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时间:2022-02-22 20:35:23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203-02

Abstract:Microlecture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 and emerging background,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and in the form of case Microlecture make concrete steps is giv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lectur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 research

1 微课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移动式学习日益成为学习者新的需求,微课在此背景下产生,同时“互联网+”时代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所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使得“微”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蓬勃发展。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微课教学过程不仅仅包含知识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更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PPT、音频为一体,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再现知识点。微课学习内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针对性也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问题,微课视频及辅助学习资源总容量有限也有利于网络传播,特别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

2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授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积累各不相同,教师比较难兼顾个体的差异。而以短小视频为特征的微课在兼顾个体差异上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无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都可以提供满足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也都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环境都是极具意义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操作性强,课时有限但技能点多,可以先将复杂的技能点进行科学的拆分,拆分出来小的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组织与建设,制作成微课,众多讲解小知识技能的微课进而形成微课程。短小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碎片化学习。

通过微课在课程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可行的。

3 微课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在设计时要遵循认知负荷理论,以联通主义为指导设计有效的框架,以使用者设计理论为依据设置学习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微课教学资源是半结构化的,在设计时应该依据拆分重构的策略,以构建主义为指导,伴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资源应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反馈而不断的修改完善。

3.1 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才是教学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word进行小论文的编辑”作为此次应用的选题,一方面论文的编辑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选题能够很好地巩固字体格式、段落格式的设置等技能点及掌握对论文格式规范的熟悉。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此次教W任务,设计论文编辑的微课程情境。接下来带领学生熟悉小论文的结构构成及格式要求,针对具体的格式要求分析使用Word的那些功能才能达成效果,然后操作演示整个小论文的排版过程,最后进行简短总结。

3.2 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

本文中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视频,微视频要按照教学设计和学习者的思维类型进行组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以问题引领学习路径,以问题来推动内容讲解,有助于学生引发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视频画面上要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结构设计上有创意最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此次选题的讲解涉及微情景引入、PPT播放及技能点讲解、软件操作演示,故采用“微电影+录屏”的方式比较合适。微视频的开头采用微电影的引入方式时间控制在3分钟,小张同学面临毕业苦于论文格式的编排遂到办公室向老师求助,老师拿出规范的已出版论文带着小张一起分析格式要求。接下来展示PPT授课课件介绍此次微课涉及的技能点并打开论文原稿进行排版演示,在PPT播放和操作演示环节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其中技能点介绍控制在2至3分钟,操作演示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整个微课视频不超过20分钟。在整个录制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微电影环节采用手机录像的方式,主要拍摄时画面的稳定性及镜头的组接。录屏环节要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及音量,打开PPT讲课界面准备开讲后再点击“录制”按钮,录完后在使用软件对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剪辑和美化。

3.3 反馈与辅助资源的完善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反转课堂”的模式,课前通过课程的微信教学平台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与学习者的交流,了解学习者的疑问和需求。教师应该明确微课视频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必须配套学习指导方案、练习题目、学习测试,并伴随着学习者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学习者通过指导方案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练习题目进一步巩固知识点,通过学习测试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复习已学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营造一个正循环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4 结束语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的反馈并综合调查问卷情况的分析,都表明微课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学习者经过反复学习能完全掌握技能点,进而验证了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微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改进教学方式,在后期继续对微课及辅助资源的设计开发并进行及时的跟进和修改,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满足教学的需求。将微课的引入教学符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微课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钟琦,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术,2014(2):26-33.

[3] 余毅. 基于微课程模式的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4] 董黎明,焦宝聪.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 电化教育究,2014(7):108-113+120.

第2篇

关键词:“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微课;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0-0199-02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领域是必修课程,它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性强且注重基础知识内容发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巩固和实操能力培养还是很有效果的。当前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像微课这样的先进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该学科教育体系中,改善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效果。

1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微课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应用广泛,它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知识传播扩展能力都受到各级教育体系的青睐。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领域中,运用微课这一新媒体开展授课过程已经成为潮流,它深入探索了当前学科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1.1应用现状

微课作为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引入到高职院校当中。以学校中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它就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营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并以微课作为切入点来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某些学校也推出了像“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育活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是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它所谈到的“设计”主要对应于艺术层面,而“制作”则与技术层面相对应,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是一门技术综合艺术的复合型学科。在具体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操作过程中,应该将每一个知识操作点都作为微课视频来制作,即通过微课视频形式来导入课程案例,并整合知识点,深化教学课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1.2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它也存在一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于教学本身,也来自于学生和学校,具体来讲可以总结归纳3点内容。

首先在教学方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在学术性质方面存在复杂性,即它所涉及的知识点体系规模非常庞大且复杂,可能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举例来说,它就涉及Css语言、Html语言、Dreamweaver、Photoshop软件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有关“Photoshop的图像与图形基础处理”技术,也要综合多种软件来教会学生在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功能转换能力。但实际上,由于知识体系太过庞大和复杂,高职生很可能无法做到多点知识技巧兼顾,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其次在学生方面,客观讲高职生的文化与专业能力都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所一直存在的弊端问题,难以回避。高职生整体素质偏差,特别是基础教育功底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定力和认知能力不足的严重缺陷,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和作用发挥。

最后是学校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并不到位,甚至还存在软硬件及师资水平滞后问题。再一点师资力量的薄弱也影响了像微课这样的新媒体技术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功能发挥。实际上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会利用微课技术,其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还仅仅停留在课件制作表层层面,不能基于信息技术深入教学辅助过程,无法有效发挥微课在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际作用,导致微课应用前景并不理想[1]。

2微课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微课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具有它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将其现实意义细分,还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谈。

从狭义角度讲,实际上《网页设计与制作》有它一定的课程设计独特性和传统课堂教学局限性,初期尝试可能不會拥有太高的教学质量。尽管说当前高等教育中对微课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全面铺开,但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几近空白,还未有可参考的教学应用经验,所以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渗透微课教学理念与方法模式,对推进该专业领域的教学改革固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有益尝试,它既能够为学生创设良性的学习空间,也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教学手段,一举多得[2]。

从广义角度讲,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更是一种全新形式的教学资源模式。在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样得到成长机会,这也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有意义。细致来说,它存在3点现实意义。

第一,它从广义范围上扩大了高职院校的微课应用范围,是对自身课程体系、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校内课程安排灵活化的一种全面革新。再者,微课也实现了对传统计算机专业学科领域的有效补充,从正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这让未来微课教学常规化成为可能。

第二,它也拓展了教师的教研方式,让教师拥有了更多可利用教学手段。基于微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不但能够在现场通过当堂展示来体现知识内容的开放性、实操性、广泛性与时效性,也能够与学生实现更多教学过程互动,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交流能力与教学互动能力,促进高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它满足了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微课以碎片化信息教学理念开展,它所谓学生提供的是基于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教学过程,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各种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快速娴熟。在该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能力都被培养并得以提升。再者,微课实现了对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延伸,它不但能够组织当堂教学,也能在课下组织第二课堂,这就兑现了对知识的关键优化与弥补,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开始学习并享受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于学校、于教师、于学生各个群体都是非常有益的,具有革新学科教育发展进程的现实意义[3]。

3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应该首先强调多元化元素的优先整合,例如将网页中有关文本、图片、文字、段落、表格等等基本元素捏合起来,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知识点延展,配合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素材来在网页设计中展开应用实践过程,在动手动脑制作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学习兴趣,促成探究式深入学习过程。

本文以《江南水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创建网页,包括对文本信息的插入与文本内容的设置,以及表格布局网页的基本方法技巧,最终独立制作完成简单的文字网页与网页背景,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如上文所述,该课程就运用到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会为学生创设情境,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知,最后渐渐掌握知识技能,实现教学设计与应用过程的程程递进。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不断深入探究,并辅助他们发现问题,同时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3.1知识提取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这一课中,对《江南水乡》的内容设计之前要进行相关知识要点梳理和提取,提取那些典型的、适合于微课开发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约3分钟)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风光的同时,也明确该微课设计脚本中所涉及的关键知识内容,例如许多文人墨客在江南美景下所勾勒的绘画、所创作的诗篇等等,先从人文角度让学生总结归纳关键知识内容,进一步了解江南。

