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22:0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调查分析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该课题的依托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三章的总结复习,包括"生物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三个专题内容,涵盖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产生活的应用,本身就是一块整体内容,而且与学生身边生活联系较紧密,重难点较多,易联系现实生活,所以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处理:①借助于调查研究的形式开展,调查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实地调查搜集材料、第二阶段分类取证整理材料、第三阶段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第四阶段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前两个阶段组织学生分小组参与,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汇总整理分析;后两个阶段在课堂上进行。②在获取我校小花园生态系统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资料编制与之相关的练习题。③准备与调查获取小花园的资料和编制习题相关的PPT课件。④以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主要是借助于对校园小花园生态系统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的,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有效地加深理解生态学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实地调查搜集材料(三周时间)
把24名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五个小组,指定大组长全权负责。第一大组主要负责小花园植物类成分,再根据小花园的地理区域(包括南区、东区、北区)下设三个小组;第二大组主要负责小花园动物类微生物类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下设两个小组。各小组长只对本大组负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需要老师指导识别小花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分类调查统计方法的指导,需要老师事先准备必须的工具如卷尺、标本瓶、镊子、数码相机等,需要科学合理进行小组分配,需要激发学生调查探究的兴趣,在调查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要随意下结论不要不懂装懂,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应付学生的疑问,必要时可以请教别人、上网查证等手段,一定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第二阶段:分类取证整理材料(两周时间)
先期材料由各小组自己整理,后期利用河南省动物志、植物志、地理概貌等书籍和网上信息进行取证制表,所得结果如下:
第一大组负责完成的“小花园植物类成分”的材料和表格设计(如下简表):
第二大组负责完成的“小花园动物类微生物类成分"和”小花园非生物类成分“的材料和表格设计(如下简表),结合学生收集保存的小动物标本(蚂蚁、蜜蜂、蜗牛、苍蝇、蚊子)进行整理:
这个阶段,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信息搜集整理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对网上信息进行甄别和删繁就简的处理,指导学生制定表格表头,需要对早期材料进行调查取证,准备相关图片,简化学习一些生物技术的实践方法和概念如腐殖质等。
第三阶段: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第四阶段: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这两个阶段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借助于小花园生态系统的实际状况进行习题编制,通过分析解决相关习题完成对调查研究的分析并推导出结论。
习题命题分类和原则。每一部分的习题都遵从由基本原理到具体应用的原则设计,每一部分的前几个小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自主展示,主要强化学生自主练习运用生态学原理的能力。
习题内容包括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人与环境四个内容,每块内容侧重于各自的基础理论和重难点,总共20个小题,每块内容3――8个小题不等,通过习题突出对基础理论的加深理解和具体问题的应用解决。
每一部分的最后一小题主要是侧重提高结合小花园实际生长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如第5小题“试从环境容纳量上分析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第9小题“分析小花园中生态位重叠现象”、第17小题“小花园的物种丰富度达到6.5,远高于东北小兴安岭的丰富度,那么是否可以说小花园生态系统已经很稳定?请说明理由”、第20小题“11月9号开始江淮以北普降大雪,雪灾导致小花园严重受损,请分析这次灾害对小花园发展的影响”。这四道题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争论,在互相争论中加深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和自觉应用。
适应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践要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一个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有时甚至实践重于理论,最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应用型人才;旅游业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必须熟悉基层业务,或者从基层做起,这就决定了旅游高等教育不可以直接向旅游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而只是培养有较强适应能力、较高实践技能兼具管理才能潜质的预备队。旅游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与理论研究型人才的最大区别在于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比较强,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将所学与所做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中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分量、编排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落实,真正实现理论素质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顺应旅游业高速发展及其对高素质旅游人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必须面向和服务于旅游业,是一种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最重要特征是与相关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具有突出的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就是这种职业性专业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及职业能力。因此,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们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培养这些素质的必要条件和真正环境。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评价由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两个部分组成。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考核内容及分配比例如下:
1.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学生带回学校。
2.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本考核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从“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中,任选一项考核,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方案撰写阶段。每个人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在对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进行调查或实际工作、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幻灯片制作,每人的成果经评阅教师评阅计为单项得分。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在对某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管理策划方案,字数1500~2500字。管理策划方案包括管理策划书、项目策划书、战略策划书、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策划书、某一旅游企业或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对某一旅游酒店管理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字数1500~2500字。第二,现场考核阶段。以每个人为单位进行汇报和展示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现场评委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给出相应的现场得分,单项得分加上现场考核得分,即构成了本项目化考核的分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1.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标准指标项目及分值、评定等级标准、评定成绩得分
2.项目化考核评价标准
(1)文档考核评价标准“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评价标准的考核点主要有:选题、问题把握、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规范要求。“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评价标准的考核点主要有:调查分析内容、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调查分析材料、规范要求。
(2)现场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点主要有: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的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组织实施
(一)考核工作流程按照学院的校历,在第五学期,从最后一周开始,训练动员,公布训练考核评价体系。第六学期,第一周,分散训练的方式确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四周,集中训练的方式确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十周,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第六学期,第一周,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第六学期,第四周,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十周,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第六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思想,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具体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会列举出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危害。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调查,掌握生物学习的一种方法――调查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规范性语言表达能力、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环境污染的调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观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高尚情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污染的危害,本课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利用较多课外时间和开发社会资源开展我县城区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组、任务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就是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教学难点: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本节课的难点,主动参与和自觉行为更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教学设计
(一)调查分组课前两周明确调查方向,建立5个调查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明确每个小组的调查任务。分别为:1.我县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及成因;2.我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状况及成因;3.我县城区生活、工业固体垃圾生产处理状况;4.调查我县改革开放二十年前后清溪河生态变化情况;5.我县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现状和规划。
(二)调查方法各组调查内容和任务,各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分别到县环境监测站调查我县城区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及情况分析;到县环保局了解我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来源、日用量、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成因;到县环卫所,调查我县城区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日产量、处理方法及相关危害;查资料(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及相关后果,我国自然保护现状)。
(三)调查资料的汇总、归纳整理、分析
1.第一小组获取了我县两个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点位空气质量年度报表,在相关专家指导下得出结论:我县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大多良好.有时呈轻度污染,少数时间中度污染,其原因主要是交通、建筑扬尘等。
2.第二组同学调查我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源的情况总结如下:我县城区主要饮用水源来自两个水库。主要污染源及现状:①工业污染源:主要是钢铁厂、煤矿、屠宰场,②生活污水,主要是两个场镇人产生,沼气化率低;③养殖业因承包户用磷肥、氮肥和动物尸体进行肥水养鱼造成水质恶化。④长葫水库集雨区工业污染源有钢铁厂,气体厂,屠宰场;业废水中污染物有氨氮化合物、挥发酚、石油类、悬浮物等。屠宰业生产废水均未得到有效处理,没有实现达标排放;⑤淀粉加工污染:集雨区中有14个淀粉加工点;⑥水上运输、机动采砂船和抽砂作业造成油类污染。
3.第三组同学到县环卫所调查县城生活、工业固体垃圾的生产、处理情况整理如下:我县城区生活垃圾、企业生产各种废弃物,炭渣等主要是靠环卫所垃圾车清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填埋场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危害。
4.第四组的同学查询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实例,汇集材料整理如下:①臭氧层破坏:白内障、皮肤癌等疾病发病率增高;②温室效应:可使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而引起海平面上升,③酸雨:可影响植物生长、并造成植物死亡、导致鱼卵不能孵化,它对建筑物和桥梁的腐蚀破坏也很大。④生物富集作用:有机氨农药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但是通过水―水草―浮游植物―小鱼―肉食性鱼,这样一条链,可以成千上万倍的富集。⑤生物体富集作用:水质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如水花、赤潮。⑥白色污染:不易自然分解,降解周期长,降解会产生有毒物质,残留于土壤、水源、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危及人类生存。
5.第五组到县人大城建办公室调查我县近期县城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摘要如下:①已经完成投资修建污水处理厂;②城区建立垃圾日清日除制度,垃圾分袋制度,加垃圾填埋场的清理、消毒、防疫工作、完善填埋场的基础设施建设。③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完全使用液化天然气,严格车辆报废制度和检测制度。④强化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环保、卫生、防疫、城建的部门的环保设备的建设,完善相关制度,明确相关责任。⑤加强环保法律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在学校、城区广泛开展各类环保活动。
(四)教学实施
1.多媒体教学软件《热带雨林》《非洲沙漠》《挥师三江》的片断播放。获得信息: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良好;沙漠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甚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环境差;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家园;
2.分组汇报相应调查报告:交通、建筑、工业扬尘是造成县城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污染状况随季节变化因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县城城区生活用水水质较差,有大量有害物质进入,主要原因是工业、生活污水进入水源聚集区,城区生活垃圾主要是外运堆埋处理,造成垃圾场传染病扩散,空气、水源污染。目前还存在全球性的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生物富集现象、富营养化、白色污染、光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毁坏我们的家园;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大批改善人居环境的措施正不断地得以落实。学生分组汇报其他补充、评价,教师最后完善补充给予激励性评价。
3.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预防措施:学生在自学教材和参与调查的基础上,自主完成本节课知识目标:①环境污染的种类、危害;②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与我们的责任。教师总结提升: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得健康正受到威胁。
