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时间:2022-04-23 13:4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第1篇

一、常规教研培训

(一)继续抓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德育主任学校德育工作及自身素质提高的培训。

1、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从本学期开始启动新一轮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在原有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精心选择贴近班主任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内容,改变传统的集中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班主任培训工作更具有实效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并充分发掘我区名优班主任的优质教育经验和资源,为名优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台,本学期将安排XX年香坊区优秀班主任东北师大高级研修班的优秀学员及参加省级培训培训者培训的优秀教师为全区班主任进行学习汇报,把专家的思想和观念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班主任教师提供自身专业发展的具有实效性的资源,并激发教师的思维,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本学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按要求安排8次,培训内容重点放在班主任教师日常教育行为生命化效能。

2、心理健康教师培训

(1)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优质、可借鉴性资源。

本学期,继续以"心理教师专业社群"为依托,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为避免中小学全体心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教研内容与教师所教学段脱离,针对性有偏差,实效性不够强等情况,本学期,以心理社群为依托,分小学组、中学组二个层级,计划组织6次教研活动。分层级、有针对性的为教师创设教研活动新形式,使同一学段的教师群体产生积极的、及时的良性互动效应,把可借鉴性的教育资源发挥到最大化,使教师自主参与和自我成长需求相结合,并分组进行研讨、展示、交流,以提高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

(2)加大力度普及学科专业知识,使心理教师辅导咨询能力、学科授课能力得以提升。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学期,立足常规教研,依托心理专业社群,搭建平台继续夯实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技能。心理学科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开展工作的有力前提和保障,将心理学科专业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对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发挥学科作用,做到有的放矢,为教师创设专业化成长环境。

第2篇

(一)继续抓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校本培训、自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

1、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德育部组织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2、校本培训

通过听讲座等形式,每月组织班主任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一次:

三月:《如何管理班级》

四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

五月:《如何让我们的工作变得轻松》

六月:《如何管理班级小干部》

3、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1)切实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心理健康咨询。

本学期,继续以"心理教师专业社群"为依托,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为避免中小学全体心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教研内容与教师所教学段脱离,针对性有偏差,实效性不够强等情况,本学期,以心理社群为依托,分小学组、中学组二个层级,计划组织6次教研活动。分层级、有针对性的为教师创设教研活动新形式,使同一学段的教师群体产生积极的、及时的良性互动效应,把可借鉴性的教育资源发挥到最大化,使教师自主参与和自我成长需求相结合,并分组进行研讨、展示、交流,以提高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

(2)加大力度普及学科专业知识,使心理教师辅导咨询能力、学科授课能力得以提升。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学期,立足常规教研,依托心理专业社群,搭建平台继续夯实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技能。心理学科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开展工作的有力前提和保障,将心理学科专业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对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发挥学科作用,做到有的放矢,为教师创设专业化成长环境。

3、德育主任培训

由于近两年基层学校德育队伍变动很大,新任德育主任的数量逐年递增,因此对新走上德育工作管理层面的德育主任的培养就提上了日程,本学期通过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德育工作的特点,了解基本的德育工作的内容,掌握基本的德育工作的方法。同时让他们对德育研修部的一些常规的培训工作和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拟开展校际之间的德育主任德育工作的交流活动。为全区德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提供帮助。

(二)新任班主任培训

4月份,我们将根据香坊区教育局制定的关于《香坊区中小学德育队伍培训方案》的具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对全区中小学XX年9月份上岗至今的新担任班主任岗位的教师(含在专业化验收活动中年限不够未获得任职资格证书的班主任)进行集中持证上岗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我区新任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精神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任班主任教师队伍。(具体要求见培训方案)

第3篇

一、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充实与稳定策略

(一)积极引进和校内培育相结合,逐步建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根据《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和《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等政策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设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逐步充实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二)明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明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减少他们的非本职工作任务。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包括以下方面:服务学校行政,规划和协调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学生,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开展心理筛查与评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服务学校教师,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帮助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完善教育实践;服务学生家长,帮助家长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谐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

