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培训学校总结

职业培训学校总结

时间:2022-06-24 01:5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培训学校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培训学校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消防培训;办学水平;评估方案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30-03

Evaluation Scheme Design of Fire Training Schools’ Running Level in Yunnan Province//Yan Lianyu1, Yan Wenhua1, Zheng Yanqiong1, Ming Liang1, Li Shiyou2

Abstract In order to guide social resources to enter fire training field in order and normalize the running schools, evaluation scheme of training school’ running level in Yunnan province was design. The scheme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aspects of contents: guiding ideology, index system, operating mechanism, procedure, and the index system includes 7 first grade indexes, 18 second indexes and 5 one-vote negation indexes.

Key words fire training;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evaluation scheme

Author’s address

1 Yunnan Fire General Brigade, Kunming, China 650228

2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China 650224

1 前言

云南省目前有华成消防职业培训学校、华铄消防安全职业培训学校、尚云消防职业培训学校共3所民办消防培训学校,这3所学校均开展了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这3所学校进行办学水平和能力评估,对于引导社会资源有序进入消防培训领域、规范各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全省消防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评估方案设计

2.1 评估指导思想

评估工作要遵循成人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云南消防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以评建工作为手段,促进3所消防培训学校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资源配置,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达到提高云南省消防培训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2.2 评估指标体系

为形成良性的办学竞争环境,采用量化考核办法,即根据各指标的内涵对各学校分别打分,然后根据各学校的总得分进行排序,从而做出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结论,并根据被评估学校的各指标的分项得分和定性结论提出整改意见。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

2.3 评估工作机构

1)评估领导小组。评估领导小组由云南省消防总队及其相关业务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协调、指导评估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明确评估工作思路,审定评估方案,提出评估工作总体要求和安排,向评估专家组指派监督员,对评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和指导。

2)评估专家组。评估领导小组聘请消防、教育方面的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领导小组通过的评估方案,负责对3所消防培训学校进行现场评估并起草评估报告,跟踪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向评估领导小组汇报评估工作进展、提交评估报告。专家组设组长、副组长和监督员各1名,成员3~5名。

2.4 评估程序

1)学校自评。各消防培训学校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校内自评,向领导小组提交自评报告,并申请现场评估时间。

2)专家组现场评估。专家组深入各消防培训学校进行现场评估,主要工作程序有:①召开专家组内部会议,产生组长、副组长,进行成员分工;②听取学校汇报,专家组进行质疑和现场查定;③专家组与学校领导层、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学员代表谈话;④专家组召开内部会议并形成评估意见;⑤专家组向学校通报现场评估意见。

3)整改和复评。各消防培训学校根据评估专家组意见进行整改和提高,完成后向专家组申请复评。专家组到各学校进行复评后向各学校通报专家组复评意见。

4)评估总结。专家组进行工作总结并向领导小组提交评估报告,领导小组确认评估报告后向社会和各被评估学校通报评估结果。

3 结束语

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素质、生产和生活用火习俗、气候等多种原因,云南是火灾多发的省份,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意识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任重道远。从2011年10月22日云南学员首次参加“建(构)筑物初级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考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学员成绩与学历、年龄、民族、生源地等多种因素有关,也与培训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关。从3所培训学校和其他社会单位的专业人员数量、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业务水平来看,云南当前不具备开办3所较高水平消防培训学校的师资条件。所以,监管部门要制定强制性培训标准和规定,从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高准入标准,规范各学校的培训和办学行为,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准入标准。此外,由于云南火源和火灾的多样性、特殊性,消防部门应引导培训学校联合有关高校和其他社会单位进行分类培训,开展特殊行业和特殊人群培训教学研究,探索出一条有云南特色的消防培训道路。

参考文献

[1]金祖庆.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评估[J].中国成人教育,1999(12):18-19.

[2]刘雅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方法及策略探究[J].湘潮,2008(3):95-96.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首长: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请允许我代表职建科等全体人员在这里激情回顾难忘的20年奋斗的日子,激情展望20年探索创新的岁月。我演讲的题目是“回首兔年打下好基础,展望龙年再创新辉煌”。

玉兔踏雪凯旋归,金龙乘胜腾飞来。20年职建科在局党组和高志强书记、吕庆岭科长带领下,兔飞猛进、大展宏兔,取得了兔出成绩,为我局创先争优争一流,举亮点作出兔出贡献。新技师培养工作位于全省前列,为我们职建科今后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我们非常感谢他们!

20年我们决心在局党组领导下,在局分管领导雷学锋副局长运筹帷幄下,在以往培训科毛志锋科长、职业技能开发科王振军科长、职业能力建设科吕庆岭科长等历任科长辛勤工作取得显着成绩的基础上,决心蹦起来摘苹果,坚决完成省厅和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

目标一: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由3000人提高到3800人;

目标二:全市职业培训由3.5万人提高到4万人;

目标三:职业能力鉴定由的六千多人、的八千多人,提高到一万人。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勇做第一次。创新工作做到:

创新一:探索进一步完善、规范民办培训学校管理。设计、制订学校百分考评办法,实现学校新增专业、学校变更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深入县区,争取转遍全市67家民办学校,看望慰问一线教职人员、学员,现场调研,发现总结经验,做好基层服务。

创新二:探索启用职业能力鉴定人员信息录入器。将数万人员的信息分散至各县区与十来个鉴定所(站),以减少服务大厅窗口繁琐、低效的操作程序,极大地减轻大厅值班同志电脑输入的工作量,提供热情、高效、优质的服务。

创新三:积极协调组织市技校及市直机关局委、群众团体联合开展濮阳市“首届青工技能大赛”。为我市青工技术能手脱颖而出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创造爱学习、钻技术的社会氛围,促进青工素质提升。

创新四:探索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学校实训设备招投标实施工作,使我局首次振兴工程项目圆满完成。

第3篇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省妇联于8月上旬开始在全省实施“河北省万名农家女培训就业计划”,目前全省已有500多名农村女性参加了免费培训。该计划将东方家政学校、省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省旅游学校作为培训基地,以家政服务培训就业为突破口、以宾馆管理与服务、商务礼仪为补充,对学员进行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免费职业培训,并免费安排上岗就业,争取用5年时间,实现万人培训、万人就业、万户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任务。

有意参加培训的广大农村女性,根据自己的个人条件及实际需要向所在地的县妇联报名。

咨询电话:

东方家政学校 7887882

省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6183982

省旅游学校 3833392

省妇联发展部 7903329

引导妇女走出家门创新业

无极县妇联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重点,以增加农村妇女收入为目标,转变观念,上下联动,大力实施“走出家门创新业”行动,目前已为山东、天津等地输出工人300余名。

紧紧围绕县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把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向城市输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妇联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实施“走出家门创新业”行动,得到了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妇联劳务输出工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第一批工人大部分工资都在千元以上,有的拿到了1800元。有个四口之家在县妇联的组织下全部出外打工,全家月收入达3000多元。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妇女认准了这条致富门路,从入户动员发展到自动踊跃报名。

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性别差异十分明显,农村妇女劳动力作为一个群体,在更大的程度上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和性别因素的制约,妇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也决定了其更易受到侵害,特别是向异地转移的妇女,心理成本远远大于男性。这些不仅阻碍了妇女劳动力的整体转移速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滞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而且也造成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不稳定,从而降低了在外务工人员的保有率。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经常认真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从而形成一套管理办法,促进这项工作顺利地开展。