4.课后巩固:学生自制宣传小报一期,主题:《我爱我的家园》,内容包括环境问题及其危害、预防措施、倡议。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就应符合课程的基本要求。一,课程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二,课程有实际性的组织实施过程;三,课程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以市场营销含义为依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掌握营销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知识,二是学会营销活动任务的执行与操作。课程的组织实施过程则以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来构成,在这里教学方法是十分关键的,任何课程都有一种与之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理想的教学方法能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增强。时间规定是课程教学得以完成的必要条件,没有时间保证,课程教学就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市场营销课程也应当有其合适的时间规定。按照目前市场营销学科的逻辑体系,及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目标,将市场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掌握市场营销有关的理论与方法;2.善于收集分析市场信息,捕捉市场商机;3.准确识别企业目标市场与目标顾客;4.熟练设计服务顾客的营销策略方案;5.能够有效管理营销活动;6.能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综合性策划。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光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必须以一定的具体任务执行活动去体现,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按照市场营销学科的逻辑体系与活动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任务达到课程培养目标:1.从整体上认识市场营销活动及其工作流程。2.调查分析市场环境及消费者的行为与需求,寻找企业商机。3.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市场,锁定企业目标顾客。4.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设计为顾客服务的策略,满足顾客需要。5.保证营销活动成效,管理营销活动。6.系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编写市场营销策划书。以上6个方面的任务,基本概括了目前市场营销学科所包含的内容与要求,是课程教学中最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二、课程体系项目化
通过市场营销课程内涵、目标与任务的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就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但是,怎样才能把这些目标、任务转化到教学过程中去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体现,或者说是一种载体的形式。根据营销是一系列活动这一特点,通过反映活动的项目载体与实施方法来体现,是比较合适的。因此,以项目构建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以项目活动的实施来完成教学内容与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项目目标,是指本项目应达到的具体状况,如学生知道什么、操作熟练度、任务完成的最终成果形式等。项目资源,是指为实施该项目必须准备的某个企业的市场营销背景资料及开展营销活动所具备的物质经济条件等,一般是以本地的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营销资源为好,这样有利于学生方便调研分析,同时又倍感真实可信,联系实际会更加紧密。项目任务,是指实现项目目标所应该完成的各项具体而又相对独立的任务,各项目包含的任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必须具备显著的操作性特点。项目环节,是指一个项目全部完成所需要的不同的工作阶段,这是由项目的内容及各项任务的逻辑联系来决定的。项目标准,是指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所应达到的质与量的规范要求,是评价学生完成项目情况的重要依据。项目时间,是指整个项目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按排,对项目的开始与结束及进程速度起到约束作用。以上各项目的实施,都可以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基本工作步骤去展开活动,即按资讯、决策、计划、执行、检查、评估等环节去展开活动。这样一来,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就完全以独立的项目活动为主线,以项目的实施为动力,以项目完成的成果为目标,以项目活动的监督评价为方法,变成由学生主要承担的完整的活动过程。任何一本市场营销课程教材都只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教学没有任何限制作用。
三、课程内容任务化
一门课程总是包含许多理论原理知识及方法技能知识,这就是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光靠理论讲解,理论思考,是很难转化为职业操作能力的。只有借助于一种真实的实践平台,以任务执行操作的过程化方式去体现,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去理解、记忆、体会、运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知识,才能把一门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转化的形式就是一个个任务的执行。项目只是关于某项活动的总的概括或活动名称,还不是项目的活动内容。而项目中的任务则是项目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个项目实施的核心。市场营销课程的任务应以项目为统领,以课程内容为依据进行典型化设计。按项目归属,市场营销课程任务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一)认识营销
1.理解市场营销基本概念及基本观念;2.了解市场营销产生、发展历史;3.熟悉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过程。
(二)寻找商机
1.调研分析市场营销环境;2.分析研究消费者行为与需求;3.分析研究研究组织购买者行为与需求。
(三)明确顾客
1.细分某一市场;2.选择适合企业的目标市场;3.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
(四)设计策略
1.产品策略设计;2.价格策略设计;3.渠道策略设计;4.促销策略设计;5.组合策略设计。
(五)管理营销
1.进行营销组织设计;2.进行营销控制设计。
(六)综合策划
1.进行专项策划;2.编写策划书。把课程内容任务化以后,通过每个具体任务的执行操作,学生的学习完全能够从被动转为主动,从配角转为主角,从消极转为积极,从无所属从转为有所作为。因而整个教学活动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四、能力培养成果化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人文地理学;文化景观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曲靖师范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dkc2014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K901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构建答案、意义、理解信息的活动或过程。人文地理学涉及内容的广泛性、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为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为例,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情况
中国人文地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复兴并逐步发展壮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各种论著得到出版,出现了像张文奎主编的《人文地理学概论》、金其铭和董新编著的《人文地理学导论》、赵荣、王恩涌等主编的《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等。本课程为学生选订的是赵荣、王恩涌等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该教材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西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作者共同编写,内容系统、完整,曾获得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被许多院校地理科学专业选用为教材,更是许多大学研究生考试的指定参考书。
(二)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内容是《文化与人文地理学》这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门课程的总论部分与人文事项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并列为五大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为后面即将在分论部分学习的农业景观、城市景观、语言景观、宗教景观等内容打下基础。其内容主要为文化景观的概念及特性,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安排有2课时的理论学习。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了解文化景观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保护和开发自然环境的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文化景观的定义、了解文化景观的特性;通过实例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后续的实践课程中组织开展以“麒麟区广场地名景观调查分析”为题的调查活动,初步了解麒麟区广场地名的差异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实际材料和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文化景观之间的差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掌握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可能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危害人类自身。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体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与探究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文化景观的特性、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以及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
【设计意图】对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特性的学习,是进行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怎样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高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将其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同类景观异型与单一景观多义”这一特性、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的局限性以及文化景观对环境改造后对当地的影响。
【设计意图】由于本知识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基于学生总结能力相对有限的特点,我将它们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
地理科学专业文理学生兼收,理科学生相关基础非常薄弱,大部分文科学生虽然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但是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分析综合问题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习方法和技巧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本节课的内容更深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在“文化景观的特性”以及“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的局限性”这部分内容中,语言较为抽象,需教师引领讲解,更需结合案例分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将其具体化、形象化。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在之前内容的教学中,我一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讲解各节知识,学生对本门课程已经有一定认可,学习动力较好。但20101611、20101612两个班合班上课,共108人,人数多,大部分同学爱学习、勤思考、主动积极,但有一小部分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两极分化大。上课压力较大,需要更加用心。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由于本门课程为理论课,我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另外,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相关基础,学习兴趣可能较低,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结合本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启发式问答法及实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各知识点。在积极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生动形象、脉络清晰地讲解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大部分知识与地理实际联系紧密且对今后学习意义重大的特点,我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从而学生可以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四、参与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我将配合图片提出“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蚂蚱能做下酒菜”以及“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房子半边盖”这两句俗语,并指出类似的俗语还有许多,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景观并对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然后指出环境对不同文化景观的影响,介绍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于文化景观形成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并且人们普遍对于比较有趣的问题更容易投入,因此以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新课。
(二)深入浅出,学习提高
1.相关知识,多种见解
导入新内容后,在讲解文化景观的定义时列出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美国地理学家索尔、中国地理学家李旭旦、赵世瑜对文化景观的经典定义。讲解完文化景观特性后向同学们交代是我结合资料的整理的内容,其他学者还有不同见解,此外,具体文化景观有不同之处。
【設计意图】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主张照本宣科,也不主张一个问题只给一个答案。导出内容讲授基本知识点后便要指导学生自己深入探索,寻找不同答案,进行综述得出自己的见解。
2.精彩展示,学生参与
讲解完文化景观的定义、类别、研究内容后,请班里准备充分、主动积极的同学上讲台用演示文稿展示他们所收集的某一类文化景观的内容。此前在他们准备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设计意图】本内容难度不大,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主动认真、积极参与的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扩展同学们的视野。
3.分清难易,明确重点,区别对待
如上表所示,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划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点与否,对重难点精心设计,深入讲解,对简单知识及非重点则一笔带过。
【设计意图】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有所提升,并且在中学阶段已经有一定基础;另外,教学课时有限,不宜在简单或者不需要深入掌握的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使得学生倦怠并耽误了后续课程的教学。
4.着眼运用,实例分析
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及改造后对当地环境的长远影响知识既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又是理解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它与事例之间的联系进行讲解。
首先我将会简介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造成的污染等情况从而引出文化景观也可以影响环境,再而进一步引出文化景观对自然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然后举出都江堰这一文化景观顺应了自然规律从而产生正面影响和阿斯旺大坝违背了自然规律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实际分析和了解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正负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并且明白改造后对当地环境的长远影响,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在突破难点后,我将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长远影响。以此,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情境的方法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目标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需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此为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
(三)合作探究,提高能力
学习过基本概念,并且分析了案例后,我会布置一个调查任务,题目为《麒麟区广场地名文化景观调查分析》,请同学们先思考其框架,进行前期准备,在后续的实践课中调查分析。
【设计意图】开展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因为课时、精力、资源有限,没有安排大范围的调查,只是选择麒麟区作为调查区域,对广场地名文化景观进行调查分析。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本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布置一个读图题目让同学们分析,并且列出参考书目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书写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必备的一项地理能力,也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的一项重要能力。此外,对大学生的要求不能仅限于课本,必须结合课程内容,在课外进行深入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本内容采用的是纲目式板书,其优点是提纲挈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 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5:10-17.
