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医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11-27 21:4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生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医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病人家庭与社会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1]。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对医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据统计,误诊病例中70%以上是由医生临床思维不当造成的[2]。科学的临床思维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保证,是医生长期从事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医疗模式转变的需要[3],是任何仪器都不可替代的。但是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仍然存在重视不够、片面思维、简化思维、表象思维、印象思维[4]等问题。我国对临床思维的研究一直集中在临床实践教育阶段[5~9],本研究将归纳基础教育阶段影响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因素,并结合国内外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提出有助于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兰州大学医学院340名本科生(低、高年级各170名,其中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年级及以上为高年级),四川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和山东大学各60名(低、高年级各30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在参考医学生临床思维存在问题与培养对策相关研究[10~13]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价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非常愿意=5分、愿意=4分、不一定=3分、不愿意=2分、非常不愿意=1分,计算相应教学方式认可度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对该教学方式越认可。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代表样本中的观察单位个数。

2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608份,有效率95.0%。

2.1不同学校、年级医学生对临床思维的知晓情况

高年级本科生临床思维知晓率高于低年级本科生,χ2=66.5,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2影响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因素

调查显示,医学生了解临床思维的主要途径是老师讲授,占63.8%;25.7%的医学生能自主学习并主动寻求相关背景知识;高年级医学生认为在临床思维培养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是主要影响因素;在课程设置方面,53.9%的学生认为临床思维培养相关课程和内容欠缺;另外,学校硬件不足(31.2%)、重视不够(30.6%)、提供了解临床思维的途径过少(28.8%)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临床思维的提升(见表2)。

2.3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

调查表明,医学生对实施PBL教学方式、应用标准化病人、设置人文社科课程、进行课堂提问等教学方式较为认可(克莱姆相关系数为0.1009,见表3)。

3讨论

第2篇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 的而共同进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即教 师之“教”和学生之‘‘学”所借助的方式和手段。全科作能力。而且在进入真正的临床实习后,实习生操作 的熟练程度及成功率、与病患的沟通能力,处理危急情 况的反应能力等均显著提高。说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 实习生更好地练习并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实现从理论 学习到麻醉实践的快速平稳过渡,对患者更是多了一 份人性化的照顾,有利于解决患者隐私和医学院教学 之间的矛盾。医学在我国是一个新的医学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预 防为主,防治与保健一体化,为所在社区居民提供预 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 —系列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全科医生是提供服务的主 体10。提高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为基层和社区患者服务 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全科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三基 能力,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 有能力从事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是全科医学教育的目 标,因此,全科医生又被称为居民保健的“守门人”0。 内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 生逻辑推理及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我国 医学院校的理论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 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通过 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H。因此,如何使医学生拥有扎实 的医学理论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主要 目标,也是当前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PBL教学方法能 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学生的沟通交 流能力,其核心目标是培养主动学习与分析的能力、团 队合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许 多明显优势,且与提高全科医师综合能力的培养目 标相吻合。因此,该教学方法对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方 向实用型人才有极好的优势。我们在临床医学(全科医 学方向)专业学生的内科学理论教学中部分引入PBL 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 下。

1 PBL的实施方法

     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宗旨的指导下,临床能力 的培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医学人 才的培养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模式发展,而优化 课程结构、拓展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成为 改革现有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当务之急。PBL即问题 为基础的学习法,是把学习“锚定”于某个具体和典型的 案例中,并将其情景化,也就是通过案例“触发”学生独 立思考,搜集知识并进而通过自己获取的信息来解决问 题,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手段;目的不是完美解 决所设定的案例问题,而是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 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及增 强自信心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助益。实质上它是一种以 “问题”为驱动力,人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技巧 及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

