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0:4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级半期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的语文成绩我觉得一点儿好。老师每次表扬我的时候,我身上一直开心“温暖”,不过,我还是相信我自已,一定能变成一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我感到很悲伤。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取得好成绩。力争下一次考得好成绩。因为“笨鸟先飞先入林。”
英语成绩不好因为平时练得太少,上课又常常开小差,现在,我冬于懂得了“春天不播种,秋天就得不到收获。”今后我会更加努力!
我的半期总结就总结完了。
新世纪六年级:小酷kk
如今,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改变了很多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很多老师也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所以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不知不觉中,我已在教育这个行业待了十五个春秋。这些年来一直在教育最落后、最薄弱的穷山沟迎来和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这个除了贫穷不缺之外什么都缺的小山村,其中教师缺编已是常事。由于工作需要,我除了上小学六年级的语文之外,还兼任初中二年级的政治。当面对这所还未成形的山村中学和这些几乎无人管教的孩子,我的心里很难过。虽然从来没上过中学的课,但是经过这些年的观察,一直以来,这些孩子不是“舅舅不疼”就是“姥姥不爱”,父母长年不在身边,老师除了责骂还是责骂,没有谁能真正真走进他们的内心。为此我也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
(1)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心里接受老师。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了解和尊重,学生也一样,甚至比一般人还要渴望到了解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成长,同时在成长中除了得到应有的尊重之外,还要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所以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也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例如,我所教的班级是一个人数极多的班级,在学校是出了名“烂班”。学生的个头比我还高,当学校对他们都快没有信心的时候,他们也是一副破罐破摔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应该放在其次,首先要做的是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接受我、喜欢我。在开始的第一节课,我上课的内容很少,重点是向学生陈述我在外面看到的一些关于外人对巫不歧视的见闻,分析这些年来巫不的教学质量上不去的原因,正确、理性、客观地找出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责任,并没有任何责怪他们的意思,只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环境,唤醒他们的内驱力,由被动变成主动,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一样。慢慢地,他们对我产生了信任,在我的课堂上那些犯困的学生都会主动地站起来,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问了一下,学生说是想睡觉了就站起来。这可是初二的学生啊,要站起来几乎每人的个头都比我还要高,这时我很感动!课上了一些日子,第一次测验时才有12个学生及格,我觉得太少了,全班可是有66人啊!这时候我都感到心凉了,怎么办才好呢?认真地总结之后,我对学生给予了承认和肯定,并提出下次的目标是20人及格,学生都表示一定努力。我暂且相信他们,至于下次的20人及格只是个目标,我知道学生的基础也很薄弱,只要他们有进步的愿望就好,只要以后每次及格的人数慢慢增多就好。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第二次测验及格的人数居然达到了22人,比目标还要多出2人,这时候我想,可能是我和我的课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2)老师要学会跟学生说感谢、学会给学生道歉。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教育学生要懂礼貌、学会感谢,那是对学生的要求。但是我们又有多少时候会对学生说感谢呢?就在第二次测验,学生取得的成绩是我意想不到的,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一个小学老师,由于学校工作需要,安排来上初中的课,开始我很担心自己上不好,但是看到同学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在进步,很感谢大家,大家真的是很给我面子了,真的很感谢!”话还没说完讲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其实,学生能学好每一门课,就是对上这门课的老师的信任和肯定,也是对这位老师工作的支持,是应该感谢的!不要认为这是学生应该做的事,不需要说谢谢!再有就是给学生道歉,老师们认为学生做错了就应该道歉,而老师做错了就不了了之。这样的认识,让学生觉得你老师很虚伪,放不下老师的架子,没有哪个学生会真正地在内心接受这样的老师。在半期考试的时候,我由于一些原因迟到了20分钟,后来考试成绩居然比预期的还要高。我感到很愧疚,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道歉,学生居然很大度地说没关系,决心今后的成绩还要更好,还说他们要改写巫不历年来教学质量落后的历史。
写到这里,不管他们能不能改写历史,或许只是他们一时的豪言壮语,但是我很受感动,不是这些苍白的文字感动了我,而是那份我以真诚和真心换来的学生那份信任和肯定,以及学生那份不服输的精神。虽然这只是我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能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成绩,甚至很差,但是在我的眼里学生进步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关键词] 数学思想;渗透;设计;创新;能力。
传统的数学试题一般都较程式化、呆板,试题的形式、类型及内容单一,学生或生搬硬套,或依葫芦画瓢,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形成大打折扣,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了。所以,新理念下的试题设计要由关注知识到既关注知识又关注思维,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试题设计既要注重激活思维,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还要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渗透生活数学的思想。
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也是学生智能发展和数学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可以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设计试题也不例外。下面就如何在设计数学试题中巧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试题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思考的意识,我们在设计试题时要把这种分类的思想渗透在试题中。
如一年级的“分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分法一:( ),( )。
分法二:( ),( )。
分法三:( ),( )。
这道题要考查学生多方面观察物体、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对各种杯子进行分类,首先要对杯子进行全面、仔细地观察;其次要能找出哪些杯子具有相同的特点,并把具有相同特点的杯子分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还要懂得分类有不同的标准,能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完成三种分法。这样的试题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科学、有序地进行分类,提高孩子思维的严密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又如,五年级的逛公园购票 (团体票每人2.5元)
1.刚好有10人,选择下列哪些购票方式比较省钱?
