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闻思想

新闻思想

时间:2022-09-13 01:33: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闻思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闻思想

第1篇

【关键词】黄天鹏 《新闻学刊》 编辑思想

黄天鹏,我国现代著名新闻学者。1925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当时,著名新闻教育家徐宝璜担任该系主任。由于黄天鹏好学善思,尤其对新闻学科情有独钟,遂成为徐宝璜颇为赏识的学生。1927年1月,黄天鹏发起成立了北京新闻学会,主编会刊《新闻学刊》――我国第一本纯粹新闻学术刊物。1928年8月,北京新闻学会又出版了《新闻周刊》,仍由黄天鹏主编,附在北京《全民日报》发行。1928年,黄天鹏主编北平《全民日报》副刊《新闻周刊》。同年到上海任《申报》主笔,《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主编。1929年初,黄天鹏将原《新闻学刊》改组扩大为《报学杂志》,销量增数倍。1930年,其任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兼任沪江大学等校新闻系教授,一边从事教学,一边进行学术研究。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黄天鹏先后撰写出版了《天庐谈报》、《中国新闻事业》、《新闻文学概论》、《新闻记者的故事》、《新闻记者外史》、《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新闻学入门》、《新闻学概要》等书籍。主编出版了《新闻学刊》、《新闻周刊》、《报学杂志》等杂志。整理出版了论文集《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论文集》、《新闻学刊全集》以及整理出版了演讲集《新闻学演讲集》。

一、编辑思想的核心――发展新闻学术、普及新闻学

在《新闻学入门》一书中,黄天鹏解释了自己缘何走上新闻事业之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了满足自己求知求新的欲望,他毅然决定做一名记者。在走上新闻之路后,他发现自己所从事的报纸和上海报纸之间有差距,同时又觉察到上海报纸和日文报、英文报之间有差距。“于是我便起了研究的心情,而知道有新闻学这一门的学术”。①在徐宝璜所著《新闻学》一书的启蒙下,黄天鹏开始对新闻学有了模糊的印象。继而又发现,自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和理论之间离得太远,于是,他萌生了发展新闻学术的思想,并希望通过这一途径达到改进新闻纸的目的。

1、创办期刊,发展学术

1927年1月1日,由黄天鹏和他故乡的几位同志一起组织的纯粹的新闻学术团体――北京新闻学会。其简章明确规定:学会是“由对于新闻事业有志人士所组合纯粹学术团体”,学会“以研究新闻学术,发展新闻事业为宗旨”。②北京新闻学会还出版《新闻学刊》,“发行期刊,专以提倡此(新闻)学为事者,前此尚闻乎其未有也,有之则自新闻学刊始。”③

当时,为《新闻学刊》撰写学术论文的有知名学者与报业活动家,如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胡政之等人。黄天鹏本人也为《新闻学刊》的发展付出了诸多艰辛,亲自撰写文章十余篇。这些学者与黄天鹏一起“于新闻学上各问题,条析缕分,竟委究源,务使其为学术化”。《新闻学刊》以高质量的论方博得了“社会之欢迎”,发行不到一年,“不胫而走,留心斯学者,争手一编,以资研究”。④

1928年初,《新闻学刊》问世一年,黄天鹏便在《民国日报》主编了一个姊妹杂志《新闻周刊》。“《新闻学刊》周期较长,重点在‘学’;《新闻周刊》周期较短,于‘学’之外‘并重于新闻之报告,所谓新闻之新闻者是也’。”⑤《新闻周刊》出版四期后因故停刊。

1928年底,黄天鹏又将《新闻学刊》扩版改称为《报学杂志》。该刊于1929年3月创刊,由上海光华书局印行。

黄天鹏主编的这三本杂志,成为我国新闻学术运动的中心刊物,同时也是我国最早一批新闻研究的专门刊物。除了主编这三本杂志外,黄天鹏为发展学术,普及新闻学还做了很多整理的工作。“论著散文报章新志,日就散佚湮没,其中不乏可存之作,殊负前贤之修,爱应同文之求,粗就行俊所积,选辑《新闻学论文集》。”⑥《新闻学论文集》汇集了当时散见于报刊上的有关新闻学的文章和论文。在这之后,黄天鹏又陆续整理了《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刊全集》、《新闻学演讲集》等。这些著作的出版不仅为普及新闻学作了很大贡献,为当时的新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素材,同时又为今人的研究作了资料整理的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素材。对了解当时新闻学界的各种观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出版新闻学专著,普及新闻学

在读过日本人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和美国人休曼的《实用新闻学》后,黄天鹏对新闻学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并把自己读书的心得和意见写成了一本小册子《新闻与新闻记者》(《天庐谈报》最初的蓝本)。这是20世纪20年代初黄天鹏从事新闻学著述的处女之作。在这之后的五、六年,黄天鹏潜心研究学术,服务报馆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于是,对暮气沉沉的新闻界下了改革的决心。“我又觉得要从根本的改革,那非先提倡学术不可,非使他们知道改革的意义不可”。⑦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黄天鹏先后撰写出版的的书籍有:《中国新闻事业》、《新闻文学概论》、《新闻记者的故事》、《新闻记者外史》、《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新闻学入门》、《新闻学概要》。在《新闻学概要》中,黄天鹏强调了普及新闻学的重要性,他指出“新闻学谁都有研究的必要”。在这里,黄天鹏已经意识到国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人人都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新闻学知识。因此,在这一时期,黄天鹏致力于新闻学专著的出版,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当时,中国市面上流通的所有新闻学著作中,仅黄天鹏一人编著的就有十几种,数量十分可观。用他自己的话说,“总计中国所有新闻学书廿余册中,我却编著了十几种,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经过我手制的占了十分之八,在量上自然可观,而质上我是十二分的惭愧,没有什么有力的贡献,不过在沉寂的新闻学界能够引起国人的注意和认识,而发生了研究的兴趣,这一点我是引为的。”⑧他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发展新闻学术,普及新闻学的决心。

