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

时间:2022-06-26 01:1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务行业年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

第1篇

普华永道最新的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地区并购市场交易总金额为1830亿美元,环比增长19%,创近三年新高。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并购市场开始了2011年后的新一轮强劲增长势头。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企业并购服务部主管合伙人钱立强表示:“2014年上半年并购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得益于行业整合引起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投资者寻求外部收购促进增长,同时希望参与国企改制。”

今年上半年的2648起并购活动中,共有30宗并购交易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金。高科技,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以及金融服务行业有数个大型并购交易发生,同时,房地产行业并购交易持续增长,主要归因于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录资本市场。

2014年上半年,寻求经营权的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总额刷新了去年下半年创下的历史记录,达到984亿美元,其中,房地产行业并购交易持续增长,高科技包括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服务行业均有多起大额并购交易发生。

与战略投资者不同,私募基金主要以财务投资获利为主,2014年上半年私募基金投资交易总金额也创近三年新高,其中9宗交易单笔金额超过5亿美元,这也创造了另一个历史新高。高科技和消费品行业一直是私募基金关注的重点。

就退出而言,私募基金IPO退出数量有所增加,但以并购交易和二次出售方式退出的数量则低于预期。普华永道认为,私募基金有待退出的投资项目积压仍然是该行业的最大挑战。

钱立强表示:“由于中国市场对股权投资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私募基金将更多地参与海外并购交易,我们预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交易在今年下半年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并且私募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会更多地参与国企改制。”

普华永道预计,2014年下半年,中国地区企业并购活动仍将保持平稳健康趋势,主要驱动力来源于三方面:第一,过期改制将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增长的关键推动力,第二,民营企业主导的海外并购交易仍将活跃,第三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将继续活跃;高科技、尤其是互联网行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医疗健康产业等将是并购活动发生的重点行业。

201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接近去年下半年的高位水平,但未创近年新高。

第2篇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金融大爆炸”使英国金融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住房互助协会业务管制的放松,《股票交易规则》的变革等。特别是1986年《金融服务法案》与此前进行的放松管制的一些阶段性变革相比,标志着行业中一股重新立法浪潮的兴起,促使英国金融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以此为基础,随着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通过,英国金融监管一体化的进程最终得以完成,成立于1997年的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目前已经承担起作为单一监管者的全部权力。

金融服务业产业水平提升与金融体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伴随着英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英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比较明显的波动,来自OECD的数据显示该比重在19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高点之后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最近五年来,英国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明显上升,虽然金融服务业所占比重自1995年的6.5%下降到2001年的5.5%,但从2002年开始该数字连续上升到2005年的8.5%。与此相比,过去十年中制造业的比重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21.7%下降到2005年的13.6%,降幅超过三分之一。另外,专业服务(包括会计服务、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对GDP的贡献稳步上升,从十年前的2.6%一路增加至2004年的3.6%。

在吸收就业方面,英国金融服务业就业人员一直相对比较稳定,并且这种趋势在最近几年也没有发生变化。2005年底英国金融服务业就业人员数为108万人。在此之前该数字曾经从1999年的107.5万人下降到2002年的104.8万人。2005年金融服务就业人员占英国全部就业人员(2680万人)的比重为4.1%,该数字明显低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对英国GDP高达8.5%的贡献额,从中反映出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大约是英国总体平均水平的两倍。如果分部门来看,金融服务业大多数就业人员是在银行业,其就业人员数达到43万人,另外保险业就业人数为32.5万人,基金管理行业就业人员数量为4万人。

金融服务业对英国国家税收同样有比较重要的贡献。金融服务部门的税收包括金融企业交纳的公司税以及雇主缴纳的所得税。2004财政年度金融服务部门所缴的公司税总计81亿英镑,较2002和2003财年有所增长,但要低于2001财年109亿英镑的税收。在过去三年中,由金融服务部门完成的公司税占英国全部公司税的四分之一还多,由金融服务部门雇主完成的个人所得税占英国全部个人所得税的11%~12%。2004年底,金融服务领域实现的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接近200亿英镑,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税收,比如由雇主和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险等,这些方面的税收没有单独的统计数据,但据估计约有30亿英镑的规模。

地理布局情况

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地区构成来看,英国的金融服务业高度集中在伦敦,2003年伦敦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高达42%。在其排名之后的东南区和苏格兰的比重分别仅为11.2%和7.7%。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对整个伦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高达16.8%,与当年全国平均7.4%的水平相比是其两倍还多,从中反映出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基本实力。

金融服务在伦敦的集中意味着其他地区金融服务业的份额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伦敦之后,金融服务业在地区经济中相对重要的是苏格兰,该地区金融服务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达到7.1%。金融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贡献最低的是东米德兰(East Midlands)、威尔士(Wales)和东北区,这些地区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只有3.8%,大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表1)。

从金融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地区分布来看,2005年金融服务领域大约有31.3万人集中在伦敦地区,东南地区和苏格兰各自有金融服务就业人员12.8万人和11.3万人。根据2003年的地区增加值数据,金融服务行业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为65400英镑,而当年全国的平均水平为36652英镑。在各个地区中,伦敦金融服务行业人均创造的增加值最高,达到89400英镑,而在其他大多数地区该数字都在50000英镑~60000英镑之间(表2)。

另外,还可以在微观层面上从金融服务企业的数量来进行研究。Pandit & Cook(2003)将英国分成14个大区,根据金融企业数量和规模(用就业人数衡量)分析了英国金融业的分布状况,并从产业集群的角度进行了总结。从企业的位置分布来看,英国金融业同样表现出高度集中的局面。大伦敦及其周边地区集中了64%的金融企业,其中大伦敦区占44%,西南区占12%,伦敦西北区占8%,这与伦敦作为最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一致的。在大伦敦地区之后的是东南地区,其金融企业数量占全国的l4%,该地区的重要金融城市包括伯明翰、布雷斯托尔、爱丁堡、格拉斯哥和曼彻斯特(图)。

总结与评论

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发展水平明显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吸收就业和增加税收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把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地理布局模式区分为集群式和分散式两种,那么英国金融服务业无疑走的是集群式发展的道路。从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目前英国金融服务业基本形成了以大伦敦区、南苏格兰区、以及西南区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群,其中伦敦地区的集群规模要远远高于后两个地区。

第3篇

关键词:保险服务;竞争力;竞争优势;政策差异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7-0068-06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间彼此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服务贸易作为国家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特别是提升服务贸易逆差最严重的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是实现当前我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决策之一,也是中国调整对外贸易出口战略、转变外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竞争优势及贸易政策倾向进行分析。之所以选取日本作为对比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中国和日本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成员,相互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经济关系,同时中国保险服务贸易与日本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2)中国的资本金融市场发展变革比较大,保险市场开放也较晚,采用纵向时间序列分析误差较大,而日本的保险服务发展较早,政策趋于平稳。因此,了解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政策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关启示,对于提升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意义重大。

纵览已有研究成果,关于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直接研究极少,多数学者单纯分析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没有对中日进行相关的对比研究;部分学者在对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中略有提及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竞争性问题,但并没有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更没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日保险服务贸易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如谭晶荣(2006)运用TC指数和RCA指数研究中日韩三国之间服务贸易竞争力关系后发现,中国的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郑雯文(2008)运用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竞争力指数对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相比日本在保险服务贸易上处于比较劣势;齐良念(2010)运用TC指数测算了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得出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结论;欧阳青东(2011)运用Balassa指数、NER指数、Grubel-Lioyd指数、MIIT指数和B指数对中国保险业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保险服务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缺乏比较优势;韩岳峰(2013)运用TC指数和RCA指数对中日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相比较日本劣势更加明显。

为此,本文拟使用相对贸易竞争力指数、相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偏离度等指标来分析对比中日两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相对竞争力、竞争优势及贸易政策实施情况,从分析结论中发掘中国保险服务贸易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具体形成原因,汲取经验,开创中日保险服务贸易联合发展新模式。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贸易竞争性测度公式

梳理已有的关于贸易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发现,学术界一般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来判定一国或地区某行业贸易综合性(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强弱。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及本文的研究需要,本文将TC指数、RCA指数作为基础性指标,以其变形指标—相对贸易竞争力指数(Relativ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RTC)和相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lativ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RCA)为主要分析指标,对中日两国的保险服务贸易综合竞争性进行比较实证研究。

