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方案

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方案

时间:2023-01-02 04:43: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方案

第1篇

一、“六个一”工程。今年我乡共有五个村申报“六个一”工程,其中__村拟利用戏台维修改造红白议事大厅,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当中;朱石铺村拟利用旧礼堂改造红白议事大厅,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街心公园正在设计当中;洪川村的村民活动室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装修;松树岩村的红白议事大厅和村民活动室正在建设当中;方台村准备将闲置房屋改造建设红白议事厅,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二、固定资产完成情况。投资967万元的丁峪村的打坝造地工程已完成投资370余万元;__村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主体已完工,投资500万元;王寨村投资700万元建设的集贸市场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已完成投资500万元。

三、产业发展方面。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今年我乡投资100万元在全乡实施5000亩的核桃林提质增效工程。去年冬天,各村就对项目区的林地进行了翻耕。今年各涉及村都结合实际制定了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目前,刷白、拉枝、平茬、打禁耕带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嫁接工作正在进行。

四、农村危房改造情况。今年的危房改造工作现在正在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调查摸底,待确定改造户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即可开工。

五、低保核查工作。今年开展的低保专项整治已经结束,全体乡村干部严格按照程序、标准进行评议、公示,通过全面复核,享受低保人数由原来的740户、939人降为215户、342人。

六、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情况。去年建设的日间照料中心,李家庄、朱石铺、王寨和小腰咀等村在正常运营;今年申报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的__村,现在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七、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今年我乡共有22(含自然村,共26个)个村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现在17个村的调查摸底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在完善调查表,其中七个村已经将摸底情况和信息公示。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些人户口迁出后,村集体将其土地收回另行承包,现在迁出人员回村要求确权,村里已无地可分。

八、“三资”管理方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__乡制定了《全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组。于6月12日上午召集全体乡干部和所有村的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村已成立了领导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方案,现在正在进行自查。

九、“一乡一企”进展情况。

1、__县昌晋缘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始,位于__乡朱石铺村,注册商标“绿太行”,现主营“绿太行”纯净水、山泉水。拟投资300万元进行扩规改造,去年已投58万元,今年投资30万元购置了1万个水桶,引进了一套山泉水净化设备。下一步将投资在厂区东面建设护厂坝,为扩规提产打基础。

2、__村的龙宇核桃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核桃销售与加工(脱皮、清洗、烘干)为一体的企业。现已投资23万元购回脱皮和烘干机等,正在进行公司注册。

十、薄弱校改造工作进展情况。今年我乡的__小学和王寨小学有薄弱校改造工程。__小学教学综合楼工程包括新建教学辅助用房与办公室734㎡,宿舍50㎡。现在地基已完工。王寨小学宿舍楼及厕所工程,建筑面积867.18㎡,其中宿舍楼834.88㎡,厕所32.3㎡;5月14日开工,现在一层已封顶,正在起二层。

十一、土地增减挂工作情况。去年完成的26亩已经通过验收,今年我们将在完成甘川沟自然村17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移民搬迁的基础上,将其原有房屋及院落平整,约可完成近5亩的土地增减挂任务。

十二、安全生产方面。乡安监站每星期对辖区内的监管对象排查一次,并记录在案。结合安全生产月加大宣传力度,在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对无证无照、手续不全、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同时联系土地部门,对私自采石和借清理河道名义超层、越界挖沙等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

十三、去冬今春的森林防火情况。经过全体乡村干部及专业巡山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配合,去冬今春我乡在森林防火方面实现了全乡无火情、无热点。

十四、林下经济工作情况。今年我乡在核桃林地种植中药村2500亩,前期就对相关村的三位村主干及种植大户进行了专门培训,与涉及村签订了种植、管理及收购合同。存在的问题是: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且由于气候原因,五一前后播种的药材部分地块出苗率不高,现在正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倡导村民补种南板蓝

根,现已补种100亩。十五、移民搬迁工作。在国土部门的指导下,甘川沟自然村17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移民搬迁工作正在进行前期的调查摸底及测量工作。

第2篇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突然觉醒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四分之一国土持续雾霾,全国20个省份104座城市遭遇了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受影响人口达6亿;除此之外,中国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华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

