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医学论文

英语医学论文

时间:2022-10-05 12:2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医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医学论文

第1篇

医学论文的写作对于大多的中国本科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更别说是医学英语论文了。其实不然,经的整理发现,只要清楚的了解医学英语的特点,本科论文,医学论文也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不信大家可以试试。

通过整理,发现医学英语论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医学英语本科论文:英语词汇常用意义在医学英语中的转变。

例如,(Stomach)Ulcers are wounds in the stomach that are similar tosmall cuts or tears.

 "tear”在通常英语用法中,指眼泪,但在这个句子中指“撕破的洞或裂缝”,这句话的意思是“(胃)溃疡是胃中类似小割伤或撕伤的伤口。”

(2)医学英语本科论文:多用书面语,少用口语中的动词短语,尤其是在动词的使用上。

如:用evaporate,而不用to turn...into vapor;用discover,而不用to find out;用absorb,而不用to takein等。

(3)医学英语本科论文:医学英语中多动词或名词的派生词。

描述某种物体或医疗现象的特征或某物的数量、大小、程度、性质、状态等的形容词,很多是动词或名词的派生词。

例如:名词加-ic,- ious,-al;动词加-ing,-ive,-able等。

(4)医学英语本科论文:语言应简洁精练,逻辑清晰,内容准确而客观,专业性较强。

(5)医学英语本科论文:医学英语应多使用长句和定语从句

长句和定语从句能够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信息连贯,并且能够强调重要信息。

例如,Extrinsic asthma occursin atopic individuals who often have a strong family for allergicmanifestations, including asthma, hey fever, and urticarial erupdons.

意思是外源性哮喘常发生于有明显家庭过敏史,包括哮喘、枯草热及尊麻疹等的遗传性、过敏性个体。

(6)医学英语本科论文:名词作定语以及大量的专有名词的缩写,使得语句精炼,且信息量增大。

例如,CR意思是Complete response,完全缓解;ECG意思是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CRF意思是CaseReport Form,病例报告表等。

(7)医学英语本科论文:多用被动语态,能够增强文章客观性。

例如,Muchhas been learnt about their clinical features, course and prognosis.

意思是:关于他的临床特征,病程及预后,已经了解得很详细了。

相信了解的医学英语本科论文的写作特点,医学英语论文的写作对于现在的你已不是件什么难事了。

  本科、硕博、职称

南大核心:《云南社会科技》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党建与思想教育》

第2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结构;句长;时态;语态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113-03

摘要是论文的核心浓缩,国内编辑界及科研工作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1-4]。英文摘要作为国内期刊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纽带,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开展医学类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研究有利于我国国内医学类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传播与交流,有利于国内医学科技人员借鉴与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为提高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国内外期刊研究界对英文摘要的研究和讨论呈现出不断深入、趋于规范、灵活运用的几个阶段。从1982年国际生物期刊编辑委员会公布温哥华格式,明确提出abstract,到1991年结构式摘要被国际期刊编辑委员会正式列入,医学论文摘要开始广泛采用结构式摘要写作模式[5]。本文从生物医学期刊英文摘要写作入手,采取调查统计的方法,基于生物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对中外生物医学期刊英文摘要进行横向比较,总结我国生物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总体写作现状,并从国内外对比研究中,得出有益结论和建议,从而为更好地指导生物医学期刊英文摘要写作、提高英文摘要写作水平和质量、促进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国际化接轨和学术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一、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权威性、可比性等原则,以pubmed和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作为研究对象,按比例各抽取了国内外10种中英文期刊,其中5种国外医学类科技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GU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GIE: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onc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JAC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和5种国内医学类科技期刊《中国肿瘤临床》《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了国外期刊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55篇,国内期刊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50篇,采用对抽取论文英文摘要逐句标注的方式,统计每篇英文摘要的结构、句长、时态、人称、语态等信息,进行中外医学类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横向比较与分析。其中外文期刊在研究中分别标注为A1、A2、A3、A4、A5,国内医学类科技期刊标注为D1、D2、D3、D4、D5。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统计,我们分析了国外医学类科技期刊英文摘要496句,国内医学类科技期刊英文摘要447句。对英文摘要的结构、句长、时态、人称、语态等信息进行了全面统计和分析。

(一)摘要结构分析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目前摘要的结构大体可以分为结构式摘要(structure abstract)和非结构式摘要(non-structure abstract);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和报道性摘要(information abstract)等。在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定中,采用的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四层结构式摘要。这种摘要的优点在于层次清晰、篇幅短小简洁却表达明确,便于在短时间内把握论文内容,利于查阅和交流。目前,绝大多数的生物医学期刊都采用这种模式。在本次统计分析中,上述10种期刊基本采用了结构式摘要模式,反映出结构式摘要模式在生物医学期刊摘要写作中的巨大优势。

(二)字数分析

研究中对于样本的字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期刊的摘要平均字数为237字,平均句子数为9.2句;国外期刊的摘要平均字数为314字,平均句子数为10.2句.比较而言,国外的生物医学期刊摘要显得更长,句子数没有显著的差异,句式相对复杂些。主要由于国内期刊英文摘要存在缺乏研究意义、研究背景的描述,同时各部分内容的表达不连贯,因而句子较短;相比较而言,国外期刊比较重视背景、结果和研究意义的描述,摘要更长、句式更复杂[6]。与国外生物医学期刊摘要比较而言,国内生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内容上严重依赖中文摘要的简单翻译,过于简单,不能反映论文的全貌和深度。

