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18:0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纺织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等相关实践环节的设置
我国一直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作为工程应用型的纺织工程本科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培养学生“大纺织”的综合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任务的,因此在本科教育期间加入实践环节是十分必要的。纺织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结合相关专业各高校的培养模式,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重新做出调整和修改,依然在《纺织材料学》和《纺纱学》理论课的课程后配有相应的《纺织材料实验》和《纺纱实验》,将原有的《纺织综合实验3》和《纺织综合实验4》进行了整合,变为现在的《织物实验》,设置在《织造工艺学》和《织物组织与结构》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同时结合亚麻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和地方特色,设置了《亚麻织物打样》等实训课程;与此同时还设置了与理论课程相联系的《纺纱工艺学课程设计》、《亚麻纱线设计综合训练》和《纺织厂设计课程设计》等相关实验实训课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2实践环节的应用与实效性
实践环节是作为工科的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专业实际,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结合亚麻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优势条件,本专业一直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原有培养方案中,我们也将各门专业理论课程之后都配有与之对应的实验课程,或者课程设计。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今时展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地域特色,增添了《亚麻织物打样》和《亚麻纱线设计综合训练》等相关课程。纺织专业的各年级学生都在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陆续完成相关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学生们会有很多不同的实验经历和感受,比如学生在进行棉纤维显微镜观察的时候,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棉纤维天然转曲的存在,而且在调显微镜焦距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但在显微镜焦距调节过程中非常仔细、非常用心;在进行织物布样强力拉伸测试时,有的同学发现被拉断的布样非常整齐,就会想是自己的操作出了问题还是布样的选取出了问题,最终该小组的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纺纱实验中,很多同学都体会到生条在生头时的困难,但大家一遍遍练习,最终解决了生头难的问题;在细纱操作时,细纱总会出现断头的现象,这时学生们会想很多原因出来进行分析:如细纱管是否合适,钢丝圈和钢领的速度不协调等等,一次次重新操作,依次排除原因,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会很好地纺出所要求的细纱;织物小样设计中,同学们会自行拟定织物组织,选择所需经纬纱线,然后将自己设计的织物组织在实验室小样机上赋予实践。在小样整体设计中,同学们体会到穿经阶段用时最长,且最需要耐心和技巧,穿经阶段关系到织物组织形成的正确与否,穿经好坏关系到用纱是否会造成浪费,织物布面形成是否平整,是否会出现条痕等现象;这些经历都是学生们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到的,他们同样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教训,吸收经验,不断改进,使实验测试及产品设计越来越接近理论设计的结果。在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不断地看到上述类似问题的发生,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学生会在实践教学中对专业产生兴趣,并能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问题的所在,及时讨论或解决,也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实验过程中不在意实验时间是否结束,直到将测试完成或织物小样设计完成才会离开。本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有了实践机会,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纺织行业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也在教学中陆续进行,由于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按照相应的理论划分得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学生进行实验时内容更具象,与相关理论联系更为紧密,更符合现在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
2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根据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开放实验室的设置与实施是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为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的同时,更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验条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和谐的实验环境,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得到锻炼与提升,为以后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本专业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专业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开设了一些开放实验室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水平,自行选定题目,设计实验方案等,也可以根据教师的相关项目,学生选择进行实验和实训活动,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设开放实验室,除了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外,还可以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有时可以很好地与课内实验教学相互配合;同时部门之间的实验教学资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仪器设备、实验场所、试剂药品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实验的教学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学生进行的实验项目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与现代科学发展相关联的,综合性的,可以是研究性实验项目,也可以是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相关实验项目与设计,实验方法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主体自行设定。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开放实验室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有时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实验量较大,几个同学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开放实验中,有些学生展现出了不同的优势,现在在校生有的跟着老师做相关科研课题,他将自己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了理论课堂;还有些同学已经毕业,但很感谢开放实验室给他们带来的福利,他说正是因为在开放实验中的坚持、耐心,注意观察、自主思考,在问题中不断前行,才使他现在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更踏实、更认真地走下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开放实验室成就了很多学生的现在与未来。
3结合专业参与纺织品设计比赛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附加需求越来越多,无论是纺织品的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还是产品的特色化与多样化,色彩种类的选择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所培养的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也越来越高。本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实验室,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鼓励学生参加校级或国家级组织的本专业纺织品设计大赛,学生们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避免了很多相同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也在原来简单设计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增添了自己的个性设计,各年级学生也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参加纺织品设计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
4结语
实践教学的设置成为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相关实验课程的设置与理论课程相互补充,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放实验室的设立弥补了本科实践教学中的缺憾,打破了课内实践教学的局限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设计大赛,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创新能力及相互配合协作能力。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也不断地总结与改革实践教学,不断地完善实验和实训的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实践环境,也为提高纺织专业人才的综合专业素质而不懈努力。
作者:孙丹 王大伟 孙颖 栗洪彬 郑文星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
参考文献:
[1]杜钰洲.对纺织高等教育工作的五点建议.纺织教育[J],2007(1):4~5.
[2]孙颖,刘铁山,叶仲琪,王大伟,颜丹.应用型纺织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黑龙江纺织[J],2011(1):6~8.
[3]林卉,胡召玲,赵长胜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0(3):153~155.
