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01:2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寒假期间,管理系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相应的作出了较为细致全面的调查报告。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优秀调查报告。本期推出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考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获得高学位,便于就业(共6162人,占总数的56.28%)和提高自身素质(共3360人,占总数的30.69%);其他的学生表示考研是为搞学术研究或因为从重心理、顺大流(分别占总数的8.08%及2.23%)。
面对“考研热”,学子们有以下感言:
甲:考研人数的剧增,从现实来看“获高学位,找好工作”所占的因素我认为多得多,但我不否认还有别的因素。
就我而言,我可以说从小到大还没认真想过我究竟是为何而读的书,或确切的说我不能说清。从外表看来好象不外乎为了今后的立足。
可从自身感觉来说好象又不是,我隐约感觉到我是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的。
因为自小到大我的学习动力就来自那无形的感觉,我学的东西除了那学校要求的外,课外的学习都是自己所感兴趣。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种理想,一种无形的理想。
有些只是在这花花世界之中被现实压力所困惑罢了。
2021年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教师教学实践精心整理了“2021年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教师教学实践”,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实践报告,.实践心得体会,.实践报告范文,毛概.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实践报告,请关注.实践报告栏目!
转眼间大学第一学期已将结束,大家都归心似箭,希望赶快回家,同时各自也在为自己制定这的寒假的实践活动,随着假期的到来,束缚已久的身心终于可以迎来自由自在的天空,呼吸着冬天特有的味道,去享受体会属于自己的假期。寒假是学生充实自我、增加阅历、了解.的重要阶段。作为.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打假期工,是一种身心的磨练,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又可以亲身感受.这个熔炉;有人抓紧机会去进修,参加雅思、托福、考研等培训班,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完善的补充;有人则准备跋山涉水,去游历神州各个地方,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
而卧则是希望能够深入校园,融入学生的群体中,所以我选择了教师实践这项活动。
假期实践能够锻炼我们的能力,但不是朋友一拉、老师一说参加实践有这样那样的好处,脑袋一热就上了,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在持有正确的态度,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咨询,然后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毕竟大学生大多是来自于农村,最后也要服务于农村,及早深入.有助于大学生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更充分的准备。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与“生产、研究、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人才。实践教学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大学生对于.、国情和学科专业背景的了解;通过实地动手、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使其开阔视野、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劳动观念,激励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
下面就讲讲我的大学生教学实践经历吧,很令人难忘的回忆,它是我大学以来的第一次教学实践,从中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因为我要照顾比我更小的学生,看到他们纯真的眼神,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担负起教育他们传授给他们只是得责任。目前各大高校都有着各自与学校专业相互挂钩的教学实践基地,这更有利于针对性地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当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只是在实践中观察老师前辈们怎么做,更多的是要亲身尝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定期书写实践报告或心得,这样才能很好的总结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一开始我先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学生情况。记得刚开始和小同学相处时,我急着找潭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让我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潭老师并没有做错。我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干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工作。其次,我再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不了解,这时我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
编辑推荐:
.实践报告大全
目 录
一、执行总结 …………………………………………………… 1
二、团队介绍……………………………………………………… 2
三、周报及配套服务……………………………………………… 3
四、服务市场前景分析 ………………………………………… 6
五、市场调研与分析 …………………………………………… 9
六、公司概述 …………………………………………………… 12
七、经营管理机制 ………………………………………………… 18
八、营销战略 …………………………………………………… 23
九、经营风险及对策 ……………………………………………… 24
十、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25
十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信息周报"可行性研究………………… 26
十二、财务分析 ………………………………………………… 28
十三、附件
(一)报表 ………………………………………………… 34
(二)经营者加盟调查报告……………………………… 38
(三)高校联盟办报调查报告…………………………… 39
大学信息周报 .1.
一. 执行总结
在当前全国高校关于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大讨论的背景下。我们以"创新""创业"为指针,充分利用资料进行市场分析、专家咨询、以及数学模型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制作出本参赛项目"大学信息周报"
据我们前不久对 1000位大学生、高三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他们对如今获得的教育就业信息和进行的思想文化交流渠道深感不满,他们疾呼:我们不仅需要竞争,更渴求交流和引导;不仅需要信息,更渴求便捷获得可靠完整的信息。鉴于此,我们几个满怀激情和抱负的大学生,决定联合高校创办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报纸。
"大学信息周报"立足高校,采用借力思想,充分使高校物质资产、人力、信息资源为我所用,精心经营好"信息周报",保证服务质量,努力做到使我们报业服务成为集文化交流和丰富信息为一体,集个性化与特色化为一身的高品质服务。让其成为高校之间,知识青年之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构筑高校桥梁,携手追求人生 ---- 是我们的服务理念。
适时而生,应需而设 ---- 是我们服务的宗旨。
周报,贴近高三学生、中专生、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流需求、实用性和指导性强,内容多样化和个性化。高校信息资源共享,读者灵活自主选择,免费咨询和青年之家俱乐部相应配套服务。
本创业计划是由集美大学的7位同学发起并诚邀全国百所高校加盟,筹建"诚毅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报。本公司将先在40所综合性大学建立分社,树立品牌后,将向全国高校推广"特许经营权"或建立"记者站"、"发行站"。并以香港、澳门为中介向世界大学进军。
总公司与各分社采取"联邦分权式"的管理机制,分社内部采取"学习 大学信息周报 .2.
交流型"的领导方式。本报将采用"目标管理、分社竞争、集体决策、三级审核"的制度来保证办报质量。注重个人品牌(人品+性格+能力)。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不断完善和创新,使我们有信心对顾客承诺:少量的付出,即可获得高附加值的回报!
目前,我们所需资金将采用高校师生集资募股方式取得。公司拟采取功能虚拟方式,把固定资产降到最低,我们的战略目标是8年内成为报业集团,16年内成为综合型、公共型的集团公司。等时机成熟将创立大学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于大学生获奖的创业书和高校科研项目。为我们投资资本的退出和转行提供了多种渠道。
据财务预测,本公司未来五年现金流净现值4250万元,是初期
投资额的71.83倍多,内部报酬率为32.58%,一年内即可收回投资额。即使未来现金流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投资者仍然可获得可观的回报,可见此项目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投资。 二、团队介绍
1.发起人:集美大学诚毅创业小组
2.加盟者简介
① 林善发:集美大学经济学习社社长、会计专业学生、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创新能力强
② 冯萃熙:香港理工大学学生会文社主席、文笔出众、组织管理能力强
③ 史先振:北京外国语大学"言心"文学社社长、擅长写作、组织管理
④ 王义峰:中国农业大学《挚友报》编辑记者、多才多艺、务实创新、
社交能力强
杨松涛:东北农业大学学生通讯社社长、学生会副主席、广播电台长、
大学信息周报 .3.