二、首创报纸一版为要闻版

1928年底,黄天鹏在沪主持《申报》要闻笔政。1929年夏,黄天鹏应邀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新闻学术会议,会后留学日本,成为我国第一位学习新闻学的留日学者。留日期间,他不仅勤于笔耕,写作了《中国新闻事业》和《新闻文学概论》,同时目睹了日本新闻事业的发达,得到许多精神上的鼓舞。“这个时期东邻新闻学术的兴盛,新闻事业的发达,给我许多的鼓励。我觉得以彼例我,中国新闻事业的确是最有希望,最有可为的大事业,只期待着我们来发展,我们去努力。”⑨在当时,日本新闻事业较我国的更为发达,新闻学术发展也更为蓬勃。黄天鹏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新闻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志于“以彼例我”,发展中国的新闻事业。

1930年秋,黄天鹏回到上海。因为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黄天鹏被聘为《时事新报》的通讯部主任,以函授方式训练该报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通讯员和记者。在培训通讯员和记者的同时,他想方设法对《时事新报》的版式进行革新,以尽可能的吸引读者。在此之前,中国报纸第一版的内容编排是随意的,既有重大新闻,也有一般时事,还包括声明、启事、广告等方面的其他内容。因此,黄天鹏将其在日本所学到的先进的新闻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借鉴日本报纸的版式在我国首次将第一版改为国内外及地方要闻版,使读者一拿起报纸,就对当天的国内外要闻一目了然。这一革新,使《时事新报》焕然一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⑩

参考文献

①黄天鹏:《新闻学入门・我从事新闻学术运动的经过》[M].上海光华书局,1933:72

②黄天鹏:《新闻学刊全集・北京新闻学会纪略》[M].上海光华书局,1930

③④黄天鹏:《新闻学刊全集・吴(贯因)序》[M].上海光华书局,1930

⑤黄天鹏:《新闻学刊全集・新闻周刊发刊词》[M].上海光华书局,1930

⑥黄天鹏:《新闻学名论集・新闻运动之回顾》[M].上海联合书店,l930

⑦⑧⑨黄天鹏:《新闻学入门・我从事新闻学术运动的经过》[M].上海光华书局,1933:74、76

⑩黄羡章:《潮汕民国人物评传・黄天鹏――我国现代新闻学的勇敢拓荒人和默默耕耘者》[M].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第2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排思想;策划技巧;研究

一、确立正确的编排思想

编排思想是新闻编排的灵魂,正确的编排思想是编好电视新闻的前提。编排思想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编排技巧是为编排思想服务的;而正确的编排思想来自电视编辑对整体形势和全局情况的分析、来自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对新闻内容的具体分析以及观众意见的反馈。编辑在取舍新闻过程中,首先,要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报道的重点做到成竹在胸,使编排的节目能及时准确地体现党的宣传指导思想。其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本地区的工作重点,做到编排的节目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这样才能胸有全局,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筛选出大家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最后,新闻提要是整档新闻节目的眼睛。所谓新闻提要,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把整期新闻节目中最重要、最新鲜、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概括出来,起到预告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和“亮化”新闻节目的作用,具有鲜明的导视功能。观众通过提要,可以提前了解这档新闻将要播出的重要事件,观众若对某条新闻感兴趣,便可以有选择的收看,使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编排方法须合理

电视节目以时间顺序传递信息的特性,决定了观众不能像报纸那样选择地看,编排次序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节目中的每一条新闻,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节目中的一个元素,需要编辑在编排组合时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从不同新闻之间寻找内在关联点,充分发挥串联词的作用,按照新闻价值大小原则,兼顾观众心理和收视习惯,合理巧妙运用各种编排方法,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优化组合,有序的、综合的调动起来,实现整体优化。电视新闻节目几种常见的编排方法:

(一)倒金字塔式编排法

由重及轻、由时政及民生、由远及近进行编排。这种编排方法虽简单而又便于掌握,但是过于单一缺少变化而不能持续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同类编排法

把同一内容、同一主题、同一地域或有内在联系的若干新闻编排在一起,稿件和稿件之间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加大了原来零散新闻的信息量,造成一种传播强势,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报道的深度。

(三)间隔编排法

不同内容和题材的两条新闻或两组新闻之间要注意气氛的协调,节奏变化要相宜,如喜庆与悲痛,严肃与轻松的内容,不要放在一起,中间最好穿插其他新闻或安排在不同的板块,缓冲一下,力求在内容上、风格上协调统一。

三、策划技巧

(一)做到贴近群众的同时抓住热点

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是地市级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热点,是指在一个时期或者一个阶段内,群众所议论和关注的焦点问题,若电视新闻能抓住这些焦点问题,并结合时下最热的话题展开讨论,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也将大大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作为地市级电视新闻工作者,我们的人才资源、硬件软件设施都不能与中央台、省级电视台相抗衡,我们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与基层联系紧密,与百姓联系密切。因此,新闻报道的群众路线就是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命线。”当前,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任何做到让新闻栏目既有可视性又能够坚持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是摆在眼前的首要任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俗风情,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审美。电视宣传工作组只有围绕焦点、热点、难点做好新闻策划,讲好新闻故事,表达民众诉求,以实现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最大化。

(二)做到贴近事实的同时关注民生

近年来,虽然以“服务百姓、关注民生”为定位的新闻类的栏目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甚至一个电视台的多个栏目同时报道此类新闻,但普通受众并没有因此而厌烦此类栏目而是广泛关注和支持,究其原因,就在于普通受众的真实意见在此类栏目中可以真实表达,而此类节目也立足于帮助百姓解决其实际存在的困难,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意识,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也应该贯彻这一理论,在贴近事实的同时关注民生,以普通百姓的视角,俯下身子多做接地气、有人情味的新闻,同时,还要更加关注不同百姓的舆论诉求和情感表达,积极调动各族群众参与电视新闻的传播,让电视新闻深入基层、深入民心,而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反应出的建议和呼声也将最终形成公众意见。

(三)正确选择报道时机与方式

电视新闻专题策划也包括对报道时机和报道方式的选择,它们是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目标不容忽视的环节,因为只有把报道内容投放进媒体,新闻专题的价值才能最终发挥出来。那么,怎样才算正确选择报道时机与方式呢?首先,策划在选择报道时机时,要坚持思路创新,这里的思路创新要求策划人员灵活地运用矛盾、因果等信息结合方式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然后通过系统的思维方法,全面有序地将零碎的创新点组合拼接起来,这样便可以完成一个出色的报道方案。其次,在报道方式的选择上,策划人员要根据报道内容的实际情况和预期的目标来选择,对待每一次报道,应该时刻注重求变,避免重复或一模一样的方式,不然会导致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影响专题策划价值的实现。

(四)积极参加与观众的互动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党的工作路线,也是电视媒体策划人员的工作路线。新闻媒体是社会化的产物,电视新闻也是反映群众生活的一种形式。所以,电视新闻的策划工作不能脱离观众而单独存在,相反,我们的策划人员要积极地回归到群众中去,让观众也参与到新闻专题的策划工作中来。

四、结束语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门综合性而又复杂的艺术,其代表了电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体现了新闻节目的个性。要想使电视新闻媒体得到更广阔的发展,使节目办得更加出色,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创新电视新闻编排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才能促使电视新闻媒体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飞.新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传媒科技,2013,08:198-199.

