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单位文化建设

单位文化建设

时间:2022-05-03 01:07:07

单位文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单位文化;单位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单位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从过去单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到目前开始重视单位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的两种表现方式,同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单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促进单位整体实力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思想政治工作

的良好态势和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积极开展单位文化建设,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推进单位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建设的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决人们的政治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是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基本特点有:一是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阶级性。它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群众为实现党的革命目标奋斗。二是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坚持一切为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单位文化作为一个理论性概念是借鉴时展的先进观念,结合单位实际产生的新理念,在长期工作中所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一种价值取向。单位文化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主要内容有:精神文化(包括组织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形象等);制度文化(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物质文化(包括单位建筑物、设备、荣誉牌匾等)。单位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广大员工共同努力,不断地提高员工文化素质,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和发展单位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建设。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建设的异同点

(一)目的相同,所属范畴有别。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建设都是“以人为本”,以尊重、理解、关爱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增强革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目的,推进单位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单位的贯彻执行,教育和引导员工改造世界观,明确思想观点和树立政治立场,属于政治范畴。单位文化建设是运用文化特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内容,以文化培养为基本方法,以提高单位四个文明建设为目的的管理理论、思想和模式,属于管理范畴。

(二)目标相同,表现方式有别。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建设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构建单位和谐。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表现为以宣传、教育和贯彻为手段,通过组织学习、促膝谈心、协调统一等,把宣传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员工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行动落实到工作中。

单位文化建设的表现方式主要是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文化涵养,通过精神、物质和制度文化来渗透,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单位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自觉的把个人的前途和理想与单位的发展和目标紧密相连。

(三)形式相同,适用范围有别。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建设都是以先进的、科学的理念,用宣传、引导、感染等形式提高人们的政治修养和文化素质,提升单位形象。

思想政治工作是广义的,单位文化建设是狭义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适用于任何单位,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单位文化建设是单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单位文化,具有单位独特的风格,只适用于这个单位,不一定能在其他单位适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建设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建设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互相促进,协同作用,共同发展的。

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倡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激励员工树立远大理想,强化奉献精神,建设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文明的精神意识。单位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为创建文明活动、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发展,开展文化生活等。单位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就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把握。从内容上看,单位文化建设不仅要顺应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主题。从层次上看,单位文化建设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和开发人的智能;而思想政治工作在以人为中心的同时,直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启迪人、武装人、升华人的思想认识。从方法上看,单位文化建设是用单位的精神、传统、作风客观地营造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使员工自然地接受各种有益的感染和熏陶;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有明确的目的导向,它要使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密切注意社会文化“热点”和员工“兴奋点”,适时对单位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引导,与时俱进。单位文化建设要以开放性、适应性、连续性、改进性的特点与社会的大环境密切联系,接受社会上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理念。

四、单位发展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加强单位文化建设

在单位发展中社会先进文化的介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也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调整策略。我们加强单位文化建设是因为单位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单位文化建设发展的越好,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越显活力,更加巩固。

(一)坚持正确导向,提升单位文化。单位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正确导向,抓住员工内在精神动力的根本点和兴奋点,逐步把员工的需求由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引导,从而凝聚员工的文明智慧和创造精神,形成集体的合作力量,发挥最大的人生价值,维护最大的集体利益,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提升单位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单位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强化系统工作,规范单位文化。单位的决策者首先应将单位文化建设纳入总体发展战略,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其次,是健全组织机构,党政携手,社团同力,齐抓共管。再则,是措施到位,将设计和规划付诸于行动,落到实处,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持续性。规范单位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单位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2篇

一、建设现代企业,必须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

我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在国家建设的前期工作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激励职工接受新事物、新的理念,能够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同时要发展壮大队伍,企业文化自然成为我们必须研讨的课题。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我从一些材料上看到学者有这样的观点,感觉学者的观点很有见地;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建设在企业职工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信念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是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的灵魂,是一种真实而有力量的存在。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这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凝结、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及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它的任务是用来构筑员工的价值观,培养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讲求的是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奉行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追求的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团队之间,团队内部的完美组合,是一种民主、向上、自主的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有三个层面,一是表层物质文化;二是中层制度文化;三是深层精神文化。其中塑造企业共同价值观的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上层建筑,文化对经济工作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要有一定的条件,并不是说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就一定能好起来。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侧面,还有很多的重要因素,如市场预测、投资决策、发展战略等。只有其他诸多方面不出错,文化才能如虎添翼。因此,我们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切忌绝对化,要全面理解,辨证认识。在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经验时千万不能只学皮毛,忽略实质。只有在管理上突破,让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等内容,在企业员工心目中扎下根,成为企业员工共同认识和行为准则,才能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收到实质性的效果。这既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价值观塑造与发展规律所要求的。

了解企业文化,我们还要了解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位知名的专家说,它就像一个建筑物一样,第一个层面我们称之为产品层的竞争力,因为企业都要做产品和服务,它包含哪些要素呢?第一个要素就是它的服务,第二个要素是它的质量,第三个要素是它的成本,还有营销、技术和生产能力。这六大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产品层的竞争力,也叫表层的竞争力。企业之问的竞争一开始肯定是产品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后来,人们。又意识到还有第二个层面的竞争。包含一些什么呢?第一个要素是结构,第二个要素是机制,第三个要素是规模,第四个要素是战略,第五个要素是资源,第六个要素是关系,第七个要素是企业制度。我们把这七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称之为支撑平台的竞争力。这个支撑平台竞争力就是制度层的竞争力,后来人们又发现除了产品、制度以外,还有一个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我们的第三个层面,就是品牌文化,包括企业的理念系统,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创新和企业的伦理。

二、目前我们勘测设计单位企业文化的现状

看看我们勘测设计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究竟是什么情况,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严格的说,目前我们勘测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特别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层,也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没有或者说很少,主要原因是存在有很多误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一,很多勘测设计单位因为工作特点和环境,往往把企业文化简单的等同于文化体育活动,于是企业文化建设便成为了运动会、歌咏会、演讲会等,出现企业文化的表层文化现象。企业文体娱乐活动有益于职工的身心健康,看的见,摸的着,应该搞好,但这只是企业文化建设外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好坏的最根本标志。企业文化的最根本的标志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的创新、品牌等等核心内容的培育和企业员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误区二,有的单位把企业精神概念空泛化,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有的很多是停留在标语、口号上,没有落实到广大员工的行动上,没有进入企业的管理中。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必须是从自己创业、发展、壮大的实践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能够体现单位特点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同时也能够体现勘测设计特色和魅力的内容。误区三,把企业文化等同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导向,是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四有新人。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艺术,其目标是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员工的最大程度的满足,实际上二者无法相互替代。

从企业文化在勘测设计单位的现状看,很多单位往往是把管理抛开,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现在很多企业要么把企业文化简单化,要么就是和思想政治工作分开不结合,要么就是单纯的就企业文化论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的文体娱乐活动,没有新意;要么是企业精神与价值观没有联系,要么就是管理和教育分开,用教育手段去

解决管理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教育问题,最终是解决不了问题,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失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单位对员工失去凝聚力。三、企业文化建设对我们勘测设计企业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渗透在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人文环境、企业和职工的人文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内涵,也是企业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的建立,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产品、服务、信誉、人员素质、发展战略、精神面貌等展示给社会,取悦于用户,确立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首要任务就是要有一套适应市场的精神和意识的充分准备,培养出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形成企业整体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业标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文化建设这个载体把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企业员工,使之成为员工共同的追求和精神支柱。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勘测单位走向市场以来,实践使我们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发展改革都依赖于企业先进文化的推动。以前,我们经常认为我们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伍在新疆是老大,总认为新疆的水利前期项目开发上,我们的勘测设计水平最高,技术力量强,高高在上,等业主来找我们。市场敞开了,外面的队伍来竞争了,我们才发现我们没有太多的强项,我们的产品质量不是特别突出,我们的市场在逐步的萎缩,技术人员收入低,要求调动去外面的技术人员增多,我们的实力在减弱,我们的技术水平与内地有了明显差距。我们今后的出路在那里,这个问题摆在我们勘测设计人员的面前。怎么办,单位领导班子经过调查研究后,既然承认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那么我们就从人的问题上解决。经过领导研究、职工讨论后,出台了《项目承包管理办法》《车辆承包管理办法》等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根据质量、效益确定收入,职工的收入提高了,队伍稳定了。经济效益好了,又出台了给有贡献的高级职称人员购买住房进行奖励的方案,同时出台了许多的管理规定和工作责任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院的经济建设有了快速发展,勘测设计精品也越来越多,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院容院貌、职工队伍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9月在我院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的员工通过文艺演出展示了我们新疆院勘测设计人的精神风貌和风采;经过我们勘测设计建成的大坝、电站等宣传展板,又展示了我们新疆院50年的成就。原水利部长扬振怀在庆典讲话给予我院高度评价;原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现水利部部长陈雷也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了我院对新疆水利水电发展50年做出的突出贡献,激励我院要再接再厉继续发挥好先头部队的作用,为西部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水利部和自治区领导对我院成绩的肯定和提出的希望和激励使我院职工有了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坚定了献身水利事业的信心。

