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2:2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创新意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 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 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 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 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 爱争强好胜, 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 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 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 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 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 让学生以赛激趣, 以赛促学, 以赛提效。总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 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 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 迭起; 会使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学得有趣, 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 学得深刻。
二、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 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 又不局限于教材, 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 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 进行教学再加工, 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 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 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 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 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 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 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创新。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 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 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第三,鼓励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必修学科,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育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体验再创造
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之一。”作为教师,应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实现再创造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直接灌输现成的知识。经过实践研究证明,学生如不能再创造知识的话,他们将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例如,学习“分一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应让学生学会1/2,而且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3、2/3等分数,使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再创造知识,从而深入了解、掌握知识。教师还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哪些地方需要圈出知识要点,什么时候应该动笔,需要重点标记哪些知识点等,从而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多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大多是通过讲解大量的知识,加上反复练习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未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未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性、活力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相对比较低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制订一个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探讨四边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等。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绘制四边形,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时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认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三、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没有结合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的背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制订可行性高、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这样并不能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习、收获知识,而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学习难度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成就感,因此丧失学习信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背景等方面对学生合理进行分层,采用分层教学法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例如,教师平时应多观察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学习成绩等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分层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划分成高层、中层、低层三个不同层次。比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内容时,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低层次学生而言,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是夯实他们的基础,指导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张晓华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育;问题;新策略
一、 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教学理念即人们对教学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模块之一。新课标素质教育下提倡的小学数学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数理结构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密思维的,但是由于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处于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压迫”下,使得教育注重题海战术和高强度机械重复训练,不仅达不到新课标本来的目的,而且使一部分小学生出现对数学的恐惧、抵触等不良情绪反应。为了扭转这种不良局面,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小学数学教育新标准,新理念,积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 教学方法传统,缺乏趣味性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由于数学是初高中数理化等多门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主课,所以从小学开始就注重数学的学习,数学也便成为老师家长严重的重点领域,学校也迫于各方的压力早早将素质教育束之高阁,重视应试教育,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使得学生早早丧失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成绩不断下滑,导致恶性循环。加上老师不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统一式规模化教学使得小学数学教育更加问题重重。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同层面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 小学数学教育新策略
(一) 挖掘数学魅力,发现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发明就是源于古人对于生活的探索,所以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要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使他们真正爱数学,喜欢学习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这一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物品的形状然后结合课本学习,这样既把数学拉进了学生的世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
(二)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能力
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谨的论证方法有着别具一格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在人发展阶段中重要的培养思维能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到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多样性,思路变得具有广泛性和创新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去看、去想、去说、去动手,千万不要自己一味给学生“灌输”“填压”,包办学习。
(三) 引导学生自我回顾,自我总结
学习应该是一件自觉主动的事儿,只有学生自己真正理解吸收了所学知识才能够灵活运用,只有学生自己把知识真正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所学的所有内容才能够在内容上衔接,在结构上顺次排列。目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压力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的方法出现了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总结成败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偏差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我小结,例如,昨天的数学课大家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或者是让学生写每周自我小结,写写自己这周在数学学习的疑问,经验教训,有没有掌握新知识,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这样教师如果能长期的实施下去那么必定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改观。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提高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学习的自身学科特点具有沉稳、细心、耐心,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等特点,学生在做题时要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自己戒骄戒躁的精神,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培养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也要引导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一些趣味性较强数学报纸、杂志、期刊等,通过阅读不仅仅是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率。
