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货代实训总结

货代实训总结

时间:2022-03-05 19:0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货代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货代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分岗操作;国际货运;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freight managemen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key link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make up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freight forwarding operation process, improv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improvement str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arrangements and organizational, and teaching operation analysis.

Key words: operation in different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 practice teaching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应该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国际港口、国际航运和外贸运输企业管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航运、港口和外贸运输企业业务等生产和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为最终目标。这对高职院校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对实践教学环节。众多服务于一线货运企业都希望更多的院校毕业生能从院校中学习更多适用于企业的技能,使学生能更顺利更容易适应该新岗位的工作,因此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能够提前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各岗位的真实工作情况,一直是现在高职院校努力的方向。

1 实训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国际货运业务实训作为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训课程,实训安排在多门专业理论课程完成后进行,要求学生能对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等领域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根据货运操作的流程进行分岗模拟实训,能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融汇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1.2 课程设计思路。实训形式上,由于国际货运业务涉及的参与者多,并且涉及的过程比较复杂,大量的参与主体、所涉单证、作业场所及作业流程,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概念含糊,理解起来容易混淆,为了使学生尽快地克服这一问题,实训采用分组分岗位进行。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货运企业,再根据实训系统的模块,结合现在货运企业结构设置成了的若干个主要操作岗位,要求每个小组模拟货运业务运营模式完成一票出口货物操作。通过人员的互动完成业务流程及业务单证的流转,使学生在实训环节中能更好地体验整个实际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货运业务流程上的操作更加直观,通过自己动手做,理解更加透彻,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的实训考核时,除了提交实训报告及有关货物运输业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单证外,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制作成PPT进行小组总结,这样使学生在理解货运实训的过程后,能让学生及时把所学习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货运实训课程分岗实训操作

在实训课程中,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能,有针对性地就不同岗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训练,每一个岗位设置成一个小模块进行,通过实训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货运企业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主要职能如图1所示。

2.1 充分利用网络,了解航运市场最新动态。作为一名货运业务从业人员,有关的航线船期航程等基本信息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实训过程中,利用网络,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物流网、中国船务周刊网等,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站查询多项货运相关的资料。如:中国物流网上提供了船期信息,只要通过录入起运港和目的港,就能查询到当前时间该航线上的船期资料及承运商的基本资料,可以为学生掌握有关业务概况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查询途径,通过各船期与航程的对比,使货运业务能做到心中有数。

2.2 合理安排货运,争取双赢局面。货运公司的订舱操作是指客户向货运下达货运委托后,货运公司根据客户的要求,向船公司或船舶公司下达订舱申请以取得舱位的过程。作为一般的货运公司,订舱操作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职能,同时在订舱操作上也有一定的技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向船公司订舱一般要按船公司的要求提前安排;另一方面,船公司放出舱位后,常常会出现因客户原因要取消舱位,恰好这两方面会直接影响到订舱后能否顺利取得有关舱位,同时还可能对公司以后和船公司之间签订运价协议造成影响。

2.2.1 合理安排订舱。对于货运公司而言,在这一过程,常常出现比较多的特殊情况,如:在货运旺季及节假日前,由于货物运输量较平时的多,所以常常会出现订不到舱位的情况;又如,有些客户为了赶船期,提前订舱,但是到船期临近时又因为货物没有备好而需要取消舱位,所以作为货运公司的订舱操作员,必须在订舱前多与客户进行沟通,根据有关的客户备货情况,做好订舱的计划。一方面要求及时订舱以保证船期,另一方面争取在订了舱后避免取消舱位,给船公司或船舶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

2.2.2 合理安排装货。造成舱位取消,除了因为客户备货的原因外,还有另外一种常常会出现的情况,就是货物装柜后报关报检没有按时完成。

船公司的舱位一般会以订舱确认通知单(也有称为放柜通知)的形式发放,订舱确认单上有相应该的号码,表示船公司确认向订舱位确认预留了相应的舱位,订舱人或者是客户可以凭此单到指定的码头堆场提取集装箱进行出口货物装货,此时应该要注意装货时间和装船时间的安排,如果过早装货,就有可能产生码头堆场的堆存费,如果装货时间与装船时间安排得太紧凑,那么一旦在装货后如报关报检等环节出了一点延误,就有可能赶不上原来装船截止时间装船,同样会产生堆存费等额外费用。所以在物货装柜安排上,操作员也应该做好计划,一方面,尽可能地给客户预留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尽量不要产生不必要的额外费用。

货物装货后,如果是同时报关业务的,要及时通知报关人员进行报关,如果是客人自己报关的话,也应该提醒客户尽快安排报关事宜,并按有关的要求提交海关放行条。

2.3 及时补料,正确签发提单。在签发提单前,必须经过提单资料的核对工作,一般被称为提单补料。与货代企业中的资料核对过程是先由发货人或者委托人提供提单上的资料给货代公司,然后货代公司根据客人的资料向船公司或船代公司提供提单的补料。作为货代企业,在进行提单补料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有关提单补料中的收、发货人信息的处理。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信息手段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商业信息(货源信息、客户信息)泄漏,填货代提单时一般仅显示装运地和目的地的货代联系信息,而不显示真正的发货人和收货人。

但是有些国家法律规定,要使用货代提单。如美加线,不管整箱拼箱都是货代提单。在9.11以后,基于反恐要求,美国海关实行了提前24小时舱单申报制度。即凡运往美国、经由美国中转和途经美国的货物都必须在船预计到装货港前24小时,向美国海关传递舱单,经美国海关审查批准后,柜子才能装船启运。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船公司或船代公司获取真正的发货人和收货人的信息,有的货代企业则自己申请权限由自己公司直接向美国海关传递舱单(即AMS NVOCC),即按照时间要求自己向美国海关传递HOUSE B/L舱单的同时,向船公司补一份MASTERB/L的补料。

(2)在进行提单补料时间的安排。有的客户不熟识业务的流程,往往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觉提供提单补料,为了使对单的过程更加流畅,负责文件核对的人员就要提前与客户做好沟通,让其尽快提供准确的提单补料并签名确认,同时告知他们经过确认的提单补料,如需更改的话将有可能产生改单费等,同时为了预留时间给自己向船公司补料,与客户最终确认的补料的时间一般要比船公司最后截止补料的时间要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在提供补料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每一个字符,因为同样的,如果要在向签字确认了的提单补料上更改任何信息都会产生改单费等费用。

3 结束语

基于集装箱海运出口货代实际业务流程设计和实施的课程实训,能让学生模拟货代公司中不同的岗位角色,去体会各环节工作中所涉及的各个关系方,更加形象地掌握各环节中各单证的信息衔接,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货代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知识归纳能力,为即将就业作好有力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际货运协会.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2] 崔丽芳. 国际货代业务操作[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第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训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针对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领域制定了各自的实训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彼此缺乏联系,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这样学生就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脱颖而出。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以本校的物流资源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需求,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课程的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前,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联系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发挥自己各自的长处和创新力,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本次实训任务。

1 实训项目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毕业后就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也是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最大区别。但是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工作任务相结合服务与企业运作,换句话说就是各个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能有效衔接时,才能说具备了职业能力。

物流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结合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融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各科实训项目,形成一条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即: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卖家(国内)、报关、货代公司、进口商(国外)。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主要利用生产线、包装设备进行对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只能是仓储、以及运输;电子商务卖家(国内)主要是从生产企业进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货物配送到全国各地的买家手中;报关、货代公司完成进出口业务相关作业;进口商(国外)主要是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接收方,以及付款方。学生不仅可以模拟物流活动的各个角色,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团队意思,而且能体验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公司运作的各个岗位。

2 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方案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应以供应链中各环节为依据,较全面的反映作业流程,通过学生的操作,达到仿真模拟的实践效果。

