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时间:2022-02-22 20:3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第1篇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的应用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校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常用软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更好地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很难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完成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并且对计算机软件的实践操作在日后需要应用时很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微课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通常以微视频资源为中心,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由于全国各个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程序的差异,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程度不同,导致刚入校的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熟练,有的学生又很少接触到计算机,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几乎没有使用过计算机。然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授的内容却是完全相同的,这种统一化的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又显得难度过高,很难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

1.2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统一的讲解和演示,再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由于上机时间有限,很多同学无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课后练习又没有教师的辅导,这样的情况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差。

1.3 教学课时少

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普遍减少,以我校为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由原有的60学时压缩到现在的45学时,在这些课时中不仅要学习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操作。由于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距明显,部分学生会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课后练习时又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问题逐渐积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学时少、知识内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将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能有效解决所面临问题。

2 微课的特点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短小精悍、授课形式多样、主题突出、易于传播等特点。其中短小精悍是微课最主要的特点。由于最容易被接受且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是5-10分钟,所以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其次微课授课内容明确,主题突出、设计合理、简洁而又完整。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实现手段,讲授过程多以知识点和教学主题来呈现,使讲授内容碎片化、点状化,和传统的课程中错综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加精简。最后微课基于网络,可以在线播放观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保存到移动设备,有助于网络的传播与使用。微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碎片,结合课堂教学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是单纯地将传统课堂的知识内容进行切片并加工成视频,制作微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时间和内容进行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安排和规划,重新组织教学信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对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自主观看和学习。本文以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目录为例,阐述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 教学内容选取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中,使用Word进行长文档排版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是从学生后期的应用情况来看,特别是在对课程设计报告或毕业论文等长文档的排版时,很多学生对长文档目录的制作都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靠手工录入的方式来完成的,并没有使用到Word自动生成目录的功能。使用手工录入的方式来编制目录不仅不规范,也非常容易出错,如果对论文的内容稍有改动后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更新目录。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对我校高年级学生做了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大一学习完之后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到具体应用时对相关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太多映像。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毕业论文排版为案例,制作微课讲解如何使用Word完成长文档目录的制作。

3.2 教学设计

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微课的时长进行教学设计,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本次微课采用了场景再现的导入形式,微课的导入部分显示一位学生正在使用手工录入的形式制作毕业论文的目录,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方法不仅繁琐并且很容易出错,于是询问老师使用Word制作目录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这样的导入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本次微课要解决的问题,也明确了本次微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整个教学内容以我校毕业论文的排版格式为案例,从分析一个完整的目录结构开始,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要制作出一份目录,必须要先设置文档各级标题的样式及正确的为文档插入页码。由此展开分析Word中的样式、分节符、制作不同页码、插入目录等知识点,在分析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再通过实例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整个教学内容结束后也就完成了毕业论文目录的制作。

3.3 微课的制作

微课视频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制作工具也有很多选择。本次微课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尽量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以更好地展示要表达的知识内容。微课的录制和后期制作使用的软件是Corel VideoStudio。

准备好微课要使用案例素材和PPT课件之后,就可以启动屏幕录制软件开始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一边讲授一边演示,PPT课件用以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尽量使讲解的过程生动有趣。最后再将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后期的编辑和整合,并制作微课的片头和片尾。

3.4 微课的应用

微课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不仅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参考,也可以作为课堂资源进行引入,这样的引入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作为视频资源可以长期保存并且易于传播,在课前可作为学生预习的引导,课后可辅助学生巩固练习,即使是学生因为长时间未应用和学习而遗忘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微课可以实现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传统课堂得到延伸和扩展,应用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2篇

关键词:微课;现状分析;研究策略

G434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但在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必要通过实践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微课”提供一些实践性操作指导。从而将微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现状分析

近年来,教师通过各种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对微课的认识在逐步深入,并在实践与探索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各地的开发、运用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运用得得心应手,可有的地方却是举步为艰,差异明显。无论现在处于微课开发和运用的哪个阶段,都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需要及信息化发展进程,向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目前微课资源的开发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搭建一个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一体化的微课“一站式”服务平台,如洛阳市电化教育馆搭建的“洛教云平台”。宣传发动各级各类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学习掌握技术、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流程,形成“微课库”。然后通过平台广大师生推荐、使用,从而助力推行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等新模式形成。

另一种是社会上致力于创作、传播和服务于广大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学习平台,如易明微课平台、微课掌上通等。这些平台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利用移动终端的快捷优势,基于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深入研究,将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解,并制成短小的视频资源。融入幽默的情节、有趣的动画和丰富的扩展知识,帮助利用多媒体交互的技术手段,讲透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微课的开发和运用,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社会团体的有益参与,还是教师因教学实践的需要自发设计与实施,都将有利于我们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实践研究策略

目前对微课运用大都集中在高校、中学,小学阶段涉及较少。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等特点。在对一些枯燥、抽象、辑性强的数学知识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时,往往是有了好的设计,但制作起来却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觉得力不从心。开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研究的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于是我们在微课运用实践研究中采取以下策略,更好地让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在学习研讨微课制作软件的有效使用方面,组织教师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评中学。尽可能熟悉适合小学数学微课制作的几个常用软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结合其它地市使用软件的实际情况,确定几个微课制作软件开展培训、推广,如超级录屏软件凭借其入门快、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等特点,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在随后的培训中,我们采用任务驱动、体验式培训,让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更好地提高制作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探讨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任何一种策略的形成和资源的运用,必须依据学科知识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运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以将学科研究为基础开展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通过学科素养结构、学科知识分类体系、教学重难点突破点的收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等方面的研究,将学科研究与微课运用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分析多媒体技术与微课优、缺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有机融合,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的策略,让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在研究微课内容设计策略方面,主要从不同级段、不同知识类别、不同学习进程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究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微课内容设计策略。从微课的呈现类别、作用和微课资源库的建立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科内容、适合学校硬件条件的微课内容设计策略,并加以推广。

4.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微课使用的有效性。在实验中通过开展通过资源库建设、教学案例研究、个案跟踪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课前预习、教学重难点讲解、课后辅导等类型的微课应用效果的分析,了解学生使用微课进行辅助学习的真实反馈,逐步提炼出微课设计、应用及评价策略,揭示有效使用微课的方法和规律,总结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方法。