(五) 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良好的新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让学生乐意听从老师的引导,跟着老师的步调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致,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学习。而教师也要耐心辅导和引导学生,尊重学生差异,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三、 结语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号召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有了一定的改观,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也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仅仅是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滞留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概括,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改革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晓琦;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上)[J];2012年03期
[2]杨桂芬;关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思考;华章[J];2013年13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必须开展的学科教育,小学数学不断发展,目前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广。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小学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学课堂,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是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应明确教育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在新时期应该予以充分重视,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教育的基础。重点做好相关的教育关键内容,明确教育目标,体现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成长。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理解学生存在的各种行为,并及时鼓励他们行为中存在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另外,在制定素质工作的判定标准过程中,综合判断则是依照学生的个体化发展要求,结合实际探讨学生所缺失的素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方式。总体而言,应该符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要求,抛弃传统教育种种弊端,采用更加宽泛、兼容的思想来接纳学生,重点探讨学生在各种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在具体的处理环节中,应该进行问题性质判断过程,进行素质问题的判定,杜绝出现两者混淆不清的问题,这样往往会加剧问题的处理难度。
二、通过情感教育,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保证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贯彻,就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保证通过积极的兴趣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真切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更好把握相应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能够从教材内容出发,更好地欣赏教材、运用教材,顺利实现预期的情感教育目标。通过不断地学习、欣赏与研究,学生能够通过清晰的比较,有效发现自我情感价值,不断实现自我重塑,激发有效的学习兴趣。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情境创设,保证学生兴趣得到最大化程度的激发,通过有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的亲身感受,更好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通过上述方式,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则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产生浓厚兴趣,有效激发自我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情感的丰富,保证自我不断提升相应数学素质及能力。所以,从学生兴趣点出发,结合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情感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学习策略,增加小学数学课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如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小学数学课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传授小学数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态度以及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从网络获取知识的途径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拓宽了知识面。同时,教师还要将小学数学的授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结合,比如结合小学数学,利用电子海报的制作增强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及美术设计能力,在PPT中加入一些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缩短。教师可通过教学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抢答竞赛、接力、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竞赛必胜的信心,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通过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其次,倡导合作学习。加强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地位,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升。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课堂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并反复强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教师应叮嘱学生保持教室的整洁,在上完课后将凳子摆放整齐,学生通过日常对教室的整理会逐渐形成保持卫生的好习惯。规章制度的文字对小学生来说有些死板,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规范时要注意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平时自己在家是怎么讲卫生的,对同学们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所以我们要像爱家一样来爱学校。教师通过这种将制度翻译得更有人情味的方法,让制度对学生来讲更利于接受,对教室维护与培养学生行为规范都起到了较大帮助。
六、结论
开展素质教育,是新课改对每一个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合作。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并将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手段充分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培养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为促进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永玲.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
[2]赵立平.注重朗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数学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8).
[3]樊丽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22).
[4]周涛,徐红梅.多重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才智,2017,(2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 生活化 重要性 有效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1.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符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
2.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把数学理论知识、数学符号等和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到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数学就是生活中的再认,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二、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材,把生活素材和数学理论相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数学理论教材具有抽象性,它们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感性的数学教学材料,把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和抽象的数学理论材料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数、小数、简单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小木棍、棋子、扑克牌等,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生活材料去完成数学问题,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一些积木、各种盒子、茶叶罐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生活材料的正面、侧面等各个方位的形状,并把它们画下来,然后通过语言把它们描述给老师以及其他的同学们。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还可以把同学们带到户外,让学生站在不同的方位观察各种建筑物,并把建筑物各个方位的形状用语言给描述出来,或者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归纳能力和绘画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及无限的魅力。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教师既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又要挖掘生活素材,寻找联系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使课堂上的学生也像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也纯真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鲜活的数学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的比较”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量身高、测体重,并把测量到的数据给记录下来,然后让同学们相互比较测量的数据,看哪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大,哪个同学的体重数据大。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习到“数的比较”。[2]
3.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去完成:“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每人预收50元,结果乘车费每人16元,门票费每人28元,盒饭每盒5元,预收的钱够了吗?”学生解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更能够激发兴趣和动力。通过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很多知识的学习需要和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善于把生活和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身上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利用生活中的教材去教育学生,并引导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问题;改进策略
21世纪是一个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数字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教育课程,它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老旧
