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与预测论文

统计与预测论文

时间:2022-10-16 04:5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与预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与预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WOS;ESI;学科预测

〔中图分类号〕G2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32-09

学科是现代大学实现人才培养使命的主要载体。拥有世界一流的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加快推进,早日建成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已经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1]。各高校都在强化自己的优势学科,形成优秀的学科人才梯队,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科成为世界级的顶尖学科[2]。因此,如何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等手段,掌握某机构某学科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及学科发展趋势则显得尤为重要。董政娥等[3-4]基于ESI和Incites(TM)数据库引文分析及跟踪,引入学科比重指标:

在此数学基础之上,以东华大学为案例,在探讨其优势学科特征,高引用率论文、热门论文和顶尖论文与学科发展关系分析基础上,预测后续最有可能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的学科。但是这个指标在计算上存在着ESI和Incites(TM)数据库更新不同步的问题,ESI是即时被引数据,2个月更新1次,而Incites(TM)只更新至前一年的被引频次,这样上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就不在一个更新周期内,而造成计算基础的失真。

本研究从统计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享誉全球的汤森路透上市的SCIE,ESI和Incites(TM)3种数据库及评价工具为数据来源[5],评估高等院校ESI学科的发展现状,预测高等院校ESI学科的发展前景。

1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理论基础

1.1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变量设置

x:ESI 22个学科名;

Nx:ESI更新周期内,ESI 22个学科各学科的入选世界前1%的机构数;

t:ESI更新周期中的各年;

C目xt:目标机构ESI更新周期x学科各年被引频次;

C目x总:目标机构ESI更新周期x学科总被引频次;

C目x差:目标机构ESI更新周期x学科总被引频次与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从最后一位至倒数第i-1位ESI更新周期总被引频次平均值的差值;

CNxt: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排名最后一位ESI更新周期各年被引频次;

CMxt(M:Nx-i,i=0,1,…m):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从最后一位至倒数i-1位ESI更新周期各机构各年被引频次;

CMx平(M:Nx-i,i=0,1,…m):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从最后一位至倒数i-1位ESI更新周期各机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

T目x:目标机构x学科在ESI更新周期中被SCIE收载的论文篇数;

T目x一:目标机构x学科在ESI更新周期中被SCIE收载的第一作者论文篇数;

T目x通:目标机构x学科在ESI更新周期中被SCIE收载的通讯作者论文篇数。

1.2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统计学计算

1.2.1入选世界前1%学科x预测

以SPSS对C目xt和CNxt进行成对样本检验,观察其显著性差异[6]。如果其Sig(双侧)0.05,目标机构ESI更新周期中各年论文被引频次与ESI排名最后一位的x学科入选世界前1%机构ESI更新周期中各年论文被引频次无显著性差异,则目标机构的x学科有希望入选[7]。

1.2.2x学科入选世界前1%差距预测

在x学科有希望入选世界前1%的结论基础之上,确认目标机构x学科距入选世界前1%还有多远。

以SPSS对C目xt和CMxt进行成对样本检验,观察其显著性差异,直至Sig(双侧)

1.2.3x学科入选世界前1%的定量指标

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之上,确定x学科入选世界前1%的定量指标,即目标机构x学科的全部论文被引频次增加数(I1),第一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增加数(I2)和通讯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增加数(I3)。

2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实证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历经77年的砥砺前行,办学水平、社会贡献与学术声誉显著提升,为实现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的百年发展目标,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加快这一进程,早日实现几代药大人的梦想,图书馆配合学校客观地评价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支持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中国药科大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数据更新:2013年9月,200301.01-2013-08-31):化学排在593/1111,药理学/毒理学排在108/523。以享誉全球的汤森路透上市的SCIE数据库和ESI评价工具,评估中国药科大学ESI学科的发展现状,预测中国药科大学ESI学科的发展前景。

2.1中国药科大学ESI入选世界前1%学科x预测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20031.1-2013-8-31被SCIE收录的ESI 22个学科论文的状况,确立了10个相关学科,分别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化学Chemistry,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免疫学Immunology,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微生物学Microbiology,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神经科学与行为Neuroscience & Behavior,药理学与毒理学Pharmacology & Toxicology和植物与动物学Plant & Animal Science,除去已入选世界前1%的化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对其余8个相关学科进行预测,确立最快入选世界前1%的学科。

2.1.1数据及方法

选取8个相关学科入选ESI世界前1%(数据更新:2013-09-01,数据记录为:200301.01-2013-08-31)倒数第一(第Nx)的排名机构从SCIE(数据检索时间:201311.06-201311.13)获取2003-2012历年被引数据,将中国药科大学各相关学科的历年被引数据C药大xt与这些机构CNxt以SPSS进行成对样本检验。

2.2中国药科大学有望入选世界前1%学科Biology & Biochemistry,Clinical Medicine和Plant & Animal Science预测

2.2.1中国药科大学即将入选世界前1%学科Biology & Biochemistry预测

(1)中国药科大学即将入选世界前1%学科Biology & Biochemistry差距

本节在前述的基础上将找出中国药科大学的Biology & Biochemistry距入选世界前1%还差多远。

①数据及方法

选取Biology & Biochemistry入选ESI世界前1%(数据更新:20130901,数据记录为:200301.01-20130831)倒数的排名机构从SCIE(数据检索时间:201311.06-201311.13)获取2003-2012历年被引数据CMx1t,将中国药科大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学科的历年被引数据C药大x1t与这些机构CMx1t以SPSS进行成对样本检验,直至检验出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为止。选择的机构 分别为:871/871 Kyorin Univ,870/871 Univ Occupat & Environm Hlth,868/871 Univ Stirling,867/871 Istanbul Univ,866/871 Univ Nacl Cordoba,865/871 Saga Univ,864/871 Queensland Univ Technol。

