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科工作经验总结

综合科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3-02-13 14:1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科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合科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初二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绘画课工作经验总结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绘画课工作经验总结一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初二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以后的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美术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校书画协会,利用星期六下午的时间给他们上课,在安全方面上与家长作好联系,学期末在校科技文化节术节举办了作品展览,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参加的还是以初一的学生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水平进步的很大。

3、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查找课外的内容,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到兄弟学校参加开展的一些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三、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总之,本学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绘画课工作经验总结二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比较顺利圆满的。可以说,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但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取长补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一、美术课堂

这学期我担任初二年和高一年的美术课教学工作。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在动手作业这块会表现不尽理想,但是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在指导技巧的同时,鼓励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在美术认知领域里,初中生也表现得较为懵懂,但是教材里丰富的课题可以给他们带来许多新奇的感受。我认为牢牢抓住他们的新奇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一个情感要素!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将教材里的课题进行扩展,在上好教材重难点的情况下,不忘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再者,提高学生的表现欲也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学习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高一年这边课堂教学以美术鉴赏为主,重点从对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宽,需要精心备课,收集大量可能被学生提问到的资料。精心准备用于多媒体幻灯片的图片和视频,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主题。另有开设美术特长生的课,为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第三节第四节课,旨在注意挖掘有美术禀赋且有意踏上艺术道路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在课后也很积极的自动留下提问和绘画。虽然超出工作时间,但是看到学生那么积极也是一种很大的动力。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育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与同事们和谐相处。

这一年的工作中,有收获也有不足。比如控制不好课堂长度、纪律控制不够理想等。我会好好总结教学经验,再接再厉。

绘画课工作经验总结三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暑假又快要到了,一学期又快要过去了,那到底收获的又是什么呢?今在此作一番的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今后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现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教研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工作的总结:

1、教学工作情况: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一初二的美术课,共十二个班,一个班每周一节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课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根据得失及时写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因为初一初二处于叛逆时期,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叶贴画”,”吹塑纸版画的制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美术课教学中,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2、考核成绩:本学期考核还是按照以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为主,期末理论考试为辅,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初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3、教学研究的计划完成情况:积极参加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评课。还积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宣传工作,以及学校宣传栏的宣传。

4、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情况:利用每星期六下午的时间指导初一初二的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主要开设了美术基础课程:石膏几何素描,风景速写等,同时加以一些水果拼盘,花鸟写意国画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每次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活动,以及每个寒假暑假都参加了泉州师院的函授本科学习,同时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的一些新老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法工作,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第2篇

[关键词]基层医师;临床培训;妇产科;教学

临床妇产科教学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妇产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基层妇产科医师的临床培训工作。对以往来我院进修的基层医师调查数据显示,其特点大都是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临床实际操作不够规范,专业文化程度、工作时间长短差异较大,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及能力也参差不齐。虽然进修医师的个体化差异较大,但一般来说,他们对进修学习都怀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希望多参与医疗临床实践,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如何针对学员的基础水平并结合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在卫生部颁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在基层妇产科医师临床培训中的教学水平,是从事基层医师培训的专业医生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以往妇产科学教学方法,如传统的大课堂讲授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法、临床演示模拟器材教学法、病案启发式教学法等,哪些更适合基层医师的临床培训、如何根据基层医师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培训医师所必须用心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下面就谈谈我在基层医师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注重临床基础理论培训及个性化特色培养

妇产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的临床学科,妇产科学也是一门医疗风险相对较高的学科,在基层医院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基层进修医师对进修培训大都体现出浓厚的专业兴趣,他们对待临床工作也非常认真努力。针对基层进修医师大都理论水平较低、接待病员时思路不清、病情变化后不知所措等特点,我们的经验是首先选用具有高级职称、理论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利用小课堂授课方式,定期轮流为她们集中进行专题基础理论的教授;其次,利用每日常规的上级医师查房、定期的主任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一系列的制度,精心挑选比较合适教学的病例,详细地讲解该病例的诊断要点、诊治原则、病因病理、疗效观察及病情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基层进修医师以帮助;再次,利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提出疑难病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系统,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所需答案,并进行总结和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全方位、立体式地尽最大努力提升他们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

除了下大力气提升他们的医疗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外,我科还针对进修医师不同的工作经历、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对其大致分为如下3种类型:(1)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师,在原单位临床经验少,不能独立开展临床工作;(2)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基本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在原单位能独立开展部分临床工作;(3)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原单位工作时间长,有一定的资历,能独立诊治各种妇产科常见疾病。对于第一类进修医师,主要通过低年资医师病房轮转制度来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治,掌握低中难度的手术操作。对于第二类医师,主要通过日常临床实践中规范他们在常见病种诊疗中的手术操作,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疗和手术,并对少见病种、疑难病种高难度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第三类医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考评后,可以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独立值班,管理一定数量的病床,在一些常见手术中参与或主刀。总之,大原则就是严格考评其临床能力,根据其临床工作能力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工作计划,尽量做到对每一位进修医师的因材施教。

2 注重医疗临床认知的纠偏与重塑

基层医师由于一般工作、生活在县乡一级的卫生医疗机构,对医疗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手术是否过关的问题上,认为熟练的手术技巧就是一个优秀医师所具有的一切。这些基层医师不乏手术水平很高的进修者,但充其量也只是个手术匠而已。由于他们对妇产科疾病的并发症、合并症、综合征缺乏深入细致的认识和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诸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心脏病、难产的处理、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严重感染休克等风险大的病种不加重视,导致这些疾病的处理不够到位,经常埋下医疗事故的隐患。因此,带教老师在不断强化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制定和完成临床工作程序的量化标准外,还需要不断强调手术从来就不是妇产科学的全部,而对疾病的科学诊治思路、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前指证的把握、术前准备、术后处理都是一名优秀医师医疗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此外,由于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纠纷也呈上升的势头,所以对医疗事故的分析和学习就变得非常的重要。通过学习,要让基层医师从医疗纠纷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加深他们对医患沟通解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

3 注重培训医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3.1 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

一个合格的妇产科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我本人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很注重自己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巩固,不断学习新版印刷的妇产科教科书,时常注意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学习国外文献知识。理论知识需要临床工作来验证和加深印象,临床医疗实践也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储备作为指导。所谓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绝不仅仅是知道、了解这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随时地提取和应用它们为病患服务。在对基层医师的培训过程中,他们所提出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一点点,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述能力外,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无疑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还要能够使他们明白的掌握所学知识,所以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生动的事实举例表达清楚,使得她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2 要形成自己生动形象的鲜明教学风格

基层医师大多都接受过临床医学的理论教育,更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是可能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够规范,对疑难病症的处理缺乏经验。在给她们进行培训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授予大家,与单纯的医学生授课有所不同,在于深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可能存在病人疾病发生率及疾病种类不同,针对不同地区

的疾病特点予以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基层医师应该掌握当地多发疾病的诊疗常规及特殊情况的应对。在教学课堂要有大量的互动,深入了解她们的需求和薄弱环节,通过讨论、提问、争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基层医师的需求,有时可能还要有具体实例、病历分析,还有以往经验的探讨等等,甚至有时还要强调语言表达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3 注重激发、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基层医师的临床工作可能很单纯。对单一疾病的处理非常熟悉,甚至很在行,但是对复杂疾病的处理,就缺乏经验,在讲解了疾病的病生理基础上,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最终讲到治疗方案。另外临床操作往往沿袭以往的当地的传统的方法,不够规范,不够严谨,甚至是错误不建议再使用的方法,对于这些情况要有针对性一一解决,举例说明老方法的不可取之处、新方法的优势等。可能有时要把使用的器械、流程、用实物的形式很生动的呈现在学员面前,借鉴国外的方法,进行workshop的使用,来进一步激发学员的积极性,用手把手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实践技能。

