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3 18:2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特殊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殊教育论文2300字(一):探究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特殊学校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采用关爱教学的方式,坚持做到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营造关爱学生的氛围;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几大关键方面,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关爱教育
一、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在对特殊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自信,消除内心的自卑感,帮助特殊学校的小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指数。在特殊学校上学的学生,一般都是在身体上,智力上有一定的缺陷,由于身体上的,智力上的缺陷,导致小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会导致学生没有勇气和他人进行交流,不和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容易导致小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学数学老师在对特殊学校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树立自信,慢慢的消除小学生的自卑心理,让小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例如,在学习《整洁的校园》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们去参观学校,首先让小学生们体会到特殊学校的环境的美好,老师就根据小学生不同的身体情况进行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等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老师就可以夸奖学生,对学生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赞扬,让小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使得学生对自己产生自信。老师在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的环境之后,再针对《整洁的校园》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小学生就能够很清楚的理解老师上课讲述的内容,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减少之后,学生就会越来越愿意去学习数学知识了,进而会打消学生内心的自卑心理,提高习质量,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它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二、营造关愛学生的氛围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氛围相当重要。特殊学校的学生通常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让特殊学校的学生能够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净化小学生的内心,让特殊学校的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因为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在身体上,智力上和普通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就要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在生活上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样能够让特殊学校的学生感受到安全感。老师增加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的为小学数学老师敞开心扉,向老师吐露心声,这样有利于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爱能够给予一个人力量,老师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勇气,让学生积极的面对生活,从而更急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我学会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让学生一起去完成一幅画一智慧树,这幅画围绕着班集体进行,数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做对一片叶子上的数学题,就在上面签上自己名字,这样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下,把自己的姓名有条理的写上去,然后老师再次带领小学生对这个签名纸进行加工,比如老师组织每一个学生为这个签名添加色彩,最终就能够得到一幅完美的作品,这幅作品是全班的劳动成果,然后老师就可以对学生们及时鼓励;“同学们,大家还厉害呀,大家共同创作了一幅画”,这样老师能够在一定从程度上活跃数学课堂气氛,然后老师再次对小学生说,这副作品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老师就可以对这副“作品”进行分析,比如说,这上面每一个名字就能够代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然后这就说明我们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同学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为小学生营造出爱的氛围,然后老师就可以对小学生说,在这一节数学课上,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学生们就会肯定老师说的话,进而对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进行了团结合作的教育。
三、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通常情况下特殊学校的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因为小学生内心存在自卑心理,它们很少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退化。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在学校的状况。数学老师应该把数学课堂变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老师给予学生关爱,在生活中接近学生,把生活带进数学课堂。
例如,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在为小学生讲述到《我的三餐》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把小学生的生活带入课堂当中,这样小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自己的关心。比如,数学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前一大的早餐、午餐、晚餐吃了什么,这样小学生在课上就会对自己吃的饭进行回忆,然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小学数学老师能够把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完美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寄托,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对特殊学校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实其小学生活,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绘本阅读在特殊教育艺术领域中的教育价值论文
【摘要】近年来,绘本在特殊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样式非常符合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需要,在特殊教育各个学科中都有极强的引导价值。本文以绘本《一起玩形状游戏》为例分析绘本在特殊教育艺术领域的运用情况,通过绘本内容的衍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引领学生进入艺术表现的感知领域。
