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队伍管理论文

队伍管理论文

时间:2023-02-09 15:0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队伍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队伍管理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建设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素质优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更是力不从心,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那么农村初中教师的现状怎样呢?怎样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业务素质呢?

一、农村初中教师的现状

1、教师学历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

农村教师的构成是高校分配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办转正的教师,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80%以上。尽管他们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制约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骨干教师缺乏

由于存在着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教师流动频繁。有能力的教师工作两三年调入城市,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就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学校市区级骨干非常稀少。无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来,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生源大量流失。

3、教育观念滞后,课改意识不强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慢,不求进取,固步自封。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管理论文,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还占一定地位,这些成为当前课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年龄老化,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无紧迫感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编制的限制,不能及时补充年轻教师;二是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偏低,留不住年轻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大多处于职业倦怠期,工作力不从心,缺乏竞争意识,工作得过且过,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学校无办学活力。

二、对策与建议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

1、 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学校领导要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列入教师岗位考核中核心期刊。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树立新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贯穿课程改革全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认清课程改革初中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堂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

3、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稳定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必须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第一,对学校的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一刀切,要有农村的评价标准。第二,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评聘和晋职上,不受指标的限制。第三,要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目的。第四,城市新聘用的教师和晋职的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一定时间才可聘用和晋职。

4、提高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管理论文,如何搞好校本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仅仅靠学校自身培训远远达不到效果。第一,必须由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讲座培训,跟踪测试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第二,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与市内优秀学校教师手拉手活动,定期相互听评课,开展教科研活动,并纳入双方学校考核中。第三,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个人自学内容,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教师队伍素质才能稳步提高。

5、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

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指导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紧密围绕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精选教育科研课题,通过对课程的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共同提高,聚合了一批人,带动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推出了一批人,是一条快速高效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的很好途径。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主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开辟新途径。

第2篇

一、原因

(一)人员流动渠道不畅通

审计系统由于受编制、人事管理体制及专业性质的制约,人员的录用、提拔、调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人员流动性小。虽然政府再三强调审计机关工作人员逢进必考,但现实的大环境,人事部门也难于做到严把进人关。近两年我局所进人员,基本上是乡镇领导换届安排,部分关系人员照顾性进来的,实际能胜任审计工作人员难于“走进来”,而非专业人员,相对来说又难于“走出去”。审计人员提拔、输出的极少,由审计岗位走向领导岗位的更少,人员始终处于一种自行消化状态,干部成长渠道窄。由此严重影响了审计干部向健康、向上方发展,从而影响了审计事业的推进。

(二)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过大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年龄偏大点的审计人员认为自己搞审计多年有经验、有方法,同时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当天和尚撞天钟,完成任务就行了。而年轻刚进来的审计人员,大多凭关系进审计局,缺乏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整天讨好领导,在理念和实践上无长进,形成一种“工作干好干坏无区别,干多干少无所谓”的不正确认识,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基层审计机关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以及有关制度未能真正做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尚未建立健全符合现阶段审计发展的审计管理、审计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缺乏切合实际的考核激励制度,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积极性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强的结果。

(三)学习教育不够重视

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业务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且大多数都是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40~50人员,加上每年要完成的审计单位(项目)众多(如我局去年审计的单位(项目)73个,其中年度计划51个,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22个,今年又达74个,这还不包含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项目一个接一个,加之审计的程序及其繁琐,案卷整理过于繁杂,审计决定执行难度较大,审计人员长年累月奔波于审计一线,天天忙于查账、写审计报告、执行审计决定、整理审计案卷,任务的日趋繁重,及主观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基层审计人员在学习上更多的是采取敷衍的态度,静不下心、沉不下心去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学习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由于过份强调“忙”,更谈不上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终导致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运用绩效理念,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审计方法无所适从。

二、对策及建议

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迫切需要。基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道远,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及广大审计人员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从提高认识、完善机制体制及制度、加强学习教育、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审计质量等措施入手,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

(一)优化人员结构

一是立足当前实际,从现有人力资源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失衡、能力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由于受机构编制制约,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招录人员、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充实审计力量,优化审计队伍结构,根据审计队伍实际情况,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强化学习培训、强化沟通交流等方式,积极培育审计人才,促使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是严把审计进人关,用好有限的人员编制,招录急需人才。根据审计机关工作性质及专业特点,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及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录用方式将审计队伍中知识结构严重缺位的、审计工作急需的人才引进到审计队伍中,确保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三是逐步建立审计专家库。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才缺口,很难配齐所需的各类人才,因此上级审计机关因结合审计实际,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审计需要的审计专家库。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审计等的方式,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争取政府支持,确保审计经费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审计署关于机构改革中加强市、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建设几点意见的通知》([2000]86号)精神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经费应根据《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列入同级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据此,审计机关应主动争取政府支持,财政年度预算时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性质、工作量、工作职能和工作成本,确保审计机关的经费,以提高审计工作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维护审计人员廉洁审计,依法审计形象,推动我县审计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三)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审计事业发展方向及基层审计工作特点,建立和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并针对审计发展形势需要及制度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等,及时科学地调整考核内容,使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例如我局2005年制定出台的内部管理考核办法,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审计工作业绩为考核重点,将业绩与审计人员完成项目质量、成果运用、审计创新等相挂钩,量化考核指标。并逐年进行修订完善,不断细化考核项目。通过近年来内部考核办法的实施及修订完善,我局在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我局又将继续围绕科学发展及审计转型的要求,对考核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工作成效将不再只针对查出多少违规金额,上缴多少财政金额,而是重点关注有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等方面。

(四)强化学习教育

针对目前基层审计干部专业结构状况,要使广大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更新的新时期,就审计人员本身而言,学习是防止思想僵化,保持不断创新,持续进步的基础。就审计机关而言,加强培训,促使审计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接受学习和教育,是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基层审计机关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全体审计人员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效果,切忌走过场,使广大审计人员能真正从扩大审计人员知识面和思维视野出发,培养审计人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潜力、有钻研的审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积极培养一人多专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审计应用上的困难及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其次,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审计发展形势及审计人员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情况,制定中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训内容上,应基本涵盖宏观经济、法律、审计业务、计算机、基建等知识,不断拓宽学习覆盖面。培训方式上,应注重有计划地分类、分层次培训,如按照领导、骨干、一般等不同层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也可根据审计实践需求,采取委培、代培、抽调基层人员参加上级审计项目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培训方法上,应考虑基层审计机关的实际,防止只重形势不重效果,走过场的培训,减少“作报告”、“谈体会”等枯燥单一形式的培训,注重采取新颖、互动的培训方法,采取审计实务的操作演示、审计业务的经验交流等培训方法。如我局从今年起,每月第一星期周一各业务组长互相交流审计实施情况,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

(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1.重视审前调查,提高审计方案编制质量。

一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情况、领导及分工、单位主要职能、下属单位情况、纪委等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以往审计情况,以及计算机环境的基础上,注重掌握重大事项如工程建设、大笔资金征管用、资产处置情况等。二是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重点内容等编制审计方案,重点项目应开展审计方案论证,审计组长及时根据审计方案论证会形成的意见,完善审计方案。

2.遵守规范,鼓励创新,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

审计报告是一种专业性极强、权威性高的行政公文,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较好的理论修养。从某种角度说,审计报告是检验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一是重视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二是突出反映审计重点;三是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审计结果文书要抓住项目的主要问题,讲深讲透,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解决实质问题,达到实际效果。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

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电企业的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利润空间也愈来愈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迎接挑战,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抓住线损管理不放松,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线损要效益,这是供电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定位,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线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线损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管理好线损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借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出线损管理的"九招法",以求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探讨。

一、目标分解法

目标分解法是当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实施线损管理过程中,正在运用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在确定年度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和每个企业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指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不能脱离现实凭空臆造,使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目标而影响员工的进取精神。要在认真研究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真正做到切实可行,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考核奖惩法

考核奖惩法首先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要设立专项的线损奖励基金,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县局每月要对每条线路的线损情况进行计算考核,看各供电所的线损指标是否完成,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完成线损指标或超额完成指标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者给予经济处罚。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农电工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在考核过程中,作为企业的考核者要认真负责,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决不能敷衍了事,含乎塞责,如果对考核不认真,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对以权谋取个人私利,以及由于自身技术低下素质不高,在实际操作中造成计量事故,或为窃电者留下可乘之机,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者,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该处分的进行严肃处分,该免职的予以免职,该经济赔偿的进行经济赔偿,只有严格的考核奖惩,才能保证各项制度顺利推行。

三、月度分析法

月度分析法就是县局每月要定期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对逐条线路的线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全局的线损情况。在召开线损分析会时,各供电所长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辖线路的月度线损分析报告,在会上一一发言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让大家品头论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对于线损高的要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对于线路运行良好,线损稳中有降的线路,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之目的。分析会结束后,职能科室要写出月度线损分析综合报告进行存档,在下一次线损分析会上进行对照检查,看其措施是否落实,线损是否降了下来,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

四、计量集权法

电力计量是线损管理的核心部位,计量表就好像在商品买卖交换过程中的秤,应该保证准确无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如果计量表失去准确性,或者是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表上做手脚,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就会导致线损的升高。所以,在计量上要采取统一集权的管理办法。首先,要把好计量表的校验关,计量表要由具有校验资质的部门校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电力计量表的校验业务。其次,对每个配电台区的计量箱钥匙要由专人管理,管理者对企业要绝对的忠诚,不得有丝毫的贪心和私欲。农村低压客户也应如此,要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农村电工来统一管理钥匙,任何私人不得干预。否则如果计量箱的钥匙分散管理,一旦遇到个别私欲膨胀者,他们就可能乘隙而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窃取电能,造成电量流失、线损升高。所以,对于计量管理要慎之又慎,必须采取集权管理方为上策。

