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

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

时间:2022-11-20 12:12: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

第1篇

一、以创新科技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全球第一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

1.打造服装企业商业新模式

爱斯达公司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化服装制造的方法,建立一种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服装生产环境下全新的服装远程定制商业模式(C2M的服装定制模式)。CM2(Consumers to Manufacturers)的服装定制模式实现了消费者与制造商间的直接对接,整个过程从服装的设计、个性DIY、3D实现虚拟试衣、互联网存储数据、智能CAD制版到货品交付实现全程自动化,去除商场、渠道、加盟商等多个中间环节,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服装个性化定制新商业模式。

2.成为全球智能裁缝的代名词

爱斯达在服装智造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为实现服装远程定制和服装快速制造一体化,公司投入巨资研发出服装制造行业最具领先性的快速智能制造系统(BMS),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在全球,爱斯达已然成为了智能裁缝的代名词,引领服装行业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成功转型,还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以及对爱斯达品牌口碑,诺贝尔经济学奖家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S.P helps)在考察完爱斯达的全球第一台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后,对爱斯达的智能制造模式给予高度的赞赏,赞誉“爱斯达已位居服装智能制造全球之首,开启了服装DIY定制时代的序幕”。

3.塑造全新的营销模式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遥感和遥控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现代企业将具备以较低成本进行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能力,这一能力为个性化营销奠定了基础。爱斯达基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以及优势,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服装产品定制平台,以网络定制平台为营销的核心,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远程定制,打通消费者与工厂的通道,实现互联网定制与快速制造平台数据的整合,在满足个性化群体的定制需求的同时减少服装企业的库存问题,使服装制造业形成良性循环,打造新型服装制造销售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二、利用“互联网+”打造快速化制造生产管控平台

爱斯达为实现72小时完成服装的定制的目标要求,在智能裁缝的基础上,整合了自动设计制版系统(CAD)、生产计划管理系统(APS)、物料管理系统(WMS)、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智能吊挂流水线、RFID物联系统、3D虚拟试衣、移动销售等多个行业自动化系统,打造出智能化快速制造生产管控平台,消除了服装的库存忧患,减少企业资金的积压,实现企业良性制造发展。

1.云数据系统助力自动设计制版

爱斯达科技自主研发了自动化人体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系统中存储了大量服装号型及服装版型数据,当客户端的定制数据录入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将新数据与云数据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及优化,对服装的每个关键部位都会进行上千次数据优化处理以保证每个尺寸的准确性。爱斯达的智能自动制版系统一方面解决了传统人工制版耗时多、错误率高等多个的缺点,自动制版系统(CAD)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制版并出版,制版时长仅为人工制版的1/5,错误率降到0。另一方面,爱斯达的自动制版系统会对每次制版数据进行累计处理解析,告别传统制版过程中依靠老版师个人经验制版的弊端,减少对个人经验的依赖。

2.建立信息化生产过程管控平台

爱斯达采用先进的物联技术和无线技术,在服装生产线上,将裁剪好的布片悬挂于吊挂系统上,每件衣服的样片在裁剪过程中准确的标注了客户信息电子磁条,电子磁条上详细的记录了客户的定制需求,当布片流动到每个制作工人的工位时,工艺师会通过电脑识别终端读取这些信息并按提示进行操作,加工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服装。同时计算机终端会对每个工位工人的生产数据和生产动作进行采集,通过对每个工位工时及生产动作的研究和分析,规划并制定出更合理的生产流程,制定动作规划操作图,减小生产中的浮余率,缩短了成衣制作的时间。

3.自动化智能裁剪管理平台

智能裁缝裁剪管理平台实现了全自动布匹柔性大幅面激光切割加工流水线,整个流水线实现了智能布料识别、自动拉布、自动切割(裁剪)、自动雕刻(洗水做旧)等多个制造工序。爱斯达的智能布料识别功能可以实现对面料的自动控制与调度,在裁剪设备上可以一次性摆放5卷布料,通过ERP(up-4)系统的调度,可以自动从5卷布料中选择需要的布料下料,如果在5卷布料中没有需要的布料,则自动报警并提供需要的布料的ID,自动更换缺少的面料,实现一条工作线上可以完成5-10个款的作业需求,缩短了裁剪的时间,降低人工裁剪的错误率。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服装企业的智能化制造转型

1.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化服?b定制生产

爱斯达个性定制平台通过智能裁缝系统将服装定制的生产周期缩短了15%-20%,订单处理时间由一两天缩短到一两小时,库存天数由206天下降到150天,解决了服装库存大的问题,实现库存周转率提升200%,大大减轻了服装企业高库存的资金压力,让公司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入在服装智能系统优化和开发上,至此爱斯达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盈利体系,2015年,公司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其中传统服装制造l2200万元,个性服装定制6500万元,智能设备销售3300万元。

2.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道路

智能裁缝系统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互联互通,实现了数字化生产环境,高效的协作生产模式,减少了制造损耗,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系统可以减少50%以上的环境污染、节约80%的用水量,为服装企业实现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2篇

【关键词】智能用电;原则;内容;方案;建设

伴随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及推广,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正式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亦将智能电网建设定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

1、智能小区建设的遵循原则

建设智能用电小区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用电环节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构建智能化双向互动用户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电网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强了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是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智能用电小区将集中体现智能用电技术先进、经济高效、服务多样、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的特征。主要是基于OPLC(低压光纤复合电缆)技术和EPON无源光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光纤到户,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及宽带上网,采用用户智能交互终端或机顶盒等技术,建立用户与电网之间实时连接、互动开放的网络,满足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需求。其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实用性:智能用电小区的设计和建设以居民用户智能用电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②先进性:综合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用电先进理念,形成在国网公司系统具有示范效果的试点应用;③前瞻性:考虑智能电网用户服务的发展需求和基于电力光纤到户增值业务的需求。

2、智能小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2.1用电信息采集。实现小区所有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其内部信道采用光纤,实现全覆盖、全采集,支持预付费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用户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同享等功能,实时获取用电信息并掌握用电规律。通过实现与分布式电源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管理、配网自动化等系统信息集成,为电网企业营销业务管理、用户用能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

2.2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实现小区所有用户智能用电服务覆盖,在小区用户家中安装智能交互终端和智能插座。结合规划建设的95598互动网站,实现双向互动服务。一是提供信息互动,向用户提供用电状况、缴费结算、用能效率、营业网点分布、电价政策、服务种类等信息查询服务;二是业务受理互动,受理用户的业扩报装、投诉、举报与建议等业务;三是用户缴费互动,提供智能化多渠道缴费服务;四是辅助服务互动,包括用能管理、能效诊断、需求侧管理、增值服务及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能源新设备的接入与使用等服务。

2.3提供“三网融合”服务。智能小区的全部楼宇均敷设OPLC,实现电力光纤到楼到户;采用EPON技术为小区用户提供“三网融合”业务功能。

2.4分布式能源接入。在小区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双向智能电能表、储能装置组成分布式绿色能源供电系统,可建设园区风光互补路灯系统,提供小区公共照明。

2.5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在小区停车位建设充电桩,充电桩电能表采用RS485接口,遵循国家电网的电能表DL/T645-2007通信规约。通过内网实现充电桩计量(用电信息采集)和充电桩监测及控制;统计分析用户充电要求,合理调配用户充电时段和充电容量,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

