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记叙文要素

记叙文要素

时间:2022-11-13 22:1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记叙文要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记叙文要素

第1篇

俄国宗教思想家、哲学家,基督教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佳耶夫认为,时间按其特征来说,有三种类型,即宇宙的(其性质是环形的)、历史的(其性质是线性的)以及存在的(即心理上的,其性质是垂直性的)。但是,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不是从抽象的哲学原理开始的,而是从他们的日常起居作息,以及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开始的。时间由此成为叙事作品不可回避的东西。叙事由此成为时间的艺术。因此,从文类角度来看,与叙事文类基本等同的记叙文类必然是时间的艺术。建构主义者认为叙事时间反映的是叙事者对历史时间的主观感受,是一种“主观时间”的展示。可见叙事时间是存在的时间,或者叫心理时间。柏格森“心理时间”学说告诉我们:心理时间的延续不是恒速的,它总是快快慢慢;也不是线性发展的,有时候它会停顿,有时候甚至竟然还会倒退。叙事时间速度的快慢、停顿甚至倒退显然是由叙事者决定的,人作为叙事者的知识、视野、情感和哲学的投入,成了左右叙事时间速度的原动力。作者的价值判断,是操纵叙事时间速度的无形之手。反过来,叙事时间速度的快慢也真实地反映着作者的价值判断。

所谓叙事时间速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只有有了相对比较的参照对象,速度的快慢才能显现出来。在叙事文本内部,是与情节疏密度的比较。在叙事文本外部,则表现为叙事时间与历史时间的比较。在叙事文本内部,叙事时间速度,是和叙事情节的疏密度成反比的,情节越密,时间速度越慢;反之,情节越疏,时间速度越快。“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叙事文本中,以三句五句话,就讲述了十年八年,甚至几世几劫,这样的叙事时间的流转速度难道还不够快吗?在叙事文本外部,所谓叙事时间速度,乃是由历史时间的长度和叙事文本的长度相比较而成立的,历史时间越长而文本长度越短,叙事时间速度越快;反之,历史时间越短而文本长度越长,叙事时间速度就越慢。历史时间是一个常数,但是当它投射到叙事过程的时候,它却变成了一个变数。在一部叙事作品中,讲述一日事情所使用的文字,有时比讲述一月、一年、甚至十年的文字还要长。由此可见,叙事时间速度决定了记叙文的详略,体现了记叙文情理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知识、情感和哲理的倾向性。如阿累的《一面》。文本的第1、2自然段交代了见鲁迅“一面”的具体时间是“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第39自然段交代的时间是“在这四年里”,文末交代了写作本文的时间是“1936年10月”。全文共43个自然段,第一部分1~38自然段,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文本长度是2076字,叙事时间是“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根据文中第2自然段“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可以断定,“一面”确切的叙事时间也只是半个钟头;第二部分最后五段,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文本长度是220字,叙事时间却是四年。从叙事时间的速度来看,第一部分大约是每69字需叙写1分钟,而第二部分则大约是每55字就叙写了1年。可见,“一面”叙事的焦点是作者见鲁迅一面的具体情景,而且如果没有叙事时间速度的慢速前行,就不可能增强情节的密度,也就不可能在形象的展现中把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时间速度的控制,使叙事文本像一条大河,飞泻于峡谷,缓行于平原,那么,时间顺序的变异形态——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就使这条大河波浪起伏,曲折多姿了。在初中阶段,这种时间的变异形态主要是指记叙方式——倒叙、插叙,究其本质就是叙事者对正常的运行方式的干扰、打断或倒装。元好问曾经说过:“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这“曲折”就是叙事者对叙事时间操作的具体体现了。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美女蛇”故事的插叙。其作用,苏教版的教参是这样分析的:

课文中由相传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引出了关于“美女蛇”故事的插叙。作者是怀着浓厚的兴味来回忆这个故事的。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而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后来写想到飞蜈蚣也非常切合儿童心理。而“做人之险”则是作者的发挥,其中糅进了成人的看法。

