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19:01: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训工作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会计实训的程序: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根据模拟实训教材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
(二)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
根据模拟实训教材提供的有关账户期初余额,在相关账户的摘要栏填写“期初余额”字样,并在其余额栏内登记其期初数。
(三)账务处理
1、根据提供的资料逐笔审核原始凭证,需填制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填列。
2、编制记账凭证
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并将原始凭证粘贴在有关的记账凭证之后。
3、登记日记账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业务发生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逐日结出余额,月末根据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登记明细账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逐笔登记有关明细账。
5、编制科目汇总表
开设T形账户,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按照相同的总账账户归类,定期汇总每个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并将各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填列到科目汇总表的相应栏目内。
6、登记总账
根据科目汇总表定期登记各总分类账,月末时计算出各总分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及期末余额。
7、将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核对,并编制总账科目余额试算平衡表。
(四)编制会计报表
(五)撰写会计模拟实训小结报告
二、会计处理难度较大之处
(一)明细帐的登记
1、应交税费的明细帐,于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它登记的内容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出口退税。虽然有时不会有全部的明细帐会涉及到,但登记起来还是有点难度。
2、管理费用的明细帐,它需分为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物料消耗、业务招待费、税金、其他费用等项目,何种费用记入什么项目容易搞错;
3、销售费用及制造费用明细帐也是难以区分的,我觉得登记明细帐的难度还是蛮大的
(二)31号的记账凭证编制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费用的分配和结转。如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时就困难重重。另外,开设T型账户、编制科目汇总表时计算量比较大,更需要细心和耐心。
(三)在所有的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最具挑战性的。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还需要一个训练过程才能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三、我在会计实训课中的表现
在一个学期的会计模拟实训中,我做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的完成,老师所写的笔记能认真的抄下来,不懂的能及时的问老师和同学,同时也加强了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总体来看,觉得在这一学期里,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拉,以后继续努力!
四、会计实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1、在实训中,我学会了填制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进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材料入库单、产品交库单、领料单、产品出库单等原始单据,增强了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
2、学会了编制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
(二)学会在作完所有的凭证后,所需要做的工作:
1、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2、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拘役登记总分类帐。
3、结出各总分类帐本月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并据以编制总帐科目余额试算表。
4、登记各应收应付明细帐。
5、将总分类帐余额与日记帐明细帐相核对。
6、编制会计报表。
(三)关于会计处理程序:一个学期下来,我终于把一整套会计实训任务完成了。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到编制报表,每一个环节我都亲历亲为,使我对会计处理程序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我想这会为我今后从事财会工作带来许多便利。
总之,会计模拟实训是至关重要的,是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更深刻的总结和理解,是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这门课程的熟练程度与能否高质量地按时完成决定我们能否顺利就业。因为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的过程中,与学历相比,他们更看重动手能力,看重那些熟悉账务处理程序,熟悉报税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财会人才。
通过这门课程的训练,不仅调动了我们学习会计的积极性,挖掘了我们在会计方面的潜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细心耐心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系统、快速地掌握了模拟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通过这门课程的训练,让我明白了当一名合格的会计并不容易,来不得一丝马虎;在学习之余还应广泛汲取各种知识,培养职业道德,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五、对会计实训课的的建议
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何巍,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玉溪市委书记张祖林、市长饶南湖等陪同调研。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
创办于1978年的玉溪师范学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在校生11000人、教职工739人的多学科综合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该校的美术学、环境化学、体育学等学科已经跻身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行列,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恰逢毕业季,美术学院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分别在玉溪市博物馆和聂耳大剧院展出,受到市民的青睐。李培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毕业生们以花腰傣民族文化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并对学院积极运用本土民族文化优势和特色,进行文化产业设计开发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
“现在全社会都很关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你们就业。”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馆,正进行木雕创作的几名学生都是2013年应届毕业生时,李培关切地询问起了他们的就业情况,并祝福他们能找到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工作岗位。随行的学校领导还向李培书记汇报说,近几年玉溪师院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连续7年获得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
随后,李培一行与玉溪师范学院的领导进行座谈,听取工作汇报,并询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李培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玉溪师范学院以师范为基础,以特色专业为先导,呈现出不少特色和亮点,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李培希望玉溪师范学院进一步总结办学的成功经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专业没置、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干部配备、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突出特色,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瞄准产业需求。办有特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得怎么样?能否满足职校学生实践技能发展的需求?这是李培此次调研职业教育时颇为关注的问题。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李培一行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察看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中心、食用菌研发中心、园艺实训基地和烟草实训基地。在玉溪工业财贸学校,李培一行走进“工厂车间”,考察数控、汽车修理、电工电子等专业的实训基地。李培充分肯定了两所学校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做法。
玉溪职业教育起步早、影响广,曾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不少好经验。但在新一轮发展中,玉溪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势不太明显。为摆脱资源分散、发展空间狭小、基础能力薄弱等制约因素,玉溪市委、市政府决定尽快启动职业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并着力打造省内一流的职教园区。
李培十分关心玉溪市职教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调研过程中,他驱车来到玉溪市区北部,实地考察职教园区的规划情况。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模式;实践;指导思想;工作内容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大都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展顶岗实习,但是顶岗实习毕竟会占用企业资源,影响企业工作进度与质量,“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企业,和以哪种模式进行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同时,顶岗实习也受到地域、行业和专业的限制,开展适合成都地区计算机类专业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1.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思路与对策
目前,成都地区从事IT行业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由于公司规模小,大都只能提供较少的顶岗实习岗位。为了适应成都地区IT行业的现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后顾之忧,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期间,电子信息分院先后与多家IT公司展开接触、洽谈,分院先后与金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颠峰集团软件公司、成都三叠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立方国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新达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睿尔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星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订了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协议,为下一阶段“尽可能集中安排学生实习,尽可能专业对口实习”奠定了基础。实践表明,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时的思路与对策如下:
(1)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主动权、主导权在学校[1]。学校通过顶岗实习引导学生了解职场、走向社会。学生毕业后,“在哪儿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和选择什么样的企业” 就会有一个初步的正确判断。
(2)学校要与有产品生产、项目研发的公司开展合作。有些IT公司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型企业,它们也不可能提供与生产型企业相符的顶岗实习岗位。
