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27 20:2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轨道交通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

第1篇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次大的社会分工,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人形成独立的社会阶层,以及科学技术成为单独的行业。在科学技术行业中,人才一般又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类。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人才,其任务主要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是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概括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源动力;其次,应用型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是理论知识的横向应用,而不再是理论内容的纵向挖掘或研究;最后,他们应具备将理论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且能够从实践应用中总结提炼共性技术问题。

二、信号专业特点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是两种主要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种技术系统(见下页表1),主要涉及电子电路、继电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通信、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要学科,是典型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行业体系。

三、人才培养措施

1.树立应用型培养理念。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既包括学校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也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应用型。建设应用型专业的首要任务在于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改变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一是改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或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利用政策指挥棒引导教师改变理念。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新进教师大多为从“校园”到“校园”,在应用型如何实践方面必然缺少切身的感悟,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类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2.构建“深度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校企联合是众多高职、应用型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合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探索校企之间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实验条件、实训条件等,如学校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进行实训培养,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师、实验环境进行优秀员工的能力、学历提升教育等。其次,探索校企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机制,包括优秀企业员工聘任专业课教师;优秀教师到企业协助解决部分技术难题;双方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

3.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平台+模块”的发展策略,建立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平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模块。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设计类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遴选控制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的核心课程组成。设置国铁和城轨两大培养方向,国铁和城轨两个课程群模块。其次,采取“小课程、短课时”课时设置模式,缩短讲解时间,预留课时增加到实验或实践环节。构建“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提升认知能力—实训强化应用能力”的“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交互式提高。

4.搭建应用型实验、实训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是基础,更是必要条件。实验条件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何种课程,课程如何设置实验实训内容,都由实验室硬件条件决定。因此,在实验条件设计上以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为目标,改变“观摩式”实验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5.加强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安全苛求系统,从业人员一般均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从教育角度而言,实验室或实训室锻炼了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要真正提高他们的一线生产能力,在走进工作岗位之前,仍然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培养。综合实训基地主要是以轨道交通实物实训实施,构建一个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综合性实训考核基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信号与通信、车辆维修、供电系统维修等多专业的实训演练、教学指导、实做考核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并且可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城轨车辆 实训车 车门检修

【中图分类号】U27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08-03

现如今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人们每天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就是乘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交通压力将继续增大,发展轨道交通将是大中城市的必然选择,随着审批核准权的下放,地方政府将迎来城市基建发展的又一波热潮。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则是一项首要的工作,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线路站距短,客室车门频繁地开启和关闭,容易导致客室车门的门控电气元件和机械零部件损坏,造成正线运营列车的客室车门故障频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注重实训课程的开发,培养一大批能及时分析城轨车辆车门系统以及具备解决其故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

一 城轨车辆车门系统概述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车辆,简称城轨车辆,泛指在城市中沿特定轨道运行的快速大、中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通勤铁路、单轨铁路、有轨电车以及磁悬浮铁路等多种类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给人们提供的是出行快速工具,这就决定了上下车辆要快,门是主要的通道,在设计方面要考虑的是多门,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共有四种车门,即客室车门、司机室车门、紧急疏散门、司机室通道门,而主要供人们上下车用的客室车门,一节A型车的客室门就有10个,B型车也有8个。

城轨车辆的门按照驱动系统的动力来源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门分为电动式车门和气动式车门,电动式车门的动力来源是直流或交流电机,气动式车门的动力来源是驱动气缸。按照车门的运动轨迹以及与车体的安装方式,客室车门可分为内藏嵌入式移门、外挂式移门、塞拉门三种。

内藏嵌入式移门简称内藏门。车门开、关时,门扇在车辆侧墙的外墙板与内饰板之间的夹层内移动,故而称之为内藏门。

外挂门因其门扇的上下导轨均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外侧,门扇通过移动机构挂在外部上导轨而得名。外挂门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安装,门页、车门悬挂机构以及传动机构的部分部件安装于车体侧墙外侧,电子门控单元和驱动电机装于车体侧墙的内侧。

塞拉门,车门关闭时,车门外表面与车体外表面平齐,在开门过程中,车门门扇沿车体运行方向复合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具有塞和拉两种动作,呈塞拉状态而得名。

二 客室车门检修实训的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客室车门检修实训大多采用两种实训台进行。

一种是原车门制造厂家生产的车门实训台,这种实训台,采取专用的支架将门固定在其中,装在实训台上的全部配件都是原厂生产,不足之处就是成本太高,往往职业院校购买的数量有限,很难开展实训。

另一种是由教具厂仿真制造的车门实训台,同样也是将车门固定在专用的支架,其配件完全仿真制造,在价格方面是要少一些。但不管是哪一种实训台,作为理论讲解在课堂或实训室里进行都还较为直观。如果在学生实训环节采用这两种实训台就有不足之处,至少是缺了车辆检修真实现场这样的环境。比如“对车门关闭并锁定限位开关的检查”实训,在门扇关闭过程中只是将测试物置于门扇的手指保护橡胶之间,当门扇挤压到测试物时应立即重新开启,能做的是针对某一项功能进行训练,得不到完整的工作过程。

三 客室车门检修实训的开发

城轨车辆综合演练实训车提供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两方面的实践环境。学生所处的实训环境具有真实性,实训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将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从而在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事业和企业献身的精神。

实训车不只是一全模仿某一种车型而制作的教具,而是一具在各种车型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实用新型,适于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用车。以车门检修实训为例:不管是在哪一条运营线上,一列车所采用的客室车门都是统一的。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同一座城市的城轨车辆,有的一号线用了塞拉门,二号线用的是内藏嵌入式移门,而三号线用的又是外挂门。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实训车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实现。

方法一: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训中,将8个客室车门(对于A型车来说有10个客室车门)分别按三种门进行设计制造,也就是说这辆实训车的客室车门可能有3个塞拉门,3个是内藏嵌入式移门,2个是外挂门,当然,具体哪一种门的数量设多少个,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学生在这样的实训车中分组进行实训,三种门都能动手拆装,通过实践对各种门相互间的优势进行比较,更能加深对不同的门的理解。

方法二:将8个客室车门的门框按某一种门要求的尺寸做好,其他门门页的大小以此为基准进行设计与制造。三种门页各备有16扇,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老师讲到某一种门时,实训的器具是统一的,便于学生间相互配合、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技能。

城轨车辆综合演练实训车的主要目的是将实训内容及过程与生产相一致,这里以电动式客室车门的检修为例,其设计的主要项目有:

1.实训门的拆卸

第一,门页的拆卸。对门页拆卸的任务关键是要将门页置于半开位置开始进行。

第二,驱动单元的拆卸。对驱动单元的拆卸是从通过断开相应的连接器,断开驱动单元的所有连线着手。

2.实训门的安装

第一,检查门框的尺寸。在进行车门机构的安装前首先要检查门框入口宽度尺寸、入口高度尺寸和对角线误差数值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学习正确使用工具和量具。