(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先进文化对社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先进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动力,既智力、凝聚力、创造力等,已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求新、求变、追求卓越,使创新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保证。只有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企业员工,才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凝聚力、自律力,把不断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手段,使自己的产品在更新换代中获得新生和发展。为了应对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与兴衰越来越重要,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越多,技术水平越高,企业的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更加突出。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我院地质所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举办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培养了33名高技术人才;,我院又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参加学习人员有40多人,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一点说,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科技文化的投入在产品产出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智力优势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所有这一切都对企业领导和员工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在科技兴企文化兴企上深入开发,必须提高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文化地位。

(三)、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塑造品牌效应

企业是品牌成长的母体,品牌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渗透品牌意识,当品牌竞争在质量、价格、服务等物质因素上有了突破的时候,一种非物质的因素一企业文化便被引入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与其说是经营管理的竞争,不如说是渗透于经济管理之中更深层次的文化竞争。品牌战略的核心问题是追求自己产品对消费者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最大限度的满足,蕴藏着很深的文化因素。象海尔那样,创出人们公认的品牌,取得骄人的业绩,关键是企业是否有那么一种先进的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寓于产品之中,只有这种先进文化,就能鼓舞和推动企业创出品牌。就拿我们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来讲,我们通过引进人才,走出去,请进来,贯彻实施is09000质量体系,在经营中围绕业主需求,争创优秀勘测设计产品,使我院有许多项目获得国家、水利部、新疆自治区等授予的科技进步奖、优秀勘测设计奖,赢得了业主的满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展现了我们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人的风采。实践使我们感受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能使企业成为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能建设高素质的企业,谁就拥有强劲的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经济只有文化的支撑才能有长足发展,文化只有植根于经济发展之中才有强大生命力。企业文化对人心具有凝聚力,对于思想教育具有感染力,对于人才成长具有熏陶力。文化是经营管理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它通过人的公识,对管理系统产生调节力,对管理要求产生协调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造就高适应性、高凝聚力、高美誉度的企业,造就智慧的群体。

四、勘测设计单位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应高起点塑造企业文化

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要想高起点塑造现代企业文化,就必须与时俱进,与勘测设计单位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要重点做到两个结合,运用三种途径。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二者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显著特征。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更有结合点。思想政治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论保证。同时企业文化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嫁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使企业文化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保证价值观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更加具体操作化的载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人和人的思想交流提供宽松的环境,成为更加形象更容易接受的方法,以真正达到二者优势互补。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结合。企业管理是企业一

切工作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重在管理,这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发展规律决定的。因此,任何企业绝对不可超越管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而谈企业文化建设。公平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和项目承包管理等是管理文化中的内容。比如开展职称评聘公开、单位重大改革事项公开、年终分配方案公开、住房分配方案公开、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公开以及领导任前公示等公开活动,推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及组织方面的创新活动等,都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在勘测设计单位要塑造高起点的企业文化,要采取以下三个途径。

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灌输来塑造企业文化。文化的载体是人,文化是人去创造的,而且总是先由少数优秀分子,如企业经营者、领导者、党员、劳动模范、技术带头人等,其高昂的归宿感、积极性、创造性等常常是自觉养成的,但对于普通员工,却未必如此。这就需要自上而下的灌输,在实践中通过报告会、树典型等形式形成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企业目标,培养员工的凝聚力、积极性、创造性、归宿感以及高昂的士气,从而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文化。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要弘扬先进,用先进榜样的精神来激励我们勘测设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水利事业和企业建设。

二是通过制度化建设来塑造企业文化。

第3篇

【关键词】 地勘文化 地勘单位 文化建设

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在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地勘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继承了一般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还具有一般企业文化所不具有的地勘行业特色。在当前经济不不断发展,单位发展越来越注重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地勘单位应该认清形势,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刀阔斧地制定改革措施,积极融入新市场进一步加强地勘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全新的地勘文化。

一、地勘单位加强地勘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强地勘文化建设走经济文化和谐发展也日渐成为摆在地勘单位面前的必然选择。

1、地勘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优秀的文化基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首先,地勘文化虽然是由上到下地勘单位内部文化遗产的代代相传,但是只是大体遵从了一定的模式,与一般单位大同小异,缺少特色。不论地域、不分规模大小、不管性质差异,在地勘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上大致相同。这种缺少个性特点的文化建设理念不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没有反映出地勘单位的核心价值取向,也就无法发展为全体职工所追求的精神目标。其次,地勘文化是由地勘单位这类特殊群体的存在而衍生出来的企业文化,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地勘单位长期以来一直遵从传统的经济体制,所以行动上没能把地勘文化建设纳入地勘单位发展新战备规划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能及时跟进形势,引入新机制,竞争力不强。再次,人才建设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家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地勘单位应该积极拥护国家战略,大力加强人才建设和人才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但是地勘单位由于受到原来旧有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在加强人才建设方面一直没有高度重视,导致人才较匮乏。而且由于受行业限制,地勘单位多从事野外勘测工作,这也是难以吸收高层次人才的原因。而且职工培训投入少,广大职工投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都是地勘文化在顺应企业文化发展大潮过程中难以升华的阻力因素。最后,单位管理层对地勘文化建设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在发展地勘文化的过程中,多数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把单位内部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表面搞得轰轰烈烈,实际对建设地勘文化的作用甚微,投入产出不对称。领导层应该是团结廉洁、公正勤政、节约学习、务实创新的典范。地勘文化要想深入每位职工心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难上加难。

2、地勘文化建设是地勘单位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核心就是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当代的市场环境下,经济和文化要素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代的市场经济已经不是以前单一的注重产值的经济,而要注重环境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切都预示着走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地勘单位继续发展的重要的途径。同时国家大力倡导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文化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由此可见加强地勘文化建设增强地勘单位竞争力也已经成为摆在地勘单位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我国地勘单位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指引下发展,内部遗留了一系列的问题,面对改革开放的到来及进一步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地勘单位自身竞争力不强,再加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忧外患,进一步加剧了地勘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窘境,所以走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建设新型的地勘文化,这也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是地勘单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3、地勘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地勘单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建设地勘文化氛围,培养职工的地勘文化精神,把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地勘文化深入职工内心,把地勘单位加强地勘文化的建设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这些是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要求,也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地勘单位加强地勘文化建设的措施

