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研修总结

高中语文研修总结

时间:2022-12-09 13:01: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研修总结

第1篇

2014年,我校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申报了县级总课题――《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教材的衔接教学研究》,每一个学科申报了一个校级子课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语文衔接教材课题组教师编写的高中语文《走向高中――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衔接教材》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后已经推广使用两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教学研究”过程中,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策略,下面将我对高中语文衔接教材使用的一些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充分利用衔接教材发挥育人功能,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自信意识

语文是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有其学科中人文性的特殊性,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开展三观教育和人格人品的教育,而高中语文“衔接教材”正好突出了这一特点。

我校教师编写的《走向高中――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衔接教材》中的第一编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编者在本部分安排了“规划人生,树立理想”,“学会担当,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任的态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章节。我在安排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主要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一是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开展教学。因为湄江高级中学主体文化是“责任”文化和《大学》儒家传统文化,学校的精神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办学特色是“责任奠基,多向成才”,整体而言,我校都是围绕“责任”二字展开的。对于刚刚进入我校的高一新生,对学校的文化内涵不理解,通过语文衔接教材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人格人品教育时,实现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契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二是结合我校优秀学子的事迹增强自信。因我校属于三流高中,生源质量较差,进入我校的很多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意识,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不少同学进入中国一流高校学习。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刚进入我校的第一个月开展衔接教材教学时,我会提前收集、整理一部分我校毕业的优秀学子的事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信,让他们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信心十足地进行高中课程的学习。

二、利用衔接教材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做好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高中与初中语文学习有极大的不同,因为中考的考点是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基本能力考查为辅,而语文学科的高考则是以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为主,以知识考查为辅。鉴于中考和高考考纲、课标及评价体系的不同,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就应该区别对待。高中语文学习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为高考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等。

我在对前几届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同学刚进入高中时以为高中和初中一样,语文学习只需死记硬背一些东西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高中语文考题灵活,重点考查思维和能力,死记硬背的东西考得很少,于是一进入高中就不适应,感觉压力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进行衔接教材教学时,教学前都要详细了解学生情况,每堂课都进行精心设计,尤其是在教学《走向高中――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衔接教材》中的第二编――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时,重点抓住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如何才能开展自主学习等问题与学生探讨,让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三、查缺补漏,搞好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突破教学

在使用衔接教材第三编――知识与技能时,重点把握初、高中语文学科衔接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性教学,我主要突破的知识点是文言文阅读和汉语语法两部分。因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教学难点之一,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是靠机械记忆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而进入高中后,常见的文言字词不但要记忆,还要掌握一些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与规律,通过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高中阶段文言文的考查不仅停留在课内,更多的是通过课内学习迁移到课外,将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陌生的文本解读之中。这一点,对于我校的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大难题。

为了解决学生文言文阅读的难题,我在使用衔接教材时,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第一,要求班上学生每人拥有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典》或《古汉语词典》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并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因为我们这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投入远远不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新知识,提升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二,运用初中教材延伸文本,强化文言文阅读。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很多文言文都是要求背诵的,有很多还是节选的部分语段,使用衔接教材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初中教材延展文本阅读,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相似文本或初中教材节选文本来教学,给学生以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并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第三,安排文言词汇积累常规作业,坚持搞好文言词汇积累工作。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在于古人的语言年代久远,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揣摩,才能掌握古人的语法规律,这就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才会有效。