(3)学校要选择有用人需求的中小型、成长型公司开展合作。据统计,目前成都从事IT行业的公司有一万多家,绝大多数规模都比较小,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公司比比皆是。针对这种情况,选择合作企业时要十分慎重,尽量选择中等规模的公司。这些公司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基本站稳了脚跟,有比较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有独步市场的技术特长,有比较明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公司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不断递增的用人需求。公司也正好通过“顶岗实习”环节选拔优秀的毕业生。
(4)校企合作共建顶岗实习基地时兼顾企业利益。企业在当前的职教环境下,校企合作常常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始终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对于顶岗实习,企业要付出时间、资源、管理的成本。企业不愿意加入到“教育”的链条上,“只用人,不培养”是很多公司认定的规则。同时,高职教育还没有获得广泛的社会赞誉,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由于不熟悉企业文化,技术也稚嫩,而且计算机产业又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智力产业,所以,公司一般是不太愿意、也不太放心把重要任务交给顶岗学生。这也是当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走入困境的原因。实践证明,要想激活校企合作的企业方,企业只有获得利润或者至少不亏本才能调动积极性。学生才会有真正的顶岗实习岗位,避免有岗无项目的尴尬。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校企合作的协议上,可以和公司约定把学校的投入资金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学生。
2.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在顶岗实习的准备阶段,电子信息分院召开了多次党政联席会议,确定了顶岗实习安排的指导思想、实习方案与应急机制。结合成都地区IT业发展的现状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电子信息分院主要采用“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本地为主、外地为辅”“专业对口为主、服从调配为辅”的指导原则来安排组织顶岗实习。由于分院对顶岗实习合作企业进行了甄别和选择,绝大多数学生对顶岗实习基地是满意的,解决了绝大多数学生 “到哪儿找公司实习”的难题,也便于分院统一安排、集中管理。同时,分院也充分尊重少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允许学生自主创业,或利用自己的家庭社会关系自己找实习单位。实践表明,这种兼顾多数与少数的政策可以方便灵活地安排顶岗实习。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学校、老师在时空上产生了距离,这给实习指导、管理和评价带来了相当的难度[2]。过去,顶岗实习管理过度依靠实习单位和企业指导老师,不少老师主观上也认为管理顶岗学生是鞭长莫及。尽管分院也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守则等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深入,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简单、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体系。表现出来就是教管办、学管办、教研室、辅导员都应该管,到最后是都管的少,甚至于少数学生没人管。电子信息分院通过对顶岗实习的创新与实践,改变了对学生“放散羊”的现象。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电子信息分院领导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对综合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教研室、普通教师、辅导员等都布置了相应的顶岗实习指导任务,具体来讲,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内容如下:
(1)给每一位顶岗实习学生安排一位校内指导教师,要求每位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电话、短信、QQ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联系及时指导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其实是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还是应该以学校为主[3]。实践表明,由于学生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自终都获得了分院老师的指导和关心,改变了过去少人问没人管的情况,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注与关爱,加强了对分院、学校的认同。
(2)加强对校内指导教师工作的管理,形成了指导教师指导工作定期汇报的机制[4]。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后,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想尽办法联系学生。在“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汇报”会上,指导教师要讲讲“学生在哪儿顶岗实习,在做什么工作,顶岗实习的收入是多少,或者学生顶岗实习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电子信息分院也由此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初始信息,及时安排学生迅速进入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期,分院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疏导和技术上的指导。在“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汇报”会上,指导教师要讲讲“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在忙什么、学生要做什么”等问题,对顶岗实习曝露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在顶岗实习后期,分院要求指导教师工作不松懈,并要求做好《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顶岗实习档案工作》的填写,对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总结。实践表明,在顶岗实习的开始、中期与后期三个阶段,定期召开“顶岗实习定期汇报”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人要做事,人人要汇报”的机制,保证了顶岗实习指导能落实、不虚假。
(3)加强顶岗实习的巡查。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电子信息分院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和普通老师都参与了顶岗实习巡查,先后走访了金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颠峰集团软件公司、成都三叠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立方国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星电子有限公司等等。分院领导和老师跟实习学生面对面交谈,带给了学生亲切的问候与关怀,端正了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思想问题。对获得公司高度赞扬的学生,鼓励他们要更加积极认真工作,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企业作贡献,为学校赢声誉。对部分还不能很好融入企业的学生,要求他们切实转换角色、转换心态,要求他们多从“我是社会人、要担社会责”的角度对待工作,避免眼高手低。实践表明,开展顶岗实习的巡查工作,分院领导与老师零距离接触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环境,真切地了解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内容,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学生、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弄虚作假。同时,巡查老师和企业技术员、工程师进行交流,也有利于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3.结束语
电子信息分院对顶岗实习指导思想、实施方案、运行情况、成效得失等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划清了顶岗实习的五个阶段,确定了各阶段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职责[5],如表1所示。
实践表明,“认清顶岗实习的五个阶段,确定各阶段的指导思想,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有利于顶岗实习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有利于厘清顶岗实习工作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刘畅.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策略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2,3:1.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郑尧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3):1.
[3]华耀军.高职顶岗实习指导与设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1(1):2.
[4]孙百鸣,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5]王金岗,李玉香.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0,23:2-3.
作者简介:
周洪林(1971-),男,四川温江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LINUX技术、教育技术。
关键词:顶岗实习 管理模式
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首先是对实验实训课和基础理论的课时比进行了规定(一般要求1:1),其中实习环节更是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顶岗实习,一般要求至少一个学期(半学年)。所以,除去外语、艺术等小专业以外,其他专业都安排了至少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部分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甚至达到了一个学年(两个学期)。一方面,通过顶岗实习,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经受锻炼,获得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企业生产实际中巩固了专业知识,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从而实现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
1.学院顶岗实习管理组织结构
学院对顶岗实习采取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负责的办法,在二级学院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时,成立相应的实习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一般由二级学院院长任组长,负责顶岗实习的领导工作,相关专业的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安排相关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负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同时,指派学生会干部、班干部等成立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小组,在学生中间进行自我管理。另外,聘请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学生在企业期间学习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基本框架如下图(图1):
2.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顶岗实习,是将学生送到企业,完成本应该在学校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顶岗实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参与其中的各个方面人员都有(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企业方面的人员)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3.学院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
1.顶岗实习前期工作
(1)顶岗实习单位推荐
学生顶岗实习的推荐工作主要由学院、各二级学院就业办负责组织,学工办协办,学院学生工作处和教务处对其进行监督。
(2)学校根据顶岗实习单位的条件和要求,通知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报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
(3)学生一旦确定了实习单位,就不得随意变更。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必须向指导教师提交书面申请,指导教师签字系就业办审批同意后方可变更实习单位。
(4)学生根据实习单位和岗位要求,填写《顶岗实习审批表》。
2.顶岗实习准备工作
(1)制定实习计划
各二级学院指定的校内指导教师,在接受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后,根据实纲和实际实习岗位的情况,制定实习专项任务和实习进程表。
(2)进行学生安全教育