爱好写作、其作品曾多次获奖,现为《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多家报纸的通讯员
⑤ 王有刚:大连海事大学"海潮" 文学社社长、爱好文学、勇于进取、社交能力强
⑥ 邱 荣:《厦门日报》财务部、注册会计师
⑦ 薛长煌:《厦门日报》广告部、有丰富工作经验、富于创造
三.周报及配套服务介绍
(一) 读者群:
1. 目标读者群: 主:大学生
辅:高三学生及中专生
2. 边缘读者:具有中高学历的工作青年。
关心本报读者群的相关机构与部门
(二)周报版面栏目初定
一版:综合新闻 。高校动态·国内国际一周要闻·教肓新闻
二版:人物专访,人生感悟。学生实践实习生活·毕业求职生涯·成功校友(奋斗史、心路历程) ·优秀教师专访
三版:求学。高考、考研、自考、进修信息·高校校史、专业介绍·各种资格考试辅导信息·学科前沿观察
四版:校园文化生活。讲述自己的故事·杂文、散文、诗歌欣赏·学生活动·高校网络爱情小说连载
五版:就业指南。(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公司,市、省、国内、国际)公司发展概况·公司用人要求、未来人才要求·老总专访、企业文化·毕
业生就业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六版:热点聚焦。知识青年、专家学者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比如新经济、新文化、新生活)
大学信息周报 .4.
七版:港澳海外版(二分之一英文版)。海外名校动态·海外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就业、思想·留学须知
八版:消费引导(二分之一版)。知识青年的各种消费与应注意的问题(如网络消费,好书快递)·区域读者旧货交易市场。广告版面(二分之一版)
(三)服务特色
1.内容贴近知识青年实际学习、生活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2.灵活性、区域性突出。分社区域化运作、满足不同高校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
(四)高附加值的配套服务
1. 知识青年之家俱乐部,提供现场交流,增进理解与友 谊。及时反馈读者要求,提高报纸质量与完善服务。
2. 免费提供高考、自考、考研、旅游等信息咨询服务
3. 在高校内免费为读者节日生日礼品传送业务
4.免费为读者刊登旧货交易供求
(五)周报运作流程:
各分社根据预先栏目约定要求
安排采访,并将信息整理存放在各
栏目在网络上的数据库。其次,各
需要,从相应栏目数据库中采编信
李小菲脸色转阴,盯着寝室的电源插座,皱眉祈祷:此刻,可千万别来电话!
寝室共住8个人,4张床铺公用1个插座,室友们的手机充电器,正骄傲地闪着红灯――在求职的非常时期,谁都不想让手机断电,以免错失良机。
不幸,手机偏偏响了:一个陌生号码!
李小菲窃喜,莫非……
“您好!”李小菲语气庄重,却不失甜美,有几分职业女性的味道――近期刻意雕琢的成果,以改掉稚嫩的学生腔。
“请问你是李小菲小姐吗?”
“对。请问您是哪位?”
“我是……”
“呜呜”,短促的两声尖叫,手机彻底没电了,然后自动关机。
李小菲惊叫一声,盯着“黑”掉的屏幕,心脏有一刻的窒息:这个电话万一来自XX公司,岂不太糟糕了?!
大四一开学,李小菲揣着署假精心设计的简历,奔赴了两场秋季人才招聘会。虽早已耳闻就业形势的严峻,值亲临招聘现场之前,她还怀有三分雄心壮志。
然而,两场招聘会,李小菲共投出21份简历,只接到2份面试通知。而且,赴约两家公司的面试后,其中一家已落聘,她现在硕果仅存的希望,就是等待XX公司的最后“宣判”。
未及多想,李小菲立刻拔掉室友的充电器,慌乱地插上自己的充电器,摁着手机的开机按钮不放。
“喂,我的手机!”传来室友马静的尖叫。
若换作平时,一向害怕得罪人的李小菲,早就向人家连连道歉和自责了。但在就业压力的威逼下,她已顾不得理会室友的恼怒,紧张得连敷衍的道歉都没有,只顾搜寻“已接来电”的记录。
回拨电话后,李小菲听到对方说:“我是你的网友‘天涯浪子’……”
李小菲如坠谷底。
挂断电话,李小菲甩甩头,决绝地告诉自己:“死心吧!”
李小菲不想再自欺欺人了:XX公司面试已结束三个星期,自己一直未收到offer,其实早该绝望了,没必要傻等!
那天,正是2007年11月9日,李小菲下决心:明天,报名考研。
虽离毕业的日子尚遥远,但李小菲觉得:就业之路实在太渺茫,不如选一条较有把握的道路。
2007年11月10日后,若“天涯浪子”再拨打1360****523,或许就会听到“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因为,李小菲重新选择的道路,不需要24小时开机期待,而需要24小时关机拼搏。
心理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西洛托,曾以大学生做过实验:第一组被安排在嘈杂的情境中,他们可以通过按钮制止噪音:第二组被安排在同样嘈杂的情境中,但他们没有按钮可制止噪音;第三组被安排在不嘈杂的情境中;最后,再将三组集中在嘈杂的情境中,他们只要根据信号的指示就可以制止噪音,结果第一组比其他两组的反应速度快。
西洛托认为,实验印证了“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存在:第二组大学生反应速度慢的原因,在于曾有对嘈杂情境无能为力的挫败经历,现在即使有制止噪音的机会,他们仍惯性地认为自己的反应不会起效果,因而放弃积极尝试,消极地等待预期的命运。
李小菲很像第二组大学生:曾经积极地求职,试图阻抗就业压力,但碰过两次壁后,她便开始自我否定,变得心灰意冷。不愉快的受挫体验,使她将无助感无限扩散到未来,即便知道潜藏着求职成功的几率,她依然悲观地默认自己注定失败。
由于预设未来求职的失败,“放弃努力”便成为逻辑的结果,李小菲陷入自暴自弃的消沉状态。此时,她对求职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因而开始选择做最简单的事――逃避就业,躲入考研。考研虽也有失败的风险,但毕竟身上挂着十几年“学生族”的头衔,比起从零开始的求职出击,考研似乎成为最简单的“招聘考试”,她难免多几分胜算的自信。
然而,在逃避就业压力的“考研族”中,多数人并未亲历求职,他们只是翻翻媒体的新闻报道,或冷眼旁观同学的求职挫败,就被传染了“习得性无助感”,蜷缩地放弃任何尝试。但他们恐慌得忽略了:其实,往往高悬在半空中的鞭子,才给人以最大的压力,一旦真正打在身上,“疼”也不过如此――幻想中的恐惧,往往大于现实的恐惧,所以,欧美人经常强调的一个词是“try”。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容忍失败的“度”就不同。有些大学生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就是因为容忍失败的“度”太窄,一两次挫折就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较单薄,本来成功的体验就非常少,一旦再度面临失败,便引来雪上加霜的疼痛。而像实验中的第一组大学生,曾经有过成功的体验,再次遇到类似的困境时,就学会积极地想办法应对,而不是像第二组放弃努力,或像第三组手足无措。
关键词:体育专业 课程改革 现状分析
不少专家学者通过对考研热现象的研究发现,考研已经从校园现象转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考研对于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学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更加在高校和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考研现象是学生学习欲望的直接体现,但是过于发酵的“考研热”已经在高校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除了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外,也影响和干扰了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造成许多大学生形成一种功利思想。
1 动机分析
在考研动机上,许多专家学者对考研动机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学术型,这类考生是出于ψㄒ档娜劝和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他们将考研、成才与事业联系起来,把个人愿望融于神会发展的需要当中,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提高型,这类考生考研目的是为了获得雄厚的竞争资本,希望以更高的文凭来谋求更好的工作;三是趋热型,这类考生是处于不喜欢以前盲目选择的专业,于是借考研之机重新选择专业或受教育后重新选择工作而转报热门专业;四是从众型,这类考生是由于自身目标不明确,受到周围考研同学的影响而选择考研,另外有小部分考生是由于家长的逼迫而选择考研。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直接导致本科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加,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却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这使得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不能即时就业,大学生自身也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很多大学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考研方面,希望通过考研的途径完成自己学业深造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事实上,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本科毕业生处在较为薄弱的位置,他们缺乏核心竞争力,考研升温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而每年考研的录取率也在逐年增长。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国家在高等人才的培养方面也不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考研方面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如,研究生教育并没有实行与本科教育同样的收费制度,反而研究生的助学金待遇在不断的提升,这也是无形中吸引大学生考研一个主要原因,满足了很多经济条件普通却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学生的需求,因为考研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深造,更加可以缓解他们经济方面的困难,消除后顾之忧。
2 小结
2.1 高校毕业生考研现状分析