地勘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地勘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面对21世纪的新的市场环境,地勘单位应该在坚持优秀传统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地勘文化发展的改革举措,加强地勘文化建设。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地勘文化原则,继承优良的地勘文化传统。作为地勘单位,应时时都把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在新时期加强地勘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原则。同时做到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发展地勘文化要坚持继承传统的原则、讲求实效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齐抓共建的原则、领导垂范的原则、突出特色的原则,即,必须要继承地勘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优秀的地勘精神发扬光大,赋予“三光荣”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在建设地勘文化的过程中,还要讲求实效,不能光做“面子工程“,确保改革就要做到彻底全面有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方能抓住文化建设的根本。同时积极发动单位的全体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上下同心,共同建设地勘文化。坚持领导垂范的原则,地勘单位的领导应该率先做出榜样,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溶于地勘文化,并通过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为本单位文化发展贡献力量,要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建设有特色的地勘文化,地勘单位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地勘文化的特殊性,因为在借鉴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发展地勘文化的自己的特色,同时也要建设本单位的地勘特色,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地勘文化体系,为提高地勘单位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地勘单位人才素质,提升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地勘单位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全面的协调的发展,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地勘文化建设提升地勘单位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地勘单位的竞争力较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当前市场的竞争是全面的竞争,任何一方面不行都难以保证地勘单位竞争力的综合平衡提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地勘单位应该加强地勘文化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由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品牌的价值是无限的,因为也要打造自己的地勘文化品牌,深化地勘文化价值,坚持走经济带动文化发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之路,加强地勘单位内部改革,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加强人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地勘单位管理层应该把科教兴国、人才兴国的理念融入地勘文化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注重地勘单位职工素质的培养,加强地勘单位职工的整体学习能力,应该把注重提升单位职工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提高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比例,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坚持岗前培训、定期培训,提升地勘单位职工的文化素质,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勤奋艰苦的职业道德,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得职工自觉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建设成高素质的地勘队伍,使之成为建设优秀地勘文化的中坚力量。

3、加强制度创新,深化改革,规范制度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地勘单位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应该加强制度创新,应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发展具有地勘单位特色的机制,管理层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慎重搞好文化事业的繁荣,由于传统的地勘单位的遗留问题,地勘单位内部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对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没有长远而有效的规划,这就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和内控机制,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程度,引入严格的监督机制;职责分明,权责清晰,提高工作效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透明程度,增强单位职工的信任度;加强工会建设,加强工人对地勘单位的监督力度,提高工会的影响力,深化职工的地勘单位主人翁地位。同时建立建全决策机制,提高运营效率。但是随着地勘事业的日益壮大,这种决策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应该从机制入手,加强决策管理,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效率,减少无用功,这是地勘单位要立足于新的市场环境,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必须要加强的一点。

4、主攻精神文化建设,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地勘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建设地勘文化的核心,地勘单位应该通过主攻精神文化建设,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培养,深化地勘文化的建设,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地勘单位的全员性文化,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应该制定本单位文化建设实施细则;其次,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文化评比,纳入全员绩效考核,借此提高职工对地勘文化的认识,提升全员素质,积极主动地建设单位的地勘文化;再次,制定行为规范,作为单位规章的一部分,单位职工要严格遵守;最后,地勘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实施计划,将本单位的地勘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总之,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地勘文化建设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地勘单位在顺应改革深化的潮流的基础上,应该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己,加快地勘文化建设,建设新型的地勘文化,通过文化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地勘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长远考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阳礼泉:企业文化的力量[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案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 吴文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根源[J].工会论坛,2005(9).

第4篇

事业单位不具体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活动,事业单位作为特殊的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发展社会事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创立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单位本身的利益,而是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社会福利而服务。为了维护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需要规范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尤其是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既保证单位健康发展,又能满足公众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内部控制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和高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以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现阶段,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资金浪费、决策随意、效率低下甚至贪污舞弊等现象,如假疫苗事件、公积金贪污案件等,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财政部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建设,规范组织成员行为,明确权责关系,明晰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和资产安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是其内在沉淀和外部需求的必然要求

事业单位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发展理念、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的总称。事业单位文化是其职能履行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医院形成了仁爱、守责、勤勉、诚信的文化,高校突出了钻研、敬业、开放、诚信的文化内涵等。事业单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建设,将全体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行协调融合,形成特定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使职工的个体价值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实现统一,从而凝聚人心,形成向心力和归属感,明确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理念,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承担者和公共资源的使用者,其文化建设必然要体现社会公益性,使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活动符合社会公众预期,符合公共财政的发展目标,并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文化建设,事业单位能够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营造健康有序的业务环境,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软实力。尤其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环境下,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使广大职工理解改革精神和实质,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服务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以实现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的内涵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具有趋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一致,它们都致力于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履行好事业单位职能,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对象一致,它们实施的对象均是单位的“个人”,通过对个人行为的整合,对个人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使每个人都能按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开展业务,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三是作用点一致,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都能促进事业单位全体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遵守制度规范,促进事业单位有序发展。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适用方法上,前者以制度和流程设计为基础,以风险防范为基准点,明确不同岗位的权利和义务,并辅以奖惩措施,是一种“硬约束”;文化建设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熏陶,凝聚人心,提升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部门团队精神,是一种“软约束”。内部控制是“他控”,文化建设是“自控”,两者缺一不可。“好的制度可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使好人变坏”,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将显得苍白;缺乏积极的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内部控制设计得再好,也难以有效落实,发挥应有的作用。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在良好的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体系,才会成为全体职工的行为规范。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文化是统一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内部控制是“法”,文化建设是“德”,只有将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建议

(1)转变思路。由于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体现在围绕国家政策贯彻、主题落实等方面,形式上也较为单一,以文体活动为主,迫切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和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不少事业单位已注意到这方面问题,并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某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推出自己的文化理念:“质量为本、技术领先、数据权威、服务高效”,“与您共创更安全的世界”,理念推出后,配套的是一系列流程服务承诺,内部控制设计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规范的流程设计和内控措施实施,实践了单位的文化理念,为社会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检测服务。(2)以人为本。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再好的制度设计也不会产生高效率和良好的效果。事业单位要重视全体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家的专业技能,完善相应的培训和再教育方案,提升全体职工按制度规则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部门协作和团队建设,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事业单位要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建立科学完善的聘用、培训、晋级和淘汰机制,制定合理的绩效奖励制度,不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发挥管理者的带头作用。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道德素养和思想观念对内部控制与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自觉遵守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全体职工团结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4)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的制度设计没有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事业单位应完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考评,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设立内审部门,从组织机构上保证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作者:赖江涛 单位: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裴文君.如何改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代商业,2010(17).

2.赵春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及存在问题分析及完善建议.致富时代,2010(12).

第5篇

本文分析基层单位财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给出了相对的建设策略,重点对其文化建设加以合理的规划,以此构建具有地方单位特色的文化体系。

【关键词】

基层单位;财政文化;建设

本文在全面详细调研汉中市汉台区国库支付局财政文化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该单位的具体特点,提出财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制定财政文化建设规划的方案和对策,同时应用组织行为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证明其可行性和可操作。

1 财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由于对财政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财政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财政文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充分

财政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重视,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较多工作人员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财政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具体操作环节,忽视文化建设工作,致使该单位在整体精神面貌及工作细节上存在较大的不足。

1.2对财政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

单位及工作人员对财政文化及其建设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财政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宣传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财政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财政工作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在做财政文化建设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外在形式上,例如统一着装、统一身份铭牌、制作网页等工作就是文化建设,致使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1.3对工作人员的教化不够深刻

该单位虽然已经具有初步的财政文化建设思路,并有一定的具体工作,但仅仅是从单位的角度开展财政文化建设,却缺乏对工作人员进行深层次的教化,财政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和工作人员的深刻理解,没有转化为他们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因而财政文化建设成了空架子,没有发挥出实际的效能。

1.4对工作人员的参与作用不够重视

任何工作都需要人的配合和行动,无论是从接受的角度还是实施的角度,人都在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目前人们观念中有个误区,即认为搞文化建设是领导是单位的事,其他人员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忽视了普通工作人员的参与度,从而加大了财政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忽视了财政人的个人发展。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提升集体的工作效能,又要给员工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重视的是集体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轻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从而造成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可能达到的职位程度缺乏认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最终将会对集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1.5财政文化建设的特色不够突出

作为财政单位,财政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独创性,这一点是文化建设中较难的部分。大多时候所谓的财政文化建设,只是简单的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做法,没有反映出自身特有的文化色彩,没有自身单位的文化积累,因而也不能真正建立起富有特色、让人过目不忘的文化精神,无法使社会公众通过这些精神文化识别单位形象,产生对单位的认同与选择,同时也难以在单位内部产生较强的凝聚力。

2 财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2.1财政文化建设的思路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提升本单位管理水平和财政人队伍素质为出发点,树立与本单位发展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创新力强、凝聚力强、竞争力强、事业心强的团队。构建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财政文化体系,努力建设具有科学发展理念、优秀企业文化、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员队伍,使财政文化成为本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