上述解释虽然不能算错,但是未免浅了一点。因为这样的解释很难解决这样几个疑问:从整个叙事文本的疏密度来看,全文共2467字;第一部分(1~9自然段)共1379字;第二部分(10~24自然段)共1088字。插叙(4~6自然段)共487字;第2段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共304字;第7、8段写百草园的冬天,共343字。比较而言,插叙的“美女蛇”的故事反而是第一部分中叙事疏密度最高的。不是教学重点的“插叙”为什么疏密度却是最高的?另外,就本文结构而言,没有这个故事,文章也完整,两种生活的对比也鲜明,主题也明确。那么,叙事者为什么要“插叙”故事来打破这种完整呢?因此,我们认为叙事疏密度高说明了这个插叙必定是叙事者聚焦的一个重点,与此同时又用“插叙”改变了叙事时间顺序的形态,更加说明这个“插叙”隐含着叙事者对文本生命的某种认识。从表面层次来看,美女蛇故事确能“映衬百草园神话般色彩,”而且也有助于“乐园”风物的动人,因而也就有助于两种生活的对比。但是这个答案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它贬低了故事对表现和深化主题的重大作用,否定了故事是百草园生活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抹杀了作者必须插叙这个故事的深意。从深层次来看,百草园的生活乐趣,除了四季自然景物和从闰土父亲那里学习捕鸟知识外,夏夜乘凉,听长妈妈讲一些离奇的故事,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从五光十色的自然风物到复杂艰险的社会生活,从生产知识到对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人与美女蛇关系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倒影,不是使百草园生活更丰富、更完整、更充实吗?而且使得“乐园”与脱离社会实际关门死读书的“三味书屋”的对比更强烈、更鲜明、更具批判性,从而也就更有力地表现和深化了主题,这就是插叙的又一重要作用。如果把百草园的生活乐趣仅归结为“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而插叙也仅是映衬或增加一些“神话色彩”,那显然就贬低了插叙故事对文章主题的表现和深化作用。

关于记叙文时间要素的考察,我们还可以从叙事时间的频率来做一番探究。在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频率的形态如下:

单一的:一个事件,一次描述

多种的:多个事件,多次描述

重复的:一个事件,多次描述

概括的:多个事件,一次描述

由于一次讲述产生不了频率,因此频率这个概念实际上只和“重复”有关系。“当一个事件仅仅发生一次而被多次描述时,我们就称之为重复。”米克·巴尔在《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里为重复下了这样的定义。具体来讲,可以有这些表现:(1)情节的重复;(2)细节的重复。最为我们大家熟悉的例子,就是鲁迅《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述她儿子被狼吃掉的事件。祥林嫂难以摆脱痛失爱子的悲苦心情,逢人便讲:“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在她一次又一次的一字不差地重复叙述之后,人们已经从同情到厌烦,以至于她还没说完,听的人就把她要说的下一句说出来了。通过这个重复说明了这个事件对她的打击之深。至于全镇的人对祥林嫂的话的厌烦的重复,则揭示了作者对听者麻木不仁的批判。而此后在祥林嫂几次仍像过去那样在祭祀时准备分配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一次一次地重复同样的话:“祥林嫂,你放着罢!”这样一次又一次以同样的话阻止祥林嫂在祭祀时插手,则显示出祥林嫂已为周围的人们所抛弃,这对于祥林嫂最终悲剧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作用。

第2篇

初中生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要素;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等;能从文体的角度理解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能够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

初中记叙文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与知识点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二、记叙文的顺序与线索。

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环境描写。其作用有ɑ、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按时间的顺序划分;按地点的变换划分;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按材料的性质划分;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三、写好记叙文的结尾

记叙文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第3篇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第4篇

近几年,省、地中考语文试题中都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从选材看,所选的记叙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人间真情、人生哲理、无私奉献的内容。从试题设置看,一般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但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二、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等。如:

2012年的16题: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2.概括文章内容。如2008年的24题: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011年的第19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如 2009年的21题:指出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2011年20题: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理解题目的含义。如 2009年的20题:文题《最后的阳光》有什么深刻含义?2012年的20题: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6.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如2009年的19题:做人应讲求诚信,卡夫卡为什么要欺骗小女孩?2011年的21题: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列举出两点。