第二,检查门框密封区的平行度。要求学会使用工具检查门框平行度,确保公差在合格范围。

第三,驱动单元的安装。驱动单元的安装目的是让学生在安装的实践中认识驱动机构的主要部件,比如机架构成、右门到位开关、全程锁闭装置、丝杆、左右侧螺母组件、中间支撑组件、丝杆右支撑组件、电机与电机支座、联轴器、长导柱、短导柱、中挂架、左右挂架、左右携门架滑筒组件、左右携门架架体、左右传动架和连接轴、左右平衡轮组件、左右拖链支架、左右拖链、等电位线、机构小端子、直流转换开关等。

驱动单元的安装主要任务有:将中支架、左右支架、中间过渡板、左右上滑道安装在门上。安装右门到位开关组件,安装全程锁闭装置,安装丝杆右支撑组件,安装丝杆组件,电机组件安装,中挂架、左右边挂架、左右携门架滑筒组件、长导柱的安装,安装左右携门架架体,安装左右传动架,安装左、右平衡轮组件,安装左右拖链支架,安装左右拖链和等电位线,安装机构小端子和直流转换开关。

第四,门体的安装。门体主要由左、右门板组成,本任务是要求将门体安装在门框组件上,门体要与左右携门架、左右下摆臂组件、左右门板下挡销连接,并与隔离开关组件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主要任务有:安装左右下摆臂组件、隔离开关组件,安装左右门板,安装左、右门板下挡销。

第五,紧急解锁装置的安装。本任务是安装急解锁装置,紧急解锁装置主要由外部紧急解锁装置组件、内部紧急解锁装置组件和立罩组成。安装外部紧急解锁装置组件时要注意紧固件不松动,钢丝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装内部紧急解锁装置组件和立罩时要求:将立罩安装在台架门框上,紧固件不松动。

第六,左、右门板安装。本任务要求是左右门板对中,调整门板V形,要求两页门扇上部比下部大2~5mm;关门到位后,门板外表面与台架外表面齐平;上部平衡轮压轮与门板加强点处压槽轻微接触;门板下挡销与门槛嵌块凹槽正确啮合,保证挡销末端和嵌块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3mm。

3.实训门的调整

电动式客室实训车门的调整主要包括:门页的调整,对手指保护橡胶的调整,对滚子摇臂的调整,对止动销的调整,对支撑滚子的调整,对车门隔装置的调整。

4.实训门的

电动式客室实训车门的主要是对驱动装置的。

5.实训门的检查

电动式客室实训车门的检查主要包括:驱动单元的检查、滚子摇臂、门页、止动销、支撑滚子、车门隔装置、紧急下车/上车装置、检查固定元件、的检查。

6.实训门的调试

电动式客室实训车门的调试主要是:对车门关闭并锁闭限位开关S1的调试,对车门关闭并锁闭限位开关的检查,对紧急限位开关S2的调试,车门隔装置的调试,紧急下车/上车装置的调试,挤压力的测试。

四 车门检修演练实训的成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针对车辆乘务员、车辆检修钳工两个岗位,作为车辆乘务员也就是客车司机来说,学习要从实战出发,演练实训车设有“车门故障”的演习。这个故障的具体情况是:地铁车门凹槽里卡了东西,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关闭,这样一来,客车司机是不允许开启制动系统的。比如可以进行模拟设计,当驾驶室里的屏幕显示某一号车门没有关闭,客车司机“手指口呼”完成“离开驾驶座”以及“走到车门旁观察”动作,然后径直穿过车厢,走向事故车门,车门解锁,关闭车门,再回到驾驶座,这样的效果如果没有实训车是难以做到的。

2013年的全国技能大赛高职组首次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赛项列入全国比赛项目,此项目比赛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门的安装与调试,包括车辆门体系统的安装与调试、EDCU门控制器单元调试、监控与通信系统、控制台及台架的接线、绘制控制台接线图、分析故障的产生与消除等。此次大赛总共有18个省市26个参赛队参加,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的代表队参加,由于平时在综合演练实训车中进行过训练,在比赛中学生遇到设备有故障的时候,3名参加学员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工作有序地排好队进行报告。大赛的总负责人在总结会说道:在比赛过程中遇到问题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说明参赛队之前的训练有素并为大赛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选手们的拼搏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了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连森主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与检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连苏宁主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振淼.城市轨道交通车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27-01

一、中职学校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原有的教学模式及实验实训基地已滞后。中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目的,也就是说,为相应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于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来说,就是要培养能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处理好设备故障、保障车辆设备正常运用,进而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技能人才。就中职学校而言,如何有效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处理能力,达到相应企业的用工要求尤为重要。由于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仍是薄弱环节,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中职教育所培养的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2.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合理的教材。由于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本身专业性较强,造成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师资较薄弱,跟不上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步伐。另外,中职学校有关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所选用的教材不合理,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中职学校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采取灵活的方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对接”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由于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本身的专业性较强,要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标准作业程序的强化培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本技能训练。校内基地要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建设“双对接”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运行模式。“双对接”实训教学,是指在校内利用城市轨道车辆模拟驾驶实训室、轨道车辆检修实训室和轨道车辆电气传动实训室,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实训内容,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实现校内实习与职业要求对接;学生全部到对口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由企业师傅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指导学生实习,并通过6-8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考取车辆检修工等岗位操作证,实现顶岗实习与岗位培训对接。

校外基地体现教学性:通过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外基地应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通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轨道车辆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同时也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为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提供有利条件。

2.教材的合理选用。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毕竟是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教材的选用也十分重要。现阶段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教材基本和国内的大专院校一致,由于中职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较差,学习起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完全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有的甚至完全放弃学习。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把握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另外,可适当补充一些有关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较为前沿的知识,比如,现代通信数字处理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总之,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

3.改革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鉴于中职生的特点,对于现有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应进行改革,不能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进行,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体系为专业建设提供规范的管理和质量保障。

①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

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评教活动,包括督导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和学生评教。 通过评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综合评价。

②实践教学的监控

对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审核;对专业所确定的能力及其标准是否明确做出评价;对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提出建议;对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出评价;对学生能力考核的组织工作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③教学检查制度

学期初、中、末教学检查制度,由教务科实施检查。在学期初进行教学检查,内容包括查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书、课程标准、教学日历、课程表、教师授课计划和教师三周备课等教学文件;中期教学检查的内容包括查课堂教学质量、查课程教学的基本文件执行及教研室活动的开展等情况。末期教学检查的内容包括课程考试(查)的考务管理、查教师教学质量分析、查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等,对教学质量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反馈给相关教师。