3.4 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兼具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多元化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确保基层医师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示教是非常必要的。其中PBL教学、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参与式教学方法、电教多媒体技术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多元化教学具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基层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等诸多优点。

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将有助于妇产科示教课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能有效地调动基层医师的学习热情,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十分有益于基层医师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5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医学教学和科研的起点,妇产科医生要在认真阅读妇产科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最新专业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通过利用网络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方法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资料,打牢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总之,为提高基层医师的专业能力,要在提高自身妇产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信息技术等方法,强化基层医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发挥学习主动性,坚持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从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2 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0,(8):25-28

3 欧阳仁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1999,(2):23-24

4 舒涛,梁渊,张文斌,等,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1

第3篇

关键词急诊;预检;护理机智;养成

Abstract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took the hospital quit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offices, nurse quick-wittedly smoothly develop to the nurse work essentially. The article explained nurse quick-witted concept, the discussion influence nurses quick-wittedly fosters the factor, the different stage nurses the training plan as well as the effect appraisal which quick-wittedly fosters, expected offers a few ordinary introductory remarks so that others may offer their valuable ideas.

Key WordsEmergency;Nurses quick-wittedly;Fosters

护理机智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护士护理才能及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护士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淀和升华,所以,其获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主要靠临床工作中的教育培养和个人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总结。

护理机智直接影响护理质量高低,尤其是在急诊科,急诊科是急、危、重病人集聚场所,其大部分工作都是非程序性工作、突发性强,患者不但多且流动性高,除了病人及家属希望得到快捷、高效、优质治疗和护理外,还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因此急诊护士除了具备一般护士应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护理技能技巧外,还特别要求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较强应变能力,在面对突况时,需具有较强应变能力,通过细致观察、敏锐思维和正确判断,善于从现象中发现、分析、找出问题本质。护士的这种综合分析和应变能力是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技能技巧为基础的,并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逐渐培养和形成。因此,护理机智尤其是急诊科的护理机智养成对急诊护士减少纠纷、顺利开展工作尤为重要。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针对护士机智的培养制定并实施了系列培训计划,取得了满意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1影响护理机智养成的因素

总体来说,影响护理机智养成的因素很多,如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技巧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除了这些以外,主体丰富的经验、阅历和宽广的视野以及个性特点,甚至本人的身体素质等都对护理机智养成与发挥有直接影响。当相同或类似刺激再次出现时,主体会有一定适应性和耐受性,急诊新手和老手在遇突发事件时紧张程度和处理方式大不一样就说明了经验对护理机智养成的意义;一个性格外向、乐观的人容易被别人理解和获得别人帮助,人际矛盾很容易获得解决;另外,疲劳、消耗、困倦、患病的肌体状态也会使主体处于非最佳心理准备状态,从而降低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下边简单说明影响不同年资护士护理机智形成的因素。

1.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年以内的护士

1.1.1理论知识

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护士存在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知识欠缺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还表现在法律知识及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欠缺,我们知道,理论知识素养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理论知识欠缺不但制约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也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低信任,因此,持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护理机智养成的基础条件。护士只有掌握宽泛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才能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向医师提供可靠情况,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也才能为不断提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1.2.2专业技能技巧

能力形成不是凭空的,在掌握了知识后还必须通过练习和操作形成初步技能和熟练技巧,才能形成自动化的稳定的能力。众所周知,急诊科的许多先进医疗仪器,急诊病人有别于专科病人的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等特点,这都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有精湛娴熟的专业技术,这样才能底气十足、神情气闲、有条不紊地处置突发事件,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一般来说,她们科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基本技能差、技术水平也比较低,所以不断加强临床专业技能技巧练习和培训是必须的。

1.1.3沟通能力

良好有效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矛盾纠纷的一剂良药,尤其是在急诊工作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对做好工作,减少投诉非常重要,很多情况下急诊出现的问题大多与主体的沟通技能技巧水平相关,尤其是刚步入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更是如此,因此要逐步构建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视患如亲,对服务对象耐心解释和沟通,把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作为该阶段护士培训不可缺少的内容。

1.1.4护理经验欠缺

与高年资护士相比,新护士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往往是片面的,尤其是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护理工作经验不足表现的非常明显,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决策和应对,缺乏冷静分析和恰如其分处理。因此,介绍和学习间接经验、不断总结直接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1.2 三至五年以内的护士

该阶段护士的一般特点是:有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专科理论、技术操作及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不够娴熟,有待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亦需强化,个别护士对患者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沟通不良,因此,该阶段护士应特别注重其专科技能及服务理念培养。

1.3六年以上的护士

该阶段护士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扎实的护理技能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做到处理问题冷静沉着,抢救病人快而不乱,已经实现了新手到老手的转变,具备较高的护理机智,若科研能力与管理能力再上台阶的话会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2针对各阶段护士特点,制定不同培训计划

2.1工作两年以内护士的培训

2.1.1理论培训

新护士到岗的第一个月,基本掌握基础护理学有关内容,熟悉抢救物品的位置、抢救物品及药物准备及使用,熟悉本护理单元工作环境及各类物品取放,为赢得患者对护士专业素养的高信任和护理机智养成创造基础条件。聘用期内除护理部、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及考核外,每月组织新护士进行理论考核,考核内容为三基内容及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以外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等内容。

2.1.2综合素质培训

新护士到岗的第一个月,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由经过护理部带教资格考核、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经过科内培训的老师带教。第一个月内,基本掌握医院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护士仪表、行为语言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聘用一到两年内,学习并掌握实用期的内容,重点是学习并基本掌握沟通的技能技巧与方法。宏观层面树立重视沟通观念和意识,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培养,开展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满足多元化知识结构需要,组织礼仪、美容知识讲坐,开展旅游、美在我心中等多项活动。

2.1.3操作培训

试用期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聘用期加强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操作、理论考核,制定每月明确的考核目标,强化训练,利用每周一和周五晨交班时进行科内理论知识随机提问,每月进行两项操作考核,如: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等,对重病人和疑难病例进行护理会诊等形式,使该阶段护士熟练掌握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持续提高。

2.2工作三到五年以内护士的培训

除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外,科内每月组织参加一项操作考试,每月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为专科知识及技能。使该阶段护士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沟通能力、熟练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及配合专科抢救的知识及技能技巧,并能指导临床实习生的实习工作。

2.3六年以上的护士培训

除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外,科内每两个月组织一项操作考试,每三个月组织一次理论考试,无故缺考或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均与奖金挂钩,使该阶段护士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熟练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如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呼吸机、除颤仪的应用等),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及急救技能技巧,具有一定的带教临床实习生的工作能力。

3灵活机动的排班制度

急诊科统管着急诊预检台、抢救室、留观室、暂观室和补液室几个科室,护士较多,能力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如何做到合理排班,优化组合,以最大限度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和互相取长补短,使每个护士都能够在自己最适合的岗位发挥最大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困绕护士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我科对工作两年以内的护士,以急诊补液室岗位为主,未取得护士职业证书前,不得单独上中夜班,这使新护士的基本技能得到迅速提高;对工作三到五年的护士,以留观室和暂观室岗位为主,通过临床护理实践,使该阶段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得到较快提高;工作六年以上的护士以抢救室、留观室和补液室主早班、带教老师岗位为主。同时每天排一个跳班,以备中夜班急救病人多,有突发事件如有成批伤时协助中夜班护士,该班由留观室和抢救室护士轮流执行,利于护士全面培养,为人员调配提供基础。

4效果评价

第4篇

文章标题:研究院副院长竟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下午好!