2.6低压配网自动化。在小区配电房建设低压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遥信、遥测功能和零线断线保护信息回传及监视功能。通过小区配电自动化建设,将小区配电系统运行信息传送到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供用电运行状况、电能质量监控,故障自动检测与自动隔离,并对故障迅速响应;实现小区配电设备视频监控;实现与物业集中管理系统的集成,支持电网企业与居住区物业公司的故障处理协同,提高电力故障响应能力和处理速度。

2.7与95598系统的集成。智能小区采集主站系统将用电信息上传至市主站系统,将故障信息上传至供电局95598系统,并对低压配网自动化控制软件做应用集成。

2.8实现需求侧响应功能。通过为用户提供优化用电策略,引导用户用电行为,响应电网错峰,实现移峰填谷,提高电网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更经济的电力供应;为用户提供贴心的用能服务指导,促进用户改善用能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3、智能小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3.1光纤通信网络方案。小区可采用EPON+OPLC的网络接入方式,实现OPLC到表,光纤到户,用电信息采集采用EPON+485电能表的方式,终端设备ONU具备485接口,连接智能电表。用户服务系统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别建立一套光纤网络,采用同缆不同芯的方式建设两套EPON系统,使两种业务实现物理隔离,保证数据传输安全、稳定,包括了机房建设、光通信网络建设和EPON设备

3.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由主干机房布放光缆至配电室,配电室敷设OPLC经楼配电柜至集中电表箱,需要在园区配电室、楼配电柜、集中电表箱等位置进行光缆接续,在集中电表箱放置ONU用于采集,按照业务需求安装ODF及分光器,完成光纤到表入户。

3.3智能用电家居用户的建设。在小区居民家中安装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等设备,指导用户科学合理用电,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推广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用户智能交互终端,实现双向互动服务,实现智能用电服务和家庭用电管理、用电分析和用能建议及供停电信息、家庭安防和水气抄收、社区信息和服务等功能,基于电力光纤到户的“三网融合”,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为传输载体,应用PFTTH(电力光纤到户)技术实现电力网与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的统一整合。通过在居民家中配备智能插座,实现用户和普通家用电器的交互,了解电器用电情况,并达到远端控制电器通断电的目的。

3.4太阳能分布式发电和管理。在小区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逆变一体机及相应配套设备构成,控制逆变一体机包括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并网逆变器和光伏蓄电池。光伏发电系统发电直接通过逆变器供给小区内公共照明使用。

第3篇

【关键词】抄表核算 自动化管理 智能营销 新模式

随着用电量需求的不断增多,电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过去传统的用电管理方式已越来越适应不了现代化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抄表核算自动化管理的学习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对提高供电质量,强化用电管理,增强核算和收费的快捷性和准确性起积极作用。

1 电力营销抄表核算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电费抄核业务都是以大量的人工操作为主,由于受资金、地域、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等的限制,信息化程度远远不够,由于业务环节太多,工作人员分散,方法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抄表核算标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因此,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企业无法对整个过程进行管控,在电用户管理上有时因工作人员不足,对电用户的各种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比如窃电、违反操作规程自行接电,负载超大等,严重影响抄表核算质量及真实性,甚至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抄表核算自动化管理和智能营销新模式

2.1 自动化抄表核算管理模式

2.1.1 自动化电能表

电力低压载波电能表是通过电力线路进行数据通讯的装置,可以自动化抄表、集中管理数据、抄表远程控制等。它可以根据主站系统的指挥命令,随时定时表内的数据,从而达到及时抄表的目的,便于对用电量的累计记录,使抄表核算简捷化。抄表系统会随时把网内的电表底全部冻结在某一固定时刻,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快速准确地抄报整个系统内所有电表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然后更加精确的计算出公变台区和配电线路的线损和线损率。

2.1.2 自动化抄报系统

自动抄报系统运用编程能够把居民的电表示数和电表号形成一个数据库,从而和银电联网电费划拨及核算系统接轨,实现了抄、核、收全部自动化,促进了抄表核算自动化管理,速度快、质量高是这个系统的突出特点,它不仅减少了抄报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操作简单,只用原有的电力线路输送数据,不需再增设任何信息通道,实现了电能表的网络化。此系统能够方便准确地抄录每户居民的日用电量和月用电量,能够更好的了解居民的用电状况, 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用电安全的监管,更好的加强了用电管理。此外, 这个系统的数据还具有时间特性,数据的精确性和同时性得到了更好的完善。数据的运算更加便捷,能够快速算出居民用电的线损率、同时率和负荷率。

2.1.3 远程停送电

自动抄报系统还具有远程停送电功能,通过自动抄报系统可以控制远程的停电和送电,为电费的收缴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减少了违章用电、拖欠电费的几率,系统能够准确记录停电和送电时间(用户自己造成的停电不予以记录),方便了用电供电统计,使供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有效保证了用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智能营销新模式

随着抄表核算的信息化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也随之变化,营销智能化越来越普及,和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智能营销模式有如下特点:

2.2.1 提高了防范作用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的是先交费后用电的管理模式,如果用户拖欠电费系统会在规定时间期限自动断电,使欠费用户相对减少,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电费回收困难的难题,降低了电费回收风险,提高了营销效益。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在线监控,提高了抄、核、收业务的工作效率,通过稽查系统和用电采集系统可以筛选出窃电,自行接电、违章用电等用电异常的用户,从而加强对这些用户的安全管理宣传、用电知识学习 、用电随时检查等,大力打击和严惩违规用电、窃电现象,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高效性。

2.2.2 营销运行更规范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功能,使营销运行更加规范化。实现了24小时面向客户的实时互动供电服务,用户出现问题可以随时和供电信息采集系统客服联系,工作人员会及时为电用户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实时高效服务,强化了供电服务效果,拓展了市场规模,提高了业务管控能力, 从而提高营销业绩和服务的质量。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强有力地支持了营销业务在线实时监控,提高了客户用电管理和监察的效果。利用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电信息数据异常诊断,能够通过检测及时发现负载过大电用户、电量波动不稳定的异常用户或电表无电压、无电流、电表停走等一些问题用户,并能够及时对这些问题用户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了用电的安全运行,对供电企业内部实时在线监控,促进了营销业务规范化,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监管力度,从而提高工作质量管理和同业对标管理,推动营销管理水平不的断提高。

2.2.3 提高了线损管理

智能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建立线路的线损模型、台区线损模型、母线不平衡模型等,实现台区线损、网损等的自动化统计分析, 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马上找到线损异常所在,运用智能系统的在线监测功能能够迅速查出计量问题点,提高了对线损异常处理的效率,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线损管理,保证了供电电能质量。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走进各行各业,抄表核算自动化管理和智能营销新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用户用电行为,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经济效益,抄核收的自动化管理,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节约了资金,促进的电力企业营销新模式的构建,提高了供电电能质量,对更好的保证用电安全,促进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x。

参考文献

[1]胡亚永,黄民发,向保林.智能营销管理新模式探析 ――抄表核算自动化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4(20):131-133.

[2]周柳奇.分布式电能表远程智能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4):123-125.

[3]郁佳云.分散抄表与电费集中核算数据自动传输的实现技术漫谈[J].科技风,2013(10):240.

[4]王新旺.自备电厂客户管理信息化实践与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6).