[4]苟如虎,王亚玲.“三线并进”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5(1):238~241.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技术分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为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本文介绍了高职“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近年的教学实施与改革历程,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指出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纺织材料与检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86-03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是纺织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纺织原料和产品的品种,正确处理纺织原料结构与产品性能的关系,具备正确操作纺织检测设备并进行数据处理等相关职业能力。
该课程依托项目化教学和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治区棉纺织公共实训基地进行改革。项目化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它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并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开发首先要确定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实施。“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遵循校企共建课程体系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设置依据新疆纺织行业发展与职业岗位要求,结合企业需求,共同确定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以纤维、纱线、织物常规性能检测等技能为核心,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融于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将工作过程中的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其课程开发步骤见图1。
(一)学习项目设计
该课程根据生产实际和工作能力重组教学模块,重构学习情境,改革实训教学体系。新的“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讲授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以典型产品的性能检测与应用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实际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将知识、技能、素质训练融合于实际产品的检测过程中。我们初步确定了五大学习项目,见下页图2。
(二)教学流程设计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流程设计依照项目化教学要求,按教学准备、解释任务和方法、确定重点与提出问题、确定小组和工作时间、学生加工信息、学生展示工作结果、讨论与评价、保证工作结果的正确性八个阶段有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院“纺织材料与检测”教学保持了教学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即八个教学阶段缺一不可,同时在给学生安排任务时,注意工作的全面性,做到“六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对象明确、工作方法明确、劳动组织明确、工作进度明确、工作成果明确,使教学过程能保质保量完成,防止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
(一)课程项目总体实施
在“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共设计了五大学习项目,九个单元,每个项目都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习(工作)单元。课程主要以“纤维、纱线、织物”等三个方面的鉴别、检测、性能评定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作为项目载体,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要有普遍应用的含义,又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考虑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们构建了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逐步递进实施教学,课程项目总体实施过程见图3。
(二)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以纺织纤维的鉴别项目为例)
课程实施的准备工作 (1)在上课前教师安排本次课程的主要任务,派发课程的工作页、任务书,阐述课程的基本要求。(2)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该项目最终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鉴别出10种以上的纤维。(3)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要强弱搭配,每组4~6人,设组长一名,协调本小组成员的学习和任务的完成,并对组员完成课程任务的情况给予初步的评价。(4)实验设备及材料的准备:酒精灯、镊子、小刀片等及10种或10种以上的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课程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教师首先向学生讲清楚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求教师要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已设计好的学习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先给出几种比较易分辨的纤维,在简单演示如何鉴别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注意观察,留心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判断完成后再指导学生修正错误。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所提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和针对性。例如,教师此刻就可以提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光泽有何区别,二者的手感有何区别等问题。(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识记。教师可适时地介绍纤维鉴别常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5)回归工作任务:让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在掌握了专业知识后,再对纤维进行鉴别,看学生能否把任务完成得更好。(6)成果展示:该项目的成果就是由每小组派代表,或由教师指定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和其他小组要对其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7)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最后总结纤维鉴别的步骤。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8)评估应用:作为项目化的教学成果,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应把项目工作的结果归档或应用到学习或教学实践中。例如该项目课程结束后,可由教师提供部分面料,由学生尝试分析面料的成分,或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经常接触的纺织日用品成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其主要职能必须从“授”转变成“导”,即引导、指导、辅导,要检查学生项目的进行情况,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
课程能力的应用
基于项目化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的意识,对此我们进行了以下改革。
(一)注意课程能力的后续课程应用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有“现代棉纺技术”、“机织技术和织物组织与分析”等,在课程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对比同种纤维、纱线、织物检测的连续性,既可得到企业中常规纤维、纱线、织物的检测报表,也可得到一套完整的检测样品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可支持后续课程的实训。
同时,我们增加了“纺织材料综合检测实训”项目,进行两周的集中实训,培养学生将纤维性能的检测(如细度、长度、马值等)和纱线性能检测(如纱线强力、捻度、毛羽、线密度等)能力应用到“现代棉纺技术”课程中;将织物性能检测(组织分析、经密、纬密等)能力应用于“机织技术和织物组织与分析”的课程中。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各种纺织材料的检测能力,对后期课程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为学生考取“针纺织品纤维检验工”职业技能证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课程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按照教学计划,“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此时,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念尚未形成,难以将企业实际生产引入课堂。作为弥补,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纺织材料贴近生活的特点,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日常生活的例子。例如,为什么潮湿的布条会比干燥的布条难撕破,刚洗完头发顺着摸较光滑,但逆着摸感觉毛躁,北方的窗户为什么会用双层玻璃等日常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日常纺织品应用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实现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是学习者、工作者、任务完成者;教师则要“扶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是学习的监督者、指导者、辅助者。
在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始时要强调对时间的控制,明确整个教学活动的时间表,每个过程、阶段临近结束前要作出提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十分重要。
在授课过程中,最好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目前,我院纺织专业的学生每班人数在40人左右,人数较多,会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这就要加强组长对组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为了完成项目,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需要在课后查阅很多课外资料,同时我们还要仿照纺织企业检测实际环境设置课程实训,使得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完成学习,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产生成就感。
结语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说明,“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紧跟最新标准的步伐,主动学好课程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伦超.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实践——以《公路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31-33.
[2]潘志娟,李春萍,杨旭红.纺织材料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纺织教育,2011,26(2):149-151.
[3]朱进忠,毛贤慧.本科院校纺织材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纺织教育,2010,25(4):56-59.
[4]李岳.高职《纺织材料及试验室操作》课程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181.
[5]刘梅城,张冶.“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3):280-282.
[6]宗亚宁,徐淑萍.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4): 348-349.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 中职学校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好把企业职业素质融入课程内容教学中去,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
关键词 行为导向教学法;中职;物流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3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3-0080-02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简介:李祖辉(1964-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实验师、物流师,主要从事中职物流教学工作。
1 行为导向教学法过程特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代表当今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它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所组成的,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信息、计划、决策、控制、评价和迁移等阶段。以下以纺织中职学校物流仓储出入库的实训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1 获取信息
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学习任务、操作过程和学习目标。
学生利用学校教学平台资源库或互联网查询收集下列资料:
入库、出库物流设备(托盘车、堆高车、打包机、手持终端)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
入库、出库操作流程;
仓储软件操作;
货物堆码方法;
错误货物处理方法。
1.2 制定计划
学生独立获取制订计划和执行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借助材料独立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在老师指导下制定货物入库、出库操作方案。
入库作业:订单处理—验收—入库理货—入库搬运—上架;
出库作业:订单处理—下架货品—搬运货品—理货交接。
1.3 做出决策
学生根据工作计划以团体或分工的形式执行训练任务。具体为:
老师讲解仓储出入库理论知识;
老师示范操作;
学生练习操作出入库;
老师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并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练习操作。
1.4 检查控制
学生独立检查和评估自己的工作结果,理解并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方法。
1.5 评价 (检验和评价)
评价分为两个步骤。
1.5.1 成果汇报
各小组或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其学习过程,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向所有学生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各学习小组进行出入库操作,展示自己的操作水平;播放各小组操作视频。
1.5.2 检验和讨论
根据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的成果、学习过程、项目经历和经验进行评价和总结。针对项目问题的解决方案、项目过程中的错误和成功之处进行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和实践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项目问题与后续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评价方法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各小组的工作过程,并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6 迁移
将项目成果迁移运用到新的同类任务或项目中,或者将能力迁移运用到新任务中。具体为:
能操作相似型号的设备;
将出入库操作应用在物流技能比赛中;
将出入库操作应用在企业仓管员岗位工作。
从案例过程可以看出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6.1 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许多教学活动,如收集资料、讨论方案、观看视频和总结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方法多样,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感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明显。
1.6.2 在情景中学习
老师为学生创造教学情景,如引入任务情景、示范教学情景、操作练习情景等,学习情景由图片、视频、人物、动作、音乐等组成,教学情景尽量与实际岗位环境对接,再现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直观、逼真,给学生充满想象空间,在情景中寻求答案,在情景中感受知识与技能[1]。
2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作用
2.1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在上述案例中,多种能力的形成体现在:
学生制定计划、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在评估工作结果等活动中形成的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方法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形成个性能力;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在多种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形成决策能力;
学生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形成沟通能力;
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整理、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的能力,形成信息处理能力;
为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充分理解和发挥团队的作用,并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作能力;