(2)中国药科大学加快Biology & Biochemistry学科入选世界前1%定量指标

在前述分析预测的基础之上,本节确定加快中国药科大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入选世界前1%的定量指标。

中国药科大学2003-2013年Biology & Biochemistry收录于SCIE(数据检索日期:2013-10-30)的article,paper,review和note T药大x1344篇(与ESI数据要求同步),其中第一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的T药大x1一277篇,通讯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的T药大x1通239篇,总被引C药大x1总2 379,ESI Biology & Biochemistry倒数第一至第八被引均值(图2中各机构的被引频次):

也就是说,中国药科大学2003-2013年Biology & Biochemistry收录于SCIE的目标论文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第一作者的被引增加5,通讯作者的被引增加4,其他作者的被引增加4,则在这一个时间段的结束之时,中国药科大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将入选ESI世界前1%。

2.2.2中国药科大学有望入选世界前1%学科Clinical Medicine预测

按照2.2.1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中国药科大学Clinical Medicine的历年被引数据C药大x2t与ESI 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机构的倒数第一至倒数第十七位CMx2t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中国药科大学Clinical Medicine未入选世界前1%仅是在被引频次上有较小的不足,该学科不仅即将入选世界前1%,而且一经入选世界前1%还有可能不是最末一位。进一步的计算表明:中国药科大学2003-2013年Clinical Medicine收录于SCIE(数据检索日期:2013-11-19)的article,paper,review和note T药大x2305篇(与ESI数据要求同步),其中第一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的T药大x2一216篇,通讯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的T药大x2通193篇,总被引C药大x2总1 637,ESI Clinical Medicine世界前1%倒数第一至第十七位被引均值CMx2平1 618,C药大x2差=1618-1637=-17。也就是说,ESI的数据为200301.01-2013-08-31给出的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机构倒数第一至第十八位的均值已经被中国药科大学(2003-01.01-2013-11.19数据)赶上并超过,为了维持这样的状态,争取下一个ESI更新周期入选世界前1%,我们以一作和通讯作者的被引频次计算,中国药科大学一作的被引频次为1 325,通讯作者的被引频次为1 166,其差值分别为:1618-1325=293和1618-1166=452。将此结果分别除以216和193,结果分别为I2=1.4和I3=2-3。也就是说,中国药科大学2003-2013年Clinical Medicine收录于SCIE的目标论文如果短期内第一作者的被引增加2,通讯作者的被引增加3,将有望在下一个ESI更新周期入选世界前1%。

2.2.3中国药科大学有望入选世界前1%学科Plant and Animal Science预测

按照2.2.1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中国药科大学Plant and Animal Science的历年被引数据C药大x8t只与ESI Plant and Animal Science入选世界前1%机构的倒数第一至倒数第二位CMx8t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倒数第三位就出现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因此推断,中国药科大学Plant and Animal Science的入选世界前1%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3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方法的实践验证

前述进行了WOS学科发展预测的理论用于中国药科大学基于ESI 2003-01.01-2013-0831收录周期内入选世界前1%学科预测的实证研究,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程度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ESI在2013-11.01更新后,于2014-02-07再次更新ESI 200301.01-201310.31收录周期,此次更新的数据验证了依据201311.01(ESI 200301.01-20130831)收录周期更新数据的预测结果: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排名3735/4417,这是继Chemistry和Pharmacology & Toxicology后的第三个入选学科。验证了上文2.2.2的预测结果。在2014-02-07更新后的ESI2003-01.01-201310.31收录周期内,中国药科大学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1111图3中国药科大学入选ESI世界前1%学科(数据更新:2013-11.01,2003-01.01-2013-08-31)

两次更新周期的数据比较可以指示:本研究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值得在更广泛的高校学科预测中推广和检验。

4讨论与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进行预测已深入到社会发展、经济生活、科技进步等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8-9]。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不仅可以揭示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是高校必不可少的工作与任务[10]。本研究借助WOS平台上的系列数据库及分析工具,开展科研成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及时把握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与高校师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支持。

本研究创建了基于WOS学科发展预测的数理理论方法,并且用于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科预测实证。根据ESI 2013-11.01更新的数据(数据收录:2003-01.01-2013-08-31)中国药科大学的Clinical Medicine将在下一个更新周期内入选世界前1%;Biology & Biochemistry收录于SCIE的目标论文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第一作者的被引增加5,通讯作者的被引增加4,其他作者的被引增加4,则在这一个时间段的结束之时,中国药科大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将入选ESI世界前1%;而Plant & Animal Science的入选世界前1%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ESI 201402-07更新的数据(数据收录:2003-01.01-2013-10.31)的实践表明:中国药科大学的Clinical Medicine入选世界前1%,排名3735/4417,验证了前一个周期的数据预测结果。这个实证研究揭示了:本研究的方法可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研究中以数理统计理论为指导的预测方法仅用于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科预测实践,进一步的拓展还将在更广泛的高校学科预测中推广、检验并修正。

本研究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非药学类引导项目资助和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项目立项。以表感谢!

参考文献

[1]张伟,宋鹭.中国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统计调查及对大陆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36-45.

[2]陆根书,刘敏.我国高校学科竞争力及学科建设成效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76-82.

[3]董政娥,陈惠兰.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预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689-694.

[4]董政娥,陈惠兰.基于ESI和SCI-E论文来源期刊分区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7-112.

[5]Anne-Wil Harzing,Axèle Giroud.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An application to academia[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4,8(1):29-42.

[6]张海瑜.SPSS软件在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扩展[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1.

[7]孙逸敏.利用SPSS软件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120-123.

[8]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193-201,205-208.