[2]王国梁.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51-54
[3]苏 哲.文化景观的构成———地理概念的教学案例[J].教学探索2007(1): 42-43
[4]刘云刚,王丰龙. 尺度的人文地理内涵与尺度政治——基于1980年代以来英语圈人文地理学的尺度研究[J]. 人文地理. 2011(03)
[5]万年庆,苏华,王义民. 对精品课程实习教学的研究——以地理科学《人文地理学》课程为例[J]. 实验室科学. 2009(04)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分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夸大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同一思想,进步熟悉,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轻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进步传染病预警猜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进步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进步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分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协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分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夸大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分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区卫生局*副主任,各有关部分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
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进步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中断转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职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职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天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进步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
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同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同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视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特别是对群集性爆发疫情在对患儿采集标本的同时,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天天下午5点前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职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进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四、加强督导检查,群策群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天天下午5点前负责乡镇防控工作的职员要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当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写出调查分析材料,随着工作的深进区政府要求,包干职员天天下午5点前向区政府办公室汇报一天的工作开展情况,为指导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所谓问卷调查,就是把要调查的内容设计成问答卷,发放给调查对象作答,然后收集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调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①适应范围广。许多调查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②省时省力。这种方法可直接发放问卷给调查对象或邮寄给调查对象,不会过多地占用他人和花费自己的时间。③便于统计分析。问卷都有统一的答案供选择,因此统计分析较容易,结论也会有一定的科学性。问卷法也有自己的不足:a.缺少与调查对象的亲密接触和指导,答卷内容有限,还可能填写不全,不利于收集详细资料,b.问卷受调查对象的心理、意愿、水平等的影响比较大,问卷的回收率可能会低,进而影响统计分析。
一份问卷应包括问卷题目、问卷导语和说明、调查问卷题目、结束语或调查情况记录几个基本部分。
一般来说,问卷的题目就是研究的课题,在问卷上标明课题可以让调查对象明确调查者的意图,如“学生课外作业情况调查”,如果觉得题目会影响答卷,也可省去,然后在指导语里对问卷目的作出说明。
问卷导语和说明。这部分要写成书信形式,用语要亲切简明。包括两部分内容,导语部分是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保密措施等,以便获得调查对象的支持与合作。说明部分主要是向调查对象介绍问卷如何填写。
调查问卷题目。这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年龄、年级、性别、地域等情况。一是根指想要获得的材料设计的问答题,这是问卷的核心。
结束语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致谢语,有时也可省略。有的问卷调查者还要在卷后设置调查情况记录,把有关情况记录在内。以供统计分析时参考。
2.访谈调查法
访谈法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通过访问谈话的形式获得调查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又有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之分,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之分。如果从搜集资料的目的来说,又可以分为专门性访谈和辅访谈。访谈法比起问卷法来简便易行、灵活性大,访谈者能有效调换情境,一能获得更大的倩息。缺点是花时间较多,受调查对象影响和制约较大。所收集的资料会带有被访者个人主观因素。此外,访谈者个人的气质、学识、技巧也会影响访谈效果。
访谈的基本步骤包括拟订访谈方案、约见访谈对象、实施访谈计划、告别访谈对象。
(1)拟订访谈方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事先拟订好方案。访谈方案的内容包揭访谈目的、访谈对象、访谈顺序、访谈中要提出的问题等。
(2)约见访谈对象。为了使访谈能颀利进行,事先要对所确定的访谈对象进行联系,让访谈对象有心理准备,在时间上也好作出安排,以避免被拒绝的尴尬。约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写一封诚挚的书信,向被访者讲明访谈的目的、意图以及调查课题的意义,求得被访者的支持与合作;二是由被访者亲友预约并引见,这样可以融洽气氛,消除被访者的戒备心理;三是电话联系,如果彼此有过交往或了解。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开诚布公地说明自己的目的意图。见面后应应热情有礼貌地自我介绍,并让对方善意地理解你的访问,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
(3)实施访谈计划。万事开头难,访谈者应从被访者关心和爱听的话题入手,进人正题后要耐心听取约该者的谈话,即使离题也不要贸然打断,而应在恰当的时候导回正题。访谈要检点
自己的言辞。要站在公允的立场。不随便肯定或否定谈话中的问题。访谈者要做好记录,无关的内容可以不记录,有疑问的地方要请被访者指正。
(4)告别访谈对象。访谈结束后,应该对被访者表示谢意,要给被访者留下良好印象。访谈有时一次不能完成,或者访谈内容整理之中发现有所欠缺。需要补充,告别时可向被访者做出说明,以期下次访谈的真诚配合。
3.会议调查分法
会议调查法是召集了解情况的人开个会,一向他们了解有关情况的方法。调查会要由调查者亲自主持,并按预失准备的议题与到会人员一起探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所做的调查研究,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开调查会。正因为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有深入了解,所以。期够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做出正确决策,引领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关于调查研究,特别强调了会议调查的方法,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的一段话:
“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到会的人,应是真正有经验的中级和下级干部,或老百姓。我在湘南正县调查和井冈山两县调查,找的是各县中级负责干部乡寻躲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了产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地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他们都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使我第一次懂得了中国监狱全部情形的,是在湖南行山县作调查时该县的一个小狱吏。兴国调查和长岗、才溪两乡调查,找的是乡级工作同志和普通农民。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像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开调查会每次人不必多,三五个七八个人即够。必须给予时间,必须有调查纲目,还必须自己口问手写,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因此,没有满腔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我们已不再是把语录奉若神明的时代,但作为调查研究的权威和专家,这段话阐明了开调查会的基本方法:
(l)“到会的人应是真正有经验的”。这里所谓有经验,即是对调查内容比较熟悉。作社会调查要找各级干部和百姓,做教育调查当然也要找最了解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的人包括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人士,不过,现在开调查会是要耽误别人的时间,调查者要能征得与会者的信任与同意,调查会才能开起来。
(2)“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对请来开会的人,调查者 要具有恭敬的、平等的、和蔼的、热情的态度,要充分尊重他们,把他们当可敬的先生,自己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如果自己居高临下,郑重其事,态度做任,与会者即使到会,也会不理你,或知道情况不洗‘或讲了不讲继划能难得到应有的调查效果。
(3)“开调查会每次人不必多,三五个七八个即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开调查会的人数要预先估计,能召集到三五人就够了,最多也就七八个人。人多了就会有顾忌,不敢讲真话,也不利于充分发言,调查者有时也难于调控会议。如知情者较多,为求调查真实、全面,可另外再安排调查会。
(4)“必须给予时间”。要给与会者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在邀请与会者时,即可告知调查内容。一来让人家决定是否参会,二来给人家一定时间进行心理准备。在开会时,提出了若干问题,也应让人家有思考的时间。
(5)“必须有清查纲目”、也就是说开调查会前,必须有调查方案,准备好调查提纲,调查者要—一列出调查会要询问的问题,并依序进行,才能有效调控会议,完成调查项目。
(6)“必须自己口问手写,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调查者在按调查提纲进行询问时,要做好记录。记录时为了快捷,可以用速记符号。征得与会者同意,也可以使用录音设备,以待事后整理。调查者要积极参与到所提问题的解答之中去,引导与会者答问,并适当参与问题的讨论。
4.文献调查法
调查研究也常常从现有文字材料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这就是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间接调查的方法。这里的文献泛指私人的文稿、公务的文书、公开的书报杂志等等。这里的文献调查不是获取第一手的资料,而是从现有资料中去选择、提炼、整理、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材料。
文献法可以分为两种。预先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文献资料,用来验证已有的理论或假设,称为验证性文献。从大量文献本身出发,通过提炼、分析,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观点,称为发展性文献。在实际研究中,常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文献调查法较之其他方法,它省时省力,也节省经费。文献研究可以不影响与调查有关的人员。特别是发展性研究,观点的形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资料的客观性较强,有较高的信度。文献法的不足是文献本身受原先作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这对区分其客观性增加了难度。文献在保存过程中会遗失,往往不能保留资料的全貌。
前面讲到,文献法是一种间接获取材料的方法,通过文献法进行研究也与其他方法有不同,它要在掌握一定文献情况下,大致确立一个假设,然后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它不受预先假设的限制,在搜集、提炼、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可以修正或形成新的假设。在预设主题的前提下,文献调查法的一般步骤是:
(1)通读有关文献,对需要的材料进行摘录。这是文献法
最费时费力的一步,它要求调查者要认真阅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选取材料时可以先标记下来,然后再进行分类抄写或制成卡片。
