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名师工作室研修总结

名师工作室研修总结

时间:2022-03-19 14:11: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名师工作室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名师工作室研修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三支队伍”;培训;打造;卓越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40-02

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始终把人才工程作为教育的“一号工程”,紧紧围绕“长安区振兴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提升“三支队伍”素质为抓手,创新培训模式,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精心设计培训项目,精心组织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素质。

一、与北京对接,名校长带路导入先进管理理念

长安区教育局率先聘请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和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担当主持人组建“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辐射作用,推进我区校长队伍领导力的提升。2014年10月26日~10月31日组织“李烈工作室”校长研修员(共计13人)赴北京跟岗培训一周,并于11月5日座谈交流学习体会,制定下阶段抓落实计划,12所学校要进行联合教研,先从一年级课堂行为习惯抓起,互相观摩,共同提高。11月2日~6日组织“林卫民工作室”校长研修员(共计16人)赴北京跟岗培训4天。“李烈工作室”通过云平台转播培训我区骨干教师1200人次,中层干部600人次。某校长研修员说,我们在名校长工作室,经历了专家的理念引领、集团学校的实践浸润、管理工作、行政会议的思想凝练及经验分享,提升了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

二、以培训为契机,名家专业引领助推专业发展

组织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全员远程培训项目;聘请国培专家、省培专家和本土专家相结合,对新入编教师、新一年级任课教师及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讲座和实践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8月20日 聘请了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核心成员龚雄飞,作了题为“学本式课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的讲座。8月21日聘请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迟希新,作了题为“当下师德建设的挑战与应对”的讲座。

三、挖掘本土资源,名师带动加快课程改革

为充分发挥我区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选取全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特级教师担当主持人,成立了12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名师工作室”中约有12名研修员,每位研修员至少是校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是出人才,出经验。出人才就是出名师,出经验,就是通过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形成这个队伍中培养高端人才的经验。“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为造就未来长安区基础教育领军团队打下了扎实基础。

2014年9月27日~10月1日,师训科和教研室联合组织12位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赴厦门参加全国第六届名师工作室论坛, 10月9日召开了座谈会,大家畅谈本次学习收获及下一步工作室的打算。三次高端培训,12个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学习热情极高,收获很大。短短几个月,各工作室主持人在边学习边实践中发挥了带动辐射作用,多数研修员老师通过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学习,教育教学能力在逐步提高,最可贵的是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挖掘了潜能。

四、组织“校长俱乐部”,提高校长和管理干部整体素质

第2篇

一、工作室“生态高效 适性生长”内涵建设的三重目标

“生态高效”是让教师与学生保持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与学的状态。“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人应尽的努力,也是每一名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而@份努力,具体落实到初中英语教学,就是要生态、高效地为自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英语课程,促进他们适性生长。这是工作室的第一重目标。

与此同时,学员教师的“生态高效 适性生长”同等重要,这是工作室的第二重目标。唯有老师的成长,才能有学生的成长。工作室不仅要引导每一名学员教师生态高效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任务,更要致力于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生长之路。

工作室的第三重目标,是在帮助学员教师及其所带学生适性生长的同时,构建生态高效的工作室研修氛围,完成工作室名师孵化、辐射引领的作用,达成工作室的个性、特色生长。这三重目标的达成与否,以及工作室的运作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作室主持人的管理意识与水平。

二、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

之所以要采用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首先是考虑到工作室学员教师的复杂构成。自2012年工作室启动以来,工作室先后培训过44名学员教师,其中,25名为来自全省各地级市的省级骨干教师,3名为汕尾市名教师培养对象,8名为珠海市农村英语骨干跟岗教师,8名为珠海市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员教师具有不同的教育成长背景:来自全省15个地级市,各市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再有,很难师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些老师积极主动,有些教师则想着来“镀镀金”而已……成员构成的复杂化,增添了教师工作室的管理难度。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就是在工作室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一)管理模式的理论支撑

工作室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的理论支撑来自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见图1】

相对于一般的普通教师,工作室的学员教师在“尊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需求方面,有更强烈的渴望。如何激励这种渴望,化需求为行动的源泉,是工作室在具体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适性管理模式

工作室人员基本上由三种类型的学员教师构成:第一种是没有成长愿望被领导点名被迫加入工作室的;第二种是本身非常优秀,渴望利用好工作室这个平台;第三种是介乎第一与第二种类型的学员教师,他们的成长能到哪里,关键取决于工作室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与管理。

针对以上三种学员类型,工作室也对应启动了三种适性的管理模式【见图2、图3与图4】:

管理模式一针对的是第一类被动型的学员教师。这一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是通过工作室新教育理念、技术的刺激,激励学员教师的个体需要,形成积极上进的心理动机,并落实到具体的培训行为,最后达成培训目标。

例如,2014年珠海市农村骨干教师跟岗的时候,有一名学员教师年龄较大,对于已经使用多年的PPT等基本教学手段仍毫无概念,校长点名将其送到工作室以后,主持人通过让她直接面对其他学员熟练的操作、跟岗能否顺利结业的多重刺激,激发了她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个体需要,最后,圆满实现跟岗的所有任务。

管理模式二对于上进心强的学员教师特别适用。2012年省级英语骨干教师的跟岗培训中,有一名学员教师特别有上进的需求与愿望,她渴望通过工作室的培训实现其成为学科带头人、名师的理想。主持人及时反馈她一些教育教学上的问题,根据其个性与特点,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不仅在省级骨干教师考核中成为优秀学员,更在2015年成为所在城市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管理模式三则针对需要不断激励、提供目标的第三种学员教师类型而设。对于没有特别明晰目标的学员教师,主持人需要通过观察、沟通,根据其个性,为其设立成长的小目标,让其产生紧张的心理动机,并激励其朝着目标不断付诸行动。

(三)混合式研修模式

工作室的混合式研修一是指研修方式的多样化,如面对面研修与网上研修、集中培训与个性诊断辅导等,灵活且丰富;二是指培训载体的形式多样性,如利用博客、微博、微信、Q群、讨论组、公众号平台、手机APP等,拓宽了研修的时空;三是指工作室成员构成的“混合”:44名跟岗教师中,最年轻的25岁,最年长的45岁,中间整整20年的年龄差。这样的构成,或许容易产生隔阂,但正是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让工作室生机盎然:年轻的激情,有较新的教学理念;年长的沉稳,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运用在工作室中,着眼于学员教师的成长和工作室本身的特色,极大地发挥了导向作用,促进了学员教师生态高效的适性生长。

三、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在教师工作室的具体运用

(一)教学力的提升

提升学员教师的教学力是工作室培训的第一要务。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为教学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公开课的常态化

工作室把不试讲、不作秀的公开课与常态课、常规课结合在一起,锻炼学员教师寻找课堂教学规律的能力,提升其驾驭课堂的能力,将其从繁重的反复试讲中解放出来,减少其对公开课的恐惧与压力。