④专业跟踪调查

通过对新生入校成绩分析、综合测试、体检等手段调查新生的素质;通过社会反映来评价毕业生质量,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了解,以反馈教学信息,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对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对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判,反馈社会、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及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社会适应性进行调研,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快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大力提升中职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课教学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专业教师的培训,按照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校企联动、产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满足专业课程中对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的要求,应保证专任与兼职教师比约为3:1,且其数量与结构应能保证教学组织的优化组合。

生师比:16:1 专兼师比:3:1

专任教师职称比例: 高级/中级/初级 30% / 50% / 20%

双师资格:专业专任教师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系列专业职称证书达到90%以上

学历要求:本科以上,硕士以上比例达到80%以上

要想培养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发展的合格的技能人才,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中职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只有认清自身能力,弄清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才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66-02

F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是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双身份学习、工学交替等,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不可能依据由学校单方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去组织教学,那么,怎样制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标准,是各实施现代学徒制应探讨的首要问题。

一、做好专业调研,准确定位专业

现代学徒制是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因此专业调研不宜范围过大,应只针对合作企业开展。调研内容宜细致,包含企业各个工作岗位,内容深入到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调研人员宜全面,包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工作人员;调研方式宜采用调研表的形式,针对不同层面的人员制定不同内容的调研表,以便于归纳总结调研结果。例如,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调研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企业未来三年用人计划、企业需求人员类型、企业设置的工作岗位、哪些岗位有人员需求、企业要求员工应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结合在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的调研结果,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主要培养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使其具备从事城市轨道车辆维修、车辆驾驶等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不能单纯地只从学校方面去要求毕业生所要达到的要求,更应该从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出发去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明确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具有长春轻轨(地铁)车辆结构、轻轨(地铁)车辆牵引、长春轻轨(地铁)车辆电气系统原理、长春轻轨(地铁)制动的基本知识;具有长春轻轨(地铁)的驾驶操作知识;掌握长春轻轨(地铁)的检修制度、检修方法、长春轻轨(地铁)列车的常见故障现象及维修方法、长春轻轨(地铁)列车空调制冷、加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长春轻轨(地铁)运营的制度及原则。

2.能力要求。能熟练使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各类设备维修中的各种工具;能够对长春轻轨(地铁)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和日常保养;能够对长春轻轨(地铁)车辆零部件进行机械加工维修;能够驾驶长春轻轨(地铁)列车正常运营。

3.素质要求。具有爱岗敬业、热爱企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

三、制定符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教学活动的主体由单一的学校变成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而且教学场所、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及教学资源等均由企业和学校两方面构成[1],应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企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及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来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1。

四、明确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条件保障是指对实施教学标准的软硬件的要求,具体包括教学组织的方式、教学方法、课程的考核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应具备的教学资源等。

1.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其形式有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等。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典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为“师带徒”式教学。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中,采用“一师多徒”的组织形式,在第二学年的课程学习中采用“一徒多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第三学年的核课程学习中,采用“一师一徒”的教学组织形式。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基础,由于教学实施的是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应明确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教学标准中,对教师的要求为:(1)学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轨道交通类专业或机械类相关专业毕业,从事一线教学工作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本科以上学历并有一年以上的轨道交通企业实践工作经验。(2)企业教师。企业教师应为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在职职工,来自运营部门的管理者、一线技术岗位工作者;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实践操作的指导能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有高级技师资格。

3.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指教学活动中方便教学的场地、设备、器材等。在现代学徒制“师带徒”式的教学形式中,对教学设施的要求不能是简单的教室或实训室,而应是利于学徒工作和学习的特定环境。例如在城轨道交通车辆的专业教学标准中,对教学设施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1)教学场地要求。学校课程要求为一体化教室,包含理论教学区和实训教学区。企业课程要求在企业生产现场或模拟企业车间的实训基地,并配置无线网络。(2)教学设备。专业需配备模拟驾驶实训室、车辆电气设备实训室、车辆制动实训室、车辆结构实训室、车辆电路维修与检测实训室,每个实训室设备台套数与学生比例不少于1∶4。

4.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而预先设计的各种资源,如教案、教学课件、案例、题库等。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中,更应开发有利于学徒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仿真教学软件、微课、立体化教材等。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的相应配套资源。学校课程配套资源:学校核心课程配套教材、教案、电子课件、实训指导书、习题和试题库、教学软件、实训软件、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资源;企业课程配套资源:企业岗位操作规程、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汇编、企业课程实训指导教材、企业学徒任务工单、企业培训项目教案。

5.教学考核评价。(1)企业学徒考核评价。采用实践操作和员工评价相结合进行考核。实践考核主要以具体操作项目考核,每门课程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员工评价主要考核学徒与企业员工的融合度。(2)学校学习考核评价。学校课程考核以理论知识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实践考核以考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确定考核评价项目,每个项目确定具体的考核细则,以企业师傅评分为准为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以试卷形式进行检验考核。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和科技的进步,其各个组成要素也应不断地修订。尤其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标准,更应随着合作企业的发展升级而进行修订,最终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

参考文献:

第5篇

我国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峻,以及高端人才短缺等挑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全面振兴,以旨更加有效地为各个领域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装备及其服务的保障。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正是有基于此,各地都把发展高端制造业作为“强省兴市”,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目标诉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五个细分领域。未来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达到15%;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带动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发展动力十足,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新增长点,但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快增强,特别是在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运行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包括(1)部分装备行业核心技术过于依赖国外;(2)基础技术、基础机械和基础元器件发展滞后;(3)有些装备市场仍以外资企业为主导;(4)部分行业在软硬件方面与发达国家“落差”较大;(5)装备制造质量水平、技术水准、劳动生产率,以及作业技能与先进国家业界相比“差距”甚大等。

纵观上述问题,其中多数是客观存在的,且予以突破与改变,是需要综合实力作依托与支撑,并需要时日的;然而,装备制造加工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准、劳动生产率,以及作业技能的“差距”,是可以且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予以缩短的,综观今日中外装备制造的整个要素环境与过程,“硬件”、“硬实力”,已经相差无几,主要是“软件”、“软实力”,关键是掌握与操作装备制造人的综合因素及其技能,此间的“反差”,还十分明显,例如:在高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方面,美国大约是中国的3.7倍;又如:在发达国家,一个工人可以凭借机器人或者自动生产线,看护数十台机床,而在中国则是数个工人围着一台普通的机床“团团转”等等,这其中的效率差距不言而喻。因此,加快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加大在线工人的职业与岗位培训,增强劳动力素质与作业技能水平,对正在全面推进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来说,可谓:迫在眉睫。

正是有基于上述,专致于产业经济领域岗位与职业智能化、数字化情景模拟高端培训的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作为,积极聚焦国家及各地倾力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一流专家,集成优势资源,率先研发且创新构建国内首个以定向定标培训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线、在岗员工为主体目标诉求的,具有指标示范意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情景模拟技能培训中心,以旨全力打造“中国版”装备制造智能化培训港。

