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环保论文

化工环保论文

时间:2022-08-25 13:1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环保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工环保论文

第1篇

真实的呈现出参考文献表明了作者对前人学术研究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认可,也表明了作者对科学的态度,更表明了论文作者对论文的参考阅读量的大小。下面是千里马网站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借鉴。

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郭建岭.浅论建筑材料的发展对中国节能及环保的影响[J].广东化工,2007(12):44-47+106.

[2]钮冰.环保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建材世界,2012(06):115-117.

[3]戴兵.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5(03):294.

[4]冯桂香.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发展与技术应用[J].民营科技,2015(02):157.

[5]王永飞.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233.

[6]杜丽娟.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8-19.

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陈琳,李书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建筑低碳化动力机制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87-92.

[2]王长江,周洪光,马明.基于有序Logistical回归的低碳建筑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北省建筑业为例[J].建筑经济,2012(08):99-101.

[3]李积权.城市建筑生态位原理探析及其生态位策略研究——日本东京中城规划设计案例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08):28-35.

[4]陈力莅,丁太威,耿化民.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建筑,2012(05):79-80+82.

[5]高源,刘丛红.我国传统建筑业低碳转型升级的创新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04):72-75.

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的设计[J].建筑知识,2016(2):1.

[2]朱继红.建材检测系统中常用控件与界面编辑工具的开发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3]代方远.建筑材料质量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

[4]朱桐.建设工程材料检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5]刘文.水利材料自动化检测系统数据采集与网络监控的研究及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1.

[6]吴贤国,李惠强,郭劲松.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J].建筑技术,2000.

[7]夏炜,卢余权,贾琳.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概述[J].

第2篇

摘 要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相同、额定孔径范围在0.001至0.02微米内的微孔过滤膜。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也受

>>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滤膜技术在环保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超滤膜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浅谈超滤膜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陶瓷超滤膜在冷轧浓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践 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技术应用 环境工程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 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浅谈 平板陶瓷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 超滤膜技术在环保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 试析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技术应用 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技术应用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炼油废水处理中的实验分析 环境工程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应用 探析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应用超滤膜技术对策 环保工程水处理的超滤膜技术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domainid=ckxyz),2012-12-02.

[2]张安辉,游海平.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J].化工进展,2009(S2).

[3]净水器作用好不好. dxmholpe159-dxmholpe159金融界博客,网络(),2012-04-08.

[4]超滤.维信百科,网络(),2010-06-12.

[6]不锈钢过滤设备的博客.阿里巴巴博客,网络(http:///).

[7]张洁.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及前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02-10.

[8]梁钟璇(导师:黄瑾辉).MEUF中超滤膜污染特征及膜的清洗.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05-20.

第3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扬州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扬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824X

国内刊号:32-1472/N

邮发代号:28-4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英文名称:Industrial Catalysis

主管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

主办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1143

国内刊号:61-1233/TQ

邮发代号:52-20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工业催化》(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西北化工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工业催化领域惟一的专业刊物,也是一个跨行业、多角度报道化学工业进展的科技期刊。《工业催化》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主要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十五种著名数据库收录。期刊主要引证数据在全国化工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期刊获得第五、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学教育;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28-01

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全社会都在关心、关注这个话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教学,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让他们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情感态度。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充分利用现在教材中有关环保的知识内容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一、 对教材中涉及的环保内容的处理

1、对“大气污染”及“酸雨”的教学处理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特别是有毒的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教材中首先提到一氧化碳的污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煤气中毒指的也是一氧化碳中毒,它的中毒原理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严重导致死亡。可结合生活的实际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等。要消除一氧化碳造成的污染。必须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及工业废气须经过处理再排放。其次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污染。汽车的尾气、矿物质燃烧、含硫煤碳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等化工厂产生废气等都是重要污染源。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可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可使建筑材料或古文物被腐蚀;工业机械腐蚀,寿命大大缩短等。要消除这些影响,应该从源头上杜绝,采用(1)低硫、脱硫煤(2)汽车废气的无害处理(3)工业废气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4)开辟新能源等举措等。

2、对“水体污染”的教学处理

水体污染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目前造成水污染的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重金属(如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对水体污染。通过水的载体造成人体的中毒效应等。教学中可结合水体污染的成因,教师要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可结合当地水体污染的案例进行剖析及污水处理厂一系列程序及过程;也可结合相关的视频材料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温室效应”的教学处理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导致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等。另外,人类的活动也加剧温室效应的产生。如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毁坏;绿色植物的减少。破坏自然界固有的循环体系,导致二氧化碳不断增加,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地表温度升高,极地及高山冰川开始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水位上升。使一些沿海地区等地淹没,家园被毁。要消除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寻找新的无污染的替代能源燃料,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等。