2. 引导学员教师教得高效

引导学员教师探究如何高效教学,是提升学员教师教学力的重要途径。

(1)课程与教材的整合,是主要的抓手。通过研讨课、公开课,学员教师们分别提炼了阅读课、语法课、话题课、听说课 、读写综合课、语音课 、写作课、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的课型模式。

(2)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是关键的因素。“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日新月异,学员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手段与工具,将无法与时俱进。所以,从传统的PPT,再到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粤教云、班班通;从教师助手、翼课网、大耳朵英语学习网平台布置听说作业到教师本身的英语专业素养保持与提升;从微课、MOOC与翻转课堂到形成工作室系列的微课课程,引导学员教师从线上到线下,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达成教学效益的生态高效。

(3)ρ生的分层要求,是因材施教的开始。引导学员教师从听课笔记 、作业 、听写通过线、重听要求 、考试成绩的期待目标、背默改签的最低底线与不设上限,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3. 构建学法生态系统

教学是由“教”与“学”构成的。但常规的教师培训与学校教学管理,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主持人从新生英语第一课、英语课程系列公约、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细则、游戏(如The wind blows,Cat walk,Music and flowers,Memory challenges,Bomb games等)的运用、学生同伴互助法(如一对一、一帮一、师徒制、小组捆绑制等),再到过程性评价的使用,引导学员教师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构建学生学法的生态系统,让教学更高效,更适性,从而提升学员教师的教学力。

(二)科研力的打造

课题研究意识与课题开展能力、高质量的论文撰写能力是教师科研力的体现,也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但科研力的提升一直是一线教师成长很难突破的“坎”。如何让学员教师在高质量论文写作方面和课题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为提升学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主持人作了主题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的讲座,邀请了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周新桥副主任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作专场讲学,并与跟岗教师现场互动,清除了跟岗教师做科研课题的障碍。

工作室还以主持人负责的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强师工程项目“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在教师工作室的运用研究”作为工作室的总课题,细化为十项子课题,由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挑选,做好子课题申报工作。

(三)成长力的奠基

对于学员教师成长力的培养,工作室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1. 水晶的心

从学员教师进入工作室的第一时间开始,主持人就进行了“水晶物语”的分享:水晶代表矜持、珍贵,不管他人在与不在、爱与不爱,水晶都在那里,熠熠生辉,一颗恒久远。工作室以此激励学员:作为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名教师,更要有一颗水晶的心,更要保持梦想的初心。每一种教学经历,都是水晶球上的一个切面。丰富多彩的教学体验,将构成水晶无数个“闪光点”。而水晶熠熠生辉的精彩度,就取决于这些“闪光点”。

在工作室研修过程中,主持人邀请有“水晶品质”的业内大咖与学员教师分享专业成长的道路:珠海八中雷英校长、特级教师孙新、特级教师鲍当洪、正高级老师李万涛等人,让大家都感受到了“水晶的心”的魅力。

研修结束的总结会上,工作室为学员准备水晶镇纸作为纪念,进一步强化学员教师“水晶的心”:教学需要发现,需要创造,更需要享受;每一种教学经历,都将成就“水晶”上的一个“闪光点”。

2. 二次成长

主持人从一开始就培养学员教师“二次成长”的意识,让其明白区别于新教师的第一次成长,二次成长是成为名师的必要心路历程,激励学员教师从一开始就观察工作室主持人、同伴教师的培训态度、做事风格、教学特质、适应能力等等,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效借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加以运用,实现二次成长。

3. 成长规划

针对学员教师多为骨干教师,虽已有一定的教学积累,但却不知道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瓶颈情况,工作室开展了学员教师成长规划研讨沙龙。沙龙上,每一位教师都谈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师都给同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终每位教师都形成了未来三年的《成长规划书》。

4. 读书沙龙

为引领学员教师读书,获得精神层面的滋养,工作室除了赠书、举行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还举办了主题为《与书牵手: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的专题读书报告会,引发全体工作室成员重新审视阅读对于教师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性。

第3篇

关键词 “荣誉后”教师 课堂智慧 立体重构

利用主持特级教师工作室跨区带徒的契机,笔者对多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取得“高级教师”职称或获得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一线教师(简称“荣誉后”教师),其专业成长往往处于停滞甚至相对后退现象,其突出的表征是,他们的课堂似乎少了年轻教师的活力,而又明显缺乏卓越教师的丰富智慧和特色追求。

不可否认,相对于新人职的教师,在多年日常教学以及参评、参赛过程中,“荣誉后”教师一般都熟练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但是,即使是被广泛认可的课堂,还需要更多智慧的支持。常有这样的情况,观一些“荣誉后”教师的课,总觉得比不上其几年前的课,且受应试压力和自身懈怠等因素的影响,其课堂格局越来越“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智慧,是“荣誉后”教师走出课堂教学瓶颈、突破成长高原的关键。

笼统地说,课堂智慧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积极而健康的教育情感,渊博而有效的知识验体系,敏捷而缜密的思维决策,娴熟而巧妙的课堂行动机智。这是教师职业信仰、学识素养、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立体地看,课堂智慧包含三个维度。从具体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不同模块或不同专题、不同内容侧重的教学智慧;从课堂教学进程的维度看,课堂智慧包括教材解读的智慧、学情把握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教学生成的智慧、课堂评价的智慧、教学反思的智慧、后续优化的智慧;从课堂策略运用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合理组织学习的智慧、适度讲解分析的智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智慧、方法指导与方向引领的智慧、助力与生成点化的智慧,等等。

一般而言,一线教师的课堂智慧是在学习中感悟、实践中生成、研究中明晰、反思中发展的。基于名师工作室成员合作、聚焦课堂智慧立体重构的研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自我课堂研究,促悟成智

正如学生的课堂学习,须有课前的基础与预习、须有课后的作业跟进一样,名师工作室的合作研修,集中的时间与机会是有限的,而有限的集中研修活动,须有成员自我研究的基础与准备,而集中研修的最终目的也是指向成员独立自主的后续跟进。因此,合作研修的第一步是引领成员对自己的课堂作必要的研究,这是方便经济的起点,一定程度上也是终极之目的。

1.撰写“课前解读录”

孙绍振先生在其《名作细读》序言中说到:“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向名师行进中的教师,必须要拥有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

工作室研修以笔者发表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上的几十篇文本解读文章为例,进行归类研读,把握文本细读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每次活动之前,围绕确定的课堂展示或说课交流之具体篇目,各个成员写好自己的文本解读文章。

2.撰写“课堂推演录”

与一般的教学备课或教学设计不同,“课堂推演录”,主要是通过了解或揣摩学生状况,聚焦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困惑的问题,虚拟课堂进程、师生对话和活动状况,并在不同预想中调整,筛选最佳方案,使备课、设计更具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实现对学情的充分把握;二是揣摩课堂的可能走向,实现进程的简化与优化。很多情况下,这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同课异构”。

3.撰写“课堂回忆录”

