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02:2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统计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8年,我统计局在有计划的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将各种经费运用合理,基本做到了不浪费一分钱,把资金用在刀刃上。2009年,我局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统计思路和统计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各种经费落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促进我市统计工作的迅速发展。请看统计局财务工作计划:
所展开的统计局2009年财务工作计划有以下六点内容:一、扎实认真地抓好各种经费落实,各项经费使用,统筹兼顾,支出合理,确保统计业务工作需要,为局领导在经费落实和使用上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抓好县区中央统计事业费的审计。按照省局的安排,拟在八至九月对五个县区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提高县区财务工作水平,同时,在11月份前做好市上对我局的专项审计准备工作。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计算站固定资产明细帐,做好报废物资的申请报废处理,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四、管理好中央统计事业费,经费尽量向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统计局倾斜,腾出精力和时间协助局领导抓好县区经费落实。
五、加强局机关建设。完成会议室装修,车辆购置及有关设备购置。
六、除落实每个财务人员工作计划外,更要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6]董军,朱士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2;22(3):23-24.
[7]代伟,胡湖,董军,等.医院信息采集质量的监控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102-103.
一、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
建立政府综合统计和行业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由市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协同实施。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所管理行业法人单位的统计调查,并根据需要协助统计部门开展限额以下法人单位及个体户的抽样调查工作(具体职责分工详见附件)。
(二)统筹协调制度
根据工作需要,由市服务业统计工作协调组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
为了规范和促进服务业统计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对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和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服务业统计工作列入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内容。
二、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
(一)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服务业统计调查对象:全市范围内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法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行政、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他组织机构以及视同法人单位的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包括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户与没有登记注册而实际从事服务业经济活动的个体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
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内容以全面反映服务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和满足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需要为核心。主要掌握服务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产负债、收支、盈余等情况。由市统计局负责制定《*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调查制度另发),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对象分为法人单位(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和个体经营户两大类,并实行在地统计,具体调查对象名单由市统计局提供,根据职责分工由各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2、业务统计及方法
业务统计主要以反映行业业务活动的实物量及行政记录情况。由行业管理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制定本部门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统计调查实行季报和年报制度。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1月,年报报告期为1~12月,各镇乡、街道、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12日、6月12日、9月12日、12月12日前,年报为次年1月底前,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试行,2009年年报正式实施。
限额以下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实行季报调查制度。一年调查4次,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1月,上报时间与限额以上法人单位相同。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按行业管理部门统计制度规定上报,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
(四)组织实施
市统计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制定全市服务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审核、汇总、评估和全市服务业统计数据。
市统计局根据统计制度确定并向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法人单位名单,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协助做好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承担行业管理部门以外服务业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的统计调查、限额以下单位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工作。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市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部门管理行业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和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有关统计资料。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上级管理部门和市统计局的指导下,负责对本部门管理行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数据处理和上报,对本部门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向同级政府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没有承担具体统计调查任务的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和协助统计局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
(五)工作要求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本辖区和本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