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践行节能环保、促进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政府的共识和责任。目前,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吸引资本、人才、企业向这个行业进行转移,节能环保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中国在2013年遭受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越来越多的雾霾天气,也让北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环境容量,70%左右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治理已经到了不治不行、刻不容缓的地步。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大气十条》提出了十条35项具体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调整能源结构、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气保护行动等要求,扣响了向PM2.5污染宣战的“发令枪”,掀起了以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的全社会行动。

《大气十条》也提出了空气治理的目标,即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地级以上城市PM10浓度到2017年下降10%。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目前,北京市的PM2.5年均浓度在90微克/立方米~100微克/立方米,远高于发达国家大城市。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组织召开省(区、市)委常委会议和省(区、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10多个省(市)了本地区的《大气十条》实施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也已全面启动。

为了《大气十条》的实施,政府推出了多项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政策,环保产业作为未来投资重点也进一步明确。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条措施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要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二要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三要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例如污水管网);四要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五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等。作为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兴产业,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新机遇正在到来。

环境污染严峻

2013年初,我国遭遇一轮大面积雾霾天气。2013年末,中国的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雾霾持续不断,全国已陆续有104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程度。当大半个中国都在“自强不吸、霾头苦干”中自嘲时,北京在5天里四次空气重污染预警信号的事件却让人感到中国环境污染的可怕。人们眼睁睁看着多年的经济发展成就被雾霾快速“遮盖”,生活信心被蚕食;北京过夜外国游客数量同比一度减少近四成,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外籍员工甚至要求公司支付每年十几万的“雾霾补贴”;韩国媒体甚至称中国的雾霾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

不仅仅是雾霾天气呈现出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乃至延伸的食品污染、城市综合环境下降也屡见不鲜。

在我国,缺水严重、水源污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最会喝水夫妇20年不喝自来水”的新闻引发热议后,2013年1月,卫生部承认,我国饮用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近期相关部门对我国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令人震惊: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基本清洁的只有3%。由于我国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已持续了几十年,目前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近15万平方公里。更为严重的是,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质板块沉陷。

我国地表水污染更为严重。环保部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去年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的4929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及极差级的监测点一共占了57.3%。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大范围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并通过大气污染、渗透等方式,蔓延影响到饮用水水源,直接影响了饮用水源水质,威胁人们饮水安全。2013年,山西长治苯胺泄露污染河流、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惊现“牛奶河”、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牛河老河床巨型垃圾填埋坑、广西贺江水重金属污染事件,也说明了目前水污染形势的日益严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壤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2000年以后,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问题开始凸现。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此外,我国受铅、汞、锌、铬、砷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平方公里,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为了片面追求GDP ,大量环境隐患因此埋下,这些问题随着时间推演,如今渐渐进入爆发期。“病态的城市化”,直接威胁到居民的生存底线。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最大挑战之一,也正因如此,十报告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中,实行“五位一体”,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并列。

环保商机涌现

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经济增长也面临一定压力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在保障民生、维持稳定、拉动投资等方面的意义就凸显出来,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下,节能环保在未来拉动内需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其作为“稳增长”与“促转型”共同着力点的战略地位已经十分明确。

以空气污染为例,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大气治理的动力主要受益于政府的“还债”行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却依然受制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而没有得到解决。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十报告中“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我国的大气治理产业一定会迎来一轮高速发展。而根据大气污染治理所涉及的产业形态,未来大气质量监测、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环保技术服务、汽车尾气提标排放、空气净化等领域正在迎来发展的机遇。

随着普通老百姓对环境健康和空气质量意识的快速提升,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于家用空气净化设备的需求将显著提升。其产品包括家用空气净化器、商用空气净化器、车载空气净化机、楼宇新风系统、小型非电中央空调等。而高效过滤净化器、静电吸附净化器、臭氧净化器、光催化净化器、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和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等多种型号的产品也越来越被人熟知。随着百姓对家用空气净化设备的认知度的提升,家用空气净化设备的市场会逐步展开。

对于土壤修复来说,2013年1月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简称《工作安排》),提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要研究起草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规,并完善有利于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补贴等经济政策。

有报告指出,目前一些地区的土地修复费用已经高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考虑到国内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均存在房地产开发的需求,一旦市场正式启动,预计未来土壤修复的市场空间应当在千亿元以上。

