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政施工工序总结

市政施工工序总结

时间:2022-07-03 07:25:31

市政施工工序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1市政企业现场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市政企业现场施工管理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施工现场管理相关机制不健全

市政施工的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等多方面。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市政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分工不细致明确,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导致施工现场杂乱无章,建筑材料、器具及相关设备随处乱放,现场环境又乱又脏,最终造成了资源及人力的浪费,也增加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施工现场管理,首要的就是对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设立相关领导小组,并决定相关工作负责人,然后由工作负责人将具体任务分配到个每个管理人员。

1.2施工质量和安全等相关意识薄弱

部分施工企业片面追求施工速度而忽略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单一追求进度,往往忽略了施工技术要求,出现相关违规操作,既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又大大降低施工质量。

鉴于目前部分施工现场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各种大型市政项目层出不穷,而市政施工的新技术应用也日益广泛。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如何适应当前形势下快速发展的要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是施工施工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2.1现场管理一般原则

2.1.1自身要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如了解地质,熟悉施工图纸、工程结构、技术规范、安全知识,懂得文明施工要求、增产节约措施,在施工组织原则指导下,遇有特殊情况,具有规范的灵活的施工方法指导施工,才能避免事故发生,确保施工正常进行。特别是要具有对工地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2.1.2要讲究方法。管理现场的基本方法是要把双眼盯到现场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角落、每一件事物和人、机、料等方方面面。做到看一遍工地,掌握一线情况,处理一堆问题。

2.1.3处理问题要果断及时。施工现场每天都在发生一系列矛盾,出现一系列问题,不及时处理,会耽误生产,影响施工进度。对这些问题,属自己管的范围,就立即处理,属他人管的权限及时沟通,若个人处理不了,通过集体决策后指定专人负责处理。解决问题的时限应做到当时、当天,切忌碰上问题闻者不问,知者不报,久拖不决。

2.1.4抓施工管理要超前思考,超前运作。把现场所有工序按阶段、按先后施工秩序进行排序,重点排出应先施工的前几道工序,以便于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施工创造条件,腾出时间,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地组织施工,否则,就会影响施工进度,造成损失。

2.2完善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非常重要,它作为市政施工企业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各个因素,是施工现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严格加强技术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技术管理方法和模式。良好的现场技术管理,必然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2.1全面认识和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图纸中相关技术要求,对建筑施工中各个工序进行合理优化,充分结合施工队伍资源以及水平,对施工条件进行合理和有效的评估。

3.2.2合理有序地编辑施工组织设计,注重工程中的每个细节,使得工程中相关工序的技术合理应用于施工当中。

2.2.3完成一项工序之后,必须明晰下一步工序如何进行,对各个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加快完成工程各个目标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2.4加强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施工队伍来说,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保持施工过程中的高效率。

2.3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意识,提高安全意识

2.3.1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为此,企业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2.3.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2.3.3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管理核心,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2.3.4对临时用电、施工机械等进行验收记录。这样可以较好地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必须明白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所以必须加强现场全员的素质。

2.4对施工过程中的检查

对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包括:施工是否按图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贯彻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施工是否遵守操作规程;对测量放线及各施工过程的技术检查和复核,要求符合图纸规定,符合质量标准,误差应控制在技术规范和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对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均须由供应单位提出合格证明文件;隐蔽工程要符合质量检查的规定,并做必要的记录。

2.5施工总平面管理

施工总平面管理是全面性工作,由总包单位负责管理,施工是动态的,进展的,不同阶段施工平面布置的内容也不同,所以施工现场都必须以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总平面规划为依据,根据不同时间对施工平面的要求,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及时做好调整,才能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场地。

2.6保证现场交通道路和排水系统畅通以及文明施工

检查施工总平面规划的贯彻执行情况,指定材料、成品、半成品和生产设备的堆放位置;确定大型暂设工程的位置和使用分配。如增设、拆迁时,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方能执行;保证施工用水、用电、排水沟渠的畅通无阻;对于现场局部停水、停电,事先要有计划,并得到总指挥批准后才能实施;保证道路畅通。施工道路上不准堆放材料,加强道路的维修,及时处理障碍物;根据施工过程,不断修正施工总平面图。

3结语

现场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意义十分重要。只有充分认清当前形势下现场管理存在相关问题,遵循相关管理原则,从技术和安全角度出发,才能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步入全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一、市政工程的特点

1、品质规定非常严苛,市政公用装置本身的使用性非常高,其人流以及车流量都非常的大,它的品质关乎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关乎到总的社会效益。

2、时间规定很是严苛,现在我们国家还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始时期,很多的基建装置都处在一种要尽力完善的状态之中,由于资金的总数非常少,因此一般都被用到重要的区域,规定建设的项目一般是着急运行的,所以规定其能够尽快的完成。

3、项目的投资管控规定很是严苛,通常市政项目所需的资金总数多,而且很多是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时候就开始建设了,首先规定管控人员掌控好投资的面积,尽量的节约资金。其次还规定管控工作者要切实的结合资金的准备状态,在规定的时间之中调节项目的进展速率规划。

4、其牵扯的专业类型很多,牵扯到道路了和水电以及电信等等,其资金的出处是不一样的,要跨行业的调节。最后,此类项目牵扯的管线互相的交错,交通的干扰要素非常多。

二、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应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 加强对人、材、机的控制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 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 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显然是举足轻重的。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3)控制施工环境

在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原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作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4)严格控制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 “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步骤为:

(1)实测―分析一判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

(2)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前提。 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 材料、 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 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2、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是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是日常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损失。费用多发生在各个部门、施工队,因此,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企业有关部门的指导。项目的职能部门还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这是最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把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做得扎实,在正常情况下,编制施工预算,作为对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进行管理的依据,可根据出图情况,编制分阶段的施工预算。

3、市政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对于任何工程项目而言安全都必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维护建设项目施工的安全是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的直接目标,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实时的进行安全检查,经常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这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利的完工。安全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作出安全实施计划,作出遇到安全事故时应采取的补救措施,安全人员在作出这些计划的同时要实事求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作出适合此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安全人员必须进行现场的指导与说明示范,在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要有严谨的态度,来自习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并想办法突破难题解决问题。

4、市政工程项目的验收管理

施工项目在验收合格后才开始竣工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正常的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尤其是现场签证、隐蔽验收记录等资料要齐全并随时整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合理地组织完成全部施工过程,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有效地使用时间和空间,保证综合协调施工,从而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静谊,薛飞.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初探[J].华章.2011(01)

