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13:1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好的文章摘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摘抄;课外阅读;能力;实效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已深入人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学生大量阅读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升上中、高年级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断增加。据此,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指导运用摘抄阅读法进行课外阅读,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收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良好效果。
一、何谓摘抄阅读法
摘抄阅读法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感兴趣、有体会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摘抄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欣赏、感悟的过程。学生摘抄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认为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价值取向,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摘抄对语文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也因为摘抄的这些语言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印象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这就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二、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呢?笔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实践:
1.传授方法
教会学生摘抄的方法非常重要。摘,一定要摘好的、优美的词句。抄,要抄写工整、讲究格式。摘抄优美词句外,写上自己的感受。摘抄时,笔者教学生归类摘抄,从成语、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歇后语、童谣、佳句等方面入手进行摘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而选择,与课内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的、个人特感兴趣的或对写作有帮助的都可以记,如文中新颖的观点、精彩的片段、迷人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等都是摘抄的重点。
对于在一些报纸、杂志上有价值的资料,还可以直接剪贴到摘抄本上。笔者还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富有个性的封面和封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对摘抄的兴趣更为浓厚。
2.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摘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步骤地进行,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首先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每读一本书,对于低年级或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仅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中年级或语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做到“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高年级或具有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要求做到“收集与所读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赏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笔者在设计本班学生的阅读摘抄表时,即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赏析。不仅要求学生会摘抄,还要能说出所摘抄词句或段的好处或理由,借此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注重实效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阅读不摘抄,也不能只摘抄少阅读,应养成读了记、记了读的良好习惯。摘抄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都积累了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杰作”,很多学生表示“每次在做新的摘抄”时,都“会一页页地翻过去”。其实,这就是一个“阅读―摘抄―(瞬时)记忆―提取―(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学生体会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因为摘抄,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随着摘抄的积累又带来思维的活跃和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习作面的扩大,习作思路的拓宽。摘抄阅读法就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在“摘”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形成能力;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便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得以提高。我们可以从部分学生的摘抄作业中看到理想的效果。
4.鼓励坚持
学生阅读的成功感源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共鸣,得到肯定和赞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将能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收获的平台,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交际的情感需求,还可以借此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阅读摘抄,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我校早读或午读时间,出示部分摘抄作业,让全体学生来评议:这位同学的摘抄有价值吗?在评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每半个月对摘抄展评一次。展评之前,教师翻阅每个学生的摘抄本,发现字迹工整,摘抄内容好的或者有进步的,除了给予肯定的评语,还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欣赏他们的摘抄本,利用早读课组织学生诵读优秀摘抄内容,并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3)通过校讯通让全班家长也分享他们的喜悦,当学生看到自己摘抄的内容被老师赞赏、被同学欣赏,受到家长的赞许时,更加有了主动阅读、广泛摘抄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学生经常阅读并做摘抄扩大了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浮躁、走马观花的现象逐渐减少,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了。
总之,我们运用多种策略指导学生多读书、做摘抄的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质,并不是奢求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都成为大作家。只为了引领学生浸润于书香,成长于书海。有了丰厚的积淀,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培养能力素质和提升学习质量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文浩.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8).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些学生写作文时词语贫乏,语言单调,虽然从课本中学了很多词语,却不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教师可以从课文中摘抄些常用词、关联词、形象性强的词,让学生进行造长句的训练,即造一个短句,然后再扩充,使句子内容形象具体。例如用“陶醉”造句,学生造了很多简单的句子:
1.我被这儿的美景陶醉了。
2.我被馥郁的花香陶醉了。
3.我陶醉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了。
我就指导学生(以3为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当时在干什么?音乐声是从哪儿发出来的?你能描写一下音乐的曲调吗?听了音乐你会产生什么联想?请同学们仔细想想,把句子想通顺再说。这位同学经过思考,把原来的句子补充成:“星期六下午,天上下着丝丝小雨,我正在校园花圃前观赏。突然从办公室里传出美妙的钢琴声,那曲调婉转悦耳,似行云流水,一听便知是克莱德蔓演奏的《星空》里的曲子。望着细雨中的,听着这美妙的旋律,啊!我被这迷人的境界陶醉了!”这样的摘抄训练,既学会了用词,又潜移默化进行了写段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把句子写通顺写具体。
二、精雕细琢方成器
离开范文谈构段的层次关系,学生听起来会很抽象,不容易接受,摘抄训练最好要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每课练一点,当堂一练,用十几分钟即可。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桂林山水》第二段,共三句话,句式整齐,形象生动。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它自身的特点;第二句用排比的手法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第三句用作者的感觉进一步突出漓江水的静。讲读时,先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每个句子描写的内容,再明确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这段话要说明什么,最后分析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句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讲读后,我指导用这样的表达方式通过摘抄来描写一件事物的三个特点,提高表达效果。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有许多学生写出了较好的片断。有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我看见过国色天香的牡丹,欣赏过富丽芬芳的玫瑰,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校园花圃里的那支梅花。那梅花可真艳哪,清鲜淡雅,令人陶醉;那梅花可真倔啊,枝干盘绕,傲霜斗雪,在瑟瑟冷风中依然俏立。”
教材中可用来摘抄并指导学生写片断的好的段落很多。例如:结合《我的同学》一文中有关内心的描写,组织学生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结合《烟台的海》一文中对四季烟台海的描写,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海的特点。只要我们留心挖掘,悉心指导,充分结合阅读教学,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摘抄训练,就能使学生写好段落,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去伪存真见神奇
学生摘抄到的材料是粗糙的,有些甚至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个步骤要在作文课上进行,即在作文课上,有次序地让学生把摘抄到的材料反馈上来,对好的题材加以肯定;与作文题目不合的舍去;有些则需要点石成金,把一些看来没多大意义的摘抄,进行加工,成为有用的材料。学生有了精选的摘抄,就可以构思谋篇,落笔成文了。
四、攻玉也需他山石
学生通过一些摘抄的作文经过教师评改,还要拿到班上讲评,选不同档次的文章在班上宣读,让学生品头论足,摘抄是否恰到好处,摘抄是否有效。教师对作文摘抄到位的要给予表扬;对摘抄有进步的,要给予鼓励;精彩的摘抄片断要通过媒体展示在黑板报上,以此表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然后要布置下一次作文的题目。这个过程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借鉴他人,取长补短,对自己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学生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2012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
一、营造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环境氛围总是给人耳濡目染的熏陶,读书也一样。要让学生搜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在班级或学校的故事会上朗读和演讲。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张贴于教室墙壁、写入班级墙报,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从心底爱上阅读。对学生每周的阅读摘抄进行检查,在班上让学生朗读阅读感言。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在校园报上选登学生阅读感言,让学生体验成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推荐材料,拓展阅读范围
(1)整本书的推荐阅读。一是学段推荐。根据课标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集合社区、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曹文轩、黑柳彻子等的作品。把推荐书目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选择性阅读。二是学期推荐。根据每期教材中的名著单元向学生推荐经典。例如,由《武松打虎》推荐《水浒传》,由《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推荐《西游记》等。
(2)诗文段的推荐阅读。一是古诗词。将课标中规定必背的70首古诗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周选一至二首督促背诵。二是单元阅读。按单元主题推荐阅读文章。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时,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的文章、名言及名家故事。三是课前课后阅读。课前鼓励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自主选择阅读作者介绍、文章历史背景、文中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材料。课后补充阅读课堂上学生认识不全或有疑问的地方。例如,学《凡卡》一文时,就让学生去读俄国同时代作品高尔基的《童年》。四是积少成多阅读。百花园中的 “积少成多”,除教材熟记外,鼓励学生积累类似内容。像以上这样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使学生不仅有内容读,还做到了有目的地读,自觉自愿地读。
三、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传授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彰显于课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品味,品析人物之美、感悟作品之美。例如,教学《孔明借箭》时,可以从教材中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去品析人物、去品味语言。从鲁肃的“惊”、孔明的“笑”品味作品语言之美,品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写事写活动的文章,抓住场面、细节描写,感受场面的激烈、细节的精彩。对散文、诗歌、儿歌的教学,要创设情境、想象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悟作品语言的经典之美。还要抓住文章的构思、布局读文章。如抓《永远的歌声》首尾照应、点明主题的写法,让学生感悟文章结构之美,品味作品的语言意境之美。学生将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把课外阅读到的材料加以整合,不仅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还能很好地服务课堂,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让学生在课前做链接阅读,在理解礼物的珍贵时,不仅从文段中理解到四个理由,还联系上下文找到了两个理由:这是达格妮苦等了十年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生活失望时意外收到的礼物。有学生读了原文《一篮枞果》后说:这是格里格去世一个月后,达格妮收到的礼物。后三个理由一个比一个精彩,这都是学生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成果。