五、经济运行法

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线损的又一有效手段。经济运行是指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即在这种运行状态下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设法尽可能地减少有功、无功损失。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包括供电企业的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一是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要以调出效益、降低线损为基本原则,准确掌握负荷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经济的电力运行方案。同时在电力设备需要维护检修时要统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以此来减少损失、增加供电量。二是变电所的变电运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变化以及功率因数高低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尽量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三是供电所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个配电台区经常进行巡查,特别是对那些野外抗旱变压器,一旦抗旱结束要立即停运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防止空载运行。四是要对那些"大马拉小车"的变压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电能的无效损耗。

六、消缺补漏法

供电企业不同于其它企业,其设备分散点多线长,一个县级供电企业大都管辖着数以千计的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这些设备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庄高山丛林,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我们忽视了管理检查,有些线路和台区设备就有可能因出现缺陷而造成电量损失。所以,作为供电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按照设备规程的要求,经常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配电台区进行检查,对线路进行巡视,尤其是要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哪些地方出现漏电现象,就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消缺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线路线损的加大。

七、摸底排查法

摸底排查法是我们在降低线损过程中一种最直接、最简单,也最易生效的办法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作为基层供电所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所管辖的台区和客户情况有一个最真实的了解掌握,对每个台区每个客户的用电负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数。一旦线损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每个客户的月度电量的增减幅度,对问题的出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客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摸底排查能够有效地控制个别欺骗瞒报截留电量现象,同时也能查出许多隐蔽较深的问题。沁阳曾有一条10千伏线路线损一连几个月居高不下,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这条线路每个客户的计量进行了细致排查,在排查中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之处,最后经过检查发现一个用电负荷比较大的客户计量装置的互感器实际倍数与铭牌不一致,在每月计算电量时少算二分之一的电量,问题找到以后,这条线路的线损很快降了下来。在我市还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村庄前几年低压线损非常高,有时高达50%之多,前年新的所长上任以后,组织二十余名农电工对该村庄一家一户进行突击排查,结果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客户计量表未向供电所上报,而被该村的电工截留下来,问题澄清后,局里对这名电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追补了电量,该村的低压线损很快降到了合理程度。

八、常态监测法

降损节能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必须建立一种常态监测机制。降低线损关键在于计量,计量管理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决不能一时紧一时松,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坚持定期抄表与不定期抄表相结合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通过抄表来监测掌握计量表的运行情况,看客户的用电量是否有不正常的起落,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计量进行检查。二是经常开展营业普查,对所辖区各配电台区的计量每月要进行一次现场监测,看其计量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三是按照规程要求对计量表严格进行周期校验,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第4篇

关键词:创新管理 手段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83-01

本文所指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是一个生产设备较先进、机组数量众多,人员年龄结构轻、素质普遍较高的现代化大型发电企业。因为是由不同的股权组成,该企业10台机组由三家不同公司实施一体化的管理。这就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及精益化和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完成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对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前,员工的主动创新意识不强,对创新工作持有畏惧心理,企业的管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无法实现精益化管理的目标。基于上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套卓有成效的创新管理方法应运而生。

一、建立机制,营造深厚的创新氛围

1.建立明确的管理创新的组织机构

建立上有公司主管领导、中有主管人员、下有实施人员的三级责任主体。设立科技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经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由公司领导及经营管理专家组成。经营管理委员会有常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一名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并且在各个部门都设置了兼职的管理创新联络人。做到人尽其职,保证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良好运转。

2.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体,是整个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注重人才培养环境的创造、人才成长平台搭建和人才选拔、任用方法的创新,以培养胜任岗位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为目标。对于技能人员推行“实操型、模块化”的培训及内部取证的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检修技能和操作技能。推行“实操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中心、试验室等技术研究的场所”,培训与研究相结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对于管理人员内部通过部门间的交叉培训,使员工对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有全面的认识,便于业务接口工作的良好开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外部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开拓视野、取长补短,为管理创新奠定基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重”,培育有远见,有谋略的企业员工。经过有效的实施人才培养策略,树立管理创新的带头人,作为企业创新工作的领路人,带动创新人才队伍的形成,才能开展具体的创新活动。

3.实现有力的激励机制

制定物质激励的原则调动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制定《科学技术评奖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加大对管理创新的激励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项目负责人奖励力度,项目负责人奖励全部金额的60%。通过形式新颖的精神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自我满足感。对各个项目及成果负责人进行专题访问,在厂内电视台、培训中心“荣誉墙”以及“每日之星”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报道,这样会大大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主动创新的意识,成功打造了员工自主创新、企业经济创效的良性循环。营造崇尚知识、乐于创新的氛围,体味着创新带来的自豪感。

二、科学管理,使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

1.建立管理创新交流的平台

与时俱进地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员工相适应的经验交流平台。设立QQ群或微信群等员工喜闻乐见的现代沟通交流空间,群里除了管理创新工作的各级负责人外,还有各级的经营管理专家以及历届获奖管理创新成果的负责人,这些专家作为群里的“技术支持”,只要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疑问随时可以找专家解答。此外,凡是有新想法、好创意的员工都可以加入群中,在这里,大家共商“厂是”。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管理创新活动的载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在此进行推广交流。

2.畅通管理创新信息通道

与管理办公室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各大知名期刊以及在企业管理方面知名的专家学者建立密切的联系,掌握管理领域最新的情报以及行业内成功的案例,将这些素材上传至QQ群中,让大家随时随地轻松掌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管理创新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家管理创新方面的知名老师,到现场为大家讲解当前管理创新的形势和方向,员工们现场拿出自己的选题或管理成果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为大家提出了的详尽的指导和中肯的意见,为解决管理难题及提升现有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3.管理创新课题的攻关

自2008年起,企业实现了三家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在三家公司的十台机组生产运营中,在精益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课题摆在人们的面前,托电员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方法。就这样,公司每年会组织一次到两次的管理课题征集,课题来源于各项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或可以优化的项目,重点在于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规范管理和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生产等方面,课题经专业人士认证及主管领导审批后确定并进入管理创新课题库,课题优先由经营管理专家选择,其余课题“实施挂牌招标制”,由员工自由选择。

4.总结固化成果

一个课题完成的标志,除了已经解决了问题或是达到管理提升的目的外,还要求将经验总结出来,形成管理论文和管理成果,在厂内推广甚至在系统内推广,以供借鉴。并且要在厂内评比,每年组织一次到两次的评比活动,由专家组成评审团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评比打分,并对论文或成果提出修改意见,由完成人反复修改完善,这才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全部完成,对于获奖的项目由管理创新主管人员及时的兑现奖励。并将修改后的论文或成果对外推荐发表或参与评奖。

三、持续改进,管理创新成效逐步彰显

1.创新文化初步形成

员工参与管理创新的热情不断增加,2013年管理创新课题征集了20个,2014年到目前征集到管理创新课题43个。员工从理念上认同了企业的创新文化,主动参与到企业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逐渐活跃起来,员工的创新思维模式基本建立。

2.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现有集团公司级专家人才96人,集团公司双十大杰出人才2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01人,高级技师和技师206人。集团公司、中央企业及电力行业技术能手51人。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奖数量大幅度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管理创新成果丰硕,2010年至今,该公司共有34项(次)管理创新成果获奖省级及以上管理创新成果奖,共有16篇论文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奖,14篇论文入选全国电力企业优秀论文集。仅2014年一年,就获得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一项,电力行业五年经典案例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京市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三项,获电力行业管理论文三等奖以上得论文有十六篇,对外发表管理论文二十三篇。

4.助力企业盈利能力等指标不断提高

“发现问题有机制,解决问题有人才”,员工的创新行为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在总结经验、固化成果的过程中,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管理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近千万。助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了安全生产周期达到3000多天,未发生人身和重大设备事故,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达到管控达标指标,连续七年获得集团公司“创一流”排名第一。发电能力及利润水平屡创新高。

四、结语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教育,改革,思考

 

知识经济的到来,势必会引发我国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转变。结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符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基本要求。现在,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有必要将经济学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中。

相对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经济学教育明显显得滞后,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克服对经济学教育急功近利的倾向,才能建立高质量、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一、经济学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的深化,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西方国家在经济学教育方面拥有完备的体系,但我国根本不可能也不允许完全照搬过来。于是,建立一个怎样的经济学体系教育管理论文,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经济学体系,也就成为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经济学教育要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要把经济学与社会实际联系到一起,例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三农”问题等。经济学教育教学必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动往往会引起经济理论的革命。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散,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将何去何从?我国的经济学需要借鉴和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该如何调整才能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经济学的建设和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经济学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1. 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体制存在不足

很多人说,我国学者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为了研究而进行的研究、是一种围着政府转的研究怎么写论文。暂且不论这种言论有失偏颇的地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科研氛围相对浮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科研立项的申请审批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职称评定制度。这种制度下,很多人会为了追求项目数量而失去潜心研究的耐心。

在我国,应试教育是一大特色,这就使得我国经济学教学课程设置、考核评价不全是围绕提高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在这种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往往并不会深入理解经济学知识,因为只靠死记硬背也一样可以考高分,这样就算学了经济学,也不会灵活应用。

2. 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首先是教材问题。经济学以其特殊地位在高等教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的经管类学科都会以经济学为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十几年前编制的陈旧教材,缺乏时代前沿气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经济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系学生相比,我国学生一学期所学的课程内容和难度远远超过他们,但是学习课程的时间却只有他们的一半,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学生的普遍反映是:经济学学不会、没意思,更没有实用价值,于是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课。而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以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和开展研究。

再次教育管理论文,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我国经济学教学主要是“填鸭式”的方法,这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积极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结果就是学生只记住了一些概念或公式。当学生走向社会,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无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三、改革高校经济学教育的思考

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也研究经济主体选择行为。然而,经济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进行经济学教育改革,不应该将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经济学人才作为最终目标,而是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学生拥有思辨意识、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体系

经济学教育教学要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理论。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源于西方,西方经济学也一直被认为是主流经济学。然而我们在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将它本土化、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中的原理体系,而是理解它的解决方法与主体思想,然后再来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经验也算是比较丰富的,从完全照?崴樟模式走了不少弯路,到后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经验教训都说明,经济学教育体系的建立∪不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不行,否则就不可能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但是学习借鉴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否则我们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被动落后?