第3篇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家都感到思想政治工作难做,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的多元化,导致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步深化的改革在不断地调整人们利益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的现实思想,党内外的腐败现象及不正之风,也不同程度的抵消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等等。在这新形势下,要做好新闻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实践:

一、提高政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

政工干部的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面对市场竞争加剧,本身必须适应时代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一是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政工干部不仅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人的心理活动所进行的一项特殊工作。因此,每个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都必须做到才思敏捷,洞察秋毫,要善于从工作对象的表情、性格、只言片语和人际关系中判断其真实的心理活动,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变化和思想脉搏,学会措辞技巧、语言技巧,以按照工作对象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和技巧,这是政工干部做好新闻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二是政工人员必须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该积极学习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三是必须具备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政工干部应具备吐字清晰、言简意赅、幽默生动、逻辑严密的口才,通过报告、讲授、座谈等形式,循循善诱地说服教育对象。

二、加强和改进新闻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工作体制到位。即要做到组织机构健全,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二是工作措施到位。要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明化生活新发展,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应结合新闻单位的实际,坚持以书籍报纸、音像制品为媒体,以“星期一夜校”学习讨论、听专家辅导讲座为阵地,以文体活动、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引导性,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使大家学有内容、做有样板、赶有先进、乐有所为;坚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以制度、职责、责任及工作实践为基础,对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对创造出的新经验和好做法,要及时表彰、奖励,总结推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工作投入到位。在人员、精力、措施到位的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经费的投入,这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和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四是工作研究到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将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三、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名副其实的心理沟通与影响的艺术。一是因地制宜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前提条件。新闻单位的从业人员中既有记者、采编、审稿等专业人员,还有大量的行政、后勤、经营创收人员,他们的岗位不同,经历、文化程度、家庭条件状况不同,思想觉悟高低不一,必然存在个性差别和各种不同的心理特征。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其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方法,采取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方法灵活多样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教育渠道。要把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列为工作重点,根据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大家在教育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三是处事公正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一样支持、一样关心、一样对待,与职工建立平等融洽的良好人际关系,使职工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讲心里话。这样,就能随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以便心灵沟通、思想疏导,员工听着也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文化集团有线电视中心)

第4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新闻采访;改革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和原则,广播电视新闻这一新兴媒体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好关系,全面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以人为本”之间的关系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观众关注焦点展开的,观众的关注焦点是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内容的起始点,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内容满足观众对于新闻时事的需求量,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新闻广播电视采访是观众关注焦点的体现。同时,“以人为本”还是电视新闻广播的内在要求。电视新闻广播的采访内容需要真实有效,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在广播新闻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秉承科学客观的态度,保证真实情况得到客观的反映,贴近观众生活,为观众服务,满足观众对新闻的需求。除此之外,“以人为本”是由电视新闻广播采访的媒体性质决定的。广播电视新闻具有广泛的传播性,采访的传播过程是面向大众的,对此,“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作为核心价值必须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内容得以体现。

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注重“以人为本”

2.1提高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重视对民生问题的采访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部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重心全部放在对相关领导的生活和活动上,忽视对民生新闻的关注,无法保证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在新闻广播电视采访中无法体现。在多数的观众心中民生新闻才是他们观众的焦点,民生问题无法达到体现,观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导致部分观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产生厌恶的心理,广播电视新闻的价值就不能充分的展现。因此,在今后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一定提高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重视对民生问题的采访。民生问题是最贴近新闻观众的一类问题,是观众关注的焦点,只有提高观众身边问题的关注度,才能更了解观众的关注焦点。相关研究表明老百姓对出台的政策以及会议的议题等关注不是很多,对此应该引入一些生动的案例和人物,增强出台的政策和会议的议题与平民百姓的联系,解读政策,把党和政府的主张及时转变为群众能够理解的信息,这样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才更具有价值,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提高新闻采访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2理性对待弱势群体,给予弱势群体人文关怀

很多广播新闻采访中对弱势群体给予过高的关注,进而引起相关媒体在对弱势群体的相关报道中使用不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过分渲染弱势群体的境遇,不经意间丑化了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生活频繁的报道,不仅起不到弱势群体得到良好对待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还让观众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用有色眼光对待弱势群体。“减少伤害”是国际传媒新闻职业需要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每一个媒体从业人员都要遵循“人的安危、人的情感、人的名誉,比手机新闻更重要。任何时候,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尤其高于记者从事的新闻报道本身”这样的采访报道原则。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应该正确理性的对待弱势群体,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盲目的丑化弱势群体,引导观众摆脱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态度,采访内容不要反复播放报道,要有选择性、针对性,选择性、针对性的采访弱势群体的生活,给予弱势群体少一些歧视,多一些人文关怀。

2.3勿要过分渲染事件,坚持“以人文本”思想

部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过度重视对悲情故事的渲染,忽略对事件当事人的关注和还原事件本身的责任。很多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通常把关注焦点放在悲情渲染方面上,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悲情故事,用很多的词汇来煽情达到引人共鸣的目的,唯独忽略事件当事人的亲身感受,以及该事件曝光之后对当事人正常生活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对事件的渲染程度,增加对人文的关怀和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关注各个阶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对事件进行报道本质上就是揭示事件当事人的深层问题,新闻报道要引导观众将关注焦点投入到事件背后反映的问题上,而不是该事件本身。除此之外,防止电视节目步入过分煽情的误区,以及防止观众产生腻烦心理,广播电视新闻要秉持客观的态度,不能为了吸引观众的关注度就在采访中对悲情故事过分的渲染,使事件和事件当事人得到应有的重视。

2.4坚持以人为重心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体现“以人文本”的思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新闻广播电视的采访内容以人为重心,但是部分新闻广播电视采访内容注重对事件的渲染,不以人为重心,这是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以人为本”思想体现的误区。目前,很多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以事件的发展作为采访内容的重心,忽略事件中人物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对事件中人物的报道不充分。此外,为了达到引人注目的目的,新闻标题言过其实以及过分渲染负面新闻等,均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新闻丧失本真的面貌的严重后果。因此,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一定要保证采访内容的重心是人,是事件当事人,而不是事件本身,要根据事件找出事件当事人的关键作用,进而引发社会上的强烈共鸣,而不是对事件进行过分的渲染。重视对人的关注和关怀,这才是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注重“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不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文关怀的实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各类社会问题,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刘伟 单位:河北省无极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赵小刚.广播新闻采访中怎样体现人本思想[J].西部广播电视,2015(4):85.