微课对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按以上研究策略扎实开展实践研究,努力创作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河南高校 非计算机专业 教师 计算机能力 模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首先需要培养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河南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针对河南省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因计算机能力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本文开展了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模型研究。首先,通过调查统计,从基础、教学和科研三方面归纳出当前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其次,针对归纳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给出满足需求所需的计算机能力类。最后,建立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制定高校教师计算机能力培训计划,提高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1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需求类

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两部分。因此,我们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概括为:基础类、教学类和科研类。每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点。经调研、统计及分析,基础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系统安装、系统维护、安全防护和搜索引擎。教学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制作课件、制作教案、制作试卷、制作微课、统计成绩和信息系统。科研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投稿系统。三个需求类如图1所示。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一项基本计算机技能,是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制作课件、制作教案、制作试卷、制作微课、统计成绩和使用教学信息系统是日常教学工作必须的计算机能力。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熟练使用投稿系统是进行科研研究的必备计算机技能。获取文献主要指利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I全文数据库等获取所需文献的能力,设计实验主要利用Matlab、Network Simulator等软件完成实验设计及验证的能力。论文排版主要指利用Word、WPS、Latex等软件完成论文排版的能力。

2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类

经调研、统计及分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类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的使用、百度搜索引擎、Word软件的使用、Excel软件的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PhotoShop软件的使用、Visio软件的使用、教学信息系统的使用、Latex软件的使用、微课制作、数据库检索、Matlab软件的使用、投稿系统的使用等十六个计算机能力类,每个计算机能力类包括的计算机能力点具体如下:

(1)操作系统安装包括:磁盘分区、系统安装、驱动安装;

(2)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包括:系统备份、系统恢复、系统修复、磁盘碎片整理、磁盘清理、内存优化、编辑注册表、修改注册表、导入导出注册表、备份注册表、恢复注册表;

(3)360安全卫士使用包括:查杀木马、清理插件、修复漏洞、电脑体检、软件管家;

(4)360杀毒的使用包括:快速扫描、全盘扫描、自定义扫描、宏病毒扫描、弹窗拦截、软件净化、上网加速、垃圾清理;

(5)百度搜索引擎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

(6)Word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编辑、文字排版、艺术字、图片插入、边框底纹、页面设置、表格处理、图文混排、格式编辑、页眉页脚、分页符、分节符、脚注、打印;

(7)Excel软件的使用包括:单元格管理、图表、汇总统计、工作表管理、筛选、排序、公式、函数、打印;

(8)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包括:文本编辑、绘图、数据图表、高级文本格式、幻灯片放映、母版设计、模板设计、配色技巧;

(9)PhotoShop软件的使用:选择工具、填充色彩工具、路径工具、渲染工具、图层、图层混合模式、图像色彩调整、图像模式、图层风格、图层蒙版、通道、路径、滤镜;

(10)Visio软件的使用包括:框图、流程图、网站图、网络拓扑图等;

(11)教学信息系统的使用包括:教务管理系统、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等;

(12)Latex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排版流程、文本排版、列表环境、文档结构、表格排版、图片排版、字体设置、段落对齐、页面布局、目录格式、数学公式排版、图形绘制、演示文稿;

(13)微课制作包括:Visio、草料二维码、问道网、金数据、maka、手机互动大师ih5、初页、思维导图、微弹幕、易企秀;

(14)数据库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EI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等;

(15)Matlab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语法、常用函数、图形绘制、工具箱等;

(16)投稿系统的使用包括:计算机工程投稿系统、通信学报投稿系统等。

3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指非计算机专业教师三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及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能力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2-图4所示。图2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基础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3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教学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4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科研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

图2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础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系统安装需求点需要操作系统安装和百度搜索引擎计算机能力类来支撑。系统维护需求点映射到操作系统维护和优化及百度搜索引擎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安全防护需求点映射到使用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和百度搜索引擎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搜索引擎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一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3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制作课件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Excel软件和使用PowerPoint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制作教案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Excel软件和使用Word软件三个能力类。制作试卷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Word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制作微课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微课制作两个计算机能力类。统计成绩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Excel软两个计算机能力类。信息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教学信息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4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科研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获取文献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检索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设计实验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Matlab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论文排版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Word软件和使用Latex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投稿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投稿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

(2)每个计算机能力类都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点,并没有在映射图中体现,如:百度搜索引擎能力类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等能力点;

(2)每个需求点都以百度搜索引擎作为一个计算机能力支撑类,由此可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是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一项核心计算机能力类。

4 结语

本文所建立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模型是一个开放的能力模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该模型可以不断的完善和扩充。比如人员科研扩展到学生、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实验室人员等,计算机能力也不止于报告中提出的16个计算机能力类。

参考文献

[1]霍占强,米爱中.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研究[J]. 电子世界,2014(18):443-444.

[2]霍占强,耿玲玲.如何在当前阶段做好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4(12):113-114.

[3]孔娟.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9):191-192.

作者简介

王志衡(1983-),男,河南省新郑市人。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创新方法。

高昂,现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

作者单位

第4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大实验的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去年上学期开始起,我们教研组就在物理实验上做文章,充分挖掘实验素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一、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使实验教学“常态化”

1.让小实验走进家庭.开设家庭小实验,提升物理学科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①掺入杂质,水的凝固点会降低吗?设计实验验证;②“人造霜”、“人造雨”实验;③水蒸气遇冷后到底液化成小水滴还是凝华成小冰晶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④“喷水造虹”实验,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一下彩虹现象;等等.通过这些小实验,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物理习题“实验化”.让物理习题“实验化”,既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变“书面作业”为“实验作业”.学生书面作业效果很差,抄袭作业现象严重,疲于完成任务.要是变“书面作业”为“实验作业”,学生可以开开心心地完成.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印象格外深刻,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

4.加强验证性、设计性、拓展性实验的研究,使实验教学走进深水区.开发出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按新课标编排的顺序,基本上和教材同步,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得益彰.

5.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设计了以下栏目:(1)小制作.通过简单易做的小实验,你可以体会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蕴涵的物理道理.①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观察像的大小、倒正;②制作一个“土电话”,体会一下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2)想想做做.以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3)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内、课后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4)趣味物理.让学生明白物理就是生活.只要你善于积累,可以整理很多的趣味物理知识,如喷水造虹实验、杯中显影实验、试管旅行实验、纸盒烧水实验.

二、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使实验效果最优化

1.实验内容“多样化”.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既包括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又包括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实验创新、动手动脑学物理、趣味物理等.