2.2财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的原则。财政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本单位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实践来进行,从战略目标、发展方针、管理模式、队伍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为促进本单位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服务。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财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把培养高素质的财政人队伍、激活潜能、为共同目标奋斗作为中心任务。

第三,重在领导的原则。要树立“领导者首位”思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领导干部是财政文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想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要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集体的理念,各级干部在文化建设中要带头思考、带头实践,为工作人员做出表率。

第四,坚持循序渐进、创新发展的原则。从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财政文化建设,按步骤、有重点地不断推进,坚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财政文化新的内涵。

第五,坚持尊重群众、全员参与的原则。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是财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财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要积极挖掘全体财政人的聪明才智,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集体的工作目标、信念等形成共识。

3 财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财政文化不是一时的经验总结或人们的随意编导,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提炼而成,要想文化建设有成效,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3.1搭建学习平台。财政工作是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随着财政知识不断更新,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充电”。应从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潜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重点学习新的财政政策、财务知识;鼓励财政干部采取函授、自学考试等方式,提高干部队伍学历层次;举办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在全体干部职工形成一种“赶比超”的思想;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熟悉和了解惠民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问题,及时找到解决办法。

3.2丰富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使财政文化建设的内容渗透到每个财政干部的一言一行中,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根据干部不同兴趣爱好,建立文艺、体育等各类干部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人文修养、活跃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例如,每季推荐一本好书,通过读书来提高每一位财政干部的修养水平、增加人格魅力、提升精神品位;设置一幅财政文化理念的电脑屏幕保护,当打开电脑就会把财政文化的宗旨牢记于心;举办一次以“弘扬财政文化”为主题的书法、摄影、征文比赛活动,展示财政干部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3强化制度建设。制度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每一项工作后面,对应的是一个职权,而制度的跟进则是保障财政基础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小到内部文件处理,大到财政资金支出,每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都得益于制度建设的“严防死守”。首先是优化内控制度。优化局内决策、指挥、执行、监督系统的工作运行方式,规范岗位职责,建立股室间平行沟通机制,实现工作路径最短化,工作质效最优化,内部控制最佳化。其次是规范流程。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导向,认真系统完善岗责体系,完善单位内部工作流程。再次是完善考核。制定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工作中做到有内容、有措施、有时限、有目标和标准。这样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使每个人都熟知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从而激发财政干部的工作热情,形成 “要我工作”变为“我要工作”的局面。

3.4转变机关作风。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心系群众、财政为民”服务理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民情、察民意,认真谋划好、实施好公共财政政策,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杨善洲等先进人物为楷模,对照“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九个方面的不良作风,查摆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积极营造“效率温馨”的良好工作氛围。

3.5改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能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并且这种愉悦的心情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一是切实改进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电子台建设,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搭建更为便利快捷的工作渠道。二是改善办公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办公楼等硬件建设,打造整治美化的工作环境,提供周到舒适的后勤服务。

3.6开展廉政建设。鉴于财政部门的职责所在,掌握管着所辖地区经济命脉,加强廉政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学准则、守法则,廉洁自律、为民理财”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与时俱进的、开拓进取的廉政氛围,培养财政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教育和帮助财政干部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奉献与享乐的关系,在娱乐和活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我,脱离低级趣味,养成文明高雅的情趣爱好。

3.7强化公益意识。通过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访民情、办实事、转作风、作表率”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帮扶济困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财政干部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取得社会公众对财政工作的信任、理解、支持。

4 结语

财政文化建设目前还处在基础探索阶段,只有根据财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相应的应对策略,有的放矢,促进财政工作健康、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深化财政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财政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全面提升财政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幼桃. 切实加强财政文化建设 谋取财政事业新跨越[J]. 中国财政. 2008(07)

[2]朱炜.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寻财政文化建设着力点[J]. 财政监督. 2010(01)

[3]于希信. 对新时期税务文化建设的探讨[J]. 税务研究. 2009(03)

[4]郭金洲,王敬槐. 关于湖南财政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第6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创新文化;途径

创新文化,是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体现和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单位职工了解单位动态、决策的窗口。在一个价值多元、强调人本的时代里,在一个职工个性纷呈而管理仍然比较松散的单位,创新文化建设工作究竟应该怎样做,这是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深度思考的问题。其中有两大关键性的课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理性地介入科学管理,使各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成为实现单位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文化理想的动力和保障;二是感性地引导职工,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关心职工、理解职工,也通过领导层的廉洁自律,影响和带动其他职工实现单位的管理理念、发展目标和文化理想而尽力。无论是理性层面的努力还是感性层面的追求,必须坚持一个“实”字。什么是它的“实”,机制的实,效益是实,文化理想是实,团队氛围是实,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实。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开展。

1 创新文化建设的原则

要自始至终恪守“三个坚持”:创新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研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发扬、借鉴与创新”的原则。围绕“四个结合”。一是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创新文化体系;二是与远近结合,逐步、持续提升文化品位;三是与管理结合,使管理行为充分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四是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增强职工的归宿感。

2 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要构建符合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具有我所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二要营造互相关联、互相衔接的观念环境、制度环境、标识环境和园区环境,构建民主开放、雅俗共融、协同高效、公平公正的文化氛围;三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研发展和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四要建立与我所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科研道德规范。

3 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理念文化建设

3.1.1 营造创新环境

破除妨碍创新的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学术交流活动提倡广开言路、自由参与、百家争鸣;科学实验不设、不立框框,鼓励科技人员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勇闯新路、大胆尝试;以宽广的胸襟、包容的思想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畅所欲言、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奇思妙想;建立鼓励允许冒险、宽容失败的保障机制。积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激励科技人员尽心尽力地进行创新活动。通过组织举办科技创新论坛等方式,培养科技人员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探索精神,锐意开拓、不懈奋斗、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际环境,使其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把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科技人员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为科技人员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科技人员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心情舒畅地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去开拓新领域、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路线和新的管理模式。

3.1.2 树立团队精神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入手,不断增强我所的凝聚力、向心力。单位职工同心协力,形成拳头,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到团队协作的大家庭、大集体之中,坚持群体攻坚,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按照“重人德、树名人、培新秀”的基本思路,以铸造“人魂”为根本,锤炼“人能”为关键,以挺立潮头写风流的豪情,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韧劲,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良的业务水平的高素质科研队伍,致力促进科研人才专业发展。

3.1.3 倡导奉献精神

要引导职工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取向与单位长远发展方向、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单位稳健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共振,相互助推,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执政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完成国家重大任务中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体现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人人争先恐后、个个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树立献身科学事业、乐于奉献的崇高品质,铸就昂扬不屈的品质和精诚团结的精神,将“快乐科研、幸福生活”作为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

3.2 制度文化建设

3.2.1 健全全完善负责制

健全完善以院所长负责制为主导,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为保障,学术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现代院所法人治理结构。

3.2.2 建立、完善和贯彻落实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优胜劣态的用人机制;合同聘用、责权利明确的目标管理机制;以创新能力和成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按岗定酬、绩效激励”的分配激励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注意改革的连续性和适用性,完成对现有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促进制度创新。建立起既切合单位发展实际又与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决策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坚持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建章立制和照章办事的长效机制,形成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体系。