第3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是贯彻《规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程序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充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切实解决执法程序不规范,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缺乏有效保证等问题,从根本上维护和保障群众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和宣传。一是强化学习。各级各部门于月底前组织一次领导干部专题法制讲座,深入学习《规定》、行政程序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有关内容。二是加强培训。结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工作,积极组织全县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全市举办的专题培训。三是广泛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利用简报、刊物等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行政程序建设的基本要求,及时总结“行政程序年”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行政程序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政发[]4号),各乡镇(街道)和县政府各部门要制定、修改和完善各自的工作规则。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加强合法性审查,重点落实好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围绕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开展县级行政权责事项梳理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层级监督。继续抓好行政强制法的宣传贯彻,及时梳理和公布行政强制实施主体及事项,严格遵守行政强制程序,建立健全配套措施,确保行政强制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三)强化配套制度建设。加强《规定》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县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县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等文件,增强《规定》的可操作性。

(四)全面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程序建设中的监督和保障作用。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尽快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定复议委员会工作规则、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完善受理、审理、调查、听证、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等工作规程,确保试点工作制度健全、运转协调。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对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宣传力度,让公众知晓新的案件受理模式和操作方式,熟悉新的申请方式和管辖机关,确保复议渠道畅通。

(五)做好“行政程序年”活动总结。各级各部门要以实施《规定》为契机,以“行政程序年”活动为抓手,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对“行政程序年”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制定对策,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长效机制。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并撰写评估报告。

三、实施步骤

“行政程序年”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制定下发《县“行政程序年”活动实施意见》,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部署。各乡镇(街道)和县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月日前报县“行政程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全面开展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各项活动,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活动期间,及时将活动情况报县“行政程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以适当形式大力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交流学习。

(三)考核验收阶段。各级各部门要在广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自查,及时总结经验,于月日前将书面报告报县“行政程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行政程序年”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切实加强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行政程序建设工作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行政程序建设责任制,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贯彻落实《规定》、加强行政程序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活动的开展负总责,并严格落实行政程序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第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得到保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为了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的质量控制,根据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二、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投入物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产出物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施工工期、施工技术、施工气候、施工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对市政道路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哪一个因素没有控制好都会出现质量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木桶效应,因此对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图纸)、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与方法,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共同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工序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还以一些专门的法规作依据,主要包括:

1.有关工程施工规程及验收规范。如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2)、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2.有关质量检验、取样的技术标准。

3.使用的相关材料的验收、包装、标志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三)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对质量进行控制

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和时间段来划分,可以将工程质量控制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前期)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期)质量控制、竣工验收阶段(后期)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阶段(前期)质量控制

(1)对各项工程参与者进行审查。首先,监理工程师应该持证上岗,并且是懂经济、管理、技术、法律,并且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全面技术人才;其次,施工队伍的素质(包括思想、技术、身体)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取消上岗资格。

(2)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提交施工方案上报监督部门,经审核通过后即作为施工依据。

(3)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对于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测,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4)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抽查。所有用于工程中的材料必须有抽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5)在施工前进行环境调查,熟悉施工环境。

(6)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明确各部位的质量标准。

(7)建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系统

①一个过程:即施工阶段的事前准备、事中各工序施工、事后工程总体验收、资料归档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②四个阶段:施工阶段的事前准备、事中各工序施工、事后工程总体验收、发现并处理问题的阶段。

③把好开工关: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才能下开工指令。

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设计说明及施工图)等;技术标准、实验及取样的技术标准、材料验收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建筑安装作业的操作规范。

(2)工序质量控制的过程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在没有形成产品前,也就是这条市政道路没有结束工程建设时,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监控,跟踪质量变化,分析引起质量变化的原因,采取措施纠偏。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则是通过对工序的一部分进行检验,统计、分析、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如果工序质量与预期标准出现偏差,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控制和修正。其控制内容包括:工序活动开始前对条件的控制,要求人、技术方法、材料、机械和环境能满足施工要求,为保障工序活动的质量,严格控制这五大影响因素是基础;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或工具,对工序活动结果进行质量检验;对检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根据工序数据分析和质量标准,对整个工序的质量进行判断,当工序质量正常,则进入下一个流程,当工序质量发生波动时,就进行工序分析,以寻找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特别是主要因素;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后,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以达到规定要求;为了检查调整和修正的效果,需要对调整后的工序再次进行检测、分析、判断,直到质量达标为止。

三、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工作

当道路修建工程完工后,对该道路的路基、外观按规定进行质量核查,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文件要求。工程质量验收分为过程验收和竣工验收。

(一)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对于工程质量的验收,应遵循一定程序:

1. 各个小项的工程完工后,由施工方的检验人员自行检验,并汇总;

2. 当各环节质检符合标准时,由施工方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应联合监理部门对该工程进行质检,并写书面报告。

(二)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内容及依据

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内容是:保证资料检查、对分项工程的内容进行抽样检查;其中以原材料、施工检测、试验资料为重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主要依据:国家有关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经审批部门核准的项目相关材料、以及工程承包合同等。

(三)过程验收的要求

施工过程是形成质量的关键,因此,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因素进行监管对保障工程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验收应该在施工单位自行验收评定后进行。

第5篇

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把国家建设成富裕的小康社会战略计划正在实施,小康社会不仅体现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市政工程是我国发展的前哨,靓丽的城市夜景,弯沿曲折的道路、水渠,都是我们市政业的产物。当然对于我们市政业来说,每建设一个工程,首先要对工程进行策划,这里策划,就是我们讲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的编制。因此下面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进行浅说。

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及必要性

1、基本宗旨: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宗旨是,按照市政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施工工艺规律和经营管理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案、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计划,有效利用施工场地,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使竞争取胜,经营科学有效,施工有计划、有节奏、能够保证质量、进度、安全、文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作用: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规划、指导市政工程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全局性的技术经济文件。

首先,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市政工程承包组织的需要编制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既包括技术的,也包括经济的;更确切地说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文件,既解决技术问题,又考虑经济效果。所以,它是一种管理文件,具有组织、规划(计划)和据以指挥、协调、控制的作用。

其次,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全局性的文件。“全局性”是指,工程对象是整体的,文件内容是全面的,发挥作用是全方位的(指管理职能的全面性)。

第三,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承包全过程的,从投标开始,到竣工结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应当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和签订承包合同中的作用,使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管理中发挥作用,更要在经营中发挥作用。