2.1 课程设计思想 综合实训项目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构建一个以企业、融资机构(银行、高利贷企业、股东)、市场、政府组成的虚拟环境。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把学生分成6-8个小组,每一组有5-6人构成并代表一个团队(虚拟企业,运作一个虚拟企业或企业的一个部门),为简化起见本文分为六个互相竞争的团队,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6个小组分别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进行相应操作,完成供应链中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最后由任课老师和企业评委打分并点评。

2.2 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以“实训教学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在实训中转化为技能”为指导原则,在动手与思考中,让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技能的飞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综合性实训项目。

2.2.1 软硬件配置 我院为积极配合本次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购置了大量的软硬件设备。硬件方面主要有:重力式货架、电子标签、电瓶叉车和液压车、半自动打包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软件方面主要有:购置了基于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包括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ERP软件、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等。

2.2.2 课程开设方式 我院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课程,运输组织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等实训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而开设的独立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对沙盘知识的实战和应用能力。

2.2.3 教学设计 第一步,教师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首先模拟生产企业编排本公司的生产计划以及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利用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生产销售等环节。第二步,教师物流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确定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确立办事处和配送中心的地点,制定运费和运输计划等,利用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同时在学院配送中心,利用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结合硬件设施模拟货物的入库、在库管理、出库等作业。第三步,教师消费者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选择自己企业的办事处,在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利用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模拟网络销售各环节。第四步,交流总结。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经验交流,企业运作经验交流,团队合作经验交流等。

3 教学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要较好的贯彻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综合性实训项目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配套资料,采用院校、软件供应商、企业三方合作共同研发教材。

3.2 以赛促教提升学生技能 通过比赛可以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实训项目中的各环节都是每年的比赛项目,让学生通过与同学或其他兄弟院校的比赛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4 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一种类似“游戏竞赛”性质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琳.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84-85.

[2]潘维琴、侯秋琚.高职院校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模式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4):69-70.

[3]何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教学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1):88-89.

[4]潘励.职业教育中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6-118.

第3篇

一、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国贸专业的校外实习由三个模块构成,大一、大二、大三暑期的认识实习,大四开展的校外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也就是说,每一个国贸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经过五次校外实习。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凭学校之力很难为学生安排如此多的实习机会,社会又缺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机制。校外实习难成为了每一个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困扰,国贸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外实习基地落实难。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反馈实际需求,融入教学的重要桥梁。但是校外实习基地自出现以来就有很多形式的阻碍,难以落到实处。校外实习基地难维系。早期的实习基地建设多由政府牵头,官方联系,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工作重点转移,加之领导层变动,大部分的实习基地已成为墙上的一道风景;另有一些实习基地通过教师私人关系建立,随着人事关系的变动,难以长期发展。

(2)学生主动性差。基于外贸行业的特点,大量相关岗位都涉及企业的直接利益,因而“零”工作经验的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时往往被拒绝,导致学生丧失实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即使找到实习单位,也是放在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岗位上“打杂”,长此以往,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半途而废;即使是有了实践岗位一般也是报关员、报检员等基层岗位,而一般企业的基层岗位人数大多控制在十人左右。工作繁杂的情况下不会有人愿意拿出时间去培养学生。往往很多学生有很高的学习期望,但是发现到了单位能学到的只有端茶倒水的工夫,慢慢也就失去了实习的主动性。

2.校内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

国贸专业的校内实践主要由课内实践、实践课以及校内专业实习构成,实践内容及实践模式与社会设计需求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内实践学时少,内容不规范。传统设置实践环节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实践学时一般为8个学时,很难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正是因为学时少,往往缺乏规范的实践指导书,实践教学内容因人而定,缺乏规范性。

(2)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由于各种压力,高校教师往往重理论教学与科研,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书本,落后于社会需求。

(3)软件模拟效果差。校内专业实习多是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进行,这些软件多是由一些专业的国际商务软件公司开发,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调整。同时,整个过程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交易过程由系统进行评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各得分点上,从而忽略了交易的完整性,对整个交易流程缺乏全景的了解,效果不够理想。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分析,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解决社会需求不满足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就业零距离。

1.国贸专业职业能力解析

通过走访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及对网络招聘中国际贸易类岗位的调研,提炼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即职业基础能力、外贸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见图1)。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面对现行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在对以上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应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大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广西科技大学逐渐形成了“阶梯递进,协会辅助”的实践教学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实训、课程群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并提出通过课程实训――课程群实训――专业综合――跨专业综合实训的进阶方式对职业能力进行专项以及综合训练。与此同时,把专业教师充实到校园协会中去,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兴趣结合起来,以协会的形式推动“赛训结合”“证训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检验学生的实训效果。

(1)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国贸专业的职业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外语能力、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应用中。其中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国贸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外贸业务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量的外贸业务需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因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也成为了国贸专业必备的职业能力。对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等相关课程开发课程实训,对职业基础能力进行专项训练,在“国际贸易产品与展示”的课程群实训中对英语、计算机及电子商务能力进行综合训练。(见图2)。

(2)外贸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贸专业技能主要是独立完成进出口贸易全流程的能力,包括市场开发、报价核算、拟写函电、签订合同、托运保险、外贸单据制作、报关报检、风险防范与国际结算技能等。国际结算技能是学生从事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银行国际结算部和国际结算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国际运输与货代能力体现为使学生掌握货运单证知识,具备处理各种国际货运单证的能力,熟悉费率表、货运保险知识,并掌握计算运杂费,具备交纳国际货物各项费用的能力,熟悉国际货代全流程,具备完成国际货运操作程序能力,为学生毕业从事国际运输与货代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在以上相关技能的培养中,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对各环节要求的能力均开发实训课程,对各项技能进行实训,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群实训,对各专项技能进行分组综合实训,最后以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笔完整的进出易,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职业综合素质。在国际贸易专业岗位中,职业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商务沟通和谈判能力、关注和解析外贸政策的能力、认真负责、谨慎敬业、主动热情、团队协作的业务道德素质和自主学习、创新以及排压解压的能力。这些能力难以考核、难以量化, 但是却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我们尝试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通过课程、课程群实训,对商务沟通与谈判能力、解析外贸政策的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专业综合实训以及跨专业实训平台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等,同时辅以协会活动,比赛组织等对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并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团队协作的业务道德素质(见图3)。

第4篇

关键词: 物流专业; 实践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3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专业已经成为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向来看,物流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报关、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

一、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1.从实践教学的内容上,操作环节多

物流实践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每个环节都需有人具体操作,物流从业人员中的75%~85%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物流实践课是一个从物品包装、装卸搬运,到订单处理、配送作业,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等诸多内容的实践课程体系,环节多,内容广泛,操作性强。

2.从实践教学的实施上,许多操作环节需企业参与

物流中的单证处理、物流信息技术或信息软件等单项实训模拟实践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而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物流现场调度和全面的物流实际运作所涉及到的设施设备、应用到的技术工具是庞大的投资,大型的物流软件系统动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投资,不是任何高职院校有能力独自投资建立起来的。必须有企业参与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物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物流的实践教学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如果学校与企业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关系,学生到企业实习很难满足岗位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二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对物流业务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相比而言,这种模式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实验实习功能单一,真实性、综合性差,现代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2.物流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

当前多数院校建有物流软件模拟实训室及物流仿真模拟实训室,基本上按照课程设置实训室。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实训内容、形式单一,综合、设计性实训较少,只能满足某方面或几方面物流实际运作的需求,没有能全方面满足的,即使是能满足部分,功能也往往并不完善,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而且学校之间交流沟通少,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把这些实训室统一协调起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更快更好的提高实训能力。

