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四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四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时间:2022-11-13 01:0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健康教育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五年制高职护生 症状自评量表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53-02

我校招收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入校五年制的护生,在校完成四年的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护理实习。从学校走进医院,从理论到实践,高职护生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发生变化。目前,在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高达30-40,更何况是初中毕业入校的高职学生,而高职护生又是学校向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输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实习对于临床教学老师和高职护生而言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护生能否按要求完成实习关系到护理事业的未来,而护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校2008年-2009年在各综合医院实习的五年制高职护生(全部为女性)280名,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均无精神异常史,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8。

1.2 方法

1.2.1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2]与自行设计的情况调查量表(包括年龄、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休息、最关心的事情、最大困难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护生均经过指导培训,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认真独立完成所有问卷,所有调查结果统一回收、测评和分析。

1.2.2对测试结果进行组间比较与组内比较 组间比较是实习期护生与国内常模对照;组内比较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1.2.3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 SCL-90检测结果

2.1.1实习期护生与国内常模青年组[3]比较 表1显示,实习期护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数与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常模组,统计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

注:P

2.1.2 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实习护生的SCL-90检测

表2显示,五年制高职护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其部分因子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

2.1.3五年制高职护生四年级(实习前)SCL-90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与常模相比,在校期间的四年级高职护生接触的人还是同学与老师,为此SCL-90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2.2自行设计量表检测结果 五年制高职护生实习期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低期望值与职业高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50.4%);希望提高护士地位,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87.8%);希望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医院从事护理工作(76.8%);希望毕业后做到经济上自力更生,并能够依靠自己的收入缓解家庭压力(43.1%)。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准备改行(20.3%)。除此之外,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的五年制高职护生在实习期为未来的担忧相对较少(45.4%),而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五年制高职护生在实习期对未来担忧的比例相对增高(66.1%);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的五年制高职护生选择继续深造或改行的比例较高(50.7%);而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五年制高职护生选择毕业后先参加工作的比例较高(69.2%)。

3.讨论

五年制高职护生实习期的SCL―90总分与部分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以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尤为明显,这表明五年制高职护生实习期的心理状况已经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实习是每一个护生成为正式护士之前必经的过渡阶段,护生开始承担一个护士所需面对的责任与风险;实习中耳闻目睹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付出与劳动回报不成比例。社会低期望值与职业高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社会低期望值是指社会上的人们因受传统习俗,社会偏见等影响,对现代护士职能做出较低的评价;职业高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当被选择进入护理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护理专业充满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护士地位,改善护士形象,特别希望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当受到社会较低期望影响时,则更易对职业发展目标失去自信,因而,更易对自己做出不恰当的评价和认知,而表现出对护理职业不感兴趣。对前景发生困惑或动摇,产生职业自卑感、失落感等,以至于部分护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而出现毕业后改行现象。[4]

总体来说,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生因为入校为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虽然在校四年的医学知识的学习,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中,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给予及时适当的干预。为此,在学校教育阶段,可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五年制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与期望,如在一年级时就对护生开展读书活动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来训练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等能力,为以后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基础能力的训练,为护生进入临床实践活动树立信心。另外,二、三年级时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再通过开展各种讲座与应对方式教育,进行挫折与户外心理拓展训练,引导五年制高职护生正确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激励她们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四年级的护生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医院见习门诊各科的护理工作,了解常见病的健康教育等,关键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五年级时在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带教老师要言传身教,培养她们运用学校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她们健康成长,平时要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和爱护她们,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使其改变对护理工作不恰当的评价与认知,重塑自我及对职业的认同感。实现学校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的对接,以适应当今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武英,李丽娜.唐山市两所高校三年级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⑷:293-295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93-94.

[3]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⑸:260-262

[4]曾美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6-107

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

一、前言

自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又于2002年8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12年,教育部再次对《纲要》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即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只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才能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来,才能关注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与培养规律,进而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文关怀是21世纪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此处所指的心理学的内容就包含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国内出现的新的教育理念,其前提是关注和关爱,表现为对学生积极、正面的肯定,是一种永远相信孩子“行”的教育方式。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势在必行。而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时,要先了解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为此,以深圳特区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性别和年级等因素的差异分析,了解小学生对于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重点的此项工作,不仅对于研究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具有理论意义,对于一线心理教育工作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随机选取两所小学,选取其中三至六年级学生共58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Park N和Peterson C等编制的《显著优点问卷》,了解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特点和年级、性别等差异状况。《显著优点问卷》包括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特征:智慧和知识――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独创性、社会智能、视野;勇气――英勇、坚定、诚实;仁慈――友善、爱;正义――成员精神、公平、领导能力;自制――自律、谨慎、谦和;超越自我――欣赏美感激、希望、信仰、宽恕、幽默、热情。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特点分析

将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平均数比较发现,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六大维度上的得分排序最高的是仁慈,其他依次是超越自我、勇气、自制、智慧和知识、正义。将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进行平均数比较发现,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24个子项目上的得分在8分以上的顺序依次是希望、爱、自律、信仰、热情、诚实。

2.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性别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维度上的得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进一步对不同性别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在欣赏美项目上的得分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3.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年级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仅在勇气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p

对不同年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在公平、宽恕项目上的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p

四、讨论

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特点

根据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结果,南山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六大类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发展程度不一致,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仁慈、超越自我、勇气、自制、智慧和知识、正义。得分最高的是仁慈和超越自我,得分最低的是智慧和正义,说明今后需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两大类积极心理品质。

根据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的描述统计结果,南山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发展程度不一致,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希望、爱、自律、信仰、热情、诚实、英勇、成员精神、热爱学习、友善、公平、谦和、幽默、感激、独创性、判断力、宽恕、社会智能、欣赏美、视野、谨慎、坚定、好奇心、领导能力。其中得分最高的三项品质是希望、爱和自律,而得分最低的三项品质是坚定、好奇心和领导能力,说明今后需重点培养学生坚定、好奇心和领导能力品质。

2.女生在多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研究发现,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性别比较上,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义等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得分的性别比较上,女生在友善、欣赏美、爱、公平、宽恕、热情等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人们一般认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早于男生,女生成绩优异、擅长组织活动,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而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赶上甚至超越女生。但是,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的学业表现都赶上甚至超过了男生。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在英国,近些年的考试结果表明,女生几乎在所有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澳大利亚,男生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生存在差距,而且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生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离开学校,人数比女生多,年龄也比女生小;年轻女性要比年轻男性更愿意上大学,更可能读到毕业,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读一个硕士学位,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国的《商业周刊》曾这样断言:“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

3.低年级学生在多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

研究发现,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分析上,勇气维度存在年级差异,主要是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得分均高于六年级学生得分。

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得分的年级差异分析上,公平、宽恕、热爱学习、诚实、视野、欣赏美等项目上表现出不同年级的发展特点,总体上均是低年级得分高于高年级得分。具体而言,在热爱学习、宽恕、公平项目上,三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得分,其中五年级公平得分也明显高于六年级公平得分,说明需大力培养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的热爱学习、宽恕、公平品质;在诚实项目上: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六年级学生诚实品质;在视野项目上,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六年级学生视野品质;在欣赏美项目上,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五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五年级学生欣赏美品质。

五、结论

不同性别学生呈现出差异,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义等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友善、欣赏美、爱、公平、宽恕、热情等子项目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第3篇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立足一线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角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一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理论研究,运用“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接地气儿”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进行心理疏导,培养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大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还承受着其他方面的心理压力。本文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提出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民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抗挫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功利性强,缺乏感恩之心等。本文将从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角度分析研究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