第二步,教师要为学生引入与网页制作相关的更多网页页面设计理论知识,比如对江南水乡素材的选择、文字信息与图片信息的提取与展示、视频音频文件的使用、包括动画素材的点缀等等。教师要在知识提取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将如此之多的媒体信息资源都插入到网页中,促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举例来说,像图片插入,它就包含了菜单插入法、代码以及快捷键(Ctrl+Alt+I),教师要让学生去逐一探究这些图片插入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同理,插入音乐与插入flash动画也要基于该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最终达成知识提取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上述知识提取是基于需求分析与任务驱动来展开的,它们对于学生深入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具有关键意义。

3.2教学过程设计

该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正确插入图片、视频音频文件,并了解该插入设计方法的基本功能属性,特别是在插入flash动画的透明属性设置。另外,教师也要教授学生更多元素的插入方法及相应属性,并教会他们如何表格布局,将网页设计得更美观,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网页设计制作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会首先个创设情境,引入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即《江南水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为学生列出微课学习任务列表,为学生播放微课内容。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就会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各类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及它们的使用方法,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快速推进教学进程。

3.3教学总结

最后教师要进行教学点评总结,先要展示学生的《江南水乡》网页设计制作成品,并要求学生进行作品汇报,随后由师生共同讨论评价该作品中的优缺点。在汇报总结过程中,制作者也应该总结自己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大家共同分享制作过程经验与难点,这样更能提高师生对自身作品的关注度,并在总结评价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更好的作品设计制作奠定经验基础。

将微课引入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就是希望利用它信息碎片化的知識点推广应用特色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掌握与提炼运用能力,转变他们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方式,为他们营造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新学习空间环境并创新学习手段,实现对整个学科教育体系的全面革新。

作者:支馨悦

参考文献: 

[1] 赵永红.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263-264,265. 

第3篇

关键词 微课程 计算机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0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ZHAO Ming

(Tianjin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110)

Abstract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teachers use micro-curricular approach can improve students' computer knowledge,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nitiativ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In reality, many teachers lack the use of micro-curriculum teaching, develop teaching programs suited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thu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not conducive to enhance students' leve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e future. Firstly, the status of the micro-course in basic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teaching curriculum, and finally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to find a more scient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cro cours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0 前言

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比较灵活,其教学时间也比较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该种教学方式的魅力,逐渐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性较强,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会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通过微课程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状况来调整学习计划,制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案,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面对不同学生,计算机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特点,制定出更有效的微课程教学内容,既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1.1 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够重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参与计算机学习的重要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计算机,从而提升他们的应用水平。我校学生虽然有条件参与计算机操作,但是由于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最终影响到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来进行实践操作,也会降低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质量。

1.2 学生基本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差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比较喜欢玩游戏,课堂上不能约束自身行为,使得计算机基础应用操作水平低下,一些基本办公软件不会操作,这样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工作。此外,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许多大城市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早,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而偏远地区学生的基础水平较差,学习比较吃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下降。

1.3 学生的课程情感不足

调查中许多学生表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业负担比较重,由于自身计算机应用知识基础薄弱,在学习上有较多困难,增加他们对该门课程的恐惧度,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对课程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也会降低他们对该课程的情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4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足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需要教师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但是现实中由于教师负责的学生数量较多,课堂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好每一个学生。还有一些教师课堂上过于强调理论讲解,没有让学生去消化和理解这些知识,学生自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利于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2 微课程的教学特点

2.1 课程时间短

微课程时间一般控制在八分钟到十分钟之间,它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有效时间内掌握相应知识,并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课程在四十五分钟左右,如果教师讲解内容过多,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讲解过少,则又会影响到教学进度。但是微课程教学时间较短,包含内容有限,教师可以随意安排学习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课程内容单一

受到教学时间短的影响,微课程中包含的内容也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集中时间来讲解与该内容,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知识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单一的内容下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能帮助他们找到科学的计算机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3 制作相对简单

与传统课程课件相比,微课程课件制作简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挑选精准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从自身状况灵活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4 评价及时

教师在安排微课程后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学生也能够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找到自身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教师要求来调整学习状态,以提升学习水平。微课程也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这主要是因为它相对短小,是对传统课程的片段化,相互性较强,便于学生的下载与分享。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学习,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

3 微课程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以“论文排版”微课程设计为例来进行介绍,让更多人了解该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质量。

第一,微课程设计要从内容入手。这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段视频的展现,更多是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点的融合,学生在这样的视频中可以学习到有关应用技巧。比如在论文写作时,就要做好教学调查,了解学生当前Word软件的应用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微课程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掌握Word写作基本操作,运用该软件来设计论文格式。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表示他们虽然学习过Word软件,但是对于论文格式设置操作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从而给他们的写作带来较大困难。像页眉页脚的插入、目录的生成、分页符的设置等,都难倒了不少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制作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用视频向他们展示操作流程,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以达到课程教学设计目的。

第二,微课程设计要注重形式的选择。不同教学形式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微课程同样如此。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和任务式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论文排版流程,让学生对Word软件有基本认识,找到每一个工具所在地方,然后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操作,逐渐提高学生对该软件的熟悉度,掌握论文排版技巧。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很难发挥主观能定性,微课程则可以将大量时间还给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例如在讲解论文目录生成操作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下列步骤:(1)生成目录时首先要确定文章共有几个章节,标题共有几级。(2)确定目录级别后然后点击Word页面底部大纲视图按钮,选中标题并确定标题级别。如本文中选中“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然后点击“1级”,即把改标题设置为一级标题,选择“2级”则定位二级标题,指导将文章全部标题确定完毕。(3)在确定各个标题的级别后,将光标停留在要目录要插入的地方,点击“引用”中的“插入目录”按钮,软件将按照级别自动生成目录。如果需要更新目录时,则可以点击“更新目录”按钮。(4)最后按照论文排版格式要求对目录的字体、行间距进行设置,疑达到目录美观的要求。

通过上述的引导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生成目录的相关内容,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除此之外,在该种操作步骤中学生还能够融会贯通,与其他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增强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微课程教学目标。

第三,微课程设计形式要多样化。比如在进行目录生成造操作讲解时,可以采用PPT课件视频形式,也可以采用桌面操作视频形式,让内容更加简单明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微课程录制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必要时可以对视频进行剪辑,这样既能保证内容质量,又可以控制视频时间。

第四,微课程设计的分类化。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只有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占据优势。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需求不同,比如对于理工类、经管类学生来说,他们在论文写作时一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这就需要公式编辑以及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可以从学生角度考量,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程所要讲解知识,像理工类、经管类学生则可以偏重于数据处理应用的讲解,艺术类则偏重于图片以及其它与艺术相关的应用。教师只有将学生分类,制定出的微课程才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能够增强他们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第五,做好微课程教学总结工作。教师在开展微课程教学后,需要做好总结工作,找到课程设计上的不足,结合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来调整设计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讲解“页眉页脚”的设置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分隔符在转换不同页眉页脚的作用,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反应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详细演示,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知识点,并为他们布置相关作业,用分隔符来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

4 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做好科学的设计工作,利用微课程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的设计需要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选择更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以达到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好内容的选定工作, 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为他们今后计算机应用提供帮助。微课件设计时还要丰富其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应用技巧。除此之外,课程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讲解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给学生充分的学习适应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颖.微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4(12):70-72.

[2] 刘丽红.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Word文档制作”为例[J].电子制作,2014(24):92.

[3] 李晓,项露芬.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浙江树人大学《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239-240.