二、对教材中实验涉及环保的处理

教材有意识体现环保在实验教学内容。如装置的气密性(不管是有毒还是无毒的)。另外,教材也体现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实验装置是否需要改进,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造成环境破坏。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放到大气中。如第五章第二节铁的冶炼中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来进行铁的冶炼实验。该实验所体现环保较典型,其中涉及一氧化碳的毒性(必须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及一氧化碳尾气的处理。可设计实验改进对一氧化碳尾气的处理,如燃烧掉、用气球收集或加长导管把尾气引到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加热的地方加热等。在学到碱的性质后,也要适当进行二氧化硫、硫化氢这些有毒气体的处理。告诉学生这些有毒的气体可以与碱发生化学反应,避免造成空气污染。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涉及有毒性气体时,要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零污染。教材中实验操作中还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废渣要按指定容器倾倒和回收,统一处理,严禁随意乱倒。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的渗透,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直观环境保护教育。

三、对教材中课后涉及环保小论文的处理

教材课后也相应涉及一些调研环保小论文。如:

1、在学完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后,教材课后设置调查栏目,了解你所在地区空气污染状况及其危害,讨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防冶空气污染;

2、针对淡水资源非常缺乏,提出节约用水和净化生活污水的设想;

3、调查当地居民使用燃料种类,综合环境保护,经济效应,节约资源等方面因素,提出合理使用燃料建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保 教学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近期接连发生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内蒙古赤峰市自来水受污染事件。频繁的恶性污染事件以极端的方式反映出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已成为我们中学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作用

环保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跨世纪工程,它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物种灭绝、森林滥伐、水土流失、气候变暖……都有很强的地理性质。地理可以说是与环境教育关系极其密切的一门学科,肩负进行环保教育这一重任,因此我们地理老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有意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道德观、意识观,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义务感,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懂得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认识到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要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我做起,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地理教师要做好表率,提高自身素质

1.地理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它涉及每一个成员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学生是我国的下一代,环境的改变还依赖于下一代。因此对在校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环境意识是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的前提、关键。只有提高地理教师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并自觉地加入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2.地理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从理论上教育学生环保的重要性。一方面地理教师要加强教研工作,精通所教内容,才能充分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教学,避免在地理教学中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把环境教育融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多地向书本、实际、生活、知者学习,做有心人,多积累报刊、杂志、新书上的新材料、新观点,或多渠道、多形式地争取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

3.地理教师要把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形像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影响深远,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结合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给学生做出榜样。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方法

1.充分发掘现有的教材,逐步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天文、气候、地质、生物、资源、能源、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内容都是极好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而在具体运用这些教育素材时,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国情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要看学生对环境问题理论的认识和对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要看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参与,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首先老师要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老师可以结合参观访问,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化工开发区去参观,看新浦化工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同学们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了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另外可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小组,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环境保护小组可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情况,如所在县、市、乡村等耕地10年间缩小程度,沙暴、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增减的天数,多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况等。

另外我们地理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板报、主题班会、讲演会、国情画廊、自办小报、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融入环境保护的氛围中,使他们对祖国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资源型企业

一、 引言

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上升为国家政治、关系民生以及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自2007年起,环境规制进入密集深化阶段,企业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加大。

在日趋严格的环境规制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那么资源型企业如何应对环境规制带来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应对环境规制应选择技术创新。那么,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到底如何?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择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二、 文献综述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来说,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关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种假说是“制约假说”,即环境规制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其基本假设是当环境规制标准不严时,企业仅仅采用较为粗浅的技术来使之达到环保的标准。但是假如环境规制标准提高,即国家对企业的排污要求变得严格时,企业则采用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的方法来达到环保的标准。企业不会选择自主创新,因为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自主创新会使研发支出大幅度增加,而企业绩效的增加没有那么明显,而从国外引进技术则可以在短期内看出绩效增长。

第二种假说是“环境规制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无关”。国内外一部分研究认为,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各方面的要求增加,但是这仅仅表现在企业的环境成本上和环境费用上。环境规制仅仅停留在环境问题表面,这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无关。

第三种假说是“环境规制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这就是著名的“波特假说”。该假说认为:适当的环境规制将刺激技术革新,从而减少费用,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有可能使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提高产业生产率。

纵观现有研究,其中绝大部分的论文是做实证研究的。因为实证研究在评价过程中过分依靠定量化手段,在复杂的数字转换和统计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某些信息的丢失,或者渗入一些“噪音”,而建立在这些信息资料基础上的评价结论就难以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在文献中,所举的例子虽然很多,但是每个例子说的都不清楚,因此实证的研究可借鉴的地方并不多。

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用以弥补实证方法的弊端。本文以资源型企业――伊泰B股作为研究的主要案例,来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从企业角度对具体的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相关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三、 面临的环境规制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伊泰B股”(股票代码900948)。主要以煤炭生产经营、煤制油、铁路运输为主业的大型现代化能源企业。近年来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如表1所示。