第4篇

【关键词】技术 智能变电站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突破了常规变电站的技术发展并且在一次设备智能化运行以及二次调试运行上存在一定的突破,变电站智能化的关键在二次设备与技术,一次设备智能化也是通过二次设备与技术来实现的。

1 智能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的进一步演化是智能变电站,它具备一次设备智能化、全站信息数字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等重要特征。智能变电站概念如图1所示。

2 变电站技术发展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是早期的远动技术、中期的监控技术和近期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实施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的MMS网络;MMS和GOOSE两个网络,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实践了间隔层设备间联系,包括保护、测控间的GOOSE联闭锁、保护测控和智能终端的俩系;MMS、GOOSE和SMV三个网络。智能变电站常见的三种对时方式:SNTP、IRIG-B和IEEE1588。

3 二次设备关键技术

3.1 技术特点

智能变电站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在逻辑上由站控层网络、间隔层网络、过程层网络组成。站控层MMS网主要用于站控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的信息交换,主要用于监视间隔层设备的控制信息。过程层GOOSE网络主要用于保护设计之间的连闭锁信息交互、间隔层与过程层设备之间控制命令传递及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等开关量信息的采集。过程层SV网络用于传输电子式互感器所产生的电气量采集值给故障录波器或测控装置。

3.2 校时方式

智能变电站中,常见的对时方式有IRIG-B码对时,IEEE1588精确时间协议及SNI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IRIG-B码对时在系统中应用多年,可用于全站所有设备的对时,单是需要单独对时网络。IEEE1588对时要求设备以太网芯片硬件能够支持时间截的生成。SNIP对时主要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对交换机也没有特殊要求,在智能变电站中一般用于后台系统和远动机的对时。

3.3 故障录波器与网络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中,用于传输状态量、电压及电流等信号的二次电缆被数字化通信网络取代,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的通信网络报文成为变电站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的主要方式。故障录波器也相应采用智能化设备。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全面支持IEC61850协议;采用数据同步;数据存储技术;故障录波启动技术。

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分析装置的主要功能:实时监视、记录全站SV报文、GOOSE报文、MMS报文及 其他未识别的报文;实时分析、诊断通信网络的健康状态、通信数据异常情况,提前发现通信网络的薄弱环节和故障设备,给出报警,预防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

3.4 数字化计量设备

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由主站、通信信道、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等部分组长,系统中厂站采集终端完成变电站站内电能表数据的采集,再通过专用通信信道将数据上次到主站系统,主站系统完成数据的接收、存储、统计和分析。

基于IEC61850的全数字化多功能电能表,作为间隔层的计量设备,是对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标准体系与传统智能电能表的有机结合。数字化电能表有一下几个优势:

(1)电能参量信号处理数字化,使得电能表测量精度高。

(2)可以实现对种电能参量的测量功能。

(3) 应用IEC61850变电站通信体系,使各厂商生产的变电站设备具备统一的通信标准,解决变电站设备间的互操作性问题。

(4)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完全数字化、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

(5)用光纤以太网作为传输介质,使数据传输宽度得到了极大增强。

3.5 一体化监控系统

变电站监控系统对全站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测量,并对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记录,对变电站主要一次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或远方操作;当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或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记录和提供故障信息。降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及时上送到调度主站并执行调度主站下达的命令。监控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数据分类和处理、数据储存、辅助分析决策、优化控制、安全监控、操作与控制、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组成。

4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智能变电站的指导性文件:设备层功能要求、系统层功能要求、技术原则、辅助设备功能要求、设计、调试与验收、运行魏红和监测评估。变电站的技术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配置原则;信息互换原则、就地化实时原则、三分之二接线型保护实时方案、双母线接线型继电保护实施方案;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实施方案。

5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是电网最重要的基础运行参量采集点、管控执行点和未来智能电网的支撑点,其发展建设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高度。二次设备与技术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关键要素。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在全面实现智能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坚实的设备基础。

参考文献

[1]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变电站二次系统整合方案研究报告[R].北京: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2011.

[2]刘正亚.智能电网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陈安伟.IEC61850在变电站中的工程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罗红(1970-),女,河南省许昌市人。现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工程师,从事从事营销管理工作。

王国玉(1966-),男,河南省许昌市人。现为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控制装置研发工作。

作者单位

第5篇

【关键词】住宅楼;智能化工程;造价分析

前言

住宅楼智能化是业主置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信息化、便捷化、安全化的住宅楼智能化是住宅楼智能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业主置业时考虑的三大因素。一般住宅楼智能化主要分为安全防范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是小区住宅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和家庭安全防范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是有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系统与宽带接入网络等;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自动抄表系统、小区停车场管理系统、小区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与物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等。

每一个与小区智能化相关的组成要素,都是业主关心的重点。因此,住宅楼开发商、设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住宅楼的定位高低,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综合经济等效益考虑,应该为居民提供信息化、便捷化、安全化的住宅楼智能化。

案例分析:

二、案例评述

1、在招标过程中,为避免由于图纸不完善导致招标清单工程量遗漏,或者由于设计变更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通常采用优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进行招标,将基本要求、档次定位于事先在招标文件中约定,虽说在方案评审时繁琐,但结果却是性价比较高,能达到所预想的效果。

2、在住宅楼宇智能化工程优化设计中首先考虑优化的对象是占总造价比例最多和较多的要素为控制对象。如上述表格,占总造价比例一半的是可视对讲与门禁,占总造价三分之一的是监控系统。因此,对文中案例进行造价分析时,可视对讲与门禁和监控系统就可以作为造价控制的对象,其中影响这两种造价控制对象的要素主要是产品品牌和技术参数。此外,对造价控制对象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可视对讲与门禁系统:①可视对讲与门禁系统是住宅业主最直接直观可视的产品,在确定品牌与销售营销定位时要综合住宅楼宇的整体定位风格,设计、营销、成本进行充分沟通。

②根据住宅营销定位,充分了解市场后对该工程做出合理的目标预测与预算价的控制。做造价预测时,对讲室内分机是否采用或预留智能家居,特别是控制模块的选择对造价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定位阶段,是否家居智能、智能程度也是关注点之一。

第6篇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EPON;应用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大众对于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一切基本上取决于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水平。配网自动化要想达到快速、安全、可靠、经济等目标,不可或缺的是拥有坚强的通信保障。基于以太网技术的EPON组网方法展现了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

2.关于配网自动化的通信

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对配网设备的远方监视和自动控制,其基础是配网子站、馈线终端以及配网主站这三者之间流畅的互动信息传输。

从理想状态上讲,由于配网节点数量多、空间分布广、运行环境差,通信网络的建设必须同时遵循环境适应性强、造价低廉、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要求。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全部兼顾。下面就目前常见的配网自动化通信方式做简要介绍,以期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凸显EPON的优势。

(1)光猫通信

属于光纤通信技术的一种,常用于早期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在这种方式下,各配电子站通过光纤和光猫接入附近开闭所,再由开闭所内的通信设备与上一个站层发生联系。优点:突破了RS232/485的传输距离限制,施工简单,适用环网保护;缺点:传输速率较低,且扩容性不好。

(2)SDH通信

利用同步数字原理进行工作,属于传统通信方式的一种。优点:带宽广、支持环网保护、数据传输速率高;缺点:施工不方便,且对环境要求较高,不能在野外推广。

(3)电力线载波通信

利用已有配网线路进行信息传输。优点:施工量最少,投资最省;缺点:数据传输速率低,抗干扰能力弱,且一旦线路停电将中断通信。

(4)无线通信

包括GPRS、CDMA等方式。优点:施工简单,维护方便;缺点:一般存在传输延时,且很难支持视频等大容量数据流的传输,通道可靠性也不高。

(5)EPON技术

是光纤通信的深层次版本,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在单纤中实现数据双向传输。该方法能契合已有一次线缆的铺设,具备抗多点失效,支持分布式组网,升级扩容性特别优良,是智能配网时代通信建设的首选。