3、必要性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必要性首先是由市政产品的技术经济特点,市政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以及市政工程交易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建筑产品的特点主要有3点,即固定性、多样性和庞大性。与市政产品的特点相对应,市政施工的特点也有3点,即流动性、单件性和露天性。市政市场交易活动的特点主要也有3点,即市政产品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同时进行(统一性),市政产品活动的阶段性和长期性,交易活动结算方式的特殊性(预付款、按月或按阶段结算和竣工后结算)。这些特点使得市政施工、管理和经营活动非常复杂,必须事前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才能确保成功。例如市政施工的单件性(即一次性),决定了市政工程项目生产活动的不重复性,不可能有现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可供使用,必须在施工之前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保证成功地进行施工。再如,市政产品的庞大性,不仅使露天生产不可避免,而且使生产所需的资源耗量庞大,施工时间长,操作条件差,环境多乃恶劣,只有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才能确保资源优化配置,施工进度合理,施工工艺适当,排除各种干扰。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承包者要取得施工任务,必须在市政市场上参加竞争。承包企业要竞争取胜,就必须进行充分筹划,确定对策,并满足招标方标书中有关组织方面的要求,这就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另外,市政工程施工的复杂的施工工艺,对施工技术的特殊和高难要求,需要处理好的众多协作配合关系,施工准备工作的复杂性、大量性和长时间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强相关性等等,都要求具有科学、严密、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

三、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种类

根据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设计阶段和编制对象的不同,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称标前设计),另一类是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称标后设计),后者又可分为三种: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标前设计是为了满足编制投标书和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需要而编制的;标后设计是为了满足施工准备和施工的需要而编制的。市政施工单位为了使投标书具有竞争力以实现中标,必须编制标前设计,对标书的内容进行规划和决策,作为投标文件的内容之一。标前设计的水平既是能否中标的关键因素,又是总包单位招标和分包单位编制投标书的重要依据。它还是承包单位进行合同谈判、提出要约和进行承诺的根据和理由,是拟定合同文件中相关条款的基础资料。这两类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见下表。

种类 服务范围 编制时间 编制者 主要特性 追求主要目标

标前设计 投标与签约 投标书编制前 经营管理层 规划性 中标和经济效益

标后设计 施工准备至工程验收 签约后开工前 项目管理层 作业性 施工效率和效益

对于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的公共改造工程,在编制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之后,还应编制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用来指导各分部工程的施工。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工程、钢筋结构安装工程、大量土石方工程等等。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突出作业性,主要是进行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和技术措施设计。

四、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代号、地址、总规模、生产能力、总投资(或总造价)等;

2)工程组成、面积、结构、造价等(可列表说明);

3)工程特点、地区特点、场地特点、地质水文特点、施工条件、技术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地震裂度等;

4) 设计单位、设计进度,市政概况、结构概况、设备安装概况等;

5)工程承包合同目标:工期及进度、质量、造价、安全、环境主要材料用量、承包合同中乙方的义务描述。

(2) 施工管理组织

1)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图;

2)各职能部门(或职能人员)的职责分工;

3)拟建立的主要规章制度;

4)内部承包规划和合同管理规划。

(3)施工部署及主要施工方案

1)分包计划;

2)劳动力筹集计划;

3)材料与预制构件供应、采购、订货规划;

4)市政机械设备选用(自备、购买及租赁)计划;

5)项目经理部内部的工作任务安排;

6)主要单体工程施工方案初步设计;

7)分期分批施工规划。

(4)施工准备规划

(5)施工总进度计划

(6)各种资源需用计划

(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8)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设计

(9)成本目标控制规划

(10)安全环境控制目标及风险管理规划

(11)指标计算与分析

2、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内容

不论是哪一类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都相当广泛,编制任务量很大。为了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得及时、适用,必须抓住重点,突出“组织”二字,对施工中的人力、物力和方法,时间与空间,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阶段与全过程,前方和后方等给予周密的安排。

从突出“组织”的角度出发,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重点编好以下三项内容:

第一个重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在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前者的关键是“安排”,后者的关键是“选择”。这一部分是解决施工中的组织指导思想和技术方法问题。在编制中,要努力在“安排”和“选择”上做到优化。

第二个重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进度计划,在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工期计划。这部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顺序和时间。“组织”工作的得力,主要看时间是否利用合理,顺序是否安排得当。巨大的经济效益寓于时间和顺序的组织之中,绝不能稍有忽视。

第三个重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总平面图,在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平面图。这一部分是解决空间问题和施工“投资”问题。它的技术性、经济性都很强,还涉及许多政策和法规问题,如占地、环保、安全、消防、用电、交通等。

总之,三个重点突出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时间和空间三大要素,这三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设计的顺序也不能颠倒。抓住这三个重点,其他方面的设计内容也就好办了。否则其他内容既无法设计,设计出来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五、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1、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

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论证施工组织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算,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比较,选择技术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为不断改进与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水平提供依据,为寻求增产节约的途径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技术经济分析既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之一,也是必要的设计手段。

2、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

(1)全面分析。要对施工的技术方法、组织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对需要与可能进行分析,对施工的具体环节及全过程进行分析。

(2)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抓住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三大重点,并据此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

(3)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要灵活运用定性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应用定量方法。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应对主要指标、辅助指标和综合指标区别对待。

(4)技术经济分析应以设计方案的要求、有关的国家规定及工程的实际需要为依据。

3、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

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施工周期、劳动生产率、工

程质量、降低成本、安全指标、机械化施工程序、施工机械完好率、工厂化施工程度、临时工程投资比例、临时工程费用比例以及节约三大材料百分比。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工期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降低成本率、主要工程工种机械化程度以及三大材料节约指标。这些指标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完成后进行计算,并反映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文件中,作为考核的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可在图表所列的指标体系中选用。其中,主要的指标应是:总工期、单方用工、质量优良率、主要材料节约和节约率,大型机械耗用台班数以及单方大型机械费、降低成本额和降低成本率。

4、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

技术经济分析应围绕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境、五个主要方面。选用某一方案的原则是,在质量能达到合格(或优良)的前提下,工期合理,成本较低。例如:

(1)基础工程应以土方工程、现浇混凝土、打桩、排水和防水、运输进度与工期为重点。

(2)结构工程应以垂直运输机械选择、流水段划分、劳动组织、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模、浇灌及运输、脚手架选择、特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各项技术组织措施为重点。

(3)装修阶段应以施工顺序、质量保证措施、劳动组织、分工协作配合、节约材料、技术组织措施为重点。

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重点是: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劳动力使用,场地占用和利用,临时设施,协作配合,材料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环境保护。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重点是:施工周期,大流水作业,施工准备,临时设施,劳动力均衡使用与均衡施工,总分包协作,成本,质量,安全,节约,占地和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开拓性措施。

第6篇

关键词: 涵闸工程; 质量评定; 施工验收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加大, 其中市政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近几年来“城市防洪工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涵闸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涵闸是具有挡水和泄水功能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在市政设施中对城市 防 洪 、航运、污水排放等到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现有市政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中尚无涵闸工程专用的评定标准, 本文拟就其质量评定与验收进行讨论。