(无极县妇联)

嫂子家园

“嫂子家园”是石家庄市妇联为解决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开辟的一块爱心园地,家园里目前有6支“嫂子”队伍:“月嫂”、“宴嫂”、“护嫂”、“编嫂”、“洁嫂”、“育嫂”,近万余人,她们有的来自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有的来自城市下岗失业妇女,服务于我市两万多家庭,成为省会家政服务业的一个亮点。在“嫂子家园”您将感受到温馨祥和的氛围,您将享受到周到热情的服务。

“嫂子家园”的服务方向――面向社区,主攻家政。

“嫂子家园”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引导、诚信服务、规范管理。

“嫂子格言”――

“月嫂”:我做月嫂我光荣

“宴嫂”:饺子下锅,嫂子上岗

“护嫂”:您健康,我呵护

“编嫂”:编织美好生活

“洁嫂”:温馨生活有我伴

“育嫂”: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流服务,一路伴您”是“嫂子家园”稳重而富有爱心、柔韧而富有责任感女性组成的个性化专业服务队永远的追求。让更多职业女性摆脱家庭后顾之忧,让更多姐妹走上就业、再就业之路,是“嫂子家园”服务社会、服务女性的真诚奉献和郑重承诺。“嫂子家园”引领“零家务”新时代。

“嫂子家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妇女开辟了一条实现就业、再就业的绿色通道。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杨红荃(1972-),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生,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8-0071-04

职业教育中的校企法律关系研究涉及到教育学和法学两个方面,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质量发展的保证,而怎样通过法律关系的界定来明确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关系,是本研究的目的。现就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中校企法律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一、对国外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的研究

从文献检索情况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之前,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研究极少,自1996年颁布之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对于职业教育立法的探讨和比较研究的成果逐渐增多,但还是有一定的滞后,迄今以“职业教育立法”为标识的论文只有50多篇,而专门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关系的文章则鲜有出现。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借鉴研究。

(一)职业教育校企关系立法概况研究

此类研究将关注点放在职业教育立法宏观的层面,研究的是职业教育立法在各国发展的历程,以及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借鉴与启示,更多的是探讨职业教育立法在我国的必要性,缺乏我国应该怎样立法、应该考虑哪些关系等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但从各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发展状况看,都非常强调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相关性。

1.强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必要性。姜大源在《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一文中论及被誉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一个法制化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职业教育的立法,必须打破在企业里办培训或者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形成系统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维。”[1]

2.强调职业教育立法企业方面的责权利。石丽艳、李卉、王红林、刘育锋等,分别分析了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几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职业教育相关立法中,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责任。通过这些文献可以看出:

第一,职业教育企业的责权利不仅仅体现在职业教育立法中。如德国1869 年的《企业章程》明确了企业培训的权利、义务,1965 年的《手工业条例》,规范了手工业行业的职业培训,1972年《企业基本法》,规范企业的职业教育,1960 年《青年劳动保护法》,规定青年享有接受职业培训权利、完成法律规定的职业教育义务。美国1862 年《莫雷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以拨地方式支持农工教育,标志着校企结合的开始,1917 年的《史密斯-休士法》,将职业教育扩展到工、商、家政等领域,奠定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合作训练法案》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2]如英国的《就业与训练法》对英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的协调,1890年政府颁布的《地方税收法》,允许各地方政府可以从某些物品税收中提成发展职业教育。[3]

第二,职业教育法直接明确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责任。如德国《职业教育法》,用法律的形式将“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加以规定;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法确定了行业企业在制度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规定了雇主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及雇主对于学徒的义务,昆士兰州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 2000 年法案》中提出雇主要为学徒提供设施,还要求TAFE 学院委员会(其一个重要功能是明确和批准学院的发展方向)的15位成员除一位成员为教育管理者外,其它成员可以来自任何与学院运行密切相关的行业、地方社区、行业工会或雇员等等。[4]

(二)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立法的研究(企业方面)

通过分析文献,可以得出各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立法大概有三种:

1.经费来源于所有企业,最终再返还给参与培训的企业。张惠梅、王红林分析了德国、英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经费筹措所赋予的责任。德国《职业教育促进法》,规定德国所有国营和私营企业,无论是培训企业还是非培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中央基金,然后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发放该基金,只有培训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才有资格获得培训资助。一般情况下,企业可获得占其净培训费用 50%- 80%的培训补助,当所培训的职业符合发展趋势时,企业可获得100%的培训补助。[5]如英国在1964年颁布的《产业训练法》中规定,国家通过征收培训税对参与产业训练的企业主给予经费资助。[6]

2.由雇主分担职业培训费用。张惠梅论及,法国的《雇主分担基本职业技术培训费用法》是其主要职业教育法之一;1991年,法国《职业培训与就业法》中规定,超过 10人的企业至少要拿出该年工资总额的1.4%作为在职人员的培训经费。[7]

3.经费来源于企业内部培训经费。陈梦迁在其论文中提到,日本企业的职业培训从公共职业教育体系中分裂出来,并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公共职业训练,企业内部培训经费是主要来源,政府资助仅是一种补充。[8]

(三)职业教育校企分工与合作立法的研究

对于职业教育校企分工与合作立法的研究更多的着眼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在文献检索中,以“双元制”为关键词的论文有643篇,其中比较详细的阐述如雷小波的《从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立法引发的思考》(2002),其在文中从德国《职业教育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职业培训条例》、《框架教学计划》等条款对德国的双元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立法确定了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对学生的责任、培训的专业名称、培训年限、培训学校、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和考试要求等都有统一规定。[9]

其他的发达国家也注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美国为例,高慧在其文中论及,“美国 1963 年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开展工读课程,要求大学阶段的学生一部分时间参与校园学习,另一部分时间参加有薪专职工作,二者交替轮换,并且要求各州的职业教育部门与企业要相互合作。校企合作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国1982年的《职业训练协作法》明确规定,职业训练计划由州和地方政府制定,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成人职业训练课程的制定、修改及实施。1983 年的《就业培训合作法》又将职业培训的权力下放给地方私人企业,联邦只起协调指导和资助作用。1994 年《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规定,企业负责延伸的学习活动,如提供合作学习课程,向高中学生提供实习职位,以及提供实地工作指导,学校和企业必须一同工作以创造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及学校之间的沟通。”[10]

(四)职业资格和证书制度的研究

1.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制度都有强有力的法规体系保障。如德国以《职业教育法》为基本法,以不同行业的《培训条例》和《考试条例》为内容依据,确定各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和方式;日本在建立产业、行业立法的同时,特别注意将职业资格规范写入法律文件中;英国在标准制定、考核组织、考评人员管理都有严格的制度与规章,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还主持制定了《证书机构共同协议》和《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规范与指导》两个文件;美国不同的职业资格有着不同的单项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不仅明确规定了职业名称的定义、受控制的专业行为、注册资格的条件,还规定了政府行业主管的职责,专业性学会及其专门工作机构的成员资格、任期、补贴与开支等。同时还明确雇主责任、代雇单位的责任等。[11]

2.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通常与普通教育文凭对等。如英国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学院教育文凭在地位上具有对等的关系,全国约90%的工作岗位都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获得者可以实现跨部门的资格衔接。[12]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的研究

