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好的文章摘抄

好的文章摘抄

时间:2022-12-06 13:19:02

好的文章摘抄

第1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写文章不能缺少材料;学生写作中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没有东西可写,下笔枯涩,痛苦万分。其次是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看似满眼满耳都是信息,其实心中只有破碎的、浮掠的影子,真正需要用时,这些浮掠的影子起不到任何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写作材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材料积累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写作材料“摘抄札记”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在作文教学中,分三轮进行“摘抄札记”的训练指导,为作文教学开辟另一片风景。

第一轮:君子动口,更要动手。广泛阅读,随时摘抄,抄课文,抄报刊,抄经典。摘抄中注意学习材料中的观点、见解、感情、好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跑、多想、多抄、手脚并用;规定每周两次摘抄作业,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勤于摘抄积累的习惯。

进行摘抄训练的时候,要尽量与课文学习勾连起来,这种“切问近思”的方式,学生容易上手,容易尝到甜头。依据原文“提要钩玄”,加以剪裁和改写,以提高写作能力。我借鉴了这种方法,经常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内容提要”,借此提升他们的转述力和概括力。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后,我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想象,写《雨中邂逅》的场景,很多学生都能找到课文中典型的,有意义的场景来合理运用,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材料是有品质的,是有讲究的。在指导学生摘抄札记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辨别好材料的“品质”,注意三个标准:信、效、深。所谓“信”就是真实可信,没有硬伤;所谓“效”就是观点要具备有效性和典型性;所谓“深”则是指材料有一定的意义高度。

第二轮:不仅搜集材料,而且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常用的加工整理的方法有加点评、加批注、写感悟、加标题等;使学生重视“事类”材料,养成概括萃取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化用,把材料组合加工“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

我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印发给学生,进行摘抄和训练。我曾印发《读者》的多篇卷首语,让学生概括萃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分别提炼出“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成熟,从不抱怨开始”“分享信任的时刻”“那点痛算什么”“善良是一种传染病”等精彩的标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轮:进行专题研究式摘抄,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兴趣,选中几个自己喜欢的大家,从生平、思想、贡献、地位、名言、轶事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增加所积累材料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有个学生酷爱《论语》,高中三年时间里他多次阅读《论语》,对《论语》非常熟悉,无论什么作文题目,他都喜欢化用《论语》中的材料,而且每次得分都不低。2014年高考中,他在作文中再次使用《论语》材料,获得高分,这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在教学中采用专题阅读引导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式摘抄,不仅使学生占有了丰富的材料,还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品味。

语文学习需要方法,可是如果仅仅讲究方法技巧,语文学习就没有活力没有生命。语文学习应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仅仅让学生做摘抄札记,仅仅把摘抄札记当作是一种方法,就容易变为学习的负担,学生难以持久坚持。如果营造一种读书氛围,带领学生读书、让学生热爱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和指导他们做摘抄札记,这样的写作教学就与学生的发展融合在了一起,能培养出他们自觉的材料意识,语文学习就有了勃勃生机,作文教学就有了另一片风景。

第2篇

作者:王志军 单位: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而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的现状。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上出了问题。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作业几乎为零;即使布置了,也因为没有有效的辅导,布置的量又小,形式单一,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了差事应付一下了事。久而久之,写日记反而成了累赘。而且,教师不知道如何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往往是费尽气力但收效甚微;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找不到下笔的入口点,要么绞尽脑汁,无话可写,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作文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善于亲身体验多彩有意义的生活情景并细心观察,并自主储备积累丰富的素材,那么他们在习作行文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极形象朴实地昭示我们作文教学应注重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结合起来,着力引领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并表达生活。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导引学生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积累生活,且自然和谐地把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呢?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验,我创新了作文作业模式———积累生活素材,加大阅读量,有效地进行阅读积累,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1.创设网络“课外好词佳句摘抄本”。这种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结合班级博客的形式,在网络上也得到延伸。主要方法是:(1)每人准备一本硬封面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上姓名并启发大家写上学习座右铭,可摘抄,也可创作。(2)每周完成一摘抄,可以是一短篇佳作,也可以是小片段,必须内容具体,书写端正。(3)文章摘抄后,在文后附上一段自己的阅读心得,或对文章进行评价,或撰写读后的感受,或写写自己类似的经历。(4)建议大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图案,图案可以临摹,可以创作;可根据摘抄内容,也可随意。(5)摘抄作业时间自由安排,一般每周一上交,教师阅览或点名学生代表阅览后,集中讲评。讲评内容包括摘录材料、摘后随记及插图设计。教师建立自己班级的博客,将优秀的摘抄片段以拍照的形式或者直接摘抄到班级的网络博客中,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要求家长也建立每个学生自己的博客,定期更新学生的摘抄日记内容,以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

