为《原发性肝癌》,指导老师先上台示范。在讲课的开始展示一张图片,如著名影视明星傅彪的一张剧照,老师开始提问:这位明星大家可能都见过,我也很爱看他演的作品,可惜他已不在人世了,那他到底是患什么病去世的呢?预想新护士的答案:肝癌。老师接着说:为什么肝癌如此厉害,竞能夺走一名当红明星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疾病。指导老师给大家示范结束后,每位受训者轮流上台进行导人技能的示范。然后,其他受训者和指导老师给出评价,导人技能训练的评价标准是:①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其注意力;②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紧密、恰当;③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④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⑤讲话感情充沛,语言清晰;⑥导人时间掌握得当,紧凑;⑦能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评价结果显示该受训者导人技能合格,则该名受训者可进行下一个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如果不合格则根据反馈评价的结果重新修改教案。进行微格教学再实践,反复训练,达到充分掌握教学技能,直至合格。第三步,当1O种技能全部训练完成后,组织受训者进行试讲,试讲必须综合运用之前学习的1O种技能。做到对各种教学技能熟练运用,融会贯通,真正学到当老师的本领。培训周期为1年,前1O个月进行1O种教学技能的训练,最后2个月进行试讲。培训时间为每月月中和月末的一天下午,时间为3h。指导老师为护理部选取的各科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的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培训方法,即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学习,然后试讲,老师再进行综合点评。培训时间与观察组同。

1.2.2评价方法两组培训结束后进行试讲,试讲内容为各受训者所在科室的常见疾病,肘间为lOmin。由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并长期从事临床及理论授课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带教老师30名对两组进行教学评价。评价表为学校编制的教学评价表,内容包括我国规定的十大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每种教学技能的满分为10分,总分为100分。所有评委的平均分为该名受训者的最后分数。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a一0.05。

2结果

培训后对照组教学技能总分为(79.3±3.7)分,观察组为(94.6±2.9)分,两组比较,t一29.87,P

3讨论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护理部每年承担大量的理论授课及临床教学任务,需要大量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的老师。临床护士既要承担理论授课和临床教学,扮演老师角色,平时又要应付繁重的临床工作,比较注重专科理论及临床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教学技能的培训欠缺。而教学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新护士是医院未来进行护理教学的生力军,其理论知识扎实,但教学技能缺乏,只有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其进行培训,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一名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由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所决定。知识的掌握在于临床长期的积累和自己不断的学习,教学技能则是一个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因素。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写字教学 现状 对策

近来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节目收视率直逼《中国好声音》。这些节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汉字的魅力。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汉字书写“渐行渐远”的感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输入法逐渐替代手写,“提笔忘字”的现象已不再是新鲜事。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使用电脑、网络、数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但信息化和汉字的传承并不矛盾。信息技术与写字教学相结合也逐渐发展为一种趋势,并对写字教学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写字教学现状

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具有几千年优良传统的汉字书写正逐渐失去原有的地位。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忽视书写的重要性。“写字无用功”成为共识,写字教学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一)学生方面

电脑的普及、电子产品的应用使得现代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写字,就步入了少纸、无纸的时代。他们更熟悉键盘操作,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书写的汉字越来越难看。走进课堂,观察学生写字:坐姿不正、眼凑笔尖;本子不正、手腕外凸、弓背伏桌;笔画随意、笔顺错乱等现象比比皆是。随便翻开一本学生的书写作业,或字迹潦草,杂乱无章,难以辨认;或字形不正,歪七扭八,结构散架;或错字一片,文不达意,乱写滥用。经大量采访教师和学生得知,学生除完成必要的书面作业,已很少花时间主动练习写字了。[1]汉字书写已经失去了“以手写心”的韵致,背离了以“手感经验”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二)教师方面

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字体好坏与成绩无直接关系。因此,在写字教学中,重过程,走形式,不重书法的质量和艺术性,忽视写字对学生艺术的熏陶。教师对于学生写字教学评价更多是主观的,凭自己的印象、感觉给予学生评价。学生之间很少谈论自己和他人以及规范“字”的看法和感受,[2]忽视了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感受和兴趣。教师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片面地理解为讲、分析、提问。更有教师认为写字不应该占用课上时间,是课后的事。课后学生无人辅导的写字训练,致使学生的写字态度逐渐倾向应付。并且很少教师会关注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书写姿势是否正确、字体是否端正、书写是否规范、笔画笔顺是否正确等,这样,写字质量更无从谈起。[3]