1.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因高中填鸭式学习转向大学自主式学习,产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从高中以家庭为主的人际交往扩大到与同龄人、老师甚至社会其他行业人士的人际交往,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心理。以上两方面总的原因是能否渡过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如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会导致学业困难,学生个性的自闭、自大、自卑、孤僻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2.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因习惯大一以来“独立”的生活模式,对学校周边环境有了接触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习精力上的松解。在学业上又进入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因精力上的松解,导致娱乐与学业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经过一年的“考察期”,正处青春懵懂期的大学生进入异性恋爱式交往的高峰期,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恋爱问题心理。以上两方面总的原因是因熟悉大学学习、生活模式,想自由而丰富多彩地生活。如此时得不到正确引导,会导致焦虑、自我怀疑、偏执、困惑、敏感、忧郁、责任感缺失等心理问题。

3.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大三是开设专业课阶段,需要全面整合文化、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因知识底子“薄”,导致学业焦虑心理。大三学生已对自己所学专业、社会大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己的将来,目标仍然不确定,产生对未来的迷惑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思潮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仍不完善,多种态度、标准、思想相互“切磋”,处于“三观”濒临成熟的缓冲期,产生压抑模糊心理。以上两方面如不能得到较好的心理疏导,会导致毕业困难、对生活失去动力、对人生失去目标。

4.大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因社会就业现状所至,各高校包括民办本科高校都在鼓励学生大四上学期就进入就业期。然而,学生一边完成大四的相关课程,另一边还要整合大学“收获”,奔向招聘求职大潮中,从而产生就业、择业心理问题,更甚者会出现消极求职等心理;另一方面,毕业在即,一边要撰写论文,另一边要完成毕业前的各种离校事宜,会将学生推向烦躁的顶端,产生浮躁的心理。以上两方面如不能得到较好的疏导,会导致学生求职、就业难,患得患失于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引发一系列不文明毕业离校问题,更甚者出现极端事件。

二、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目前文献中体现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大多采取心理测试量表的方式,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或提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建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等方式。本文将从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1.针对大一年级学生因学习方法改变产生的心理压力,开展“优秀学子事迹座谈会”、“学生学业案例分析大会”,以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典型代表为主体,与大一学生分享学习方法转变过程、心理调节方法等等。针对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开展以寝室、班级、年级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文、体、学、劳活动。让大一参与者“享受”其中、收获其中。通过实践活动做好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做好衔接育人管理,让学生勇于与他人沟通、主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针对大二年级学生的娱乐与学业矛盾心理,开展“学业规划大赛”、“学生学业家长座谈会”。通过活动强调学业的重要,还要发挥家长的推动作用,辅助家长从实际出发定位孩子的能力及目标,不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引发孩子不必要的自卑、自负心理。针对学生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相关内容解析性与爱的利害,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与异往,鼓励以促进学业、责任为先的恋爱观。通过实践活动做好学校家庭互动,关注学生学业,推动学风育人管理,让学生正视学业,勇于面对恋爱问题心理,学会担当,学会取舍与放弃。

3.针对大三年级学生的学业焦虑及对未来的迷惑心理,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推广会”、“考研经验交流会”。通过专业老师指导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获得奖励的方式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考研,做好升学与就业的选择,调节学生内心的焦虑及迷惑。针对“三观”渐于成熟的大三学生,因各项思想碰撞而产生的压抑心理,开展优秀毕业生返校事迹报告会,以生动、亲近的方式与在校生沟通,讲述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努力拼搏事迹,以此助力“三观”的正确形成。通过实践活动,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育人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增强专业技能学习,对未来有一个初步打算,对“三观”有更深刻的理解。

4.针对大四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开展“就业简历点评会”,与学生交流如何总结大学四年所获,制作体现个人“闪光点”的、求职意向明确的求职简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求职自信心。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激励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辅助学生就业及择业。针对因即将毕业产生的浮躁心理,开展“毕业、就业有关事项说明会”,让学生根据时间推进做好相关安排。通过实践活动,完善就业育人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明确毕业前的各种事项,合理安排,顺利毕业;尽早给自己合理定位,实现顺利就业。

三、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呈现出“多面立体”效果,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作用体现于实体,感知于无形,但其中的影响效果是极其明显的。

1.防患于未然,影响于无形。不可否认一点,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人都患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疾病,比如强迫症、烦躁等等,但并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学生患有医学上的心理疾病,且患病人数不多,这类心理疾病学生的医治方法大多选择休学医学医治。对于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防患于未然、影响于无形,从学生实践活动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达到最优,即可以“防”又可以“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相融合,更有助于解决、疏导心理问题学生的病症。

2.干预极端个体,宏观调控整体。心理健康本身的状态就是一个变量,一颗心是孤独的,但一群心是有力的,个人如粟,集体如仓。因此,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很多颗心因为一个理由在一起,彼此会有影响和照应。同时,注意日常学生心理状态调查,针对心理危机情况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既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也从关心帮助学生的角度,控制住极端问题。在心理健康个体或集体教育过程中由学生管理者传输健康的思想、道德,最大限度地发挥“仓”的包容度和安全感。

3.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共同辅助学生学业有成。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生,更是家长希望的延续者、社会的建设者。因此,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立足学校,联系家长,将学生推向社会,从中认知自己、感知社会,面对问题、接受现实,完善自我、调节心理,顺利完成学业。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主要因学业问题、人际问题、就业择业问题带动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生管理视角剖析学生心理问题,更有的放失地进行实践活动引导,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薇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186.

[2]李利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30):95.

[3]林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34.

[4]龚霞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教育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3,(1):85.

第4篇

Abstract: In Ma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d one year. In this year, from government order support disaster area's giving priority to, to the society by the economical material object support disaster area, the disaster area constructs like a raging fire expansion. Unceasingly are also changing under government order's incline and the social support's disaster area people regarding the system and society's dependence. This article is beats a drum town center elementary school's several schools based on the Beichuan county to visit, the county-wide other 20 elementary school telephone interview, is interviewed teacher to achieve 44 people, investigates achievement which the student hundred institute obtains. We had discover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disaster area child the question which appear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aspect, has analyzed these question deep level reason.

关键词:德育教育灾区 儿童社会支持

Key words:The moral education disaster area child society supports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地震波及到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灾区学校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真诚同情和慰问,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其中有物质援助,硬件基础工程建设,心理援助等等。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灾后心理重建又是灾后救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救援部分。近几年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使得心理援助成为此次灾后救援的一个热点,而在这次灾难中受到心理伤害最大的无疑是那些未谙世事的孩子们。

今年5月,汶川地震过去整整一年了。笔者走访了包括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在内的几所学校,电话访谈了全县其他小学共计23所,受访老师达到44人,调查学生百余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心理援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给与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的推动灾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一些援助体制的建立。同时,地震灾害当中的心理援建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灾害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的调查地点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安昌镇,任家坪村,走访了擂鼓镇中心小学,任家坪小学,八一帐篷学校在职老师,大队辅导员以及四年级及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电话访问了北川县其余20所学校大队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在调查中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对小学生的灾后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在擂鼓镇中心小学,任家坪小学,八一帐篷学校进行,采用随机取样方式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达到92.7%。其中擂鼓镇中心小学45份,任家坪小学38份,八一帐篷学校19份。调查男生有30人,女生有72人,均为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年龄在9―12岁之间。根据表一,我们可以认为本次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编问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表一:被试性别,年龄分布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5.12地震之前有55.9%的受访者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而其中大多数学校心理教育集中于对目标、人生的励志教育,仅有少数对意外突发事件的教育,占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15.4%。有32.4%的受访者表示每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课,而更多的是偶尔一次的不固定或者一学期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总结得出,心理健康教育多呈现出不固定、不系统的状况。在对儿童关于“我的心愿”的调查当中,我们用开放的题目让儿童填写自己最想好的物品,很多儿童希望得到诸如自行车,电子词典,电脑等物品;在对儿童关于志愿者能够带我们什么的调查访谈的时候,67%的儿童选择志愿者能够给与我们礼物,生活用品,衣服等等,而不到50%的儿童回答精神上的帮助,比如勇敢面对挫折,学会自立。