(三)时态分析

一般现在时多用于描述研究内容、结果和结论;一般过去时多用于描述论文撰写前的准备工作,也可用于表示转述已发表文献的报导、讨论和研究内容[7-8]。从样本的时态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在时态上运用情况大体相似,主要运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而现在完成时、将来时等时态的运用较少,只有在摘要中需要有这种表述时才使用。(见图1和图2,单位%)

另外,根据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四层结构式摘要模式,背景(background)一般采用一般过去时或者现在完成时,方法(methods)一般采用过去式,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一般采用现在时,但也有采用过去时的情况。

(四)语态分析

根据对样本句型的分析,按照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以及无语态句统计结果显示:国外生物医学期刊语态中主动句、被动句、无语态句比例分别为46.2%、21.3%、32.5%(如下图3);国内生物医学期刊语态中主动句、被动句、无语态句分别为31.8%、45.3%、22.9%(如下图4)。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生物医学期刊语态中主动语态占比明显高于国内,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生物医学期刊语态中被动语态占比明显高于国外,另外无语态句占比国外也高于国内。

在摘要样本对比分析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例如,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接受药物治疗且VAS评分>4分的102例NCP患者随机分成安慰剂联合OST治疗组(A组)和NTP联合OST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VAS评分、疼痛缓解率、爆发痛发作次数、OST使用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

译文:NCP patients who received drug therapy with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 of > 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placebo combined oxycodone group (group A) and Neurotropin combined oxycodone group (group B). The VAS score, pain relief rate, frequency of pain outbreaks, average dose of oxycodone per da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在介绍临床诊疗的方法时,作者采用了过去时的被动语态。而此类表述在国外期刊中则往往采用主动语态,如采用“we analyzed……”、“we performed……”例等模式开头,例如we analyzed a detailed subset of data on 3343confirmed and 667 probable Ebola cases collected in Guinea,Liberia,Nigeria,and Sierra Leone as of September14.

在英文的语态运用上,国内生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往往存在被动语态过度使用的误区[9]。在生物医学英语摘要写作中,很多人持这种观点:认为生物医学是客观性事物和过程的描述,需要采用被动语态这一句法特征。实际上,无论是采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都不是问题的实质,关键在于符合论文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相比较而言,国外生物医学期刊摘要中采用的主动语态明显多于被动语态,与英美国家文化和语言表达相关;而我国生物医学期刊摘要中被动语态过度使用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已经逐步改善,这得益于生物医学论文作者开放性视野的扩大和我国对外生物医学交流的广泛和普及。

三、建议

与国外生物医学期刊摘要写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相比,我国生物医学期刊摘要写作显得过于格式化,差距明显。针对我国生物医学科技期刊摘要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于医学科技期刊作者和编辑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和提高:

第一,提高国外生物医学期刊、资料的阅读量。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与英语阅读能力息息相关,因此,为提高生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能力和编辑能力,首当其冲是需要增大国外生物医学期刊、资料的阅读量,对于论文作者而言要在本专业国外期刊资源阅读上下功夫,尽可能多阅读,熟能生巧,从而写出地道的英文表达;对于编辑而言,只有掌握丰富的国外生物医学资料,不断提高阅读量,才能准确把握国外英文摘要撰写的主脉络和新趋势,从而提高英文摘要的编辑能力,使国内生物医学期刊的发展更具国际化。

第二,扩展视野,加大生物医学国际交流和专业培训。无论论文作者和专业编辑,参加相关的生物医学国际交流和专业培训都是必须的。生物医学的发展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周期变短,必须加强生物医学的国际交流,通过聆听生物医学国际会议等形式,及时了解生物医学动态,掌握生物医学新事物、新表达,从而紧跟国外生物医学发展步伐,提高英文摘要表达能力。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等形式,加编辑人员英文摘要编辑水平。

张三,培养英文表达风格。由于国内大多数生物医学论文作者采用的是先写中文摘要,再进行转译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不了中国式英语的模式。在实际中,可以通过摹写英文摘要原文的方式,逐步培养独立的英文表达思维和表达风格,从而写出出色的论文英文摘要。对于编辑而言,也要培养英文表达风格,通过与论文作者的反馈,促进论文英文摘要的完善。

本文从客观的角度对于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的英文摘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生物医学期刊英文摘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实际上,由于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在实际运用和表达中,存在不足是客观情况,但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种差距,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掌握英美语言表达习惯,创新英文摘要写作编辑方式,与国际接轨,促进国内外期刊的相互交流和提高。

――――――――――

参考文献:

〔1〕巩倩,陈华,李锋.医学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概况及目前存在问题[J].学报编辑论丛,2009,(00):54-58.

〔2〕何达,李桃,陈永杰,等.中、英文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统计比较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404-407.

〔3〕何瑞清.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比较――语态分布和“头重脚轻”句的使用频率[J].上海科技翻译,2004,4(1):16-19.

〔4〕吴涛,赵娟,袁天峰.中外医学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写作对比分析与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609-612.

〔5〕韩仲琪,李炳汝,王庆法.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格式及其写作问题[J].编辑学报,2002,14(6):411- 414.

〔6〕王志娟,法志强,郭洪波.6种国内外神经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结构和内容分析[J].编辑学报,2012,24(3):233-235.

〔7〕腾真如,谭万成.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1):5-7.