以“景业崇德、格物致知”,为企业机构发展理念的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职业教育、引领专业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师资培训服务15年,是国内专业从事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型+专业型”培训机构,是国家“双软”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已于2014年2月成功挂牌上市;上海景格凭借其优势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为国内外职业教育机构(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师资培训、专业课件合作开发等方面的服务,为职业院校提供专业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包括:仿真教学软件、虚拟实训软件、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管理平台、考试系统软件、实验实训设备等;多年来,上海景格相继为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提供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培训资源建设、培训课程开发和校企合作咨询管理服务。上海景格的合作伙伴遍布中国、香港、台湾、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安哥拉等12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数量逾3000多家。以下是上海景格构建与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情景模拟技能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景格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的整体构架。

一、“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的中英文标准冠名

1. “国家装备制造业(上海景格)智能化培训港”;

2. “国家装备制造业(上海景格)智能化培训营;

3. “国家装备制造业(上海景格)智能化研修中心”。

二、“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聚焦的主要产业领域

“景格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首轮开设的高端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聚焦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智能化农业装备、机器人制造业,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等国家与各地急需的先进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域。

三、“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

“景格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提供的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服务功能:一是为“中心”重点聚焦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门类中的各道重点工序与各个关键岗位及其员工,提供智能化与数字化的作业技能培训;二是为“中心”重点聚焦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门类所制造装备的使用企业及其员工,提供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在线在岗操作技能培训。

四、“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开发的主要培训产品

“景格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为“汽车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智能化农业装备、机器人制造业,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域,提供的主要系列培训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其中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汽车制造业/方面

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汽车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

2. 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新能源汽车维修等。

(二)机械加工制造业/方面

1. 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等;

2. 数控技术应用、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等。

(三)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方面

1.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维护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等;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等。

(四)轨道交通制造产业/方面

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

2.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维护专业等;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等。

(五)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产业/方面

1. 通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2. 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五、“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提供的智能化培训模式

为了满足且确保“景格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首轮聚焦的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需要的目标诉求,“中心”正在邀盟业内外专家,加紧分门别类地设计开发智能化培训模式,现将“中心”已经成功开发,且已在“汽车制造”与“工程机械制造”两个产业领域在线实施运营的智能化培训模式,简介如下:

(一)汽车制造业智能化培训模式

1. 网络培训课程定制开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愈发成熟,国内外的整车企业对网络培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愈发地提高网络培训课程存在着覆盖面广、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场地及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等优势,“景格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已经帮助BMW等国内外整车企业开发了众多的技术及非技术类WBT课程。

2. 整车虚拟实训系统开发 整车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利用对整车的真实三维建模,采集车辆真实数据,建立起虚拟的实训环境,能够帮助整车企业解决员工的初级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培训效率。景格从2008年至今,已经陆续帮助长安铃木、上汽集团等国内外整车企业建立起整车虚拟实训系统,提升了企业的培训效率,节省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3. 生产线工艺流程培训 通过视频、三维、FLASH等表现手法,让企业生产线一线蓝领员工在实际上工位之前,预先了解到企业内部每一个工位的操作内容、技能要求、劳保知识等一些有用的技术知识,帮助企业缩短员工岗前培训时间,节省了新员工从进入企业到实际产生生产价值的过程,变相地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二)工程机械制造业智能化培训模式

1. 工程机械数字化培训资源开发 采用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人性化的视觉设计和交互体验,基于科学的教学培训设计理念,为全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开发工程机械维修技术、工程机械售后服务 、工程机械制造生产线的培训课程(WBT)、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等数字化培训资源。其优越性不仅仅表现在节省资源、节省资金、节省场地、节省能源等方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发挥着实物培训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如危险性实验实训、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破坏性过程、微观过程观察等。

2. 工程机械数字化培训资源开发 针对职业能力培训特点的数字化网络培训及学习平台,在完善培训的功能外,更增加了交流、协作、评价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强大的易用性和丰富的功能模块,使讲师可以有效地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制作网络课程、管理课程、创建和布置作业、在线考试和加强协作学习。使学员可以轻松学习、快乐交流、热情参与,帮助企业实现网络培训的实时控管和提升,更富乐趣、更有效果,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 工程机械模拟器开发 景格以高度仿真形式实现培训内容硬件装置与软件系统的交互操控。通过结合三维虚拟场景,运用真实的操控装置实现实验实训项目在模拟工作环境内的实时仿真操作,有效弥补了真机训练时间不足、场地受限的缺陷。让学员在安全、环保、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机械操作的技能技巧,为快速熟练学到真机实机操作技能奠定了基础,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智能化培训的主要平台

作为综合性与系统集成型的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培训中心,“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将由以下六个“智能化培训平台”(或“功能载体”)构成:

(一) 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政策信息服务平台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家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制定请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支持与产业导向政策,因此,作为“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来说,首先应该构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其对内对外的双向功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对内/第一时间汇集与掌握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导向政策(或“法规”),有利于“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在设计开发培训课程与服务项目时“接天线、取名分、占先机”;对外/在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使用高端装备企业,提供“智能化技能培训”服务的同时,还能为相关企业提供“产业政策咨询服务、产业导向服务,以及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等增值服务,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功能模块”系统集成港

“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将由若干个“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模块”组成,以旨打造成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智能化培训系统集成港,其中包括:“汽车制造业智能化技能培训功能模块”、“轨道交通制造业智能化技能培训功能模块”、“工程机械制造业智能化培训功能模块”、“农业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培训功能模块”,以及“机械加工制造业智能化技能培训模块”等,每一个“培训模块”,都配置本“培训模块”周边系列培训服务配套系统,以形成一个个独立运作的技能培训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载体。

(三)国内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信息情报支持中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与前沿技术的不断导入,高端装备及其制造技术也将不断优化与升级,与此同步,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制造技术水平与技能培训水准,也将推陈出新,不断进步。因此,应用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设置,在“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建立“国内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信息情报支持中心”,是必要的且是必须的。因为,通过“信息情报支持中心”,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与掌握,以致导入与引进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技能培训”信息、方式,致使“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实施的“装备制造技能培训”解决方案,始终与国内外前沿、一流的“装备制造技能培训”水平保持同步。

(四)“国内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教研交流中心

加强业界教研交流,是提高教学水准与质量的主要途径,“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技能培训”亦然。“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旨在建立的“国内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教研交流中心,其主要功能有二:一是,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界的教研培训互动交流,取长补短,集成优势,充实与完善技能培训内容、调整与改进技能培训方式、优化与提升技能培训质量;二是,通过“教研交流中心”的平台,为国内的同行业界,特别是为中西部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相关的“装备制造业技能”培训机构;同时,为这些地区的“培训机构”培训“培训管理与实操人才”。