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认识与安全意识。校外实训单位安排安全专职人员对实习人员(师生)进行现场安全教育。校内指导教师加强安全巡视,负责对实习人员整个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
(3)学生填写《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
3.顶岗实习安排
(1)实习指导
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学生,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在业务指导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指导学生撰写实结或论文,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水平;
指导教师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和检查,以掌握学生的动态。要求至少每周应与实习生所在单位或与实习生本人联系一次;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积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与学生常沟通、常交流,关心他们的业务锻炼、能力培养。提醒实习中注意事项,定期检查实习进度,反馈实习意见,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管理
负责学生的人身、财物、现场安全、往返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
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对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协助学生办理好各项相关实习手续,如入职、食宿、假勤、辞工、往返交通等;
负责对学生在实习期间考勤、工作情况的考核和督促;
组织学生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促进校企关系的文体活动;
每周向顶岗实习主管领导做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
(3)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负责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校内导师依据实习巡视情况、学生上交的《学生顶岗实习日志扎实习专项任务检查与答辩评定学校考核成绩,校外实习导师对实习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给出岗位考核成绩。学校指导教师负责汇总企业和学校考核成绩,给出学生顶岗实习综合成绩,于实习结束 1周内网上录入成绩并报教务处。
(4)教学文件要求
顶岗实习教学文件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学生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教师周志,顶岗实结,顶岗实习考核成绩表等。
顶岗实习教学大纲是顶岗实习活动的指导性文件,由专业教研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制订,其内容包括:实习任务要求,实习内容和方式限定,学习单位的选择要求,实习成绩的评定等。
顶岗实习任务书、指导书是顶岗实习教学活动中明确学生实习任务,并为学生实习提供指导和参考的文件,由专业教研室根据大纲要求选择或组织编写,要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顶岗实习日志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记录每天的工作和学习情况,用于学生自我评价和成绩评定的依据。由学校统一设计格式与内容。
顶岗实习教师周志是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工作的记录,每周一次,作为学生考核和教师考核的依据。由学校统一设计格式与内容。
顶岗实结是由指导教师对整个顶岗实习工作进行的总结。
顶岗实习考核成绩表主要用于检查考核学生实习状况,规范实习学生及其指导老师的教学活动。由各系根据实习类型和内容设计格式与内容,确定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其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 常月琴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
[2] 朱春瑜等.系部顶岗实习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
作者简介:
关键词: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 创造能力
《室内设计》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状况,因此应把《室内设计》课程改革放在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笔者结合实践,论述了该课程改革的可行性。
1、《室内设计》项目课程的构建
项目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互动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把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过程知识、劳动组织要素、职业素养规范等内容整合而成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仿真工作情境中完成模拟工作项目,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由于《室内设计》课程是该专业中开放性、综合性最强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最适合以项目教学法来教学的课程。其课程目标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2、项目化教学的探索
2.1教学过程设计策略
针对室内设计实务项目式教学过程是根据室内设计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可以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和安排,形成教学方案。一般教师常用的教学计划策略包括任务分析策略、单元水平设计策略和课堂水平设计策略等。在项目式教学环境下,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教学策略应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包括熟悉材料结构、施工工艺、概预算等,这和传统课程教学策略有较大的区别。引入实际项目进行模拟实践操作,可以先对一些成功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然后选择一个实际空间,要求学生完成从测量到绘制方案、再到预决算、施工组织的整套设计;也可以让学生用团队的形式完成一个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过程实施策略
在对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和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之后,紧接着就是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过程的实施就是具体实施教学过程设计所提供的方案,并保证课程达到的予定的教学目标。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教学过程实施主要是指该课程教学组织及项目式教学内容的传输。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项目式教学环境下,教师必须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内容形式的创新,通过对项目课题的选定及对辅助设计资料的合理组织,有效利用相关实训室等,实现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及设计创新能力,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由于项目式教学强调的是真题真做,所以要求教师自身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对学生进行室内设计整体项目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虚拟课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2.3教学效果评价策略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体系的评价、教学环节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一、室内设计实务课程项目式教学可以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可以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案;可以总结和推广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方案等。二、项目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环节有效地传输给学生之后,教师就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结合,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3、色转换法
应用写作特别重视应用和写作实践,而教学难点也就在此。一是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二是教室毕竟不是工作岗位,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如何克服?
3.1利用多媒体平台再现校园生活中的活动和情况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对身边的活动既关注又熟悉。在熟悉的环境中,让学生以职业者的角色进行写作。如制发通知、通报、函等公文,拟写情况汇报、总结、消息、海报、宣传策划等。通过环境设置、角色转换,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可以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3.2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变封闭式的模仿为开放式
实际操作,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写作环境,以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的不足。比如,可以带文秘专业的学生到校办、政府机关,了解现行的各种公文的具体操作程序;也可以带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工作环境、经营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市场预测,拟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为加强操作的实用性,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可以和有关单位协调,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机会。如我院社团组织,常获得校外单位赞助合作。签订协议书、申请开展活动、撰写活动策划、汇报活动情况等,都需用到应用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操作,提早进入“职业人”角色,课堂知识自然内化为一种职业能力,与实际工作真正接轨,为零距离就业和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3.3模块教学法
应用文体多,看似五花八门,但部分文体在写作上是相通的。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比较和梳理,教学中各章节内容就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以点带面,选择最实用、最有代表性文种作深入的剖析或演示,达到让学生触类旁通。如工作汇报(报告)、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等,如果掌握了总结的写法,其它几个文体其实只要从使用情境、主体角度、材料来源等方面加以区分就可相通。又如公文,程式化非常强,只要讲透公文的基础知识,具体文种就不必按节逐一细讲,可作综合区分。再如计划与总结、求职信与简历、竞聘词与演讲稿、调查报告与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都可以形成模块教学。反复对照比较,找出个性与共性,注重写作技能上的区分,既有利于把握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又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总之,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必须与专业紧密结合,建构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写作实践技能训练,提高教学效果。高职应用写作如何更好地为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应用写作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攻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建伟,赵娟,秦安红.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职业化教学探讨[J].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关键词:数控加工 一体化 课堂教学 管理 实施
现有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堂架构,基本是将理论与实践简单地叠加在一起的“粗放型”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呈现出实训教学难以组织、对学生评价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总体以教师为中心等等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问题。因此,改进一体化教学,细化课堂管理,迫在眉睫。
一、确立师生角色