在多年的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模式下,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为了赶进度采用满堂灌的说教教学,一节课45分钟,都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奋力讲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或者数学题型,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环节,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其次,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师的题海战术培养了很多“应答”型的天才,只要有问题就会解答,这种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1.2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是学生思想、行为启蒙的时期,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课堂,对学生的思想有终身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是一个重视逻辑思维的理性学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以及数学技巧方面的培养,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数学的实用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应用,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比较差。而且数学教学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素材比较老旧,很多教师对数学素质教育的理解概念缺乏全面的认识,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 改进策略
2.1树立现代化的全新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理解现代化教学的目标和理念,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特别是小学数学普遍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其次,小学教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在45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通过互动师生之间也可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也能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能仅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家长、同学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课外活动素质综合给学生定位。
2.2注重兴趣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就用一本书、一支粉笔以及一张嘴来授学,可以利用现代的高科技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将枯燥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动态表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有一个42个的班级集体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0条船,大船中可以坐5个人,小船可以坐3个人,按这样的分配10条船中有小船和大船各有多少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别是针对小学生喜欢户外活动的特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划船时的动态过程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其次教师应该通过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兴趣,比如在讲述圆锥的体积计算的内容时,教材会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就是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的1/3,可是其中的计算原理学生并不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将等量的水分别灌入圆锥以及圆柱体中,从而比较两种体积的大小,这样通过亲自动手研究记忆会更深刻。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改编例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比如说2.1中划船的假设性问题中,是很有开发性以及探索性的,在解答出答案之后,可以提问学生如果10条都是大船或者全部都是小船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来设计安排,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又比如在讲述三角形判断问题时,“如果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4:3,那么这个是什么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只要求出一个内角就可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了,在这个三角形中最大角是75°,说明是锐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判断理论,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
总而言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要求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则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 林家海. 小学生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就是指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而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它也是衡量人才的基本准则。所以任何学科的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都要渗透德育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当然也要渗透德育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等思想品德。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现象
学校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也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教育,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代应试考试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德育的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是三好学生,根本没有对其思想品德进行考察,三好学生的实际仅仅是学习好,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思想品德好和身体好这两个方面,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是不公平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老师的事情或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数学老师仅仅教好数学知识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思想是非常不对的,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方面都是可以渗透德育的,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
1.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广义地说可以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教学挂图等,狭义地说就仅仅指小学数学课本。本文就从狭义的小学课本说起,数学教材是学生的主要学习线索,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都要通过数学教材的学习获得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学生感兴趣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资料,这些教材中很多内容涉及了爱国教育、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而在这些领域的背后,就包含着很多道德修养的内容。所在,教师应该充分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内容,并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年、月、日”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可以教导一下学生中国的节日都在什么时候。比如说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抑或是劳动节、儿童节在什么时候。同时,教师也可以问学生的生日是在哪年哪月哪日,问完学生的生日之后,再问一问学生知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时候,相信一些小朋友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接下来老师就要告诉学生,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是一种孝顺的表现。然后,让学生回家问问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回到学校告诉老师。这样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学到了知识,也懂得了中国的节日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通过教学方法转化德育热
在教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中,也要强化德育,使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理论化,同时也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对比法。就是抓住事物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过认识物体和图形,到了高年级阶段,就开始学习如何求物体的表面积,如何求体积。在数学中就可以拿这些物体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然后掌握公式。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领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2)转化法。就是把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原理转化成学生的世界观,并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教育。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求物体面积的时候,经过课堂的讲解,让学生去求自己家卧室的面积。通过实践,学生求得了正确的面积。让学生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德育,还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进行实际调查,在实际调查中学会知识,并发展德育。例如,当学生学到利息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去银行看看当前的存款利息,并假设存入一万块一年会得到多少利息。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独立的品质。在学习中发展智力并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道德品质,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现象做出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各位老师参考交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 情景 教材 生活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得到完善,不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不仅情绪高涨、思路活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含义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学习,这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与学。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小学生已经积累起来的认知基础出发,创设数学教学情景,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小学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自信的提高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将生活与学习加以联系,在轻松的环境下教授数学,通过精心设计,让数学融于生活,使学习变得直观、生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学习的唯一途径就是生活,没有社会需求,离开社会环境,学习就会变成学教条,就像在海岸上教授孩子学习游泳一样。
二、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模式分析
(一)营造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应还原于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容易,更容易被理解、接受。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将教材知识点与生活细节结合起来创设情景,设置猜想,提出假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生活化。例如,关于数学加减法的运算“423+95=?”这对于刚刚接触大数字加减法的学生会感到陌生,教师在这时加以讲解,变化算式形式“423+100-5=?”这样将大数字转化为取整计算。接下来进行举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大数字加减法的计算。如,小明的妈妈买豆浆机花了423元,又给小明买了一套玩具花了95元,那么小明的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次交易中如果小明的衣服是100元,那么计算会比较直观,正数容易计算,可是100元比小明妈妈实际多花费5元,那么在计算时减掉5元,计算结果便显而易见了。这种方式使大数化整,大数化小,方便小学生学习。
(二)使教材变为学习工具,开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大门