第2篇

医学论文正文的编写,一般分为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

1.前言

前言主要是概括本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

2.方法

方法中主要交代3部分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统计学方法。

(1)研究对象:①研究对象的入选方法:包括随机抽取、志愿者、转诊样本、连续样本等。介绍研究对象的来源,不但有利于估计抽样误差,还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③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④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成“随机分组”。

(2)研究方法:①所使用的仪器(例如CT、MRI、造影机、超声仪等),需注明其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具体的扫描参数及操作步骤;②所使用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等;③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④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并标明标准的出处。

(3)统计学方法:医学论文中通常会产生一些实验数据,数据的比较需使用统计学软件,因此在方法中应当介绍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统计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及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

3.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结果主要是以数据、表格或图片的形式展现,并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结果表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表达要准确、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入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各个数据的计算要保证准确、无误。

(2)统计学处理: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时,需注明具体的t值、χ2值及P值等。

(3)对图表中的数据加以必要的综合提炼,强调主要结果。

4.讨论

讨论是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论证,是对结果的必然性、偶然性、可靠性和重要性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论述,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讨论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最难写的部分,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报道比较,有哪些不同或相同之处,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

(2)说明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局限性、不足之处,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3)具体解析研究成果。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

(4)这些成果可为同行提供哪些借鉴。

(5)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

5.结论

结论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可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采用的方法以及获得的结论,同时可以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及研究任务。

6.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彩电产品;销售量;移动平均;灰色预测

中图分类号:F407.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60-02

一、大石桥市兴隆集团彩电产品销售影响因素分析

(一)公司简介及销售概况

大石桥市兴隆商城位于“镁都”大石桥繁华商业区,是兴隆百货集团的第一家跨市连锁企业,于1997年4月26日正式成立并开业,营业面积4.8万m2,拥有员工2 000余人,是一家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场,也是营口地区规模最大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保真商场。

本文以大石桥兴隆商城彩电产品2009―2014年六年内的年销售量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其销售的因素进行分析。其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二)大石桥市兴隆集团彩电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

兴隆企业作为大石桥地区最大的民营商业企业集团,影响其彩电产品销售状况的总体市场因素有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需求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的总体获利能力等。

二、实例计算

(一)移动平均法计算

所谓移动平均法,就是顺序将组距由前往后移动,产生多个移动平均值,根据这些移动平均值来确定预测值的预测方法。

设实际发生值的时间序列是xt,组距为N,将xt顺序以组距N移动,求得平均值序列为Mt,即Mt可用下式表示:

三、预测结果分析

(一)两种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通过平均相对误差对比来分析两种模型。选择的平均相对误差关系式为:

(二)分析结果

通过表4中两种模型误差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1.大石桥兴隆商城彩电销售情况从误差精度来说,移动平均模型和灰色模型都可以用来预测其销售量,但灰色模型要优于移动平均模型。

2.由于灰色模型可以用较少的数据来预测且预测误差较小,所以对于数据较少的彩电产品预测,建议用灰色模型来预测其销售量。

四、结论

本论文采用移动平均法和GM(1,1)两种预测模型,对大石桥市兴隆集团彩电的销售量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表明,这两种预测模型都是可行的。第二,从预测结果的误差精度分析来看,GM(1,1)模型预测要相对优于移动平均预测。所以,GM(1,1)模型可作为大石桥市兴隆集团及同类企业产品销售预测时的参考。第三,对于GM(1,1)模型而言,模型只实现了一般情况的预测。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比如历史数据的时间跨度不一致、历史数据部分残缺等问题,并没有进行探讨,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情报学;硕士论文;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13-02

当前,世界各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对图书情报的研究,许多世界一流院校,比如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情报学教育体系。而比较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对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明显要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有关情报学的招生和课题研究有所提升,并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然而由于研究内容相对较为高深,而且研究的靶场显得较为前沿化与多元化。基于关键词对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研究与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范畴,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即以学位文献或学位文献的某些特点为标的,以聚集梳理一定数量文献为基础,由此展开对某一时域某一领域科学技术基本状况与基本特征的研究,并由此论述和预测该领域科学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趋势与特点规律态势。基于独特关键词进行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是情报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是一种将文献资料中的众多核心要素关联起来,进行统计分析的引证分析方法,其可以较为科学地评价文献所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揭示学科当时研究的热点,较为准确地评价文献所代表的学术水平。

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位于对国内图书情报领域这一总体框架,并于此基础上将“靶向”集中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将“靶标”聚集到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趋势、重点、前沿以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更加清晰地梳理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集中于国内著名的学位论文收集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论文数据库”,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是国内收录学位论文最为全面的数据库,因此,为了确保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与代表性,分析研究检索的数据源即来自该两个数据库,着重定位于“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分类”选项进行检索,而检索的时间区域定位于近10年,对于两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文献,对于相同的通过采用SQL 语句进行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

由此,以“情报学”作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获得1640篇硕士论文,从万方数据库中获致1315篇硕士论文,通过SQL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795篇,总共获得有效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2160篇。

2 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过对获取到的2160篇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进行研究,综合统计论文的关键词,累计关键词有13976个,经过分析研究,去除不能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关键词3645个,共得10331个,平均每篇硕士文献关键词数为4.78个,由此可说明该统计是科学的,与国外科文献资料对关键词的标引规则相符(国内外科技期刊要求的每篇关键词应标出 3-8 个),接着对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将关键词的频度大于60作为标准,将其定义为“高频词”,通过对“高频词”的统计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有关“知识管理”这一主题的频次最高,多达126次。无疑,这也证实了近些年来,学术界对知识管理这个方向的研究热点。此外,“电子商务”为121次、“信息化”为118次、“信息技术”为112次、“竞争情报”为102次、“信息服务”为98次、“信息检索”为96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字图书”为84次、“信息资源”为79次、“电子政务”为75次、 “知识服务”为71次、“知识共享”为68次、“数据仓库”为63次,从中也反映了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知识服务、数字化建设等关注在日益提升,也验证了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重新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实效,表明了情报学与管理学之间渗透和结合日益加强,也可以折射出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仍然集中在情报学基础领域,并预示着今后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将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