在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的整合到专业课室的设置,从教学的分组管理到科学的评价体系,均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如图1所示,学生们通过看、做、感觉、讨论与思考等方法,获得主观能力的加强,如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素养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生获得能力加强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演示给学生观看,给出提示信息与相关练习,使用完整的评价体系,达到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目的。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
二、完善教学环节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并不是将“教室教学”与“车间实训”简单地以“1+1”的形式组合起来。从“教室教学”到“车间实训”的过程,及其自身环节,都涉及很多问题。从工作过程的角度来看,可将数控加工一体化课教学环节细化为七个模块: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工艺文件编辑加工程序完成零件加工评估加工情况修正工艺文件课堂评价反馈,如图2所示。
图2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环节
为保证教学环节的充分与连贯,我们需将数控加工实训课的理论部分内容与实践部分内容通过既定学习载体,合理地将其整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内容能够马上运用在实训环节中,从而达到整合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使一体化教学的环节充分地细化并完整地连贯起来,这样从客观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细化教学组织
1.改善专业课室的布置
教学使用的教室应是方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是学生在见证知识产生碰撞,接受知识提高自身的场合。因此,专业课室的设置如图3所示,该种布置方案有以下几种优点。
图3 改善后的专业课室布置图
(1)每张大电脑平台上,有12台电脑,供12个学生使用,方便交流。
(2)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入座,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组织时更方便进行分组教学或分层教学。而在小组工作的时候,老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方便掌控教室的各种情况。
(3)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团队协调能力与组织领导能力。
(4)在各小组的工作完成以后,老师主持各小组工作汇报。此时,经过“学习交流区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演讲能力。
(5)从整个教室的布置格局来看,学生的学习、交流、讨论基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在旁边进行辅助、指导以及点评。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强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并激发了学习动力。
2.加强教学的分组管理
在一体化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认识到分组教学的重要性以外,还需要掌握分组教学的组织管理。因此,加强车间实训教学的分组管理是保证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数控加工实训操作组织教学时(特别是在人多机少的情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在分组教学前,我们要细化每一个小组工作任务书的内容,明确小组任务,确保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内容学习。老师在课室内明确所有学生当次课堂学习任务的要求之后,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安排可参照表1和图4所示进行(以每小组8人为例)。
表1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堂每小组主要工作顺序
序
号 学习地点(每小组8人) 备注
实训场地(4人) 专业课室(4人)
1 机床加工准备:
由两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熟悉操作机床,两位学生在机床旁边观察操作步骤与方法 工艺程序准备:
其余四位学生在教室进行零件加工工艺的讨论与制定 两地同时进行
2 机床加工准备:
机床旁边两位观察的同学与操作的同学互换位置 工艺程序准备:
讨论修改工艺、程序的同学继续讨论,形成小组工艺文件 两地同时进行
3 互换操作:
完成工艺编写的四位同学按以上两步骤完成机床加工准备 互换操作:
完成工艺编写的四位同学按以上两步骤完成工艺程序准备 两地学习人员轮换
4 机械加工:
在完成机床操作准备后,小组人员根据已经有的工艺文件、程序进行实训课题载体的加工。具体分工如下:
场地后勤:2人,质量监控:2人 在实训场地完成
5 学生反馈:
在小结环节,安排学生代表上“学习交流平台”陈述自己小组的工作情况 在专业课室内完成
6 教师点评:
老师点评学生的工艺文件、程序、启动机床的操作过程、加工零件的质量情况,解决疑难问题与提醒注意事项 在专业课室内完成
图4 课堂小组工作安排示意图
(2)学习过程与考核并行。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比,强化小组合作精神,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干预小组结构。小组的成员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项目安排不同的成员,并且在安排小组成员的组成时,老师要注意平衡各小组的实力,做到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平行发展。
四、优化评价方式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评价,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可从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两方面相结合的角度考虑评价方法,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与结果。因此,评价方式通常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三个部分的评价点各有侧重,所占总评的权重也各不相同。
1.侧重职业素养的自我评价(占20%)
学生自我评价,见表2。
表2 学生自我评价表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得分
遵守
(4分) 一般遵守
(2分) 不遵守
(0分)
1 上课按要求出勤
2 备齐学习活动所需工具
3 按要求穿着劳保用品
4 服从老师、小组的安排进行活动
5 认真做好清理、清扫工作,认真填写好交接班表格
小计
2.侧重于合作能力的小组评价(占30%)
小组内部互评,见表3。
表3 小组内部互评表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得分
遵守
(5分) 一般遵守
(3分) 不遵守
(0分)
1 积极参与加工工艺及工序卡填写的讨论
2 加工过程严格执行小组或老师的决定
3 学习活动中虚心接纳同学建议,接受监督
4 操作过程中未出现过切、撞刀等安全事故
5 工量具、辅具整齐摆放,交接班等表格填写合格、工整
6 学习积极主动,在总结环节勇于汇报小组工作情况
小计
评价人: 日期:
(3)侧重于专业能力的教师评价(占50%)。
教师评价,见表4。
表4 教师评价表
序号 评价项目 教师评价
好(4分) 中(2分) 差(0分)
1 配合小组长工作,积极查阅资料,分析任务完成的思路,自觉完成所负责的任务
2 完成工具准备,工量具、刀具使用规范,机床操作规范
3 与小组成员积极沟通并协助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正确合作手册、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工序卡的填写
5 通过学习、交流,完成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
6 在加工过程中,正确进行零件尺寸精度监控
7 操作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
8 能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
9 小组零件质量合格率:80%以上为好,60%~80%为中,60%以下为差
10 教师综合评价(14分):
小计
五、实施效果
在细化课堂管理的一体化教学中,老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改变,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这种有效的一体化课堂教学,造就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出操作技能水平过关、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具备职业素养、富有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锦伦.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提高技能的有效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2]张清.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2009年,学校组织开展了SYB创业培训4期,共培训96人;2010年,组织了6期156人创业培训;今年,举办了培训17期,共培训436人(其中SYB创业培训16期415人,IYB创业培训1期21人)。这几年里,淳安县技工学校创业培训人数、规模和成功率均居全县培训机构之首,深受学员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电视台、新闻媒体多次对此进行跟踪报道,学校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总结淳安县技工学校成功开展创业培训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条。
一、领导高度重视,推进培训工作
淳安县劳动保障局高度重视创业培训工作,多次到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创业培训督办会,认真听取学校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指导学校开展创业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人员及责任分工,落实了培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制度等,从而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创业能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机制,今年10月,淳安县劳动保障局在学校设立了淳安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中心立足于社会人员创业,服务于社会人员创业,发展于社会人员创业,通过创业信息服务、创业指导服务、创业培训服务和创业跟踪等服务内容,帮助有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的人员实现创业梦想,这也势必会推进学校的创业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搭建培训桥梁,实现倍增效应
为加强创业引导,增强创业服务,鼓励全民创业,打造充分就业县,创建创业型县,淳安县先后颁布了《关于开展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淳安县创业园(基地)建设实施意见》,文件中规定:没有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必须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组织的创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申请。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有创业愿望、能力和项目的学员参加各类创业培训。淳安县技工学校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培训桥梁,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就业倍增效应。
三、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信息服务
一方面,学校组织好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会,宣传国际先进的SIYB项目,营造“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和谐创业”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宣传了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和待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走自主创业之路。这些做法增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信心,也使创业培训的知名度节节升高。