3.2.3 确立高效、精细化的管理体系

精细化管理不能缺乏人情味,但不是建立在管理、规范运作基础上的人情味是最可怕的。对一个管理者来说,最大的人情味是保证单位在一种正常的状态下运转,并且建立起一种能保证单位沿着良性的路子发展的机制;是通过培训和管理锻造出一支有较高职业水准、办事严谨规范的队伍;是让单位修炼出在遭遇意外冲击时能从容应对并且走出困境的内力;是让有理想、有热情、有责任心的那部分职工的理想、热情和责任心得到一种制度的保障和激励;是让有上进心的职工能得到一个基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基础上的成长平台;是让认真遵守规章的职工不至于到最后一看结果发现就自己傻当真,从而失去对制度和制度执行者的信任,是通过凡事有制度、凡有制度必执行而营造一种人人平等的法治而非人治的环境。这都需要有严格的细化的可操作的制度并且予以严格执行。没有制度或有制度而不执行,或者制度遇到一些特殊的人和事就拐弯、就软化,凡事能通融就通融,对于那些认真严谨、对单位发展充满期待的职工来说,是最大的不公平,是最严重的人情味缺失。我们是希望通过精细化管理,对职工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塑造,使每位职工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创新,习惯于用心积累,习惯于一种规范的状态,习惯于凡事有计划。最终使整个团队的职业化程度提到提升。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把职工当作管理的对象,更是把职工当作发展的主体。要派出业务骨干到国外参加业务进修、考察、培训、学术交流,通过给职工提供锻炼、学习、开阔视眼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成长与单位发展紧密相关,从而焕发出创造的激情,这正是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在这样一种将管理和培养紧密结合的办所思路下,职工有了很踏实的归属感,处处表现出对单位的依赖和信任。而单位的工作有了这样的人心基础,开展起来也更加顺畅。

制定职工行为守则,明确科研、管理、开发、服务等各类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制度,形成全体职工自觉遵守的准则。特别是要形成领导班子的行为准则:对工作:多一点责任意识,少一点权力意识;多一点做事的态度,少一点做官的态度;对职工:多一点真诚的关心,少一点虚幻的应付;多一点设身处地的理解,少一点居高临下的指责;对社会、对他人:多一点深切的关注,少一点冷漠的清高;多一点实际的帮助,少一点空泛的议论;对学习:多一点紧迫感和危机感,少一点惰性和自我原谅;多一点对新知识的渴望,少一点封闭的满足;对自已:要奉行一个朴素的信念:不坏不贪,一生平安。

建立工作督办和岗位责任制。根据年度工作计划,针对重点工作制定督办落实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重点工作在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建立职能、服务部门服务效果评价制度,所领导通过公开QQ、微博等渠道,接受群众建议、批评和举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失误的情况进行问责。

建立岗位履职问责制度,明晰各种岗位履职目标、重点和要求、履职问责办法,使各个部门、个人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完成工作任务上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工作质量和任务完成好坏有具体的尺度,形成“有岗必有责,履职必监督,违责必追究,失责必处罚”的履职问责监管机制。问责内容主要针对岗位职责、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廉政违纪及其他不能免责等几个方面,个人履职问责追究主要依据考核结果实施经济处罚,与绩效奖励挂钩。中层领导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对其职位进行调整;对发生违纪违规行为、影响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的干部,实行“休克疗法”―将其由管理岗位调整到下一级岗位。

3.3 园区文化建设

加快硬环境建设步伐。园区环境既是体现文化内涵的外在载体,又是一个单位文化标志的直观反映。通过对办公区、试验基地有计划地逐步改造,突出特色,营造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文明、整洁、信息畅通、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创新环境。工作重点有:

一是对科研建筑进行整体规划,形成自然、建筑、人文景观三位一体的绿草茵茵、曲径怡情的自然景观。同时对建筑内部进行统一规划布置,形成宽敞明亮的研究环境和办公场所。

二是整理周边环境布局。整理绿化,努力构成一个错落有致、草绿花红的花园式工作环境。

三是以科研试验基地规划为契机,国家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带动其他试验基地的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开放式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布局和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集成和高效利用,建设成为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的联合,探索与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建立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3.4 文化建设

标识文化是体现农业科研单位创新文化内涵的外在载体。标识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充分体现农业科研单位文化的内涵,特点突出,形象鲜明,简洁明快,具有时代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成为彰显单位理念、精神、创新发展的明显标志。主要开展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理念识别系统。通过对单位多年来形成的主流文化的整合,形成个性鲜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核心理念、战略目标、科研精神、工作作风等核心内容。

二是视觉识别系统。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科研单位研究内容,委托专业美工设计师,对我所所徽进行完善和重新设计,包括标准色、标准线条及标准字体、象征图案等定型方案,在我所的可见物和广告宣传中合理布置运用。如办公用品系列、产品包装系列、公关交际系列、塑造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新形象。

三是行为识别系统。贯彻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活动全过程,从言谈举止、行为处世对科研行为、管理服务进行统一规范,塑造农业科研院所良好的行为风尚。包含行为礼仪规范、服务规范、职工手册、培训教育等内容。

四是文化标识系统。包括定位、所训、所歌、所旗、使命、愿景、目标、追求、特质、氛围等。

4 创新文化建设的组织措施

4.1 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将创新文化建设纳入我所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成立创新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起由院所长、书记负总责、分管院所领导牵头,党委办、办公室组织实施、工青妇各级组织齐抓共管、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创新文化建设格局。通过增加投入,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加强对我所创新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4.2 集思广益,制定方案

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我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分工负责,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具体分管部分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

4.3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按照创新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在创新文化建设实践中,每年选择不同的突破口解决几个重点问题,即可先从园区建设与形象识别、行为规范与制度建设、价值导向与精神氛围三个方面的某项内容抓起,精心策划,逐步实施,责任到人。

5 围绕创新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5.1 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是提升研究所影响力、凝聚正能量、促进各项工作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常抓不懈。宣传工作要坚持“讲政治,讲规矩;树新风,扬正气;抓典型,促先进”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展示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风采和先进业绩,树立优秀榜样,激励广大职工创先争优的热情。要借助“两个抓手”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借助网络、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宣传先进典型,二是要结合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按阶段做好各项工作流程,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不断发展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期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

5.2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

组织职工学习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加工所等兄弟单位创新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对创新文化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和广为宣传,使创新文化的正确价值导向和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在职工心中扎下根并形成自觉的行动。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好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将追求自身价值、个人利益与麻类所的价值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为实现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引导职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大胆开拓、大胆创新,奋发进取,弘扬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破除旧观念旧框框,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实效;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以尽可能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回报地方,回报社会;在相关领域,通过各种方式,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有关政策提供咨询。努力展示农业科研院所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单位的知名度和显示度。

5.3 对形象标识进行广泛征集、遴选和应用

在请专业形象设计公司设计的同时,发动职工积极参与所的形象标识设计。通过广大职工的参与和广泛的宣传,让职工深刻理解和认识形象标识的主题思想,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实践形象标识的主题思想和创新理念。形象标识设计完成后,要在内部工作和对外宣传中广泛使用。凡所徽、所旗、所训、所歌的宣传材料、办公用品(包括笔记书、信纸、信封、名片、资料袋等)都要做到统一标识,统一视觉效果,以突出单位的总体形象。要将单位的“发展定位”、“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研究院所精神”等制作成精美的宣传板,竖立在单位醒目地方,以及实验室、办公室明显地方,随时提醒全所职工。

5.4 组织开展经常性学术讨论活动

学术讨论活动原则上每月举办一次,有需要时不定期举办。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

结合改革创新的实际,把农业科研院所在具体的科学创新研究和组织管理中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管理等具有创新亮点的实际工作案例撰写出来,并编辑出版。

5.6 通过媒体,积极宣传

通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成果。增加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单位的社会地位,增强单位的竞争优势。

5.7 制定《职工手册》

制定《职工手册》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为取得真正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学习培训后组织《职工手册》知识竞赛、征文等。

5.8 规范职工日常行为

规范职工日常行为,讲究礼仪,提倡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促进全体职工做到“懂礼、知礼、用礼、善礼”。

5.9 建立阅览室等文化载体

加强阅览室等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建设氛围,让职工不仅能获取到专业知识,更是能在书籍中收获到喜悦与欢乐。

5.10 组织开展各类文体等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文体等活动,如篮球赛,运功拔河比赛,技能比拼等促进职工关系、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

5.11 倡导亲情文化,实现人性化管理

倡导亲情文化,实现人性化管理,想方设法为职工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职工慰问暂行规定》,使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人文关怀也是一项知微见著、走进职工心坎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投入小、见效快,可以尝试“五必访”(逢年过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意外事故必访、婚丧嫁娶必访、家庭矛盾必访),这样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效果。同时人文关怀要注重细节,体现真情,如在每个职工生日之际关上一份温馨的祝福,哪怕是一束鲜花或是一张贺卡,都比往常送上一份沉甸甸的厚礼来得更真切,更入心;在职工遇到天灾人祸、精神是陷入困境之际我们伸去温暖的手,这个时候送上的情意比任何其他时候送上的更管用,效果更佳,会让受困的职工记住一辈子。