1. 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变换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某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该行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它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TC指数公式为:

[TCck=(Xck-Mck)(Xck+Mck)] (1)

式中,[TCck]表示[c]国[k]行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ck]表示[c]国[k]行业的出口额;[Mck]表示[c]国[k]行业的进口额。其取值区间为(-1,1),数值越大,表明[c]国[k]行业的贸易竞争力越大。综合考虑[TC]指数取值范围及本文接下来的研究需要,对公式(1)进行数学处理,变换为公式(2):

[RTCab=(TCa+1)(TCb+1)] (2)

根据公式(2)的数学表达式可知,[RTCab]反映的是[a]、[b]两国在同一行业上贸易竞争力的比较情况,定义为“相对贸易竞争力指数”。[RTCab]取值范围为(0,+∞),当[RTCab]的取值接近于1(此处,数值“1”被认定为贸易竞争力均衡值)时,说明[a]、[b]两国在该行业上的贸易竞争力比较接近;当[RTCab]取值大于0小于1时,说明[b]国在该行业上的贸易竞争力较[a]国大;当[RTCab]取值大于1时,说明[a]国在该行业上的贸易竞争力较[b]国大。

2.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变换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1965年由贝拉(Balassa.Bela)提出的,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行业国际竞争优势测算指标,是指一国某行业的出口额占该国同类行业出口总额的份额与该行业的世界出口额占世界同类行业出口总额的份额之比。RCA指数公式如下:

[RCAkc=Xkck=1Xkc÷c=1Xkcc=1k=1Xkc] (3)

式中,[RCAkc]表示[c]国在[k]行业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kc]表示[c]国在[k]行业上的出口额;[k=1Xkc]表示[c]国在[k]类行业上出口总额;[c=1Xkc]表示世界[k]行业的出口额;[c=1k=1Xkc]表示世界[k]类行业的出口总额。其取值区间为(0,+∞),[RCAkc>1]说明[c]国在[k]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取值越大意味着比较优势程度越高;反之,[RCAkc

[RRCAab=RCAaRCAb] (4)

根据公式(4)的数学表达式可知,[RRCAab]反映的是[a]、[b]两国在同一行业上的贸易竞争优势比较情况,定义为“相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RCAab]取值范围为(0,+∞),当[RRCAab]取值大于1时,说明[a]国在该行业上贸易竞争优势较[b]国大;当[RRCAab]取值小于1时,说明[b]国在该行业上贸易竞争优势较[a]国大;当[RRCAab]数值等于1时,表明[a]国与[b]国在该行业上的贸易竞争优势相当。依据[RRCAab]取值的不同,大体可细分为极大劣势、较大劣势、微弱劣势、微弱优势、较大优势和极大优势等类别。

(二)政策差异与偏离倾向

韩岳峰(2013)根据RTC与RRCA指数的性质定义了贸易政策的均衡状态:由RTC所代表的两国相对净出口能力应当与RRCA所代表的相对比较优势状况相适应。因此在均衡状态下有RTC=RRCA,若等式不成立,则存在贸易政策偏离倾向。为对下文进行政策倾向研究,现引入变换公式(5)。

[χ=RTCab-RRCAab] (5)

根据公式(5)的数学表达式可知,[χ]反映的是[a]、[b]两国政策实施倾向,定义为“政策偏离度①”,通过[χ]的值判定[a]国与[b]国相比在某一行业的贸易偏离情况。具体来说,当[χ]值小于0时,表明[a]国与[b]国相比在该行业上的贸易政策倾向于鼓励出口;当[χ]值大于0时,表明[a]国与[b]国相比在该行业上的贸易政策倾向于抑制出口;当[χ]值等于0时,[a]国与[b]国相比在该行业上的出口贸易政策处理状况接近。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1. 时间选择及数据来源。本研究中所有保险服务业相关的原始数据均出自联合国统计署和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为满足研究需要,本文选取了2006—2011年这个时间段作为研究的时间跨度。这一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3个目的:(1)满足实证分析数据最新性的要求。(2)2007—2009年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和传导重要阶段,对国家贸易出口政策影响较大,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3)2006—2010年为我国“十一五”规划阶段,2011年为我国“十二五”开端年,通过 “十一五”期间的相关研究结论和发展趋势,结合“十二五”开端相关指标的进一步走势,总结我国在新时期下的保险服务出口政策实施倾向,有利于预测接下来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相关政策倾向②。

2. 数据处理。首先,根据查询到的原始数据及公式(1)与(3)可计算出2006—2011年中日两国保险服务业的年度[TC]指数值、[RCA]指数值及这两个指标的均值;其次,依据上述求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公式(2)、(4)与(5)可计算出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相关年份的[RTC]指数值、[RRCA]指数值与[χ]值,从而判定中日两国保险服务业的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优势强弱及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的政策实施情况③。各指标的具体经济意义在前文已经做出明确说明,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的[TC]、[RCA]、[RTCab]、[RRCAab]、[c]具体数值见表1。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并不能分析出中日保险服务业之间应该如何贸易这一问题。中日之间竞争力及竞争优势的比较值都是相对于世界市场而言,其比值大于1只能说明中国的保险服务行业在国际市场比日本的该行业具有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并不能判定中国应该向日本出口该行业的产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综合竞争性及相关分析

1. 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综合竞争性比较。

(1)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由表1不难看出,2006—2011年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的TC指数均为负值,且中国的[TC]指数绝对值大于同期的日本[TC]指数值,中国保险服务贸易[TC]指数6年均值为-0.77,日本保险服务业的[TC]指数6年均值为-0.67,这说明中国和日本保险服务贸易均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但两国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却有所不同。2006—2011年,中国保险服务贸易[TC]指数从-0.88增长到

-0.61,说明中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虽然不强,但劣势在逐年缩小,而日本在这一时段的保险服务贸易[TC]指数从-0.49降低到-0.84,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逐年下降。针对于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相对竞争力的比较,从表1看出,2006—2011年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RTC]数值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在2010年这一指数数值开始大于1,这说明中国比较于日本在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上已经开始表现为优势,基于2011年的这一数据,可以预测,短期内这种趋势将延续下去。

(2)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比较。由表1数据可知,2006—2011年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均小于1,且中国的[RCA]指数一直处于上升势头,日本则是经历了下降上升的趋势,中国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6年均值为0.56,日本保险服务业的[RCA]指数6年均值为0.34,这说明中国和日本保险服务贸易均长期处于竞争劣势状态,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总体竞争优势不强,但两国竞争优势的发展趋势却有所不同。2006—2011年,中国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从0.30增长到0.82,说明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虽然不强,但劣势在逐年缩小,并且有望在5年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日本在这一时段的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保险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尚未恢复到2008年之前水准。针对于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从表1看出,2006—2011年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RRCA]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步趋于稳定,指数值从0.58发展到2.49,说明中国比较于日本在保险服务贸易上的相对竞争优势在逐年增强,具体竞争优势又以2008年分界点。2007—2008年,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RRCA]指数小于1,说明在这段时期,中国与日本相比,在保险服务业上不具有竞争优势,但距离在逐渐拉近。2009—2011年,中日保险服务贸易[RRCA]指数大于1,说明在这段时期,中国与日本相比在保险服务业上具备了竞争优势,且这一优势在逐年扩大后趋于稳定。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逐年增强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2008年之后日本保险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开始减弱,原因可能是在经济危机过后,日本虚拟经济严重受挫,而我国由于经济开放程度和政策调整等原因,保险服务贸易受影响程度远小于日本。从2009—2011年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RRCA]指数看,基本维持在2.4—2.5之间,趋于平缓,说明2009年以后由于中日两国对经济危机已经做出合理的调整,行业竞争优势暂时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在某一行业上具有贸易竞争力或竞争优势,并不代表两国在该行业上不存在竞争,甚至可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2. 中日保险服务相对贸易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相关分析。通过中日两国历年的[RRCA]值和[RTC]值,利用Eviews5.0软件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其值为0.31,对这两个变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其拟合系数为0.28,二者的拟合效果较差,从而可以判定[RTC]指数与[RRCA]指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实际上从表1中的[RTC]与[RRCA]同期数据对比也可以发现,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两者的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区别。[RTC]指数既考虑了进口因素,同时又考虑了出口因素,而[RRCA]指数只与出口值有关。由于进口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政府对行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都会严重地影响进口值,因而影响到了[TC]指数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了[RTC]指数数值大小。而[RCA]排除了进口的影响,所以在测算行业的相对比较优势时,[RRCA]指数值并未受到国家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2)基本参数变化幅度不同。具体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不一定具有竞争力,具有竞争力的也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单纯从表1中的[TC]值和[RCA]指数看,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步性,但这只是针对于一个国家内,行业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联,实际上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着同步变化关系,但是也会存在某一时刻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不一致性,即并非具备竞争力与具备竞争优势对应,不具备竞争力与不具备竞争优势对应,因为二者的变化趋势即使同步,但变化的幅度还是有所差别的。具体在哪一时刻发生这一变化并非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相对竞争力与相对竞争优势之间的同步性关联,从表1的[RTC]数值与[RRCA]数值看,二者之间并非同步于一个区间内在变化,即并非同步在(0,1)和(1,+[∞])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不具有必然联系性。