第5篇

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新闻宣传一直是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创新理论宣传,增强理论宣传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公司宣传思想系统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思想就是力量,观念就是财富,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改革在于创新,创新在于激活。新年伊始,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就向广大职工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新要求,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如何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高度,从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全局高度,从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电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摆在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出现而产生的企业新闻宣传,已经坎坎坷坷地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现在已经有了浩浩荡荡的气势,已经和正在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中国企业新闻宣传发展到今天,是企业发展需要与社会历史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企业建设来说,办一个企业不仅要能生产产品,能进行经营销售,还要有一种形式与手段去动员和团结全体员工,向外去作社会沟通和联络,于是企业以这种需要为动力,便办起了各种样式和形态的企业传媒、公关机构。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日本、欧美各国的企业都是这样做的,这是经办企业的规律在起作用。

经过多年的新闻宣传实践,我们逐步有了以下几个思考和认识:

正确发挥企业新闻宣传独特作用,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生活的本质规律。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是实践的航标。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善于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分析形势,正确把握事物本质特点,这是在当今形势下提高企业新闻宣传总体水平、增强新闻宣传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和准则。坚持原理,重在掌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在与时俱进,重在密切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企业新闻宣传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站在发展的前沿,准确把握和及时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准确把握和及时反映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准确把握和及时反映职工的根本利益,贴近现实,贴近职工,贴近生活。通过理论宣传,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增强影响力、增强服务性、增强感染力。

正确发挥企业新闻宣传引领作用,才能确立预见发展趋势的战略思维。企业新闻宣传通过价值建构,形成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在新的形势下,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往往被现象的东西所掩盖,事物间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日益增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将打破常规,人们对同一个矛盾和问题也往往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宣传工作者要正确引导舆论并以有效的理论宣传深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战略思维,深刻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规律,从而增强理论宣传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透视力。企业新闻宣传要得风气之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做好新闻宣传研究和舆论引导工作。当新生事物刚刚露出萌芽,当某种有全局意义的动向刚刚崭露头角,当改革的某些举措刚刚起步,企业新闻宣传就要以极大的政治敏感与非凡的洞察力,紧紧抓住这些新事物新趋势新动向,加以宣传报道,形成舆论力量。

正确发挥企业新闻宣传释疑作用,才能形成促进企业和谐的文化环境。企业新闻宣传也属于意识形态,主要通过一定的公司认知标准和有效的思想导向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企业新闻宣传常常会遇到大量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及时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公司的稳定。企业新闻宣传必须从职工关切、社会关注的生活问题入手,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正确舆论引导,既要积极又要谨慎,既要讲究政策性、原则性,又要讲究策略和艺术;着眼全局,实事求是,入情入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疏导结合,使职工群众正确分析社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前进中的问题,释疑解惑、增进理解、平衡心理、改进工作、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正确发挥企业新闻宣传导向作用,才能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最大优势是善于组织职工、宣传职工、联系职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更应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随着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宽、条件的便利,部分新闻宣传工作者很容易放松对深入职工、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的要求。那些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的冗长呆板、居高临下的文风,拉开了与职工群众的心理距离。诸如此类的理论宣传,直接影响到理论宣传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必须认真克服。

正确发挥企业新闻宣传支撑作用,才能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氛围。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委、行政工作大局,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进电网更快更好地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具体化。要突出和谐文化建设内涵,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新闻宣传宣传工作。深入发掘、总结、宣传各单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先进典型、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先进典型、扎根基层勤政廉洁的基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激励人、在全公司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氛围。当前,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研究和探索宣传规律、市场规律及其契合点,与时俱进地改进我们的新闻宣传,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意愿,充分发挥思想导向作用,切实强化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构建和谐公司中的精神支撑作用。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闻播报;教学

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实施教学目标”。为了落实新课程观,我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一个特色环节――“新闻播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比以前有较大改观,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本论文结合我校实践论述了新闻播报的实施模式、实施步骤、实施效果和实施意义。

一、“新闻播报”模式

“新闻播报”模式即教师在每次讲授课程内容之前,利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充当新闻播音员、解说员或评论员,向大家播报新闻资讯、讲解新闻事件和人物事迹、分析新闻现象等。然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关注时政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理论分析等综合能力。

二、新闻播报”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收集整理。学生通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海峡两岸、都市快报等电视新闻节目,《陕西日报》、《咸阳日报》、《中国教育报》及《时事》等报刊杂志搜集素材,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只要是学生们对新闻事件能产生内心的触动的,都可以成为同学们谈话的主题。学生对材料的整理,要求表达清晰,言简意赅,书写规范。

第二步:播报点评。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选出4名同学上讲台有序播报,要求仪表端庄,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语言富有感情等。之后由老师或同学做适当的补充和点评,并将按其表现纳入小组量化加分中,作为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依据。

第三步:张贴保管。由专门负责的学生将小组制作的新闻稿张贴在班上固定的专栏里,并负责更新保管,一学期后进行简单的装订。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日常浏览和比较,也对班级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步:总结升华。通过师生的日常浏览和总结,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相关社会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变化的意识,进而形成关注社会、分析时政的能力。

三、“新闻播报”实施效果

本人从课堂上学生参与新闻播报活动所取得的各方面成长与进步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和研究,通过观察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后所带来的变化,总结出了新闻播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所带来的实效性。