二、救助在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困难,重建家园。对于儿童,各地的志愿者来到学校,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回归校园的亲切感;社会各界纷纷捐资捐物,用各种方式来帮助灾区儿童。只要是来到学校总得给同学们带来礼物,除了关怀还有物质上的弥补。

在访问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的杜校长中,我们了解到,在5.12地震后一个月的时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很多,学生们只要看到有志愿者来到学校都很高兴,因为学生们都知道他们会带来吃的,穿的,用的。一旦来访的志愿者没有带,似乎学生们的欢迎的热情也不够高。在采访中,杜校长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一个地方机构来学校捐赠体育器材,需要星期天召开一个启动仪式,要求学生都要到场参加,但是由于来访的机构没有给学生带来礼物,加上又是星期天,结果学生没有组织起来。这种情况在八一帐篷学校等其他学校都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外界对于儿童的救援似乎在学生的严重看成了一种“应该”,“因为我们是灾民,自然应该受到外界的帮助”,“我有权得到外界的帮助”。这种救援如果变成了一种义务,将助长灾区儿童的依赖心理,对于灾区儿童的人格塑造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事情。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他们在这种社会的支持当中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依赖。灾区社会支持包括政府对于灾区的制度支持,民间对于人们的经济,实物的援助,优先照顾灾区人民的一种行为,像上面提到的体育器械捐助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当社会的支持达到一定的阈值就会产生社会依赖,对灾区儿童今后社会化过程当中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影响巨大,如何把握社会支持的一个度使得最后能够很好的制度和支持退出成为我们讨论的一个焦点。

消除灾区儿童的社会依赖的重任落在儿童道德教育上面。儿童的道德教育也是社会道德建设一个重要部分,灾区儿童出现的这种问题让我们看到德育教育的方向,灾区儿童道德教育必须见之于行动,即教师传授一定的道德观念,让儿童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而变成儿童的实际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第5篇

20xx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少先队的中心工作为重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培养的途径。发挥少先队团队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以实践体验为中心的多彩的队活动,继续开展“养成道德好习惯”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工作重点

1、 德育

(1)、通过各种途径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以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鼓励学生争做合格的小公民;

(3)、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

(4)、关键抓好班级的纪律,重点做好转化待进生特别是双差生的教育工作;

(5)、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鼓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6)、结合“十一”等各种节日,进行爱国教育;

2、智育

(1)、继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2)、成绩及表现好的同学要经常鼓励,即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3)、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4)、开展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的活动;

(5)、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发展个性教育;

3、体育、美育、劳育卫生教育

(1)、布置美化教室,按月更换优秀作业,出班报;

(2)、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积极参加假日活动;

(3)、认真做好两操,开展有益、健康的课间活动;

(4)、要求学生认真上好各专业课;

(5)、培养劳动技能,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6)、开展“拥抱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

三、各月份的工作安排

九月:学生入校教育;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升旗活动和两操规范;;进行家访,召开学期初家长会,力争做好家校合一;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十月:庆祝国庆活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十一月:期中考试;加强学风建设;

十二月:开展以科学创新为主题的主题班队活动;加强学风建设;

一月:庆元旦活动;期末总复习;期末考试;放寒假。

20xx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二)一、计划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全面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少先队员更好地掌握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成为幸福生活并能创造幸福的人。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

1. 加强学校辅导员以及校内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星级中队”的评选机制,提高班队集体建设的水平。

2. 加强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建设。学期初开展大、中队委的培训工作,培养队员管理少先队、热爱少先队的主人翁情感。选拔有责任心的队员组成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努力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少先队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二)建设一个基础扎实的少先队活动阵地。

1. 建好红领巾校园文化宣传栏。及时更换内容,营造优雅、活泼、趣味与知识并存的文化氛围。

2. 抓好红领巾检查岗、旗手、护旗手等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展示少先队员风采的一个窗口,成为进行队员爱队、爱校、爱国教育的一个优秀的阵地。

3、建立健全中队建设,加强中队辅导员的培训、指导,切实开展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使中队活动真正成为少先队员常规教育的基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坚持不懈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1. 环境卫生。本学期学校大队部将重点抓好卫生,各辅导员老师要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清洁卫生工作。要着力清除卫生死角,要教育、并督促学生有条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室内外一定要保持全天的干净、整洁。校值日生要做好监督、检查、评比工作。

2. 文明礼仪。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深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学校将通过设立文明监督岗、主题班队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实践训练活动,把礼仪规范作为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规范队员行为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队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各中队都要教育队员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有教养。大队部将加强对着装、个人卫生、红领巾佩戴情况的检查力度。

3. 抓好每日检查评比工作,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要继续指导好每天的评比工作,认真做好检评结果统计,公平公正的把检评结果纳入到班级评估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一日常规评比、“校园之星”评选以及“星级班级”评比等活动,抓好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努力实行全程跟踪督查,进而落实常规管理要求,提升学生文明素质。

4.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将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主要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安全常识为内容,针对师生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开展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道路安全教育,以确保学生安全。各班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晨会、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做好放学时的护导工作,加强管理,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5.开展节日活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各班级要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三月份开展学习雷锋,争做“四好少年”系列活动。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前后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四月份开展“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清明节扫墓活动,并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环保、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五月份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鼓励全校的同学都来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六月份将儿童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结合在一起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6. 心理健康教育。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各中队辅导员负责队员的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帮助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7. 关注弱势群体。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孩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困生档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8. 网络育人。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网络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班队工作计划,新学期校园环境布置。

2、举行开学典礼。

3、强化常规管理,突出安全、礼仪、卫生教育。

4、召开值日生会议,健全和完善少先队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各项评比标准。

5、进行教室布置,打造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月份:

1、开展学习雷锋,争做“四好少年”活动。

2、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

3、开展“爱绿护绿”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4、组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四月份:

1、各中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社会实践活动。

3、开展“地球日”环保教育。

4、春季卫生知识讲座。

五月份:

1、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热爱劳动”教育。

2、举行春季田径运动会。

3、开展安全疏散演习活动。

4、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

六月份:

1、开展庆“六一”活动。

2、开展“世界环保日”宣教活动。

3、少先队工作总结,评比星级班级。

4、布置暑期工作。

20xx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培养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以班队会和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发挥队干部的作用。结合本班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本学期的中队工作。

二、中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8人,其有2名同学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有6个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比较差。

三、本学期工作要点

1、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2、狠抓后进生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绩。

3、加强学生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

4、积级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利用各种有利的时间和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形成竞争氛围,互相帮、赶、超,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互帮、互学、互比的良好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工作树立信心,共同确定帮助他们的办法;多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以达到期良好效果。

4、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指导他们的工作方法,提高他们工作的能力,同时让他们献计献策,共同建设班级。

5、协调好与其他任科老师的关系,共同对学生施加教育。

五、工作安排

九月:

1、制订好新学期中队计划。

2、了解学生假期活动情况。编排座位,选定班干。

3、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庆祝教师节主题队会。尊敬老师并以此为主题出版第一期板报。