我叫***,我今天参加竞聘的是负责院经营管理、人事等工作的副院长岗位。首先,非常感谢党委给予我这个展示自己、参与竞聘的机会。我将客观地说明我自己的应聘能力与优势,及我的主要工作思路。并将心悦诚服的接受各位领导和各位代表的选择。

我63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市,84年7月毕业于**大学,同年8月分配到**。先后在****工作。现任院长助理,兼综合办公室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并分工主管经营管理部、人事部、物资部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我得到了各级领导、师傅和同志们的亲切关怀和帮助,在大家的殷切期望下,一直勤勤恳恳,不断进取,在思想和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我今天充满信心的走上了这个竞聘的讲台。为此,我也借今天这个机会,向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师傅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我今天竞聘的岗位,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经过认真思考,我觉得多年来的工作磨砺,使我具备了承担这项重任的条件。

一、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和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

在***的工作经历,使我了解了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深刻体会应如何为他们打造平台,创造条件,这个体会为我从事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一直是我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

进入机关以后,在企管科、经营管理部工作期间,通过组织负责内部经营管理、整章建制、岗位责任制检查、国家计量认证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管理工作经验。特别是97年,通过组织完成院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使我对各单位的工作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我更好的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99年到院长办公室后,正赶上全院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院里的激励机制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工程、课题制管理、绩效考核工作都走在了**的前列,这期间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协助领导在方案的制定、文件的起草和经验的总结等方面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文秘部落可以说,从93年起我参与了院各项重大改革和管理工作,使我全面了解了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了解和掌握了全院重要管理环节及其流程,特别是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二、具备应有的综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近年来,院职代会、党代会、工作会、表彰会及先进典型推出、经验总结等重大文字材料的起草,使我的综合能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并得以不断提高,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与鼓励。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使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发挥和锻炼,近年来,院重大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均取得了良好的成功,在组织协调中没有发生不应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了政令的准确传达及基层信息客观真实的反馈,保证了全院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观念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是否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观念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一直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注重自己思想观念更新,建立了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观念,这就是:一是学会自我管理,树立了反思的观念,通过反思,认识自己的差距,确立更准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学会系统管理,树立了分析的观念,通过分析理清各种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的办法;三是学会文化管理,树立了合作的观念,通过合作实现最高的效率和效能;四是学会变化管理,树立了行动的观念,通过行动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实现既定的目标。

这些思想观念的确立,使我在工作中,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学会了系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了如何与同事们结成良好的团队,学会了既扎扎实实又快捷高效的做好工作。

此外,多年来,我一直以正直坦诚作为我做人的基准,以扎实勤奋作为我工作的准则,这使我养成了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上述是我参与竞聘的优势条件,但与此同时,反思自己,在个人修养、工作风格、与人沟通等方面,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自己的综合知识、理论水平,与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有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一定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予以改善。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一名普通知识分子逐步走上管理干部岗位,我深深的懂得,一份权力,更是一份责任。我深知员工利益高于一切这一道理。如果有幸得到大家认可,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我都要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带领我们的团队,致力于打造“三个平台”,全心全意地为员工服务,回报大家对我的信任。一是要通过绩效考核办法的完善,建立好管理沟通机制,为各级管理干部打造一个证明自己、展示自己、全面施展管理才能的平台,使管理工作变得没有不好,只有更好。二是要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广

研究院副院长竟职报告第2页

第5篇

关键词:地测 创新 管理

一、 前言

朔里矿业公司隶属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质测量科是朔里矿业一家集地质、测量、防治水于一身的重要技术基础服务与管理职能科室,为矿井安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地测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基于对创新管理的理论认识和多年地测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思想、制度、方法三个方面创造性的提出并实施了“1个理念、2个活动、3个新增、3个制度”的“1233”地测管理创新模式。

二、“1233”地测创新管理模式

1.一个理念——落实到位是实现一切工作目标的基础

落实,是执行是实践,是完成一切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切的工作目标都是一个结果,没有好的结果就等于没有落实。对于员工来说,执行与落实工作不仅要去干,更要把工作干好,有个好的工作结果,所谓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干实际上是在浪费人力资源与机会成本。落实任务,先要落实责任,因为责任不清则无人负责,无人负责就无人落实,无人落实则无功而返。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打造一只有凝聚力、执行力团队的基础,领导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唯有如此,才能影响所有员工的思维、行为方式向你所希望的方向转变,从而树立这一良好理念并深入人心成为行动的自觉习惯。

2.二个活动——周四全员培训讲课活动和周五技术分析讨论隐患排查活动

2.1周四全员培训讲课活动:培训是企业员工最大的福利,但培训仅依靠上级的安排显然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所以必须立足实际自主培训。我们定在每周四举办全员培训讲课活动,讲课内容不限,既可以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是工作实践中点滴经验体会,还可以是规程、规定、质量标准化的相关条款解读以及综合资料、设计、措施、说明书等的编制方法。每个人都把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结合工作实践就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小经验甚至某一次事故或误判做一总结和介绍,即锻炼了自己总结表达能力,强化了认识,又分享了经验吸取了教训,使得同事们可以与自己共同进步和提高。全员培训不分专业,目的就是要打破专业界限实现一专多能,在必要的时候地质测量人员可以互相补充,更快的适应角色转换,同时跨专业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亦可以有效的实现专业之间的互补与监督,促进业务保安。

2.2周五技术分析讨论隐患排查活动:每周五的技术分析讨论隐患排查活动是针对一周来各专业在生产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对下周时间段内各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隐患进行分析排查,以便及时下发相应的业务联系书,或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日常工作和业务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技术难点或疑惑,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技术分析讨论的平台。我们把这一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这样就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与平台,即分析解决了问题,又达到了学习受益的目的。同时对下一周时间段内各采掘活动场所进行隐患分析排查,虽然每月末会对全月各采掘活动范围内的隐患进行过排查,但月中由于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生产计划有时会适当调整。这样对于新调整的采掘活动在上月末的隐患排查中可能未涉及到,这样在每周五的隐患排查中对于新变化的采掘活动及时的分析排查采取对策。对于已经排查出的隐患,再根据采掘进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由各专业组长汇报落实情况,做到对各专业组进行跟踪落实。

3.三个新增(新增3本台账):巷道低洼点积水情况台账、巷道临时工程台账、井上下地质灾害台账

3.1巷道低洼点积水情况台账:老空水的防治是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做好老空水的防治工作,我们建立了《巷道低洼点台帐》,在巷道掘进期间对于每条巷道的低洼地段均做详细的记录和描述,记录巷道最低点标高、最低点位置、低洼段长度、积水情况,并附图登记入帐。为以后的老空水的排查积累了资料,更为下阶段老空水的探放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消除了在老空水探放过程中仅靠巷道标高确定积水最低点所带来的误差和隐患,提高了探放水的精准度。