(2)整理归纳文献资料,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对已摘录的文献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找出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归纳出一定的概念体系,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
美国学者借用自然科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内容的量化分析,形成了一种称为“内容分析法”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科研方法就要用文献调查法收集资料。
以上这些方法,既是调查报告收集材料的方法,同时也是其他研究或文体写作收集材料的方法。
二、教育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般来说,通过各种方法收集的资料还很粗糙原始,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必须步骤,只有做好了这步工作,才能使资料系统化、理论化。
(一)资料的整理
资料整理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汇总、分组、归类,它是对材料的初步分析。
资料的整理要求全面、系统、准确。所谓全面,就是要能从各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所谓系统,是指资料有条有理,构成系统。所谓准确,是指资料符合客观事实。
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
1.明减资料鳖理的基本思路,设计好资料汇总表格
在资料整理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这个思路的内容包括要用到哪些工具,要分哪几步走,关键是要设计好汇总统计的表格,尤其是数字资料的统计、汇总,可能还需要多张表格,这些都要事先做好。
2.对原始资料进行核实
原始资料包括前面用各种方法收集来的观察资料、访谈资料、会议记录、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等,这些资料在收集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因此,要进行比较、核实,剔除那些不真实的材料,对那些不完善的、影响报告写作的材料,要进行再调查。
3.对核定的资料进行归类
所有资料都核定好后。要对资料进行分组归类。
4.对归类资料进行汇总或统计
如是定性资料要汇总在一起,编成一本一本。如是定量资料要进行统计核算、制成统计表。例如《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状况》(《教育研究》20__年第6期)统计表:
(二)资料的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定性相结合分析。
>:请记住我站域名/<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本质的分析,是确定事物具有某些属性的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确定事物具有的属性。即确定事物具有哪些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概念性的认识。二是对事物组成的各要素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由子系统及更低一级的子系统构成,对一个事物的分析,要确定其性质,就要确定其各组部分的性质,认清相互关系。三是对事物归类。归类是把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到一起。在资料的整理中常常按一定的标准确定资料的属性类别。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定量分析是从量的角度认识事物,因此,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百分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异众比率、相关系数等方面的知识。如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调查,对毕业生希望从事的工作在统计量表的基础上作了如下分析(载《中国教育报》20__年11月13日第八版,标题为《你希望从事哪一类工作》):
从高校就业部门每年整理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看,技术类岗位占总需求岗位的6o%左右。因此,毕业生整体中5l.5%希望从事技术型工作,这和需求基本吻合。在薪酬管理的各种模式中,技术型工作一般来取基于职位的薪酬管理,职业前景相对明朗,职业报酬相对固定,管理型、营销型、决策咨询型工作则一般来说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较大。51.5%的毕业生希望从事技术型工作,也从侧面反映出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比较回避风险。
3.定量定性相结合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预算,材料成本控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材料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以价廉物美的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在建筑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工程的造价具有很大的影响。加强建筑材料采购管理,合理确定材料的进场时间与采购数量,是控制材料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有效措施,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
一、计划阶段的材料成本控制
任何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都需要落实到建筑工程中去,材料成本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落实材料供应计划。建筑材料的计划采购必须周全详尽,否则会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质量、规格、型号与现场实际需要不符,一方面超储积压,另一方面停工待料,造成窝工浪费。因此,根据施工程序及工程进度周密安排并分阶段的用料计划,这不仅是保证工期和作业连续性,而且是用好流动资金强化材料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尤显重要。施工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施工技术部门依据施工图纸计算的实物工作量,提取各单项工程所需的工程材料数量、规格、型号,并合理推算计划期内各种材料物资的需用量、正确核定储备量,填写编制明细表和汇总表,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安排提供阶段性工程用料计划,计划部门提供各类材料预算价格和中标调查分析单价,物资部门在根据用料计划所列数量与控制价格向财务部门提供用款计划,实施工程材料计划管理,既能充分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又可避免超量储备,合理使用资金。
二、为降低采购成本掌握市场动态
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其控制手段主要体现在材料采购、运输、储存的成本控制,只有降低材料采购价格、储存成本、运输费用,才能确保实现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1)充分进行市场调查
企业采购材料前,应严格遵循“同样产品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的材料比价采购管理原则,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信誉的、价格合理的供应商作为定点供应单位,按照先近后远、先本地后外地的采购做到就地取材、就近选择货源、就近组织采购,择优、择廉、择惠采购材料,这样既能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货源稳定,又能以较低的价钱采购到建筑材料,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效果。
(2)合理安排材料采购,节约运费支出
建筑工程材料消耗量庞大,材料运输费用在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个别项目中材料的运输费用远远超过了购买价因此,加强运输环节的管理,也是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一大途径。要做到降低材料运输费用一要合理组织运力使现存运力充分利用,二要力求运距最短,也就是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尽可能减少运输距离,尤其注意避免二次运输,三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三、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1)充分合理使用现场的边角材料,使材料消耗率降到最低水平,如钢材按照现行定额规定有3%的损耗这部分钢材就可以用于支架等部位的制作。
(2)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堆放的管理及时监督现场堆放材料的安全性、整洁性、废旧材料的处理和再利用。施工材料现场需派人专门负责监督管理,防止建筑材料到处散放,造成浪费、被盗损失。对竣工后工地的各种废旧材料要注意回收重新利用如各类钢筋、周转材料等,除对规格型号进行分门别类外,还应注意材质的编号,以利于再利用。
(3)提倡新工艺、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降低物资材料消耗的主要途径。建筑型材、板材的合理使用、工艺水平的提高、新设备的采用,均能大大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工艺损耗。根据现场条件、实行材料集中加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性损耗,加强对周转材料和低值易耗材料的维修保养;做到量材取料,材尽其用。模板的规格要标准化制作工厂化,采用钢模代替木模以延长其使用期限,提高使用效率;积极开展材料物资的综合利用和修旧利废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采用代用材料。
(4)加强材料仓库管理工作。材料的管理工作,除严格入库前检验手续外,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作,过去由于管理不善,有些施工项目出现了施工过程中经常缺料而竣工后又出现大量剩余材料的现象。
因此,为了改变材料现场管理不利的局面,第一,必须做好材料申请计划,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设计变更、预算调整等原因而发生的超额领料必须以设计变更、追加单等为依据,办理追补手续;第二,必须严格计量检验制度,健全收发材料的手续,对于出、入仓库的各种材料进行严格计量检验,防止由于计量不准而造成的收发料差错。对于入库的材料,应合理堆放,做到布局合理、通道顺畅防止材料物资的破损、变形、霉烂、变质、老化、被盗等;第三,建立材料库存信息,使供应部门能根据材料存量状况及时采购材料,补充库存。
建筑材料的储存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储备过多,使大量的材料积压在仓库而不能投入生产就会造成浪费,延缓材料资金的周转,有些材料会因储存过久而失效。如储备量过少又不能保证生产,为了减少这样的现象出现,就必须建立材料库存信息,做到材料先购先用,以减少储存时间;第四,实行材料分类管理法对库存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即将价值高、用量大的材料归类为控制重点,确定最佳定货量,对库存材料进行适时监控,以达到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目的;第五,制定奖惩制度,建立全方位的风险激励制度,使施工管理人员树立材料成本意识,养成自觉节约用料的良好习惯,确保施工企业节能降耗、减废降损的指标层层落实。
四、储备材料,降低储存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深入市场,全面掌握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市场行情及供应情况,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向,注意材料淡季与旺季的价差。分析材料的供需情况,这样有利于施工企业灵活自如地运用资金,充分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掌握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材料价格组成的主要内容及对工程成本的制约关系,熟悉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的管理方法,警惕影响材料价格安全的招标方式,通过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佳的材料采购方案和经济批量,把握材料采购的有利时机,使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与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加匹配,最终达到提高基本建设资金效益的目的。
总之,材料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研究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40%-60%甚至更大,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材料采购的成本,有效地减少施工企业的整体成本,从而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由于市场体系还不完备,法治还不够健全,管理也还不到位,在物资采购供应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足够重视并在不断地工作实践中加以解决,要不断地完善材料采购和管理费用的控制体系,加强和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探索和寻找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最佳方法,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筑成本的匹配关系,最终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三三.工程项目材料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江西建材.2006(2):45-46.