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整理、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的能力,形成信息处能力;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能力迁移运用到新任务中,形成革新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按流程操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形成安全意识;学生对实训室进行5S管理,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懂得并且重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形成环境意识;在校学生同时也是社会一员,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社会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形成社会责任感。
可见,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有利于全体学生能力的提高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学习,通过团队的交往和对团队学习成果的展示,使每个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都得到培养,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材。行为导向教学法解决了中职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培养教学难题。所以,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全民职业素质。
2.3 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当前,一线生产企业需要大批技能型的技术工人,而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又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种落差原因是:教学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相分离,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学校使用统一化的尺度去考核学生,学生失去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学校无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的技术工人。但是,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按企业订单需求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 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体会与收获
3.1 促使学校更新教学设备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教师的要求更高。
首先,学生能够上网查阅相关教学资料,能够动手操作练习,还能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评价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是理论—实训一体化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资源库要足够丰富,资料包括有老师上课的课件、视频、微课,设备操作流程及安全要求、设备操作视频,仿真教学软件等。
其次,教师必须是“双师型”老师,熟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设备操作,精通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必须了解现代企业岗位的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经常到企业参加实践。例如,我校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后,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培训,积极参加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工艺流程及各岗位技能要求。如学校近期来先后组织教师到宁波波雅戈尔集团公司、江门冠华针织有限公司、福清洪良集团、广东惠州盛龙纺织有限公司、伟全化纤有限公司实习、佛山屈臣氏物流中心等企业实习,参观了青岛海尔物流中心、青岛港、防城港、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普洛斯(三山)物流园、国美电器(广州)物流中心、广西正田玻璃有限公司仓储中心。企业实习,让实训教学更贴近企业实践,企业文化融入教学。
3.2 促使学校就业率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企业生产相脱离,行为导向教学法实现了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物流实训内容按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学生能够掌握更实用的操作技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岗位工作。例如,我校推行先进教学方法后,到我校参加双选的企业明显增多,2013年企业需求物流专业学生400多人,2014年企业需求物流专业学生达500多人。
4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纺织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纺织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有责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 过程化考核 结果性考核 机电一体化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Based on Process of Evaluation
ZHU Guoyun
(Shenzhen Second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9)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automation equipment for the status quo and maintain a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where mechatronics technicians colleges' students difficult to learn, difficult to teach the teachers ", using 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assessment mission statement, 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 training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culty evaluation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advantage of the method.
Key words process evaluation; result evaluation;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过程化考核是依据教学考核要求,由任课教师根据既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和评价,改变了结果性考核一考定成绩的现状,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我校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是为考取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分为三菱模块和西门子两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10个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将班级分为A、B两个班,交替学习两个模块。该课程综合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气动技术、电控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课程。如何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又能掌握实操技能,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的一体化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的结果性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粗放,教师仅给出课程结果成绩,无法体现教学过程的互动过程,其考核内容太过重视结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较少,导致学生之间可以轻松复制结果和现象。过程化考核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既要跟踪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也要监督教师对课程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这种考核方式在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课程的内涵开发建设①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
1 过程化考核实训任务书的开发
在技工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刚从大学毕业来到技工学校从事技能教育的年轻教师,既无相关的工作和教学经验,又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手忙脚乱,压力太大,合理开发一套实训任务指导书能够对新师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过程化考核任务指导书应具备实践和教学双重特征,要求目标明确,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可操作实现性,是专业知识与技术理论的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要有明确的考核手段和实施方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并深入研究,是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项目任务书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过程化考核教学的效果。过程化考任务训练书可以从现实工厂企业生产实际中提取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典型工作任务,加以提炼加工,结合实训设备并综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融入电机正反转,伺服步进控制,过程控制,自动配方,PID调节等知识点。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组织企业一线专家开发的一系列训练任务指导书,是非常好的过程化考核教材,值得借鉴和参考,它根据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考证大纲的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导,融入了考核大纲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采用I-OTAPE(改进的五步教学法)组织编写,即目标(Object),任务(Task), 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任务指导书条理清晰,指导性强,实训项目也非常典型,如三相交流变频电动机正反转运行与点动控制,交通灯运行控制,机械手循环运行控制,自动化生产线工件拆分调速运行,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运行等,贴近工作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
2 过程化考核及实训设备的研发
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的不足一直是影响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从教仪公司采购的设备往往无法完全满足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设计综合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有必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研制实训教学设备,应多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通过自行研发改造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开发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过程化考核实训任务书的要求开发出合理合适的实训考核设备,实训设备必须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和扩展性,在设备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开发或购置相应的实训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尽可能多地融合现代新技术、新工艺,同一套设备力争尽可能多地完成任务书上的实训项目,减少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因此过程化考核任务书的开发和相应实训设备的研发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脱节,任务书的开发应该尽可能地结合现有设备来进行,实训设备的开发则应以尽可能多地完成相关技能点和知识点的实训及考核为基础,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3 过程化考核及教学师资的培养
基于过程化考核教法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每人一个工位,过程化考核任务训练书中的每一个任务都必须进行过程化考核,因此无形之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经验证明,传统的大班制(40~50人)很难保证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一分为二的方式,即一个班分成两个班来教学,A班上西门子模块的同时,B班上三菱模块教学,因而对老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过程化考核和教学的师资应该优先考虑参与过程化实训任务书开发和过程化考核设备研发的人员,因为他们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把握非常到位,另外可以由这些开发人员开展师资培训,参加培训的老现师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实训操作,并通过考核。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环境和设备情况安排学生实训内容,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并做好实训过程的辅导工作。
建立和完善过程化考核师资队伍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鼓励年轻教师通过脱产或寒暑假期集中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段时间,与工人师傅一起从事实际生产活动,掌握企业的工艺流程,在工程项目建设②过程中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了解工程项目开发过程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可将课程知识点与项目中各子模块结合,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准备丰富的素材,讲起课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我校很多从企业一线来的教师都成了学校的骨干名师。另外应该发挥团队的作用,可以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可以通过老大新,集体备课,定期教研交流,承担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4 过程化考核的实施与评价
过程化考核的实施采用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③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两部分。
4.1 理论部分
采用知识准备考核和计算机系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个训练任务指导书的第三部分为知识准备,列出了完成该训练任务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自行完成。上课前,授课教师先收取过程化考核表,并在实训练习过程中完成知识准备的抽查和评分;在每个训练任务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通过登录计算机考核系统进行考核,由计算机考核系统自动组卷和判分。
4.2 实操部分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过程考核表》的考核要求,对每个实训任务根据任务完成的质量、速度以及安全文明操作的情况,由授课教师评分并给出一个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过程化考核模式④综合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根据长期经常性考查累积的材料做出的评价往往比一次考试所得出的结论更客观真实,过程化考核采用工作现场考核评价方式,不追求表面上的考核成绩,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
过程化考核的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相结合,力争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训练效果,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5 过程化考核效果分析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在我校采用过程化考核教学从2011年在08自动化设备应用与维护G5班试点,2012 年在工业自动化系自动化设备应用和维护及计算机控制技术两个专业全面推开,至今已历时三载,2013年08级学生毕业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从整个过程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5.1 课堂气氛活跃
过程化考核的任务和目标明确,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知识准备,对任务的要求有了初步的理解,通过老师的引导,加上摆在面前的先进实训教学设备,驱动学生自发学习、研究和讨论,有的学生还围在老师面前问个没完,学生完成了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5.2 学生能力提升迅速
过程化考核教学要求老师只讲思路,不给出标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相互讨论,自行完成机电一体化项目的I/O分配,程序编制,调试运行,整个过程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将遇到的问题各个击破,让学生明白“办法比困难多”的道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分组教学的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⑤沟通交流的能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6 总结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制,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过程化考核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更为客观地评价了教学质量,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释
① 沈萍,万旭成.高职项目课程过程化考核信息化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104-107.