3.2巷道临时工程台账:在巷道的掘进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为了保障施工进度、安全以及文明生产的需要而施工一些临时工程,如绞车窝、壁龛、临时水仓、安装拆除硐室等,如果这些工程不登记入账那么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这些临时工程难以实测,给将来的沿空施工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增加了临时工程台账,对在巷道施工期间以及回采过程中临时增加的一些小工程详细记录工程点名称、位置,规格、以及对未来安全施工的影响程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指导生产,避免误揭误透,及早消除可能产生的水害、瓦斯事故隐患。

3.3井上下地质灾害台账:为了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矿区生命财产,维护矿区和谐稳定,我们建立了井上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每月对矿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隐患汇总建立台帐,并做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预报,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4.三个制度即

地测业务隐患排查及重点工作安排目标公示制度、地测职工全员工作动态公示制度、井上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预报制度;

4.1地测业务隐患排查及重点工作安排目标公示制度

每月25号左右,结合全月生产计划及重点工作,组织全科职工,针对全矿各采场地质条件,认真细致的排查隐患,将隐患地点、时间预计、责任人、监督人、措施落实及工程进度情况公示。每天各责任人根据采掘现场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把各工程点的进度、变化、各级领导汇报情况、业务联系落实等情况及时填写在落实进度表内,做到重点工作和隐患的及时掌握和处理。做到了隐患清楚、目标明确、责任具体、监督到位。

4.2地测职工全员工作动态公示制度

为了全面掌握全员职工的工作活动情况,我们制订了地测职工全员工作动态公示制度,每位职工必须把自己当日的井下工作去向,工作目标及工作进度在展板上公示,以利于对全科地测工作的统筹把握,把每位职工工作中何时干、干什么、干的如何在全科公开,即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又有利于各业务组之间相互沟通协调。

4.3井上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预报制度

地面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井下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大的地质构造(如断层)及巷道揭煤。为了防治地质灾害,我们建立了井上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每月对矿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隐患汇总建立台帐,并做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预报,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 结论

“1233”地测创新管理模式自2009年实施以来,经过4年多的强力推进,无论是从职工精神风貌、工作态度,还是专业技术素养、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地测防治水专业技术保障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有力的促进了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杜绝了误揭误判,补充勘探扩大资源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收获;测量实现精准对贯;防治水杜绝了各类水害事故的发生,有力的保证了矿井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34

[中图分类号]F270;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的定义,知识经济赋予“知识”更加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按《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知识”是指“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向、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并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根据知识的显现程度,又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编码化的知识,隐性知识指存在于头脑中尚未公开的知识。

知识内涵的变化促使我们不能停留在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从知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档案和档案工作。

1 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重要载体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它本身具有知识的属性,档案与知识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1 档案是承载显性知识的重要媒介

知识,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存在状态总要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档案是信息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也承担着记录显性知识的任务。档案直接产生于行政管理、建筑工程、科研生产等各项社会和组织的实践活动,这些档案中包含了技术诀窍、设计方案、工作经验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同于文献知识,其特点在于所记录的知识针对特定的空间、时间和工作对象,既有具体的优点,又存在零散、不系统的缺点。

1.2 档案可通过人脑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知识

知识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结果,人脑是信息转化为知识的重要器官。档案承载的知识类型是显性知识,通过编纂工作,将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抽象化,汇编出的年鉴、工作经验总结等小册子,从而实现了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如历年地震档案材料被归纳分析提炼出经验型知识成果。同时,档案上记录的知识通过利用,转化为读者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

1.3 档案对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具有指示作用。

人事档案记录了个人履历和奖惩情况,反映了个人经验、个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中的文书类档案、科研档案等其他种类的档案真实记录了机构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无不留下了人参与活动的痕迹,因此,通过对档案所记录的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可以对参与活动的人的隐性知识的类型和数量等情况进行判断。

2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互动关系

知识管理的涵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知识管理的目的:通过管理使知识有序流动,使适当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人;②知识管理的层次性:个人知识管理、团体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③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创新,因此,简单的知识传递是无意义的,要通过知识共享提高能力。知识管理被提上日程根本上是基于对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以及知识稀缺性的认识。直接原因是全球化趋势对商业的深入影响,机构裁员、业务外包及高新技术引进对工人操作熟练程度要求降低等问题使组织面临人才的流失,知识被看作一种需要管理的财产。因为组织开始意识到当人才从组织离开的同时也带走了有价值的知识,而组织的全球化迫切需要工作在不同地区的个人与组织进行知识共享。

档案管理属于信息管理的一种。档案管理活动是为解决实践活动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与档案的无序存在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微观层面上的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统计和登记活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它与知识管理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积累途径

从时间的角度看,档案对知识管理起到“留知”的作用。档案信息管理是一种对真实可靠的历史性信息的管理,如科研档案、农业档案、设备档案、地质档案、基本建设档案等科技档案中记录了组织在某一项活动中从活动的筹备、实施到后期的总结的全过程,其实质是工作人员知识内化于生产活动的记录,包括了生产如何操作,有什么样的经验等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提炼便形成了企业的知识财产。“任何企业,在其内部都会隐藏着大量‘最佳实践’这些最佳实践如果能够加以整理和推广,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才的流动或流失,组织的知识以档案的形式留在了原单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台积电的知识管理方案。“台积信息科技处处长林锦富指出,台积电是用central team(中央档案)的概念来做smart copy(聪明复制)新厂。也有所谓的copy executive(复制主管)来确保其他厂的人是否做到正确的copy(复制)……台积公关经理曾晋皓指出,譬如股东大会该怎么办,每个人要负责什么事,都列入文件档案中。同时,每年办完股东会,公关部门会再开检讨会,并将每年讨论出应该改善的项目(譬如经营团队胸前所别的花不要选择有花粉的,一直到今年干脆不要别上花朵)打入旧档案中,让旧工作手册有更新的机会。‘哪天我不在公司了,这些东西还会在’……”。

从空间的角度看,知识在组织内流动和共享的过程中档案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主要体现在人事档案上。人事档案不仅是个人过去经历、各方面精神面貌的记录,而且人事档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即随着实践活动的进展它不断收集了个人在组织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如业绩考核材料等。这样,人事档案材料中就包含了个人知识状态的信息,为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源的查找提供了媒介。

2.2 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知识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将适当的知识在适当的时间传递给适当的人,核心是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最终实现知识的创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就是力量”体现的尤为充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要靠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更依赖于组织内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提升档案管理的综合实力。

3 企业档案知识服务的涵义与实施路径

自古以来,档案在知识服务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到《史记》《汉书》的编写都是档案进行知识服务的写照。又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查用了大量档案材料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总结了治党治国的大量经验。此外,档案工作者还通过科技档案的编纂总结了大量生产经验。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我们也有必要对知识服务的涵义进行重新定义。

笔者认为,档案知识服务应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涵义。在微观上,档案管理部门实现档案知识的收集、加工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在宏观上,档案部门利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档案工作,建立学习型档案组织。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档案知识资源观,进一步提升档案部门的服务,积极开展档案的知识服务。