四、严格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创业培训是为期10天的封闭式系统学习,并且学员是不同年龄段、从事不同行业的成年人,培训管理难度较大。首先,在每期创业培训开班仪式上,县劳动保障局培训科的工作人员都要向学员说明相关事项,包括政策扶持、培训项目和创业条件等等,让学员真正理解参加培训班的意义。其次,在结业座谈会上,要求每位学员深入思考、互动交流,汇报培训心得体会和创业梦想等,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共同提高的平台。第三,杭州市就业指导中心选派水平高超、经验丰富的创业培训指导师来学校开展培训,学校也会选定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负责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并对学员上课实行鉴到和鉴走制度。近年来,学员出勤率都保持在98%以上。在培训中,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讲授,通过逐个评析、指导和建议等方法,实施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让学员坚定创业自信心,掌握规避风险的技巧。在培训结束时,任课教师对学员进行考核,要求学员填写创业计划书,让每位学员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五、做好追踪回访,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组织专家,对已经开业的中小企业者提供企业诊断服务,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善方案;二是做好重点项目的定期跟踪和服务工作,并及时做出效应评价;三是配合淳安县劳动保障局就业管理服务处积极做好创业人员贷后跟踪服务工作,并及时把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后的项目运行情况反馈给县劳动保障局就业管理服务处,以确保资金安全。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考证就业;智力扶贫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9月15日至12月15日,在宁波市对口帮扶办的大力协调和推动下,设立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务院扶贫办东西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以下简称扶贫基地)为宁波对口帮扶的贵州省黔东南州、黔西南州3所职业技术院校首次举办“职校生(机械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三所院校即将毕业的96名学生全免费在“扶贫基地”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技能培训。
12月6日至8日,贵州省扶贫办副主任胡红霞率该办及两自治州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宁波市对口帮扶办公室组织的教学评估。
通过实地考察参训学生的食宿条件、参观学院教学环境及实训车间、走访部分学生、听取学院及送训单位工作汇报,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方式,参评代表一致认为,联合举办的扶贫培训试点实现了“生活安全有序,学生学有所成,模式初步建立”的预期目标;受训的贵州学生通过“熏陶-培训-考证-就业”“四步曲”将走向新的人生道路;初步探索创新了“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对口帮扶模式,开辟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途径,深化了东西部合作内涵,促进了两地职教院校的交流合作,值得继续实施和推广。
一、情况及效果
(一)第一步:熏陶
扶贫须先扶志。让这些山里来的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是激发他们认真学习、掌握技能、走出山门、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学校除提供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住宿条件以及培训外,还精心设计组织了学生“看大海”、“访企业”、“迎国庆”等活动。通过现场观看、业主介绍、老师讲解和亲身感受,宁波先进的发展理念和飞速发展的经济成就潜移默化地强烈冲击着许多还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农村贫穷学生的心灵,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人生追求,很多学生反映效果好、感受深,尤其是第一次看到大海,对自己一生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大海胸怀激发了大部分学生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力拼搏脱贫致富的决心。
因此,100%的学生认为西部贫困学生到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很有必要,非常值得。
(二)第二步:培训
学院为参加培训的学生精心设计了三门理论课、三门实践课,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内容主要有普通车床及钳工实训、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数控机床编程、数控加工操作、机械制造技术及工艺等。由时任成教学院副院长的史国荣老师亲任班主任,人、财、物保障,精心安排,严格管理。每日进行自习、预习辅导和检查,经常召开班会,与学生谈心,确实做到了生活安全有序、学生学有所成。尤其是学院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把企业生产真实产品作为实训项目,通过3个月的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基本能够满足用工单位需求。
(三)第三步:考证
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后,由宁波市劳动局批准设立在学院的职业技能站对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考核,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通用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对愿意在宁波市工作的学生推荐就业。由于学院是以校企合作的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宁波市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市场信誉度比较高,无疑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效的“敲门砖”。
(四)第四步:就业
宁波市机械制造业非常发达,用工需求旺盛,薪金也比较高,据介绍底薪3000元~3500元,再加上效益工资,月固定收入可在5000元~6000元左右,高于贵州省大多数职校学生本省就业收入一倍以上,并能实现稳定就业。因此,75%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宁波就业。随着贵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类技术工人需求量甚大,如黔西南州新建了13个工业园区,用工的量与质都跟不上需要,迫切需要这种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机会。
通过学院组织的学生问卷调查:整体满意度达88.7%,一般为11.3%。其中,认为食宿很好或好的占85%,课程满意率达到93%,100%的学生对通过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表示满意,100%的学生表示能适应培训要求。
二、意义及启示
(一)开辟了“甬黔直通车”,创新了“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对口帮扶模式
宁波市自实施对口帮扶以来,按照“夯基础兴产业、送干部育人才”的思路,曾进行过多种模式的探索,如组织企业到贵州举办大型招募会、进行订单培训、组织“两后生”零学费半工半读、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组织培训招工等,都未取得成功。这种“政府推动、校校合作、企业录用”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由两地政府资助推动,西部院校采用学生自愿与选拔相结合方式推荐选送生源,东部院校负责教育培训,学校之间深化合作交流,两地企业购买政府培训成果,成功地找到了三方共赢的结合点:宁波市作为对口帮扶贵州发展乃职责所系,投入资金帮助贵州贫困地区发展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帮助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帮到了点子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省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活动有利于扩大社会影响面,提升社会地位和美誉度,同时弥补了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设备投入不足、实践硬件跟不上教学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短板”;用工企业通过与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定单就业合同,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农村贫困人口也找到了一条可靠的、较高水准的就业门道,实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多赢必将成为这一模式持续实施的内在动力。
(二)深化了东西合作内涵,探索了智力扶贫的有效模式
通过职业教育+技能资格证书培训,有效解决了培训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推进了职业教育与技能教育、智力扶贫与行业扶贫、东西部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结合。
(三)促进了两地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生技能培训+师资培训双丰收
作为国务院扶贫办授牌的两个“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之一,建于1999年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两地联合办学、教师跟班等可学习及移植发达地区职业学院的办学思想、理念、文化、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带队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业务水平,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1.1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行业发展和更新很快,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高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常常落后于企业,如何缩小学校培养的软件专业学生和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要求的差距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围绕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目标,联合软件开发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成立校企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符合企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软件开发公司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讨论,根据企业的需求动态调整教学方案,设置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打破了高校关起门来,独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习惯,打破了人才培养方案相对稳定的惯例,校企合作联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企业的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外,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常组织担任企业软件工程师的校友,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建议,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证明,使用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后,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强,更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1.2构建真实的教学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尽快适应真实的企业开发。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构建了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RealWorkingEnvironment)、真实的实训项目(RealTrainingProjects)、真实的项目经理(RealPro-jectManagers)、真实的工作压力(RealWorkPressure)和真实的工作机会(RealJobOpportunities)的教学平台。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项目实训期间,严格按照企业办公环境的设计,每人一个独立机位,严格执行企业的考勤制度和工作汇报制度,真实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实训的项目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完整的项目中学习整个项目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充分体验一个团队的工作过程。在实训中,每个项目都由企业项目经理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带队的项目经理都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在实训项目中有模拟客户代表给项目组施加真实的项目压力,当遇到客户需求变更等问题时,考察其应变能力。在实训项目中,根据学生的表现,企业提供真实的就业机会,企业直接与学生签约。通过构建真实的教学平台,进行企业级真实项目实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实训,学生普遍感到充满信心,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开发环境。
1.3改进教学体系