3.EPON技术剖析

3.1 EPON的工作原理

常见EPON的拓扑结构有树型、总线型、星型和环型等。图1所示为典型树形EPON系统。

说明:①OLT是EPON的核心,负责建立整个EPON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一般放置在中心局端;②ONU置于用户侧,负责用户数据转发及选择性接收OLT的广播数据;③ODN为一无源设备,其分路比可以为2,4或8,负责建立OLT和ONU之间的光通道;④数据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方式(可结合波分多址、码分多址),数据下行可采用点到点的竞争模式或广播模式。

图1 EPON系统结构图

很明显,EPON通信全面融合了以太网技术和无源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以简单方式完成点到多点的高速传输任务。

3.2 EPON组网方案

配网结构变化多端,EPON技术要能适应配网,其组网方式也不应单一化。

(1)单点辐射网

OLT布放在配电子站,其PON口级联数个1:2分光器,分光器置于分段开关处,由此形成多级链形网络。

(2)“手拉手保护”网

OLT放置在各变电所,每个ONU通过双PON口上联不同的OLT,达到全链路冗余保护。

(3)双点双T网

在配电子站配置双套OLT,ONU通过 PON口分别上联不同OLT的分光器。

3.3 配网应用EPON技术的可行性

(1)大带宽满足大流量数据的实时传送

目前,EPON带宽为1.25 Gbit/s,并可能升级到lOGbit/s,绝对可以满足DAS的所有业务要求。

(2)建造便宜,扩展方便

EPON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使用无源器件,长期运营中基本无需维护。

(3)安全可靠

EPON全程采用光纤通信,拥有齐备的加密机制,另外,良好的组网方案保证各配网终端之间的互不影响。

(4)网管功能完善

使用EPON,可以在安全、性能、配置、故障、告警等方面进行在线管理,提升通信管理水平。

4.EPON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以我国东部某地配网自动化工程为例,介绍EPON的具体应用。

4.1 总体方案

该地区经济发达,2013年对25条城区10kV线路实施配网自动化改造(原先建有DAS系统,采用无线专网、GPRS等通信方式),使这些线路具备网络重构功能,同时支持(双向) 营销互动、用电信息采集等智能电网的业务。这次改造所采用的通信方式为光纤全覆盖EPON通信。其配网自动化总体结构设计如下,配电终端为网络型设备。

4.2 EPON系统具体构建

该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整个EPON通信结构分为3层:即主站控制层、骨干层通信网、接入层通信网。详见图2所示。

通信运作解析:在各变电站配置OLT,通过光传输环网接入主站系统;光缆线路随配网线路布设;配电终端配ONU,每个ONU设备通过其具备的两个PON口接入两个相邻变电所的OLT设备,以满足ONU设备和OLT设备之间的冗余备份;终端设备通过ONU的以太网口,实现与主站通信,传递电网实时信息。

图2 配电自动化EPON解决方案

功效解析:根据该地近一年的运行统计,采用EPON通信能较完美地实现“遥控”、 “遥测”和“遥信”,能及时采集到营销互动信息、远程抄表数据、电力负控数据等配网关键信息,能完成故障自动隔离,也满足智能小区的建设要求。

据初步测算,采用EPON通信后,这些线路的配网自动化维护成本节约了约120万元,且大幅提升了配网运行管理水平,提高了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带来了不菲的综合效益。

5.结束语

EPON技术在可靠性、成本、通信速率等关键指标上均优于其他通信方式,其必将随着配网自动化的普及而获得很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靖元.浅谈E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5):30-32.

[2]谭智.E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气开关,2012(3):48-50.

第7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通信;数字经济;电能质量;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088-03

1 概述

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有很多,电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具有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能源优化利用和保障生产安全等重要职责。近年来在不断发展的电力市场、不断革新的数字经济、不断提高的电能质量水平以及不断增加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的推动下,能够高效利用能源的智能电网正逐步取代传统电网,以一种新兴电力技术聚焦全球,成为各国竞争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并以其强大的自愈、环保、节能、安全、可观、可控等特性引领着世界电网发展新的趋势、新的高度。

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概况

2.1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由通信网络的高速、集成这两个特点的影响发展而来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电网实现科技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一种先进、高端系统。它可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设备组装、控制方法等来运行支持系统技术;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集成化、市场化等手段高度集成测量、信息、监控、调节等功能;并实现了通过电子终端创造出实时、高速、双向的共享信息模式,让其成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从而改变了旧电网模式,现阶段要向着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智能电网靠近。到目前为止,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整合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技术等多个实战性强的新兴产业的革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指日可待。

2.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性能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本质就是取代、兼容并有效利用能源,是网络、配电网、传感器、通信、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合成。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强大的兼容性打败了传统电网,极大程度地挖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潜力。

2.2.1 自愈性。电网安全可靠的操作主要表现在它对自愈性的依赖上。自愈性是指不需要或仅需要少数人为操作来完善电力网络中的不足,消除隐患。如元器件的阻隔或还原其正常运行功能、尽量减少供电中断次数。在网络中不间断地进行自我检测,不断强化防报控制系统,自动诊断、故障隔离和自我恢复等能力是自愈性能的主要表现,从这些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自愈性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2.2.2 兼容性。取代传统远距离集中发电模式的多种发电模式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兼容性的表现。与计算机“即插即用”相类似的电网技术让其兼容了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很多不同类型的发电模式和电力储存模式,这些发电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运用于分散式发电和集中发电模式,从而使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方面整合了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和其他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另一方面承载了传统的负荷过多的电力,分担了压力。与此同时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多种能源接入的功能,特别是清洁再生能源这一功能,建立了环保的电力系统,消除了电网扰动的危害,从而实现了通过提高电力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来减小电力损耗的目的;通过改善能源利用的效率来实现用户多选择的目的;通过接入多种多样的分布式电源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了时代要求电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

2.2.3 交互性。供应和需求两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电力的交换这一行为我们称之为交互性。交互性侧重点是在参与对象即用户上。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用户接口来最大限度地完成人机联系、互动、模拟,以此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电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促使供求关系的平衡,进而让其不断完善并茁壮成长。

2.2.4 优化性。成本的合理支付、资产的协调运行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性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分析整理区域分流状况、地区电源分布以及传输阻塞程度等情况来实现资产的合理运转,减小电网障碍,改善运行效率,进而从全局上完成网络运行,实现资产优化,减少能耗开销。

2.2.5 集成性。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优化流程、整合信息、管理生产、调度自动化等行为上形成全面决策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充分体现其集成性。

2.3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效

从上面的介绍可知,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实时安全的电力供应、快捷强悍的电力输送能力和结实牢固的网架结构;五大优点让它具备合理优化运营成本、高效利用资源资产等多种能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发展,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能源的节省,控制污染物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并极大促进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完成智能传输数据的双向互动,实行电价制度的动态波动,达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公开公平化目的。它产生于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当今社会,对健康、科学、强大的智能电网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3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情况,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酝酿了不少缺陷。部分地区通过城乡改造完成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配电网技术,改善了自动化程度。但是不完善的输电网联系使这一工程面临着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

3.1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进展分析

从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报告中可得知系统建设进展体现在:稳定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并做好了研究报告;制定并运行第一、第二两批试点工程的实施方案,对系统技术方案进行了整理;深入开展一系列与系统建设有关的研究讨论活动,并提炼出对接口、模型和规约等方面的重点研究,拟写好发展路线并撰写研究报告。