7.修辞手法的运用。如2010年的23题:读完全文后,模仿下面的句子,概括这位母亲的优秀品质,构成排比句式。母亲刚强、坚韧,令我感动; , ; , 。

8.主观开放试题。如2008年的28题:在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你的感受。

三、考点解读

这里说一下几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无疑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抒情和议论。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2.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记叙文中,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即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它是议论文中的主要表达方法,但用在记叙文体中可以起到点染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思想的作用。

四、方法指导

近几年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记叙文阅读考题的设置多是课外的美文,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以借物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多属于抒情散文,有的是以一定的具体事物为对象,有的是以物喻人,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情思融于事物或景物描写之中。

2.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要会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根据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主题的关系。能从文章中找出重点段落和语句,理解它们的作用,并体会关键性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要注意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所起关键性的作用。

第5篇

一、教学思路

(一)指导,抓住一个“引”字

本次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明确,但在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对初一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引导他们借鉴本单元《风筝》一文学习构思。这篇课文围绕风筝这一主题写了两个人物——我和弟弟,通过填表练习,学生了解了记叙的“六要素”,明白了叙述事情交代清楚“六要素”是一件不难的事,而要学会在写作前把所要写的内容想清楚、想周全,最实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列出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本单元四篇课文交代记叙要素方法的异同,让学生明白记叙要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况和表达的需要来定。而在记叙文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分,以突出中心思想。

(二)写作,突出一个“活”字

本次作文训练,课本给了四个参考题目,要求学生以课文为范例练习写作。因为是参考题目,我告诉学生可以选择课本上的题目作文,也可以自由命题作文。

初中生的生活面较窄,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像以往的作文教学一样,一味地强调教师命题什么学生就写什么,很显然,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严重束缚之下只能越来越僵化。尽管义务教育教材做了很大的努力,每次作文训练一般都附有一组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但很多教师没有把这一自完全交给学生。长此以往,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极容易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我把本次作文确定题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感受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写好的题目和内容来写。在作文题目和内容不做限制的同时,强调一点,必须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待清楚。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说自己想说的话,争取作文成功便成了可望亦可及的事情。

确定好作文题目和内容后,学生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构思、编写作文提纲了。我随机抽查后,请部分作文题目和内容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构思情况,随时评点,给每个学生以启发。

(三)评改,着眼一个“实”字

本次修改作文采用学生自改的形式进行,因为修改自己的作文实际上是思想的再整理和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的再斟酌。因此,本次作文修改的基本要求与平时相同,即“四读”、“四看”:一读自己的作文,看中心意思是否明确,有无积极意义。二读自己的作文,看选择的材料是否妥当。一般说来,选材的标准有三个,第一,围绕中心选材;第二,材料要有代表性;第三,材料要新颖。三读自己的作文,看布局谋篇包括段落和层次的安排,过渡和照应的设计,开头和结尾的策划等。修改作文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段落清楚、层次分明,是人们对好文章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第一,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第二,各段之间的意思要连贯,做到分开来是段,合起来成篇。四读自己的作文,看看修改的句子、段落以及增加部分的内容是否跟前后文连贯。凡是不顺当的地方,立即把它们改正过来,力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达到基本要求以后,就引导学生重点检查“六要素”交代清楚没有,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修改,保证本次作文训练的任务圆满完成。

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入题意识很差,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思考。

2.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

3.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一些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一些,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4.语言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搬硬套,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句不通顺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初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其中的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是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达中心思想,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2.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猪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开头写好了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从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

文章结尾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也是决定文章是否成功的重点。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第6篇

请假条(借条、收条和领条)、日记 、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

(二)大作文

1.侧重叙事的记叙文。

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②记叙的顺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顺叙: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

2.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来写。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来写。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①抓住特征,准确描述。

②空间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

4.提供材料的作文

第7篇

记叙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语文命题的重要对象。记叙文的类型复杂,需要考察的知识点多,那么,应如何寻找突破口?我认为掌握解答方法很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知识不如教方法,征对近几年中考记叙文的命题特点,就中考记叙文阅读题解方法,我简要谈谈:

一、明确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所以,要特别注意“事件情感”这一关系。

二、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

3.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4.记叙文的线索:人线、物线、事线、时线、地线、情感线等。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能准确辨析)

6.记叙对象有:写人为主的、写物为主的、叙事为主的等。

7.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把握记叙文作者思路及文章关键内容。

(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

二)揣摩文章标题。

(三)抓住文中关键语句。

四、记叙文阅读题解答方法

1. 写人叙事的文章,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写景状物的文章,文章的景和物有什么特点?点拨:一是直接摘录关键词句或中心句,经过适当删改,转化为答案。二是对内容分条缕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如:2010漳州中考《那一条紫花布帘》第15题.围绕着居室,文中描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示例:居室的环境;居室的布置;我在居室的学习;我在居室富有情趣的生活。

2.文中加横线或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或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1}理解词语含义: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境或情景,揣摩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果运用了修辞,要答出修辞义。{2}理解用词表达效果:从“准确”“形象”和“生动”的角度去理解用词{特别是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和作用。 答题表述:用**词,{准确或生动形象}写出了**内容,突出了**情感。

如:2010漳州中考第17题仔细揣摩,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1)成长过程中,妈妈一次又一次慷慨地给我舒张自己的机会。

示例:表现妈妈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点拨: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富有感染力、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委婉含蓄、准确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结合文体、语境、修辞和具体语句选用分析)

如:09漳州中考《一座古城的记忆》20.谈谈你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可我已是那个武陵渔人,再也找不到返回桃源洞的路了

示例:城市变化太快,昔日的古城只能成为一种记忆;表达了作者对古城变化的惋惜之情

4.作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参考示例,从文中任选一个句子进行点评。点拨:①修辞的角度赏析,技巧:修辞方法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表达的感情。因此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要熟记于心。掌握常见修辞的作用。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鲜明)

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动词、形容词)③选择景物描写的句子赏析。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暗示中心等。从这几各方面分析,再结合语段的内容,就可以。……

如:{2010漳州中考}18.批注,是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加以赏析点评,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批注。

示例:也许我们都知道,日记写着我一个年代的心情,而那一条紫花帘曾经包容我整个世界.

批注: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居室和那一条紫花布帘的深厚感情。

5.近年来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的题目逐渐增多。回答这类问题应注意:①分清是限定角度型还是任选角度型。②有要求多角度的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先联系文章内容说,再联系实际说,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想,力求有自己的心得。③筛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质疑,并作出解答。④语言表达上,要精心修饰,努力使句子表达完整优美。

如:08年漳州中考《木棉花开》)第22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示例:读了本文,我认为每个人都要脚踏实地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生命才会精彩,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6.想象补写

{1}想象题:要读懂内容,紧扣文章的内容和语境展开合理想象。

如{2010漳州市中考题}19.文中第④段写到“没有人打扰我思绪的漫游”,请结合上文,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我”思绪漫游的内容描写出来。(60字左 右)

示例:这本线装的诗集一定经历过无尽的颠沛流离,带了满身岁月的擦痕传承到我这里。我犹如庄周梦中的彩蝶,牧童短笛里的闲云野鹤,轻舞飞扬,无所羁绊。

{2}情境设置题:要求应该做到描写细腻、语言优美、内容完整。

如:漳州中考《一座古城的记忆》24题 .第⑤段场景描写细腻,语言优美。记忆中一定也有某个生活片段令你难忘,请把它写下来。(不少于50字)

示例①:端午节的前一天,外婆把洗干净的竹叶和糯米放在一个大盆里,盆沿搭着一摞白细绳,就开始麻利地包着粽子。她圈起竹叶,放入糯米,再用清水将糯米冲得整整齐齐,用手按一下,将竹叶折叠、环绕、系紧。

{3}补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情节的发展或故事的结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情境。

如《余音》(06年漳州市中考题)假如有一天“我”重返故乡,“我”会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昔日的大戏台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语言为文章续写一段话。(不少于60字)

第8篇

我们都知道,记叙文的写作有着六大要素,一般称之为6W,即who(人),what(事), 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y(原因),how(如何)。记叙文则以这6W展开记人叙事的。那么我们则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要素来作为完形填空解题的突破口。