第2篇

一、认真努力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2007年11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负责人:郑旺吉),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D-06),课题组教师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于2010年11月经评审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学校加以推广;同时,组织我校语文科骨干教师蔡赞生、郑昌适、陈兆慈、周瑞超、张远志、吴振涛深入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于2010年12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2011年5月,该课题经评审正式立项后,课题组于2011年7月8日在学校行政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充分论证了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阶段及成果预测;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一)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课题研究支撑点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解读《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次,利用网络的便利,搜集资料,下发学习。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整理编辑了《课题理论学习资源包》,作为课题组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必备资料。该资源包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名师“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课堂实录、名著导读讲座、普通高中文学作品教学的相关论文、名家谈读书等。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为与课题研究相配合,课题申报以来,所有全校性的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教学研讨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比例。让每一次常态性的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如课题负责人郑旺吉老师先后作了“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等主题发言,蔡赞生老师作了“现代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等主题发言,张远志老师作了“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主题发言。这些主题发言各有见地,给老师们以很好的启迪。课题组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如郑旺吉的“《花非花》诗意探究”、郑昌适的“《寒风吹彻》意蕴探究”、吴振涛的“《项链》人物性格探究”、张远志的“《祝福》春节文化探究”和陈兆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等研讨课均体现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12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广雅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丽萍、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清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黎耀威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2年3月出版)。2012年6月12至21日笔者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评价理论与方法指导文字资料、文学作品导读文字资料、PPT课件和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首先,我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学生,组织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到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吸收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旺吉分别于2010年1月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9809,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4/1)上的教学论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2011年4月发表在《师道(教研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6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99/C4)上的教学论文《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开放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探究结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丰富意蕴”和“意象的多义性”来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小说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广。目前,课题组已组织精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在选编之传记文学文本中专门设计了“思考与探究”,用以检测学生对传记文学鉴赏评价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组教师初步掌握了对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方法,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2012届高三年级林雪琼同学主持的“短篇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获陆丰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参加汕尾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得优良成绩,其中张远志的《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吴振涛的《小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荣获二等奖;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发表在《汕尾教育》杂志(2011年第6期)上。这些获奖、发表的论文观点务实,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教学、教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中指出,“(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阅读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这些问题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让学生去拥有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发、制作体现“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课件,参加陆丰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获得优秀成绩,如郑昌适的“《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一等奖,陈兆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四、实验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该课题研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定目的,对原计划中预计突破的难点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本实验是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取得较好效果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没有什么阶段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习惯应从小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阶段中,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内容上按照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方法上力求创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做好。

(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无法“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尚未“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我们原定于本学期要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高二学生使用的校本文学选修教材(阅读文本后设计“自主、探究”思考题),但由于行政规划和经费等因素而暂时不能付诸实施,只开发了一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校本选修教材。挖掘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整理编写文学选修教材,形成一门或几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选修课,是我们研究工作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们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确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理论演绎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其它两种方法运用较少,在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更多地运用其它两种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四)“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相关性有时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工作也还需假以时日。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课题方案制定的阶段目标。有了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的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3篇

——南充市高中语文黄政名师工作室11月研修活动纪要

蓉城十一月,天公作美,暖阳如春。南充市高中语文黄政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黄政老师的带领下,于11月6日上午准时到达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参加高考语文名师示范课观摩活动及2021年高考语文命题分析与备考策略培训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内容:观摩示范课,听讲座,参加主题沙龙。

(一)示范课:花开三朵各傲枝

〈一〉

11月6日下午,冯小琼老师献上了一堂极具实践价值的示范课:《现代文阅读模块概括能力的复习》。

冯老师基于学生学情,步步引导,让学生树立了一种观念:答题思路就在题干中,答案就在文本中。并在师生合作中,让学生学会了摘抄法、连缀法、转换法等概括方法,要求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做到四有:有序、有数、有术、有为。

〈二〉

11月7日上午,陈维贤老师呈现了一堂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示范课:《诗歌鉴赏之读懂诗句》。

陈老师首先提出了诗歌鉴赏要三方面并重,实现综合突破的策略,即知识、能力、方法三方面并重,并从真正读懂、题型方法、精准表达三个层次上进行训练突破。

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探讨如何读懂诗句,研讨理解诗句题做题方法,探讨与诗句理解相关选项的解决之道,整理、构建、内化等四重任务为推手,步步推进,在“读懂(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方法和认识的突破。学生认识到:在做题过程中,要真正理解诗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不仅要积累必备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和能力。

〈三〉

11月7日下午,默文婷老师从学生解题能力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默老师从具体生动的题例中教会了学生读懂诗歌的重要方法,并把它们总结成四句话:还原现汉常态,填补内容空白,琢磨语句修辞,思考表现手法。

(二)专题讲座:名师频出有真经

〈一〉

11月6日下午,冯小琼老师作了名为《深研高考语文命题,导向课堂提质增效》的讲座。

冯老师指出,高考命题有三次变革,从考是什么(知识立意),到怎么做(能力立意),再到如今的考思维方法(素养立意)。她从评价体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教语文,他认为,学生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应该构建起自己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并打通各个复习模块间的联系,综合归并一些系统和训练,做到化繁为简,以求高效。

〈二〉

11月6日下午,罗小维老师作了关于高考作文复习策略方面的讲座:《阅卷忧思与指导策略》。

罗老师有六年的担任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的经历,对高考作文的写作和评改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主要从高考阅卷的情况引发的十大忧思出发来展开论述,指导高三的作文复习和备考策略。罗老师特别强调了老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指出了老师写下水作文的重要性。