2013年,历时十年、历经四次国际性谈判终于取得了进展,出台了妥协性的公约,即所谓的《水俣汞防治公约》。这份公约对汞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做了实质性规定。而在《水俣汞防治公约》的压力下,我国已经启动了汞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编制,并推进各个行业汞污染政策的落实。2013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了《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到2013年底,淘汰紧凑型荧光灯液汞生产工艺;到2014年底,力争全面淘汰液汞生产工艺。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出台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提出,2015年LED功能性照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产值达1800亿元。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2013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水利部联合印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15年初步遏制华北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有所改善。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众所关注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将在华北平原率先突破。

在废水处理行业政策方面,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草案)》。该条例明确排水与污水处理五大方向,比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与城镇开发建设、道路、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规范雨水和污水排放,促进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加强对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运营情况的监管,提高城镇内涝防治能力,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排污等行为。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继续、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排放量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加上国家重视,污水处理产业有望腾飞。

在固废(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都已经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垃圾焚烧发电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且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价高出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实行两级分摊;国务院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镇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在一线城市中,北京非居民垃圾处理费2014年将上调,费用上涨11倍。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 年)》,北京市将完成35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渗滤液处理设施及5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仅2013至2015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达502 亿元。 而根据行业预测,“十二五”期间固废处理行业投资规模将达8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发生变化。据统计,目前节能环保产业聚集了3万家企业,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企业间相互压价、招投标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充斥行业,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和产业健康发展。为了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表示,“当前更重要的是要理顺整个节能环保产业的管理体系,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对节能环保的补贴力度相对比较弱,我国正在制定积极的补贴政策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壮大。但同时,抑制盲目投资的冲动正被重视起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政府确实要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中起到应有作用,但新能源汽车、海水淡化等细分产业不能长期依靠政府投资和补贴。李佐军说:“补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温室始终无法培育出参天大树。在行业发展初期以及缺乏国际品牌时,的确需要政府给予补贴以获得生存空间。但企业今后长期健康的发展,绝不能靠补贴维系。”

第3篇

一、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0户,沼气普及率达到30%,建成小型沼气工程10个,建立村级服务网点50个;新型能源得到普及推广,推广使用节柴灶1.5万台,太阳灶1.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5万m2;农村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建成畜―沼―果(菜、粮)模式示范户1.8万户,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100个,示范村达到“家居温暖洁净化,庭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截止目前,已完成户用沼气3500户,占任务的70%,小型沼气工程没有建设,建设村级服务网点9个,占任务的18%;推广推广使用节柴灶1万台,占任务的67%;太阳灶1.4万台,占任务的93%;太阳能热水器0.8万平方米,占任务的53%。建成畜―沼―果(菜、粮)模式示范户1.5万户,占任务的83%,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63个,占任务的63%。

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十二五”规划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措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批转下发全县农村能源工作安排意见,并制定下发了《泾川县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在沼气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各乡镇分别确定了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并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县农牧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实行局领导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包项目乡(镇),技术人员包项目村和项目户的“双包”责任制,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县能源站与每名职工签定了工作责任书,实行工程质量及任务完成情况与下乡差费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县完成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255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96万元,群众自筹963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县上下坚持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解决能源短缺、改善用能结构、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国债资金项目,不断推广使用农村新型能源,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户用沼气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全县户用沼气累计达到2.1万户,占适宜建沼气农户总数2.65万户的79%,全县沼气普及率由“十一五”末的23%达到29%。

2、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全县累计推广太阳灶2.9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2万m2,太阳能路灯285盏,新型生物质节能炉853台,节能炕12.39万铺,省柴节煤灶7.63万台。

3、农村沼气综合效益日益凸现。全县2.1万口沼气池年可产沼气798万m3,折合节煤1.32万t,相当于保护林地7.35万亩,减少薪柴砍伐2.63万t。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3.5万t、二氧化硫296t,改善了大气质量。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明显加快。