近几年,国家才开始意识到校企合作立法的必要性,关于此项专题的研究开始起步,这使得这项研究有了很大的探讨空间。这些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

(一)对现行中国有关法律文件的解读,分析现状。此类文献多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对我国的宪法、教育法规涉及到校企法律关系的条款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法律制度严重缺失的现状。

(二)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关系利益主体的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难题初探”一文就提出校企合作立法涉及的利益主体非常广泛,校企合作立法是一项艰巨庞大的系统工程。[1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一文也提出需要协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广泛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

(三)提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具体构想和措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具体问题探究”一文提出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立法,给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扶持和引导。[14]“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一文提出校企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制度,是通过共同履行责任和义务来实现共赢。[15]

(四)对于地方层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解析。“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之启示”一文就对开创了我国地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先河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进行探讨,从其立法背景、立法特点对其各条款解读,以总结经验。[16]

三、国外对校企法律关系的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关系的研究、确定,在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其他国家也都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基本完成了对于职业教育企业与学校合作法律关系的研究、选择、制定。通过Google搜索职业教育立法,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因为各国职业教育立法已趋于成熟,基本是对于立法历史脉络的梳理,而甚少对于某项专题的研究。

(一)对德国双元制系统的研究。其中《Germany’s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a Glance》一文对于职业教育双元系统有较全面的解析,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BMBF)在分析双元系统的基本要素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企业为何参与职业教育的原因,以及根据企业不同的规模,企业不同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并且强调参加双元系统的企业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而且需提供给受训者酬劳,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花费及收益,及在双元系统中,联邦政府的投入,企业的责任及与职业学校的合作,对于研究国外的先进的职业教育企业参与方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Culpepper’s book (2003)也详细地阐述了双元制能否在欧洲广泛实施的原因。在书中阐述的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应能看到它参与其中的利益和回报。其在书中以中国为例,分析了双元制在中国无法实行的原因,是因为廉价劳动力及劳动用工的流动性使得企业很少有参与双元制系统的兴趣。

(二)对美国、日本模式的研究。此类文献将美国、日本职业教育模式归为一类。他们的职业教育都基本以高等教育为主,他们的职业人才基本都来源于高等学校,美国的职业教育人才主要来源于社区学院,而日本更强调企业培训,有实力的大公司一般都由自己办学,如松下电气的“松下电气工学院”、“松下电气商学院”,丰田公司的“丰田工业大学”,日立公司的“日立工业专科学校”等。无力办学的小型企业则采取与政府、其他企业或职业培训学校合作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日本的经济奇迹主要靠的是企业职业培训,而不是公办职业学校,是一种企业内的职业教育。

(三)对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研究。这种体系的核心就是税收政策,即政府从企业收取一定费用,然后容许企业使用这些费用在自己企业内部进行培训,政府的作用就是通过税收等形式不断刺激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在这些东亚国家,政府在决定企业职业培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将决定企业花费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多少。

四、总结与评析

综合各种对职业教育立法的研究,具体而言,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有文献理清了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讨了德国、日本等职业教育相关立法的成功典范。

(二)现有文献更多的是研究各国职业教育立法的进程和优势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启示,强调我国进行职业教育法制建设的必要性,研究的深度不够,事实性的描述多,比较欠缺系统、具体地就职业教育立法细节条款及校企合作之间法律关系的深层次分析。

(三)从研究视角来看,现有文献侧重于从教育学、历史学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忽视了立法学的角度。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这一命题涉及了教育学和法学两个领域,因此,对它的研究要突出其跨学科性质;从研究成果来看,以职业教育与企业相关性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多,但以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就非常少。

(四)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为本研究在校企法律关系多方利益主体的均衡、经费来源、立法与监督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五)需要关注对职业资格和证书制度的研究,多角度地探索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使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从立法到监督,完善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深企业与职业院校的联系。

(六)依据对文献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我国在相应的配套法律完善方面有所欠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利益关系相对复杂,因此本研究力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研究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从而为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的基本框架及其他配套实施细则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2009(19):32-35.

[2]石丽艳,李卉. 德美职业教育立法的比较与借鉴[J]. 教育与职业,2011(11):169-170.

[3][6]王红林. 英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2):245-246.

[4]刘育锋. 论澳大利亚职教法对我国职业教育法修订的借鉴意义[J]. 职教论坛,2011(01):86-91.

[5][7]张惠梅. 我国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差异性研究[J]. 职教论坛,2007(07):46-47.

[8][11]陈梦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基本原则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84-88.

[9]雷小波.从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立法引发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64-67.

[10]高慧. 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34-136.

[12]王晖. 职业教育立法的国际经验考察及启示[J]. 科教文汇,2010(10):5-6.

[13]罗仕俐.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难题初探[J].职教论坛,2011(09):20-26.

[14]姜群英,雷世平.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具体问题探究[J].职教通讯,2011(05):5-8.

第5篇

关于民办职业教育的举办,在我国职教法中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说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需要基础上已经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基础的验证。关于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诸如能否营利、对民办职业学校管理薄弱诸类问题,在此我们不作太多的议论,仅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民办职业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在探讨此问题前,首先应明确民办教育的概念及应用领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办学主体是否具有政府权能为标准而将学校划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指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学校,私立学校指由非政府机构举办的学校,包括不具有政府权能的社会力量。在此我们也认为,民办学校即私立学校,所有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都可称民办教育。按照国际习惯一般将民办教育称为私立教育较为合适,在中国则以民办教育较符合国情与教育发展形势。故在一般描述国外民办教育时冠之以私立教育,而在研究中国情况时则以民办教育统称之。

国际私立教育发展与成熟的历史研究表明,教育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公共性,二者是保证私立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教育的民主化将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广泛的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立,则促进和保证了私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而教育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则为私立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基础。这些属性,保证了私立教育在欧美等国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与公立教育相比日益显示出其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如美国私立教育已逐渐从昔日的宗教教育为主发展为与公立教育同等教育目的与内容、在教学及管理上独具一格的学校。日本私立教育的产生及内容更多地受西方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通过法制化手段保证及促进了私立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从贵族阶层的特权普及入一般民众社会,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可以说,私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基础上,社会的需求最终促成了它的存在与发展,补充公立或国办教育之不足,提供公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其性质与任务也是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而定的。所不同在于,如果说以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以进行知识传授及普及教育,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为主,而现代社会的私立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个体需要,追求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内容与要求。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的价值与内容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可以说,私立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是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与需求而进行变革,以保证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二、私立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与规模

从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公、私立并举的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它是人类社会传递文化遗产的一种工具,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中各级各类学校都是由国立、公立、私立三类学校构成。从教育类型来看,各类教育中都存有私立学校,但相对而言,属于普通教育内容的私立教育比私立职业教育易得到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教育体制中属普通和高等教育之私立教育较为发达;从各类学校发挥的作用来看,传播宗教知识内容一直作为私立普通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这也就限制了以传授技能与技术为主的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现实要求,如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限制。何种类型与层次的私立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合适,或那一层次的教育最适合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由国家承担,而中学后或培训性质的职业教育则大多数为私立的职业教育,如美国,由于其教育体制中完全的或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中学相对较少,因此所有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在公立中学实施,这类公立中学设有一定数量的职业课程。而属高中后非学术性、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学校则大多为私立性质,据统计在美国这类学校目前已达7071所,其中私立6514所,占有92.8%;同时由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都将在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因此在美国除为继续进行学位课程的公立性的社区学院外,大量的是属于私立性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据统计这二类机构的比例为1比6,也就是说在美国属于中学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大多数为私立的。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据有关统计资料,到1992年底,在日本属于高中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中最为发达的是私立高等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共有2494所,占总数的86.7%,另有私立短期大学499所,占84.4%。总结美日二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经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私立职业教育或培训在非学历教育和中等层次之上发展较为合理并能获得较大的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或在属于职业技术培训内容方面更易获得发展。美日二国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私立高中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承担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民办职业教育与企业办职业培训的关系

