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8-05 01:25: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第1篇

    高一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26% 、17%、 16.7% 、65% 、33% 、25% 、26% 女生 11%、1 0%、 22.2%、 76%、 11% 、11% 、37%    

    高二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72%、 44%、 35% 、20% 、50% 、38.7% 、27% 女生 60%、 1.2% 、50.5%、 48% 、12%、 55% 、22%   

    高三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87% 、57% 、36.7% 、25.7% 、53.3% 、35% 、23% 女生 67% 、3.2% 、34.2%、 66% 、12.1% 、27.1% 、21.8%

    从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3、在网络中迷恋的、家庭氛围过于压抑的那些学生大多选择去网吧上网。

    4、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10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3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27-34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5、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 6、上网的经济来源,65%的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2.5%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32.5%选择其它,不愿细说。 7、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只有38%;对于学生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学生上网。

    二、对策 

    (一)从学校方面出发 

    1、加强思想教育  网络带给了学生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中学生由于年轻,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自律,就是让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着名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指出:“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是无法起作用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因此,在矫治学生痴迷网络的行为时,让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自律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真正让痴迷于网络中的学生自拔却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对学生加强自律,进行自我教育外,还必须让他们进行他律,对他们的外部施加准则与控制。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 网络成瘾 问题分析 结论

一、高校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有学者称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8.3%。同时,调查显示,平均每个网民上网时长达18.7小时每周。在数量巨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据了56.5%,其中高校学生是网络使用最频繁的群体,数据显示,高校学生互联网使用率已经达到96.1%。如此高的比例显示高校学生是受到互联网影响最普遍、最广泛的群体。同时又因为这一群体心理上的不成熟,以及抵制诱惑、辨别好坏的能力有限,导致网络成瘾问题突出,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

二、上网情况调查统计

本研究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10~12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了解高校学生的上网时段和上网时长。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608份,有效率达93.4%。

如上表所示,在上网时段和时长上,晚上时段和2~6小时时长占比较高,反映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把握上网时段,控制上网时长。然而,数据显示凌晨期间上网及每天上网时长超过6小时的占比在高年级学生中较高,这表明网络接触越久,依赖性越强,越容易出现网络成瘾问题。

三、网络成瘾调查分析

在上网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网络成瘾问卷调查表,重新设计修改调查表中的21个问题,其中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分别为A几乎没有、B偶尔、C有时、D经常、E一般都是,对应的分值分别为:A选项为1分、B选项为2分、C选项为3分、D选项为4分、E选项为5分。在每个学生答题完毕后计算他的总得分,得分低于30分代表不存在网络成瘾问题,得分在30分到50分之间为轻度网络成瘾,得分在50分到70分之间为中度网络成瘾,得分高于70分为高度网络成瘾。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如上表所示,大部分调查对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问题,这表示网络成瘾在高校学生中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学生占比达74%,这数据远远高于南京大学社会系于2006年所作的调查结果,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中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比例只有43.7%,在短短几年时间中,网络成瘾比例剧增,这体现了高校在网络成瘾问题上的关注不够。另外,相比中、低年级,高年级的网络成瘾问题更加严峻,高年级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学生占比达80%,远高于平均水平,其中高度网络成瘾占比达12%,突显出高年级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这也表明随着接触网络时间的增加,对校园生活的适应,高校学生网络成瘾占比呈增长趋势。此外,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网络成瘾者属于轻度网络成瘾,可以通过即时的教育与积极的宣传,转变高校学生的上网观念,缓解高校网络成瘾问题。

四、调查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的上网情况调查和网络成瘾调查发现网络成瘾是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在校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这种心理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以及年级的提升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高年级学生整体上更容易对网络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且更多的是为了娱乐。而中年级、低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在网络成瘾的比例上更低。这一次的调查也为今后的一些研究工作,包括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探究、如何就网络成瘾对症下药、是否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网络成瘾等提供了详细可靠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1):4.12-16.

[2]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4):9-10.

[3]Young KS.Interac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J].Cybcr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8,(3):237-244.1-2.

[4]章成斌,吴代莉.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原因、可自愈性特点分析及防治对策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38-40.

[5]王梁.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分析――基于南京六所高校的调查.中国青年研究,2006,(5):34-36.

[6]马波.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 [J].中国健康教育,2006,(7):123-125.