第3篇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教师心理健康的某些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有预测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整体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其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一个具有豁达、开朗、诚恳、善良等优秀心理品质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支持而如果教师本人的心理不够健康,时常表现出扭曲的价值观、冷漠孤僻的性格或多种临床症状,无疑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英语论文有心理问题的教师还可能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过度的焦虑、恐惧、偏执、过敏等不良倾向“传染”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趋于恶化。

教师的心态常常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学生因直接观察到教师的外显行为而受到影响。医学论文教师的行为反映着其自身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学生会从中体验到教师的喜怒哀乐,教师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一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学生爱模仿的天性和强烈的向师性使他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盲目模仿老师的动作、语言、表情,甚至他人难以观察到的一些细节,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因受到自身表情和行为的影响而产生与教师相同或相似的心理特征。

教师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如果教师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英语论文运用教育机智,不仅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融洽师生关系,还能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教师情绪消极,缺乏自控能力,忽视学生的基本权利,滥用权力,就必然会使师生关系出现矛盾,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从而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医学论文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强迫症状对学生的孤独倾向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似乎与我们日常预料的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一致不相符。

其原因在于教师为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个体,需要有细心、有耐心、有强烈的责任感,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以追求做得更好,所以当学生的孤独感越来越少时,教师的强迫倾向越来越明显。

第4篇

下面就从古代哲学、古代文学和古代自然地理文化三方面剖析中国文化内涵对中医医学论文翻译的影响。

(1)中医理论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是在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阴阳五行学说中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和“土”分别对应着人的“五脏”——“肺”、“肝”、“肾”、“心”和“脾”。在中医诊断中,中医师一般不会直接言明病症病状,而是隐喻的用五行来表达。

比如:“泻南补北”,意思是“泻心火滋肾水”,在翻译时就要充分考虑其意义,对不同的读者,选择不同的翻译方式,要加以区分直译和意译的运用。

(2)中医理论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古代文学

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医理论著作都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论著中作者经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让一些病理现象更加生动。

例如“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这是将人看成一个整体,用君臣之道来比喻五章六腑,君王是“心”,重点强调“心”在人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中国文学不懂的情况下,就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翻译,勉强翻译,也不会到位。

另外还有就是中医理论中,经常会有一些历史经典典故的运用,这样使得语言更加的精炼,内涵也更加的丰富。

比如:病人膏育中“膏”是指心尖脂肪,而“育”是指心脏与隔膜之间的空隙,而病人膏育意指病人病情严重。但是如果不了解典故的情况下,对“膏育”的英语翻译就绝对不能到位。

(3)中医理论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古代自然地理文化

在中医理论著作中也经常会与一些地理名词相关,而这些名词的在这里的意思又与正常意思不同,所以进行英语翻译时,大家要特别的注意。

第5篇

要追求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重要途径。“有效”是加强英语教学体系的应用,强调英语教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模式研究;发展

一、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是英语或公共英语。语言课程、课时的安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校学生大部分英语学习时间都被EGP学习所占据,只有到了大学的高年级时才能有机会接触到ESP。从教育评估角度看,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学业鉴定及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许多医学院校把四级过级率当成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使用人单位也很看重毕业生的基础英语水平,课堂上的医学英语被当成考察课或者选修课,正是因为这种英语教学体系模式的长期存在,使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发生重点转移,学校把英语教学侧重点放在了EGP上,学生对ESP漠不关心却很看重EGP。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专业英语都是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从理论向实际应用跨越的主要途径。目前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仍然沿用“以EGP为主,ESP为辅”的陈旧教学模式,很少顾及到医学英语对社会的真实价值。大学英语教学中EGP和ESP这两种模式理应共存,彼此促进,相辅相成,而我们的教学模式却将EGP教学和ESP教学人为断裂。在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忽略了教学效果,导致EGP和ESP在英语教学中的比例不合理倾斜。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大众,如果只把过级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也就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

二、EGP与ESP之间的关系

一部分教师和学者认为,EGP与ESP这两门课程互不相关,甚至有人认为把太多精力用在学习ESP上会直接影响到EGP的学习效果。所有语言学习必将最终走进社会实践,这就不难发现EGP与ESP之间其实存在着较强的纽带关系,它是英语教学基础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实践中体现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只有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才会使EGP与ESP的区别缩小,也更适合学习者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某些变化,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教学原则也真正体现了“先基础,后专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

三、整合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英语,要求学生用两年的学习时间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但对医学英语教学只是作为学生的考查课和选修课,这就需要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并改变教学模式,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目前对医学英语的学时安排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医学英语的专业性更强,对它的专业划分应该进一步细化,检验、护理、影像、临床等不同专业的医学英语学习内容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区别。通过这些细化,既能让学生有相对准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使之将来能更好地工作和更好地开展相关科研。

(二)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要有默契的相互配合,同时进一步提高医学英语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水平。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各司其职交流甚少。学生在完成了基础英语学习后随即转入医学英语的学习,这样做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及目的,并随之带来医学英语教师的更加短缺。从教学原则和目标这两个角度上来说,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大体上是一致的,这就完全可以做到在英语学习或英语讲座过程中把医学英语适当融入进去,英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给学生补充一些医学英语常用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模糊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的概念,医学院校也要利用自身优势去发现和培养现有的基础英语教师,让他们掌握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从而成为合格的医学英语教师。

四、借鉴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育必须体现出灵活性,教学方法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生动形象。目前各院校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大量采用了情景教学、多媒体授课、任务型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等,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医学英语的教学中,它能够克服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厌倦心理,并从英语基础知识方面去巧妙地掌握医学英语的语言运用。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与医学相关的特定情境,给学生播放一些医学英文视听资料,还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用医学英语模拟医生和病人间的问诊及查房,尽量做到将医学英语教学融入网络教学平台。

五、建构有效的评估和反馈系统

医学英语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测试工具,它的价值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制定新的合理的英语评估方法,通过多层面立体考核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能力。对英语基本知识的考核更多地加入医学英语内容,其终结性评估也要合理分配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的份额。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拓展它实际知识面,重点强调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成性评估方面,可以打破常规采用撰写英文医学论文、查阅英文文献、用英文讨论病例、医学论文英汉互译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考查,有效强化医学专业英语的各项技能。

