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1 06:04:47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第1篇

春天来了,她亮丽而轻快,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生活在春的气息里,孩子的童年会变得如春风拂面般温暖而柔和。如何让孩子们从对春天的初步认识,到了解春天、热爱春天,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春的足迹――拥抱阳光的温暖,追寻鲜花的芳香,探索小动物的生活奥秘。

一、认识春天

[主题目标]

(1)组织幼儿观察春天的主要特征,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从而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趣。

[主题墙面]

(1) 将冬天、春天的图片进行对比。

(2) 了解各种动物、植物在春天的变化,如小蝌蚪的生长、小草发芽等。

(3) 春天人们喜欢干什么,放风筝、踏青、植树等。

(4) 和孩子们共同布置班级开展的各种有关春天活动的照片。

[区域创设]

体育角:准备数量较多的皮球,自制体育器械,供孩子们开展春季体育游戏。

美工角:提供火柴棒、橡皮泥、几何图形,供孩子们拼摆春天的小花、小草等。

语言区:提供有关春天的动物、植物及人们春天活动的书籍,供幼儿阅读。

益智区:提供各种拼摆玩具,供孩子们活动。

科学区:对植物进行观察。

[家园共育]

(1)向家长宣传感受春天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意义。

(2)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公园、植物园或郊外游玩,观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将拍摄的照片带到幼儿园,布置成墙饰,让孩子们看一看、谈一谈。

(3)告诉孩子们红眼病、腮腺炎、流鼻血等春天常见病的有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一些保健常识。

(4)帮助孩子们认识花草、树木的名称。

(5)让孩子们观察所住社区的卫生、绿化情况,设计制作一些不踩花、不摘花、爱护小树苗的标志,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环境。

[活动内容]

二、找春天

1.我找到春天了

教师组织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春天。根据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你是怎么感觉到春天的?在咱们幼儿园里能找到春天吗?”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体会风吹在身上和太阳照在脸上的感觉,寻找春天的脚步,发现春天的秘密:叶子绿子,在阳光里向孩子们招手;花儿开了,在春风里向孩子们点头;池塘里的冰化了,小鱼游来游去;动物也醒来了,在笼子里跑着闹着想和孩子们一起玩……将孩子们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们通过“寻找春天”,来发现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回到教室,教师为孩子们提供纸和笔,请孩子们把自己寻找到的春天的信息记录下来。教师可以提示孩子们用绘画或者符号的方式记录。然后,请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让每个孩子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怎么记录的?提示其他孩子认真倾听,分享同伴的发现和特殊记录及表达方式。把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布置在活动室或走廊上,提示孩子们继续观察、记录,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变化。

2.儿歌《迎春天》

谁在伸懒腰?

哦,是小松鼠。

谁在叫喳喳?

哦,是小翠鸟。

谁在大声地唱歌?

哦,是我宝宝呀!

3.故事《枯树爷爷的幸福》

在风筝飞满天的春天,枯树爷爷老了,他叹着气说:“唉!幸福的日子,已经离我远去了……”

“树爷爷,我能在您的树枝上搭个窝吗?”一只黄鹂鸟唱着清脆的歌儿问。

枯树爷爷点点头说:“搭吧,搭吧,只要你不嫌弃我这光秃秃的树枝。”黄鹂鸟在枯树上高高兴兴地安了家。

“树爷爷,我能在您的树腰上安个家吗?”一只长尾巴松鼠好奇地问。

枯树爷爷点点头说:“行行行,选个你喜欢的洞,住进去吧,只要你不嫌弃我这个没有鲜花也没有绿叶的地方。”

小松鼠在枯树的腰上高高兴兴地安了家。

“树爷爷,您能让我的藤蔓顺着您的枝干生长吗?”一株小小的紫藤萝探出脑袋问 。

枯树爷爷看着嫩嫩的紫藤萝,俯下身说:“美丽的紫藤萝,你就在我身上自由的生长吧,只要你不嫌弃我的丑模样。”

紫藤萝在枯树上高高兴兴地安了家。

转眼到了四月,枯树上热闹起来了。

黄鹂鸟的小宝贝出生了,一天到晚叽叽叽叫个不停,枯树爷爷在小家伙的吵闹声中,露出了笑容。“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快乐!”枯树爷爷开心地想。

长尾巴松鼠,带着朋友们围着枯树爷爷玩耍;蟋蟀来了,用它的六弦琴弹出好听的曲子;蝴蝶来了,舞动着美丽的彩衣,跳起优美的舞蹈……“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多彩。”枯树爷爷高兴地想。