第3篇

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表”,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3)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查阅、搜集关于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4)撰写〈〈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报告。

(5)把这次活动的优秀调查报告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出。(6)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目前关于此项研究内容的了解:

社会各界对高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反映不一,众说纷纭。各地曾经展开过辩论,许多媒体也都设过有关讨论的论坛。但是,无论是辩词,还是论坛上的留言,大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并没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当然也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上网”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不分种族,地不分南北,无论男女老幼,俊丑与否,很多人议论上网,自己亲自上网触电。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高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今天你E了没有?”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面对势不可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已经成为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们想通过这次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当前高中学生上网这股浪潮,分析探讨上网对我们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利与弊,探讨如何对高中学生上网这股浪潮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把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期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学校、家长以及广大的高中学生朋友借鉴,并给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一点可资参考的意见。

研究方法:

在调查与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座谈讨论、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查阅的文献资料包括网上、书报杂志中的有关资料等等。

研究时间:

主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寒假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问卷调查情况: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校高三、高二、高一年级共8个班级的学生,被调查的班级是随抽的,所在班级的全体同学都参与了答卷。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0分。收回问卷中有380位同学上过网,其中,男生306名,女生74名。统计结果显示——

(1)上网地点:比例最高的是在公共网吧,占63%(以寄宿生为主,少数走读生);其次、家里占30%(以城区走读生为主,占95%;绝大多数寄宿生家里没有上网条件);第三、学校网吧占7%(学校开设微机课上)。这说明现在上网的地点仍还是在公共网吧里,很多中学生上网并不被家长或者学校老师所知道的。

(2)上网目的:被调查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聊天(42%)、玩游戏(38%)和看电影新闻(12%)。只有8%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找资料,而查找资料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查找影视明星和歌星的相关资料。在座谈会调查讨论中得知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QQ号码。

(3)上网时间:在调查每周平均花多少时间上网时,我们发现380位同学中有160多位同学超过了2个小时以上。个别同学甚至超过了5小时。

(4)上不良网站:调查没有发现同学经常接触到同学登陆不良网站,如黄色或者暴力等网站。

(5)上网计划:座谈讨论发现,除了少数同学是为了学习查找一些学习资料而上网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无计划,随意性大,任意作为,盲目上网。相当多的同学随大流,有人邀请就盲目随从。

(6)上网对身体和学习的影响:在身体方面,380位同学当中有126位同学反映自己曾经上网导致眼睛视力下降、体力差、心情郁闷、反应迟钝、恶心头晕等症状;在学习方面,59%的同学反映上网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26%的同学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影响,只有15%的同学认为上网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7)了解计算机技术知识与信息网络技术知识:调查对象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上过网,但是80%以上的同学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网络知识都了解得微乎其微,知之甚少。甚至有45%的同学对网络知识不感兴趣,只是对上网的聊天、玩游戏感兴趣。我校高二年级580多位同学参加信息技术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不到60%,竟然有260多位同学考核不合格。就是很好的例证。

(8)家长和学校对待高中学生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有380位同学除了部分班主任和微机老师给同学介绍过一点上网的注意事项之外,几乎没有受过其他人的什么正确引导——没有受过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引。60%以上的家长对中学生上网持否定态度,学校教师也认为高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所以相当多的老师是明令禁止学生上网。

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已经对当代中学生产生了巨大作用,影响了了高中学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方式。但是,我们这些高中学生没有明确上网目的,上网缺乏计划,很少人把网络作为吸取学习手段和工具。一些教师、家长对高中学生上网持否定与反对的态度,而事实是有的中学生对上网入迷上瘾。无奈的事实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无法逃避的。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高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高中学生上网的益处、上网存在的弊端、弊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弊端做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造成高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通过调查和了解,目前形成中小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住诱惑。目前,中小学生需学习的课程较多,作业较多,因而面临的压力也较大。如果不认真听讲,就很难适应紧张的环境。面对大量的作业,又感到压力巨大,因而畏难、畏学情绪加大,同时造成心理压力加大。而网吧内的电子游戏正好为他们释放压抑的情感提供了“适合”的场所。中小学生好玩的天性,使他们很快在网吧内找到了乐趣,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就连上课时间也沉浸在刺激的场面中。因而放学不回家平常不想学习的现象就在情理之中,同时,为上网要钱的招数变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2、家长的管理不严。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会学不会与老师有关。还有的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存上一笔钱,就算对得起孩子,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因而家长拼命挣钱,而对学生疏于管理。有的家长自己整日在麻将场、扑克场、酒场上转,哪管孩子的学业和业余生活。对孩子放任自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3、网吧老板的利益驱动。尽管目前针对网吧,政府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但网吧老板经济效益的驱使,对各种规定不屑一顾。如“不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上网”,可是,你随便到网吧去看看,上网的大都是十八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不准十二点以后再营业”,可通宵营业的网吧比比皆是。有的老板甚至鼓励中小学生从家中偷钱娱乐,有的老板看见学生上黄站也不闻不问。要知道,每多上网一分钟,老板就可多获得一分的利益。