(2)教会做笔记。新课标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做笔记的方法。其一,勾画、批注。教学生在语言精彩处、印象深刻处做出勾画,并批注自己的感触。其二,摘抄。课内教学时把文中用得好的词语补在词语花篮中,将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外阅读时,把借阅的阅读材料中的佳词妙句也摘抄在笔记本上。其三,写感言。将自己对文章认识、有启发的内容和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的地方写下来。“拓读于课外,得益于课内”。教给学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后,既可以让学生时常玩味于精彩的语言之中,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检查落实,增强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半途而废。学生在家,请家长督促。学生在校,每周检查摘抄感言,要求学生读、抄、感一体。同时,安排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周三经典阅读、周五自由阅读、周一展示、佳作欣赏等。另外组织一些演讲、故事会等,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充分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快乐,都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名言知理。名人关于课外阅读的论述不少,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我们不妨发动学生搜集那些对阅读赞美的佳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课内进行交流,并启发学生重视课外阅读。
表扬身边学识比较渊博,而又重视课外阅读的人。并邀请他们到班级进行课外阅读讲座,使学生听了他们介绍后便受益匪浅,从而对阅读感兴趣。
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空间。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法。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例如低年级同学对童话、寓言较感兴趣,我们就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天方夜谭》等;中、高年级同学则结合课堂教学和大纲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目标,除了向学生推荐一些精粹散文外,还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的故事》等。另外,我们在推荐图书的过程中,还注意考虑其它学科的需要和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向学生推荐如《十万个为什么》、《太空博览》等科普读物,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取舍法。因为五彩缤纷的书海世界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究竟应该选择什么书籍看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如每次我安排他们看课外书时,他们的表现却令我失望,因为他们有的不看,有的看一些言情小说等。这简直不是误入企图了吗?我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才恍然大悟,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忽略了他们年纪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挑选课外书籍时教他们学会取舍。如那些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小孩不易阅读的书刊杂志,对学生起消极影响的书籍禁止学生阅读。积极倡导学生看一些激励他们的书籍,如:小学生优秀作文、科普书籍、优秀书刊、经典名著等。
笔记摘抄法。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时我常要求学生记一些优美词句、优秀文章。开始我对班里的每位同学进行手把手的教,每一类书籍我都教他们如何选择内容摘抄笔记,直到同学们学会为止,我才放手让他们去做。每篇文章我让学生从内容、结构、思路、选材、表达去阅读文章。要求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等,有时并能背下来。如一位同学看优秀作文《妈妈的背影》时,她把开头和结尾摘抄下来,还抄一句优美句子:“那高高挽起的发髻,那瘦削的肩膀,修长的身材…”对于同学们的笔记我经常让他们进行阅读交流,在交流活动中,让他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使一些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认真记好读书笔记。
环境熏陶法。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除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语文教师的认真指导外,还必须有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教室宣传栏向学生推荐、介绍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还在班里成立专用书柜,收集学生购买的好书籍进行交流看。如每学期我规定学生买两本以上课外书籍,进行交流看。
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法。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分组阅读指导。如,六人组合,四人组合等。教师选好各组小组长,组长负责到图书室借书分发给本组成员,每组专有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为小组成员共同使用,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等。然后共同阅读笔记,共同进步。
比赛法。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目、摘抄的条目数,对 摘抄好的,写的妙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抽取一些优秀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
三、课外阅读注意事项
教师加以引导,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书刊,杂志,优秀读物。教会学生怎样吸取课外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当中。
一、 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实践活动:春浇水、夏拔草、秋扫落叶、冬铲雪、清洁区保洁……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王珂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各抒己见,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素材。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行动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劳,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 “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差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感情。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关键词] 写作态度;阅读摘抄;感受生活;发表见解;开放性批改讲评
作文是作者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感悟的真实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的目标应让学生获取种种感受,体验种种情感,提出种种见解,转化种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绝不能将作文课变成简单的技能训练课,使积极创作变成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可能掌握了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却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的流淌而不是八股格式的模仿,让学生充满热情和兴趣主动自觉地写作而非为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我认为,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