以2008年数据为例进行说明,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RTC]指数和[RRCA]指数分别为0.58和1.96,这表明日本保险服务业相对中国不具有竞争优势但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偏差,即相对于中国而言,日本保险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但比较优势则不如中国,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保险行业相比于中国发展较早,各种规范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都已经比较完善,政府十分重视保险的发展,特别是日本政府很早就开放了本国保险市场,所以其国际竞争力较高,但由于保险服务业在日本服务业中所占的比例与其他服务业相比,出口优势还是较弱,并不具备日本国家的比较优势,所以其RCA数值较低。

(二)中日保险服务贸易政策差异分析

1. 中日保险服务贸易政策差异变化趋势。由前文定义可知,[RTC]指数与[RRCA]指数分别表示两国在某一行业上的相对竞争力及相对竞争优势,并且在公式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其取值范围的一致性与协调性问题,本文将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差值定义为“政策偏离度⑥”。根据表1给出的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RTCab]与[RRCAab]值,计算其差值,得到政策偏离度[χ]。若[χ]值小于0,说明中国在保险服务贸易净出口能力和比较优势上的处理力度超过日本,倾向于鼓励出口,甚至可能出现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净出口超出了现有的比较优势这种状况,即国家过度强调出口或控制进口,造成贸易政策的不均衡、不匹配;若[χ]值大于0,意味着中国在保险服务贸易净出口能力和比较优势上的处理力度小于日本,倾向于抑制出口,可能存在过度抑制出口或鼓励进口的贸易政策不均衡、不匹配。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中日两国的保险服务贸易[RTCab]指数为0.86,表明中国相对于日本(保险服务业在两国国内市场服务业总体中的竞争力)不具有相对竞争力,由此,从国内行业结构及竞争力角度来说,中国是不应该出口保险业的(当然是与日本的相对比较来看的);而中日两国的[RRCAab]指数为2.38,表明中国相对于日本(保险服务业在世界市场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由此,从国际行业竞争优势来看,中国是应该出口保险业的(当然是与日本的相对比较来看的),并且实际上也的确出口了(出口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因素),进一步将两者作差,其值为-1.52,说明在保险业出口问题上,中国在出口能力和比较优势上处理的力度超过日本,倾向于鼓励出口。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二者出现了同步现象,即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角度看,都应该出口或进口,仍然存在贸易出口政策偏离的问题,因为二者相对性还存在着大小的问题。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中国与日本相比,保险业的“相对竞争力(国内视角的应出口量)”小于其“相对竞争优势(国际视角的应出口量)”,甚至这种出口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不具有竞争力)。为说明、研究方便及定位直接需要,笔者将“国内市场出口量”和“国际市场出口量”分别定义“理论出口值”和“实际出口值”,进而通过二者的大小关系判定贸易出口政策的偏离情况。

2. 中日保险服务贸易偏离拐点。从上文中的分析可知,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的政策偏离度[χ]值均为负值,且其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相对于日本虽然保险服务贸易的出口政策倾向于鼓励出口,但是近年来有所好转。具体来说2006—2009年,中日保险服务贸易[χ]绝对值一直在增大,说明其过度强调出口的政策在逐步强化,2009—2011年,中日保险服务贸易[χ]值绝对值在变小,说明其过分强调出口的政策正在逐步转向。为了更为准确、具体地判定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的出口政策比较,计算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相对竞争力变化率与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变化率之间的差值,这一指标能够更加合理地评价出口政策的偏离情况,可以称之为“修正的政策偏离度”。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2007—2011年,中日两国的上述相对变化率指标差距由负转正,说明中国相对于日本在保险服务贸易上的出口政策近年来已经改变其一味强调出口的观念,具体来说,2007年和2008年的上述指标为负值,说明中国此时的出口政策仍然倾向于鼓励出口,2009年以后上述指标开始为正值,说明2009年以来我国的保险服务贸易出口政策已经开始转变,本文将2009年称为“保险服务贸易政策偏离拐点”。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以中国为分析主体,中国的保险服务贸易政策是鼓励出口还是抑制出口是由一定的客观因素决定的。中国在不具有相对竞争力的行业上出口也较大,这也完全符合该时期下中国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政策。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服务业主导行业的渐进式培育、选择和发展,服务经济的发展政策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味地强调出口,要区别对待不同服务行业,选择好一定时期的主导行业。

三、结论

服务业竞争力既包含服务行业内部服务企业竞争力也包括了服务行业竞争力,服务行业竞争力是对服务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本文具体分析中日服务行业竞争力的情况。结合前面的分析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服务贸易相对竞争力与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出口政策倾向有所不同。具体来说,2006—2007年中国的保险服务业出口政策表现为倾向于鼓励出口,现阶段的中国已经开始改变这样的出口政策,中国应根据不同时期出台适当的行业发展政策,不能一味盲目出口。实践表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不可持续的。保险服务出口贸易应当努力避免压低价格来换取市场竞争力,避免中日保险服务贸易的恶性竞争和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的贫困式增长。中国保险服务贸易战略必须长远布局以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取舍问题,培育一批真正的拥有强大竞争力的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而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总之,分析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相对竞争力与相对竞争优势情况,不仅有助于加强中日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在世界保险服务市场的联合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中日两国在面向国际市场时,可以充分利用两国的同质与非同质资源优势,进行最优化的投资与合作。

注:

①本文中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理论出口量与实际出口量之间的差异”,在“获利即出口”这一贸易思想(出口与否)前提下,最好的出口政策为“实际出口量=理论出口量”,而当二者不一致时,证明存在着“政策偏离”,因此,这里的“政策偏离度”具体来说是指“出口政策偏离度”。

②相关数据表明,日本的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表现较为平稳,因此本文将政策倾向对比对象设置为日本国有一定的现实依据。

③本文所研究的政策实施情况特指中国相对于日本保险服务贸易出口政策的实施情况。

④[α=(RTCt-RTCt-1)/RTCt-1],代表的是相对竞争力变化幅度。

⑤[β=(RRCAt-RRCAt-1)/RRCAt-1],代表的是相对竞争优势变化幅度。

⑥此处的政策偏离度的正负值能够衡量政策的转变倾向,但不能够具体衡量政策已经转变的程度。

参考文献:

[1]谭晶荣.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7).

[2]郑雯文.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3]齐良念.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10,(35).