5.12 网络宣传

网络宣传是我所对外形象宣传的方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在,网络宣传已经成为每一个单位创新文化宣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网络也可以作为职工与高层管理者交流的一个通道,设置领导与职工交流版,职工可以用不计名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5.13 制定我所文化墙

第7篇

一、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一般比较偏僻,交通较为不便,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管理对象有水库、河道、海堤等工程设施,这些工程设施一般都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平时一般比较注重自身主要业务的管理,对建设企业文化这方面往往不够重视,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短视行为十分不可取,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做强做大,不可能在社会和行业竞争中取得胜利。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管理职责,确定自身的企业文化定位,形成信念、道德、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和促进,形成了水利企业文化的独特优势,这是基层水利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最终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产。

如笔者所在的莆田市东圳水库,其于1958年6月动工兴建时,严重缺少劳动力、资金、技术和设备等,但一切困难压不倒勤劳智慧的莆田人民,在以原鲁山为总指挥的带领下,全县3万多民工,从四面八方,自带工具和粮食,夜以继日,义务加入到建设东圳水库和灌区的队伍中,只用两年的时间,克服了无数困难,靠双手和肩膀建成了一座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型水库和灌区工程,这种无形的支撑力量就是一直传承下来“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建库精神(企业文化)。

它具有以下功能:1、凝聚功能。被莆田人民认同的企业文化—东圳建库精神,它如同一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使莆田人民自觉簇拥其周围,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加入。2、导向功能。东圳建库精神,它指明建设东圳水库的重要意义,促使广大莆田人民携家带口,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水库和灌区的建设大潮中。3、激励功能。崇高至尚的东圳建库精神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力,让参加水库的建设者和水库管理者有盼头、有奔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4、提升功能。东圳建库精神的理念可提升东圳水库形象的美感度,同时也可提升建设者和管理者的幸福感。5、稳定功能。崇高至尚的东圳建库精神存在着一种同化力量,对一些消极的思想起着改造、同化的作用,从而使正确理念发挥着统领作用,使东圳水库和灌区一直处于有序的管理状态,为莆田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基层水利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凝聚力为核心的文化,其对于水利企业的日常运行发挥着巨大的指引作用。加强基层水利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一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迫切要求。人才是水利企业发展壮大的法宝,是水利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不仅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而且还是一个员工实现自我人身价值的人合组织,是员工追求精神文明素养的文化机构。建设先进的水利企业文化,归根到底还是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建设基层水利企业文化,必须走"人才强企"之路,努力营造尊重知识、人才和创造的企业氛围,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好了,水利企业才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发展中,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扎扎实实做好有关工作。另外,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深刻认识到水利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企业要练就的“内功”,其不可能一蹴而就。水利企业文化建设应重在员工的参与过程,重在平时的推广和落实。因此,在水利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发动全员参与,上下配合,确保该项工作收到实际效果。二是提高水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表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两个纽带,一个是物质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的纽带,两者缺一不可。水利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雷贯耳的世界500强企业,他们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在其日常的经营管理中,除了狠抓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外,平时非常注意创立和发挥自己的企业文化,并投入巨额资金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企业文化品牌。他们的员工人手一本企业文化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视企业文化品牌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至高荣誉,这是企业文化建设达到良性循环的美好境界,也是企业长期修炼文化内功,最后修成正果的良好互动表现。企业文化虽然看似空洞无形,但它是企业修炼的内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是他们走向成功的秘密法宝。所以基层水利企业也必须有自己的企业管理文化手册,如果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相当于大海中的航船没有卫星定位系统一样,失去了方向感和生存能力,最终被社会所抛弃。

三、坚持人本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水利企业文化

建设水利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历练培育和经验堆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要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公地位。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因素,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人本观念,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但要满足员工简单合理的物质需求,更应满足员工的高层次心理需求,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作为一个成功的水利企业管理者,应该具有人本观念,关心员工的创造性、责任心和价值观的实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绝不可以把企业员工作为私有财产来管理。

(2)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企业各类型员工。在现代水利企业管理中,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利员工是水利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水利企业文化的载体。水利企业员工,他们是水利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功臣。作为水利企业的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公的观念,正确处理企业内各类员工之间的关系,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把一碗水端平,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尽可能地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企业财富的工作中。

(3)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是水利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水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水利工作中,并创造出良好工作业绩。为了激励员工,基层水利企业要做到:一是要努力改革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全面推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二是要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每个员工牢固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主人翁观念。三是要为水利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合理需求。

第8篇

——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近年来,兴国县地税局以创建全省地税系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为契机,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模范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精神内涵,逐步构建起集地域特色、行业特点、时代特征于一体的“模范兴国,模范地税”文化体系,争做模范,再创地税第一等工作。该局先后荣获江西省十三届文明单位、赣州市第八届文明单位以及全市创先争优群众满意窗口等称号,地税文化深深扎根于兴国这片红色沃土,结出累累硕果。

一、弘扬传统,淬炼理念,全面夯实文化底蕴

弘扬传统,筑牢精神文化根基。兴国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是第三、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同志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兴国还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从苏区时期传唱至今,响遍大江南北,曾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扩红佳话。该局以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长冈乡调查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为地税文化建设共建基地,让全体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弘扬革命传统精神,筑牢精神文化根基。

淬炼理念,凝聚价值共识。该局将地税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在全系统开展文化建设大讨论,总结提炼出了“模范兴国,模范地税”的文化建设主题,寓意传承毛主席题词的“模范兴国”精神,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双争目标”,即争做“五个模范”(工作模范、学习模范、道德模范、家庭模范、廉政模范),争创第一等工作。通过构建“模范兴国,模范地税”文化建设体系,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与工作实践相统一,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相统一,凝聚价值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引领兴国地税再创“第一等工作”。

二、精雕细琢,提升品位,精心营造文化氛围

精雕细琢,打造物态文化园地。为全面营造地税文化建设氛围,该局充分利用有限的办公区域,着重建设“三个一”物态文化,让抽象的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组庭院文化宣传栏,介绍“模范兴国”历史背景,宣传中心工作,展示模范风采。一组楼道文化牌,一个楼层一个主题,全方位展示独具兴国特色的地税文化元素。一个地税文体基地,利用可用空间,建设融合地税文化、党建、廉政文化的开放式展厅、健身房、图书阅览室和职工食堂,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幸福指数。

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文化体系。编印《兴国县地方税务局制度汇编》,使每个人明晰职责,找准定位,形成了以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的局面。同时,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实现制度文化科学、高效、有序的开展,真正实现以考核促建设,以文化促管理的最终目的,进一步规范了税务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规范易行,夯实行为文化体系。行为文化是是地税文化理念在行为层面的具体体现。该局组织编写了《兴国县地方税务局行为手册》,内容涵盖了地税干部职工行为的方方面面,通过行为规范的有效执行和制度固化,使地税文化真正融入全体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干部职工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得到提升,树立了良好的地税形象。

三、丰富载体,纵深推进,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知行并进,学习氛围浓厚。知与行协同并进,使得干部职工在思想、行为上发生了明显转变。自觉学习蔚然成风,今年,该局有一人考取注册税务师,在全市综合业务考试中,有8人考试成绩80分以上,占全市的23.5%。业务竞赛屡创佳绩,选送的纳税评估案例获得全省优秀案例评选第二名,全市纳税服务竞赛获团体第二名。

深入细致,注重人文关怀。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健全了干部职工谈心制度,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干部职工健康档案;为干部职工送上生日祝福,对考上大学的干部职工子女进行奖励,走访慰问老干部、困难干部职工以及生病住院的干部职工或家属,让干部职工感受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活动丰富,队伍活力迸发。大力倡导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该局成立了自行车、乒羽、篮球、摄影等四个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做到了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搭建起干部职工沟通交流、展示才华的多维平台,既释放了工作和生活压力,又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作风转变,塑造良好形象。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载体深入推进“扬清风正气 树地税形象”活动,增强广大地税干部职工为税清廉的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税收环境。干部职工思想在变、行动在变,精神风貌也在变,变的积极向上,变的快乐和谐,变的风清气正。兴国县地税局连续六年获得全县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工作第一名,得到了县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9篇