三、主要措施

(一)规范管理提质量。

为了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建设一座,成功一座,发挥效益一座,县能源站全站干部职工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负责调拨材料和技工调配,监督施工和质量把关,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坚持“六个统一”,严把“五个关口”, 落实“四项责任制,紧扣“三个环节”。即: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由专业队施工、统一检查验收;严把技术关、开工关、技工关、质量关、验收关;落实目标责任制、合同管理制、资金专户制、安全管理制;紧扣沼气池坑开挖不规范不配料、沼气池气密性检查不合格不付技工工资、沼气池不产气不予验收。

(二)物资使用抓监管。

在项目物资采购工作中,坚持“规范、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所需物资在网上招标公告,由县政府采购办负责牵头,县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召开了泾川县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所需物资招标会议,确定中标供货商,签订水泥、砂石料、pvc管材等物资购销合同4份,由中标供货商将所需物资直接供应到项目户,并凭驻村技术人员、村主任和建池户三方签收清单,到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领取供应物资款,防止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解决沼气项目投资大,群众自筹能力有限,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卫生改厕等项目紧密结合,确保了改厕、改圈配套落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三)典型带动求突破。

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做好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抓点示范、典型培育的工作方法,吸引群众自愿参与项目建设。在新建项目村,首先动员科技意识较强、建池愿望迫切的农户建池,培育一些典型示范户,通过效益吸引、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四)健全服务促效益。

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实施办法》的要求,建成了65个村级服务网点,各网点由能源站统一购制招牌,固定了1-2名管护人员,配送安全检测工具、出渣车、沼气灶具配件等。对管护人员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培训,使他们学习了解了沼气基础知识,沼气池修建技术,沼气综合利用等业务知识,还参与了沼气器材维修,沼渣车操作和演练学习,这支技术队伍经常深入沼气户,解决沼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定期对沼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指导沼气户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等综合利用模式,带动了家禽养殖、庭院经济、绿色食品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沼气综合利用效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用能结构不尽合理。

太阳能开发利用、秸秆固化气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节能新技术推广等发展步伐缓慢,清洁、环保、高效能源所占比例偏低,部分农户还停留在燃烧秸秆、薪柴用能阶段。

(二)农村沼气建设难度逐年增大,农村沼气使用率有逐年下滑趋势。

受分散养殖萎缩,户用沼气发酵原料缺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宅基地搬迁,沼气池停用;缺少保温措施;后续管理服务滞后等因素制约,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产气率逐年下降,群众对建沼气起于抵制情绪。

(三)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

已建成的村级服务网点大部分处于停滞状态,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功能。

(四)“三沼”综合利用面还很窄。

沼液、沼肥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推广面积小、集中连片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弱。

五、评估结论

多年来,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成为受益农民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之一,得到了较好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功。项目适合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必须解决项目推广中出现的新问题。

六、需要调整的内容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需要调整的内容

从国家农村能源发展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看,我县农村能源“十二五”中需要做一下调整:一是将建成10个小型沼气工程调整为2个;二是将建立50个村级服务网点调整为建设县级农村沼气服务站1处。

(二)发展思路

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能源适度超前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方针,以科技为先导,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替代功能多、社会效益好的优势,将清洁能源开发作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切入点,立足我县自然生态特点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资源条件,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秸秆气化、太阳能、小水电等能源为补充,积极鼓励种植能源作物,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扩大清洁能源受益面,全面提升能源供应水平,使农民逐步实现生活环境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经济发展高效化、农村发展和谐化。

(三)政策建议

1、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我县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原料,变废为宝。建议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扶持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同时,给予现有户用沼气一定资金扶持,发展秸秆沼气,解决原料不足、沼气池停用的问题。

2、拓宽农村清洁能源使用领域。由于农村沼气建设的持续推进,适宜建池农户已基本普及,沼气池发展空间有限,建议国家在农村大力普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其它清洁能源。

3、开展农村沼气改造提升工程。近年来,由于庄基搬迁、道路拓展,加上地震、水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部分沼气池停用,建议国家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已建沼气池的改造提升,解决建而不用的问题,使已建沼气池发挥作用。

第4篇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是一组最能反映浙江循环经济工作成效的数字。

节约能源方面,2005年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约为0.9吨标煤,为全国的73.7%。

节约用水方面,2005年全省万元GDP水耗约159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节约用地方面,通过园区清理整顿。全省园区总数由758家减少到拟保留的111家(已通过审核94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全省继续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