3 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常来说,仅仅通过孤独地察看论文的某一关键词,通常是难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该论文所研究的主题,然而通过关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将可以给予人们更加充分的信息去把握论文的大致内容和论文的主题脉络。通过采取计算机数字高效处理作用,充分发挥Excel的数据透视功能,再次对出现次数高于60的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进行“聚类性”分析,统计在同一论文中两两同时出现的关键词,从而构建出60 × 60的“聚类共词矩阵”,通过这一矩阵的研究,非常清晰地显示出“聚类共词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其中位于矩阵对角线上的数据显示的是某关键词自身一同出现的频次,这个一同出现的现象就实质来说,就是论文之间的相关度,对于非对角线上的数据,则表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通过这个矩阵可以从另一个侧反题出,关键词分布既有交叉、相互渗透又具有群组分布的独立性。通过Excel的数据透视处理得到共现频次较高的有:“知识管理”为124次,“电子商务”为106次,“竞争情报”为101次,“高校图书馆”为98次,“信息服务”为92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学图书馆”为83次,“信息资源”为81次,“电子政务”为79次,“知识共享”为72次,“数据仓库”为66次。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中,当前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是个热点,同时也说明我国情报学教育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拓宽。

综合以上,关注独特关键词下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科结构特点,获得了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以及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较为充足理由支撑的结论,那就是从中可以较为清晰地得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信息挖掘”。

参考文献

[1]曾学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1).

[2]Miao Adam X,Zacharias Greg L.A computational situation assessment model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oper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2011(9).

第5篇

【关键词】电力规划 规划设计 设计技术 规划技术 电力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电力能源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能源基础,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系统规划主要是由电力负荷预测、电源规划及电网规划组成,电网规划是建立在电源规划和负荷规划基础之上的,要求在保证输电能力的前提下,将输电费用降至最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在根据原始资料和系统资料,对负荷和电量平衡作出分析,利用规划方法,结合优化规划的原则,从拟定的多种方案中,选择技术可行,运行经济,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以此确定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

二.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程序是电力系统中进行负荷预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它通过计算程序自动采集、分析历史数据, 通过精密计算得到预测数据和曲线, 能够使负荷预测准确度有大幅度提高。但是, 在程序中提供了多种预测方法中, 选取最准确、最恰当的方法是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对负荷实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做细致的分析。

1.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定量预测方法, 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 并根据对规划期内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来推算未来的负荷。优点: 预测精度较高, 适用于在中、短期预测使用。缺点:

( 1)规划水平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很难详细统计; ( 2)回归分析法只能测算出综合用电负荷的发展水平, 无法测算出各供电区的负荷发展水平, 也就无法进行具体的电网建设规划。

2.单耗法。

单耗法是预测有单耗指标的工业和部分农业用电量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优点:方法简单, 对短期负荷预测效果较好。缺点: 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近期预测效果较佳。

3.灰色系统法。

灰色预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灰色预测技术,可在数据不多的情况下找出某个时期内起作用的规律,建立负荷预测的模型。灰色模型法适用于短期负荷预测。优点: 要求负荷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不考虑变化趋势、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易于检验。缺点: ( 1)当数据离散程度越大, 即数据灰度越大, 预测精度越差; ( 2)不太适合于后推若干年的预测。

4.趋势分析法。

常用的趋势模型有线性趋势模型、多项式趋势模型、对数趋势模型、幂函数趋势模型、指数趋势模型等, 这种方法本身是一种确定的外推, 在处理历史资料、拟合曲线, 得到模拟曲线的过程, 都不考虑随机误差。使用的关键是根据地区发展情况, 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荷密度。

负荷密度一般以kW/km2表示。一般并不直接预测整个城市的负荷密度, 而是按城市区域或功能分区。不同地区、不同功能的区域, 负荷密度是不同的。

三. 电力系统的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在规划限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对电力负载增长的预测,确定在何时、何地,建设什么类型、多大容量的一批发电厂,以期既能满足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负荷增长需求,同时又最为经济合理。

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是,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的深入,电厂与电网已经彻底分离,分别形成了发电公司与电网公司。虽然二者都处于垄断地位,且以服务国民生产和生活为第一目标,但是作为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二者同时也都要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主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协调的问题。

电源规划属于发电企业的工作,而输配电线网络的规划则是电网企业的工作,作为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端,二者的相互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即,电源规划要以输配电线路的规划为基础,电源负荷不能超出输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而输配电线路的规划则要充分考虑中长期的电源规划以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出现电源供应中心输配电线路负载能力不足的情况。

另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海南岛,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首先,跨海输电可靠性差,且不经济,海南电网需要在岛内建设相对独立的电源系统,但因其本身的经济结构,电力消费较少,电力系统规模不大,自身可靠性较差,所以需要有连接外部电网的备用线路。同时电力系统本身的规模也限制了大容量电机的使用,经济性不够最优。

四.电网规划。

电网规划是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结果,研究未来合理的电网建设方案。

1. 规划目标

构建安全、稳定、合理的电力保障体系,保证各项电力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地进行,电网建设适度超前城市建设发展,满足辖区内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确保电网在国民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结合地方现存电网特点,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指导,满足地方供电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成供电可靠性、收益平稳的,完全满足全社会用电需要,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电力网。

2. 规划目标。

(1)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方电网应满足西部新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辖区内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2)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远近结合、适度超前。

电网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电网建设与负荷发展协调,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度超前于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高效。

地方电网以满足国家规定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标准、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电能为宗旨,把建立布局合理、结构坚强、运行安全放在第一位。