2.实验机会“最大化”.合理分组,每组最好四人,并选出小组长,为每个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既使个别实验器材有限,也要把“教师的演示实验”上成“学生的演示实验”,并且把器材多留在教室几天,利用闲暇时间,争取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开齐、开足实验课程,做到实验教学“常态化”.

3.建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在实验室或教室里进行活动.举行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科技小论文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惯.

4.举行实验创新技能大赛.可以对某个家庭小实验,也可以就某个物理学习内容进行竞赛.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自制教具、科技论文展示等项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推荐参加诸城市及以上的实验技能大赛.

5.举办科技大集活动.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今年高中部举办的科技大集活动效果不错,初中部可以借鉴一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6.建立学生实验成长档案,评选实验之星.由班长进行统计,每周做了哪些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格的设计、步骤及结论进行展示,评估,存档.选出实验学习之星.并将实验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之中.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微课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与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一致,教育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建设成为当前改革的主要方向,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微课主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着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性行

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操作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同时兼具任务性和逻辑性。计算机基础中许多知识点难于理解和记忆,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共性不重个性,不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身心疲惫”。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了微课教学法。

微课可以通过短小的视频来表现某一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实现自主学习,这样既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知识点繁多,教学中可以把知识点细化,一个微课程只讲解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通常只需要10~1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尽管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简单、易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随便跳过教学步骤,微课能直观明了的表现出教学步骤。微课视频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并且体积很小,所以微课非常适合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移动通信工具来进行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对于微课的展示非常便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播放微课视频,计算机基础教学本身就需要学生多操作、多练习,因此,微课起到了很好的演示和辅助作用。通过对微课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微课可以很好的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创作微课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分层思想,针对各种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目标,制作出有针对性的、可以辅助实践教学的微课。

二、微课的制作流程

微课的质量取决于微视频的制作过程,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微课制作流程,丰富制作方式和方法,从而能有效提高微课制作质量。微课的制作通常是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微课的选题,即要围绕哪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点展开微课的录制。二是编写微课教案,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要涉及到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布置相关作业等几个辅助内容。三是课件制作,进行微课录制,也需要借助PPT的展示方式,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设计科学合理的PPT。四是微视频录制,即把上述准备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选取录制方式,比如有摄像机加黑板或者采用录屏软件等方式。

三、长文档排版微课案例分析

WORD学习结束后,很多同学即便认真学完WORD,在写毕业论文或者其他长文档排版的时候,还是会遇到诸多问题,不能按要求排版。例如:不会自动生成目录;不会设置页眉和页脚;不会利用分节符给不同章节设置页码;不会用应用样式等等。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提高WORD长文档编辑的实用性,教师把长文档的排版这部分内容细化,制作了多个微课,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作为课堂外的有益补充。在微课的制作中,需要摄像机一台、教学PPT若干、录屏软件,麦克风等设备与软件。制作完成的微课具备统一的片头、片尾,添加了统一的背景音乐,使用的PPT风格一致。

“长文档制作”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操作能力,更注重实际操作,所以,采用“讲课式+PPT”的方式进行微课程的录制,并辅以录音和字幕更为合适。具体来说,第一步是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是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第三步是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长文档制作”微课程制作好之后,要注意教师与学习者的交流。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信、QQ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即时交流,随时随地得到教师的帮助,并且能够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很好地避免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自由学习结束后,通过网络,教师组织集中学习,进行学习讨论和作业辅导,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第6篇

近年来随着微格教学、微课堂、微电影、微信、微博、微播、微型学习等迅猛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己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话题。

目前国内对微视频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微视频资源的设计与研发。如凌巍提出了微视频资源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研发与编创的贴近性、针对性、碎片化、整体性、互动性原则。王觅根据SMCR传播模式和ARCS动机模型建构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并从知识内容、教师教学艺术和视频表征三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学习者“心动”的教学微视频设计策略。郑军等从微视频资源的设计研究方面重点尝试在移动学习环境下为微视频学习资源的设计提出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的达成有效学习。桑海翎在其论文《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分别针对纯理论性的、部分理论加上部分软件演示类的、软件件操作演示类的课程下教学微视频的设计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乐平平提出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包括前期分析、设计素材的选择与分析、脚本的编写与分析、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录制、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后期处理五大步骤。 余胜泉和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介绍了微视频设计的思路,并提出了在设计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王宏艳、金书辉从微视频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交互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为技能类微视频课程的录制与教学提供了借鉴。

二是微视频资源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如范福兰、范青等均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构建了将微视频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从中笔者还了解到微视频适合于多种课型:理论课、操作演示课、理论加演示课等。冯文静通过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在探索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时,对微视频的应用采取了导入策略、碎化策略、辅助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对比发现策略,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针对现行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的“惘然”、听的“茫然”、写的“索然”、活动的“泛化”等问题,胡艳分别应用相应的微视频教学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黎珊霞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了微视频的应用方法,并提出在制作微视频时应抓住它的主题、类型、呈现时机和呈现方式。赵婷、林平等人分别研究了微视频资源在数学、物理、信息等学科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

三是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杨九民、邵明杰等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分析了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价值,构建了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以微视频资源学习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并验证了基于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范福兰、张屹等设计了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的讲授+视频+操作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出了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应是先进行短暂的教师传统理论讲授,再进行视频资源的自主学习。王冰洁等结合大学 Flash 技术教学实践,探索了微视频相关技术并构建了基于学习元微视频 JiTT(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策略)教学模式,对高校其他基础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胡艳提出了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课前进行情景导入、课中呈现教学重难点、课后呈现积累和巩固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模式。周飞、杨建华等开发了基于“J课堂”微视频学习平台,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开展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创新与应用研究,形成了运用于预学习、辅助于课堂学习、个别化的课后辅导三种应用模式。

四是对微视频历史及发展前景的研究。如苏岩从微视频的概念、内容、制作权及依托平台四方面的演变,介绍了微视频历史演变轨迹,进而对微视频的发展走向进行了预估。王觅、祝智庭等将微视频课程资源的演变分为早期的教育影视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微视频课程资源三个阶段,对微视频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并预测了微视频课程在未来的主要应用领域。谢菁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重新梳理了微视频的内涵、分类和发展现状。

为了分析国内学者对微视频研究的情况,以“微视频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搜到相关文章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 1-1 所示:

根据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微视频教学研究的关注逐年加深,与此同时的论文数量也从 2004 年的 43 篇,到 2014 年已经达到了 452篇,增长了十倍多,在这十年间,国内视频教学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微视频教学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应用微视频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比如教学微视频在中学英语、语文、物理、信息、历史等各学科中都已有相关的应用研究。相信未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将会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界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因此以上国内学者对微视频的研究及对微视频在教学中的研究都将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撑。