节约原材料方面,积极推行绿色制造,促使一批新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全省散装水泥使用率已达60%以上。全省城镇新墙材使用率为43.8%。

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全年利用废弃资源约3000万吨。新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53家,新增废气资源利用能力311万吨,被列为国家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试点省。

从2005年6月份召开全省循环经济会议以来,1年间,发展循环经济,保护态环境,已经成为浙江人的自觉行动,为推动浙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开了好局。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积极发挥体制先发优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到2004年,已经成为全国第四个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省份,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对浙江这样一个人多地少、无油、缺煤,一次能源95%靠从省外输入。经济发展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的省份来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进入新世纪,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制约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全省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已从局部性、阶段性的紧张转变为全面性、持续性的紧张,使浙江不得不关注经济发展和资源短缺这一矛盾。一方面是资源的短缺,一方面却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十五”期间,虽然浙江省的能源生产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2002年,浙江省1美元GDP能耗为0.53千克油当量,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仅为0.06和0.17千克油当量。2004年,浙江省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仅为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主要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浙江是个地域小省。环境容量十分有限,高消耗必然带来高排放,日益增多的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使浙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环境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人们突然发现如果再沿袭过去的发展理念,就必然面临经济规律和大自然的惩罚。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支撑经济的高增长已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

2002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书记指出,建设生态省,就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生态和资源优势,寓环境建设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中,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提高综合实力,最终实现省域范围内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央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在大小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把宏观调控作为重要机遇和倒逼机制,以腾笼换鸟的思路和凤凰涅、浴火重生的精神,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集约和节约并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发展的唯一出路。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和文明发展的统一,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举措。

政府推动,项目示范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企业清洁生产、建立生态产业区为基本路径,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从本质上说,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市场制度的配合,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与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浙江省委、省政府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就政府大力推动,政府积极先行。

翻开浙江省“十一五”总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并设置单独篇章。《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是一个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以物为本的计划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突现以人为本转变的规划。“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中,设置了一些约束性的效率指标,如提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争取下降15%,达到0.66吨标准煤;到2010年,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40%;并对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空气质量等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这部分指标作为经济发展效率提高的硬约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政策保障。“十一五”规划还安排了深入实施循环经济的项目――911行动计划和4121示范工程。

为了切实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于2005年6月召开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省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并成立了由书记担任组长的省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科技创新,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和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2005年8月23日,主持召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对下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提出政府带头,示范引路,强化投入,创新推动,联动发展的具体要

求。省长吕祖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一是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相结合;二是与推进生态省建设尤其是9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相结合;三是与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相结合。

2005年8月,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同时出台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税收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通知》、《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节约原材料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等。围绕省政府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意见。有关部门以节能、工业节水、垃圾发电、废旧金属拆解、清洁生产等为重点领域,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组织实施了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

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各部门各地市形成合力。911行动计划是推行循环经济的行动和抓手。2005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911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九大重点领域、九个一批示范工程及相应的责任部门,共选择125个项目,总投资372亿元。省经贸委组织实施工业领域循环经济4121工程,即选择了4个市、10个县、20个工业园区以及100家工业。开展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省水利厅组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工作;省建设厅组织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69项;省科技厅组织实施22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工程;由环保、教育等部门组织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也在持续推进。各市在配合省有关部门实施9ll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各领域示范工程的同时,也组织实施本地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杭州市实施循环经济发展770工程:宁波市启动了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五大类90项:温州市实施循环经济551行动计划:湖州市启动八个一批示范工程;嘉兴市排出了市循环经济百项重点;绍兴市整合了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培育了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建设了一批污染治理项目,扶植了一批生态养殖农场;金华市也排出了一批市重点建设项目;衢州市开展工业循环经济5518工程;舟山市积极推进省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台州市实施发展循环经济511行动计划;丽水市开展循环经济1030工程。

效益高了,污染少了,循环经济的甜头尝到了

全省上下方兴未艾的循环经济使各地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说起农药厂,使人自然而然联想到污染,但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却是个例外。这个主导产品草甘膦除草剂生产规模居世界第2位,有机硅单体居国内第2位的公司,综合经济效益是国内同行中响当当的老大。2004年销售额达到了17亿元,利润为1.73亿元,而污染却没有听说。是它有顶尖的产品还是有顶尖的技术?都不是。是氯元素循环利用技术,把新安化工推上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宝座。