结语

构建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新模式,将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两者进行更加有效的融合、整合,促进英语基础知识与医学英语运用技能的同步发展已势在必行。各医学院校应该将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满足医学院校学生对社会的职业化要求,培养出能够适应全球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杰出医学人才。

作者:张恒祯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女丹;刘宓.浅谈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

第6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需求分析;生理学专门用途

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是以课程专业具体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单纯语言学习拓展到专门领域[1]。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以及大学新生英语水平迅速提高,有关ESP的教学和研究发展非常迅速[2]。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解本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通过深入了解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品质。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93名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93份调查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71份,有效率为82.40%。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北京大学邹漫云等[3]设计的“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并根据教学现状稍作修改。于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作答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动机、技能以及课程内容、实施等多方面需求,全部为封闭式问题形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有关数据统计及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解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设定相关调查项目,结果显示31.46%的学生表示从未学过专业英语;41.70%的学生有过零星接触专业英语;6.35%的学生学过一段时间专业英语;1.88%的学生较为系统学过专业英语;1.88%的学生作为专业学过专业英语。关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收获,44.44%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可以掌握一定专业词汇;27.99%的学生选择丰富专业知识;54.11%的学生选择提高医学专业文章阅读能力;另外还有14.29%的学生认为在其他方面也有收获。当被问及目前是否有机会使用医学英语时,13.28%的学生表示有很多机会使用;37.66%的学生认为偶尔有机会使用;而28.57%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机会使用。

2.2专业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

参与此调查的571份有效问卷中,388名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英语主要是为将来职业发展做准备,占67.95%;161名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学校规定学分,占28.20%;293名学生是为报考研究生做准备,占51.31%;另外还有17.60%的学生选择个人兴趣爱好;17.17%的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关于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75.9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对专业学习或工作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只有4.04%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要;另外还有2.16%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或工作没有关系。为了与专业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对比,我们同时调查公共英语学习动机,结果显示52.09%的学生认为学习公共英语是为了提高语言交流技能;35.21%的学生选择学校要求的必修课程选项;另外31.02%的学生选择学习公共英语是为将来工作做准备;还有5.92%的学生选择其他。

2.3专业英语课程需求

2.3.1公共英语各项技能学习需求。为了与专业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对比,我们同时调查公共英语学习需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公共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自评不高。各项技能满分为5分,阅读能力自评分最高为3.22分;口语水平较差,自评分最低为2.98分。采用方差分析对各项技能评分进行比较,学生阅读能力(3.22±1.30)分自评分高于口语水平(2.98±2.01)分和写作水平(2.99±1.41)分自评分(F=3.27,P=0.01)。2.3.2需要提高的公共英语学习技能。在听、说、读、写、译5项技能中,需要迫切提高口语与听力技能。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2项技能提高需求高于其他技能(F=5.97,P<0.001)。2.3.3专业英语各项技能重要性认识。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听、说、读3项技能比较重要,评分均在4分以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英语阅读及听力重要性评分为(4.02±1.49)分和(4.02±1.35)分,高于写作、翻译技能(F=7.37,P<0.001)。2.3.4专业英语近期需求。在问及近期需求时,9.67%的学生选择总有机会使用专业英语;34.78%的学生选择偶尔有机会;14.29%的学生选择不清楚;26.41%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机会;2.74%的学生选择完全没机会。关于具体专业英语需求,126名学生表示需要阅读专业文献或其他资料;79名学生表示需要扩展医学英语词汇。2.3.5专业英语听力技能学习需求。关于听力技能需求,43.29%的学生选择听懂工作场合英语日常对话;58.87%的学生选择听懂涉及医学内容节目。2.3.6专业英语口语技能学习需求。调查发现34.78%的学生选择在工作场合与同事用英语进行交流;57.43%的学生选择与外籍患者或其他客户用英语进行交流;19.48%的学生选择口译。2.3.7专业英语阅读技能学习需求。在所列出不同阅读技能选项中,42.57%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学术期刊;48.34%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医学报告;39.39%的学生选择阅读医学原版教材;31.75%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科普读物。2.3.8专业英语写作技能学习需求。至于写作技能,44.30%的学生选择英文医学报告写作;57.58%的学生选择英文医学论文写作;22.51%的学生选择英文信函写作。2.3.9专业英语翻译技能学习需求。本次问卷结果显示62.77%的学生选择医学文献翻译;46.06%的学生选择在学术会议上及专业相关其他场合进行口译。

2.4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需求

2.4.1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方式。在本研究列出的7种课程形式中,48.05%的学生选择医学听说交流技巧;31.60%的学生选择医学实用写作;38.82%的学生选择医学文献阅读;24.39%的学生选择医学论文写作;23.09%的学生选择医学翻译;26.12%的学生选择医学影视欣赏;12.55%的学生选择医学与文学。2.4.2专业英语课程性质。83.19%的学生支持必修课形式;而16.81%的学生不赞同将该课程设为必修课。2.4.3专业英语授课教师。通过本次调查发现33.77%的学生希望有医学背景的英语教师授课;35.50%的学生选择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授课;还有24.82%的学生选择由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授课。2.4.4专业英语课堂授课语言。至于授课语言选项,27.42%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应该在40%以下;35.21%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达40%~60%;15.58%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60%~80%;另外3.31%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应该为80%以上。2.4.5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参与该研究的571名学生中,54.26%的学生选择以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式;8.23%的学生选择以教师讲解为主讲座式方式;24.24%的学生选择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2.4.6专业英语教材英语和汉语比例。当问及使用教材时,81.39%的学生选择中英文双语教材;18.61%的学生选择全英文教材。2.4.7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对于课程开设时间问题,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二年级的学生占28.43%;14.1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三年级;另外40.12%的学生认为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并延续到临床实习阶段;还有10.2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四年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2.4.8专业英语授课班级规模。关于授课规模,17.46%的学生选择20人以下教学班级;38.38%的学生选择20~30人;还有11.54%的学生选择30人以上;另外32.63%的学生选择班级规模无所谓。2.4.9专业英语教材体裁。对教材体裁调查显示,34.05%的学生选择经典医学文献;28.28%的学生选择医学教科书选读;29.29%的学生选择医学优秀期刊论文;17.17%的学生选择医学英语的应用文体材料;31.45%的学生选择医学相关视听材料及配套文字资料。