(三)健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术职称的评聘制度

虽然目前有地区已经出台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但是仍有很多地区没有相应制度。这严重影响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因此,健全职称评聘制度,是保障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优化与提升策略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充实与稳定,是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优化、提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分层分类进行职后培训,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新入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规范化培训。虽然国内很多地区都已经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但是这并不足以保证新入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因此,有些地方进一步规定,入职第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接受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等,培训合格后才能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普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础性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接受持续的专业培训。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夯实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基础,提高心理辅导、评估和危机干预技能等,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伦理道德,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高端专业培训。对于专业能力突出且有强烈发展意愿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基础性培训已不能满足其专业成长需求,他们需要高端专业培训。高端专业培训的目标应集中于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升教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实践总结、反思和凝练能力,提升教研和科研能力等,使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专家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二)完善教研活动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研活动是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在开展此类教研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与定位。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要开展不同教研活动。其次,统筹规划教研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系统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教研活动计划。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上教研平台。最后,关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心理成长。

(三)建立和完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督导机制

第4篇

我校自2005年以来持续探索“且学且行且思”教学研训一体化模式,着力构建“教学即研究”的校本研训文化,在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特别是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1.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心理教育实施水平

一是通过“四个结合”:即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究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讨论探究相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与写学习心得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及教学理论、师德修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二是鼓励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积极参加自考、函授等形式的专业研修或上级组织的系统化培训『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三是开展了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与案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全员培训,开设了班主任工作专题论坛,就如何进行学生评价、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德育时效性等系列问题进行专题交流研讨,引导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和育人水平。

2.以活动为载体,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

一是深入开展“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真情塑造未来”、“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二是加强《泊中教师应有的十种正确的心态和观念》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我与学校、同事共发展”金点子征集、“寻找微幸福”征文比赛、“今天怎样当教师”论坛、“我的成功之路”演讲、“工作主动——人生成功的阶梯”和“教师心理健康调适”主题片观看等活动,引导全体教师“以进取心对待事业、以责任心对待工作、以热爱心对待集体、以淡泊心对待名利、以平常心对待得失、以律己心对待自我、以宽容心对待同志、以自信心对待困难、以欣赏心对待他人、以和睦心对待家庭”:正确处理好“十种关系”:即责任与权利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服从与建言的关系;请示与汇报的关系;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的关系:会上与会下、当面与背后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贯彻上级精神与创造性工作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公与私的关系。三是认真落实《泊中党员干部“三到、三联”制度》,“三到”即:到课堂中去,研究教与学,争做教学工作行家里手;到教师和家长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争做和谐发展促进派;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需求,争做学生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三联”即:每人联系一个学科(或级部);每人联系1至2个薄弱班级;每人联系3至5名学生及其家长。深入到师生中解决焦点和难点问题,力求“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到位、指导到位、落实到位。

3.加强教学研究,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思路,引导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课程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以经验交流、论文撰写、案例征集为主要形式的课题研究。近年来,我校有4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上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14名教师在省教科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中获奖:1名教师成功举行了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初步开发出了《好家长成就好孩子》、《家教指南》、《忠篇》、《孝篇》、《拨动心灵的琴弦》、《国旗下演讲》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开课、上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我校和学生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并使用好校本教材《成功的秘诀》,先后进行了“学会合理消费,抵抗不良诱惑”、“好人缘”、“学会学习”、“美好生活,从心开始”、“父母为什么不理解我”、“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告别坏脾气”、“考试心理与应试技巧辅导”、“老师,我想对您说”等主题教育活动,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简单的心理保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调节,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专设心理健康教育文化长廊,安排了诸如“让自己的思维活起来”、“学习中的自我调控”、“网上的世界真精彩”、“我负责”等主题的教育内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充分发挥黑板报、楼道文化牌、宣传栏、校刊《海之韵》、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接受、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四是设立心理辅导室,设置“悄悄话信箱”,鼓励学生把自己生活的苦恼、学习的烦躁、成长的困惑等问题写在纸上投入信箱中,由心理辅导老师定时开箱,通过书信、电话及面谈等形式,帮助学生自我探索,排忧解难。