第4篇

关键词:微课;案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62-04

一、问题的提出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形式,在以自学为主的网络学习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输有效的教学信息。近年来,微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微课程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为简单的视频录像,缺乏Flas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第二,教学内容缺乏设计,微课多为传统课堂的“再现”,而没有针对微课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第三,微课非万能之物,并非是所有学科、所有课型都适用于微课教学[1]。就保险类课程而言,已有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对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教师在授课中选取恰当的案例,将事件发生现场生动的重现给学生,能够迅速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完成微课学习,并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保险类微课的实际特点及需求,基于案例教学开展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本探究能够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二、微课的特点及分类

1.微课的特点

在国外,微课最早由Le Roy A.Mc Grew教授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发展而来。随着微课的技术成熟与发展,2006年美国学者创建的可汗学院,其提供的公开、免费学习资源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微课程的概念最早则是由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2]于2008年提出的“一分钟的微视频”演变而来。他认为,微课是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基于某个特定的主题,以声音或视频录像的方式展现出来的60秒的课程。在国内,微课的概念最早由学者胡铁生[3]提出,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随着微课应用的普及与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在逐步完善。通过比较与分析,微课的基本特点如下。

(1)因微而便

微课的时长短、信息负载量较小,因此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聚焦注意力。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其格式大多数为网络流媒体格式(mp4、flv、wmv等),资源占用内存较少,因此便于储存到移动终端供学习者使用与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境下学习,十分方便。

(2)微而不碎

微课虽时长短、内容精,但是其有相应的微设计、微课件、微反思、微评价等多种资源。丰富的教学内容被科学的拆分为系列知识点,形成有体系的系列微课,有助于学习者的内在知识体系建构。

(3)随需而学

学习者在体系化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即学即用,随需而学,可以快速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知识技能,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2.微课的分类

微课的主要展现形式有以下五种:图文类微课、手写板类微课、真人实拍类微课、录屏类微课和动画设计类微课。

(1)图文类微课

图文类微课是以“文字+图片”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它制作速度快、制作复杂程度低且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教学内容,且由于没有影像和声音,所以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场合进行学习。

(2)手写板类微课

手写板类微课也称为“可汗学院式”微课,通过交互式白板将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记录下来,再利用录屏软件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演示最K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形式更适合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3)真人实拍类微课

真人实拍类微课是用摄像机将教学情境现场拍摄成为视频,可以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真实录制,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重现拍摄。这种类型的微课十分直观、形象、具体,有声音和影响的双重刺激,因此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4)录屏类微课

录屏类微课是利用录屏软件将教师在计算机上的操作动作、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再将录制的作品以视频形式展现出来,供学习者后期学习。它制作简单、直接,通过软件可以将重点与难点进行突出展示,有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动画设计类微课

动画设计类微是使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其形式新颖、创意无限的特点使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由于其制作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因此此类型的微课尚不多见。

一般而言,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微课,学习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根据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结合微课程的开发复杂程度、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不同微课类型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具体如图1所示,图中展现了在微课学习中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的两类主要因素:微课程开发的复杂程度与微课程的学习环境要求。其中,微课的开发复杂程度包括:开发过程中的软件使用难度、技术含量、耗时、工作量等;学习环境要求包括:学习者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硬件支持、系统要求、网络环境状况等。从图中不难看出,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效果)与微课的开发复杂程度、学习环境的要求成正相关,即:微课开发复杂程度、学习环境要求越高,那么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在具体的微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自身能力、硬件条件、学生学习环境等因素,选择恰当、可行的微课程类型进行设计与制作。

三、案例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1.案例教学微课的设计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与主题切合的实例,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保U的学习中,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真实案例作为学习支撑。而在传统的保险学习中,由于学习条件限制,教师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使得学习内容十分枯燥、晦涩难懂。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多角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以案论理,不但使学习者轻松掌握所学的保险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充分培养学习者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在保险的学习中,为了更好的让学习者了解、熟记、掌握、应用《保险法》相关的概念、法律法规,教师需要对微课程进行详细的选题设计、案例设计、时间设计等等,以确保微课程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微课的选题设计

微课的选题可以有以下三种来源:第一,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微课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二,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微课可以提供更详尽、深入的学习资源。第三,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某一基础知识,微课可以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

在保险的选题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应用的法律条文作为微课的选题;也可以针对某一法律法规,制作一系列微课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储备。

(2)微课的时间设计

由于微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目的是为了讲授一个知识点或者解决某一问题,因此一节微课更倾向于只教一件事,同一知识点的相关信息最好不多于5条(3条以内为宜),故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微课的案例设计

在保险微课的设计中,案例选择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讲授的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选取恰当的案例。由于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条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选取的案例不宜较陈旧。因此,我们在保险教学中的案例,应当保证案例的典型性与时效性,同时也要注重案例的启发性。

(4)微课的结构设计

微课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4]。

在保险的学习中,基于案例教学的微课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第一步,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导入,从而能够迅速抓住学习者的眼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第二步,通过保险真实案例的直观展现,抛出案例中遇到的问题,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引出主题。第三步,教师针对案例引发的思考,结合《保险法》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问题的讲解与新知识的讲授,讲解思路要清晰、无异议。第四步,在课程的结尾再对保险案例进行回顾,对本节课新讲授的法律条文进行总结,目的是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与巩固所学的法律条文,使学习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保险法》相关的知识。

2.基于案例教学的保险微课设计制作实例

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包括: 简洁、美观的PPT 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程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课程内容、有概括引导的片尾等[5]。本文以《交强险中无证驾驶情形下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为例,对保险类微课进行设计与制作。

(1)教学背景

在交通事故中,驾驶人酒后无证驾驶导致的财产损失屡见不鲜,在该情况下,保险公司是否需要履行赔偿义务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最关注的问题。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的法律条文,重点掌握赔偿义务的判断方法,进而能够恰当运用相关法律知识。

(2)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的形式回顾案例,采用“案例导入”“问题讨论”“分析与讲解”“总结与回顾”的教学思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首先通过动画引出问题,“无证酒后驾驶”“与第三者碰撞”“造成双方车损”,保险公司是否需要履行赔偿义务。然后通过讲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的法律条文,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保障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人身及财产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公布答案。最后教师总结,强化相关法律条文的应用,实现学以致用。

(3)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掌握、准确应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并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条文分析保险责任。

重点:运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分析保险责任。

难点:理解并掌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法律条文内容。

(4)教学结构设计

本节课基于案例教学的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按照图2所示的四步骤执行,具体如下:

案例导入:40~50秒,运用Flash设计案例动画。如图3所示,通过驾驶人酒后无证驾驶,导致的财产损失的案例,引出问题“保险公司是否需要履行赔偿义务”。

法律条文学习:3分钟,如图4所示,运用PPT动画录屏的形式讲解《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分析与讲解:3分钟,如图5所示,运用PPT动画录屏的形式分析与讲解知识点。《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强制保险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人身及财产权,能够获得充分、及时的救济,具有社会公益性,即只有在行为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方可免责,否则就应赔偿。

总结与回顾:30~40秒,如图6所示,运用PPT动画录屏的形式。总结主要知识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内容、保险责任的判断。

四、结束语

目前微课已逐步渗透进入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大多高职院校、保险公司都跟随潮流制作保险类微课,但多数教师偏重微课的制作而轻教学设计。文章总结了微课的基本概念,明确了微课的内涵与特点。根据保险类课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需要真实案例作为学习支撑等特点,结合目前“微课”研究热点,在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与保险类微课中,注重保险类微课的设计,以期为保险类微课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7.

[2]Le Roy A. Mc Grew.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93,70(7):543-544.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81-90.

[5]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6]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4):74-80.

第5篇

关键字:微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基金资助:本论文受北京联合大学2016年校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应用型大学工科第二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k110201611

本论文受北京联合大学2015年校级教研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性机制研究与实践-以物流工程专业为例”资助,项目编号JJ2015Y043

1 引言

随着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的网络媒体为导向的“微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微课程、微课、微学习、微内容等名词也应运而生。其中微课程以其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内容精悍、学习灵活等诸多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微课程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学习资源的创新,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资源,在近年来,改变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2 “微课程”概念及特点

微课程(Micro-teaching)这个概念最早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的,他称微课程为“知识脉冲”,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微课程的创始人是美国青年萨尔曼・可汗,他创立了“可汗学院”能够免费提供包括数学、历史、物流、化学等多学科的高品质的教学视频,并能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学习进度跟踪、学习行为分析等学习的支持工具。比尔・盖茨高度评价可汗学院,认为“可汗模式”预见了教育的未来。我国微课程最早是201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老师,他以PPT的方式将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等呈现在网络中,称其为微课程。2011年,佛山市教育硕士胡铁生老师,将之前的教育资源库映像进行了整理,将其命名为微课。这些教师的成果得到了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关注,微课程也随之流行起来。微课程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原有课程分解成为一系列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部分知识点可以做成相关的微课供学习者使用,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育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课可以作为新一代教学课件,在微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微课程中不仅要有微课,还要有与学习单元、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结合起来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微反馈、微点评等,才是一个完整微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课堂中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主要目的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微课程主要的特点有。

(1)课程短而精,内容丰富

微课是微课程的基本单元,一般一节微课会控制在十几分钟以内,并且内容都具有针对性,学生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注意力进行有效学习。每个微课单元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都是浓缩的精华部分,另外微课程中还有相应微教案、微练习、微反馈、微点评等丰富的资源可以使用,这些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2)学习时间灵活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教学,并且教室人数也是有限制的。而微课程很灵活,因为是视频媒体,主要通过网络传播,所以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就比较随意和自由。教师录制完课程之后,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在学习人数上也没有过多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还不会耽误其他事情。