[2]高飞.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六要点[J].山西建筑,2007(9):34-36.
[3]赵雪锋,郭志涛.建筑企业库存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06(7):34-36.
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推动大发展,全面奔小康,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全区各行各业正在为之努力奋斗。作为准确反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工作,责任十分重大。统计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搞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向党委和政府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建议,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需要重视统计分析。从宏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重在宏观调控。调控方向的确定、调控力度的把握,特别是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对宏观经济状况和社情民意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从微观上讲,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大量市场信息,也来自统计部门。因此,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健全,统计工作就越重要。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需要掌握统计。领导干部要利用好统计这个工具,不断增强驾驭大局的能力。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遇到拍板决策之事。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拍板,而应该做到情况明,心中有数。包叙定在重庆任市长期间,曾要求领导干部有重点、有选择地记住50个左右的数据。记数不是目的,是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工作需要。看似静止、枯燥的统计数据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只要稍加分析,就能把握发展趋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是非常熟悉的,对统计成果的应用是非常有水平的,正是由于他们有水平,才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月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政隆区长就会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的全面分析,找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温度计”,是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为经济社会发展“号脉”。在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可通过统计先行、中性和后期指标所反映出的现象来考察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统计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成分、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活、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统计调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被调查者心甘情愿地参加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数据的比率却在下降。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的难度很大。二是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要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统计入世,它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制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区委、区政府为了准确把握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指标会更加关注,也要求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的咨询建议。三是统计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统计数据源于基层,源头数据不准,直接影响汇总指标核算的准确性。近年来,全区统计数据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但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街道、乡镇、企业统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不稳定,统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有些乡镇、街道上报统计资料时靠拍脑袋,做数字游戏,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
统计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跟上和掌握区级领导的思路和脉搏,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供有理有据的分析建议。
(一)提高数据质量,辅助科学决策
一是把握准确性。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工作的关键就是不搞假数,要反对虚报,也要反对漏报瞒报。统计数据只有真实可靠,才能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领导把握大局。因此,统计部门一定要在数据准确性上多下功夫,必须真实、无误地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二是增强时效性。各行各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时限,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就是为了避免工作被动。目前,月度主要经济数据大部分都要到10日以后才能出来,还是慢了一些。统计部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及重要分析资料,必须及时提供给领导参阅。三是注重全面性。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信息部门,要根据万州经济发展和区委、区府工作需要研究指标体系,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统计体系,不能过分依赖统计制度上的几个指标,要多研究掌握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所涉及的指标。要创新统计方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需要,应用统计学原理,结合万州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如果只依据自己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不对周边环境、周边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对决策造成一些误导。要加强对全国、全市、周边区县、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四是提高科学性。统计对象的内容变化了,统计工作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合多元所有制,究竟统计为外资,还是统计为国有经济,或者统计为其他的类型,目前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统计部门就应当在这方面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出有据。
(二)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监控和分析
统计部门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咨询部门,虽然不行使对经济的直接管理,但要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监测,撰写一批有份量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好统计部门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要重点监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状况,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一些重大事件,及时提供监测预警分析论证报告。统计部门不能作为一个只出数据、报表的部门,要主动参与全区各项工作,在服务和监督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如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等,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及时捕捉新情况、新信息,形成调研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力争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精品,为领导提供有深度、有份量的对策建议。要调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表现特点和根源,找出其中的规律,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号脉”,并开出“药方”。
(四)加强统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统计部门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重庆市、周边区县及沿江城市统计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提高我区的统计工作水平。要多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尽快建立起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多请重庆市及发达地区统计系统的领导、专家来讲授统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全区统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让万州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区统计局要加强与市统计局的工作衔接,主动寻求市局的帮助和支持,根本改变不请不到、不问不答的状况,改变目前只有线上往来、没有见面商谈的工作局面。
(五)加强统计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统计部门在不违反《统计法》等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在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外来投资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统计数据,比如外来投资者,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决定是要在万州投资,投资后如何发展。今后,凡是应该向社会公开的统计数据,都要向社会公开,为需求者服务;政府应该无偿提供的,要通过党政网和正在拟建的统计网向社会;其余的,也可根据需求采取有偿形式提供服务。
三、加大统计法的宣传执法力度
统计法制建设虽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一些单位和部门为追名逐利,往往置《统计法》和党纪政纪于不顾,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统计法》的宣传必须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特别强调的是,统计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不是为个人仕途服务的。
一要加强统计普法教育。要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四五”普法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依法统计意识。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建立健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对各开发区、各部门、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滥用统计数据、调整统计规则等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对违反统计法的,造成恶劣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加强统计调查管理,确保数出一门。统计部门是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要与统计部门协商,按统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数据都必须以同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凡是各部门向公众公布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考核数据,应经统计部门的审核认可。
四、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加强统计组织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做到“勤学、守法、报真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学习、作风正、守纪律、能战斗、保廉洁、做表率”和“会指标、会调查、会管理、会执法、会微机、会算数、会分析、会服务”的“八要八会”统计工作队伍,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着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各开发区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保持必要的人员编制,稳定统计队伍;切实加强乡镇、街道统计组织建设,要在党政办公室设立综合统计岗位,安排专职综合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辖区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好部门、企事业单位统计组织建设工作。各部门要建立综合统计科室或在有关科室中配备综合统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做到队伍不散、渠道不乱、信息不断。基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正其书记、政隆区长那样重视统计工作,关心支持统计工作,帮助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解决实际困难。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保证成本控制实现施工企业的最低成本,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众多施工企业共同关注和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经验,在正确认识成本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环节,针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1.1招投标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
1)深入调查分析数据,编制科学的投标文件