2.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将“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3.积极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认真落实市局《关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指导意见》和学校出台的《泊中教师维护学生心理权益公约》,编印了《泊中全员育人导师制+学习共同体工作手册》,积极推行“尖子生导师制”、“边缘生承包制”、“质量会诊制”和“周记对话”,从导师职责、学生分析与指导评价、过程记录与反思总结等方面入手,重点做好家庭贫困、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导育工作,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正确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建构起实效性较强的常态工作操作平台。

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培训

作者简介: 黎凤环(1965-),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74-03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使其较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水平。针对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展基于胜任特征的教师培训,能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但当前的培训质量与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满足改革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重知识技能掌握,轻动机态度的转变

当前,大多数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师岗位任职要求进行的,这种培训只看到教师开展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等专业知识,而忽略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产生优秀绩效更关键的动机、个性、价值观等内在因素,因此有的培训并不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有的培训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时效性较短暂。

(二)强调共性,缺乏个性化培训

当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更多是从教师的共性需求出发,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确定统一的课程内容,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缺乏能根据教师的个性需求开展的培训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当前的培训,还不能很好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师较好的胜任工作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结构和水平,系统的组织设计培训活动或选送教师参加培训,培训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有效提高教师胜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

胜任特征,也称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项工作中的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庸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特征,其中包括动机表现、人格特质、品德素养、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点、态度或价值观以及某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1]。胜任力的内涵包含外显的成分和内隐的成分等,其中外显的成分主要是指知识、技能、社会角色和自我形象等表层特征;内隐成分是指动机、特质、态度、责任等深层的特征,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参照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成果,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主要概括为思想观念、人格特征、专业知识与经验、专业能力几个方面: [2]

(一)思想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心理健康教师要有效的开展工作,必须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和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适应的职业价值观。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一方面,高职学生仍处于青春期阶段,身心发展不完全成熟,极易产生一些发展性问题,另一方面,经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挫败,相当一部分学生又形成了自卑等一些列不良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地理解、帮助和支持。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恰当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树立“助人成长,自我成长”的职业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脑力与体力的大量投入。由于经常接触负面情绪, 情感耗损较大,加上工作成效难以即时体现,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但是,教师若能够将这项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视为“助人成长,自我成长”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这样就能减低情感耗损,防止或减少职业倦怠出现,并使自己的职业动机维持在一个较适宜的水平,提高工作绩效。[3]

(二)人格特征

研究发现,能较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格特征:

真诚性。心理健康教师应以真正的面孔展现自我,没有伪装,不戴面具,表里一致,真实可信的置身于学生之中,使学生感受到信任、自由、舒适。

亲和性。心理健康教师应富于爱心、同情心,亲切、友好,尊重他人、对人没有偏见,用欣赏的心态看待他人,不将自己的情感、意愿强加给他人。

开放性。心理健康教师应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对待学生, 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外界,对学生的心情产生共鸣,通过共情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关系,真正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稳定性。心理健康教师应保持平和而稳定情绪,不在学生面前出现情绪失控;面对现实,能以沉稳的态度应对各种问题,严谨自律,做事有条理、有计划,能持之以恒,行为充满魄力。

(三)专业知识与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需储备有必要的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知识;心理测量与诊断方面的知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学习和行为障碍的干预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较好的胜任此工作,教师要注意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善于积累社会经验及教学经验和心理辅导与咨询经验的。

(四)专业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围绕某主题设计并实施团体辅导活动的能力,活动的组织与监控的能力;心理辅导和咨询的能力, 如建立咨询关系、正确运用心理测评工具、对心理问题正确评估与诊断的能力,正确运用观察、移情、倾听、问题行为矫正等各种咨询技术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如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基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培训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培训既关注教师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关注教师工作的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的转变,强调培训针对性和个性化。为此,培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的实质是通过分析教师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的内容。基于胜任特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为参照标准,并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层次建立不同的测评体系,通过同事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胜任力进行综合评价; 也可采用教学模拟技术,由专家根据胜任力测评体系,评价教师的胜任力状况,以此鉴定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前的知识、能力及品格与胜任特征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需求。[4]

(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教师的成长阅历不同,胜任力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培训需求也各有不同,需要根据教师的需求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一是明确培训目标。基于胜任特征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取得高绩效的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潜能。这个总体目标必须通过每一具体培训活动来实现,因此,在设计培训项目、或选送教师参加培训时,必须确保目标是具体的、可实现的、与工作相关的。对于培训组织者来说,应该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分门别类设计设计培训项目,培训目标既有内容上的不同、也有水平上的差异,并明确参训对象的条件及培训后要达到的目标;学校则应根据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安排参训教师或根据教师的需要选择培训项目。