4、社会的约束力不强。执法单位不能严格按国家的法令办事,对网吧管理不严。有时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只是罚点款完事。还有的只要网吧缴上管理费,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肆意经营了。

由此看来,要治理好这个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高中学生上网的益处

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促进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网络使中学生不断接触大量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著名心理学家杨中芳教授认为:互联网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远要比负面的多得多。并且,对当代中学生而言,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注定成为我们当代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禁止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益处呢?

一、拓宽视野因特网是一部信息极其丰富的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学生通过因特网以最快的速度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等等,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号称“虚拟世界”“虚拟天地”。首先,在虚拟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自由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面对面直接交流时可能产生的摩擦与伤害,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其次,现代家庭都是“四二一”结构(祖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四人,父母二人、孙辈一人),独生子女为多,生活经历不同,孩子与长辈往往存在着“代沟”,不易沟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网络则给了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因特网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产生高中学生上网弊端的根源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四、社会原因

高中学生上网应该注意的事项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中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网络又是个繁杂的“社会”,中小学生上网要防止不良倾向的侵害。

(一)防止上网综合症

(二)警惕“黄色”污染

(三)加强道德自律

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国家应正确对待高中生上网

一、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二、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第4篇

[关键词] 医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23-02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因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1]。大量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对人的身心健康、社交、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网络成瘾现象在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中比较严重[2]。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针对网络成瘾问题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的现状、成瘾原因及成瘾后的心理和行为改变等方面。本文旨在研究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以及累积性伤害的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6~7月抽取郧阳医学院10个系大一至大三的1 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尽量抽取每个系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正式调查发出问卷1 000份,回收950份,有效问卷830份。其中,男生303人,女生527人;一年级325人,二年级275人,三年级230人;所有受试者年龄均在18~23 岁之间。

1.2 方法

根据陈淑惠教授1999年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3-4]、参照中国互联网中心所用的上网情况调查问卷,自编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表。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视力,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身心状态,网络使用的动机、开销、时间及时段,强迫性上网,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关系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等。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调查结果

2.1 网络使用基本情况

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男生长于女生:40.1%男生上网时间多为2~4 h,78.8%女生为1 h以下。上网目的:男生在线游戏(28.2%)的比率明显比女生(0.8%)高;而女生在线聊天交友(70.9%),看电影、听歌(75.2%),查资料(66.7%),收发邮件(28.4%)的比率比男生(男生分别为63.4%,61.1%,51.2%,2.2%)高。

2.2 网络成瘾评价结果

量表得分情况:男生在中文网络成瘾全量表、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行为、网络成瘾戒断症状、人际关系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方面的得分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网络成瘾情况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的差异(分)

2.3 其他结果

比较网络成瘾学生和非网络成瘾学生在性别、年级、视力下降、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后,发现网络成瘾的学生中男性比例较高,视力下降比例更多,成绩和年级构成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 2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其他方面的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5.0%,与近期李晓驷等[5]研究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5.11%)较一致,但比国内一些报道[1,6]网络成瘾发生率(9.6%~14.2%)低,这可能与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是医学生有关,也可能与不同调查所使用的网络成瘾问卷不同有关。

男生的成瘾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表明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出现网络成瘾现象,与杨正诚[7]研究一致。大部分男生对计算机兴趣更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计算机的接触较多,使用网络的机会及上网时间较多,因而相对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成瘾组视力下降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另外,适当的使用互联网会对个人的心理行为、个性表现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8],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十分重要。

网络成瘾学生在年级和学习成绩的构成方面没有差异,与冯晓黎等[9]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较少有关。

[参考文献]

[1]林绚辉,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1.

[2]余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和预防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40-41.

[3]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279-294.

[4]陈淑惠.我国学生计算机网络沉迷现象之整合研究一子计划一: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Z].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1999.

[5]李晓驷,李泽爱,谢雯,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6]谭三勤,李增庆,曾腊初,等.长沙高校使用因特网学生中病理性使用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49-651.

[7]杨正诚.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支持与生活适应关系之研究[D].台湾东海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

[8]傅家宝,金良怡,宋永喜.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心理研究综述[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67-69.