ACM和IEEE-CS的SWEBOK定义了软件工程学科的内涵。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基于SWEBOOK框架,按照软件工程课程群的总体知识结构,重新设计了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对课程的学时、权重、结构,以及课程间的衔接进行了改进。将课程分为通过通识类、开发类和工程类三类,分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基础理论课、课程实验课、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将课堂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衔接。基础理论课主要涉及软件工程专业需要的基础和公共性知识。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校任课教师讲授。课程实验主要针对具体课程的某些知识点设计的实验。其可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通过课程实验,学生掌握常用的软件开发语言,了解常用的算法,具备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课程设计采用小组分组,自组团队,模拟企业设置岗位角色,进行角色体验,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培养软件开发能力。企业项目实训在企业高级开发技术人才的指导下,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软件设计,提升软件开发能力。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阶段,采取企业开发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为其提供综合实践环境,提供技术指导。学校教师负责毕业设计相关文档的指导工作。
1.4编写合适的校企合作教材
目前,市面上校企合作的教材比较少,有的教材并没有企业软件开发人员真正参与,有的教材理论多,实践少,有的教材难以适应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与企业开发人员紧密合作,编写精品实训教材。实训教材以项目为中心,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根据真实工作的情景设计课程的学习情景,确定教材的框架和编写模式。根据真实的岗位需求,编写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真实的能力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分阶段更新教材。
1.5加强师资建设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构建了由学校教师、企业研发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高水平的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的高质量应用型师资队伍。学校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到合作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增强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进行“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不定期为教师开设培训班。学校依托甲骨文工程(武昌理工学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的合作,每年固定派教师参加学习。学校还直接从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开发人员担任实训课程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1.6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除了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训外,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组团队、自拟课题、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完成项目设计,对于创新型强、应用水平高的项目学校进行创新学分奖励,并可冲抵相关课程积分。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软件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比赛,以赛促学,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趧趶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应用能力。
1.7鼓励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
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职业技能证书十分重要。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获得技能证书。为了学生顺利获取接技能证书,学校安排集中时间进行集训,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考前辅导。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获得指定证书的学生,允许进行课程置换或学分奖励。不少学生在毕业时获得了思科的CCNP、CCIE和甲骨文的OCP、OCM证书,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1.8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改变以前单纯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现状,由企业开发、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共同组成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根据项目实战的特点,检查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不定期组织质量监控小组进课堂听课,了解学生反馈,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企业随时与学校沟通,反馈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和实训中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监控。
2.结语
实施作风建设,提振“精气神”
国网浙江培训中心注重思想与价值观引领,于2013年5月开展了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活动,这是适应公司加强作风建设要求,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效促进了作风转变和执行力提升。
强化教育引导
在开展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活动中,通过宣传橱窗、内部网站、信息简报等载体,广泛宣传加强作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召开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动员会,查摆、分析目前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求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带好头,管好自己带好团队,促使干部、员工自觉将加强作风建设要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细化作风建设要求
颁布工作作风建设8项规定,包括:改进思想作风、改善领导作风、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学风、保持简约会风、倡导务实文风、崇尚勤俭之风、践行廉洁党风8个方面,并将作风建设与部门、个人考核挂钩,国网浙江培训中心各部门、各校区严格按作风建设要求贯彻落实,每月干部工作例会对作风建设情况定期分析、点评,查找差距,推进作风建设进校园、进部门、进课堂,入脑入心。
促进作风转变
在推进工作作风转变的5个多月来,国网浙江培训中心干部、员工在劳动纪律、工作效率、团队协作等明显改变,工作积极性高昂。由培训中心承担的省公司参赛国网、华东的竞赛集训成效显著,助力浙江公司分获国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国网公司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二、国网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维护总决赛团体第二名等好成绩,凝聚了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升了干部、员工的“精气神”。
实施“ipud+c”,完善考核机制
国网浙江培训中心创新实施“ipud+c”考核办法,倡导管理创新、弱项改进和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提升中层干部工作绩效,推进工作考评“一体化”。
“ipud+c”考核体系框架
考核面向部门负责人和支部书记,采用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ipud+c”具有五个考核维度:i――指标性任务;p――急迫性任务;u――弱项改进;d――发展性任务;c――管理创新。中层干部月度工作由“ipud+c”任务和常规工作构成。
“ipud+c”考核体系实施流程
“ipud+c”考核体系制定了明确有效的实施流程:中层干部在每月25日前提交下月“ipud+c”计划和本月“ipud+c”计划完成情况说明;分管领导审核并完善下月“ipud+c”计划,同时对本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绩效工作小组汇总并下达下月“ipud+c”计划,根据定性评价结果和计分方法计算本月“ipud+c”考核结果。
“ipud+c”考核体系推进措施
为更高效地落实“ipud+c”考核体系,特别推行“三个一”机制,即:一月一部署、一月一考核、一月一点评。
“一月一部署”,即每月干部例会,领导对重要工作进行布置,职能部门同步落实党政任务,并根据领导要求与部门实际,部门负责人和支部书记填报月度绩效计划――“ipud+c”计划。将一月一部署的工作与“ipud+c”考核结合,使各项工作任务更加清晰,落实过程更加精细,落实措施更为扎实。
“一月一考核”,即根据“ipud+c”考核办法要求,对干部每月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将“应该做”的工作内容都落实到了月度绩效计划中,各项工作任务由软变硬,由虚化实,考核实现量化,改变了原先做工作由靠“自觉”、工作考核缺乏指标的状况。
“一月一点评”,即结合“ipud+c”考核情况,干部月度例会上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不仅要进行工作布置、工作汇报,还必须对分管的工作进行分析点评,推进工作创新,薄弱环节改进。
“ipud+c”考核办法的成效
一些部门和干部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正在形成,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计划性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实施管理诊断,推进动态管理
国网浙江培训中心以管理诊断为抓手,通过对8个管理专业类别、3个专项类别工作的全面、全过程分析诊断,查找管理短板,统筹推进专项提升。
管理诊断范围
组成11个管理诊断小组,在现8个管理专业(8个职能部门)、3个专项管理工作中先行开展管理诊断。8个管理专业分别对应综合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资产、培训管理、技能鉴定、后勤保障、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技能培训8个部门;3个专项管理对应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政治保障工作。
管理诊断目标
以创一流管理为目标,通过系统诊断、专项提升、科学评价,推进动态管理,构建管理提升长效机制。通过全面自查、专项分析、同业异业比较,用量化的形式列举取得的成绩,重点对诊断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对诊断出的制约自身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及方案。
管理诊断成效
在管理诊断中杜绝泛泛而查,在计划跟踪、制度执行、工作规范、措施落实、工作成效等方面对8个管理专业、3个专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诊断,通过座谈了解,发放调查表了解等形式,提交有数据支撑的诊断报告。自2013年9月开展管理诊断活动以来,目前已收到15份专项诊断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基本完成总体诊断报告,总结提炼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18条,查找出问题35项,以书面形式落实整改方案和改进期限。并将召开管理诊断专题总结会,对优秀诊断报告进行表彰,对管理诊断活动进行总结,探索建立管理提升长效机制。
实施工作督察,强化闭环管理
国网浙江培训中心将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与督察督办相结合,优化督察督办工作流程,实现督察督办有制度可循,做到每月对重点工作有督必果,工作成效及时展示的闭环管理。
完善督察制度
制定督察督办工作管理办法,修订完善督察督办工作规则,建立督办事项盘点制度,建立工作协调和情况通报机制,形成覆盖立项、督办、反馈和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管理制度。
抓重点工作督察
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部门、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间节点,定期反馈执行情况。重点对4个方面工作进行督察:一是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二是全年33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这项工作同步纳入24节气表;三是综合计划完成情况;四是月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在2013年10月底督察工作情况通报中,国网浙江培训中心职能部门通过对本年1-9月底对4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督察,详细列举和分析了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自评情况,其中绩效考核方面,按公司要求对关键业绩指标、减项指标、综合评价等作了对应自评打分及督查反馈,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一目了然,便于针对性的抓好指标完成率。年度33项重点工作、综合计划,月度工作的完成情况也都进行了详细的督查反馈,有力推动了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
落实督察反馈
做到督察督办的工作“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反馈”,并专门印发督察月报,每月对督察督办工作开展情况在督察月报上点评,及时总结督办工作,反映工作成效,推广有效举措,分析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不足方面,引导各部门、各校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督察督办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强化执行力建设。