1 涵闸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明确工程的行业属性后, 进行工程质量评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划分应由建设( 监理) 单位组织设计及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涵闸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应结合其特点进行合理划分, 在参照市政桥梁工程划分的基础上, 涵闸项目的工序、部位及单位工程可作如下划分。

)单位工程: 市政涵闸工程中的独立核算项目应是一个单位工程( 一般以座为单位) 。

(2) 部位: 涵闸工程的部位划分应结合其结构组成, 按主要部位划分为: 上游联结段、下游联结段、闸室段、地基基础及防渗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制作与安装、电气设备安装、桥梁工程( 或道路工程) 、附属实施及其他等八个部位。

(3) 工序: 按工序划分为: 土 石 方 、模 板 、钢筋、预应力筋、混凝土工程、砌体、桩基础、防渗板桩( 防渗墙) 、金属结构制作、构件安装、设备安装、装饰、其它工程等

2 涵闸工程的质量评定

2.1明确了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后,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就可以按工序、部位及单位工程三级进行涵闸工程的质量检验及评定, 评定等级按现行市政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分为“合格”与“优良”两个等级, 其评定标准的主要依据为合格率。同时因启闭机和电气设备是涵闸正常运转的重要控制部分, 涵闸工程的质量评定应在其设备产品质量合格后的基础上进行。

2.2工序质量标准的选取与制定是重点, 涵闸工序的标准同《市政桥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 2- 90)和《市政道路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 1- 90) 中的相关工序标准, 对市政规范中没有相关标准的工序, 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规范中类似的标准制定,并报质量监督部门认可。

2.3部位的质量评定是在其所含的工序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闸门及启闭机制作安装和电气设备安装两部位质量评定时, 应在设备质量合格证书及使用说明书齐全的基础上进行评定。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在其所含的部位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2.4在外观项目检查合格后, 工序的主要检查项目 合 格 率 为 100%, 非 主 要 检 查 项 目 合 格 率 达70%以上且符合质量标准的点的偏差在允许偏差的 1.5 倍以内, 或偏差值虽超允许偏差的 1.5 倍,但不影响下道工序施工、工程结构和使用功能, 则该工序可评为合格等级。在合格标准的前提下, 如全部检查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达到 85%则该工序可评为优良等级。部位所含工序全部合格, 则该部位可评为合格等级, 在部位合格的基础上, 全部工序检查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达到 85%, 则该部位应评为优良等级。单位工程所含部位的工序均合格, 则该单位工程应评为合格等级, 在评定合格的基础上, 全部部位检验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达到85%, 则该单位工程应评为优良等级。

3 施工验收

3.1施工验收是工程建设进入到某一阶段的程, 籍以全面考核工程是否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要求, 以确定工程能否继续进行、进入到下一阶段施工或投入运行, 并履行相关的签证和交接验收手续。通过对工程的验收, 可以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建设, 检查已完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方面的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合同的规定, 并对验收的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建设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 总结工程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为管理和今后的工程建设服务,使工程及时移交, 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3.2一般来说, 涵闸工程验收评定的程序和组织可按如下顺序进行。工序应由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 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 ( 技术) 负责人等进行验收。部位应由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对重要的部位或阶段验收应邀请勘察、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质量监督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 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建设单位接到报告后, 应由建设单位( 项目) 负责人组织施工( 含分包单位) 、设计、监理等单位( 项目) 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并邀请质量监督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

3.3作为水工建筑物, 当具备条件时, 有时需提前破除围堰以发挥其挡水或泄水功能, 这时需进行阶段验收, 也称水下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已完工程的形象面貌, 鉴定已完工程的质量; 检查在建工程的建设情况; 检查待建工程的计划安排和主要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以及是否具备后续工程施工条件; 检查投入使用工程是否具备运用条件, 对能否验收提出意见; 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4 结语

涵闸工程的结构复杂, 涉及土建、钢结构、电气与自动化等多专业施工。合理的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是做好涵闸工程质量评定工作的前提, 在进行划分时不可照搬教条, 应结合工程特点、参建单位情况, 在各方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在施工过程中, 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进行工序检查验收时须重视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不可编制、伪造数据, 要使得质量评定的等级能反映实际施工水平, 强调工序的自检及交接检查验收, 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程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按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 2001) 执行, 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 历次验收时应注意完善相关的文件资料, 重视阶段验收, 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 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 将工程的竣工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参考文献

[1]CJJ2- 90,市政桥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第7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排水管道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会影响到城市排水系统的顺利运行,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促进现代化城市的稳步发展,就需要加大对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关注度,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促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施工设施和施工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且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加大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控力度,才能够确保排水管道施工的总体质量满足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要求,防止后续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总体水平。

1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的意义

1.1加强对道路路基的保护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路基是最为基础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道路工程的施工水平和使用寿命。一旦遇到降水天气,雨水就有可能会渗透到路基内部,对路基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路基的总体质量,还有可能会缩短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周期。而使用先进的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能够将路基中的积水顺利排出,保证路基结构的干燥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人们的正常通行。

1.2加强对道路路面的保护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投入到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路面积水的现象,而这些积水长时间得不到排出,就会对路面的混凝土、沥青等材料进行腐蚀,从而导致路面出现剥落松散的现象,降低道路工程的安全性。而利用完善的道路排水系统,就能够保证遇到降雨天气,使水分能够更加迅速地排出,这样也能够有效提高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1.3加强对道路施工材料的保护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对于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施工材料自身的特点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遇到降雨天气时,其本身的质量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加大对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切实提高市政道路排水施工效果,完善道路排水系统,能够对道路材料形成有效的保护,为后续的道路维修和养护提供可靠支持,从而降低维护成本的投入。

2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现状

2.1管线预埋深度不够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排水管道进行预埋设计,结合土壤的冻层深度以及道路的负载能力进行准确的计算,一般来说需要大于计算值的0.15m。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单位在完成基础性的施工以后,再反挖沟槽就会导致预埋管线的深度达不到预期的标准,而一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缩短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会缩短预埋管线的深度,最终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出现问题,影响到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

2.2管道错位问题

一旦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质量问题,就会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进度和成本产生极大的影响,管道安装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够成熟,这使管道出现了错位的现象,从而导致沟槽出现倒坡和积水的现象。而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这种现象,就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用于沟槽的调整,从而延长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也会进一步提高施工成本,同时还会对沟槽产生破坏。此外,由于部分施工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大,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设计施工过程中勘察到的数据和测量工作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排水管道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在管道错位的情况下,流出的污水等有害物质就会对管道产生腐蚀,从而降低排水管道的使用性能。