教材不同于大纲,它是学习方法的载体,是一种学习工具,教师不能将教材当成学习的全部,要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使课堂融于生活。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于计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学习,教师要将教材所列举的内容当成一种参照,运用于生活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约等数的相关理论后,布置学生回家之后观察几件物品上的重量,并详细记录。经过观察,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实验包装袋上表明的重量为400±5克,经过学生动手称重,食盐的重量会在400克左右晃动,教师加以引导,因为食盐的净含量为400克,加上包装袋就会出现400±5的情况。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寻找练习素材
数学从生活中来,只是上升到文字的形式,在课本中形成理论知识,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还在于还原回生活,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相关理论时,要多寻找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从生活中找到的应用素材,并应用于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用素材与生活有高度的相关性,第二,教学素材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数学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例如,在小学数学比例尺的学习中,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让我来告诉同学们一些隐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小秘密。我们头与身高的比例大约为1∶7,脚与身高的比例同样大约为1∶7,拳头周长与脚的长度比例为1∶1,当你去买帽子或者袜子的时候,就可以将袜子绕着拳头一周,判断袜子是否合适。将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习到的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途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良好途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将生活问题移至课堂,再将课堂理论运用于生活,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不断学习,锻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学习趣味化,让生活充满数学技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充分观察身边的可用教学素材,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於海根.数学教育生活化实施途径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3(10):36-37.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33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就成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工作重点之一。对于学校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创新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教育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教师要树立这种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兴趣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提高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源泉。让学生在“我要学”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对于抽象乏味的数学问题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把数学学习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种数学情境,用以引发学生的思考。【1】
合作学习是当前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学生在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可取之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发现的欲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提高数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以实践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基础
数学来自于实践,最终还要应用于实践。这与小学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具有紧密的关系。以往的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一遍一遍的计算,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阐述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原则,要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数学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抽象,它源自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创设出生动的场景,引发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简便运算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去商店来买衣服的时候,衣服的标价是92元,小明身上有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和四个一元的硬币。当小明把一百元的纸币给营业员的时候,营业员没有那么多零钱找钱,怎么办?从而引导学生想出付102元,让营业员找一张十元的纸币的办法。这个案例是以后学生在生活购物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对传统的数学简便方法运算的一种应用。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生活问题,他们的问题意识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实现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养成从数学角度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三、以探究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学生要做到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方法。【2】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应用与数学教学的许多环节。在概念形成环节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引发学生从具体的活动中抽象出对概念的概括,使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定理的发现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循着前人的探索轨迹进行知识的再次发现,从而掌握一个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家们发现问题的过程;在知识的应用环节采用探究的数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探讨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采用网络、图书馆、社会调查等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再次应用。
四、以宽松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环境
对教学要求是否具有弹性是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显著性区别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就说明了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是千人一面,要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克服对出现错误的恐惧心理,体验到学习数学带给自己的乐趣。一个人在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当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件事情在成功的过程是充满失败的。成功就是对失败经验的总结基础上才能够取得的。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探索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要正确运用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每次失败的原因,做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综述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以探究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到数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对教材有一个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获得一种能力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即教育;思想融合;解读
“生活即教育”及其孪生的“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描述之一,“生活即教育”思想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其中,一九三零年一月至二月举行的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上,以“生活即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是这一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今天,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仍然如火如荼,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仍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尤其是近年随着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每门学科的教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何一个读了陶行知先生原著或后来者研究著作的,都会下意识地将陶行知思想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以希望对自己的教育以及学科教学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也受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个影响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师范学习时期,班主任在课堂上经常提及陶行知先生,因此师范学习的时代就曾初步接触过陶行知教育思想,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多少教学实践经验,难以将从书本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因此那个时候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间接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工作以来,因为前辈和领导的引领,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仍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加之有实际教学经验的结合,因此对其中的一些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本文就尝试结合“生活即教育”(包括“社会即学校”)思想,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生活即教育”的初步认识
若想从“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思想中获得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发,那首先就必须对“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尤其要对这一思想的来龙去脉作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不至于犯只看这五个字就去理解其本义的错误. 应当说,这种错误还是常见于基础教育实际中的,比如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有些同行几乎在没有完整地看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解读资料的情况下,就开始对其中的一些术语(如科学探究、建构主义)进行高谈阔论,仿佛一夜之间他们就懂了这些术语似的,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在实际教学中装模作样地进行探究,可探究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于是又反过来说新课程改革不好,没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 我们不反对最终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反对的是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本身就不合理.