1.“新播报”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选材能力

学生的选材能力在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中逐步得到了提升,他们注意观察生活,了解新闻,注意选择能够和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相关的热点新闻,注重传播社会正能量,这样的有效选材也使得时事播报在课堂上对其他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加突出。

2.“新闻播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点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最初的声音小、语速快、重复冗长变得声音洪亮、语速适中、简洁明了。课间,学生们经常把新闻事件作为谈论的话题,口语表达能力随之得到锻炼,甚至有的学生走上讲台已经能大大方方地脱稿演讲啦。

3.“新闻播报”培养了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是通过新闻播报的收集整理、播报点评及保管张贴等环节得到逐渐地培养的。新闻播报发动人人参与、组组竞赛、班班评比,由于播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何人的马虎大意都可能导致本组或本班的失利,这样组员组长班长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及责任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

4.“新闻播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新闻播报过程中,本着不歧视不放弃的原则,对班里自卑和胆小的学生,多给他们掌声和鼓励,使他们一次又一次鼓足勇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磨练,一次比一次表现得更优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变得开朗了、活泼了、有欢歌笑语了。

四、“新闻播报”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材料生动、具体,时代特色鲜明,因此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实现了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转化。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闻播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通过新闻播报,一方面使学生拓宽眼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使教师有了足够多的空间、时间直接与学生面对面讨论某一话题的机会,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出更新的教学思路,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4.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闻播报的深入开展必须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相应的资料,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拓宽眼界的同时还加深了看问题的深度;在与时俱进中,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新闻播报作为上课的一个环节, 它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起点,为了更好地完成“五分钟新闻播报”的功能,教师还有许多要做的,如何保持学生对它长久的兴趣,如何对它进行评价,如何做得更完善,这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发现。相信只要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积累、反思、提高。教师与学生就会相得益彰,教师乐教,学生不仅学会、会学,而且还爱学、乐学。

参考文献:

[1]刘国胜.《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版)[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

第7篇

〔关键词〕时事新闻 有效性 思想政治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弊端:一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开展等均由教师规定,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导致了学生压倦、抵触和应付思想政治教学的恶果;另一方面学生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被动式的思考活动,教学内容日趋僵化封闭,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可想而知,长期下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然会带来大量低效或者无效甚至负效教学。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对现今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收效甚微。有一次在教学中播放了“丰田召回事件”的时政热点视频,无意中发现了连经常睡觉的同学都抬起了头专心地看视频,看完时政视频后,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视频内容,甚是活跃。受此启发,在教学中我将时事新闻这个教学素材作为切入点,把时事新闻引入课堂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时事新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的必要性

1、课程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德育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生活性,这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比较特殊,必须紧紧地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予以保证。

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滞后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一般一年修订一次,其间编著者会根据一年来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适时对教材内容作适量增减,以做到“与时俱进”。然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决定了教材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现实永远处于动态生成的进程之中,而政治教材相对而言处于静态过程中。因此,必须要以“动态”的现实去丰富“静态”的教材,也就是利用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并且用它解释、证明教材内容,或者运用教材知识解释、分析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

3、中学生身心和品德发展的需要。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接触面更广,他们的认知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增强。然而在不少学生心目中,政治课却是大道理、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而时事资源新鲜真实,传播广泛、具有说服力,拉近了学生与“政治”这一严肃话题的心理距离和感知距离。思想政治课本身有明显的德育取向,而时事资源中所蕴涵的层出不穷的有关信息能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养成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所的时事热点,对缺乏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中学生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利用时事新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1、利用时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热爱而非冷漠的情感,因此而想学、乐学、会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

2、利用时事新闻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较弱,但参与意识却很强。这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关心时事、参与社会,因而利用时事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抽象理论知识。时事材料与教材理论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时事材料体现着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寓于时事材料之中。要理解基本理论必须从具体材料出发,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同时将时事材料引进课堂,解决了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善于把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弊病。

第8篇

关键词 广播新闻 创新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同志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要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近年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在高举旗帜、围绕大局的舆论宣传中勇于创新,在打造强势主流广播媒体的新闻改革与竞争中锐意进取,以广度拓展竞争力、以深度提升竞争力、以高度彰显竞争力,其社会影响力与公信度日益提升。

一、定位创新,“大视野”才能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

新闻广播是信息汇集的“集散地”,而怎样收集处理加工广播新闻信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关键取决于信息平台的高度和视野。“视野决定方向,高度成就思想”。近年来,四川电台新闻频率把“传播四川,聆听天下”,作为新闻报道工作的战略性定位。在四川听天下让天下听四川。如今,新闻节目每天都能将新闻触角伸向省内各地和全国的四面八方,新闻报道由此而“更新、更快、更贴近”,而在全国“展示四川、营销四川”的声音也此起彼复、不绝于耳。

“传播四川、聆听天下”有两层含义:在四川听天下、让天下听四川。在四川听天下――无论是与省内外电台的连线直播、还是《聆听天下》对全国各地热点新闻的报道、《中国评论报道》对当天国内媒体观点的集纳,都让听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让天下听四川――这是四川电台当好四川“形象代言人”、积极“展示四川、营销四川”,“让世界了解四川”的使命所在。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川台新闻广播要实现上述目标。单凭自身的采编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为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四川电台在充分利用网络整合各种媒体资源的同时,持续加大“外联内合”的力度,积极联手省内市州电台和省外兄弟电台,充分发挥广播优势。构建立体的广播新闻网络。

如今,与省内外电台架设在空中的《媒体连线》,每天都将川台的新闻触角伸向省内和全国的四面八方,新闻报道由此而“更新、更快、更贴近”,广播的竞争力由此而得到进一步凝聚。

新闻策划打造公信力、形成影响力。以大策划、大视野的思路和模式做好重大新闻宣传报道,2008年新闻频率收获颇丰。在大地震袭来后的第五天,新闻频率便率先携手全国所有省级电台和香港、澳门电台推出长达11个小时的大型直播,声援四川地震灾区;当伤痛尚未抚去的震后一个月,新闻频率又联合中央台和全省所有市、州电台,直播灾后重建中的四川――“挺起我们的脊梁”;震后100天,新闻频率再次携手中央台和18个援建省台特别直播了“大爱永恒、心手相牵”。当奥运圣火来到四川,新闻频率与中央台和地方合,高质量地完成了4场直播;当改革开放30年激情回荡的时刻,又与安徽电台共同直播了“小岗村与向阳镇的对话”。