(3)课程形式多样,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视频录制方法,如利用录屏软件录制、在录课室录制、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传统的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讨论、直观演示、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等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3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微课程主要以网络为主要载体,针对于一系列和课程相关的知识单元,通过视频或文档将可信的概念重新编排形成了相应的微教学资源,它不仅包括了学习资源,还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微课程教学形式开放、内容短小精悍、结构清晰,有讨论和作业的支持,所以得到了广大认可。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学者首先要对课程非常了解,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安排将微课程按照知识点分成需要录制的微课单元;然后按照每个单元微课的教学主题进行分析和细化,确定需要录制的微课的类型;接着准备相关的教学文档并拍摄录制微课视频;最后对微课视频进行后期编辑与输出。另外,除了核心资源微视频之外,还需要制作其他多种资源,如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微反馈、微点评等。

微课程最重要的设计就是每个知识点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微课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微课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讲授型、问答型、讨论型、演示型、启发型、练习型、实验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和合作学习型。按照视频录制方式可以分为拍摄型、录屏型、软件合成型、混合型等。按照传递方式可以分为讲授型、解题型、软件合成型、混合型等。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按照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微课的主要制作方式有摄像机拍摄、智能手机拍摄和录屏软件录制。制作者可以通过专业的摄像机对学习过程进行拍摄,或用三角架将智能手机固定,对教师在白纸上的教学进行拍摄,或通过录屏软件,ppt讲稿或其他视频合成形式来制作课件。

4 结论

信息网络时代,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成效,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今后将继续研究微课程的制作,为微课程的应用带来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雯等,大数据时代MOOC环境下微课程教学研究 [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年第12期:200-201。

[2] 吕琴、王忠华,基于微博应用的微型学习资源设计与实现 [J],软件导刊,2013.7:6-8

[3] 路璐曹效英王乔峰,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分析与设计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132-134

作者简介

第6篇

摘 要:文章基于多年实践,首先简要分析了教师微课培训的内涵,认为教师微课培训是一种以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为主要内容,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一体化、能力提升型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总结了校外集中培训、校内集中培训、自主分散培训和混合型培训四种微课培训模式;描述了教师微课培训的五大内容体系,并分析教师微课培训的三大误区,最后提出教师微课培训的四点对策。

关键词:微课;微课培训;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72-03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聚焦知识点、支持翻转课堂、形式多样化、制作技术门槛低等优势迎合了网络时代、微时代的发展需求,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等。这对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微课培训成为学校、教师、主管部门、继续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必然选择,“教师微课培训热”兴起。那么,教师微课培训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模式?各有什么优缺点?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避免哪些误区?如何走出教师微课培训的误区?

一、教师微课培训的内涵

近年来,微课、慕课等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形态快速发展,一线教师面临新形势、新变革、新机遇和新问题。微课以其自身特点契合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需求,迅速成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宠儿”。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可以把微课比作信息化教学系统的“细胞”。[1]微课将成为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2]在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微课还能够推进各类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那么,教师如何以微课“武装”信息化课堂?如何将微课有效融入常态化教学?如何以微课为载体、途径和契机成为教育3.0时代的教学名师?笔者认为,教师微课培训是一种以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为主要内容,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一体化、能力提升型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教师微课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微课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为慕课、云课堂等新一代网络课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师微课培训模式

目前,微课培训多是以教育主管部门、学科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培训机构发起,学校负责组织和引导教师参与培训,主要包括校外集中培训、校内集中培训、自主分散培训和混合型培训等四种培训模式。

1.校外集中培训

校外集中培训一般由教育职能部门或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开班,国内影响力比较大、培训效果比较好的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教育部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会、协会等组织的教师微课培训。为避免培训与参训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冲突,这一类培训班一般选在周末或寒暑假,各学校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回校后作为种子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但因为要占用教师正常的休息时间,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较高,所以培训方和选送学校需采取必要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参训积极性。

2.校内集中培训

校内集中培训多是以院、系或者教研室为单位,聘请校外培训专家团队或者使用本校教师开展培训,校内培训使教师省去异地乘车、办理住宿等环节,方便教师参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培训时间。根据培训目的,在培训之前,学校会相关比赛通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训”的目的。另外,由于是同院或同系教师,彼此相互熟悉,便于分工合作、协同学习,培训效果较为显著。

3.自主分散培训

教师根据学校下达的培训任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培训机构相关课程或者参加网络课程学习,按照学习周期提交微课学习成果,由学校按照系、学院或者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互评或者请专家评价教师培训情况,给出改进意见,并将评价结果计入教师考核档案。

4.混合型培训

混合型培训是以上三种培训模式的叠加或者组合。由于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时间不充裕,而且培训班名额有限,再加上学校用于培训的开支有限,所以有些学校先在校内选拔种子选手,推荐其参加校外培训,然后再由这些教师开展校内培训,扩大培训面。与此同时,他们还借助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交流、研讨培训内容。

三、教师微课培训内容

1.微课基础知识

微课的基础知识包括微课的概念内涵、特征属性、发展历程、时代背景、教育价值、发展趋势、微课教学实践和应用评价,多媒体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等,这部分内容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微课基础知识,使微课与相关学科建立联系,为后续具体的微课设计和创作部分做铺垫。

2.微课选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制作

微课选题是微课设计与创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微课教学设计包含教学任务与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五部分。微课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同时注重数字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没有限定的格式,除了PPT式课件,严格说屏幕上能展现教学内容的媒体都是课件。微课课件应充分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求合理安排信息量,注重课件的构图与色彩等美工方面。

3.多媒体知识及加工技术

媒体作榇递信息的载体,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微课可同时呈现文本、图形、声音、动画,所以掌握多媒体素材的收集、编辑和加工技术十分必要。如截图软件Fscapture和Snag It等,图像编辑软件美图秀秀和PhotoShop,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Prezi、VideoScribe等,思维导图制作软件Novamind、MindManager、亿图图示专家等,网页视频下载软件硕鼠、稞麦等,视频抠像软件会声会影和Adobe Premiere等,视频转换软件QQ影音、FormatFactory,音频处理软件GoldWave、Adobe Audition,动画制作软件Flash,录屏软件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片头制作软件AfterEffect,HTML5制作软件易启秀、微页等,交互式课件制作软件Adobe Captivate、Articulate Storyline等等。

4.视频非编软件操作技术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微课视频的编辑、加工和导出需要在视频非编软件中完成,目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Adobe Premiere、EDIUS、AfterEffect等。从功能、易用角度和笔者微课制作实践来看,Camtasia Studio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微课制作的需要,一是有基本的视频编辑功能,二是软件自带丰富的音频和视频片头模板文件,三是有录音、录屏、抠像等功能,四是操作简单、学习周期短。培训目的是使教师学会视频和音频素材的加工、编辑和合成。

5.微课教学艺术

微课教学艺术源自课堂教学艺术,但又有其独特性。微课的本质是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在微课上的教学艺术可充分体现其教学基本功,也是微课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包括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教学媒体、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展现的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能力等。[3]

四、教师微课培训常见误区

误区一:纯理论或纯技术两个极端

微课培训应贴合一线教师教研需求,切勿走向理论或者技术两个极端,理论内容应简练而不乏深度,通俗易懂。有些微课培训项目,讲者花大量时间和篇幅讲述微课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现状趋势、时代背景等,讲者累,听者也累,至于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更有甚者会误导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有些培训者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微课制作技术。但随着技术学习的深入,由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低的教师,学习负担加重,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想法,导致很多教师成为微课培训课堂的“观众”或者“旁观者”。微课并不是“Show 技术”和“Show 美貌”的“花瓶”,微课的价值和贡献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4]微课培训不宜走向纯理论或纯技术两个极端,而应设计“制作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应用+项目研究”四位一体的培训项目,将微课理论与技术的结合落到实处。应加强微课研究,建立微课研究方法论和基本框架,构建指导微课设计、创作、应用、评价、培训和研究的一体化理论体系[1]。

误区二:忽略教师水平,有拔苗助长倾向

由于现行微课培训模式相对单一,不够细化,大班授课、集体参训是目前微课培训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很难达到教师参训个性化的需求,开展微课培训应循序渐进,根据参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不同和个性化需求,应分班开展微课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培训内容。任何不遵循教师需求,一味追求短时、快速、快成的微课培训项目,都是在“拔苗助长”。