2.1.1 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在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普通高等教育环境下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当前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研究生教育相比普通本科教育具有更系统的专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也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所以研究生教育在社会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适应国家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国家和政府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也给予更多的支持,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2.1.2 躲避就业压力
如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毕业生谈之色变的一个重要话题,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本科毕业生缺乏足够的优势,这使得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而为了躲避就业压力,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们渴望在获得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之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机遇。
2.1.3 盲目赶潮流
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缺乏系统的规划,在读研的问题方面也较为盲目,往往是看到同学都在考研而自己也开始从众,但是对于自己考研的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将考研视为一种潮流,但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能坚持到最后,半途而废的居多。
2.1.4 近几年本科扩招的结果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扩招力度加大,这使得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在几年内快速增长,造成了大学生需求过剩的情况。如今,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的如火如荼,知识和科技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高等教育已经普及,不仅是在校学生,很多社会人员也获得学习的机会,这就使得社会人力资源变得充沛,用人单位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无形中对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2.2 体育专业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趋势分析
2.2.1 体育专业考研学生报考院校分布比较集中于A类地区体育院校
学生报考院校都比较集中在A类地区的体育院校,只有少部分学生报考师范类院校以及综合特色院校。学生对自己所要报考的学校了解不够,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老师以及往届的师兄师姐那里了解的学校状况。报考院校太集中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的A类院校,这样对考生的竞争力大,且影响考研上线率。
2.2.2 体育系考研学生报考专业分布不均匀
考研学生报考专业大多集中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报考的人数都相对较小,这与体育系学生的专业相关联。
2.2.3 考研课程复习时间安排较合理,但要注意劳逸结合
考研学生选择考研复习时间大多在大四上学期期间,这一时间段开始复习是比较合理的。既不会因为太早开始复习而受不了枯燥乏味的复习生活放弃考研,也不会因为太晚准备复习而时间太过于紧凑产生焦躁心理影响复习效果。但是在考研复习时,学生大多把时间花费在复习上,而不能保证正常的休息娱乐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
2.2.4 学生获取考研复习资料较为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考研学生在获取考研复习资料方面都比较困难。大部分考研学生不能准确的获取专业课复习资料,公共课复习资料比较繁冗,很难把握重点。总之,在获取考研复习资料上,信息比较闭塞。
2.2.5 立志深造是最大的考研动机
考研学生的考研动机中有64%的学生是想要立志深造或是通过考研来调整专业进而继续深造学习,其余36%的考研学生并不是因为想立志深造或是调整专项继续深造而选择考研,却是为了规避就业压力或是被逼迫、从众而选择研究生考试。
2.2.6 系部对考研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系部为考研学生提供复习环境不够合理,复习环境较为嘈杂;另一方面,系部对考研学生提供的考研方面的信息比较闭塞,学生不能及时的获取考研的相关信息。另外,系部几乎没有邀请专业老师或是公共课资深老师进行专业课程复习和公共课程复习专题复习讲座。
参考文献
[1]任倩.陕西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当前考研现状看法调查报告[J].网络财富,2010(9):18-19.
[2]张涛.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44-45.
[3]林勇.考研热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4):297-298.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调查报告范文
二、调查人:
...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 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对此,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慢就业”未必是件坏事情,对于一些学生,他们可利用“慢就业”这段时间来增长社会阅历,开拓眼界。不过,也有专家反对学生“慢就业”,认为他们应该尽早就业,接受锻炼。
“毕业后,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如今,这样的困惑存于许多大学生心中,同样也困扰着刚走出校园的姜力。
在就业选择上,和很多90后一样,姜力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找不到满意工作,并且不愿随便就业的情况下,他加入了“慢就业”一族,选择一边在家陪父母,一边慢慢考虑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此时,作为“慢就业”一族的资深成员、90后女孩刘英则在某事业单位实习。由于家境优渥,毕业一年多的刘英此前一直未急着找工作,其主要的“工作”是遵照父母的意愿考公务员。由于近几次公务员考试连连受挫,她决定先找份实习工作过渡一下,然后继续考公务员。
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显然,近年来,和姜力、刘英一样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据媒体报道,通过对比2010~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未就业人群分布比例,第三方调查机构研究发现:最近5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比例逐渐增长,“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此外,某网络平台去年7月的一份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52%的95后选择找一份稳定工作,但剩下48%的人选择回避就业。
原因――工作不理想、理性
寻找发展方向占主流
“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那么,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究竟为哪般?有观点认为,其背后既有就业形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
专家分析,“第一,现实的问题是,有些资质并不好的大学学校里面出来的学生没有找到好工作,导致‘慢就业’。第二,有些人打算去留学、实习或尝试新的东西,发展兴趣爱好。”
有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访者选择;其次是受访者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再次是“准备自己创业”。“要考研”“想做自由职业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
@然,“慢就业”现象突出还与当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薪资问题,不再是许多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要素。渴望被尊重,工作是否理想,是他们更为看重的。
日前,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大学生群体理想雇主的构成要素中,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尊重员工”“良好的收入前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完善的福利待遇”“吸引人的企业文化”“与员工贡献匹配的薪酬回报”。值得关注的是,“尊重员工”要素超越了“良好的收入前景”。
观点――先锻炼能力还是丰富阅历
如今,“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有专家分析,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近些年“慢就业”现象反映了许多人的择业观正悄然改变,不再恪守“毕业即工作”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不过,在家“啃老”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那么,“慢就业”到底好不好?有反对者批评,提倡“慢就业”是在为那些不努力的年轻人开脱。2016年12月初教育部数据,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比2016年又多出30万。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递简历的动作慢一步都有可能错失良机,再提倡“慢就业”,岂不是把人往坑里带?