第5篇

【关键词】初中 研究性作文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4-02

研究性作文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主动自觉地探索、发现作文规律进而建构写作模型,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写研究性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进入问题情境,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或小组的探索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然后指导他们把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文。

以下是我在探讨初中研究性作文教学时自己反思的一些实际的操作策略以及具体的案例。

(一)课题研究准备: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研究性作文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初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还不够,对研究还是比较陌生的,有一定的神秘感。教师一定要让他们了解研究,认识研究,消除对研究的神秘感,树立起研究的兴趣与信心。

1.通过开设有关讲座,组织参观考察,提供选题背景资料,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开拓学生视野,诱发探究动机。可以用一些故事激发兴趣。如霍益萍教授的《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和张人红编译的《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等书中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搜集具体的研究专题让学生认识研究,感知研究。指导学生阅读《研究初中研究性作文教学探讨性学习背景材料与事例》(江苏教育出版社),让他们在具体的范例中认识、感知研究,为以后的自主研究打下基础。

(二)提出问题:指引方向,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专题(或问题)。

研究性作文的专题(或问题),首先应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设计(教师确定一个大的范围或方向)。其次,专题的研究过程应有利于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积极体验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如:

1.从实际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选取专题。如:超市为什么生意兴隆、校园噪音情况的调查、本地交通安全的现状调查、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中学生零用钱使用状况调查、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调查等。

2.从科技、自然中选取专题。如:爬山虎为什么会爬墙、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鳖鱼的生活习性有哪些特点、动物尾巴功能的研究、树叶颜色变化与气温的调查研究等。

3.从文化历史、乡土民俗中设计专题。如:中国扇子的发展与艺术、纸(布、电视机)的演变、南京旅游特色的开发、夫子庙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饮食文化(茶艺文化、民歌民谣)等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等。

4.从教材入手,挖掘研究性写作的话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研究,根据内容写出自己设计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的设施方案。如:对课文的改写、续写;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的归纳研究;文章的比较阅读欣赏等。

引导学生确定专题的一般程序如下:

发现问题—集中提问—整理归类—建立问题库—公布专题—自由组织,自主选题。

(三)收集资料:分组查阅资料,搜集与专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这一环节中的阅读是一种专题性阅读,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实践证明,在研究性写作过程中,100%的学生都要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可以说,搜集、处理信息既是研究性作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应有的一种基本技能,更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搜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我特意开展了专题讲座与专题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信息筛选法,如导练浏览式查阅法、筛选式查阅法,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导练问题式查阅法、评价式查阅法,提高信息判断能力;导练摘读式查阅法,提高初中研究性作文教学探讨信息处理能力。当然,搜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更多的是结合具体的研究过程予以指点与训练的。

(四)分析整理:调查访问,观察实验,选择恰当的方法开展自主的探索研究。

刚开始,材料繁多复杂,作文时不可能全部用到,这就要研究小组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有些专题(或问题)的解决光靠查阅资料是不行的,还得进行调查、访问、观察、实验、制作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中的一员,要尽可能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多重角色。对于进行调查报告类研究性作文活动的小组,教师可以告诉他们调查问卷要以30人为起点,和他们商量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怎样让被调查人愿意接受调查,同时做到调查情况真实。教师甚至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调查问卷的搜集工作。总之,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伙伴和高参。对进行主题综合类研究的小组,教师要尽可能向他们提供资料索引信息的支持,引导他们分解专题,拟定,提纲(小标题或小题材),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多种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书店等场所,书籍、期刊、报纸、音像及网络资源)开展学习研究。

(五)整合研究:综合思考,得出结论,自由创意撰文。

这一步是在充分占有资料和调查访问等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出的文章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但是我们绝不把作文的思路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格式,提倡自由表达,创意写作,怎样好写就怎样写。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体都有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就语言表达而言,有的侧重于形象描述,有的擅长于逻辑分析,有的个性鲜明,有的平易随和。这就是智力优势领域的差异。

(六)交流评价:成果展示,开放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我将研究性作文打印成册,小组成员先自我评价,并向他人作口头成果报告,也可说说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的感受和新的想法;再将成果报告发给全班同学,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欣赏成果,比较鉴别;然后进行评奖,向学校、家长甚至社会作宣传,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构建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五位一体的互动开放的评价体系。评价初中研究性作文教学探讨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从语言文字技能、探究能力及其他综合素养全面考虑),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的表现记录、成果分析、学生探究过程记录等),评价时机的全程化(重过程评价)。