关于此问题,主要的模糊认识在于①企业教育是否也是民办教育,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企业的办学行为与办学主体与企业的所有制间的关系问题;②如果企业办学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范畴,但现实的反映表明它又不等同于纯粹意义上的民办职业教育,其与民办职业教育的不同点在何处;③如果企业教育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作相应的改革,企业作为民办教育如何发展;④我国企业教育与国外企业教育的不同,也就是企业教育不能成为企业内的独立存在体,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其民办意义体现在何处。

对此类问题,本人认为,①企业职业教育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这是由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和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变化,决定了其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的性质,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合资企业所进行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属于民办职业教育或私立职业教育,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教育尤其是企业开展的培训,是以企业发展为本,企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需要。企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行为,企业教育与企业生产与经营纳入同步发展轨道,这样企业教育行为也属于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但是企业办学由于企业性质的复杂性,使得办学主体及性质也呈现出多种特性。在企业教育类型上,从国外情况来看,有企业与企业联办,企业与社会联办,企业委托其他企业、行业、社会办等,企业给予经费资助或提供教学实习场所。

②企业职业培训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发展,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将成为今后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在于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鼓励与支持政策和企业职业培训发展为民办职业教育的社会必然性。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其中明确指出社会力量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这样企业所承担的教育形式在法律上已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组成部分。另从我国国情来看,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及职业培训的机构,大多数是一些企业或由行业组织的培训机构,可以说,企业办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但企业的改革冲击最大的也是企业办学这一领域,如何在企业所有制形式转变过程中,使企业的办学适应企业转变需要并及时作相应的改革,是企业教育继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目前企业教育向民办教育体制转变,并与其它培训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四、民办职业教育与政府的资助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的私立学校大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受政府资助,政府在经费上的资助,使私立学校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也是维持和发展私立学校的必要条件,同时政府通过对私立学校的资助,有效地实现对私立学校发展的控制,保证私立学校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发挥作用。可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与财政资助,是私立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私立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包括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资助,在日本最为著名的为1970年的《私学振兴财团法》和1975年的《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自此,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常费用补助金,最高达学校经常费用的50%。另有一种形式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学习者进行资助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主要以学生贷款、奖学金、专项补贴等方式进行资助,这种资助保证了有才华、但受经济困扰的学生能够接受平等的、较好的教育机会与权利,学校则通过稳定生源、质量提高而间接受益。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国家对私立教育的资助,是私立教育获得与公立教育发展的同等条件,承担相同的任务,且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来扶持私立教育发展,并通过资金资助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如果在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发挥在私立教育中的管理职责,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与形式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职业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27-03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与重要支撑,必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就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程。所谓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要以人力资本作为技术与运营管理的支撑,在技术集成和服务不断向高端化发展过程中,技术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会随其有一个上升过程。为此,需要人才供给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为产业升级提供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供给。①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方面的特点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关于人才需求变化及培养综述

1.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转型,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

有两类人才供不应求,一类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另一类是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而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2.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调整人才培养层次

辜胜阻、王敏、李睿认为,一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二是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三是数以亿计的职业技能型人才。②

3.高等教育大众化伴生出大众化和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根据世界银行人类发展部资深教育专家王一丹博士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院原院长胡瑞文两位专家学者关于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成果显示,由于白领工作职位的大量饱和和蓝领职业在未来10年的需求,加上逐年增加的求职者,未来1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将有超过四成比例的人成为蓝领工作者。③

4.教育发展方式关系到结构性就业与失业

贾继娥、褚宏启认为教育结构调整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诸种转变方式中居首要地位。教育结构调整的要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包括继续教育阶段的职业培训,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④

5.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中国经济只有实现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方面的转型后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⑤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特别是人力资本(专业人员)的劳动力素质,提高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⑥

以舒尔茨、贝克尔为代表的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对生产力和市场资产的投资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收入是与其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的,而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教育水平越高,工资收益也就越高。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⑦

6.为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人才需求结构化教育服务

从企业所需人才的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及以下学历最多,对博士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人才上。从调查中发现,企业更看重的是各类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而非学历。具体如表1所示。

二、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教育培训现状

笔者针对指导的学生课题组调研报告《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能力的现状调研――以宁波为例》,总结了结构性就业能力教育培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少系统的指导

在就业之前是否接受过就业指导或者是否做过职业规划都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有49%的同学做过职业规划,而有51%的同学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比例上看各占一半。据接受访谈的毕业生讲,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只是走一步看一步,不知道如何做职业规划或者怎么去做就业前的准备,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

根据对毕业生所在学校是否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数据统计,超过80%的学生知道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其中仅有24%的学生参加了就业指导课程培训,76%的学生没有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培训。

2.大学生专业学习与未来岗位对接的认识模糊

通过问卷,针对“您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否注重与社会的对接”的问题,有2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专业教育不注重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对接。有75%的受访者则选择了“一般”选项,只有4%的受访者表示高校培养人才注重与社会的对接。

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未受重视

如图1所示,“您认为毕业生就业最缺乏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实际操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选项的分别为72%、64%和60%。当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并未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是否会考虑跳槽”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有一部分的受访者表示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便会考虑跳槽,这样的人不受企业欢迎。因此,企业更愿意招聘敬业爱岗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能力的毕业生。

如图2所示,就毕业生就业具备的能力调研分项统计来看,协调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两个选项为100%。毕业生想要有好的职业发展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和写作技巧。而在调查中,受挫、抗压等心理素质占93%,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为91%。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要具备实践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措施

1.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1)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培训。201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作用,面向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⑨

(2)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切实抓好贯彻落实。⑩

2.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加强实战训练

(1)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1)完善和调整课程结构。职业素养应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增设适应行业要求的课程群;设置基于专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通用能力、技术特色的课程模块;改革公选课,实施适合行业需要的文科与工科互补的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课程教育,并设置职业资格考级科目供学生选学。

2)利用和挖掘工作场景资源。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人角色训练。根据笔者的实证研究,开发和利用学校各部门的办公室资源,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进一步得到锻炼,提高技能,形成对专业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

3)贯穿于教育管理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的实证研究对班级管理作为实践课堂活动进行探究。人人担当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积极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培养综合能力;重视过程和细节的管理,有针对性地讲评和指正;加强对认识实习的管理,补充和完善认识实纲。笔者以个案班级为单位,通过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为学生将来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及顶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于就业需要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根据对宁波市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大学生就业上岗尺度是以用人单位“拿来就能用”的实际标准来衡量。为此,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生零适应期、准员工化。当前大学生就业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份工作,只有解决了生计问题才有可能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因而职业能力是第一需要。为此,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自主创新性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制定并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体验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发展性和主动性为基本特征,以自主性、整体性为主要目的、以人格塑造和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化综合性实训。