2.做好统计保障。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要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服务业统计人员,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所需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规范统计基础。人事(编制)、民政、工商、税务、质量技监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户名录库,为服务业统计调查提供基础服务。加强统计台帐和规范化建设,做到数出有据,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一、 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 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 强财务管理,努力开源节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 作用,为统计工作提供财力物力上的保证。
二、 目标任务
1、 认真贯彻省统计局二00六年财务工作要点,并将 精神在全市统计系统的财务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2、 按省财基处和市财政局的要求,按时上报全市统 计系统和行政经费财务月、季度财务报表,作到账表一 致。
3、 按省统计局、市财政局的要求,认真搞好二00六 年地方经费和统计事业费的年度预决算工作。
4、 深入基层指导县区统计局中央统计事业费的财务 管理工作,开展内审及离任审计。
5、 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努力开源节 流,为统计工作和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财务保证。
6、 管好用好全市各项普查工作经费,做到专款专 用,不挤占挪用。
7、 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认真学习《会计法》和财务 电算化知识,做到会计业务精、电算化处理帐务技术熟练。
、 加强对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按机关管理制度的 规定,按月落实到科室,定期公布。
9、 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到助 手和参谋的作用。
三、 措施
1、 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坚持局队领导的开支由 局长审批,其余开支由协助局长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 大额开支由集体讨论决定,做到民主理财、财务公开。
2、 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3、 充实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反复征求职工意见 的基础上,由局党组决定后,坚决执行,不能走样。
4、 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在财务活动中认真执行。
5、 搞好财务基础工作,做到帐目清楚,帐证、帐 实、帐表、帐帐相符。使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并达标升级。
6、 搞好县区电算化培训,今年举办一期培训班,争 取年底能计算机处理年报。
7、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勤 俭节约的精神,当好家理好财。
四、 考核办法
(一)、市局财务人员年度考核严格按局机关管理办 法执行。
(二)、对县区的财务工作,按以下考核办法执行。
1、每季度报送财务报表作好记录,定期公布。
2017年,经管部主要完成了日常各项工作统计,财务、合同管理等工作,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各项工作基本能够顺利完成。
2018年已经到来,根据高局长批示,总结2017年的工作,经管部特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1、立足本职岗位,坚决贯彻院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完善日照院规章制度,各项工作的进行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度,及时进行督促;
2、严格考勤,统计好员工在岗、出野外天数,保证不错记漏记,严格根据出差审批单统计出野外、加班天数,算好每个月生活补助;
3、完成好各项日常统计工作,包括每日工作记录、租用个人车辆等工作,并保证统计数据的正确性;
4、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做好项目管理各项工作,及时督促项目负责完善项目管理档案袋;
5、做好每周、每月财务工作,保证财务数据正确性,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各类财务报表要及时上报,做到心中有数;
6、做好每月绩效考核工作,统计好各项数据;
7、做好网站建设和党群工作;
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此项活动,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一、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二、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怀柔局队为落实年初提出的“以基层基础工作为根本,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工作目标,以农村14个镇乡统计所为依托,开展“走基层,长见识,立统计”系列实践活动。
以走基层为立足点,圆深入调研之根基。怀柔局队农经科、镇乡统计所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大户、农业企业,了解农作物长势、牧业生产、产品销售等情况,摸清数据变化原因,了解企业人工、水电、饲料等中间消耗及成本核算,从源头上掌握一手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以典型引路为提高点,圆统计建站之目标。以杨宋镇建立村级统计工作站为典型,分层次组织其他13个镇乡主管统计工作的人员到杨宋镇村级统计工作站观摩、座谈、交流、学习,以典型为指引及时制定本镇乡统计建站工作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统计工作站的建立。
以问题反馈为评估点,圆数据审核之关键。怀柔局队采取“定期总结,及时反馈,最终改正”的递进工作法,将强化审核置于关键位置。每季度以“记小账”、“返小条”形式及时总结工作方法,反馈存在问题,通过共同讨论、共享经验、纠正错误,达到逐季逐表逐指标错误递减,最终实现零错误率的目标。
以台账检查为基点,圆源头数据之质量。怀柔局队针对台账登记不规范的现象,积极组织开展台账的“自查、复查、抽查、互查”活动,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达到区、镇、村台账和报表的三一致。
(李胜竹 刘华)
通州局队
完善国家“三上”单位审批
通州局队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国家“三上”单位审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二三四”模式进一步完善国家“三上”单位审批。
“双渠道”关注新开业企业。一方面,加强与区经信委、住建委、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部门协作,监测准规模单位当前经营情况,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借助政府网站、通州时讯、电视新闻等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和关注本辖区内新开业企业,确保所有符合国家“三上”标准的单位及时纳入定报。
“三层级”突出报审主线。通州局队在审批中注重发挥统计所、专业科室、数据中心为主线的三级审核作用,实行层级把关,逐级确认。
“四维度”确认审批信息。一是确认单位是否符合国家限额或资质要求;二是确认单位营业执照、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等资料是否齐全清晰;三是确认单位基本情况表、财务报表等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四是确认单位材料是否分类整理、顺序编码、规范上报。
(金艳)
朝阳局队
借力楼宇经济调查创新区域统计服务
为了解北京商务中心区(以下简称CBD)商务楼宇经济的发展情况,朝阳局队以创新区域统计服务为目的,联合CBD管委会,开展CBD区域商务楼宇经济调查工作。
借力楼宇调查,建立“一楼一档”制度。朝阳局队结合部门数据,建立商务楼宇自身情况及入住企业档案,积极协助楼宇业主对楼宇进行功能定位,为后期加大整合楼宇资源力度提供前期数据支持。
借力楼宇调查,强化动态监测力度。通过定期进行统计调查及楼宇座谈的形式,和商务楼宇业主及物业沟通交流,及时掌握CBD区域商务楼宇内企业变动,重点监测楼宇内入驻企业迁入迁出及经营情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超级秘书网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1]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一、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1.项目前期阶段。通过现场踏勘和走访,对已有工程资料的评审,分析相关数据,预估项目实施过程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充分考虑合同风险并测算项目预期收益,为是否承接该项目,以及制定投标报价提供依据。