3.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多数高职院校结合行业特色,以物流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基于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参照物流行业标准,分析物流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制定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由于师资力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过程中走马观花,纪律较松散,不能从企业见习过程中学到专业技能,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改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1.完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将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认知环节。第一、二学期分别利用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物流企业文化及具体岗位认识,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初步的认知。第二阶段:专业技能训练环节。第三、四学期利用四周时间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轮训,学生在师傅带领下熟悉相关物流业务操作,完成采购谈判、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国际货代、物流信息等核心技能的专项训练,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第三环节:顶岗实习环节。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校内学习与未来就业相衔接,学生和员工角色互换,进一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并胜任就业岗位,实现顺利就业。

2.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共建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是以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各高职院校可用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介绍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高度重视。政府可组织一些成规模的物流企业和院校参与,由政府和各参与方共同投资,组建多个股份制大型物流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在功能上,既可供所有高校物流专业实训使用,又可作为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之用。学校、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学生知识技术能力规格的定位、设备的配置、教学的内容重点、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

3.完善校外实训环节的管理

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订与实施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抓好学生管理工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校企合作、共管共育的管理方式。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机制。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院安排专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行考核机制,即顶岗实习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实结和个人鉴定,校企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和个人鉴定对学生的实习做出综合评价,作为学生实习的成绩。最后是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所有实习学生进行意外伤害事故保险。

4.引入物流技能竞赛促实践教学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由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竞赛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物流调研答辩及物流作业操作。物流调研报告是各参赛队对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企业的综合物流或物流的某个环节、流程等做出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通过比赛可锻炼参赛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作业操作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设定作业岗位的模式,实现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综合物流活动。检验选手企业物流调研能力及进行同城和异地采购、备货、配货、优化线路、配载、配装、货物跟踪和查询、货物交付、货物接收、入库作业及货位优化等物流活动的操作能力。由此可锻炼参赛选手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展示参赛选手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快速分析、总结、表达能力等职业素养。通过物流技能竞赛这个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搭建新的实践教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怀云.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4).

[2] 李春香.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3).

[3] 赵卫章.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1).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工作过程;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一、课程建设背景

《集装箱运输实务》是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国际航运管理人员资格证书”(面向从业人员)四门必修课之一,也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特色建设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及集装箱运输管理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省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课程组开展了基于岗位能力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同时参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模块设计,校企合作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组织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实训条件与教学团队建设,并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在调研国内外航运市场的前提下,完成了《专业调研报告》和《专业分析报告》,确定了专业培养的就业面向:在航运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统计分析、安全管理、船舶营运组织、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国际货代、船舶等企业从事跟单、单证制作、运输操作、运输组织、业务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港口企业从事船舶理货、船舶生产调度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针对上述岗位,课程组会同企业、行业专家进行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集装箱运输实务》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相应岗位工作过程所必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达到以下目标:

1.能力目标:初步具备使用集装箱运输的意识和集装箱相关行业的职业情感;能描述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设备、工具与设施;能处理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工作的业务操作;会制作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的主要相关单证;能设计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线路,并依据业务工作流程逐步完成相应的单证和业务处理等工作任务。

2.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具有诚实授信、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述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重构了课程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行动体系,针对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按照集装箱运输的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集装箱基础认识、集装箱租赁与箱务管理、出口集装箱商务洽谈、出口集装箱内陆运输、出口集装箱装船、进口集装箱商务洽谈、进口集装箱提货转运和国际多式联运业务8个学习情境,并按照业务流程又进一步分为18个工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根据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集装箱整箱货进出口业务、集装箱拼箱货进出口业务为切入点,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对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讲解内容时,重要介绍业务流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2.按项目任务要求紧扣教学环节。在学习情境教学中,按照项目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设计“任务导入、知识准备、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成果评估、课业提高”六个教学环节,提出具体项目任务,以学生做为主,教师教为辅。

3.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形式:(1)根据专业相关要求,进行校本化教材的编写。为满足集装箱运输的行业需求,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广泛调研,选定出版社出版的《集装箱运输实务》作为主教材。同时,根据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集装箱运输的实际,编写了校本化教材,自编教材强调“知识、能力、素质”融入一体,内容以集装箱运输从业人员的工作与任务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本位,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2)根据区域经济要求,编写特色实训教材。课程组以区域实际需求为基点,充分研究了高职学生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规律,根据货代企业集装箱运输实际业务,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和《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等实训教材,充分体现了“必需、技能、实战”的特色,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无缝衔接;(3)整合校企两种资源,充实扩充性校本资料。整合校内外资源,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相关案例的编写、习题的整理、实训项目的设计以及集装箱教学有关的照片、视频资料、各类单证等的收集工作,编写了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网站,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条件,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阔视野,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4)为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学习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程网站及时公布行业动态、企业信息和课程动态、学习指南等,并提供有关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链接平台,让学生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网站开设有“在线测试”、“学习论坛”、“导师在线”与“作业平台”等系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能力并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职业素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以集装箱整箱货进出口业务、集装箱拼箱货进出口业务为切入点。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以集装箱进出口实际业务为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力求使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一致。

1.“新员工培养型”教学方案。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运用“新员工培养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按照项目任务的六大步骤,设计六个教学环节,根据企业真实业务,由学生以团队工作模式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教师予以引导,体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2.“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按业务流程先后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作为教学主线。再根据完成某项学习情境所需相关知识能力,设计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设计了任务导入、案例或项目。形成案例套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套工作任务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

3.“模拟项目公司型”教学方案。课程组建了由教师为经理的集装箱运作项目公司,从省内承接了大量相关企业的课题或项目,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独立计划、实施项目,教师全程引导,以企业对课题或项目完成情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并导入案例或项目,形成案例套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套工作任务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大量的生产场景图片及录像以避免枯燥理论讲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完善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机制,组织学生到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等。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供真实案例及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等形式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工作情境,帮助学生熟悉货运单据的缮制和流转,运输组织的工作流程;在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主情境教学中,选择某企业规划多式联运线路这一项目,让学生分析项目的具体要求,做出计划并独立实施,通过自主学习,深入行业企业调查、收集资料,完成项目,进行汇报和评估;通过组织学生到港口企业进行参观实践,由校外专业兼职教师讲课,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采用并非单一的,而是互相穿插、互相交错进行的。

四、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实训项目

实践项目与理论教学是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集装箱进出口实际业务为背景,根据集装箱运输出口流程构建实训项目。

(一)安排与教学相对应的实训项目

在学习情境里安排了实训项目导入,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以集装箱出口业务为流程主线,主要设计了“集装箱标记识别”、“集装箱业务委托”、“集装箱选择与数量计算”、“出口集装箱订舱”、“集装箱货物适箱货与装箱”、“集装箱船舶识别”、“集装箱船舶配积载及识图”、“集装箱堆场操作”、“集装箱码头操作”、“集装箱进出口货运单证的填写”等项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

(二)加强综合性实训环节技能训练

在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及完成后,以一个集装箱出口业务流程设计了一个模拟综合实训,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从集装箱业务委托、适箱货的准备及包装、集装箱装箱操作、集装箱堆场操作、集装箱码头操作等流程。合理设计任务导入、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集装箱运输各个业务的操作。

五、课程开发实施与总结评价

(一)课程资源利用

目前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及技术文献已全部用于近二届学生的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学生能充分利用课程学习网站进行自主性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网络资源除本校学生外,许多学校也进行了共享。从2010年8月10截止到2011年9月23日,网站总访问量达到11700,独立ip访问量为1993。

(二)课程实施成果

1.校外实训室建设。课程与宁波港务集团大港货柜等8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从基地吸收5名实践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作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每年利用专业调研会议、学生企业见习、教研活动、课程实训教学以及知识讲座等机会,请兼职教师进学校,送专任教师下企业,促进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既让专任教师了解企业最新生产情况与行业信息,也培养兼职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授课技巧。