〈二〉

11月7日上午,黄怡老师作了一堂生动而务实的讲座:《高考语文薄弱模块复习与优生提升策略》。黄老师认为:学习一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牵涉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思维活动过程;考试一定是一场越来越关乎素养的测试。

黄老师特别强调了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和做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列举了一系列学生做的优秀的读书笔记案例,以实际的案例证明了读书笔记在高考复习中突破学生薄弱环节的重要性。

黄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介绍了自己在教学中和学生开展的阅读时光、我看天下、书写规范等语文教学活动,讲解了这些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素养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活动是她在教学中实现突破与培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黄老师还强调一定要严选试题,要严,要全,要活,要透;同时,她还介绍了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调试的做法,要百炼成钢,也要有法有方。

(三)专题沙龙:群策群力话培优

第4篇

关键词 “荣誉后”教师 课堂智慧 立体重构

利用主持特级教师工作室跨区带徒的契机,笔者对多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取得“高级教师”职称或获得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一线教师(简称“荣誉后”教师),其专业成长往往处于停滞甚至相对后退现象,其突出的表征是,他们的课堂似乎少了年轻教师的活力,而又明显缺乏卓越教师的丰富智慧和特色追求。

不可否认,相对于新人职的教师,在多年日常教学以及参评、参赛过程中,“荣誉后”教师一般都熟练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但是,即使是被广泛认可的课堂,还需要更多智慧的支持。常有这样的情况,观一些“荣誉后”教师的课,总觉得比不上其几年前的课,且受应试压力和自身懈怠等因素的影响,其课堂格局越来越“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智慧,是“荣誉后”教师走出课堂教学瓶颈、突破成长高原的关键。

笼统地说,课堂智慧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积极而健康的教育情感,渊博而有效的知识验体系,敏捷而缜密的思维决策,娴熟而巧妙的课堂行动机智。这是教师职业信仰、学识素养、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立体地看,课堂智慧包含三个维度。从具体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不同模块或不同专题、不同内容侧重的教学智慧;从课堂教学进程的维度看,课堂智慧包括教材解读的智慧、学情把握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教学生成的智慧、课堂评价的智慧、教学反思的智慧、后续优化的智慧;从课堂策略运用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合理组织学习的智慧、适度讲解分析的智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智慧、方法指导与方向引领的智慧、助力与生成点化的智慧,等等。

一般而言,一线教师的课堂智慧是在学习中感悟、实践中生成、研究中明晰、反思中发展的。基于名师工作室成员合作、聚焦课堂智慧立体重构的研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自我课堂研究,促悟成智

正如学生的课堂学习,须有课前的基础与预习、须有课后的作业跟进一样,名师工作室的合作研修,集中的时间与机会是有限的,而有限的集中研修活动,须有成员自我研究的基础与准备,而集中研修的最终目的也是指向成员独立自主的后续跟进。因此,合作研修的第一步是引领成员对自己的课堂作必要的研究,这是方便经济的起点,一定程度上也是终极之目的。

1.撰写“课前解读录”

孙绍振先生在其《名作细读》序言中说到:“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向名师行进中的教师,必须要拥有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

工作室研修以笔者发表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上的几十篇文本解读文章为例,进行归类研读,把握文本细读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每次活动之前,围绕确定的课堂展示或说课交流之具体篇目,各个成员写好自己的文本解读文章。

2.撰写“课堂推演录”

与一般的教学备课或教学设计不同,“课堂推演录”,主要是通过了解或揣摩学生状况,聚焦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困惑的问题,虚拟课堂进程、师生对话和活动状况,并在不同预想中调整,筛选最佳方案,使备课、设计更具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实现对学情的充分把握;二是揣摩课堂的可能走向,实现进程的简化与优化。很多情况下,这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同课异构”。

3.撰写“课堂回忆录”

一学期至少打造一两堂“拿得出”的课,并录制成像,然后反复观看与揣摩,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两个动作。一是尝试把录像课转换成文字实录。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慢”下来细细思量,包括师生对话中的“嗯”“呀”之类多余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自己更清晰全面地走近自己的课堂,把握自己的得失。二是在课堂实录基础上进行反思自评,每次可以抓住一、二个点展开,总结成败,提高技能。