2004年,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改进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鄂尔多斯环保局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鄂尔多斯市政府《人民政府关于鄂尔多斯市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批复》,对煤矿企业开采方式提出了严格限制。

国家把节能减排提到日程上来,严格限制资源型企业的高污染、高排放。此外,国家的排污标准、合格标准越来越严格,即环境规制的标准提高,资源型企业达到环境标准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国家有关部门的查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如2011年3月5日,鄂尔多斯环保局做出环保指示,要求抽查企业的排污量是否符合标准,同时对其焦油含量、排污量等进行了抽查。

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开展,国家下发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文件,坚决反对过去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清洁安全生产。

四、 伊泰集团技术创新措施

1. 组织架构创新。面对较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伊泰集团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董事长作为主要负责人,负责公司环境保护工作。为了有效地遵循国家的各种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伊泰集团先后出台了《环境管理手册》、《环境程序文件》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文件,并且召集相应的专家不断进行评议,进行修改和订正法律法规。

2. 完善相关制度。为了达到相应的节能减排的目标,伊泰集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同时制定更为严格的企业内部标准,如《年度节能责任状》,公司将每年度节能减排目标逐渐分解到各部门和车间,使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小的地方逐步实现,同时进行绩效考核。这种方法的有效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节能降耗责任目标的落实,效果很好。

3. 装置设计中的技术创新。伊泰集团[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与山西煤化所合作,自主研发费托合成技术,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科研人员在设计阶段严格遵循“能量循环使用”的设计准则及“近零排放”的设计理念,实现了装置能量的转换及综合利用,减少碳排放量。

伊泰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共同研发煤液化、气化的生产工艺。该项目充分利用剩余的反应热发电,以在精馏过程中和吸收过程中所放出的过多的热作为热源,利用物理化学技术制备电源。除了换热技术外,空气冷却技术也是该工艺的主要创新点,采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保存水分、节省能量。煤炭气化、液化会发生化学反应,在此化学反应中会产生工业废水,该装置中有污水处理装置,反应的工业废水又经过污水循环装置。污水经过循环装置后,又可以变成干净的水。尽管项目开始期间,购买装置费用较高,安装费用也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该企业的经济利益的促进是很明显的。

4. 装置运行中的节能减排。除了在设备安装本身,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即在大生产工艺中也有很多的节能方面。首先是优化装置开投料方式,严格限制反应物料在开车或者停车的过程中的大量停留,使反应物料在反应过程中维持大部分;二是对工厂的原有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不断进行投料实验,探索最好的配料比;三是采用自动化装置,不断地提高能量转换的速率,保持能量不断地转化,确保反应在适宜的温度、压力下反应,保温保湿,减少反应物料的损失。

5. 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投入指的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发支出的经费(扣除研发的其他项目经费)。

五、 技术创新效果

1. 专利授权数。专利授权表示企业拥有的被国家认可和保护的技术创新成果。本文用专利授权数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伊泰集团的专利授权数如下:

伊泰集团专利授权数在2010年~2011年为0,从2012年起逐渐增加,2013年为26件。2014年虽然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2. 新产品销售收入比。新产品销售收入比能够衡量技术创新水平、能力及技术创新效果越好。公式为:

伊泰集团在近几年中不断推出新产品,煤化工产业也不断地出现新的合成物质,这些新产品经济效益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创新的效果。

通过观察图2我们可以看出伊泰集团新产品的经济效益在近五年来是逐渐上升的,即伊泰集团的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即表明伊泰集团的技术创新效果显著。

六、 伊泰的未来发展战略

伊泰集团将继续与山西煤化所合作,一起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的延伸价值,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战略。

在原料的选取方面,伊泰集团将努力做好煤炭的选择,肯花大价钱投资质量好的原料。伊泰集团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煤炭的整体转化效率,建立新型的、不同于传统的煤化工项目,争取成为煤炭加工企业的领头羊。

七、 结论

通过以上对伊泰集团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环境规制促进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伊泰集团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规制,首先从管理层面重视环境规制,该集团成立环保委员会,同时对企业内部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从小处、实处做到环境保护。其次,伊泰集团在严格的环境规制下,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很好的技术创新,如装置设计中的增加节能减排、装置运行中的节能降耗措施、设计工艺流程来提升企业的安全性能。此外,伊泰集团技术创新投入逐年增加。

其次,技术创新效果显著。伊泰集团专利授权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都在逐年上升。

最后,面对环境规制,伊泰集团应继续加大自主创新,这必然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李平,慕绣如.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效应差异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6):97-102.

[2] 肖鹏,胡许萍,刘金培,李林.环境规制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海尔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经济经纬,2015,(1):102-107.

[3] 吴青.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8):100-103.

[4] 李拓晨,丁莹莹.控制机制对环境规制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2,(8):198-203.

[5] 赵红.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8,(3):4-6.