第4篇

*的第一家养老院是从租房子开始的,每年2万元的房租,基本上是全年的收入了,交房租太可惜了,不如买房用房租去付按揭。当时的房价只有两千多一平方米。*把全家的积蓄都投入房产上了,没钱装修,急得到处想办法。真是人做好事天都帮忙,93年买的原始股正巧上市,决定把股票卖了装修添置设备。就这样*终于有了第一个自已的养老院。

二、市长鼓励做连锁

2002年时任*市市长的*视察“真美好”说:思美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希望你做成连锁,为更多的老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在市长的鼓励下,2002年8月,“真美好”第二家养老院在玄武区成立。之后的十年中,*在栖霞区、鼓楼区、白下区分别成立了分院,形成了“真美好”的特色。现在一个六人管理团队,管理着八家养老院。每每回忆起创业的艰辛,*总是对事业却充满期望,对老人充满了温情,使我们顿生敬佩之意。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十多年侍候这些老人不觉得辛苦吗?”对这样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辛苦倒是能承受,就是‘心’累,事事要倾心,人人要关心。不管老人们如何‘痴呆’,对儿女来说都是唯一,可对我们做老年福利事业来说要象儿女一样把老人当做宝贝去爱护。心中有爱,快乐无处不在”。*始终认为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原点,是一个企业和企业能否成功的根源,要把养老院当成事业去做,当成‘家’去爱护,尊老爱幼,等我老了一样会享受到关爱。在如今有着三百多人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在为‘家’付出,没什么好抱怨的。话虽这么说,当养老院不被老人家属理解,被告上法庭时,朝夕相处的老人离去时,十载风雨,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含辛茹苦时,泪水中让人感到十年不易,十年从事养老服务更是不容易,十年养老服务有如此成就就更是谈何容易!!

走进真美好老年公寓里,墙上贴有关爱语、励志留言、名言警句等,这些名言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会做人,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在养老院里,服务员和老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照顾,老人中相互关照情同手足,浓浓的情、浓浓的爱,让“真美好”这个大家庭井井有条、情意绵绵。

四、真正做到“真、美、好”

“养老服务也要企业文化,也要有‘家规’”。谈到企业文化,*如数家珍:每个养老机构中的“墙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秉承“真美好”的“缘”相识、“爱”相处、“宽”待人、“善”经营的企业“DNA”,遵循“五自”经营原则,实施“四零”管理方式,创建“亲情文化”、“六大项目”,建立“一长五员”岗位职责,执行护理方面“六大流程”等等。经过实践总结,“真美好”老年公寓印刷了三本手册——管理手册、园长手册、员工手册。从孔夫子到林语堂、从但丁到雨果,从理念到理解一步到位,伟大与平凡完美结合,让我们领略了养老服务行业深远博大的文化。

五、荣誉只代表过去

*创业十年间,她和“真美好”老年公寓得到了政府方方面面的奖励有三十多个,有“好市民”,“十大标兵”,“优秀创业指导师”,“创业基地”,“十佳诚信单位”,“慈善之星”,“*市劳动模范”等等,是*市老年福利行业中的姣姣者,理应得到政府、社会及老人家属的鼓励、支持和称赞。而*对这些荣誉却没有丝毫的满足和松懈。她说:“我为政府和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而政府对我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给了我很多的荣誉,也没什么好骄傲的。我把这些荣誉当做我的精神财富,当做发展事业的动力,扬鞭奋蹄不断努力,荣誉与责任同在啊!”

第5篇

近年,东盟在中国经济、贸易和投资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有分析显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的推进,这一趋势将会延续较长时期。回顾2014年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可以看到,双方在贸易、投资和多项经济活动方面均在提速。

随着2014年APEC会议、东亚峰会、东盟峰会、东盟10+1、10+3会议、RCEP峰会的召开,贸易与自贸区建设问题再次成为中国与东盟共同发展合作中的重要议题。2015年,东盟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三项共同体,其中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即在今年底,将东盟打造成为单一市场。自2010年以来,东盟区域内大约99%的商品都采取了“零关税”政策,内部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东盟贸易额显著提升,相互投资速度加快。为此,安邦咨询对2013至2014年中国-东盟、东盟内部贸易及投资情况做出以下总结。

贸易方面

据东盟贸易数据库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约为3466亿美元,同比增长7.5%,是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3.3%的两倍多,中国对东盟贸易已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以上。在东盟进口产品中,占比例较大的为电气机械、生产资料等工业相关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贸易结构的平衡。

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与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额约1926.3亿美元,同比增长9.3%;自东盟进口额约15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3%。

据东盟与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2014年10月的《2013-2014年东盟投资报告》数据,2013年东盟内部贸易在东盟整体中约占24.2%,是东盟总GDP的25%左右。东盟+3的贸易额相当于东盟内部贸易额的两倍,东盟+6与东亚峰会国家贸易额则占到了东盟整体的60%,贸易增速十分显著。在2015年,东盟继续与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日本进行自贸区谈判,预计多边贸易额还将进一步提升。

从东盟角度来看,东盟与中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东盟内部的贸易额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而对欧、美、日则相对减少。根据《2014年东盟共同体数据报告》,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始自1994年,而与韩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逆差也在2013年有所上升。然而,东盟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美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加拿大则是贸易顺差。

投资方面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总额为559.2亿美元,其中对东盟投资3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331亿美元,东盟对中国累计投资则已达900亿美元。

2013年全年,在东盟国家内部,外商直接投资中有49.6%流入新加坡,15.1%流入印度尼西亚,而流入柬埔寨、老挝、缅甸(CLM)三国的仅有总量的3.4%。在流入东盟的投资中,来自欧盟的投资占比约为22%,日本为19%,东盟内部为17%,中国和香港地区分别占比7%与3.5%。2013年,外商对东盟整体投资有53.2%流入了服务行业,其次为制造业,占比33.3%。除美国自2010年开始减少在东盟投资外,其他各国对东盟的投资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第6篇

转眼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充分的锻炼了自己,可以说这一年下来我是颇有收获的,但同时也在工作中发现了困难,反省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我需要思考和改进的方面,下面我就说说这一年来我对销售工作的认识,也好分享给各位跟我一样奋斗在销售岗位上的同事们。

1.作为一个销售,一定要很了解公司和

公司所销售的产品,这样你在跟客户介绍的时候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去说服他去接受你,接受你的产品。

2.工作一定要勤奋,这个勤奋不是做给领导看,是让自己更快的成长以获得更多的自信,一流的销售是混业绩,二流的销售是混日子,三流的销售时混饭吃,我现在如果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一流的销售就必须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认真,努力,主动的去做,其实做销售做久了压力是比较大的,除了要对工作总结外还要不断的学习接触到与之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做出业绩,怎样使利润最大化,这都是要通过勤奋来完成,有句话是没有销售不出去的东西,只有销售不出去的人,其实做销售也就是在做人。

3.良好的工作态度,有些人可能觉得一些销售人员每天要面对一些难搞定的客户或者是因为压力大的关系,难免会脾气不好,但我觉得这个也是工作态度问题,因为很多客户往往是不容易搞定的,这就看怎么放平心态,正确的面对,毕竟我们是做服务行业的,良好的态度也是客户考察我们的一个很关键的一点,所以不论在何时,请注意自己的说话和言行,拿起电话的时候,要让充满激情,面带微笑,相信电话那头的客户也能充分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被你打动。

4.请为公司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如果不行就辞职吧,这是一种心态问题,一来你为公司创造的多,你自己得到的也多,二来不要总是认为自己被公司利用了或者为老板创造了多少自己才拿那么点,因为被人利用说明你还是有价值的,最可悲的是利用价值都没有,也就是说没有利润意味着失业。

5.当你在和客户沟通时一定要记住你不是去求他们去买你的产品,而是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这是一个各有所有的双赢,主管说这个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了心态,而正确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6.做销售的一定要有自信,一个销售如果没有自信就连说话和打电话的勇气都没有,那就跟不用说出门拜访和做出业绩了,自信主导着销售的内心,有的自信你可以随机应变的应对客户的刁难和困难,我觉得作为一个销售在受到打击的情况下,还要唱着歌开开心心的来上班。

7.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相信自己只要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是时间问题,我曾经一度很郁闷自己因为自己没有业绩,但是当主管告诉我他是进公司第3个月才卖出了第一套房.我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当然耐心不等同于混日子和等单,是要我们时刻保持上进心,不断的去努力。

8.作为一个销售人员总结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效率、工作方式、沟通方式、错误的发生、工作计划、出差计划、项目运作等,还要对自己说话技巧、肢体动作,甚至是个人的为人处世等进行总结,总结了才能发现不足,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可以上升的空间。

最后,我想说不管在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态度和心态很重要,遇事把心放宽,才能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面对的问题,从容的面对挑战,不断的去丰富充实自己,客观的面对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去改进,每个人都会有美好的明天!