误区三:培训内容固定,缺少针对性

微课培训对象来自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线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人员,虽然现行微课培训会根据不同教育群体分级开展,但培训内容少有变化,缺乏针对性。面对不同的群体,微课培训应以参训对象为主导,根据参训对象的不同,定制化开展适合其本身需求的培训课程,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科特性,分学科、分专业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制作技术、微课应用价值的培训内容。针对性的开发微课培训资源,使微课培训切实解决他们教研与管理的问题,实现微课培训落地生根,直至生长为教育生态圈里的参天大树,不应再是理论与技术的打包式、统一化的培训模式。

五、教师微课培训对策

微课已成为新时期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微课培训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微课的科学认识,应体现微课的本质内涵,遵循微课发展的趋势。

1.培训重心调整为微课选题与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平民化趋势已是不争事实。微课制作技术不应该成为制约微课发展的瓶颈,微课培训应注重平民化技术的使用,技术够用即可,适用最佳,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微课选题和教学设计上,指导参训教师从一门课程某个学习单元/模块/主题缜密的知识体系出发,选取其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热点和扩展点,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微课,加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教学活动组织(包括思考、讨论、练习、测试、实验、实习、展示、交流等),构成单元/模块/主题微课程。若干个单元/模块/主题微课程按照缜密的知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课表计划进行组织,构成一门完整课程[1],到云课堂或MOOC(慕课)平台,就成为一门MOOC。

2.自上而下、内容固定转为自下而上、按需施教

目前,自上而下、内容固定的教师微课培训模式已显被动、低效,应根据教师实际需求,自下而上的组织开展微课培训。另外,集中培训时间有限,如果没有后续跟踪、评价和反馈,很难达到培训效果,并产生长远影响,应将培训内容(特别是微课制作技术内容)放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培训内容,查缺补漏,进一步夯实微课制作技术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3.训赛一体化

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校方应针对培训内容及时开展教师微课比赛,使培训课内容演变为教师实实在在的微课成果,并组织专家点评、筛选出优秀作品,实行奖励机制。教师在微课比赛过程中,组建微课设计与创作团队,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4.混合式培训

随着“微课热”的快速蔓延,一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逐渐加深,因此,微课培训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多样,为了满足教师对微课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应将培训内容分模块、分层次、分级别,通过线下进行微课概念、内涵及应用评价的集中培训,以便于现场交流、讨论和答疑,将微课制作设计和开发的实用技术通过微课程或者慕课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目标,教师根据自身需求,查缺补漏,进行有效性、针对性的学习。笔者认为这种培训模式方便快捷、节省时间、针对性强,更适合当前教师微课培训的实际需求,应大力推进。

随着微课培训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开发适应需求、具有针对性的微课培训资源迫在眉睫。微课培训将加速新时代教学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改善区域信息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2):61-66.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61-65.

第7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期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重要场所,中职院校为社会各个行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时展需要,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迎合计算机专业本身特点,营造更为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主要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微课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求更好的推动中职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

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微课教学;教学设计

微课从本质上来讲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传统课程的有机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而言,微课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特点,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计算机专业自身特点相契合,有助于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背景下,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更好的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由此看来,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微课教学设计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微课内涵概述

微课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同传统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实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教学活动进行信息化设计,以网络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指导。微课核心内容是“微”,主要是指将原本重要的课堂内容浓缩成较短小的视频片段,一般情况下只有几分钟,最长的不超过十分钟。基于此,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教学形式更加精炼,能够更好的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为突出,尽管由于自身特殊性并不适合应用在全部教学活动中,但是短短的几分钟视频片段中浓缩了重要的知识点,带给传统沉闷、枯燥的课堂一丝生机和活力,能够更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其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十分突出的趣味性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促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成效[1]。

2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学生而言,大量沉闷、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有效的记忆和理解知识,教学成效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微课,加深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学生通过制作微课课件,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通过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提升实际应用成效[2]。

3微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微课课件的制作

微课课件制作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主要是由于中职学生较之普通高中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积极性都远远不足,所以在微课课件制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实际微课课件设计中,教师应该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选择而更加生动形象的案例,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能够充分交流和沟通[3]。根据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为案例设计微课课件,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微课时间,保持在10分钟以内,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兴趣,还可以通过局域网应用案例提升教学成效。具体内容设计中则应该把握好教学重点内容,也就是局域网特点,可以加大篇幅重点讲解。在课件设计中,可以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最终结果统一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成效。

3.2微课内容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微课作为一个重要辅助教学工具,应该充分将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微课形式充分展现出来,发挥微课的优势特点,利用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将教学重点内容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而更有效的引导课堂走向[4]。故此,微课教学内容选择是尤为重要的,在讲解某节课时,应结合教学方案,针对某一重点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将具体的操作流程展现出来,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计算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诸如,在讲解“图文混排”中,教学内容应该主要放在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方面,教师在选择微课内容时应该在课件中插图图片,利用图文混排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课件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微课内容选择中,尽可能的不选择理论过强的内容,每一个微课课件只有一个知识点,紧紧围绕某一问题深入研究,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教学成效。

3.3加强录制过程和后期编辑管理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课件,应该对录制过程予以高度重视,明确制作流程,同摄像师进行密切的沟通,明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录制中确保录像质量,伴随的语言文字解说需要融入一定趣味性内容,否则胡过于书面化,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录制完成后做好后期编辑,确保视频内容能够更加完整的呈现出来,对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微课课件内容,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调整和优化,确保微课课件内容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升教学实用性,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5]。

3.4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沟通

微课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课设计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赋予微课更高的实用性。此外,应该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微课,微课并非是一种教学资源,而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更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提升教学成效。

4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重要场所,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背景下,为了提升人才就业优势,加强微课教学设计是尤为必要的,可以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方耀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舒心.论“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10(3):75,77.

[2]刘芸艳.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6,23(3):194.

[3]蔡宏卫.翻转理念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5,22(2):81,82.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微课;开发现状;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31-03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学习便捷、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特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新的方式。目前,微课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不再是“为什么要使用微课”的理论探讨,而是“如何建设好微课程资源”“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率的使用微课”等实践问题。

北京市体育微课教育资源的开发,已经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阶段, 开始着手体育微课的平台构建,成为推行体育微课的先行者。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根据现有的体育微课资源,同时调查访问参加体育微课制作的教师,试图给体育基础教育领域数字资源的建设者提供一个现阶段北京市体育微课开发的概貌,向广大一线教师、数字化资源提供者、教育管理者阐述符合体育教学原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的方法、途径。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参与制作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微课的教师,了解教师在设计与开发体育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听取已经参与制作中小学体育微课的教师对下阶段体育微课开发的建议等。(2)对现有的体育微课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其中包括对现有的体育微课开发模式进行解析;对现有的还处于待发展阶段微课资源的讨论;对科学的、标准化的体育微课制作模式采用的开发方法进行探讨。

一、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向参与北京市体育微课制作的教师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得到基本的数据,进而对北京市体育微课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北京市各区县体育教研员,调查对象都是参与过北京市体育微课开发设计的教师,虽然他们不能代表全国的中小学体育老师,但作为最先尝试利用微课制作体育课程的老师,他们对体育微课的设计、制作以及效果有亲身的经历,因此可以被认为是适宜的调查对象,能为更多想要参与到微课制作过程中来的教师提供帮助。调查对象的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教师均为参与北京市微课制作的教师,但其参与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部分教师是从体育微课程建设初期就参与其中,部分老师是在后期陆续加入到微课制作工程中来的。通过分析体育教师接触微课的时间长短,如图1所示,大约有75%的老师参与微课项目一年以上,由此,看出参与我们问卷调查的老师基本都是在北京市体育微课发展初期就不断探索的教师。体育微课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是新事物,现在所做的课程构建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他们正在积极实践,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教学的体育微课发展之路。

2.微课设计、开发、制作过程调查

教师在体育微课制作中的主要任务,如图2、图3所示,可以看出98%以上的教师均参与微课录制教学工作,体育微课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如果人为的把体育微课制作过程割裂开,势必为体育微课的课程制作带来很多衔接方面的困扰,从选题到最后的出片,需要有一个贯穿整体的思想,也需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规划,教师很难一个人独立完成这么多的工作。因此,需要体育教研员、体育组长、体育教师、课程录制人员的相互配合,团队合作,以获得更高质量的体育微课。