1、写作是作者运用有组织的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表现为由客观事物到主观认识,再由主观认识到书面表达的双重转化。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觉的、热情的、严肃的写作态度,在课内外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书面表达活动;热爱生活,对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美好事物具有向往之情;有写作的自觉要求并经常保持写作的欲望。
2、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文风教育,指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目的如实地传达自己的见闻、感受、经验、情感,以便和别人交流沟通。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要指导学生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这样才能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
1、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很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感受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风格与情调,发现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学习作者分析现象、剖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将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摘抄下来反复体会,长期坚持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在脑海浮现,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2、阅读上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抄上要求学生所抄内容要精、全、新——不必篇篇都全文摘抄,可挑选最有表现力的文字摘抄;摘抄内容可为古典诗歌、名人名言、经典文段、时事新闻等,越全越好;鼓励学生摘抄新作品、新素材、新观点。为调动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可每周进行一次“教师美文范读”——选取古今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段落或报刊杂志上的精彩文段为学生诵读,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进行“学生摘抄选”——让学生轮流选取自己的摘抄诵读并做简要评析,每两周进行一次“摘抄交流”——给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交换摘抄本阅读并交换阅读意见。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越浓厚,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也越丰富,对文字如何排列组合表情达意也就有了体会和感悟。
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表见解的习惯
1、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生活缺乏主动的观察、感悟与发现。青年人既热情又敏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又充满怀疑,他们喜欢思考、寻根问底、质疑争辩。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五花八门的新鲜事物、形形的交往交流等等,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或喜或忧、感慨万千。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尤为重要。生活中有很多打动人的瞬间,光记住这些瞬间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玩味其中动人的“点”在哪里,揣摩触动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价值(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甚至是伦理的)。
2、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思考、用心感受,把能触动自己的现象、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如是否体会到父母在平凡琐事中体现出来的关爱?“啃老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城乡教育是否公平, “读书无用论为何卷土重来”等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在自己的随笔本上记述自己的观点。
3、此外,定期让学生就一些热点新闻发表观点,如杨丽娟追星逼父跳海、最美妈妈舍己救人、长江大学学子人链救人等等。教师提前布置话题,让学生写好发言稿后再讨论。这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对所见所闻能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
四、采用多样化的批改和讲评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作文批改总是一个分数加几句评语,讲评总是指出一些错误、念几篇范文,学生难免感到兴味索然。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批改和讲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思考在作文中如何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师批改作文时恰当地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打分数时不能太苛刻,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打高分。尤其对那些写身边事寻常理、表达真情实感的学生,即使他们的思考还不成熟、表达技巧还不完善,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不再“一视同仁”,对基础差一些的,降低标准,鼓励,鼓励,再鼓励。至于评语,避免俗套,追求个性,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饱含期望。
2、定期让学生自己批改或者互相批改作文也是个较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深入思考、认真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就是再学习、再推敲的过程,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3、对于讲评,除了老师朗读范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评。通常让一名学生朗诵他的作文,并介绍自己构思、选材的经过,然后让其他同学针对这篇文章的得失发表见解。这样的开放性评议,不仅输出知识信息,还输出情感信息,在讲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动脑筋、个个显其能。这种相互切磋、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同学关系更加和谐。在相互表扬中,获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长补短中,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做到以上几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捕捉的能力、感受体验的能力、记忆储存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进行训练,如训练谋篇定体的能力、选材用笔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等,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海兵.写作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J]文学教育.2005(10)
[2]刘芳.从评价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3]虞秀群.作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精神资源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4]谢凤英.培养学生作文敏感品质的途径 [J] 文学教育.2006(3)