5、建国61周年小报和“感恩之声”歌咏比赛的准备。

6、学生科技小制作和科幻画作品的准备。

7、中队学月小结。

十月:

1、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2、开展“感恩歌曲大家唱”主题活动。

3、纪念少先队建队六十周年,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十一月:

1、11月9日消防宣传日,中队出一期墙报。进行安全教育,了解和掌握生存自救的本领。

2、开展卫生、环保教育活动。

3、主题班会和主题墙报: “文明”。

4、进行班级书写比赛。

十二月: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第一步。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九江学院抽取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共500人,问卷回收后,经仔细筛选后保留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76.8%。其中,大一114人,占29.7%,大二155人,占40.3%,大三61人,占15.9%,大四54人,占14.1%;男生184人,占47.9%,女生200人占52.1%;专科生186人,占48.4%,本科生198人,占51.6%;理工科类151人,占39.3%,文科类179人,占46.6%,艺术类54人,占14.1%。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需求

1.自我意识方面

调查显示有146人(38.1%)对自己的态度不够积极; 74人(19.3%)认为自己的自尊心不强;明确表示对自己不满意的学生有152人,比例高达39.6%。还有79人(20.6%)不确定自己的表现。这表明自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悦纳,形成积极清晰而稳定的自我概念。

2.在校适应方面

有287人对学校存在明显的消极情绪体验,感到空虚无聊,占总人数的74.7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337人,占87.8%)渴望结束彷徨找到新的目标。因此,生活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寻找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进行大学生涯规划。

3.学习方面

有45.5%的学生(175人)选择如何维持激情和学习动力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23.7%的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管理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案,只有2.3%的学生把缓解学习压力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所以学习心理辅导要突出学习动力和激情的维持、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教学。

4.人际关系方面

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122人(占32%)最想学习的是交往技巧,希望提高自信心和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的学生各占26.6%,只有14.5%(55人)的学生认为改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这就说明人际关系辅导要强化交往技巧和艺术以及自信心训练。

5.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和理解爱的涵义。对于与性有关的知识,230(占59.9%)位大学生最希望了解的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其次为性道德、法律知识,有7%和7.6%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最希望了解婚前的后果和避孕知识。恋爱心理辅导着重帮助学生学会兼顾学业、理解爱的内涵。尽管只有11人(2.9%)选择了学会承受恋爱挫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有限,失恋后常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引导学生承受爱情挫折也是重中之重。性健康教育的重点则是性生理知识和性心理知识、性道德和法律知识。

6.情绪稳定方面

调查中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愉快,15.6%的学生不确定自己大学生活的感受; 46.1%的学生(177人)希望自己能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希望自己具有克服不良情绪的能力的学生比例有39.6%,同时有306人认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有待提高,约占总人数的79.7%。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情绪稳定和成熟的要求。所以情绪调控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和克制情绪的方法和能力。

7.意志品质方面

当问到是否能坚持一件事时,265位(69%)学生回答无法长时间坚持下去;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只有21.1%的学生选择先学习,还有217人(56.6%)的人摇摆不定,不能肯定自己的选择,25.2%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会选择娱乐。说明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坚持性和自制力,自觉性和独立性也是许多大学生有待改进的方面。所以意志品质优化的是大学生意志品质训练的重点,尤其是坚持性和自制力。

8.就业方面

对于如何更好地为求职和就业作准备,164人(42.7%)选择了进行生涯规划发展相关能力,其次选择如何提高自信迎接挑战的人有34.4%,人数为132。就业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提高学生自信和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要求

有84.9%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大一年级主要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选择人数为和百分比分别为272人,70.8%)、生活适应辅导(260人,67.7%)、自我意识教育(209人,54.5%)和人际关系辅导(151人,39.4%);大二年级主要进行恋爱心理辅导(240人,62.5%)、性健康教育(170人,44.3%)、人际关系辅导(170人,44.3%)和情绪调控指导(99人,25.8%),大三大四可以将就业心理辅导(364人,94.8%)、意志品质训练(172人,44.9%)、情绪调控辅导(163人,42.5%)和性健康教育(86人,22.5%)作为主要内容。可以看到,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有所交叉,说明大学生的需要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四、结论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和时间要求是有所侧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和课程安排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要贴近大学生心理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较为合理的安排是: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卫生 调查

随着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与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严峻的形势致使他们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之中,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及时干预和引导则极易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甚至精神类疾病。预防和干预心理行为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在《中国精神卫生规划(2002-2010年)》和《中国精神卫生规划(2011-2020年)》中,卫生部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应达到60%,2015年达到70%,2020年达到80%的总体要求。文献中对2002~2010年在校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研究较多,从结果上看基本已达到规划要求,但针对2015年达到70%的这一层次要求是否能够达到还未见报道。因此,为了确保调查研究的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比性,我们采用朱紫青[1]等设计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不同年级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自行设计一些题目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希望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中国药科大学在校本科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低年级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200份,高年级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96.25%)。

1.2方法。

为了确保调查研究的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比性,采用朱紫青等设计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自行设计附加题目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看法。调查问卷共24题,5道是非题,19道选择题,前18题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中的内容,根据问卷设计时提供的计分方法计算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后6题为附加题目依选择的百分比进行统计。

2.结果

2.1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5.47%,高年级的知晓率为69.22%,低年级的知晓率为64.35%。高年级的知晓率高于低年级的知晓率,但二者均未达到卫生部提出的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应达到70%的要求。

2.2精神卫生知识的基本认识情况。

从调查问卷设计看,1-7题可以归类为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基本认识,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对“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知晓率低于70%以外,其他的均高于70%,这说明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常识掌握基本达标。

2.3心理健康教育及帮助的获取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其次是学校教育,再次是聊天,然后是从上辈人传递而来。低年级和高年级调查结果略有不同,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和学校教育的低年级同学分别占39.66%和22.41%,而高年级分别占31.88%和42.03%。调查显示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对获取心理问题帮助的途径是相互认同的,首选找朋友倾诉,其次是通过看书学习自己帮助自己,想到找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得到帮助的不足五分之一。

2.4对精神类疾病的知晓情况和人际关系的调查。

问卷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考试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知晓情况进行考察。其中对考试焦虑症回答的正确率为65.94%,但对社交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回答的正确率仅为47.56%和27.03%。对困扰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多的学生选择同学之间的关系占到60%,其次与老师的关系占到21.08%。

2.5对心理咨询情况的调查。

调查问卷的后6题为自行设计的题目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一些看法。认为学校有心理辅导室且经常有学生来咨询的占到52.4%,认为从来没有人到心理辅导室咨询的占到32.9%。有38.38%的学生不知道哪里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0.27%的学生会担心由于别人误解而拒绝去心理中心咨询,仅有38.4%的学生认为校心理咨询中心或医务室的咨询是专业的。

3.讨论

3.1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5.47%,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卫生部提出的到2015年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70%的要求,该调查结果与闫芳等[2]在2013年的调查结果和王变云等[3]在2014年的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同时调查显示,高年级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晓情况高于低年级学生,且大学生对基本精神卫生基础知识的了解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典型的精神类疾病及相关症状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这说明学校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网络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加完善以适应这些思想超前但心智还不够成熟的“90后”大学生。笔者认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合时展需要的较好的教育模式之一[4]。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门诊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咨询的倾向是基本持平的。

3.2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认可度。

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医务室的咨询是不够专业的。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体系不够完善的一面。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大多是具有心理学教育背景的专业课教师、校医务室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大都以兼职为主,专职人员匮乏。一方面他们的个人精力有限,另一方面确实存在理论基础不扎实,缺乏培训及咨询技术欠缺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如果能够建立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的机制,则不但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认可度而且可以辅助高校鉴别、诊断学生患有的精神类疾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学校处理此类问题的风险。

3.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

从对困扰学生的人际关系的调查可以看出,与教师的关系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从“幼儿园教师暴力虐童事件”到“教师学生事件”等的报道都表明了“校园的冷暴力”――“师源性伤害”[5]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针对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是关注的重点。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反映教师素质的指标之一,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从学校管理层面上讲要关爱教师,给教师减压,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教师来说更要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与时俱进;最终成为学生尊重、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朱紫青,张明园.重点人群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的问卷设计[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5-11.

