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1 06:0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怎样让刚入校门的孩子们慢慢成长为优秀的小学生呢?怎样让这些小学生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中受到真正的知识情感、道德行为方面的良好教育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设计多趋向童趣,对孩子们快速入门,更好的学习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一年级;童趣教学;课堂
低年级的孩子爱动、爱表演、爱画画。所以,根据课堂适当的内容,多让孩子们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设计童趣课堂学习效果倍增。例如,《春雨色彩》一课,让学生说说四季不同的季节特点导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齐声回答:春季。师:那么,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学生有的说喜欢夏天,夏天可以去河边玩;有的说喜欢冬天,冬天天空下起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师:老师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的色彩最美丽,春天万物生长,是最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听,小动物们也在夸春天呢!这时,学生被这形象的比喻吸引,再学习课文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设计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学生参与的劲头更足了。向学生提问:你都听到小燕子、小麻雀和小黄莺都是怎么说春雨的色彩的吗?小朋友们说:小燕子说是绿色的,因为树叶绿了;小麻雀说是红色的,因为杜鹃花开了红色的花;小黄莺说是黄色的,因为蒲公英花开了。再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春天里还有哪些色彩?让学生拿起画笔画彩色的春天,并将他们的作品展览。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图画讲讲画中的内容,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找出一些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小雨沙沙》《小燕子》让学生聆听,多方面感知春天。从歌曲内容中知道,种子是在春雨的滋润下发芽,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春天播种下种子秋天收获粮食。3月12日是植树节,春天是植物成长的最佳时节。给学生讲小燕子为什么春天飞回来,简单了解候鸟的迁徙生活习性。而在学习《柳树醒了》时,则设计各种角色扮演完成课文的学习。比如,教师读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的内容,做动作表演小柳树醒了(生表演揉眼睛、伸懒腰)、小柳枝软了(表演双手左右摇摆)、柳梢绿了(表演手张开晃动)、柳絮飞了(表演飞翔动作)。再给学生分派角色扮演表演,选出扮演春雷、春雨、春风、春燕、柳树的学生,按角色再去练读。学生分成小组扮演朗读,很快便能将课文背诵下来。这时,引导学生讲讲春天里自己走到大自然亲身体验春天的经历,谈谈自己的发现和观察。学生说起:和爸爸妈妈去户外山林里野餐烤肉,小河水十分清澈,小草、小树的枝叶很小很嫩。还有的说起去桃花岛观光,看到大片的粉红色桃花,香气扑鼻。有的说在广场上看到一片粉色的花海,像地毯一样软软的。有的说去农民伯伯的梨树园,看到许多洁白的梨花漫山遍野,微风一吹花瓣轻轻飘落像花雨。这时,教师再教育学生这么美丽的环境能破坏吗?我们能践踏草地,折损树枝随便摘花吗?整组课的设计,有读、有演、有画、有说,孩子们的参与面十分广泛,从中受到的教育也深刻自然。
低年级的孩子自理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住宿生的孩子们,不在父母的监护培养下,为了学习过早进入集体住宿生活,那么,班主任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对孩子多生活上的关心指导外,要多结合课本内容延伸到生活自理的教育和引导中去。如,学习《失物招领》一课,就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课堂上先播放电子录音“大大的邮包”,里面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小猴和小熊是邻居,但小熊总爱往楼下扔垃圾的故事。学生听得很起劲,也听懂了故事内容,这时,开始学习课文,说说失物招领里的失物是什么,分析一下书中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共同分析出:他们乱丢垃圾的行为是错误的,但通过认领张爷爷捡回的物品时脸红了,说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这种认识到错误的做法是正确的。让学生说说文章的内容,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平时自己有没有乱扔垃圾的时候?学生都表示知道不能乱扔垃圾、保护环境是大家的事情。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时,让学生想想垃圾都是怎样来的?我们学校的卫生什么时候最不好?学生说:有的学生把一些废旧的塑料袋整理完衣服扔在地上不管,有的学生在家L的带领下买零食吃,包装袋随手乱扔。教师总结说:同学们认识和分析得很对,那么你想怎样改变这种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呢?大家住在学校,寝室就像你的家,寝室卫生一定要搞好,想想自己平时在寝室是不是有好的卫生习惯呢?经过这样的教育,家长们也都反馈说孩子懂事了,卫生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而且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向阳的,设计学生喜爱参与的教学课堂,设计多让学生受益的教学课堂。注重课堂的教育性、知识性、互动性,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得才会更快。
参考文献:
[1]石紫虹.创设情境 打造童趣课堂[J].现代教学,2010(6).