关于教师选择参与微课制作的原因调查显示(图4),88.14%的教师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而选择体育微课,教师更多的是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和体验,虽然体育微课制作给自己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但教师们看好这种教学的手段,有意愿进行尝试。62.71%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被称为是电子化的一代人,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也让他们增加制作体育微课的动力。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呈现出教师所在学段与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特点(图5),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运动常识、体育知识方面有所偏重。64.29%的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成分;在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体育课的目的除掌握技术动作外,了解更多的运动常识也是多数教师的选择;各阶段体育教师都将运动知识作为体育课学习的重点环节。

体育教师在制作体育微课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现阶段网络上的微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增加,其中内容有好有坏,鱼龙混杂,人们需要进行筛选的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筛选出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就更加困难。如图6所示,我们发现:体育教师无法自己录制微课成为最大的问题,一节优质的体育微课对于视频录制要求很高,尤其是体育微课录制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动作示范,普通老师架设一台录像机来录制一节微课的方式很难实现,没有专业的设备,镜头拉近、推远、摇镜、移镜等手法很难展现,学校的电教老师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摄影培训,应对静态拍摄没有问题,但动态拍摄也很难掌握,由此一来,拍摄一节体育微课会耗费制作人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同样录制一节微课的过程中,体育微课制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普通课程的微课,这也是很多电教老师不愿意制作体育微课的根本原因。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电教老师,采取类似北京市微课制作的方式是解决重复工作、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体育微课案例分析

现阶段北京市统一制作的体育微课包含有九个专题,有体育课程技术指导的部分,还有体育知识教学部分,例如运动损伤的处理、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等等,有的课程是在拍摄剪辑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人体构造的认识、对身体肌肉的介绍等内容。

本文试举三例来展现体育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要点,主要从选题、拍摄形式、拍摄内容、教学训练效果等方面进行说明。

案例一:高中体育微课《腹部肌肉练习》 ――选题、内容有特色

从选题上来看,此微课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应试教育的选题,从学生的身体健康着手,针对学生肥胖率增多这一问题进行发散式教学,在众多的肥胖表现中以向心性的腹部肥胖最有代表性,能够直接面对学生的锻炼需求进行课程教学。

拍摄内容:采用室内教师讲解示范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在既保证拍摄效果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直接观看到教师的展示。体育课程中既需要通过教师讲解也需要通过教师示范来进行教学,单纯的教师讲授而不辅以动作示范,学生难以形象直观的掌握动作要领,而只依靠示范动作而不进行讲解,学生容易一头雾水,抓不住重点。微课以问题提出的方式展开,在课程开头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马上提出课程目标、练习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文字和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本节微课讲授的主要内容,使学习者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能根据课程提示信息与自身的需求进行比对,如果有课程需求就继续往下学习,如果课程目标与自身需求不匹配,则可以更换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微课课例中,教师通过全景展示、细节动作展示、语言讲解、文字提示等手段的配合作用,很好的展现出技术动作要领。整个课堂过程持续5~6分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完成了单个教学点的教学,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腹部锻炼方法。本文认为此节微课符合微课课程碎片化、基于问题教学等微课基本特征。

案例二:初中体育微课《运动损伤的处理》――基于问题和学生需求的教学

运动损伤的处理属于体育知识部分,是体育参与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活动,而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部分中小学校因为担心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就减少学生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能是让学生饮鸩止渴,从根本上来说,起不到保护学生不受伤害的作用,因此,教授学生更多的技能,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是其最重要的目标。本节微课的选题就是出于此观点,以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自我保护技能,将发生伤害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

课程引入部分:介绍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如图9所示:

本节微课着眼于学生的需求,着眼于问题,很好的展现了体育微课基于问题教学的思路,教授学生在生活中需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案例三:《仆步穿掌》――锻炼效果展示

笔者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体育微课锻炼的效果很难评判和测量。本文主要参考了《E-Lear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的第五章《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E-Learning》中的内容,根据作者提供的十种有效在线教学策略――辅导教学、论坛、小组协作、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案例学习、学习契约、讨论、演讲和自我约束的学习。毕竟,体育是一门需要身体运动的学科,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大脑神经对于人体的控制是不断完善的,如果不去刺激运动这条回路,动作是不可能自动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体育微课的有效性应该区别于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识记,测试的高分,而应该着重于学生身体的变化情况。如图11所示。

教师在5分钟的示范动作之后能达到这样的锻炼效果,这也是我们制作体育微课希望学生跟着微课进行学习达到的效果。当然,仅仅凭借学生身体是否出汗来评判一节微课是否有效,并不科学、准确,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广泛存在,但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神态、出汗量等手段是最为简单、直观的评判。其实,真正有效的体育微课,是能让学生获得无论是健身、保健常识的简介还是3VS3篮球赛、沙滩排球简介等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

虽然我们的体育微课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美国K12的教学内容还显得较为单薄,运动项目介绍也比较有限,但我们的优势是由政府牵头,学校参与,源源不断的创造、制作微课,而不是像国外微课网站建设那样一蹴而就,缺乏后续的管理和发展的模式。

为避免微课资源过多重复,微课质量良莠不齐,北京市统一规划、安排制作中小学体育微课,朝着标准化、整合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下),2013(05):66.

[2]陈文生.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J].新课程(下),2013(03):86-87.

3]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16-18.

[4]刘世能.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04):22-24.

[5]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78-83+119.

[6]Masters Ken.A Brief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OOCs[J].Int JMed Edu,2011(2) :1-2.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特征;微课设计

一、微课概念

在国内,大量学者针对微课方向进行研究,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含活动、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黎家厚教授提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二、高中地理微课的前期分析

(一)高中地理学科分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环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学科的设置是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基础上,更具有复杂性和难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两方面特征,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意义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球科学知识,建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在新发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文件中,提出了对地理教学教法更具方向性的要求,即在地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课程目标的设计过程,灵活运用并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产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地理学科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后,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环境伦理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正确价值观。

(二)高中地理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国家与社会层面,美国在1960年已经提出了微型课程(MiniCourse)的概念,国外的微课研究历史较长,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已经形成了大量有价值且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而根据知网的文献查询结果,国内约在2011年才开展微课研究,虽然在近几年成果显著,应用范围在全国中小学内迅速扩大,但研究仍主要停留在较浅层面,如微课的理论内容建设,缺少大量的应用经验与具体实践。国内外的研究差距和现代信息化教育建设方面的大势所趋,为微课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开展带来了强大的潜力和推动力。而在学校与师生层面,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和重点明确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清晰的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在准确掌握重难点和抽象内容的同时,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在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与学习微课内容,大幅度提高自主学习效率,降低教学成本,而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三、高中地理微课的基本特点

根据自己的归纳与总结,高中地理微课主要具有四个特点:

(一)科学系统性,微课在发展初期就有效地结合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动机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视听教育学理论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微课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并重点针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内容结构,将两者进行巧妙的联系与结合,使教学过程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更易接受。

(二)实用短小性,“注意力10分钟法则”中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只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微课的时长设置在10分钟内,主题内容微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清晰知识点内容,保持较好的稳定注意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也是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特点之一。

(三)规范标准性,微课拍摄具有规范的操作标准,其中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技术规范和制作规范,即在拍摄和视频软件剪辑等过程中,需保证画质清晰,取景准确,拍摄速度均匀和画面的稳定性等,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保障微课的设计质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体验。

(四)趣味精彩性,微课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提前进行思考与备课,通过问题、案例与情景设置,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在锻炼老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精彩性。

四、高中地理微课的研究流程与设计模型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自然地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因为其涉及的概念与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与运用过程中问题较大,同时,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易出现困难。所以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设计高中地理微课内容,解决上述问题,发挥微课优势,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