3.规划类型。

按照时间划分,电网规划可分为远景规划、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远景电网规划:一般相对于一个较长的水平年,通过对未来各种发展情形的分析,研究电网骨干网架的远景结构,如电压等级、输电方式等。

短期电网规划:研究制度1~5年内电网的扩展决策,确定详细的网络方案。

长期电网规划: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电网的长期发展或演变。一方面通过长期电网规划对远景规划进行修正;同时又指导短电网规划,使短期电网规划同长期电网发展一致。

五.电力系统的优化规划。

电力系统的优化规划基本任务是要研究和提出规划期内的负荷水平(负荷预测):规划期每年最大负荷Pmax,年电量需求Qmax,负荷特性曲线以及负荷分布;研究能源资源和运输条件,确定能源布点、水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研究和提出大型电站的合理供电范围;研究和提出电源合理布局及发展规模,确定电源规划方案;研究电网发展方案,包括输电和配电主干网络布局及电压等级选择、变电所布局及容量选择等等。

六.结束语。

电力规划设计要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选择较为优先的设计方案,通过深入分析,从网络电能损耗、最大电压损耗、线路和变电站的投资及每年电力网的运行费用等方面,作出详细的分析,并确定最优秀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朱源源 Zhu Yuanyuan 对于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科学之友》 -2010年18期

[2]李喜来 董建尧 段松涛 特高压输电线路钢管塔设计关键技术与试验研究 [期刊论文] 《特种结构》 ISTIC -2012年4期

[3]冯宁 基于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技术的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4]史传卿 朱爱钧 龚尊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主要特点和重点内容 [会议论文]2008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可靠性专委会、城市供电专委会2008年学术年会

第6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2400字(一):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论文

摘要: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金融大数据爆炸性发展要求金融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计量经济学作为培养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核心课程,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金融大数据视野的责任。

关键词: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实践结合

引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非常强调应用性的学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应用型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在当前教育新常态下,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也应该被重新赋予新的属性。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问题

(1)传统计量经济学教学强调回归分析背后模型的假设及相关内容,但现代经验研究强调因果关系。因此,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分强调对随机扰动项分布、异方差及自相关的长篇讨论,显得不合时宜,而对国内外广泛流行的新颖工具较少提及,其结果是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应用仍是一知半解。(2)由于现有课时安排等原因,教师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而轻视实际应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中主要讲授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讨论得较少。(3)由于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能分配更多的实验课时,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特别难以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金融数据建模与处理。(4)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缺乏将计量经济学方法与金融数据相融合的缺陷。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中,着重讲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没有将计量方法与金融大数据的获取与加工处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导致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但面对查找和处理金融数据时却束手无策。(5)已有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安排上,一般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和现代时间序列方法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由于教学内容过多而教学课时有限,其结果是导致无法详细讲解金融时间序列部分,金融学专业学生对金融大数据处理及建模能力不强。

二、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的优化措施

(一)突出案例教学

丰富多彩又符合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使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重视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计量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取一定要突出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多搜集一些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

就金融数学专业学生而言,在为这些学生开展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时,需要注重将金融理论和具体的金融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来研究金融相关实践问题。金融市场相关实践知识更倾向于股票投资和资金资本等的利用,不能仅仅依靠消费-收入这一知识以偏概全,这就要求计量经济学老师在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教学时,需要拓展到相关金融领域,通过讲解相关金融理论和具体的市场实践数据来开展课程教学。

(三)“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提高金融专业本科生金融大数据处理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拟重点对《计量经济学(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了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重在教,逼学生学”的缺陷,我们将使用“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计量经济学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模式(杨汭华,2005;黄佐钘,2008;张玲,2014)。与传统的案例教学不同:(1)项目强调针对金融大数据开发相关案例,并以“微课”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激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兴趣,更加生动和直观地将金融大数据处理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案例+微课”模式能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案例+微课”进一步巩固与提高课堂知识。(2)传统计量经济学经验案例强调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应用,重点介绍数学与统计技术,而忽视其内在的经济问题与变量间的内生关系。项目强调以真实的金融大数据为载体,在案例分析中,更加注重因果关系的讨论,从而案例分析更加接近现实。因此,相比于传统的案例分析,项目经验分析更接近现代研究范式,故而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四)完善考核体系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可以尝试采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课程论文可以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突出学生所在学科属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不能将试卷考核的方式抛弃,例如可以将纸质试卷改为上机考试,增加操作题的比重。完善的考核方式会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强化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只有明确清晰教学定位,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重点解决好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支撑引领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的问题,才能提供更多有选择的本科教育,建成更有竞争力的本科教育,开创更有特色的本科教育,发展更加公平的本科教育。

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决策实证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电力建设在不断的完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电力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推动电力工业的进步。处于新时代的电力企业需要具备超前的思维与意识,在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备清晰的预判,在内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建设,针对未来长远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要做好这几点,就离不开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的分析以及数学建模工具的运用。本文选取2001-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社会用电量数据以及典型电力企业华电国际年度报告数据,分析了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与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时间序列非平稳角度出发,利用协整理论并通过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关系检验对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建立了长期均衡模型。再对模型进行短期误差修正,在证明了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所建模型对提升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预测。最后对以华电国际为代表的中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对华电国际而言其供电成本、管理与财务及人力资源成本的完善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其短期内经济效益主要受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全社会用电量需求的影响。该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为其他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对企业未来的管理决策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决策

经济研究的方法在于总结典型的经验特征与收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经济研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的可验证性,即能否通过数据实证检验相关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来解释事实,并预测未来的经济变动趋势以及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则犹如硬币的双面,从不同的角度为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计量经济学以实际经济数据的建模与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当实际数据不可得,或实际数据过于复杂而导致因果关系不易梳理时,实验经济学则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通过可控的实验数据代替实际数据,成为实证经济分析的又一个有力工具。