[6] 张三峰,卜茂亮.环境规制、环保投入与中国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2):129-146.

[7] 黄平,胡日东.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互相促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99-103.

[8] 凤亚红.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发效应及其制约因素[J].生态经济,2013,(11):163-165.

[9] 江珂,吴磊.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的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11,(22):166-167.

[10] 赵红.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经济管理,2007,(29):57-61.

[11] 王国印,王动.波特假说、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对中东部地区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1):100-112.

[12] 沈能,刘凤朝.高强度的环境规制真能促进技术创新吗――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2,(4):49-59.

[13] 徐静茹.浅谈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18个工业行业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2,(2):74.

[14] 周小不,何云.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J],时代金融(下),2012,(10):22-26.

[15] 郭艳萍,李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用研究――对伊泰股份贝塔系数的测算[J].经济论坛,2013,(5):95-98.

[16] 马海良,黄德春,姚惠泽.技术创新、产业绩效与环境规制――基于长三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1):49-59.

[17] 郭庆.中国企业环境规制政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6.

[18] 赵红.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7.

[19]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2011.

[20] 孙晓伟.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成因及治理[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0.

[21] 李娜.基于资源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0.

[22]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0.

第8篇

论文摘要:发展环境金融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对如何发展环境金融,并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一探讨。

2007年 7月30日,我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出台绿色信贷政策,提出要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工具,增强信贷资源支持循环水平的效用。发展环境金融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助于提高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 环境金融介绍

(一)定义及发展趋势

1997年,国外学者首次提出环境金融这一概念。目前,关于环境金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学者也存在多种观点:①环境金融是金融业根据环境产业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创新;②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以及为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而开展的投融资活动;③环境金融就是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纵观上述观点,一个共同的认识是 :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的金融创新 ,研究用于环境保护用途的金融创新工具,因此应具备金融创新的范畴 ,明显的环保意图,并能提高循环经济水平等特征。这就与当前各国政府倡导的绿色、环保等政策不谋而合。可以预见,环境金融将成为 21世纪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笔者认为,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环境金融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金融创新途径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柴达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达到政府一企业 一银行多方共赢。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有必要发展环境金融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

循环经济包括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 ,分别定性为小、中、大循环。目前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围绕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 、有色冶金等四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正处于从企业清洁生产向生态工业园区过渡的阶段,即小循环向中循环过渡,这一阶段的显着特征是生态保护功能有待改善 ,突出表现在:一是循环利用水平不高。由于柴达木循环经济仍处于探索阶段 ,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资源开发中的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破坏环境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水资源缺乏,但利用率偏低。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4%,但万元 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9倍。三是减排防污压力较大。尤其是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致使当地温度在以每 10年 0.44摄氏度的速度上升。

(二)发展环境金融有助于缓解当前的环保压力

1、发展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宏观助解环保压力。从宏观上看,环境金融和循环经济的目标一致,二者均期望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发展环境金融正向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微观助解环保压力。从微观上看,企业提高清洁生产能力是缓解当前环保压力的保证。环境金融的关键是以环保为宗旨,通过金融杠杆作用,实现金融资源的绿色配置与使用,间接影响循环经济中的企业的环保行为,激励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环保能力,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吸引信贷资源。

3、环境金融参与循环经济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循环经济讲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为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收益,在资源利丌]上“榨净”,最终政府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获得了绿色财政;企节省了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并行后,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效果更加突出,银行也能从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收获更大的效益。

(三)循环经济为发展环境金融创造了优势条件

从循环经济“资源一产再生资源”的生产模式来看循环经济模式最大程度降低了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了资源,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信贷资金因环保因素所形成的风险,信贷资源的“洼地效应”强于传统经济模式,为银行发展环境金融创造了优势条件。但是金融创新体制的弊端是发展环境金融的最大阻力,如:作为基层金融机构,末经上级授权 ,金融创新难以有效展开 ,并且基层银行机构创新研发人才欠缺,现行的金融创新产品中难寻针对环保因素的会融创新产品。

三、发展环境金融有助干促进试验区企业全面采取环保措施

假设柴达木地 企业存在信贷资源争夺战,并由此产生博弈行为,柴达木地区从时间依次经历了“传统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绿色信贷”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博弈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偶然事件。因此不管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与否,银行均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并且企业采取环保措施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成本,此时企业的上策是都不采取环保措施,并且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第二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末参与的企业可以不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参与试点的企业以“符合同家环保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要求”为获得信贷支持的取胜条件,但环保投资见效慢,银行不愿向试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银行仍然可以为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获得短期效益。最后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部分投向非环保企业,对循环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充分。