第7篇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3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64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英语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观看大学英语微课视频,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翻转,将大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效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一、 移动学习与翻转课堂

移动学习(M-Learning)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适应时展的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依托网络,借助如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知识学习与信息交流。网络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有力工具,各种网络课程的建设也是大力开展。如我校4A网络课程的应用就是对网络课程建设的一项尝试,实现了学习的“任何人物、任何内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Anyone, Anything, Anytime, Anywhere)。它“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更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随着4G网络及无线网络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的可携带性和无线性,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局限于电脑终端,开始选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或娱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将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翻转”或“颠倒”过来,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的学习内容。最初是由贝克(J. Wesley Baker)在2000年的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提出。2007年,美国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录制视频课程,并传到网上,帮助缺席学生补课。后来,两位教师逐渐尝试改变课内外的学习形式,他们的尝试推动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与发展。TedED、Coursera和可汗学院是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微课典范。我国的微课先驱则当属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在2010年首创的全国网络“微课堂”。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基于微课,开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将学习的自主权回归给学生,必将大力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课堂外,学生可以利用课间、睡前等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随身,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大学英语微课的反复学习。课上,教师则指导学生展示交流、探究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重新分配课间、课中、课后的时间,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翻转。

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认知规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在实验班级的教学模式设计为课前学习资源、课中点拨交流、课后评价探究三大模块。

(一)课前学习资源模块

1.课程设计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对微课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由于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又因微课要适应碎片化观看和移动学习,因此微课必须短小、精悍,时长一般为5至8分钟,不宜超过1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认真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般就本节课的某一个知识点为主题展开,实现知识点的学习;但也可从本节课内容加以延伸,实现知识的拓展。微课的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突出课程的某一知识点或技能,使微课的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内容具体、相对完整。例如,在为选取的音体美A班实验班级的第一章内容制作微课时,既可以以“常见标点符号误用的几种情况”为题制作微课作为写作部分知识点的学习内容,也可选取“英语信件的写法”作为本章的知识拓展。若以“第一章”为主题则显然过于宽泛,不够合理。

选题确定后,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微课脚本,即微课教学环节可包括新课导入、知识讲解、评估测试、课程小结等。首先,新课导入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问题导入、练习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目标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程主题。第二,知识讲解是微课的重点。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将核心知识浓缩,教学语言务必精炼,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记忆核心知识,教师可以提炼内容,利用问题、公式等学生熟知或易记的信息将课程内容串联起来。例如,在讲解笔记的记法时,教师可利用K(key words)、F(figures)、C(conjunctions)三个字母将笔记需记录的内容串联起来。学生想到KFC,就会联想到笔记的内容,记得必然又快又牢。第三,评估测试可以加强微课的交互性,引导学生参与内容学习,帮助学生巩固微课内容。测试结果也可作为教师评估微课质量的重要指标。第四,微课的最后环节为课程小结。此环节中,教师可将本节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明确,也令微课更具完整性。

2.微课制作

微课视频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因此,微课视频的制作是重中之重。微课的制作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设备,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储备。按照使用技术,微课可以分为PPT课件类微课、录屏类微课、录像类微课、电子白板类微课等。微课制作前,教师需明确所制作的微课类型,以便准确地进行录前准备和课程设计。如,若制作录屏类微课,需提前制作好PPT课件,电脑需要安装录屏软件,还需要有耳机、话筒、摄像头等录音录像设备;若制作录像类微课,则需要准备录像机或具有录像功能的手机,有条件的最好在具有录播系统的录播教室进行拍摄。对于微课录制中将会用到的如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课件制作中将会用到的Power Point、格式工厂等软件的应用,教师们务必认真钻研,为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好技术储备。制作的微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视频内容需重点突出。微课的内容需要完整、紧凑。微课需要短而精,因此微课需要导入迅速,讲解清晰,总结快捷。

第二,课程内容要趣味十足。由于学生一般在课外完成微课学习,因此,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观看热情。若微课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将很难就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学习,手机等移动终端中的其它丰富内容将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教师旁白要言简意赅。一节微课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表达能力,教师旁白务必精简、重点突出,较难或重要的部分可用字幕的方式打出关键词,每节课的结束部分要有对重、难点的简要梳理。

第四,PPT制作力求美观和谐。PPT是微课的重要部分,因此课件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微课的使用效果。PPT的细节在制作时需要十分注意,如字体和背景的颜色需搭配和谐、PPT的界面需简洁,无关的图标、内容需删除。

第五,方便移动终端播放。微课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到手机存储空间小,屏幕大小有限的特点。考虑到swf、wmv格式文件存储空间小,微课资源可采用此种格式文件。音频文件则尽量采用单声道,可采用mp3格式文件。每个画面的内容不宜过多,重点部分可以适当放大或采用近景录制。

微课录制完成后,需要对微课进行后期编辑。如,可添加片头、声音处理、增加字幕等。后期加工后,微课即制作完成。

3.视频分享

微课制作完成后,教师需将微课及相关的学习资料、评估测试等上传到教学平台或QQ群、QQ空间、微信公众号、或各种云服务平台中,并将地址分享给学生。此外,还可通过所开发的相关英语学习APP,将微课内容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在移动环境下,利用碎片化或整块时间,随时、随地完成微课学习和测试。视频可以暂停、回放、反复播放,这对于学生复习和掌握重、难点大有裨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布置学习任务,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同学交流,向教师提问,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二)课中点拨交流模块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取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翻转课堂正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主动运用微课资源建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和建构新知识。具体来说,通过课前的微课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已有所了解和掌握。在课上,教师会有更充分的时间对过指导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讨论、测试等课堂活动,对微课内容进行点拨和交流。例如,在音体美A班实验班级的第三章B篇课文题目为:《这是真正的微笑么?》。微课部分的内容可设计为对相关背景知识,即对达?芬奇和其画作“蒙娜丽莎”的介绍。课堂上,教师可有充分时间对课文知识点加以点拨,让学生展开对“蒙娜丽莎”画作的探讨。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微课内容的复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微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说,课上讨论是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反馈。学生通过讨论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能力,还可通过深层次的探讨形成思维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课后评价探究模块