总之,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 霍益萍

第6篇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我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有多少?历时六周,对610例在校学生进行座谈会调查,使用网络成瘾自评等心理测评量表,从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学生网络使用的一些状况。

课题名称:《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时间:2006年10月6日至2006年11月20日

调查对象:苍山一中的610名学生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座谈会调查

调查工具:

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浏览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项目;

2、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3、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

4、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5、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6、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7、领悟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因子。

调查结果:其中男性310例,女性300例,平均年龄16.27岁。610例有效被调查者中,未上网中学生161人,占26.39%。上网中学生共449例,占73.61%。其中,发现网络成瘾者7例(4男生,3女生),发生率为1.56%,网络成瘾倾向者72例,发生率为16.04%,正常使用者370例。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发生率为1.56%,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67%,女生发生率为15.41%,两者无显著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的中学生中网络成瘾只有7例,发生率为1.56%,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的差距较大。其原因可能与取样方法及测试人群有关。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网上调查方法,框定的是网上的特殊人群,这容易导致受测试人群缺乏代表性,往往夸大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本文的调查采用了实名调查,克服了一些夸大成瘾的倾向性,但是也造成一部分学生掩饰自己网络依赖的倾向性及严重程度。

另外,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5%;二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4.60%;三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8.86%。三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三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最高。

二、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因素的反思及个案分析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消极人格特质、社交孤独、对学校环境压力的适应承受能力及不良父母教养方式等五大因素有关。

因素一,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愈强。调查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学业的成就感降低,而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增加。幸福感的降低,使他们更加逃避社会,增加孤独和抑郁。

【案例1】缺少亲情关怀迷恋网上游戏

我校高中二年级学生,男,17岁。他初二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只在晚上学校熄灯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中考时,勉强考取高中。但自上高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该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该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困难,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孤僻等症状。

因素二,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多具有消极人格特质。

调查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通常稳定性差,没有恒心,不能严于律己,缺乏自信,缺乏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责任感不强,成就感缺乏,意志力较弱,克制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还表现出敏感、多疑、沮丧悲观、易紧张等人格特质。正是因为自律性低等特性,使得网络成瘾者不能自拔。

【案例2】迷恋玄幻小说争当新新人类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8岁。迷恋上网看玄幻小说2年,学习成绩下降。该女生个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不爱好团体活动,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是典型的《哈利波特》迷,只要有新版书籍发行,肯定要在第一时间买上一本,并要观看相关影片。但自高中以来,该女生又迷上了玄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说起《小兵新传》、《幻城》、《魔戒》等著名玄幻小说,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视为新时尚。自称新新人类,讥笑大人不知道“玄幻小说”、“奇幻小说”等现今流行的新名词。一说到学习,则紧皱眉头,一脸的无奈。

因素三,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感。

当一个人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满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等,或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人际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于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交友或玩游戏,通过虚拟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和理解,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和亲情的缺失。而网上聊天或玩游戏又反过来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更感到孤独,更远离人群。

因素四,网络成瘾倾向者对学校及学习的适应能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

调查显示,高一、高三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学习竞争激烈,高一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功课负担过重,以及生活过于单调等因素有关。部分学生面对压力产生失落感,因此借助网络来寻找社会隶属感,缓解压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案例3】不适应新环境迷恋网上聊天

我校高中一年级学生,男,15岁。该生个性内向,因自觉长相难看,常感到自卑、低人一等。对今年刚开始的高中生活和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常觉得与同学缺乏共同语言,没有知心伙伴。为此,感到非常孤独而到网上交友聊天,结果体验到了网上聊天的乐趣而不能自拔。问及网上交友聊天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友有何不同时,该生说在网上聊天没有压力,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话,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不用担心自己的说话是否得体,别人会不会笑话。

因素五,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倾向于过分干涉、惩罚严厉。

我国父母往往不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作为他们的附属品,从而对子女有更明显的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同时,我国父母更注重用严厉的管教,培养孩子顺从、孝敬等品德,更倾向于按父母的意志去培养子女。调查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培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的父母对他们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否定多于赞赏,使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和尊重,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生理或心理上的困难或挫折时,又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就可能转向网络寻求支持。

【案例4】高三女生与网友离家出走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9岁。该女生自青春期以来,表现叛逆,与双亲关系紧张。自称不喜欢学习,想参加工作,自谋生计。为了打发时间,常留恋网吧,在网上寻觅良友。不久,结识了一位男网友,两人相约厮守一生。为了达到约会的目的,常在周末隐瞒父母,借口到同学家玩而与男友约会。曾经不辞而别,与网友外出长达一周多时间。问及与网友约会之事,该女生并不否认,称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