2.学生成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4%,其中,86%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本课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并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上影响度极高,广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率100%,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证合格率85%。结合本课程的学生活动,多次获省市优秀团队称号。课程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参加了多次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杭甬运河工程调查》获2007年浙江省首届“挑战杯”二等奖,《高油价背景下航运企业节能措施》获2008年杭州市优秀团队,《嘉兴港实施地主港模式的调研》获2008年省优秀团队等荣誉。

(三)课程实施评价

1.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课程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模拟公司,建立业务档案,营造职场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掌握集装箱运输业务岗位技能,并结合后续的综合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对学生从事集装箱运输业务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

作用。课程通过职场模拟、项目实施和情境教学3个环节,让学生由表及里,体验、接触和亲历职场和业务,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设置职场模拟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组建虚拟的货代公司等企业,完成集装箱业务操作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在共同研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初步形成对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素质的认识。

第6篇

一、项目概述

世赛集中反映了当今世界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所需的最新理念和技术标准,是检验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试金石。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13年开始研究世赛,紧抓技能提升机遇,重视技能成果转化,2019年学院根据世赛货运项目(以下简称货代项目)和关务行业变化发展契机,成功开设全国第一个国际关务专业,构建了世赛标准引领、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至今该专业在校生班级、人数、专业师资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在专业竞赛、专业兴趣小组建设、行业资格考证、企业培训、课题总结研究等方面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了颇具特色、省内独家的特色专业,在珠三角关务行业颇具知名度和美誉度,回顾国际关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世赛项目成果转化,无疑是最重要的推进器。本文主要介绍世赛货代项目引入新专业建设的思路,探索引入途径,并总结世赛项目引入对专业建设的影响,为职业院校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供参考。

二、世赛货运项目解析

世界技能大赛(WSC)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水平。货运(FreightForwarding)赛项自第45届开始成为正式参赛项目,要求选手熟练掌握货运业务流程,并在规定的期限和压力下完成客户获取、报价计算、运输管理、费用计算、海运操作、投诉处理和索赔处理等竞赛任务。比赛中对选手的主要技能要求包括:掌握货运业务流程,运用公路、铁路、航空、海(水)运、多式联运等多种交通手段,满足货物及物品在世界范围内移动,以用于销售和制造生产;在规定的期限和压力下完成客户获取、路径设计、客户沟通、业务与合同、报价计算、运输管理、索赔、投诉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应用国际通用语言—英文对业务情况进行交涉与沟通;具有全面的、专业的物流知识,具备精准、快速的反应能力,有效运用问题处理技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三、引入思路和途径

(一)引入目标

世赛货代项目引入国际关务专业开发建设全过程中,即把世赛标准、世赛理念、世赛元素和世赛人才培养、考核、选拔的综合体系建设应用推广到专业建设上,让所有专业学生而不是个别大赛选手受益,提升该专业技能人才质量,推进专业建设与国际高技能人才培养接轨。

(二)引入思路

国际关务专业主要面向从事进出口的企业,以培养从事货物进出口报关、报检通关手续、业务操作、单证处理、海关账册管理、商品归类、贸易合规等业务操作的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国际关务专业与世赛货代项目在多个方面匹配度高(图1)。两者面对的企业生态一样,均以进出口业务链上企业为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选手选拔要求类似,评价标准趋同,两者人才选拔均要求有良好的英语运用环境、基本的业务操作流程中均以信息流、单证流、资金流、货物流为操作对象;从事的进出口业务模块是均是国际贸易合同执行过程的某些环节交叉,如在进出口报关通关、单证审核、业务营销等;两者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岗位内容类似,鉴于两者在工作对象、工作核心技能、业务流程、评价体系等方面高度重合,分别把世赛货运项目先进的行业规范、竞赛标准、评价体系、竞赛组织和流程开发引入到建设国际关务专业建设中,对专业建设的质量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引入途径

1.引入世赛技能标准,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世赛项目技能标准具有广泛的、先进的企业实践性,是行业内专业、技术和大众化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世赛货代项目技能标准的分析,结合国际、国内行业客观实际情况,国际关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世赛货运标竞赛模块,并对其业务内容进行延伸到关务管理、贸易合规业务流程环节,构建“世赛引领,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专业的内涵大大丰富,专业人才培养链条更有弹性(图2)。2.对接世赛标准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包根据世赛货代项目的技术标准,结合关务领域工作任务,完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报关报检业务操作”“国际货运”“国际函电读写”等系列核心课程标准,使核心课程的学习任务构建逻辑、知识体系符合行业发展实际,符合国内外惯例,并匹配建设完成系列课程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和平台软件的应用。3.借鉴世赛选拔体系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世赛技能标准展示了在一个有价值的标准中,力求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核心理念,国际关务专业人才评价借鉴世赛WSSS评分机制,构建国际关务专业学生评价体系,学习任务设计更侧重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权重显示什么最重要,什么最不重要,核心课程能力目标评价分为“判断”和“测量”两种,核心课程评价有评价方案和测评项目,目标评价等级采用WSSS的四级分法,有利于培养、引导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4.通过世赛项目研究提升师资能力,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世赛技能标准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但它又是一种工具,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紧密相接。目前职业教育界围绕世赛项目开展各类技能竞赛、课题研究和培训,这种高密度的思想对撞,对教师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教师通过项目研究,了解职业标准的本质,更加深刻领悟职业技能选手的可持续性、发展性,极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快速有效提升师资水平。

四、引入效果评价

(一)专业内涵丰富,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竞争力凸显

通过世赛引入,国际关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核心技能更加贴近岗位需求,学业评价更加科学规范,教学资源丰富,实训场地环境明显改善,学生专业技能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多次在国家级国际关务、国际货代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首批国际关务专业14名学生和专业兴趣小组的29名学生均在货代、关务领域实现优质就业,学生就业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完善职业技能培养和培训体系,成功开发关务水平职业资格考证和国际货运从业资格考证考点,举办华南区关务水平测试初级、中级考证和广东省货运从业资格考证工作,举办珠三角货代、关务企业人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提升专业影响力(图3)。

(二)加速教师成长,提升专业教师团队综合能力

专业教师深入研究世赛货代项目,加速教师成长,近三年开展市级世赛专项研究课题1项、专业课题3项,有效促使教师完善个人知识和技能体系,督其主动了解专业前沿、技能、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企业综合要求,保持对国际同行的关注,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目前培养国家级专家3人,省级裁判3人、企业培训师5人。

(三)实现世赛成果提升、迁移和输出

两年一届的世赛,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展示行业的新技能、新技术,展示技能对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并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世赛引领技能大赛,大赛引领职业教育,结合当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初衷,意义重大。由于国际关务是职业教育领域新增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放眼国际行业产业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是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后续需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探究和完善,既要关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行业变化、新技能,也要充分调研珠三角地区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真实需求,使得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真正对接产业、行业和企业,符合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高扬.基于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研究[J].科技风,2020(03).

[2]黄锐琼.对世界技能大赛货运项目的分析和思考[J].物流技术,2020(03).

[3]世界技能大赛货运赛项技术标准(2019年版).