通过课前的微课学习,课中的协作讨论,学生对知识点已有了一定的掌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也为了教师能够完善微课内容,课后的评价和探究十分必要。课后的评价探究模块通一般?^测试、撰写论文或报告等方式完成学习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学生所提交的作业得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课程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修改、补充、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十分重要。除了通过课后的评价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得到信息反馈。如,可以通过如QQ、微信、学习平台等网络平台了解,或通过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获得反馈信息。

第8篇

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使综合性学习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更具针对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已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决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三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为用服务,到了六年级,不仅是教师,就是学生自己也希望信息技术课能有一些新的尝试与突破,我校就把这一改变聚焦在综合性学习上。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习,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要考虑硬件环境的因素,如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学生在课外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等,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萌生了开发一门数字化课程的想法,来使综合学习更具针对性。

我们给这门课程取名为《K12的数字生活》。该课程以综合应用为主,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依托主题单元进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完成了电子教材的编写,也收集了不少学生的过程性成果——优秀作业。

1.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的尝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一线老师,但一线老师课务繁重,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可能还要教一些校本课,如社团、竞赛辅导等。如果没有课程意识,对所教内容不一定能形成规范的表达,如编写配套教材,形成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库等。

一线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实践,我们就从实践入手,把原本看似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做得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性,即站在课程的角度来思考与实践。为此,我们觉得最适合一线老师的课程开发模式是PDD模式:实践—审议—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创造课堂教学的实践,审议课堂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教师作为专家的专业能力”来建设课程。

实际操作时,每一课时、每一单元及每个学期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审议—开发的过程进行反思与重构,并形成规范的表达。首先,由备课组讨论单元主题、课时数、作业呈现方式、评价标准等。接着以执教老师为主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对每一课时的教学作随时的反思与调整;其次,备课组的成员在一起反思单元教学的效果,讨论需修改与调整的地方;最后,完成该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电子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学生作业。通过一年多的探索,《K12的数字生活》的开发顺利推进,也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一个单元设计为一个主题活动,每单元3~4课时。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2)按需适量增加一些新颖应用;(3)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上册第一单元是“国庆旅游方案制作”,共4课时,第1课时“电子地图及简单应用”,第2课时“认识Google地球”,第3~4课时“制作国庆旅游方案”。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第一二课时的探究性学习时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目的地由学生自己选,有些学生所做的方案就是国庆长假要真正实施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要完成这样一份旅游方案,不仅要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如Word图文排版、网上信息的搜索下载、电子地图的查询和获取,还要综合考虑交通、住宿、人员、时间、费用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还要争取旅游伙伴(或家人)的同意,让方案能够实施。

开放课堂创生课程内涵,使综合性学习更富创新性

英国社会创新之父Geoff Mulgan 说:“我们需要将下一代培养成数字技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用户。他们应成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新课程也大力提倡要“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就想让学生在六年级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做”点什么,并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上册第三单元“PPT微作品的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制作的主题。本单元以“放飞你的想象,表达你的感悟,凸显你的技术”作为开篇语,来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该单元共4课时,第一课时讨论什么是微作品、如何突显创意,并归纳出微作品设计的几个要素:聚焦主题、简洁即美、字少且大、色彩点缀、构图新颖……第二课时学习 “如何寻找合适的PPT模板,如何简单编辑后为我所用”,第3~4课时“设计PPT创意作品”。该单元用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表达催生出丰富多彩的PPT微作品:“大人真奇怪”“一滴水的旅行”“小丑鱼历险记”“我想有一对翅膀”“我的明星梦”……虽然有些作品并不精美,技术上还有欠缺,但每个孩子都经过了苦苦的思索:我选什么主题?我找怎样的模板?版面怎样排才漂亮?用什么主色调?……

这样的课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旧知识要贯通起来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挑战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开放的课堂,常常带来惊喜,还有优秀的创意。实践证明,每个班总有优秀作品诞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校园网的分享园中,供全体学生共享。这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与创新力。如图1,是“大人真奇怪”作品中的一个画面,童言童趣,赏心又悦目。

图1

开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思维是主动的、活跃的,所以每个单元都会产生不少有创意的作品。再通过作品分享,再次得到启发,进一步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如PS创意海报设计的部分作品(图2)。

图2

云存储拓展课程功能,使综合性学习更具灵活性

课堂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的学习活动及作品制作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为了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以及为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的学生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把“云存储”引入课堂。在百度上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公用网盘,所有六年级学生都可以访问。学生可以从网盘上下载学习内容、分享优秀作品、补交作业、临时存储素材文件等。

云存储的引入,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是积极投入的。第一学期末,我们利用网上留言板对学生作了一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很喜欢这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如马同学说:“我觉得这学期的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堂上给我们留了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滕同学说:“我最喜欢主题图册,因为很有趣,希望下学期有更好玩的课程。”

第9篇

云架构是一种建立在可编程的基础设施上,按需分配资源的网络架构。云架构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整合了云中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将这些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典型的云架构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类型的服务。基础设施层将经过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平台层位于三层架构的中间,它以软件为核心,利用基础设施层的能力,面向应用层提供通用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或高层次的平台提供开发、运行环境,按照应用的性能、流量和其他运行状态的变化,按需地为底层提供服务资源。应用层是一组应用集合,每一个应用都对应一个业务需求,实现一组特定的逻辑功能。应用层提供多种类型需求服务,既有标准应用,服务应用,也有个性化应用,通过服务接口与用户交互,最后以软件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二、云教育平台设计构想

1.云教育平台建设特点、意义。云教育平台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根据云计算的原理和特点,在平台设计建设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学校对于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入云教育,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师培训方式、学生学习等,给广大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云教育平台将各种资源虚拟化后以服务的方式通过云端提供给用户,随时按需获取,具有实时、可靠、灵活的特点,能方便快捷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云教育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答疑解惑的渠道,也进一步解决了教师、专家在答疑解惑时受到的时间、空间、地域限制问题;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专家答疑解惑的积极性,同时还给施教者及机构提供了自动分析工具,在改进教学质量及策略问题上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2.云教育平台安全策略。云教育平台应充分考虑系统在运行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组成系统的各个设备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来自网络的非法入侵,确保云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主要采用以下手段。系统通过对用户登录身份进行识别和统一管理,为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认证保护机制;使用安全的数据加密方法、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信息传递的保密、完整,确保传输的数据安全;利用防火墙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实时监控访问数据,及时、定期升级病毒和木马数据库,保障网络安全;重视日常数据备份,利用双台主机互相备份,当主机出现问题,备用机自动接管,保障系统可靠、连续地运行,数据完整。