第三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未参与的企业可以不采取环保措施但不能获得信贷支持。绿色信贷实施后,给予了发展环境金融产品的良好机遇。从期望值角度看,同一条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企业都有意愿采取环保措施,因为同一链条上的企业都不希望因其中一个环节的断裂,而导致自身经营闲难。不同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不采取环保措施的非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间,虽然不存在利害关系 ,但由于绿色信贷政策的硬性约束,为了获得信贷支持不得不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博弈结果是柴达木地区所有企业均采取环保措施,共享信贷资源,最终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水平上台阶。

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环境金融产品设想

目前罔内外常见的环境金融产品有碳金融、绿色抵押贷款、巨灾债券、生态基金等产品,这些产品对设计适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的环境金融产品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如碳金融中的碳指标交易是通过总量控制与配额指标交易,督促企业采取更清洁的生产技术,或者企业为了节省购买配额的资本,选择其他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通过发行收益与制定的巨灾损失相联结的债券,将保险公司部分巨灾风险(包括人为造成的生态破坏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

1、产品设想:政府在制定年排污总量指标时,根据上年度排污总量,适当减少下一年度排放总量,并逐年递减。桐关部门根据每户企业的规模、清洁技术、排污情况,将排污总量指标公平、公开、科学地分配到每户企业,规定配额指标可在试验区范围内自由交易,并且人民银彳丁、银监局等银行业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有关规定,监督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指标超额或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

2、存在困难:(1)企业向银行虚报排放情况,骗取银行信贷资金。(2)企业获得贷款之后,肆意排放污染物,导致全年排放超标。(3)配额指标交易双方虚报交易情况,为某方制造指标充裕或排放达标的假相。

3、解决措施:(1)由政府相关部门(如环保局、发改委 、经贸委等)、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完善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实施方案》,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向银行机构通报指标交易情况、授信发生企业的实际排放情况;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排放情况需由政府相关部门认证;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相应的“信贷指导意见”并承担 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2)银/-i-~ll定与单位排放量相应的单位信贷资金规模,根据企业年度排放剩余指标计算最大信贷投放量,或根据企业使用配额指标的进度,按比例发放贷款 ,遇有违规行为,可暂停贷款发放。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银行可根据企业历史排放情况,保守估计贷款期的排放总量。(3)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市场”,将排放指标证券化,吸引社会资金介入。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债券

1、产品设想:由金融机构发行,专门将资金用于向循环经济项目贷款的金融债券,也可以由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单独发行,甚至地方政府可将试验区全部或部分绿色环保企业集中打包,发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全额用于环保产业。

2、存在困难 :(1)如何保证所募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环保产业。(2)如何保证债券融资的成功率。

3、解决措施:(1)严格审核上市企业的环保资格,鼓励和支持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企业或项 目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环保产业。(2)由政府相关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组建债券运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债券的上市、日常运作管理及所募资金的使用监管。(3)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绿色债券。(4) 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未上市股权投资基金 ),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末上市企业。

(三 )柴达木循环经济生态补偿机制

1、产品设想:一是设立财政专项贴息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企业因违规排放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提高银行发展环境金融产品的积极性 ;二是设立由企业利润、财政资金组建的重大污染事件补偿基金,用于应对人为造成的重大污染事件的应 急处置。

第9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区,左江

1.壮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况:

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广西南部,区域包括宁明县的驮龙乡、城中镇和明江镇,总面积为35677.65公顷。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以宁明县的花山岩画为中心,包括珠山、龙峡山、达佞山、高山五个岩画点及其周围的区域,核心保护区面积为210公顷。保护区地区生产总值现行价2004年53469.9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04元,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22283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1.67%,第二产业产值16952.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1.7%,第三产业产值14234.4万元,占生产总值的26.62%。该区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随着当代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发展,它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但仍然屈居二、三位。 [1] 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保护区内的花山岩画为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目前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是土壤稀少、乱石散布的石灰岩生态脆弱区,石材丰富、植被稀少是该区的一大特色,过度开发会引起整个区域的生态破坏。

2.保护区环保与经济产生矛盾的原因

2.1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生态保护区资源丰富多样,质量优良,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因素。但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受到外界干扰时,恢复能力较弱。一旦无序开发破坏,即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难以自然恢复。我国长期采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低产出。造成了对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排放出了过多的污染物质,也加重了对环境的负担。

2.2人口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薄弱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发展生产的物质来源。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当人口不断增长后,所必需的生存物质也将激增。当发展难以满足需求时,势将无计划、无序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经济在以环境被破坏为代价中求发展。加之生态保护区所在地一般处于偏僻位置,经济相对落后,人们普遍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发展经济往往成为首要选择,这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2.3 环境保护制度缺少创新和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消费者和企业则是制度的被动的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创新和补偿。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就会出现钻政策的空子情况。这说明现行部分环境保护制度确实需要完善与创新,如有严格的约束制度,一旦企业或个人的违约成本超过收益,在面临着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上,企业或个人必然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可见,增加主体的违约成本是制度创新的根本点。同时,环境破坏对企业而言只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短期内常常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企业缺乏对环保技术需求和对环保改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实现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3.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论文格式。要严格控制人口总量,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念,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长,同时相应要提高人口素质。目前保护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增加他们工作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可以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增强农民的产业技能、务工技能和创业技能,能很好地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压力。再次提高人口素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盲目和破坏性利用,扩大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