关键词:单位文化;建设;基层党建工作;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 a)-0000-00

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对单位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就需要对二者进行有效的认知和了解,明确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分析研究可知,单位文化建设要以基层党建工作为依托和基础,进而 随着国内各单位的发展与完善,推动了单位水平的有效提升,不仅使单位文化建设初具规模,还有效将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去,促进了二者的和谐统一,使单位完善水平得到了提升。而基层党建工作要建立在对单位工作性质、要求等多方面的基础上,明确现阶段单位发展情况以及所处单位环境特性,提升对单位文化建设的认知,在实践中加强对单位文化特点的提炼,进而形成优秀且良好的单位文化,为单位发展与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单位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单位文化是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实践而形成具有本单位特点且能够推动单位壮大,集聚经济财富的一种形式。单位文化不是简单的将运功个人素养与单位日常经营等进行相加融合就可以的,而是其经营运作期间的精神主宰。同时单位文化中还应该包含很多的内涵,如,价值标准、管理方式、行为准则、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其核心就是单位本身的精神以及价值观所在。同时在还要将单位文化建设落实到实际中去,形成推动单位发展、完善的无形资源[1]。基层党建工作是党委党组织中最为基础的单元,其不仅使基层党支部进行完善以及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有效要求。因此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能够引导单位职工建立其良好的思想,还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并且还了将单位党员与职工进行有效凝聚,同单位发展共进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单位事业的良好发展。

二、单位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一)基层党建工作是培育单位文化的组织基础

想要更好的推动单位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因为基层党建使培育优秀单位文化的关键性基础。因此要对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强化:首先,加快基层工作建设。在对基层党组织以及工作进行完善和健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三基工作进行强化,加快基层单位党建工作以及日常生产运营之间的同步发展水平,构建其能够保证单位建设持续发展的信心。通过对我党先进思想的宣传,使基层单位与职工的核心价值观,让基层党建队伍成为单位发展的有效保障[2]。其次,基层单位在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整合重组的问题,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单位文化交流,处理好内部矛盾,保证队伍能够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合作精神,为建设具有特色的单位文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后,要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行强化,深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进而提升单位职工队伍的稳定性。

(二)基层党建和单位文化建设目标一致性是单位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首先,工作目标一致。单位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对通过对日常管理进行强化,进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单位凝聚力与向心力有效提升,让单位管理成效不断提高,打造良好的单位形象,强化单位竞争力水平,增加单位整体收益。而基层党建工作的目的就是对我党路线、集体爱国以及社会主义进行明确,遵守职业道德,然后对单位职工进行引导,使其构建起正确的理想观与价值观,为单位发展做出贡献,所以这也表明,这两者的最终目标具有相同性。

其次,工作对象相同。不管使单位文化建设,还是基层党建工作,它们需要面对和研究对象都是人,因此实际工作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进而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实践以及体现[3]。其中单位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使由于单位要让员工在统一的价值观念正确引导下,在实践过程中对单位文化精神进行培育;而基层党建工作也是在实践过程中,让相关人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规律、实践经验等进行汇总和提取,进而发扬党员干部自身作用以及充分发挥先锋、保障等作用,而这一些列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职工信念及其三观的基础上。所以单位文化建设同基层党建工作的对象使相同的,它们都需要在职工完善的三观以及集体意识基础上,来有效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单位日常工作中去,进而有效推行单位良好且有序的发展。

最后,工作方向一致。不管是单位文化或是基层党建工作在,都需要始终以我党领导为主线,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而构建起与时展想贴合的党委组织。而随着我国特设主义社会发展进程的逐步深化,要有效意识到单位文化自身所具备的社会主义特点,因此单位文化一定要顺应社会主义的引导,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上述单位文化的工作方向近乎于基层党建工作相一致,所以二者工作方向的一直性,不但可以将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还可以让单位文化建设保持良好的正确性[4]。

(三)单位文化建设同基层党建工作之间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背景下,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基层单位作为市场中的主体,其不仅要主动参与到经济市场行业竞争中去,还要进一步促进自身与企业的良好发展,而在单位顺利且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单位文化与基层党建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一定要以基层党建工作来对单位员工进行引导,并认真落实和贯彻党建方针和政策,有针对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实践,进一步保证单位文化假设与社会主义要求向符合,从而为单位文化构建正确方向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单位文化建设要将我党思想作为有效指导,将单位文化建设作为注意,推动员工自身道德素养水平、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提升。并且还要建立起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断提升单位制度规范化水平,对单位文化进行有效丰富。同时还要加快单位创新精神的构建,使其能够勇于创新,进而有效的彰显单位良好的形象。因此这也就表明,在很大程度上单位文化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在时间过程中加强对它们的探讨,这样能够推动单位更好的发展。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一定要将单位文化作为重点工作来进行,为单位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将单位与职工之间进行有效相连,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而更好的为单位进行服务[5]。

更好的促进单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德,潘修标.对基层党建思想文化工作的再认识[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25(4):110-111.

[2]田浩.文明单位创建与基层党建创新结合的探索和实践[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5(7):29-29.

[3]樊腾龙.“三位一体”促进“五位一体”基层党建组织的新形式--联合党总支[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5):29-30.

第10篇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 江苏无锡 214028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单位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保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应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单位员工的思想的进步。

[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单位文化;对接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系统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新的目标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在新常态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对于一个单位而言,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可以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更好地为单位的工作服务。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之间的异同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文化是一个单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它是本单位员工认可并在潜意识当中进行遵守的一种价值标准。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都是通过教育灌输、情感渗透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员工素质为目的,具有凝聚、协调、激励的功能。通过教育、引导和激励员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实践,以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最终形成单位共同的价值追求。

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既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单位文化,也不能用单位文化代替思想政治工作。它们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范畴不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本质上属于政治范畴。单位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管理性、经济性,属于经济范畴。二是内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对员工在单位发展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情绪问题进行疏导。单位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结合本单位内外环境确定的管理理念、单位精神等,被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以此规范和管理职工行为。三是特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共性化”。立足于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其基本精神适应于每一个单位。单位文化追究“个性化”,具有原创性、自有性和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单位的一种个性的差异化文化,也是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努力长久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的体现。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单位文化创建中的作用

相对于涉及面比较广的单位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性显得非常明确,它是单位文化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是单位文化的灵魂。同时单位文化的创建又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精神依托。[1]首先单位文化的发展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为单位员工的思想素质的提高,精神风貌的熏陶提供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单位文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构建起一个总体发展的框架;其次,单位文化的创建不是一个短期的、快速的过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一旦形成一个优良的单位文化氛围,可以对员工的思想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全体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单位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发挥到以优秀员工带动整个单位的文化的发展,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单位文化的发展要紧跟时展,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形成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同步前行。这种发展的适应性、开放性和连续性同样不是一种无序发展,它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指导。最后,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单位文化建设更好地提升品位,规范发展。要取得单位文化的提升,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文化的发展点,这个发展点是一个兴奋点,是单位员工的需求的体现。单位文化建设就是要寻求这个兴奋点。我党所推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全体员工进行服务的,单位员工的需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所在,我们要以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实现其人生的发展价值。

三、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的对接

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具有一致性、持久性、稳定性。一旦一种思想观念形成,它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并且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保持行为上的一致性。当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在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其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建设都是为了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保证单位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其中物质需要为较低层次的需求,而精神需要为较高层次的需求。在建设单位文化的时候,要首先满足单位员工基本的生活需求,然后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目标努力。这就需要树立一个员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用以协调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单位可以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引导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单位发展方向的个人计划,并为之付出努力。

2、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扩充单位文化建设的广度

为了使单位文化的积淀更为厚重,单位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多角度来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作为其进行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可以和党建、工会等机构联合起来,对员工的生活进行整体规划,并与单位的各个社团联手,使单位文化深入到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保证文化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广泛性。[2]