第7篇

关键词 单证 教学改革 产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Vocation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ocuments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YI Liping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ocument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vocational courses, with a strong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work on trade class students in single-system capacit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ocuments,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chools, teachers and pupils were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ovide students meet the needs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 document; teaching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课程特点

(1)专业理论性强。首先,理论性强。国际商务单证理论涉及专业性的内容非常多,以国际货款支付为例,涉及到汇付、托收、信用证等多方面理论性强且复杂的内容。除了内容复杂外,大量的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也包含在其中。第二,专业性强。国际商务单证理论和实务的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单证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贸易实务相关知识有准确的把握,还涉及到海关、商检、货代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操作实用性强。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是真正以操作为主要目的课程之一。在本课程中包括有合同、信用证、支付票据、货运单据、保险单据、官方出口单据、进口单据等各种国际贸易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单据。对这些单据的学习,需要专业知识为主,耐心、细心和专心为辅。比如信用证的学习,首先是信用证的基础知识,包括信用证的定义、种类、当事人、开始流程等。其次是信用证的阅读,这需要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外贸英语的基础。第三是信用证的缮制、审核和修改,结合前面两部分的学习来实际填写操作。

(3)涉外实务性强。国际商务单证理论和实务的涉外实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外部。国际贸易国内部分产生的单据与海关、商检、货代、保险公司等部门相关,公司在处理好自己业务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同上述部门的良好关系。另一个方面是国际贸易的海外部分。对知识的充分了解,有助于国内外进出口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础。比如,询盘,作为向不定向客户询问购买意向的一种方式,本身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但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告知学生,为了双方之间的友好交往,收到询盘时应当迅速恢复,以示尊重对方。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教学环境

(1)实训基地和实训平台缺乏。实训基地是学生通过产学结合将课本知识和业务实际相联系的场所,是高职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培养专技型人才的必要场所。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合作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学校实验实训室建立有仿真的工作环境,用于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校外合作实训基地主要是学生与社会企业合作,提供给学生进行中短期的学习场所,旨在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在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水平来看,大部分高职的校外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甚至有些院校没有相关专业的校外实训合作基地。而许多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也不完善,处于落后水平。

(2)外语学习环境。国际商务单证实务与理论是一门对英语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货运提单、保险单、票据、信用证均以英文表示,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高职学生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达到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英语B级水平对于单证的阅读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招生生源层次较低,学生英语能力水平差,在学校校园内没有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3)教学配备。教学资源配备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方面。硬件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实训地和教学资源配置方面。以单证制作为例,教师课堂讲解单证制作时,一般只以课本上的样单为例讲解,学生重在听讲,而实际动手缮制的机会非常少。一个是软件方面。软件主要是指学生和教师本身的问题,学生起点低,学习理解有困难,而教师多注重科研,对企业是实际操作流程知之甚少。基于这样的原因,会造成教师上课死板且教条式,学生缺乏积极性。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会给学校造成不良的社会评价。

(4)教学重复。由于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是国家贸易理论与实务在单证制作方面的深度延伸,学生在学习商务单证之前已经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对理论部分有了熟悉的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会对理论部分加以详细的解释,学生对重复理论的学习会产生反感,这种反感会影响到后面的单证制作实务的学习。

2.2 教师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高职高专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高专从教,理论知识过硬,但是基本上没有外贸实践经验,甚至大部分教师没有见过真正的单据,对单证的讲解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纸上谈兵,影响教学质量。(2)双语教学能力差。单证类的高职教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证知识丰富的贸易类专业老师,一种是英语水平高的语言类专业老师。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需要英语教学水平高贸易知识丰富的贸易类专业老师,这类教师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高专是比较缺乏的,大部分院校或是选择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去进修外贸知识,或者是选择英语水平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或以上的外贸专业教师。(3)考证应试教学。考证应试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国际商务单证理论和实务这门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照课本的内容对缮制单据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填制方法照本宣科地讲解,对出现的英文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的练习和案例以往年考试真题为主,有些案例题已是年代久远,贸易规则产生变化却还在课堂上使用。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学的确对学生考取单证员证书无疑是有效的,但是也无可避免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兴致缺缺,在日后的工作中上手速度比较慢。

2.3 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起点低。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不难发现,高职学生的起点相比本科学生要低。单证类的课程要求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较高,而对高职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摸底调查时却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达不到合格线90分,甚至有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在20~40分之间,由于英语能力的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就存在畏难情绪。除了英语语言能力之外,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也比本科学生差,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单据的缮制,通常要多次反复讲解练习才能够慢慢掌握。(2)被动学习。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加之大部分高职采取“快乐教学”的方式,学生学习压力大幅度降低,学习不主动。上课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试依赖重点和短时间记忆,合格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而国际商务单证与理论课程要求记忆、理解的内容多,需要学生课堂认真听讲操练,课后补充学习,显然目前高职学生这种不正确的被动学习的态度,不利于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真正掌握。

3 教学改革的思路

(1)产学结合。产学结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校内学生使用实训软件。仿真教学是实训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对情景设置这个模块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形成规模,但是单证类的教学软件的使用频率比较低,有些院校还没有引进相关教学软件,市场上单证教学软件也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没有突出的大部分院校能够公认的水平较高的相关软件。基于这方面的考虑,高校应集中力量研发适合岗位素质提升的相关教学软件。第二个方面是课外实践。多带学生到外贸企业参观学习,请外贸企业的资深工作人员给学生讲课或做讲座,为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短期的学习提供条件等等。第三个方面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仅体现在合作企业能够吸收学校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还体现在双方互派人员交流或挂职,通过互派人员的方式,可以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也能够积累专业教师的单证制作实践经验,使培养的学生素养能力更能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

(2)打造专业性高水平教师队伍。一是以学生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准,提高任课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结合目前社会对单证员的岗位要求和任课教师缺乏单证实践经验的现状,在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脱产或者半脱产的形式到外贸企业挂职学习,高职院校应为教师外出挂职学习创造条件。二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考取中级或者高级职业证书,以便教师上课能够更准确把握重点。三是双语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国际商务单证是一门涉外性强的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熟识教材知识,对异国人文文化、民俗风情有一定的了解,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理解能力,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历或者到高等学府进修来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和每节课的教案。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教学,授课前教师要认真查阅资料,做好教学设计,授课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第二,结合实际业务讲解课本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要有单证制作的实践经验,对制作单证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可以扩充其他外贸相关知识,实现情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第三,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单证技能大赛。通过比赛使学生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为学生订立短期目标,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和兴趣。通过比赛平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将课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全国国际商务单证专业培训办公室.国际单证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

[2] 张静.《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新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2).

[3] 李文辉.基于就业导向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体系构建[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12).

第8篇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

摘要:“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涉外商务管理、涉外会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单证缮制与处理、结汇风险控制等各项专业技能以及沟通协调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对“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研究,以期解决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与问题处理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75-04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作为国际贸易实务、涉外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领域单证相关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工作方法,掌握制单、审单、处理单证问题的能力,熟悉外贸企业工作流程,具备外贸业务及沟通协调能力,从而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商务岗位群(国际商务业务助理、国际货代助理等),具体包括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等岗位的工作要求。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孤立零散,不利于构建知识体系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传统的教材以不同单据种类划分为各个章节,学生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单据流转过程的情境意识,难以将零散孤立的各个环节的单据联系起来,如表1所示。学生往往在一个学期结束后不明白各单证之间的流转程序与基本联系。

(二)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料,单据样本陈旧,与现实脱节

在单证课程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国际贸易惯例的内容,比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该文件由国际商会编制,2007年已经完成全面修订,更新为第600号文件,简称《UCP600》。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搜集和运用有关信用证的案例和实训内容仍然主要依据《UCP500》(1994年)的版本进行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与实际工作脱节。高职院校单证课程所使用的实训教材通常要求使用近三年内出版的教材,尽管近年来单证教改取得很大成绩,有一批优秀教材出现,设计思路符合现代职教理念,但大多数教材的实际内容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单据样本和案例,与目前实际使用的单据有出入,不符合企业现实情况,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延长了上岗工作的适应过程。