3.2 存在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来看,不足之处有不均衡的电力资源区域分布和不理想的用电负荷情况的阻碍;系统的技术水准存在很多缺陷,尚未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较弱的网架结构和较落后的输配电设备,降低社会经济效益;清洁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可持续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国际标准和技术等。我国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的完善急需对策。

3.3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若干想法与策略

就全世界来看,新兴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尚处在初期研究阶段上,各个国家也正努力地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探求研究。我国人民对城市供电的要求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但由于种种缺陷,如技术能力的欠缺和地理位置的不完满,我国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水平一度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急需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我国的有关人员应结合与时代相应的发展战略、能源资源政策和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经济结构效益,提高电网安全度,增强节能减排功能,加大环保力度,思虑周全,让经济和社会在电网智能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具体措施

了解电网基本知识和主要性能及我国电网情况后,现提出以下措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实施必须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之上;用高度统一的电网建设技术标准作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地域资源,制定多种发电模式并存的发电方法,以达到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完善智能化通信技术,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无障碍;在创新活动中制定新的计划与方案,不断提高与完善。

4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成为电力工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的开发前景不可估量,在中国也一样拥有光明前途。然而,我们也要正视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块硬骨头的事实,这项艰巨的、高难度的、复杂的、耗时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不但要克服艰难的技术难题,而且还需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时代的需求、现行的市场策略、管理手段、营销方法等软科学问题来攻克。就现今来看,我国能源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实际的情况,现有的信息指导、控制技术、管理系统的发展水平等因素都是指导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因素,争取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电网并以此来影响全世界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合理性、高效性、经济性、环保性。

参考文献

[1] 孙志.智能电网的运用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1,(17).

[2] 立业,林良真.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28).

[3] 哲伦.美国智能电网计划[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6).

[4] 白晓民.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4).

第8篇

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有很多,电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具有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能源优化利用和保障生产安全等重要职责。近年来在不断发展的电力市场、不断革新的数字经济、不断提高的电能质量水平以及不断增加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的推动下,能够高效利用能源的智能电网正逐步取代传统电网,以一种新兴电力技术聚焦全球,成为各国竞争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并以其强大的自愈、环保、节能、安全、可观、可控等特性引领着世界电网发展新的趋势、新的高度。

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概况

2.1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由通信网络的高速、集成这两个特点的影响发展而来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电网实现科技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一种先进、高端系统。它可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设备组装、控制方法等来运行支持系统技术;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集成化、市场化等手段高度集成测量、信息、监控、调节等功能;并实现了通过电子终端创造出实时、高速、双向的共享信息模式,让其成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从而改变了旧电网模式,现阶段要向着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智能电网靠近。到目前为止,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整合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技术等多个实战性强的新兴产业的革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指日可待。

2.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性能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本质就是取代、兼容并有效利用能源,是网络、配电网、传感器、通信、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合成。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强大的兼容性打败了传统电网,极大程度地挖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潜力。

2.2.1 自愈性。电网安全可靠的操作主要表现在它对自愈性的依赖上。自愈性是指不需要或仅需要少数人为操作来完善电力网络中的不足,消除隐患。如元器件的阻隔或还原其正常运行功能、尽量减少供电中断次数。在网络中不间断地进行自我检测,不断强化防报控制系统,自动诊断、故障隔离和自我恢复等能力是自愈性能的主要表现,从这些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自愈性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2.2.2 兼容性。取代传统远距离集中发电模式的多种发电模式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兼容性的表现。与计算机“即插即用”相类似的电网技术让其兼容了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很多不同类型的发电模式和电力储存模式,这些发电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运用于分散式发电和集中发电模式,从而使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方面整合了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和其他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另一方面承载了传统的负荷过多的电力,分担了压力。与此同时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多种能源接入的功能,特别是清洁再生能源这一功能,建立了环保的电力系统,消除了电网扰动的危害,从而实现了通过提高电力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来减小电力损耗的目的;通过改善能源利用的效率来实现用户多选择的目的;通过接入多种多样的分布式电源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了时代要求电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

2.2.3 交互性。供应和需求两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电力的交换这一行为我们称之为交互性。交互性侧重点是在参与对象即用户上。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用户接口来最大限度地完成人机联系、互动、模拟,以此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电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促使供求关系的平衡,进而让其不断完善并茁壮成长。

2.2.4 优化性。成本的合理支付、资产的协调运行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性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分析整理区域分流状况、地区电源分布以及传输阻塞程度等情况来实现资产的合理运转,减小电网障碍,改善运行效率,进而从全局上完成网络运行,实现资产优化,减少能耗开销。

2.2.5 集成性。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优化流程、整合信息、管理生产、调度自动化等行为上形成全面决策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充分体现其集成性。

2.3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效

从上面的介绍可知,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实时安全的电力供应、快捷强悍的电力输送能力和结实牢固的网架结构;五大优点让它具备合理优化运营成本、高效利用资源资产等多种能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发展,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能源的节省,控制污染物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并极大促进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完成智能传输数据的双向互动,实行电价制度的动态波动,达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公开公平化目的。它产生于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当今社会,对健康、科学、强大的智能电网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3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情况,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酝酿了不少缺陷。部分地区通过城乡改造完成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配电网技术,改善了自动化程度。但是不完善的输电网联系使这一工程面临着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

3.1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进展分析

从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报告中可得知系统建设进展体现在:稳定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并做好了研究报告;制定并运行第一、第二两批试点工程的实施方案,对系统技术方案进行了整理;深入开展一系列与系统建设有关的研究讨论活动,并提炼出对接口、模型和规约等方面的重点研究,拟写好发展路线并撰写研究报告。

3.2 存在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来看,不足之处有不均衡的电力资源区域分布和不理想的用电负荷情况的阻碍;系统的技术水准存在很多缺陷,尚未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较弱的网架结构和较落后的输配电设备,降低社会经济效益;清洁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可持续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国际标准和技术等。我国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的完善急需对策。

3.3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若干想法与策略

就全世界来看,新兴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尚处在初期研究阶段上,各个国家也正努力地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探求研究。我国人民对城市供电的要求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 但由于种种缺陷,如技术能力的欠缺和地理位置的不完满,我国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水平一度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急需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我国的有关人员应结合与时代相应的发展战略、能源资源政策和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经济结构效益,提高电网安全度,增强节能减排功能,加大环保力度,思虑周全,让经济和社会在电网智能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具体措施

了解电网基本知识和主要性能及我国电网情况后,现提出以下措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实施必须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之上;用高度统一的电网建设技术标准作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地域资源,制定多种发电模式并存的发电方法,以达到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完善智能化通信技术,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无障碍;在创新活动中制定新的计划与方案,不断提高与完善。

4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成为电力工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的开发前景不可估量,在中国也一样拥有光明前途。然而,我们也要正视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块硬骨头的事实,这项艰巨的、高难度的、复杂的、耗时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不但要克服艰难的技术难题,而且还需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时代的需求、现行的市场策略、管理手段、营销方法等软科学问题来攻克。就现今来看,我国能源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实际的情况,现有的信息指导、控制技术、管理系统的发展水平等因素都是指导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因素,争取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电网并以此来影响全世界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合理性、高效性、经济性、环保性。

参考文献

[1] 孙志.智能电网的运用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1,(17).

[2] 立业,林良真.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28).