紫藤萝爬满了枯树爷爷的全身,开出一长串一长串的紫藤萝花,像紫色的瀑布在流动,在欢笑。“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美丽!”枯树爷爷快活地想。

他的脸笑得跟孩子似的,幸福悄悄来到了他身边。

三、 种植、观察活动

(1)准备花盆、土和种子。

(2)指导孩子们把种子埋在盆里,然后浇足够的水。

(3)种子发芽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管理植物的方法以及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

(4)让孩子们了解,春天万物复苏,是播散种子的好时光。

第2篇

    主题分析 小学生是性格塑造的最佳时期,要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让小学生在参加实践括动中完成性格的自我塑造。本课通过榕树爷爷的口,为同学们介绍了三种性格培养的方法。其实性格培养的途径还有许多,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告诉学生:还应通过其他途径,加强性格的自我修养。

    目的要求 通过活动使小学生感悟到,只要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塑造更完美的性格。

    课前准备 投影设施,有关图片。

    辅导方法 活动法、讲授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其长处和不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性格更完美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

    2.课堂操作。

    (1)拜访榕树爷爷。

    ①教师:“榕树是一种活的时间很长又很美丽的树,人们都说是由于它有开朗豁达、沉稳、善良的性格才长寿、快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榕树爷爷,请它帮助我们。”

    ②请同学们看图(如图7-2,可通过投影展现给学生),回答榕树爷爷的问题。把自己最想做到的写在横线上。

    1.你刚学会刷牙时,每天用不用家长提醒你刷牙呢?

    用(  )

    不用(  )

    2.现在你每天还需要家长提醒刷牙吗?

    用(  )

    不用(  )

    3.假如你从3岁开始刷牙,今年你10岁;你已经刷了(   )年牙了。

    请同学们说说:现在你每天刷牙不用提醒的原因是什么?

    我也想成为榕树爷爷那样的人。我想,我应该从                               几方面做起。

    图7-2 拜访榕树爷爷

    ③教师:“我们是不是能够感受到,一种行为反复做上成百上千次就成了习惯,而性格正是习惯养成的。我们要想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2)培养性格的方法。

    ①性格培养计划。

    A. 教师:“榕树爷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性格培养的方法。”

    你可以制定一个性格锻炼计划,每天自觉、客观地检查自己的行为。做得好画“√”,做得不够画“·”。日积月累,你一定会有个更完美的性格。

    星期

    诚实

    认真

    宽容

    忍耐

    有创

    造力

    勇敢

    自信

    开朗

    动作

    敏捷

    友善

    一

    二

    三

    四

    五

    自我评价

    不论你做得怎样,只要你坚持下去就很棒!

    B.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训练的内容,这样的计划更有针对性。也就是说,不要每一项都做,可以从中选择几项去做。

    C. 请把你的选择结果在全班公布。

    D.教师:“无论你开始做得怎样,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成功!”

    ②在实践中培养良好性格。

    教师:“榕树爷爷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性格培养的方法,看看我们在哪些活动中能得到哪些良好性格的培养。请同学们看图(如图7-3)。”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是培养你良好性格的重要方法,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参加下列活动。

    我的性格中,有       弱点,所以我选择       。图7-3 性格培养的方法

    (3)找朋友。

    ①教师:“我们可以找一个和自己性格不同的同学做朋友,以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为了取长补短,培养更完美的性格,你可以找一个和自己性格不一样的同学做朋友,你准备找谁?

    我的性格           ,我想请        做我的朋友,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②请同学们把自己选的朋友告诉对方。

第3篇

一、数学日记的来源

1.依托教材

数学知识和规律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为锻炼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对运算的兴趣,笔者精心设计了下列运算练习,让学生观察得数,发现与节日日期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们高兴地发现了三八妇女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儿童节,并把发现过程写成了数学日记。

例:计算下面试题,并把你们的体会和发现写成数学日记。

12.48-21.28÷7.6×3.1=3.8

8.64÷2.7+6.5×0.6=7.1

12.15÷(0.82+3.4×0.2)=8.1

18.4-(8.64÷2.7+9.1)=6.1

【点评】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觉得数学运算枯燥无味,对计算练习不感兴趣。小学阶段,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数感、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教师要依托教材,提供具体的数学日记素材,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使计算题在学生们的眼中,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充满着无穷奥妙和趣味的知识乐园。从而体现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与德育价值。

2.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走进商场、图书馆、工厂,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市场分析,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日记1:参观北京市顺义区燕京啤酒集团

周末,我们“假日小队”的队员参观了燕京啤酒集团,并且收集了许多惊人的数据。

管理员叔叔告诉我们:“燕京啤酒集团一年可生产啤酒182万吨,每吨啤酒可以装65箱,每箱24瓶,平均每箱售价42元,每条生产线一分钟就可以装600瓶啤酒。”从叔叔的话中,我们感受到叔叔为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而骄傲和自豪!