二、名家课堂研习,转识成智

听课、观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借鉴、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名家名课进行研习,则可以在提升自己对课堂及其规律有更高更深认知的同时,成就自己的课堂智慧。

1.实录名家课堂奠基

这里的实录,主要是指把名师名课录像转换成文字记录,这样可以还原名师课堂,回到课堂现场,并深入名师课堂所呈现的智慧内核。这种研修,不受听课时间与机会的限制,是学习揣摩课堂智慧的重要方法。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也足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师“居高临下”地看,看得更清楚,特别是观察到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自然与真实。

2.研读专家评析引路

一般教研活动的评课,大都只是应景性的言说,少有深入的探析,很难触及课堂的智慧与不足。研习名师的课堂,也可以借助名家的评析来增强对课堂智慧的感悟与借鉴。笔者主持的工作室在课堂智慧研修中,选择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和《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进行研读和研修。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摒弃一般听课、评课中偏重教学技法和课堂枝节的现象,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其“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对课堂的研习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从评课,反观教材解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现场生成和课后反思调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综合智慧。《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则更多地在还原课堂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作翔实的解释与评析、建议,接地气而更易找到揣摩与借鉴的抓手。

三、工作室集中研磨,聚慧成智

1.“一点多研”,聚焦核心能力重点突破

“一点多研”,就是确定课堂智慧的核心要素为研修点,然后聚焦于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重锤敲打式的突破性研修,进而点点相连,形成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自身基于教学的文本细读与基于文本细读的教学设计,是阅读课堂的核心智慧。工作室聚焦于这一研修主题,以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为对象,展开了合作研修。

(1)任务前置与知识补给

每位成员抛开现成参考资料而自行“裸读”《品质》,简要列出自己的解读成果。同时,结合对此文的细读,自学钱理群的《名作重读》、孙绍振的《文本细读》、莫提默・J・艾德勒的《怎样阅读一本书》、王先霈的《文本细读讲演录》,把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策略。

(2)主题讲座与切近示范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作《文本细读的智慧》之讲座,结合自己发表于《名作欣赏》《语文学习》等刊物的《缘何让人怦然心动?》《聚焦“傻”问题,凸显“真”阅读――伯尔(在桥边>的一种读法》等文本细读文章,从八个方面阐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法。

(3)课堂教学与说课呈现

由杨伟民老师和胡育强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呈现,具体地展示自身对《品质》的细读成果;由汤见光和李晓敏两位老师用说课的方式,阐述自己基于细读的教学设计。然后,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细读思考。最后主持人与大家一起梳理细读《品质》的主要收获。

(4)后续跟进与成果固化

集中活动之后,各成员进行后续研修跟进,在进一步把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有效吸纳同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研读,并把自己的研修成果撰写为论文。工作室15位核心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有20多篇,其中数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定点抛锚”。提升辩证施教的能力和智慧

教师对各种课例或主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在广泛借鉴中有主见,这是走向专业成熟必不可少的素养。

就语文学科而言,对类似“长文短教”“短文长教”“浅文深教”“深文浅教”“少教多学”“学为中心”等理念,真正具有智慧的课堂,要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辩证思考而不作简单化的教学处理。

(1)“长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祝福》的教学,离开文本对主题作抽象化讲解的较多,偏于诸如用“断案”的方式探究“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之类的形式求异不少,简单地对此文进行走马观花式“长文短教”的更多。在集中研修活动中,成员金中老师的展示课从“深文”如何教的视角,尝试对《祝福》的“深难处”进行有效突破;笔者的展示课则基于自己“‘长文短教’批判”的理念,引领学生在“长文”里“慢慢走,欣赏啊”。在专题研讨中,笔者提出了“适度‘长教’:从任务取向到学生视角”“适当‘复读’:从巧妙追求到实然引领”“尝试‘多学’:从简单辩证到多维探究”的“长文”教学策略。

(2)“浅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在不少师生眼里,《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是显豁的,写法似乎也无特别之处。其实,引领学生在“一望而知”处见“技巧”,引领学生在“不解处”见用心,引领学生在“没有感觉处”处见匠心,方可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奠基。

(3)“深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对于《记念刘和珍君》这样有一定难度且不在学业水平考试篇目之列的“深文”,不少教师往往不加思考地进行“浅化”处理。其实,从“深文”的内在特质看,较一般文章具有更丰富的探究资源,如果引领学生在“深文”中停留充裕的时间,可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探究惯的养成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深文”教学更需教师的课堂智慧。