(1)如果其中有6个大人和4个儿童,选择( )种方案。
(2)如果其中有4个大人和6个儿童,选择( )种方案。
(3)如果其中有5个大人和5个儿童,选择( )种方案。
A单独购票 B团体购票 C两种都可以
2.通过上面的选择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刚好有100人,要选择省钱方案,你觉得应该分为几种情况来考虑?
要选择购票方式,先要对10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思考:当大人比儿童人数多时票价情况,当大人与儿童同样多时的票价情况以及大人比儿童少时的票价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当大人比儿童多时要按团体购票方案省钱;当大人比儿童少时按单独购票方案省钱;当大人儿童同样多时两种方案都可以。
设计试题时,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渗透这种分类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方法,那么学生就能养成有序、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今后他们在考虑问题才能全面、周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二、试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是学生子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办法。在试题中如果能让孩子体验到数形结合为自己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感受,那么数形结合的思想就能深深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比如教完六年级“分数乘法”这个单元后,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
1.将甲、乙两根竹竿插入池塘。已知甲、乙露出水面的部分一样长。甲露出全长的,乙露出全长的,那么原来两根竹竿哪一根更长?(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出来,也可以用图表示)
这道题如果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较为困难,我们在提示中让学生用图示说明,其实是为学生的解题指明了方向。学生在动手画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画图的方法真好,今后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就很容易想到数形结合的方法。
又如,在教学环形问题时,孩子们常常因找不准内外圆的半径而发生错误。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圆形花坛,直径4米,在它的周围建一条宽1米的环形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许多孩子在解题时都列出(4÷2)2×3.14-[(4+1)÷2]2×3.14这样的算式,在讲评时引导学生们画个草图,孩子们通过画图就能很快理解应该用内圆直径加两个路宽等于外圆的直径,从而顺利获得解决问题的真确方法,也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妙用。
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测试中常常感受到画图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体验,数形结合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试题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适当地渗透这种思想方法,而且也要常常设计一些需要借助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试题,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有效性。
如在四年级的半期试卷中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11111111×11111111=?同学们,这么多1相乘一定很复杂吧?解决这么复杂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呢?有个好方法,试一试你就会发现规律的。你可以先把它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来思考:
想1×1=
11×11=
111×111=
……
现在你能求出11111111×11111111的积吗?
从刚才的解决问题中我们知道,解决复杂问题可以化繁为简 ,找到规律再解决 。
在试题中常常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就能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当他们面对问题时能主动展开联想,调用旧知识经验来帮助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试题渗透符号化思想
符号思想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将所有的数据实例集为为一体,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符号或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比较,便于运用。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思维过程的习惯。
如教完一年级的“数学乐园”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
小朋友们站成一行。从左数,兰兰站在第4个,从右数,兰兰站在第6个。这一行共有多少人?(小朋友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帮助思考哦!)
这道题要考查学生对几个(基数)与第几个(序数)含义的理解,学生既可以用实物代替人来体验,又可以推理判断,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还可以画图来帮助理解。学生会发现可以用基本图形的约定符号“Δ”或“”或“”等来表示小朋友的队行及兰兰所在的位置,用这样的符号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较方便快捷,也很好理解。从而可以直观地判断出兰兰从左起是第四个,后面还有5个,共9人。通过画一画,学生很快地解决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意识到应用符号化语言来解决问题可以更直观、形象。
五、试题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
数学归纳法是由特殊性前提推理引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如果我们能经常在试题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想、联想、推理等活动经验,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如在学习四年级的“运算定律”这一单元后,笔者设计了下面这道题: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能从下面给出的等式中找到什么规律么?如果能请你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
28×41=82×14 48×21=84×12 13×62=31×26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对比,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不是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再通过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完善规律――得出结论四个活动过程,归纳出新的数学规律,学以致用,并推广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
教学中关注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课标》的要求,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经常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六、试题渗透生活数学的思想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所以,我们在测试中应充分体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思想。
如在三年级的试卷中,笔者曾设计过这样一道题:
以下( )最适合用步距来度量。
A B C D
A衣柜的高度 B两栋楼之间的距离
C 课桌的宽度 D 牛奶盒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