② 马子余,王昕.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的教学改革[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115-11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67-02
【Abstract】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teaching the concept and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focu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describes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should be with the times, so a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mproved.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mode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各地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理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作为改革教学的科学观念正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的定位,即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
2.国内外教学模式的演变
(1)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以后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1950年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50年代以后,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归纳型教学模式是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形成思维的过程。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
(3)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如何“教”,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学”。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
1.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一体化教学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
2.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一体化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提出了新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2)把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有效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1.对教育场所的要求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彻底打破原有的一块黑板,若干课桌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机器进教室,教室进实验室、进实训工厂。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为例,设置专业教室,一个教室一道工序,教室前面是课堂,后半部是机器;在纺织实训中心、实验室设置黑板与课桌。实现了教师边说边做,学生随时动手实践。
2.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比较高,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的方法如下:
(1)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教师引进方面侧重于来自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应届毕业生必须进行动手能力测试,严把教师入口关。
(2)“请进来、送出去”。“请进来”即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课教师,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专家做兼职教授,加强学校和企业间的人员与技术交流;“送出去”即建立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的制度,每年安排一部分青年教师脱产去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并建立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
3.对教学计划的要求
教学计划对一体化教学至关重要,没有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就达不到教学一体化的目标,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缩短基础课程的时间,整合相关课程。我院每年举行一次专业设置研讨会,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共同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缩短或取消一些设置不合理的课程,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大大缩短基础课程的时间,比如将原来的机械制图以及传动技术整合成识图与绘图技术,将原来的高等数学以及应用数学整合成纺织应用数学。
(2)增加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实行一体化教学以后由于实践操作所需时间比较长,所以将原来的每次2课时改为每次3至4课时,这样便于教师安排上课的各个环节。
4.对考核方法的要求
对学生的考核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不仅要求学生理论成绩要过关,而且实践操作也要过关。有些课程需要结合考证来定成绩,比如纺织设备维护,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必须拿到纺织设备保全高级工证书。
四、具体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从我院纺织工程系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效果来看,一体化教学较好地适应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强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促进了学院发展。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晰的认识到一体化教学在具体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要完备
以我院纺织工程系为例,由于在棉纺和机织工序方面实训工厂的设备相对齐全,所以实施一体化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在丝绸方向和毛纺等方向上设备不足,导致实践课程开设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一体化教学。
2.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创新。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一体化教学应及时引进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增加和创新理论、实践教学平台,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郭宝杰.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职业技术教育,2005(35):10~11
关键词:本三院校 服装设计 实践教学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在教育部“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下,全国本三类高等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本三类高校共计300余所,在校生200余万人。随之而来的本二和本三、本三和专一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当前本三高校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特色、注重品牌,质量、特色、品牌是本三高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作为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在本三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下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08年开始实行的“3+1”实践教学模式做一点探讨。
二、“3+1”实践教学模式是服装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1.服装大市场环境决定了服装专业教学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全国纺织看江苏,江苏纺织看无锡。”地处长三角服装产业带中心的无锡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无锡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000余家,红豆、海澜之家等服装品牌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十大名牌和销售50强前茅。服装产业已成为无锡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无锡市委、市政府对于无锡纺织服装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已有了明确定位:继续保持在中国纺织业的优势地位,把无锡逐步建成全国新型面料和高档服装的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展示推广中心、批发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为了顺应无锡服装产业的定位,促进服装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把培养具有现代服装创意设计基本理念,具有较强服装创意制作技能和营销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2.服装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了服装专业“3+1”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据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服装招聘专业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招聘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求职集中的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东莞、苏州、泉州、宁波、南京、金华、无锡、温州。以上省市地区所占人才意向工作地点68%以上。招聘职位所需学历要求为专科及专科以下占68.9%、本科占29.2%,本科以上占1.9%。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专业开展了“3+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在校专业学习,一年的校外企业实习,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
结合长三角地区服装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本三学生实际能力,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材为目标”的原则,我们对服装专业教学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调整,可以总结为:“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