一、協整理论概述

协整的概念是由恩格尔一格兰杰(Engle-Granger)在1987年“协整与误差修正,描述、估计与检验”中正式提出的,协整的基本思想认为,尽管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中的每一个都是非平稳的,但他们的线性组合可能会相互抵消趋势项的影响,使该组合是平稳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经济时间序列分析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之所以协整理论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与一协整理论所具有的深厚的经济学背景密不可分的。

二、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决策实证

(一)非均衡博弈论框架的建立和实验验证

策略性思考是博弈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纳什均衡以及相关均衡的概念过去一直是描述策略性思考的核心内容,其定义为每个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在给定其他方策略下的最优反应。显然这种均衡的定义内在要求每个博弈参与者在决策信念上达到均衡,即每个参与者对其他方的策略持有正确的信念。在过去的研究中,经济学者通常假定均衡框架存在从而做出对参与者行为的预测。尽管在一些博弈场景下,基于均衡概念的行为预测是准确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实验经济学研究结果表明博弈参与者的行为会系统性地偏离基于均衡概念的行为预测。由于来自实验经济学数据对原有理论框架的挑战,经济学研究人员逐渐提出了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论框架并且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收集数据来检验这些新理论。这些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论框架的核心在于继续假定博弈参与者在决策时仍然有策略性思考的因素在里面,但放弃了均衡的概念以及嵌入在均衡概念里面的很强的理性假设。

(二)ECM误差修正

通过Granger定理易知,具有协整关系的一系列变量会对应一个包含误差修正的表达形式。可以进一步通过误差修正来研究华电国际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具体而言可根据由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建模理论,逐步剔除从三阶滞后变量及误差修正项开始的不显著量,从而得到最终的误差修正模型:(见下面公式)式中:ECMt-1代表协整回归厚的一阶滞后误差,括号内的数字代表不拒绝相应零假设的概率。从该方程式以及统计结果的数据可以发现,文中所进行的统计检验在置信水平上表现显著。这一结果也证明了文中构建的误差修正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图中给出了LY的实际数据与拟合结果以及残差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协整以及误差修正之后的模型具有较为理想的结果。

(三)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常用的回归分析中,当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时,常会对模型估计的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模的过程中,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及消除多重共线性问题是很重要的环节。部分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存在对多重共线性问题处理不恰当的现象。某篇研究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章,以计量方法中的回归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单纯依靠方差膨胀因子VIl的临界值,来判断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便直接将模型中的其中一个变量删掉。模型中是否应该包含某个解释变量,应该以实际经济理论分析为基础,不能单纯以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来判断。

第7篇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

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

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

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31]R.K.Zutshi,T.W.Liang,D.G.Allampulli,SingaporeVentureCapitalistsInvestmentEvaluationCriteria:AReexamination.SmallBusinessEconomics13:9-26(1999)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

 

一、引言

旅游业是高增长高关联高波动产业。东南亚[①]游客入境旅游市场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近几年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所占份额都在15%左右。对其进行监测和预警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快速地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瑞勒和劳弗(Riley&Love)认为,由于监测预警手段的通用性和旅游业的特殊性的矛盾,没有一种单一的预测方法能显示出独特的优势[②]。由于方法和数据的复合性,景气指数在石油、钢铁等行业都得到成功的应用。景气是对经济运行状况的一种综合性描述,用以说明经济的活跃程度[③]。景气指数又称景气度,是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调查群体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因而被称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报警器”[④]。所以,本文采用景气指数方法来对我国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市场进行监测和预警。

二、相关研究综述

从19世纪末期开始,国外就出现了定量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测定和预测的研究。1950年,美国经济统计学家穆尔(G.H.Moore)从近千个统计指标的时间序列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1个指标,并从中选出了先行、同步、滞后指标,开发了“扩散指数”(Diffusion Index,DI)的方法。由于DI不能表示经济周期波动的强弱程度旅游论文,即不能测定波动的振幅,新的景气指数——“合成指数”(Composite Index, CI)被开发了出来。“合成指数”计算过程中的突破性进展,是提出了将不同类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的方法,为不同类指标合成奠定了基础。因此CI不仅能反映景气变动方向,还能反映景气循环的振幅,从而弥补扩散指数的不足[⑤]。虽然景气指数在国外有了比较深刻的研究,但针对旅游景气的研究目前还很缺乏。

国内关于旅游景气指数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国外有关景气指数的相关理论。倪晓宁、戴斌[⑥]采用合成指数方法建立并估算了中国旅游市场景气指数;雷平[⑦]通过HP滤波方法构造了中国基于增长循环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合成景气指数(CI),并分析了不同周期的主要成因;戴斌等[⑧][⑨]分别对中国的旅行社产业和饭店产业进行了景气指数的研究;游灏、伍进、张芳、黄艳玲[⑩]对星级酒店的景气波动进行研究。

纵观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整个旅游市场或旅游产业的景气指数的研究,还没有关于某个细分市场景气指数的探讨,基于此,本文选择东南亚入境旅游市场这一细分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免费论文。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景气指标的选取

本文收集了与东南亚入境旅游业相关的月度宏观经济指标、行业经济指标、东南亚5个客源国宏观经济指标等共68个作为潜在景气指标选择集,时间序列从1995年至2009年共14年。在经过具体的经济分析之后,剔除了信息重叠较大及相关度低(相关系数值低于0.5)的指标,最后筛选出11个景气指标,构建出东南亚入境旅游市场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组。

首先考虑一致指标。本文以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人次为基准指标,所选择的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与基准指标的相关性非常好,(相关系数达到0.95)。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可以准确反映当年该旅游市场的繁荣程度。

其次考虑先行指标。旅游作为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品,游客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入境游客。所以入境旅游市场将受到游客收入和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利用SPSS17.0对所选择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GDP、人均国民收入、储蓄存款、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6个景气指标。