一学期至少打造一两堂“拿得出”的课,并录制成像,然后反复观看与揣摩,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两个动作。一是尝试把录像课转换成文字实录。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慢”下来细细思量,包括师生对话中的“嗯”“呀”之类多余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自己更清晰全面地走近自己的课堂,把握自己的得失。二是在课堂实录基础上进行反思自评,每次可以抓住一、二个点展开,总结成败,提高技能。

二、名家课堂研习,转识成智

听课、观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借鉴、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名家名课进行研习,则可以在提升自己对课堂及其规律有更高更深认知的同时,成就自己的课堂智慧。

1.实录名家课堂奠基

这里的实录,主要是指把名师名课录像转换成文字记录,这样可以还原名师课堂,回到课堂现场,并深入名师课堂所呈现的智慧内核。这种研修,不受听课时间与机会的限制,是学习揣摩课堂智慧的重要方法。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也足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师“居高临下”地看,看得更清楚,特别是观察到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自然与真实。

2.研读专家评析引路

一般教研活动的评课,大都只是应景性的言说,少有深入的探析,很难触及课堂的智慧与不足。研习名师的课堂,也可以借助名家的评析来增强对课堂智慧的感悟与借鉴。笔者主持的工作室在课堂智慧研修中,选择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和《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进行研读和研修。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摒弃一般听课、评课中偏重教学技法和课堂枝节的现象,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其“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对课堂的研习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从评课,反观教材解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现场生成和课后反思调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综合智慧。《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则更多地在还原课堂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作翔实的解释与评析、建议,接地气而更易找到揣摩与借鉴的抓手。

三、工作室集中研磨,聚慧成智

1.“一点多研”,聚焦核心能力重点突破

“一点多研”,就是确定课堂智慧的核心要素为研修点,然后聚焦于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重锤敲打式的突破性研修,进而点点相连,形成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自身基于教学的文本细读与基于文本细读的教学设计,是阅读课堂的核心智慧。工作室聚焦于这一研修主题,以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为对象,展开了合作研修。

(1)任务前置与知识补给

每位成员抛开现成参考资料而自行“裸读”《品质》,简要列出自己的解读成果。同时,结合对此文的细读,自学钱理群的《名作重读》、孙绍振的《文本细读》、莫提默・J・艾德勒的《怎样阅读一本书》、王先霈的《文本细读讲演录》,把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策略。

(2)主题讲座与切近示范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作《文本细读的智慧》之讲座,结合自己发表于《名作欣赏》《语文学习》等刊物的《缘何让人怦然心动?》《聚焦“傻”问题,凸显“真”阅读――伯尔(在桥边>的一种读法》等文本细读文章,从八个方面阐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法。

(3)课堂教学与说课呈现

由杨伟民老师和胡育强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呈现,具体地展示自身对《品质》的细读成果;由汤见光和李晓敏两位老师用说课的方式,阐述自己基于细读的教学设计。然后,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细读思考。最后主持人与大家一起梳理细读《品质》的主要收获。

(4)后续跟进与成果固化

集中活动之后,各成员进行后续研修跟进,在进一步把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有效吸纳同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研读,并把自己的研修成果撰写为论文。工作室15位核心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有20多篇,其中数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定点抛锚”。提升辩证施教的能力和智慧

教师对各种课例或主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在广泛借鉴中有主见,这是走向专业成熟必不可少的素养。

就语文学科而言,对类似“长文短教”“短文长教”“浅文深教”“深文浅教”“少教多学”“学为中心”等理念,真正具有智慧的课堂,要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辩证思考而不作简单化的教学处理。

(1)“长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祝福》的教学,离开文本对主题作抽象化讲解的较多,偏于诸如用“断案”的方式探究“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之类的形式求异不少,简单地对此文进行走马观花式“长文短教”的更多。在集中研修活动中,成员金中老师的展示课从“深文”如何教的视角,尝试对《祝福》的“深难处”进行有效突破;笔者的展示课则基于自己“‘长文短教’批判”的理念,引领学生在“长文”里“慢慢走,欣赏啊”。在专题研讨中,笔者提出了“适度‘长教’:从任务取向到学生视角”“适当‘复读’:从巧妙追求到实然引领”“尝试‘多学’:从简单辩证到多维探究”的“长文”教学策略。

(2)“浅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在不少师生眼里,《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是显豁的,写法似乎也无特别之处。其实,引领学生在“一望而知”处见“技巧”,引领学生在“不解处”见用心,引领学生在“没有感觉处”处见匠心,方可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奠基。

(3)“深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对于《记念刘和珍君》这样有一定难度且不在学业水平考试篇目之列的“深文”,不少教师往往不加思考地进行“浅化”处理。其实,从“深文”的内在特质看,较一般文章具有更丰富的探究资源,如果引领学生在“深文”中停留充裕的时间,可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探究惯的养成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深文”教学更需教师的课堂智慧。

对于这些有特征性的文本教学,以往都有一些看似辩证的理念,对这些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辨,以探索的姿态进行新的实践,则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课堂智慧。

3.“道”“器”并举,实现“微技能”分享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堂“微技能”。这些技能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与不同层面之中,包括学情调查与分析的技能、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技能、课堂导人与课堂提问的技能、课堂讲解技能、学生偏误纠正技能等。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还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差异和特性。工作室合作研修,可以在理念共享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教学“微技能”的筛选、提炼、甄别、完善、交流与共享、融入。

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体悟诗化语言,可以使用一些微技能。教学《春酒》,一般教师都会关注“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此进行“概括”,概括“我”的心理,概括“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学生与诗化语言的品味失之交臂。其实,在这个片断中,“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似乎是一种“常态”,而“有一次”是一个“特写”。先试着还原当时的情形,将常态“泡开”:“我端着,走来走去;我闻着,走东走西;我赏着,走进走出……”这样,似乎多了一份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而原文的“端着、闻着”中间只是一个顿号,表示两个动作的紧密,联系前面的“一点点”,可能更能表达出“我”的急切与珍惜心理。但不管是“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还是“急切与珍惜”,都可看作作者在回想这个片断时感觉自己当时的“可笑”,我们分明感觉作者就坐在我们面前,娓娓而谈,说到这里,她可能噗嗤一笑,在这种“一笑”中获得一种快乐与满足。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名师工作室 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55-01

2013年6月, 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首届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究班暨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研讨会。培训期间我们听取了多名全国知名专家的系列讲座,观摩了国家、省信息化、示范课老师的现场展示,同时参观了昆山一职中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参观的过程中对我省职教名师工作室有了许多的了解,我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纵观我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并通过参观昆山一中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经验,下面结合笔者多年职业教育的体会,就针对省职教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优势和功能定位两方面,谈一些个人初浅的认识和想法。

1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优势

尽管我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名师工作室的优越性已日益显现出来。根据我们在学习实践中的体会,名师工作室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1.1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核心,融教学、科研和师培为一体,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由于名师都是经过多年的学术积淀和严格的评审程序评选出来的,在省内外具有影响的领军人物,都是教学、科研的强手,为师的楷模,因此以名师为主导带领教学团队进行学科建设和科研,并在教学和科研中言传身教,培养青年教师,是最理想的人选。