3讨论

3.1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很到位,但教学现状是学生接触和参与的专业英语课程很少。一方面可能与课程学习难度相关,提示笔者在今后教学中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生理学学科特性促进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另外可能与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是二年级学生有关,目前低年级学生使用专业英语机会并不多,提示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接触专业英语。

3.2专业英语学习动机

分析上述结果可知,就学习动机而言,大多数学生专业英语及公共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而且多数学生对于专业英语与学习或工作的重要性关系认识非常清楚。学生对此课程抱着积极学习态度,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开端。3.3专业英语各项技能需求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目标基本一致。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迫切希望提高阅读及听力技能。这可能与将来工作中阅读技能应用机会更多有关。专业英语学习技能需求结果表明学生期待将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到专业和工作中去,这鲜明体现了专业英语课程特点,也是与公共英语的显著区别[4]。提示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专业英语阅读和听力能力培养。

3.4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需求

学生对于生理学专业英语课程形式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选项。这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提示通过多种形式、多条途径组织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关于专业英语授课教师选项,更多学生选择由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授课;课堂及教材中英语使用比例为中英文双语;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上述结果提示教师在组织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习时应当采取逐渐过渡形式,给学生适当缓冲空间才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缓冲有利于学生协调两种语言,帮助他们同时提升两种语言专业能力[5]。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英语学习意愿。关于授课班级人数,更多学生倾向于20~30人小班授课,而且学生希望在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并延续到临床实习阶段。提示小规模教学更有利于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综上所述,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体呈现积极需求趋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体现出开展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势在必行,因此,生理学教师需要从需求分析中获取有效数据,最终提高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李珂,郭书法.专门用途英语在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123-125.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6.

[3]邹漫云,孙秋丹,郭莉萍,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718-721.

[4]申俊丽,付慧欣.包头医学院ESP教学模式学生目标需求的分析研究[J].科技通报,2015,32(2):240-243.

第7篇

关键词:CBI;ESP;主题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项目成果论文(项目编号:SZ151261)

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高校近年来在外语人才培养、外语课程设置、尤其是英语教学方面都进行了积极调整,大力开设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旨在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技能又能用英语进行流利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研究显示,ESP教学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教学分离、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运用CBI 理论,即内容依托教学法来开展ESP教学,通过理论论证、实证研究来建构基于CBI主题模式的新型ESP教学模式。

1 理论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不仅注重学科专业的学习,更注重语言技能的掌握,是两者充分结合的语言实践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ESP有四个特点: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课程必须在内容即主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重点应放在使语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必须与通用英语有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可以只局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和任何一种教学法结合。三大涵盖领域:科学技术、商务经济、社会科学。本研究将选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医学专业英语这一具体分支,以点带面开展ESP的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CBI即以某学科内容为依托来开展教学,通过把教学重点从语言本身转变到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当所获得的学科信息与学生个人学习需求、学习目的密切相关时,语言习得的效果会更好,语言学习的动机会更强烈(Snow, Met & Genesee, 1989)。CBI有三个要素: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符合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基于CBI理念的教学模式有四种:主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模式、专题模式。其中,主题模式是指语言教师根据学生主体需求,选择涵盖该学科专业内容的各类主题、话题的目标语原创材料为教材,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语言技能训练,旨在以语言作为获取新信息的媒介和工具,学习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比可以看出,ESP和CBI在需求分析、学科材料的选择上具有共通性,都是要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都会结合某一学科的专业内容,都具有和别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开放性,最终目的都是要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英语的综合技能,两者的契合度以及CBI主题模式的良好操作性,决定了医学专业英语与CBI主题模式结合的可行性,接下来将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其有效性。

2 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受试者来自某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经过严格的学习动机和语言能力测试选出100名学生,其中参加CBI主题教学的实验班和实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学生各为50人。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定量研究包括一系列以测试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的实验;定性研究包含对CBI主题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的研究。在实验前期和结束后分别测试其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动机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加以对比。

(三)研究过程

1. 文献综述及设计问卷阶段:

查阅、梳理文献,并从整体上设计本课题以及相关调查问卷、学习动机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测试试卷。

2. 课堂内容设计与授课过程

本研究以CBI主题模式为框架,结合Stroller & Grabe提出的6-T教学法指导高校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将课程内容设置为:以医学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主题(theme),以病房情景英语对话为课文内容(text),以针对病房内的病史询问、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话题(topic),以积累专业术语及提高医学文献阅读能力为任务(task),以了解人体各大系统常见疾病为线索(thread),从基础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过渡(transition)到医学文献翻译及英语医学论文写作。实验组课堂教学活动为:教师按6-T法则围绕某一主题设计教学方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主题研究任务、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等活动。对照组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医学专业英语精读及听力课本进行,教师主要采用语法―翻译与听说结合的授课方法,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为辅。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项目最后会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第二次学习动机及语言水平测试,并对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同时收集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6.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对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 总结评定阶段。