[2]闫芳,李文秀,靳伟国,等.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精神卫生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822-825.

[3]王变云,朱晓卓.宁波市大学生精神卫生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70-72.

[4]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81-86.

第8篇

我校一直把“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探索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一、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探索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到2005年正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了专业的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迈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只有一间咨询室,规模小、功能不够齐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本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始终没有凸显出来。2009年,甘肃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资助建设30所标准化心理咨询(辅导)室后,我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A级标准化心理咨询(辅导)室创建学校,学校在省厅拨付的1万元专项建设经费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房屋的装修,设施设备、软件等的采购。目前,我校已建成了由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沙盘游戏室、心理宣泄室、心理阅览室、音乐放松室组成的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式步入快速发展期。

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

1. 校长重视,组织指导

校长的重视和直接领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校长的态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有效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校长及时更新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分管德育的副校长紧抓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我校组成了以校级领导、中层人员和班主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指导中心由1名专职教师和8名兼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宣传切实可行的心理保健与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以学生心理顾问和家长参谋的身份为学生、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学会自助,家长学会正确家教。

2. 班主任参与,教师重视

我们通过培训、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让班主任转变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我校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三、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培训提素质

学校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软件建设,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目前,我校已有2名教师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学校深知,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为此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两期“家庭教育论坛”,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的老师还同与会家长进行互动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心理困惑。目前“家庭教育论坛”已成功举办了8届。

我们为一年级学生家长作了主题为“希望在这里起飞”的家庭教育讲座,从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常见学习问题、良好习惯养成、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在为四年级学生家长举办的家庭教育论坛上,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对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错位、盲从、溺爱等诸多问题,与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其中一位家长谈到自己的孩子很自卑,在班级中总是默默无闻,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不愿意参加,这个问题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教师分析了孩子自卑的原因,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在与辅导员教师的交谈中,很多困扰家长许久的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

2. “沙盘”促成长

沙盘游戏疗法,又称箱庭疗法,是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的沙具中自由挑选,把沙具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从而展现自我的一种心理疗法。它对焦虑症、恐怖症、多动症、自闭症、遗尿症、抑郁症等病症有良好的矫治效果。我校派专人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接受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后,在学生中开展以成长性为主的“团体沙盘”和以矫治性为主的“个体沙盘”活动,受到学生喜爱。

一些做过沙盘游戏的中学生,在游戏前都认为这个游戏只是为玩而玩,是随便玩,当游戏结束、老师点评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游戏不只是简单的玩乐,更是一种测试、启示、矫正。一名学生说:“我们总是把沙盘摆得很满,其实可以给别人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名学生认为,这是自己与心灵的交流,每次玩游戏都有新的感悟。

3. 游戏缓压力

心理游戏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沟通交往、生存意志、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有效地帮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成功激励、合作竞争、感恩责任、创新拓展等方面的教育。

一名学生在参与心理游戏后写道:“它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一堂课,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其实缘分就在我们身边,友情、真情就在我们身边,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它、慢慢品味它。”另一名学生认为:“平时我有些孤独,除了几个好朋友外很少有人主动找我,我也不敢去打扰别的同学,这令我有些自卑。但在今天的游戏中,大家都在积极地寻找和自己有缘的同伴,有许多同学注意到我了,我感到十分快乐,不再自卑了。

4. 咨询解心结

咨询分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我校团体辅导由咨询师指导班主任,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学校咨询辅导是学生成长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途径。咨询辅导以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学校生活适应、学习问题、交往问题、青春期困扰等。咨询辅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中心。

很多接受过心理辅导的学生都表示更加喜欢心理咨询了。一名学生说:“我有烦恼喜欢说给张老师听,和张老师聊天无拘无束,有一种和同龄人聊天的感觉,既化解了矛盾又感受到了快乐。”另一名学生因为作业上的问题和母亲争吵,与老师沟通后想开了,主动给母亲道歉。还有一名从外校转来的学生,曾经很不适应新环境,觉得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难,在心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开始主动与同学交往,与新班级融和在一起。

5. 校刊助普及

心理知识不应该只是在心理课堂上教授,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加以普及。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刊《心灵港湾》应运而生。该刊物主要面对全体在校学生,设“心之约”“心语轩”“青春风铃”“休闲沙龙”四个子栏目,精选学生喜欢的心理小辞典、校园案例、个人习作、幽默笑话等文章,每月出刊一期,向五至八年级的学生免费发放。

6. 测量辅诊断

我校从北京师范大学引进了一套信度与效度较高的心理档案测评系统,涵盖了智力、人格、职业倾向等方面的测评项目,为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搭建了平台。本着心理测量“慎重使用,辅助诊断”的原则,学校选择了六、七、八年级的学生作为测评对象,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部分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对在测量中发出“预警”的学生做了早期干预。

第9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加强大学生间自助—互助的朋辈辅导,提升学生自助、互助能力,已成为高校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培训和团体心理辅导的观摩学习,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的心理互助员,这支队伍日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之外的重要心理辅导力量。

一、“朋辈小家”的筑梦之旅

自“梦开始的地方——2011级新生入学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顺利立项开始,打造“传递朋辈关爱,助人自助”的“朋辈小家”就提上了行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程。

1.体验朋辈关爱,“朋辈小家”初具雏形

(1)理论培训。通过《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大学生适应与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积累了相关基础知识。另外,以组织心理班会为契机,培训心理委员与人沟通及设计心理班会的理论知识。

(2)技能培训。考虑到朋辈个人辅导对心理互助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我们主要以培养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为目标。通过体验学习、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基本技能。

经过一年多的面向大多数学生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团体辅导活动,推动了学生对心理健康认识的重视程度,激发了他们利用心理学知识助人的热情,这种背景使得我们选拔优秀分子担当朋辈心理互助员成为可能,“朋辈小家”初具雏形。

2.传递朋辈关爱,“朋辈小家”初出茅庐

(1)朋辈心理互助员的选拔。2012年9月,“朋辈小家”正式组建。我们以热心、可靠、具备较强的自我觉察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作为选拔标准,通过学生申请、面试两个环节选拔了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的2011级学生担任朋辈心理互助员。他们大多数都有担任心理委员的经历,也曾在院级、校级心理健康知识比赛中荣获奖项。

(2)朋辈心理互助员的服务。2012年11月, “朋辈小家”顺利完成了行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立项活动的申请。同学们设计的“别让时间流浪”2011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在答辩会上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在接受有关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的培训后,他们以主要领导者的身份对2011级同学开展了团体辅导活动。

(3)回馈朋辈关爱,“朋辈小家”效果初显。从入学初第一次参加团体辅导,体验到朋辈间温暖的鼓励像一簇光拥抱另一簇光一样照亮了彼此的心间,到第一次组织团体辅导,见证了光与光的拥抱所释放的无穷力量,朋辈心理互助员们收获了很多感悟。有学生在心得中写道:“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交流……每一个人都会在大学里收获珍贵的友情。”也有同学对心理辅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心理辅导不仅是一种愈人的途径,更是一种自愈的方法,它是一碗可以让心灵重新起航的汤药,它有苦有涩,但是回味甘醇。”还有学生对朋辈志愿者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朋友,可以是教育者,也可以是领导者,但我们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是关注、倾听和真诚的赞美。我们要敞开心扉,带着一份真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引领他们按照一定的方向前行。”