同时,我国的经济学教育教学还要走向国际化。中国的经济学要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经济学也要进入中国,我们要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别国的先进的经验教育管理论文,吸取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发展自己。所以,国际化不是要放弃自我,而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凝练出中国经济理论体系.形成与西方经济学相媲美的理论。

2. 亟需改进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材方面,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经济学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偏于理论阐述、与现实联系度较低,可读性不高。因此,尽快组织新的经济学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新的教材除必要的理论和概念外,还应该包括课程实验、案例分析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怎么写论文。欧美的经济学教材较为生动、系统,案例多,知识更新快,能够及时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加以完善。我国已经有很多出版社翻译和出版了一系列国外优秀的财经教材,我们可以以这些优秀教材为基础,加入我国近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将我们国家的经济实例逐渐融入到教材中,以形成适合我国高校使用的教材。

其次,经济学教育亟需更新教育理念。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人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的知识,因此要重视各个人文学科分支的知识储备和信息交流,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流与碰撞,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来克服当前经济学教育中的弊端。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我们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转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以便毕业后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增加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际实现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将基本理论学习和热点问题讨论结合起来,加强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教育管理论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知识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教学评价机制

我国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一般是用期末试卷来进行的,但是测试学生是否理解经济学知识、是否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分析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手段显然是不全面的。我们可以综合平时考核成绩、研讨成绩等,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论文写作等活动的考核。这样不光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灵活应用掌握知识的能力等。我们希望建立起来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利于教会学生怎样思考经济学问题,培养他们基本的经济学逻辑思维,使学生有能力分析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经济学问题。

4. 重视提高专业教师能力

一门学科的体系再健全、教育教学方法再先进、机制再合理都需要第一线的老师付诸实现。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就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教师,提倡教学相长,而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方面,需要鼓励老师积极的参加一些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的讨论会、相关培训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学生评议、教师间评议、专家评议等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就是需要一些经济政策和物质鼓励的激励措施,同时建立严格的约束制度、竞争机制,以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这些都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景维民,周立群.新形势下经济学课程设置思路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6—19.

[2]侯俊华,汤作华.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0一163.

[3]谢家训.中国教育经济学正经历着“科学革命”——简析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进程-[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

[4]郑敏.浅析在经济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7):101—103.

[5]胡若痴.我国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改革[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5):70-75.

[6]闵玉立.经济学与教育发展面临的热点分析[J].时代教育,2011,(2):27.

第6篇

    笔者认为,要较好地完成林业生态建设相持阶段的森林资源监督工作任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森林资源监督队伍

    搞好森林资源监督工作,关键在人。“打铁先需自身硬”,由于林业生态建设相持阶段具有不确定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森林资源监督队伍。使这支队伍在这一阶段,能从容面对各种困难的挑战。

    1、抓好政治素质建设。作为一个森林资源监督人员,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算得上一个政治合格的森林资源监督人员,才能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抓好道德素质建设。道德素质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

    一个森林资源监督人员仅有才能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德,人就驾驭不了自己的才能。森林资源监督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一个森林资源监督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要大力提倡无私奉献,加强廉洁自律教育,使森林资源监督人员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尽快提高森林资源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水平。我们应下大力气抓好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拓宽森林资源监督人员的知识面,并积极鼓励个人采取各种方式自学。

    二、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理念要更新

    理念是人们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是统一思想的凝核,是激发内在活力的动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念,在大力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以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全力打好相持阶段攻坚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适应时展的新要求,打破旧观念,树立新理念。一是把森林资源监督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森林资源监督组织建设,把政治责任感强,业务精通,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员充实到基层森林资源监督队伍中去。着力提升基层森林资源监督队伍的监督业务水平和监督能力。二是调整森林资源监督方向,实现森林资源监督工作从木材生产型监督向生态建设型监督的转变。三是调整森林资源监督方式,把事后监督核查转移到事前建议、审核、事中监察与服务上来,大力推进超前监督,监督前移。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预见性很重要,工作超前,监督工作才能主动,才能未雨绸缪。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森林资源监督工作信息网络平台,及时汇总、掌握和反馈各种信息。其次,要综合分析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在各种信息和情况中抓住关键、抓住苗头、抓注重点,提前警示,及时提出监督建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四是不但要搞好宏观监督,而且还要做好微观监督。为保证相持阶段的林业生态建设确实取得实效,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要把握关键环节,要密切监督林业用地的使用情况,严格控制住木材采伐限额,对木材生产、销售、运输和加工等环节,加强监督监察力度。对超限额采伐、超证采伐、无证采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同时,要加强伐区调查设计、伐区上报审批、伐区拨交、采伐作业现场管理、伐区验收、木材缴库、木材销售运输等各个过程的监督。中国论文服务网专注于为广大经济职称评定客户、经济论文快速写作客户,提供优良的范文格式下载,管理论文快速写作指导资源,欢迎各位老师参考指导。

    三、创新森林资源监督的体制和机制

    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目前的森林资源监督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满足不了林业生态建设相持阶段的发展要求。一是现有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的体制与其所承担的任务极不适应,目前这种分级派驻,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束缚了森林资源监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形成森林资源监督的整体合力。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现行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的干部在业务上对上一级森林资源监督部门负责,但其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待遇却由驻在单位管理,从而造成了森林资源监督人员在工作中往往“投鼠忌器”,在一些问题面前不能理直气壮,挺不直“腰杆”,有时会出现顶不住的现象。三是由于现行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的人、财、物都靠驻在局支撑,一方面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按派出单位的要求对驻在局的林木采伐管理和森林资源管理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的交通、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上要依赖于驻在单位,使得监督工作的力度大大受到削弱,工作起来理虽直,但气不壮。由于体制的不顺畅,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大力进行森林资源监督体制改革,从体制上解决机制不活的问题。

    四、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的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合理和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笔者认为,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是建立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定期不定期检查基层站的各方面工作落实情况,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一,对森林资源监督人员有重大事项不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追究。第二,对被监督者造成森林资源破坏和损失的彻底追究。三是森林资源监督的上级部门应尽快制定权威性的《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条例》,彻底明确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便基层森林资源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使监督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五、全力坚守监督阵地,齐抓共管,打好林业发展相持阶段攻坚战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创新人才,培养

 

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对培育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锻炼创新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价值正日益凸显。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和功能发挥的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成为新时期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摘要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1、第二课堂活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教育应该是在学生的互动参与中完成的,而不应是单向的灌输。在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育管理论文,学生对于参与过程有充分的选择权、自主权,因此第二课堂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和中和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互动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的是“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而第二课堂则多以团队活动形态存在,较好地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使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个性、不同需求的团队成员通过知识的互通、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获得相互的交融与促进。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突出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学生自主性强,学生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创造性

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相比,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身亲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体验生活与社会、领悟人生哲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阵地,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得到训练。在获得锻炼和体验的同时,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当前社会竞争的形式和就业的需求,完成“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4、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创造精神

第一课堂多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而第二课堂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受到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将第一课堂中学到的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开阔视野,培养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发挥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创造精神。

二、现阶段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

现阶段,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尚不成熟,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范运行机制当前教育管理论文,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诸多不足。

1、第二课堂活动与教育发展趋势的不适应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生活、交往、学习、工作的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化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太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许多活动的开展是就活动而搞活动,缺乏系统考虑与设计,没有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且许多活动的内容呆板、形式单一、层次不高,往往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步调不一致。

2、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成长需要的不适应性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越来越强。不仅在第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作用越来越多,而且在第二课堂活动上,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许多与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弊病,也存在着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如,缺乏活动场所、经费短缺、活动内容不丰富、层次不高,活动多而杂、系统性不强等现象。

3、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活动相结合的不适应性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学术科技、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社会适应性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它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与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差等缺点,特别是由于一些高校没能把第二课堂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与其他教学工作系统考虑,使得第二课堂活动往往与第一课堂教学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导致教学与学生工作的矛盾,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二课堂活动受到影响与冲击。

4、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机制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适应性

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对各种学生组织(含社团)的管理也是松散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目的性、科学性不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没有比较与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活动,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跟踪、调查与反馈,即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

三、优化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措施

1、促进学生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高第二课堂的参与度

有关调查表明,第二课堂主要是部分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组织的,虽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同学没有参与第二课堂,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采取如学习互助小组、“一助一”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两个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更多同学参与第二课堂,切实扩大第二课堂的影响力。

2、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思想需求,进一步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在保证不偏离社会主义大学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满足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不同需求,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第二课堂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比如,可以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焦点、热点问题,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解决他们思想和精神上的困惑。

3、提供活动开展的资金保障,进一步改善第二课堂的物质条件

资金是第二课堂组织自身建设和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第二课堂组织的资金有多种来源渠道,其中主要途径是学校院系拨款、企业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要摆脱单一依赖拨款的被动方式,积极主动地通过外联、自筹、节俭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育管理论文,设立课外活动创新基金,并科学引导和规范企业赞助,使第二课堂开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4、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的制度保证

就评价体系而言,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构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对创新环节的评价,要有方向性、可行性和先进性,不仅要评学生,更要评教师,不仅要评结果,更要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第一课堂成绩不好,就剥夺他们在第二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高校还应更多地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如创新态度、表现和各种能力等,而且应该把大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尤其要注重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结果的评价则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考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

【2】魏保立.大学生第二课堂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3】陶丽.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4】周玉,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3).