3.2发展相宜的产业,进行保护性开发

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实现保护区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单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去管理或单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去谈发展,最终都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环境与产业发展有着极高的相关度,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会间接影响环境系统。在对保护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独特优势,发展相宜的产业。对那些低效率、易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应该低投入或者退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自觉发展生态产业,打造出一批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这不仅有助于恢复生态循环和减轻环境压力,同时还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打造“花山岩画”为品牌开展壮文化生态旅游、以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的发展、依托丰富“四棵摇钱树”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澎润土采矿等,这些主导产业的选择和进一步发展是变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3.3创新环保制度,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调整

将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入环境保护制度,运用价格与利益机制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实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对经济结构的战略转移实行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论文格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必须坚决摒弃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求得的粗放型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左江壮文化保护区内的主要工厂布局在驮龙和县城,工业污水基本上直排至明江。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糖厂正值榨季生产高峰期,工厂每天排入明江的污水有1~2万吨,使明江水质下降,COD、BOD、PH值(6.6~7) 、氨氮等都明显超标。因此,政府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严禁工厂企业超标排放。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对重点资源开发区要施行强制性保护、对生态环境良好区要施行积极性战略,加速区域生态质量的恢复和生态环境重建。重点发展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

3.4提高环保的技术水平,加强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环保的技术水平。要依靠科技,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生态“友好型”实用技术。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技术水平和能力。 [2] 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使用新型能源。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开展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模式,走低能耗、物耗、少排污的清洁生产发展道路。论文格式。

要以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使群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参加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 .黄建清,胡衡生等.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J].改革与战略,2007(5):72-74.

第10篇

    1直接采用国外相关标准

    为弥补上述国内标准的不足,满足日益严格的环评审批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环评工作者开始采用某些国外标准作为化工项目殊大气污染物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的依据。常用的有美国环境保护局空气质量标准、前苏联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标准,此外还包括以色列标准、欧洲标准、加拿大标准、日本标准等。采用国外标准的优势是所包含的特殊大气污染物指标种类较多,覆盖面广;缺点是查询国外标准原文较为困难,往往只能通过二次引用国内文献资料获得。在这方面内容较为全面的书籍如《国外环境标准选编》[4],推荐广大环评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2利用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换算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规定了33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其中除5类常规污染物有对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外,其余28类大气污染物暂无对应的质量标准。虽然国家并未明确表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数值上是否存在关联,但已有相关人士在实践工作中尝试找到一些推算规律。目前在国内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大多认为,取GB16297标准中部分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1/4或1/5作为其环境质量标准,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2]。不过此类研究尚处萌芽阶段,往往缺乏有效的论证和理论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3运用经验公式进行推算

    依据污染物的毒理学性质,参照美国、前苏联等国在制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所采用的某些通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作进一步的比对分析,是我国研究人员提出的又一种获得特殊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值的方法[3]。这种方法的优势是不受其他任何标准的制约,对任何污染物均可采用;缺点是获取污染物的毒理学性质等各类基础参数的难度不一,后续的比对分析同样需要大量的资料或试验结果来支撑。因此,这种方法目前在环评行业还属较少使用之列。

    4小结

    综上所述,不少业内人士在早期的工作中已开始对特殊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执行问题进行摸索和尝试,但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至今仍不多,且并未正式取得化工或环保主管部门的认可,因此在实际的环评工作中,这些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还有待考量。目前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较为艰巨,在没有外部物质条件支撑的前提下,其向前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希望在接下来不断的工作实践过程中,通过化工及环保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能使这个问题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从官方的权威角度正式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标准,达到逐步解决这类问题的目的。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造纸 化学品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 F407.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87-1

1低碳造纸是新一轮的造纸技术革命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己在全球悄然打响。

造纸化学品工业是造纸工业的上游产业,现代的造纸工业在制浆、抄造及成纸后加工整个造纸生产的全过程均离不开各种化学品的应用。当前造纸工业的发展要走绿色造纸、低碳经济的道路,造纸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可以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造纸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绿色产业和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但在中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必须迎接低碳经济的考验,而造纸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中国造纸产业,并应对低碳经济的考验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低碳经济是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高碳经济以依靠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要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低碳造纸化学品的特点

(1)技术含量高、产量不等、品种多,归属于精细化工领域;

(2)应用技术强、产品的技术研发难度大,商业开发周期较长,因此可以归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3)作为造纸工业重要支柱的造纸化学品,其材料的组成、性能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纸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造纸工艺的技术进步和对环境的影响;