但有支持者认为,“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创新教学;学风建设;成效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情况关注度随之提高。社会、家长和教育界自身也着眼于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工作,其中,一种广为提倡的方法是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高校的学风改善。本文指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列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所采用的各种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重点分析了其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逐渐趋于一种松散状态转变,社会各界很多人士把这种现象单一的描绘成一种个性化增强、学术味变淡的现象。然而,对于这种笼统性的概括我们不能简单地盲从或者果断予以批判。无论目前我国高校学风如何,各高校在实行扩招的同时,也在增强力度,进行学风的建设工作。
1.1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在进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一,表现在盲从追随,不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群体特征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建设方案,而是一味跟风追随高校教学大纲。如在晨练晨读方面,高校对低年级学生提出要求,每天早晨必须早起进行集体运动,在集体运动(例如:晨跑)之后,进行集体晨读。每个班级自主规范选择一个集合地点,学生们在规定的可活动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晨读。这种对于学风建设的强制性措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较为严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大学生们自觉阅读学习的好习惯,但从实际践行效果来看,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方法并未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反而被学生们所排斥。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以集体强迫意味的方式参与到这种教学管理之中,并且厌恶感渐增。其二,学风建设方法过于陈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新时代和新教育下,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在这种传统的理念之下得不到适宜的指引和突破。例如,学生的学习研讨交流会有时候脱离学生群体,单独由老师在形式上过一遍,没有实际意义。要么就是学生会自主开展,但是只是会内人员参与,不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其三,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现实和创新无法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是现代化教育模式下的致命之处,也是高校学风建设效果不佳的最大阻碍。
1.2学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基于问题的分析,可以大致归纳出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正确引导方向。其一,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在遵照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个性特征和各专业的学生特点,总结、编制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培养方案。学风建设要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在遵循共性的原则下,突出个性的发展。其二,对于传统的学风建设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摒弃不符合新时代下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的部分。其三,在进行学风建设过程中,注重做到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结合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使二者孤立开来。还要做到现实和创新相结合,不脱离社会实际,实施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2促进学风建设新思路―创新实践教学
由上文总结得出,为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优良的效果,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新思路。全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增加创新性实验;加强科技实践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创新试验活动基金,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学校开设创新实践课,鼓励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对本科生的指导。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参加创新、科技实践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选修学分;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等。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工程实践平台,以项目形式组织教学,鼓励本科学生参加研究、试验计划项目。这种创新实践教学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对部分高校(包括普通高校、重点高校、大专院校等)的调查效果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各校学风建设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选择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使得高校的学风建设事半功倍。
3创新实践教学促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分析
各高校所采用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指导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与此同时帮助学校建立起优良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种氛围引导之下,培养了创新的治学精神,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衡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均得到改善,为学习的教学斩获了一片佳绩。
3.1建立优良的学习氛围。
从学习角度来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一条普遍性的观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在对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时,都具有普遍的感受和经历。即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的低年级学生由于一时的压力释放,进入大学初期身心完全放松,学习进入不了状态,不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习上。特别是大一学生,学生会的吸引、校园团体的号召,使得学生们感到眼花缭乱,在参与各种活动的时候,忘记了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而学校在这个时候对学生们进行创新实践教学,就会转移学生们对于玩的注意力,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如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创新的元素,吸引学生们把精力放在实践过程中,从而改善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部分高校在低年级还未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设置出一些引入性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逐渐引导学生们进入对专业课的渴望之中。部分高校实验室对还未接触试验的低年级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进入有组织地观看高年级学生的试验过程,在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氛围之下,学校的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集聚创新的治学精神。
大学生进入高校教育阶段,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都应当进一步的得到提高。对于之前的学习方法不应停留于书本知识的复述,而应当在创新层面上有所提高。高校引入创新实践教学之后,学生们的创新治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培养,不再是只会记忆和复述知识重点、难点的学生,而是可以从知识之中寻找知识,从难点之中自主找出策略的人才。例如,某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设置课程,要求学生们自主组成团队,对某城市道路设计方案做调查报告,并在特定时间统一在课堂上陈述调查报告内容。学生们在接受这一性质的实践教学任务时,觉得难以应付,但是经过一番努力后,收获了很多传统课堂不能给予的东西,如实践能力的提升、调查分析能力的改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这些成果的获得都得益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们在预定目标设计之下完成了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们逐渐养成创新性的治学精神。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们了解更为广泛的知识,在以专业为主引的基础上,对各科知识进行研究型学习。不仅如此,还应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创新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良好掌握。例如,大学生在创造设计基础课上,老师首先对学生分组就某一设计进行头脑风暴的实践,然后布置任务,在下次课堂上要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知道学生在课下进行各方面的尝试和实践,一个作品包含了美学价值、功能价值、用户体验和需求度等各方面,而一个作品由一个小组完成还包括了小组成员内的沟通协调问题,因此,这项任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项设计,更冗杂了对学生各方面的锻炼。学生们在完成设计后,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一定的培养。
3.4改善教学成果。
高校可首先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学风建设目标,在创新实践教学的指导下一步步实现目标。例如,大学一年级重在打基础,抓上课出勤率,督促学生认真自修,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靠硬性督促,还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需求,制定出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大学二年级抓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考研目标或其它方面的努力方向。大学三年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研或其它方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四年级要求毕业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提高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录取率,积极投身到就业工作中,提高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根据每个阶段细分的不同教学任务和特点,制定出完善的、科学的方法,达成上述目标。根据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之后(首先在校内组织小型娱乐类比赛),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因而,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一现象就是创新实践教学法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印证。
3.5取得系列战绩。
从某高校采取创新实践教学的成效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综合发展、专业学习、动手沟通等各方面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并帮助学生和学校取得了系列战绩。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2009年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系列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各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自动化专业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飞思卡尔”设计大赛,学校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取得了全国前十的好名次;学校各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一系列的战绩均得益于教师正确指导下进行的创新实践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时代需求的最好回答,是新的教育理念下成功的教学实践,对于学校校风建设具有巨大意义。
4结束语
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要求下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和改进,这种方法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例就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的成效取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但是在研究深度上还不够透彻,希望有学者能够加入对此课题的研究,也希望此文的阐述能够给当代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4-546.
[2]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3]侯雪峰,刘莉.大连市高等学校学风调查与思考[J].世纪桥,2008,(01).
[4]陈道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策略探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陈志刚.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全胜奇.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学风建设,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7]陆顺寿, 曹其新.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 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9): 11-13.
[8]于化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J][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1: 23-25.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调查。
暑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
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入WTO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激励着那些有志学子,“专升本”、“出国”、“考研”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继续深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暑假则成为这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暑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趁暑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暑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暑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无聊”一族 :
在放假前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暑假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暑假盼暑假,暑假到了又觉地无聊,短暂的两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通过对暑假生活调查,我们不由得感到欣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同时也感悟到大学生们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暑假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展现青春风采,施展一技之长的好机会。总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2.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篇【一】
在毕业生逐年增加的今天,就业需求大大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问题。虽然当代中国日益强大,文化多元发展,经济繁荣昌盛、就业需求也大大增加.但大量的就空缺和大学生专业方向和个人偏好及其其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为了增强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为了让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观有所认识和了解,对其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决定以大学生就业观这一方面为研究课题展开问卷调查。 一 调查目的
主要为了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通过大学生的就业观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尽快的认识自己,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提供一个资源。 二 调查时间
2013年7月8日至19日 三 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和我周围同学 四 调查地点
西安部分高校内,包括图书馆,食堂门口和学生人流量大的主干道. 五 调查方式
实地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咨询. 上网查资料 六 调查内容及数据
1、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怎么样?