2.项目建设阶段。一是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需要,通过对项目施工安全、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工程施工过程的项目产值、完成工程量、工程款收支、安全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工期等信息,对完成工程量和产值是否吻合、成本开支是否真实合理,从统计和项目施工专业角度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确保经济数据的准确可靠,为项目科学动态管理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二是通过项目当前的人员、技术、设备情况,以及工程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方面的状况,预测未来统计周期内各项指标的变化,便于企业掌握和控制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为做好工作计划和准备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横向比较,反映出项目人员规模和组成、经济规模、项目结构、安全质量体系的合理性。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3.项目竣工阶段。通过对项目安全、质量、造价、工期等方面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掌握项目经营情况,将统计信息与工程管理相关部门共享,积极做好项目收尾工作。同时,对各类成本资料进行统计与审核,确定项目真实成本。通过对完工项目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发展积累管理经验。
二、统计工作现状
1.管理者对统计工作重视不足。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项目管理者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造经济效益、保证施工进度与安全上,放在与建设方、监理方以及上级公司等的协调上。因此,对直接产生效益、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工作重视程度高,对起到基础性作用,效果难以直接体现的统计工作重视不足。造成统计人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
2.统计数据资料准确性、及时性下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统计数据发挥效用的基本要求。部分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工程项目的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数据的随意性加大,一些统计指标没有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3.缺乏统计分析和监督。统计工作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效用,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简单堆砌的基础上。目前,大部分统计工作缺乏对整个项目的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缺失。统计工作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由于统计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所以目前统计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决策参考作用有所减弱。统计工作陷入了“管理者不重视统计工作质量下降统计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管理者更加忽视”的恶性循环。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全面了解正确认识项目统计工作重要性。事实上,在发达国家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对统计中作十分重视。充分利用统计功能控制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费用支出,是管理者做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当前项目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统计知识外,还要懂得工程施工、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等知识,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应组织统计专业人员系统学习统计知识、工程管理知识、法律制度和计算机技术,鼓励专业人员参加执业资格、业务水平及技术职称考试,提高专业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引导专业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管理,促使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规范经济统计工作。一是设置综合统计部门或统计岗位,配备既懂统计专业知识又熟悉施工专业的人员,并明确其他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各部门按统一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二是建立健全项目统计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管理、参与市场竞争需要的基础上,结合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科学分解指标体系,落实统计工作相关责任人,强调统计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规范性。
围绕“三保一增”(即:保重点、保运转、保待遇,预算经费递增)的目标,以“十二五规划”编制为引领,以争取资金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不断强化财务和项目管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做好两项基础工作,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2012年度规划财务工作计划
2012年,规划财务工作要按照“保障为主题、管理为主线,服务为抓手”这一总体工作思路的要求,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谋大局,加强配合求发展,围绕中心争资金,科学理财出效益。继续围绕“三保一增”,即:保重点、保运转、保待遇,财政投入增长15%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协调和监督的职能作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重点,做好预算管理和统计工作
1、加大力度争取财政投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民政事业经费争取力度。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挖掘政策依据,争取资金超额到位,确保传统项目经费的递增和新增项目经费的落实,重点争取解决民政工作经费,确保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同时,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做好各项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分配和拨付工作。二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要加强预算实施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按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严格资金划拨、发放程序,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预算执行中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分析,积极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促进支出结构优化,提高预算管理和决策水平,通过加大治理“三公”经费支出力度等措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2、高标准起步,全面提升民政统计质量
加强对基层民政统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修订完善《黄冈市民政统计工作评价办法》,将财务统计工作纳入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创新统计日常工作管理机制,加强民政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要点,做好民政经费管理工作
1、抓建章立制,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管理。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2、抓指导培训,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的方式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人员以及县市和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三、突破难点,做好规划及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规划工作是计财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随着国家对项目的投入日益加大,规划财务部门的建设项目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从编制规划到项目的上报和具体实施,财务部门都要全程参与,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所以,这项工作是我们需要突破和加强的一项工作。要以落实和启动“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项目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吸纳资金为保障,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规划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
