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2-08-29 02:45:36

比赛教学法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根据“领会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对教学与比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如何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方向的主流,为推动和适应民族地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改革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

一、“领会教学法”教学的核心内容

“领会教学法”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比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规则和裁判法。通过领会教学,以“比赛”过渡到“技巧演示”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效果。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学生对教学比赛有极大的热情,利用好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有利。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比赛必须要有基本技术,战术作保证,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加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次成功的助攻、快攻、三分远投和运球过人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4·3%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促进他们学习基本技术,这是教师进行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好时机。

(三)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战术配合。参加比赛除了掌握基本的技术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通过配合完成一次攻防战术并获得成功,这其中的乐趣是仅靠个人能力获得局部成功无法比拟的。通过集体配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教学比赛充满了乐趣。.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5·7%的学生认为,比赛有助于他们对战术配合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战术练习的跑位、传球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深刻体会掌握跑位、传球时机的重要性,才懂得如何去运用所学的战术进行配合,什么时候起动、什么时候运球、什么时候传球及如何跑位等是进行成功战术配合的核心,仅依靠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在比赛中去实践、去领会、去掌握。

(四)教学比赛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本文研究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打过篮球,更不用说参加篮球比赛,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了解的并不多。实践已经证明,8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只有通过比赛和裁判实习,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才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方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三、教学比赛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篮球教学比赛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并渴望掌握基本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努力钻研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比赛分析能帮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学比赛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就有必要对教学比赛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通过对篮球教学比赛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这三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下次课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比赛分析必须围绕教学进行。

(二)教学比赛指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比赛进行指导,不论是战术还是技术,必须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和指导所学的技、战术内容,必须想办法贯彻到教学比赛中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

(三)教学比赛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还必须掌握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篮球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也无法在一、二次教学课中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必须进行课外练习。在教学课中,教师不但要会讲解、示范,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使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1·4%的同学认为教学比赛能促使他们去进行课外练习,利用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积极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基本掌握脚步移动,双手胸前传球、罚球、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跳投技术、行进间不同方法的投篮技术,掌握和理解两三人之间的局部战术配合及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教学比赛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在篮球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技术动作原理和战术配合要求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赛来领会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裘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2] 冯天哲,余舒.养花解疑10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孙可群,张应麟,龙雅宜,等.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足球选项课;教学比赛;教学质量

体育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每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了篮、排、足球、武术、健美操等选项课,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课,并且不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限定,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它是一项技术、战术结构精细复杂,活动环境变幻莫测,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因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因此,研究探讨体育课中足球运动项目的教法思路,对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求知欲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本文研究对象为贵州财经学院2006级足球选项课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把一堂足球课分为教学和比赛两大部分,教学时间50 min ,比赛时间40 min。安排学生进行裁判工作,教师对比赛进行分析并做相关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布置课外练习作业。

(二)本文问卷调查对象为商务分院和信息分院4个班共129名学生

发放问卷129份,回收129 份,剔除无效问卷7 份,有效问卷共122份,问卷有效率为94. 6 %。利用数理统计法,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常规统计处理。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颠球、定位球踢远和运球绕杆射门进行了达标测试和技术评定。

二、分析与讨论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式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事前设计好学习内容和演示过程,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模仿练习,作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动作。在足球课教学过程仍然是以技巧教学为主, 首先是教师重视学生的基本技术的练习,绝大多数教师善于分步骤分单元把单个的技术教给学生,让学生刻苦练习,认真模仿,教师不遗余力地指导。这种注入式的直接教学,因为长期重复一种相同项目的练习,由于单调导致了一些学生失去了兴趣,甚至即使掌握了技术的学生也无法领会球类运动的真谛,这也让一些老师感到茫然。

(二)“领会教学法”模式

1、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备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学比赛有极大的热情, 通过教学比赛,使每个学生无论能力大小,水平高低,都有机会在比赛中展示个性,表现自我,并深刻感受到比赛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感。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2 %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把提高足球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学生足球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努力创造趣味性和竞赛性较强的教学氛围。一次成功的传接球、运球过人和射门得分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3 %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促进掌握基本技术。

3、教学比赛能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足球比赛有一定的竞赛规则,本文研究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踢过足球,更不用说参加足球比赛了,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得并不多。实践已经证明,4个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只有通过比赛和裁判实践,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才能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竞赛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方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基本掌握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且部分基础好,对裁判有兴趣的同学,周末能够胜任学校业余足球比赛的裁判工作。

4、教学比赛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学会一项运动技术,更重要的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引导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0 %的同学认为教学比赛能促使他们去进行课外练习。教师必须利用好学生进行课外练习的愿望,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作用。

5、教学比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制定的大纲要求和教学计划,对颠球、定位球踢远和运球绕杆射门进行了达标测试和技术评定,并与常规方法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以检查教学比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通过教学比赛也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比赛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而能促进教学工作,教学比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良好的影响。在当年举行的“迎新杯”足球赛中,两个分院代表队分获得了冠军和第三名,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教学比赛对学生掌握基本技术,进行课外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三、小结

(一)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掌握基本技、战术和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3篇

[关键词]课堂 辩论比赛 喜欢原因 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于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曾经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这样为大学生系统性的讲授中国近代史纲要增加了难度。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就如何能够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高校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广西民族大学的教师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课堂辩论比赛,解决一些教学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学生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一、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辩论比赛的不同点

在对课堂辩论比赛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到,课堂辩论比赛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辩论比赛明显不同,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对进行过课堂辩论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对2009-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开设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20多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000份,其中收回876份。同学们对课堂辩论比赛的认识,通过课堂辩论情况调查统计表可以反映出来:在对回收到的876份调查表中可以看到,认为课堂辩论比赛非常好的有832人,占总数的94.97%;认为课堂辩论比赛一般的有42人,占总数的4.8%;认为课堂辩论比赛差的有2人,占总数的0.23%;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有846人,占总数的96.58%;认为课堂辩论比赛不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有30人,占总数的3.42%;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收获大的有847人,占总数的96.7%;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收获小的有29人,占总数的3.3%。从调查数字中可以看到,大学生是非常认可课堂辩论比赛的,课堂辩论比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课堂辩论比赛之所以称之为课堂辩论比赛,就是利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围绕讲课内容的某一观点进行辩论。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的辩论比赛有十点不同:

区别之一: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的辩论比赛时间和地点不同。课堂辩论比赛只能在课堂上,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其它比赛时间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但一般都不在教室里进行,而在专门的比赛场所进行。

区别之二: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的辩论比赛正规程度不同。课堂辩论比赛由于在课堂上进行,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有条件的教室,可以在前面摆上桌椅,辩手在前面进行辩论。没有条件的教室辩手可以的座位上进行辩论,可以计时,也可以没有计时,可以有评委,也可以没有专门的评委,是不太正规的比赛,也没有什么投入;其它的辩论比赛都是正规的比赛,需要有正规的地点,有专门进行辩论比赛的各种器材,需要很大的投入。

区别之三: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的比赛队员的素质不同。课堂辩论比赛的辩手的选择只局限授课班级的学生,有文科的,也有理科的。有一些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没有辩论的经验。其它的辩论比赛的队员经过多次选,几乎都是专业选手,有丰富的辩论经验。

区别之四: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的辩论比赛准备的时间不同。课堂辩论比赛一般准备时间都比较短,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准备还是非常认真的。其它的辩论比赛准备时间比较长,准备的比较好。

区别之五: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辩论比赛的激烈程度不同。课堂辩论比赛重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旨在对辩题进行讨论研究,不必要在乎胜负和输赢,达不到正规比赛的激烈程度。

区别之六:课堂辩论比赛和其它辩论比赛的目的不同。课堂辩论比赛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要为教学服务,达到教学目的,深化学习内容是主要的,比赛的成绩是次要的。其它的辩论比赛虽然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更注重比赛的结果,有的甚至为比赛而比赛。

区别之七: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辩论比赛的内容不同。课堂辩论比赛的内容是紧紧围绕“中国近现代史”课中一些难点问题辩论,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如对“陈独秀的一生,功大于过,过大于功”,“中国近代抵抗外国入侵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因,还是外因”等。这些都为教学服务。其它的比赛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区别之八: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辩论比赛影响范围不同。课堂辩论比赛的影响只局限于上课的班级。其它辩论比赛对学院、学校都有影响,有的进行电视直播,对社会都有很大影响。