(三)学校方面

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明确规定,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等知识不作为考试大纲要求。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分数和学校升学率上,认为练习书法占用课堂时间,不值得。[4]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学校必须开设写字课。但实际上,写字教学并没有引起多数学校应有的重视,只有很少学校专门开设写字课堂,即使开设,写字课被挪用、挤占现象司空见惯。由于缺少专业的书法教师,写字教学的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且教研组织次数和书法所需硬件设施几乎为零,写字兴趣小组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这对于促进学生书法水平,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

(四)家长方面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多数家长将钱花在买考试用书、补习英语上,以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或者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电脑、学钢琴、学古筝、学画画等来培养孩子一技之长。而对写字好坏大多数则不以为然。调查表明,只有5%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报书法班。在家长意识中,信息时代和应试教育背景下,写字既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又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不如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

二、信息化背景下,写字教学的新思路

回顾历史,信息化逐一解决了汉字的输入、印刷排版、公众文字通讯与网站交流几大问题。但电脑的普及与运用,却极大地冲击了写字教学。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因势利导,发挥其优势,避其短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手段早已广泛植入教学中。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信息化对汉字和汉字使用的新要求,同时也要了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传承汉字提供的机遇。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写字教学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借力信息技术,更好地传承汉字精髓,做好汉字教学。

(一)计算机的作用

1.演示笔画,规范书写

传统写字教学的演示,很难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相反,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给学生做示范,就可以轻松地、全方位地突出汉字书写细节,使学生获得细致的视觉体验。写字教学课件的使用,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让学生对范字有全方位的观察和审视。将范字中偏难、偏繁的细微之处凸显,引起学生注意力。在此基础上,重新示范范字书写笔画。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示范。如:局部示范、整体示范、语音示范、动作示范、“快镜头”示范、“慢动作”示范等,多种示范形式结合,带给学生深刻的视觉感触。

2.了解字形,便于接受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分上下、左右、包围、半包围、独体字等多种结构形式。无论是字的结构,还是构字的偏旁部首,都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精髓。合体字的基本单位是偏旁、部首,一般由两笔或更多的笔画构成。用信息技术来介绍字的偏旁、部首,简单易行,如 “蓝”字,在展示的时候可以将其进行偏旁分割。首先,从屏幕由下而上移入红色“艹”,再各从左右两边分别移入“リ”和“”,最后由下而上移入红色“皿”,最后组成生字“蓝”。部首具有意类的作用,如“山”字旁的“岛、屿、岗、峰、岭”等字的字义都跟山有关;“火点底”――“灬”部的“热、烈、煮、蒸、煎、焦”等字都跟火有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很容易将其完整、形象地呈现出来。首先,部首颜色固定,且位置固定,其他部分则使用不同颜色,新字就呈现出来了,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5]

3.直观演示,事半功倍

良好的写字习惯,离不开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但传统的讲授是教师示范,学生仿写。但学生因为距离、视野等客观原因,往往不得要领。利用电脑演示,可以使教师的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电脑直观演示的功能,将字体书写的全程图进行演示,这时就会出现正确的“执笔图”,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和模仿规范的执笔。然后再分步讲解执笔要领,在讲解执笔要领的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交互功能操作鼠标,分步讲解,分步练习,规范书写。

4.创设情境,陶冶情操

心理学家认为,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魅力。经常欣赏音乐的学生更懂礼貌、更开朗向上。音乐是快乐的源泉,是身心健康的法宝。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音乐植入课件,使学生在舒心的环境里学习写字、快乐写字,提升学生书写效率。

(二)手机等电子用品的作用

手机和电子用品中的短信编写类似写字,但又跟写字有所差别。写字不仅要知其音,还需知其形,是字的音、形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因手机自身配置“文字库”,短信编写只需输入某个字的正确读音,手机“文字库”即会提供诸多同音字供你选择,对于汉字字形记忆不牢固的人来说,拼音短信编写不存在难度。