现在,小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情况让人担忧。片段作文教学的此种尴尬境地值得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同时,在教学中努力去试验和归纳,通过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写作的方式等不断完善现用的片段作文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为小学生写整篇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 片段作文 优化
现在小学的片段作文教学大多数情况下的训练目标都不够明确,教师也是差不多地打个优秀或者良好,几乎都不对文章进行点评,所以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文章写得是好还是坏,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形成了敷衍了事的写作习惯。个人觉得现在的小学片段作文教学一定要进行完善,发挥其原有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指导小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进行下面这些尝试。
一、积累阅读材料,为片段作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只要谈到片段作文,许多教师就会抱怨学生不喜欢读书,更没有时间去读书,脑袋里没有太多的素材,这充分体现了现在的小学生素材积累不够丰富的状况。
然而,在进行片段作文的写作时,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来积累写作材料呢?个人觉得关注“三个结合”可以科学地杜绝阅读积累流于形式。
1.“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规定项目”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阅读有关的书籍,摘抄有关的片段,规定交作业的日期,进行定期的检查。它一般是应片段作文写作的要求展开的积累行动,针对性比较强。“自选项目”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喜恶、感受等来摘抄有关的片段,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也可以要教师给出意见,其主观性比较强。也可以认为“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是相得益彰、互利互惠的。
2.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要是只要求学生去摘抄却不对其所摘抄的内容进行点评,那么这些阅读积累还是会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讲就只是一份抄写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摘抄做出点评,同时,对优秀的摘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要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摘抄是合格的,什么样的摘抄是有效的;除此之外,对优秀的阅读素材在班上进行宣读,丰富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经验。知道什么样的是好的,知道为什么好,那么积累就会变得有规律了,素材的质量也就会有所提高了,同时,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二、变换训练形式,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片段作文字数较少、涉及面比较窄,表面上可以进行简单操作,但是,很能体现出一个小学教师具有的教学能力和智慧。
1.课堂生成法。参考学习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模仿还是小学生的本性。所以个人觉的“课堂生成法”重点是依托课堂所包含的优美片段形成片段作文的写作手法,参考是最重要的,训练的方向是从形似到神似。
课上时间是训练片段作文的主要时间,其重点教学目标是课本,但是课本中的文章是一座座丰富的宝藏,独具匠心的语言、新颖的行文布局与多姿多彩的内容等全部是学生学习参观的模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去指引学生进行参考、借鉴。
2.五词成段法。望文生义,指的就是提出来五个词语,经过设想,扩展到一个片段的写作方法。这个手法能够充分丰富学生的生活与阅读积累,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于学生来讲,这种方法不仅仅需要他们正确掌握给出的这五个词语,还要经过设想与想象拓展出一个正确优美的作文片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挑战性极大的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一定非常高。
五词成段法是不是有用,重点是怎样选取这五个词语,也就是说所选取的这五个词语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片段作文写作的成败。然而,要怎样选取这五个词语呢?比如“炎夏、河边、少不更事、活泼、笑声”这几个词语中,“炎夏”这个词是有时间限制的,“河边”这个词则是限制地点的,“少不更事”这个词重点是要大部分的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词语,除此之外,“活泼”和“笑声”这两个词语一起限定主人公和故事的环境。当然,这是语文教师设定的对象,因为学生考虑的方向不一样,发生和设定不一样的状况也是可以接受的。
3.预设情境法。小学教师常常反应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缺少情感体验,没有办法写出富有实际气息的文章。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并不是缺乏生活,只是缺乏细致的观察与领悟的能力。所以在片段作文的写作演练中,指引学生去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就变得特别关键。
预设情境法最关键的目的是指引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在包含教师素材的文章中,全是如出一辙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素材,“虚假”是学生作文的通病。对于此种状况,个人觉得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三、结束语
片段作文的教学对处在基础性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时期的小学生来讲,具有真真切切的可操作性价值。完善现在的片段作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学生们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进而达到要学生们从心底喜欢上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丽亚.论片段作文教学的优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2(12)
【2】余候英.怎样进行作文片段教学[J].教学论坛,2011(08)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而以新思维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是以教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代替了学,学生会事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独立品格丧失了,学生的心灵自由被禁锢,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也渐渐消失殆尽。最终,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淹没在应试的大海之中,成为一架学习的机器和证明学校教学成绩、教育“成功”的一个符号、一个载体!基于以上原因,培养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而不仅仅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为此,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反思,以求更大的进步。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一直的要求,对自己的工作教学进行反思,得到经验与教训,以期今后做到更好。而我以为学生学会反思将会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起来。我以为让学生学会反思应贯彻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