区别之九: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辩论比赛参与的人员不同。课堂辩论比赛主要是为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形成的比赛机制和其它辩论比赛机制不同。其它辩论比赛只局限于辩手之间进行辩论,课堂辩论比赛不仅辩手进行辩论,其他的同学生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参与者助辩,使更多学生可以参与到辩论之中。

区别之十:课堂辩论比赛与其它辩论比赛所获得的荣誉不同。课堂辩论比赛是为了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赛胜利了也没有什么荣誉。其它的辩论比赛获得胜利有荣誉证书,对以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吸收了一些进行正规比赛合理机制,又结合教学的实际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些新的机制,使介于课堂讨论和正规辩论比赛之间。

二、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接受”为主要模式,让大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机会少,不利于大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课堂辩论则以师生的“探讨―辩论―发现”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留有极大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是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因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课堂辩论比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往的大学生辩论比赛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只是听众,不能够成为亲身实践者。现在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可以说是种相对创新教学方式。在思想解放的今天,学生们求异思维非常强,喜欢变化,喜欢创新,对于教学方式也有同样的要求。可以说,创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绝对的创新和相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绝对创新就是以前没有出现过并第一次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在没有使用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班级进行这样方式的教学,更能显现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堂辩论比赛虽然不属于绝对创新,但却是辩论比赛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所以同学们多数都认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

在调查中学生反映,老师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上课方式主要是以老师讲为主,教学方式少、方法少,缺少变化。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很少有老师把辩论比赛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多数同学都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很新颖的形式,是值得我们继续实践的教学方式。”“辩论式的教学创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与学。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不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台,是大家互动交流的讲台。”长时期以来,教师不能把辩论比赛教学引入课堂,这和辩论比赛的复杂性也有关系。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很少有辩论赛。可能是课堂时间有限或是大部分老师觉得课堂辩论很乱,程序复杂,浪费时间且不易控制场面。”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综合各方面调查看,把辩论比赛引入课堂,把辩论比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并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

把辩论引入历史课堂改变了学生对历史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同学可以通过讨论交换不通的历史看法的方法在沟通交流中主动的去学习历史,这种带有探究理解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要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广泛的被同学们接受。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注意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使用上求创新。长期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兴起和厌烦学习。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须。创新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又是困难的。创新的含义告诉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即使是一小方面有新发展都是创新。正如调查中学生所说的那样“课堂辩论是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形式,其精彩新颖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

三、课堂辩论比赛强化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辩论比赛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方式,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1.课堂辩论比赛活跃了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①。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应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作为教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和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同学们产生最佳心态,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学习。

进行课堂辩论比赛与平时老师进行上课比较,课堂显得更加活跃。体现在辩论选手人数多,由于设置了互动环节,其他同学也可以提问或者进行必要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其他同学互动参与率较高。在调研中,有些同学这样认为,“辩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我们学会更主动的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学会爱国。”“课堂上开展辩论赛的教学方式使得历史课更加生动,不会让同学觉得枯燥乏味。同时它触及了同学们的情绪、意志以及同学们的精神需要,使同学们能深刻地体验到惊奇、欢乐、自豪、赞叹……从而促使其探索、寻求科学真谛,在探索中发挥潜能而创新。课堂辩论没有标准的答案,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同学参与课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辩论比赛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能激发起同学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堂的热情,让同学们能够自觉的学习,并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2.课堂辩论比赛给同学们更多的表现机会。

大学生辩论赛是大学生非常原意参加的一种比赛活动。同学们也非常羡慕那些高水平的辩手。但是,大学生进行辩论比赛,只有那些高水平的辩手才能参加,更多的同学想参加也参加不了。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越来越愿意展示自己,进行课堂辩论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平台。传统教育的痼疾严重阻碍了同学们表达能力的培养。“老师讲,学生记”这种授课模式使得现在很多同学缺乏一种表达自我的能力,有的同学发言腼腆、羞涩导致吐字不清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不善表达,虽胸藏很多知识却无法在大庭广众进行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展辩论式教学正是治疗这一痼疾的一个良方。它给了同学们更大的发言自主性,开放性。辩论本来就无死答案,它是开放性的,它要求你要想别人信服你,你就得拿出有力的观点和依据,说服对方,从而对提高同学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学们通过直接进行辩论展示自己,通过参与助辩展示自己,通过对比赛评价展示自己。有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堂辩论比赛,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我们本来看起来很平常的讲授课堂上,加入了辩论这一环节,既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给同学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辩论课堂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言平台,勇于发言的同学增强个人的表现力。这样的教学课堂学习气氛更浓郁,学生能更快接受新知识。

主持人的角色也可以让同学来担当,这样使同学们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正式辩论开始之前,由主持人将主题带入,然后将辩论赛场交给辩手以及听众,扩大其思维空间,使同学们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需要,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并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最后由浅入深,总结说明这辩题的深层次含义,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课堂辩论的同时也是展现自我风采绝好机会。在平时,学生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储备着能量就等着一个机会展现锋芒的机会。课堂辩论展现语言的魅力,借助思维之力以语言的形式体现个人智慧;同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阐述的清晰度。在自身得到表现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这对学生日后到社会的工作岗位上有很大的帮助,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辩论能让我们意识到学习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这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思想交流日趋频繁,研究辩论之道,总结辩论规律,掌握辩论技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在辩论式教学中,这样的课堂正好给同学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

3.课堂辩论能学到了很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进行课堂辩论涉及到多方面问题,包括对辩友的尊重问题、辩论语气问题、辩论合作问题,辩论礼仪问题,辩论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处理好这些方面问题,都是平时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在这些方面处理的好,得到同学们赞扬,同学们也学到相应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课堂辩论比赛,使同学们在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首先,学会运用多方探讨、举例论证、正反分析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揭示事物多方面特征。课堂辩论一般适于在文科类的课堂中进行,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课堂中,同学们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只有从多方面的了问题,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而辩论正是从多方面举例来证明其所持有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课堂上各方辩手的举例论证,使同学们能从各方面了解事物,并能在各方的反驳中辨明真伪,从而更准确的了解事物。

其次,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促进了个性的发挥,使同学们得到全方位发展。课堂辩论使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辩论的过程中要求同学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形成亲切、民主、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同学精神振奋地、生气勃勃地、活泼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在辩论过程中,辩论的同学能充分扩张自身的思维,展现自己的思想与个性,辩论各方相互包容,却又各自不同,在辩论过程中使同学能逐渐形成自己所希望得风格。

最后,课堂辩论是一种享受成功的体验过程,让同学们学会求知,善于探索。课堂辩论把激励竞争带进课堂,就是以成功激发同学学习的内部动因。辩论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同学们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开放式教学认为,同学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同学们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学们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同学们的内在需要,引起同学们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的欲望,才能发挥出其对同学们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各种储备知识灵活运用,在创新中求知,在创新中探索。

4.课堂辩论能在课堂上激发出创造的火花,让学习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课堂辩论比赛虽然有的是诡辩,它更主要的是让参加者和观众将辩论主题讨论并使之深化,丰富人们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式,从而强化人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对思维方式的创新能力,使同学们的辩论和演讲口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学们在辩论中要出采,需要创造性思维去搜集、筛选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利用新视角,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从而使立论有新意、论辩有新招。这就有利于辩手和辩论队发挥想象、横向过渡、跨越移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辩论中创新,而创新的教学方式能使老师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5.课堂辩论比赛能把同学们的心思留在课堂,提高学习质量。

大学课堂气氛不像高中课堂那般充满着学习和竞争的火药味,在大学的课堂里更多的是自由和闲散,同学们往往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在课堂上造成只有老师一人在课堂上叙叙的念,滔滔的讲,而桌子底下是手机游戏和QQ聊天的天下。所以在课堂上的辩论会让同学更关注辩论,而不是低着头,做小动作,他们会倾听着对方辩友的问题及回答,以便等会给自己这方的提供有力的反驳点和论点。同时激烈的辩论也会烘托出课堂的氛围,变得热闹和积极,促使同学们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把同学们置于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这就使得同学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发挥出来,从而抑制的同学们的表达欲望和积极主动的心理。通过课堂辩论的形式,同学们自己主动地去了解历史,学习,思考历史事件,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不再是以前那样老师辛苦的讲课,同学们没有一点反应的沉闷气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达到了老师讲课的效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虽然说课堂辩论比赛深受学和们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也在研究的过程,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一是辩论次数太少,在一个班级一学期只搞一次课堂辩论比赛。老师怕辩论次数增多,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二是课堂辩论比赛参与的学生还是少。在比赛过程中,对比赛的机制、规则的制定比大学正常的冷言冷语辩论比赛增加了一些人数,但还是少,需要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三是课堂辩论比赛规则还需要改进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辩论比赛过程中加以进一步改进的。针对这些课堂辩论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改正措施。在可以在一个课堂增加一到两次课堂辩论,根据各学校、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课堂辩论比赛规则,使课堂辩论比赛更加激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学性,使学生参与辩论的人数越来越多,辩论效果越来越好,使课堂辩论比赛成为有效的很好的教学辅助方式。