3.云教育平台模块功能设计。

(1)考试系统。考试系统可以说是模块中最重要的环节,它需要拥有在线测试、考试、阅卷、评分等功能。题库中试题的类型应该丰富,难度呈正态分布,考试方式应该多样,除了采用传统的文本方式,也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测试。在线测试必须知识点针对性强,方便学生自学。学生在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时候,既可自主选择相关题型、难易程度、知识点进行自测,也可以使用系统或者教师组成的试卷,测试完成后由系统给出参考答案,并自动评分,同时可以针对错误的地方提供相关的知识点,供学生修改订正,加深知识点的学习。在线考试必须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控,考试的流程例如试卷分发、成绩批改、成绩公布都由系统自动完成,学生只需输入学号就可进入考试,教师只需要生成试卷并对试卷进行审核即可,大大简化了师生考试过程。系统要赋予教师适当的权限,方便修改分数和备注,以应对一些缺考、缓考、免考特殊情况学生成绩输入。

(2)微课系统。微课是目前兴起的一种以短小视频传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最初兴起于美国,创始人是可汗,也被称作可汗课堂模式。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在文章《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里给出了“微课程”的简明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是翻转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在课外,知识吸收与掌握在课内,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微课教学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微课系统须提供教师制作微课的常用工具软件,例如:会声会影、CamtasiaStudio、FormatFactory等,同时还应具有视频上传和格式转换功能。老师可以灵活利用工具软件,制作并上传相关的微课视频,视频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介绍,供学生自学。微课视频可以按照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来进行分类: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整理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实践课类、操作类等。学生可以在相关的页面浏览教师上传的微课,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观看操作类微课,能加深印象,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系统应该设计练习系统,忠实记录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过程,教学者针对操作记录,可以容易得出学习者薄弱知识点。

(3)资料系统。资料包含图书、报纸、论文、期刊、专利、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库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术水平。报刊、论文等学术资源可以通过和中国知网CNKI或者万方等有名的学术资源平台合作,通过采购相关资源数据库方法解决。视频平台需要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可以自由流畅的拖动在线视频。目前国内主流的视频系统采用超星公司的TCMS系统,该系统处理视频快速、稳定、流畅,同时提供多种交互、辅助功能,方便用户使用。课件资源来源渠道很多,公共课程可以采用借鉴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相关课件,专业课程主要由教师结合课程情况和本校实验设备自制上传来解决。除了需要有高清晰的多媒体课件,还要注意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知识产权。

三、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微课 教学设计

在信息高度“微缩”的今天,与“微”有关的新词语打破了原有的传统长篇大论的模式,并且受到人们的追捧。“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数字教学模式被打破,“微”教学逐渐兴起。

一、微课的理念

微课程(mciorlectller)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的全过程。微课内容“小而精”,兼具独立性、完整性,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微课”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设计

微课需要在短的时间内教授完某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形式决定了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微课设计的独特之处,并以实例说明其实践方式。本文中微课的设计内容以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第一课时中的一个知识点——受人尊重的奥秘为例来说明。

1.微课的目的及重点难点的划分

(1)“生本位”目的要求

微课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对要达到的目的和重点难点进行调整。本文微课实例是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设计的。七年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处于初小的过渡阶段,学习课程、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课程的目标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客观情况,让学生既能轻松学习新知识,又能轻松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也可以结合传统课程中的一些技能来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熟悉的成语故事入手,并且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通过受人尊重奥秘的揭示,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并能在价值观上认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2)精简的重点难点

由于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很有限,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宜设置太多,重点难点解析需要尽可能简洁明了,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课程的重点为:受人尊重的奥秘;课程的难点为: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2.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该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微课的表现形式不能以大篇幅的发挥,细细分解,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百花齐放春满园——微课素材的选择

微课中教学素材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奥秘,特别是还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在选材上应选择一些生动典型的事例,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留下深刻印象。笔者采用了简短的成语故事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的表格资料,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有趣的历史典故故事表演,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生动的诗歌朗诵欣赏,小结巩固所学。

(2)一枝红杏出墙来——微课导入的方式

微课的起始部分应该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融入课堂的效率。在本例中,笔者选取了《晏子使楚》这样一个成语故事的动画视频,既简短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提问:“楚王如何做就能避免落得如此尴尬的下场?”如同伸出墙头的那支红杏,学生自然被它吸引,引出“尊重”二字。由此,顺理成章进入主题。

(3)为有源头活水——来微课衔接的方式

微课的衔接方式对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衔接要注意“度”,可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过渡,从而使学生更轻松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笔者在本例中对于,‘受人尊重的奥秘’和‘尊重他人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衔接采取了图片故事对比的方式。从《‘乞丐’和‘富翁’》的故事中两者的对话演绎到另一个故事《女王敲门》中女王和丈夫的对话表演,师生共同参与演绎,通过对比,学生能自然联想到尊重他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则异然。这就是尊重他人的意义。两个知识点间,联系紧密自然,没有脱节的现象,就像源源不断注入的活水,奔流不息。

(4)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难点的处理

分析重点,剖析难点,加深印象。在对受人尊重的奥秘这一难点进行处理的时候,先出示表格,让学生在填写表格‘我最尊重的那个他’,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和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找出这些人让我们尊重的原因。于此同时,通过《‘乞丐’和‘富翁’的故事,让学生从反面认识到不尊重他人也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强化了受人尊重的奥秘在于尊重他人,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3.微课的细节设计

微课设计过程的细节会影响到最后完成的微课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手段,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要点:

(1)微课的多媒体设计

微课中的PPT必须便于学生自学,不应出现PPT张数太多导致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清新淡雅的版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时,采用了很多的设计模板,加入了大量的其他元素,使得课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这样的会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对内容的学习,因此,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②简洁明了的文字。学生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就越长,那么他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听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相反,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注意力只在教师的讲授上,则文字就起不到作用了。因此,微课PPT的文字应言简意赅。

③干练的语言呈现。微课中的教学视频是微课成功的关 键,因此微课中教学视频的设计很关键。教师的语言应简练,有条理,直击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语气的提问,使学生跟随教师进入问题的提出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使学生领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一对一教学时的师生交流。