1. 重视短文首句中的4W

首句是了解文章全貌的窗口。记叙文的文章的首句会交代4个W(who,what,when,where),即首先要交代文章中人物(主人公),所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这些要素,对我们确定该短文通篇中动词所要用的时态等等提供有力的证据。

【例1】(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

【文章大意】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医院所听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看病时的故事。这位老人他的妻子得了一种怪病,什么也记不得了,可是老人每天早晨都要准时去疗养院陪她吃早饭。作者很为感动,悟出了“The true love is acceptance of all that is.”

It was a busy morning,about 8:30,when an elderly gentleman in his 80s came to the hospital. I heard him saying to the nurse that he was in a hurry for an appointment(约会) at 9:30.

The nurse had him take a 1 in the waiting area, 2 him it would be at least 40 minutes 3 someone would be able to see him…

1. A. breathB. test

C. seatD. break

2. A. persuadingB. promising

C. understandingD. telling

3. A. ifB. before

C. sinceD. after

【简析】从短文的首句中的was 和8:30及hospital,可知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早上的,地点一家医院,而人物则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下文内容可知这位老人来到医院的目的是看病,并且他赶时间,因为他在9:30有一个约会。

1. C护士领着他来到候诊区waitng area就座(因为是waiting area.只能是就座)

2. D告诉他至少要等40分钟(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才会有医生来为他看病

3. B句型:It will /would+一段时间+before+从句,由此引出了下文:

【例2】(2010江苏卷)

【文章大意】本文讲述了一个继母对一个被视为坏孩子的作者的正面肯定和关爱,从而激发了孩子心中对成功的渴望。继母的信任、关爱和帮助,终于使作者成功了。

Another persons enthusiasm was what set me moving toward the success I have achieved. That person was my stepmother.

I was nine years old when she enterd our home in rural Virginia. My father 1 me to her with these words: “I would like you to meet the fellow who is 2 for being the worst boy in this county and will probably start throwing rocks at you no 3 than tomorrow morning.”

1. A. rushedB. sent

C. carriedD. introduced

2. A. distinguishedB. favored

C. mistakenD. rewarded

3. A. soonerB. later

C. longerD. earlier

【简析】 文章的第一小段为引子,以唤起读者注意,并导出全文。第二小段的首句,交待了人物I,时间nine years old,地点our home。

1. D因为继母首次来到,是父亲的介绍(introduced)。

2. AI 因being the worst boy in this county而著名。

3. B因此父亲预测“不迟于tomorrow morning.”I会start throwing rocks at you。

2. 注重承载细节的语境

第9篇

【关键词】 体裁教学法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英语的语篇意识,近些年来,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越来越多。体裁教学法强调的是相互交流合作,而阅读教学正是属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

一、传统阅读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自下而上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需要注重英语语言的知识点,将阅读过程作为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模式只能够见到了解课文字面的意思,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真正意义,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英语单词、句型的具体含义,但是由于没有整体连贯性,无法综合认识整篇文章的语境语义,也无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义和思想。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仅仅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自上而下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需要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整体意义,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单词、句型的含义,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理解课文整体含义的思维意识。但是,该阅读模式虽然明显改善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中无法理解全文含义的问题,也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包括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课文整体的连贯性理解,忽略了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二、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1教学思路

本文提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特征,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故事情节为课文核心内容,整个记叙过程包括故事发生、发展和结束等,学生通过阅读英语课文能够找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并且能够迅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2教学内容

本文设计的教学案例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标准教材(必修版),Unit 4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课文属于典型的记叙文文体体裁,包括了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六个要素。

2.3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和叙述特征,即能够快速找到英文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主旨大意,对于段落细节内容也要能够清楚明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在阅读其他英语课文时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2.4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由这个广泛性的问题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下一层问题:“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it?”;最后,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照片,让学生用英文说出动物的名字。

第二步:预读

教师先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以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言,该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阅读

教师设定阅读时间,在此时间之内使学生阅读英语课文,阅读之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How many places does the carpet take Daisy to?