但对于使用五笔输入法的人来说,短信的编写就类似于写字。他们不仅需要清楚地知道汉字的读音,还要对所需提取的汉字构件具有清晰的认识。否则,他们就无法提取所需汉字。五笔输入法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是否记准汉字的笔顺。很多人表明笔画输入法使用起来麻烦、难学。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掌握字体笔顺。如“九”的书写,很多人先写横折弯钩后写撇,以至于他们提取不出“九”字。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手机中笔画输入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笔顺,同时教导学生明白笔顺规范的重要性。[6]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写字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阻碍。作为教师,要从我国悠久的写作教学史中汲取经验、得到启发,如:以身为范、言传身教。同时应结合当代信息技术和学生认知水平,探索新的写字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的直观演示,电子产品规范的拼音和五笔输入法等。在实际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坚持传统的写字教学法,还要跟上时代步伐,结合信息技术,因势利导,创新写字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

注释:

[1]王振刚:《对键盘时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肖治明,高小红:《浅谈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第2期,第45页。

[3]王霞:《浅谈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年,第2期,第60页。

[4]孙和平:《“淡出”还是“突出”――谈“写字教学”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91页。

[5]张英:《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第10篇

主题词: 三究四学概念 提高自我修养 导学操作程序 互学展示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31

在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小课堂里使学生学到一点应有的知识并不难,但要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而效果突出,则是个难题。“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应运而生且在全国不少地方得到较好的推广,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进步。因为我校是2014年春季才开始尝试“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技巧与工程还不够成熟,效果也还有待方方面面的检测。下面仅就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做法作点简单的论述。

一.理解基本概念 掌握操作规程是前提

首先要理解“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何谓“三究四学”?顾名思义,三究:即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探究;四学:即独学、互学、群学、评学。其基本理念是“一二三”:即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定位: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重点是抓好备课、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定位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如果没有这样的理解作前提,就会观念陈旧,无章可循,依然我行我素,课改不上格,教不出新路子。没有创新理念与操作技巧,自然“究学”不出应有的效果来,更无从论什么高效了。

二.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业务修养是基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究四学”高效课堂,要想把理论变成现实――教好学生,就需要加强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钻研新问题,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成为学生模仿、学习借鉴的榜样。

新课改“三究四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就必须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以往扮演的“传授者”角色。课前,需要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备传统式的课案重难点,更要备新课改下的学生接受实际以及课堂“三究四学”操作规程――其中,譬如时间的掌控须精确到分钟,才便于在具体恰当的环节中做出最恰当的点拨。这时的教师犹如军事指挥员对一次战役战斗一样,既有战役掌控的谋略,又有战役推进过程的战术――只有通过不断扎实过硬的学习、尝试和探索,才能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不断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课堂引导者与表演者。

三.指导自主预习,明确学习任务是重点

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就可以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实施“三究四学”模式,就要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其中,非常关键的是:课前一天或半天,将写好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或一人一份、或一小组一份,视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而定,让学生心中有数――在课前即了解并学习探究其重、难点。

具体操作中,凡教授新的内容――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只有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先自己看看,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等等;上课时才能直奔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设计内容,同时将事先设计的一份“预习检测单”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按“导学案”和“检测单”对照检测,让学生自己先了解一下预习自学完成得怎么样,从而逐步做好预习工作。若学生能做到对自己哪里已经学会了,哪里还有些欠缺,心里大致有数了,就能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指导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并主题评价,其效果?可想而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自然会“高效”无疑的。因为,学生已经将要学的自主完成了,“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的“究学”落到实处了,课堂重点“解疑答惑”时的针对性就突出了,做到有的放矢了,自然就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了。

四.学生互学展示,老师点评鼓励是关键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还有重要的一环――小组互学与展示。通过课前预习“导学案”大大促进了共同进步的进程。接着利用班级“互学”方式,让学得好的带动暂时学得差的。具体操作时,一般都是根据学生的各项大体能力分成6个(也可分成8个等,视学情而定)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以平等互助为原则,相互学习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精神与动手能力。

在小组互学时,我就“巡视”,发现学得好的,点评时表彰并让他们作示范――这一招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台上做 “小老师”的讲得来神采飞扬,头头是道;在台下听的,听得认认真真、跃跃欲试。台上和台下互动和谐有序有力!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投入,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比较轻松自如地学到了知识,老师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何乐不为?