大视野带来大思路,大思路萌生大策划,大策划产生大影响!由此,新闻广播的路子愈加宽阔。

二、内容创新,有观点有见解才能提升思想竞争力

媒体竞争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除了加强新闻策划,打造强势新闻宣传阵地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提升思想竞争力。如果说,新闻策划是运筹帷幄,谋篇布局的方略,那么,提升思想竞争力就是攻城拔寨。占据制高点的利器。

在这个时代,比信息更重要的是见解,是观点。思想已经成为媒体重要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媒体如果仅仅是提供海量的新闻资讯,是远远不够的,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新闻同质化”和“人云亦云、机械复制”的尴尬境地。因此,广播不仅要有信息,还要有思想;不仅要有通常的思想,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只有“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以独家观点和言论,来提升广播媒体的思想竞争力,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独树一帜,也才能在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思想竞争力,正是广播媒体用以拼未来发展的切入点。

有人说,广播是线性传播模式,声音稍纵即逝,不利于播报评论、广发言论。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众所周知,广播是可以解放人们视觉的媒体形式,收听广播不需要像读报纸、看电视那样专注,听众可以一边听一边做其他事情。有人据此就认为,听众对广播的关注度很容易受到身边其它信号的干扰,听点新闻资讯还比较便利,发表观点和评论恐怕就容易让人思维跟不上节奏、不能有效接受和理解。其实,精彩的言论、恰到好处的点评,恰恰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引起听众的关注。

正是对广播线性传播模式的逆向思考,我们提出了推进广播“由信息媒体向思想媒体转变”的理念,通过发表独家言论或者集纳、精选平面媒体的言论观点,在新闻宣传中强化评论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更加注重做到思想领先,以精彩的言论打造“听点”,建设“解读热点的思想库”,全方位提升新闻广播的思想竞争力。

基于上述认识,四川电台新闻频率在2007年年底开全国广播媒体之先河,成功地策划推出《中国评论报道》。作为一个省级媒体,以《中国评论报道》为题开创新栏目。川台“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大视野理念在此又一次得到体现。《中国评论报道》的立论点是:“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同样的新闻、不一样的解读。”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快速化,让受众很快就能知晓全国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然而,光是知晓似乎还意犹未尽。新闻事件发生了,人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我们提出:“信息化时代,需要多元化思维,今天的新闻,你怎么看?”《中国评论报道》网罗天下热点新闻、荟萃媒体精彩言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精选其它媒体的言论观点,搭建起了快速解读天下新闻热点的“思想库”。

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媒体的视角各有不同。在节目编播过程中。《中国评论报道》做到客观、理性,筛选、组合国内不同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观点言论,多角度透视新闻现象、深度剖析新闻内核,架起了媒体观点荟萃的思想高地。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办了立足于本土的发表独家言论的《天府天天评》和《深度点击》栏目,并受到了省新闻阅评小组专家的好评。目前,以《中国评论报道》、《天府天天评》、《深度点击》等评论栏目为主,以新闻短评、录音述评等评论体裁稿件为辅,一个多样化的评论报道体系正在四川电台新闻频率形成。观点、言论的创新,正在不断提升新闻广播的思想竞争力。

三、品牌创新,既当“喉舌”又作“知音”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居高声自远。广播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围绕收听市场而进行的精品创作工程。打造广播新闻品牌节目,既要坚持

“”的党性原则,又要立足“受众本位”的服务意识,努力成为“人民的知音”。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节目的整体实力和播出效应,2007年,四川电台新闻频率继续加大节目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对新闻宣传的主阵新闻频率进行了整体推进、全面改版。强化“新闻宣传”与“民生服务”两大要素,基本构建了以早、中、晚三大新闻密集区为核心,以重点新闻节目和创新节目为龙头,以全天整点新闻为纽带,以关注民生服务的类型化节目为支撑的新闻广播。

通过大胆改革与创新,四川电台新闻频率在打造新闻宣传品牌节目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天府早新闻》、《聆听天下》、《阳光政务》、《天府农民工》、《中国评论报道》、《四川与世界》等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名牌栏目和节目:

《天府早新闻》坚持主流、权威、客观,充分发挥喉舌功能,已成为四川最具影响力的广播新闻节目。众多的听众把《天府早新闻》作为了解四川重大新闻的主要渠道;

《聆听天下》对新闻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进行了大胆创新,以“更新、更快、更贴近”为宗旨,立足“传播四川、聆听天下”的新闻宣传定位,以直播方式对当天全国及省内媒体刊播的新闻事件进行解析式报道,打造了早间广播收听的新“高点”。这也是在全国新闻频率中播出时间最早的“新闻读报类”节目之一。其中,每天推出的由四川台记者采制的《民生调查》立足深度报道,探讨百姓身边的新鲜事;《媒体连线》每天连线省内及全国省级电台,深受听众欢迎;作为原创评论节目,《天府天天评》每天新闻观点,评说热点新闻事件,听众反响热烈;

《阳光政务》,将媒体资源与行政资源相结合,把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搭建起了广播媒体服务社会公众的传播平台。2007年先后创新推出现场办公、追踪督办、邀请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参与所有热线节目等新举措,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与党政网站(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合作,实现节目在政府网的全程同步直播和记忆收听。2007年9月,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对《阳光政务》作出批示: “要努力成为构建和谐四川的重要平台”;

第9篇

关键词:新闻;写作;言文有物;有的放矢;真实生动

一、为什么要学会写新闻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是电视台的记者,必须写好新闻。因为电视台和党报,是党的重要的思想武器,是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最广泛而有力的工具。电视、报刊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计提的鼓励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电视报刊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观众,读者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可以听到党的声音,可以听到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人民群众的声音,可以感触到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

一则新闻报道,一个新闻电视栏目,将对一个省市或地区的民众产生极大的组织、鼓励、批判、推动的作用。要使报刊,电视发挥这种组织、鼓励、批判、推动的作用,不能单靠报刊、电视、工作人员,必须依靠党的组织、依靠党的干部和广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全党办报、全党办电视,是党的一贯方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光荣传统。党的干部,不仅是党报、电视的忠实读者、观众,而且应该是党报、电视新闻作者中的积极分子。早在延安时代,陕甘宁边区的干部就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做了工作写通讯,写了通讯做工作。他们把工作和新闻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推动边区工作和提高边区干部的政治水平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如有名的作家周立波就是长期作基础工作和写新闻报道成名的。