最后是滞后指标,滞后指标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拐点是否真正到来,本文选择了单位人民币兑换新加坡币汇率和泰铢汇率。相关数据序列来自国际金融统计资料库。

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分析和预测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

表1 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景气指标体系

 

指标组

指标名称

相关系数

权重

先行指标

(ACI)

GDP

0.81

0.209

人均国民收入

0.86

0.225

固定资产投资

0.76

0.165

储蓄存款

0.77

0.173

人均消费支出

0.92

0.228

进出口

0.64

 

 

一致指标

(NCI)

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人次

1.00

0.561

东南亚游客旅游外汇收入

0.95

0.439

滞后指标

(LCI)

新加坡币汇率

 

 

0.516

泰铢汇率

 

第9篇

【关键词】统计套利 动态投资 期货

套利交易的是伴随着各种资产定价模型而产生的,其优点就是能够在较低风险情况下获取收益,但是,他也有单位资产利润较低,套利机会相对较少等缺陷。统计套利(肖卓华,2011)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套利策略,通过从资产的历史交易数据找寻规律,发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资产之间存在的套利机会,然后通过模型拟合资产价格的变化规律,设定交易阀值,通过计算机程序根据市场的实时信息自动发出交易信号。也就是说,统计套利式建立在资产价格在偏离统计上的理论合理价格后必将回归的基础之上的。如能够在市场处于行情不明朗,风险较大时进行统计套利,而在市场趋势明显时单向持仓,而根据所面临的风险大小来控制风险,那么我们将能够在最低风险情况下获得最高收益。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度势调仓策略。

一、度势调仓策略的理论依据

第一,由于套利的存在资产在偏离理论价格之时必将向理论价格回归,偏离越严重,这种回归的力量越强烈;第二,在资产实际价格离理论价格约近时其偏离理论价格的力量越大;第三,如果资产价格上涨趋势明显,那么我们持有资产多头或者如果资产价格下跌趋势明显,我们持有资产空头通常情况下能够获得高于套利的收益。

由以上的理论基础之上,可以推出如下观点:首先,我们假设资产的价格以趋势运动,进而两种资产的价差也以将某种趋势运动; 当两种资产的实际价差和理论价差之差缩小时,我们认为资产价格的相对价格在回归理性,此过程进行投资将面临较小的风险,而当两种资产的实际价差相对于其理论价差扩大时,我们认为资产价格某种因素的作用正在使得其中某种资产或两种资产同时都在偏离其价格的正常运动趋势,此时进行投资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二、度势调仓策略的内容

假设我们正投资于具有较高相关性的资产A和资产B,那么:

(一)如果资产A和资产B价格处于上升趋势中,那么在资产A和资产B的价差缩小时,持有低价格资产半仓多头,在价差在达到最低建仓点后,随着价差的缩小,高价格资产塔式减仓。

(二)如果资产A和资产B价格处于上升趋势中,那么在资产A和资产B的价差扩大时,随着价差扩大低价格资产多头塔式加仓,在达到最低建仓点后,高价格资产空头塔式加仓。

(三)如果资产A和资产B价格处于下降趋势中,那么在资产A和资产B的价差缩小时,持有高价格资产半仓空头,在价差在达到最低建仓点后,随着价差缩小低价格资产多头塔式减仓。

(四)如果资产A和资产B价格处于下降趋势中,那么在资产A和资产B的价差扩大时,高价格资产空头塔式加仓,在达到最低建仓点后,随着价差扩大低价格资产多头塔式加仓。

(五)如果资产A和资产B价格处于震荡行情中, 那么在资产A和资产B的价差缩小时,低价格资产顺价差方向多头塔式建仓,高价格资产根据顺价差方向空头塔式建仓。

三、度势调仓法实证分析

本文用于实证研究的数据均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采用了沪铜连续指数和沪铝连续指数日线收盘价作为原始统计数据。样本数据,从2011年1月4日到2012年9月21日共计187个。本文用Excel 2007生成图表,Eviews 5进行计量统计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BP神经网络;SVM;个人收入预测

1.引言

个人收入是国家实际购买力水平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稳步上涨,但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对于个人收入影响的分析也成了研究的重点。从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看,影响收入分配差异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生决定收入因素,即人力资本等内生变量;另一个是外生决定因素,即制度和宏观变量。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从内生决定因素来分析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BP神经网络方法的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为输入层到输出层的单向传递,保证了网络输出向量与原训练样本中因变量数据之差最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基金股票的波动预测等研究中。支持向量机(SVM)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之上,专门用来针对处理样本量有限时的机器学习问题,避免了BP神经网络中的局部最优的问题,并且具有比BP神经网络更好的泛化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个人信用评价等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在结构上类似,但是功能应用和预测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这两个模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为不同情况下建立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2.BP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对个人收入的预测

本文从内生决定因素分析个人收入的差异,而非因家政策等外在因素。研究数据来源于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大学数据库,样本中有15296例数据,其中删除了962例有缺失值的数据。数据集中年收入小于等于50K的有11526个,占总样本比例的75.4%。从年龄、性别、工作性质、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关系、资本增益、资本损失、每星期工作小时数这11个因素分析个人收入差距。支持向量机模型选用的是默认的RBF函数,而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中输入节点数为11,输出节点数为2,隐含层单元数为10,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newff和sim函数对样本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后各个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大小找出个人收入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预测准确率、均方误差MSE和决定系数R2来验证两个模型的预测效能。