根据研究结果,评定ESP中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对受试者学习动机、学习情感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变化进行评估,探讨该模式的优劣及影响因素。

(四)启发

研究显示,ESP中CBI主题教学模式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打破了ESP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内容、以英语为工具的有效教学方向发展。数据显示,73.6%的ESP教学以医学词汇讲解、长难句翻译法组织课堂,刻板枯燥,反对者高达89.3%。ESP中CBI主题教学模式兼顾语言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有83.2%的学生反映在新模式下学习主体性增强,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学习效果良好。此外,医学院校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基础阶段的学习,多数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具备相对扎实的英语基础功,为CBI主体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基础,迎合了学生更高的英语学习需求。

3 结论

理论以及实证研究都证实了CBI主题教学模式应用于ESP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ESP课堂发生学生为主的翻转,具有积极的改革、实践价值。尽管本课题选择医学专业英语对ESP进行个案研究,但课题的整体思路以及实证方法对其他专业的ESP教学,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会计英语、护理英语教学等都会有所启发,有利于不同领域ESP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Snow, M.A.,M. Met &F. A. Genese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in second/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TESOL Quarterly 23. 1989.

[2]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

第8篇

关键词:中医英语;双语语料库;中医英语教学;中医翻译

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世界,翻译已成为了解全球信息、扩大对外交流、获取国际资源的重要手段。双语平行语料库,则为外语教学、翻译研究、跨语言信息检索、词典编撰等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具有广阔的应前景。

近十多年来,国内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如汉英平行语料库(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英汉双语语料库(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内近年来也建成些专用语料库,如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上海交通大学)、《红楼梦》译本平行语料库(燕山大学)等,这些语料库规模小但是各有特色各有重点。

一、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意义

1.1 在中医英语教学方面的意义

中医英语语料库在中医英语教学的师资培训、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充分作用。通过双语平行语料库,可以对中医英语教学中的常用语言结构、教学中的难点、对难点的分级排列(gradation)等问题做出梳理和判断。

1.2在中医英语翻译研究方面的意义

1.2.1语料库不仅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而且扩展了翻译批评的研究范围,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1.2.2中医双语语料库为中医英译翻译批评提供了诸多可能性,对这些可能性予以充分开发利用,有助于翻译批评的“审美评价”和“科学判断”跳出经验和直觉的内省栓桔,达到有机的统一。

1.2.3基于语料库的中医翻译研究以哲学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认识论基础,把经验主义的量化描写和理性主义的推理解释相结合,以客观的语言现象为依据,揭示语言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二、语料库的设计与建立

2.1 语料库的设计

语料库的设计与规划是直接影响语料库质量和功能的重大环节,在此阶段,设计者需要考虑建库的规模、语料选择等方面。

2.1.1 就本语料库的规模而言,需要考虑建库目的能否实现及语料是否容易获得等,并不是越大越好。一般来说,专门语料库要比通用语料库的规模要小。根据本库自身的特点,50万字左右的规模即可满足教学与翻译的需要,但是语料的筛选很重要,要求建库者和管理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并且熟悉中医医学相关领域。

2.1.2本库中医英语的语料可以从可靠的网站、电子扫描仪、现有的中医英语语料库(如:《新编使用中医文库》)等途径收集。中医英语语料库的收集以医学教材和医学论文为主,文本选用的标准为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的英语医学教材或国内影印的英语医学教材,论文从国际流行的一流期刊中收集。中医英语语料库的文本收集按学科、的种类等进行,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针灸、中医推拿等学科。参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建设的平行语料库,在建库过程中参考 T.McEneryA.Hardie(2012)的做法,收集的数据主要用于科学研究,要防止语料泄露和侵权现象出现。

2.2语料库的建立

2.2.1语料处理

在选取了合适的语料后,要将语料转化为TXT文档保存,本库由英汉两个句级对齐文本组成,分别命名为“中医.EN.txt”和“中医.CH.txt”。期间要审核并修改原始文档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与冗余信息,以免影响随后标注和检索的准确性。我们使用PowerGREP为检索软件,运用文本整理器对单个文本进行整理。

2.2.2标注

标注指对语料进行分类与词类划分,分为词性标注与篇头标注。英语文本可以通过CLAWS软件完成,中文文本则通过中科院计算所的ICTCLAS软件完成。篇头标注能够提供文本的基本信息。本库中,篇头标注包含出版信息、译者信息、文本字数和所属等内容。

2.2.3 对齐

在完成对语料的数字化、中文文本的分词、去噪等相关整理后,可用Paraconc软件实现汉英文本的句级粗略对齐,然后再进行人工检查调整对齐,最后确定并保存。

三、双语语料库建设中碰到的困难与对策

3.1.国内英语语料与西方英语语料的选择问题。中医英语资料包括西方英语语料与国内英语语料,两种语料各有不足与优势。结合本语料库的功能与特点,本库应该从中国国内英语语料与西方英语语料分界,其比例各为百分之五十。只有如此,中

医英语在中西方的差异点及差异的规律性才有可能反映出来。

此外,为了对比分析具有统一的基础,中西方资料应尽量做到一致,也就是说,同一中医资料,在中西方各具备一份英语语料,此时从理论上讲,中西语料应该在数量上相等、结构上相同。

3.2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可能非常耗时耗力。在标注的过程中,受研究者的主观影响比较多, 甚至可能会出现标注错误, 从而影响到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了弥补这些不足,需要研究者不断探索努力,统一语料库的标注, 提高语料库的通用性以节省重新建库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Koehn,P.Europarl:Aparallel corpus for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A]. MT Summit 2005.

[2]Lüdeling, A. & M. Kyt. Corpus linguistics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C]. New York:Walter deGruyter, 2008.