本文是广西2011年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辩论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GA034)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第4篇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比赛教学法在中学足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归纳总结出在足球课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比赛教学方法,分析了比赛教学法在足球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为提高中学足球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比赛法;足球;中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01

1 前言

比赛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比赛规则,依据人体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足球是广大学生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相对来说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需要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进行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技术。正因如此,往往导致一些学生失去信心,打击其积极性,从而失去兴趣。假如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穿插一些类似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存在比赛,就存在竞争与合作,这种手段能够适度激发中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分析,当人体大脑兴奋状态处于“倒U型”的最佳点,有利于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通路的形成,从而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而比赛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提高人体兴奋性,从而促进中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因此,将比赛教学法运用到中学生足球教学训练中,对于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足球技术起到积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州市青少年宫56名男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以“中学足球教学”、“比赛教学法”为关键词查阅2005-2015相关的科研成果。针对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当前教学理念,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向广州市青少年宫56名中学生男生运动员发放问卷,回收问卷54份,有效问卷50份。考虑到本次调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按照体育科研方法的要求,进行了效度和信度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和R=0.91,表明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较高,符合科研标准。

2.2.3 教学实验法

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带球过杆射门、定位球踢远和定位球踢准三项足球专项技术测试,然后根据前侧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水平相当的两个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比赛教学法进行技术教学,除教学方法不一样外,其他教学时间、教师安排都一样。实验结束后,运用统计软件spss14.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带球过杆射门:带球过杆绕过6个标志物后射门,待射门后球越过球门线计算成绩,标志物间距2米,每人3次取最好成绩计算。

定位球踢远:方法不限,从脚触球点至球的第一落点计算成绩。

定位球踢准:踢球点距圆圈中心点25米,小圆半径4米,大圆半径6米,每人踢5个球,踢入大圈得2分,踢入小圈得3分,5次计算总分。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4.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表2实验结果对比显示:带球过杆技术对比t=-4.489 p<0.01(p=0.008),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带球过杆技术对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定位球踢远技术对比p<0.05,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的定位球踢远技术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定位球踢准技术对比t=005 p<0.05(p=0.04),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的定位球踢准技术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3.2分析

3.2.1 教学比赛能够激发中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中学开设足球课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足球技术,学会踢球。在进行足球技术、战术配合教学过程中,能否提高中学生控球能力、技术能力和战术水平,能否在比赛中通过与同伴携手通过激烈的对抗获得胜利,从而带来成就感、满足感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足球的重要内在驱动力。然后,通过运用比赛教学法,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比赛中竞争、在竞争中求胜、在胜利中体验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法仅仅依靠单纯练习所无法体会和实现的。在足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一些基础的配合练习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在固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技战术练习和训练,是无法达到比赛条件的场景,导致在真正比赛的时候难以流畅地运用。在中学足球课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中学生在比赛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所喜欢的比赛教学形式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比赛的条件下快速领悟足球技战术配合的精髓和内涵,极大地提高中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激发兴趣。

3.2.2 比赛教学法可以提高中学生快速运用技战术的效果

中学生掌握足球的技战术配合是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核心,而在中学足球课堂运用比赛教学法有助于中学生对足球技战术配合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固定的练习方式、“静态”的教学过程中难以明白合理的跑位、绝佳的传球时机,更难以明白如何跑、往哪里跑、什么时候进行掩护等等。也就是说,依靠练习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实践、去不断地运用才能明白自己在场上的位置、才能明白自己的角色,才能担当自己的职责。

在中学足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为中学生掌握个人技术的练习提供了一个比赛的环境。如果孤立地进行枯燥的训练是难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运用技能的,特别是学生通过对足球控球、传球、踢球基本掌握后,必须通过实战来提高自己在比赛中运用相关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加强综合练习,优化技术组合。以停球为例,如果孤立地反复练习停球动作,就难以掌握在真实比赛的时候集体配合,流利地、不停地传、接、运球,并以射门告终。采用非比赛教学方法,学生基本是在非对抗性的条件下进行反复的练习,完全脱离了真实比赛的环境,即使学生的次数多、时间长,但是始终缺乏比赛的锻炼,到真正的比赛条件下,往往表现出技术动作缓慢,反应不及时,害怕紧逼,从而导致动作僵硬,传球错误或者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不在比赛或者模拟比赛环境下进行的技术练习在实战中根本就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3.2.3 比赛法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效果分析

比赛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师教学服务,对于学生来说,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战术的一把利剑。通过比赛教学实践,教师能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灵活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比赛进行指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教学比赛进行指导,不论是战术,还是技术,所教授的技、战术内容必须想办法贯彻到比赛中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同时又对比赛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比赛过后的理论教学中将相关的理论教学上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巩固。比赛分析围绕教学工作来进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3.3 中学课堂运用比赛教学法注意事项

3.3.1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从学生的实践情况出发,合理地选择比赛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的安排,比赛教学使用的时机和比例,同时要不断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特征合理的分组,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内在需要,合理安排好运动负荷、运动强度以及心理负荷,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 灵活运用奖惩制度

鼓励教育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惩罚教育更好,因此在中学足球课运用比赛教学法,要以鼓励为主,并善于制订奖惩办法。例如当学生处于疲劳状态时,要善于利用休息时间作为奖励,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总之,中学足球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要掌握相关技能,提高战术水平,更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发展学生心理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进一步社会化,满足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素质教育服务。

3.3.3 及时予以点评与小结

在中学足球课堂运用比赛教学法关键环节之一是要对学生课堂的表现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小结。对学生在比赛教学过程中的整体做分析,对学生的个别表现、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者小组给以及时的肯定或者否定,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深度的分析,讲解致因,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扬,树立榜样作用,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的表现有个整体的把握,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 结论

4.1 经过8周的教学实验,比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足球成绩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效果。

带球过杆技术对比p<0.01 (p=0.000),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带球过杆技术对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定位球踢远技术对比p<0.05,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的定位球踢远技术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定位球踢准技术对比t=3.067 p<0.05 (p=0.04),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的定位球踢准技术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4.2 教学比赛不仅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有促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中学生的足球技术学习有显著性效果。

参考文献:

[1] 柴新·小型足球运动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4.

[2] 赵升,周毅.广州市大众普及系列足球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11.

[3] 肖辉·大学生足球活动特征分析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4.6.

[4] 刘夫力·小型3人制足球的战术打法[J].广州体育学院,2003.5.

[5] 刘夫力·小型5人制足球的战术打法[J].体育师友,2003.1.

第5篇

“比赛训练法”有异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的,任务和内容的需要,通过比赛或者是近似比赛的方式,充分利用现实中的比赛规则和技巧来进行教学与训练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方法。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单调性和枯燥性,运动训练中的比赛具有鲜明的竞争性和趣味性。如果学校能够很好的把比赛训练法应用到羽毛球教学中去,一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1 比赛训练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毫无疑问,比赛训练法是适应现如今羽毛球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的优越性有很多,笔者归纳的比赛训练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如下。

1.1 增强学生兴趣,提高自身能力

传统的羽毛球教学方法那些重复的、枯燥无聊的训练会慢慢地磨灭学生对羽毛球极大地热情,一旦学生对羽毛球运动产生反感,他们便会消极对待专业学习,那么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赛训练法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既解决很多高校由于扩招而带来的设施方面的压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满足各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能够很好地带动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羽毛球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还可以在通过各种比赛来增强学生体质。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参加一些比赛也会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利用比赛训练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意志和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体育道德作风。总之,把比赛训练融入到羽毛球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各种优良的自身品质。

1.2 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在羽毛球教学及运动训练中,融入比赛训练法,使得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也是提高羽毛球教学及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虽然高校中博学的教师们总结出了很多的羽毛球理论,但是如果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就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那么与实践相结合的比赛训练法就能够大大减少羽毛球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基本战术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目的。很多学生都对羽毛球的基本知识及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对简略地讲解羽毛球方面不太实用的东西,在比赛中以实例来引导学生加强羽毛球战术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实际作战能力和积累学生羽毛球的实战经验的目的,一步一步地去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术。