对于这些有特征性的文本教学,以往都有一些看似辩证的理念,对这些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辨,以探索的姿态进行新的实践,则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课堂智慧。

3.“道”“器”并举,实现“微技能”分享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堂“微技能”。这些技能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与不同层面之中,包括学情调查与分析的技能、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技能、课堂导人与课堂提问的技能、课堂讲解技能、学生偏误纠正技能等。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还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差异和特性。工作室合作研修,可以在理念共享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教学“微技能”的筛选、提炼、甄别、完善、交流与共享、融入。

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体悟诗化语言,可以使用一些微技能。教学《春酒》,一般教师都会关注“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此进行“概括”,概括“我”的心理,概括“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学生与诗化语言的品味失之交臂。其实,在这个片断中,“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似乎是一种“常态”,而“有一次”是一个“特写”。先试着还原当时的情形,将常态“泡开”:“我端着,走来走去;我闻着,走东走西;我赏着,走进走出……”这样,似乎多了一份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而原文的“端着、闻着”中间只是一个顿号,表示两个动作的紧密,联系前面的“一点点”,可能更能表达出“我”的急切与珍惜心理。但不管是“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还是“急切与珍惜”,都可看作作者在回想这个片断时感觉自己当时的“可笑”,我们分明感觉作者就坐在我们面前,娓娓而谈,说到这里,她可能噗嗤一笑,在这种“一笑”中获得一种快乐与满足。

第5篇

关键词:卓越口才;课程;实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新教育卓越课程的研发,是2012年10月在宁波举行的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在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指新教育实验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思想、课程观念和具有的课程资源而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是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和发展的一些良好的课程。它是以学校为基础,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人员和社会人士多方参与,开拓课程资源、选择和改造教育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从而合理有效地配置学校教育资源,使学生获得尽可以完整全面的学习经验的过程。

从其涉及的领域看,它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教师的新教育培训和社区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等等;从其开展的过程看,它包括设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课程决策、实施课程和课程评估等环节。

一、卓越口才课程开发研究的背景

“培养卓越口才”是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一。有一位国外名人曾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法国大作家雨果也认为:“语言就是力量。”讲话是一个人展示才华的能力,是征服别人的基本能力。培养卓越口才课程的研发,是以我校的培养卓越口才工作室为载体,以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为切入点,根据未来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年龄特点,以课前训练为主,活动交流,名师指导,促进学生读、说、写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兼顾工作室全体成员教师的口才训练。

二、卓越课程研发实施过程中阶段研究的现状

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深化对口才的理解,从而将认识升华为思想,由思想转化为行动,实现对学生自信品格塑造的最终目的,这是新教育卓越口才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课程研发的原点是学生,卓越课程的成功、有效开发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智慧、思想、见地;更需要老师的创新思维、大胆尝试、积极实践。

(一)课程研发实施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把卓越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学科教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与学科课程一起拥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又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在保证学科教学的同时,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老师进行卓越课程教学,以充分发挥各种课程对学生主体发展的不同价值。

(二)卓越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建议分三部分,即使用卓越教材、专项训练和活动展示。课前教师要做充分备课和相关准备。

1.使用卓越教材。建议20分钟①情境导入、揭示话题。②发声训练、热身准备。③实践活动、重点指导。④练习评价、总结提升。

2.专项训练。建议10分钟,教师设计专项训练题目。

3.活动展示。建议10分钟以下几种活动内容和方式教师可任选其一进行训练展示,建议每一学期重点训练展示二三种形式。

①故事比赛②课本剧③看图或话题即兴演讲④配音⑤辩论⑥吟唱古诗词⑦观后感⑧读后感⑨绿色争星演讲

(三)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1.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利用课堂环境和外部环境,通过多角度进行语言训练,虽然是农村的学生,但是整体来开学生爱上了这种课程资源营造出的自由交流的和谐氛围,学生的精神状态得以提升,达到了愿说、乐说、敢说、会说的层次,培养了一批在口才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队伍。

2.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卓越课程开发要求实验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只有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充分发挥。

3.有效解决了卓越课程开设的师资难题。卓越课程的研发给每一位实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树立“课程建设即教师建设”思想,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三、明确课程研发进程中下阶段的实施方向