2.3管道堵塞

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堵塞,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施工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原则的要求进行管道的安装,另外由于部分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够高,在施工过程中仅仅凭借主观经验开展相关的操作,导致管道内部有大量的杂质,由于水流的冲击也会导致管道的交叉部位出现堵塞的现象,进一步影响到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此外,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误差,例如取值过大也会导致管道中沉浸杂质,影响到排水管道的运行效果。随着长时间的运行,杂质在管道内不断堆积,就会导致管道出现堵塞的现象,影响到整个排水系统的应用效果。

3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3.1前期准备工作

正式开始排水管道施工之前,首先应由施工企业签署正式的施工合约,然后组织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结合当地的地势环境以及天气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测试人员,主要是结合现场的实际状况,提前做出一些施工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防止出现突发状况,而设计人员主要就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结合勘察的数据,确定施工图纸,保证施工图纸中管线的长度走向与施工现场相一致,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误差影响到排水管道施工的有序进行。第二,正式开始施工之前,还需要对施工中用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防止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所有的原材料都应该配备质检报告,尽量减少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影响到后续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三,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考核,设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只有考核合格以后才能够上岗,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导致的排水工程质量问题。

3.2沟槽挖掘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沟槽的挖掘,只有做好管道铺设的基础环节,才能够确保后续施工的有序进行,而其中沟槽挖掘就是关键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确定好沟槽的具置,由于沟槽的位置很容易受到现场地形的影响,所以在确定沟槽位置之前,一定要认真勘察施工现场的地质报告,分析施工现场的水文状况,这些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结合设计图纸的内容,确定好具体的挖掘方案以及挖掘位置。第二,做好边坡防护工作。沟槽开挖过程中还需要对沟槽边坡进行有效的支护,对于周围的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设置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案,确保排水管道施工的有序进行,选择合适的边坡支护技术。举例来说,如果选择钉支护技术,需要保证附近土体与土钉的有效接触,确保土钉镶嵌到土体以后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支护效果。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谨慎选择边坡支护的材料,一般来说通常会选择碎石堆砌挡土墙,防止边坡受到压力的侵蚀,致使边坡出现坍塌的现象。

3.3管道铺设

管道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到位,掌握准确的测量数据,并且加大对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控力度,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设备性能都处于稳定状态,然后由技术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调度和指导施工材料和设备进入到现场以后,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规格、质量、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查看是否具备合格材料证明管道的接口、外观以及平整度,都是检查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在铺设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管道转移和吊装,防止对其外观和结构产生损伤,影响到排水管道的使用效果,完成施工以后,还需要结合设计的要求,对于管道的具置和标高进行固定。最后,再检查管道周围是否干净整洁,使用性能较高的材料对管道的缝隙进行填充和涂抹,确保排水管道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管道封口的位置可以使用橡胶圈来提高管道的密封效果。最后,针对管道进行涂抹以后,可以使用湿麻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保证管道的湿润度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排水管道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对管道进行有效的防护,尽量减少管道受到的损害,确保排水管道施工完成以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完成管道铺设工作以后,还需要对沟槽进行有效的处理,防止出现市政道路地基和管道下沉的现象。

3.4闭水试验

管道施工完成以后,应该对管道进行闭水试验,以此来保证管道的密封效果,确保设计的排水效果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闭水试验,能够进一步对管道的裂缝、砂眼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够及时发现排水管道密封不严的问题。在闭水试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管道内注入清水,直到注满为止,确保注入的水量能够符合蓄水深度的要求,一般来说,闭水试验过程中,蓄水的深度应控制在20mm左右,高度控制在35mm左右,闭水试验的时间应超过一天,而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管道的实际状况以及渗漏问题进行全面的监测,观察次数应保证在5次以上,检查结果的精确度需要设置为0.1m。施工过程中,闭水试验是整个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管道的安全性,确保排水管道的使用性能。为了能够全面提高排水管道的具体使用效果,需要对闭水试验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说明。针对排水管道进行闭水试验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前提:首先,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对排水管道外观和检查井进行全面的检查;第二,保证管道的牢固性;第三,进行闭水试验时,选择的水源必须能够满足试验的标准,不能够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用水需求。具体的实验内容如下,首先,需要确定好注水水位,一般来说,应选择上游管道作为闭水试验的开始环节,对管和井进行浸泡处理时间为两天,然后开始闭水试验。一般会选择管道顶部2m位置作为水位的高度,同时还应该保证与上游井口的位置一致。需要注意,使用这一技术时需要对管道的渗漏、堵塞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观察时间需要不少于30分钟,同时还应该计算管道出现的渗透量。计算公式为q=W/(T•L),L代表试水段的长度,T代表观察时间,W代表补水量,如果计算的渗透量符合要求的范围,那么就说明该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3.5土方回填

在整个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土方回填是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施工中的关键内容,工作人员应加大对土方回填的关注度,完成管道铺设且进行闭水试验,符合施工标准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就能够进行土方回填工作。首先,进行土方回填,应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应尽量使用施工现场原有的土壤,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排水管道施工的总体水平,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第二,在回填过程中需要将土壤中的大石块、杂物等进行彻底的清理,否则会影响到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确保回填的土壤中不包含任何的杂质,以此来提高回填的总体质量。第三,施工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总体水平,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防止土方回填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效果。

4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掌握设计图纸信息

不论是任何的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图纸都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也不例外。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要求施工企业能够全面了解设计图纸的内容,并且对设计图纸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设计图纸的可行性,而且与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相一致。此外,在设计图纸的指导下,施工人员对排水管道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操作,以此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排水管道的施工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4.2现场勘察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的前期阶段,应组织专业的人员对于该城市的所在区域进行全面的勘察,收集该地区的天气变化以及水文地质等相关信息,针对施工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以及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结合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数据,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来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质量。同时,施工企业还可以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和技术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建模,这样就能够对施工中有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提前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尽量减少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保证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的有序进行,提高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

4.3工序巡视监督

由于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工序相对较多,施工环节非常的复杂,如果在管道施工完成以后,发现质量问题就需要进行返工,重新挖掘沟槽等,致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周期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资金。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对施工工序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安排质量检测人员,对于施工现场进行定点抽查,进一步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尽量减少返工操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加大巡检力度,以此来保证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的总体水平。此外,还应该组织质检人员进行专门的质量检测,对于工程项目的管道铺设加大检测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质量问题,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5结语

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管道错位、管道堵塞、预埋深度不够等等,如果没有对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针对沟槽开挖、管道安装、闭水试验、土方回填等环节,加大管控力度,以此来提高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的使用性能,满足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要求,促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杰.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与质量保证对策[J].居业,2020(5):99-100.

[2]刁家勇.市政工程中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2):76.

[3]缪春波.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3):3-4.

[4]顾克宝.市政工程中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2):138.