1.3 有利于我国羽毛球事业的发展

尽管羽毛球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项全民健身项目,但是我国职业羽毛球运动员以及羽毛球整体事业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赛训练法虽然不能解决羽毛球事业合理化运营以及创新式发展的问题,但是它能够为我国职业性的羽毛球事业提供优秀的后备运动员。把比赛训练法融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品质,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今后羽毛球职业生涯的发展,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这样就会为羽毛球事业招纳适应性强的队员打好基础。而且,比赛训练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学生探索的动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这样的话,学生学成之后便会全心全意的为羽毛球事业而奋斗,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出现。

2 比赛训练法应用于教学出现的问题

把比赛训练法融入羽毛球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有着锻炼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推动我国羽毛球事业的发展等等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比赛训练法应用于羽毛球教学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笔者所发现的问题如下。

2.1 运用比赛训练法的时间不合理

比赛训练法有很多优点,但是如果不事先分析定位学生的羽毛球水平,也不考虑教学内容及目标,那么反而往往会造成事倍功半的不良结果。如果在学生刚刚入学就进行比赛训练法来提高他们的水平,由于学生没有系统的掌握羽毛球知识及动作要领,即使是会打羽毛球,那也是大众化的打法,完全没有职业性可言,那么这时的比赛训练法就毫无意义可言。这样学生的一些错误技巧就会根深蒂固,对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利。或者甚至会降低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他们会觉得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于是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对学校将来的教学开展不利。

2.2 学生学习方法不足

把比赛训练法融入羽毛球教学,为羽毛球教学增添了很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但是由于学生天生有着贪玩的秉性,如果他们仅仅是把比赛训练法看作是学习之余的一种娱乐,那么就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羽毛球实战能力的目的。

3 促进比赛训练法应用于教学的相关建议

3.1 合理安排比赛训练法的运用时间

在采用比赛训练法于羽毛球教学法时,学校一定要准确的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能盲目的进行训练,要立足于教学对象的基础和水平来组织教学,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羽毛球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目的。虽然仅仅是训练学校也要认真对待,不能采用散养的方式,制定与训练者的水平相适应的比赛训练方法和规则,只有这样被训练的羽毛球专业的学生才会全力以赴的对待比赛,才有利于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另外,进行比赛训练时老师一定要到位,这样就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及时指出学生在力量、姿势、动作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老师们要用全局的观念来看待问题,在羽毛球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把比赛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不足之处,所以老师在羽毛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

3.2 学生要端正态度

对于把比赛训练法融入羽毛球教学,学生一定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次完成比赛训练后,都应该总结自己的失误和所学,并认真做好笔记,要对自己负责。做总结可以让学生明确的掌握自己训练的内容、目的并及时的反馈,为下一步的训练指明方向,也可以用作同学间的经验交流,大家一起提高羽毛球水平。另外,学生一定要坚持学习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它是为了训练效果、提高羽毛球水平而比赛。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得到比赛的胜利而进行,盲目竞争,忽略了中间的过程,那这样的比赛训练也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而且成绩也难以有所进步。

第6篇

摘要:由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工程机械技能竞赛每两年举行一届,现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竞赛。2016年全国30中高职院校参加竞赛,参赛选手共97名,此次竞赛也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一次盛事。参赛选手的比赛训练,可能是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比较头痛的问题。因为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时间长等特点,不单是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更要求教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花费巨大的精力在比赛训练上。因此,笔者思考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提高比赛训练的效率,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趣,减少训练的枯燥性,减少教师的工作强度。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技能竞赛;工程机械竞赛

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推进,各行各业对员工的素质、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也在组织各专业的技能型比赛,力求在技能比赛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产教结合格局。技能竞赛作为一个同台竞技的舞台,不单是教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更是反馈教学是否有成效的有效手段。

每所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都不尽相同,训练方式方法也不一而足。虽然有些方法可能比较有效,但指导教师可能是花了大量的时间与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并及时地为学生解惑。笔者也试探讨一种更有效的训练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指导教师高强度工作。这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型驱动式教学法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是Krashen的理解性输入及“学习”和“习得”理论。该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真实任务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新知识的学生习就隐含在一个个具体而有意义的任务中。学生参加一场竞赛,欲获得好名次,不单是对学生的高要求,更是对指导教师能力及教学方法的一种挑战。学生参加竞赛需要指导教师针对比赛文件进行研究分析,做到步步为赢,字字透彻。基于以上要求,根据任务驱动式教学对工程机械竞赛训练方法做以下分析研讨。

1.分析竞赛文件,制定学习目标

竞赛的组织方在赛前提供的比赛文件是作为竞赛指导教师务必需要进行有效分析的重要参考资料,包括竞赛指南、竞赛技术文件、评分标准等。

对于参考性评分标准的原则是在时间的允许情况下,确保安全规范,尽量避免增加其他多余的操作。

分析竞赛文件的目标是把文件里的要求重新制定成一个个子目标,把子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个的工作任务。这要求指导教师或者团队需要对竞赛内容深浅进行把握,不宜过于简单,更不宜过于复杂,把握竞赛试题的程度,这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

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可实现的,这种学习过程才显得有成就感。

把目标罗列在黑板或白板上,参赛选手每天可以见到,训练前需要根据目标分析,前一天学习到了哪些内容,并进行总结分析,并有针对性进行优化处理,并提供处理方案。

2.制定工作任务的原则

对于竞赛来说,目标一般都是达到竞赛文件的技术要求,可以把文件里提及的技术要求做为学习训练的目标。其实关键点在于工作任务的制定,它需要遵循一定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工作任务的制定需要与目标切实结合,把目标整理分化,根据每一个知识点,确定该任务的制定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是否是最适用最符合实际的工作任务,尽量避免无关核心知识点的任务。

(2)层次性原则。

工作任务的制定需要符合认识学习理论。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相关性的,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基础较差的选手,在训练过程中,务必遵循该原则,一旦脱节,会影响其他参赛选手的情绪及学习的动力。工作任务制定之后,最好指导教师操作一次,体验任务的难易度,并对操作时间进行测试,尽量把每次工作任务的时间有明确的要求,具体到分钟是基本要求,甚至具体到秒。

(3)开放性及竞争性原则。

竞赛训练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参加训练的初期还好,但是中后期会有怠倦期。任务应该是开放性的,不能仅仅是围绕固定的执行模式,而是一些任务不能因空间限制就不能有顺利执行。对于竞争性原则,可以通过内部竞赛增加选手之间的竞赛性任务,或者在初期进行校内表演赛任务,通过表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邀请一个班或两个班的学生,定期围观他们进行训练操作,提高学生在被围观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比赛过程激烈紧张的气氛打下基础。

3.工程机械技能竞赛实施

2016年11月份,全国工程机械技能竞赛其中一个项目是液压泵拆装。根据竞赛文件《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工程机械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实际操作)技术文件》,把该项目的目标及任务制定作以下。

目标的制定不是单一的,可是多个子目标,根据目标再制定任务,任务也不是完成了就表示结束,也可以根据学生训练的情况进行调整,但务必把所在的任务都执行,形成一个周期性的循环。学生能够顺利执行工作任务,离不开指导教师前期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示范并讲解操作,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实操之后,对任务进行校验并考核,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率是否与所设定的目标相符,如有不符的地方,应及时调整工作任务或加大任务量。在此所罗列的任务只是大概的情况,不代表具体的任务数量,也没有具体的时间周期设定,实施过程还要看预算的总训练时间而定。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每一项任务都选手之间进行带有奖惩制的比赛,相互了解彼此的不足之处,通过互评的方式,降低选手在作业过程中的失误。

虽然2016年大赛笔者指导我院的液压泵项目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经过近两年来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分析清楚并及时也纠正,相信在往后的竞技中能有所突破。

5.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指导教师前期的工作量的投入较大,在选手训练过程的指导过程也显得更有方向性,能够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而不会整天不知从何开始训练,不知自己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通过选手与选手之间的相互评分及监督,将会大大有利于训练进度的提升及技能理论水平的提高。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技能竞赛中按照“大赛的教学目标分析(包括文件精神、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标准等) 分析转化工作任务(包括工作情境、技能学习项目、技能手段、教学方法等) 专业技能提升(包括任务驱动式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等)”的设计思路,将工作过程或技能大赛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融入平常日常教学当中,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供更好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祁云嵩,华伟.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119-120页

[2]孙鹏飞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原则与方法探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年10月第5期,622-623页