二是开发培训课程。培训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的,因此要围绕培训目标开发和设计培训课程。基于胜任特征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通常运用典型工作任务法或典型行为事件法。典型工作任务或行为事件,是指绩优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对于自己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且具有普遍性和经验推广价值的工作任务或事件,将教师在这些典型任务或关键事件中解决问题时所持有学生观和和职业价值观念,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人格特征归纳总结,根据需要编写成案例,作为培训课程的内容。

(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方式和方法

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运用恰当与否会影响培训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特征包含外显特征和内隐成分,不同的能力素养水平的提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中外显的成分即知识、技能等表层的特征的培训,运用课堂讲解法、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行为练习等方法,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而内隐成分即观念、人格特质等深层的特征,则应更多采用行为示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习等方式。

导师制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动机、特质、态度、价值观等深层特征水平提高或转化的有效方式。由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成绩优异的教师担任导师,导师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以职业生涯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的,对被指导者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指导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可采取面对面的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式的指导。[5]这种师徒结对式的培训指导方式,在师徒间建立比较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使导师比较全面深入了解参训教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动机、态度、价值观等这些胜任力内隐特征的形成或转变,也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参训教师与导师间持续的、“近距离”的接触,有利于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加强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

高质量的培训活动方案,需通过组织严密的培训活动才能得以落实,为此,开展基于胜任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活动应做到:

培训活动经常化。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做好培训设计,持续为教师组织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化。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培训活动组织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可由专门的培训机构组织集中培训学习,也有学校的内训或日常教研活动,还有个人自我学习提高。

允许教师自选培训课程。可以菜单方式列出所提供的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内容,允许教师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或指导教师选择培训项目或课程,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

帮助教师做好参训的心理准备。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兴趣、培训需要及培训目标;了解自己工作环境的特征;确保教师充分相信自己通过培训获得成长,从而积极参与培训。

(五)开展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行为转化的培训效果的评估

基于胜任特征培训的目的是要帮助教师提高胜任力水平,最终提高工作绩效,因此必须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以不断修正和完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效果评估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评估参训教师的反应,即参训教师对培训的总体印象;第二层面是评估参训教师学到的东西,即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第三层面是评估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即培训前后教学行为有哪些改变;第四层面是绩效评估,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水平。[6]

培训效果评估的关键层面是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化。因为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向所期望的方向转变,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绩效。为此,要加强对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的评估,制定明确有效的评估办法,同时还要为教师实施有效地教育教学行为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提供实施教学行为所必须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加强教学督导,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行为给予相应的表扬和激励等等,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化。

总之,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是有效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胜任力的途径,应该加强研究和实践,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 :1-14.

[2]王智,张大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结构及测量[J].心理科学,2011, 34( 2) : 481- 487.

[3]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培养初探[J].心理科学,2007,30( 4) :977-978.

[4]高田钦.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2):37-38.

第6篇

紧抓“心”字,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扣“心”

学校建立了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德育处为核心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为了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辅导室每年进行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心理辅导计划,并在平时工作中认真落实,及时总结。

措施二:努力完善教师素质,懂“心”

学校要求担任辅导教师须懂心理学,掌握一定的辅导技巧、技术和方法。这样在对学生的辅导过程中,才能用合理的辅导方式化解学生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辅导老师要懂“心”。

要一下子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水平,那不可能的。因此,学校采取了梯度培训制。第一梯度是校级心理辅导老师,即学校心理咨询室。让他们率先出外取经,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由他们把有关的知识及先进信息带回来,传授给全校教师。并要求他们结合学习的成果上一节汇报课,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目前,学校1位老师拥有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2级证书,另有6位教师通过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第二梯度是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辅导及教师自身健康心理辅导,主要是以外聘专家讲座,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后的汇报为主。每学期初,在暑期师德培训中,学校安排骨干心理老师进行一次讲座。或关于教师减压,或班级心理辅导等。同时,我们邀请了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来校多次进行讲座,以弥补专业的不足,提升全体教师的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辅导水平。