依靠本企业在建筑工程的项目部负责地区或区域内的信息;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获取信息;通过各种媒体的招标广告收集信息等。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企业应组成专家组,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选择出对投标报价有用的信息,以此为重要依据,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投标文件,做好报价前的准备。
2)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确定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质量和工期,同时也是招评标时的一项重要技术标的评定项目。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建筑工程造价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
3)使用科学的投标报价决策
从某种程度上说,报价的决策决定了投标的胜负。根据当地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投标文件,研究类似工程中的报价情况,全面的考虑企业期望的利润和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和利润间权衡选择,作出科学的报价决策,尽量避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利润。
1.2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部分,做好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对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及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1.3做好竣工结算
工程竣工结算是整个工程造价的最后一步,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将编制好的竣工结算提交给业主单位,业主单位进行核查,最终进行结算。竣工结算对整个工程造价控制至关重要。
二、在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2.1建立严密有效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内控体系。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并且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上进行建立。工程项目领导层是以项目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工程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工程项目领导层,工程项目领导层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部管理人员及施工队全部施工人员,形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机制,并对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职责给予明确,一并赋予相应的权利,用相应的绩效机制去激励。
2.2工程成本的控制需采取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部门应在准备阶段编制落实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标书中的主要技术方案做到必要的经济技术论证,以加强技术管理,合理组织施工,从施工技术上降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项费用的支出,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
2.3工程成本的控制需采取经济措施:
工程项目直接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做好三大方面的费用控制可以有效得完成工程项目的成本管控工作。
(1)、人工费的控制:在工程施工中,人工费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工程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规范和措施,以控制人工费的支出。首先,工程项目的组织领导层要精干、高效,抓好人员编制,定岗定员,实抓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尽量缩小人工支出与实际工资标准的差距;其次,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劳务用工量,并且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的临时用工按一定比例进行预算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标准,做到节奖超罚;第三,提高生产组织管理水平,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科学合理地搭配各工种工人数量,尽量避免工时浪费和无效劳动的发生。
(2)、材料费的控制:
工程直接材料费在直接成本中一般要占65%以上,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应高度重视该项目的成本控制,它是降低成本潜力最大的成本控制项目。一般做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①对于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应按照定额确定材料的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第三,对工程进行功能性分析,分析材料的性能,推行使用新材料,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材料管的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增加周转次数;第四,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材料进场后妥善保管,按时进行材料点验,将余料回收入库。
②对材料价格的控制:主要是由物资采购部门在采购中进行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考查,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选料;其次是采用最实惠的运输方式,就近买料,合理组织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率,合理确定进货用量,尽可能降低材料长期储备。
(3)、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机械的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施工生产的效率,合理确定机械台班定额,实施责任制管理,把设备核算落实到个人,同时注意控制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减少配件和油料的消耗;加强现场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配备技术较好的操作人员,可将油耗和人为损失降低到最低,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闲置机械资源,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4)施工间接费用的控制。
严格工程项目内部间接费用的控制,保持党政联签的审批制度,特别是控制内部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电话费、低值易耗品等费用的开支。
2.4工程成本的控制需采取合同措施。
采用合同措施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应当贯穿于整个合同的周期内,从合同的签订开始到合同的终结为止。首先,应选择一个适合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进行有效分析、比较,争取选用适合工程规模、性质的合同结构模式;其次,在合同条款中应细致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利润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在执行合同期间,合理管理的措施既要密切关注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寻求合理的索赔机会,同时也应注意遵守合同的约定,防止被对方索赔。
三、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
通过以上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各重要因素和环节的介绍,我们发现要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就应该注重事前策划、过程管理、事后总结。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应该贯穿于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强化和完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充分调动工程项目全员的积极性。只有在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简言之,要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施工企业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其次,要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不能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要进行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工作。最后,要提高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支出。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成本控制过程贯穿于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强化和完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厉行增产节约,不断降低工程成本,全面加强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建筑产品,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李清立。谈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0,(2):26-27
关键词:二语习得;交际策略;综述
作者简介:马星星(1986-),男,江西景德镇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助教。(重庆 402160)陈世芳(1986-),女,江西九江人,南昌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助教。(江西 南昌 3005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224-03
交际策略这一概念最早由Selinker(1972)在Interlanguage中提出,用于解释它是构成学习者中介语的五个主要过程之一。Faerch、Kasper(1983)把交际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有限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而采用的方法。许多研究者已经证实交际策略尤其是成就策略的运用在提高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交际策略的运用并非外语交际有的现象,在用母语交际时也会不时用到交际策略。不过本文整理分析的所有文章都仅限于二语习得中的交际策略研究。20世纪80年代,国外交际策略研究就进入了高峰,“但交际策略研究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空白”。(戴炜栋、束定芳,1994)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二语习得中交际策略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回顾,发现了十年来国内有关交际策略研究的特点和走势,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对文章内容初步整理和分析,剔除了非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摘要,最终整理出有关交际策略研究论文25篇,全部来自于外语类核心或主要期刊、学报。最后从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研究所关注的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总体趋势与特点
表1 2000~2009年交际策略研究数量分布情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总计
数量 2 2 3 2 2 6 3 0 2 3 25
总体来看,十年来交际策略研究趋势是先升后降,2005年达到峰值(见表1)。不过从总的数量来看,交际策略研究并没有在外语界引起广泛的关注。
2.研究方法的特点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研究方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借鉴高海虹等人(1999)有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将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非材料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25篇交际策略研究文章进行了整理归类。非材料性研究即不以系统收集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具体包括理论及应用、操作描述(对教学具体环节的操作性描述)以及个人经验与见解。实证研究即以有计划的收集和分析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具体包括人们熟知的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
表2 十年间交际策略研究方法分布情况
方法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总计
非材料性研究 数量 1 1 0 0 0 1 1 0 0 0 4
实证研究 定量
研究 0 1 1 1 1 2 0 0 0 1 7
定性
研究 0 0 1 0 0 0 1 0 0 1 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1 0 1 1 1 3 1 0 2 1 11
有调查结果显示,在1990~1999十年间国内共发表有关交际策略研究论文13篇,其中8篇(61.5%)为非材料性研究,表明国内交际策略研究在起步阶段主要以介绍、引进和总结国外研究理论和成果为主。而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0~2009年十年间实证研究却成为交际策略研究的主要方法,达到了84%。表明越来越多的外语研究者开始关注交际策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其中实证研究主要采取教学实验、问卷、访谈、录音文本分析等手段。
3.研究所关注的对象
表3 研究所关注对象的分布情况
大学生 中学生 小学生 混合
群体 未指明
对象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非材料性研究 0 0 0 0 0 1 3
实证研究 3 15 1 0 1 1 0
合计 3 15 1 0 1 2 3
表3列出了25篇交际策略研究论文所关注对象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该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76%),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几乎没有。通过对文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针对大学生的研究中,以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占此类研究的78.95%,而对研究生、专科生的交际策略研究却寥寥无几。可见交际策略研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对中小学生等群体关注严重不足;同时在研究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是关注的焦点,对研究生尤其是专科生关注不足。
4.研究内容的特点