我们的队员接着问:“叔叔,每年公司能生产多少瓶啤酒呀?”“包装线一分钟包装600瓶啤酒可以卖多少元呀?”“燕京啤酒集团的年产值是多少呢?”叔叔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回家自己算一算吧!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回来的路上,大家兴致勃勃地计算:每年可生产啤酒24×65×1820000或65×1820000×24=2839600000(瓶)。600瓶啤酒可以卖600÷24×42或42÷24×600=1050(元)。每年的产值只差一点点就能达到50亿元了。

列式:42×65×1820000=

498600000(元)≈50亿(元)

真了不起!大家赞叹道。

【点评】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们学到知识与规律,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就实践活动内容写出数学日记。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能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数学日记的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发现是他们数学日记的主要内容。教师要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思路,将思考结果记成日记。如在小数混合计算的学习中,学生们灵活运用定律,对同一道题常常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鼓励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讨论与交流,在一题多解的比较中学到最简便的方法。经常性数学探究活动与写数学日记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有效的。此外,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故事也可以收集到日记中。

1.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日记2:木匠爷爷算半径的奇妙方法

周日,我来到了乡下姥姥家,正赶上姥姥家盖新房,我看见一位木匠爷爷正用卷尺量一根木头,底面周长为四尺。老爷爷看到我很感兴趣,就说:“孩子,我给你出道数学题算算:刚才这根木头底面周长为四尺,它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寸?”沉思了一会,我说:“老爷爷,我可口算不出来,还是您告诉我吧!”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这根木头的底面半径大约是六寸四。“我大吃一惊,急忙跑进屋里,拿起笔验算:圆的半径=圆的周长÷3.14÷2,木头半径:40寸÷3.14÷2≈6.37(寸)≈6.4(寸)。

我急忙跑出屋,大声说:“老爷爷,您赶紧说说您是怎样算得既快又准确的?”“就六个字:尺变寸,加六成”,老爷爷慢条斯理地说。

原来,木匠老爷爷的计算方法是:四尺变四寸,六成为4(寸)×0.6=2.4(寸),半径为二者和,4(寸)+2.4(寸)=6.4(寸)。如果圆周长为3尺,老爷爷的算法是:三尺变三寸,六成为三六一寸八,半径就是3+1.8=4.8(寸)。我问这种办法为什么有误差,老爷爷说:“孩子,你们做题时习惯把圆周率取值为3.14,而我们在干活时习惯把圆周率当做3.125。虽然有些误差,但在估计半径时却很实用。”“老爷爷,您真是个智多星!我要把这种方法告诉我的同学们。”老爷爷高兴地点点头。

【点评】这篇数学日记,厚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积淀,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滋润了他们的心田。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学习不同的思考方法,是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2.数学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数学的轶文、趣事以及科学家的故事,写成日记,记录生活中的哲理。

数学日记3:来了多少位客人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自命不凡的人,他说话随便,经常得罪人。

一天,他设宴请客,来了不少客人。他一看,有几个重要人物还没光临,就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呢?”

在座的客人一听,心头凉了一大截:“他这么说,我们不该来的喽!”于是,有一半人扬长而去。

他一看许多人走了,着急地说:“啊!不该走的反倒走了!”

剩下的人听了,心里着实有气:“他这么说,明明是指我们是该走的了。”

“看来,我们该走了。”于是,又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辞而别。

这位东道主急得直拍大腿:“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呀!”剩下的客人一听:“这是什么话?不是说他们,就是说我们啦!”于是,又有四分之三的人打道回府了。

最后,只剩下一位客人了,主人感到大丢面子,脱口而出:“不来白不来啊!”

这位仅存的客人一听,“他这话里头有刺,分明是在暗示我来了也是白来。我还是识相点,也走吧。”他二话不说拂袖而去。结果,只剩下设宴的这位“孤家寡人”了。请你替他算一算,在他说第一句话之前,已经到了多少位客人?

【点评】学生收集的这篇数学故事,既幽默又风趣,激发了全班学生探究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阅读和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增强,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探索到数学学习的资源,而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课材料;这也有助于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发展水平。

数学日记4:一次性筷子的话

星期日,我陪妈妈到西单买东西,看见许多人拿着一次性筷子在吃小摊贩的小吃。北京一个月来出现了好几次沙尘暴现象,现在大家纷纷报名“绿色突击队”到内蒙古种树。可前边有人种树后面又有人砍树做筷子,这风沙什么时候才能挡住呀!