【5】罗伟.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模式,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德育),2009,(Z1).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科研项目,介入平台,运行机制,保障措施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新世纪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曹妃甸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毗邻京津两大城市,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曹妃甸在建设过程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注定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应尽快搭建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从而推动曹妃甸成为北方最先进的循环新型工业化基地。

1、曹妃甸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搭建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是针对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中科研项目合作情况的研究所提出的概念,它是指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国家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合作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本着“平等互利、资源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的一种组织形态。

政府从微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转变成宏观调控者,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平台建立和成长阶段的第一推动力;企业是平台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实施创新的主体,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通过与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形式项目管理论文,满足技术创新对于合作长期性、深入性的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和创新的源泉,聚集了大量人才资源、学科资源和创新成果资源,具备优良的基础科学和前瞻性科研环境,对平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

根据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功能需要,可以将该平台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为文化模块、信息平台模块、智力支持模块、资本支持模块、中介服务平台模块、政府支持模块。该平台以文化模块为催化剂,信息平台为科研介入接口,通过智力

支持、资本支持和中介服务平台三大核心模块,在政府支持模块的辅助下高效的为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服务提供科研服务。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搭建功能模块图如图1

图1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模块图

文化模块的建立有利于营造园区和企业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欲望,从而不断完善曹妃甸工业区平台文化建设;信息平台模块是指通过建立一个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信息交流中心,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等主体广泛的在该平台进行有关技术创新的信息交流、引导、转化和传播;智力支持模块的功能是为曹妃甸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引进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同时,加快曹妃甸及周边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高素质科研人员的步伐,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为曹妃甸提供智力保证;资本支持模块则是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投资与融资体系,完善曹妃甸工业区的投融资环境,帮助曹妃甸内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成长;中介服务模块的形成,有利于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流通,具有加速整合的功能,是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催化剂;政府支持模块在该平台中的功能主要是管理与监督,具体而言,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定期对该平台进行考核加强平台的管理,保证平台健康运行,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组合式的科研扶持政策, 加快企业的成长。

2、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

运行机制是指一个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过程和方式,它是制度框架内的组织和行为的规则和方式。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同时无论是科研介入平台的整体运行还是各子模块的运行都有其固有的运行原理与过程。曹妃甸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六大模块,为了促进政企学合作,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运行机制主要分三块内容:市场调节机制、创新机制、要素间的关联机制。

2.1、平台运行的外部环境调节机制

外部环境调节机制是指市场调节机制期刊网。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企业才会具有技术创新和结网的内在动力,进而才会自觉按照平台的要求项目管理论文,对自身行为加以完善,以便更好地参与系统的运转,最终各主体就会逐渐形成一些适应平台环境的特点。

对于曹妃甸工业区的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是,技术创新活动并不是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的复杂的技术系统,它必须通过大量企业之间长期的、无限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才能建立起来。因此,企业就迫切需要与其它行为主体结网。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言,当曹妃甸工业区的市场机制不完善时,就会缺乏对科学与技术进步进行价值表征的价格信号,只有通过政府直接划拨科研经费由,这就导致了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及研发的动力来源于政府指导下的技术推动,不利于提高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在较为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发展不完全依赖政府,而是积极走产业化的道路,更多地与企业进行科研交流合作。总之,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驱使高校与科研机构产生构建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动力。对于政府而言,市场机制的建立促使曹妃甸工业区成为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这样,政府就会真正关注区域利益,关注工业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产生强烈的促进构建平台的要求,并且改善自身组织的一些行为,逐渐发育成平台环境所要求的政府。

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为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相互交流的界面,使创新平台的网络联系渠道得以不断开辟。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往往互不来往,交流难以在区域内形成网络,而市场机制给各行为主体跨越自身组织边界进行交流提供了机会。市场机制促进了资源在平台中的顺利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渠道,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高效流动。并且市场机制可以提供准确的信号项目管理论文,促使资源的流向带有趋利性,使网络中的资源趋于流向能产生创新集群的行为主体。

2.2、平台的创新机制

创新是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该平台只有在各种创新机制的协调和影响下,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创新平台的创新过程受到创新机制的支配,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创新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和管理创新机制[2]。

(1)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要形式,它是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及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其创造性的构思和市场成功实现为基本特征的层次性技术经济活动的综合全过程,它由新设想的产生(获取)、研究与开发、中间试验、商业化生产、市场销售与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构成。而技术创新机制是指科研介入平台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决定创新者技术创新绩效的一整套机构和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关支持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完整的体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技术创新机制主要由创新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四个相互联结相互协调的部分组成。创新机构主要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高校图书馆、科技数据库、公共基础设施、孵化器等基本设施。创新资源指资金、人才、信息、知识、专利技术等。创新环境是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的统称,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技术创新机制通过对平台各部分的协调,有利于形成信息网络、建立大型科研设施、技术产业中试基地等硬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新区创新文化等软环境,并通过协调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影响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从而最终实现创新。

(2)制度创新机制

制度创新机制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构建,并通过该制度的运行能获得追加利益。制度创新机制在整个创新机制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技术创新作为技术与经济联结,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新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活动,更离不开制度的约束。科研项目介入平台本身作为一种制度性的系统安排,其运行过程要受到制度创新机制的影响和支配期刊网。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如果不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协调运作,其结果不是有名无实就是事倍功半,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所有制结构合理,产权明晰,权、责、利相匹配,分配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制度创新机制,引导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3)管理创新机制

管理创新强调创新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在管理领域,创新不只是一种职能,而是管理思维的变迁所形成的新模式。在科研介入平台中,管理创新机制对主体的创新行为和活动及整个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项目管理论文,管理创新机制直接影响着政府管委会的行为,管委会在该机制的协调下,往往会精简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高效运行机构,从而为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微观层面的企业而言,在管理创新机制的协调和促进下,新区内的高新技术和传统企业通过不断提升管理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

2.3、平台的要素关联机制

科研介入平台的各创新主体之间、创新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平台创新功能的发挥受各种关联机制的影响。具体说来,要素之间的关联机制主要包括产业聚集机制、政企学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及创新服务机制。

(1)产业聚集机制

科研介入平台作为支持曹妃甸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加快社会发展,而且使区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区域创新的源泉。成功的科研介入平台可以促使新企业不断地繁衍,区内企业之间频繁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产生协同效应和集聚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从地区的产业联系来看,只有当孤立的企业间形成有机的集聚,企业间产生的物资流和信息流汇成网络时,科研介入平台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些都是产业聚集机制起作用的结果。

(2)政企学合作机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需要在政企学合作机制的调节下进行的。政企学合作机制的发挥要求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的联系,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企业可以针对自身需求和条件,充分利用外部技术优势,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复开发,降低创新风险。科研机构可以面向市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组织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总之,政企学合作机制的发挥可以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3)风险投资机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风险投资机制的协调。在平台内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有利于坚持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利用科技项目经费对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项目管理论文,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同时,通过拓宽资金渠道、发展资本构成多元化的创业公司,规范创业投资企业产权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创业投资的市场准入机制。

(4)创新激励机制

各组织机构参与合作创新的积极性是曹妃甸科研介入平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曹妃甸工业区及周边地区是精英人才的汇集地,在技术资金人才都具有超流动的特征。通过建立政策激励、产权激励、考核激励等创新激励机制,有助于企业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地在联系在一起,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有利于形成风险分担受益共享的激励机制,风险共担受益共享的新型机制的建立,不仅让员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而且还为员工发挥其创新潜能提供制度保障[3]。

(5)创新服务机制

在创新服务机制的协调下,科研介入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能营造有利于园区创新活动的良好环境。曹妃甸工业园区作为我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新兴工业化基地,必须按照市场法则,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服务系统和技术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孵化器、网络科技信息网络、科研协作网络、人才培训网络、融资协商网络、国际合作网络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机制的运行来有效推动和促进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的发挥。

3、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保障措施

3.1、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规划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科研项目的需求发展方向而建设。平台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包括曹妃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实施,因此应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分步实施。

考虑到科研项目合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及科研项目合作对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促进作用,科研项目平台的建设发展目标分三步走,逐步实现科研项目平台功能的最终完善期刊网。具体是:第一步,建设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建设好科研信息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并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和行业部门管理系统,并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为科研项目合作服务提供支撑平台;第二步项目管理论文,建设推进阶段,在正常运作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平台会员,引导更多有实力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进来;完善中介服务,将涉及科研合作业务有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纳入进来,提高科研合作的服务质量,同时,要不断的对信息库进行更新,建立成综合性较强的科研项目平台;第三步初步完善阶段,在科研项目平台高效运作的基础上,提高该平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与全国范围以及国外的知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形成规范、开放、共享、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培养一批从事科技平台建设的专门人才队伍。