第7篇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eriou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medical service market,which is also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regulatory failures on prices of Chinese medical service. Borrowing ideas from three main kinds of western regulatory models avoiding the risk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e construct the incentive regulatory model about the prices of Chinese medical service. On the basis of rate of return regulatory model, this model introduces the price-cap factor and yardstick regulatory price, and also considers some factors such as medical service price, medical service cost. At last, we summarize and evaluate this model.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监管模式;医疗服务价格

Key words: asymmetric information;regulatory model;the prices of medical service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23-02

0引言

医疗服务价格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焦点,医患矛盾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对医疗服务价格所采用的是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体系。国家发改委通过制定价格整体水平调控计划、调整价格管理范围等来实现价格整体水平的管理,而医疗服务具体价格则实行由医院申报、各级政府部门按照管辖权限审定的政策[1]。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来看:2009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为159.5元,住院病人人均费用为5951.9元,分别比2008年上涨了8.9%和8.6%[2],与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幅基本持平,医疗费用的控制难度依然很大。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的成效仍不显著。

1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Arrow(1963)认为医疗市场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医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3]。Stiglitz(1988)发现医疗市场与一般市场相比,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中之一便是医患间高度信息不对称,政府有介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必要性[4]。Doorslaer(1992)发现,医疗政策失灵、医院市场偏离竞争市场的表现有: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疗保险介入、医院存在进入退出壁垒、医疗服务是差异化产品等。其中,医疗信息不对称是所有问题的关键[5]。曹煜玲等(2009)认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6]。

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技术壁垒高,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医生,所掌握的信息远多于患者所掌握的。其次,医疗信息公开的数量少,途径有限,并且针对性较差。Culyer(1989)认为当医生与患者发生利益冲突时,作为非完美人的医生将更多关注于自己的利益,并可能导致医疗服务质量降低[7]。同时信息不对称也会导致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供给诱导性需求”。我国学者赵曼(2003)认为,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医生的诱导需求能力就越强,极大损害了患者的利益[8]。毛正中等(2004)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着供给诱导需求情况[9]。因此政府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十分必要。

2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国外主要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在医疗服务行业中的运用

2.1 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模式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模式是通过限制企业资本投资收益率的办法,使得企业获得公正的收益(fair return),间接地对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限制[10]。用公式表示为:

RPQ=C+S(RB)

R为企业收入函数,Pi为第i种产品的价格,Qi为第i种产品的产量,C为成本,S为政府监管的投资回报率,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该监管模式保证企业成本的回收,但是对改进经营绩效和降低成本的激励作用不大,虽然可以规避逆向选择,但无法有效规避道德风险,同时也会诱发过度投资而产生A-J效应。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州实行了“全部付费者”监管,与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类似。“全部付费者”监管是指建立以许可收益为基础的费率结构,监管者根据许可收益再计算出支付者对每一项目或病例所应支付的最高费用。但因存在一些技术和信息问题,许可收益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服务最初供给不足,如使用该监管模式,可较好刺激投资。

2.2 价格上限监管模式在价格上限监管模式中,受监管者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只要低于监管者所制定的最高价格,受监管者就可以保留赚取的所有利润。其中最典型就是英国所采用的RPI―X最高限价监管模型,用公式表示为:

Pt=Pt-1[1+(RPI-X)]

RPI为零售价格指数,即通货膨胀率,X为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Pt为当期监管价格,Pt+1为下一期监管价格。此模型优点:无需过多考虑成本结构,操作简便,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该模式具有较高的激励作用,可有效规避道德风险,但也可能存在潜在的逆向选择问题。

美国为了更好激励医院,对起初实行“全部付费者”费率的州实行价格上限监管。美国的医疗服务价格上限监管模式只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并没考虑因医疗技术进步而导致生产率增长等因素。价格上限因子(RPI-X)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如何合理制定生产效率增长系数X,是很大的难题。

2.3 标准监管模式标准管制(监管):将某些企业的管制规则和处于相同情况企业的绩效指数联系在一起,在企业间营造了一个间接的竞争环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制过程中管制者对于某些不可观察到的变量所存在的信息缺乏问题[11]。该领域著名学者施莱费尔(Shleifer)指出用其他人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对每个人进行监管;当每个人知道自己所提供的成本只是用来监管其他人,那么他就没有说谎的动机,把自己的成本真实报告给监管方,并证明最优监管价格为P==cj(j=1…n)。

该模式为按病种预付制在刺激医院提高效率以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标准监管假设所有同类医院在相同环境下经营,可有效避免医疗服务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但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医院效率水平也存在差异,一定程度削弱了标准监管的激励作用。

3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的构建

3.1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的构建思路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涉及多方面:例如对在医疗服务市场占特殊地位的医生进行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约束;利用社会舆论等第三方力量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监管;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的相关机制等。本文从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核心要素――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对医疗服务价格监管进行研究。该模式在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医疗服务成本、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并结合价格上限模式和标准监管模式的优点,构建了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

3.2 模式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

3.2.1 医疗服务成本医疗服务成本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12],由医疗服务的物力成本和人力成本组成。其中医疗服务的物力成本主要包括医疗服务中的医疗材料消耗、医用建筑和医疗器材损耗折旧维修、维持正常医疗活动所耗费的能源。而医疗服务的人力成本则包括:①维持医务人员自身及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费用。②医务人员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费用。

3.2.2 医疗服务质量美国国家医学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定义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卫生服务时,可达到的尽可能理想的健康产出的程度[13]。医疗服务质量作为衡量医疗行业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应与监管价格相挂钩。

3.2.3 物价指数的变动我国医疗服务监管价格调整的周期较长,在制定与实施间往往存在时间滞后。在政府监管价格的执行期间,医疗服务价格往往仅是微调。而因通货膨胀等因素,此期间几乎所有投入要素发生改变,因此该医疗服务价格很难真实反映医疗服务成本。

3.2.4 医院结余医院结余是指医院在一定时期内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是医院的财务成果,也是增加医院事业基金的资金来源[14]。由于目前国家对医院的财政补贴不足,在医院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医院获得合理的收益,进而来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3 模式的设计综合上述三种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构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的核心要素――医疗服务监管价格的构成为:

P=λC(1+MRPI-X)+λS+λC+S(RB)Q

其中Pt是t时期的医疗服务监管价格,C是受监管的医院在t-1时期内的单位产品成本,MRPI为医用商品价格指数,S(RB)为单位产品的投资回报,λi和λj为权重λ>0,λ>0;λ+λ=1,Q为医疗服务质量系数(0<Q<1)。

该模式是在投资回报率模式RPQ=C+S(RB)的基础上,并结合价格上限模式和标准监管模式的优点构建的。将医疗服务成本分两部分:①国家补贴的部分,令其为bC=λtCj,t-1(1+MRPI-X)+λtS,②医院自己承担的部分:(1-b)C=λiCi,t

为激励医院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获得更多结余,第一部分成本中比例b的确定引入了价格上限因子,令b=(1+RPI-X),由于医用商品价格指数MRPI更能反映医疗服务成本变化情况,我们用MRPI取代零售物价指数RPI。但药品、生物制品等在医院流通环节的某些商品暂没列入编制医用商品价格指数范围,我们将该部分成本分离出来,用S表示。

对医院自身承担的(1-b)C,我们引入标准监管Pi=i=cj。可在一定范围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并通过比较医院绩效,体现医院努力程度。最后设定权重和医疗服务质量系数,可推导出上述模式。

3.4 模式中各项要素计算的理论思路

3.4.1 X值的计算可采用FCC,此方法中X=(dTFPtel-dTFPe)+(dINPUTe-dINPUTtel)。dTFPtel为业者TFP增长率,dTFPe为整个经济体系的TFP增长率,dINPUTe为经济体系投入品价格指数增长率,dINPUTtel为业者投入品价格指数增长率。对TFP的计算,可采用指数法,指数的构造则建议采用费雪连锁指数的方法。医疗服务行业中相关数据很难获得,因此X值的确定一直是难题,需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3.4.2 Cj,S与Ci的计算合理的初始医疗服务成本对设定医疗服务的监管价格是很重要的,Cj与S的确定也是个难题。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医疗付费方式是医疗项目付费,因此我们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基本思路: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目标(科室、服务项目或其他服务产出)。作业成本法就是缩小间接费用的分配范围,增加分配标准(改单标准为多标准)[15]。Ci的确定在上文标准监管模式中已介绍。

3.4.3 权重λiλj与S(RB)的确定可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先由专家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对其进行具体赋值,在以后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权重λiλj与S(RB)进行不断调整。

3.4.4 医疗服务质量系数的确定对患者进行抽样调查,来确定医疗服务质量系数。如果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较高,可将质量系数Q定为最大值1。如果监管者难以从客观上确定质量系数Q,可暂不考虑此项。

3.5 总结及评价本文从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的核心要素――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作为构建医疗服务价格模式的出发点,构建了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该模式考虑了我国基本国情和相关因素,并吸取三种西方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的优点。该模式只是理论上探索,在实际中运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需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的相关法规不配套,医疗服务指标体系不健全,影响医疗服务价格因素较复杂,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相关数据收集也较困难等,因此该模式中相关要素的计算存在很大难度。

参考文献:

[1]刘丽杭.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8,(5):17-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87-101.