1)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人的角色,结合专业特点安排学生选择课题,要求深入企事业单位,采访与未来工作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形成PPT。通过班会交流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要求对接的理性认识,并从观念到行为均作出正确的选择。

2)导师制。导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建议,并指导学生设计并参与课题的研究。

3)增加基于职业化的实务项目课程及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通用能力的提升。

3.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1)职业培训机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制定的,在制定之时很难预料几年之后社会的需求状况。根据教育部要求,要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高校对于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不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作出应对和调整,必然导致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专业和数量、质量需要与高校的培养之间产生不平衡,造成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不能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实现有效对接。作为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职业培训机构的最大优势在于搭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台,深入企业调研,掌握用人的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此,针对大学生与就业矛盾的难题,职业培训机构能更好地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成功对接。

(2)借鉴国外的职业培训经验,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1)职业培训适应社会需求,缩短技能的淘汰周期。美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识到社会生产需要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大的灵活性,需要增加更高技能和创造性的工作,并使一些技能的淘汰周期变短。为此,重视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

2)建立职业培训体系。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政府加大了职业的培训力度:一是1994年正式成立了“澳大利亚全国职业培训研究所”;二是召开全国职业培训会议;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较系统的“职业培训训练制度”。英国新设立了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在全国有9个下属委员会。

3)免费培训的对象、方式及运行机制。瑞典、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实行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伙伴培训”机制主要是在美国实行,培训机构签约后按合同实施培训计划,并获得政府拨付的培训资助。

4)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法国在一些行业实行培训机构、企业和学员三方签订“培训与聘用”合同的办法,并在培训结业后至少到签约企业工作1年以上等条款。

4.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培训的服务机制

(1)设立结构性就业研究机构或职业培训部。为适应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需要,着力于教育改革和调整的研究,或是借助职业培训学校的平台,围绕产业结构升级与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滞后性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实践模式。

(2)重组高校学生工作机构。大学生就业成为当下学生工作的重心,学生处与教务处联手建立大学生职业化教育教学联合工作中心。为解决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滞后性的问题,搭建相关信息和社会实践实训工作平台,共同负责对毕业生岗前培训及考评。

(3)重视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档案工作。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化教育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凭证式材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以利于大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进行自我管理,并作为大学生择业应聘工作岗位具备相应条件的支撑材料。

(4)加强师资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为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和管理人员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外,具备相应职业化的工作状态,应该掌握专业相应的技能,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成为专业领域的职业技术资格的考评员,形成考评专家库,以利于指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以便学生顺利就业。

(5)建立健全毕业生岗前培训合格考评制度。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考评标准;毕业生职场通用能力的考评标准;毕业生具备职业技术资格的实际应用能力考评标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考评标准。

注释:

①②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3).

③专家:未来十年内超过四成大学生成为蓝领[EB/OL]..

④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⑤厉以宁委员:中国需实现两方面转型方可成为真正经济强国[EB/OL]..

⑥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EB/OL]..

⑧来自《2012年杭州市十大产业及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

⑨人社部财政部: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可享补贴[EB/OL]..

⑩来自《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3).

[2]专家:未来十年内超过四成大学生成为蓝领[EB/OL]..

[3]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4]厉以宁委员:中国需实现两方面转型方可成为真正经济强国[EB/OL]..

[5]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EB/OL]..

第7篇

关于民办职业教育的举办,在我国职教法中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说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需要基础上已经有了上的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上的研究与实践基础的验证。关于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诸如能否营利、对民办职业学校管理薄弱诸类问题,在此我们不作太多的议论,仅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民办职业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在探讨此问题前,首先应明确民办教育的概念及领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办学主体是否具有政府权能为标准而将学校划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指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学校,私立学校指由非政府机构举办的学校,包括不具有政府权能的社会力量。在此我们也认为,民办学校即私立学校,所有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都可称民办教育。按照国际习惯一般将民办教育称为私立教育较为合适,在则以民办教育较符合国情与教育发展形势。故在一般描述国外民办教育时冠之以私立教育,而在研究中国情况时则以民办教育统称之。

国际私立教育发展与成熟的研究表明,教育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公共性,二者是保证私立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教育的民主化将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广泛的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立,则促进和保证了私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而教育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则为私立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基础。这些属性,保证了私立教育在欧美等国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与公立教育相比日益显示出其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如美国私立教育已逐渐从昔日的宗教教育为主发展为与公立教育同等教育目的与、在教学及管理上独具一格的学校。日本私立教育的产生及内容更多地受西方教育民主思想的,通过法制化手段保证及促进了私立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从贵族阶层的特权普及入一般民众社会,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可以说,私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基础上,社会的需求最终促成了它的存在与发展,补充公立或国办教育之不足,提供公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其性质与任务也是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而定的。所不同在于,如果说以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以进行知识传授及普及教育,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为主,而社会的私立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个体需要,追求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内容与要求。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的价值与内容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可以说,私立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是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与需求而进行变革,以保证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二、私立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与规模

从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公、私立并举的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它是人类社会传递文化遗产的一种工具,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中各级各类学校都是由国立、公立、私立三类学校构成。从教育类型来看,各类教育中都存有私立学校,但相对而言,属于普通教育内容的私立教育比私立职业教育易得到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教育体制中属普通和高等教育之私立教育较为发达;从各类学校发挥的作用来看,传播宗教知识内容一直作为私立普通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这也就限制了以传授技能与技术为主的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现实要求,如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限制。何种类型与层次的私立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合适,或那一层次的教育最适合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真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由国家承担,而中学后或培训性质的职业教育则大多数为私立的职业教育,如美国,由于其教育体制中完全的或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中学相对较少,因此所有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在公立中学实施,这类公立中学设有一定数量的职业课程。而属高中后非学术性、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学校则大多为私立性质,据统计在美国这类学校目前已达7071所,其中私立6514所,占有92.8%;同时由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都将在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因此在美国除为继续进行学位课程的公立性的社区学院外,大量的是属于私立性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据统计这二类机构的比例为1比6,也就是说在美国属于中学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大多数为私立的。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据有关统计资料,到1992年底,在日本属于高中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中最为发达的是私立高等专校和专门学校,共有2494所,占总数的86.7%,另有私立短期大学499所,占84.4%。总结美日二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经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私立职业教育或培训在非学历教育和中等层次之上发展较为合理并能获得较大的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或在属于职业技术培训内容方面更易获得发展。美日二国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私立高中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承担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民办职业教育与办职业培训的关系

关于此问题,主要的模糊认识在于①企业教育是否也是民办教育,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企业的办学行为与办学主体与企业的所有制间的关系问题;②如果企业办学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范畴,但现实的反映表明它又不等同于纯粹意义上的民办职业教育,其与民办职业教育的不同点在何处;③如果企业教育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作相应的改革,企业作为民办教育如何发展;④我国企业教育与国外企业教育的不同,也就是企业教育不能成为企业内的独立存在体,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其民办意义体现在何处。

对此类,本人认为,①职业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这是由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随着主义市场的建立,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和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变化,决定了其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的性质,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合资企业所进行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属于民办职业教育或私立职业教育,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教育尤其是企业开展的培训,是以企业为本,企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需要。企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行为,企业教育与企业生产与经营纳入同步发展轨道,这样企业教育行为也属于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但是企业办学由于企业性质的复杂性,使得办学主体及性质也呈现出多种特性。在企业教育类型上,从国外情况来看,有企业与企业联办,企业与社会联办,企业委托其他企业、行业、社会办等,企业给予经费资助或提供教学实习场所。