在经历和反思朋辈辅导活动中,我们充分激发和培育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团体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指导下能够自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作。

二、对“朋辈小家”组建过程的反思

回顾文学分院“朋辈小家”的组建过程,我们梳理出以下经验为其他学院组建朋辈心理健康辅导队伍提供借鉴。

1.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的热情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不仅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成员可以在团体中学习、模仿其他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培养自我反省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的心理品质等。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朋辈辅导的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助人活动中来。

2.朋辈志愿者的培养与选拔,是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工作的前提条件

(1)搭建阶梯式心理委员成长训练平台,培育优秀心理委员队伍。心理委员是选拔朋辈心理互助员的重要来源,因此培养优秀的心理委员是组建朋辈辅导队伍的重中之重。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心理委员的成长发展水平,设计分年级的成长训练平台。一年级以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及助人理念为主,主要是组织心理委员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指导其召开心理班会,鼓励其参加校级、院级心理健康知识比赛等。通过这种以活动促发展的方式,经过一年的训练,2011级心理委员多次在校级、院级心理健康知识大赛中获得奖项;二年级以提升朋辈团体辅导技术为主,指导其设计、组织不同专题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方案的能力。三、四年级以提升朋辈辅导技术为主,培养心理委员进行朋辈个别辅导的能力,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以及学会倾听、观察等心理辅导技巧。

(2)培训模式做到在循环中体验。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培训模式是一个循环性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学习模式基础之上的“边做边学”。他们首先经历朋辈关爱,在此基础之上反思自己的经历体验,在反思的过程中体会做什么内容的帮助比较困难,什么内容的帮助比较有效,通过这样的反思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经历和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收获,然后再进行体验经历。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学习体验——反思——学到更多——再体验,在体验与反思中培养自我觉察以及共情能力。我们的培训模式主要包括个人反思练习、小组活动方式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例如,我们在每次观摩活动后,及时进行个人观摩心得的总结并分享经验。

(3)朋辈心理互助员选拔标准要明确。朋辈心理互助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互助员的素质。首先,朋辈心理互助员要具有良好的人格特质,只有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较强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待人热情、真诚,能够给人以温暖,才能做到对同学们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其次,朋辈心理互助员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诸如平等互助、保密等工作原则,同时还应掌握心理学的一些技巧,如学会倾听、观察、助人等。再次,朋辈心理互助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自助能力和一定程度的承受能力。

3.建立、健全朋辈心理互助员工作制度

(1)建立前期预警与后期反馈相结合的制度。班级心理委员是朋辈心理互助队伍的中坚力量,需要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并迅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如发现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汇报给心理老师。同时,朋辈心理互助员还要承担受过心理辅导的学生的后期追踪工作,如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态平衡。心理委员既要保密学生的信息,又要意识到接受服务的学生确实在很危急的状态时找到专业人士反馈这些问题。

(2)加强对朋辈心理互助员的督导与评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定期对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要对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如设立考评细则、奖惩制度等,并定期组织例会进行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李真,朱凌云.朋辈辅导工作的创新实践[J].北京教育,2012(6)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援助;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6-0012-0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五·一二地震发生三年后,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由地震灾难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同反应进行调查。2011年,经全国妇联、四川省妇联审批,崇州市成为中日合作四川大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试点地区之一,而元通小学是三个试点单位之一(崇州市上元村心理援助服务站、崇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崇州市元通小学),所以,本次调查研究以元通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

元通镇位于崇州市北部12公里处,土地面积23.12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5000多人。镇上有中学和小学各一所(幼儿园不在调查行列)。其中中学生783人,小学生1230人。中学和小学都在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无人员伤亡,但是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次筛查于2012年1月16日(震后三年多)在崇州市元通镇小学、元通镇中学两所学校进行,由学校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助施测。参加筛查的学生有1445名,有效问卷1445份,有效回收率100%。数据收集后交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力博士进行了初步的整理

分析。

此次测查评估的内容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分别使用的是CPSS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儿童版、斯宾思儿童焦虑量表、儿童行为自评量表作为筛查工具。本报告呈现了量化指标的初步结果,并提出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初步建议。

一、人口统计学信息

从性别分布来看,此次参加测查的学生中,男生717名(52.5%),女生650名(47.5%),性别分布较均衡。从民族分布来看,汉族学生1443名(99.8%),非汉族为2名(0.2%)。学生年龄分布在8~16岁,平均年龄12.34±1.86。

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在CPSS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筛查中,基于目前的诊断标准,闯入症状簇有一个阳性症状、回避症状簇有三个阳性症状、高警觉症状簇有两个阳性症状即可判定为PTSD阳性案例;抑郁量表总分大于(或等于)15即判定具有明显抑郁症状;儿童焦虑量表总分大于(或等于)30,即判定具有明显焦虑症状。

结果显示,本次测查的学生中有608人(42.1%)抑郁症状明显,334人(23.1%)焦虑症状明显,231人(16%)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59人(4.1%)退缩症状明显,45人(3.1%)违纪症状明显,25人(1.7%)攻击症状明显。

(二)不同性别的症状比较

对不同性别学生症状比较的结果显示,除抑郁总分、攻击总分女生与男生无显著差异外,焦虑总分、PTSD总分、退缩总分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违纪总分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三)不同年级各症状的比较

不同年级中小学生经历地震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关于抑郁、焦虑、PTSD、退缩、违纪、攻击等六个方面的具体数据如下:

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事学生在抑郁和PTSD两个方面呈上升趋势:

在抑郁分组中:

施测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人数 662人 783人

百分比 36.6% 31.2% 33.3% 45.7% 53.7% 48.8%

在PTSD分组中:

施测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人数 662人 783人

百分比 9.8% 4.6% 10.0% 19.8% 26.0% 22.6%

本次崇州市元通镇中小学校全体学生筛查结果显示,有231人(16%)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若没有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如强迫症、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物质滥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这些PTSD阳性案例是需要进一步临床诊断和专业干预的重点关注人群;608人(42.1%)抑郁症状明显;此外,超过23.1%的人具有明显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焦虑不安等;虽然,随着时间推移与对环境的逐渐适应,多数人的抑郁与焦虑症状可能会有所缓 解,但仍有部分个体的抑郁与焦虑症状会持续存在,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对本次的筛查结果,尚需要作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以揭示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在后续的心理干预和进一步的心理评估中继续收集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呈现对于原因和对策的解释,以便向学校提出更为具体的工作建议。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过度夸大了学校在心理援助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社区、家庭的重要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援助工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来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科学性和实效性欠缺,造成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援助的滞后甚至走入误区。

(一)心理援助意识薄弱化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直接面对受灾害影响的中小学生的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工作也直接、方便得多。

由于害怕被贴标签或是其他的原因,大部分受灾人员都会向援助者表达他们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心理援助,即使是天真烂漫学生也不例外。虽然每一个人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受灾者心理恢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笔者这次去日本研修时,听取了日本阪神地震幸存者植松秋关于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由于心理援助不及时,造成长达十多年PTSD症状的修复经历。但是,在这次调查所走访的几所学校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问到有无专门的心理教师时,主管的领导和负责的教师回答说:“所有的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问到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时,他们用开展“心理咨询”这个时髦的词来回答,当问到具体开展了哪些有效的活动时,也用开展“心理咨询”来回答,好像心理咨询是一剂万能药水,什么疑难杂症都可以解决。不难看出,虽然人们对心理援助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还并不清楚心理援助与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调查走访中发现,个别学校在地震前还不时地进行疏散演练,地震后,修建了新的教学楼,三年的时间内反而没有开展过一次疏散演练了。问其原因,回答说:没有时间,再说,不会再发生那样的地震了,楼也修得很结实,震不跨。