首先,从知识资源观的角度确定档案的收集范围。档案进馆范围决定了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并决定了后期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水平。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具有重要的“留知”作用。例如,某些工艺包含了技术工人的经验性知识,这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而这部分工艺档案一般没有进馆,限制了档案知识的挖掘。因此,在确定档案收集范围时更要站在知识资源观的角度上保存档案知识。

其次,档案信息编研不仅要从传统的历史角度进行编纂,更要侧重从多学科角度在档案中挖掘知识,不仅要进行汇编等层次的编研,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性编研。“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在人脑中是以一种‘经济的’或说是‘便捷的’形式存储的,这种存储方式决定了人们将怎样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表明他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时,这种知识结构也为每个人提供了建立新旧知识与新内容之间有意义的联系的方法和工具。”所以,对于相同的信息,认知结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要从编纂人员的知识结构入手,引进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就档案编纂现状看,档案信息编纂侧重史料性汇编,或从历史角度进行历史性知识的开发,这很大程度上与档案编纂人员多是历史学科背景有关,束缚了档案编纂过程中多角度开发档案的知识。

再次,档案提供利用要提高服务主动性,实现档案信息最大范围的共享。档案实现由信息到知识的转化要以档案信息的传播为前提。因此,要加强档案信息公开,促进档案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共享,为档案信息为具有不同认知结构的人所利用和开发创造条件。

第四,建立学习型档案组织。提升档案部门的服务,不仅要抓好微观方面,更要把握好宏观层面,才能实现档案部门服务的全面提升。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档案部门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组织内知识的传递、共享和创新,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钱磊.知识管理的实施路径[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3).

[2]高利明.重要的是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0(7).

[3]北京市档案局.以来档案工作重要文件选编第一集[Z].北京:北京市档案局,1985.

[4]北京市档案局.以来档案工作重要文件选编第二集[Z].北京:北京市档案局,1985.

第7篇

一、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经济管理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模式,对经济管理课程内容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了解到,企业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哪些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掌握企业发展的趋势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从而对经济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深刻的把握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获得丰富的经验,企业通过学生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前沿知识,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为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让高校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而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对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改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通过对企业运营的分析,将与企业有关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审计、企业战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实践加入到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基于企业需求角度创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路径选择分析

(一)建立企业和高校合作交流的平台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因此要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一个平等、便利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为相关合作工作的开展和细节的商定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最常见的平台,通过这个委员会将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桥梁。学校开业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革的资料,对相关经济管理教学项目的优化,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掌握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企业要为高校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教学案例,选拔优秀的企业人才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雄厚的实践经验传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育。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为企业的宣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将企业引入到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过程中,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高校要根据企业经济管理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等作为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校企双方通过沟通交流制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夯实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管理教学应当对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情况,建设校内经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基地教学背景、企业仿真环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体现出经济管理教学的实践操作、工作体验等功能。同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需要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实训环境,要派专人负责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联合培训,促使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四)建立综合性专业教师队伍首先,高校需要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要建设一支理论知识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高的经济管理教学队伍,高校教师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挂职、短期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对经济管理专业内容进行改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能够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充分的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其次,企业可以选拔一批优秀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总结作为教学案例提供给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一支综合性的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更专业的指导。

三、结语

在经济管理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经济管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需要。校企合作模式教学能够促进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应当从沟通平台、培养机制、实训基地、人才队伍等方面对经济管理校企合作模式教学进行优化,在促进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和改革的同时,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张蓓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第8篇

关键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

艺术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刘国华的《科技档案管理学》中:“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档案。包括:会计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病历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珍贵的文化艺术档案,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脉。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1983年文化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以来,艺术档案工作已经走过近30年历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各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有序开展。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整理进展顺利,为国家留存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艺术档案遗产。同时,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已初步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概况为:在艺术档案工作实践中,用于指导,监督作用的,由文化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艺术档案有关的文件,法规,教材,行业标准及一线艺术档案工作者撰写的实践经验等理性总结。尽管和别的档案分支学科相比显得数量小,稚嫩,单薄,浅显,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汇总,以勾勒出其基本的研究现状供参考。

一、相关文件

艺术档案产生在文化艺术单位,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艺术生产,研究,活动的各自特点制定了用于规范,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针对性意见,通知,政策等文件,是艺术档案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

艺术档案工作开展前期,主要是通过检查,评选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全国艺术档案工作能够较快发展。2001年9月,文化部办公厅办机档发〔2001〕33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为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和《省级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检查要求》的文件。

2.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

国内,国际各类文化艺术节,评奖,调演,汇演和大型展演等活动学术会议,是文化艺术档案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大型文化艺术赛事活动名目繁多.以戏剧为例。如:“世界戏剧节”“国家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现代戏会演”“中国戏剧节”“中国曲艺节”“中国豫剧节”等。这些活动不仅生成了大量的纸质文件材料,而且形成了丰富的照片,图表,录音,录像,光盘和实物等不同载体的艺术档案。2006年3月文化部办机档函〔2006〕80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强调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主办,承办单位的职责。从制度上保障了大型艺术活动档案的收集。

3.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

为了保护多姿多彩、辉煌灿烂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建国以来,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了多次规模不等的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活动,收集,整理了大批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始于80年代被誉为“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在此过程中,全国十多万文化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采风,普查,整理,收集,积累了许多宝贵基础资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这些珍贵资料大都保存在承担“十大集成”主要撰写任务的文化艺术研究单位图书资料部门。2006年7月13日文化部,文教科函〔2006〕1334号《文化部关于加强文艺基础资料抢救,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料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文化系统基础资料建设和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抢救和数字化永久保护。采取摸清文艺基础资料的数量,种类,珍贵程度,保存状况,建立数据库,保护的认定,备案,问责制度等措施。

4.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为了对初步形成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骨干队伍进行培训。2008年9月8日由文化部中国艺术档案学会主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承办了“文化部艺术档案业务培训班”。会后文办发〔2008〕37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是近年来全面、科学、具体,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二、相关法规

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管理步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2002年2月1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第21号令《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是艺术档案专门法律法规。它科学界定了艺术档案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艺术档案定义,明确管理,机构与人员。从内容上,载体形态上划分归档范围。明确文化艺术单位对艺术档案的权限,收集职能,艺术档案与艺术资料的区分。明确了收集与整理原则,强调名老艺人艺术家和散失艺术档案征集。规定了分类设置,组卷规则,及非纸质载体艺术档案的分类编号,艺术档案的保管期限。明确管理制度,职责范围,撤销合并接收,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艺术档案信息资源。划定艺术档案归档范围。为健全文化艺术档案领导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加强收集整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为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建设,依法监督检查,维护艺术档案的完整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积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使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

三、相关教材

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当代档案学领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学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艺术表演团体企业化管理,艺术资料人才奇缺,艺术档案流失严重,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艺术单位公开招聘的艺术资料岗位也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对艺术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全国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才市场,提高和培养艺术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2008.11文化部办公厅编《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它吸收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文章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借鉴先进理论成果和丰富经验,详细阐述了艺术档案与艺术档案工作,艺术档案收集,艺术档案整理,艺术档案的利用和检索,艺术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艺术档案的保护与库房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突出科学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体现文化艺术档案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

四、行业标准

标准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前提。艺术档案整理是指按艺术材料形成的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要素,对艺术材料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目和数字化处理,使之有序化的过程。为实现艺术档案整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行业管理遵循的基本法则。文化部颁布《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按照《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切实做好各种载体形式的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艺术档案,艺术资料规范整理。