3.2、建立精简高效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组织机构

建立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委员会,有助于企业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专业力量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从而加强曹妃甸企业对科技水平问题的集成研究。目前曹妃甸信息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企业间缺乏联系,缺乏市场信息或且力获取市场信息的问题导致因信息不充分或交易成本过高,而使企业难以把握市场情况。周边高校科研机构也难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对曹妃甸内企业科研项目上服务提供足够的支持。如此一来,既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联系与交流的障碍,影响了政府功能的正常发挥。减少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的体现。

因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应计划并筹建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组织结构,专门负责为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和产学研服务,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企业参加各种展览会和交易会,并建立专门场所并定期组织企业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并通过该平台对参与主体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科研合作的效率。以下是该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图2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委员会组织结构图

3.3、完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加强科研介入平台的法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法律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能促使曹妃甸企业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主体之间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项目管理论文,增强网络联系的稳定性,并且还能有效地保护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

其次,要完善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管理水平。鼓励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只有通过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的保护才能做到。为了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而且要注意学习运用知识产权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工具,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要完善科研项目监管制度。从科研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来看,对任何专家的科研项目都应该是可以进行监理的,通过用社会化、程序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取代科研项目管理中目标无法量化、方法不科学、程序不规范、质量无保障、进度难控制和监督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科研介入平台需要按照客观、透明、明确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科研监管机制,由科研介入平台的主管部门聘请资深的专家组成监理专家组,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质量及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程监理,避免科研中的腐败,确保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权益,保持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统一,实现平台运行的环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刘慧芬,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

第9篇

论文关键词:R&,D投入,市场占有率,医药生物企业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创新作为主要的驱动力,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医药生物企业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对创新的要求也更加强烈。目前,国外企业已经把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上的投入仍然偏低。R&D活动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企业是否要重视R&D活动?R&D投入的多少是否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营绩效?如果这种影响存在的话,具体如何影响?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对R&D投入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力求深化对企业发展理论的认识,为我国医药生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市场占有率既能反映企业竞争优势又能反映企业经营绩效,因此本文分别从R&D投入与企业竞争优势、R&D投入与企业业绩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

(一)R&D投入与企业竞争优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任何先进技术和产品都会过时,都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取而代之,而且产品周期也随之变短。因此企业管理论文,企业只有加大研发力度,不断用新产品代替旧产品,比竞争对手提早开始新一轮市场生命周期,才能获取竞争优势,形成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长久不衰。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竞争优势有两种形式:成本领先和标歧立异。即,一种是在同质产品的生产上由低成本所带来的低价格竞争优势,另一种是由产品异质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R&D投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自于R&D投入在价值链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通过自身价值活动来获得低成本和(或)差异化的能力。R&D投入的方向不同,产生的竞争优势的形式也不同。

1、 R&D与成本领先。

李心合(1996)指出:技术与成本的关系十分明显。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则产品消耗高,生产损失大,生产效率低,成本水平高。因此,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改进工艺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根本途径。

张艳华(2006)运用企业内生理论,分析了R&D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她指出,产品成本的80%取决于研究开发阶段,其余20%在生产阶段可以控制,因此,企业加大R&D投入后,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便拥有了成本优势企业管理论文,采用成本策略时,可以让渡更大的价值给消费者。

2、 R&D与差异化。

刘金材、顾丽琴(2005)强调了新产品开发对企业的意义,他们指出:开发新产品,能增加商品品种、数量和市场供应,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对企业来说,可以增加其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张静中(2007)发现:企业要想使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生产出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换句话说,必须生产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运用自主的知识产权生产出新产品,将新技术转变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正如王荣、武博(2001)在研究中总结的,企业可以通过R&D,开发出性能卓越、价格便宜的产品去开辟新市场,占领或扩大已有市场;也可以通过R&D,研发出独特的工艺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学者们纷纷尝试用数据来说明R&D投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Sharmistha(2001)通过对1996年54家加拿大中小企业的研究,证明了:企业产品创新的程度与R&D投入密切相关,并且产品创新程度越高,企业的竞争力越强。

杨梅英等(2007)通过问卷调查,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出北京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对其企业竞争力以及竞争力各构成指标的(偏)相关系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和当年的竞争力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管理论文,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重点加大R&D投入。

(二)R&D投入与企业业绩

Jooh Lee和Eunsup Shim(1995)分别抽取了美国和日本的6个高科技行业中的143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研发费用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研发,并把研发作为企业战略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冯·布朗(1999)认为R&D投资对企业价值存在“加速化陷阱”,并不是正相关关系,即由于R&D投资的增加与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之间的非正相关关系所引起的高风险。

Hsieh, Smishra和Gobeli(2003)采用美国1975~1996年的医药和化学业的数据,以纯利润、营运收入、销售增长、托宾Q值为因变量,以R&D和固定资产为主要的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对R&D投资的获利要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获利大。

Valdemar, Mogens, Tor and Erik(2004)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时间定为1995~1997年丹麦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选择制造业公司年报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支出与收益显著相关,并且其积累的收益率大约在9~12%。

朱卫平、伦蕊(2004)通过以广东省某市的全部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人均利税额和竞争优势系数来代表企业的绩效。他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程宏伟等(2006)利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检验了R&D经费投入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总体看,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水平偏低,研发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文献评述

现有研究充分肯定了R&D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深入分析了R&D投入对竞争优势、企业绩效的影响,尽管研究者将市场占有率作为度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但是,大多未能将R&D投入与市场占有率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本研究在对R&D投入对市场占有率影响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论文,利用上市医药生物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整体来说,技术创新能力较弱,R&D投入偏低,各个行业对R&D投入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具体行业具体分析。医药生物行业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R&D能力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研究选取了医药生物这个行业进行具体研究。

三、实证研究及结论

(一)研究假设

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可知,企业不同R&D投入可以获得不同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工艺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引起生产工艺的技术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拥有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产品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质量或特征的差异,开拓市场新的领域,提高市场份额。概言之,企业的R&D投入通过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再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正向作用。据此提出假设H:企业R&D投入与市场占有率正相关。

(二)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随着新会计制度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的实行,我国上市公司有关研发费用支出的信息披露状况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本文将研究期间定为2007、2008和2009三个年度,选取了在我国沪深两市2006年12月31日前上市到2009年12月31日止还存续的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剔除了ST公司及欠缺任一年度所需的研究数据的样本。

通过严格筛选,最终选取了28家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所有数据来自于巨潮咨询、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站上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

(三)研究变量选择

1、R&D投入指标的选取。

企业R&D投入主要包括营运资本投入、人力资源投入、设备与设施及场地的投入和创意思想投入等。由于一方面创意思想投入缺乏客观、可量化的标准企业管理论文,且创意思想主要由研发人员提供;另一方面设备与设施的投入可以折合成货币计量并入财力投入中,所以企业R&D活动的投入大多主要反映在财力投入和人力投入上。因此本文选取R&D费用(K)和技术人员数(L)作为R&D投入的考核指标。

2、市场占有率指标的选取。

市场占有率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整体市场占有率、为所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本文选取相对市场占有率这个指标。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相对于最大的竞争者或三个最大的竞争者的市场销售量(额)的比重。相对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市场成长速度,也反映了市场上企业竞争的强弱变化。在28个样本中,本文选择市场销售额最高的代码为600062的上市公司作为基准,来计算相对市场占有率。

3、控制变量的选择。

上市公司规模是公司市场占有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本研究将公司规模设置为控制变量。由于R&D投入对公司的固定资产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本文选取公司资产总额来反映公司的规模。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各个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同它们的市场营销努力成正比。所以本研究选择企业的营销努力作为另一个控制变量,并且用企业的市场销售费用来衡量企业的市场营销努力。

(四)研究模型的建立

回归模型是一种常用于考察投入产出关系的模型,因此,本文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中为因变量,表示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为解释变量,分别表示上市公司的研发经费支出和技术人员数,和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销售费用,是回归方程的截距项,是回归方程的残差项。

(五)R&D投入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检验

首先我们利用2007~2009年三年的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通过SPSS16.0软件处理,得到结果如表1、2、3三张表:

表1引入/剔除的变量a

模型

进入变量

剔除变量

方法

1

M

K,L,SIZE

逐步回归(标准:F的可能性≤0.05的变量进入,

F的可能性≥0.10的变量剔除)

2

K

L,SIZE

逐步回归(标准:F的可能性≤0.05的变量进入,

F的可能性≥0.10的变量剔除)

3

SIZE

L

逐步回归(标准:F的可能性≤0.05的变量进入,

F的可能性≥0.10的变量剔除)

a. 因变量:SHARE

表2 模型摘要

模型

R

R2

Adjusted R2

误差估计

D-W

1

0.789a

0.623

0.618

0.178573736

2

0.860b

0.740

0.734

0.149062052

3

0.883c

0.779

0.771

0.138321314

1.921

a. 预测因子: (常量), M

b. 预测因子: (常量), M, K

c. 预测因子: (常量), M, K, SIZE

d. 因变量: SHARE

表3系数a

模型

非标准的回归系数

标准的回归系数

t

Sig.