1.2名师工作室是跨越学校的教学研究群体,有利于整合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名师工作室依托于所在的学校,但又是跨越学校的教学研究群体,这有利于整合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在名师的带领下,集中同一学科中坚力量,攻克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甚至可以调动全国的巨大优质源,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1.3名师工作室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优势,把名师作为学校的名牌,跨出校门,惠及全省,名扬全国

名师工作室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优势,创造具有名师个人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流派,并以名师作为学校的名牌,跨出校门,惠及全省,名扬全国。

2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的功能定位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主要功能定位在专业课程开发,部分学校定位在培养优秀教师,还有部分学校看重名师工作室的技术研发功能等。因此笔者认为,应尽快确定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使我省各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尽快统一起来,从而促进学校及地域之间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交流,逐步建设省市有影响的名师工作室团队。

2.1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发展的平台

职教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给优秀教师发展的平台。既是是课程改革的实验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大舞台。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作为名师成长的平台,要对未来的名师选拔、培养、管理以及成长评价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要对名师教育理论的终身学习、专业技能的提升、教科研能力的成长方面形成一套完善的行动策略;工作室的负责人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苦练基本功,讲究方式方法带领自己的团队提升,增强团队的竞争力。通过合理的人才选拔、预设的成长周期,举办一系列产学研活动,对名师及未来名师进行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地缩短名师成长周期,并通过名师的引领作用,实现职业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优化,提升学生培养的效率。

2.2名师工作室提供了项目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实验室的建设的平台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该项工作应充分发挥名师的经验及影响,由优秀教师团队担纲,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通过校本探索、校际交流、总结推广等活动,促进课改成果从逐步积累到集成推广。昆山一中的阿里云(朱来安)工作室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分析、教学分析、制定方案、开发课程及实验设备、实施课程、反馈总结、推广等,开发了单片机的实验箱设备及配套教材,逐步形成了课改成果从积累到推广的过程。

2.3名师工作室给学生提供了创新和实践的有效平台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加强了对学生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分层教学要求,为学有余力、有技能提升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实践中,可将名师工作室和学生创新活动室的部分功能进行融通。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可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开展技能大赛、创新大赛选题及发展研究,加强对优秀学生的辅导。

2.4名师工作室还可以为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提供窗口

大多数职业学校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吸收了行业及企业的相关专家参与,可以将各专业的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充分利用名师对企业技术的熟悉优势,提升名师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促进校企顺畅沟通,为名师工作室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的窗口和平台,应承担企业员工相关培训及技术服务工作,利用智力资源比较集中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及推广工作。

2.5名师工作室还可以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智囊团

第5篇

一、建体系,为教师搭建成长阶梯

首先,建立了教师培训的组织体系。将师资提升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程,由分管市长任工程总指挥,教育、财政、人事、组织为组成部门。具体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安排师资处、教科所、电教中心、职成教中心、基教处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有效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其次,建立三级培训平台,分别是以学校或片区为单位的校本基础培训、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员提升培训、以市为单位的骨干高端培训,三级培训有机结合,有效衔接,层级提升,梯度攀升,形成良好的培训生态。

其三,建立了五级梯度攀升机制。2008年启动“兰州市师资提升工程”,先后出台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名师(名校长)等培养、评选、管理办法,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教师成长的“五级梯队”建设,形成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金城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式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二、创模式,关注高层次人才培养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的发展策略和“分类、分层、分岗”师资培训模式。“走出去”方面,我市在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每年派100人出国研修。与中国教科院联合举办“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在北京、南京、深圳、苏州等教育发达地市组织开展了16期培训活动,400多名骨干校长参加了高端培训。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立了兰州市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3期远程培训班,实现全市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全覆盖培训。还选派近200名骨干校长到外地挂职,选派320名校长到实践基地担任“影子校长”,贴身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请进来”方面,近年来加大了交流合作的力度,每年邀请10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到兰州开展学术讲座,进行教研课题合作交流、教育教学活动观摩指导,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兰州落地。

“长出来”方面,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尽快建立工作室,市教育局为每个工作室拨付活动经费,在西北地区率先创建了40个名师工作室、2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5个名校长工作室,使名师工作室成为新的名师脱颖而出的孵化器。另外,举办了“教师发展学校”,有30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名家讲座、名校考察、观摩教学、专家评课、课例解析、学员交流、岗位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在教师培训中,我们加大了分类培训、分层培训和分岗培训力度。分类培训主要为普教师资培训、职教师资培训、特教师资培训和幼教师资培训,分层培训主要为新教师的“入格”培训、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中年教师的“风格”培训,分岗培训主要为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培训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出丰富多彩的“培训菜单”,增强培训实效性。

三、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发展

一是搭建农村教师进城培训平台。每年让1000名农村学校教师进城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与到名校结对跟班培训;采取“一课两上三活动”方式,即:农村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后要在自己认真听课、精心评课的基础上,邀请城市学校教师帮助自己一起备一节课,参与说课、备课、上课及评课。二是搭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平台。选派100名农村教师到城市进行为期1年的跟班跟师培训,还将选派1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学习平台。依托兰州教育网,建立了“兰州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兰州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平台,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所有教师免费提供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优质资源。

四、优课程,贴近教师实际需求

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此,我们重点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一是树立大课程观,优化课程诸因素。将课程视为一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教学过程等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来优化课程。

二是按需施教,因师设课。校长发展学校与教师发展学校的课程,采取异地办班方式,每期不同主题、不同师资、不同选题;课程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尽可能选最优秀的专家讲课;在培训形式上,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交流结合,考察参观与论坛结合,高端专家为辅与一线教师为主结合等。对到外地挂职学习的校长、教师,提出“贴身式学习,影子式培训,深耕式研究”的要求等。对农村进城顶岗跟师培训课程,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

五、抓研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首先,创建三方互动机制。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创建了以教育行政支持为推动,教育科研部门积极引领为导向,教师大面积参与研究为基础的有效机制。

其次,形成点面结合、大小互促的研究体系。鼓励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展行动研究,形成“个人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与培训联片教研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研究体系,激励教师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发展。

其三,创设教师研修路径。倡导“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发展模式,创造了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最大化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保投入,培训经费逐年增长

第6篇

    有幸加入“**名师工作室”,兴奋的同时也自知身上的艰巨任务,本学年我将以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参与课题研讨交流,学习名师和各成员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争取做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将本人所制定的研修计划记录于下:

    1、深入研究学习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材,研究其编排的体系特点,正确把握好教材环节设置。并在有效研究基础上,对教材的进行优化,做好拓展和删减后期工作,以让教材更适用于我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发挥好教材的最大优势。

    2、坚持更新自己博客,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滴点感悟感受分享出去;问题与困惑与同仁交流,并在长期的记录中,做以小结归纳,争取以撰写论文形式发表出去。