1、推动规划项目落实。按照“十二五” 规划关于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确定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与发改委在项目立项、审批方面的联系与沟通,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指导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1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大项目科技统计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各种数据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科技统计信息的重要条件。目前的高校科技统计普遍存在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的通病。主要原因在于项目组由于平时疏于整理项目数据,统计时临时抱佛脚,不认真核实数据。有些量化指标中由于缺少相关附件材料支撑,填写较随意,极易导致数据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科技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①
1.2 重大项目统计数据涵盖面不全
高校的项目科技统计主要集中于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奖励等)等方面。而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交流情况、技术转让等统计指标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然而在现阶段高校重大产学研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中,必须注重平时收集相关产业化及科技交流信息,才能更好地把握项目申报机会。
1.3 不重视重大项目数据统计工作
在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认为科技统计只是临时性的工作,科技统计工作意识薄弱,不适应高校科技活动迅速发展的趋势。有些学校由于重大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往往将重大项目与其他的项目情况一并统计,这样往往掩盖了重大项目中的问题。还有高校在重大项目情况统计过程中,统计工作的时间、流程安排不合理,导致项目负责人为了赶时间应付统计,严重地降低了统计质量。
1.4 高校内的科研统计人员缺乏统计专业背景,流动性大②
很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人员是兼职负责统计工作的科研行政人员,往往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平时忙于应对重大项目的管理工作,在统计工作上付出的时间和经历相对有限。有些个别高校的统计人员几乎每年调换,前后无法衔接,更易使科研统计工作缺乏长效性与承接性。
1.5 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后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相对繁琐,涉及的栏目广,统计范围较大,但是现阶段有些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往往还要依靠人工进行汇总、计算,费时费力,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统计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2 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完善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涉及重大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过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重大项目申报、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重大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高校重大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必须利用科研统计这个有效的工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查阅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重大项目管理中发挥科研统计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2.1 注重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发挥科技统计的重要作用
(1)项目申报时,科技统计主要发挥前期的材料收集与汇总作用,为申请新项目申报提供素材。每个重大项目攻关目标的确定,一般以科学分析历年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准确、全面地收集历年重大科技项目活动的数据,掌握重大项目科技活动的结构和布局特征,为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撑。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统计数据的积累与支持。有些专家建议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把重大项目的科技统计工作列入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同时要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如健全科技统计原始记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有关科技指标体系和定期报告制度,规范科技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使高校科技统计真正为重大项目申报提供可靠的依据。③
(2)项目立项时,主要是制定合理经费预算和项目实施计划等相关工作。这也离不开重大项目的科研统计,通过积累相关的信息,给项目的预算申报及实施计划提供合理建议。
(3)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专家建议通过定时的科技统计跟踪能够及时了解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产出状况,是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统计,帮助项目负责人及时梳理项目完成情况,帮助科研管理部门跟踪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预防项目技术攻关中的纰漏,防止项目管理漏洞,同时将妨碍项目完成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项目情况跟踪统计,切实了解经费支出情况,便于加强经费监管,有效地防止经费乱支出的现象,对于经费管理尤为重要。
(4)项目验收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该项目中关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技机构、科研成果以及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量化统计,和预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比对,对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详细和客观的评价。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改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高校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及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再次申报重大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统计分析资料,为重大项目的管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高度重视稳定的统计人员培养工作
高校的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中应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职科技统计人员,更有利于统计工作的长期开展。同时通过学习、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大项目的复杂多样的统计指标要求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既要懂得统计专业知识,又要对科技项目、财务审计、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鼓励统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
2.3 完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的信息系统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内容广泛从前期支持,产出成果到成果转化,后续项目的申报支持等,都在统计的范围中。要想让科技统计工作做到准确、高效,单凭人工统计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在统计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平台促进科技统计基础数据采集,利用完善专业的统计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及分析数据,减少统计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从而准确地实现重大项目情况从宏观到微观,横向到纵向的比对。