表4 10年间交际策略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研究类别 主要特征 数量
1 调查描述学习者在不同具体情境下的交际策略使用情况及培训建议 4
2 交际策略培训前后之使用情况比较及培训效果 5
3 调查描述不同学习者全体或个体的交际策略使用情况 5
4 研究影响学习者习得或使用交际策略的相关因素 6
5 关于交际策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1
6 国外二语习得中交际策略研究述评 1
7 介绍交际策略的定义、分类以及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和策略培训方法 3
从表4可以看出,在实证研究(前5个类别)中除类别5之外其他4个类别的研究发展比较均衡。不过类别7在非材料性研究(类别6、7)中占到了75%。本文将逐类对上面7类研究内容及结果进行总结评述。
(1)类别1:调查描述学习者在不同具体情境下的交际策略使用情况及培训建议。张永胜、张永玲(2003)通过一份“交际策略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了84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交际策略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学生的交际策略使用频率较低,没有真正意识到交际策略的性质和作用。最后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交际策略使用意识提出了四个建议。
卢植、刘友桂(2005)调查了学习者在计算机辅助交流(CMC for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学生在CMC环境中使用了与面对面交流中相类似的交际策略;同时作为一种新的交际平台的CMC,因为其为学习者提供了“虚拟的真实”,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面对面语言交流中的心理障碍和焦虑情感,因而对于学生交际策略的能力发展和使用具有促进作用。
刘建军(2009)基于口译考试语料对学生在同声传译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成就策略,其次为减缩策略。同时还发现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的成就策略和减缩策略使用在整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近似策略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P
(2)类别2:交际策略培训前后之使用情况比较及培训效果。王立非(2002)通过交际策略教学实验,把1、2班作为实验组,3、4班作为控制组,并对实验组进行了一个学期的交际策略教学。实验前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三种策略(话题回避与转换、迂回及停顿填补)使用频率及进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三种交际策略使用频率显著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自然性;问卷调查显示,75.5%的受试赞同交际策略教学是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孔京京(2004)对205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为期四周的交际策略培训。笔者对培训前后的两次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交际策略培训有助于学习者克服交际障碍、增强学习者进行口语交流的信心,对口语学习有促进作用;81.7%的学生认为开展交际策略培训的适宜阶段为中学阶段,而只有18.3%的人认为大学阶段是适宜阶段。王金安(2008)虽然对1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八周的交际策略培训,可是研究结果与孔京京(2004)的几乎相同,就连在开展交际策略培训的适宜阶段中的人数比率也相差无几(王金安研究发现78.7%的学生赞同在中学阶段开展交际策略培训,21.3%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是适宜的阶段)。
曾路、李超(2005)通过运用仿真情景对话对英语专业新生进行了交际策略培训。笔者对训练前后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频率统计分析发现,总体来说学生成就策略的使用频率明显上升,减缩策略使用明显减少;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训练后,减缩策略的使用都明显减少,不过高分组学生的成就策略(除直译外)使用频率显著增加,而低分组学生只有在成就策略中的求助策略、拖延策略使用频率上明显增加。
(3)类别3:调查描述不同学习者全体或个体的交际策略使用情况。高海虹(2000)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164名大学生的交际策略观念和使用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学生较多使用减缩策略;受语言学习环境和策略能力的影响,中国学生不经常使用成就策略,但他们倾向于认同它;在成就策略中,求助策略、拖延策略、副语言策略的观念和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刘乃美(2006)对273名英语专业学生的交际策略态度及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年纪的学生对成就策略都持积极态度,对减缩策略持消极态度;不过所有人都倾向于使用减缩策略,年级越高,其使用频率越低;交际策略观念与其使用频率并无显著相关。
孔京京(2006)对几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与外国人的谈话进行了录音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生大量使用基于母语的策略和求助策略。笔者分析发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中国几乎没有一本英语教材介绍交际策略概念;其次,许多学生错误地以为自己不能正确表达是因为本身词汇量的不足;再次,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导致学生碰到困难时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求助于教师或身边的人;最后,因为中国学生很少有口语锻炼的机会或环境,所以交际策略从母语向外语迁移的现象很难在中国学生身上发生。
(4)类别4:研究影响学习者习得或使用交际策略的相关因素。姚鸿琨(2001)以Lotfollaah、Shahrzad和Rajai所做的两个调查为出发点,探析了求成策略的选用与交际类型(口语、书面语)和学习者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有些求成策略诸如合作策略和非言语策略只适用于口语,而直译、转述和迂回策略在书面语中运用的频率明显高于口语中;在口头交际中低水平的学生更多地运用求助策略,中等水平的学生更多地借助直译和语码转换策略,而高水平的则大多使用话题转换策略。
李丽(2003)通过认知方式分析(CSA)问卷和概念识别任务对100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发现认知风格与交际策略的运用呈正相关,即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整体型交际策略,分析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分析型交际策略。
王艳(2005)调查分析了第二语言程度和性格因素对不同学习者在交际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性。结果发现语言程度较高的学习者更多选择使用以目的语为基础的成就策略,而水平低的学习者更多选择以母语为基础的成就策略和减缩策略;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倾向于使用以目的语为基础的成就策略,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倾向使用减缩策略。
王莉梅(2008)通过对209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13周的“策略取向教学(SBI)”。比较分析男女生策略培训前后使用频率,笔者发现教学实验对女生产生了更好的效果,即女生的减缩策略使用明显减少、转述策略使用频率显著增加,而男生仅减缩策略使用减少,转述策略使用未见显著变化。
林意新、李雪(2009)通过问卷、访谈以及口语任务探究了学生的性格与交际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更多使用成就策略中的模仿策略和合作策略,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更依赖减缩策略。
(5)类别5:关于交际策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由于当前许多研究者使用交际策略问卷调查,张荔、王同顺(2005)对交际策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分析。笔者对30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2次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前后两次问卷每一个选项的相关性达到了0.6,即交际策略问卷调查方法基本有效。
(6)类别6:国外二语习得中交际策略研究述评。王立非(2000)对国外二语习得中交际策略研究做了述评。本文首先对交际策略的界定和分类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评述了国外二语习得中交际策略研究的现状,最后指出交际策略对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7)类别7:介绍交际策略的定义、分类以及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和策略培训方法。Zhao Li、Guo Wei(2006)首先阐述了交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然后探讨了其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笔者通过实例讲解了各种交际策略的教授方法。
王艳(2001)、刘乃美(2005)都是首先介绍了交际策略的定义、分类以及培养策略能力的意义,最后笔者对如何培养交际策略能力提出了个人见解。
三、总结
1.我国近十年的交际策略研究归结
一是交际策略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的理论引进、研究到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二是在交际策略研究方法中,大多数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对于发现EFL学习者交际策略发展规律有积极的作用。三是许多实证研究证实交际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强调交际策略教学和培训的必要性,提倡在我国外语教学中进行交际策略培训。四是许多交际策略研究逐渐从单纯调查描述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情况转向影响其使用因素的研究,该领域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交际策略研究体系。
2.问题与不足
一是口语教学中的交际策略研究成为热点属于情理之中,但语言交际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目前研究中对语言理解中的交际策略和书面语中的交际策略研究较为缺乏。二是交际策略的可教性几乎在所有研究中都给予了肯定,然而交际策略尤其是公认的减缩策略的负面影响却无人探究。三是问题性质或学习环境与交际策略使用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几乎没有。四是交际策略教学、培训教材在国内很少见,统一的交际策略培训标准探讨更是没有。
参考文献:
[1]Faerch, C.,Kasper,G.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 [M].London:Longman,1983.
[2]Lin Weiyan.An Analysis of a Chinese Child'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 Conversations[J].CELEA Journal,2002,(1):41-44.
[3]Liu Naimei.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A study of English Majors in a Normal University[J].CELEA Journal,2006,(2):10-19,26.
[4]Liang Hongmei.Effectiveness of Dictogloss in Creating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J].CELEA Journal,2006,(5):59-69.
[5]Faerch, C.Kasper, G.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6]Selinker,L.Interlanguage[J].IRAL,1972,(10):209-230.
[7]Zhao li,Guo Wei.Theories and Effective Teaching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J].CELEA Journal,2006,(3):118-123.
[8]戴炜栋,束定芳.外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研究及其理论意义──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6):27-31.
[9]高一虹,李莉春,等.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8-16.
[10]高海虹.交际策略能力研究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53-58.
[11]何莲珍,刘荣君.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交际策略研究[J].外语研究,2004,(1):60-65.
[12]孔京京.开展交际策略教学的一项研究[J].外语界,2004,(5):33-39.
[13]李丽.认知风格与交际策略倾向性关系的相关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3,(3):16-21.
[14]刘乃美.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5,(3):55-59.
[15]卢植,刘友桂.英语学生在CMC中的交际策略运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2):18-22.
[16]刘建军.同声传译中交际策略的使用及其与口译成绩的关系[J].外语界,2009,(4):48-55,76.
[17]林意新,李雪.交际策略研究新探[J].外语学刊,2009,(1):136-139.
[18]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习得交际策略理论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124-131.
[19]王立非.大学英语口语课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26-430.
[20]王艳.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程度和性格差异对交际策略选择的交互影响[J].外国语言文学,2005,(4):249-254,233.
[21]王莉梅.EFL学习者习得交际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37-41.
[22]王金安.英语交际策略教学实践的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140-144.
[23]王艳.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策略能力[J].外语界,2001,(3):41-45.
[24]田金平,张学刚.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使用交际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2005,(3)61-67.
[25]姚鸿琨.论求成策略选用与交际类型和语言水平的关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5-49.
[26]谭雪梅,张承平.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策略能力现状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3):11-14.
[27]张永胜,张永玲.交际策略与小组讨论[J].外语界,2003,(2):61-65,80.