[2]张玲巍.童趣课堂:“活”一点,“乐”一点[J].新课程(综合版),2013(11).
(一)盲目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倡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表现,于是尊重、赏识、激励纷纷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有些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似乎稍有批评,就怕会扼杀一个“贝多芬”,只要学生一唱歌或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你真棒!”“你真行!”“你很好!”“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等赞扬进行笼统的评价,也不管学生的思考、感悟如何。这样频繁使用必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尊重不意味着肯定错误的或较大偏差的理解和感受,它不等于迁就和盲目的赞赏。
(二)教师自我为中心,指令性语言多
在音乐课堂中,会听到这样的话:“请你跟着老师来唱”、“你能像老师那样演吗?”“跟着老师跳起来!”在这些言语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在努力尽自己“教”的职责,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实现学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失去了“主角”的地位,不能够主动地来学,思维受到限制,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不会去想:用别的方法来演唱或者用别的动作来表演也许会更好。
(三)课堂语言欠精练
1、重复学生的发言
在学生每次发言完毕之后,教师总是重复一遍学生的话。也许是因为学生的声音太轻,教师想转述给大家,但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2、毫无意义的提问
在《龟兔赛跑》欣赏课的课堂上;多媒体出现了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画面,教师问学生:“他们是谁啊?你能给他们取个名字吗?”生答:“他们是龟先生和兔宝贝”他们两位在干什么呀?生答:“他们在跑步比赛。”图上的乌龟和兔子大家原本都认识,并给他们取一个名字有什么意图呢?叫乌龟和兔子不是更简洁吗?
又如:在聆听歌曲范唱后,
教师问:“这首歌好听吗?”
学生马上回答:“好听!”
师:“有趣吗?”
生不假思索:“有趣!”
师:“想学吗?”
学生也非常聪明,都能明白老师的意图,都大声地回答:“想!”
课堂气氛似乎格外热烈,师生互动环节也似乎得到了体现。老师难道仅仅是为了课堂气氛而设计的这些问题吗?这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吗?像这些带有暗示性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回答的问题,即使学生还没回答我们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还能算是问题吗?
3、口头禅
“好吗?”“哦……”“是吗?”“恩”等语言成了教师们的口头禅。也看了一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还是比较普遍。
(四)课堂语言缺乏生机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都曾经有过如此经历,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设计了一份相当精美的教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个人觉得相当的不错,而且教学手段用了很多,教学方法也十分新颖,可是课堂仍旧活跃不起来。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老师生动、有趣、诙谐的语言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才是重要的原因,简单枯燥的“满堂灌”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二、改进教师课堂语言的策略
新的课堂更强调了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语言的交流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体会音乐的美,同时还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在上与他人同样的课程内容时,可以用寥寥数语就能使学生心领神会。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来设计教学的语言呢?
(一)课堂评价,评得精当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具有教育、激励、改善等功能。”对学生要以描述性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其评价是不能用一个“好与不好”来简单概述。老师进行评价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鼓励时的语言也要富于感情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做出恰当反馈,对待学生不同时机不同情况的回答,采用的评价语言,令学生感到教师真正注意着自己。
《春天来了》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1:我最喜欢夏天。生2: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里小乌特别多,百花都开了,多美丽呀!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初听《嘀哩嘀哩》全曲后)师:听了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3:我觉得歌曲活泼、轻快。师:哦,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生3:我是从歌曲的速度和小朋友的语气中感受到的。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能从多方面来感受音乐。生4:我听到了“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听得真仔细!歌词都听出来了,学习音乐就需要一双音乐的耳朵。在你们眼睛是怎么样的?生5:我看见碧绿的草、红红的花,小鸟在书时枝上唱歌呢!而且阳光特别温暖。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不仅介绍了你眼里的春天,还感受到春天里温暖的阳光。
“你听得真仔细!歌词都听出来了”、“学习音乐就需要一双音乐的耳朵。需要即兴、简要的评价,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专注投入地倾听。“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了!”类似的评价不仅积极地给予了鼓励,还说明了鼓励的原因。这些语言丰富,并带有明确目的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精巧设问,训练思维
课堂设问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预设问题要善于撷精取粹,精在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1、问题尽量避免“是不是”、“好不好”、“同不同意”、“对不对”这种十分简单、不假思索的提问。人音版第二册《云》的教学片段:欣赏白云和乌云的图片,聆听《海上风暴》片段,提问“这段音乐你觉得适合白云还是乌云?为什么?”学生直觉分析后设置空白点,“你觉得白云的音乐应该怎么样?”讨论之后聆听《云》的伴奏音乐“这估音乐你满意吗?为什么?”进一步分析感知旋律的特点。