(五)“高端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平台

“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除了担负“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人才”正常教学培训任务之外,还积极作为,主动承担“高端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的推荐与交流工作,“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旨在建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1)对优秀的技能培训人才进行表彰,并向技能培训人才的输出企业进行通报;(2)设立“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奖励基金”,对在“技能培训”中,有创新实践,特别是有独到创见的技能人才,除了及时总结他们的作业操作法,还视创新创见的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3)建立“装备制造业优秀技能人才信息库”,对有意邀盟与受聘的企业, 以及技能人才,提供交流服务的机会与咨询服务的平台。

(六)高端装备制造业职业技能鉴定咨询和考核服务平台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作为上海乃至国内装备制造业界的首创之举,上海景格完全可以通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国家先进与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及考核主管部门的权威认可与授权,以获得为国内参加不同级别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人员),提供“报名、培训、考核,以及发证”等“一条龙”服务的名分与资质。

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与授权的装备制造业/职业鉴定咨询和考试发证服务平台,其专项的服务内容包括:汽车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数控机床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港口机械制造与作业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模具加工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等。

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与授权的装备制造业职业鉴定咨询和考试发证服务平台,其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国家级先进制造装备情景模拟/技能培训网络学习平台;国家级先进制造装备情景模拟/技能培训考核中心等。

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与授权的装备制造业职业鉴定咨询和考试发证服务平台,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各类在线在岗从业技能人员。

第6篇

[关键词]专业定位 行业现状 职业岗位 课程标准开发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51-02

现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体现在城市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强力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2020年规划新增5569公里,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人员数为50―80人计算,10年内城市轨道行业所需人员数为28―45万人,这样每年平均新增就业人数为2.8―4.5万人,运营管理人才占1/3。由此可见,运营管理人才在全国城市轨道行业中每年需求量大约为0.9―1.5万人。根据城市最新规划,目前我国内地共有47个城市规划了总数超过30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未来总里程将超过1万公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在全国城市轨道行业的基层岗位都是大量急缺。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规划的“十二五”中强调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民生,二是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是每个大中城市将面临的严峻问题,解决交通拥堵则成为每个大中城市的重要民生问题。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大运量、污染小、效率高、运行时间稳定、乘坐安全等优点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表1 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及运营情况表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而随之带来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2015年,长春轻轨1号线将开通试运营,计划全线开通17个车站,按每个轻轨车站配备站务以及票务人员20名,则就需340名左右。此外,还将需求大量站务人员在3号线和4号线。

把握地方轨道交通运营的发展机遇,2011年1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确定了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2010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将为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订单培养供电与维修专业100名学生,到2015年,将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票务、站务等专业为企业输送大批高技能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1.政府主导型为主。当前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是由政府出面规划负责进行的,在建设中也是由政府组织负责资金的筹措,工程的实施和建成后的运营工作。

2.轨道交通线路既没有形成网络,也未和现有的公交系统,大交通系统形成联系,无缝连接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上是单线路方式行驶。

3.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和设备需求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轨道交通车辆和信号在国产化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国产化率比较低。

4.从资金角度上来分析市场上融资的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

三、企业调研的主要内容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面向

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和企业专家访谈的主要内容

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为使所制定的2013版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实现培养目标,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专业团队采用访谈、网络交流、专题研讨、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专家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专业方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规划、建设、运营、经营等各环节都缺乏高素质的群体,对相关岗位需求旺盛。

长春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交通综合规划中确定:市区基本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长春市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来确定的。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5条放射线为地铁线(1、2、5、6、7号线)和2条半环线为轻轨线(3、4号线)组成放射式的线网。线网总长度256.9公里,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为0.38公里/平方公里,核心城区线网密度为1.18公里/平方公里。

按铁路劳资部门的劳动定额计算,轨道交通的职工配置为每公里16名职工,按技能型人才占职工的2/3计算,届时仅长春轨道交通集团就需技能型人才1909人。加上吉林省十二五规划中要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的规划目标,必将带来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

六、学校毕业生从业的岗位群及岗位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具备客运组织与服务、接发列车、调车及列车调度指挥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根据调研,企业反映目前毕业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有:忠诚度和专一性、吃苦耐劳精神、分析批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工作和有效工作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建议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主动适应企业的要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企业调研分析

结合专业调研分析结果,由学院领导、企业工程师和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工作委员会,结合学院和本专业的师资状况、实验实训条件和专业发展规划,调研结果的基础研究讨论,确定本专业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标准。

调研中总结企业员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高级管理人员;二是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三是高级技能人员;第四部分是普通工人和后勤保障人员。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就是高技能人员。先进制造技术企业这部分人才的比例越高,其企业运营成本越低,效益效率越高。

综上,把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服务于轨道交通运营行业和轨道车辆生产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八、结论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量的不断高涨,各校纷纷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依据国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员的配备标准,每一公里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轨道交通专业人员;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约需要各类专门人员1000余人。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

【参考文献】

[1]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

[2]招晓菊,李健艺,葛李.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3]徐淑华,马艳,刘华波.校企联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4]姚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10

第7篇

【关键词】角色扮演 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 口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46-02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了能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具有较强英语交际本领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远大,从而对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从业者的英语口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把在课堂中学习的英语口语在实际的交际场所(如问询业务、票务工作、安检、紧急情况处理、失物招领、景点介绍等)中使用,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性和实践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课堂上只靠老师单纯地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将话题带到具体的情景中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职业岗位,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口语能力,因此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适合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一、角色扮演的含义及分类

角色扮演的英文翻译为Role-play 或Acting,是美国教授Kelly在1995年提出的。角色扮演教学法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抛锚式教学”,属于情景教学法的一种,是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景的英语课堂活动。通常以完成设定的任务为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来学习并获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把语言知识和具体角色的心态、行为及处理问题的方法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比较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角色扮演一般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模拟性角色扮演和创造性角色扮演。两者都是一种课堂活动,前者是根据课文中的对话情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把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能够模拟的对话材料,学生通过活动能够掌握课堂知识,因此活动有一定的控制性。后者又称为自由性的角色扮演,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设计的课堂活动,活动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景都是创造的,活动内容与原文相关联,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延伸或发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的话题内容,根据情景需要,结合社会职业岗位,对话题中的人物角色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再创作,然后再对剧本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二、角色扮演法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角色扮演是促使我们扮演他人角色,从中得到领悟的一种良好的方法。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应用角色扮演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话题任务,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把所学内容呈现出来,其表现还能记入考核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英语,却无法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角色扮演采用全英语展示,学生作为任务主体,必须开口完成角色任务,其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强化。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角色扮演提倡建立同学间、师生间伙伴般的平等学习关系。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表演者之间相互配合,学生就会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和谐氛围,提高班级凝聚力。