[3] 哲伦.美国智能电网计划[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6).

[4] 白晓民.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4).

第9篇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发展实现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79-0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其电压等级相对较低,直接连接用户端,配电网的电压波动和短时的停电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需要结合电网改造在配电网中实现配电自动化,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不问断的优质电能。

配电自动化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将配电系统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以及用电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最终实现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为目标的对配电系统在线的、准实时的闭环控制。

下文将对探讨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配电网实现技术进行分析。

1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但相比之下,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却因设备、使用环境和保护方式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我国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

不少电力企业与科研单位致力于配电网自动化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2000年到2001年,烟台电业局与电科院合作,运用PM3000罗克韦尔自动化电源监视器,对烟台实施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另外,江苏盐城的无线通信和上海的光纤通信也相继实施了配电自动化。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增加电网的运行效率及降低运营成本,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使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具备了更加牢固的基础。所以,配电网自动化的建立不仅应该考虑整个配电管理系统,还需要考虑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与配电系统运行部门的实际晴形。然而,配电网络还面临一些问题,这也给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带来一些障碍,想一步将配电网自动化实施到位有着不小的难度。所以,应该在结合配电网存在的实际问题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进行分步实施。

1.2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

(1)电能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电能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电力工作者对各种各样的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设备的普及使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发明不仅给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电能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有效的途径。通过运用此种方式,在提高系统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受温度等因素影响。除此之外,某些新颖算法如使用快速的谐波滤波器进行电压质量的分析、运用小波算法的电压波形进行奇异检测等的使用,也可以保证电能质量的提高。

(2)全面实施配电网系统保护

馈线自动化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实施配电网全局性的数据控制及采集,进而使配电高级应用PAS与配电SCADA得以实现。同时,还把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平台,确保了配电网的设备管理的实现。实现PAS、SCADA与GIS的一体化,促进配电网自动化成为配电网管理与配电监控及保护的全方位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此方案已经成为当前配电网自动化的主流方案。

(3)采用小电流接地保护方案

针对配电自动化的小电流接地保护问题,馈线远方终端FTU具有较大的承载量与准确测量度,能够解决小电流接地保护的问题。使用完全分布的FTU,极易获得配电网的整个电流负序分量分布状况,能够运用负序电流的突变量与小波分析技术,以使识别的可靠性及灵敏度有效提高。此种基于配电自动化的小电流接地保护方案有着优越的性能,具有喜人的发展前景。

(4)配电网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步伐不断推进,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朝着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需要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采集尽可能多的配电信息,并向下延伸到低压用电信息的汇集。

智能电网最终体现在配电和用电营销方面,渗透到家用电器,人们会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到它带来的益处。配电自动化和用电营销自动化的有机结合,直接面向最终电力用户,是智能配电网的具体体现,它将极大地改进客户服务。

智能配电网强调电力公司和电力客户之间的互动,用户可以通过家里的电力智能控制终端(ICT)随时了解电网的供电晴况,及时调整家用电器的设定参数;用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当地供电公司网站,方便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电网供电/停电情况和事故处理信息等。

2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2.1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搭建通信结构

配电网按照变电站、馈线、开关或者变压器以及负荷分层分布。配电网馈线上的节点构成一个子网,归属于同一变电站的各个馈线子网,进而构成一个区域。通过变电站之间的联络开关处的联络节点,不同变电站之间的节点互相分离,保证归属于这两个变电站的节点之间没有经过联络节点的答应,不可以进行通信。一般情况下,归属于同一馈线上的各个节点才有必要进行互相通信,在一些特殊晴况或者网络重构下,一个节点需要和其他变电站或者馈线节点通信,务必通过联络开关处的联络节点进行通信。每个馈线上的第一子站就是此馈线上的子网管理节点,在进行馈线上子信息节点的性质与地址的记录同时,还对与配电主站相连的路由器功能进行承担,这样即可轻松保证网络的可扩展性实现。

2.2 实现节点全网漫游,保障通信可靠性

原则上,每个节点均有能力和另外任意一个节点进行通信。一旦变电站B的任一节点P不能和其所在馈线的通信管理节点(第一子站)进行通信,在网络管理中,对此节点进行自检,就会看到此节点丢失。通过自动改变中继,通信管理节点会试图重新寻找此节点,如果不成功,此节点进行自检到被丢失,会主动向其所在馈线的联络节点进行漫游的申请。随后桥节点会把其漫游申请向对侧变电站c的通信管理节点汇报,该通信管理节点对漫游过来的新节点进行重新注册,再向配调中心发出通知,此时配调中心又会向变电站B发出通知,原先的节点P漫游到了变电站C。到此便使节点的漫游完成,NDLC中继节点系统通过自愈,保证可靠工作的实现。

2.3 自动设置中继,保证通信距离,

NDLC中继节点的硬件和一般子站节点一模一样,只是在软件流程中,多出一个转发并接收信,鼠的功能单元。中继节点进行转发的信息为数字信息,所以不会带来信号的失真,同时针对同一帧报文,一个中继节点对其转发一次,这并不会过大地加大网上的通信压力。只要两个最近的节点可以互相通信,整个网络的节点就可以互相通信,这一个条件是极易满足的。

第10篇

做中国最好的连接器

1994年,珠城董事长张建春刚刚踏出校门便涉足尚处起步摸索阶段的连接器行业,一心成就一番事业却屡屡碰壁,因为这是一个几乎被AMP、TYCO等国际知名品牌垄断的市场。国外厂商严密的技术封锁,加上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当时国内连接器行业的技术水平极其低下。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张建春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有了更为远大的立业目标:取代国际品牌,让全世界的家电都用上中国最好的连接器。

在他的带领下,珠城从最传统的PVC护套开始钻研,于2001年成功推出“ZUCH”自主品牌,并在2003年一举打进春兰、科龙、海尔等国内家电巨头的庞大供应链中。谈及与国际大牌的博弈,施维表示:“跟其他品牌相比,我们在技术上并没有优势,但大船调头慢,我们抓住国外大厂订单交付困难的痛点,坚定地推行国产化,最终成功了。”如今,在强电的家电连接器领域,珠城已做到了本土品牌的第一,并借此牢牢锁定美的、海尔等一线家电品牌的连接器供商阵营。

改变来自“极致”的用户思维

近年来,珠城发现周边制造产业环境的变化之快超出想象,而搅动这一变局的正是互联网。温州当地一家知名的西服生产厂从擅长的西服裁剪,转向为商务人士提供包含设计、存储等全套服务在内的衣橱整体解决方案,为传统轻工业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成功范本。越来越多的生产型制造产业找到向服务型制造产业转型的出口,使得温州甩掉了过去轻工业城的名片,转而定位为时尚之都。

“互联网给传统制造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用户中心思维的建立。用户的个性化思维,也是工业4.0的出发点与核心所在。”从生产驱动的制造商时代,到之后渠道为王的大零售商时代,如今消费者立足于充斥着过剩商品和信息革命的互联网时代,已全面向制造企业宣告。在施维看来,“准确捕捉并以最快地速度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将企业经营战场转移到互联网上,才是我们这样的基础工业产品企业应有的互联网思维。”尽管对周遭产业环境的改变有所感知,但如何找到嫁接互联网的入口?看似遥远的工业4.0怎样才追得上?施维依旧很焦虑。然而很快,珠城便找到了让一切改变的契机。