1.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表达兴趣;调整课堂结构,保证诵读时间。继续实施“一体两翼”的课程研发方案,以常态培养为一翼,以卓越课程为另一翼,进行口才特长培养,整体推进我校卓越课程的研发。进一步改革班会例课,搭建交流平台,让卓越口才培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继续加强普通话再过关,“学”“讲”相得益彰,尤其要加强教师的口才能力培养。结合课程需求,以动态法和呈现法为主要评价法,继续举办多种适宜的校园活动,创造锻炼机会,提供展示平台。

3.对实验教师采取校本培训、目标读书、以讲促学、网络研修培训方式,力求实验教师尽快尽善地转变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提高对学生口才与自信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掌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方法。

四、关于培养卓越口才课程研发的有关问题与思考

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经费的保证。低成本的课程开发方案可能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而创造性的卓越课程开发往往需要资金,还需要各种图书资料,设备与人力的支持,因此,在学校设备、经费不足,教师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卓越课程的开发也面临一定困难。

培养卓越口才课程研发是一项综合性的艰巨工作,它包括课程纲要的制订、卓越教材的编写、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的组织管理、课程的评价、后勤的保障措施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就像六块“木板”一样组成了卓越课程这只木桶。这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卓越口才课程开发过程中,尽力去弥补短的木板,要狠下工夫去找短、补短和除短,以处理好各块木板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20xx年7月13日至7月16日,我有幸赴长沙参加了省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有专家讲座引领,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等。通过这次培训,我亲身体验了在专家引领和伙伴互助下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同时,通过学习和聆听专家讲座,我眼界也开阔了很多,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以解决。不仅提高了业务素质,同时也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从思想上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以下是我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我知道了怎样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创新,以使我的课堂充满激情,让我的学生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多样的、持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在教材的研究上多下功夫,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二、认识生命的教育,幸福的教育。

  教学应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存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关注生命价值,引导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品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教学要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释放学生的内心能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及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教师的不断启发、鼓励下,满怀着兴趣和探究意识,主动参与智慧性的挑战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提升生命价值。教学应体现为一种唤醒教育,教师要用一颗灵动的心,要用一双锐利的眼,去把握与发现学生的生命律动,唤醒学生内在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学生是主体性的生命体,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命的价值和质量,而不只是实现社会功利主义的工具、手段。教学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

  三、做好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实践课程改革的途径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更新,是对教师这个实践者的严峻考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分析;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指导或精湛的讲解。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注重课堂实践和资源整合,要学会运用专家的教育智慧补己之短,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内容,推动教育教学的行为的变化。

  四、作为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学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这次培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互相学习的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开辟了新天地。我要把汲取到的先进理念、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去,让此次培训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20xx年7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研修学习。经过了近一周的紧张学习,不仅让我重温了做学生的感受,而且也让我真正受益匪浅。这次培训,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开班典礼上潘校长就直接给我们下了重任,他的发言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领导们的一片苦心与企盼,想尽各种办法为我们创造学习机会,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这些数学学科带头人真正成为区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领头羊。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我们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能够拥有这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非常感谢东西湖教育局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关爱,感觉进修学校给我们创设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们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在这里就从培训学习中谈谈自己的感悟。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见到了优秀的、资深的专家教科院李光杰老师和特级教师冯回祥老师。充分地感受到专家们对工作、教育事业的激情和热情,感受到学员在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为我们进行讲座的专家和学者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我领略了专家对数学教学的先知先觉,李光杰老师介绍了当前中外元素重新结构课堂,给我们传递了世界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和教育理论;冯回祥老师在数学领域里给我们重点对逻辑的三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符号意识和数学建模等核心观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作了深入的阐述,给我们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的一些案例,似乎就曾经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专家的讲座,阐明他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听了他们的讲解,我的思想也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平时思考的太少了。平常在学校里,考虑的大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未做太多考虑,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在课堂中探索实践,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将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8月,我来到民乐三中参加体育教师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是在,孩子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自已要进步,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就要去学习的念头来到了这里学习。

  首先,李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面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

  其次,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

  再次,由学院的高中语文教研员杨翠玉老师,讲解了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并要求教师们动手写一写,举例说明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教师角色转变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讲解了,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质的东西,论文的抄袭性,要有自已的独立风格,个性,和实效性。

  培训的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风格各异的体育实践课。张老师的亲和力、林老师的严谨、李老师的优美姿态及王老师的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了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技能技巧教学。所谓“愉快”就必须先“痛”而后“快”,否则谈何“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