第四,活跃了课堂气氛。角色扮演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单调模式,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会自己和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一般而言,课堂气氛越活跃,越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角色扮演法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英语,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轨道交通中的站厅服务、问询服务、售检票服务的英语教学。具体教学中可分为:话题选择、角色分配、角色扮演以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步骤。首先,话题的选择要紧扣课本知识并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相关,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对英语语言技能特别是听对说技能的掌握也有所提高。其次,角色任务分配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尽量让每个成员能胜任角色任务,全班学生可以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既要有语言能力强的,也要有语言水平欠佳的,这样就可以让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语言水平欠佳的学生一起完成角色任务。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对时间分配要进行合理安排,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单组依次进行,否则,可按组号轮流进行。对学生表演后的评价也至关重要,评价一定要客观真实,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给予准确的判断与指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下面以城轨站厅服务为例,具体探讨角色扮演法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中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思路设计。学生模拟地铁的站务员值班情景,每个小组分别由一名学生担任地铁站务员,其他的小组成员扮演乘客。担任地铁站务员的学生必须了解站务员的岗位工作任务,比如解答乘客问询、组织乘客候车、进站验票、引导乘客出站、提醒乘客安检等,并能用英语阐述这些工作任务,扮演乘客的学生也要就不同的情景提出各种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如下:

1.教学准备:设计情景、布置任务以及知识准备。

(1)设计情景:一位乘客第一次来上海,他想知道怎样乘坐地铁去鲁班路;另一位乘客打算从市区乘2号线到浦东国际机场,他向地铁站务员询问线路和时间,这时又有一位乘客带着宠物进来了……

(2)布置任务:通过到学院的地铁实训室,组织学生现场观摩,让学生对站务员的工作有直观的了解,由一位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扮演地铁站务员,其他学生扮演不同乘客,大家团队合作一起编写小剧本,自行设计各种表情和体态语。

(3)知识准备:在准备活动之前,教师将一些必要的语料提供给学生,这样在交际活动中学生不会因为词汇的匮乏而受到限制。比如地铁站务员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句型:(1)Swiped the ticket on the turnstile and pass through it. (2)You have to get off at …and take the train to…(3)You need to exit the station to transfer to Line 1.(4)The interval between trains is about 2 minutes and 44 seconds during rush hour.

2.课堂展示:角色表演。课堂展示是角色扮演的关键一步。在整个展示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就是引导者和观众,提醒表演者把握好时间,组织其他同学当好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认真倾听,做好笔记,以便相互学习,并为后面的评价总结做好准备。

3.评价总结。角色表演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自评、互评。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之间能指出各自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模拟表演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师也要对表演的现场从专业角度、语言规范、肢体动作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总结,找出表演中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断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查找原因,并养成反思、总结、改进和完善的良好习惯。

四、角色扮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角色扮演法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中应用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衡量角色扮演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就是学生的参与面。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英语语言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交流氛围,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成一种游戏,更多的给予学生表扬与肯定,并和学期期末评价的奖励制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这一活动的积极性。

(二)设计的话题难易程度要适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教师设计的话题难易程度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水平,如果难度太大,很多学生不能偃谓巧任务,就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角色任务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课程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运用英语口语进行站厅及窗口服务。因此,角色任务内容应将英语口语与客运服务英语知识相融合,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

(四)评价反馈要及时。对学生表演后的评价,要及时反馈并以表扬和鼓励引导为主,让学生能再次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感受说英语的乐趣,获得说英语的信心。对于表演中的错误,教师应采取恰当的纠错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否则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而失去对角色表演的兴趣,从而影响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燕.Role-play 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1(7-8)

[2]马守艳,万品刚.Role-play 在高职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商界,2010(10)

[3]高凡.角色扮演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朱杨琼.“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刘灵.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J].引进与咨询,2002(2)

[6]孔捷.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科研规划项目“英语口语技能竞赛对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2014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8篇

学校环境雅致,文化内涵丰厚,结合宁波市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经贸类和交通运输类四大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体系。其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是省级示范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轨道交通专业是浙江省特色新兴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计算机及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向信息技术要“红利”

任课老师一点鼠标,白板画面上便出现站在大型机器前的工程师,学生可以向他提问;老师打开“桌面云”系统,可以远程备课与办公;家长进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孩子最近表现一目了然,还能与老师在线沟通……

该校以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为核心内容的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使师生工作和生活更高效,而且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中去,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走出校门时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和社会的无缝衔接。

“向信息技术要‘红利’,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新的生长点。”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张国方说,以前学校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设计,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学校有桑田路和姚隘路两个校区,“信息孤岛”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们常因“信息孤岛”不得不频繁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

2012年秋天,学校启动智慧校园建设:着力构筑“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以应用驱动为主线,实现教学智慧化和管理智慧化两翼齐飞。

“智慧校园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让师生们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中去,教学智慧了,学生学得更快更深入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张国方说,智慧服务就是让校园服务更智能,让师生生活更方便;智慧管理就是开发各种管理系统,对学校的教学等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并根据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科学决策;智慧教学就是为师生提供智能学习资源,自动记录学习过程,科学评测学习成果。前两者为后者打下了基础。

在他看来,智慧校园的核心不是硬件设备,而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与其说是专业工具,不如说是思维模式,未来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然。

智能分析为学生成长领航

宁波宁波市职教中心挖掘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量身定制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校园智慧管理。

据介绍,在这个平台下,该校成功开发了移动OA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校内的通知公告、文件传输、公文轮阅、流程审批等可以在手机端进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实时动态管理,极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比如,有份新草拟的文件需要校领导签字,以前必须打印出来,送到领导面前才行。现在,这个文件可以通过手机发送、收看,即使人在外地,也可通过手机实现移动办公。”副校长傅卫东说。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竞赛管理等系统可以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自动生成各种数据分析报表,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从起点看发展,使学校对学科、班级和每个学生的评价更为科学,也使一些入校时基础差的学生更有信心。”傅卫东说,以前,只能等到期末,才能总结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老师和家长不仅能看到其学习现状,还能看到其入校以来的成长轨迹和进步速度,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个性化指导。

智慧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该校有一间智慧教室。这里课桌可以自由组合。在教室后的角落,一个半米高的黑色箱子里,50台平板电脑规整地插在一个个小格子里。平板电脑、双屏投影、手写白板的组合实现多屏互动,是这间智慧教室的精髓所在,教师在教室里可以开展多屏互动教学。

“比如在工业产品设计课上,多个屏幕同时播放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设计作品,使课堂更直观、更有效率。”该校教师伟说,智慧教室还可以进行实时直播,现场直播企业工程师在车间的讲解,学生还可以和工程师“隔空喊话”。

实际上,智慧教室只是该校智慧教学的一小部分。目前,该校正在探索实景课堂等辅助教学新方式,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从该校教师仲爱萍执教《莲花的意蕴》阅读指导课可见一斑。首先,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上传自拍的荷花图。接着,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莲花的诗歌和散文,将讨论在空间上展示。然后,用电脑自绘一幅莲花图,配上古诗。最后,分析莲花的文化意蕴。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迅速完成拍照、绘画、写作、图文编辑等一系列丰富的学习活动,并将生成的作品进行分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介绍,实景课堂、虚拟在线实训系统在该校的轨道交通、机械、汽修、贸易等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轨道交通实训系统”、“欧特克数控仿真软件”、“汽车故障诊断虚拟实训软件”等10多项实训软件配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有效解决了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实效。