回到家,我设计了两张调查表,分别对50个人和50家餐馆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粗粗算了一笔账:40家饭馆每天用掉1740双筷子,40天就得用69600双,我测量了筷子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它的体积,假如一棵大树高8米,直径0.5米,那么40家饭馆10个月就用掉一棵大树。虽然一次性筷子用起来很方便,可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给大家提一个好建议:出门时别忘了带一把小汤匙或短筷子,不管在哪吃饭都可以拿出来用,既卫生又节约木材。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龙王小学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主要内容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xx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以中队为单位,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2、小小真心话。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3、开展“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我做主”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旨在进一步唤起少先队员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钟小故事演讲。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进行“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5、自选活动。各中小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鼓励创新。

6、孝歌我会唱。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自选;

三、总体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中队要充分认识敬老爱老活动对少先队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利用少先队组织的优势,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使尽可能多的队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2、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中队要结合实际,围绕各项重点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队员的特点,注重活动实效

三、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浦口区xx小学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龙王小学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主要内容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新世纪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以中队为单位,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2、小小真心话。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3、开展“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我做主”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旨在进一步唤起少先队员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钟小故事演讲。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进行“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超级秘书网

5、自选活动。各中小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鼓励创新。

6、孝歌我会唱。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自选;

三、总体要求

第6篇

1. 这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继续去欣赏美丽的冰花。让我们再一次呼唤它的名字。(生看板书,多形式读课题)

2. 上节课,小朋友认识了许多词语宝宝,跟它们打打招呼吧!(课件映示词语)

树叶 小草 牡丹

宽大 柔嫩 丰满

晶亮 洁白 漂亮

爷爷 时候 玻璃

分行,一组组地读,齐读轻声字。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巧妙引入词语,既可较好地导入新课,又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同时,教师对出示的词语进行归类,让同学们在复习巩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类结构”的影响。

二、 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冰花的晶莹

1. 过渡:大家读得真棒!词语宝宝看到大家把它们的名字读得美滋滋的,要奖励你们听一段优美的音乐,请闭上小眼睛欣赏欣赏。

2. 播放音乐并描述: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冬天的夜晚可真冷呀!清晨,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来了,人们渐渐地从睡梦中醒来,拉开窗帘,(课件映示),快睁开你们的小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3. 小童和我们一样,他看到了――(指名读)

4. 再读一读,这句话里,告诉我们冰花是什么样的?(晶亮)理解“晶亮”一词的意思,还有什么是“晶亮”的呢?(指名说,相机填空:冰花像( )一样晶亮。

5. “一朵朵”:这个词告诉我们冰花只有一朵吗,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体会多:

树上的叶子很多,我们会说――一片片。天上的星星很多,我们会说――一颗颗。路上的汽车很多,我们会说――一辆辆……所以,玻璃窗上的冰花很多,我们就说――一朵朵。

6. 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晶亮”及冰花的多。并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指导朗读,达到了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

三、 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冰花形态美

1. 小童第一次看到这么晶亮的冰花,他忍不住――(生)喊起来。

2. “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喊呢?(他感到很惊讶,很奇怪,不由得喊起来)

3. 小童是怎样喊的?现在你就是“小童”,老师扮“妈妈”,请你来读一读,把你的惊奇告诉“妈妈”吧!指名朗读。(再次齐读)

4. 啊,真漂亮!(映示图片,教师范读)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冰花怎么样?(指名说)所以,小童忍不住说――“啊,真漂亮!”

那么,冰花到底有多漂亮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评议,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读等多种方式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词句,引导学生体味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和晶莹透亮,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5. 在这些像树叶、小草、牡丹一样的冰花里,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冰花呢?(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汇报)(1) 它像宽大的树叶。这是怎样的树叶?(指名说)你能读好吗?

(2) 像柔嫩的小草。(想象)什么季节的小草是最柔嫩的?(春天。软软的、细细的、嫩嫩的,我们还可以在草地上睡大觉呢)对呀,这样的小草多想让人去轻轻地摸一摸呀!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 像丰满的牡丹。(映示两幅图)比较理解“丰满”一词。你觉得哪幅图中的牡丹是丰满的?它长得怎么样?(很漂亮,开得很大,花瓣多)

你们看,这朵牡丹的花瓣那么多,那么密,开得这么大,多美呀!这就叫“丰满”。(相机指导朗读)。

6. 这些冰花各种各样,真美呀!能连起来把句子读一读吗?(指名读)

【设计意图】冰花景象美丽,作者想象贴切,对于 “宽大,柔嫩,丰满” 这三个体现事物形态、感觉的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巧借图片、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让同学们在观察、比较、想象、朗读中,在头脑里去复原文字描述的景象,感受冰花的晶亮之美,无言之美。