二、我对新闻的基本认识

(一)我们应该学会写新闻

我们对于新闻、写新闻应该有一些基本认识:为改革开放而写,为宣传贵州、铜仁而写。这是新闻写作的根本目的。例如“多彩贵州”,“桃园铜仁”栏目中的系列新闻报道就实现了这一目的。因为新闻的读者观众最广,传播最快,通过写新闻,可以迅速地传播先进经验,为改革开放中的新生事物鸣锣开道。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和胜利。

(二)写新闻必须言之有物,必须用事实说话

因此,要写好新闻,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升入实际,深入生活,经常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工作中的问题,了解和听取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不断地锻炼自己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深入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三)写新闻必须有的放矢,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要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有鲜明的立场观点

写新闻必须按照党的要求,党的观点来反映实际,指导工作。写新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政治上和思想上来说明所报道的问题。通过新闻写作,我们就能经常的联系实际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新闻报道能力。

4、写新闻要善于辨别政治方向、政治气候。这样就促使我们能够经常地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实际、关心政治、开阔自己的眼界。写新闻既要迅速,又要准确;既要明确,又要精炼。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下功夫,而写新闻正可以帮助我们练习和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锻炼思想的逻辑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

三、怎样学习写新闻呢

第10篇

【关键词】负面新闻;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前 言

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均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大学生接触新闻资讯的过程中,可能被正面的信息所鼓舞,纠正错误的观念,也可能被负面的信息打击,对生活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所以高校、社会和新闻媒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责任针对人为加工或有目的性编码后产生的、容易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的负面新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反面、刺激、突发和复杂是负面新闻普遍具有的特征,而大学生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在接收新闻资讯时,对负面新闻潜在价值的辨识和挖掘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到负面新闻的误导,产生消极的情绪或态度。笔者认为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首先,负面新闻的传播不仅保证了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知情权,而且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并不是“象牙塔”,而是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利益关系的环境,这对大学生顺利的过渡到职业生涯具有积极作用[1]。其次,通过负面新闻可以强化大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进而使大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社会责任,如大灾大难事件的新闻报道等。再次,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大学生排解内心不满情绪的途径,例如,部分大学生对公权力对私有财产的侵犯问题产生不满情绪下,针对的负面新闻的出现,可以缓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而且提升大学生对媒体的信任度。

(二)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首先,部分负面新闻可能诱导大学生出现偏激的情绪,产生威胁社会稳定的行为,例如在“南海事件”的相关负面新闻报道后,部分大学生采取了抵制日货、砸日本汽车等激进行为,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2]。其次,可能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将某个惨痛、残忍、丑恶的新闻现象,视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而以消极的态度反馈社会,与大学生培养的初衷相违背。再次,部分负面新闻为吸引眼球,将新闻事件夸张或扭曲,这可能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发生错位,出现道德危机,威胁社会稳定。

二、正确处理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路径分析

可见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把“双刃剑”,要正确的处理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无选择的肯定。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路径: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舆论引导

政府作楣家权利的执行机构,在负面新闻事件发生后,应及时的从客观的角度予以说明,使大学生对真实的情况进行了解,这对降低负面新闻的消极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政府要有意识的针对影响较大的负面新闻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此使大学生认识到政府对负面新闻的重视程度,以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部分社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政府的努力建设下,未来我们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的系统思想。

(二)落实媒体的社会责任

首先,媒体必须保证负面新闻的真实性,换言之新闻媒体不能为提升吸引力,蓄意的制造和改变新闻事件,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公信力,而且对减少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也具有积极作用[3]。其次,新闻媒体必须保证负面新闻的尺寸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换言之,不能为强化新闻事件的震撼力,而将刺激性非常强的画面直接向大学生呈现,以此减少负面新闻的消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对负面新闻进行把关并不是要求媒体对负面新闻进行改编,而是在强调真实性的前提下,发挥媒体维护社会正能量的责任。

(三)高校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高校是直接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引导大学生全面、辩证的认识和了解负面新闻,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推动大学生对负面新闻潜在的新闻价值进行挖掘,使负面新闻成为激励思想,推动行为改善的有利“工具”,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途径与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结 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政府、高校、媒体已经认识到负面新闻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以及大学生消极思想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结合负面新闻的特征以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正确处理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路径进行探索,这是不同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林红.论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J].高教学刊,2015,19:241-242+244.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新形势;宣传工作

一、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传播企业良好形象。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愈加激烈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品牌的竞争、形象的竞争。谁能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胜利,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基业长青。因此,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有利于塑造和传播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与支持,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2.有利于实现凝心聚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可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广大员工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发展思想和工作思路,把思想统一到企业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从而为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同时,通过弘扬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员工树立努力方向和赶超目标,形成远有目标、近有标兵,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工作氛围。

3.有利于激励员工斗志。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在于造势鼓劲,对员工精神有明显的激励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可以实现员工的自尊、自信,满足员工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实现精神上的愉悦和对企业的依赖,从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发展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迸发出后无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当前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特点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生产中心开展,更多地关注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等日常工作,实现新闻宣传落地生根、虚功实做,在企业发展中产生推动作用。

2.健全体系、完善系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特征。除了具备舆论引导、教育宣传等功能以外,新闻宣传工作还肩负着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等重要任务,通过新闻宣传,广大职工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企业决策者也能更广泛地掌握基层情况。

3.领导重视、员工关注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势。因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深刻认识到了新闻宣传对于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也都认识到了“新闻也是生产力,宣传就是企业无形资产”;越来越多的员工对新闻宣传工作都有这更多更深的期待。这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三、做好企业宣传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不再是现代企业所信奉的宗旨。新闻作为企业的重要宣传手段,其社会可信度和美誉度要比广告还要高。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需要有强劲的企业实力和诚信的经营信誉,但是更需要把实力和信誉综合而成的企业品牌影响力。企业新闻宣传,作为宣传企业的一种有效形式,投入少、见效快、传播广、受众信任程度高,能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和企业的形象效应。因此,企业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把广大员工的精神凝聚到共同目标上来、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增强新闻敏感性,高度重视重要新闻报道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切实维护好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2.加强组织策划,提高新闻宣传效果。要强化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一策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共同抓好企业宣传工作,形成层层有人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视觉新、立意高、开拓深的新闻策划,充分挖掘重大新闻的价值,形成强势和强效的新闻报道,在增强针对性、权威性、思辨性、贴近性和开放性上着力创新。要根据企业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季度、月度新闻宣传报道重点,建立健全新闻、专题采访报道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为做好新闻宣传组织策划奠定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解疑释惑,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活力和影响力,让企业新闻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