抽象概念具体化

“有了智慧的系统,没有可以驾驭这些系统的人,也是徒劳,学校在上硬件的同时,要求老师要学会应用这些硬件,使自己的课也‘智慧’起来。”张国方说,学校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还开展了微课比赛、智慧教室公开课等活动,倒逼教师的课堂“智慧”起来。

第9篇

关键词:高职 实践教学 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U2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90-01

1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实践教学已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模式。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面向铁路机车车辆运用部门一线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发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高,学校经费往往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3)由于实训项目设计不科学,与现场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在实践教学中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4)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又不明确,使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5)“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实践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2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确定实践课程模块,按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按生产实际灵活设计学期流程。形成“三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相融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融合。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课程考核的重点,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应的岗位人员能力也有初级和高级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岗位技能需求,根据专业的特点,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学校与订单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2 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根据专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第一学年走入合作企业,以认知实习为主来感知职业、了解企业文化、夯实基础;第二学年深入合作企业,以边学边做、专业生产实训来熟悉岗位工作、提高技能;第三学年融入订单企业,以毕业设计、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及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来胜任岗位,实现合作就业。

2.3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专业调研,并联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对铁道机车车辆岗位群等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作过程完整性、任务难度适宜性、任务相关度等因素,归并构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据对铁道机车车辆实践教学的分析,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子体系,即:通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专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共享性综合实训课程子体系和校外实训课程子体系。

2.4 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课程实践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项目教学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注重引进轨道交通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资源,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做到“教、学、做”有机融合。在具体教学任务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设备上以故障形式给出工作任务,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能力、故障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故障查找过程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的作用,突出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2.5 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每一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明确的能力目标、详细的计划安排、每一个时间单位的考核标准。采用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3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基地

紧紧把握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为平台,与企业共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技术研发和服务、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健全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保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2 校企共同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校企共同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引领、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校企互通、共同管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校企共同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教师企业挂职、暑期下现场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展技能竞赛等渠道,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订单企业共同选聘、共同管理兼职教师,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的学时。

3.3 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

为使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及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完善院、系、专业部三级管理体系,以系(部)管理为主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统一领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三是要建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立学院、系(部)、合作企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制,明确各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职能。这些措施的贯彻执行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丽峰.浅谈文化综合类期刊广告经营模式调整[J].经济师,2012.

第10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论文通过阐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虚拟仿真机器人机械臂模型用到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如Maya、Max等)、原理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从而研究它的价值和市场经济效益,并探析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的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平台;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实训教学

一、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研究

虚拟仿真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让使用者借助于专用的视、听、触觉等具有感知功能的设备,进入仿真系统制造的虚拟空间,并且还能够与虚拟环境中的人和物体进行实时交互,从而感知和操作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最终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它的组成主要是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部分,其次综合利用三维图形、多媒体、仿真等技术构建起一个逼真的虚拟系统。从它的组成部分和应用程序来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对三维图形的利用还是十分频繁的,因此我们应当对其进行重点研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应用设计主要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通过虚拟现实标准语言建立虚拟环境中的实体模型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描述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快速、真实地显示三维虚拟工业机器人,并为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提供一个研究观察平台。本段主要通过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研究,来发现虚拟仿真技术的优点和研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Maya软件是美国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通过对Maya软件的运用,能够使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作三维动画的效率和品质,调节出仿真的角色动画,使其得出更加真实的效果。这是因为Maya软件不仅仅包括一般三维和视觉效果制作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建模、数字化布料模拟、毛发渲染、运动匹配技术相结合,使得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所创造出的画面更加真实有立体感。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各领域内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一些高科技等高端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地位与作用也逐渐提升。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开发、手机游戏设计及其所用到的一些主流引擎甚至高端引擎方面的价值更为突出。

Maya软件是虚拟仿真技术的一种,它应用的对象是专业的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技等。它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展现的比较灵活,易学易用,制作出动画的效率非常高,渲染出画面的真实效果比较强,它对画面中角色动作的捕捉尤为清晰,与画面角色的绑定的联系性也十分紧密,是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中一个比较不错的系统软件。MAX软件它最开始的应用是在电脑游戏中的动画制作,后来又进一步的开始参与影视片的特效制作,MAX软件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也就是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当中。它强大的立体三维功能被新媒体、影视动画、游戏动画等领域广泛运用。

三、虚拟仿真技术为机器智能实验课带来的好处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化的社会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让机器实验课、项目实训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越来越丰富化。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上级和下级、老师和学生的客户信息以及实训项目、实训指导、模拟操作、技能测评等等的信息存储在管理信息库中,与此同时,上级和下级或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可以通过客户机对下级或者学生之间的实训进行远程的指导与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在在现代职业技能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为机器智能实验课等实训课程带来更多的方便和益处。由于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高级的人机接口,具备交互性、想象性、沉浸性等特点,所以它主要的应用领域在政府、企业、学校等这些需要实训学习环境的地方。

四、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前进与不断完善的阶段当中,其发展趋势呈一个不断上升的大幅增长的趋势。从目前来看,虽然目前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虚拟仿真技术对于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虚拟仿真技术正在与教育、培训等领域不断地相适应和匹配。

其次,虽然目前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虚拟仿真技术对于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虽然目前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认识到了虚拟仿真技术对于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虚拟仿真技术对计算机及相关硬件的要求比较高,但是这些方面的发展不能够满足人们对虚拟仿真技术的需要,虚拟仿真软件数据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三维立体仿真软件的应用对显卡和显示器等也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虚拟仿真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计算机及相关硬件的发展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最后,教学类虚拟仿真软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对虚拟仿真技术的研发标准也不统一和对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发展改善的地方,也是未来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价值和市场经济效益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作为一个高端的科技系统,对政府、企业、学校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其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打开了市场,扩大了市场份额的同时为市场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自己发展得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发展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其深入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地方和人们体会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人们带来的价值。

总结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日渐完善,使得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丰富活跃起来,政府、企业、学校等地方对其的应用,也促进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发展。本论文通过阐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虚拟仿真机器人机械臂模型用到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如Maya、Max等)、原理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同时也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仲波 李瑞涛 《拟仿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训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第12期

第11篇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课程设计 学情分析

当前,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重视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怎样设计才能实现课程目标呢,下面结合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教学实际谈谈对该门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的定位、作用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团队精神与严谨务实的学风与作风,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承上启下,其前导课程为中小学语文课,后续课程有《实用口才》,本专业的实习、实训。既能强化前导课程中的语文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又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起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求职面试等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铁道交通运营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共24学时,开设1学期。根据铁道交通运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必需、够用”的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