当然,也不可能每节课都是“闪光”的。譬如,有时小组互学讨论,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参与或参与不了。针对这种情况,也要“有的放矢”――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症下药”――如对没有预习者,就要“个别”指导他迅速跟上,且“不允许有下一次”;或者采取竞赛小组的形式,让小组“惩罚”他下一次必须避免不参与行为;或者采用“奖惩”办法来纠正来激励。只要认真对待,办法自然比困难多。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工程力学;运用任务;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高职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包含多层面的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系统工程。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建设应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工程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能应用力学基本理论对工程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设计计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高职教育的普及,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首先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各专业普遍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这样造成包括“工程力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课时都被压缩,不利于教学活动进行。其次高职生源整体素质下降,自觉性差。通过对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控专业1102至1106班级共236人调查问卷,工程力学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认为工程力学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延续,内容简单,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基础薄弱,学得肤浅。二是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知道要学会什么,不知道如何独立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遇到问题时不能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方法,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三是学习方法不当。工程力学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遇到的力学简图多是工程机械图,要求学生对工程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但是学生对工程机械接触少,识图能力有限,理解题意困难,总用物理的思路理解工程力学问题。

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各院校都在进行各种教学改革尝试,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在数控1102至1106班尝试应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为提高工程力学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设想与研究

1.设想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整体活动,应构建符合“任务”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把班级群体教学和个别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传统教学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实际上都是以讲授为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按章节向学生讲解知识体系。对于突出实用性的工程力学课程来说只是纸上谈兵,从理论到理论,学生不但没有掌握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就连对理论的理解时间久了也淡而忘之,没有体现出工程力学课程的实用性,从而对工程力学课程失去了兴趣,没有了积极性,学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上没有思路和方法。运用“任务”完成教学是力学新课标中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以教学单元为单位,教学评价为动力,以检验校正学习策略为核心,教师指导学生分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并经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即用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完成对工程实际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力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前提条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方法和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运用“任务”驱动可以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有效地把自主学习培养成学生的一种能力。因此这个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三、“运用任务”方法的分析与讨论

1.“运用任务”的实施与探索

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要求,主要是理解掌握理论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我院数控专业1102至1106班共236人为研究对象,在课堂教学中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实施“任务”驱动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提出的任务要以实用性为核心。由于工程力学与实际紧密联系,根据授课内容给学生创造、模拟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或情景,引起他们学习新技能的兴趣,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中完成特定的任务,这样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进行刚体平衡问题教学时可以假设一个情境:讲到盖高层常用的起吊机,可以用身体做出起吊机的工作机理或给出图片呈现出起吊机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思考,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

(2)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就是在教与学之间建立了一个共同目标。布置的任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任务是由教师给出,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有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任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高职学生使用任务驱动法,首先分析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任务,在任务中适当融入要掌握的知识点,注意分散重点、难点和前后的联系,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太简单又使学生觉得没有意思,所以要促使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匹配,最后通过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协作完成。选择恰当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例如在布置直梁弯曲变形任务时可以提出最简单的单杠和双杠的使用情况,从而引出直梁平面弯曲变形的受力和变形形式,进而导出直梁的强度和刚度问题,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分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这个阶段就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阶段。实际上是学生将要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对原来所学基础知识得到检验从而有更深理解的过程,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发挥的过程。教师布置出任务后就交给了学生。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首先根据任务要进行分析,这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介绍每个任务所包含的新、旧知识点、能用到的方法以及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等。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实现了角色转换,由“教”变为“导”,教师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的作用,教师的责任不再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由从前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知识,并顺利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教师始终强调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不会迷失方向,有的放矢。虽然学生能力有差别,但都可以成为一名积极的学习者。通过这个过程每个学生都可以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创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解静力学平衡问题时引用的起吊机,不管工作或者不工作都要保持平衡,求解平衡重的取值范围,实际是求最大和最小值。学生对具体起吊重物时的平衡容易理解,但对极限值感到迷茫,教师可向学生演示最大值时起吊机处于什么方向极限状态,最小值时又处于什么极限状态,两种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可自行运用平衡方程求解两个最值。