草甘膦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氯甲烷,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氯甲烷正是生产有机硅单体的主要原料。2001年3月。该公司建成了一套万吨有机硅单体装置,首先将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甲烷进行回收,作为有机硅单体生产的主要原料,而有机硅单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盐酸。则全部用于草甘膦生产,从而形成了氯元素的循环。这项技术不仅使公司的草甘膦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2位,而且促使公司跨入了有机硅新材料领域,使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带来了成本优势,以新安化工目前每年生产3万吨草甘膦、6万吨有机硅单体计算。公司每年回收氯甲烷3万吨,可创利7800万元;循环利用盐酸9万吨,又可创利2610万元。仅这两项,公司每年可增收上亿元。这就是循环经济的魅力。

发展循环经济在浙江省已经不再是个别企业的行动,从星星点点的企业正在逐步扩展到一些园区、一些行业。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使温州的环境、资源和生态为经济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平阳水头制革污染2003年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之一;苍南、平阳的母亲河--鳌江,从1993年至1996年的4年间,水质从II类标准全面下降到劣V类,成为浙江省入海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流。温州合成革行业是龙湾区的主要支柱产业.这里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但年产值120亿元的背后是百姓对环境恶化的怨声。为找到治理合成革生产中产生废气的良方,在温州市环保局的牵头下,温州市合成革商会和同济大学、嘉兴中达集团共同出资100万元,开展了二甲基甲酰胺废气治理技术的开发,并在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进行废气净化回收装置的试点。这套装置回收率达到92%以上,一年可回收二甲基甲酰胺550吨,经济价值240万元,不到半年就收回了成本。试点成功后,温州市环保部门大力推广,商会也以行业自律要求企业安装。到去年底,温州全行业已有95%的企业安装了废气净化装置,并投入运行。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生态化改造和建设的11个第一批省级试点工业园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资源梯级使用的循环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比如绍兴县的滨海工业区,构建了纺织品制造业工业链、生态农业产业链、水集成生态循环链、能源递级利用循环链等四个生态链,据初步统计,园区废水回用率达40%,节水800多万吨/J时,减少外排废水700万吨,小时,经济环境效益明显。

循环经济已经不仅仅在工业领域,在农业、在服务业、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循环经济的典型。

生活垃圾正在成为影响城乡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需要巨大的投入。但在温州市,每吨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成本是30万元.低于国外70万元的投资标准;吨垃圾处理成本为80元,远远低于国内大城市和国外的120元处理成本。目前,温州每天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了焚烧发电处理,日处理生活垃圾达2200吨。发电装机容量31500千瓦。成为在国内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全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垃圾发电站全是由民营资本投资的。

在杭州蓝天生态农业园里。猪肥羊壮,瓜果飘香,这里是一个生态的世界,和谐的乐园。以养猪起步的蓝天公司曾经受困于猪场废弃物的污染。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公司围绕猪场废弃物污染生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这一关键,在园区内逐步发展了蚯蚓养殖、生态鳖养殖、湖羊养殖,水稻、牧草、黄花梨、大棚蔬菜种植及周边山地茶叶种植等多业经营的农业产业结构。在这个新型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可以看到,春末至夏末,猪粪经干湿分离后,熟化至20亩大棚养蚯蚓,蚯蚓活体用作生态鳖饵料,污水经生态化处理后用作农田灌溉。秋末至第二年春末,猪场粪污经干湿分离后,熟化干粪用作茶园、梨园冬施春肥,污水厌氧酸化处理后,放到牧草田种墨西哥黑麦草,种草养羊。在生态鳖基地,也形成生态小循环:用蚯蚓和专用饲料喂甲鱼,甲鱼排泄物给水中鳙鱼吃,鳙鱼排泄物被塘底层螺蛳吸收,小螺蛳再给甲鱼当饵料……9000头存栏猪、200万只鳖、5000头羊、1.2万株黄花梨、120亩水稻,黑麦草轮作区……2005年,蓝天生态园区总产值达5300万元,绿色产品的附加值达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