2、你将来毕业后规划?
3、你认为自己为求职做什么准备?
4、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5、请问你将通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
6、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7、你将来想要求职的对象?(限选两个)
9、如果你现在去面试,你觉得你自己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10、你最希望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什么?(限选两项)
11、你期望你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是多少?
六 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在毕业去向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愿意直接参加工作而不去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创业,可以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找工作是第一选择,保险.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劣势是实践能力差,没有相关的经验。但这也是不可多得的优势,我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能力。据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位的待遇,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仍然是待遇问题,待遇的好坏直接决定大学生的去留,而对于地区、专业等因素,虽然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但并不是主要因素。其次,大部分学
生都愿意在政府和国企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公共部门这种稳定,工资适中的工作。但这是缺少自己创业和私企部门工作的人,缺乏经济投入效益,社会发展才不会快速向前。国家应该鼓励毕业的年轻人自己创业,不仅能大力发展经济,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就职的最低月收入的底线。在对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21%的人选择月薪为2000以下,47%的人选择为2000-2500,22%的人选择2500-3000,7%的人选择3000以上。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薪酬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在一直接触社会,对就业行情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少部分人选择的工资过低则显示出这些人过于谨慎、小心,同时是一种悲观的就业态度的体现。等等。 七 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就业引导。在就业的时候不要对待遇和职位要求
过高,这样会加大你的就业压力,就算你成功了,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注重外部招聘,这样一来你的职位和待遇上升空间就极其的小,只要你从基层踏实的做,肯定会有上升的机会。
建议二: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端正个人的择业心
态,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择业地区和岗位;要有正确的就业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未来的就业应该充满信心,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择业。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及早准备,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不要错过了找工作的最好时机,也不要过于局限于某一行业和区域,大家要有长远的眼光。
建议三:希望学校以及国家能够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为大学毕业生就
业做更多的有效的措施。
建议四:在校期间要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
综合素质能力。
建议五:国家应加快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岗位。
建议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保证就业公平。 八 结束语
很感谢帮助我一起做调查问卷的同学,在调查后,总结、分析以及建议的同时,给我我们上可深刻的一课,也提醒了我们关于就业方面问题。在就业紧张的
今天,让我们有了提前准备的机会。对于这次调查,我们的有些数据是网上的数据为依据的,不是非常确切。通过这次调查活动,让我了解和学到许多,为自己将来就业做一个有效的参照,同时也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篇【二】
感谢您于百忙之中参与此次问卷调查: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 调查人:郑华锋 黄帅 安超
1. 您所在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2.您对国家或地方大学生就业所出台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 )
A.主动查找过相关信息 B.不清楚 C.其它
3. 您清楚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吗
A.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清楚 D.无所谓
4. 你对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期望是否与本专业相关
A.专业对口,但不强求 B.专业并不重要,有工作即可
C.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 D.非本专业不从事
5.对目前自己的就业形势的态度 ( )
A.非常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好
6. 您大学毕业后的选择方向 ( )
A.出国深造 B.考研、考博 C.考公务员,从事党政管理工作
D.去国有大中型企业 E. 从事商贸、金融工作 F.其他
7.您找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 )
A.通过熟人联系 B.通过学校提供的信息和推荐
C.现场招聘会和人才市场 D.招聘网络 E.其他
8. 您就业会选择哪些地区 ( )
A 沿海竞争激烈但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
B 竞争较为激烈的中小型省会城市
C 竞争压力小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
D 无所谓,只要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
9.您选择就业地点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观 B.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C.生活环境优越 D.其它________
10.您的就业倾向于 ( )
A.听从家庭/ 他人安排 B.根据个人兴趣爱好 C.有收入稳定
11. 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 ) 多选
A.专业成绩 B.专业技 C.综合能力 D.学校名气
E.社会经验 F.发展潜力 G.思想品德 H.其他
12.您觉得在就业过程中,你的优势在于 ( )
A专业技能 B实践经验 C口才 D 没优势
13.您认为自己目前最缺乏的素质是 ( )
A.沟通协调能力 B.相关工作经验 C.专业知识技能 D.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E.其他_________ F.未考虑
14.您就业考虑的因素有 ( )多选
A.人际关系 B.经济收入 C.个人发展空间 D.个人兴趣爱好
E.现在职业的热门程度 F.该职业的发展前景 G. 专业对口
15.影响您就业的主要问题是 ( )多选
A.竞争太激烈 B.缺乏经验 C.专业知识不扎实 D.缺乏有用证书
E.社会交际能力不足 F.就业期望与岗位现实差距过大 G.就业信息量少 H.缺乏面试技巧 I.缺乏关系网 J.其它_________
16.在学校除专业课的学习外,您认为学校最应该开展何种教学 ( )
A.实践平台 B.就业面试技巧培训 C.人际交往能力培训 D.其他_________
17.为解决就业问题最关键的是 ( )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 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18. 您认为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有何缺陷?【多选】( )
A.男女不平等 B.只关注在校成绩 C.只重视学历 D.其他
19.毕业之后,最想进入的是下列哪一个?( )
A.政府机关 B.事业单位 C.个人创业 D.外资企业 E.民营企业
20.毕业之后,最理想的工作地区是下列哪一个?( )
A.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B.中部大中城市 C. 西部大中城市 D.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E. 其他
21.毕业之后,你期望的每月工薪是多少?( )
A. 800~~1500 B. 1500~~3000 C.3000~~5000 D.5000以上
22.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什么?【多选】( )
A.所在专业 B.成绩好坏 C.政治面貌 D.自身能力 E其他
23.您认为企事业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哪些条件?【多选】( )
A.个人素质 B.学习成绩 C.政治面貌 D.人际交往能力
E.创新能力、学习实践能力 F.团队精神 G.其他
24.进入某企业,您最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多选】( )
A.良好的技术 B.广泛的人际关系 C良好的薪酬福利 D.自我实现的价值 E.其他
25.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多选】( )
A.应聘技巧 B.用人单位信息 C.职业规划辅导 D. 求职心理辅导 E.专业出路 F.其他
26. 您可以承受的待业期是多久?( )
A.三个月内 B.半年内 C.一年以内 D.一年以上
27.您有没有对大学生涯做过规划?( )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28.您认为您的各方面能力如何?( )
A.都好 B. 理论能力强,实践欠缺 D. 实践能力强,理论欠缺 E.都不好
29.有没有终身学习的思想?( )
A.有 B.有一点 C.没有
30.您对你大学毕业后可较快找到工作的自信度如何?( )
A.非常自信 B.自信 C.一般 D.不自信 E.非常不自信
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篇【三】