7. 老师把书上的句子变成了一首小诗,谁能试着来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自己先练一练。(配乐练习,指名读)

大家想不想再去看看各种各样的冰花?(映示课件,仔细看冰花像什么)

8. 欣赏,出示句式练习。指名说:“冰花像――――。”谁能把刚刚同学们说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把刚刚说的句子连起来就能变成一首小诗。你能看着黑板和大屏幕说一说吗?(映示学生的作品指名说)你看,这就是我们大家创作的小诗。多美呀,我们也来读一读自己创作的小诗,要把你对冰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齐读)

【设计意图】在诗歌的品读、句式的说话训练、小诗的创作过程中体悟冰花的形态美。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做做说说,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四、 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冰花的成因

1. 过渡――这么美丽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呢?相信聪明的小朋友读完第3自然段就一定会明白的。(自由读,指名说)

2. 谁来做小童,谁来当妈妈?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名读)

3. 指导朗读:小童心里充满了疑问,他可是很好奇的哦?谁再来读?

4. 冬爷爷是怎样把冰花这份礼物送给我们的呢?他有个小秘密想告诉大家!(录音播放冬爷爷的话,将冰花的成因藏在故事里)

哦,冰花的形成里还藏着这样的秘密呢?大家听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中,小童的问题充满孩子的天真,而妈妈的回答又是充满了智慧,充满想象。它可以让孩子们去想象,去发挥,唯一不需要的就是具体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听录音故事中,形象地了解冰花的形成原因。

五、 拓展升华,感受冬季的自然美

1. 除了冰花,冬爷爷还会给我们送来什么礼物呢?(映示课件)瞧,这是开在大树上的冰花。多美,多亮!冬爷爷把雪花撒向大地,多么迷人的景象!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堆雪人呢?多开心啊!这是晶莹透亮的冰凌,挂在屋檐下,多像银色的门帘。

看,还有不怕寒冷的梅花呢,它们多勇敢呀!

2. 小朋友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神奇的现象,如果你能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定会收到大自然送给我们更多的礼物。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体会大自然的神奇,让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让学习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课外,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

六、 教学生字

1. 过渡:刚上课时,小朋友们把词语宝宝读得可美啦!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吗?复习六个生字。

2. 丰: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说笔顺,教师范写,教口诀:一横中,二横短,三横长,一竖竖中线)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3. 他:要写好“他”这个字,两笔很关键,横折钩和竖弯钩。横折钩要斜一点,左低右高,不能高也不能太低,要恰到好处。竖弯钩竖要短,弯要有弧度,顿笔再勾。笔画写得舒展,注意左窄右宽,写得略为紧凑。相机区别“他、它”。

【设计意图】

第7篇

一、“假设体验”法

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回忆了两件往事:一件是爷爷给日发略维夫老爷守夜;另一件是凡卡和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在凡卡的记忆里,这样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啊!

凡卡的生活真的是充满乐趣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绪显得异常高涨。

生1:我认为这样的生活真是妙不可言,每天都有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相伴,有这样忠实的狗朋友,我很羡慕。

生2:我也同意。我一直想养一条小狗,可妈妈就是不同意。

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博得了一片赞同声。

生3:还有,他们去砍圣诞树时还可以逮野兔,就像跟野兔捉迷藏一样。

生4:下雪了,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多带劲!

……

学生沉浸在对这样的生活的向往中。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与文本主旨背道而驰的。原因在于学生所处的现实与文本描述的现实相距太远。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尺度,去衡量凡卡的生活,根本无法体会到当时穷孩子生活的悲惨和那个时代的黑暗。以致于出现了类似“周扒皮为什么要自己学鸡叫而不用闹钟叫早”这样的尴尬。那又该如何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文本预设的轨道呢?

待学生稍稍安定后,我饱含深情地说:“假如疼爱你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满头银发,穿着单薄的破棉袄,当别人都在暖暖的被窝里沉入了梦乡时,你的爷爷却跺着冻僵的双脚在给别人守夜;当老爷一家围在火炉旁,说着高兴的事,吃着美味的点心,而你的爷爷却要冒着严寒去砍圣诞树,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学生沉默了,许久,有人举起了手。

“我会觉得难过。”

“我觉得心酸,很想流泪。”

……

“此时,你们还会认为凡卡的生活充满乐趣吗?”