(三)实践教学手段单一,与实际情况不符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实训主要采取填写纸质空白单据的方式,而现实中外贸企业主要采用电子制单软件缮制单证,两者存在巨大鸿沟。学生习惯了手写单据后,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电脑操作和电脑制单、审单。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各纸质单据制单实训往往依据不同的案例背景进行,如填写商业发票是以某文具公司出口业务为背景填写,填写货运单据以某电池出口企业为背景填写,信用证审核以某纺织品企业为背景填写等等。学生往往填完后一头雾水,不能明确这些单据之间有什么联系,不清楚出单的顺序。由于实训教学手段单一,单据前后关联度不大,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四)教师教学理念滞后,课程改革缺乏动力

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师资来源以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生为主,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没有企业经验,从学校到学校,对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不熟悉,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缺乏掌控能力。同时,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讲授方式,一时难以接受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甚至有抵触情绪存在。因此,课程改革缺乏动力。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就国际商务单证的教学而言,要求培养学生熟悉外贸企业基本运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外贸业务活动涉及的各种单证(包括合同、信用证、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产地证、汇票以及其他与进出口相关的单据)的基础之上,根据合同以及结汇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的要求,办理、制作相应的单据,提高对各种单据的处理能力。学生通过真实的项目实践和大量的模拟仿真实训,能够懂得商务单证基本知识、熟悉单证工作的操作与管理、熟练掌握制单的技能和技巧等。

在教学安排上,可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打破课本章节,根据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化教学,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岗位能力由完成初级制单工作向基本胜任处理单据问题的单证管理能力的突破与提升。因此,可以由易到难地设置该课程任务,完成从最初的“走进单证部”到以一单实际的进出口业务为工作背景的全套单据缮制和审核的项目教学活动,如表2所示。

(二)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法之所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实景教学法。实景教学法是在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条件下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是仿真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不受上课地点及时间的限制(地点可选在室外,也可在室内,还可以通过多媒体配景教学),同时能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体验与实际工作一致的业务操作安排。

实景教学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仅就“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堂教学方案作如下设计。

第一步:准备阶段——建立“模拟企业”。“模拟企业”指的是在校园内构建虚拟公司,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直观地模拟外贸公司的业务处理与单证操作流程。构建展览模拟企业,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的内容。硬件部分包括外贸环境中的办公场所和电脑设备,通常包括硬件要求、操作系统要求、网络配置要求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外贸企业管理软件、外贸制单软件、报关报检软件等。

第二步:实施阶段——开展业务。在“模拟企业”中,学生能够以外商、工厂、外贸公司等不同身份参与到一次实际进出口业务的运作中,进行“洽谈进出口合同——签订国内加工合同——缮制报检报关单据——缮制运输单据——结汇单据”完整单证准备与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理解单证的基本工作及职业发展目标。

第三步:评估——归档总结。完成业务操作后,每个参与实训的学生需要撰写实训总结,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收获与经验。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态度、业绩等),评选最佳单证团队。

2.案例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郑金洲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工作组商讨解决方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评估和反馈。

例如,在进行单证课程教学中,涉及“收汇风险的预防与控制”这一情境问题,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的支付方式(电汇、跟单托收、信用证),让学生工作组(出口商小组、进口商小组)针对各种结汇方式可能遇到的问题完成风险评估报告,最后完成汇报总结及“最佳报告”评选。

又如,在同一种支付方式(信用证)下,由进口商小组模拟向开证行申请开立不同类型的信用证,学生工作组(出口商小组、进口商小组)需要分别完成分析总结。出口商小组完成资金安全性分析,进口商小组则要进行企业资金流动性分析,通过答辩环节(学生组成“专家团”提问考核学生“工作组”)如回答“防止信用证欺诈的措施”等相关问题,完成课程设计。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举例子”、“讲授参考答案”,而是设置案例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整套方法与能力,在开放性的答案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最终得到能力的提升。

此外,还可在知识导入及知识拓展环节综合运用问题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提前布置讨论主题,提出问题,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展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信用证基础部分的教学安排中,可提前给学生一些信用证样本,由学生分析各自属于什么类型,是通过什么流程开立及流转的。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从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体系。

(三)改革教学考试制度

将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改革为过程化考核,在整个学期课程课堂教学及实训中,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绩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填写单据出现问题时,要全套单据重新缮制,教师依据错误数量、返工次数评定学生的绩效成绩。

在考核成绩构成中,除了课堂考核成绩外,还应增加顶岗实习单位考核成绩。学校运用这种第三方考核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检验教学质量,客观评价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对于学生而言,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形成能力证据,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与操作技能水平及解决问题的技术水平。学生需要将在学校所培养出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将学校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延伸至校外,从继承性学习到创造性学习,从间接性学习到直接获得知识的学习,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以赛促学

在单证课程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安排外贸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设置单证技能比拼环节。竞赛内容包括单证基础知识部分和单证操作部分。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常用的国际结算方式、贸易术语及国际惯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开立的英文信用证的格式与内容;与信用证业务相关的各种单据的内容及其应用;单(单据)、证(信用证)审核的要点;使用英语书写相关单(单据)、证(信用证)业务信函;依据合同正确填写信用证开证申请书;对照合同审核国外开来的信用证;依照合同和信用证要求,缮制商业发票、提单、装箱单、汇票、保险单、产地证、报关单及其他相关单据;熟练使用Excel和Word电脑软件及外贸公司常用制单软件缮制各种单据。

通过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五)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培养师资

单证课教师应该在积极参加学校培训,在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之余,主动深入企业调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实施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单位,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让教师和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为相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节约成本,也可使教学单位的教师和学生获得很好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力得到提升。

只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不断涌现,才能保证基于工作过程的单证课程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真正培养出外贸企业所需要的单证技能人才,使学生学有所成,使教师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法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崔玲.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2).

[3]覃蔚.以CDIO教育模式建造《外贸单证实务》新的课程架构[J].物流采购与研究,2009(28).

[4]钱建平.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10(4).

[5]古培红,黄静.探析《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工学一体化教学[J].海外英语,2012(20).

[6]杨梅.后精品课程时代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教学模式改革[J].时代教育,2013(10).

[7]龚发辉.岗位对接 以教学创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教改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8).

[8]胡炜.关于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中).

[9]陈小明.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2013(3).

[10]崔艳芳.岗位需求与高职国际商务单证教学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3).

[11]陈明舒.基于物流岗位的商务单证实务教材的研发[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12]许艳秋.高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教学探索[J].林区教学,2012(6).

[13]张建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设计理念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14]俞培燕,郑艳.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15]王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

[16]刘永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第9篇

1.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

专业设置方向必须与当地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而物流专业是个很广泛的专业领域,包括企业物流、国际物流、港口航运物流、超市连锁物流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色和人才需求现状,明确定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是现实中许多院校没有对区域特色、社会需求等进行认真调查论证,在专业定位上较为模糊,对学生在大学阶段需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将来从事哪些工作岗位,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导致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只是笼统的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当地社会需求脱节。如果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专业实施方案的时候适当地对方向做一个合适调整,这样在组织教学中和就业中就有的放矢了。

1.2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很多老师是从交通,计算机或经贸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理论知识不系统,因为害怕讲错,往往照本宣科,甚至教学课堂只能读书;不少高职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站到高职讲台的,高职职业教学理念缺乏,还按照自己在本科或研究生的老式学法教导高职学生,并且对物流行业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有些老师虽然来自企业,但由于长期脱离企业,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目前高职物流专业能够系统掌握物流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于一身的优秀教师数量十分有限。

1.3教材建设不完善,内容与现实脱节

物流行业属于新兴产业,而符合高职特色“对口”的教材需要编写者对企业深入的了解和沟通。现行教材往往将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式”修改就“拿来”教学,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设计少,没有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来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企业工作。另外许多物流理论从国外引进,没有形成与我国实际相吻合的理论体系,介绍的是先进国际物流技术,而实际面对的是国内普遍落后的物流设施及管理水平,造成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加上办学经验不足和条件有限,实验室建设和实训课程开设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教学内容既不符合现代物流发展实际,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思考