(二)心理援助工作学科化

将心理援助融入学校工作中的做法是可取的。2009年,四川省教科所专门编制了一本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并将其纳入了正规的课程之中。但是,这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学校在课表上注明“心理健康”,有的学校则是在“实践”课中进行,而且科教师基本由学校行政领导(政教办教师)、即将退休的教师担当,管理实施由学校德育处(办)来负责,片面、方式单调、乏味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灌输,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代替心理援助,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代替心理咨询。

(三)心理援助工作片面化

学校在开展心理援助时,工作重点是倾向于中学生的,特别是高中学生,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应有的心理援助。同时,即使是中学生,内容也主要偏向于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等方面,忽视了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防灾教育则更是处于游离状态。2013年,在崇州的街子镇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防灾演练”,而且在演练当天全市拉响了防灾警报,但响应的学校寥寥无几。

(四)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

作为崇州市名师视导小组成员,笔者参加了小学组几个学校的视导工作,工作中发现: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部分学校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是没有设备,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并没有真正实施;第二,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有设备,但是没有专人管理;第三,学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程式化,还是参照语文或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一旦有检查,则是全体动员,做资料,选人做一节课。检查完毕又恢复常态,检查组往往也只是翻看一下资料,听一会儿课,在总结时往往会给出很高的评价,皆大欢喜。中学组的情况要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在有高中部的学校,只有初中或是九年制的学校的情况大同小异,心理援助工作的实施情况最终取决于校长对这项工作的喜欢程度。

(五)心理援助工作强制化

与心理援助工作形式化相反的是,部分援助者过于强化援助的能动性,在实施心理援助的过程中,往往只凭自己的一副热心肠,采用一些不专业的方式进行,比如思想化、政治化的安慰,再不然就是空洞乏味的说教,而并没有真正去体会和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现实需要,没有认识到援助者的时间表并不代表就是受援助者的时间表,一厢情愿地实施援助,结果反而让受援助者反感,也对心理援助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四、对策与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心理援助工作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既有交叉,又各自独立的两个范畴。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把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部分人过于强调心育或德育的重要性,因此造成在工作中把心理问题德育化、德育问题心理化的现象。

其次,学校心理援助工作包含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能力实施的心理咨询、防灾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进行心理援助的一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防灾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援助,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对于专属人群的工作,不应将其功能外延无限扩大化。

再次,应充分发挥受援助者的能动性。强制的援助是不可取的。援助者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创造有利条件、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己来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将其自身的自我修复功能充分调动起来,也才能实现援助工作功能的收益最大化。

最后,心理援助工作具有针对性、长期性和长效性。心理援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和看到成效的,例如,针对一例PTSD案例,我们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应激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应激反应展开治疗,并且还要进行长期的跟踪治疗和观察,有可能在一两年内看到成效,也有可能要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作为援助者,我们能做的、要做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实现自助、助人。

(二)组建专业的援助队伍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学校心理援助中应该对学生实施有能力的心理咨询,这就要求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保健师或心理咨询师,由他们来定期或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学生的心理援助,有效地规避由于援助者不专业造成心理问题扩大化的现象。

一方面,培训和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为了更好、更多地吸取先进的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开展好心理援助的前提;另一方面,培训和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组建专业的援助队伍,发挥专业人员的特长,除了能让援助内容多样化、深入化,还有助于活动实施的督导和扩大援助面的辐射作用,将援助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

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适应扮演角色的不断变换外,还要承受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很难想像,一个自身没有幸福感、安全感和正确价值观的教师会带给学生幸福感、安全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开展多样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援助因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而有所区别,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又有所重合、延展和升华。小学阶段应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挫折教育、防灾教育等专题教育。

中学阶段应以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性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挫折教育、防灾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

就开展心理援助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而言,不同的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和表达方式,对表达能力差的小学生可采用绘画语言或一些肢体语言,并逐步向言语表达能力引导;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个体除了采用言语表达外,还可以采用书面语言,比如写一些心情日记等方式。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班、团队(中小学皆可)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本领和健康的体魄,这对于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大有益处。

总之,开展体验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应体现灵活、有效、多样化、多维度、潜移默化的原则,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区域特征、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倡导学生以自主探究、亲历实践与体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切莫采用“拿来主义”。

(四)建立心理援助档案

心理援助档案的建立不同于建立其他档案,它涵盖的内容是多样化、多维度的,其中既包括生命个体的家庭资料、学业上的内容记录,也有心理成长的记录,是学生整个人生成长历程的完整呈现。心理援助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自我形成客观、综合的评价,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心理档案随着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成长中的引导者、帮扶者了解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有效的援助,如此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援助体系。

(五)开设防灾教育课

五·一二大地震时,桑枣中学正是因为有了多年类似的教育训练,才有效地保证了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安全,但是,据了解,直到地震发生后的今天,依然有些学校(包括灾区学校)没有进行相关的、有计划的训练。而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在防灾教育这方面堪称表率,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兵库县立即开设了“防灾教育”课程,他们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防灾教育,形成了一整套优秀的经验,而且一直坚持到今天。

随着大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们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保存自己的生命并能适时解救别人,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开设防灾教育课程,可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如:外出到受灾点实地考察、观看视频资料、写出心得体会、设计合理化的方案(应急方案、预防保护方案)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习得生命教育的精髓,并将习得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家人,实现教育功能利益的最大化。

(六)结合实际开展心理援助实践研究

结合实际开展心理援助实践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在援助小组内进行信息共享,对案例进行讨论,以便积累更多的专业技能。日本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日本成立了专门的学校心理士学会,除了召开每年一次全国性的学校心理士大会外,平时还组织学校心理士进行专题研讨,赴海外研修,通过多种形式的探讨,交流心理援助理论研究成果和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进展,获得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积累。

另一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进行有价值的科学课题研究的前提,展开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实践经验向理论的升华,对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有效地弥补当前心理援助工作中科学性和实效性的不足。

五、建议

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崇州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因此,解决好当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是在为崇州明天的辉煌发展铺设康庄大道。

首先,建议在全市展开学习型家庭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促使家庭成员共同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再次,父母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首先,要求各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档案登记备案,专门管理,以便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援助。其次,设立家长开放日活动,将家长请进学校,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再次,重视心理辅导、援助活动课的开设和开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和困惑,对显性和隐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援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最后,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组建专业的心理援助队伍,形成有效的教学研究,培养全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进行自我心理保健,既增进了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能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学生形成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可能。

此外,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应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在社区、家庭中大力开展心理援助、防灾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心理援助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才能形成对学生心理援助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第11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九年级上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班主任,工作中既充满欢乐,但又有难言的苦衷。做一名班主任不难,难的是要做一名尽职并且优秀的班主任,却非容易。我们常说孩子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其实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也打上了班主任的烙印。进入了初三的孩子他们的身心相对于班主任的要求更多。下面具体总结一下本学期的工作:

一、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尊重学生,需要老师更大的勇气和更宽广的内心,要能眼睛里揉进沙子。很多老师都在说:“要赢得老师的尊重,就需要学生先尊重老师。”我认为尊重不分先后,不分高下。身居高位更要体恤民情,体察民意,不要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要俯下身子和学生亲近。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而不是你先尊重我,我再尊重你。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导师,如果老师都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学生能有平等的意识吗?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最主要体现在老师的言行上。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需要得到老师的欣赏、赞美、尊重,即使他有错,也值得尊重,因为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饶恕别人的错误是一种美德,老师要把这样的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