这一问,再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发言踊跃。他们终于明白:凡卡在乡村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相对于莫斯科悲惨的学徒生活,还是快乐的。作者“以乐衬苦”的写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激起了我们对小凡卡悲惨命运的同情。

像课文中“现实与过去”距离太遥远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呢?我想,“假设体验”法不失为一条捷径。老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生活体验,用简洁动情的语言创设一定的情境,拉近“过去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的体验水到渠成,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换位思考”法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一生问:“老师,凡卡的爷爷是心甘情愿送凡卡去学徒的吗?”

这一学生的话音刚落,就有人迫不及待地举手了。

生1:“我认为是,你看,凡卡的爷爷就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才去给人守夜,多辛苦啊!”

生2:“我也认为是这样。凡卡的爷爷希望凡卡学好一门手艺,长大了在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才能更好地养活自己。”

这两个同学的发言几乎代表了全班同学的观点。觉得爷爷送凡卡去学徒是发自内心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的理解显然有失偏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对话“请君入瓮”。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多大了?

师:你们都十几岁了,现在的你们在做什么?

师:凡卡才几岁?他本应该在干什么?

师:你觉得爷爷是甘心送凡卡去学徒吗?

第8篇

王卡卡这个科学家的女儿,回到了爷爷奶奶家之后,开始了她的发明创造,我看出来了,她的发明都是应了生活之需,给生活中的人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尽管发明的东西有的有病毒,有的还不够完善,但是她得到了家长,市长,校长的肯定得到了伙伴的支持,小小少年心思巧,时时处处在思考,急人之困忙发明,解除生活之烦恼。

她十岁的时候在一个雨天,被爸爸妈妈就邮寄到了奶奶家,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和爷爷奶奶见过面,只好带了爸爸妈妈的信作为介绍,那心也被她从邮包里出来的强大力量挂在树枝上,,她只好爬上树找到了信,爷爷奶奶才相信了她并且接纳了她,于是,她就在奶奶家建起了万能实验室,开始一系列的发明活动了。

首先是给奶奶家安装防盗窗,他发明了一朵牵牛花自行生长,一旦遇到触碰,那牵牛花就将迅速生长藤蔓将触碰者紧紧捆住,使其无法行动,这项发明将市长长捆住了,在解救市长的过程中赢得了市长的支持和帮助,利用只想发明将城西的荒地改造成了花园,并命名为一朵花的森林。

接着就是上学了,长到十岁的她还没有上学呢,爷爷奶奶只好送她到爸爸上过的小学——仁爱路实验小学上学,见到了当年教爸爸的丁老师,也就是现在的校长,她被安排在二年级一班,于是开始了她的学习生活。她的班主任是女教师甘甜老师,在这第一次的接触中,她就深深的喜欢这里的老师,同学和校园了。她看到同学丁冬背着书包跑不动就开始给他发明了长腿书包,因为那芯片是自行设计的口令是“开动”当数学老师说开动的时候,那书包就开动起来跑出了教室,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和追逐,于是全包全校都要求她设计长腿的书包,因为那书包太沉了,校长为此也亲自试了试学生的书包就是很沉,一是一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就出台了,解除了同学们的课业负担,王卡卡在学校里也出了名了。

我们知道小学生最神往的是脖子上的那条红领巾,因为王卡卡没有上过学,所以她不是少先队员,也就不能佩戴红领巾,她只能加入苗苗队,佩戴绿领巾,这是副班长钱劲和同学丁灵都知道的,这成了她发明的一个对象了,按要求他只能带绿领巾,可是她喜欢红领巾,她只好将那脖子上的绿领巾进行了设计,涂上了一种药水,随时变换颜色,当值日员检查的时候就拉回绿色,当自己行走在校园和路上的时候就拉成红色,那红领巾简直成了脖子上的变色龙了。

设计了氢气篮球,因为好朋友丁冬梦想是成为乔丹一样的灌篮高手,于是她将篮球里的空气抽出来,灌上了氢气,可是没有考虑到丁冬的体重导致丁冬身上了半空,飘到了篮球架以外的街角的上空了,人们正在街上捉小偷呢,恰巧丁冬在高空中锁定了小偷的位置,引导着人们将小偷捉住了,丁冬成了从天而降的大英雄。

最让大家兴奋的是六一节的班级儿童节目,同学们决定了跳《采蘑菇的小姑娘》舞蹈,得需要小蘑菇,于是王卡卡就设计了生长的蘑菇,蘑菇逐渐长大,引起了观众的叫好,越来越大简直能够将跳舞的同学大了,于是大家就打趣地说成了《采姑娘的小蘑菇》,同学钱爽的坚持,是整个节目越来越好,王卡卡的发明的蘑菇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还有几个小故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个小小发明家王卡卡,成了大家喜欢的人,人们都在心里夸赞她,小小少年成大器呢!