五、研究文章

目前全国有5000余人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统计。输入“主题”“艺术档案”检索出629条艺术档案文章,范围在(1980―2011)年度。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点,发展动向和发展规律。在629篇艺术档案论文中,经过分类梳理其研究主题涉及:

表1 文章主题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1.基本概念研究(艺术档案本体的定义,性质等基本概念)2.管理方面研究;:各类型艺术单位,各种载体形态的艺术档案管理方法。3.综合性主题研究:现代科技在艺术档案中应用,文化体制改革,大型艺术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相关主题。存在问题:虽然艺术档案研究文章主题广泛,但论证不够深刻,仍处于实践总结的较浅层面,起步阶段。

表2文章数量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主题文章只占档案主题文章的0.38%。说明其在档案学术研究中的边缘位置。

表3 文章作者单位统计:

分析:1.发现艺术档案具体涉及和分布集中在上述部门和单位。2.作者来自文化系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系统外的新闻媒体,图书馆,档案馆,艺术高校等机构。人员数量不多涵盖面广。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文化艺术一线。并得到重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表4艺术档案发文量统计:(1980―2011)

分析:发表过4篇以上艺术档案文章的期刊有30种。主要分布在档案类核心期刊,戏剧,电影,图书馆类期刊占总发文量的58%。其余的42%文章则分散在全国各地121种报纸期刊中(图书馆学,文艺,艺术,科学,教育,美术,戏曲艺术,科技信息,广播,影视,档案)可谓五花八门。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兼容性,渗透性,交叉性的,各个相关学科都能接受。从文章形式看多是工作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管理方法等,明显处于初级阶段。从文章的发表分散程度来看,说明艺术档案文章还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刊物可供发表。在档案类期刊中《浙江档案》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在艺术类期刊中《内蒙古艺术》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说明艺术档案的边缘和交叉特点。

结论:目前艺术档案学是一个位于档案学和艺术学的边缘,交叉学科。作为专门档案的一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是比较完备的。得到各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初具规模并具有美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M].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8,239-268

[2]刘国华.科技档案管理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8 19-20

[3]张萌.新时期的艺术档案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 2010,

936-37

[4]唐淑香,李利.国内图书馆营销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 [J].河

南图书馆学刊,2011.3.34

第9篇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金融专学业;教学团队;人才引进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11-03

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推行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有效组织形式。作为高校教师之间缄默知识传送、转化的纽带,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因而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主题之一。相较财经类院校、综合性大学等其他类型高校,理工科院校所设的金融学专业一般起步相对较晚、投入有限,体现金融专业特色的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力度、教学深度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影响[1],但也同时具备数理基础雄厚、突出实践能力发展、注重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等优势特征。相应的,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需结合其院校优势、教师特质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相关的教学团队组建方式、团队规模和结构以及引才与考核机制等。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

1.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上世纪80年代,团队研究开始被应用于教育体系,美国学者Joyce B.和Showers S.率先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他们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认为教师应协同互助,形成同伴关系共同对教学进行研讨,并实行系统的教学训练与反馈,相互学习并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2]。我国学者对于“教学团队”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定义。马廷奇从高校发展的任务需求角度出发,认为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3]。孙丽娜、贺立军将教学团队定义为,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4]。张意忠则指出,教学团队是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分工明确、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队伍[5]。上述研究虽对教学团队的界定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了教学团队的两大基本特征:一、目标同一性,教学团队需具备明确、一致的团队建设目标;二、责任互担性,教学团队成员应相互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团队建设的责任。

2.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作为一类非正式教学组织,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有很多种,如基于教学研究室组建,基于课题组建,基于一级、二级学科组建,基于课程组组建等。根据学科方向、教学内容要求和培养模式等,成立数个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组,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这一组建模式不仅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同时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数据显示,我国2007~2009年来批准的205个国家教学团队中,课程(群)型教学团队数平均占90%,并逐年升高,2009年提升到100%。这种比例构成及变化说明,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组建模式,是各高校教学团队通过逐步探索而形成的共识[6]。

3.专业教学团队研究。专业教学团队研究即以某一具体专业的教学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其实践过程进行提炼与归纳,进而对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经验总结。专业教学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李静敏通过对目前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人才引进机制、绩效考核和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等相关意见[7],葛欣、许望和卢德馨总结了南京大学大理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探索和新成果[8],但目前尚无针对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行的专门研究。

二、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长期坚持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培养建设方针,依托理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以课程组为核心,组建了一支专业知识基础雄厚、国际化视野开阔、实践指导能力强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本文将以该教学团队为例,对其建设过程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丰富相关研究内容,并为同类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提供一定借鉴。

1.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团队围绕金融学专业的课程组进行建设,以数理与金融基础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模块,组建了一支由数理与金融交叉、国际化双语和实践能力培养等三支子教学团队构成的、综合能力较强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①数理与金融交叉教学团队。根据院校特点,利用数理工程学科优势,以传授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建立涵盖数理基础知识(包括工科数学分析、计量金融学等课程)和金融专业知识(包括公司金融、证券投资等课程)两大课程组全部师资力量的教学团队。②国际化双语教学团队。以国内教师双语授课、海外学者英文授课为主要教学模式,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英语能力强的国际化双语教学团队,该团队涵盖国际化(英语能力)课程组(包括专业英语、国际金融等全英或双语课程)的师资力量。③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团队。以培养学生从事金融活动的技能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组建涵盖金融专业实践(包括企业调研、综合实习等课程)和实践拓展(包括金融学案例分析、金融创新讲座等课程)两大课程组全部师资力量的教学团队。

2.专业教学团队的人才引进与培养。①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金融学专业采用“三大引才模式”,构筑教学团队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通过“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完善教学团队,依靠“海天学者”基金计划及国际会议等吸引海外学者,利用校企合作机会聘请企业金融管理人才。首先,专业教师队伍引进。设立“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作教学团队在海内外长期宣传人才招聘计划的费用,以及聘用教师的安置费用;其次,吸引海外知名学者。外聘“海天学者”、客座教授。依托院校“海天学者”基金项目,每年聘任1~2名优秀海外学者,作为特聘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来校承担全英语授课、金融知识讲座等短期工作。依托国际会议,吸引海外人才讲座。每年定期举办“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利用会议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知名学者、教育专家前来与教学团队进行交流互动,并为学生举办英语讲座;此外,吸纳金融管理人才。强化与大连银行、广发证券大连分公司、泰富(大连)投资公司等金融型企业的双向合作,从每个企业选聘2~4名学历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层或基层管理人员,作为教学团队的毕业生实习指导教师,选聘1~2名高层管理者作为金融实践讲座客座教师,将具有丰富金融管理经验的相关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个体需求,打造教学团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和“教师合作导师制度”,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组织双语教学培训和教学实验实训,提高教师双语授课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首先,青年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依托国家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教学团队内部,每年至少选派2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合作交流院校进行半年以上的学习或进修,使青年教师通过海外交流平台获取专业基础知识、前沿金融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合作导师制度”为教学团队内新入校的青年教师配备1~2名教授级导师,从基础教学、课程实践及专业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引导,以迅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其次,培育双语教学团队。与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外语学院等部门配合,为教学团队成员举办教师双语授课能力培训学习班,聘请2位外籍教师、2位国内教师承担约60个小时的课时量,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进行系统化培训,并协助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课程的设计或改革。最后,以训促教指导实践。利用每年寒暑假,邀请大连金蝶软件公司、世华国际金融信息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模拟仿真实验室和软件的提供方,为教学团队成员进行全面实训,使教师深入了解实验室、软件的操作程序及更新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教学实验。

作为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需与高校学科优势、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紧密贴合,通过借助相关理论研究,探寻其建设规律及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探索、修正,寻找有效的团队组建方式和教师引进及培养模式,进而不断充实专业教学队伍,推动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确保高校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英,徐彬,崔兵.工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思考[J].文教资料,2007,(3):10-15.