一、在预习中学会反思。我根据文章的时代不同、体裁不同,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比如对于古文、古诗的学习,我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在课文学习之前,先请同学们介绍他们查阅到资料,然后教师补充。对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先请同学们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和借助字典自己学习,做到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在课堂上,再以小组的形式把各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上课内容更加充实,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外,还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对于资料搜集不准确、不全面的同学和预习中有较多问题不能解决的同学,也请他们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便在将来有更好的预习效果。这样的几堂课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并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二、在读写作业中学会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从培养他们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起。我要求学生每天都做摘抄作业,而摘抄的内容不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都可摘抄,但是每页纸要留三分之一写点评,写自己读书的感受、心得体会,写出真情实感,敢于说真心话。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于说与写的培养。对于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事。让学生把这本摘抄本看作自己的作品集,在摘抄本的封面上写上自己的笔名,并且给这本作品集命名,写上序言,并制订新学期的读书计划。正因为他们读的都是自己想读的书,感兴趣的书,所以不须老师督促,他们都能自觉完成。一学期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讨论读书的心得体会。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知识面扩大了。自然而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进步。
三、在练习中学会反思。语文的学习最基本的一点默写、背诵,如字词要做到正确书写,古诗文要做到会背诵并且会默写。但是同学们往往是会读、会背但不会正确书写。在默写过几次之后仍然要出错。在测验中,扣分较多的也是默写。针对这种情况,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反思本,把默写错误情况记录下来。记录时分为反思对象、反思内容、改正方法等几项。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几次反思记录之后,默写的成绩有所好转。
总之,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反思,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文学欣赏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学生通过读、看、听,然后依据自己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对作品加以对照比较、分析鉴别,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方法指导。
1、读前注意事项。在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
2、选择不同阅读方法。我们还要让学生会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法。
3、读后提高练习。读后要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摘抄词句、仿句练习、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到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没有耐心和恒心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不断督促,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分享学生阅读快乐
被人认可是喜悦的,学生读书的收获渴望共享,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肯定中坚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说: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写: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
3、赛: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就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都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他们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这篇小作文。汪宇航同学在习作中写道:“我们班虽然输了,但却虽败犹荣。我班的胖子没有四(1)班多,所以输了。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杜谦和曹建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四(1)无法比拟的。”这种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可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我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让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同学们在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她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她的理解和包容。我爱她。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我们应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⑴词汇积累。⑵好句子积累。⑶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⑷诗歌摘抄。我们要让学生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的多、背诵的多;还应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他们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他们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一、营造氛围引兴趣
低段学生,阅读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有一部分学生虽然相对喜欢阅读,但持续的时间较短,此时便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
(一)讲故事诱读
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低段学生更是如此。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挺直腰板,竖起耳朵,用期盼的目光盯着教师。如果教师在讲到精彩的地方时忽然停住不讲了,让学生自己去看,就会营造出一个令人向往的阅读氛围。记得有一次,笔者跟学生说,最近老师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很有趣,书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洋葱头的爸爸老洋葱因无意中踩了柠檬王一脚,被关进了监狱。洋葱头去探监时,老洋葱告诉他,监狱里关的都是无辜的人,而真正的坏人却在柠檬王的宫中养着。洋葱头听了以后,决心柠檬王的统治,救出监狱里的人。但是,正当他准备营救南瓜大爷和村民时,却被番茄武士投入了黑牢。那么,洋葱头能脱险吗?他最终能把监狱中那些无辜的人都解救出来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就这样,充分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笔者顺势推出《洋葱头历险记》这本书,将名著名篇悄然地推荐给学生。
(二)竞赛激读
开展阅读竞赛,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阅读氛围。学生阅读课外书,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笔者经常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阅读竞赛。如每月开展一次“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根据 “我是阅读之星” 阅读表评出谁看的书最多,读书的等级最高,谁就是这个月的“阅读之星”。对每学期看书十五本以上、达到一定阅读量的学生,颁发“阅读小能手”的奖状。这样通过一系列阅读竞赛,无限放大了学生内心的成就感,逐渐培养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建立读书报告制