(一)微课设计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微课的分析与定位微课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内容的分析与定位,主要分为教材内容与学习者需求分析两方面。在教材内容方面,老师首先要评估教学地位和内容的重要性,具体包含教学知识点、课标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多种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等,如必修一中“常见天气系统”一课中“锋与天气”和“气旋和反气旋”这两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理解比较困难,微课可着重根据这两个重难点开展,加入视频动画和结构图的设计,注重举例应用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者需求方面,老师要对微课开展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合理的碎片化划分,将大课程单元分解成小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针对性的设置一个微课,让学生可以利用多个连接性的微课完成学习任务。第二环节:微课的规划与设计在完成分析和评估后进行第二环节,微课内容的规划与设计,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微课类型的选择和制作设计时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为适应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微课类型多种多样,在教学方法层面中共有11种微课类型,根据之前的分析具体选择相应的类型,比如高中地理课堂上需要实验类操作,即选择实验类微课,如需要进行深入的问题探究,即选择探究型微课。同时,视频录制的方法多样,不同的微课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也不同,录像形式的微课需要录像机、录播设备和声音输入设备等,录屏形式的微课则需要录屏软件和视频剪辑软件等,微课的设计过程不能因为想要节省时间或成本就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每一节微课的质量。第三环节:微课的开发与制作第三环节是微课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微课的具体开发与制作。在整理优选素材资源时,因为微课时间有限,重点明确,所以应挑选合理优质的文字、图片等资源加入,保证其大小、分辨率、颜色和页面布局设置的合理性,素材应主要以创新性、新颖性并可以贴合主题为重点,视频录制方法多样,根据不同的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视频制作方法。如讲解火山的喷发过程时,可以采用近期剧烈喷发的知名火山喷发视频和音频作为素材,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贴近生活实际。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自身的教姿教态、用语规范和语调语速,保证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可以通过镜头的远近切换和后期软件的剪辑制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过程中保证声音视频的衔接性和连续性,不能因为视频的课程形式忽视教学规范。第四环节:微课的展示与评价上述三个环节完成之后,微课初步制作完成,为了更好地帮助微课设计不断改进和进步,第四环节微课的展示和评价必不可少。老师将已经制作好的微课展示给老师和学生们,结合课堂反应和课后反馈,收集不同多角度的评价和反馈,再根据他们的合理建议与其他专家、教研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不断修改,最后形成最符合教学需要的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这种反馈既可以让微课设计者不断改进课程资源,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学习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二)微课设计的具体应用

微课可以应用于课程的各部分环节。比如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老师可以制作预习微课,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说明,让学生先进行重点预习,然后对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知识的条理对学生详细列出,让学生提前领会到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领,把易混杂的知识点进行详尽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烘托丰富课堂气氛的效果。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微课可以用于新课引入,老师通过视频和创新形式增加学生兴趣度,在学生带着兴趣去浏览微课视频后,逐渐引出知识点内容。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梳理知识逻辑,详细解答代表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将微课内容与教科书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课上练习过程中,老师展示提前准备的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展开一定程度的有效扩展,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加强理解。课后,微课可以安排在课后作业和课下任务中,具有灵活性强,时间成本低的特点,在课堂内容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反复对知识要点、重难点、出错点内容进行观看和复习,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知识学习的扎实度。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具体应用较多集中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提前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和设疑进行思考,并带着它们进入课堂学习,把课堂变成一种自主探究和答疑解惑的活动场所,改变了老师单方面输出,学生单方面输入的传统模式,课后,微课可以起到有效复习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状态节奏,有选择性的复习课上的重难点,老师还可以设计以课下练习类型为主的微课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和巩固,实现最优的学习成效。

五、高中地理微课应用的不足与缺陷

(一)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数量不足,资源短缺。从开发目的方面分类,微课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种类型,制作一堂好的微课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商业类微课可以保证一定的微课数量与质量,但是因为国内微课研究推行进程慢等原因,网络商业微课资源的公众认可度低,学生使用次数少。而公益类微课的开发和收集,主要是通过各地方教育部门举办的大型微课比赛,目前数量较少,同时,虽然公益类微课资源可以免费提供给学生们使用,但是大部门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微课平台的存在,再加上这些平台上的微课教学视频的数量较少,学科知识体系并不完善,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和使用动机。

(二)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制作微课的意识有待提高。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承载着重要的教学功能,拥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过程和完整的教学小结等,目的是让学习者明确微课内容的重点和思路,但是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中,大部分缺少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小结,内容杂乱且易混淆。同时,在微课的设计初期即定义设计的课程长度在十分钟左右比较适宜,但是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视频时长过长,有些视频长达三十分钟,完全丧失了其作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而对于在校老师来说,他们制作微课的意识较弱,在自身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时间设计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合理贴近高中地理课程的微课内容。

(三)网络交流与制作平台少,硬件设施不完善。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网络平台与软硬件的条件十分重要,现有的微课学习平台设计缺乏人性化,操作环节复杂,搜索查询繁琐,在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同时,平台仅突出视频资源的呈现功能,缺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评论功能和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功能,这样不利于师生及时地进行疑难解答和学情反馈,缺乏监控和引导学生学习进程的能力,也不利于微课制作者的改进和进步。

六、推动微课发展的应用策略与意见

针对上述的问题现状,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可从三个角度出发逐一解决微课的发展问题。

(一)从微课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微课制作技能不熟练。当前社会对于教师的培养往往具有滞后性,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压力较大,速度较慢,这时应多为教师提供了解微课、学习制作微课的机会,如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的具体应用,摄录机和自动录播教室的操作使用技巧,视频的后期编辑和美化等。学校内可以开展小而精的教研活动和教育学术会议等,而政府可以开展一些大型正规的校级、市级、省级的微课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分享经验。

第10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电视教材制作;微课程设计

《电视教材制作》是有关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也是对于电视制作从业人员的必备学习内容,目前在国内主流教育技术和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中均有开设。对于这样的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课程,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的移动互联背景下,更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这其中,采用微课程设计是一个创新手段。

一、何谓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micro lecture)也称微课,指的是运用建构主义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从微课程本身来看,主要实现方式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录制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的时间一般为十分钟左右,有相对固定的单一主题,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和深入探索的引导。

微课视频的制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幻灯片配音式,一种是模拟授课式,两种方式各有所长。本文将结合《电视教材制作》的具体课程设计来做具体研究。另外,《电视教材制作》在国内有多个版本,本文将以使用最广的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和李运林编制的《电视教材编制与制作》为例进行分析。

二、采用幻灯片配音式对《电视教材制作》进行的微课程设计

幻灯片配音式的微课程设计,对于微课视频的主要摄制方式就是采取幻灯片形式,对教学要点进行逻辑分类后,在视频中讲授要点。教师不需要出镜,通过配音方式进行录制。这种制作方式的优点在于逻辑清晰、思维严密、引导性强。因此,这种制作方式更适合《电视教材编制与制作》的前四章内容,分别为“电视教材概述”、“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电视教材编制过程与人员”、“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这四章内容的理论基础点较多,适合用此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在“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一章中,包括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传播学基础、艺术与美学基础四节内容。针对这四节内容,教师可以将整个幻灯片分为四部分分别阐述。这其中,可以突出电视教材编制的传播学基础、艺术与美学基础两部分,这两部分对于之后的实践内容有着较大帮助作用。在幻灯片中,教师仅需将重点知识点逐条列出,将知识点所蕴含的内容通过配音方式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在制作之前应当分配好各部分的时长比例,避免出现有的章节讲解过长压缩其他章节时间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在对理论内容讲解时,可在幻灯片中插入一些实例内容。但是对于实例内容不需讲解过多,实例与理论相联系,放入学生思考的内容中去。如在艺术和美学方面,可以选取近几年在优秀的电视节目内容的截屏画面,提示学生注意画面中灯光、物品的摆放,语言的艺术等特征,并将其作为课下问题留给学生。这样进行制作,就会在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中突出重点,留下空间,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另外,移动互联背景还为教师对于网络视频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情况掌握方式,这其中较为创新的是大数据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将视频传输至学校局域网或者官方网站,然后在网站后台进行实时数据收集分析。这样的数据包括,学生在一天之中的哪个时间段学习较多,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生在视频学习中对哪一部分反复播放较多,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阶段学习的难点;学生对哪段视频的反复学习较多,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难点;甚至学生在哪段视频中有快进、快退等操作,这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在移动互联背景下均可以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手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多加运用。

三、采用模拟授课式对《电视教材制作》进行的微课程设计

模拟授课式的微课程设计,对于微课视频的主要摄制方式就是教师模拟现场授课。由于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因此教师必须在拍摄之前就对所要讲述的内容作出认真分析,提炼要点,然后才能开始制作。模拟授课式的优点在于现场性强,教师把控性强。因此,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可以充分运用到《电视教材编制与制作》的五到十章内容。这六章分别是电视手法与分镜头、导演、摄像与录像、特技与动画、编辑与配音。可以看出,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偏重于实践的,更需要教师的现场指导。