从以上因素分析,以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及人格特质为主,说明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消极人格特质是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内部原因。他们大多具有缺乏竞争意识,喜欢独处、敏感警觉,倾向于抽象思维,自律性差,缺乏恒心,情绪不稳定,不服从社会规范,在实际生活中成就感较低,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制力低下等特点。

调查显示,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水平较其他生活领域满意度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包括学业成绩不良、退学等。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学校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业目标和结果,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值得学校进行思考。培养青少年快乐、幸福的心态,提高其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帮助中学生走出网络困境的对策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网络成瘾的困境,以上调查提示我们,要充分重视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积极推行干预措施,防止网络成瘾的发生。

防止网络成瘾,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了解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出现生物钟紊乱、失眠、颈椎病及焦虑抑郁等情况,对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

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了解和分析其个性特征、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人格,特别要增强自律性,增强情绪的稳定性。

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应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络成瘾程度较深者,往往会伴随一些心理问题,如头痛、头昏、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及社会交往困难等症状,甚至有部分成瘾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精神问题,如冲动控制障碍、抑郁症等情况。所有这些,都需要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进行心理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与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紧密相关,不少家长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等了解不够。不能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以至孩子迷恋虚拟世界寻找感情寄托。家长除关心物质生活外,应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多关心孩子的情感体验,少一些说教。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中学生摆脱网络困惑。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因过度沉溺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就中学生迷恋网络进行了调查与反思。

关键词:“网络成瘾”调查反思

第7篇

论文摘要: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技能、探究气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快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整合,这也是课改的必然趋势。

一、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必要性

1、深化政治课改革使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政治课的教改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学习方式应有所改变。在教学中传统的传承式、接受式教学方式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这种传统的预成性学习方式中,是以预定的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习得为目的的。教师传授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可预见的。这是我们现在的政治课,尤其是高中政治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不强的原因之一。因此,以创新性学习取代维持性学习,以参与性学习取代被动式学习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经验为本位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既是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又是学习目标、内容、活动的安排者和制定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自选的现实问题,通过自主的研究、探索活动,悟出理解知识,培养探究技能和探究气质。可见,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创造性和生成性。而将这种学习方式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部分地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无疑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培养。

首先,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主体意识的培养。它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的、内容及方式,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培养。

其次,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同时,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再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有利于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整合的策略。

1、挖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提出问题是研究性、探究性活动的首要问题。然而,许多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课题,要么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实际上学科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问题库”。教师通过对教材挖掘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探索教材体系,把握政治学科领域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热点、思想教育点,并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提出研究的问题。如从“五一”、“十一’,黄金周看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从超市兴起看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学生消费面面观;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哲学视野中师生关系等等。

2、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激活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将研究性学习引人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疑给政治课教学注人了一股活水,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一是改进教学过程的预习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背景式”预习和“相关式’。预习,要求学生收集新知识的背景材料和相关内容。二是改进课堂教学。坚决摒弃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行“精讲多议”的教学方法。三是改进课后作业环节。可拓展课后作业的类型、增加课后作业的层次、改进作业方式,除个人独立作业方式外,可适当组织“小组式作业”、“自由合作式作业”等。

3、加强综合研究,循序渐进地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实施模式

综合性是研究工作性学习的显著特征,因此要构建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学科内综跨学科综合以及与生活实际综合的研究,这也有助于适应高考考查的方式。另外,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高中阶段则可以采取“全研究书性学习”,让学生自定研究目标、自拟问题、自主进行研究,教师只是“适时指导”。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研究性学习也应有不同要求。从便于操作上看,最好是围绕一个“大主题”,学生分成小组将大主题细分成若干子课题,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如围绕着“人生机遇的探索”这个主课题。可分成“什么是机遇”、“人世给予教育带来的机遇”。人世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机遇”等子课题。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实践

1,创设研究情境,激发研究热情

创设研究情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多为抽象、理性的概括,因此创设正确合理的研究情境就更为重要。

2、加强“内联”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和渗透

鼓励学生把在思想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中,以此增强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知识能力“整合”起来。我所教的班级几名学生对生活中的废弃物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一些有关废弃物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我便因势利导,一方面让他们去请教化学老师,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利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信息平台,查询当前一些前沿技术资料,使他们的认识逐渐深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提出了从“废弃物二垃圾”到“废弃物=开发利用”的见解,而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向全体同学发出了呼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有现代生态意识的21世纪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