②企业职业培训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发展,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将成为今后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在于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鼓励与支持政策和企业职业培训发展为民办职业教育的社会必然性。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其中明确指出社会力量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这样企业所承担的教育形式在上已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组成部分。另从我国国情来看,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及职业培训的机构,大多数是一些企业或由行业组织的培训机构,可以说,企业办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但企业的改革冲击最大的也是企业办学这一领域,如何在企业所有制形式转变过程中,使企业的办学适应企业转变需要并及时作相应的改革,是企业教育继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企业教育向民办教育体制转变,并与其它培训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四、民办职业教育与政府的资助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的私立学校大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受政府资助,政府在经费上的资助,使私立学校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也是维持和发展私立学校的必要条件,同时政府通过对私立学校的资助,有效地实现对私立学校发展的控制,保证私立学校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发挥作用。可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与财政资助,是私立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私立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包括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资助,在日本最为著名的为1970年的《私学振兴财团法》和1975年的《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自此,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常费用补助金,最高达学校经常费用的50%。另有一种形式是通过对民办学校者进行资助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主要以学生贷款、奖学金、专项补贴等方式进行资助,这种资助保证了有才华、但受经济困扰的学生能够接受平等的、较好的教育机会与权利,学校则通过稳定生源、质量提高而间接受益。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国家对私立教育的资助,是私立教育获得与公立教育发展的同等条件,承担相同的任务,且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来扶持私立教育发展,并通过资金资助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如果在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发挥在私立教育中的管理职责,是一个值得认真的问题。

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与形式

第8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提高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较大的改变,以及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较高要求。在我国的教育行业,学校管理方面也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改革,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以及入学学生数量的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改革。针对这一现象,加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雪深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也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样一个小小的范围。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开始从任何方向搜集各种感兴趣的消息,人失眠也在逐渐变得宽广,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被各种外在事物所控制,以前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并且结合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2.增进对社会发展的了解。随着社会发展,当今社会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充斥着,现阶段的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信息要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的各种信息五花八门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旧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快速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消极现象

1.学校管理方面措施欠缺,过于机械化。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学校的老师管理方面。老师作为教育行业的执行者,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管理当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过分的体罚早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被社会的潮流所淘汰。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发生方面老师应该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耐性,不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的过于强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管理,从今学生的全面发展。2.学生的自制力有所欠缺。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是十七八岁的学生,心理和身体方面都不是很成熟。这个年纪正是容易躁动的敏感阶段,对外物和社会的具有新鲜感的任何事物物的敏感性都比较强。在这方面老师普遍会比较关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乖巧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对评查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关注和培养。这种方式很容易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更好的方向,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意识不到自己自身的特点而自甘堕落。这种两极分化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更应该以以人为本为理念,着重加强各个学生的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1.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是符合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管理理念,并且创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个人发展的意识,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过去落后陈旧的管理模式,创新新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不但要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假期期间也可以通过各种电子方式或者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2.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在教育行业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在学生群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可以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行使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了解各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更加的人性化高效化。科学的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顺利进行。3.使学生工作管理更加的人性化。像优秀的学生这样的老师,心理的偏差无视思想和生活的状况,有对学生的知识带来的倾向。而主要职业大学生和职业技术性的学生以及其他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需要这个正式的高中的学习,自我管理和容量的约束。学校有学生的管理,管理,对学生相关的位置,有必要的工作,学生学习新的经营手法。

四、结语

在管理改革和创新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章程管理工作和管理职业培训学校的学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想法,学生职业培训来构建系统需求管理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和职业普通大学生的培训领域,不仅按照职业学校的发展趋势,根据我们总结的社会发展趋势,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引入人文主义理念的管理,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各方面的需求,开发能力和学生的创新对于学生和促进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教师和学生,根据时间的人才发展的要求。

作者:姚艳君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9篇

2011年10月19日,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眉山召开,四川省委常委、省关工委主任李登菊到会讲话,省关工委执行主任谢世杰作总结讲话,眉山市委书记、市长李静到会致辞。眉山、青神、安岳、天全、德昌、射洪、德阳等地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全省各市、州、县领导及关工委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李登菊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各级关工委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不懈努力,四川省关工委组织快速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亮点纷呈,广大青少年茁壮成长。四川省关工委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全省有4109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关工委组织、覆盖率达94,5%,关心下一代老年志愿者已达102万人。

李登菊说,2008年,省委请了几位省级老干部参加省关工委的领导工作。近年省委决定,在各级关工委设立执行主任,主持日常工作。2009年,省关工委增加了经费、落实了办公场地、解决了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2010年,省政府提供启动资金,支持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创立,增强关爱工作手段。2010年。省委召开了高规格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刘奇葆到会讲话。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今年召开的省关工委成立2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提出“班子组建、指导措施、工作保障、配合支持”四个到位。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写入了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谢世杰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他说2011年召开了四川省关工委成立2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精神文明办联合表彰了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100个先进集体、300名先进工作者和144名荣誉奖、功勋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通报表彰了1174名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0年以上的老同志。

四川脑瘫儿童救助工程有序推进。2011年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出资100万元、省慈善总会出资100万元、省红十字会出资50万元,今年对300名脑瘫儿童每人提供一次性一万元以内的资金救助。

成功举办万名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今年是建党90周年,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出资100万元,与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团省委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学党史、忆党恩、跟党走”四川万名青少年夏令营活动,13998名青少年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农村贫困青年就业技能培训项目顺利实施。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元贞集团联合创办了四川关爱元贞职业培训学校。首批100名学生全部由省内革命老区选送,他们在校接受4个月技能培训后,元贞集团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基层工作深人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关工委组织64840个,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已达102万。

谢世杰强调,明年是中国关工委“三年”基层工作的关键之年,各级关工委一定要采取切实措施夯实基层工作,特别是强化乡(镇、街道)一级关工委工作。真正做到有牌子、有班子、有活动,见实效。对照检查、总结经验、增添措施,切实为青少年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开展好青少年教育和关爱活动。继续深入推进脑瘫儿童救助工程和农村贫困青年就业技能培训项目,把这两项惠民工程落实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第10篇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不是一个停留在书斋里的学者,2002年,他和经济学家汤敏等人,为了中国的经济和教育问题,亲身躬行,兴办了民办公益性学校——富平家政学校。

富平家政学校(以及随后成立的富平家政服务中心)旨在为中西部贫困妇女提供体面就业的机会,为城市家政送去放心、专业、有保障的家政服务。创办迄今,共培训就业了2万名左右家政服务员。目前已得到了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的认可。

“富平”,即“让平民富裕起来”的意思,这是茅于轼先生提议的校名。北京富平学校经过十年的整合与积累,逐渐发展成为以社会企业家的精神和方法推动社会创新、促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

1993年9月,茅于轼教授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以500元人民币开始进行小额信贷实验,重点针对贫困农户提供贷款。

2002年,考虑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更多路径。4月,北京富平学校于以“民办非企业形式”注册于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全称为“北京市通州区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除在农村开展小额贷款金融服务外,还为贫困地区的女性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支持和权益保护。为便于提供就业服务,同年11月,北京富平学校的创办者们投资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社会企业之一——北京富平家政服务中心,并在北京市东城区工商局以企业形式注册。

2003—2005年,历经非典的考验和在市场中的历练,北京富平学校在农民工就业服务方面逐渐形成了民办公助的独特模式,并建立了与国家扶贫办以及安徽、甘肃、陕西、河南、湖南等省扶贫办的合作关系。2004年,北京富平学校完善了治理结构,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

2006年,北京富平学校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合作,重组新富平学校,在新的平台上开展工作,涵盖社会投资、环保、教育、公民社会发展等领域。同时开始与基金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2008年9月,北京富平学校与社会投资伙伴共同投资成立北京富平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富平社会投资公司,开展以投资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社会投资业务。

2009年起,北京富平学校结合以往的经验与优势,将业务集中于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和创业培训及金融服务,以及在城乡社区发展、企业志愿服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培养社会创新者。

2009年6月13日,永济市富平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永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近日,为了了解富平学校的近况和茅于轼先生对民营教育的看法,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茅于轼先生。

《中关村》杂志:茅于轼老师,富平学校到现在已经办了十年了,您能否总结下富平学校的经验?