第8篇

两项公寓是解决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的政策性租赁用房,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政府适度保障和“只租不售”的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二、责任主体

以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为责任主体组织建设并落实拆迁和配套工作。具体建设主体由责任主体提出意见,经市建委、发改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联合审查报市政府批准后确定。

(一)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公寓建设项目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并组织建设,其选址一般应为创业人才相对集聚的区块。

(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建设项目主要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建设,通过新建和改(扩)建闲置建筑两种方式实施。新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的选址一般应为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聚的区块。

(三)在实施“撤村建居”农转居公寓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时,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可按一定比例配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

(四)对利用集体所有的存量土地新建两项公寓的,须按规定程序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对利用10%留用地新建两项公寓的,项目用地不受招拍挂的限制。

市、区、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大两项公寓建设的拆迁安置力度,并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两项公寓的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三、优惠政策

(一)新建两项公寓的建设用地性质规划为住宅,纳入保障性住宅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二)新建两项公寓(不含单位自建自用的宿舍)涉及需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参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予以免缴;

(三)两项公寓建成后承租人的用水、用电、用气等费用按照居民标准收费;

(四)单一产权的两项公寓可免缴物业维修基金。

四、设计标准

(一)户型设计以集体宿舍形式为主,每间建筑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原则上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公寓按每人20平方米建筑面积、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按每人1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建设。设置符合标准的卫生间和盥洗室,不单独设置厨房,一半房间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采光要求。

(二)在住宅用地上新建两项公寓的,可按照不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30%的比例配置少量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成套户型,设置符合标准的卫生间和单独设置厨房。

(三)在住宅用地上新建两项公寓,可配套建设不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10%比例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共厨房(或食堂)、文化设施及其他公共活动室等与租赁者相关的设施。

(四)新建两项公寓的机动车停车位按照每间(套)0.18个车位的比例配置,非机动车位按照每套(间)不少于3平方米的标准配置。

(五)单一产权的两项公寓按照地上总建筑面积3%0的比例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社区管理工作纳入属地管理。

五、审批程序

为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由市建委牵头,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配合建立两项公寓项目联合审查制度,按照简化手续的原则,将两项公寓建设审批纳入绿色通道。

(一)新建程序。

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由区政府(不含开发区管委会)向市建委提出两项公寓建设申请,市建委会同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进行现场联合审查,报市政府批准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可参照拆迁安置房的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并组织建设。

(二)改(扩)建审批程序。

1.建设单位向所在区政府提出改(扩)建申请。

2.区政府组织工业部门或招商部门审查后,向市建委申报。

3.市建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进行现场踏看并联合审查。

4.市建委报请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立项。

5.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建设单位凭市政府的批准文件到市规划局办理相关规划审批手续,并承诺因城市建设需要对改(扩)建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实施拆迁时,仍按原有的用地性质进行补偿。市规划局根据市发改委的立项意见,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规划审批。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建设涉及改变现有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对结构安全负责,做好居住功能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市规划局应根据情况征求消防、环保、卫生防疫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6.办理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凭原有用地批准文件、规划审批意见、质量安全监督书、施工图审查意见等(国有投资需施工招投标),向市建委申领施工许可证,市建委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验收程序。

新建两项公寓的验收可参照住宅项目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改(扩)建工程竣工后,进行规划、消防、环保等竣工验收并备案。

第9篇

【摘要】:基于交通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基本载体这一事实,从施工管理组织设计阶段等几方面对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并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1.引言

市政道路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既是市政基础设施的一大重要工程,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水平高低。众所周知,市政道路在施工过程中,虽然其施工场地不大,但市政道路施工规模却相当大,而且其涉及面也相当广,此外,还具有施工线路长等特点,这就使得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难度极大,而且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市政道路建设也日益增多,在这施工过程中,某些施工企业为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而盲目提高施工进程,致使工程施工质量下降。因此,为确保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就很有必要对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成因采取有效对策来保障市政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2.关于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施工管理组织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原因。市政道路在这个阶段,所存在是管理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①建设市政道路过程中,其施工单位的选择,通常是以招投标方式来确定的,而中标单位与建设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方面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致使施工组织相关设计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②在本阶段,有关施工技术与具体的管理作业,这二者中,因过于重视施工技术而忽视具体的管理作业,致使在实施技术组织保障措施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局限。③某些设计人员因其自身专业素质不高,未能有效形成完善的施工技能,而无法正常完成工程项目的编制。

2.2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原因。科技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现代交通设施的更加完善,市政道路建设也随之提高其科技含量,故对其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是,市政道路工程因其施工环境较为复杂、不稳定,且分支不同的道路管线,也具有体特定要求的施工质量,无形之中极大地增加了其施工技术质量作业管理难度;如果对于各市政道路建设部门无法进行有效协调,势必增大工程施工技术质量作业管理难度,从而极大地影响着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的正常开展。。

2.3 施工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原因。由于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极为庞大,故在具体施工中需由不同施工单位来承包;因存在着不够完善的施工管理体制标准,致使具体分包中经常发生一些问题,实施作业存在着较大的局限而无法把各分包施工单位建设作业的权责进行完整的界定和划分。再加上有些分包施工单位为自身利益而未能做到积极完成自身工作,有时甚至发生拖延工期现象,致使工程建设中发生了本可以避免的大量漏洞,这既加大了施工后期的协调管理执行难度,又延迟了工程施工工期。

3.关于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对策分析

3.1做好施工前期组织计划准备工作。有关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可着重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入手:①结合市政道路具体施工状况,施工作业人员并把有关道路勘探及推测工作做好,并基于勘探和推测结果,有针对性地把与施工有关的各项计划制定出来。②因市政道路施工所具有的环境复杂、变化大等特点,故不管是在组织设计阶段、还是准备工作阶段,一定要对那些会对工期带来影响的因素,进行有效预测,并以此以依据来对施工进度进行适当控制。③为让施工质量管理得到有效保障,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分析,以便能更好地熟悉施工图纸内容,达到对图纸设计意向充分领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与施工相关单位做好协调关系,尽可能地促使施工管理作业效率的提高。④对于市政道路各种管线的埋设地点及其相应功能,要予以充分的掌握,为能保障施工顺利,在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先后工序来进行施工。

3.2 加强管理施工现场材料及机械设备。实践表明,就整个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总造价而言,施工材料的费用约为总造价的一半,其所在的比重是最大的,因此,对施工现场材料及机械设备进行最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总造价。因此,整个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对施工现场材料及所用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合理选取和管理;在具体选取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时,现场作业人员一定要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具体情况,在进行相互比较的前提下进行选取,以此来达到对施工现场材料和机械设备进行优化整合的效果。

3.3 做好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的科学管理。进行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起着最大影响作用的就是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法,因而一定要坚持制定出施工方案,再实施工序施工,故在施工之前必须实施技术交底。具体施工中,如果需要修改施工方案,则一定要基于已制定的制度文件来完成修改,以便能对实施施工方案起到有效控制作用,最终制定出与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相一致的施工方法。此外,进行施工工序的有效管理,可对引起施工质量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予以消除,从而有效促使市政道路施工整体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所以,为对市政道路各施工工序起到灵活有效的控制效果,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结合各个工序的施工环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检查制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市政道路不仅仅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工作;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深入分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制定出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这对于保障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斌.关于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3.19

[2]朱永军.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3]倪员建. 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4)

[4]徐华颖.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体系完善[J].中国西部科技,2009,(02).