现在流行的物流管理专业一种指导思想认为,课程的所有要素是由工作任务决定,任务的要求决定课程内容和逻辑路径。这种观点低估了课程开发中人的价值,也低估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因为教学实践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并且不同的教学思想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过程,因而需要不同的课程模式做支持。工作任务可以决定课程的主体内容,以及建立知识与任务联系的必要性,但工作过程不能完全决定课程的逻辑展开过程。所以,课程开发应当整合工作过程、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笔者认为高职物流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2.1适应性原则。课程开发不能闭门造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落脚点,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等素质的综合培养,增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企业的实际需要融入到本校物流专业日常教学目标和任务当中,建立新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2.2渐进原则。课程开发紧紧抓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这一点,并不是所有课程全面开发。鉴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也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的核心思路应是专业核心课程启动,专业主干课程跟进,其他课程逐次展开的顺序进行开发。这样,从课程开发伊始,就抓住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影响最关键的核心课程,也就是抓住了重点。在开发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结合自身情况再逐渐对其他课程进行开发,循序渐进。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内容

3.1打破学科体系,建立职业为本位的新课程和教材体系

以职业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科为资源,把必要的知识、技术重新组织加工成以专业为主线的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体系体现高职教育的共性特征与功能,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高层次的个性特征与功能,在课程功能上注重学生操作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以掌握高新技术应用能力为特征,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做到强化技能、增强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实行“突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终极目标即是课程设置和授课过程体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相结合,注重社会和职业双向度的统一。

3.2科学设计课程开发程序

通过对企业调研明确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研究以典型工作任务和生产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一条明线,以基础知识系统化和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化为两条暗线,来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组织编写实务性较强的、任务驱动模式的立体化精品系列教材,并在教材中融入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以及素质教育。

3.3岗位实务导向型课程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高职教育,主要的任务是培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实际需要的物流服务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突破学术人才培养所采取的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的束缚,根据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职业能力要求,面向岗位任职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按照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过程和情景,回归工作实际原貌,重组内容,开发课程。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组织有关教师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岗位定课程,结合实训室相关实训条件编写了《运输管理实务》和《仓储管理实务》教材,本学期正在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进行上课,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后续还会开设《货代员实务》、《快递员实务》等一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指导学生技能学习。在教材选择上,也会多选择以实际岗位命名的教材,条件成熟会继续组织本院教师结合合作企业实际编写相关教材,以求让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认识更深刻。

3.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第10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物流人才;人才规格;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56-02

中国高职教育历经多年的探索,已进入以“国家示范性”建设为标志的改革阶段。目前,湖北高职院校共53家,约半数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这是物流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在大平台、大发展的机遇下,按高职教育规律,提升理念,转换模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高职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仅有理论的教学是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的。我们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推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改革,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关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素养、管理思维能力和岗位技能,服务区域经济。

一、调研职业岗位,定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设置的,那么我们首先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出企业要求员工具有的综合素质。我们将收集到的资讯整理,得出企业对各层次的员工面对的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基层员工具有团队精神,有安全驾驶技能,叉车及仓库工具操作安全,有责任感及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客人沟通的语言能力。中层主管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安排作业能力、危机处理能力,部门流程熟悉,独立制订客户双赢方案,参与协会组织,提出对行业发展的建议,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历,能得到上下级同事的尊敬和认同。高级主管应具有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参与业界组织及商会并担当重要职务,代表公司参与公益行动,能回馈社会,建立业界网络,得到行业最新资讯和市场需求,代表公司到国内外演讲,提升个人及公司形象。高职学院的目标是高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考虑到个人职业规划,学生也要了解现场企业对不同阶层员工的要求,个别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多余的时间或假期内慢慢塑造自己的能力。基于本专业教学团队的调研和专家委员会的指导,我们确定了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综合型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企业和商品流通、铁路工程建筑企业的物流部门,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资采购和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管理工作,具有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和物资采购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明确职业范围,核定人才规格

在对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后,我们明确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综合型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铁路工程建筑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单位就业,可以从事综合型物流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各业务部门、工商企业物流部门、铁路工程建筑企业物资设备部等部门的运输主管、车辆调度、物流市场营销员、仓储主管、仓管员、物流信息管理员、客户关系管理员、报关员、货代主管、货代员等岗位。经过专家的研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基本素质培养与专业职业素质培养。其中,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定位于面向物流企业管理职业岗位,培养和训练学生在相应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我们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培养学生勤恳敬业、廉洁奉公、尊重顾客、爱护货物、顾全大局、遵章守纪、优质服务、诚实守信的物流行业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接受环境挑战、作业风险防范的意识,培养沟通交流、科学管理时间、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的能力;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定位于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各门专业技能训练课中,教师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合在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购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仓库保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配送物流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信息物流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融合在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每年组织技能大赛,通过参加物流技能大赛学习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增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力。具体人才规格如下:

1.知识规格:①具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②具备计算机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控制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③能阅读和处理物流英文函电及相关单证,并具有简单的英语口语能力;④具备一定的专业拓展知识。

2.技能规格:①能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写出市场调查报告,编制物流市场调研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物流市场营销,完成项目报告;②能够起草和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合理选择供应商,完成物资采购工作;③能够起草仓储合同,正确使用设施和设备,完成仓储和商品养护作业,进行库存管理、配送中心内部规划布置及配送线路优化;④能够正确使用设施和设备完成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业务管理、运输流程优化;⑤能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完成供应链过程中采购、接运、验收、库存管理等信息处理作业;⑥能够完成国际、国内货物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报关作业。

3.素质规格: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②具有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的能力;③具有一定的信息搜索、查询资料、获取知识的素质;④具有个体与组织的互动意识,有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力;⑤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安全生产意识;⑥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⑦具有对企业保有较高忠诚度的素质。

此外还要求学生获得国家计算机一级(B)证书;英语应用能力合格证书;获得国家劳动厅颁发的助理物流师、助理经济师、单证员、货代员证、报关员、营销员、叉车员、会计员证书(任选一项)。[1]

三、基于工作过程,创新培养模式

我们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导向的设计思路,在进行物流企业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界定职业行动领域,经过重组、提炼和设计转化为教学项目。实施项目开发、项目课程、项目教材、项目实训和项目考核的项目教学过程中,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根据学生对知识认知程度与技能提升状况,以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分段实施实境训练,构建能力递进的“三段交互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依据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设施设备运用这五大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中创造出不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可成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培养方法进行研讨。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将研讨的结果应用于实践,力求在改革中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在教学形式上,更多地采用现场教学,使学生学到课内没有学到的知识。物流专业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合作开办物流师培训班,92%以上的物流专业学生通过培训,获得了中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生的“双证”沟通。物流专业还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选择知名物流企业作为我院物流专业校外的实训基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教学各环节的活动,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还可以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培养更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物流人才。“中部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地位已经逐步成熟,而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主体,物流专业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

第11篇

目前各行业专家纷纷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全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各类职业学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这几年我校一直致力于在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工促学,工学结合。我院现代物流专业通过开展物流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编写了《物流企业需求调研报告》和《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以探讨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用于物流职业教学。

以下将以《国际货运商品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课程的和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物流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议。

1 课程开发

1.1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通过分析现代物流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行业企业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厘清现代物流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比较同类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等情况,结合我院现代物流专业的办学经验,把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定位为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方向。针对货代行业方向,根据职业发展阶段,提炼了三个典型工作业务:国际货运单证操作、国际货运集装箱班轮运输作业和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如表1所示。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转化为两个典型学习任务: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和山地自行车进口报检报关管理。