[3]赵呈领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第1期,142-146页

第7篇

论文内容摘要: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的现状,构建了“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体能、不同技能与知识结构的学生的成才需求,并将其培养成为寓知识、道德、智能、体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多都是以应用型的本科教学为基础而进行的研究,针对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的研究则少之又少,这就使得目前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年制的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之一,要想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环境与师资力量,创立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区性特点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我们根据自身多年来一线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不断地积极探索,构建了“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通过十多年的实施与应用,得到充分验证,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以此推广,试图为我国高职高专二年制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是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要求,广泛阅读了教育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著作、书籍和大量的参考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同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体育界——中国体育学术网等网站系统查阅了相关方向的文献100余篇,全面了解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以及研究方法,为本研究的论证和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2.专家访谈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多位教学论、体育教学课程论、教育学专家和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六位教授和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观点、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他们的部分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经过前期的研究,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就本研究相关问题对内蒙古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260名学生进行调查,旨在客观分析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37份,有效问卷237份,回收率是91.9%,有效率为100%。

(1)问卷效度检验。本问卷内容围绕教学、管理、科研、课程、考核等5个维度进行编制,初步拟定4o个题目。为了核实问卷内容是否符合所要研究内容的准确程度,作者分别请6位长期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对问卷了进行分析,以帮助做出对测验题目和原定内容范围的符合性判断。不同的专家对本问卷的题目内容进行了基本判断,认为题目拟定非常合理的有1人,较合理的有4人,一般的有1人,不合理的无。专家对调查表的修改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意见,笔者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将含有重复意义及不够合理的题目进行了修改和筛选,修改后的问卷共有35个题目,将修改好的问卷返还给专家再次审定,有80%的专家认为调查表的设计和内容安排合理,可以作为本研究调查工具。

(2)问卷信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所得到材料的可信度以及本次论文的条件限制,我们在第一次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了50人,在相隔一周后进行了重测,并对此进行了信度检验,获得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可靠的重测信度。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13.0forwindows英文版数理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统计结果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得出最终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等八种智能。从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审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竞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竞赛是体能与智能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

2.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人的能力的高低是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志。人的能力的发展的实质是人脑、人体活动功能水平的提高,是主体自身发展的结果。人体活动能力,如田径运动员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都是在教练指导下,通过自身锻炼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不可传授的特征。人脑的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受到传授的直接影响,但不是由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他人的传授所引起的自身的活动中形成的,同样是不可传授的。体能和脑能是构成人才的两大重要因素。

(二)“教、智、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即“教学育人”,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育。是指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术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处理好学会做人与学好技术的关系,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去做事、去做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从“体能型”向“知识型”升华。

“智”即“开发智能”,是指在体育教学与竞赛过程中,围绕体育学科所积淀的文化智慧、知识基础、实践方法、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促进其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提升。同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帮助学生利用他们的智能优势,有效、便捷、多样的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积极地运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最终实现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升华。

“竞”即“竞赛成才”。教学竞赛是将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实践运用为主,通过创设出适合课程目标、教学对象的多种教学竞赛展示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发展水平,达到检验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运用能力。竞赛是学生领取成才合格证的重要关口。

“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育人”、“开发智能”两环节以认识体验为主。“竞赛成才”以学习实践为主。

总之,“教、智、竞”是实现知行合一,即知识、道德、智能、体能有机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成为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身心一元论,即身心同一论、身心对立统一论的健康观和人才观。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促进学生的体力、智力、心力和谐、协调、统一发展的方向转变。培养出有特长的、适应地区需要的知识、道德、智能、体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2.精心实施。实施“教、智、竞”一体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创建体育教学的“全面、全员、全过程”。“全面”就是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的课堂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是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一是要实现教师主体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实现教学最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理解学生人人都是教学的主体,尊重个性、欣赏差异、彼此信任,形成全员学习的共同体。“全过程”是指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渗透到教学的全部运转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时空连续运转过程:从时间上看全过程是指整个教学的设计——自我练习——实践运用——评价;从空间上看全过程是指师生与课程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习主体的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课程教学的建构者,他们与交往对象、环境以及教材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一个连续的动态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教学育人”过程。这里不去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更不去辨析学术界对教学过程的争鸣,只谈谈我们的“教学育人”是怎样实施的。以篮球课程的传、接球技术教学为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备课、上课、课后评述等几个阶段进行。

备课:(1)提出问题。什么是传、接球?传、接球技术有几种?传、接球的技术要求是什么?(2)分析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篮球技能体验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初步提出掌握正确传、接球技术的方法和易犯错误。(3)解决问题。经过小组集体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

(注:备课途径为查阅资料,认真讨论,实地演练)

上课:(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案;(2)各小组按自己的教学方案练习;(3)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技术比赛。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各小组教学方案的优缺点以及通过练习掌握技术的程度。

课后反思:你对不同教学方案的感受?你学到了那些新东西?以作业形式与教师交流。

教学育人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为教学与育人两者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既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又是学生的认知教练、合作伙伴与顾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和接受知识,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地学习,而是通过任务的分工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这是一个相互尊重彼此虚心求学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格的过程。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思想“火花”。整个课堂的组织管理突出表现为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地引导学生从“体能型”向“知识型”升华。

2.“开发智能”过程。身体一运动智能是指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去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如:田径课程中跑、跳、投技能的练习,可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体操课程各种技能技巧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发展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球类课程通过手、脚、头等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综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可见,通过专业课程发展体能过程的实质就是“开发智能”过程。

体能是智能发展的支点。体能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重在反复锻炼和巩固提高。发展体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运动智能。换言之,运动智能是人在身体反复运动中感悟、体验而习得,非外铄而注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通过肌肉增进记忆,运用身体体验知识”,学会“用动作表达,用身体谈话”,教育界称此为“动作教育”,它对发展人的智能大有裨益。

体育专业课程在发展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同时,促进了其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提升。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智能,是人能够直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像,能够重现、转变或修饰心里图像田瑚。不但能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还能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空间位置。教学过程特别关注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速度、动作节奏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速度感、节奏感,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只要长期坚持智能开发的宗旨,学生就会逐步的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升华。人际关系智能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它包含理解和察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在各种教学比赛中,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使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智能也是一个品德陶冶过程。

“开发智能”对我们来说,还仅仅是尝试,目前尚无成功经验。提出来愿与同仁共同商讨探索。

3.“竞赛成才”过程。“竞赛成才”过程就是“教学——实践(竞赛)——再教学——再实践(竞赛)”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计划中将术科课程总课时的10%设定为实践课时。通过竞赛展示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发展水平,检验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运用能力。教学比赛作为一种课程活动,它的开展遵循“主题·准备·比赛·评述反思”模式:

(1)从教学需要、学生兴趣出发,选择一个开放性主题,如:展示赛、检查赛、晋级赛、主赛,其中所包含的、涉及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问题情境做出富有创意的解答。

(2)精15、,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竞赛方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下列任务。以篮球赛为例:

a确定竞赛主题。如确定为晋级赛。这是一种为进一步提高技战术、体能、智能的比赛,以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追踪评价,激励学生成才。

b.确定比赛方法、比赛形式。比赛方法:淘汰制或循环制;比赛形式:5人制或3人制;比赛时间:二节或三节、四节、多节,每节10分钟或l2分钟。以上比赛因素是可变的,可依据参赛人数而确定。

c.制定评分细则与标准。评定内容包含:a.技、战术;b.技能;c.体能;d.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

评定细则标准依据竞赛主题及学生特点,参考体操比赛评分标准进行制定。

d.裁判方法。场上裁判,按篮球裁判法执行;场下裁判,主要依据技、战术、技能、体能、智能的评分标准打分。

课前准备,其实质就是备课。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课中竞赛成败的关键环节。“凡事预则里,不预则废”,竞赛方案出台后,还需多次实地演练,才能少犯错误。

(3)组织比赛。教师领导学生按竞赛方案组织比赛。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赛者,学生的活动是交互式的合作性的。教师自己以导演身份出现,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导出“交响乐”式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声音)认识,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相互搭载,产生回想和共鸣。使教与做、学与做结合的更好。

教学竞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的建构,更加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更多的比赛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参赛权利”、“体验感悟的权利”。无论是场上队员(学生、班主任),还是裁判员(学生、教师),使他们的个性、人格、尊严都得到平等对待,使他们的理解、体验、感悟、情绪都得到尊重。

课堂竞赛同样体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等特点。如果课堂竞赛进行不完,可延续到课外,但仍按竞赛方案执行,不得偷工减料。