茅于轼:这个富平学校,是我们几个人用30万元办起来的,它解决了2万人的就业问题。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我们也碰到很多困难——比如黑社会的问题等,但我们也得到了政府支持,从亏损逐步走向收支平衡乃至盈利。现在政府按照学校毕业出去的每个上岗的人的人头给予富平学校一定的补贴,这个数目在前年只有400元,现在有1000多元。

富平十年 ,主要有一个特点,也就是抓住了“两头”:一是招收贫困地区的妇女;另外一头是满足城市用工的需要。十年以前,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的月工资是300—400元,现在涨到2000多元,涨了5倍。这十年间,物价水平上升25% 。由此看来,这个行业对于贫困人群的脱贫起了不少作用,也同时满足了部分城市高收入人口对家政服务的需求。 所以,就有了财富从高收入人群流到低收入人群的一个渠道。我们还关注了家政服务人员的平等和自由权。10年以前,家政服务人员是没有休息的,现在他们可以一个月休息4天。而且我们还举办了各种活动,比如看电影、到故宫参观、学唱歌跳舞、学电脑等,都是免费的。我们试图保护她们的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十年来,我们的客户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以前是把家政服务人员当作丫鬟来看,现在更倾向于看成平等的人。当然这方面还不够,还有提高的余地。

《中关村》杂志:某种程度上讲,富平学校也是民营教育,你对广义的民营教育怎么看?

茅于轼:民办教育挺复杂的。目前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实行的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也有民办的,它有它的特色。有些所谓的贵族学校的办学质量比较高,但使得教育的公平性受到损害。有钱人能得到好的教育,好的老师流向这些学校去了,结果就是义务教育的质量就下降了,这是很不好的一个现象。

另外,我们的义务教育还有一些弊端,比如重视城市而不重视农村;比如办一些“重点学校”——这是非常有害的。国外的教育重视公平。我们分出一些“重点学校”,局部教育质量提高,但损害了公平。结果是大多数农村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社会的垂直流动性就减少了,我觉得宁可牺牲质量,也要公平。

民办学校也有一些不是贵族的,比如农村也有民办教育——这些民办教育政府应该补助它们,毕竟它们减少了政府的负担了。

《中关村》杂志:除了您上面提到的两类民办学校,还有别的类型,您怎么看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学校?

茅于轼:现在不少城市有打工子弟学校。它们的出现其实是不合理的,我们的制度把这些孩子的身份和他们父母的户口联系——户口成了一个遗传的东西,让他们不能享受公平的待遇。现在这种现象在改变。比如浙江好几个地方已经改了,北京也在改。

《中关村》杂志:民办学校在全国统一招生中在生源方面好像没有什么优势,您怎么看?

茅于轼:应该自由招生,没有理由谁先谁后。教育首先应该保护人的自由,不应该违背人的自由权利。

《中关村》杂志:您如何看待新东方这样的学校的成功?

茅于轼:社会有需要,他们能满足需要就是对的。

第11篇

【关键词】在线教育 历程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84-02

在线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一项活动。对于在线教育来说,计算机是工具,互联网是支撑,二者缺一不可,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成熟度,直接决定了在线教育发展的程度。

一 发展历程

互联网在中国的起步始于1994年,同年4月,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1995年3月,中国科学院完成了上海、合肥、武汉、南京四个分院的远程连接,开始了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邮电系统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开始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向社会开放,瀛海威、瑞得在线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开始创立。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因此,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较大规模的运用是在1996年。

中国的在线教育在20世纪末开始了缓慢起步。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在线教育经历了从远程教育平台、培训机构转战线上到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涉足在线教育三个阶段。

早期的在线教育发展受限于外部环境,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网络带宽的限制)和家用电脑的使用;另一方面,用户尚未养成接受线上教育的习惯,更谈不上付费接受线上教育。

200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出现了“三分屏”形式的网络视频课件,在线教育进入多媒体阶段;二是教育部批准了68所高校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准许开设网络教育学院,颁发网络教育文凭,其总体规模占据了当时中国在线教育90%以上的市场总量;三是新东方网校于2000年上线运行,标志着传统培训学校开始角逐在线教育市场。之后,由于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在线教育进入徘徊期,整个行业在摸索前进,市场容量虽然也逐年升高,但与迅猛发展的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相比,在线教育只能算是一个增长比较缓慢的行业。

2010年前后,美国可汗学院的运营模式开始影响世界,而此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对于投资者而言,如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机会已经不多,而在线教育成为“新宠”。2012年,美国三大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大规模融资强烈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预期,导致国内在线教育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产业的一个细分行业,开始受到互联网巨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的重视,数以百计的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仅2013年全年就新增近千家在线教育机构。

二 现状

在线教育吸引了大量投资,2013年有数十亿资金进入在线教育行业。根据德勤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至2014年一季度,国内外有超过30家在线教育企业获得投资。虽然发展迅速,但其市场规模仍远远低于实际需求规模。据统计,目前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2012年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则为910亿美元,这一方面显示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在线教育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扶持,在线教育行业必将持续快速增长。根据艾瑞咨询分析预测,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在2017年增长到1700亿元。

现阶段,涉足国内在线教育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即学前教育、K12教育(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高中阶段)、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其中,份额最大的是高等教育市场,一般指网络学历教育市场,即教育部批准的可以开展网络教育的68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的招生市场。这个市场目前每年招生40万人左右,每年产生的市场规模在30亿元人民币左右。代表性的企业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弘成教育集团以及TCL集团和中央电大的合资企业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随着“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网校”审批的取消,在线学历教育市场可能全面放开,这意味着除了原来批准试点的68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还可能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

MOOC的发展为互联网企业介入在线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从国外MOOC课程受益的互联网教育公司中,较有影响的有果壳网和网易公司,国内高校自建中文慕课平台的需求,受益的如清华控股公司北京慕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卓越智慧树等。除这些企业外,在线高等教育对精品资源的需求也为传统出版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可能的内容提供商,传统出版企业有互联网巨头和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所不能比拟的资源优势。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都加强了对数字出版、在线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出版社积极参与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包括中国大学MOOC、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则与科大讯飞合作,从事数字化教育。