训练后,自变量影响程度大小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资本增益、受教育年限、每星期工作小时数和年龄,这几个变量被判断为个人收入的影响因素,不同程度的连接着输入层与输出层间的权重。如表1,支持向量机对个人收入训练样本预测准确率为87.6%,均方误差为0.08,决定系数为0.14,测试样本预测的准确率为85.3%,均方误差为0.27,决定系数为0.76。BP神经网络对个人收入训练样本预测准确率为85.1%,均方误差为0.14,决定系数为0.84,测试样本预测的准确率为84.4%,均方误差为0.32,决定系数为0.71。可看出,支持向量机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进行预测的均方误差MSE的值都比BP神经网络小,预测准确率和决定系数R2的值都要大,说明相比之下SVM的预测误差更小,拟合效度更好,验证了支持向量机比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3.讨论

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资本增益和每星期工作小时数是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即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越长,资本增益越大,工作时间越长的收入越高,说明个人收入与自身的教育和经验投资是呈正比的。个人想要获得的收入回报也必须有同等程度的付出。

研究还证实了SVM、ANN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支持向量机算法的预测效能更强,这为解决个体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是,在仿真测试中建立的预测模型主要从数据上反映发展变化趋势,当相关参数变化时,相应的仿真测试效果也会不同。而且模型中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是随机的,也会对预测结果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文彤,董伟.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莎.BP神经网络在股票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8.

第11篇

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同专业知识是对复合型统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统计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预测,并为决策提供服务。

世界在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新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前人所未想到的,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利用,我们只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便发展我们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论文百事通

2.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不仅如此,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

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掌握外语是获取外来信息的基础,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缺乏较强的外语基础,用外语编写的应用软件将无法使用,外文资料将成为一堆废纸。缺乏较高的外语表达水平,对外交流将成为空想,最起码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或者在交流中容易形成差错,影响信息的准确性。新晨

5.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国际统计惯例是世界各国统计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进行国家之间统计经验交流的需要,统计工作人员应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统计,改革,途径

统计可以为企业经济核算提供必要的数字依据,它以特有的指标体系和确凿的数字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与问题,以便管理者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对企业改善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增加企业盈利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预见性。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统计主要是为政府部门、行业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服务,很少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免费论文。统计人员工作岗位不稳定,地位低下,素质不高,对统计工作应付了事,造成统计数据出现差错与失误,很难发挥对企业管理的决策作用,更谈不上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咨询以及统计监督。企业统计就是用多种统计手段和统计方法收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情况,再整理成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企业领导进行决策。企业统计工作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财务盈亏、科技开发以及预测未来趋势。企业统计工作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企业统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免费论文。随着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来临,必须对原有的企业统计运行方式、指标体系、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进行改革,积极探索我国企业统计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改变企业统计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不同类型的企业各种统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分别向主管领导呈报并对外报出。必须改变以前那种以为政府部门、行业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服务为主的统计模式,统计人员必须全方位以服务企业经营为主,应当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保持其相对独立性,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收集、审核、汇总各种统计信息。免费论文。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及分析报告,如劳资部门提供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提供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提供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提供销售数字等,要求其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二、转移企业统计工作重心:

统计人员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原始凭证、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方面转移到提供信息资源、加强统计分析、提高分析质量以及参与企业决策上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项统计指标,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提高统计信息的加工综合分析能力,企业统计应当搞好组织协调工作,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各种统计数据,为企业提供反映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数量关系的统计信息,为管理者的经营活动提供适用的决策信息,从思想上转变服务意识,其服务对象要从过去的为国家和上级统计部门服务为主,转变到为企业服务为主的方向上来,实现由“统计报表型”向“企业经济管理型”的转变。

三、科学设计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设置既要满足国家宏观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格局的变化、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的转变、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拓展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企业管理的需求为转移,适度扩展统计指标范围,指标数量尽可能多,指标体系的内容尽可能广,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效益型的统计指标体系,把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具体化。这套指标体系比政府部门、行业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指标体系内容要多,范围要广,它包括本企业生产、供销、技术、财务、设备等各个方面。实行报告指标和实物指标同在,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并存,在时间跨度上既有当前预测、又有事中统计和事后统计,在统计范围上既有价值指标,又有实物指标。统计指标体系设置应与企业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衔接,保证各级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必须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行业的特点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量关系,为企业制定经营方针策略提供准确的数量依据,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运行全过程。

四、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及时为上级单位和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信息。企业统计人员应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统计数据进行排列组合,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如利用生产数量、利润盈亏、产品质量、成品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销增减原因,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信息和信息查询是统计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企业能从政府统计渠道取得有用信息,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政府统计网站加强行业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增强企业统计的功能,为企业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五、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综合性很强,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统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统计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经济、财务、企管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熟知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工作流程和各部门工作职能。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填制上级布置的报表,工作任务简单,使不少企业安排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担任统计,面对市场经济的波澜兴起,他们或无动于衷,或墨守成规,有些统计人员虽是科班出身,却因统计工作的简单化而被惯成方法滞后,成为缺少创意的少有作为者,面对市场经济所赋予的新任务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具有责任心、时代感,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的统计人员。企业统计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广和专业能力强的统计人员才能胜任,统计人员不但要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而且掌握法律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统计人员应自尊、自信、自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综上所述,统计工作遍布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到企业的长远规划,小到班组核算,凡是能用数据反映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地方都离不开统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各个层面,必须强化对企业统计工作的认识,及时转移企业统计工作重心,改变企业统计运行方式,科学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素质。牢固树立企业统计工作服务于企业管理的理念,通过准确的统计判断、深刻的统计分析、灵敏的统计预见当好企业管理者的参谋与助手,在企业经济运行中充分运用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真正发挥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咨询以及统计监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迎接各种挑战,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统计改革之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跨越式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岑开杰.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J].

浙江统计, 2009,(4).

[2]董文安.浅析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统计与咨询, 2009,(2).

[3]朱翠萍.谈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改革[J].

现代商业, 2009,(8).

[4]吉茹松. 浅谈现代企业统计的新认识[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