3.做好创新工作,改进新闻宣传工作途径。创新是新时期、新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也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新的任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适应环境、分解任务、创新内容、拓展渠道、延伸对象等方面下功夫、想办法。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以党的优良传统为指导,积极开展正面舆论宣传,积极传播正能量,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带着感情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关心职工、爱护职工、体贴职工,进一步凝聚职工群众“发展我有责、和谐我尽责”的共识,激发广大职工群众争做兴企先锋,争当爱企模范的热情。要加大典型选树,探索建立先进典型的总结、选树、宣传一体化新模式,使优秀看得见、先进学得了,使典型“选秀”不作秀,员工参与不旁观,真正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典型引路作用,形成比学赶帮带和激励向上的氛围。

第12篇

一、电视新闻文字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电视新闻离不开文稿,把单一的文稿通过某种方式使其完整的结合在一起,表现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仅是文字编辑者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其思维能力的重大检验,关系整个新闻节目的成功与否。电视新闻的存在基础就是电视新闻中体现出来的编辑思想,没有这种统一的编辑思维,整个新闻节目就没有系统性,没有编辑思想作支撑,新闻节目就会灵活性,显得死气沉沉。文字编辑者要具备宏观把握时事新闻的敏感性,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新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仅要对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有熟知其出台意义和影响。除此之外,对近期发生的某些社会焦点新闻事件做到及时准确的信息追踪,在把握大量时事新闻的基础上确立独特的新闻观察视角,及时准确有深度的解读新闻,所以,文字编辑者要善于把握当前社会最新动态,把最新最有用的信息传播给大众群体。

除了编辑思想影响新闻节目的受众效果之外,电视新闻还有重要一环就是文字编辑,文字编辑主要就是对文稿的修改、增删与组合,能够合理有序的安排组合新闻文稿,是零散的新闻文稿表现出较大的可观赏和可接受性,唯有这种方式,才能把文字编辑工作者的思想传达给受众。

二、文字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具体体现

(一)电视新闻首先要能吸引观众眼球,不单是画面的表现,同样对于文字编辑来说,最主要的吸引之处在于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是进入观众眼球的第一道关闸,标题包含了所要传达的信息与所要表达的思想,对引导受众群众作出正确的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由于受标题本身特性的影响,标题不可能长时间的停留在电视荧屏上,一般只有几秒钟的时间,这就对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准确、简洁、生动,又要亲切、朴素、活泼,使之能有更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大众接受电视新闻的方式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听。对于文字编辑来说,其主要表现为内容摘要、新闻导语等方面。用能够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简述新闻摘要,对新闻导语的制作要能充分把握好播音时间,给观众留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去思考、去接收信息。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新闻稿之间的串联工作,适当的进行小结或概况,减少听众的大脑负担。

(三)电视新闻还有经得起仔细推敲,不能出现任何低级错误。在短时间内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仅要充分表现画面的质感,还有注意语言的修辞表达。新闻用语要正式,标题要新颖,要保证整篇新闻稿词句的正确性,修辞运用要得当,过于注重辞藻则会失去新闻固有的严谨性和严肃性,这就要求文字编辑工作存在撰写新闻稿时,要注意文字的运用,能够根据新闻的性质和特征,正确选用合适的语言风格。

(四)电视新闻还讲究结构性,电视新闻的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新闻传播效果的优劣,只有良好的新闻框架,才能保证新闻节目能够拥有一定的收视率和受众群体。电视新闻的结构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头版头条新闻,这是整个新闻编辑的思想立足点,关系到整个新闻版块的构建和新闻素材的收集与选用,是表现新闻整体性的首要工作;其二,栏目的设置,科学合理的栏目设置也是表现新闻编辑者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增设栏目,可以更好的挖掘新闻的内在价值,表现新闻的完整性;其三,新闻评论,对新闻进行简单而深刻的评述,可以更好地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从而达到提升节目水平的最终目的。文字编辑要善于捕捉新闻中的潜在意义,并据此配发“编后语”等短评,抓住新闻报导中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论述、论证影响受众。

(五)电视新闻文字编辑还要注重创新。任何电视节目都离不开独特的创意,创意是一个节目存在发展的必备因素,是电视节目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文字编辑要把握在把握电视媒体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心理学理论,去挖掘受众群体的接受心理,制定出符合需求的新闻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

三、电视新闻文字编辑创作技巧

电视文字语言是新闻传播与接受的重要载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闻文字语言,无疑会给传统意义上的枯燥无味的新闻增添更多生机和活力。

(一)电视新闻文字语言编辑的创作

文字是所有电视媒体传播信息最基本的载体,甚至可以说,任何的电视节目都离不开文字语言。各式各样文字充满了电视屏幕,主要分为听的和看的两大类,所以新闻编辑者要能够深入了解新闻节目语言文字表达的要求与需求,要能创作出简便易记,容易理解的新闻语言。大众对以最便捷的方式和手段达到最佳的传播目的,并能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新闻语言创作最终目标是要使观众看得懂,听得清,轻轻松松的享受,最后还能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新闻语言的创作,要能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性,把语言的新鲜性、深刻性和可听性、“可看性”集于一体,增加新闻的语言和谐感。

(二)电视新闻文字语言编辑的通俗性

为了保证电视新闻在受众群体中的广泛传播,电视新闻中的文字编辑要规范简洁,以便于快速的传递信息。要满足现代电视信息传播的快捷、大容量、高密度等目标要求,电视新闻文字编辑要做到“言简意赅,辞约义丰”。简单化、口语化是现如今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对于新闻语言来说,更要做到通俗易懂。新闻语言如果太专注于表达的深奥意义,那么很多观众可能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就会导致观众不能及时准确的解读新闻内容。

(三)新闻文字编辑的艺术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