措施三: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会“心”

在心理咨询室的统一带领下,学校成立由学生担任的心理联络员(由五六年级学生担任)。由此形成至上而下,条块分明,双向互动的心理联络小组。咨询室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召开座谈会,这个小组的建立,及时了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状态、行为习惯等各种信息,尤其是一些情绪内向,具有内隐性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和同学之间交往过程中的真实行为由联络员那儿得到反馈,更有利于辅导老师开展辅导工作。

措施四:课堂渗透健康教育,育“心”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全体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反思、感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能够从容面对,培育好学生的幼小之“心”。

1.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活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师资、辅导内容,每两周1节,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精心设计好电子教案。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团体或班级辅导中的方法运用、辅导主题确定,注重活动中的过程体验等方面来提高活动课的效率。每学期,学校根据实际,安排辅导教师开设了辅导活动研讨课,并且在开课活动结束后,听课的所有老师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以得到共同提高。

措施五:重视防患于未然,爱“心”

“心理疏导”的工作重点在于“疏”和“导”,也就是要把预防放在第一位,防患于未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把重点放在了爱护学生成长之“心”上。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分别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容易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需求,着重从人际、学习、情绪、亲子、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讲授。讲座分为知识讲座和行为训练。知识讲座主要针对学生来信中突出的共性问题,学生成长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困惑等进行解答和知识讲座。行为训练主要是传授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放松法、自我控制法、暗示法等。重视个别辅导,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个别学生来咨询。学校将具有证书的辅导老师进行了合理安排,每天至少有1位辅导老师到辅导室值班,接受学生的求助。这样,人员落实到位,辅导时间得到保障,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又减轻了班主任的教育工作。

为了加强辅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学校又设立“知心信箱”,接受学生的来信咨询,对个性的问题,辅导老师及时给予回复,对于共性问题,心理辅导组适时开展团体辅导或者活动课,加以落实。同时,咨询室对来信、来人的学生资料建档并严格保密,防止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措施六:重视教育宣传,宣“心”

学校利用好宣传阵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每学期学校出刊一期心理导航的宣传小报,内容由学生收集信息,由学生完成。利用《太阳花报》校报,开设专栏,每月刊登心理辅导的有关知识。在校园内也开设了专栏,每月刊登宣传资料。

措施七:强化经验积累,通“心”

学校要求咨询室的老师,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辅导学生的心得体会,从实践的角度,提炼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可操作性的辅导方法,从学生辅导个案中发现导师工作中的特色。逐渐成长为通晓学生心理,用技巧和爱心转化问题学生的真正学生成长的导师。

点滴收获

几年来,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中,付出了智慧和汗水,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很多辅导教师的文章在各级各类评比中,频频获奖。2007年,学校承担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并于2008年获得了课题先进实验校称号,3位教师被评为该课题的先进实验教师。2012年,学校又一次承担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在长春市的优质课评比中,学校有多位老师获奖,其中赵娜老师的心理课获一等奖,并在长春市的心理学科备课中做了观摩研讨,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由学校教师自编的校园心理剧《悔恨的泪》被刻录成光盘,参加全国比赛。

教无止境,爱无止境。用心呵护“心”的健康,虽然,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但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有我们的兢兢业业,相信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用心做出的“心”文章,必将更加精彩。

第7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虽然学校尚无任何心理辅导设施设备,但是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设了班队课和设置了班务讲评时间。

     班主任老师每学期初做好特殊儿童(离异、留守、残疾儿童)统计,定期对特殊儿童进行访谈,同时依据政教行事历利用班队课、班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导活动。

二、开设了健康课和品德与社会。

    学校实施大教育策略,全体任科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并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尤其是担任健康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老师,利用课堂阵地,积极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工作。

三、定期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定期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参与省市级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四、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学校利用广播站、宣传栏、宣传手册、集会等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

2、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少先队依据政教行事历、按教导处课程设置,每双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进行“三生教育”等团体辅导活动。