“三个职业方向”是指,在大二上学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有意识引导学生着重在服装设计、营销展示、制版工艺这三个市场需求最大的职业方向发展。这三个职业方向又具体细分为女装、童装和职业装行业。为了保证学生能围绕这三个就业方向更深入学习,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相应教学内容的偏重,增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在大三下学期专门开设与三个方向相关的前沿研究、专题设计课程;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课题也主要围绕这三个职业方向进行。
“四个基本能力”是指,每个服装专业学生不论今后选择什么职位方向发展,必须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服装整体形象设计能力、服装制版制作能力和服装营销展示能力等四个能力。为了配合学生四个能力的培养,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进行服装制版师、服装跟单师、色彩搭配师、服装设计师考证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改革
围绕着“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同时根据目前国内特别是无锡及周边地区服装市场急需服装工艺和营销管理人才的现状,以及周边同类本科服装院校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精简和重组,增加如服装视觉营销类(服装展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外贸跟单类(纺织品进出口、服饰英语)课程,增加服装制版、服装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校内实践课程的比重,减少了服装设计课程比重;增加了色彩写生、流行趋势考察、民族艺术考察和企业实习等校外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比重已占整个课程比重的38%左右。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学校“3+1”实践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资源和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技师担任专业课外聘教师外,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现在已和红豆集团、真维斯集团、无锡哥帝服饰有限公司、南致服饰上海有限公司、无锡大华制衣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进行了接触,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使多数学生都能走出校门,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践工作,将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与企业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服装专业教学实行主线式教学,根据从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制作到服装展示营销的完整流程,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注意到各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作业的系统性和上下承接性,学生每学完一阶段专业知识,就会通过较大型实践活动或展览来检验其实践动手能力。
服装教学注重实践操作,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约为1:2,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们在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市场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像服装设计课、服装营销课都增加了市场调研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市场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
各专业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四学年之中,主要是由各专业老师在内容上尽可能围绕着专业课程组织和实施,以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展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搞好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来我们不仅组织了多次毕业生毕业作品汇报演出、服装立体裁剪作品展、个人形象设计培训讲座等,参与了每年的校迎新晚会走秀节目、各类社团活动等。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服装比赛,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增长实践才干。
六、总结
虽然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时间只有短短5年,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从在校生获得的各种荣誉奖项、2届毕业生的100%就业率和每年服装设计专业火爆的招生人数来看,“3+1”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笔者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3+1”实践教学模式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服装人才网
【关键词】中职 染整技术专业 学业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48-03
染整技术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以前其学业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考核为辅。在此评价方法之下,很多文化素质基础差但操作能力强、个性鲜明的学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感受不到自己的收获,因而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这成为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同时,学生平时的学习没有升学压力,出勤不出力的现象经常出现,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针对此,在为期两年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纺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优化,创建了“校企合作,学岗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任务驱动,仿岗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业评价体系,推进学校面向市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基于此,本文探讨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染整技术专业学业评价体系改革。
一、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内容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采用学分制毕业考核评价方法: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各专业的课程大体分为文化必修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专业选修(专业拓展)课模块、生产实习实践模块。主要课程和教学环节均有课时数及学分,并将学分分为必修课学分(包括生产实习实践学分、顶岗实习学分),选修课学分,基本学制3年,每学期教学时间为18~19周,毕业总学分173。各类课程及实习均以学时数和评价成绩所占比例为基本计分依据,计分方式在该门课评价成绩及格的前提下每16~18学时计1分。文化必修课(含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专业必修课(含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考试不及格可进行补考,补考不及格者,应扣除该时段相应考试学分。生产性实训占12学分。校外顶岗实习学分每期25学分,实习一年50学分(由企业和学校按考核细则共同考核)。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期间,染整技术专业改革并实施了新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使之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与社会认同相适应,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适应。改革后的学业评价体系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操作技能的考核、个性发展的考核和职业能力的考核。新的学业评价体系由企业、行业、学校等多层面组成,表现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学生学业评价:校内终结性评价由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构成,评价由教学主管部门、学科教师、企业人员、班主任共同完成。教学主管部门负责对学生评价作全面管理与考核,系部负责过程性评价考核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并负责汇总终结性评价;学科教师、企业人员负责对专业学习过程、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考证等情况进行学业过程性评价;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终结性评价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及企业指导教师负责。
(一)学生学业阶段性评价
学业阶段性评价由学科教师负责评价,各项考核指标见表1。
表1 学业阶段评价指标一览表
(二)学生专业学习过程性评价
学业评价体系中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通过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30%)、教师评定(50%)三个环节来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关键能力(德)的评价(45%)和专业能力(技)的评价(55%),体现“能力为主、德技兼顾”。具体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指导教师签名
根据学生所做项目任务、产品的质量及掌握的工艺知识、专业知识情况,按统一的《任务评价表》评分标准评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项目课程评价的重点是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兴趣。每个项目结束或一个阶段课题练习后,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小组、教师。
(三)操作技能考核评价
(1)由技能鉴定机构组织技能操作教考分离考试,组建教考分离命题组和鉴定组,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工程师、技师及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训骨干教师参与命题和鉴定,实训组组长(实训项目负责人)命题三套交专业科审核,报培训部备案,鉴定站随机抽一套题作为考核测试题,专业系部具体实施考核评价,根据学生掌握的工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按企业(行业)统一标准评出成绩,作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在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时做到有安排、有监考、有阅卷、有鉴定。
(2)技能竞赛。根据典型岗位技能要求,结合专业课程开展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学习技能、掌握技能,对竞赛优胜者进行嘉奖,对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免修专业课的奖励,并将竞赛结果做为评优参考。
(四)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是校内实习的延伸,是学生就业的准备阶段。学生在企业(行业)顶岗实习要接受企业(行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考核,要严格按企业(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内容如下。