VIF

B

标准误差

Beta

1

(常量)

0.114

0.027

4.158

0.000

M

8.929E-6

0.000

0.789

11.632

0.000

1.000

1.000

2

(常量)

0.077

0.024

3.259

0.002

M

6.195E-6

0.000

0.547

7.903

0.000

1.496

1.496

K

5.076E-5

0.000

0.420

6.057

0.000

1.496

1.496

3

(常量)

0.048

0.023

2.075

0.041

M

4.650E-6

0.000

0.411

5.564

0.000

1.976

1.976

K

3.798E-5

0.000

0.314

4.473

0.000

1.784

1.784

SIZE

3.654E-7

0.000

0.292

3.751

0.000

2.194

2.194

a. 因变量:SHARE

表1显示了逐步回归的过程,按照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贡献程度的大小,逐个引入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的三个解释变量,即销售费用、R&D费用和企业规模,从而建立了三个模型,剔除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解释变量技术人员数。由表2可知,三个模型的Adjusted R2分别为0.618、0.734和0.771企业管理论文,显示了随着三个解释变量的引入,修正后的可决系数呈现明显增大趋势,即拟合优度变化显著。当解释变量增加到销售费用、R&D费用和企业规模三个变量时,方程的拟合程度最高。最优模型即第三个模型的D-W值(杜宾-瓦森检验值)为1.921,接近于2,可以认为该方程的残差不相关。表3显示了三个模型的回归系数、常数及t检验结果,可见,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企业规模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回归系数均为正,所以可以认为市场占有率与销售费用、R&D费用、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三个模型中三个自变量的VIF(方差膨胀因子)的值均在10以内,说明自变量为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企业规模,因变量为市场占有率的模型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由于截面数据中可能存在异方差,导致回归参数估计量不再有效,所以本文利用上步回归得到的普通残差的绝对值和市场占有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来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如表4,结果表明普通残差的绝对值和市场占有率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208,p值为0.057,略大于0.05,表明有可能存在异方差。

表4Spearman相关系数

SHARE

w

SHARE

相关系数

1.000

0.208

Sig. (2-tailed)

.

0.057

N

84

84

w

相关系数

0.208

1.000

Sig. (2-tailed)

0.057

.

N

84

84

为了消除异方差对模型估计造成的影响,本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原模型进行修正,权重为此前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的普通残差绝对值的倒数,再次回归得到结果如表5:

表5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结果

SHARE

回归系数

t值

Sig.

VIF

K

0.385

5.173

0.000

3.488

SIZE

0.191

11.222

0.000

1.596

M

0.510

8.214

0.000

3.555

Adj R2

0.972

F

961.176

D-W

1.881

可见,修正后模型的拟合优度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修正的判定系数从0.771上升为0.972,表明修正后的方程很好地拟合了样本的数据。方程的D-W值接近于2,可以认为该方程的残差项之间是不相关的。研发费用、企业规模和销售费用三个自变量VIF值均小于10,可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三个自变量均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R&D费用支出、企业规模和销售费用与市场占有率具有显著地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是正向的。

为了检验是否已经消除异方差的影响企业管理论文,我们再次对修正后的模型的残差的绝对值与市场占有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如表6:

表6Spearman相关系数

SHARE

w1

SHARE

相关系数

1.000

0.190

Sig. (2-tailed)

.

0.084

N

84

84

w1

相关系数

0.190

1.000

Sig. (2-tailed)

0.084

.

N

84

84

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残差的绝对值与市场占有率的等级系数的p值从0.057上升到了0.084,显著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此可以认为模型的异方差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六)简要的研究结论

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技术人员投入与市场占有率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D费用支出、企业规模和销售费用与市场占有率具有显著地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是正向的。

因此,医药生物企业应该更加主动,把技术创新放在战略首位,加大R&D费用的投入,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本研究表明,企业科技人员数与市场占有率不显著相关,但是医药生物行业的高科技性质决定了其对人才需求之高,高素质人才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着医药生物技术进步的方向,所以我国研发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2]李心合.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降低企业成本的根本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 1996(03)

[3]范光杰,陈光.竞争优势:创新产品选择条件下的波特观点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2)

[4]SharmisthaBagchi-Sen.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Location: The Factory, the Firm and theProduction System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1, Vol.77, No. 1, p77-79

[5]杨梅英,熊飞,管弦悦,王楠.R&D投入对北京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 2007(S2)

[6]Jooh Lee and Eunsup Shim. Moderating Effects of R&D onCorporate Growth in U.S. and Japanese Hi-Tech Industries: An Empirical Study[J].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1995(2), volume 6,p179-191

第10篇

董事局各位董事:

依据董事局200a股东大会工作报告、《集团经营管理责任书》目标任务以及集团董事局决议、决定的要求,我代表______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向董事局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a年度工作回顾

沧海云帆,长风破浪。当___保安队伍伴随着新年的脚步雄赳赳、气昂昂亮身于___市委、市政府大院时,___物业举司上下无不振奋。这是___物业继20__年1月首度接管洪江市行政中心、200a年1月接管中方县行政中心后,又一次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为过去的一年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为___在新的一年里的工作开启了美妙之局。200a年是___长足进步的一年,迅猛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___物业上下齐心,团结拼搏,默默奉献,认真执行集团董事局的各项战略决笫,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真抓实干,实现了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全年完成变现收入(略去)万元,为年计划的(略去);实现考核盈余(略去)万元,为年计划的(略去)%;实现综合收费率(略去)%;水电损耗率控制在(略去)%以内;实现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世纪花园实现湖南省“省级绿色社区”既定目标。___物业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势力、行业口碑良好、团队优秀善战的湖南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企业品牌进一步成熟

200a年,___物业在服务集团大局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精心营造市场、打造市场,先后接管了中方县行政中心、中方县国土局、市电力公司、市地税局、市中级人民法院、洪江市开元小区、市建设银行等社会物业的特约服务和专项服务,为企业创收120余万元。

服务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和生命之源。年初,___物业明确提出了“打基础、抓基层、苦练基本功”的服务质量方针和“接一个项目、创一个品牌、树一个形象、拓一片市场”的品牌发展战略。

(一)、保安整体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有力。针对保安曾在值勤过程中屡屡出现执勤行为过激的现象,公司专门制定了《保安职业操守手册》,并于6月下旬组织全体保安进行了职业操守考试。公司还选派优秀保安人员参加全市安全重点单位的内保工作培训和鹤城区安全消防知识培训。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首届保安职业技能大比武于9月中旬在世纪花园隆重举行,12月上旬公司又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保安内务检查评比活动。通过炼兵习武,有效地促进了员工的精神风貌、军事技能、服务意识和质量标杆的提升。也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强、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员工。一年来,___保安先后抓获各类盗窃、抢劫人员20余人次,为建设和诣小区维护业利益作出了贡献。特别是___物业靖州事业部飞山新城保安员禹文彬同志,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劫匪,脸不改色心不跳,以其过硬的军事技能与劫犯展开英勇搏斗,最终将两名劫匪制服并扭送当地公安机关,保护了他人的生命财产。禹文彬同志赢得了靖州县人民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誉,靖州县人民政府还特地在湖南《潇湘晨报》发稿

宣传。禹文彬同志的壮举彰显了___物业的精神品格,为___物业的品牌建设贴了金加了彩。 (二)、诉求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效率有了提高。全年接待诉求1980起,其中,世纪花园事业部1076起,湖天一色事业部356起,河西事业部251起,靖州事业部294起,已处理1906 起,正在处理74起,诉求处理率达到96.26%。

诉求处理及时快捷与否,关乎物业服务质量和企业品牌形象,它最能赢得业主的认可,也最能激发业主的不满情绪。今年,___物业尤其重视诉求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先后完善、修订了诉求服务管理规定和诉求服务受理程序,突出诉求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从维护人员敲门入户到穿一次性鞋套,佩带工作牌等服务细节进行了规范,使业主满意度明显提升。200a年入夏以来,___物业迎来了空前的装修高峰期,仅湖天一色小区装修户就达到310余户。___在坚持与业主、装修单位签订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同时,推行楼管员定区划片责任制,规定楼管员每天入户现场巡视签到,确保业主的装修活动基本规范,违规装修得到及纠正。欣慰的是去年来___物业未出现一起因违规装修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

(三)、温馨服务深得人心。去年8月,酷暑难当,而担负城区主要供水任务的市二水厂因供水泵房发生水锤事故造成全市停水,___物业组织全体员工夜以继日的为辖区业主免费运送生活用水,帮助辖区业主战水荒、度难关,把人文关怀、企业品牌送进了业主心田。

中方行政中心接管时,正逢大年三十来临,人们正忙于团聚过年,而我们的员工却在天寒地冻、在保洁任务十分艰巨、人员严重不足、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不分昼夜、不知饥寒、不觉困苦,硬是把___的工作标准干出来了,把___的形象树立起来了,把___的品牌打出来了。大年初一,当中方县领导看望我司中方事业部的员工时,高度评价,赞不绝口。开年之后,行政中心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一年来,中方事业部的保安、保洁先后拾到手机6台、各类有效证件及银行卡20余张、钱包2个,人民币数千元。中方事业部员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充分展现了___人的精神风范,受到了中方县各级领导和干部的一致好评,为此中方县人民政府特意为___物业中方事业部制作了3期电视新闻片,先后在___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二、积极应对市场,卖场物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0a年,针对河西武陵城家居广场二楼油漆经销商规模小、数量少、商家经营疲软,橱柜、集成吊顶、门业商户生意红火,而对商铺需求不断扩大的状况,___物业及时调整思路,不误时机地组织、动员油漆经销商退出二楼卖场。通过商场业态的调整体,使重新整合后的商场人气旺盛,商家稳定。河西事业部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在解决二楼通道问题上充分听取经销商的意见,果断提出了新开楼梯的建议,把原本的边角死巷变成了黄金旺铺,从而使广场自营的二楼商铺出租率达到100%。去年上半年以来,随着___福兴数码广场的建设进度,加速了我银河电脑城的经销商不稳定情绪的蔓延,其冲击态势咄咄逼人。在这非常时期,我们除了密切关注其招商动态外,千方百计收集信息,及时与电脑城的经销商们互通有无,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在迅速完成地下一层仓库改造工程的同时,先后三次组织召开了经销商(业主)座谈会,以求共识,共商大是,为银河电脑城的稳定与发展做了我们应该作的工作。目前,电脑城的部分改造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过程,经销商基本稳定,卖场稳步经营。