工业4.0下的企业经营逻辑

2014年年底,珠城参加了美的集团全球供应商大会,这次被施维称为“与工业4.0的美好邂逅”,让珠城真切地感觉到了紧迫感。“20来年的沉淀不容易,我们不可能因为自己某一个时间点的大意而轻易在产业链中掉队。”近年来,国内家电航母海尔以“工业4.0”为标准,打造了多个面向智能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互联智能样板工厂,并成功投入运行,同为行业巨头的美的对此也不遗余力。这些轻易可以令整个产业风云突变的举动,都是希望能通过智能化手段,最大化地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海尔的冰箱已可以定制化,批量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施维认为,来自产业链顶端的用户思维的无限放大,带给珠城最大的挑战体现在三方面,即产品更趋零缺陷、更高服务质量与更快捷的交付。回到珠城后,施维亲自带领经营层确立了以用户思维主导的企业全新经营体系,概括为“一个中心、同一方向、三大模块、两大基础”,以全力满足客户对供应商的新要求。

一个中心点:客户需求。全员的一切行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一条方向轴:聚焦、创新、快速、协同。全员聚焦客户价值的实现;从生产工艺、产品技术到商业模式进行全方位、突破性的创新;以自动化、信息化提升组织快速反应能力;促进从组织内部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反应。

三大运作模块:以服务贯穿整条产业链,研发互动化、生产精益化、营销服务化。研发互动化,即与客户零距离的互动,让研发更客需化;生产精益化,即让客需最快捷最大化地得以实现;营销服务化,即让服务带来产品升级,为客户创造增值。

两个落地基础:自动化、信息化。推动两化融合让生产更精益化,为个性化的智造时代夯实基础。

“海尔、美的这样的客户对我们的影响,真正来自于生产模式的智能化,而不是单纯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施维将这部分的智能化认知为自动化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具体到珠城,就是精益生产与信息化。“如果说用户思维是工业4.0的软件系统, 那信息化与自动化则是令工业4.0真正落地的硬件系统!”

站在自动化的肩膀上

2015年,珠城投入了1200万元大幅改造冲压车间、插针车间、注塑车间三大车间,提升了作业设施、检测设施的自动化水准。据施维介绍,这也是珠城在设备自动化史上最大的一笔投入。“当我们客户的生产设备已完全自动化并与终端用户零距离对话时,它对我们产品品质的要求更高了,同时要求更快的交付。这更多依赖于自动化作业而非传统的人工作业。”施维举了个例子,以前电路板上的插片需要人工一颗颗剪并一颗颗焊接,在客户通过自动化器械全速提速生产节奏后,珠城创新利用编带的形式,实现插板的连续输送,以保障客户高速稳定的生产线效能。同时,珠城通过改进模具技术、建置在线检测设备并运用红外线感应等技术,力求达成客户对产品零缺陷的要求。

“要触摸到工业4.0,先要完全实现3.0,如果连工业3.0的自动化进度都跟不上,就直接谈实现4.0太不现实了。”在施维看来,通过精益化生产加速自动化进程将是很长一段时间珠城生产团队的重要工作,然而光有这点却也是远远不够的。车间设备集群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抓取、收集并有效分析,使之成为技术改善甚至管理决策的支撑,则更多需仰赖信息化手段来实现。

数据驱动信息化价值

对于珠城这样的配件生产商而言,随着少量多样化生产模式而来的,是越来越庞大的订单信息量。“以前一批订单就一个型号,一种规格要求,现在可能就有500种甚至1000种要求。”在施维看来,如此海量的订单信息如果还是依靠人工处理是不现实的,这也关系到订单的及时交付这一制造企业的命脉所在,必然需要依托于信息化平台来实现。

第11篇

关键词:采集系统;智能电网;自动控制技术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能源发展格局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电能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己成为国际电力行业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未来的智能电网将实现电网运行和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以改善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满足电力应用的各种需求,提高电力传输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实现市场响应迅速、计量公正准确、数据采集及时、收费方式多样、服务便捷高效,构建智能电网与电力用户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满足电力企业各层面、各专业对用电信息的迫切需求,中国开始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方案,全力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息采集系统由主站、通信信道、采集设备三部分组成。主站层面:主站的作用是用来管理全系统的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以及系统运行和系统安全,并管理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通信信道层面:通信信道是主站、终端与电能表三者信息交互的网络通道,分为主站与终端之间的远程通信、终端与电表之间的本地通信二类。采集终端层面:采集终端是对电能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传输、执行或转发命令的设备,分为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集中器、采集器)等类型。采集对象层面:采集对象是信息采集来源及监控对象,包括电能表和相关计量设备、客户配电开关、无功补偿装置以及其他现场智能设备等类型,目前最主要的采集对象就是智能电能表。

二、采集系统业务应用现状

采集系统通过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监控及交互,实现了自动化抄表、用电监测、电费催缴、线损分析、有序用电及配用电分析等多种应用。

1)自动化抄表

自动化抄表是利用采集系统远程数据采集功能,将电能表实时、冻结示值自动采集并传递给营销系统进行电量计算及电费发行,减少了人工现场抄表和数据处理工作量,避免了漏抄、错抄、估抄、代抄等各类人为因素引起的抄表差错,满足了阶梯电价执行的技术需要,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用电监测

用电监测是利用采集系统海量历史数据、事件告警记录及实时监控分析功能,将电力用户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用电信息及异常告警信息进行自动筛选比对,形成用户用电行为全过程记录,实现用户计量故障、违约用电、窃电行为的精确查处,大大缩小了用电检查工作强度,有效保护了可疑行为证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震慑力。

3)电费催缴

电费催缴是利用采集系统实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执行功能,结合营销系统、费控系统测算及策略数据,由采集系统对用户负荷控制开关、智能电能表下发催费告警或跳闸、合闸指令,提高了电费催缴效率,降低了电费回收压力,防范电费回收风险。费控功能的应用成功实现湖北公司营销基层员工职责“抄、收”分离,促进了“抄、采”一体。

4)线损分析

线损分析是利用采集系统全面覆盖、采集的用电数据,实时监测关口、用户用电情况,按照电压等级、分区域、分线、分台区、分时间段开展统计分析,使得中、低压线损实时计算成为可能,便于快速准确定位高损、负损线路和台区,排查计量故障及窃电行为,科学理清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实现了线损管理精细化。

5)有序用电

有序用电是利用采集系统负荷实施监测及远程控制功能,向采集终端下达有序用电策略,加强用户用电管理,提供错峰、避峰、让电、限电等技术控制手段,避免无计划拉闸限电,将季节性、时段性电力供需矛盾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实际执行中,通过开展专线、高供高计等大用户沟通协调及电力调度工作的优化控制,采集系统有序用电功能在湖北乃至全国暂时未得到实用推广。

6)配用电分析

配用电分析是利用采集系统关口电能量采集及实时监测能力,实时监测和记录关口、线路、用户等负载、负荷、电压、功率因素、频率等情况,准确了解配网运行现状及故障节点,支撑科学开展负荷实测与预测、电能质量监测与改善、配网抢修及规划等工作。

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应用的不断深化,采集系统建设历经了智能表、采集终端及主站基础建设阶段、标准化规范阶段、质量提升阶段、体系完善阶段,现已转向营销服务创新、电网运行监测等深化应用阶段,电网公司上下对采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1.“三监控、四级运维”。提高运行监控效率,探索软件统一开发部署,完善系统运行监控、分析手段,延伸采集对象及监控范围,覆盖采集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报废等所有环节,持续提升数据采集能力和优化主站性能,打造统一接口平台,提升采集数据价值深度挖掘和辅助决策分析预测能力。