职业培训在线教育是仅次于网络学历教育的又一大市场。其中代表性企业如中华会计网校(美国上市企业);英语培训企业沪江网校等。此外,公务员考试培训企业华图教育和英语培训企业新东方在线,也都有网上培训部分,但它们还是以线下面授为主,线上的课程只是补充K12教育位列第三大市场,主要是中小学的线上课外辅导市场,目前主要的企业有101网校、四中网校和学而思网校等。其中,101网校和四中网校是最早的一批网校,依托好学校的资源和品牌进行运作。而学而思网校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力量,依托线下学校的资源,发展较快。虽然K12教育位列第三,但K12领域更为复杂,市场潜力更大,也成为初创企业最渴望争夺的在线教育细分市场。与强调个人自主学习的职业培训不同,K12领域涉及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多个关系方,因此要求产品能完成基于上述三方需求出发的学习闭环。无论哪一方的需求没有被充分考虑或适当满足,都会降低用户黏性。学前在线教育市场目前在中国还很小,开展得不多。

按照所提供内容的不同,现阶段的在线教育服务提供者可以分为六个类别:(1)学校:如提供网络学历教育、MOOC在线课程等的各高校;(2)培训机构:如学大教育、新东方在线、华图教育、弘成教育等;(3)学习工具提供方:如百度文库、有道词典、猿题库等;(4)设备提供方:如科大讯飞、诺亚教育平台、方直科技、启明科技等;(5)B2C平台:如淘宝同学、各种网校等;(6)C2C平台:如传课网、YY教育等。

在线教育有集教育、互联网、技术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特点,可能打破原有的教育产业链条,产业之间跨行业联姻将成为普遍现象。

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来说,如何获利,抑或盈利模式如何?从已有的实践看,目前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内容收费:主要指对提供的课程和资料进行收费。(2)增值服务:如对基本学习内容免费,而对更高级的内容,如考试服务、就业咨询来说,则进行有偿服务。(3)一次性收费或包月服务:主要指学习软件。(4)平台使用费:主要指一些B2C平台或C2C平台,对进驻平台的教育机构或个人收取费用,进而允许教育机构在平台上提供课程和资料。(5)广告模式:向在网站上投放的广告收费。目前能够依靠广告盈利的只有少数具备品牌优势,可带来大量流量、点击量的网站。

三 结束语

在线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将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虽然在线教育市场庞大,但用户的在线学习行为和消费习惯的培养以及网上精品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均需假以时日。目前,在线教育尚处于“烧钱”阶段,对于在线行业来说,最终的胜出者将是有资金、有创新、能坚持者,三者缺一不可。

第12篇

关键词:软件教育;中专计算机教育;应用

中专职业学校的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往往他们在初中时的文化课成绩都不好,一些学生甚至总是生活在教师的视觉“盲区”,基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在中专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内心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给中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阻力;但在大学当道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压力异常严峻。所以,中专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立足现实,根据中专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笔者观察总结发现,中专学校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有学习没目标、信心不足、拉帮结派、表现欲望强烈、自我约束能力差、接触计算机频繁,但专业技术能力匮乏等问题,给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一中专教育中加强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人才教育也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具备超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一方面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同时,还应符合社会的用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率。这极大地考验着中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基于此,中职学校必须紧追时代步伐,充分意识到计算机普及应用的时代性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迫切性要求,将计算机人才列为教育重点,因为无论供职哪个岗位,几乎都对计算机应用水平有所要求。而为了使计算机教育人才更能符合市场需求,则应将软件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来抓。

二软件教育在中专计算机教育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中专教育即职业教育的一种,它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和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学校有所不同,既没有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研究特性,也缺少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处于两不搭的尴尬境地。在计算机教育日渐普及的新时期,中专教育中的问题也越发突出,软件教育的教学应用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观念落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重视

在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对软件教育教学的重视度并不高,而当前,在诸多的大型企业中,对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却非常普及,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企业的新技术应用更为超前,他们对软件教育人才尤为重视。然而,在我国诸多的中专学校中,开设软件教育专业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即便开设的学校,也鲜少涉及企业工作中常用的如PHP技术等高端技术,技术短板严重。此外,在计算机教育中,学生的计算机或软件处理能力很低,究其根源,就在于中专学校及科任教师的市场意识不足、未能及时根据时代变化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内容造成的。

(二)中专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不适于软件教育的推广

当前的中国,人们对学历有着某种难以述说的崇拜,由此人们更加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专教育,认为只要进了中专就没了前途。正是这种观念的偏差,中专教育学校对课程的开设也不再上心。加之家长和用人单位对中专教学的片面认知,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也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专教育发展的随意性。造成软件教育在中专计算机教育中应用不佳的因素有:第一,教师资源缺乏,专业学生不足,极大地限制了该专业发展。第二,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近年来高校扩招态势猛劲,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办学获得了更多的经费支持,但显然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社会资金,都无一例外的忽视了中专学校的建设,特别是计算机机房仍满足不了基本学生数量的需求,由此说,软件教育的发展更是纸上谈兵。

(三)中专学校缺少软件教育的校企合作,市场化程度不高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日渐成为大中专院校进行人才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不但为社会企业培养了大批适应企业需求发展的专业人才,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甚至就业机会,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需要,明确学习方向。此外,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现途径的探索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现实是残酷的,企业却很少将橄榄枝抛向中专学校,他们担心中职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技术能力不足,所以即便有合作,合作也并不深入。这主要还是因为中专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确与企业的人才需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也给校企进一步合作带来了阻滞影响。

三软件教育在中专计算机教育应用中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

在我国的中计算机教育中,软件类专业教学始终将理论扎实和各类软件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来抓。所以,从中专学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是有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基础的,对一般的对口专业工作也能胜任,符合无纸化办公的时代要求,然而,软件专业的学生则要求更高,应有对各类基本软件开发的调试、测试的工具的基本了解。为了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中专学校在软件教育课程设置中,就应该进一步明确实用性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始终以市场化为导向,在课堂上引进先进的软件技术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开设前沿化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切实提升中专学生的就业率。内容设置上,教师应根据当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内容进行教学内容资料的收集,然后利用应用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选,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冗碎。充分将计算机的概念教学和应用连接起来,创新教学步骤,对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反复整理和创新性探索,通过与教科书、教学大纲和软件教育的现实需求制定教学规划,调整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软件教育教学也不例外。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性思维,就必须选择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通过多媒体的应用等开展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原本枯燥的知识内容,并激发其主动尝试的自我实践能力。此外,在软件教育教学中,笔者还曾使用过“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尝试,并适时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并多次通过开展比赛、竞赛等形式的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操作能力都好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优化考核制度体系,促进学生自我改良

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中专计算机软件教育水平,还需要从学校及学生内在方面上下工夫。具体方式有:第一,学校应不断优化考核制度体系。重新对考核分值进行优化,以满分100分为例,可将理论测试分值设置为20分,将实践测试部分分值设置为60分,学生日常成绩分值设置为20分。如此一来,学生将会从日常点滴开始加强学习,不会产生怠慢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注重。在测试频率方面,可采取定期考核和抽查两者交叉的考核方式。第二,为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学校还应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场地,增加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单位的接触度,使其在实习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主动做出改良和提高。

四结束语

对中专计算机教育而言,软件教育是学生未来在社会工作中谋求更好的生活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了使学生掌握这项基本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中专学校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意识到教学不足,根据市场需求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考核体系,以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中专学校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胡美静.中职计算机软件教育的初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8):193+195.

[2]张晓翠.论中职计算机教育中软件应用教学的优势[C].华章,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