二、多鼓励,少批评

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成才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几把尺子,平时更要多鼓励,少批评。老师往往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上“一刀切”。从人的智力的几个层次来看,学习的能力固然重要,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一样重要。我们强调学生学习是第一位的同时忽略了太多学习以外的东西。所以我在教育学生时,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竭力推助之,改进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实现“人人都得到发展”。

三、常规管理常常抓,养成良好习惯

腿勤、口勤、手勤,以身作则,有条有理。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___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就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

四、弘扬正气,遏止不良苗头

班主任要___学生做人。在班级管理中,要求每一位学生认真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反思自己,提升自我的人格___力,学会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并利用学校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针对我们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们,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学期我随时同学生谈心,及时找出缺点,使学生加以改正,本班学生没有因班主任的工作失误而流失。

五、不放弃一个学生、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想提高班级成绩,必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这个学期的后进生工作中,让我深深感觉到每个后进生,他之所以不想学习成为后进生,他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有问题,这与家庭救育和学校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在学校因为他的成绩不好会受到同学的白眼,在家里家长关心的方式也成了问题,本来是关心他的,在他看来却是讨厌。所以在这方面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改变教育的方式,老师也要改变教育的方式。

六、绷紧安全弦,加强对学生安全的教育

每次周会甚至每一天都会要求学生注意安全,这个学期最主要是从上放学安全,用电安全,实验安全,交通工具安全这四个方面教育。

七、察颜观色,重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初三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升学的压力,往往容易导致心里失衡。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和学科优势,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八、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学期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或是平时放学时与多位家长进行交流。

以上是我这学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做法,当然我做得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

九年级上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1)班的化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因为面临着毕业,面临着中招考试,学生和教师所承担的压力都非常大,在这一学期中,我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以德育人,全面发展,努力使全体同学在初中的这最后一个学期内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走向成功,完成党和人民所交给的重任。为此,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求人心稳定,班风稳重,学风踏实。

本学期时间短,任务中,活动多。因此在开学之初,我就着力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他们一起算时间,算任务,把他们还沉浸在过年氛围中的心拉回来,及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同学都明白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心中有了一个大略的计划。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都及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形式多样地做好他们的思想___工作。出现了人心思稳,人人向上的可喜局面。自开学至今,流失的学生极少,不少学生的成绩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们对前途有信心,学习有干劲。

二、加强理想主义教育和自我教育。

今年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大的考试有几次月考和元月月考。以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斗志。同时在纪律上严格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把事情做好的行为和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以此为中心,制订主题班会内容。在学生中评选积极分子,树立身边的典型和学习的榜样,宣传先进事迹。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认识自强的意义、认识现在的自我。

三、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纪律教育。

我们对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抓好行为规范,从对小事负责做起;让他们牢记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了大事。培养学生愿意做小事,学会做小事。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以《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每位学生,加强道德规范宣传教育,从小事做起、从自我教育做起,根据本班特点,有目标、有措施,创设自己的特色。重点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创设良好班风、学风。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基础道德教育是___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是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对自己负责做起,从自我评价做起。坚持以德育人,坚持搞好班会活动,提高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和能力。开展爱他人、爱___、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树班风、创学风、有理想、会创新,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注意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创新能力为方向,以学生能更多地升入高一级学校为目标,协调各学科教师间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加强纪律、卫生等各项检查活动,努力争创文明班___。

爱护公共财物,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每天晨扫和午扫,严禁乱扔纸屑杂物。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培养___主义观念。及时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和早期预防工作。认真做好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行为偏差及个别心理偏差的学主要加强咨询、指导、纠正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加强了与学生家长的联络工作。对学生情况,班主任及时家访或与监护人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第12篇

一、多方接触,了解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尤其是留守儿童,更需要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四年级学生李彦炳异常好动、又脏又懒;学习习惯较差,经常惹麻烦;上课管不住自己,家庭作业也很少能完成。如何找到转变他的突破口呢?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到好办法。

一次体育课上,我发现这孩子打乒乓球的感觉很好,就用心指导、训练他打球。结果他的乒乓球水平提高很快。原来他表现不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现在打球比别人强了,觉得自己在同学中也有了强项,找到了自信心,所以没有平时那么淘气了。我常鼓励他:“咱能把球打好,其他事情一样能做好。”进一步引导他在学习上首先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努力克制自己,后来他各方面表现都有转变,现在变得既活泼又可爱。

二、组织活动,创造情境,让留守儿童置身其中,进行自我教育

创造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心的机会。我们利用每年的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开发潜能,同时更好地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运动会、文艺表演、读书演讲、书画竞赛、开座谈会谈感想。二年级同学刘华阳在元旦联欢会上出语惊人:“愿地球上的小朋友,天天开心!”;王姣琰同学由表演唱歌,成长到做了“六一“文艺演出的主持人;语文老师指导梁小文、雒焕虎、韦宝祥合作朗诵,声情并茂、精彩动人;一年级的几名小同学诵读《道德经》,也是有板有眼;刘缘龙勇夺学校乒乓球冠军。他们都努力了,进步了,心底迸出了一句相同的话:相信自己!

三、引导读书,让留守儿童在阅读中“充电”,获取长期发展的精神动力

读书能够汲取精神食粮,改变人的内心世界,涵养人的气质,还能不断地为自己“充电”。通过读书,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她像老师一样,引导孩子们去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给人温暖,自己快乐。

刘春梅同学个子小,胆子也小。我们发现她对书很感兴趣,就指导她读书。她读了不少课外书,阅读速度很快,记忆力也好,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渐渐地也敢在课堂上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习作水平跟着提高了,与同学们的交往多了、深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与书接触的过程中,改变了她敏感、孤独、胆怯、抑郁的心理,走向了自信、阳光的道路。现在,她还是喜欢静静地读书。

四、积极疏导,洒阳光于留守儿童的心灵

我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发现心理问题突出的孩子,就及时给予疏导,播撒阳光于他们的心灵之中,让他们健康成长。

六年级的梁瑞同学家庭特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常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他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差,家里没人能辅导他的学习。平时沉默寡言,不与人交往。我们找他谈心,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可任凭怎样引导,他硬是一句话也不说,总是那副无助的样子,惊恐的双眼中看不到一丝的希望。寄宿那一年,我们发现他起床后不叠被子,连续几次都是这样的情形。原来他不会叠被子。我们安排老师教他叠被子,他才学会的。任课教师给他单独设计作业,量少而又简单,都是他有能力完成的。大家肯定和鼓励他的点滴进步,结果他写的字整齐多了,也能写到格子里去了,学习逐渐有了进步。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他敢在班上说话了。毕业联欢会上,他不光发了言,脸上还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五、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

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往往比较顽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反复进行引导和教育,特别要和监护人取得联系,配合做这项工作。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能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每年儿童节,白银市白银区妇联的领导来到学校看望、关心他们,为留守儿童送来慰问的节日礼物。爱心妈妈献爱心,弥补他们缺失的爱。王岘镇的30多名妇女干部与我们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每逢活动日,她们也来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下棋、打球、聊天,共同表演节目,赠送礼物,并合影留念;有的还带学生回家做客,让他们得到了亲情般的关怀。有些孩子家里表现好,学校里并不好;有的同学学校表现好,回到家里就成了霸王;学校安排班主任老师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掌握他们的心理,然后家校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