(4)赛后评述反思。反思的内容有:从比赛中学到哪些新东西,在比赛中技战术、道德、智能等方面展示水平怎样,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建议等。要认真总结,以作业形式与老师交流。

(五)“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效果的反馈

1.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际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表1):在237名学生中,82%的学生对教师课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满意的。有76%的学生认为该系的教学方法很适合他们,并有7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中有3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积极性在课上仍就未能被全部调动。这就充分说明“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促进了他们的快速成长,实现了教学育人的目的。

2.对能力培养的反馈。在针对体育教学与竞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调查中显示(表2):76%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7%的学生认

为该系的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在实现“竞赛成才”的过程中,我系开展了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活动,如:系内篮、排球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试图让不同体能、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在比赛中得以建构,甚至于推进68%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优化重组,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潜在培养。其中有86%的学生认为系内的各级各类的比赛能够达到检验他们所获得的各种能力的目的,这就证明了竞赛活动已成为鉴别学生是否成才的途径。在竞赛中的表现则决定了学校是否为他烙下“合格”体育人才印记的关键所在。

表2中显示:83%的学生愿意在体育教学竞赛中接受学习效果的评价,这说明他们在竞赛过程中能够以完全放松的心理状态展示自身所学的同时,实现自身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教师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考核。因此,“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竞赛成才”过程的育人与评价的双重效果,是该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最好验证。

“竞赛成才”突出育人与评价的紧密结合。我系根据自己学生知识结构、身体能力与技能水平建立了系内特有的比赛制度,设定了各种各样、各级各类的比赛。不但弥补了学生无参赛体验及各种大型比赛体验的不足,进一步为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道德体验和体育竞赛

的心理体验,而且也使得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培养、发挥全体学生的体能、智能、情感、想象与创造力,充分利用竞赛这个教学手段的情境性与生动性的特征,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竞赛成才”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不知被评价的情况下,时时接受评价;使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及时地获得各种反馈信息并应用于教学方案的调整,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益与高质量。

三、结论

1.构建“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创设了“教学育人”、“开发智能”、“竞赛成才”的三合一的育人过程。

2.“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树立“身心一元论”的健康观、人才观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精心实施。

第8篇

竞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学优势和特长、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把竞赛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意克服竞赛与教学相脱离的倾向,使竞赛紧紧围绕教学来进行。在竞赛时要尽量做到新颖、小型、灵活。在选择竞赛的具体方法时,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灵活多样。

一、按竞赛的主题划分,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 个人为主题的竞赛。在每堂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题目类型。如看谁答得最快,看谁总结得言简意赅,谁能用成语或俗语表达,谁能用小故事或身边的例子说明,等等。对于参赛的同学,老师应给与评价,并以平时分的形式给予记载。

2 以小维为主题的竞赛。在教学的必要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自然组为单位,或以男女的划分为单位,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产生学生代表(讨论时间大约控制在10~15分钟),进行小组间的对抗赛。通过这种竞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又能发挥优生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欲望。有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以班级为主题的竞赛。思想品德课具有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双重功能,是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因此,应抓住社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全年级或全校性的竞赛活动,并配合学校政教处和团队组织,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促进学生的上进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二、按竞赛的时空划分,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1 课上操作法。就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是竞赛穿插于教学之中。用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通过老师的评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为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抢答法。在做各种类型的竞赛题时,教师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比一比看谁做得快,先做完的同学可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让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这种做法可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2)“多米诺法”。在进行此种方式竞赛前,教师要先印发一份选择题或判断题试卷,在课堂上先由思想品德课代表叫出4位学生的学号,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出前5道题的答案,然后在这4位同学中选出一个答得最快最好的同学,让他来叫出下一组4位同学的学号,到黑板上写出下5道题的答案,这样不断循环下去,直到题目做完,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和老师从沉重的考试和批卷中解脱出来。

2 课下操作法。就是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完成,把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竞赛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处理具体问题的实践之中,并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使学生的特长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具体方法如下:

(1)课前论谈法。为了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我们开展了课前论谈大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由课代表安排两个人发言。发言的同学,可以对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运用思想品德理论对社会某一事件进行分析,可以谈自己学习理论的体会,题目不限,但力争理论联系实际。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大约在2―3分钟。全班循环一轮后,进行总结评比,选出优胜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2)实践模拟法。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可在不同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模拟表演。如模拟法庭、模拟拍卖、模拟退货等,使学生既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学到实践中的经验。

第9篇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06年山东省“学校杯”中学生健美操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及与训练相关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就如何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比赛和训练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

山东省自1998年开始举办中学生健美操比赛,赛区多分布在济南、淄博、青岛、枣庄等地。本文以参加2006年中学生健美操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健美操训练提供有利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参加2006年山东省“学校杯”中学生健美操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发放问卷69份,回收58份,其中运动员问卷51份,教练员问卷7份。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男女运动员比例相当,男生有25人,女生有26人。男运动员平均年龄17,8岁,女运动员17.2岁,多是在校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从训练年限来看,女运动员平均年限为2.25年,男运动员1.85年,运动员训练年限差距大。

运动员训练时间调查显示,41.18%的运动员选择每周训练7次以上,排在首位;35.30%的运动员每周训练6~7次;17,65%的运动员每周训练4~5次;5.88%的运动员每周训练2~3次。有49,03%的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间都在1~2h之间;每周训练3~4h的运动员占9.80%;训练2~3h的运动员占33,33%;只有7.84%的运动员每次训练课在4h以上。大多数运动员的训练时间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也存在部分不合理的现象,训练时间每次在4h以上,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在调查中显示,52.94%的运动员认为日常训练对学习的影响比较大,35.32%的运动员认为影响比较小,11.76%的运动员认为没什么影响。

运动员在进行专业的健美操训练之前,有17.66%的运动员学习过舞蹈,多数是女运动员;体操、武术、球类、田径等项目中.田径运动员所占比例最多,为15.68%;美术、乒乓球、游泳等各占1.96%;其他项目占到11.76%;还有21.57%的运动员在训练健美操之前未曾有任何项目的训练。

3.2运动员的参赛及运动损伤情况

运动员在此比赛之前参加的包括省市、全国、世界性的比赛情况如下:31.4%的运动员参加过3~4次的比赛;27.5%的运动员曾参加过1~2次的比赛;23,6%的运动员参加过5~6次或6次以上的比赛;还有17.5%的运动员未曾参加过比赛。在运动员参加健美操比赛的原因调查中,有76.47%和72.55%的运动员把个人兴趣和求学需要放在前2位,说明目前中学生运动员还是把升学放在首位,采用突击式训练,忽视了运动损伤。

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是训练中不可避免的,直接关系着训练和比赛成绩。在调查中显示,运动员肌肉拉伤占41.18%,排在首位;其次是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分别占39.22%、25.49%、21.57%和7.84%;其他部位的损伤情况占7.84%;从未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员有21,57%。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意外、健美操项目特征、疲劳、运动量过大、运动强度过大、伤病等。33.33%的运动员认为是意外造成的损伤,25.49%的运动员认为疲劳造成的损伤,分别列数前2位。运动损伤可以通过改进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对损伤知识的了解、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等来预防。

3.3教练员基本情况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队伍的发展。调查得知,在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训练技巧和方法的评价中,有72.63%的运动员认为好或很好,有27.37%的运动员认为一般或差。教练员大都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因教学工作繁重,不能以全部的精力投人训练,部分教练员由于工作经验缺乏,训练方法手段陈旧,信息收集不及时,不适应竞技体育的科学化发展,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

调查结果还表明,运动员的选材在训练中体现出了重要作用,57、1%的教练员认为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相比更为重要,42.9%的教练员认为两者同等重要。在运动员的选材上,教练员掌握的选材方法多是根据运动员的外在形态、身体素质和当前的运动成绩来决定的。

目前,提高教练员水平最主要的途径是多参加比赛,从竞赛中提高,比赛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发现不足、学习对手优点的机会;另外,举办教练员培训班也是提高自身水平的重要方式。一支高水平的健美操队伍对健美操教练员的特殊要求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对健美操的发展趋势有预见性;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组织和编排能力;能启发和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有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和说服教育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运动队管理能力和果断的临场指挥能力。

在影响运动队发展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教练员们普遍认为,影响运动队发展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学生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训练经费短缺、学生生源质量差、校领导不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参赛太少、训练时间不充足等。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训练场地设施的不健全,57、1%的教练员对训练场地不太满意,28.6%的教练员表示一般满意,只有14.3%的教练员表示对训练场地比较满意。