上述片段中,整个教学设计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在学唱歌曲前,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聆听歌曲《云》而是通过欣赏《海上风暴》片段再提问,从而得出白云和乌云不同的音乐形象之后再听《云》的音乐继而再提问。一系列的提问都是为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音乐形象而服务,设计得比较巧妙。
2、由易到难、启发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课堂提问最重要的目的。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会积极地去思考,就算有所思,也不能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和震撼;问题过于深奥,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从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由易到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启迪学生思考,引起认识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第二册第一课《小雨沙沙》为了让学生们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小雨。笔者通过结合小花、种子、禾苗等事物,初听全曲后,学唱《小雨沙沙》接着动画欣赏,引发想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种子听到小雨的声音会说什么?(2)种子的表情是怎样的?再表演种子进一步感知。当学生有充分感知体验以后,引导他们想象。(3)雨中还有谁与种子一样开心?又通过结合小花、小树等成长情景让学生进行歌词的再创造。
(三)情感语言,说得精妙
1、言之有序,清晰精练
所谓“序”就是指音乐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在音乐教学中,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教学语言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紧扣教学内容,讲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凡是涉及实质性内容的,每个判断的主概念和宾概念之间的关系,都要提示清楚;每个有关音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准确。要做好这些,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用什么语言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2、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风趣的语言既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产生无穷的魅力,可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年级《大鹿》教学片段。师:在繁茂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相互帮助,互相关心,在森林里无忧无虑地在生活着。有一天清晨,忽然,听到“啪”一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事呢?(随后老师用惊疑的眼神看着学生,并让学生大胆猜测。生:怎么了?生:猎人来了?他们打架了?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听完下面这首歌曲你就会知道了。生:(学生们都瞪着大大的眼睛,安安静静地竖起小耳朵想听个究竟)
有趣的事物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如讲趣味性的故事就是吸引儿童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教唱歌曲时,老师抓住二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先给学生讲故事,再风趣地设置了故事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一堂沉闷的歌曲教学课变成了一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综合艺术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3、言之有韵,声情并茂
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音乐教师要富有激情,语言要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动听。歌词朗诵时,在力度、语调、速度、音量等音乐要素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清晰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画龙点睛,为塑造艺术形象推波助澜。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片段。在学唱歌曲前教师朗诵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开满野的路边,飞来了一只小乌鸦,它不吵闹也不玩耍,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去。你们知道它赶回家干什么吗?生:带着疑惑的表情相互对视着……师:原来它们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屋里飞不动,小乌鸦叼来了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妈妈吃,你觉得它是怎样的一只小乌鸦?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生:懂事。生:是呀!多懂事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是妈妈把它养育大!你们想听听音乐版的《小乌鸦爱妈妈》吗?生:学生们竟都格外响亮地回答“想!”。师: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听音乐,学唱歌曲……
在上一片段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悟小乌鸦的孝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分析和记忆了歌词。在朗诵故事后,问学生想听听音乐版的故事吗?此时的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正浓,他们响亮的回答,相信是发自内心的。听完歌曲后,有的学生说:小乌鸦真懂事呀,我也要向它学习。有的说:这首歌真好听!我回去后要唱给妈妈听!有的说:这首歌用了不同的情绪来演唱的……学生们似乎对这首歌曲特别感兴趣,老师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以生为本,平等对话
在设计语言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即:师生的角色转变问题。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习惯地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意识,甚至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角色转换,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小指挥、小导演、小编舞、小理论家等。
(一)语言设计应关注学生
教师以尊重的口吻来设计课堂语言,唤醒学生的内心感受。如在学唱新歌之后问:“你认为哪句最好听?哪一句比较难唱?”“我们来试着唱一唱”为了进一步巩固歌曲,教师可以问:“你想怎样来表达歌曲?你想用什么方式来演唱?”等。学生会通过舞蹈、打击乐伴奏、朗诵等很多方式来表达歌曲,用领唱、齐唱、合唱等形式来掌握歌曲。
(二)语言设计应激励学生音乐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音乐创造的潜能,关键在于音乐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