【关键词】绘本;特殊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73-02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绘本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了普通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近年来,绘本在特殊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语言和明快的画面,给特殊儿童艺术教育带来鲜活的生机。笔者尝试在绘本中挖掘学生喜爱的教育素材,通过绘本《一起玩形状游戏》教学,提高班级智力障碍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力。
一、在绘本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特殊儿童的艺术观察力
形状是构成一幅作品最基本的元素,正因为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每一个图形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相信每一个读过《一起玩形状游戏》的孩子,都会迷上这个简单的游戏,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故事中随手画出的形状在小象妹妹和大熊哥哥的创意下变成了各种形象,有胖乎乎的犀牛、美丽灵动的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狗等。
绘本故事将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游戏过程形象化,吸引学生拿起笔来,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形状游戏中。通过绘本的演绎,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操作都变得非常简单,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不论学生是在教室还是在家里,不管时间是长还是短都能玩。就像格式塔心理学说的那样,对物理的形状进行创造性知觉和表现,实际上是经历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绘本中,艺术不仅仅是美的体验,更是学生观察力的一步步提升[1]。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关于形状的教学活动有非常多的教具可以使用,但学习形式非常枯燥。而绘本通过故事开展,非常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跟随绘本故事,看看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如何玩形状游戏,由绘本延伸出“什么是形状”,认识有规则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椭圆形等,接着把学生的目光引入现实生活,观察“黑板是什么形状”“钟表是什么形状”“衣服鞋子上都有什么形状”等。关于形状的游戏能让学生善于感知和发现形状,在生活中锻炼艺术的观察力。
二、在绘本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特殊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绘本故事中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玩形状游戏的道具也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限制,不管是作业本的格子纸,还是撕开的牛皮纸信封,甚至是一个贝壳、一小段树枝。形状游戏不只是画纸上的游戏,也可以衍生至万物。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有更廣阔的施展空间,教师可以设置丰富的实操环境,帮助学生玩出“个性版”的形状游戏。
(一)有限创意版——自制七巧板
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组。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先打方格再画斜线的方法,在白卡纸上画出七巧板,然后进行裁剪,自制七巧板;能力稍弱的B组学生在已经画好线条的白卡纸上按照线条裁剪出七巧板;C组学生直接使用已经制作好的成品七巧板。通过老师给出的模板,用七巧板完成相应图形的拼搭。
(二)平面创意版——拼贴画
随着学生对图形组合游戏的认识不断加深,教师可以将拼贴画引入学生视线,首先引导学生用剪刀把彩色卡纸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状(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椭圆形等),然后让学生用一张卡纸做背景,发挥想象力用自己剪好的形状拼贴出图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作出调整,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创意,而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达到精细运动锻炼的目的[2]。
(三)立体创意版——生活中的形状游戏
在衍生活动中,深受学生喜爱的应该是用实物开展的形状游戏。教师带领学生收集身边用得上的大大小小的物品,圆形的月饼盒、细长的树枝、旧快递盒甚至是衣服,都可以变成学生手中的素材,学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物品在地上拼出一幅场景。这个活动对学生的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最好采用团体游戏的形式。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作品,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设定场景主题,在指定的区域内每个学生可以为这个主题增添一件物品,教师再在细节上轻微地进行调整,最后经过全体师生的一起努力,共同创作一幅作品。
通过一系列的衍生活动,学生在把图形玩起来的过程中,不断为这些原本单调的形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绘本,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与实际心理状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绘本为依托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与作品共鸣,提高艺术水平。
《一起玩形状游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把抽象的想象力具化成了一幅幅简单的画面,学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电教手段对绘本进行渲染,学生的眼球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绘本帮助教师创设了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论文关键词:听障生 写作水平提高 对策思考
论文摘要:用文字正确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聋生学习、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培养聋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需要。然而,现实中,听障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听障大学生的作文现状入手,从编写真正适合听障生的教材,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丰富听障生的生活积累、要让听障生产生“我要写”的欲望、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师生在作文指导方面的互动效果、要让听障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等几个方面就提高听障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对策措施。
用文字正确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聋生学习、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培养聋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需要。然而,现实中,听障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状令人担忧。笔者从听障大学生写作现状入手,并就提高听障大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听障大学生作文现状
1.存在背作文、仿作文的情况