于是,笔者在理解“生活即教育”时,就努力先做一件初步认识这一思想的事情. 参阅陶行知先生的有关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生活即教育”并不是陶行知先生的即性思维产物,而是长期思考的积淀. 陶行知先生自己曾这样说:“……生活即教育. 中国以前有一个流行的名词……教育即生活,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我们要问,‘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研读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要将其老师杜威的话翻半个筋斗,是有着自身的实践经验支持和理解的. 与这句同时翻了半个筋斗的还有另一句话,即将“学校即社会”改成了“社会即学校”,用陶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把学校看做社会,那就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进笼子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把社会上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我们看这段话,它对今天的小学教育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有没有实际的启发意义呢?显然是有的,我们正有一种把学校功能无限扩大的倾向,认为学校能够包办教育的一切. 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作假”的情形也比较多,试图把教育中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数学课堂中.
而陶行知先生对“社会即学校”的理解就进步、合理得多,用陶行知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去,要先做到‘社会即学校’,才能做到‘学校即社会’. ”这种语句顺序上的改变很容易,但真正在实施中落到实处,就有较大的困难了.
“生活即教育”思想启发下的小
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是给学生打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培养一种对于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具体的当然可以通过三维目标来理解. 但由于教学习惯的原因,传统的评价手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洗礼,但仍然不能说有了明显的改变. 甚至在小学数学课程专家的争论声中,数学课程改革正处于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地步. 众所周知,在数学课程改革中,争论最大的就是《数学课程标准》. 如今回过头来看,在课程改革才三四年的时候,就有许多重量级的人物出来反对课程改革,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结果不是看到理越辩越明,而是课堂教学回到了出发点――人们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现状的努力与热情几乎被完全浇灭. 那么,关于《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能否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中找到一些支持呢?笔者尝试做了这个工作.
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句话给笔者的启发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从内容上讲,“数”与“形”都是抽象的,但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都会通过将“数”“形”与一些具体的实际事物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这从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是生活与教育发生了联系. 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一结论,而是这一结论演绎之后得出的其他教学策略,比如我们下次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到学生的生活中寻找这些数学知识的原型,以让学生的知识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比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流行词语“日常数学”,在笔者看来就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是相通的. 当然,日常数学与科学数学之间还需要拉近距离,而教师教学作用的发挥也正体现在这一环节当中.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量多地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到处都是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所以课上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本节数学知识有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或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 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电话号码“110”“112”“114”“119”“120”“12315”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并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作用. 将这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融入数学含义,不仅能体现数学价值,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能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是生活就是教育”这一理念是必须注重与落实的.