(4)完成任务。任务的完成一般进行小组协作,通过讨论、比较、补充、交流共同完成,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分出的小组也很重要,通常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分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又有利于各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5)评价与反馈。任务完成的好坏需要及时给予评价。为了使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要注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特别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因为它反映不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展示情况,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同时对任务完成不甚理想的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运用“任务”使我院236名研究者中作业独立完成率提高了30%,考试通过率提高了28%,可见效果明显。

2.在高职工程力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方法符合教学原则,获得了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好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动力。可以有效缓解工程力学课程中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情绪消沉、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使学生在愉快、有竞争力的氛围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欲望。

(2)运用任务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以和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的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沟通、讨论,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沟通能力。

(3)运用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是在一种情境中进行的,把工程实际问题简化成力学模型,提高了学生力学建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2篇

论文摘要:“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文章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对“经济数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提出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21世纪的中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呼唤现代教育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主动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造人才。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当今的教育对教育者提出,必须掌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估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而真正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时展需要的差距颇大。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的热点话题,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更有效地传播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增强团结协助精神,就成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经济数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为培养现代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从以往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瓶颈。一些中学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从心底里排斥学习该课程,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经济数学课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功能作用不明显而缺乏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希望老师尽量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多增加教材外的内容。要同时解决这三类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似乎显得有些吃力,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会让教师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改变教学现状,首先应调整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1.坚持“数学为体,经济为用”教学原则

根据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数学为体,经济为用”的基本原则。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包含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必要的数学基础,并将数学与经济有机融合,强化数学的工具作用,努力做到“问题为‘的’,数学为‘矢’,有的放矢”。即在每章的开始都用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引例”,并以此引出相关的数学工具,如由边际成本的概念引出导数的概念及应用,由利润什么时候最大引出函数的极值概念和求法,由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曲线的大致形状引出曲线的凹凸性概念及判定,由某产品的产量的变化率求其总产量引出积分概念等。通过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引例问题”的最终解释或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2.把握分层要求,合理组织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三个层次分别要求,进行模块设计。专科教学内容由预备知识、一元函数微积分、概率论简介、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等四个模块组成;本科教学内容在专科基础上,增设二元函数微分学、数理统计等本科教育必备的内容,同时增加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视野。高职高专内容在专科的基础上删减一元函数微积分里的与经济问题联系不大的部分内容,如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广义积分等,从而便形成了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以培养能力为重,以必需够用为度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拘泥于理论推导和较繁杂的运算技巧。采用“案例教学法”介绍数学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的“定义”形式出现,而是结合自然的叙述,辅以各种前景材料,顺势引人,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在引例和应用等方面力求联系经济有关的问题,在概念、定理和性质的叙述中力争用图表和几何直观来解释,并且在文字叙述上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经济数学课程,以往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粉笔+黑板”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大量练的方式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效率,如课堂信息量大,能分析和强化难点,且用课件呈现的知识点比较直观和形象,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等。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利用软件先画一个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孤岛,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求它的面积,从而引进曲边梯形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给出曲边梯形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接着利用Powerpoint软件通过自定义动画让曲边梯形底边无限细分的效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轻松化解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个难点,从而顺利地引进定积分概念。

但考虑到经济数学的数学性,也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计算过程还是用黑板书写思路清晰,节奏得当。因此针对经济数学基础的课程特点,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化教学环节。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近些年高校扩招,很多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需要合班上课,因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教学课时的压缩导致习题课时间也相对减少,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发适合各层次各类别学生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已接受并喜欢网上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如课程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数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分步设计并完善:

(1)整合本课程多种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教案、课件、试题和学生常见疑难问题等信息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加强对教学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化、整合,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丰富的素材。

(2)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传统优势

在内容讲解、例题讲解、总结、复习等栏目中,将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元对电视录像资源进行巧妙的切割、细分,完善利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学和复习的网上课堂,营造一个个别化学习的良好环境。

(3)构建课程学习综合网站

教学综合网站可以设置课程介绍,课程学习,课程应用,课程测验和数学简史等几大块内容,让学生对经济数学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有个简单的了解,做到学时能心中有数,学后能温故知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