记得刚接触听障大专生教育时,在批改他们的作文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次写作文一个班级中总有两三篇作文是一模一样的,我心里想这肯定是学生不愿意动脑筋一不小心就抄了一样的作文。在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后,我把这种“有趣”的现象在办公室说了出来。熟料一位从事特殊教育多年的老师漫不经心地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就是特殊教育学校作文的一个特色,一个听障生的脑子里肯定会有数篇作文,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题材,应付不同的考试,这还是好的,说明这个学生肯背,要求上进。我听了之后感觉很惊异,居然有这样的做法。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发现果然如同这位老师说的,有些学生就是背了很多的作文到了要用的时候默写出来就行了。于是又有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写作文的时候某学生的作文可以写的很好,可是写周记的时候写出来的就是语序颠倒,词不达意,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这也许只有在聋校才会有的。
2.语句不合语法规范,颠三倒四
来我校上大专的听障生都经过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再加上中专的学习,学习的时间已经不短,但是从听障生的作文来看,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语序不通顺,条理不清楚,词语错用,词性不分,指代不明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学生在书写的时候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和别人特别是健听人交流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产生误解。
3.词汇贫乏,不知所云
从听障生的作文情况看,他们的词汇非常贫乏,句子非常简单,很少使用修辞、描写等等。正常学生在形成和发展语言时,按照正常的先有口语基础,在此基础上促进书面语的发展和提高。由于聋生缺乏这样的途径,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是缓慢的。聋生仅仅依靠视觉补偿和手势语的辅助,在记忆里形成的表象是不完整的,势必造成他们的积累困难。因为汉语里近义词语、同音字词相当普遍,用手势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也是聋生词汇、句型积累量少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提高听障大学生写作水平的对策思考
1.要编写真正适合听障大学生的教材,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
听障生是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听障生教育应是遵循普通教育规律并能满足听障生特殊学习需要的教育。而现行的听障教育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这种特殊性,没有很好的满足听障生的特殊需要,只是直接套用普通学校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简单的处理普通学校的教材,进行删减、拼凑。这对于阅读水平相当于小学或初中的听障生来说,是极不适宜的。不能给予听障生更好的语言训练,在知识的系统性上比较差,忽视了听障生的能力与心理结构的有机统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听障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有了完善的适合听障生的教材,那么可以在此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和指导他们多读、多背。因为多读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熟读成诵是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多读多背来积累语言素材。
同时,要扩大聋生的课外阅读范围,根据他们的个人爱好、实际水平以及通过读书比赛等活动指导他们广泛涉及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读物,不断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
2.要丰富听障生的生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生活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竭。这之中,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引导聋生深入生活,联系实际进行观察,鼓励聋生参与活动,并着重加强方法指导。如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样活动,有何感受等等,让他们有目的的去观察、去体验。同时,鼓励他们要坚持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说给别人听,给聋生语言实践机会,形成语言能力。
3.要让听障生产生“我要写”的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兴趣的产生与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所以要使听障生对作文有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到作文的必要,让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在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寻找聋生的作文需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他们。可以通过尽量用书面语与听障生交流,尽量把他们带出学校,融入社会,学会与普通人交流,尽量引导听障生从感兴趣的身边事写起以及让学生获得在写作过程中的成就感等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4.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师生在作文指导方面的互动效果
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听障生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系统来拓展视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学习他人的优秀作品,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写作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下发作文,师生间反馈迟缓。当作文重新回到学生的手中时,已经过了大半周的时间。学生当时写作的热情也烟消云散,再加上听障生的生理特点导致了他们的忘性大,也许他们也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写了什么内容了,所以只有看一下分数和评语就匆匆把作文塞入抽屉。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去看教师的修改,教师辛辛苦苦的付出就此白费。如果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的修改,及时反馈,提高效率。
5.要让听障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活动都需要情感动力。成就感是一种高级情感体验,对成就感的需要和追求,可以成为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聋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也能成为其积极写作的动力。而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成就感,教师的批改、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批改中,聋生作文中出现各种不足甚至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只要不是明显的错误,尽可能保留原句。如果教师从自己的角度或出于负责或急于求成等心理而去大幅度的修改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无法从中看到原文的面貌,学生就会对写作慢慢失去信心。同时,批语要以鼓励为主。教师的鼓励和欣赏对聋生确立自信、获得成就感至关重要。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捕捉到他们作文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好的作文和有进步的作文,把“我能写好作文”的信念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季佩玉、李宏泰主编,《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华夏出版社,1993年.
[2]卢瑛瑛,利用QQ群开展习作活动,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5期.
[3]朴永馨、张宁生、银春铭、魏华忠,《缺陷儿童心理》 科学出版社1987.
[4]韩学忠,提高聋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素质教育论坛,2011年第1期.
[5]陈凤君,指导聋生作文的实践与思考,语文学刊,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