    3、在名师的引领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不断改进学科教学,总结教育教学方法、经验,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本学期在校内进行1次以上的教学展示,提交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实录;

    4、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各类的听课、说课、评课。并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扩大自己的视野,让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环境下小学英语工作。

第7篇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教师专业化 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29-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提出校本发展思想,其目的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进而实现全国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借助有计划的教师培训来提高教育竞争力。 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将教育的重点工作放在教师在职培训上,通过培养高素质教师来实现教育事业的进步。但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却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优秀的师资和学校大多集中于大中城市,在县级区域的教育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名师工作室的创办目标就是通过有影响力的名师来组织教育培训工作,建设县级区域的中小学师资队伍,优化县域的师资力量,提高基层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主要目标

“名师工作室”是各地教育部门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快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优质教师培训资源,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1.培养名师

顾名思义,“名师工作室”是建立在名师效应影响下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要素是需要一个起着领导、指导和促进作用的“名师”。一方面名师要发挥其自身的名师辐射效应,号召、吸引和组织其他师资参加名师工作室;另一方面则是名师自身拥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通过互动方式向其他教师传授知识和经验。名师工作室不局限于通过名师吸引名师,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授和培训来培养更多的名师,提高整个工作室中名师的数量和质量。

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意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延续,也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改变。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的在职培训。名师工作室就是为基层的教师提供一个在职的培训和学习的平台,通过接受名师的系统化的训练和熏陶,与名师及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3.产生品牌效应

名师工作室所形成的连锁式教师培训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名师或具有名师潜力的教师资源,通过小范围的资源集中优化带动整个县域的教师质量的提升,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名师工作室的品牌效应,丰富了教师在职培训的组织形式。

二、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主要运作模式

名师工作室作为县域教师发展的一种方式,具有专业性和组织化的特点。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通过对基层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实现了洪泽县区域内的教师素质的提高。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是以江苏省特级教师魏书彬为核心建立的,其成员由江苏省洪泽中学化学组全体教师和洪泽县其他中学骨干教师组成,共三十多人。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促进洪泽县教师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以培养名师为目标组建工作室

魏书彬名师工作室在魏书彬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发挥名师的影响效应吸引洪泽县的优秀教师资源,吸引更多的有发展愿望和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加入,构建多层次的工作室教师资源。工作室的成员陈加柱和刘启成两位老师就是典型的案例。陈家柱老师已成为“江苏省班”班主任、淮安市教坛标兵、淮安市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刘启成老师成为“淮安市班”班主任、淮安市学科带头人、淮安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这种在名师带领下的教师培训形式,让更多的优质教师得到更具体的指导,挖掘到自身的潜力,成长为新的名师。

2.以课堂教学及诊断为契机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始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魏书彬名师工作室通过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交流课、竞赛课等,来开展课堂的诊断活动。通过外聘各级各类专家教授为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科研指导等形式为工作室成员提供理论支持、课堂诊断;在课后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认真研讨和评议;通过系列的阅读反思、专题性的研究阅读,以及专题报告会和案例研究的形式鼓励教师进行自我研修,不断自我反思,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阶段性提高。

3.以课题研究驱动教学研究

指导名师工作室每个成员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鼓励全体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或项目研究。以课题推动教师发展,以科研提升教师素养,以研究来形成教师特色,通过课题实践、反思提高,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鼓励老中青三代教师参与到专题探究活动中来,承担相应的课题,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挖掘自身的科研潜力。同时建立评价促进机制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绩效考核办法》等考核制度,以及推荐评优制度,帮助工作室成员成长为更高一级的名师。

三、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及反思

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的创建目标就是通过培育优质的教师资源,扩充基层中小学优秀师资力量,并带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下面对工作室取得的一些成果及存在问题作一简单梳理。

1.整合优秀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名师工作室为整个基层的教师培训提供了场所和交流学习机会。通过个人引导、专题培训、观察评估、专题探究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开展互动式和传授式的课程学习及培训工作,在县域内储备了更多的优质教师资源,培养出更多的各类名师,让许多教师从以前的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和学者型的优秀教师。

2.提供集中培训,契合地方特色

名师工作室的培训内容需要契合县域范围内的教育需求和教学特点。洪泽县于1956年由总理提议建立,因洪泽湖设置,地处江苏省中部,人口约38.2万,全县中小学在校生数为27915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共3108人,教师年均接受在职培训约8000人次。整个洪泽县范围内的受教育人数比例高,现有的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需求大,为工作室教师发展培训提供了外部驱动。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根据洪泽县的教育传统、特色及教育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魏书彬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主要由洪泽中学化学组全体教师和洪泽县其他中学骨干教师组成,成员来自于基层第一线,熟悉整个县域的教育特色,可以及时了解到中小学教育中的需要,及时通过培训来解决教育中现实的问题,为洪泽县的教育发展提供内部驱动力。

3.以点带面,驱动县域优质教师资源均衡化

洪泽县教师资源与大中城市相比处于劣势,通过县域名师工作室的培养,可以最大化的实现县域优质教师资源的扩展。以名师工作室为发展平台,带动县域范围内的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参加培训的成员将成果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从而使培训成果辐射到整个基层,最终实现区域教师力量的均衡化。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促进洪泽县教师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课题研究方面成绩尤为突出,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高校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1项。

4.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的问题反思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扎根于基层的县域教师发展和培训模式也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限制。在外部,其辐射作用领域较小,影响的范围局限于县域,而高层次的教师培训和发展工作需要更多的区域间的沟通和合作;在内部,名师工作室的龙头学科少,学段覆盖面窄,现有的接受培训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系统科研背景少,缺乏课例研究的实践经验,存在着培训内容和需求间的矛盾,培训老师对培训的期望值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建川.国外教师校本培训经验及其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冯建军.教育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王兴刚.名师工作室的价值与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6)

[4]全力.名师工作室环境中的教师专业成长-一种专业共同体的视角[J].当

代教育科学,2009(13)

第8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实施“名师工程”、“五优工程”、“骨干教师队伍工程”为载体,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以生本教育和校本研修为基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继续教育对象

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在岗、在编的专任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学习的必学内容,凡学习必学师德,凡培训必讲师德。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二是广泛学习贯彻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做到教师人人知晓,心中有红线、有底线,对失德行为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三是利用2015年暑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二)开展校长分类培训。一是选派10名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班培训。二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推荐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着力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学校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在总结前几期初级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培训初中学校中层干部20人。

(四)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改革班主任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50人。

(五)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资源,探索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坊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为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二是进一步健全各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培训、使用、考核制度,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初任培训30人,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40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20人,从而规范有序地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拓展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采取“送教到校”、“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选派农村教师600人参加各类培训。

(七)扎实做好国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认真做好2014年、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人员的选派、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组织管理工作,全学年度共选派3000人参加各类培训。

(八)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选派1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千人培训计划”培训。