(2)What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裁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到六个要素,从而分析英语课文的整体意思,抓住重要锻炼的细节内容。

第四步:复读

教师让全体学生根据六个要素分组讨论英语课文记叙的故事,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按照六个要素讲述课文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并尽量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使学生在讲述课文时能够流利清晰。

三、结束语

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阅读英语课文的语篇意识,从整体上掌握课文的结构特征和中心思想。将体裁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第10篇

一、记叙文

记叙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这样的文章叫记叙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必须有贯串全文的线索。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某种思想感情等。记叙文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议论和抒情不应该超过文章的三分之一。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对策:一是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二是用故事表达一种思想,三是将思想蕴涵在描写之中。

记叙文写作的标准:一是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主题,二是有一个波澜起伏的故是事是,三是有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四是有一两处生动的细节、场面描写。

当然,高中生写记叙文宜写复杂的记叙文,不能停留在一般记叙的水平上。

二、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明确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论点必须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在文章题目,或第一句话,或结尾提出或表明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是指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再次,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否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深刻、周密,且讲究说理的艺术。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现在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而写议论文正是检测考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的最好手段。高考作文通常都要求作文文体特征鲜明,绝大多数省市在高考中甚至明文规定考生要写议论文。理性思考就是见微知著。作文不能局限于写一人一事一花一草,而要由点及面、由树木到森林地揭示或印证某一规律及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考生在写作时,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说,作文不仅要让读者知其然,还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理性思考还要求观点具有启发性,立意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境界。

三、散文

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的体裁。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四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一种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抒情、议论,但要依附于事件、人物的叙述和描写。一般来说,叙事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刻性,记叙事件常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描述人物也只是选择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样式。它注重依事生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这类散文往往以情感为结构线索,通过形象思维展开艺术联想,将生活的片段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常常以象征、隐喻和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来吸引读者。

3.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是一种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样式。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写作这类散文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安排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4.议论散文。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对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是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从而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创新文体

近年高考作文强调文体特征鲜明,讲究文体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文体创新;相反,如果考生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文体创新,“万绿丛中一点红”,就会更讨阅卷者喜欢。高考作文创新文体大致分为两大类:应用文和文艺文。应用文主要有书信、日记、访谈录、辩论词、书序、说明书、广告、合同、广播稿、启事、招标书、会议纪要、诊断报告、成果报告、申请报告、实验报告等。文艺文主要包括适合于编故事的小小说、寓言、童话、故事新编,适合于抒情的诗歌、散文诗,以及适合于设置矛盾冲突的剧本等。

文体创新需要考生有扎实的相关文体知识作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进行文体创新,切忌为形式而形式。从近年高考作文的情况来看,文体创新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1.自不量力,弄巧成拙。一些考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而是眼高手低,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创新文体,结果弄巧成拙。如有的考生选用诗歌,在形式上也按诗歌的要求分了行和节,但只是把记叙文的内容分行排列而已,既无节奏,也无韵律,更寻不到意象,探不到意境,纯粹是游戏之作。

第11篇

〔考查内容〕

1.基本的文体知识在文段中的运用。如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线索、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

2.对关键词语理解能力的考查。这种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个别词句的理解能力。一般情况下,考查的这些词句在文中都有特定的含义,考生在解释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要符合文章中具体的语言环境。

3.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提炼能力的考查。这种题型的命题规律是:抓住原文的一个特点,要求考生说出特点的内容;或者指出原文论述的某一现象,要求考生阐述形成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等。

4.对文段相关内容分析和归纳的考查。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思想等。

5.对文章的表现技巧、表达效果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试题,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又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可以说,这种考题现在已经成为各地命题的首选。

〔解题策略〕

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思路。在读透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文章的线索,弄懂文章题目的表面含义,然后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2.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通过整理六要素,理清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哪里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什么中心,其他地方又分别从什么角度为所要表达的感情作好了铺垫。

3.掌握好文章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做这类题目,只需把握一点,那就是准确区分各种描法,特别要注意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的区别。此外各种描写的作用要记牢,并且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回答。