(2)微课的教案设计

PPT课件加上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教授方式,但教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微课的教案可以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者可以将微课的教案看成微课的延伸。当学生遇到疑问时,或希望对微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时,教案就可以成为学生的参考书,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盲目查找参考书带来的时间浪费。因此,教师在给出微课的同时,可以同时给出微课的教案。例如:通过在网站上给出微课的电子教案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微课的深入学习,使微课教学的辅助资源更齐全和丰富。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045-02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组建相关教学视频,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与练习测试等。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嵌入课堂,让学习变得简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常以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讲解演示的时候,学生往往无法快速记住全部的内容,到自己动手操作时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此时,教师便可以尝试将微课程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微课程,它将完整的课堂片段化,化整为零,突出了知识点的重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必全部求助于教师,可以打开微课视频,按照步骤操作,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停下来重复学习。例如,在教学“电子小报制作”时,涉及的内容有文字美化、图片插入、艺术字使用、表格制作等。如果这些内容教师在一节课全部教完还要学生学会是很不现实的。微课能解放教师重复劳动的时间,教师将操作过程录制成一段段简单的视频,如果每个步骤对学生来说都非常详尽,学生则可以随时停下来反复学习,琢磨参详,直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件作品,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技能为止。

微课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也不是取代正常的教学、颠覆教学模式,而是嵌入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将课堂化整为零,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另外,教师还可以发挥微课程自身的特性,将课堂内容、课后作业、探索发现融入到微课程的开发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自己的家庭网络或移动终端获取微课资源进行学习。

引领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课堂,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大量的教学内容,这样其实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疲倦。一节课中,学生只能在最初的几分钟保持浓厚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其他时间,学生的学习都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如人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割麦子时把一长垅麦子分解成若干段,每段之间划道线作为小目标,割起来特别轻松,速度明显比不分小段的整垅麦子割法要快,因为他心中有个很快能实现的小目标,使他不断看到希望。

微课程就可以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段,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再操作,这样反复的动作来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例如,在“美化我的桌面”教学中,我将学习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不仅减轻课堂负担,还便于学生自己去发现。由此可见微课程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及动手实践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刺激使学生始终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帮助每位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利用微视频逐步实现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要指导他们把大目标化为一个个自己跳一跳就能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学生不断地学习、动手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让他们经常体验学习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最终学习目标。

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应照顾到全体学生。然而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软件的操作上,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把握全体学生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微视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可以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地讲解,虽然只有五分钟,却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微视频既能作为学生平时作业的指导,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钻研其中的难点,对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幻灯片设计模板”时,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用“设计模板”来进行幻灯片美化,而对于“自定义配色方案”却没有重点介绍,于是我就让那些已掌握书本知识的学生自学微视频,按照微视频的介绍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幻灯片的配色方案,从而达到美化幻灯片的目的。这种步步引导、自我探索的方法,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味性,让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理解程度控制课程的快慢,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

对于学生的差异性问题,教师无法回避,应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微课恰恰能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独立性、差异性,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达成目标。微视频起到了一个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手段,并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厚积薄发,便于积累优质教育资源

微课程解放了教师上课时的重复劳动时间,教师可以将这些时间放到前期微课程资源的制作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放宽,教师有条件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研究反思,归纳总结筛选信息,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讲解,将关键点授予学生,让学生能够化难为易,通过简单的视频学习解决问题。

尽管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但完整的微课还需要与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流程等相结合。与微课视频配套的相关资源还应该包括知识向导、在线练习、课件讲义、评价反馈等,它们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师生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提供依据。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微课视频,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发微课校本资源库,也可以利用网络建设微课学习网站。面向学生的微课资源链应该提供在线测试、在线问答、课程讲义等资源。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配套资源的内容,即在设有练习、交流、教案、反思等的基础上,增添自定课程计划、课程知识向导、数据统计、即时笔记等功能;改变配套资源的形式采用教育游戏理念的设计,基于娱教技术或信息技术,将教学目标同游戏的形式结合。

为了丰富微课资源,教师需进一步增加其数量,扩充其类型,逐步形成“为用而建、以建促用、用中提建”的模式。有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微课利用效益,发挥微课应用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微课;开发;应用;融合

一、研究背景

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的简称,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主题突出、方式多样的特征,适合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从微课的发展历程看,其内容已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发展到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如实验操作展示、练习与测试、作业讲解等。目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全国性的微课大赛举办了三年,微课也成了教育界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论文除了关于微课的实质及作用的理论探讨外,主要涉及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学习模式及效果评价等几方面,微课建设和研究的大潮已然来袭。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微课只是用来展播,在教学上应用不广,或者几乎没有,虽然有极少数学校有日常教学应用案例,但是只是处于阶段性的探索应用,并没有完全融合到日常教学中。[1]对微课研究最早的佛山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胡铁生指出:微课的建设必须与应用有机结合、与应用研究和应用活动同步推进,否则,微课很可能重蹈十年前的资源建设之路。[2]《实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始建于2011年,以其先进的教材设计理念和完善的网络课程资源于2014年入选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由于该课程的资源制作距今已有几年时间,当前国际商务英语写作中的一些新内容未能纳入,教学手段也需进一步丰富,微课由于其适合移动学习的特性很适合填补这两方面的不足。这样一门教学内容已经相对完整的课程如何建设、使用微课非常值得研究。

二、《实用商务英语写作》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微课”中的“微”,强调的是教学主题或教学内容的“微型化”;特点是“视频化、简洁化、反馈性、交互性”。[3]因此,如果只是将原有的教学内容切分成时间更短的小段视频,这样的微课就失去意义了。由于该门课的网络课程在前期制作时已按章节拍摄了包括导学和期末复习指导在内的完整视频资源,微课在本课程中的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对已有教学内容的补充上。一方面在知识点、技能点和教学难点中选取适合微型视频化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另一方面拓展课程内容,介绍商务英语写作的新趋势。