1.2 设计典型学习任务的情境

在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中,对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和山地自行车进口报检报关管理两个学习任务设计了情境描述,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的情景描述如表2所示。

1.3 策划典型学习任务活动

根据任务情境描述,把学习任务设计成若干个活动,通过鱼骨图把知识点和技能点展示出来,鱼骨上为知识点,下为技能点。如图1所示。

技能示意图的每个学习活动都对应企业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作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各个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习任务的活动二 展开学生、教师活动、学习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点。

1.4 编写工作页

根据活动策划表和鱼骨图,编写了《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材,用于在校学生国际货运进出口商品报检报关课程的学习。

2 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完毕后,则进入实施一体化教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寓学习于工作――在课堂上、实训场地上进行公司职业的岗前训练。我们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网上搜索资料法、视频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并进行评价总结。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流程:

1)引出任务情景(如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习任务);

2)明确学习目标;

3)展示学习任务技能点示意图,明确各活动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4)开展各活动的学习(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并完成每个活动的任务);

5)小结和评价(根据评价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3 物流教学问题

在技工院校实施物流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会遇到某些教学问题。主要是以下四点:

3.1 学生学习能力差,对课程不感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相对高中生来说,学习主动性较差,理解力较差,自觉性较差。而且大部分学生受外界诱惑非常大,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微信、QQ聊天等,对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除此以外,物流专业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从事的工作相对较为辛苦,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进一步影响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3.2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限

目前技工院校物流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许多技工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大多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教师队伍中多以理论型教师为主,实践经验极度缺乏。而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重于理论教学。这明显出现了矛盾,导致在实际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融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当下的物流行业内容,进而学生认为本来感兴趣的内容,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3.3 实践教学环境薄弱

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决定了它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并对实践教学环境的要求很高。然而,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技工院校资金有限和对物流市场需求变动把握不准,难以购置完备、合适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在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实际操作培训。因此在物流教育中,不得不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最终有违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4 物流教学建议

4.1 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教、学、做等多种元素,在课堂中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知识,利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和生活实践来丰富课堂,利用学习任务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我们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目前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视频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

4.2 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

名师出高徒。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要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让其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一方面,通过去知名高校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参加学习研讨会,参加教学能力竞赛等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和完善物流实践经验,收件实用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聘任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来扩大中职物流教师队伍,也可以聘任行业、企业的经验丰富的物流专家、学者到校担任兼职教师。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物流管理;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122-02

Methods of Enhancing Practice Teaching Achievement about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He Hui

Abstract In the study of the content about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are proposed by various scholars,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ng practice base and teaching of the author’s college, 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practice courses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materials, practice assessment form and content and attending and holding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Manage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China 215104

关于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论文中,有不少学者,如莫高兴(2006)、李春香(2009)、陈国栋(2010)等,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未能突出高职教育的内涵,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投入少,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单一,实践教学方法传统等。以上问题是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成果、物流管理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情况及开展实训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介绍如何进行物流管理实训教学改革来增强实训教学成果。

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实训课程体系

苏州市职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由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系统应用训练3个模块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需要,覆盖企业物流岗位必需的相关知识。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学校设置9个单项的基本技能训练、4个环节的专业技能训练和7个模块的综合应用技能训练课程,实训及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50%左右。所有的实训课程分别在校内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基地进行。校内综合物流实训室配备自动堆垛机、立体式货架、重力货架、电子标签分拣系统、射频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条码称、条码打印机、电子看板、POS机、打包机及叉车等设备,并且购置国际物流及第三方物流、连锁分销系统,仓储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配送中心仿真设计等教学实训软件系统,能够满足大部分实训课程的要求。除此之外,与沃尔玛、隆力奇、中储、恒路和安得物流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以满足部分实训课程的开设要求,为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创造良好条件。

2 以专业学生为主体,改进实训教学方法

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积极探索和改进实训教学方法,根据实训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模块化实训教学法、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1 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实训教学法,即将供应链不同节点企业业务相对独立的流程作为基本模块,然后将这些基本模块进行适当组合,形成业务流程更复杂、反映不同企业实际运作流程的组合项目,即综合实训。如设置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配送中心设计实训、单证实训、超市实训及物流设备实训等实训模块;另外,开设第三方物流实训和供应链管理实训等综合实训课程,如第三方物流教学系统中包含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报关、货代、码头管理等物流模块;供应链管理教学系统中包含供应商、生产商、物流企业和销售商4个模块,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掌握每个企业或每个节点的实际业务流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某个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每项任务再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项,学生在实训课程中逐一训练,从而具备该岗位的职业技能。任务分解时要明确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教师起指导和组织的作用,在实训结束后要进行总结。

如在超市实训中,根据连锁分销物流的岗位群,分解出8项实训任务,分别是总部系统业务流程模拟,门店系统业务流程模拟,POS机操作及系统设置,条码称操作及软件设置,条码设计及打印操作,商品拆装、理货及陈列作业,无线终端等信息采集设备的操作及超市管理和运作情况调研。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具备某个岗位的职业技能。

2.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将实训任务作为完整的训练单元,有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并最终有一个结果,如一项任务成果、一个设计方案等。如在配送中心设计实训中,利用仿真软件设计配送中心整体布局及设施设备等内容,需要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项目任务,按照所演示的方法进行配送中心设计,要求每位学生在实训课程结束时递交一份配送中心设计方案。使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3 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实现实训教材改革

实训课程的教材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项目之一,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应该广泛收集物流行业的新技能和新设备信息或最前沿的知识,突出能力培养,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恰当的安排,将物流企业的经营实例及最新成果编入实训教材,突出实用性,并要与新的教学设备相适应,符合教学大纲对实训教学的要求。

目前出版发行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还不多,这就意味着要结合实训课程体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好讲义、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此外,还应根据具体的实训内容开发相应的学习教材和音像资料等,也可以跟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应用企业相应环节的真实案例来编写实训内容,可以做到与企业物流运作的无缝对接,使学生通过实训实现与职业岗位技能的零距离接触。

如在供应链管理实训中,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外部供应链实训,让学生通过角色轮换来操作供应链管理教学系统,分别模拟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物流企业和销售商4个角色,学生所用到的实训教材是在软件公司提供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使教材更能贴合实际运作情况;另一个部分是内部供应链实训,即操作ERP系统中的供应链系统,实训教材中所用到的案例是一个企业供应链系统的真实流程和信息,学生通过操作流程业务实现与企业供应链流程的零距离接触。

4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创新考核内容和形式

根据“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考核过程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创新考核内容和形式。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方式,对学习的动机、过程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如在超市实训中,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参加实训的态度、出勤率、总部软件系统操作情况、门店软件系统操作情况、POS机软件操作情况、条码称PLU设置、条码称Lab设计、条码称操作情况、条码设计及打印、无线终端操作情况、商品陈列情况、超市运作调研报告及PPT汇报情况、实训报告,为每个考核项目设定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最终成绩。在各项成绩评定时,可采用教师打分和小组组长打分、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5 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各种机构、学院举办的各种物流职业竞赛越来越多,比赛成为学生提升学习兴趣、锻炼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教师增强物流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首先,通过参加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使学生更加准确和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物流知识和技能,又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参赛过程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锻炼了意志力和忍耐力。

最后,通过参加物流职业技能竞赛,拓宽了教师的专业视野,为教师提供了了解物流企业的机会,也提供了与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切磋的机会,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除了参加校外各种物流职业技能竞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己组织和规划小规模的物流职业技能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提高物流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5):203-205.

[2]李春香.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112-116.

[3]陈国栋.走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训的误区[J].科教文汇,2010(3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