关键词 国企治理 董事会 机制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公司治理仍然是国企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国企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权力机关,董事会是企业的常设机构,监事会是企业的监督机构,而董事会处于核心地位,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但是,从国企治理情况来看,由于体制的因素,以及董事会机制尚不健全,董事会难以发挥制度所设计的作用。因此,只有把公司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完善董事会机制建设,在国企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董事会的作用,促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一、国外公司董事会运作回顾
(一)美英模式
美英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结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董事会的职权由股东大会授予。在内部管理上,美英公司董事会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董事会内部设立不同的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决策。二是公司董事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内部董事在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外部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占多数,但一般不在公司任职。而对董事会及经理层的监督通过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实施[1]。
(二)日德模式
基本上日德公司采用的是双层董事会结构,即由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组成的二元委员会体制,管理与监督实行完全分离[1],日本公司董事会成员主要从公司内部最底层提升起来的终身雇员组成;但是,日德公司监事会职能方面也存在差异。
(三)家族模式
以家族企业为载体,形成的一种治理形式。董事会由家族控制,总经理听命于董事会或者董事长,家族控制的高
级经理层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发展。
二、国企董事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司治理借鉴了美英模式和日德模式的优点,建立起了一种典型的“三权鼎立”的治理模式,董事会处于核心地位。虽然这种公司治理模式设计得非常完美,但是,从运行情况看,董事会制度还不健全,董事会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制度缺失
对国企而言,《公司法》就是企业的宪法。我国新的《公司法》第41、第45~49条,第66~69条,第102条、第109~117条以及第123条中分别对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股份公司之董事会的设立、职权及董事产生进行了规定,但是这些条款的规定太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具体体现如下:
1.《公司法》没有针对董事(含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任职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作出较为具体的规范。董事(含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素质参差不齐,能力差异较大,从而影响了董事会的正确决策。
2.《公司法》没有对董事(含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酬金作出较为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委派的外部董事,他们没有报酬,工作积极性不高,他们对董事会认识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这表现在他们对董事会会议不重视上,因此影响了对企业的决策。
3.《公司法》没有对董事(含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对任职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作出强制性规定,以及调查研究的时间进行强制性规范。
4.《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但没有对国有企业(非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作出规定,国有企业设立独立董事将有助于推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5.《公司法》没有对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在董事会会议上作出的决议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二)经营者实际上操控着董事会
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及具体化。国有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由政府任命。董事会作用不明显,控股股东、公司经理是企业的实际操控人。他们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为自己谋取经济好处和政治好处。出资人代表在股东大会上的投票行为受到政府行为的制约,其意见表达难以体现市场原则,对经营层所作出的上年度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算,以及本年度生产经营和财务预算安排难以客观表达意见。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股东代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还不熟悉,无法作出正确判断;二是出资代表或外部董事受到政府行为的约束。同时,企业选举内部董事成员时,存在着推举的都是其信任的人,因为谁愿意推选意见与自己相左的人进入董事会呢?
(三)董事不懂事
企业董事由公司内部产生的董事与出资人委派的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组成。对于出资人委派的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确实存在董事不懂事的实际情况,“不懂事”是指董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不熟悉,在董事会会议上发表不出具有说服力的意见。这主要原因是,一是董事行为受到委派单位的约束,特别是地方政府,仍然在直接或间接地管理着国企,外部董事要服从政府管理的需要;二是外部董事有自己的工作,不是专职;三是外部董事没有花时间精力去对企业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没有花时间去思考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无法写出分析材料;四是外部董事个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董事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具有较高职称或其他执业资格。
(四)外部董事对企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通
作为董事,应该对所在的企业的事务保持完全的知情权。但是,在公司法中,没有对外部董事(包括独立董事)在获取任职国企相关信息时做出明确规定。也就是说,外部董事没有获取与企业相关的信息量的渠道,或者说获取任职国企相关信息没有从法律上确定。因此,在实际中,董事(这里指外部董事)不懂事大量存在,不足为奇。因为,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与企业专职董事及管理层在获取企业相关信息方面存在着基本的不对称,他们之间存在信息差距。具体体现在召开董事会会议时,由于管理层任职的董事与不任职的董事(外部董事)获取的信息量不对称,争论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4],但天平最后会倒向管理层。
(五)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尚未规范
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规范至关重要。董事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以及应该遵守怎样的职业准则、道德准则等等,使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没有规范的行为准则。
三、完善国企董事会的设想
加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把董事会建立成为具有独立性、高效性、透明性和科学性的内部机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健全和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并强化对制度的执行。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法》
加强公司治理,重在加强完善公司法。注重吸收西方文化中强调法制的合理成分,促进我国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的建设,推进我国法治观念的形成。
1.规定在国有企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新的《公司法》第123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独立董事。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法通常明确规定股份公司董事会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1]。但是,在我国公司法中对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没有规定比例,在法律予以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像独立董事制度这样好的制度,将其引入国有企业或非上市公司,在国有企业普遍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无疑对加快国企改革、促进国企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2.规定董事和独立董事的职责权限。董事会应该建立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等,并明确赋予任命、解聘高级管理人员的职权以及制定审查企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职权。
3.规定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我国新的公司法中,对董事违法行为或过失行为还不清楚,没有把董事收入与因违法行为或过失行为造成公司损失进行具体赔偿做出规定。在美国,各类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董事的责任义务、董事责任的评定标准、免责基因失职或渎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都进行了详细的法律鉴定。
4.规定独立董事的比例。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成员中所占比重不少于三分之一,这一规定应引入《公司法》中,从法律上予以明确,并明确适用于国有企业,这将有利于改进国企管理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5.对独立董事任职的限制。一是独立董事不能在多家企业担任独立董事,担任的企业不应该超过五家;二是独立董事不能同时在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中任职。
(二)建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制度
国家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制度,规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规范,明确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判断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的标准和对未履行职责人员向社会公布制度(在行业性全国期刊上)。这有利于完善治理结构,有效防范和化解基于委托-关系所产生的国企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三)建立统一的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新酬制度以及调研经费支配制度
1.对于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薪酬应从制度上予以确定,也就是说在《公司法》中予以规定。将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权力、义务、责任和利益密切相连。同时,可以借鉴美国采用的将经理人与股东利益紧密相连的先进方法――透明账户[3],对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统一建立薪酬支付帐户,有利于股东和外部审计机构的审查与监督,这促进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收益与股东利益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但是,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的薪酬不直接从国企领取,而由国企划入国资委专门账户,根据对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考核后,由国资委予以支付。
2.对于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到任职企业进行调研工作,应该根据一年调研的次数,对调研发生的费用给予补助,其经费来源可以是国资分红收益或财政经费,并据此核定一个额度。这样,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建立对独立董事的遴选制度
独立董事的产生要科学,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独立董事遴选制度。为此,建议建立独立董事专家库制度,把申请担任独立董事的专家集中进行制度化管理。对于建立独立董事专家库制度,可以借鉴“四川省评标专家库”建设、管理的经验,建议由人大审议通过后以法律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执行。具体规定:进入或退出独立董事专家库的严格程序;对独立董事的素质的要求,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每年对企业进行调查的时间不少于四次,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每次董事会不得缺席;对独立董事的后续教育与培训;独立董事对任职企业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时间,如安排到任职企业调查需要的时间,用于对企业的调查研究。对独立董事按照其专业进行分类,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由专门机构从独立董事专家库抽取。
(五)建立董事和独立董事培训机构与培训制度
1.国家应建立对董事和独立董事进行专门培训的机构,或者与国际著名机构进行合作,负责对国有企业董事和独立董事的培训工作,并由国家指导的大学编制教材。
2.国资委应建立统一的董事和独立董事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定期对董事和独立董事进行全脱产培训,培训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对考试不及格的,不得再担任该职务。培训及考试不得搞形式主义,目的是通过培训,达到提高董事和独立董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六)建立对董事和独立董事的外部监督制度
1.建立将考核董事和独立董事情况向社会(通过媒体)公开制度。
各省每年由董事和独立董事评议考核委员会对一年来董事和独立董事的工作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公平地作出评价,并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布,由社会共同参与监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不称职的董事和独立董事得到全社会人民广泛的监督,更好地促进个人诚信、职业道德和决策水平的提高。
2.建立董事和独立董事评议考核委员会。
各省建立对董事和独立董事进行评议考核的制度,该机构设在财政部门或国资委。制定评议考核细则。首先由董事和独立董事自己提供个人的工作情况材料,交给董事和独立董事评议考核委员会,委员会再到企业调查了解核实,并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3.建立对优秀董事会的评价公布制度。
董事会既是一个机构,也是一个人的群体,一个理想的优秀的董事会更是一个有良好素质、良好品质、自我约束、密切配合、公平正直的人的群体。定期队董事会进行评价,由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参与,最终评选出优秀的董事会,并将评选结果在国家大型期刊上公布,这些可以由企业、学术界参与。通过评价,对不作为的董事会进行监督,促进其更换新人进入。
四、结语
完善董事会的运作,是国企公司治理的一项核心的内容。只有从法律上建立健全董事和独立董事责任与权利相一致,劳动与所得相一致,且考核公开透明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封文丽.上市公司治理实际与体系构建―兼论国有资产运营与管理[D].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美]小约翰?科利,华莱士?斯特蒂纽斯,乔治?洛根,杰奎琳?道尔,著;李维安,等译.公司治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