4.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情感来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对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从人物描写方面着手:文章哪些内容与这个人物有关,这些内容又表现了这个人物的哪些方面。

5.鉴赏、评价。回答开放性试题时,要先读题干,正确领会该题的命题意图,在原文中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大致确定回答范围,最后缩小范围,或直接引用原文回答,或通过搜寻并连缀关键词句作出正确答案,或用自己的话简明准确作出答案。

〔考点预测〕

1.进一步突出人文性。试题大多以课外选文为材料,且与课内文章的特点相关联。选文在内容上更强调其价值取向,时代感强,人文内涵丰富,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深刻的印象;在语言上注重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2.重视对文本的阅读考查,尤其是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把考查阅读能力落到实处,真正体现语文素养。

3.注重探究和运用题的设计。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未来记叙文的阅读考查,将出现大量的开放性试题。

〔解题指津〕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作为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解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对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心态平稳,从容应答。

现代文阅读,涉及面广,有时在试题中会出现一些专业性极强的生僻词语,面对这种情况,无须惊慌,中考阅读题都是紧扣新课标对能力的要求来命题的,只要我们树立信心,静心思考,完全可以拿满分。

2.细心阅读,整体把握。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这一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细心阅读,整体把握,其实也就是学生解题前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文章的作者、背景、写作时间等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主要内容。切忌不看原文,先做题。

3.注意要点,细心品味。

要一边阅读一边注意文中前后照应的地方、承上启下的地方、作者感情变化的地方、体现主题或观点的地方等,抓住文章的“题眼”,明白写作的基调,弄清写作的脉络,体会全文的主题思想。遇到令人费解的词句,可用铅笔画出,根据上文对其进行推测或联想,并从下文中验证自己的推测,这样容易把自己带到文章的情境中去,也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联系原文,灵活答题。

解答阅读分析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紧扣原文,因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都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原文中。因此可以从原文中找出原句来答,也有些需要压缩,或是抽取重点,再重新组织。

答题时,要避免脱离原文,凭空臆造。

5.检验答案,查漏纠偏。

一般而言,题目的设计都是由浅入深,题目基本上涵盖了对选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但题目又都是单独考查某一方面的,做单独一道题时思维常常容易囿于对该题的理解,思路很窄,答题容易“遗漏要点”,故做完题目后要将答案带回文中“整体观照”,这样往往很容易看出答案是否偏了,或是否漏掉要点,从而有助于纠偏或补充答案。

第12篇

近几年,初中英语教材变化较大,阅读材料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在所有考试中,阅读题的分值比例相当大,加上其它题型,如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题,答题效果直接地或间接地与阅读理解有关。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教学的策略性表现在采用模式的正确性,阅读过程处理的合理性,阅读评估的规律性和技巧使用的科学性。如何在教学中正确的使用阅读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高效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开展阅读策略的研究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正是致力于探索和尝试把初中英语课文进行拓展,把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不光接触到书本课文的知识,还能动手主动寻找课外相似的点,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初中英语课文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合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题材多样。以文章的题材来看,一般都以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为主。本文主要对上述三类题材的课文的拓展内容、拓展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行阐述。

一、首先是记叙文的拓展。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入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主要包括文学记叙文和说明记叙文。其中文学记叙文以虚构为主,如趣闻逸事、传说、寓言、传奇故事、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等;说明记叙文,以事实为依据,包括历史、传记、新闻报道、日记等。

(一)针对记叙文的这种特点,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拓展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素材,寻找内容相似,写作手法相似的文章,对相同类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之前,先要充分地了解学情,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要有所了解。首先要把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起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上网搜集一些简单易懂的趣闻轶事,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拓展了阅读的素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放手让他们搜集一些说明记叙文,包括一些历史传记、新闻报道等等。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出不同语篇之间相似的写作手法和叙述手段。对于不同文章的问题设置,学生也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

(2)教师搜集素材,寻找内容不同,写作手法相反的文章,把不同类的文章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点. 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内容较难的文章,学生搜集不到合适的类比材料,找不出内容迥异,写作手法相反的文章,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事先找出此类文章,打印出来,当成课堂的阅读材料,并按照中考常考考点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阅读内容与拓展内容的不同。