三、大力推进事业部制,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___物业点多、线长、面广,服务和管理的类型以住宅区为主,兼容商厦、学校、写字楼,其服务的内容除了常规服务外还涉及到银行票据的稽核稽查。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效率除了员工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敬业精神外,还应该有一个促进服务的好体制、改善服务的好机制。200a年,___物业推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目标考核、工效挂钩事业部制。按照就近、兼顾、均等原则,组建了6个事业部,把日常经营管理权与管理决策权进行分离。公司总部与各事业部签订了年度经营管理责任书。企业推行事业部制,既增强了员工的经营创利意识,又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控制能力,各事业部更加注重使用人力资源,主动开源节流。如:去年各事业部先后组织员工自己动手维护保养物业区内的基础设施,一改过去凡事就外请劳务的做法。湖天一色事业部仅建筑垃圾清运一项就节省2万余元。企业事业部制还训练了一批管理骨干。如:洪江事业部的黄德明、中方事业部的刘送长、法院项目部宋先求等,他们均能独立开展事业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把服务做得有声有色。

四、物业管理理论和社区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为进一步探讨物业管理理论,提高从业人员物业管理理论水平,___积极组织员工撰写物业论文,并参加全省房协专委会举办的200a年度湖南省物业管理论文评选活动。我司员工崔世荣撰写的《关于业主委员会运作问题的思考》、欧秀莲撰写的《物业管理企业打造优秀品牌的几点认识》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这是___物业组织员工首次参加省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获殊荣。几年来,___物业坚持创建工作不松手。200a年,世纪花园又获省级“绿色社区”称号,是湖南西部地区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住宅小区。在全省“爱国

卫生周”活动检查评比中,世纪花园小区荣获优秀单位。___物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与业主的互动交流,旨在营造和诣氛围。譬如由___与业主联合演出的《拥军秧歌》参加集团庆“七一”文艺节目深得广大业主的好评。一年来,___物业还以集团大局为己任,力争在服务集团多作贡献,坚持不懈地常年协助房产做好交验房工作,譬如湖天一色三期工程共335套房子,因未达到交付条件,尽管前后进行了两次集中交房,但交房率不高。为了确保集团利益,湖天一色事业部全体员工在业主们的一片责备声中忍辱负重、默默工作,使三期工程交房稳定有序,现已交房266套,交房率达到79.4%;协助集团完成了___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的保卫、保洁工作;完成了洪江武陵城国际大厦开盘、冷水江武陵城国际超市开业、金滩春天材料商阻工事件的值勤任务。 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___物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服务和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物业服务还很粗放,精细化服务不够,执行标准不严谨,很多不经意的细节被忽略;延伸服务难有起色,尽管偿试了话费代缴、蒸汽洗车、家庭保洁、游泳训练等家政延伸服务,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效益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

2、保安“荒”已成困扰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按照现代企业员工年流动率不得超过1.5%的标准比照,200a年度在册保安总人数为143人,全年流动了68人,流动率为47.5%,远远高出现代企业员工流动比的标准,同时也大大超过同年度全国员工流动率21.7%的流动水平。究其原因,既有薪资待遇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也有保安需求结构不合理的因素,致使保安难招,招来难管,管严难留,保安队伍不稳定的矛盾日益突出。

3、小区车辆停放和管理成难点和焦点,业主不满情绪逐步显露,刮车现象日趋增多,纠纷增多。

4、员工学习还很封闭,没有机会走出去见识学习,开阔视野,使物业管理和服务上缺乏创新和活力。

5、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尚待进一步科学量化,员工苦乐不均现象还很突出,总部、事业部显现人员过剩迹象,员工瘦身势在必行。

6、部分物业的设施设备质量不佳,更新改造跟不上,维护成本难以有效控制,直接影响业主对我司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了我司的工作难度。

7、因规模或大局原因,个别事业部出现经营困难,亏损加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__年的工作构想

20__年是“十一五”的第二年,是___物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实现“四个确保”:一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保六争七,即:变现收入确保(略去)万争取完成(略去)万;二是确保(略去)%以上的资产回报率;三是确保综合收费率(略去)%以上;四是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完成上述目标的基本措施是:

1、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事业部制,重新构建事业部“责、权、利”体系,以事业部为基本核算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事业部不允许出现新的亏损。

2、继续推行品牌建设不动摇,一是抓“省级”示范项目的创建工作;二是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在服务的行为、标准、程序上加以规范,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湖南西部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的第一品牌。

3、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制订和完善各事业部成本管理制度,重新设计办公用品、低质易耗品的使用标准,进一步健全物品采购、保管、领发、回收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严格履行物业维护维修填单报批程序和二次返修的惩处制度,确保经营成本有所下降。

4、改进员工培训方式,在有效利用周集体学习的同时,积极鼓励员工通过自学考取物业管理的相关资质,促进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在适当的时候与国内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建立培训学习基地,选派优秀员工挂职培训。

5、切实稳定好保安队伍。保安队伍是___物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___物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稳定保安队伍,我们必须在解决保安人员的薪水待遇上做点实事。在已经实行保安人员司龄工资加特勤补助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分步骤的推行12小时工作制,增设仪岗特岗补助,隐形增长保安薪金福利待遇。

6、加大物业盘活存量,实施重点项目“突围”战略。今年,我们将重点突围河西武陵城广场三楼招商、银河电脑城顶楼轻质仓储改造工程。

第11篇

(一)当前艺术设计行业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市场艺术设计行业品牌竞争激烈:(1)优势品牌成为市场的亮点。一些具有优势的艺术设计企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壮大,逐渐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也成为艺术市场的亮点。如一些名牌家具公司、服装公司、平面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动画公司等,但是大品牌不多。(2)产品日益丰富,品牌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市场艺术设计行业品牌众多,其中大多是小、微企业,虽然实力弱也极大的丰富了市场。(3)外资品牌在中国艺术设计市场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例如动画行业的美国华纳、梦工厂和福克斯,服装服饰行业的迪奥、夏奈尔、ZARA、LV,建筑装修设计行业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KAINDL必美、grzywinski+pons设计事务所、英国的百安居公司,平面设计行业的21TORRGmbH、25records、afterlab、AKADEMIKS、Anatomique-Edition,等等。(4)我国艺术产业资源迅速向大企业流动,大企业队伍壮大的同时,生产规模并未扩张,反而呈现收缩趋势,企业发展方向已经由追求规模效益的成本路线转向谋求高附加值的效益路线。(5)受到政策、成本、市场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生产、施工、加工型中小企业遭遇生存危机。相应的艺术中小企业队伍逐年扩大,但向纯设计类企业流动的趋势明显,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待遇不高,再有就是设计师的价值不易得到实现。可以说艺术设计行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日益增多,艺术、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二)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素质现状分析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为本专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生源整体素质比前些年明显偏低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突出的问题。由于当下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扩大而生源则明显减少,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呈现的普遍特点有: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热情不高,吃苦精神差,喜欢享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离现实。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假象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我们:每年的艺术设计专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时,无论是省考还是校考都是报名者众多,队伍排得很长,我们也许就此认为生源数量巨大。仔细分析,这种现象是有其现实原因的:中国考生的传统是理科成绩不好就考文科,文科也考不上就考艺术,因为艺术类专业的文化分数线要低很多;在升学的激烈竞争中,文理科成绩都不好的考生,就此找到一条捷径——学习美术,它不是特长而是专业,并且还是捷径专业。当然,考生中也有很多人属于真正爱好美术,并且有较高艺术天分的,但整体看,生源质量不高。

(三)教学目标比较与分析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B•S•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情感、技能”[2]。其中知识、技能目标在评价时候比较容易把握,而情感领域的目标较难,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将布鲁姆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分成了单纯知识传授和技能教育,把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虽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一定的比例,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再则,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差距,这与课程设置有着较大的关系。很多院校不是按照设计专业的逻辑、结构的需求,而是根据现有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来安排教学方案和课程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选修课、理工科等交叉学科的课程教育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艺术设计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分析经调查,我国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所开的教学设置内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三大块:艺术类课程、技术类课程以及糅合了以上两种课程的实践类课程。通过对辽宁省十余所高校的调研后发现也有较大出入的地方,首先,开设课程的课时量不同,比如个专业方向的主题设计类课程,有的开设144课时,有的开设156课时,有的开设168课时,有的开设220课时,最多的开设了340课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基础、社会岗位需要、学校环境、师资等条件后,多少课时量合理,没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再者,对于每个学期要开设的课程,各个高校也不一样,根据知识技能结构和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规律来看,每门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安排在哪个学期上,上哪门课程,直接关系到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各个院校在课程顺序安排上是不一样的。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包括这些主要内容: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史论类课、专业方向效果图技法、专业方向结构课、专业方向技术课(制图、施工);专业方向课——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主题设计、课题设计、实际或模拟制图及施工实践;专业选修课——艺术设计专业的边缘交叉类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国各高校艺术专业对这四类课程的设置比例各不相同,有的偏重理论知识,有的偏重动手实践操作,还有的对艺术类边缘交叉学科更为重视一些,从整体看,体现为实践类课程偏少而且执行力度不够,对理工科等交叉学科的课程更是设置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设置。