[3]Arrow,K.J.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53):941-973.

[4]J.E.Stiglitz.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2nd edition)[M].New York: W.W.Norton &Company,1988:293-294.

[5]Van Doorslaer,E.,A.wagstaff et al.Equity in 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s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92,11(4):389-411.

[6]曹煜玲,张军涛,刘建国.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其规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104-106.

[7]Culyer,A.J.The normative economics of health care finance and provision[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89(5):34-58.

[8]赵曼.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J].财贸经济,2003(2):54-57.

[9]毛正中,胡德伟.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12.

[10]于立,于左.美国收益率规制与英国价格上限规制的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03(1):11-18.

[11]曾军平,杨君昌.公共定价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9,(5):158-160.

[12]国家计委,卫生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分摊测算办法(试行)[S].计价格[2001]1560号.

[13]吕坤止等.实施医院质量管理新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8:472-473.

第8篇

非常感谢集团公司和酒店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今天的酒店总经理助理职位竞聘,这对我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将非常珍惜这次展示自已、锻炼自已的难得机会。参加酒店总经理助理职位的竞聘,勇敢地接受大家的评判。[找文章到范文搜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我叫___,今年32岁,于1993年开始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护士、业务员、营销员、酒店服务员、酒店管理员,至今己在酒店一线岗位上工作了12年,它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工作,并在这12年中我曾多次获得酒店的“优秀员工、服务能手、优秀干部”等奖项。身为酒店中层管理的我始终秉承着“言必行、行必果”的办事风格,2003年10月我加入___集团这个人才济济、团结奋进的大家庭,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有幸学到了不少东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此向大家向在座的诸位领导表示真挚的感谢!正是你们的支持和厚爱,才使我有信心走上这个竞选的舞台。

在我加入___酒店的这两年时间里,在酒店的正确领导下,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悟性,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并带领房务部全体员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2004年全年客房收入达359万元,完成比例为117。2005年完成收入共367.4万元,完成比例为102。并在2004年、2005年组织房务部员工参加全市、全省酒店业技能比武中以技压群雄先后取得全市、省第一名的好成绩。房务部在两年时间内先后实行了工资计件制,费用控制承包制等多项工作。在服务管理上,我们选定的口号是:“标准高、服务精、微笑甜、互助乐”。俗话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凭着细心的观察和热情的服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客人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使客人在我们酒店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亲情的无价和家的温馨。

12年的酒店工作经历,使我对酒店服务行业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酒店管理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比较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养成了我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造就了我敢于面对困难的坚毅品格。而丰富的从业经验,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认真细心的工作作风使我赢得了领导及众多客人的信任和尊重。我相信这些经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助理,它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心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尽管我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会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假如这次我能荣幸竞聘成功,我的工作计划和设想是:

一、当好“协助员”。协助领导作好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信息反馈和日常程序性的工作。协助领导进行项目的商谈,受理客户的投诉,将意见整理成材料及时向领导汇报。

二、当好“服务员”。为领导服务是行政助理义不容辞的职责。领导交办的事情要不折不扣及时的完成,为领导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业务部门及全体员工服务的首要之一,为此可适当的开展一些文艺活动,营造亲密融洽的“家庭气氛”,让每位员工及家属对酒店热爱和忠诚的基础上产生一种良好的集体环境氛围,自觉地为酒店的总体目标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

三、当好“协调员”。协调好酒店与集团其他各子公司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公司内部上下级关系纵向协调,充分发挥一个集体,一个团队的重要因素。

四、当好“管理员”。酒店现场管理是首要工作。首先注重企业文化内涵,与其说客人到酒店是去住宿、吃饭,还不如说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以酒店在管理中向传统文化“借力”如:“以仁治店”,在管理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情感要素,并通过“身教”强化管理效果,逐步实现“佣人式”的服务转向“绅士式”的服务。我想,当好管理员,首先应管理好自己,只有这样,才会树立坚定的工作信念,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格,同时,也才会更好地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五、寻找“增长点”酒店行业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软硬件的竞争,它还是企业文化品牌的竞争,它体现的是企业与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所以酒店必须激励实行全员销售,在明确年度指标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措施,责任到人,目标明确,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用心做,做精细”,做到节约一分钱就等于盈利一分钱的思想。学会经营自我淘汰制,做好内部营销、内部管理,这样才能使我们成熟的走出去引进来。

第9篇

一、保安服务工作总结

2012年是我国保安服务业迈入法制化、规范化、职业化道路的一年,是我公司保安服务业务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公司压力倍增的一年。这一年中,公司继续严格依法经营,并在积极发展业务、加强制度管理、建设优良队伍等方面工作中下功夫。一年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认真执行《保安服务管理条例》,重新申领保安服务许可证,严格依法经营。2012年1月1日我国实行《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来,公司着手筹备有关重新申请设立樟树市保安服务公司的相关资料,根据省公安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的通知》(赣公字[2019]58号)文件的有关要求,依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12号)规定,将筹备好的全部相关资料提交到宜春市公安局,重新申请设立“樟树市保安服务公司”,该一申请已获江西省公安厅批准。目前,我公司经营保安服务及守押服务的资质已依法重新获取,所开展的经营活动均属合法。

抓住市场机遇,重点发展押运业务,不断提升公司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化押运服务的时机日渐成熟,公司抓住良好市场机遇,遵循2012年开启工行押运服务业务以来积累的经验,积极、稳步地拓展银行的押运服务业务,先后于6月18日启动了中国建设银行樟树支行的武装押运服务业务,11月3日启动了中国农业银行樟树支行武装押运和守库服务业务。人防岗服务单位在保持原有单位的基础上撤出了“农院岗”、新增了“樟新盐化服务岗”(樟新盐化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盐化专用线及货场区域)、“地税局服务岗”(樟树市地方税务局委托派遣服务)和赣州银行、樟树顺银村镇银行服务岗。全年保安服务营业额达152万元,比年初制定的计划超额1.33%,创利税 万元,经济效益得到空前提高。今年以来,公司先后添置了三辆押钞车、一辆工作用小车、枪弹库红外报警设备和监控设施、办公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固定资产,同时,还援助市局有关派出所建设款10万元。

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依法规范执勤,提高服务质量,赢取良好社会信誉。公司一向高度重视保安服务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从法制、安全教育和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上入手,对全体员工各岗位工作环节进行不余遗力的管理。公司为工行、农行、建行、农发行等4家樟树支行提供的武装押运服务和为各家银行的营业网点、企业等17家客户单位58个工作岗位提供的人防保安服务,全年未发生刑事案件、重大治安事件和安全事故,确保了客户人身、财产和信息安全。在服务质量上,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照公司规章制度、客户单位相关规定以及公司与客户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规范执勤、认真工作,积极协助客户单位调处各类纠纷30起,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事件不胜枚举,全年共拾遗物52件,包括现金6300元、手机、公文包、钥匙、雨伞、身份证、医保卡、存折等,每一件都代为保管并一一归还失主,真正做到了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各岗位保安员的诚信服务、勤奋劳动,公司赢得了被客户单位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审时度势,变压力为动力,狠抓队伍建设,精心布署、认真组织大练兵活动,打造素质过硬保安队伍。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尤其是武装押运服务业务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管理压力空前增大,公司清醒的意识到,不加强保安员队伍建设,难以承受客户之重托。为加强队伍建设,公司主要从人员的招录和培训方面入手,一是严格保安员的准入管理,二是加强保安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教育管理。