(二)在学生对课文阅读材料与拓展材料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1)抓住文章的6个要素。阅读时要学会从事情本身的发展去理解故事情节而不要只看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因此,无论是顺叙还是倒叙,阅读此类文章时,必须要找到它结构中的5个W (when , where, who, why, what) 和1个H (how),不过不是每篇都会完整地交待六个要素。毫无疑问,寻出这些元素是能够正确快速解题的一个先决条件。

(2)归纳文章中心,把握作者态度。记叙类文章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它是文章的灵魂。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时,尤其要分析文章的结尾,因为很多文章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也有的文章需要在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另外,叙述一件事必有其目的,或阐明某一观点,或赞美某种品德,或抨击某种陋习,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通过对细节(第1点中的六要素)的理解,把握作者的态度。

概括起来一句话:读记叙文的关键是抓情节。 抓住了故事情节,就理解了文章的脉络,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二、说明文的拓展。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它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凡是对事物的类别、性质、特征、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以及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进行解说的文章,都属于说明文。说明的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给读者提供知识,使之了解客观世界,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应用性、解说性、条理性。常见的说明文有:解说词、说明书、书文简介、科普小品、内容提要等,它们或者用来介绍人物,或者用来介绍事物,或者用来解释概念,或者用来解说论据。

(一)说明文的拓展方法如下:

(1)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素材,按学习小组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任务。由于本校使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各组小组长的领导下,搜集不同内容的说明文材料,除了学生手头上现有的《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教程》之外,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手边的其他课外阅读材料来整理出老师安排的任务。

(2)教师把学生合理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按小组分配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资料中搜集素材,寻找出题点.阅读材料搜集整理后,在课堂上要呈现出来。教师要事先审阅学生搜集到的阅读材料,分类整理,并把学生合理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与性格特点,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层次的任务。归纳整理此类阅读文章的出题点。

(3)教师课堂内组织小组竞赛.比较哪个小组找的出题点准而多,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比较哪个小组找的出题点多,对应的考点准。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教师要加以鼓励,以提高学生继续参与的热情。

(二)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说明事物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举例、分类法或类比、对比法,给事物下定义或分析事物的原因以及后果。举例说明文使用例子说明事物阐述观点;类比说明事物如何相似,对比说明事物如何不同;因果说明文说明事物发展的原因及结果。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者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展现所说明的事物。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文的阅读:

(1)要领会题干的意思,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的拓展与创新才是科学合理的。

(2)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很多开放题就是要求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或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依托原材料,精心选择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逐层阐述。第四、在表达上要条理清楚,简洁明白。

因此,阅读说明文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即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应用文的拓展。应用文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

应用文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书信(或电子邮件)、日记、通知、便条、收条、借条、影讯、球讯、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海报、贺卡等。

应用文的语言重在实用,力求朴实、准确、简洁。由于应用文使用广泛,在实际运用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格式。

(一)应用文的拓展方法如下:

(1)初中英语课文的常见形式为书信,广告,启事等。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搜集出这几种常见形式的应用文.教师可以按各组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分别找出书信、广告、启事、日记等等,并让负责某一形式的的小组找出此类形式的应用文的行文特点,教师加以点评。

(2)教师课堂内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并引导学生找出应用文的出题特点.这一种方法可以适当为之,教师务必要确信所选的文体适合学生模仿和表演,务必要保证这一活动的效率。所选择的表演学生也应该举止得体大方,切忌扭扭捏捏,反而浪费了时间。

(二)应用文的阅读方法相对于前两种文体来说比较简单,先做介绍如下:

在阅读应用文这一类文章时要注意细节信息,做题时,根据所提问题用寻读、跳读的方法更有效。应用文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包括广告(招聘、产品销售、宣传)、简历、图书资料、聘书、社交书信和产品说明书等,所以,学生平时要注意拓展知识面,积累知识。

(1)熟悉并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和格式。(2)积累应用文常用句型、表达方式和一些专业词汇及常用缩写形式,如表示薪水、工作年限的maximum(最高)和minimum(最低)等。(3)加强专项训练,培养自己略读、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