二、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学校心理咨询室尚处于挂牌阶段,还无任何设施设备。

(2)学校尚无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和接受专业培训教师。

(3)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推广面也不够大。

    目前我们只刚刚迈开第一步,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抱着真心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的精神,以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为学生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绵阳市德政街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绵阳市德政街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辅导

对象

张某

年级

三年级

性别

年龄

10

辅导

时间

2012.3.24

问题

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原因

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第8篇

根据*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修部门关于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精神,我校重点以班主任专业化培训验收为内容,注重加强班主任常规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拟定计划如下:

1、全面总结三年来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梳理分类归纳相关材料,做好迎检验收工作

2.按照区进修学校德育研修关于现任班主任的常规培训要求,积极稳妥地落实班主任培训工作,从人选的确定到出席培训,全过程参加,认真学习记录,及时反馈,并将所学适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学用思并举,使自己的育人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借助培训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切实加强班主任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实效性。

3.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主动参加教研培训和指导,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发挥心理健康辅导室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积极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和阶段总结,征集哈尔滨市第八届“班主任杯”论文

5.积极开展课程研究活动,拟参加心理健康健康等教学赛课。

6.充分发挥只有一台电脑能上网功能,开展网络互动教研,发挥博客作用,提高网络应用能力。

第9篇

一、开展班级心理保健员的必要性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学生数量大,问题多,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却相对不足,甚至有部分高校并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方面教师,而由其他教师兼任,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需求。此外,专业教师在心理健康工作方面更多的是关注问题学生或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宣传,而对于全体在校生是否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应激事件甚至人格偏离则无能为力。而班级心理保健员则可以在这方面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帮助,通过定期的工作汇报可以让相关教师掌握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某些职业生涯规划、考试、考研等问题,高年级的心理保健员显然比心理健康教师更理解求助者的心情,这种同辈之间的咨询效果更好。因此,健全的心理保健员制度对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班级心理保健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专业水平有限,对于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识别、处理。

设立班级心理保健员的目的是帮助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协助解决某些心理问题,但心理保健员只是一名普通的班干,在专业水平和经验上无法与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相比,即使是比较宽泛的要求对于非专业且精力有限的心理保健员来说也是难以达到的。

2.培训问题。

相对干心理保健员的工作职责、要求,所进行的培训则略显不足。如绝大多数高校对心理保健员的培训时间约40―80学时,内容涵盖心理咨询基本技术、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基本技能、危机干预、职业生涯规划等理论内容。虽然内容比较垒面,但限于心理保健员自身经历和理解能力,内容还是略显单薄,加上心理咨询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技术,缺乏必要的实习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3.部分同学对心理保健员存在误解。

限于实际情况,很多同学对心理咨询的看法等同于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而这种观点对干班级心理保健员开展工作十分不利,甚至会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到来负面影响。

4.心理保健员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高校仅设立心理班级员职位,相应管理、激励制度却略显滞后,也缺乏督导机制,对于优秀的心理保健员缺乏奖励,无法激起心理保健员工作积极性,加上同学中存在误解,使很多心理保健员自身不愿过多开展工作。

三、改进心理保健员工作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对高校班级心理保健员更好的开展工作提出以下对策:

1.增强心理保健员培训的针对性。

班级心理保健员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大学生心理问题非常繁杂,心理保健员不可能对每一类心理问题都能了解。因此,在培训方面应该倾向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成瘾、酗酒、恋爱、人际交往等方面,对于心理疾病方面,侧重于强迫症、抑郁症等常见或危害较大的心理疾病。也可以针对班级出现特定的心理问题开展一对一的临时培训,但切忌大而全的培训,以保证心理保健员工作开展的针对性,进而达到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2.心理保健员的实践。

缺乏心理健康工作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心理保健员的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保健员实践培训有益于心理保健员工作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在心理咨询中心适当安排一定的实践咨询工作。如QQ咨询、e-mail或电话热线,也可以挑选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的求助者,在向求助者交代清楚的前提下安排心理保健员进行朋辈咨询。这样既可以使心理保健员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又可以缓解心理健康教师师资不足。相关教师要定期对心理保健员进行心理督导,组织心理保健员进行经验交流。此外,也可以组织心理保健员进行现场心理测验、心理网站网页更新、情景剧大赛、心理影片展播等活动,以提高心理保健员管理、组织能力。