[2]Joyce B.& Showers S.The Coaching of Teach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2,40,(1):4-10.

[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4]孙丽娜,贺立军.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河北学刊,2007,(5):162-165.

[5]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2):40-43.

[6]陈晓林.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2-74.

[7]李静敏.对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1,(3):100-101.

[8]葛欣,许望,卢德馨.大理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6):16-19.

第10篇

1农业科技推广中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能动因素,其状况、素质、功能和趋向等特征、特性,均影响着农业推广系统的效率和功能,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

1.1对促进科技成果传播与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推广中起着纽带、促进和创造作用,这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科技成果创造者应将先进技术成果更好的传播到农民中,使之用于生产、加工、销售,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再用于扩大生产各个环节中,推广人员往往成为技术成果的接受者、携带者、传播者,要将潜在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推广人员发挥推动作用才能得以及时普及[1-2]。由于农业推广工作是科研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农技推广人员在推广科技成果中要付出智慧和劳动,要结合实际,在推广方法、形式、技巧上进行创新。这一系列工作无法简单地完成,它要求推广人员进行认真学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果一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具备相关的素质,在工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在提高农民素质中有着教育的作用。另外,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计划时需要了解农技、农民的实际情况,科技推广人员要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当好参谋。因此,农业推广人员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农民必须与社会进行广泛的联系,才能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农民需要获得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农用物资、资金、保险并销售他们的产品等,这一系列活动往往需要得到科技推广人员的帮助。现代化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开拓农民视野,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发展农业、振兴中华的一项战略措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广人员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农民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因此,如果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不及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也难与农民沟通,很难走到群众中去。

2具体素质要求

素质是一个外延很广而内涵很深的概念,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即指先天的生理特征,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方面的特征,是人的思维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是一个人的德、识、才、学、行、体的综合表现,即人的意向、性格、兴趣、毅力、风度和能力等。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生理条件、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

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3-4];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1职业道德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重要的行为准则,其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个人的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存在何种区别,每个人都具有积极投身公民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将其作为约束行为的准则。要遵循科学规律,在技术问题上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按“长官意志”办事,要敢于同传统势力作斗争,敢于坚持科学真理。

2.2业务素质

(1)科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大农业综合基础知识,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以及熟练的实用技术,包括土壤农化、果树种植、蔬菜和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农业气象、畜禽饲养、加工贮存、病虫害防治、家禽疫病预防、遗传育种等,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此外,农业推广人员还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自动手,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自己了解当地情况,积累实践经验。如果只有书本知识,只(下转第358页)

(上接第355页)

会空谈理论,不会调查研究、动手实践、亲自示范,也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因此,要求农技推广人员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更新。

(2)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农村社会学的学习,进而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的社会组织、领导才能、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实际情况,尤其要熟悉农村干部、群众、青年、妇女等不同类型农民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善于同他们交往,具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

(3)经营管理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收集、分析市场信息,提高自身评价经济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带动农民。

(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农业推广作为向农民传播知识和技术的职业技术教育,推广人员担负着指导农民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的重任,就需要具有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推广教学的能力,推广人员应根据农民的学习特点、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中筛选出实用性强的内容[5],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示范教学。

(5)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农业推广人员在与农民交流中经常使用语言和文字,其与农民沟通、集体教学、组织讨论、现场示范,均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而新闻报告、调查报告、技术资料、撰写教材、经验总结,也要求准确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文字能力。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计算机、录音、录像、电影、通讯等声像信息手段,加强外语学习以扩大信息来源和交流范围。此外,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娱、体育知识、技巧和技能以便联系农民群众,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较很高,一般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具很高学历,任用资格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

3素质结构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是指构成农业推广人才素质诸要素的结合方式,它包括个体的素质结构和群体的素质结构。

一是专业结构。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指各类专业人才的合理比例。农业推广部门的专业结构应因地而异,以能胜任其服务范围的主产业为主、兼顾其他的原则来合理配备专业人员,达到优化组合。二是能级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能级结构,指各层次农业推广人员的合理比例。目前这种比例失调是比较突出的。三是年龄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指各类年龄区间人员在人才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总的原则是承上启下,老、中、青三结合。四是知识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了其个体和群体的知识,在掌握专门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越全面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五是能力结构。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结构,指各种能力的合理组织,一个好的推广人员个体及其队伍,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4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自给自足向高产、优质、高效益发展,农业技术的革新和科技的进步,必然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5参考文献

[1] 范以香,徐爱华.如何提高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12(1):279.

[2] 秦方,王凤忠.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 促进农业科研发展[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2):43-45.

[3] 徐文荣,王长武,严华建,等.淳安县基层青年农技推广人员调查[J].浙江现代农业,2011(4):35-37.

第11篇

【关键词】秘书学;基础问题

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伴随着人们对秘书问题的探讨而日益发展,尤其近年随着人们对秘书工作越来越重视,对秘书学理论的探索也在进一步加强。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系统均是秘书学发展当中基础的理论问题,对此我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一些认识。

一、对秘数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确定对象是我们研究探讨问题的首要任务。因为对象直接影响研究的方向、方法和结果。而在不同时期的秘书理论的书籍中对于秘书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是不一样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提法有这样几种:

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秘书工作。包括秘书工作的沿革、职能、规律、特性、作用、队伍素质等等。

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秘书、秘书工作、秘书部门。包括对秘书的要求及培养、秘书工作的特点及规律、秘书部门的体制及职责等。

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秘书活动。即秘书人员为其主管实施有效管理所采取的辅助行动,包括主管人员的主体活动、秘书人员的参谋活动、对客体的管理活动三个要素。

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秘书现象。包括秘书人员及秘书职业的起源、发展、本质、特点及其在社会实践中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秘书学是以秘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这里所谓秘书活动是指秘书主体在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活动过程的全部行为表现的总和。它是秘书活动的主体与对象、主题与环境、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心理过程与行为表现、个体与群体、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具体来说包括秘书活动源流研究、秘书活动主体研究、秘书活动环境研究、秘书活动职能研究、秘书实务研究、秘书教育研究六大方面。

上述可见,人们对秘书学研究对象也是经历从直观认识到逐渐深入思考这样一种过程的。前二种的提法多少让人觉得秘书学还停留于对秘书工作经验总结的层次未提高到理论的高度。第三种提法为秘书学的研究对象贡献了秘书活动这个概念,强调了职业主体在秘书学发展当中的作用,有其进步意义,但依旧让人感觉它停留于秘书职业的事务性层次。第四种将秘书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秘书现象。开始将秘书置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范畴当中进行思考,确实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但据现代汉语对现象的解释,“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而这种外部形态与联系是对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描述。因此,秘书现象的说法让人觉得仅是将秘书学立足于社会现象来考察,而忽视了事务现象背后的主体因素。第五种提法呢,依旧将秘书学研究对象锁定于秘书活动,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梳理了一切与秘书活动有关的利害相关者,因此大大拓展了人们对秘书这一职业的认识。不过只强调秘书活动,容易让人忽视秘书其实也是人类社会现象的客观性。