第9篇

一、与少先队主题活动相结合。

每一个学期,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均设计一个主题开展活动,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制定相映的内容。

二、做到“五个”保障

1、辅导有保障: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是让队员放任自流,“辅”和“导”始终伴随着队员们“活动”的全程。

2、基地有保障:为了丰富活动阵地,我校开辟了多个校外教育基地。每一处基地,都活跃着队员矫健的身影,每一次活动都给队员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收获有保障:每次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相应措施与总结。

三、回顾总结

(一)春节慰问活动。

2月3日上午,固堤小学少先队员代表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少先队员们将自己亲手书写、精心制作好的新春贺卡和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及鲜花送到爷爷奶奶的手中,表达心中对爷爷奶奶的无限崇敬和感恩之情。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片片欢声笑语,充溢着学生们的童贞和热情,表达了学生们对爷爷奶奶的感恩之情,把关爱送给他们。

(二)爱绿护绿活动

3月12日上午8时,学校各中队的少先队员来到固堤街道小学路两旁开展了护绿、爱绿、养绿活动。他们为小树浇水并清除了周围垃圾,还认真听取了植物园工作人员对树木相关知识的介绍。各中队还组成了护绿队,认养了心愿树,少先队员们在自己制作的五颜六色的卡片上,写下了一个个“绿色”的心愿,慎重地挂在小树上。

第10篇

一、数学教师要有反思意识

具有反思意识的初中数学教师,才能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才能养成科学的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技能,才能得到相应地提高,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才能认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才能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

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教学中的遗憾.当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让我们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行为,使我们能及时捕捉教学灵感和各种信息,分析并研究得出各种教学现象的得与失,加深我们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

二、培养初中生反思意识的途径

培养初中生的反思意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结合题目结构特征的反思可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结合解题思路的反思可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结合解题途径的反思可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结合题目结论的反思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

例如,在探究“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时,提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得到的?有的学生说是通过折叠得到的,有的学生说是通过构造全等得到的.作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利用“SAS”证明全等,从而得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结论.探讨了该例题后,我引导学生反思,该例题中的顶角平分线换成底边上的中线,或者换成底边上的高,如何能得到该结论?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

2.解题训练中引导学生反思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解题过程中,自然会萌发出多种多样的解题策略.如果学生解题受阻,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解题策略的正确性、可行性,加以调整,少走弯路;如果解题失败,引导学生反思失败原因,是由于审题不清,还是运算过程含有错误,或是解题方法不当.即使获得顺利求解,也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否最简,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巩固取得的解题成果;通过反思汲取失败的教训,找出错误的根源,以便下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3.设计变式问题,诱导反思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变式问题,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灵活迁移.教师应结合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启发学生探究,诱导学生反思.

例如,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SX(〗5〖〗3〖SX)〗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min后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你知道他们的跑步速度吗?

变式1: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为200m/min,爷爷跑步的速度为120m/min,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多长时间后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

变式2: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为200m/min,爷爷跑步的速度为120m/min,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相反方向同时出发,多长时间后两人相遇?

变式3: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min后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追上爷爷后,小红立即转身沿相反方向跑,几分钟后,小红再次与爷爷相遇?

通过反思探究各种变式所共有的本质要素,揭示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知识规律.

4. 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多让学生经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自觉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树立反思意识.

例如,在讲“菱形”时,让学生类比矩形的性质和判定,从角、边、对角线、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方面自主研究矩形的性质和判定.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总结出菱形的性质.掌握了矩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后,引导学生反思,结合矩形、菱形的性质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第11篇

教学兴趣课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奇趣奥妙的故事,运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奇趣多样的练习方法,把学习内容寓于趣味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谈一谈数学兴趣课的六种教学形式。

一、故事式

生动有趣的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情感,能使学生进入一种美的境界。教师把学习内容寓于故事之中,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去探求有关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让学生听音乐故事解答应用题。

在一片美丽的大树林里,小猴子和小白兔是好朋友,有一天,山羊爷爷生病了,不能到地里去干活,于是它们决定去帮助山羊爷爷。小猴子高高兴兴地来到果园里帮山羊爷爷摘桃子,它第一次摘了3个,第二次又摘了3个,小朋友们,你能计算出小猴子2次共摘了几个桃子吗?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来到菜园里,帮山羊爷爷拔萝卜,它第一次拔了4个,第二次又拔了4个,小朋友们,你知道小白兔两次共拔了几个萝卜吗?它们干完活,又回到山羊爷爷家。山羊爷爷笑着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

学生结合音乐故事进行计算,兴趣盎然。寓知识于故事之中,既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游戏式