(1)企业评价。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给出评价。量化评价项目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自律程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适应与学习能力、组织与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评分分为2分、4分、6分、8分、10分五个档,2分为有待改善,10分为非常出色。由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做出实习评语,交回学校进行实习成绩评定。
(2)学生自我评价。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实习表现给出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学生对自己实习期内的实习态度、纪律、效果进行评价。自评项目见表3。
表3 顶岗实习学生自评表
(3)顶岗实习终结性评价。由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及班主任根据学生完成的实习小结总结及实习期表现做出校内评价,教务汇总企业评价与校内评价给出实习终结性评价。
二、学业评价体系实施成效
新的学业评价体系实施的两年间,染整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职业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突出技能考核的学业评价体系,不仅提高了操作技能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更体现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2013级染整技术专业的5位学生参加了2014年全国第七届高职高专院校染色小样工技能大赛,获得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和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并有两名学生获得中级技能证,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技能的热情。2014年学校技能大赛在原有的四项技能比赛基础上增加了调色、扎染、分色等比赛,报名参加比赛的人数占学生人数的90%,创参与人数新高,形成了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除了上课时间练习之外,学生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下转第53页)(上接第49页)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了学习兴趣,形成了良性循环,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2、2013级染整专业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考证的得证率达到98%以上。
第二,毕业生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得到肯定,就业质量提高。在染整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引领下,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及建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加强实践教学,使得教学更贴近实战,学生更清晰自己努力的方向,更有目标地学习。染整技术专业的学生带着良好的品质和操作技能到企业顶岗实习,大多得到企业的好评。从2012级顶岗实习问卷调查反馈情况来看,企业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整体表现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认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比较过硬,适应能力较强,80%以上的实习单位想继续留用他们,甚至在实习半年内会提升他们的岗位。同时,良好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的较好的岗位机会,学生实习满意率达95%。
第三,学生的潜能与特长得到挖掘,个性得到发展。在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中,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近两年,染整技术专业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涌现出一批技能能手。
总之,染整技术专业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侧重对学生技能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评价的主体多元化。经过两年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一批技能和职业能力俱佳的学生。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业的表现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学业评价体系,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更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教学模式;商品学实训;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F76;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75-010引言
商品学实训是商品学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历年的教学中,商品学实训教学对理论课的教学影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1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历的阶段
1.1 初次尝试商品学实训教学模式2006年,学院面临省级示范院校验收,实训室和实训开展情况是一个重要指标,而商务管理专业又是新专业,面临教改和专业建设,大胆提出了商品学实训方案,根据当时的教学条件设计了;饮料识别、酒类识别、乳制品识别、茶叶识别、纺织品识别和POS机操作演练。在短短两天,教研室的4位老师不辞辛苦,采购了近万元的各类商品,力求商品判别准确,正规采购,商品齐全,总类尽可能涵盖比较全面,满足实训要求。我把学生分成8各小组,利用一周时间由学生小组长带领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圆满完成实训任务,交出了出色的实训作品,学生自我总结中用的做多的词汇,希望老师多多安排此类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学生满意度达到满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2 启动校外实训基地在上一阶段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毛皮识别项目。鉴于当时教师对此类商品也难于识别,教研室大胆与红云皮革接触成为商务管理专业首个校外实训基地并签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淡季学生亲自去车间,有周总亲自为大家讲授毛皮识别,旺季企业代表亲自到学校利用一天时间传授技艺,经过几轮实践教学,毛皮识别大大提高,同时周总以切身经历教育学生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光有文凭是没有用的。学生深受教育,激励了学生脚踏实地。
1.3 实训教改进一步深化在原有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各种样本制备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教学理念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不断地开展和深入,德育教学与实训教学如何紧密结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从茶叶识别大家找到了突破口,通过讲座的方式,请资深茶艺方面的专家为我们的学生作报告,从品茶、识别、做人角度为学生讲述了饮茶与做人微妙的关系,让学生初步领略茶文化的魅力与渊博。
2困惑
在几年的商品实训的教学中,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反应非常好,希望有更多的的机会与实践零接触。但是也感到了一定的困惑,能否有更好的模式,达到同样的效果呢?每学期初步实训费用每个班级5000到7000元左右,每个学期我系至少有两个专业四个班级有实训任务,我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实训每学期都在几万元,费用相当可观,有的商品时间一长还过期了,浪费较大,能否找到一条更好的教学模式呢?
3设想
目前我专业设有实训超市,陈列基本完备。设施也基本齐全。每个学期都会购进部分商品陈列在超市,问题是商品是有保质期的,我们现有的机制不允许售卖,那么许多商品保质期一过变成了废品,只能成为伪劣商品识别的样本。今年在北京的营销教改研讨会上,看到了许多学校已经走出去,小的校内超市完全由学生经营,从选址、店面设计、商品采购、陈列、促销、售卖,在经营活动中,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做的更好的商业学校已经由商场养学校,完全开放的一条龙的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社会,面对大量的信息也能善于识别与合理采纳,这些能力远远超出实训室静止地运作。
所以,我想能否让我们的实训超市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开创出一条一超市杨实训的教学模式?进而带动整个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改的进行。
商品学的基本任务包括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促进商品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而我们的实训仅仅完成了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的任务,也仅限于识别大类常见商品,如果学生能够完全参与整个经营活动,在部分消费者范围内(主要以学生为主)从普及商品的相关法规政策、商品的适宜包装、运输、保管的条件和方法的亲自实践,进而防止商品质量的不良变化而造成的损失。通过大力普及商品知识和消费知识,是消费者认识和了解商品,学会选购和使用商品,掌握正确的消费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那么,实训的社会效果将会非常突出。
所以,如果能够让超市对外经营,学生从超市内壁陈列、商品类别的选择真正自己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做,做好分工,亲自采购,了解商品的信息和各种知识,把握好进货关,初步识别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采取经济核算的方法,就会促进学生正正思考我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如何卖出去,如何降低成本,在储存保养方面就会动脑筋想办法使商品的价值达到最大,指导消费者正确消费,减少消费者在商品知识方面的匮乏和误区,让学生在经营中自然培养合理的正确的消费,并能够知道周围的消费着,起到一个以点带面的作用。
措施一:校外实训基地从员级到经理层面让学生亲自实践,学经验,学方法,长见识。
目前通过几届学生的反馈和庆客隆的反馈教学效果非常好,企业方非常满意,学校的教学与企业较好结合。
关键词 立体裁剪 多维空间 设计思维 实训练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生存的大千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万千造型并存的世界,多维空间造型的物质形态数不胜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立体裁剪》多维空间造型设计思维与实训练习,主要探索如何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维空间设计思维对学生进行实训练习。
1《立体裁剪》课程与教学现况
“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制作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以人体作为独立“物体”,而服装则是这个“物体空间”的外包装,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物品的包装(如:糖果、茶叶、玩具等等物品的包装)。
立体裁剪服装作品与物品包装类比示意图
“立体裁剪”也可以说是人体外包装的立体构成,采用手法是运用面料覆盖在人体或人台上,并通过分割、折叠、加量、减量、褶皱、编织、造型、缝合等多种技术手段制作成的人体多维空间包装――服装。