第10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现场技术;管理;处理

市政道路工程事关城市的市容和市貌,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因此,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我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势在必行。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形象,要努力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创精品优质的市政道路工程。

1.加强施工现场技术交底

市政工程涉及范围很广,包括道路、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路灯等等许多方面。因此,要保证城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加强施工现场技术交底,使各个环节、各个工序、各个工种衔接好。利用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在工程具体施工之前,由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内容、重点部位、施工工序、操作要点、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施工的重点、要点及原则性问题进行明确指导与交底,并对施工员反馈的信息负责指导和处理。在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技术交底应当具有多层次性、反馈性和可调整性。

2.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具有很大影响,材料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道路工程使用寿命的长短。施工材料的好坏对施工的质量优劣起巨大的作用。必须重视原材质量,加强对原材的管理。原材、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和复试报告。并注明所次批次材料的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人需签名及原件存放点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标准进行抽取试样。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质量意识差;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低;没有良好的监督制约机制;协调意识差;信息闭塞;缺乏必要的经济核算等。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 对参加施工生产的人员,特别是材料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重视材料质量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施工材料的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2) 加强对试验段方案的执行及结果的反馈。3)对施工定额进行分解、定量控制。进入工地后即对清单中各项工程量进行核定及定额分解,分解时应考虑到运输、保管及施工过程中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定额与实际消耗应经常进行对比,进行定量分析和控制,使材料控制直接进入施工第一线。4) 在项目部设立材料管理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材料的购销工作。完善各种奖惩制度,使责任划分明确,奖惩制度分明。5) 加强施工的合理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工期,保证施工工程质量。

3.加强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3.1 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实行监督。检测制度需涉及市政道路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关键部位的实体工程质量或材料进行监督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列入工程质量的管理资料。承接市政道路工程的监督检测任务的检测单位,除满足相关检测机构的要求外,应守法经营、管理规范,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监督检测的比例可根据工程类别及部位的重要性和现场施工的质量及检测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取样数量的30%。

3.2 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工地试验室在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重要部门。施工单位要加强工地试验室的建设,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完善试验室的房屋建设,配备齐全的试验仪器,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的需要。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试验要及时,数据要准确、可靠,一切应以数据说话。在试验室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以及沥青混合料级配试验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项目开工之前这些试验就都要做好,其试验结果将用于指导现场施工,是影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4.建立工序质量控制,提高工序质量

工序的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包括多个工序过程,其定义分为三类:一般工序:对产品质量起一般作用的工序;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特殊工序:其结果不能通过后面的检验和试验,而只能通过后期使用才能完全验证的工序。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即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总是处于受控状态。对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要加强管理,对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要形成一个闭环。根据一线技术人员反映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将各个质量控制的环节落实到施工单位的基层班组中。为确保实施过程各工序紧密相扣、各专业同步交叉作业,工程项目部应加强协调的力度,合理的安排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实施交叉作业,要一环紧扣一环,使工程建设呈现出紧张有序、质量进度相互协调、各分项工程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5.加强地下管线及排水设施的位置处理

市政排水工程的大多数雨水检查井都设置在行车道上,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大多数情况下,因检查井宽度较小,回填夯实质量不易得到控制,压实度检查也很难进行。施工中如疏忽大意或着监控不严,必然使检查井周边回填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检查井周边与路面衔接处出现塌落下陷,由于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跳车”的现象。更严重者,造成地面坍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1) 严格控制检查井和管线位置处的基层和垫层的施工质量,杜绝井体下沉现象发生。2) 严格控制检查井的砌筑质量,同时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高度,防止井体发生变形。3)检查井的井具要配套,安装时要坐浆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能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要在合理范围之内,平面位置应准确无误。

6.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并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的影响大。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从技术交底到原材检验,到施工监督检测,通过科学管理,使建设项目精心施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加强施工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耐久性,并提高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近几年来,全国水利系统根据《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对水利建筑市场的监管,加强了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积极维护了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但是,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方面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不仅严重危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败坏行业风气,影响水利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来抓。

2、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水利部的工作要求,研究制订本地区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明确任务、目标、措施和组织领导,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于*年7月底之前将实施意见和名单报送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二、目标任务

3、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既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又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尽快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

4、今年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主要工作是:一是抓紧制(修)订与整顿和规范有关的规章制度;二是把好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关。做好水利施工企业资质的初审工作,做好项目招标时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做好对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的管理;三是严厉查处规避招标、明招暗定、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四是加强水利建筑市场执法检查、稽察。

三、措施要求

(一)提高法制意识,完善水利建筑市场法规体系

5、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工程建设各方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对已经颁发的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有悖于国务院规定的文件,要立即予以纠正或撤销。

6、水利部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水利工程的专业特点,抓紧组织制定和完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制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行为、规范设计市场、规范监理市场的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合同范本制度。

(二)加强行政监管队伍建设,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7、完善市场监管机构,强化市场监管责任。各地应结合本地工程建设以及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需要,完善监督机构,包括人员、经费以及装备等,明确监督职责。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督水平。要搞好政府监管职能的定位,端正政府行为,防止职能错位或越位,减少监管的随意性,做到依法监管。

8、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按照国务院要求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建立行政监督与工程稽察相结合,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9、充分发挥工程稽察的作用。水利部稽察办要把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重要稽察内容,要把投资大、任务重、建筑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地区作为重点稽察地区,要把建设管理难度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作为重点稽察项目。近期稽察的重点是查处规避招标、假招标和工程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10、清理整顿对水利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资助现象。各在建项目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除法定规费外的各种收费、摊派、资助的登记、清理工作,地方项目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中央项目报流域机构汇总。9月底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将书面报告报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11、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动员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对重大事件要予以曝光。

(三)贯彻《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1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投标。凡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必须依法招标。各地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国家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规模标准。要提高公开招标比例,严格控制邀请招标。凡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国家重点项目或者地方重点项目,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报审后,方可进行邀请招标。

13、积极推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招标。

14、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编制要规范。招标公告应真实反映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公开。招标文件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有关示范文本认真编制。

15、招标设计及标底编制要合理。招标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和部有关规定进行,满足工程招标投标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招标宜设置标底,标底应由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持证人员编制,严禁标底编制偏低现象。要加强对标底编制的监督检查。