[3]德超, 王克非. 新型双语旅游语料库的研制和运用 [J]. 现代外语,2010(1): 46-54.

[4]秦洪武, 王克非. 基于语料的翻译语言考察 [J].现代外语, 2004(1):44-52.

第9篇

高职高专医学英语临床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学领域与国际上的接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就给目前的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带来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应这种发展的需求,高职高专医学专业中也开设了医学专业语言课程,教授学生相关的医学英语术语、医学英语专业词汇,让学生提高医学专业英语的水平,方便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医学治疗和护理知识,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学习,以及用英语书本病例和化验报告等,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水平,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两方面做了解读和分析。

一、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学习存在着定位偏差

首先,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为了单纯地追求更高的四、六级证书的通过率,在英语教学中大多应用应试教学方法,包括使用题海战术、摸索出题规律等,不会向同学明确医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没有将英语的学习和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实用性结合必修课中的基础科目起来,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将英语作为基础科目来学习,处于被动和盲目的状态,没有方向性。这种教学方法既忽视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需要和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也忽略了学生在求学上的自主性和兴趣,使得学生在沉闷乏味的学习中失去方向。

其次,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即使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学习,认为临床技能操作才是学习的重点,未来职业需要的重心,从而使得英语课程学习与临床操作实践产生冲突。

2.课堂教学内容专业倾向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

现在还有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只开设了公共英语课程,而没有专门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公共英语课程是通过广泛内容的学习,借助听说读写等手段让学生对生活中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有大致的了解并能达到浅显的应用。比较而言,医学英语则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方向明确的研究领域,它强调环境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更专业,更明确。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医学英语的内容,但往往会受课时、进度等教学条件限制,不会太多。

3.双师型教师资源不足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英语课程大多数还是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的,很少有专门的懂医学的教师进行教授,这些公共英语教师的课程负担较重,大多肩负着多专业、多学科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编写教材和教案,更没有时间进行医学英语方面的专门进修,医学知识的匮乏使得英语教学就成了单纯的英语课堂教学,无法体现医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这就造成了医学英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尴尬局面。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缺乏对英语和医学两方面都具有经验的“双师”教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难免会有教师自身都“不懂”“不理解”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二、对医学英语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实践的建议

1.在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操练,加强教学与临床的有机结合

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社会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要既懂医学专业,又懂英语,这就需要在医学专业与英语进行紧密的结合。医学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加强医学英语方面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进行医学专业英语时要与目前所学的医学专业进行紧密的结合,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将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

2.更新医学专业的英语教材和素材

现代社会要求医学从业者不仅有高水平的医学知识,同时还应有相当的外语交际能力。传统的医学英语以科普文章为主要素材,以语言分析为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改革后的医学英语课程应包括医学术语学、原版经典医学教科书、核心期刊文献、网上医学资料、医用口语、医学论文答辩等具体内容。

3.加强医学英语科研培训的投入力度,多方位引进“双师”教师

首先,为帮助教师们掌握教育科研步骤与研究方法,可通过开展学术讲座、专题培训班、教师进修访问交流等形式进行科研教育。其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医学院校的联系,进行师资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再次,和一些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优秀的尤其是海归的医生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到校为教师、学生用英语进行医学讲座。

三、小结

本文从实际出发,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中存在着的定位偏差;教学内容的单一,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师资源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实践的建议,具体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语言教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更新医学专业的英语教材和素材;加大英语教科研培训的投入力度,通过多方位引进“双师”教师,等等。总之,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所有教学一线的老师,要更新观念,重树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将英语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源泉,成为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合格园丁。当然,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学习,从根本上离不开领导对教学的重视、支持和投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相信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有全体教师的努力和同学的重视和配合,对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水平,促进医学教学改革,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将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医学英语 教学现状

我院近年来非常重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及时与同行交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教学法的研究。目前医学英语已经获得我院精品课,正在申请省级精品课。但是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相比,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始终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继续改进之处。本文通过总结我院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优化专业英语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一、我院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

我院针对本部本科临床和分院医疗学院各专业每学期千余名学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其中医学英语课程的平均课时数为30学时。

3.师资安排

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医学英语课程主要由英语专业教师来承担。医学英语专业教师只有一名,外籍专家从事医学英语教学也只有一名。

二、分析讨论

1.制订系统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由于针对医学英语教育的教学大纲至今尚未出台,给教学过程、课程测试、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行政的管理等诸方面的评估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尽快制定适合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是医学英语改革的首要任务。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应该对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部门协作等问题做出明确的政策性规定。

内容包括:(1)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和教学目的,提出相应的医学英语培养目标与测试标准。即医学英语听说、阅读、翻译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2)与医学教育相衔接,制定出分阶段实施的教学目标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低教学时数。(3)根据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按照不同的教学对象,列出相应阶段应掌握的词汇量和词汇表(应按医学专业一、二、三级学科区分医学基础词汇与医学分科词汇)。

为此,医学英语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教学模式才能逐渐趋于正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医学英语课程

医学生对医学英语课不感兴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基本以医学英语阅读课为主。而且形式也雷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这样的教学现状显然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水平。

因此,医学英语课应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课型,如医学英语听说、医学文献阅读、英语医学论文及摘要写作、原版英文资料翻译等。形式也不应局限为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授课,而应淡化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网上医学英语课堂。我校外语教研室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教学手段,先后开设了医学英语“在线写作”、“在线阅读”及“在线听力”等网络课程,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本科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更好地与毕业后的科研活动尽早接轨,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图书馆资源库和数据库查找医学专业原文文献和参考资料,然后用英语作简短的专题报告,在座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对专题内容提问,这样就形成了生动活泼的互动课堂。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它对师资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传统职能的转变,为深化素质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3.更新医学英语教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目前全国范围内,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匮乏,且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有声教材。有的学校仍沿袭通用英语教材的模式,有的教材在编写、审定过程中未能执行统一的标准,难度、深度离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均有很大差距。另外,由于教材的主体教学对象层次多,有专科、本科、硕士以至博士研究生,专业分支广,有内科、外科、专科等,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有些教材过于偏向科普性,这并不符合医学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特征,也不能满足医学生实际工作学习的需求。