3.改革心理保健员的选举。

多数高校的班级心理保健员均为班主任、辅导员指定或者类似于其它班干的竞选。笔者认为,心理保健员职责特殊,不能用传统的产生方式。可以采用班级选举“人缘最好、朋友最多”的同学担任。这样开展心理工作相对较顺利。此外对于选择的心理保健员要进行心理测试,对于部分心理问题没有解决或存在人格偏离的同学不适宜担任在心理上助人的工作。

4.明确心理保健员职责。

心理保健员的工作职责是定期汇报班级心理状况并适当开展心理活动或在一定程度上对班级问题学生排查,必要时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但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因此不能开展系统的心理治疗,同时要遵循保密原则,避免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再次受到伤害。同样,也不能让他们承担超出个人能力的职责,如监护有自杀倾向的同学或对精神疾病的鉴定,对于上述问题,心理保健员发现后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处理。

5.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提高心理保健员工作积极性。

第10篇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1995年,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在基本建设、规范运作、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以专业学习为入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学校从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领导干部、骨干教师抓起,积极推进到全体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时间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大家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有效推进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可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结合“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发展为主,着眼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确立了“认识自我感悟生命激发潜能完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同时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把“心理课程建设,团体心理训练,校本心理培训”确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特色。

二、以分层培训为龙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养水平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高低。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必须首先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养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我们依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系统,针对不同的对象,拟出不同的培训计划,采用“普及、主题、专业”等方式,进行分层培训。一是以行政人员为先导。培训着重提高他们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意义、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着重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运用到具体的领导与管理行为之中。二是让专兼职教师来跟进。学校积极投入资金,鼓励并推荐他们通过参加自考、函授的专业学历进修和参加省市组织的系统培训班的学习,来全面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在全体教师中普及。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师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以此来避免产生师源性的心理问题,同时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常识性的校本培训。全员分层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全体人员的素质,更确立起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使大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三、以多种形式相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一是集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需要我们将集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情况得以解决。“集体辅导”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发展,同时我们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疏导方式,以弥补“集体辅导”的不足。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都是学生,它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它们的具体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渗透,但又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我们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坚持实施“以心育心、以心育德、以德育心、以德育德”的策略,使学生的品德、才能、心智等得以协调和谐发展。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家庭、社会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服务,使家长们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横向发展。

四、以基本建设为手段,规范心理健康辅导

为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需要提供基础性条件,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德育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心育领导小组,以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特别是将每周一节的心理辅导课排入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课表,从时间上加以保障。三是加强(心理防护)网络建设。学校已经成功组建了完整的学生心理问题五级防护网,旨在实现“学生自助,生生互助,老师帮助,社会协助”之功能。四是加强阵地建设。学校投资了数十万元购置了硬软件设备,建设了学校心理活动中心,师生可在其中开展人格测试、心理减压、团体训练、同伴互助、问题咨询,等等。除此之外,“悄悄话信箱”、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学生心理社团”等都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五是加强活动建设。除了常规性主题心理活动、学科渗透活动以外,还有两项活动值得一提,即潜能开发活动和团体训练活动。我们早在1998年就组织了意在激发学习潜能的创新思维训练活动,2008年开始我们尝试将激励和催眠技术应用到考前辅导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1年又引入了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其效果得到参与师生的充分肯定。

五、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第11篇

心理健康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其个体性有发展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其社会性有适应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凭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热爱,在骄阳似火的7月,我参加了龙湾区第三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c证资格培训会。此次培训请来的都是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有z周红五、钟志农、徐慧珠、庞红卫等。培训的内容有《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健康》等。

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

钟志农老师的讲座,将我的目光紧紧地聚焦在大屏幕上。他对班级团体的辅导,独树一帜。他的方法、他的技巧、他的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值得我们学习。钟老师在讲座中说到: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主题是养成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天天向上”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特质。我们不难发现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脸上都是洋溢着对新学校、新生活的兴奋、期待与希望,上课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问题。可是过了六年之后这些充满朝气的孩子脸上却写满了自卑无奈,追根到底是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教师的负面评价使这些孩子自卑、自贬、消极麻木。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成绩处于班级的下游,经常拖欠作业,是那种让人感到比较头痛的后进生。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经常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在我的严格教育下他的成绩反而下滑了不少。可是一年后,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稳步上升,(当时的他因为成绩不理想,重读了一年)已经处于班级的中游水平了,我纳闷极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终于明白了个中原委。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倾听。蹲下身子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协助他共同解决难题。所以说这次的辅导让我走出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次的培训不光是对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用,对班主任工作也是十分有利,少批评多疏导。