(九)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做好2014年高中课改教师跟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学科教师课改专题培训150人。

(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含民办幼儿园)培训400人,切实纠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小学化倾向。

(十一)开展全区第三轮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认真总结往届举办教学大比武得失,突出校长带头示范,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比武实效,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4年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2015组织开展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结合区教师队伍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十二)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继续实行新任教师培训上岗证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实际培训新招聘教师45人。

(十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通过努力,力争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十四)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定位,广泛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00人参加区内和省外的生本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的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校(园)长要亲自抓。

(二)强化各类培训的科学管理。一是各校园要按培训要求合理分配培训指标,按时足额选派参培人员,确保应训必训,协调解决好工学矛盾,保障基本的培训经费,加大对外出参培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参培结束后上汇报课制度,健全校本研修与生本研修制度,务实、有效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二是教育局师培中心要加大对培训机构、教研、电教和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内的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横向联系,合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三是教育局将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学校年度目标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过程管理,逗硬考核,。

第9篇

何为“名师聊课室”?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名师工作室,而是强调“聊”,试图改变原有说课、评课单项的信息传递,追求团体及时、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碰撞思维火花,引起心灵共鸣。它的成立一方面是对学校十年来形成的教育教学科研理念的物化,根植于学校文化沃土之中;另一方面,它是学校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是一个“团队”,是基于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共同体。根本目的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均衡、优质快速发展。

1.让课题研究“落地生根”。在“名师聊课室”的引领下,依托学校《同课异构的范式研究》《加强课外阅读实践,引领小学生亲近母语研究》等4个省规划办课题开展日常工作。每个学科一个主课题,围绕课题我们探索出一套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模式。“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课例展示——听课评课——反思总结”这一基于实证的研究思路,是“名师聊课室”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范式。同时加强校本特色研修,努力提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以“中华经典诵读”为抓手,开展校本阅读、主题阅读等课题研究和实践,积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如2010年研发的“艺体诗词赋”的校本课程,既培养了教师的创作品质,又提升了艺术教育的内涵品位。

2.为打磨课堂“建章立制”。学校扎实开展以“磨课”为策略的课例研究,将教学研究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结合起来,培育了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种基于“名师聊课室”基础之上的课堂研讨模式。一是一人同课多轮。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节课,内容重复,但教学行为却不断跟进。其基本流程:确定研究主题——选定课例内容——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反复修改——展示研究成果。这种模式对于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显著的成效。二是多人同课循环。确定同一课题,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一个初步的教学方案,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学情以学定教,各有侧重,方法灵活。这种备课既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又彰显教师的个性特点,有利于提高研究团队的整体水平。三是多人同课异构。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几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上课,它能够在教师之间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对于提升教师群体的教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尤其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艺,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3.为素养提升“釜底加薪”。“名师聊课室”根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为入室的教师精心绘制了专业阅读地图。并提出“四读”要求:一读教育经典,把握其精髓;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润泽精神空间,涵养人文智慧;四读网络信息,收集、处理和运用教学信息。阅读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而这种底蕴的获得离不开专家引领和自己努力。每学期“名师聊课室”都设计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曾先后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石宜君、陈弈君等全国知名教授参加教师的读书沙龙并给老师们开展《为思维而教》《小学生绘本阅读的现状及策略》等专题报告,她们精彩的报告润泽了老师们的心灵,让大家受益匪浅。每学期“名师聊课室”还向教师征集“我最爱读的一本书”,经筛选后,学校出资购买并在读书节上举行赠书仪式,同时下发推荐目录,鼓励教师读书多元化。“名师聊课室”还参与学校的读书汇报活动。这样,既督促教师做好学校推荐书目的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又锻炼教师的胆量,培养写作、表述等全方位的素养。同时还建立教师博客。让“名师聊课室”的成员将每天读书的收获及时上传,留下记录,实现教师读书心得的智慧共享。

“名师聊课室”成立以来,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唤醒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了研修技能。它让教师能够带着研究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剖析学生行为以及反省自身困惑。同时也学习并尝试了课例研究方法。明确了课例研究的步骤、选题、需要把握的尺度与研究研讨的价值取向等。每一个入室研修成员都进行了多次公开课的展示。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选取各自的观察视角,对同一堂课进行不同专题的课例研究。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研究中尝试研究。二是建设了学校的研修文化,享受了研修过程。它让入室教师享受了研修过程,也营造了学校研修文化。在这种研修文化氛围中,教师关注的是远比结果更加重要的研修过程。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和思考,才是每次集体研修的真正收获。在读书活动、分组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深入的钻研,没有反复的推敲,就没有实际工作中的驾轻就熟和教学艺术的豁然开朗。三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了学校内涵。它关注个人专业成长,也关注整个学校的教师团队建设。可以说,它稳定了专业方向,使年轻教师有多年如一日的追求,还坚守课堂这个主阵地,同时兼及科学、文学、哲学等相关学术知识。它为我校的全体入室研修教师打开了一扇窗,让老师们透过这扇窗开辟了一片新视野。学校依托“名师聊课室”,把它作为思考的基点,丰厚了内涵,构建了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平台。

“名师聊课室”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促进了教师深化课改理念,提升实践智慧,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在追寻职业的幸福与尊严中,学校将坚定不移地凸显“名师聊课室”的价值本位,倾力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第10篇

【关键词】名师;名师工程;培养方式

一、福建省名师工程的开展现状及问题反思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决定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在各地申报选拔的基础上,省教育厅最后确定了96名名师培养人选,计划进行为期三年的个性化培养。此次名师培养工作由教育厅组建的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并从省内外高校、中小学选聘了一批知名教授和特级教师担任名师培养人选的导师。专家委员会分设中学分委会、小学分委会和学期教育分委会,分别挂靠福建教育学院、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相应学段名师培养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根据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主要的培养方式有组织通识研修、学术研讨(高层论坛)、出版专著等方式。

名师工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随着工程的进展,我们需要不时的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可供名师发挥辐射作用的平台构建是否充分;名师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思想的推广力度可否提升;导师与学员的联系能否更加紧密;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等等。

(一)平台的搭建。名师在培养过程中,是渴望有一定的平台来发挥其辐射作用的。相关部门应该多为他们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比如进行各种教学比赛,开公开观摩课,参加国内外考察;提供从事教研活动的充足经费,提供出版资助;举办专题活动,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展示名师的风采,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介绍他们的教研成果,提高他们的社会声誉等。在信息化的时代,如果能把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以及名师的博客等资源结合起来,发挥更广大的媒体效应,把网络这块资源利用好,让学员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双导师制。按照福建省的名师工程培养要求,为每个名师培养人选配备双导师,导师由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学名师组成。但就如何进一步明确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责、权、利,如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方法,如何正确处理好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学员与导师关系的关系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三)名师培养的路径。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余文森教授认为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导师指导和名师教学团队是名师成长的四条通道。而专家委员会和名师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是名师成长的两个舞台。那么,这两个舞台的作用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比如,名师工作室,既要形成名师学习共同体,又要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要让名师们在集体合作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极其重要的。