我们采取的PBL教学模式一般以8名左右学生组 成1个小组,每组分出1名学生负责记录,个班共有5 个小组及1名指导老师。根据相关教学经验将整个过 程分为以下1个部分。①阐明术语:即将指导老师提前 设定好的问题中不易理解及超出学生现有水平的难点 标明并进行说明,小组内组织讨论,并有记录员将讨论 后仍不清楚的问题记录在题板上一一列出;②明确问 题:确定即将被讨论的问题,记录员记录下没有异议的 问题;③集体研讨:通过集体讨论理清针对该问题已掌 握知识和不完善的知识范围,并记录下来;④组织和假 设解决方案:复习第2及第3步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的 解决方案,由记录员组织好进行组内解说;⑤阐述学习 目标:经过上述讨论后使组内在学习目标上达成一致, 指导老师在此时可提供指导及适当的引导,从而确保学 习目标具有全面性、适当性及可完成性;⑥信息检索:搜 集每个学习目标相关的知识,指导教师可在本阶段指导 学生选择数据库及检索的方法,并教授学生如何组织整 理搜集到的信息等;⑦综合:将组内学生搜集的资料综 合后再进行讨论,提出某一疾病的诊疗方案并总结相关 意见,同时使学生共享本组成员的自学成果,指导老师 检查学习结果并评估小组成效。针对全科医学方向学 生的工作环境及任务特点,在实行PBL教学过程中需要 特别加入疾病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能力,同时需要掌握疾病诊治过程中需要及早转诊的指 征等方面的教学点,通过对我院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 向)专业与非本方向专业学生的评价及成绩分析与实施 PBL教学学生的考核结果比较,我们发现,实施了 PBL 教学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实施传统教学方法 的学生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在整合病史、分析和诊断疾 病、临床思维能力上都有了明显改进,与国内外研究结 论相符。

2 实施内容及设立问题的原则

    PBL对不同水平学生有明显的影响,与其他教学形 式相比,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其内容除了学习与问题 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外,还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人际 关系处理技能、体格检查和各种操作技能、教育患者能 力、自学能力等技巧和能力的训练。因此设立问题的原 则需要注意:①应该与学生先前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匹 配;②应该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③应该能适用于 应用的分析过程;④应该必不可少地把学生定位于一个 或更多个教师的教育目标上63。

3 PBL教学中教师及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PBL教学过程中通过临床场景的模拟解决临床 问题,学生处于独立的状态同时可互相启发,学习的东 西多且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固,另外还可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观察者、评 定者,是“帮手”的角色,是让学生孕育思想的助产士。 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给予者”角色相比,在PBL中教 师角色的需要有所转变。①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师是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这种教 学方法运行顺畅的关键;②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素质: 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交叉 学科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针对全科医生的特点要不断提 高自身的全科医学教学理论水平,不能照搬过去的教学 模式及方法,而且要能熟练掌握和理解PBL教学法的概 念和操作方法;③能精选病例及适当的问题:教师要能 够根据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挑选典型病例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更大程度上 激发学习热情M ;④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 以选择病例,也可以选择学生接触到并提出的病例,培 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⑤要有激情及组织能力:能够 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⑥熟悉指导方法: 需在关键点上给予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进入状态,从而 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 角,相较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角色需要更多更大的转变。 ①角色意识转变: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转变为“自 我导向学习”由以前传统教学方法的记忆和重复转变 为发现、整合和展现;由倾听转变为互相交流和主动承 担;②职能转变:a.从知识获取途径来看,学生需要自己 动手查寻资料、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来获得及掌握知 识;b.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主要 靠自己,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反思和批判 性的思考,才能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库;c.不但要发挥 自己的主体性,还要充分发挥小组的社会性,同时作为 一个学习共同体,也要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因此在知 识构建上是紧密相连和互相作用的。

4存在的问题

    PBL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存在很多优势,但也存在 较多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践发现存在如下问题:①临 床师资缺乏及水平不齐:目前的课程主要由本院各个临 床科室医师承担,虽然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对全 科医学知识了解不足,也很少有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因 此对全科医生的执业特点了解不充分,如社区常见病多 发病诊断及转诊标准、疾病的保健、预防及护理等知识 更新不足,同时缺乏社区卫生工作经验,造成这些教师 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和方法指导学生,从而出现了专 科带全科的现象;同时又缺少有带教能力及带教经验的 社区全科医师,所以在教学进度的掌控、讨论方向的引 导、最新资料的查阅、疑难问题的解答等方面难免有所 欠缺;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教学法的理解不充分,不能 很好的完成教学,这几个方面均不利于全科医学人才综 合素质的培养;②不能持之以恒:因受场地、师资等条件 影响,往往不能很好坚持进行下去,很难取得更多经验; ③缺少社区医院及全科医学门诊的临床教学及实习地 点;④大多数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经验不足、无现。