3、把握时展的脉络,提升单位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水平

与时俱进是我党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单位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单位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闭门造车,要体现出单位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在政治理论上引导员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引导员工明确工作和生活的与时俱进,并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提升单位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建设如同骨肉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对任意一方面的忽视都会影响单位员工思想的改造。在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到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去,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员工的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企业文化;关系;措施

一、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记录和见证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伴随企业一起成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制度编制、企业员工资料、领导决策等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历程,而这些内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可以说企业档案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历史的见证,某些档案资料可以直接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历史借鉴参考价值。此外,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反映。如《企业发展史》、《企业制度汇编》、《企业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等等。

(二)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档案是对企业发展成果的记录,是企业一批又一批员工的劳动结晶,是对企业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保存,它不仅是一种资料,更是一种宝贵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所以说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总之,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重视档案管理,把企业档案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

事业单位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把企业档案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首先,事业单位领导要把企业档案纳入企业建设中来,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详细的计划和布置,并把档案工作放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比如与员工岗位考核挂钩等。其次,利用好企业档案室,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企业档案室是保存档案的地方,主要有文书、实物、设备、科研成果、基础建设、会计等各种资料文档,是对企业发展过程的全记录,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室应该主动走出去,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中心,对多种形式及内容的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让其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库中心和平台。最后,企业要充分利用档案信息,比如把员工先进事迹进行整理,并在企业进行宣传,树立模范形象,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地位,增加企业文化附加值。

(二)采取现代档案管理模式,加强档案文化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因此事业单位要与时俱进,引进现代档案管理模式,加强档案文化建设。首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除了要妥善管理档案室内的文献资料外,还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编号,然后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保存,不仅可以预防因纸质档案丢失和受潮等造成资料不全,而且可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机制,主要内容有企业管理机制、竞争机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根据国家档案管理相关政策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最后,档案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已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不违背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的满足员工的要求,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在档案管理和文化建设中实施。

(三)拓展和完善档案管理内容,提升企业形象和文化品位

首先,拓展企业档案室的收集范围。企业档案室的收集范围要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展开,对企业文化建设有利的信息进行收集,比如企业经营管理中形成的简报、制度等,经过整理加工成企业文化集,规范员工行为,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收集实物资料,如企业荣誉、名人字画、企业获奖奖品。

其次,对档案信息进行深挖掘、充分整合利用。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根据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特点,充分挖掘企业档案信息,并从不同角度、不同用途对档案信息进行参考资料的编写,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依据,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利用企业档案开展企业形象设计、产品视觉设计、企业科技成果展等,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文化品位。

最后,公开档案,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事业单位要改变以往档案保密的工作模式,对企业发展重大决策、涉及员工利益等问题要和员工进行协商,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愿意和企业一起成长,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企业文化建设。本文就从把企业档案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采取现代档案管理模式、拓展和完善档案管理内容以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给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晨.浅析档案管理与文化建设[J].科技视界,2013(9)

第12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单位安全文化是物质安全文化和精神安全文化的总称,是一个单位对安全与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守则。不同的行业应根据生产、工艺等特点,结合行业和单位的历史文化的背景,建设有特色的安全文化,这是每个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地勘单位,一是行业苦、脏、累突出,点多、面广、线长,以施工项目为主要生产单位;二是存在大量临时工;三是存在大量赶工期工程。一些临时工的加入和大量赶工期工程的存在,使安全控制难以全面到位。这些因素决定了单位的安全文化要具有突出工程项目管理,加强培训,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安全标准,实施持续改进的特点,以促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单位领导要看到单位不仅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他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吸收体、再生体和放射体。单位领导应对单位内外环境、特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在对单位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观察、提炼的基础上,经过抽象的创造性思维,确立单位安全文化的框架,并通过广泛的发动、教育,努力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单位领导在单位安全文化方面的总结、传播、强化和模范作用是其他人不能替代的。

1. 全员教育和参与是传播单位安全文化的重要措施。

地勘单位走向市场后,不少人需知识更新,因此,地勘单位全员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为突出。通过培训,传播安全文化,一方面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认识,帮助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标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新入队的员工,必须经过队、队属二级单位、项目组三级安全教育;转岗职工在转岗前必须接受新岗位的安全培训。培训应分层次,有针对性,一般以短期培训为主。安全管理人员接受专门培训,一般职工由院内部培训,内部培训均需进行安全技能应知、应会考试,不合格者不能上岗。培训工作应综合运用知识竞赛、安全宣传栏、音像制品、事故分析会、现场演习、操作比赛、宣传标牌、班组活动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2. 施工班组最基本的是人、机组合,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班组建设应研究人员结构效应,使班组人员合理搭配,选拔优秀工人担任班组长,由班组长坚持在交接班时,针对生产设备、环境、生产情况、安全要点等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班组安全活动,并通过建立班组安全活动台帐而总结提高。班组安全教育要全员参与,并在活动中相互教育,共同提高,这是地勘行业传播和巩固安全文化的有效措施和特色。建立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强化项目安全管理,创文明班组。

地质勘察是当前的一项危险性较高的行业,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技术的不断改进,对于地质勘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实践的工作之中也需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有必要针对地质勘察的安全生产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力求采取新的措施、新的方案、新的工作对策,对安全生产管理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地质勘察生产队伍在实践的工作当中缺乏应有的安全观念和约束机制,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少地质勘察工作团队在生产过程之中缺乏必要的行政约束,并且往往缺少合同化的管理措施,所以工作缺乏必要的约束力,进而使得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在生产过程之中相关的法案和工作的准则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后期应当予以重点的加强和研究。

建设地勘单位安全标准是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应在预防型安全哲学指导下,以政府安全法律、法规、地勘行业标准为依据,根据行业的特点、工艺流程要求、设备特点、人员素质等具体情况,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措费提取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劳务队伍和人员的管理,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认真编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技术方案,认真开展逐级安全技术交底,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强化设备的管理,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上共同构成安全标准,使其成为政府法律、法规的有效延伸,成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点,成为安全工作的指南、培训的教材,以提高企业安全工作标准化水平。

3. 地勘生产单位安全工作的重点是施工项目。

应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组,落实项目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各岗位的生产安全责任,完善项目安全管理体系。项目开工前必须经过安全验收,结合项目特点,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内部安全教育与培训;施工中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对项目兼职安全员的日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创建文明班组是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落实和发展安全文化的载体,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切入点。要以“安全、优质、整洁”为主要内容,将地勘单位的“三光荣”教育内容通过一定形式在施工现场宣传,向社会展示地勘行业风采,通过采取措施创建文明班组,带动现场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有效塑造“五个特别”的职工队伍,展现地勘人的豪迈与智慧,提高管理水平,在全面开展创建文明班组活动中建设、传播、发展地勘单位的安全文化。

4. 建设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安全文化。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经过仔细分析,全面归纳,不断提炼,才能形成一定时期内安全管理的理念、标准、行为模式等形成安全文化的框架。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针对员工进行素质上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应当加强对员工个性的分析,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力求教育工作可以符合员工的实际情况,消除对地质勘察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进而确保后续的工作可以最稳定的、最可靠的开展。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应用于安全管理,可指导建设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长远和近期安全目标――分析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制定整改和预防方案――实施整改和预防措施――评价整改和预防效果――制定新的目标,实施新一轮循环。运用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可不断促进和丰富安全文化内涵,不断持续改进安全业绩,使本单位安全文化与其他优秀企业相比在共性上更一致,个性上更特出,更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应逐步形成:以人为本,执行标准,领导重视,明确责任,教育先行,职工胜任,保证投入,设施过硬,督促检查,消除隐患,持续改进,效益递增的理念。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促进安全工作上水平,稳定员工队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5. 结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地勘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工程的可靠进行均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还应当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现阶段工作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全面的增强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水准,不断的发扬传统,为新时期的建设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地勘单位只有不断吸收其它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自己的安全文化,才能树立新时期地勘人的新形象,营造新时期地勘人的新品质,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商战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何华刚;夏志海;赵惠. 地勘行业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优化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10)

[2] 吴先冰.建材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之初探[J]. 中国建材资讯. 2007(02)

[3] 何松涛.地勘单位落实“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内容和措施[J]. 工业安全与环保. 19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