一、导言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具有劳动力的成年人,但他们的主要身份却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他们在精神和物质生活上都有不低的需求,但经济收入却很局限,而且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也带来了很多感情、心理方面等不同的问题。
在花花世界求学的大学生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他们的消费观是怎样的?他们怎样理财?男生女生之间在感情方面追求有何不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能很好的实现目标吗?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生活特点,并促进大家提升生活质量,理性生活,开心生活。我们肇庆学院xxx老师的组织下,对肇庆学院大一的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以下是我针对本校大学生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我们对计算机学院大一新生有关恋爱观、就业观、及生活等方面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以走访形式、小组组队。
(三)调查方法与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xx份,收回有效问卷xx份,回收率为xx%。其中部分题目的答案无效,未计入统计结果。在统计过程中,采取了数据分析方法。先进行问卷编写和数据录入,再应用问卷星强大的数据整理功能,将汇总的调查数据转换成具有频数(项数)分布和频率(百分比)分布的数据表、数据饼状图,最后将频数和频率数据用于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
(四)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甄别审核后进行录入和整理,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交互类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3每个月生活费 ( ) [单选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活费多集中在千元以下。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大多数,达到了47.6%。而日均生活费不超过贫困生标准300元/月的群体达到了14.6%,说明大学生群体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生活费用还是非常紧张的,属于贫困生行列。与此同时,有11.7%的同学月生活费在千元以上。这也反映了大学生群体中的贫富差距问题。
建议学校贫困生数据库增加多点资助数,对贫困生要进行及时适当的资助,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给贫困生,以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4生活费主要花费在哪些地方 ( ) [单选题
分析上图可知:饮食和学习的开支是占大学生生活费用的最大两个部分。有59.2%的同学表示,自己的生活费主要用在了饮食上。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餐饮价格的波动将带给他们巨大的冲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物价不稳定的今天,维持大学食堂饭菜价格稳定的重要性。
除了在饮食方面的花销外,学习相关的开支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也占有了较大的比重。这说明,在绝大部分大学生眼中,学习仍是第一要务。
5如果生活费用不足,你会采取什么方式 ( ) [单选题]
分析上图可知: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更倾向于独立生活,自己赚钱养活自己,42%的学生通过假期周末时间寻找兼职等自己赚钱,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表明本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兼职的时间要适当控制好,毕竟学习是第一要务。
6在大学生活里有没有设定什么目标 ( ) [单选题]
从该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自由化的生活环境下,有制定目标,但是没有很好的付诸行动,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对学习成绩及就业前景的迷茫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大家应该将目标合理化,可行性化,再将长期的大目标细化为短期的小的目标,每个小目标拆分成具体的任务,最后将每天安排到的任务实现,从而达到具体目标具体实现的效果。
上表表明,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大部分渴望与异性的深层次交往。47%的学生已经有对象,而且正在发展;15%已经有男女朋友,表明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很丰富。
8.你认为拥有美好的大学生活最需要的是 ( ) [单选题]
以上两图分别表明大学生们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更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更渴望人际圈子的扩大,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予大学生的满足感是最大的;当今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多少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建议适当的压力是对生活活力的催化剂,但是过大的压力将会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心理上的伤害我们是不能忽视的,平时一定要劳逸结合,多点与亲朋好友谈心,适当及时地释放心中的压力。
10.在宿舍里和同学聊得最多的话题是: ( ) [单选题]
上图表明,过一半的大学生宿舍话题偏向于校园生活,谈论发生在同学之间的新奇事情,氛围融洽。也有19.4%的同学将话题经常拉到爱情话题上,表明对感情问题持有浓厚的兴趣。
13.近期每月用于书籍(买、租)或学习用品的消费: ( ) [单选题]
15.什么给你生活带来了压力【多选题】 ( ) [多选题
以上数据很好的说明了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对近期的学习投入较少,进而给很多同学带来了学习紧张方面的生活压力,而在该大学生群体里,接近一半的学生每一周都有做兼职,占用了一定的学习时间。
建议:大学生的学习还是最基础的,必须投入必要的时间、金钱,搞好学习,减轻学习方面的压力,进而提高对未来就业的信心,毕竟过一半的大学生担忧未来的就业。
16.处理与同学关系时: ( ) [单选题
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很好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良好,其中在整个大学生群体里,43.7%的大学生能平静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这是只能我们骄傲的。
建议:学校相关组织,能够开展更多的心理教育活动,开展更多心理咨询活动,进而帮助人际关系不佳的学生,减少他们对交际的焦虑感,增加其生活愉悦感。
18.在大学中拟多数情况下的情绪是 ( ) [单选题]
以上数据图表表明,接近八成的大学生认为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与现实的大学生活有差距的,当我们面对与理想生活有出入的生活环境额时候,我们更应该及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乐观积极地生活、学习。调查发现有一半的大学生情绪变化不大,而乐观积极的与消极悲观的各占五分之一,只是令人担忧的,建议大学生多点打开自己的心扉,与亲朋好友谈心,释放心中的消极情绪,做个积极乐观的大学生,这样生活才能变得越来越美好.
19.对毕业后未来的就业的看法 ( ) [单选题
上图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45.6%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未来充满迷茫感,随遇而安,更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持悲观态度,害怕找不到好的工作.
建议: 建议学校相关组织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各班班委能组织策划更多的活跃就业观的班级活动,如怎样就业好的茶座会、提高就业创业激情的主题班会等。
三、主要结论
1. 大学生群体总体来说是一个理性消费的群体。奢侈浪费现象并不多见。但是部分贫困甚至特困生的生活费用已经低至很难保证稳定的营养与健康饮食,非常需要我们的关注与帮助。
2.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最主要的来源已经向独立经济来源靠拢。这给学生的家庭带来一定的减负,也有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但是兼职不能过分占用学习时间,学习还是最主要的。
3.当今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多少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建议适当的压力是对生活活力的催化剂,但是过大的压力将会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心理上的伤害。 4.大学生的情感生活趋于丰富化,整体上看,大学生爱情、友情成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还有很多同学处理人际关系欠佳。
5大学生在自由化的生活环境下,有制定目标,但是没有很好的付诸行动,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对学习成绩及就业前景的迷茫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对策和建议
1.学校、社会和家长应该共同帮助学生,扩宽兼职和实习的渠道,为学生锻炼自身能力和提高独立性提供机会。而学生也应积极参与锻炼自身能力的各种实践,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提升自身素质。
2.学校和社会应加强资助和心理疏导工作,防止因贫富差距导致的团体的分化,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
3.过大的压力将会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心理上的伤害。我们是不能忽视的,平时一定要劳逸结合,多点与亲朋好友谈心,适当及时地释放心中的压力。
4.对于人际关系的交往,应该克服羞涩心理、恐惧感,积极友善的去和同学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大学生自己应该将目标合理化,可行性化,再将长期的大目标细化为短期的小的目标,每个小目标拆分成具体的任务,最后将每天安排到的任务实现,从而达到具体目标具体实现的效果。学校、班级应该给予相应教育引导活动的支持和鼓励。
附:
大一新生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大一学生,需要您的支持来完成大学里这份社会调查作业。我们拟订了关于大一状况的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基本的生活观及其影响因素。您的填写完全是匿名,调查数据仅供作业参考,衷心感谢您的合作与参与!