    总之,在全科医学的内科学理论教学上,选用相应 的典型案例及问题进行讲授分析,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 性和实用性,也提高了全科医学专业医学生对社区医学 性质和任务的认识,同时也弥补了临床见习病人缺乏、 病人不配合的不足。通过PBL教学,加强了全科医师的 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及辩论技巧,通过主动学 习进一步扩大了全科医师的知识面,提高了团队协作能 力,同时提高了全科医师利用文献检索工具查找循证证 据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 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内科学 疾病理论授课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理念,符合现代社会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要求。

第3篇

1、中医学的教学现状

1.1目前各西医院校一般都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教学难度大的问题,这几乎成了中医学教学的瓶颈。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包含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及中医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几乎是中医专业课的浓缩版,这些课程中医专业的学生至少要学700多学时,而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仅为51,其教学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2中医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也就是西医各门基础理论课程之后,和西医的内、外学科同时进行,这时的学生已具有较系统的西医理论知识,习惯于用人体解剖和生理、生化的知识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很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中医学产生抵触心理,难以理解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并且西医课程多,分量重,使得学生必须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从而挤占了中医课学习时间。

1.3再有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用处不大,因此教师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多采用全部为理论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学生而言,虽然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效果不错,特别是一些西医疗效不好而中医疗效卓著的疾病,或者在养生保健方面值得提倡,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因而对中医学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中医学缺乏认同感,上述各方面原因导致中医学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2、中医学的教学意义

2.1通过对一些综合医院的门诊药房的了解,我们发现当前门诊使用中成药的概率,西医各科并不低于中医科,也就是说西医临床各级医生正在广泛地使用着中成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中成药治疗疾病可以弥补西药的一些不足,成为西药的很好补充,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由于一些西医大夫中医知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对临床病症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这就难免有给病人用错药的时候,基于上述原因,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让未来的西医专业人员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也兼学一定的中医知识是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使然,因而必须重视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为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准确使用中医药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2.2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还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学科研领域,有许多西医大夫正在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而西医工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懂得中医,因此,西医院校开设中医教学也是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今后有志于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发展的平台。

3、中医学的教学方法

3.1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种学习,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好。通过认真备课,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包括安排授课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用的语言、肢体动作等环节都进行仔细琢磨,尤其是第一堂课非常关键,在绪论部分通过介绍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例,告诉学生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介绍中医与西医的差异、各自的优势,中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临床进行授课。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加强临床实践,努力做到对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讲起课来才会使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3.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质量,通过动画、视频、音频、影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将临床上一些典型病例的诊治经过播放出来,把望闻问切四诊融于一典型病例之中,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中医临床,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弥补他们没有临床见习的缺憾,同时亦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充实、完善中医学网络课程,丰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答疑、布置作业与网络指导学习、网络测试等,做好网络辅助教学工作,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外学习,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3大力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基于问题学习(PBL)、基于案例学习(CBL)、团队导向学习(TBL)、引导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CBL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体会证与证的区别,也可以通过案例的中西医对比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四诊、脏腑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一定的PBL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能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并避免学科间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密切师生同学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健全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个中医学授课过程中将课堂互动、课堂测验、实验报告、PBL教学、学习论文等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了解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通过对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的考核,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实践、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团队意识与协作意识,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践能力和科研意识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引用模拟门诊,模拟大夫接诊环节让学生们体验准医生的感觉;积极开展科研促进教学活动,让教师们在授课中带着自己的科研课题,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体现"早临床"、"早科研"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4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G71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数学作为五年制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好各门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缺少专业针对性强而又能体现专业特色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材,加之初中起点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对学习数学兴趣不足,感受不到数学知识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五年制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五年制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数学教材,基本上是在普通高中教材的基础上压缩和删减而来的,理论内容较多、推理严谨、概念抽象。只注重等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少与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没有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不适应相关医学专业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内容存在理论性过重而应用性、 工具性不够的倾向,导致学生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而无用的观点。第二,教学内容多而陈旧、没有将现代的数学思想、数学观念和数学方法融入其中。第三,学校不重视数学课程教育,主要把精力放在专业课程上,认为数学课可有可无,课时严重不足,使得数学课程不能满足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目的。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人们对高职数学教育形成了一浅薄的实用主义观念,降低了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而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数学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因此优化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高专数学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医学生不但要懂得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医学岗位群所需要的实践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临床上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专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五年制高职医学数学无论是课程的改革,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总体上应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进行。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趣味性,适应专业的需求和发展;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审美观。