公司严格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和省公安厅有关文件规定,以严格政审、择优录取为基本原则招收录用保安员,并严格执行先审后用、先培训后再安排上岗的岗前培训程序。公司不仅要求保安员的岗前培训要过关,更注重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在岗保安员的培训和教育,尤其是对武装押运保安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操作等经常组织培训,并以“302”、“502”及国内发生过的枪支丢失、押运员持枪杀人等事件为反面教材,多次组织押运保安员学习讨论、撰写心得,做到汲取教训、警钟长鸣。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安员队伍素质,公司自今年6月以来组织开展了为期6 个多月(6月20日至12月底)的大练兵活动。大练兵活动以政治、法律基本知识、保安服务专业知识、基本体能、岗位技能四大项目为主要内容,制订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在全体保安员中有序展开。为促使练兵活动真正深入人心,实现“人人参加练兵、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公司引入了奖惩激励机制,并对大练兵每个项目都组织了考核验收。此次参加大练兵活动的人员共67人,其中理论考试合格达99.5%,基本体能考试合格达95.5%,岗位考核合格的达98.5%。全面通过考核的有64人,不合格的3人,补考的3人。通过此次大练兵各项目考核的保安员,一律提高小时劳动报酬计发标准,未通过的保安员将继续接受培训,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以人为本,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建设和谐、稳定的服务团队。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劳动,离不开员工的刻苦奉献,而这种劳动和奉献是建立在员工对公司信赖的基础之上。公司一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员工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千方百计关怀员工。这一年,公司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对外谋发展、对内保权益,加大了对《劳动法》和《劳动法合同法》的执行力度,根据国家有关劳动政策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最新调整公布的《江西省最低工资标准及适用区域》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员工劳动和劳动报酬现状,重新调整了员工劳动报酬标准,调整后的员工月劳动报酬普遍上浮了10%至20%以上,并且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要求,对公司保安员延时加班、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在岗执勤劳动的,分别按照150%、200%、300%的标准计发劳动报酬;11月1日开始,为守押员工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除此以外,公司还为每个员工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和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险,还为公司所有女员工购买了女职工幸福互助保险。

一年来,公司在完成上述几方面工作的具体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市局的指导、客户单位的帮助和公司全体人员的努力,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逐一得到了解决或缓解,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困难,有待在新的一年中解决:

1、长期以来,因客户单位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认识未到位,支付给我公司的服务费实在太少,导致我公司无法按照法律的要求为保安员购买养老保险和其他保险,同时,造成人防岗员工的工资普遍偏低。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为其购买有关社会保险,公司目前还力不从心,有待与客户较长时期的磨合。

2、由于公司受到经费不足的约束,现已招录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待继续教育培训。

二、2012年工作计划

新的征途,新的追求。在不断迎接新任务的日子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团结一心、诚实守信,严格遵循《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依法执业、守法经营。新的一年,我们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有《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为保安服务行业指明方向,更加信心百倍,决心继续以贯彻《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为契机,以构建和谐平安樟树和确保客户人身、财产、信息安全为目标,为实现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丰收而勤奋劳动。

(一) 工作目标

1、力争年初启动中国银行樟树支行的现金押解服务业务。

2、依法向全市娱乐场所派驻保安员。

3、依法开展保安服务活动,确保客户人身、财产和信息安全,力争做到所有客户单位不发生刑事案件和影响较大的治安事件。

4、确保武装押运服务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不发生涉枪、涉车的安全问题。

5、确保公司保安服务营业额实现260万,力争达到300万元,确保创利税达到60万元。

6、力争年内为人防岗位全体员工购买养老保险。

(二)工作方法

1、继续贯彻执行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依法规范公司的经营活动,进一步促进公司依法执业,守法经营。

2、继续贯彻执行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依照法律要求处理好公司与客户之间和谐的服务关系以及公司与员工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制定出适合员工劳动和劳动报酬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并保证其合法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依法保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

3、继续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公司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基础工作,我们将继续把好人员准入关,对新招人员做到按规定严格政审、培训、实习,同时进一步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夯实公司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4、继续落实规范化管理。制度是员工依法规范执勤的行为准则,是公司开展管理工作和执行具体工作的依据,我们将继续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更进一步优化保安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5、继续深入“人性化”管理。依法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福利和保险待遇,是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的基本保障,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必要途径。新的一年,公司下决心深入“人性化”管理,不仅从提高员工劳动报酬、福利和保险待遇等方面关心员工,更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员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员工对公司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对公司的信赖,以宏扬爱岗敬业精神。

(三)工作建议

1、积极开展清理非法保安组织规范保安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提升保安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全市保安服务业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市保安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存在大量非法保安组织。由于《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出台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保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公安机关等部门对一些未经审批从事保安服务的企业的监管处于尴尬境地,而监管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安服务行业的混乱。二是保安员准入门槛低。由于保安员招收难、流失率高,客观上造成了保安员招收条件低的现状,保安员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保安业务知识培训,业务和技能水平不高,造成保安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三是部分娱乐场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雇用社会闲散人员从事保安工作,导致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保安服务市场秩序,损害了正规保安员队伍的形象和声誉。

面对我市保安服务行业的突出问题,只有通过依法清理整治,取缔各种形式的非法保安组织,遏制非法从事保安服务的现象,扭转我市保安服务市场管理的混乱局面,才能保证我市保安服务市场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第10篇

: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斯廷坎普: 我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虽然还是很快但可能不会继续维持10%-14%的快速增长模式。目前中国的成长之路类似于19世纪的德国、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日本和韩国。

中国的经济增长重点得从投资转向消费,这意味着中国人会消费更多的产品。目前服务行业在中国的市场非常小,所以这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另外,现在很多公司仍然将目光聚焦于国内市场,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我相信他们最终还是会开拓海外市场。想要成为世界级的公司,你需要和世界级的竞争对手比拼。在一个被完全保护起来的市场中发展起来的公司就像一支水平很低的足球队。如果你想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巨头,你必须真正地去与苹果、三星等公司竞争。

:您曾提到,中国企业关注技术和产品而不是关注市场和品牌。那么,中国企业是否需要以建设优秀品牌为导向支配他们的资源?这需要他们做出哪些改变?

斯廷坎普: 首先,我必须强调中国公司重视技术和产品是有其道理的,好的产品对于一个好公司来说是最基本的。接着下一步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因为人们可能不会钟爱某种产品,但可能会有自己钟爱的品牌,而且会产生品牌忠诚并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中国很多公司的产品都是非常好的,但他们的品牌并不被人们所钟爱。如果品牌不被人们所熟知,那么消费者就会关注产品的价格,一旦发现价格更便宜的产品,就很容易改变选择。可以总结为这样一句话:Products have logic; brands have magic.产品具有逻辑,品牌具有魔力。

有的品牌之所以强大是和他们的创始人息息相关的,比如苹果和香奈儿;而有些优秀的品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比如三星和创新相联系,耐克和体育运动相联系;此外,创建品牌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而不仅仅是机械式的思维。一般而言,中国品牌容易受到原产国形象的影响,但“上海家化”的营销案例却非常有趣。它成功地进入了日本化妆品市场,然后进军法国。日本和法国近40%的消费者都不想使用中国生产的化妆品,但推销员给商品重新贴上标签: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制造,而是上海产品。这招很灵,消费者对上海和中国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所以中国的经销商就把品牌口号从“中国制造”变成了强调“上海生产”。这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所以产品一路销量很好。凯撒堡(Kayserburg)钢琴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事实上它来自于中国,但听起来更像德国品牌,容易击退人们关于原产地的消极联想。

: 哪些企业迫切需要提升他们的品牌全球化战略?为什么?

斯廷坎普: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的十年中上升了300%,而在西方这个数字只有5%,中国与西方劳动力成本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在过去,西方国家愿意将自己的产品加工外包给中国,加上运费以及关税等费用之后,中国制造的产品仍然具有成本优势。但是现在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更愿意将自己的产品加工外包给墨西哥。我觉得这种贴牌生产的产品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负面影响,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那么西方国家很可能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比如越南、巴拿马等,所以我认为贴牌生产的企业是目前最急需走国际化道路的。他们已经具有了世界级的制造能力,更应该投入资源打造国际品牌。

:在您看来,哪些中国品牌有潜力成为品牌新秀?