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爱动好玩的心理,使其注意力持久稳定。游戏中学生学习的情绪很高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中,教师应经常开展“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抢答”等游戏活动,设计“啄木鸟医生”“上台阶”“小老师”等有趣的练习题型。如“上台阶”这一练习题型,每一级台阶设计深浅不同的练习题,第一台阶是基础性题,第二台阶在第一台阶的基础上稍微深一点,第三台阶是发展性题,第四台阶比第三台阶稍微深一点……每一台阶插上一面小红旗,能正确解答哪一台阶的练习题,就能夺得一面小红旗。这一练习题型,激励着好胜心强的学生去完成每一台阶的练习题,去攀登最高一级台阶,勇于超越自我。这样,单调枯燥的练习题就显得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

三、猜谜式

在紧密结合教材的同时,运用谜语来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习兴趣起着良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对“0”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装有2支和6支粉笔的盒子,然后再出示另一个粉笔盒,让学生猜猜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学生兴高采烈地猜着:“有3支”“有5支”“有10支”……当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时,教师把盒盖打开,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一支也没有。”我接着问:“盒子里没有粉笔,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当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起时,教师就开始讲“O”及“O”的写法和用法,学生很快就学会了。

又如教学“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听一道谜语题: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团团转,弟弟走了十二圈,哥哥刚好走一圈。(猜两个物名:时针、分针),并出示教具钟帮助学生猜出谜语。通过谜语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学习和思考,很快地认识了时针、分针的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因为这些谜语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去设计的,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歌谣式

小学生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如果把一些枯燥的公式、概念、法则等改编成数学歌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记忆的方法,因为抽象的东西总是容易被遗忘,而歌曲的旋律却常常使人终生难忘。

例如在教“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法则”时,教师把计算的步骤配上《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曲谱,让学生咏唱,这种歌谣式教学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记忆的效率。

五、实践式

教师通过带学生参观、访问,使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并把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培养在实践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时,学生只知道它比“米”长,具体多长没有概念。教师告诉他们:“从十六小走到万佳超市大约1千米。”要求学生晚上散步走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距离。第二天他们纷纷告诉老师自己的感受,没想到1千米有这么长,都走得有点累了……实践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应用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的特点是:课堂是一个封闭的狭小世界,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变成一群完全的接受者,教师牢牢控制着自己预设的课堂。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多给时间让学生去安排,多给机会让学生去把握,多给权利让学生去选择,多给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多给是非让学生去明辨,多给疑难让学生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多种策略可以选择使用。其中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热情,并成为课堂学习中目标展示的一种形式,它往往是课堂观察后自然产生的认识矛盾在学生大脑中的反映,能为学生主动学习定向。

如:我在教《凡卡》一文时,先让学生默读全文,并设置问题启发思考:凡卡的现实生活如何?他对乡下爷爷是怎样说的?学生必须在自已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理解到:凡卡的现实生活是悲惨的,痛苦到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的程度。

这时,我以设计以下问题糸列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凡卡况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他的生活是怎能样的?

2、凡卡对生活还有没有指望?如果有,指望的是什么?

3、凡卡指望的生活幸福吗?凡卡为什么指望过上那种生活?

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可以理解到:凡卡的现实生活是帮老爷看小孩,收拾鱼,因此经常挨打,没得吃,没得睡,连双鞋也没有。但凡卡对生活还是抱有指望的,指望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所以,他趁老板一家去做礼拜的机会,跪在台前给爷爷写信。不过,乡下的生活很艰难,守夜,砍圣诞树都是挨冻受冷的活儿,但比起莫斯科的生活,他觉得虽然孤独,乡下还算是穷人呆的地方。所以,在凡卡眼里,爷爷是那样乐观,乡下之夜是那样美好,砍圣诞树,即使要被冻僵,也变得那么美好。可见,凡卡的现实生活确实没有指望,太痛苦,太悲惨了。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知识生成过程的层次性及层次之间的联系性来加以组织,形成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情境系列,问题提出后,要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这样,就能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和构建新知的求知过程。

二、合作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西方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美国明尼苏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的约翰戴维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利用小组,以便于学生一起工作,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但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其形式活泼,气氛活跃,而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合作学习应有节制,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关系。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再拿《凡卡》来说,课文的结尾只写凡卡在邮筒里投送他写给爷爷的信,回来后睡觉时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却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我引导学生回顾信封上的书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凡卡的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如果收到了,会接凡卡回去吗?分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答案层出不穷。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不仅消除了对课文难点的恐惧感,有了极大的兴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延伸开去,以《凡卡投信以后》为题进行续写,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培养不受制约的思考习惯,从中获得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满足。

三、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个性发展的一中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