三、五年制高职医学类专业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一)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五制高职数学课的开设必须为专业发展服务,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不能紧密地融入专业及生活,使数学的学习枯燥无味而且与高职医学教育专业不能有效地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对医学的作用不大,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数学相关知识。针对这种现状,要优化数学教学结构,重审教学的侧重点,弱化或删掉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相关知识,并在教材习题设计时,注重知识实用性和整合性。例如, 在概率统计部份,可以举一些概率统计在流行病学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穿插走去,使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和研究,深刻体会数学对现代医学的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医学问题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理论紧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产与生活,是对生产与生活活动中解决数与形问题的一种经验总结。因此,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可适当增加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例如,概率与统计部份,可把平时生活中的存款与保险、交通及流量等问题结合的案例穿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家的经典故事,数学史的增设势必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更好地体会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的原则

“数学是思想的体操”,说的就是数学对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直接c数学的教育质量有关,而教材是关键。教材的改革要以数学知识的“产生、解决和应用”为主线,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用问题引出主题,再由简单问题的处理和分析引出数学知识,阐明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理解“透”基本概念的实质,突出数学精髓。使数学不仅仅是一大堆的计算,而是一种思维的习惯,是现在人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看不见的一种文化。

第5篇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15-02

自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一方面中医骨伤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科研、教学、临床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高层次骨科人才。而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研究生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为突出。本文就高质量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一探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型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相关报道较多。[1]我院中医骨伤专业作为国家中管局重点建设专科和自治区重点学科,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9年的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以下结合中医骨伤学的学科特点,就我们在该学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

医生是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职业,这种特殊性职业定位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而且应具有严谨、诚实、负责、谦逊的品德。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不仅是一个高学历群体,而且应成为大众信赖的高素质群体。作为我国医学生教育的未来方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作为研究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相当发展,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他们大多数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荣誉感重,都希望早日成才。但是由于年龄层次、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差异,研究生素质的发展参差不齐。普遍的问题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不尽人意。有的研究生为了名利,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编造实验和计算数据,弄虚作假。有的研究生被物欲所驱使,为物利所躁动,对待患者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工作懒散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更不可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相比其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更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2]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集体合作的态度以及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十分重要的,[3]加强培育研究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医学研究生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处于从事医学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的最佳时期。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将来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立足。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医学研究生教育应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应在加强对其理论知识学习引导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研究生查阅资料的技能、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技能,使其能够从本课题出发,进行本研究领域、相关研究领域以及不同领域知识的获取与融合,才能够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创新研究。

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

要做到对临床专业硕士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临床医学理论与知识。

1.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

近年骨科临床知识高速度更新是本学科的一大特点。在诊断技术方面,CT、核磁共振等的临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骨伤科学的临床进展;在治疗方面,传统骨伤科疾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局限,或争议很大,近年认识有很大变化,如骨科脊柱多种疾病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之争日益激烈;骨水泥、钛笼等先进器材的应用都极具挑战性。而教科书或专著往往只能起到基本培训的作用,在新进展方面明显滞后。为了使研究生能了解到本学科最新进展,特别是学会临床知识的更新能力,同时也为了促进导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我们采取导师主讲骨伤科学各疾病与部位专题讲座(每周两次)。辅导研究生学会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如校园网电子期刊和其他最新相关杂志)获得有关临床新进展的方法。鼓励和安排研究生参加各种骨科学术会议和学习班。导师为学生指定精选阅读参考书目,由导师指定学生所要阅读的本专业参考书、本专业的杂志期刊,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式小论文等。

2.边缘交叉学科理论的掌握

科研知识是科研素质的基础。临床专业研究生要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有所突破,首先要充分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它是进行医学科研所必备的基础专业理论。由于骨伤科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科学,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故而临床专业研究生还必须及时汲取医学专业领域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善于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并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新观点、新论断。随着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服务的目的也由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变为提高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因此,医学研究生还要掌握诸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让科研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研究生要具有对医学科研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掌握医学科研的专门理论,了解医学科研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更好地保证医学科研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如果只注重现有课本中的陈旧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将来的研究生将无法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也意味着高级医学人才教育的重大失败,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医学选修课,特别是增加一些贴近前沿科学、适应知识更新的选修课,以充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 肖 昕.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3.2(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