低段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建立“读书报告制”会给他们营造一个展现自我的氛围。笔者通常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进行“读书报告制”活动,让学生报告自己的读书情况。每天五人,每人每次不超过一分钟,每个学生两个星期轮到一次,话题不限,但内容主要来源于课外读物。比如最近读了哪些书,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或读书后有哪些收获等等,都可以在“读书报告制”活动中与大家分享。
二、家校联系激阅读
课外阅读大多数时间都在家中进行,因此争取家长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把家长的热情也调动起来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书
低段学生的心灵充满想象,充满好奇,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他们对课外书的理解和接受总爱从情节入手。那些主题正面、想象奇特以及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议家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去选书。如《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小猪唏哩呼噜》此类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的书籍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朗读手册》封面印着这么一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小为孩子播下阅读兴趣的种子。亲子阅读内容包括:读书给孩子听、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听孩子读书、一起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等。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真正喜欢上阅读,并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成长阶段。
(三)加强家校互动督促
除了鼓励亲子阅读,还要加强家校互动督促。笔者设计了这样一张阅读卡, 要求学生将每天阅读的书名、阅读的时间填写在表格内,并摘抄好词佳句或写体会。每晚请家长签名评价。每周在班上公布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也把学生在校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这样的互动督促,使教师、家长都能及时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个动态。
三、多种方法促阅读
低段学生大多凭一时兴趣读书,还不会运用方法更好地读书。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就会更好地促进阅读。
(一)精读法
精读是指用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二)泛读法
书籍浩如烟海,而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每本书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教师应鼓励学生读大量的书,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即把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从头到尾看一遍,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而不必细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当然,泛读也不是读完了事,每次泛读完毕,要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所读内容,最好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主要内容。
(三)摘抄法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摘抄一些好词佳句,对加强记忆力、锻炼思维和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由于低段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较少,语感较差,如果放手让学生去摘抄,他们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就失去了摘抄的意义。通常笔者提倡学生摘抄描写人物、动物、景物的词句,描写形状、声音、动作、色彩的词句以及成语、格言、警句等有警示启迪作用的语句等。
一、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创设情感的意境
生动的导语能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和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创设一堂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是强化、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许多老师习惯于在课前进行与课文有关的介绍、评述、提问等,以“师说”为主。其实,“他说”、“生说”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是更有效的途径。
“他说”,就是通过丰富的教具设计或是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如教学实物、挂图、音像等,全方位调动学生视觉、触觉、听觉等功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渲染的那种意境之中去。“生说”,就是以学生为主,给他们以更多地展示自己的舞台,做到身入心入,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汇报预习成果,介绍课前收集到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提问,由老师回答或留待在课堂学习中解决;或是让学生上台演讲、背诵,老师简略点评等。中学生多好奇好动,喜欢求新求异,我们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上台向老师提问,与老师换个位。
二、饱含深情的课堂朗读,渲染情感的场景
著名语言大师索绪尔曾说:“词语的声音变化本质是属于心理的,心理的变化是由情感引起的。”没有深切的内心体验,学生无法用声音来展现作者的情感体验。在朗朗书声中,以自己的经验积累为起点,积极能动的进入文本,重新体验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与情怀,物我交融,达到共鸣。朗读可以让学生形成语感,在读中熏陶、吸取作品中内含的精神美与情感美。在《雨巷》中,我配了伤感的音乐,用忧伤惆怅的语调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让学生先沉浸在那种淡淡的忧愁之中,然后再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缓慢忧伤的语调集体配乐读这首诗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歌的忧伤情调。
三、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多才多艺,融入课堂
在《雨巷》这首诗里,我在学生读完以后,在课堂录音的下,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反映踊跃,课堂气氛很浓烈,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更直接体会到诗歌的内涵。在《氓》这篇文章里,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来表演这一古代爱情悲剧,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世间的悲欢离合,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更加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当时的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把这一悲剧的爱情用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四、形式多样的课余练习,提供丰富的情感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光凭课堂学习是很难较快地增强学习效果的,还需要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广泛练习,增强知识情感的积累,做到厚积才能薄发。而注重课外摘抄、点评、写作等训练,就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情感积累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