实施创新奖励,激励争先争优
国网浙江培训中心开展专项工作奖励,每年年底进行评比和奖励表彰,鼓励工作创新及优秀管理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表彰对单位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管理团队及员工。
以创新奖励表彰优秀团队及员工
专项奖励主要奖励在11个类别的工作中作出贡献和成绩的团队或员工,主要包括综合计划、安全管理、精神文明与品牌建设、竞赛比武、科技与培训研发、教学能力提升与培训教学、培训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后勤保障、管理与管理创新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单位主要业务与管理工作。制定专项奖励管理办法,成立专项奖励管理工作组,对此项工作进行动态管理,以精神奖励为主。鼓励各工作团队和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创优,成为行家里手,成为专业带头人和管理专家。
形成创新争优良好氛围
容县的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发展该县的职业教育。根据自治区关于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该县从2008年至2011年,展开了为期3年的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容县三年职教攻坚工作以优异成绩先后通过玉林市和自治区级评估验收,并被评为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县,被自治区教育厅作为“县级政府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综合试点县”。
迎来职教发展的春天
“容县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职教攻坚工作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三年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容县职教工作走在了玉林市的前列,成为玉林市职教工作的一面旗帜。”容县县委书记朱向东告诉记者。
在三年攻坚的日子里,容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制定招商引资项目的优惠政策、措施和办法,兴建多个特色园区,吸引企业纷纷到当地落户,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制药、林产化工、机械制造、陶瓷建材五大产业集群。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容县抓住时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分管教育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建告诉记者:“技术竞争是现代竞争的主要内容,我们的社会需要技术,而发展职教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县致力于使职业教育朝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化方向发展,为广大青年提供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容县各级领导达成了共识,并在财力、人力等方面加大了投入。2008至2010年,该县连续3年把职教攻坚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首,实行财政倾斜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容县通过县财政拨款、学校筹措、社会力量捐资捐助等手段,建立了职业教育多元投入机制,为职教攻坚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持。在财政投入方面,该县将职业教育攻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10%以上,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近六年来,该县财政投入职业教育的发展资金达3 672万元,加上各中职学校自行筹措的1 218万元、社会力量投入的1 474.66万元,已有约6 300多万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如今,容县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职教中心在办学之初只有2个专业100多名学生,现已发展到拥有数字电子电器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数控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实用技术等8个专业、2 600名学生的规模。2008年以来,职教中心已投入资金3 0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数控机电实训大楼、电子商务实训大楼、图书教学综合大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楼等校舍,并购进了1 0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办学条件、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容县职教中心通过了自治区级重点中专复查评估;2011年6月,容县职教中心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验收,获得自治区127万元的经费奖励;2011年11月,容县职教中心的电子专业获得“自治区示范性专业”荣誉,该专业实训基地也同时成为“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2012年4月,容县职教中心被评为“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
为了加强对全县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容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职教攻坚会议,听取县教育局的职教攻坚工作汇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并于2008年3月成立了容县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该县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教育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正职领导担任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4名专职人员,确保职业教育攻坚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职校也成立了相应级别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保落实办公地点、办公人员和办公经费等。
2008年,《容县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实施方案》颁布实施,对该县职业教育攻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攻坚重点、攻坚步骤、攻坚措施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县政府还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容县中等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责任书》,针对经费和招生问题制定了《容县2008—2010年职业教育攻坚经费投入安排表》《容县2008—2010年中职学校招生任务分解表》,将有关工作做细做实。
分管职业教育工作的容县教育局时任副局长罗一光说:“要想打赢这场攻坚战,单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各部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形成联动机制。”为此,该县于2008年制定了由教育局牵头,联合发改局、财政局、地税局等13个县直职能部门的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工作要求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每年至少召开1次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职业教育攻坚项目实行优先、优惠等倾斜政策;各部门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开设“绿色通道”,做到“能简则简,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确保各建设项目按计划完成并投入使用。该制度的实施,形成了部门合力,确保了政府对全县职业教育工作的有效领导,有力地促进了该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使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容县引进了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了多个实训基地。该县职教中心与容县晶辰电子厂、容县晶石电子厂联建了2个校外电子实训基地,容县卫校与容县人民医院联建了1个校外实训基地,容县电子工业学校与容县佳明电子厂等企业联建了1个校外电子实训基地。该县还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容县决定先由企业支付顶岗实习学生和驻企业带班教师的报酬,然后在企业所得税中抵扣。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优惠政策的落实,该县中职学校的学生拥有了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操作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容县教育局局长杨远光说:“这几年,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快,为容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家长、学生的赞誉。可以这么说,我们迎来了职教发展的春天。”
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
在走访容县卫生学校时,记者采访了该校任教护理专业的教师欧丹妮,她说:“自从开展了职教攻坚工作,教育局组织我们参加了许多次针对性很强的专业培训。每参加一次培训,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洗礼,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我的专业水平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容县教育局党组书记林桂来对记者说:“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这些年我县下了不少功夫,目的就是打造一支专业性强、层次高的优质师资队伍,为赢得职教攻坚战的胜利保驾护航。”
容县在编制分配上有效解决了职教师资的配备问题。容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按要求给各职业学校分派教师编制指标。县委、县政府还允许中职学校到全区非师范类高校招聘专业教师,或者从当地企业获得工程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目前,该县中职学校现有教职工247人,专任教师223人。专任教师中,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81人,学历合格率达81%;“双师型”教师73人,占专任教师的33%。
采访中,容县教育局副局长肖宁表示,当时许多职校都存在着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偏少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分流培训,培养一批‘一专多能’或‘双师型’教师。还要拓宽专业技术教师流入渠道,采取灵活的用人政策,积极吸引行业内有一技之长、实践经验丰富的在岗或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
为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容县于2008年开始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校本培训和送培相结合的方式,对现任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提升,确保每年用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上的经费达25余万元。近年来,容县组织中职学校教师参加县级职业技能培训1 000多人次、市级职业技能培训600多人次、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培训200多人次、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10人次。
容县还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去实践,或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要求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此外,该县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将教学与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嫁接和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容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为职教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给学生搭建人生的舞台
2010年3月,全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竞赛在南宁举行,来自容县职教中心的学生郭祖寿、卢隆川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一举夺得了此次技能竞赛(B组)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如今,已经在深圳日立船井公司工程开发部担任技术主管的郭祖寿回忆起当年的获奖,仍掩饰不住兴奋,他说:“我那时候获奖,离不开学校对我们的技能、理论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容县各职校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还有很多,如:2010年10月,职教中心的窦可平发明的“三十段数控全自动钢筋调直切断控制器”获得玉林市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李石泉、彭秋良发明的“高效节能炒灶”,黄达培发明的“红外线对射光电传感手机报警防盗器”获三等奖。2011年,梁稳贤、李峰华获玉林市技能比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一等奖,张芝宇获玉林市技能比赛电子电工二等奖。2012年,刘汉婷获玉林市技能比赛电子商务综合技能三等奖,潘周、李镇锋获玉林市技能比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三等奖……