《立体裁剪》课程在我国服装专业教学中一般分为两大实训模块,即基础实训模块与创意实训模块,“多维空间造型法”则是创意实训模块中的拓展衍生部分,它不同于以往的礼服设计制作,而是以多个多维立体构成空间为源点设计制作服装,重点训练学生运用“多维立体构成空间”设计制作服装的设计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教学中,运用“多维立体构成空间”法进行实训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重点训练学生采用“多维空间造型法”为服装设计思维源点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流程大致为:先以多维立体构成源点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或草图设计(其中包括:主题思路、造型设计、面料再造、面料选择,色彩确定等等);再采用纸张或胚布在人台上进行款式造型;款式造型完成后,取下纸张或胚布,进行平面款式衣片的修改完善;接着对正式面料(包括再造后形成的新型面料)进行裁剪;完成后回到人台进行最后的拼接与调整;最后一步就是进行缝制完成成衣。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重点提升以“多维空间造型法”为基础的综合设计制作能力。
2什么是立体裁剪“多维空间造型法”教学
在《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服装设计的造型创作和制作能力,培养适应现时代实用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教学主方针,也是我们教学改革急需要探索的方向所在。
综合我们四年的教学培养计划来看,在大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与创业率的同时,我们也要结合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运用“多维空间造型法”进行《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的教学,就是这方面的教学探索与改革。
立体裁剪的“多维空间造型法”也可以称为 “立体构成”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运用,它是服装裁剪中二维(传统平面打版裁剪)与多维(立体形态在裁剪的应用)的结合教学方式,其中又以多维立体构成形态为主要实训目标,比如:以A字型服装造型为例,我们把A字型服装想象为一个三椎体,那么我们在这个三椎体上就可以进行任意的切割、展开与错缝而形成大相径庭的立裁服装款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在立体裁剪课程学习时设计思维的趣味性、活跃性和动手积极性。
“多维立体空间”是指多个立体造型组合成的空间,具体应用至服装设计中,采用传统平面裁剪法是很难达到的效果,而运用到《立体裁剪》课程的创意模块教学中,学生能很容易利用直接、直观、简易的手法达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
如:当二个大小不等或相等的正方体,其中一个正方体以人台为中心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体则进行水平推移、上下推移或穿透移动,每移动到不同方位就会形成不同的新空间,或者是变形的空间造型,如果再在位移空间的基础上加以其他变化,如:曲线、面料再造、三角体、柱体、面料分割、错缝等技术手段,学生就可以创意出无穷尽的服装款式,重点是教会学生通过“多维立体空间”技法,掌握《立体裁剪》课程创意模块中的学习设计思维方和制作方式,是“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教学理念。
3“多维空间造型法”教学实例
3.1教学实例
(1)新旧上海(暂命名),2012级学生,分组实训。
(2)主题思路:采用上海上世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件(如老留声机等)、广告画、服饰等,与现代上海的标志物图案对比,主题思路来源于她们的上海专业考察。
(3)款式造型手段:杨桃型结合风琴折叠型为主体,配以球体和柱体表面不规则分割和穿行款式设计,旗袍局部与现代服装造型相结合。
(4)面料、色彩和图案:面料―银色光泽面料、黑色皮革或仿皮,深灰色针织面料;图案―30年代怀旧色图案与现代上海标志物彩色图案相结合,图案技术采用面料数码印刷并拼贴制作。
(5)作业过程:设计思路―设计草图―人台纸张或胚布造型―球、柱体纸张或胚布分割造型―平面打版―成衣面料裁剪―缝制成衣―图案拼贴―调整完成。
(6)作业过程图片:
设计草图 制作过程花絮
(7)最后的作品
3.2其他教学实例
(1)课堂作业,2012级学生,个人实训。
(2)款式造型手段:各款采用的造型手法均不同,有采用曲线加不规则立方体;有采用三椎体造型的;有采用不规则曲面错缝技法的;有采用编织法加圆凹旋转造型的。
(3)面料、色彩和图案:根据各款式选择面料、色彩多样。
(4)作业过程:设计思路―设计草图―人台纸张或胚布造型―球、柱体纸张或胚布分割造型―ELV材料切割造型―平面打版―成衣面料裁剪―缝制成衣―调整完成。
(5)作业图片:
4教学体会和总结
通过48课时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的教学,学生们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立裁创意服装设计制作实训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由平面扩展(服装原型)―三维空间元素(基本廓型)―多维空间元素(复杂廓型)―回到平面(复杂廓型的平面版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系统掌握了多维空间元素与人体结构、服装结构关系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在利用多维空间元素创意服装设计与制作上,既拓展了原创设计思维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对特异造型服装制作的动手能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本课程中得到突飞猛进。
本文以《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为对象,基于本课程的特点,将情境模拟教学引入实训课程,希望能探索出情境法在会计实训课程的一般应用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为达到既定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形象生动、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潜在智能,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1)会计的实践性对实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职校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无法胜任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会计相关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对会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改革会计实训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由于会计实训场所和设备的有限性,中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探究和合作”,信息只能单向传播,灌输式教育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情境教学法能够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形象的情境,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情境模拟教学应用于《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情境法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搭建一座桥梁,对于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传统的讲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动手实践,他们有兴趣也完全有能力完成教师的任务。因此,将情境模拟教学引入本实训课程,不仅能够寓乐于教,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各种角色的扮演中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将情境模拟教学应用于会计模拟实训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他们既是学生,同时又是企业员工。学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岗位上轮岗,不仅能使他们深刻理解每一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而且通过具体的过程模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情境模拟在《会计模拟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课程模块化,本次模拟以购销模块为例:
(1)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模拟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而情境的设计是否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是能否成功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会计专业绝大部分是女生,青春期的女生追求时髦、爱好打扮,对于逛街买衣服有着极大地热情,鉴于此,笔者创设如下情境:在风光秀丽的三门大湖塘畔,有一个知名的服装企业,主要生产各式女装,并销往杭州四季青服装城。该企业设有采购部、生产车间、销售部、财务部、管理部等相关的部门。2013年1月,企业发生一系列的经济业务。
(2)角色分配。创设情境完毕,教师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兴趣,将全班同学(32人)分成三大组,分属三个公司:服装公司(19人)、纺织公司(11人)、运输公司(3人)。其中,以服装公司为主体,另外两个公司为辅。
(3)物品准备。物品准备的充分性是情境模拟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物品准备包括三部分:①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并辅以视频和声音,提示学生教学流程的进度。②相关的原始凭证。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可获取的原始凭证,包括:车票、住宿发票、餐饮发票等。此外,教师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空白原始凭证,包括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现金支出凭单、增值税专用发票、转账支票、收料单、出库单等。③记账凭证。④道具。还需准备一些相关的道具充当材料等。
【关键词】成本会计 教学 实训 操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75-01
一 综合提高成本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职业学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成本会计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也是一项综合技能,其专业实践操作性很强,这不仅要求专业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扎实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成本会计的系统流程思路。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1)熟练掌握成本会计各个业务流程的操作,并且能够解决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熟练掌握成本会计业务操作过程中相关会计资料的填制和传递等工作。这些业务操作技能是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成本会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笔者认为,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专业教师要认真准备好实训课相关教学内容。但长期以来,专业教师一般只重视理论课的准备,对专业实训课普遍缺乏充分认真和完善的备课过程,导致自己对业务操作过程不够熟练,对业务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做出准确的答复,从而造成实训课程执行效率不高。教师要较好地准备实践课,关键是不能脱离业务实践。(2)要求成本会计的专业教师定期接受成本会计的业务操作培训、专业进修和学历提升。(3)专业教师应该深入行业企业的工作实际,调查掌握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市场需求。