性别: 年龄: 专业: 出生地:
1.就针对肇庆学院学风您的评价是() A.非常好.B很好C.一般D.很烂
2、不管怎样努力学习,如果你的主要功课都输给你的竞争对手,你怎么办( )
A.尽管如此还是继续挑战,今后加劲干。
B.感到不行,只好认输。
C.从其他学科上竞争取胜
3.你对本专业的未来前景是怎样看待的()
A.觉得本专业很好 B.不是很好,没有多大作用 C.一般
4.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认识后,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态度()
A.喜欢,并决定认真学习 B.没感觉,对学习无所谓 不喜欢,但还是的学 D.讨厌,不学
5.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往什么方向的人才发展()
A.综合型B.专业型C一专多能型
6.现阶段你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 )
A.积累经验 B.为了娱乐 C.由于寂寞 D.遇到
了有感觉的人
7.你认为恋爱是否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
A.是 B.否
8.你认为什么时间适合谈恋爱?( )
A.大学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E.事业有成时或毕业
9.现在的感情生活怎样 (A已经有女朋友了
B已经有对象,正在发展
C.渴望交女朋友,但现在还没有
D.不想交女朋友 C.)
10如果你失恋了,你会有何变化?
A积累经验;B旧的不去新的不来;C要生要死;D得以解脱,用西学习
11.你所向往的生活是 ( )
A 物质极大丰富,无尽享乐的生活
B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进可能追求个性张扬和风格独立的生活
C 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生活
D 平静稳定的生活
12.你一个月的零花钱大约是多少?
A.400-500元 B.500-600元
C.600-800元 D.800元
13.你的一年的阅读量是()
A.10本 B.5本C.3本D.1本
14.你一般在网上买些什么?
A.图书类 B.电子类 C.服装类 D.食品类E.美容类 F.家居类 G.充值类 H.其他
【关键词】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建议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2009年,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更是首次突破了600万, 2013年接近700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放缓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然而,对于法学专业大学生来说,就业情况更为糟糕。《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数据显示,连续三年,法学专业成为“红牌专业”,2012年就业率87.2%,排名倒数第一。这就意味着,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较低,失业量较大,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河北省也是人才大省,2013年有35.5万大学生毕业,毕业形势不容乐观。旨在了解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际走访和师生深度访谈的形式,对河北省多所高校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心态、就业途径、就业技能、就业取向、专业素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课题组针对四所高等院校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下发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并就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分别从就业率、就业单位去向、就业区域、就业途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就业率
根据统计,到2012年低,2012届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8.5%,基本维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上。由此可以看出,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二)就业单位去向
根据统计,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15人,占8%。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35人,占19%;进入国有企业工作的16人,占8%;进入私营企业的41人,占22%;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的18人,占10%,个人创业的有18人,占10%,考研的有32人,占20%,从事其他职业的14人,占有7%。调查数据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单位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型的特点,其中,考研和进入公司就职的较多,比例占50%。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就业比较困难,学生不得不扩大范围,放弃本专业方向,进入就业门槛较低、要求不高的公司。
(三)就业单位地域分布情况
据统计,工作单位在大城市的有53人,占28%;在中小城市工作的有102人,占54%;回家乡工作的有22人,占12%;到偏远地区工作的有6人,占3%;到其他地区工作的有6人,占3%。数据显示,从就业区域来看,法学专业大学生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居多,比例近五成多,其次是留在大城市工作的近三成。而回家乡和去偏远地区工作的人非常少,还不足两成。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愿意去经济条件好,生活质量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主要是北京、天津、石家庄及省内的地级市,而不愿意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
(四)就业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建立,我国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全面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双向选择、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就业途径呈现出多元化、多渠道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和人际关系资源,来谋取就业机会。就业途径包括参加公务员考试、招聘会,考取研究生,学校推荐,通过网络自己投简历,利用亲戚朋友关系等等。
二、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趋向之解读
(一)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
在以市场为导向,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毕业生加强“修炼内功”成为必然趋势。专业、学历和社会实践经历成为求职中最重要的因素, 而大学生自身全面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人才市场上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在回答“哪些问题将成为您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时,大约60%的同学选择了综合实力(包括社会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等),20%的同学选择了知识储备,10%的同学选择了社会关系。这一择业态度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符合未来国际趋势。可见,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人才的竞争就是个人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二)理想职业规划
据调查,在我国最受欢迎的职业是公务员(包括检察官、法官)律师、高校教师等等。由此可见,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的职位受到人们的青睐,公务员和通过继续深造成为科研人员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目标。
公务员成为我校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职业。在问卷调查中,有两道题就能够证明这一观点。1:大学毕业,您打算如何就业?65%的同学选择考取公务员,15%的同学选择考研究生,12%的同学愿意通过亲缘关系进入国企或公司,7%的同学愿意应聘私营企业。2:如果您毕业时没有考上公务员,您会怎样?67%的同学选择继续考公务员,30%的同学选择考研究生,而只有3%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
(三)就业薪酬期望值
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约有40%的人会首先考虑工资待遇问题。关于薪酬的数额,不同学生的期望值是不同的。在回答“您心中理想的工资待遇”时,有18%的同学选择2000-3000元,有45%的同学选择3000-4000元,37%的同学选择5000元以上。可以看出,现在的毕业生对职位薪酬的期望值还是比较高的。
(四)就业区域的意愿选择
在被调查的四所院校,其学生主要来自于本省境内。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时,大概30%的学生会优先考虑地域问题。
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大学生更倾向于到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福利待遇好、发展潜力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尤其是大城市),而不愿意到经济落后、环境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工作。
三、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之不足
近几年,面临全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很低,法学专业成为“红牌”专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下面仅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一)学生方面
1、就业倾向单一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单位就是国家机关单位,成为法官、检察官,而现实情况是,每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增加,招考岗位数量日趋减少,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有的岗位录取比例达到几千比一的程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愈发明显。受就业倾向单一化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都梦想成为法官、检察官,进入公务员队伍,而较少考虑其他的就业岗位和就业途径。而最后,学生去企业或其他单位,都是无奈之举和权宜之计。
2、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现今,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甚至是一些企业团体及高校都提供了很多创业机会和平台。一方面,国家、社会鼓励创业,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而另一方面有很多毕业生瞻前顾后,担心失败,认为自己缺乏经验、资金和社会资源。因此,很多学生都希望进入机关单位工作,抱着“铁饭碗”,谋取一份稳定的工作。问题症结之所在,并不是法学专业学生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受过时观念束缚,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坚韧的创新意识。
3、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受就业观的影响,为了成为法官和检察官,为了通过公务员考试,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上,而忽视了自己司法实务知识的增长、司法实践能力的提高。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从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而忽视了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司法实务部门。尤其是到了大四阶段,学生为了准备公务员考试,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造成了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下滑、时间过长、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影响到毕业。
(二)学校方面
1.缺乏指导学生就业的意识。部分院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和学校自身没有关系。在课程设置上,更没有开设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
2.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学校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没有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虽然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是,很多高校仍停留在过去的象牙塔内,没有考虑市场经济和实践对人才的需求,而只是闭门造车培养自己的学生,这就造成培养的学生与司法实务部门脱节的问题。
3.师资力量不强。法学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科,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随着国家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很多高校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法学专业。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法学院(系),这就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强。
四、提高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几点建议
影响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面而复杂的,既有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因素,又有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微观因素。为了使大学生成功就业,需要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面仅仅从大学生个人和学校的角度出发,谈几点建议。
(一)法学专业学生自身方面
1.理性面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要理性、冷静的看待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和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在我国,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客观的、多方面的,受国家体制、政策方面的影响,更是国家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产物。大学生不要惊慌和胆怯,要用理性、积极的心态去坦然面对。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择业观。公务员虽是现在比较理想的一种职位,但不是唯一的就业选择。法律行业是一个门槛高、口径宽的领域,除了做法官、检察官、律师之外,我们学生还有更多选择,可以从事公共治理、社会工作、经济管理以及自己创业等等。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首要问题。我们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基础功打扎实,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才有机会和能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避免一门心思去准备公务员的考试,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提高司法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转变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人才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就需要转变过去的老观念,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设置相关的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传授市场急需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法学专业大学生。
学校要为学生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老师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择业观念,倡导“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的理念,制定客观、实际、理性的职业规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吴庆.2000 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1(3):26-31.