二、建议与对策

针对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从行政组织、双导师以及名师培养对象该如何更好的发挥各自作用,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行政组织职能角色

名师工程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中小学等要凝成一股合力,既要密切配合,又要各司其职,确保这一工程的有效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经费的落实,并加强对进展中工程的指导,检查,协调和评估。各市、县(区)教育局应将培养人选纳入本地名师培养工程或计划中,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为培养人选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有关学校应支持培养人选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示范帮扶等活动,并在工作安排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1、立足需求制订培训计划

这一工程耗时三年,要想真正做出成效,就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名师的需求出发来制订合适的培训计划。那么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行政组织单位应该到教师中去观察教师的真实生活、收集资料,在全面理解教师和教育现实的前提下,确定那些对教师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问题,作为培训的切入点。并且随着工程的进行,相关组织单位应该实时跟进,不断调整方案以求达到最优结果。

2、结合实际设置培训课程

各分委会可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设计合理的通识研修课程安排,以学习共同体,同读一本书等形式开展研修。比如,可以根据学段特点划分为三个学习共同体,分别由三个分委会负责。各学习共同体以QQ群为平台,每周可以设定一个主题进行研修。每次的主题都应该包含一个高影响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具有高代表性的问题。同读一本书的形式也是值得提倡的。每个月可以选定一本好书,各教师可以通过QQ平台实时读书感言,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在名师工程中,学术研讨是必不可少的。高层次的学术论坛交流和境内外高级研修活动可以拓宽专业视野,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行政组织单位还可开展一系列听、说、评、讲活动。这种培训模式的好处是培训的实践性、针对性都很强。

参加名师培养的教师大多已经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是因为平时忙于工作以及所受的学术训练有限,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实践中的东西整理归纳形成系统的成果,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通识培训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论怎么引导教师做实践的反思者。笔者非常赞同陈勇兵老师的观点:即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案例研究的三个子模块的培养模式。理论学习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开设培训的课程,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对教师最有价值的、最需要的、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教师学员。实践探索的有效方法就是到中学去随堂听课,比如去一些省内重点中学考察观摩,听课后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案例研究就是以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并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为理论。案例研究是这一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这一模块涉及到行动研究。

3、构建名师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激励制度

各组织单位在名师培养过程中,要利用好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将各地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成为名师培养共享的优质资源,为各类活动的开展进行有力支撑。要建立起服务型的领导班子,进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气氛,努力健全有利于名师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应注重对名师的人文关怀。名师所承载的社会压力不容忽视,组织单位还应加强跟名师的沟通交流,能够及时的为名师分忧解难,为名师的发展提供情感支持。

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我们可以对培训学员建立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以不断完善培训模式。”

(二)双导师职能角色

1、双导师与培养人选的互动角色

按照福建省的名师工程培养要求,为每个名师培养人选配备双导师,导师由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学名师组成。导师首先需要对培养人选进行个别诊断,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有课堂现场诊断,有电子材料修订,有QQ适时交流等。可以针对不同的领域,比如课堂教学,教材的解读,参加研究课、示范课和教学竞赛的“磨课”等。为了让学员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除了集体学习、阅读书籍之外,导师还可以根据学员的特点推荐相关书籍,并做交流分享。

双导师之间,以及培养人选与导师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导师在关注培养人选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要重点帮助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导师应持有一种平等民主的心态与培训教师交往,这反映在导师与教师交往的时间、地点、语言、表情、方式等很多方面。

2、高校专家职能角色

高校专家的角色就类似于行动研究中的协助者,帮助培养对象做好行动反思研究。研究者要帮助教师梳理研究思路,规范研究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成果,甚至是出书立著。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研究者重在提供适度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供教师思考,而一定不能用自己的经验和理念告诉教师应该“怎么做”。教育行动研究中发展出来的问题解决策略,如果不能为教师所理解,就不仅违背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初衷,也不利于教师发展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中小学教学名师职能角色

中小学教学名师主要是在学员跟班学习期间重点发挥其作用。跟班学习的前期可以是名师上课,起示范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名师先就自己要讲的内容备课,而其他教师不参与备课,避免事先交流。在名师授课后,收集学员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将意见汇总后,全体教师在一起共同讨论,解决措施。后期改由学员轮番上课。在吸取名师教学经验后,学员采取自己的讲课形式进行讲授。最后,是及时反思。授课教师一起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解释或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教师们互相讨论,共同提高。这样的跟班学习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

(三)名师培养对象的职能角色

名师成长固然需要打造,需要政府、组织为大家提供资源,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但是光光打造是不够的,只是为名师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多的是需要名师自身把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有效的结合起来。

1、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尤为重要。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个人是其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根源。培养对象要能够订立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定的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最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和主动探究,记录自己的想法,并提炼为自己研究的课题。能够安排专门的时间阅读文献、反思和写作,懂得寻求合作与帮助,主动征询反馈,积极与双导师配合。

反思不仅是教师走向成长的有效手段,更是改变教师思维方式的有效方法。我们的名师培养对象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文字与资料的过程性记录,发表在网站或博客上,便于总结反思,也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展示。

2、注重合作学习

培养对象应注意到与同组的学员加强合作,共同反思教学,提高培训效果。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往往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往,则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遇到的复杂问题,应该倡导教师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发展。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都会积累一些富有个人特色的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和碰撞,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名师要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于每一个名师培养人选来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于漪曾说过,“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那只能算是教书匠,而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独特的风格实际上来源于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独特认识。要想做到这些,就需要去阅读,加深思想的深度,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创造性。当然,这些都无法脱离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需要去反思,梳理总结,将我们的经验概念化,结构化,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J],2010

[2]孙海源.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不足及纠偏策略[J]教师,2010(07)

[3]郭俊芳.由“名牌”到“名师”的联想[J].教师发展论坛,2011(06)

第11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不断增大投入,优化政策环境,并将之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整体战略规划。结合自身定位。中职教育应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根本,坚持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因此。鼓励中职院校以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形式与企业合作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是培育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应以弘扬并传承“工匠精神”为目标。以服务教学、服务专业建设、服务生产为落脚点。做好顶层设计。增大经费投入、丰富工作内容、推广建设经验。有序开展工作。

做好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明确要求落实的重要事项。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个人等诸多利益关系。因此。必须在政府用孀龊枚ゲ愎婊设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建设原则和模式、主要功能、技能大师评审条件和程序、后续管理和运行、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加以明确。尤其是要提出新思略,鼓励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建立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价值实现及代际传承推广机制。

组建工作团队,为技术技能传承提供支持和保障

技能大师选聘和评审要严把质量关。要把全国性技能大奖获得者、部分在技能含量较高的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以及部分掌握传统技能、民间绝技的技能大师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中职院校要将本校专业带头人、技能领军人才、专业骨干教师等纳人工作室,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团队。同时,技能大师工作室也可吸收企业高技能人才并邀请其他院校专家、学者加盟进站,借以聚集强大的人力资源,巩固提升工作室技术科研能力,力争成为市级、省级甚至是国家级专业教学和技术技能发展高地。