(五)教学组织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按照大纲和课时数比重组织教学,组织工作主要围绕课的类型、结构、场地设备的布置等,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目标去设计一堂课,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技能教学为辅。由于教学内容繁多,课时有限,各科目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仅仅是根据科目的个性特点拟定教学计划,过分强调各科目的独立性,忽略了各科目之间的相关性。受课时的制约,学生只能上统一的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重视,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组织练习方式等都被一一地禁锢在统一模式中,根本体现不出“因材施教”。还有就是高校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少,相互观摩少,信息交流少,人为的割断科目间原本存在的内在联系。忽视了自身课程特点,不重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形式仅限于课内教学,而忽略了课外技能实训、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随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在教学中应重新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与校内外实训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新组合上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六)教学手段和方法分析教学手段是指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和学所用的工具或设备等;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绝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生学,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手段中逐渐得到了加强。在教学方法上,艺术类课程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学生成为配角,成为课堂上的听众,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使学生不得不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生的思考时间少,独立自主的机会少,学习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变成了教师成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式训练,违反了高职教学规律,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开发不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已经跟不上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七)评价内容与方式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教学内容较多,项目复杂,类别繁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各门课程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教学评价与检查,所以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评价五花八门、不尽相同。艺术史、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学习评价内容为理论考试或论文形式;美术设计基础、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效果图技法、主题设计等课的评价内容为平时作业上交数量和作业质量;工艺、施工操作等课程的评价内容为上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课堂表现、出勤等。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理论知识的评价、平时作品的评价最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评价相对较少,而且只是在工艺类课上体现技能评价较重视,总感觉在学校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有理论素质了,技能到工作岗位再实践也晚不了。导致上到教师下到学生都不重视技能学习,大部分教师都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的评价片面。传统的考核一般是单纯的理论应试考核,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出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评价机制陈旧,考试形式单一,许多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前临时突击,卷面成绩照样很好。这样的考试结果,失去了它的教育性和公平性,对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工作,有害无利。

(八)高校艺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多数院校师资队伍参差不齐:1.师资队伍来源的复杂。中国很多艺术设计专业都是由并校前的几个学校的美术、工艺美术、艺术专业等组成,大部分新教师基本上是直接从院校毕业招聘来的,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企业生产经验,缺少必要的社会岗位工作能力。因此,在专业知识面上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给专业设置调整与改革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质量不高,与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2.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经调研,中国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学历比例为:本科毕业占51%,硕士毕业占48%多一点,博士毕业生不到1%。由于并校前很多学校是培养大专生,而现在基本都是本科院校,所以教师队伍学历高层次就明显偏低。其中,正高职称占6%,正高级职称比例偏低,缺乏专业、学科带头人,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尚未形成。3.由于大部分教师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其所受的教育主要是从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实践过程,实践技能较差,不能完全胜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师资队伍的要求。4.由于教学需要,各高校均从企业外聘了一些企业技术人员补充教学,经过教学反馈的信息,发觉这些外聘教师均为某一领域的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处理现场复杂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能指导学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且本人又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好评。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课题组经过调研、比较、分析后认为,执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可行的出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变配角为主角,从设计构思到产品完成的每道工序、每个步骤都经过观察、思考、分析、探讨,然后再动手操作,学生就会明白理论与实践要具体结合,就能懂得变通调整,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顺利完成这一教学改革,需要做下面几个工作: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从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是个严峻的考验,必然要求老师在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学上做到合二为一。但目前讲授理论的教师对实践操作生疏,而实践操作教师对理论讲授不太顾及。因此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素质作风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高校应该培养、使用和鼓励“双师型(教师、设计师)”教师。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关键,美籍华人教育学家柯领的话值得我们深思:“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学科教学专家,要热爱与尽可能精通所教学科的内容,并深入体验与掌握‘讲课教学式、自学教学式、讨论教学式、活动教学式、实践教学式、综合教学式’这六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教学内容能灵活应用……”[3]。

(二)实训硬件条件的突破由于受资金、教学空间等的约束,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场地和设备不足,严重制约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过去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中,实习设备准备不足对硬件配备不足与理论教学矛盾冲突不明显,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要求“教、学、做”一起进行,理论的讲述必须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要求实习设备与理论知识完全匹配。所以硬件条件的完善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

(三)加强师生对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的理解“一体化”教学是通过科学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它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室与实训场地、实践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完全深度融合,而在具体实施过前及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避免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老师分开,造成教学出现脱节现象,甚至互相推卸责任,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充分了解每个教师的特点,在暂时没有那么多“双师型”教师可用的情况下,做好设计教师与技术教师的共同备课和教学衔接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问题;项目管理;理论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存问题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传统的施工管理依旧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形式,该模式下,工程质量直接取决于施工者的素质,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前进。其弊端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机制上缺乏保障

勘察、设计、施工、监管部门与工程承包人、项目管理者之间未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致使施工方与承包人、管理者脱节,因而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从制度与监督机制上就无法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1.2不健全的管理体制

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已成为建筑工程管理中最为严峻的问题。无论是施工材料、施工技术还是施工质量,都亟需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这要求高级管理者为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管理人员,以满足具体要求。而遗憾的是,大部分高级管理者为了节省开支,削减了必要的管理部门,人员的残缺使所谓的管理部门更多意义上成为了摆设,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

1.3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

制度难以实施,已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科学应用的主要阻碍之一。近些年来,各级主管部门愈加重视对建筑业的监督管理,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这些文件与规定,是经过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与建筑行业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是经得起考验、值得应用的,是可以极大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可惜的是,这样的文件与规定,在最终下发到相应单位后,却变成了一纸空文,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4缺乏优秀的项目管理者

从现状看,多数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相应领域中的学习氛围不浓,在管理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也远远低于其他方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设计施工监管单位无法建立系统的管理程序,更无法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使得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难以实施。

这些现象表明,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同时,也说明这条道路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值得我们为之走下去。

2项目管理理论在建筑管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2.1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需要项目管理理论作指导

首先,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在越发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必须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常立于不败之列。

其次,投资体制的改革,使开发商成为了建筑项目的主要投资者。这变相要求管理者通过合理的项目管理方式,保证工程各个环节下资金的正常流动。

其三,无论前期准备多么周详,也无法回避施工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风险。这就要求管理者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克服风险,保障效益。

2.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理论源于实践,而最终又将指导实践,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最终作用,正是为了指导项目管理,以规范合理的方式应用于实际。而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涵盖了从立项开始,到工程结束的整个过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2.2.1 科学规划整个项目

项目的规划,是整个工程正常实施的奠基石。只有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划,并严格执行该规划,保证各阶段各环节按规划进行,才能科学协调各个项目,紧密联系各个部门,使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2.2.2 应用专门的管理人才

管理人才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建筑工程管理的涉及面之广之复杂,资金供求、设计施工、设备调度以及风险调控等因素的交错作用,是非专业人才无法驾驭的。而且,项目管理人员还必须熟悉国家相关相关规定规范的基础上,同时应掌握专业的项目理论及相应的管理技术,以高超的管理艺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发挥管理的效果,这正是我们应用专门管理人才的目的。

2.2.3 动态管理,分阶段监督

监督效果直接影响工程的完成效果。建筑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分阶段进行管理,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立即解决,保证项目可行。在每一阶段应用每一阶段的管理监督方式,每一部门应用每一部门的管理监督方式,以实现整体工程项目的有序运转,保证工期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

2.2.4 科学的目标控制手段

目标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整个工程时间周期长,风险多,目标控制必不可少。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的目标控制手段,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规划,及时预见并识别风险,能有效控制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危害,甚至完全回避某种风险。

3推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3.1管理理念的更新

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理念,树立市场观念、利润观念、管理观念,以新思维处理问题。一方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观,一方面脚踏实地,处理好项目的各阶段要求,同时,还需注意技术的管理。只有一把抓好了这三点,才能真正意义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3.2推广相应资格培训

教育学习,是传播思想、播种知识的重要途径,想要系统深入地理解认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企业重视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培训。IPMP或者PMP认证书,能保证管理者的个人素质,持有此证书的人员越多,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越有效,这就要求整个社会都能积极提供这样的考核平台。

3.3培养管理队伍

管理者不能仅由高层组成,我们需要一个“队伍”的概念,这个队伍由高层、中层、基层组成,在这个概念的前提下,将管理分层,每一层各司其职而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要求。不同层次管理者需要培养的素质各不一样。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当以科学的思维,评估战略目标,负责项目的宏观实现;对于中层管理者,因注意具体项目的组织和规划,确保具体项目的实施效果;对于基层管理者,更应当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3.4强化相应文件与规定的强制性

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若是最终变成了一纸空文,那就失去了颁布和出台的最初意义,然而当前情况却恰恰如此。因而中央和各级领导部门必须强化相应文件与规定的强制性,确保文件与规定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深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