二 应用项目教学法,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实际操作、业务流程综合教学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成本会计项目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成本会计综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成本业务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综合知识运用到成本会计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成本会计项目可以大面积地应用在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中。(1)将教师所提供的成本会计项目,在手工会计操作过程中完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实践过程,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成本会计相关问题,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2)要把成本会计实训中所用到的成本会计项目,利用财务软件进行操作,实现电算化操作。成本会计项目的选择,应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会计项目教学法的特点进行综合选定,主要考虑从会计事务所中获取,要遵循针对性和实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原则,使学生达到真实的业务操作。
同时,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社会调查要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会计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成本会计的流程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
三 提高会计实践训练要求和力度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业务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和技能,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特别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的教学,要加强成本会计课程业务实践环境的建设,满足各项业务训练的需求,强化实训教学和模拟操作教学过程,通过适当增加实训教学课时量,通过校本化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建设,达到既注重会计上岗前的培训,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四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拓宽教育教学的办学思路
拓宽教育教学的办学思路,扩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和一些规范的会计培训机构合作。通过统筹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训基地,做好项目规划,施行成本会计初、中、高级业务培训。中职学生的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面向社会招生。(2)和一些规范的大中型生产型企业合作。通过学校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工作实际,进行专业综合调研,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及时了解成本会计在实际操作中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以更好地组织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另外,教师可将搜集到的资料编写成项目手册,推广项目教学;或以一个企业全套成本会计核算业务为项目实例,编写系统的项目实训教材。(3)学校可定期聘请企业中的能工巧匠,组织进行专家讲座和实训教学实践指导,或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信息,以利于专业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选择。
具体到成本会计的实践性教学中,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成本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对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成本会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指导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综合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成贤.小企业实用会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2]王静、赵京菊.做好会计管好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关键词】数控机床;教学;改进
引言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综合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液压技术、气动技术、信息处理和光电技术,它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加工对象适应性强和自动化等特点,使得工业制造飞速发展。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数控应用型人才短缺,这就需要职业技术学院等技工学校,探讨教学方法,快速培养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
根据对40多所技工类学校调查,目前数控机床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教师队伍的水平较低、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厌学情绪、接受能力差,教学用设备陈旧、故障率高等,制约着数控机床的教学提高。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方面存在问题
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个别老师专业不对口)和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数控机床的发展。有些学校较长时间没有更新教师队伍,一部分老师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制约着数控机床教学提高,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学习,学校及时补充教师队伍,不断探讨教学方法。
(2)学员方面存在问题
一部分学员厌学情绪较重,究其原因有:一是老师讲课缺少艺术性,不生动、不形象,有的甚至照本宣科;二是学校不重视,寄希望于到企业实习完成主要课程;三是因为老师自身原因不能深入讲解,使学生听的稀里糊涂。
(3)教学用设备方面存在问题
教学用数控机床设备陈旧、老化:出于经费紧张或对设备了解不够等种种原因,学校不投入,没有及时更新设备,致使设备老化、陈旧,故障率高,也影响教学。
2.解决对策
2.1创新教学模式
(1)讲练结合。将“教、学、做”融一体。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在数控编程课中老师在讲清了几种基本程序设计方法之后,就由学生应用编程模拟器编制加工程序,然后仿真模拟检验编制得是否正确。
(2)问题探究。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提出解决办法,使学生从中领会思路,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讨论式教学。这种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分组准备并派出代表在班上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争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如果统一不了,不同的观点可以允许存在,以后继续讨论,甚至保留。例如对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设计的讨论。
(4)案例教学。生产一线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师生互动性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如对某种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的分析等。
(5)虚拟环境。数控设备价钱昂贵,资源毕竟是有限,虚拟环境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我们用CAD/CAM软件进行刀具路径仿真加工,用华中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仿真,即可解决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有可保证数控机床设备的安全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2.2教学方法创新
(1)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悬念法”和“倒叙教学法”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悬念法”即是:老师要把每一节课作为一种艺术,精心设计,一节课不但有精彩的开始,而且结束时还要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我们常听到说书人一句口头禅: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总让学员有一个悬念,引导下一次学习积极性。“倒叙教学法”:文学作品中,常是先出来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才介绍其中人物。先出来结果,再介绍原因。常规教学是采用理论教学而后实践教学,教学中不妨可以先上实验课,学生会感到有很多问题要问,然后再上理论课,这样就会和学员的求知欲合拍,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同时,在理论课中要多用图片,尽可能把实验课中的图片搬到课堂,互相印证。
数控机床维修课程可以少安排或不安排,把这些尽可能放到去厂矿企业实习中,让企业员工做老师为学员讲解,一方面这些员工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简洁传授,再者学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激发浓厚兴趣,甚至还会深层次追问。
另外,也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老师在备课时可以针对学员接受能力和兴趣,优先选取最易接受的课程讲授。
(2)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注重实效,把课堂搬到工厂车间,就会打破学生认为“数控机床课程枯燥”的僵局。讲课时还要穿插讲出国内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旁征博引,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在讲机床电气与PLC时,可以讲PLC在工矿机电设备和纺织行业、冶金行业应用很广。而纺织行业对小型PLC尤其是微型PLC应用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同时讲出加工某个工件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从安全人机工程学角度,在机床外观颜色等选择考虑,以满足学生审美需要而激发学习兴趣;少讲理论多实践,如公差配合可以简单讲一下基本定义,最多的要在实际公差测量操作过程中理解概念。
实践课可以采取“竞赛法”,即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加工同一部件,看谁加工所用时间短,加工精度高。这样既培养了小组团队意识,又增强了取胜的喜悦。实际教学中发现,两个“互动”调节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良好,即是:教师与学员的互动(学员教学员,老师监督),学员与学员的互动。
2.3设备选择的适用
应该看到先进设备具有的经济性,教学的有效性,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教育业,这些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的。
针对数控机床涉及知识面广、学时少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并联运动机床、高速机床、数控机床故障维修、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大量的参考资料和相关学习网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自学,从而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数控技术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结语
要想提高数控机床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师队伍、学员学习动态、数控机床设备的更新等方面入手,不断更新教师队伍和知识,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