开展“名师出高徒”活动,促进师资水平稳步提升

技能大师应把提升工作室团队整体素质放在优先地位加以认真研究。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深入实施“名师出高徒”活动。活动应结合中职院校实际,充分考虑专业教育教学和团队个人专业特点。计划内容可包括如下几点:定期为中职院校师生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讲座。使之及时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特点;与中职院校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一对一拜师学艺;深度参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注教师和学生专业成长关键环节,提供面对面答疑解惑;担任技能大赛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承专业“绝活”等,借以融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促进中职院校出现更多的高级职称人才、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技能领军人才。

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助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

中职院校人才培养面向企业,必须时刻保持对企业专业需求的敏感度。而技能大师出身于企业,能第一时间感知随时的专业需求变化。是实现学业就业无缝对接的天然中介,更以其先天优势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认真研究企业技术特点和技术标准。针对不同技术要求,在校企合作谈判、订单培养协议签订、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实施等教育教学中。以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为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做出贡献。也可在企业专训班实训课题、实习进度及实习考核标准中严把质量关,提高学生技能考核通过率。

勇于技术攻关,努力践行“工匠“精神

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方面应积极参与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着重关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还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全方位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专业技术攻坚克难、创新提升,为企业生产发展除难解惑上。技能大师要带头积极参与技术技能课题研究、勇于承担企业技术难题攻关。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能创新等活动。总结、评估和带头应用推广先进操作法、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节省资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拓展工作室社会服务平台,有效发挥引领作用

技能大师工作室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经验会、交流会等社会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兄弟院校、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指导。借以扩大和提升团队的服务职能。拓宽视野,深入开展技术技艺交流、研讨,总结、展示创新成果,分享工作室建设经验,助力解决技术难题。在凝聚相关专业教学人力资源。推动优势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进一步成长。辐射带动中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12篇

名师工作室是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中唯一一名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导师由省教坛新秀王玉担任,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的教学研究活动。

目前“小学英语工作室名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塔山中心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分三个议程:

1.名师展示:导师王玉老师执教词汇课,教学内容:Book 6 Unit 5 Look al the Monkeys Part A Let's learn王老师的课广博大气、委婉细腻。整节课无不体现出她的细致人微及深厚的教学功底。王老师的这节课像杯美酒值得细细品味,且回味无穷,让人由衷地感叹不愧为省教坛新秀。

2.骨干引领:工作室成员许谨老师执教以Heahh为话题的会话课。许老师虽较稚嫩些,但设计灵动、心思巧妙。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话题白编的,从课堂上学生接受情况来看,设计的教学内容稍难,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中不时爆发出智慧火花,有许多可罔可点之处,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相互对话:活动进行到下午4点左右,两节课堂展示全部结束,接下来进入“相互对话”环节。(此时,有几位非工作室教师依依不舍地离开会场,工作室成员留下参与讨论。)由于时间关系,这一步主要由导师来布置下一阶段工作,讨论,工作室考勤制度。对这两堂课没有作深入探讨。

二、问题分析

问题一:“相互对话”环节过于匆忙。整个活动约在4:20结束,最终没有对这两节课作深入探讨。在前两个环节中,王玉老师和许谨老师分别就不同的课型向大家诠释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名师的成功必有其常人所不能领悟到的诀窍与不能琢磨到的发轫之处。如果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实际上是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肤浅解析,要想以此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更是缘木求鱼。

问题二:教师对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大。本次活动共有16名教师参加了听课活动,听完两节课后有6位老师离开会场。大部分英语教师平时课务繁重,加上自身隋性等原因,在“自愿参加”中选择了放弃,前来听课的老师太少,错过了一次大好的学习机会,实属一大损失。另一方面,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省一级别的活动想参加而没机会去;市、区一级别的活动没“压力”的不主动去。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性不强,作为组织者压力更大。

那么,如何使一线教师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审视、学习名师的英语课堂?如何使英语语教师对教研活动有昕期待?教研如何走出形式化的怪圈?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从教研活动的原点——有效地组织策划来寻求答案。

三、改进措施

1.明确教研主题和目标。每次教研活动我们应该首先明确“研”的是什么?什么是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需要的信息?要细到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在调查、统计一线教师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教研主题定得更具体更实际些,如“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没计研讨”、“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没计研讨”等,然后再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包括预设力所能及的活动目标,选择操作性强的活动内容,策划详尽清晰的活动过程,等等。其中目标的制定是其它环节顺利进行的“导航灯”,没有活动目标的教研活动是空洞的。所以根据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巾的一大亮点,我们是否可以把主题定为:名师课堂赏析——有效拓展活动设计的研究。把本次教研活动致力追寻的目标制定为:学习名师课堂教学优秀经验,深入探讨如何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拓展活动,从而改善、提升自己的日常教学。形成有自己风格的英语课堂教学。

2.完善活动要求和环节。在制定具体的教研活动计划后,应提出一系列合理的活动要求,一是对活动参与者的尊重,此外能更大程度地实现组织者劳动成果的价值。另外,在实施每一环节时不可草草了事,一定要保证各环节的实施质量,否则会降低教研活动的辐射效果,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不仅参与者收获丰硕,而且组织者也非常有成就感。就本次教研活动,首先活动时间可以作进一步的调整,把开始时间定到2:00,还可以明确活动大概结束的时问,毕竟老师们课务较重,工作都很忙,作为听课老师更要谨防迟到早退或缺席,组织者可以把这一现象作为学校考评的依据。其次,在“相互对话”中,说课评课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还是很期待讨论中喷射出的那一束灿烂的思维火花,很希望听到上课老师最初设想以及经典的设计理念,更迫切地想听到专家对课堂的精彩点评,以解构“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揣摩名师精彩的课堂技术操作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才能不断自我叩问英语课堂的真谛和原点,让自己的英语教学始终站在以学生生命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阵地上。

3.创新教研形式。结合本人参加过的一些教研活动,谈谈几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1)持续跟进型,即从准备到后续研究,历时数月,争取深入有效。如:2007年以“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越城区教研活动,从上半年开展专家讲座、名师引导。到9月份,每位教师结合向已的英语教学认真、细致地开展自我总结。到10月份,以学校、学区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推荐出了11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到1月份举行“越城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经验交流活动”,整整历时一年。在这一年里老师们在教研中经历了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和反思总结,扎扎实实,成效显著。

(2)互动参与型,即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和发表见解。如:去年12月,我校举行的名优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其中一节英语课后,在校园网“夕拾论坛”板块,执教老师上传了该课的设计意图,听课老师也纷纷跟贴,对该课进行网上评课。如,孟老师:这节课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让人如沐春风,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一遍一遍饱含深情的朗读,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英语语言的美感。项老师:这节课生动扎实,操练活动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输出”的机会,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