[2]张文海,牧小霞.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趋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8-91.
[3]李发军,张宏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55-60.
作者简介
张庆林(1980―),男(汉族),河北衡水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法、婚姻家庭法研究。
栗军(1983-),男(汉族),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研究。
【关键词】材料;专科学生;就业思想;措施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柱石[3],材料类专科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从事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所以他们能否很好的就业将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此,笔者对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三个专业专科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07级投放问卷255份,回收问卷254份,问卷有效率约100%;08级投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7份,问卷有效率约100%。除此之外,结合部分问卷内容,还通过座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以期用充实的量化数据和客观的定性资料来描述材料类专科学生的就业状况。
1.毕业生就业思想分析
1.1 毕业生走向多元化,求知欲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表1),08级学生计划升本的高达43.7%,其中有65.2%的学生升本是因为就业压力大,13.5%的学生选择升本是为了提高自己将来在就业竞争中的实力,21.3%的学生升本是以此为跳板继续考研;40.4%的学生打算毕业后找工作;其余有计划报考公务员的、参军的、自主创业的等,表现为走向的多元化。而对于正面临就业的07级学生来说,实际报考专升本的仅占17.3%。准备就业的占63.4%,但工作两年后计划考研的比例明显上升;真正自主创业的学生甚少;而实际择业时听从父母安排的比例明显较大,可见,好多学生择业没有自主性,受父母的影响很大。
1.2 毕业生求职意向理想化,专业热情有所降低
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精英教育”阶段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依然存在[4]。从调查结果看,08级和07级学生就业前期望值都非常高,想去发达城市的分别为38.8%和31.2%,愿意去西部发展城市就业的仅占到15.2%和12.3%;实习期满后期待的月薪水平2000-3000元的比例分别为68.8%和70.6%,1500元以下的为10.9%和10%,一点也不符合社会现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往年毕业去向主要是水泥行业,近两年有冷清趋势(表2),07级实际到水泥行业就业的仅占34.5%,远远低于05级的85%左右,而玻璃、陶瓷等行业更是无人问津。对最终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调查发现,仅27.4%的学生对自己签约的单位表示满意,51.6%的表示基本满意,约1/5的学生表示是不理想的选择。
1.3 毕业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新旧观念的碰撞和中外文化的反差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1]。从表3可以看出(部分学生选两项),08级以及07级学生求职前,大部分学生打算从事技术(39.5%和32.5%)、管理(39.5%和35.7%)和营销(17.7%和22.6%)行业,而愿意从事商人(3.5%和8.9%)、工程师(3.5%和6.4%)、教育培训(23.8%和26.4%)(大部分为女生)、普通工人(0.8%和0%)等工作的比例非常小。但从07级实际就业的岗位来看,从事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的比例非常大,分别为68.5%和24.6%。由表4可知,约三成的学生求职前打算去国家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而去当前就业市场最大的买方民营企业的几乎没有。从07级实际就业的情况看,现实和同学们的理想几乎相反,实际签到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比例为0,签约到民营企业的比例为13.9%。可见,现实和理想差距很大,说明我系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适应社会实际需求。
1.4 毕业生就业主体意识被动
当前国内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其就业主体意识在择业过程中逐渐增强,而从调查结果看,我系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有待提高。大多数毕业生开始注重求职行业的发展前景、个人的发展机会以及能否学到好的技术经验。另外学生求职主要依赖于学校,约70%的学生依靠学校招聘,希望用人单位主动找上门,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走出校门,到市场去竞争,争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支持的08级毕业生比07级高出1倍多,但也仅仅为58.8%,远低于广州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生的81.2%[1]。1/3的毕业生找工作仅仅用了一个星期(校内招聘),而52.4%的学生找工作花费低于200元钱,可见,我系毕业生就业时还有一定的被动性。
1.5 学校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有待于提高
在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的调查中,60.8%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一般,有一定的作用,20.6%的学生认为非常实用,能对自己就业成功起到重要作用,7.8%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的作用,还有10.8%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在对学校就业指导,您希望获得哪方面信息的调查显示,74.5%的学生表示希望获得应聘技巧,67.7%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专业的用人单位信息,以便自己联系用人单位实习,38.2%的学生希望了解到就业法律、政策和专业指导,33.3%的学生希望获得求职心理辅导,35.3%的学生想在就业指导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求职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59.8%的学生希望了解专业出路,52.0%的学生希望了解到目前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尤其是真实的就业率。
2.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
据调查,就业指导课主要是由一些从事学生管理的老师来上,他们多是非本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情况了解甚少,主要是对学生毕业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讲解一些求职技巧,以提高就业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2.2 毕业生对自身求职定位不准,缺乏社会实践
大学生在对解决就业难的切实方法及自身求职因素的把握上则出现了多样的迷茫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他们的因素是对社会企业缺乏了解,约60%的学生表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及企业用人标准的不太了解”是其在求职过程中的最大难题;60.5%的学生认为掌握的信息不足,48.7%的学生认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41.1%的学生认为缺乏求职方法和技巧,49.6%的学生认为由于平时锻炼的不够,面试时紧张影响发挥而导致的就业困难。
2.3 毕业生择业观不理性,与社会需求有差距
学生就业眼界不够拓展,观念较为保守。大学生就业理念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发达城市做职员,不到落后地区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升本,考研”等。此外,据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2.4 所学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力
毕业生所拥有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知识面窄,仅限于专业领域的学习,专业知识几乎占据所拥有知识的一半,缺少基础的,必要的文化修养的培养。由于教材、教学内容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自学能力差,致使学生拥有的知识不利于其更新和发展,导致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
3.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3.1 科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从入校开始,每学期应该设置一定的就业指导课时。根据大学生所处的阶段,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把它建设成一门开放性的互动课程。另外可以请一些已经工作有求职经验的毕业生或请一些知名专家来校与学生交流座谈。
3.2 精心培养、合理配置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好有部分专业教师担任。
3.3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
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未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地域和生活环境上,要主动、积极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基层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3.4 完善课程结构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
实现工科专业和人文知识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取长补短;把理论课、实习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理论课程适当减少,将其内容放在实践的过程中讲解,增强学习效果。把一般专业基础课程适当缩短,取其精华,加入一些专业高新知识,把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研制的新材料及其新技术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勇,张季超.工科学生就业思想与教育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274-278.
[2]蒋湘妮.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89-191.
[3]周达飞,林嘉平,胡一宸,等.材料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8(2):86-89.
[4]刘秀然,李明丽.谈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问题[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