2.“走出国网,服务社会。”从采集系统发展历程来看,采集系统的业务应用主要着眼于电网公司自身服务,随着“四表合一”项目的推广、以客户为导向的智能营销体系的持续推进,采集新业务应用将逐步向外企业和客户服务,最终将发展为向社会提供服务。

3.“高速传输,稳定通信”。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将着力提升远程通信、本地通信性能及可靠性,重点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低压宽带载波互联互通技术,实施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改造,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网络数据高速传输和通信稳定。

5.“双向互动、计量通信分离”。新一代智能电能表将着力适配IR46国际建议及后续即将出台的相应国家标准,实现计量芯片与功能芯片“双芯”独立,改进动态测量、谐波等计量性能,完善参数保护等软件性能实施测量数字化,提升电池、负荷开关等关键元器件质量,应用模组化提升设备元器件互换性,优化提升设备软件、硬件长期运行可靠性等,确保电能计量准确可靠、设备质量运行稳定。

第12篇

关键词 城市配电自动化;主站;终端;馈线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16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成为了电力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作为保证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城市配电自动化以配电系统的电能传输、用电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集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于一体,涵盖监控系统、馈线自动化、网络拓扑、地理信息图等多个模块。虽说近些年,我国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配电网络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城市配电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有必要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从城市配电系统现状出发,从总体结构、主站系统、终端、馈线自动化等方面提出配电自动化整体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1 城市配电自动化体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考虑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包括主站层、子站层、终端层三层结构。在通信方式方面有光纤通信、载波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选择方式,可根据城市现有条件进行选择。

1)主站层

城市主站系统可采用“集中采集,分区应用”的模式,在城市供电局调度大楼安装主站系统,拟采集全市范围内配电设备的信息,并对“三遥”监控点进行控制,实现对配电网络的运行监控、集中式馈线自动化、运行方式优化等功能。

2)子站层

配电子站可采用网络型分布式子站,由数据处理器单元和监控单元组成。配电子站主要实现所辖区域数据收集、汇总、数据及操作命令转发。

3)终端层

对于方便安装采集及测控信息装置,有就近交流电源的户内配电结点,配电终端为DTU 装置。而对于无法安装较大采集和测控装置,亦无就近交流电源的户外结点,通过多功能故障指示器来采集相关信息。

4)通信网络

目前城市10kV线路普遍没有同线铺设光缆,因此,若全部采用光纤通信网络是不现实的,可采用了EPON与载波、EPON与ZigBe无线专网相结合的综合通信方案,以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入层网络通信全覆盖。

2 城市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方案

城市配电自动化配电主站系统方案可以按以下原则设计,以实现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信息、报表管理、配电仿真、网络拓扑、潮流分析、状态估计等多项功能。

1)集中采集维护,分层分区域应用

在区供电局远程监控工作站上,实现基于各个供电区域的信息监视、操作管理和设备控制。

2)大数据量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平台稳定性和大数据量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软件系统支撑平台应能够满足城市电网未来8a~10a的发展需要。

3)灵活扩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电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必须考虑将来配网监控模式改变的可能性,支持扩展配网二级监控主站的技术能力。

4)集成互联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实现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大用户负荷管理及配变监测系统、GIS系统、配电MIS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及实时数据中心的信息交互、共享,保证配网设备参数模型的唯一性。充分利用现有配电GIS系统,按照IEC61968/61970标准,从配电GIS系统导入配网设备参数和模型参数,统一建模并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初期,要首先实现配电GIS系统与配电SCADA系统的参数模型统一,这是后期实现二者数据及图形共享的首要条件。

5)集成平台数据源唯一

集成平台上采用的信息都来自于各应用系统,如用户信息来自于营销ERP和计量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来自于配网SCADA、实时数据中心等。基于EAI实现配网运行管理平台的集成,逐步运用SOA的集成技术,对已存在的应用系统有计划的推进架构的改进,形成提供各类业务服务的业务总线。

3 城市配电自动化终端方案

城市配电自动化的终端选点是关键,节点“一遥”、“两遥”、“三遥”点需根据不同供电区域可靠性分类、用户负荷等级类型及一次设备现场条件的优劣来确定,其中“三遥”为遥控、遥测、遥信;“二遥”为遥测、遥信;“一遥”为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等遥信信息。

1)“一遥”选点

除“二、三遥”外的有助于故障定位的节点;一次设备无法进行“二、三遥”改造节点。

2)“二遥”选点原则

主干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以后可能升级为三遥点;综合考虑环网节点、负荷大小、线路距离等因素,合理选点;能使主站全面观察到配电网络的基本信息的节点。

3)“三遥”选点

能显著提高其供电可靠性的重要用户的节点;具备快速转供电条件及转供电能力的节点;具备实施条件及技术经济合理的节点。

4 城市配电自动化馈线自动化方案

城市配电自动化的建设要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而此部分往往又是系统建设的难点,在此重点分析。目前城市配电网络以电缆为主,架空线为辅,在以电缆网为主的区域可采用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在以架空线路为主的区域采用就地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4.1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具备可靠通信网络的区域,宜选取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远程遥控隔离故障复电”功能。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根据各配电终端设备上传的故障信号,结合10kV 出线的保护跳闸信号,启动故障处理程序,进行故障定位,提供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的方案,供调度员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执行。

所选的配网线路主干线上的关键配电节点可全部选作“三遥点”,关键配电节点选取原则如下:主干线上分段点及联络点,用于故障后的转供电;主干线上每一分段中,结合配电网实际运行需求,综合考虑负荷重要程度、负荷密度、线路长度选取三遥点,用于远程遥控实现故障隔离,综合考虑投资,每一分段选取三遥点不宜超过3个;一次设备无需进行改造即可实施的配电节点;供电重要用户或重要设备所在的配电节点。

4.2就地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在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馈线主干线路实际情况合理地逐步加装分段断路器、在分支线上设置用户分界负荷开关(看门狗),自动隔离用户侧单相接地故障。通过合理配置保护装置,在分段断路器后段发生的故障,变电站出线开关将不会跳闸,有效减少非故障区域的停电时间。本方案涉及的主要设备为配电主站系统、馈线出线断路器FCB、分段断路器FB、分段负荷开关FS、联络开关LS、分支分界开关PS,如图1所示。

1)当线路某区段发生故障时,FCB 或者FB 保护动作,线路失压;线路上的各智能设备FB、FS 等立即将故障信号上传配网主站;配网主站根据线路上智能设备上送的故障信号定位故障区段,遥控分闸故障区段上下游的开关,成功隔离故障;

2)通过配网主站令FCB 或者FB 合闸,恢复故障区段电源侧非故障区段的供电;再遥控合闸联络开关LS,恢复故障区段负荷侧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3)故障检修完毕,通过配网主站遥控合闸故障区段上下游的智能开关,恢复因线路故障而停电区段的供电。

该方案中要特别注意分段断路器和分界断路器的装设,主干线根据线路线路长度和负荷密度宜设置1~3个分段断路器;分支线用户超过2个或变压器超过3台时,在支线首端装设分界断路器;主干线每一分段内分界断路器不超过2个;新接入用户宜在产权分界点装设分界断路器。

5 结论

文章所提出的城市配电自动化整体方案来源于对我国多个配电自动化程度较高城市的经验总结,实践证明,该方案的应用不仅保证了配电网生产、调度、运行的稳定性,还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社会效益,可为我国多数城市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