2.4 强 化科技统计意识
最后笔者认为应强化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必须强化从科研管理人员到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员的科研统计意识,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主动地积累重大项目的原始数据,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有利于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为高校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依据,帮助管理部门了解项目进展,优化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科研统计工作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必须与科研统计工作有机融合,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强化统计意识,才能使科研统计更好地为重大项目项目管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管理效率。
项目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注释
① 刘勇.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3(2):19-2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必要性,对策
引言
统计是国家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统计工作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和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受限于目前的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技术问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1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职能组成部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统计工作则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非常重要的基础,是国家进行统计管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无论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来说,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能为国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有效、全面的统计资料和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重要的依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和整个国家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还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统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组织开展科学有效的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并对统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统计工作健全有效的进行,这将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其整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2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统计工作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但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并没有及时跟进。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例如,目前除了少数高校设立了信息中心,将此作为统计机构外,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独立的统计机构,这些高校往往将统计工作安排给办公室、财务处等其他职能部门。再例如,各公益事业的医院的统计工作也是困难重重,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各业务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需要更多的指标,原本大部分医院的统计工作人员就比较少,这进一步加重了医院统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时间的限制,大部分医院仅能勉强完成日常报表,并不能进一步开展相应的专题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这大大降低了医院统计工作的有效性。
2.2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
相比于国外,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统计立法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例如:《统计法》的内容还不是很全面,针对统计部门的经费保证、统计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监管等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规定。二是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统计制度,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统计原始记录、基础数据库等等。由于统计工作的相应制度还不完善,加之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给予统计工作足够的重视,使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虽然文化程度很高,但相应的统计素质还比较差。例如: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都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但统计专业或者将近专业的统计人员数量非常少,具有统计职称的人员更是很少,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制度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制度,有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学科学合理的进行,保证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建立起相应的统计工作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更具规范性,这也会增强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与此同时,也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更好地落实统计结果的责任制,明确相关统计工作的人员的责任,保证问题出现时,可以有法律可以依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参与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都对结果负有责任,这样有助于增强统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3.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
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有效性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面貌。因此,相关统计工作负责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定期参与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单位统计人员的培训,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壮大和提高整个统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质量。
4结论
新的经济形势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完善,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亚珍.规范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探索[J]. 财经界 (学术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