二、对秘书系统问题的认识

(一)秘书系统及其构成

秘书系统是一个由秘书现象与秘书活动诸要素所共同组成的综合体。这个系统以秘书活动为核心将主体与对象、主题与环境、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心理过程与行为有机融合,实现个体与群体、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而在此系统中组成的基本要素有三:一是主体要素,即从事秘书活动的秘书人员。;二是手段要素,即秘书活动的方法、技术、程序和以物化工具为主的物质手段。如,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秘书工作当中所使用的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三是对象要素,即秘书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所作用的信息和事物。这三项要素各自性质不同,在秘书系统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特定的作用。

(二)秘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首先,秘书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子集与全集的关系。其次,秘书系统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发展。比如,古代社会的整体构成比较单一,可以说大部分人生活于农村社区,只有在一些政治统治或自然交通的要津地区,才有城市的出现。因此,古代社会的秘书系统未走出国家统治管理机构,而且是分散、零星地出现于统治管理的不同组织机构当中,没有统一的建制,也未有统一称谓,且彼此缺乏有机的联系,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但他们综合辅政的职能与今天秘书之综合辅助的职能有着相似之处。而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城市化的兴起,城市社区逐步取代农村社区成为社会中的主导要素。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孕育而生。于是这些或称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称为各类团体、或称为公司的各种社会组织逐渐与家庭一样成了城市社区当中的基本构成。在社会构成的日趋复杂情形下,依托单一的国家行政体系进行社会事务管理已经明显不再可能。于是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这一要求,组织管理的责任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管理出效益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伴随领导工作对综合辅助力量――秘书的依赖,秘书才从社会的幕后走向了台前,对秘书现象和活动的探讨也日益深入。并且伴随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秘书人员为社会各界所广泛需求。由此秘书工作开始逐步走出政府行政管理的体系,伴随着社会管理的壮大逐步融入现代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变成适应面广泛的一项社会职业。因此,伴随着秘书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秘书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总之,同任何社会事物一样,秘书系统也会随着不同社会具体形态的发展而演变。

总之,不论是秘书学的研究对象还是秘书系统问题的探讨都是秘书学发展当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均有待于与我们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向国敏.现代秘书学与秘书实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诸孝正,罗烈杰,王世国.秘书学概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12篇

 

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调摄、护理等内容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壮医临床各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和研究壮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在壮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地位,所以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专业课。我校五年制本科壮我们非常注重结合临床,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扬长避短,突显壮医特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把握壮医基本理论,讲授条理清楚完整

 

临床学科在其理论指导下进行医疗实践,壮医内科亦然,指导壮医内科临床的壮医基本理论有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脏腑骨肉气血理论^“巧坞”主神、毒虚致病等基本理论,运用它们来解释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指导具体治则治法的确立及实施,这些基本理论与壮医内科的关系十分密切。壮医专业学生之前已经完成壮医基础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壮医学基础知识,进入壮医内科学习,必须延续学习体系,掌握理论指导临床的能力。因此,要广泛研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充分领会精髓,虚心向专家请教,认真做好备课,讲授时注意保持壮医药理论的完整性,仔细研究教学各个环节。我校在壮医内科学安排的教学时数只有6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0学时,临床见习20学时,理论讲授超过36个内科疾病,所以讲课要精简扼要,突出重点,遵循教学规范,章显壮医特色,既保持理、方、法、药的完整性,又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所展开,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2尊重壮医发展历史,结合现代研究成果

 

壮医内科理论的形成,来源于壮族人民的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医疗实践经验的不断概括和总结,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异族文化尤其是汉族文化的养分,形成了壮族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在壮医诊治疾病过程中,有与中医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独到之处,还有研究、挖掘、发展不够完善的方面。讲授时要充分体现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同时结合当今壮医临床研究和壮药研究成果,以验证、引导、展望循渐性的手法,把学生带进_个充满神奇而希望的壮医世界,让学生了解到,壮医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研究手段。

 

3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思路

 

当今高校教学手段纷纭,目的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壮医内科学教学必然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此我们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并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以PPT展示讲课内容,还通过网络查询文献,展现临床视频和图像,克服枯橾乏味、满堂灌的旧做法,运用了新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模式和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ISE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各抒自见,深入理解,开阔思路,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壮医内科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风湿病(发旺)”时,利用临床图像介绍中西医的诊治现状,诊治中的难题是什么,以文献资料展示壮医诊治该病的优势和研究状况,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优势,扬长避短,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痛苦。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临床见习

 

壮医源于实践,因此临床实践对于学习壮医内科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痧病(奔痧)是以全身胀累,胸腹烦闷,恶心,倦怠乏力,胸背部透发痧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发痧特征不同可分为痧气、红毛痧、标蛇痧、绞肠痧、夹色痧等,区别这些不同的痧病必须在临床亲自用手在患者后颈、背脊等部位按要求刮拭,才可以观察和判断发痧的情况。这些仅凭课堂上口头讲,学生很难掌握,只有在临床在患者身上看到,得到感性认识。所以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多接触病人,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必须认真做好临床带教,尽可能展示壮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具体做法,从病因、病机到治则、治法、方药,从四诊资料搜集到病案书写,无不规范操作,严格要求。先从演示开始,手把手地教学生,再让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学生诊治过程是否有不当之处,如有则及时纠正。通过临床实践,不仅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锻炼了学生四诊、辩证、病案书写、运用壮医理论指导临床的基本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医德。

 

5突显壮医特色,稳固学生专业思想

 

壮医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药“简、便、验、廉、捷”的优势,为当地人民防病治病做出了贡献。在讲授课堂中,必须突出壮医特色,以实效证明壮医优势,在讲授每个疾病时,重点介绍壮医优势的治疗方法。壮医专业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重,学校设置了中、西医和壮医的系统课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壮医临床运用产生怀疑,老师要注意用成功的案例说服学生,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例如壮医内科病病名比较难记,而且缺乏规律性,讲课时除了解释各病概念之外,要介绍一些壮族的文化知识和风土人情,让学生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领略这些病名的含义,有利于学生记忆。2015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落户中国,极大地鼓舞了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者,也成为我们讲课的热门话题,壮医专业学生对壮医药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乘着这_东风,我们将民间壮医‘‘以毒治毒”的治疗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如亲临救治现场,体会壮医草药在急症运用的神奇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壮医内科学中‘‘毒病”诊治的内容,坚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内科学学科的教师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对于内科学教学来讲,教师的水平是很关键的,甚至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果。为了创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多加关怀。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教师都可能会遇到困难,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这使他们很难全身心的投人教学,也就很难实现高质量的教学。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对教师多加关怀,帮助教师解决难题,调整心理状态,重新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②要更新教育理念。让内科学教师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自己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可以顺利的完成临床任务。③要提高专业素质。内科学教师需要主动参与医院的交流活动,并且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深人的研究各种病例,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将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提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