1.针对课程已有内容开发的录屏式微课。1)知识点的选择。通常认为应首选教学重点或难点,但这并非唯一的标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该知识点是否适合视频化。课程知识点的切分应由商务英语学科教师来完成,但哪些知识点更适合视频化,还应与教育技术人员商讨。以《实用商务英语写作》第二章第一节的LettersofInvitation为例,本单元知识点很多,包括邀请函的写作目的、邀请函的内容构成、邀请函的常用短语、常用功能句型、请柬的格式及写法、邀请函的语气等,内容也相互交织。综合考虑,“请柬的格式及写法”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且篇幅较短,适合用微课来呈现。由于请柬的文体不同于一般书信,学生没有接触过,比较难掌握,这又是一个教学难点。2)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虽然时间短,但同样需要教学设计,以选定的知识点“请柬的格式与写法”为例。教学设计明确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类型为演示型,使用对象为第一次接触英语请柬的学习者,设计思路是通过对两份请柬Sample的分析来说明英语请柬的格式及文体特点,为学生自己写请柬做好准备。3)资源准备。根据选定的知识点和教学设计,搜集相应的素材,包括请柬的文字、图片、文体分析的图表、讲解的音频等。本例微课不需要专门制作动画,只用PPT自带的动画特效即可,用于录制微课的PPT与线下面授课使用的课件无本质区别,只是内容是围绕单个知识点讲解的。4)录屏式微课的制作。录屏式微课的制作有不同的技术方案,但多数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学科教师很难独立完成。一些低门槛慕课视频制作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录屏式微课的制作,制作流程也非常简单:教师先准备PPT(适当动画),接下来准备和PPT内容相对应的讲稿,在对应PPT动画的地方给予适当标注;教师打开讲稿,用录音软件录制讲解语音,得到一个讲解的音频文件;接下来用Powerpoint加载PPT,并启动录屏软件(如CamtasiaStudio),同时用音频播放软件加载讲解的音频文件,同时播放上述两个文件:耳朵听着音频文件的声音,眼睛看着讲稿,手上操作PPT的翻页和动画,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播放PPT的视频,而且画面和声音在时间上是同步的。[4]该流程相对简单,学科教师掌握后可以独立完成录屏式微课的制作。

2.针对补充教学内容开发的动画视频类微课。动画视频能更直接地吸引学生的感官,免去枯燥的语言讲解。《实务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强调的是实用,目前使用的教材和课程设计是以体裁和任务为主线展开的,对当下国际商务英语写作的文体变化介绍有所欠缺,对商务函电实际来往中的应用技巧介绍也很少。有些范文的表达已显得过时,一些新动向没有反映出来。录制新的动画视频微课,补充、更新内容,可以弥补这一缺憾,通过线上的网络课程平台及时,一方面方便学生更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进行差别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1)知识点的选择。补充教学内容的微课内容选择范围很宽,只要原教材没有涵盖的、与商务英语写作相关的内容都可入选,但由于动画类微课制作成本高,没有专业团队的参与很难完成,选题时应该有所取舍,对已有的课程内容资源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内容最欠缺或亟须修改,同时考虑与原有内容的整合,让这类微课的效果最大化。比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于国际商务交往的电子邮件往来已进入即时通信时代,对写作效率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近年的国际商务英语写作已经摒弃了传统商务信函正式、冗长的写作风格,以简单、直白、高效为原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句子变短,用词趋向简单。根据这一趋势,可以制作一讲主题为“简单高效最有用”的微课,以十个商务信函里最常见的连词表达为例,对比传统书信和当代电邮的用词特点。又如,回复电邮时我们经常使用邮箱自带的reply功能,直接在发信人原来的主题前加上Re:表示回复。在实际的邮件往来中这样做并非一定妥当,如果回信时增加了新内容,主题栏应做相应的修改,很多时候人们忽略了这一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计一个对话式的情景剧微课,以一个老同事给初入职场的新同事提建议的方式,告诉学习者什么情况下回复邮件需要修改主题栏,具体怎么做。2)动画视频类微课制作和应用的局限。动画视频类微课可以吸引学生兴趣,教学效果普遍优于录屏式微课,但动画类微课由于制作技术复杂,一般学科教师的制作能力往往达不到要求,更多时候是由学科教师提供内容和教学要求,由专业团队完成制作。效果越好,制作费用也相应越高,这大大地限制了动画类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实用商务英语写作》微课资源与原有课程资源的融合

1.利用微课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微课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一门课,由于教师授课水平的差异,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师资源,微课作为对原有教学资源的补充,以课堂展示的形式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对于微课用于课堂播放的效果,有研究者持保留态度,认为微课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会把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变为看视频,教师也不能做到以学定教。[5]这种看法确实有一定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微视频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但笔者认为,适度穿插微视频的播放,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节奏,缓解单一讲授模式带来的疲劳。即使不用于课堂播放,微课视频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对其他授课教师在备课时的借鉴和指导。

2.照顾不同学生的需求,方便个性化的学习。同样是听课,基础差的学生不一定能按计划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而教师也往往没时间给这些学生补习,结果这部分学生越来越跟不上。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学习情境已经改变,效果也打了折扣。有了针对课程难点的微课,学生课后可以下载相关视频反复观看,加深理解,慢慢掌握。对于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的微课视频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商务英语写作的实操技能。

3.方便缺课学生补课和异地学习。成人学生经常因出差、工作忙等工学矛盾缺课,现实情况下老师很难再给他们补课,即便补课,也不可能像课堂上讲的那么详细。有了微课视频,学生可以自行下载相关章节的微课教学内容自学,把“移动学习”的概念真正落到实处。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学习硬件条件已基本具备,欠缺的是好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四、微课建设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国微课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不管多“高大上”微课,只用于评比,学生不能真正利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是不可分割的。在建设过程中重视之后的应用,在深入应用过程中促进进一步建设,在不停的“建设—应用—建设”中形成良性循环。[1]这种意见是客观的,单纯为评比而建微课的做法应尽力避免。承接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微课选题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教师是微课制作的决策者,但大部分教师设计微课时是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预设,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困难,这也是微课建设成果不能真正使学生受益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在微课选题时,应充分了解已学完该课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完成微课的选题和建设。至于微课建设的困难,则主要来自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技术障碍两个方面。大部分教师擅长的是教室里的传统教学,而网络革命带来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学环境带来了巨大改变,特别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新型教学工具的运用。现在教师岗位上的人大部分是从非数字时代走来的,对新技术有恐惧和排斥是自然的,从观念上改变,接受微课乃至慕课,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个困难来自微课制作的技术层面:简单、容易掌握的微课制作工具减轻了学科教师的负担,但会使课件同质化、缺乏个性,而复杂的技术手段短时间难以掌握,更不要说加以运用并有产出。有些学校希望通过短期培训提高学科教师的微课制作技术水平,摆脱技术的限制,但短期学习往往无法深入,除非学科教师本人有很好的计算机基础和软件操作能力,否则带给他们的只是从技术新鲜感到挫败感的循环,最终让他们无所适从。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参与《实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微课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一些设想、体会和思考。在教育信息技术化迅猛发展和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乃至慕课越来越受重视,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新事物带来了新机遇和新问题,只有充分研究,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李晓明,于青青.一种低门槛慕课视频制作方法[J].中国大学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