(4)造纸产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纸产品市场需求不断促进造纸化学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3低碳造纸化学品大有可为

毋庸置疑,造纸化学品对提高纸张质量,降低纤维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低碳造纸化学品将成为这场革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3.1可节约木材纤维的化学品

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森林碳汇”(Forest Carbon Sinks)。它指的是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面积虽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却占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已经明确把增加“森林碳汇”作为了一个重要的增汇措施。

3.2可节能降耗的化学品

可节能降耗的化学品主要包括制浆化学品、湿部化学品和表面施胶化学品等。

3.2.1 制浆化学品

如蒸煮助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四聚丙烯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醚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脱除树脂时,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最为有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共用效果更好,蒸煮助剂可以促进蒸煮液对纤维原料的渗透,增进蒸煮液对木材或非木材纤维中木质素和树脂的脱除,又能提高纸浆得率,还可以减少造纸黑液量。

3.2.2湿部、干部化学品

造纸湿部化学品种类繁多,尤以淀粉价廉物美用量最大。仅以淀粉为例,就有着很多具有不同功能和特性的品种。很多问题需要新的技术视野:分子结构、电荷密度、功能基团,原淀粉用于纸板表面施胶以提高纸板的挺度和环压强度。

3.2.3施胶化学品

在纸页施胶方面,由于AKD、ASA等施胶剂的开发和应用,使得造纸业正在由酸性抄造向中性、碱性抄造转换。纸机在中性、碱性条件下运行,具有诸多优点,如提高成品纸的白度和不透明度,提高纸品的抗返黄能力及耐久性,减轻设备腐蚀,降低废水污染负荷,并可以使用更加廉价的碳酸钙填料等。

3.2.4特种纸化学品

特种纸生产过程中,除原料或工艺可能不同外,通常还需要添加特别的化学品,如无碳复写纸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无色染料、显色剂等制备的微胶囊,面巾纸生产时需加入湿强剂和柔顺剂,装饰纸生产需要浸渍三聚氰胺树脂等。

3.3环保治理化学品

近年来,我国造纸业以年均约12%的速度快速增长,2009年产量已达8640万t,一跃成为全球首位,令世人瞩目。的确,上世纪80年代,我国传统纸业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不断整治造纸工业污染问题和关闭大量万吨以下的小厂,开始大规模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环保设施,并逐步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我国造纸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大型高速纸机的引进和开发、木浆和废纸利用率的提高,都大大降低了造纸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造纸废水治理技术已相当成熟,水污染治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我国造纸产量从2001年的3200万t增加到2008年的7980万t,产量增加2.5倍,而COD排放量从203万t下降到150万t左右,下降了26.1%,万元产值COD排放量也从0.168t/万元下降到0.04t/万元,下降了76%。来自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的资料也显示:目前我国前100家大型造纸企业的产量占造纸总产量的55.74%,而COD排放量却仅占总量的10%,表面低碳造纸业已经达到环保的标准。

4结论

随着我国环境的继续恶化,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低碳造纸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造纸的污染,使造纸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石油化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生物技术与石油化工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在古老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很早就与石油关系密切。

早在20世纪20年代,石油工作者就提出将微生物用于石油回收。50年代生物技术逐渐由石油向石油化工领域延伸,许多化工产品的生物生产技术和工艺相继出现。60年代,石油微生物学兴起,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业化成为可能。70年代,生物分子生物学的突破,出现了生物催化剂固定化技术,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及原苏联等都先后进行了微生物采油应用研究和实施。80年代,DNA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的崛起,生物化学反应工程应运而生,为人们在石油化工领域开发精细化工产品提供了重要手段和工具。90年代,节能与环保成为人们关注的两大课题,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更加活跃。

面对21世纪石油与石油化工技术的挑战,清洁过程的开发,“绿色化学”产品的生产,生物脱硫技术正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温和条件的合成反应将会继续受到重视,生物催化剂将大力推广,生物能源的替代,具有光、声、电、磁等高性能生物化工材料的应用,都将为石油化工技术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生物石油化工技术必将兴起。

二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1生物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随着微生物培养技术及菌种数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利用微生物勘探石油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直接探测油气的有关理论,地下烃类的向上渗透使地表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从生物圈角度来看,无论是根植于地下较高等植物,或是散布于其间的低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用现代生物分析检测手段(如微生物微量元素分析、毒素分析、DNA的PCR扩增技术检测)检测这种变异,再经过适当的数据处理,就可能达到预测油气藏的目的。现代石油工业根据石油的生物标志特征可以研究判断石油的生成相和油源。我国石油工作者就是利用生物标志特征判断出柴达木盆地西部剖面油砂和沥青的前身原油是成熟原油,它具有水体相对较深的湖相有机质形态,其源岩应该是侏罗系的。随着生物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的拓宽与深化,生物与石油相关规律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有可能在深山密林、深海谷底、冰川、南北极等尚未开发的环境区域,探测到更多的油气矿藏,大大提高石油的储采比,增加石油储备。