容县职教中心的校长林萍对记者说:“我们每年都有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名次,这与教育局提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容县各职业学校目前已全面实施“轮滚式”办学模式。“轮滚式”办学即在原来“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将顶岗实习分解到前两个阶段中,也就是一批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到企业顶岗实习3个月,然后再回来学习,由另一批学生轮换前一批顶岗实习的学生,一直交替轮换下去,使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保持相对平衡。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还可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样的办学模式既能兼顾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教育,又能为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除了利用顶岗实习的方式为贫困学生解决困难之外,容县还加大了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国家、自治区和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容县每年都会从财政中划拨一定数额的资助资金,并要求各中职学校按有关规定,从学校学费收入中抽出10.1%的经费资助家庭贫困学生。自2007年以来,该县共有24 478人次获得中职国家助学金,累计达1 783.341万元;6 436人次享受中职补助,共计471.57万元;76人次享受中职特定专业生活费补助,共计5.7万元;255人次获得中职资助金,共计255万元。
容县职教中心2010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小欧,是众多受资助者中的一个。在校期间,小欧每年都获得助学金,并通过刻苦学习,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现在,小欧在广东雅视集团就业,而且是雅视集团的技术骨干。今年4月,小欧在“惠民政策帮助我成长”征文比赛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我的心里时时充满感激之情。我,一个弃儿,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女孩,求学是多么不容易!没有助学金,我哪里有求学的机会?没有助学金,我哪里能成为一个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中专毕业生?我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用到社会中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爱传递下去。”
现在,容县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良好,初次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毕业生的月工资也都在2 400元左右。为保障学生就业,容县建立了5个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站,网站上公布了大量的知名企业简介、就业信息和就业注意事项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另外,县政府还支持学校采用联合办学、订单办学等办学模式,要求相关企业对本县中职毕业生实行优先录用。毕业生除了可以选择在本县企业就业,部分优秀毕业生还可以被推荐到区内其他市县及区外的一些知名企业就业。
从容县的中职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里都表现优异。毕业于该县职教中心的广西雅视科技副总经理林车就是一个例子。林车告诉记者:“在中职三年的学习,使我知道了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人生的道理。所以,我从一个流水线工人成长为副总经理。可以说,中职教育给我搭建起了一座人生舞台,让我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表演。”
市场需求和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出纳实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上,出纳实务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系统的课程进行学习,出纳知识只是作为会计的部分章节;或者有的院校虽然单独开设了出纳实务课程,但教学内容还是以会计核算为主,涉及出纳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多以现金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为主,与现实性、前沿性不符合,与实践联系不紧密。二是教学方式上,大多依靠多媒体课件讲授,虽然部分教材按项目和工作任务编排,也设计了岗位实训所需的一些单据,但在实训教学中,重点多停留在简单的单据书写填制上(且单据多以黑白色仿真为多,接近实际单据较少),案例讲解也是狭隘的简单业务操作案例,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拓展。三是教学师资上,部分院校虽然建造了财务仿真实验室,提出了工作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法等实训方法,但是由于大多数教师本身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对业务操作中实际工作环节讲授不够具体细致,导致学生只是大致了解基本流程却无法清楚流畅完成具体业务,缺乏实际的职业能力。
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出纳岗位,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现金和银行业务的处理技能,而且要对企业资金运作做出合理安排:比如比较多种银行票据结算方式,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对企业资金运行规律心中有数,做到既保证款项使用,又达到效益最大化;对企业融资需求和途径提出有效方案……要能对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和建议。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所以,如何让出纳教学满足实际岗位需要,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解决思路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大大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微课、慕课、网络自学平台纷纷兴起,学习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再次升级,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前进行教育资源的自主线上学习、课中以师生互动、问题探究、教师引导答疑解惑为主的翻转课堂模式从美国兴起,迅速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和摸索实践,成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模式。
出纳实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要求具备熟练的点钞、假币识别、票据填写和货币结算等基本技能的同时,由于在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中涉及内外部人员众多,还需要掌握熟练的业务流程操作,而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必须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管理者做好参谋。因此,出纳实务有很强的现实性,必须通过对真实工作情境的模拟实现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由于出纳实务涉及的技能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散,知识点之间连贯性较弱,因此,非常适合按不同的技能进行视频拍摄,充分利用微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出纳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的出纳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应采用工作情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出纳实务工作情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总体流程如下表所示:
下面以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的工作:课前一周,教师对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空白支票请购单的填制、转账支票的签发、转账支票的结算特点、票据管理法中关于转账支票的使用条例、转账支票的结算程序、购买空白支票的账务处理、转账支票付款的账务处理、转账支票使用纠纷案例分析。将相应内容制作成教案、课件并录制微视频,提供案例库、习题库和单元测验,均上传至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下达学生学习任务单。
学生的工作:课前一周,学生登录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根据学习任务单,观看课件、微视频,进行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知识的学习,通过习题库进行知识点的巩固练习,运用单元测验进行知识掌握程度自测,并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知识拓展并进行案例分析。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 第一步,先由教师进行简要的课程讲解,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回答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尚未解决的问题,并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步,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设置工作情境。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包括两个工作任务:一是空白支票的请购;具体涉及情境有:出纳填写空白支票请购单,加盖财务章;复核会计盖法人章;出纳到银行递交给银行柜员;银行柜员审核并收取工本费和手续费,发给空白支票;出纳领取空白支票和回单返回;制单会计根据回单编制记账凭证;复核会计复核;出纳登记日记账。二是用转账支票结算方式付款;具体涉及情境有:出纳填写结算方式申请审批单;财务主管审批;出纳填制转账支票并盖财务章;复核会计加盖法人章;出纳到银行办理结算;制单会计根据存根编制记账凭证;复核会计复核;出纳登记日记账。在整个工作情境中,既有票据的基本填写,又有经济业务流程演示,既有印鉴双人保管的规则了解,又有突发事件的存在,充分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熟悉了工作情境,而且,又有个体与团队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个性、合作性和创新性,锻炼了综合职业能力。第三步,学生分小组进行工作情境模拟。每个小组五个同学,分别担任出纳(保管财务章)、制单会计、复核会计(保管法人章)、财务主管、银行柜员(保管银行业务章)。并准备空白支票请购单、收费回单、结算申请审批单、转账支票、记账凭证、银行日记账、财务章、法人章、银行业务章等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情境任务进行讨论并分工协作完成模拟。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辅导。第四步,教师抽取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模拟过程,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并负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易出错的环节、重点环节、细节环节进行点评。第五步,学生思路进一步清晰之后,再次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按角色进行轮换,直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第六步,按小组进行工作汇报,成果共享。教师进行检查点评。第七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提供课外学习资源网站,由学生自行选取某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按照工作情境化模拟解决。
课后延伸 课后一周内,学生按小组将作业上传至平台,教师批改作业,并在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考核方式 出纳课程实践性很强,单凭考试测评已经无法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所以必须形成过程性考核。在《出纳实务》课程的考核上,可以结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三方面进行考评,课前课后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考核,课中结合小组工作模拟表现和水平进行考核,并可结合学生课外参与各种竞赛、各种社会实践等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课程・教材・教法[J].2014(10)
[3]赵宇.高校出纳实务课程建设.教育与职业[J].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