例如,教师在“特技与动画”一章中,可以在微课视频内用较短时间进行理论基础铺垫后,直接以国内外优秀电视节目为蓝本,通过分析实例的方式进行授课。特别是对于电视画面中的一些细节的把控,要提示学生多加注意。比如以动画节目作为讲解样本时,提醒学生注意这样的动画制作如何巧妙在动物身上模拟神态,如何进行更为真实的动作形态表现,如何运用动物特点进行夸张改造等等。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制作相关电视节目时应该如何对这些要点进行把控。模拟授课式在《电视教材编制与制作》中还有一个创新点,就是教师采取“戏中戏”的方式进行视频制作。例如在讲授“导演”一章中,教师可以将自身化身为导演,将此次微课视频制作化作一次真实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将课本理论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进行一次真实的实践操作。这样身临其境的微课视频制作,无疑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模拟授课式视频制作完成后,学生的课前学习和教师的课前准备,与幻灯片配音式的相关内容大同小异,仅是由于微课视频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里不再赘述。

移动互联背景下,《电视教材制作》如何教出新意,这是相关教育工作者所要重点考虑的。微课视频作为国外开始流行并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国内进行逐步推广,变教师主导学习为学生主动自学,这对于教学目标的长远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翻转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6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23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2000年由

J.Wesley Baker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法,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正式应用于教学,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随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普及。随着MOOC 和微课的高速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大中小学教学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1-4]。

高中化学是一门集理论和实验于一体的重要学科,课程内容较多,部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比如原子结构、原电池工作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等。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避免教师的“满堂灌”,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随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开发微课程,并把微课程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已成为高中化学教改的必然。

一、 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

首先,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并制作微视频。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是微课的关键点,也是成功把微课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比如对“原电池”的微课程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通过PPT来讲解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然后通过动画的方式解析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一定要做得清晰、直观;最后播放一段真人演示的实验室里原电池的实验过程,通过实验中电流计指针的摆动,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原电池的工作状态。前后两个部分联合起来就可制作成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并在微课程的适当位置或结尾部分设置思考题或问题讨论。对“原子结构”微课程的设计是通过动画演示来呈现原子核的组成,其包括质子和中子,同时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所形成的电子云加以表现。对于实验部分中重要的操作技能,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录制微视频,并结合学生实验中容易出错的部分以及问题讨论制作成微课。对于练习题也可以制作成微课,例如在学习完原电池的微课程后,接下来的微课程可以选择一些电化学相关的历年高考题或相关练习题汇编制作成一个微课程,教师注入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外能自主完成练习,然后再到课堂上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和学习,讨论部分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微课不是简单的录制视频,也不应该是PPT的简单播放,教师作为微课的设计者和制作参与者,一定要把控微课程的品质,包括课程的质量和视频的质量。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品质决定了其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微课程的设计中,问题讨论的设计也是关键部分,学生在学习微课过程中或者是完成微课的学习后,是否学有所获或者能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应用,问题讨论的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制作完成的微课,既可用于正常课堂教学中,也可用于翻转课堂中,教学组认为,把微课资源用于翻转课堂中,既能节约课堂讲授的时间,又能让师生间有更多的课堂讨论,因此笔者主要是把微课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对微课程中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首要考虑的就是微视频的发放,可以采用发放平台进行发放,但一般发放平台属于收费的,在目前学校没有购买发放平台的基础上,教学中采用了建立QQ学习群,让学生加入QQ学习群,教师即可通过QQ群或者是群空间发放微课程视频,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电脑即可对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利用QQ群发放和学习微课还有一个较大的优点,学生学习完微课程后,可以在课堂外直接在群里进行讨论,师生间也能直接交流,方便快捷,学生易于接受,也充分地利用了时间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

对于实验技能方面的微课,在实验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实验的时候提前观看,这样既能使学生在实验前对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学习和掌握,又能节约实验的时间,实验过程中,教师不用再花时间给学生讲解实验操作部分。而且,微课程还可重复学习,因此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对于习题型的微课程,可用于某一阶段或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完成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目前的高考题,往往和应用及新技术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完成练习的同时,也会去查阅资料,这样既解决了问题,还扩宽了知识面。

三、 微课用于翻转课堂应该注意的问题

微课及翻转课堂教学都是属于较新的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切记把微课程做成课堂教学的缩影和普通的教学视频,一段完整的微视频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几个方面。一般情况,一个微课程主要解决一个问题,而且一定要把握微课的特点即“微”,时间不应该太长,6-10分钟为宜,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一定不能把教师上课的某个片段直接录制成视频用作微课程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只有为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微课资源,才能保证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

2.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要避免部分学生的不自觉性,即不自主完成微课的学习。因此,教师的引导和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若是能用到微课平台来进行翻转课堂,平台就能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若是通过QQ群和空间来进行微课程的和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管相对较难。教师可以对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并且小组间可以相互监督,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四、小结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微课用于翻转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目前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过,微课的制作及翻转课堂教学,都需要教师投注更多的精力,精心设计,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剑能,陈继革.地理翻转课堂实施中的问题探讨[J]. 地理教学,2015,(5):48-49

[2] 张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化学“5.5环节”课堂教学模式[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2):5-6

第12篇

关键词:微课;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13-01

目前在校中职生都是“98后”,手机、电脑、ipad等数码产品在他们中间非常普及,达到了“人手一机”,这是开展微课教学最基本的条件。另外,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且收费低廉。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将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然后将其进行制作、整合并将它们放到相应的学习群上或学校网站上面。同时可以借助班级QQ群或相关的信息平台,建立起即时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答疑解惑等学习活动,构建起和谐的学习体。并且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为适应这一趋势,各种专业课程都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才能够跟上节奏。《CorelDRAW》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矢量绘图、排版印刷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它的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脚步进行必要的改革探索。

1.《CorelDRAW》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CorelDRAW》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面向的学生是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虽然现在大多职业学校都已转变观念,以工作岗位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但在学生走向社会后,仍出现不能适应岗位需求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校习惯于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操作,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牢固,自学能力与知识拓展应用能力不强,走上工作岗位后不适应。另外,较缺乏扎实的基础功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

2.认识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并非是传统教学视频的切片,而是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片段化”视频,配以辅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学习探究。它具有指向明确,资源多样,短小精悍,易于扩充,可交互化等特点。

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

1)时间“微”,微课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内;

2)含量“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一般是重点、难点、疑点),或是反映某个教学策略或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3)资源容量“微”,微课的视频格式一般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加上与教学主题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资源一共也就几十兆。

微课的分类

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课”划分为讲授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实验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

3.微课在中职计算机《CorelDRAW》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笔者的《CorelDRAW》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中职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了以板报版面设计为例,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实践。

(一)微课的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内容。版面设计是《CorelDRAW》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段落文本以及图文混排的学习是重点和难点,本次微课制作选择其作为例子。

2.设定教学目标。本次微课通过创设真实的工作岗位情境,以完成客户要求制作宣传板报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掌握使用CorelDRAW进行版面排版的技能。

3.教学活动设计。本次微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通过操作真实的实例来说明段落文本的设置与应用、图文混排的几种方式与实际应用和版面设计的步骤。

(二)微课的制作

1.工具与软件: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8、ppt软件。

2.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搜集有关版面设计的教学材料(包括微练习题),制作PPT课件。第二步,根据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制作简略的录制脚本语言。第三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开始录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四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三)微课的应用

在上课前,笔者把制作好的微课共享到上课班级的QQ群,并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浏览。课堂时间上,笔者首先提问学生看完视频后有什么问题,并就学生提问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上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要是不够熟练还可以拿出手机再次浏览微课,对照着微课进行操作,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课后,由于该微课存在于上课班级的qq群,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间下载学习使用,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初次尝试取得成功后,笔者又选取了《CorelDRAW》中的另外几个重点知识,将其开发成系列化微课程,形成一个专题,并付之教学实践。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专业平行班学生的《CorelDRAW》课程测试中,发现利用微课上课的班级成绩相比其班级的学习情况要好,说明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明显的帮助作用。

(四)微课的教学启示

经过实践探索,微课在《CorelDRAW》课程的教学中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笔者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1.在课程设计时要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引入要有趣、层次分明和适当的总结;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说明和指导。

2.不仅要掌握单一知识点的微课设计方法,更要掌握一个单元、一门学科的微课设计方法和策略,只有系列化的微课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学习资源。

3.设计和开发的微课程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类型,也能供教师观察、观摩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结语

优秀的《CorelDRAW》微课程应该能用于预习、复习、巩固等多个阶段,并能够跨班级、跨专业、跨学校多次重复使用。在信息时代,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全民化的需求。因此,“微课”教学法是《CorelDRAW》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的优秀教学方法。当前,“微课”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网络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普及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2]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