斯廷坎普: 我觉得每一种类型的中国企业都有潜力成功。有一些企业可以运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进行品牌宣传,比如上海家化;有一些企业可以良好地运用自己的高科技技术取得成功。我的新书《品牌突围:新兴市场品牌如何走向世界》中有提到八种战略,其中一种战略讲到国家重点企业(National champions)也是可以走向成功的;还有服务行业比如Air China(国航)之类的航空公司也有成功的潜力。八种品牌战略中有一种叫做自然资源路线(Branding natural resources),也就是把自然资源进行品牌化,这种战略在目前看来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未来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在考虑走向世界时,中国企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斯廷坎普: 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雇佣相关品牌专家,如果有国外的专家也许会更有帮助,另外就是要搜集海外市场的相关信息和核心要素以及了解如何进入这些海外市场。打个比方,如果一行军队要进入新的地域那么他们首先会派侦查员考察这块新的地域,比如及时掌握新地域中最有利的军事要点等,可以称之为军事智慧。同样,营销智慧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了解西方市场比如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为西方消费者的行为在很多方面与中国消费者存着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知道在美国有一种月刊叫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这个杂志针对各种产品给出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使用经历以及评价等,我经常会翻一翻,像三星和LG的消费者评价就非常好,这对于他们取得成功很有帮助。我觉得中国的产品如果有机会能在这种类似的杂志中被介绍和推广,那么也是其进行品牌宣传的一种有益途径。

: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像华为、海尔已经走向全球,您如何评价他们的成绩?他们还需要注意什么?

斯廷坎普: 华为和海尔还是有一些不同,因为华为还涉及到国防信息安全的问题。

就我的了解来看,其实海尔在国外的知名度其实还是有待提高的,我觉得他们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营销沟通上,比如进行广告宣传以及利用社会媒体,也就是企业如何从外部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三星之前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但他们后来将焦点从产品研发逐渐转移到建立强势品牌上,这为三星品牌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从内部来看的话,我坚信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提高透明度,他们一定会受益匪浅。我曾经在搜集华为、海尔企业的相关资料时发现他们的治理结构向外传达得不是特别清晰,有些数据也难以获取。这样的话,消费者可能就会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认为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不同,另一方面就会觉得中国的企业可能在隐藏某些东西,但人们往往会潜意识地去怀疑,这对信息不透明的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信息越透明,企业越会受到社会的公开审视比如投资方、金融专家等,同时会有更多的消费者相信这些企业的言行,消费者从而会更倾向于选择这些品牌,当然涉及到一些国防信息安全的企业就要慎重考虑了。另外,提高产品质量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的代表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从企业治理制度上,国有企业是否有竞争力?何种企业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品牌走向全球化?

斯廷坎普: 事实上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认为国有企业想要在国际上发展自己的品牌可能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创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那么这个企业的主人就只能有一个,就是消费者,而国有企业的主人却是政府。如果政府人员都是商业人员,并且懂得品牌的重要性,那么我想应该也是行得通的。但据我所知,绝大多数政府官员都不太明白品牌的重要性,他们可能关心更多的是选票、就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不是创建品牌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来说,国有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它们大多都是大型企业,那么它们可能拥有更多的资源,这对建立品牌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我要强调的是大型企业更容易创建品牌的原因在于企业的规模,而不是其国有性质。

第11篇

当20*年的日历一页页撕落得只剩下最后一页,这一年就这样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地度过。在20*的这一年里,我们用计算机键盘绘出了满天霞光,用算盘珠拔落了万颗

星辰;我们守着一份愉悦,一份执着,一份收获。每天记账,结账,做传票,写账簿。虽然没有赫赫显目的业绩,但我们尽心尽力,忠于职守。我们用这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淡淡的工作勾画出生活的轨迹,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这一年里,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一名合格的合作银行员工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业务技能,使自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为合作银行事业发出一份光,一份热。作为储蓄岗位一线员工,我们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以“客户满意、业务发展”为目标,搞好服务,树立热忱服务的良好窗口形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要让每个顾客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众所周知,在XX支行辖内,XX分理处是比较忙的一个点。每天每人的业务量平均就要达到一百多笔。接待的顾客一二百人,尤其是小钞和残币特别多,因此这样的工作环境就迫使我自己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在工作中认真认真再认真,严格按总行和支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际操作。一年中始终如一的要求自己,在我的努力下,20*年我个人没有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在我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用我多年来在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来帮助其他的同志,同志们有了什么样的问题,只要问我,我都会细心的予以解答。当我也有问题的时候,我会十分虚心的向其他同志请教。对待业务技能,我心里有一条给自己规定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千方百计的把自己不会的学会。想在工作中帮助其他人,就要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储蓄乃立社之本,20*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们的协助下,我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个人累计吸储150多万元。一年里,我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是问心无愧的,在工作中,我是忠于职守,尽力而为的,银行属于服务行业,工作使我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客户,为此,我常常提醒自己“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仍然坚持做好“微笑服务”,耐心细致的解答客户的问题,遇到蛮不讲理的客户,我也试着去包容和理解他,最终也得到了客户的理解和尊重。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一是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学不断问世。面对严峻的挑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工作方法等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二是在工作较累的时候,有过松弛思想,这是自己政治素质不高,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不好的表现。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配合领导和同事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新的一年里我应加紧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总结过去,是为了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请各

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第12篇

摘要:本文认为,循环经济理念在第三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远远落后于该产业发展的速度,必须加强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其发展与循环经济的要求在本质上是相符合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成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民生产生活对该产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第三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区域环境影响也日趋广泛和深刻,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又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并日益引起公众和新闻媒介的普遍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后,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渐得到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思想已在工业、农业、城市发展等诸多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但在第三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成果较少,明显滞后于该产业的迅速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与技术经济模式转变,促进经济生态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有机统一,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第三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统一,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际。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举措:

1.关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

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但经济增长较快,环境承载力低。一般认为,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分阶段解决的环境问题,中国在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集中表现出来。呈现出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进一步加快了治理环境污染的难度。发达国家实现其工业化的100年左右历程,基本是在不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完成的。而中国的重工业化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资源已经明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已不能象发达国家那样靠大量消耗资源搞工业,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改变”两高一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涉猎循环经济的学者们比较一致地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联系,认为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因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气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只有当人们的行为从高排放的“牧童经济”转变为低排放的循环经济的时候,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才会真正来临。

2.循环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已在工业、农业、城市发展等诸多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但在第三产业中研究和应用成果较少。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预计到2010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达40.46%。与此同时,各种环境问题也应运而生。例如,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宾馆、饭店、卖场、歌舞厅、游乐场、洗染店等饮食、娱乐、服务设施,部分设施存在选址不当、设施简陋、缺乏防治污染措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另外,各地旅游业的繁荣,也促使广大游客涌向承载力有限的风景区,给当地旅游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实行的“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喷涌而来的游人,使得很多景区完全超过了其承载力,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环境破坏。2007年“黄金周”期间,部分著名景区不得不挂出“免战牌”,限制每天进入景区的游客人数。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理论和有效的实际途径以及操作方式,必将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产业是重要的物质集散和消费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量大、面广,如仓储式销售使用的简易包装袋和塑料包装容器、餐饮业使用的塑料发泡一次性餐具、经常性医疗用品等经使用后排放的废弃物。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许多服务行业废弃物可以非常容易地进入循环经济系统,一般来讲它或者进入制造商、包装企业的废旧产品回收系统,或者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或者进入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系统,第三产业本身在循环经济系统中无疑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耦合与促进作用,它可以通过履行相应的责任、引导绿色文明消费等方式来促使第三产业废弃物加快进入循环经济系统,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减量化。循环经济思想在第三产业的实践的主体是生态服务业,被定义为在第三产业服务周期中,将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清洁生产的思想引入其中,在其整个服务周期过程中,都要考虑和进行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途径的直接与间接环境影响,并通过详实资料和创造有效途径让服务对象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它包括清洁交通运输系统、绿色科技教育服务、绿色商业服务和绿色公共管理服务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