16、资质审查及评标、定标要严格、规范。项目法人应建立资质审查责任制,严格资质审查。评标标准和方法必须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不得随意更改。评标时,评标委员会要按招标文件公布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当限定在一至三家,并标明排列顺序。定标时,项目法人原则上应尊重评标委员会的意见,确定中标单位。

17、项目法人要将评标报告及中标结果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以及中标结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追究项目法人代表的责任。

1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评标专家名册和评标专家库,流域机构和有关水利工程招标机构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评标专家库。要严格认定专家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19、提倡平等竞争,反对压价中标。招标人应给所有潜在投标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不得将评标过程变为变相议标过程,不得要求投标人盲目压价,评标标准和方法以及中标条件不得含有任何地方保护及行业保护的内容。

20、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接的工程。要建立水利工程承包合同及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对不履行备案制度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在资质年检中作为不良行为给予记录;发现有非法行为的,要责令整改,依法查处。

21、分包工程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不依法履行分包管理,或者与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串通,允许其转包、违法分包或者转让监理业务,甚至强行指定转包、违法分包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单位直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四)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22、所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要明确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承担法定责任。在工程建设中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应当首先追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代表的责任。

23、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制度。要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进行开工报告管理。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实行招标、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不进行监理的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开工报告;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和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作出严肃处理。

(五)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24、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问题。必须按照四部委文件要求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等级标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水利系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资质进行清理整顿,调控规模,优化结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25、水利施工企业要按新标准重新就位。要按照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国现有水利施工企业重新就位。所有施工企业,不管其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如何,也不管是主营还是兼营,只要申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都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并签署明确意见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才能予以批准、颁发资质证书。

26、强化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招标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严厉打击无证、越级或者挂靠承接业务的行为。

27、建立动态管理的清出制度。对于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出现工程转包以及不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行为的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作出降低资质等级,直至依法将其清出水利建筑市场的处罚。

第1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市政工程是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建设项目。据调查,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人员工作协调困难、工程质量管理薄弱、项目施工浪费等问题。因此,研究如何高效益实现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实现市政工程预期价值和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

1、行业技术标准滞后

目前的市政设计、施工标准与实际发展相比,有的标准滞后,有的标准空缺,这制约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造成先天不足。另外,施工图审查规范缺失。现行国家有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但无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许多地市县施工图审查机构,无市政施工图审查资质,无相应资格专业人员,这就使施工图审查批准制度难以得到切实贯彻,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市场还不规范,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加之多数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转包挂靠的行为较为普遍,这就削弱了企业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另外,有些地方为了扶持建筑业的发展,对企业资质升级提供了优惠政策,一批分包企业也跨入总包企业行列,但是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实力和能力欠缺,质量问题频发。

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以人为本,营造全员质量意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辅助实行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深化全员质量意识。

2、谋定而后动,科学组织施工

谋则立,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是质量控制重要内容。科学施工包含编制工程建设周期内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科学合理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为此,制定施工方案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3、熟悉现场

项目部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熟悉现场地形、地貌,环境条件;掌握水、电、劳动力、设备等资源供应条件;并应核实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构筑物、河湖、绿化、杆线、文物古迹等情况。

4、实岗位责任制

严格执行开工前图纸审查及竣工验收后备案制度。加强对施工图设计质量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管理,对未经审查或未按审查意见修改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同时,运用科技创新手段,积极推广实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全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综合管理,提高监督效率,督促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对现场施工人员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施工工序的操作、施工程序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实时检查责任人员是否履行自身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有力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质量通病的治理。

5、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合格的工程必须要用合格的材料,这就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牢牢把住材料关,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杜绝不合格材料上工程。无论钢材、水泥、砂石、砖瓦、混凝土管以及一些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都要经过严格检查,从外观几何尺寸到实验室的抽样检测,从出厂合格证到化验报告。要做到这些必须做到以下两点:市政工程施工中所需原材料、成品或预制构件的品种、规格、型号和强度等级等,首先应符合设计要求;另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的标准规定。国家或地方明令淘汰、禁用的产品严禁使用。工程所用的主要原材料、构配件等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首先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质量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否则不得验收;其次,检查产品的外观;另外,还应按规定在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下,送样到具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复检试验。各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设备管理

所有施工机械和工具的控制管理应该参考施工特点和工程要求,应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按照设备管理规程加强机械保养,机械操作人员一律持证上岗,且一人一机责任制严格管理,保证机械设备随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7、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质量的主要保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建设管理责任。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和质量的总责任方,要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要依法依规招标选择参建单位;保证合理的勘测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按审定的方案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设计变更应经充分论证,并严格履行程序;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按规定组织开展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检测,组织开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验收。监理单位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监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要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保证现场人员、设备投入,确保对施工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监理到位。应按合同规定组织或参加施工质量评定和验收。

8、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专检等质量控制

每个分项工程的每道工序开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参加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及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从图纸设计、施工程序到交叉配合、成品保护,都要有详细交底,其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技术安全措施、规范要求、质量标准、有关设计变更等,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技术和要求,并有详细的交底记录。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要有质检人员在现场进行现场监督控制,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成品和设备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有权制止,必要时可向项目经理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首先技术人员应及时填写工序自检纪录,并将各种资料分档保存;其次,必须有现场质检员或技术负责人对工序质量予以检验评定(凡属隐蔽工程,质检员填写自检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单并通知现场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9、工序质量控制为中心,设立质量控制点

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中心,设立质量控制点,就要要求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正常情况下,每星期进行一次工程质量检查,每道工序进行至少一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不做整改或不按要求整改的,将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使施工质量不断提高。对整体质量评优,就必须确保有优良的分部工程。在每一分项验收达不到优良标准的,必须返工,绝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6、强化细节质量管理。一些细节施工项目,诸如道路的纵、横向接头位置、平面交叉点、桥头、新老路交接处、地下管道施工点等等,往往没能引起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足够重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这也是我们在过去的施工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除了抓好主体施工项目工程质量外,对这些细节的施工项目质量也毫不放松。

10、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更深刻。总的来讲,环境因素除了水文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外,还包括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环境(比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劳动环境(比如施工现场、劳动组合等)。环境因素尤其是自然环境因素时常变动,往往难以准确把握,比如温湿度、刮风、严寒酷暑等气候变化对市政施工的影响往往是深刻而直接的。另外,上一道工序往往也会影响下一工序。鉴于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的变化,重点强化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在单位内部着力营造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现场的材料整齐堆放,组织协调好施工秩序,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结束语

做好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多因结果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实施管理的情况下,既要确保工程质量,又要减少工程投资,提高工程建设的声誉,这就要求参建单位互相协调,创建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毛岳松.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