有57、1%的学校领导对健美操项目较重视,另外42、9%的学校领导表示一般重视或是不重视。教练员们普遍认为,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太少,运动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一方面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还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部分运动员已经取得了名次,可以在升学中享受优惠政策,就认为没有必要再参加比赛了,间断了日常训练,上述种种现象都不利于为高校输送后备人才。

4 结论与建议

(1)健美操运动员运动基础差距大,水平不一,给日常训练带来一定的难度,教练员在安排训练的时候要重视基础,加强基本步伐的训练。运动员选材也不完善,缺乏系统的选材体系,教练员多数是根据经验和运动成绩来进行选材的,没有相关的测试和评定体系,为高校培养后备人才的前景不容乐观。

(2)运动员训练和教练执教的目的只为了升学和输送人才,忽视了训练的科学性,训练时间不够合理,运动损伤现象严重,影响了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可以通过改进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对损伤知识的了解、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等来预防运动损伤。

(3)项目发展经费短缺,场地设施尚不健全,没有得到学校及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运动员参赛费用负担大,也有部分运动员是自费参赛,竞赛体系尚待健全。

第10篇

一、工作业绩:

1、学校接受县、市“两基”工作组的年度跟踪检查,均受好评。12月5日,我校接受县、市“两基”工作组的年度跟踪检查。工作组的有关领导对我校的“普及程度”、“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等专题的软件建档工作比较满意。12月18日,我校接受泉州市人民政府“两基”工作组的年度跟踪检查。工作组领导着重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普及情况进行检查,认为我校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通过自筹资金完成了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的建设,实属不易,对学校领导超前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十分赞赏。

2、学校实验课题升格为市级重点课题。2001年12月,我校课题经市教科所检评鉴定后,因“研究方向正确、课题组力量较强、研究进展情况良好”而被提升为市级重点课题,并成为全市的17个获拨专项经费的课题之一。这是我校课题组全体教师几年来辛勤汗水的结晶,也是我校课题实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学校被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我校因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体育成绩突出,被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刘永懋老师同时也被评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4、我校教师在学区、县级各种比赛中喜报频传。(1)**老师参加县作文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2)**老师参加学区数学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荣获一等奖,并代表学区参加县数学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荣获二等奖。(3)**老师参加县“陶行知教学思想”知识竞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4)**老师荣获县小学作文教学论文评选二、三等奖。(5)***两老师参加学区自然优质课评选活动分获一、二等奖。

5、学生在学区、县级的各种比赛中硕果累累。(1)参加学区的中、高年作文竞赛,荣获中年级团体第三名,高年级团体第二名,并有陈岳东、张燕珠等19位同学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2)参加学区的四至六年数学竞赛,荣获四年级团体第一名,五年级团体第二名,六年级团体第一名,陈岳东、郭跃坚、张铭祥等28位同学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3)参加学区朗读比赛,张娟娟、黄于玲等7位同学获得一、二、三等奖。(4)参加学区“理想、信念”演讲比赛,张凯祥同学获得一等奖。(5)参加学区书法现场竞赛,***等3位同学获得毛笔书法一等奖,***等6位同学获得硬笔书法一、二、三等奖。(6)参加学区音乐素质比赛,**等5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同学还代表我学区参加县小学生校园歌手比赛获得三等奖。(7)参加了学区的田径选拔赛,我校获得团体第二名,**等8位同学获得单项比赛前六名。

6、积极筹集资金,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本学期,学校建置了一间拥有30台计算机的电脑室,进一步完善了多媒体教室的相关设备,添置了100套课桌椅子。 二、主要做法: (一)以“教学汇报课”为载体,深化学校的教育科研。 一学期来,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教研日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使教师明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理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深入开展新的教材教法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活动,做好“五年制”向“六年制”转轨的衔接工作,同时关注新的教研信息和教改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际,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我校还健全“人人上汇报课,人人参与评课,人人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教研制度,还要求教师们都要制定出自己的实验子课题,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着手研究。为此,我们开展了教师“教学汇报课”活动,让每位老师都有机会上汇报课,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汇报自己的课题实验成果,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每位教师边听课要边做好听课评析,保证听课时认真听、认真记,评课时人人有发言,发言有条理、有重点。在评课中,促进全体教师思想上和业务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能“教”会“评”,还要会“写”,引导教师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后感,上交教案、说课材料和教学论文。最后从课堂教学、业务档案和评课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提高教研积极性。

在“教学汇报课”活动中,语文教研组长**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老师和几位年段长为了活动的顺利举行,不但要和老师们一样做好常规工作,上好汇报课,还主动承担了安排做课时间地点,辅导新教师,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撰写活动小结等任务,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日夜忙碌,经常灯下熬夜废寝忘食。黄晓红老师虽然已从教十几年了,平时家务活又多,但她仍与新老师一道上汇报课,部分老师因上课耽误了听她的课,为了满足老师们的要求,别人上了一堂汇报课,她却上了两堂。她的课亲切自然、清新淡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博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老师参加县作文教学荣获一等奖后,仍坚持完成自己的汇报课任务,她沉稳老练、游刃有余,把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指导结合得浑然一体,教学风格日渐成熟。*老师凭着自己的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睿智,善于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溶为一体,寓教于乐。林天香老师工作认真踏实,待人真挚诚恳,课内外均能以其高尚的人品影响和教育着学生,时时播洒其关爱的人文精神,在朴实的教学风格中实现创新。

(二)以培养名师为目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校加强师德学习,弘扬“乐育英才、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使教师端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继续实施“三·六·九”名师培养工程和新教师五年跟踪“新秀”工程,完善教师“以优带新”的辅导制度,从教师的“备、教、批、辅、查”等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勤指导常督促,切实抓好新教师的辅导工作,同时发现和确定一批教学、教改、科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为他们的成长、成名创造条件,使其逐渐成为学区、县乃至市级骨干教师,然后再以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的成长,实现人才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在学校课题组的组织下,全体老师紧紧围绕着学校的“优化课堂结构,发挥主体作用”的主课题,确定自己相应的研究子课题,做到“人人搞科研,人人有课题”,深化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课题研究更有实效性和指导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学习--实践--研讨--提高”,我们看到了教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风格日趋成熟,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为了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具备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我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信息技术培训班,学习课件制作和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创设我校特色的教研氛围,努力实现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和“专家型”转变。

(三) 以竞赛活动为动力,加快学校的素质教育步伐。

为了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精神,我校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朗读比赛、数学基础知识竞赛、口算比赛、音乐素质比赛、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田径选拔赛、书法绘画比赛、电脑操作比赛、六项技能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从学科上来看,活动不光有语文、数学的比赛,还有体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的较量;从形式上看,大部分活动我们都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体现活动的群众性和基础性,意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学区的作文竞赛、朗读比赛、数学竞赛、田径选拔赛、美术书法竞赛、音乐素质比赛和元旦文艺汇演,为特长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体现成功的喜悦。

(四)以特色教学为窗口,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我校近年来的办学思路。学校重视活动类课程以及英语和信息技术等新开设的课程的教学。严格执行新的省颁《课程计划》,做到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认真上好技能科和活动类课程。同时,我们在学区率先开设了英语实验班和信息技术实验班。我们聘请英语教师到我校任课,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形成初步的英语日常交际,为明年英语课在我校全面开设打下基础。我们还在中高年级的部分班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教给学生初步的电脑知识,让学生学会电脑操作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网络教学打下基础。我校还组织了绘画、书法、科技制作、舞蹈、合唱、童笛、武术、篮球、电脑、腰鼓、军号等十多个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五)以质量监控为依托,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本学期,我校成立质量监控小组,制定监控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用机制,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教师以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为指导,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校充分发挥质量监控小组的督查和指导作用,坚持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深入开展“一研三找”教学视导活动和“一题三课”常规监控活动,重点组织好教师“教学汇报课”、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教学“五认真”落实情况调查,知识质量测查、技能科及活动类课程教学状况检查、学生参与学习现状调查等几项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经验,切实做好检查前的指导和检查后的反馈落实工作,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以少先队活动为阵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数控技能 比赛水平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20-0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该纲要要求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要达到390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28%。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展示风采的广阔舞台,无疑是发现、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比赛的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紧贴产业需求,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促进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展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职业动手能力、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能力,展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成果,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本文讨论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数控技能比赛水平。