钟老师的家庭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强化”步骤也令我耳目一新。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是多么的重要。小学低段的孩子没有时间意识,通常4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都要延长到两、三个小时。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作业拖拉的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弊而无利。而以结合作业多少分钟完成的评估形式、在封闭环境中独立完成作业等强化方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作业拖拉的局面,也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家庭学习习惯培养的辅导方式,使我们受益匪浅。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仅10天左右,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我相信这次培训给与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处在初步的学习、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它肯定能帮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难题。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一定会迎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灿烂明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2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3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4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育的心理健康的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的锻炼中,我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努力,将所见、所学根据实际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学校工作尽己所能!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5假期不知不觉得来到了,这周,我来到了北京,参加青爱工程的种子教师培训会,青爱工程基金会把培训地点选在了北京市昌平区的香堂文化新村,没有到这里之前,觉得是很近,不会太远,结果没有想到,3:40分到的北京,到达香堂目的地已经是晚上七点了,也许北京就是这么大,倒了四条线路的地铁,最后还坐了半个小时的公交和的士。觉得这也是一种经历吧,每一次出发,都要去不同的地方,路途中的跋涉,也是一种体验。香堂这个地方有个圣恩禅寺,在离寺庙不远的地方,有我们住宿、吃饭和培训的教室。吃的都是素食,上课坐的课桌也是返古式的地垫和矮小长桌,大家席地而坐,好有一番赏古论今的感觉!

这些天的培训安排的很紧凑,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学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性教育课程,在这之前,我对艾滋病的了解没有那么深刻,也没有想到近几年我国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尽然是青年学生,在他们对性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这样因为自己的盲目从而步入了深渊,然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

现在,我把培训中的一些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

对于孩子向老师、父母提出的一些性知识方面的问题,大人应该不要避讳,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对于孩子来说,越早知道越好,因为知道知识了,才有能力去预防。

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把对学生的教育从教育慢慢转为心育的时候,学生就会多一些被关爱,多一些人格上的完善

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真心的回答,而且内容尽量是积极引导,但也要给孩子们呈现现实中的一些情况。不要完全呈现美好,让孩子们对不好的后果要有预期

很多时候,来访者来咨询,在来访者问出问题之前,其实来访者内心已经有答案了,只不过他是想来诉说,并且希望能得到支持。

第12篇

认真贯彻中山市、镇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协助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的具体制度及心理委员制度。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组织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对心理委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心理工作的主动权多交给学生,让学生更深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与改变。加强班级晴雨表的工作,使工作能落实到实处。

(二)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心理健康辅导集体广播、每周的周二下午,利用学校广播台对全校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并不间断向广播室提供《心理访谈》。

2、开放心理沟通室,做好个别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继续实行心理委员值班制,开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心理书籍以及心理放松。

(周一至周五下午6:00—7:00)。

认真做好个别辅导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3、利用板报、升旗仪式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决定板报每两个星期更新一次,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信箱与邮箱,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效率。

5、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跟踪特殊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活动,协助班主任与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于各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7、继续编辑和印发心理报纸《心语飞花》。

8、于晚修时间为各班开设心理健康课。

(三)具体计划:

八月:入学教育以及新生适应。

九月:以九月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日。(活动日具体方案另附)

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召开心理委员会议,建立新的海豚社干事。并做好心理咨询室宣传工作。

做好新的心理委员的培训。

开始新的一班心理培训班或者培训小组。

十月:为高一高二年级做好中考的调节,总结一个月来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讲座。

十一月:通过总结前两个月的工作,结合心理委员的观察报告,以及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开设讲座。并为由需要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二月:学生考前辅导。

一月:全面检查心理咨询室资料,总结学校心理工作开展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的地方。

放假前为学生做好青春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