2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引起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空前关注,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微生物采油先导性矿物试验已初见成效。利用微生物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简称MEOR)来开发我国丰富的资源,已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微生物采油就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氧化碳及有机溶剂等物质进行有效的驱油。微生物采油技术与其它采油技术相比,具有适应范围广、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等特点,是目前开采油藏中剩余油和利用枯竭油藏最好的廉价方法,并且更符合环保要求。微生物采油技术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也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其经历了:1930年~1965年的起步与探索,1965年~1980年的迅速发展,1980年~1990年的深入研究和矿场应用见效,1990年至今的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等四个阶段。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阶段主要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微生物采油上的应用阶段。美国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重组微生物菌体,构建基因工程菌,使微生物菌种具有较高的性能,大大促进和发展了生物技术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采油微生物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采油机理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DNA芯片技术等是研究微生物群落新颖的分子生物学工具。一1PCR与DNA芯片技术结合,可以对微生物采油菌种的油藏适应性、地下运移能力、增殖和增采能力进行准确可靠的认证,可以对油田地层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并以此对具有微生物采油作用的菌加以利用,对有害菌进行有效防治,进而研究微生物的驱油增产机理,为调整各项技术工艺,优化方案设计和把握实验进程提供可靠依据。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真正成功或突破的关键在于“超级菌”的组建,因此,构建目的基因,培养较强竞争力的基因工程菌(Gene Engineering Microbe,简称GEM)是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基因工程,可针对性地培养有利菌株,拓宽微生物采油的菌种资源。

3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① 微生物氧化烃类生产有机酸

微生物氧化烃类生产有机酸主要有二羧酸和一元酸。二羧酸主要有已二酸和癸二酸。一元酸主要有柠檬酸、琥珀酸。此外烷烃经氧化还可生产谷氨酸、富马酸、水杨酸等。

a. 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大部分以40%~50%的水溶液销售,低温下会析出胺的结晶。常规生产丙烯酰胺有硫酸水和法和铜催化水和法两种,前者工艺过程复杂,后者因反应中会生成加成反应而含有少量加成反应物。用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是将丙烯腈、原料水与固定化生物催化剂一起进行水和反应,反应后分离出废生物催化剂。得到产品丙烯酰胺。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产品纯度高,选择性好,丙烯腈转化率达99.9%以上。

70年代,日本日东化学公司使用Rhodococ—cus SP.N一774生物酶,经十年努力,成功开发了最初的生物催化生产丙烯酰胺的工艺,80年代中期建成规模为400t/a的工业化装置。其后日本京都大学发现了代号为B一23、J一1的生物酶并对工艺加以改进。90年代初,日本使用生物酶生产丙烯酰胺的能力已上升到1.5万t/a。

b. 烃类发酵生产二元羧酸

中长链二元羧酸是合成纤维、工程塑料、涂料、高档油等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通常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取。以石油馏分为原料发酵生产二元羧酸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矿业生物科学研究院(简称日本矿业)以正构石蜡为原料,微生物发酵氧化代替尿素加成法,生产相同链长的二元羧酸,80年代工业化,在世界上首先建成了150t/a的长链二元羧酸生产发酵装置。90年代初由发酵法生产的十三碳二元酸(“巴西羧酸”),规模已达200t/a,终止了传统的由菜籽油、蓖麻油裂解合成的历史,是石油发酵在石油化工领域工业化最早的例子L2j。日本矿业选用Candida trpicalis 1098酵母菌生产二元羧酸,日本三井石化公司则用拟球酵母Torutopsis生产长链二元羧酸。研究表明,酵母菌、细菌、丝状真菌都有不同程度氧化正构烷烃生成二元羧酸的能力,而假丝酵母、毕赤式酵母尤其是正构烷烃发酵生产二元羧酸的高产微生物。据报导l31,我国郑州大学等单位承担的“九五”国产科技攻关计划“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1212工业生产试验研究”,最近已通过鉴定。该研究合成的长链高性能工程塑料尼龙1212所用原料,即是以石油轻蜡发酵生产的十二碳二元酸,这充分显示了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成功应用。

②在其它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其它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主要有:由烯烃类制备环氧乙烷和环氧氧丙烷,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加氧酶在石油化工的开发利用,柴油生物脱硫研究与开发,石油微生物的脱氮的研究,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1,3——丙二酸等。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正逐步扩大到石油和石油化工行业,以更加有效的、经济的生物化学过程代替传统的化工过程。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将为石油化工技术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生物石油化工技术必将兴起。

参考文献

① 黄惠娟.李潇. 生物石油技术研究应用[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7)

② 金花. 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化工2003,32(5)

③ 黄永红.宋考平.薛建华.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