要提高职业院校数控技能比赛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组建高素质的教练团队。数控竞赛一般包括理论、软件应用、实际操作三方面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一届比一届竞赛的难度高,高速加工、多轴加工、组合夹具的引入对机床、刀具、夹有很高的要求,比赛的题型一次比一次有所创新、有所超越,更接近实际产品的加工。因此,要求教练必须是参加过数控大赛经历的优秀选手。这样的教练不但专业基础理论强、软件应用熟练、实际操作基本功扎实、编程加工工艺能力强、操作技巧娴熟,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场比赛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快速的反应能力。目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教练团队里,就有六个人是自治区的“广西技术能手”,其中一个人还是自治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荣誉都是在历届数控大赛中获得的,同时也锻炼和造就了我们的队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每届数控大赛都取得优异成绩,与教师的训练指导有方密不可分。

二是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1)学生队员的选拔。一般先海选——选出要参赛人数指标的一倍进行培训两周后末位淘汰——经四周后培训过后留1~2个替补队员陪练——赛前一周经过多次的赛前选拔确定最后参赛名单。经过这样筛选后可以获得比较优秀的选手。(2)制订严谨详细的培训计划。第一阶段为单项训练,第二阶段为综合件训练,第三阶段为组合件强化训练,第四阶段为模拟比赛训练。每一阶段的具体时间、内容安排、目的要求都要明确。训练项目包括CAXA数控机床自动编程软件的应用;数控机床模拟防真软件、理论考试平台的应用;车工工艺、机械基础、数控知识等理论知识的复习;数控车配合零件工艺分析、编程及加工方法、数学处理等技巧;数控车加工工艺、操作技能、心理的强化训练;模拟防真软件、理论、实操的模拟竞赛。(3)具体实施:首先,时间的安排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既不能影响选手本身对其他功课的学习,也不能影响其他学生对实训技能课的学习。技能集训必须安排在课余时间以及节假日进行,将理论、软件、实操训练时间科学地安排和合理穿插运用。其次,在初级阶段尽量用塑料棒、铝材、焊接刀具和高速钢刀具,这些加工材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刀具消耗,而且能很好地减轻撞刀对机床受损的程度。在中后期学生技能基本功比较扎实后,强化训练要用上钢料和涂层硬质合金刀具,训练选手对各种切削参数的把握能力,使其尽可能地掌握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性能以提高加工效率。选手对尺寸精度和粗糙度控制要做到胸有成竹“百发百中”。这样,既能节约训练成本,又能达到训练目的。再次,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些学生在平时训练时成绩很好,到了赛场,一旦出现差错失误时就会紧张,头脑一片空白,失去正常思考的能力,做无章法,严重影响比赛。另外,有些学生在平时训练时一旦做坏了零件某个尺寸,可能出于爱面子,或者是害怕教师批评,就偷偷地换掉毛坯,这也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对这种情况,教师既要控制好毛坯,又要告诉学生一旦做坏了零件某个尺寸不要轻易地放弃,一定要把别的尺寸做好。此外,在平时训练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经常交换使用机床,因为虽然是同一种类型的机床,但是操作起来手感还是会不一样。模拟比赛训练时把学生拉到校外去演练,因为到了陌生的环境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就暴露出来了,所以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对每个项目都应及时做好点评工作。

三是充分保障设备资源。数控机床设备是训练数控技能竞赛选手的基本硬件之一,不能用教学型的数控设备代替。因为教学型设备精度不够、功率小,满足不了技能比赛的要求。选手训练设备必须是企业生产型数控设备,而且所配的数控系统是企业生产和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常用的几个系统,如FANUC系统、SIEMENS系统、华中HNC系统、广数GSK980TD系统等,系统版本越高越好。数控技能竞赛与一般的专业竞赛相比,其成本要高得多,高速加工、多轴加工、组合夹具的引入对机床、刀具系统、夹具要求很高,这无形中进一步加大了成本。因此,需要学校在人、财、物、政策、措施等方面的鼓励支持,充分保障设备资源。

四是提高团队作战能力。历届数控竞赛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很多学校理论、软件、实操由一个人全包,而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个人很难有精力顾及各个方面,因而在很多情况下教练就只能抓重点,重实操,轻理论、软件。这就导致理论、软件方面无法与人家竞争,从而影响最终成绩。因此,在教练的安排上,理论、软件、实操应尽可能有专人负责,每人一项,分工不分家,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团结协作,合理安排。实践证明,数控竞赛历来取得优异成绩的院校都是团队作战的,他的团队组成既有校与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又有企业高手和研究机构加盟,可以称之为联合的数控“航母舰队”。所以在比赛中要取胜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必须高度重视团队的作用,提高团队作战的能力。

五是扩大信息资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到历来成绩优秀的院校拜师学艺或交流切磋,找差距弥补不足。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或企业的应用工程师、技术能手作为竞赛顾问,请他们对选手进行数控工艺分析,讨论难加工工件的加工方案,开设关于加工技巧的讲座。应始终关注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沿。例如,国赛每年有创新、有超越,每次国赛始终引领大赛的方向。如薄壁、偏心、镂空、套料、异形螺纹、梯形螺纹、端面槽、材料变化等;七级、八级公差的尺寸数量增多;零件数量五件左右要求5.5小时完成;工艺性加强,如要组合加工;结合生产实际功能性突出,如旋转油缸、槽轮机构、平面齿轮、滚动轴承、棘轮机构、齿轮泵、转子泵等,这些都是大赛的创新之处。此外,还应注意赛场提前公告的信息,如数控设备型号、数控系统版本、专用工艺装备等。

【参考文献】

[1]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官方网站[EB/OL].省略

[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EB/OL].省略

第12篇

【关键词】饭店管理概论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是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综述性课程,主要介绍饭店业的基本情况,位于专业能力结构中的管理模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在了解饭店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掌握饭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从事饭店管理的能力。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模式,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课程教学运用“教、学、赛”教学模式

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赛”教学模式已在我院全面展开,“教、学、赛”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学、赛相结合,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技术规范确定技能比赛的规则,把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组织成具有针对性和高度仿真性的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该教学赛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也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在“教、学、赛”教学模式下,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竞赛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比如,在跟学生介绍酒店概况时,可以安排学生收集资料制作酒店资料PPT进行展示,并进行演讲,那么以此为内容的PPT展示大赛和演讲大赛就可以举行,一方面激励学生掌握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锻炼了学生的PPT制作能力,演讲能力等。

比赛内容方面,比赛内容丰富的同时还要能充分体现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专业课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每个阶段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重点,每次组织的比赛应当体现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达到比赛的效果,平时专业课教学中的技能比赛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仔细琢磨该门课程应该培养的学生核心技能是什么,这些核心技能在每一个学段又是以怎样的分技能形式出现。以此为依据,专业课教师就可以分段设计专业技能比赛的内容和形式了。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事例研究法与讨论指导法。《酒店管理》课程理论性较强,导致许多教师上课时只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导致学生感觉学无所用,缺乏兴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事例研究法正是为此而生,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引入到社会实践中,让理论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同时还应该加入讨论指导法来打开学生思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事例研究法与讨论指导法这两种方法可以交替、揉合使用。在向学生介绍完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将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讨论完毕,要求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做总结,给出较为合理与常规的案例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讨论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对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讨论中,老师只给参考答案,鼓励学生给出更多不同的、有别于常规的解决方法或做法,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在讲授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方法时,先请同学们自己思考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并且说明各种方法可以怎样操作,之后老师再做出具体介绍,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视频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是最为直观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播放适当的教学视频,以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比如在介绍酒店的业务部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相关内容的VCD,这种既生动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对饭店有一个最直接的印象。视听法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如果合理使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具体操作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注意观察,发现VCD中的内容的不规范之处,提出并给出合理、规范的做法。

角色扮演法。是在主要的业务部门讲授完后,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把客人住店的全过程表演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在每轮《饭店管理概论》的教学中,我都会使用到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印象深刻,可以调动所有感官的积极性,学生表演后,尤其是对自己表演的部门工作记忆深刻,可以弥补学习中的漏洞,还可以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调查研究法。学生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为此,每学期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长期性的作业,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去走访武汉的各大饭店,一方面是去看饭店的布置、风格、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去了解武汉各大饭店的个性化服务、市场营销等情况,并且通过调查做一份包含现状和提高措施的报告。

换位学习法。换位学习法是指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做一次小老师,上讲台讲课。用这种方法,不但是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系统性、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也是他们对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检验。

利用网络,拓展教学。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课堂上老师所补充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为了满足部分同学的学习要求,也为了使他们对外界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酒店管理的电子期刊和视频讲座,这样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