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熟练写出符合规范的日常应用文书。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细致、严谨、务实的良好学风;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组织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我院立足江苏,面向全华东地区,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文写作》课程组深入行业企业,调查实用文体的使用情况,分析就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根据行业、岗位特点和我院实际情况,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2.设计思路

课程采用了“学习内容任务化、学习过程情境化、课程教学导向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知识技能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能力和知识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融入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为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融“教、学、做、评”为一体。

(二)设计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原则

以“实用”作为内容选取的原则。原教材内容文种较多,计划课时不足以完成所有文种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设置、社会需求、毕业求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文种使用频率,精选文种,重视在职场中使用频率高的文种,删减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很少用到的文种重组教材,以提高常用应用文种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和阅读需要。同时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内容上淡化理论知识,补充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安排实用的模拟训练,拓展教材。

2.主要内容安排

(1)教学内容模块化,内容呈现有序化。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训活动,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为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内又设置系列学习任务,然后设立学习情境,完成模块内文种的学习。每个模块,用以满足不同应用情境所产生的对应用写作的现实需要组合成块,直接指向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职场后将要面临的应用写作任务。第一模块为日常生活文种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启事、条据等文种的特征和写法,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个人事务。第二模块以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系列文书写作为模块,先设定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境,学生随机分组组合,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以“写作调查报告”为中心安排整个活动。在活动中练习写作“活动计划”、“调查提纲”、“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座谈会话题设计”)”、“调查报告”、“活动总结”、“讲话稿”、“会议记录”等文种,同时组织“主题班会”,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经验交流。这样在一个项目中既完成6—7个写作任务和“口语表达练习”,又使学生对此模块的写作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

(2)内容安排从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克服畏难心理。

在课程安排上,应用文写作一般只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课时不多,但课堂容量较多,应用文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陌生的领域,从内容、形式、行文,都迥异于学生原有的写作习惯。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感到陌生、茫然,不知该怎么去学习。任何一种写作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要在心理上取得认同感,又要遵循由熟悉到陌生、由简到难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程的第一个训练项目为日常生活文种训练,从学生认为很容易或以为简单的应用文种入手,消除学生畏难心理,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第12篇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和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高等学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所谓“特色专业”是指专业建设和管理达到较高水平,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即指一所学校形成的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独特的专业风格。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交通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选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对此,建设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院交通工程专业经历了近9年的本科专业建设与教学实践,始终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把解决就业与专业课程设置的统一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实践表明,结合行业现状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特色,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交通工程特色专业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2002年我院开始招收第一届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到目前为止,已有5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在这几年的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社会对交通方面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但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师资队伍有待完善,表现在教师短缺,尤其是专业对口、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教师短缺,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较少。其次,缺少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积累,尚无本专业自编教材,还没有形成特色课程。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致使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课程覆盖面广而不精,课程设置门数多,学时少,课程教学内容深度不够,没有明显的专业方向性,缺乏专业方向群的建设,这就导致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方面缺乏灵活性,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二是目前的专业定位仍需完善,存在开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师资设课程,因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存在相关课程内容重叠等现象。因此,在新形势下建设具有特色的交通工程专业,必须解决目前专业课程建设中的这些问题,提出建设规划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要求也在改变,如果学校对人才市场需求缺乏必要的了解,缺乏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自我调节机制,保持专业课程体系不变,既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也不利于学校的招生。我院的交通工程专业自招生以来,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经历了两次改革与调整,基本上都是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课程体系在某阶段内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第一次课改本专业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后,2004年我们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本专业申报招生时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完善和革新,将《道路工程》改为《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增加《路基路面工程》课程,配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使知识体系更系统。另外,根据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需要,增加《数字化测图》、《道路工程新技术》等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删除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如《汽车驾驶与检测》等。同时在进行课程内容整合时,有重点增减某些课程的学时,使学生学习时有的放矢,主次分明。

(二)第二次课改尽管经过精心的调研和探讨,完成了交通工程专业2004年课改项目,但随着实践应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2009年我们又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微调。结合毕业生的学习情况和来校用人单位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保证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经过讨论,对交通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部分微调建议:其一,加强计算机教学及其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和操作计算机,如增加《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其二,强化基础课,突出主干课,充分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其三,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避免各专业课程一些内容的重复授课,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四,从实际出发,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保证学生的就业要求,适当将与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密切相关的课程提前。如因用人单位多是第七学期到校招聘人才,为保证学生在招聘时学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桥检测技术》、《现代桥梁结构》等课程适当提前开课,而将对学生就业影响不大的课程适当后置等。

三、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今年我校为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改革和发展,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点要求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特点,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结合本专业的就业情况,为了本专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突出本专业的特色,今后交通专业课程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设置专业方向群或加强专业课程组建设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新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要体现专业特色,打厚基础,拓宽专业,建立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本专业课程涵盖面过于广泛,涉及到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公路设计、道桥施工、检测等多领域,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多而不精,针对性弱。鉴于此,应结合社会对大交通领域不同层面人才的需求,建立有重点、有目标的培养模式,在本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专业方向群。分别设立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侧重交通工程设施与道桥工程设计及施工,兼顾工程管理)、交通规划与系统控制(侧重公路及高速路网规划与管理)、城市交通与智能交通技术(侧重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方向。每个方向群的课程设置侧重有所不同,课时有所不同。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设立不同的学科基础课、不同的专业重点课程;在实践环节中,安排不同内容的重点,同时建立各专业方向群沟通的“平台课程”,保证专业方向间的相通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目标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二)专业课程内容整合现阶段,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整合是指课程之间内容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同时在相关课程中不断导入提高学生核心技能的训练方法,使得在不增加课程或课时数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我校的交通工程专业自招生以来已有8年多的历程,在这8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方面在交通工程专业选用的面向21世纪“交通版”的教材中,有些不同名称的教材存在一定的重复内容;另一方面因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并且当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时,课程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内容的重复或遗漏。若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不加以整合与优化,势必造成教师重复讲,学生重复学状况,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产生片面性,从而无法完成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对存在重复交叉内容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建立较为优化的课程体系大系统,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加强创新和实践性课程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交通土建,交通工程设计、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方面,应加强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课程建设。目前我校本专业设置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建议授课教师可结合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适当增加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另外,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小课题,有成果即可计创新学分。另外,可建立一批或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这是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硬件条件。目前,已有校内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作为基础,还需在校外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实践实训基地,并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例如具有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的教师,同时又具备工程师、注册结构师、注册监理师、实验师等职业资格。“双师型”的教师对于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实际情况,可实施多样化人才引进机制,例如积极引进来自行业、企业的高职称高水平“双师型”人才;加强校内教师的“双师”意识与能力培训。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教改、课堂及实践性教学等,真正实现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