陶行知先生还说“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这句话对于笔者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因为小学数学教学在对课程理念没有彻底理解的情况下,确实出现了许多类似于“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的情形,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未必是教育”. 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这一情况,将自己设计的“未必是生活”的数学教学当成真正的数学教学,那危害是非常大的. 不说别的,只说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很多时候我们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日常数学”的素材,可问题在于,这些所谓的日常数学并不是小学生生活中的日常数学,而是我们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数学素材,当这些素材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时,他们并没有感到“日常”的味道,因而也就无法产生数学思考. 可我们的数学教师并不知道,他们仍然沉浸在自己渲染的情境当中,还以为学生真正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帮学生寻找他们生活中真正的数学,以保证我们找到的“生活”是“真正的学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的“三个时期”对
小学数学教学的启发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有“三个时期”的说法,用陶行知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我们这里的主张,已经终于到了实现的时期了,问题是怎样实现. ”同时,陶行知先生对于自己这一问题的回答用了“三个时期”来解说:第一个时期是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是分离而没有关系的;第二个时期是教育即生活,两者沟通了;第三个时期是生活即教育,也就是社会即学校了. 我们仔细研读陶行知先生这三个时期的论述,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味道,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具有比较重大的启发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这与陶行知先生第三个时期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让生活融入教学,让数学走入生活,就必须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这是不是当下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常态?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由生活走向教育了吗?答案恐怕不太乐观,因为最终的判断依据不是我们口头的教育理念,而是学生的学习实际. 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恐怕还是“生活是生活,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 学生成天打交道的只有数字,而并没有数字赖以植根的生活,如果真的如此,那说明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停留在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第一个时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一、生活教育概述
(一)生活教育的内容
生活教育理论最初是由陶行知陶先生提出的,是现代学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的核心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育受范围、方式上的各种局限。教学活动仅仅在课堂上开展,缺乏室外教学部分。生活教育理论下,教育突破其局限性,降低书本课堂式教育的比重,注重生活教育。我国生活教育理论已经有不少实际运用的案例,其应用主要是以增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来实现。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使教学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旨在通过日常教育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实用性知识。具体来看,生活教育在不同程度的教育活动中,有着不尽相同的内容。例如,在一般的初中、高中,生活教育要重点把握教室生活课堂、校园生活课堂、社区生活课堂以及家庭生活课堂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完整性。对于高中而言,因为课程中增加了物理、化学、生物,还需要增加生活课堂中的实验部分。这也体现了教育不断更新,针对性强等特点。另外,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的作用也十分重大。为了更好的应用生活教育理论,学校还应该建设―支与生活教育特色学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作为老师,其教学活动必须符合生活教育的目标,能够正确的实施生活教育模式。
(二) 生活教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从目前来看,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教育思想、模式的改变。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可以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还能够丰富教学活动。生活教育涉及到家庭生活、社区生活、校园生活等多方面。因此,在开展生活教育的同时,学生能够对生存的环境有更亲近的接触,能够了解周围事物。我们知道,国家一直提倡将校园打造成学生的另一个家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活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成长。除此之外,生活教育避免了传统教育形式单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生活教育的开展可以增加趣味性学习活动。在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创新型、实用型人才。而生活教育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育是紧密结合实际的。另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特长展示舞台,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上是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x,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想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特点。例如,小学教育活动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考虑生活教育能够具体应用的方面。再比如,数学学科有其唯一的特点,其适用的教学方式有哪些。最后,小学教学相当于启蒙教育,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生活教育如何应用于小学教育中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生活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出发,包括加强学生课外实践、课堂知识扩展以及编写具生活化的课程教材。学数学教学任务并不繁重,老师不能只把教学重心放在课程教学中。反之,教室要经常开展与数学有关的课外活动。例如,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收集课上会用到的教学工具。另外,为了加强教学与实际之间联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编排竞争性小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促进了老师与学生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为了正确的体现生活教育的思想,数学教学中要始终贯彻日常生活的原则。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的兴趣、弱项,找到学生更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事半功倍。另外,还要结合教学经验,明晰学生已有的知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教学结合实际。老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学习机会。通过分享小故事、举一反三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小学数学的课程包括基本计算和应用题。生活教育在六个年级层次上应该有更为具体的应用。对于低年级学生,要结合小游戏,一步步的培养其学习兴趣。只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更主动的去探索未知。对于高年级学生,因为课程相对于低年级增加了一定难度,且对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五、六年级教学要增加更贴切生活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逐步提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题。最后,小学数学教材可以添加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以图画形式表现。
三、结论
总的来说,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小学教育核心思想的体现。为了创造更为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综合型人才,我们要从小学抓起,探究更多关于生活教育理论应用的具体方面。
参考文献:
[1]陈永东.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教学改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3年.
[2]王华祥.谈生活教育理论与应用题教学的整合[J].吉林教育.2015年02期.
[3]李琼,杨天才.浅析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