医学英语教材不能单纯从语言出发,必须结合语言使用的目标情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裁,如原版教材、论文、综述、摘要、专利说明书、药品和仪器使用说明等。并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教材内容也应有所区别。例如本科三年级是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期,教材内容可以偏向基础医学;四、五年级开始进入临床,教材内容也应体现临床专业性,这样学生在不同的轮转阶段,就能学到与之同步的专业英语。同时,这也保证了本科英语学习不断线。总之,医学英语教材的选用或编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有机统一,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4.加强医学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医学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学英语的教学,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医学专业知识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而且多以本科生为主,他们普遍存在医学、语言两方面的造诣都不深的问题。而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又不懂医学知识,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而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忽视,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各医学院校应该为基础英语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按医学英语听说、阅读、翻译、写作教学的需要,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分工,一边工作一边定向培养提高。另一方面,对医学专业教师,若其英语水平确能胜任教学,则由英语教师给予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既可共同承担医学英语教学,又可在专业课上使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这种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的合作模式,应该能解决目前医学英语师资的尴尬局面。但从长远考虑,各医学院校应有计划地从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中招收有英语特长的学生,培养医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这才是解决医学英语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总之,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应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医学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加强与改进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医学英语自身的特点规律,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教学模式,这是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核心内容;在基本建设上,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医学英语的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改善医学英语教学基本建设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晓明.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医学教育,2002,(1):17-l8.

第11篇

【关键词】 临床生理学;教学方法;研究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引导医学生步入医学领域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阐明生理学理沦与临床联系为主要宗旨,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帮助医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医学学习思维,帮助临床医师更准确的对诊断病因做出判断。由于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生理学有了长足进展,它正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启发,为了提高我院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当今医学对医学生的高要求,我们开设了《临床生理学》这门选修课,并从理论课教学、教学实验课、教师授课、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收效。

1《临床生理学》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端科研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师对生理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现代医学要求医学本科毕业生不仅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具有为临床诊断提供基础医学合理解释和提洪临床综合诊断信息的能力。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医学生临床学习环境的局限,医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虽然能胜任常规医师工作,但大多数刚毕业的医学生缺乏对临床疾病诊断作出快速的、合理的、正确率较高的基础理论解释,而且不能用所学到的生理学知识来解释临床现象,这就成为了一种比较令人费解的医学学习现象即医学生学习时间较长但工作中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很快的进入临床医师的角色。为此我们决定针对临床医学本科二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已学习了生理学全部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临床生理学,不仅巩固了生理学学到的内容,而且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起到了桥梁作用,为医学生尽快的适应医学学习打下基础。

2转变理论课教学模式

临床生理学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人体生理学为基础,阐述临床疾病发生机制以及疾病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等[1],此学科主要以促进基础与临床结合,提高治疗水平,推进医学与生理学的发展为目的。其内容丰富,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在仔细认真的研究后,我们在理论课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多数是在备课的前期教师以书本为中心,侧重点仍然是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仍然是以书本为中心,现在我们转变成在教师前期备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积极深入到实习医院,与临床医师相沟通,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上,与临床相结合,从帮助临床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备课的切入点,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以专题讲座为中心采用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完全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病理情况下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生理学指标的意义及评价。强调基础生理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的紧密结合和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具备解释病因和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为其与临床沟通、参加临床咨询奠定基础。

3提供完整的实验教学手段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临床生理学也是如此。完整的实验教学包括在教师带领下的普通技能操作,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重[2]。即老师先进行试验带教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试验,自己解决在试验中遇到的种种与临床常见实际问题有关的试验现象。在普通的实验操作中,我们要侧重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强调规范的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实验方法、手段和器械使用等等,而在临床生理试验中我们将课堂实验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器官功能的系统评价、方法建立和系统评价、器官功能的系统评价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方面。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以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以致用,起到了令人欣喜满意的效果。

4以课程带动教师的能力培养

临床生理学以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本门课的授课教师中教授占1/3,副教授占1/3,讲师占1/3,开设范围囊括了临床生理学的全部内容,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常以某种疾病为基础,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教师则针对问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为此我们教师上课前两周进行集体备课,扬长避短,并与临床医师进行广泛的交流,了解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现状,利用现代检索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医学动态,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激发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积极性,并能顺利阅读国内外医学资料,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大英语的讲授,部分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禁锢,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元素,这也是此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5改革考试方式

改革考试方式,拟由传统的应试模式改革为重点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学生结合临床案例开卷考试或独立完成论文质量为期末考试成绩,不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3],学生上课时就放松了心情,减轻了压力,不仅使生理学的内容重现,巩固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临床课的兴趣,考试形式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运用期刊、参考书、互联网等所有可以接触到的媒体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资料评价讨论分析,以综述的形式总结一份报告,这样能大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和医学论文写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表明,09级临床医学学生共8个班350名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占75%,个别班级的平均分高达80分以上。

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表现出对临床生理学的喜爱之情和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的肯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要求改革者具有多层次多知识面的系统工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作为一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严密逻辑思维医学生,我们应该适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在医学生教学过程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崔存德.临床生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2.

第12篇

【关键词】中医认证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一、中医学专业认证和中医英语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