2.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快乐写作驿站”的经营,并建立网络版,以扩大影响力。这种作业类型注重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追求真实、个性、自由、创意的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达到直抒胸臆、了无隔阂,鼓励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真正变为“我会写,我要写”。主要形式是(1)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然社会,用自己的笔将它们记录下来,题材不限,内容不限。(2)以作文课为基点,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同时为它们设计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学生或者家长,以网络笔记的形式,通过网络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察日志”,教师也会浏览每个学生的网络小站,定期进行点评和评比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也利用这种定期规范化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3.以提倡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悟,力求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抒写自我的一种随想,一种感悟,倡导个性化作文的作业———“生活小随笔”的设计。这种作业设计是加强个性化作文指导为基点,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契机。形式类似于日记,但摆脱了日记的束缚,题材不限,内容不限,篇幅不限,日期不定,完全是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表明自己心声的平台。主要内容由孩子们自定,模式有(1)人物外貌素描———外貌的好词佳句摘抄;(2)朋友相册———人物片段描写;(3)我的相机———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4)我的随笔———词语或点滴知识的记录;(5)心灵之约———表白自己的情感。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与研究,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想方设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教学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建立班级自己的博客和学生建立个人博客和网络小站,利用网络带来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追求真实、个性、自由、创意的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达到直抒胸臆、了无隔阂,鼓励培养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真正变为“我会写,我要写”。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迈出困境,出现新的局面。

第3篇

工科毕业论文对于本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培养的是工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背景和他所存在的意义。随着我国的现在各大高校扩招学生,导致现在的科技论文数量争夺。摘抄科技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时他还反应出事我国的科研水平和论文水平。也是世界了解我国的窗口。

写论文会有很多成都的摘抄写作是不规范的。存在问题的。最主要的就是英文的摘抄的。需要培养他们毕业论文的方法和过程。

首先,采用事实的调查方法,通过本身的分析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在摘抄时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在经过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再进行整理和总结,最后在争议一套正对论文摘要的PPT教程。

其次,对这次论文的总结,在照抄技巧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摘抄是吧摘抄的结构弄错,是的内容不得当,所以该摘菜的没摘改写的没写,不该摘抄的摘了,不该写了写了,而在愈发方面的问题,最容易的就是句子的结构错误,会有病句,词不达意,语言错误等毛病。

最后,毕业论文的结束语了。在大学生毕业时论文摘抄的能力培养,对于好多学生是不了解的。而这方面的教学,是不能单独的设立课程,也没有那个课程所涉及到,所以学生的不到这方面的知道,在写毕业论文时就会盲目的写,写出来的文章字句模糊,不清楚,所以在大学生上大三时安排这样的课程是学生毕业论文不出错。

第4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摘抄;观察

德国著名的文学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即意味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量,让学生踏着自信心与价值感的台阶,勇敢地向目标迈进。一直以来,作文都令学生谈之色变,写作教学如何能真正走出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呢?下面结合笔者平时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课外阅读,迈出写作前的第一步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厚积而薄发。故此,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进学生的写作。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两者互为条件和结果,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写作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人总结出来一条写作的经验就是多读。高尔基说:“我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籍所给予我的”。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语言的积累及作文的取材,语言技巧的借鉴涉及作文的写法。因此,在指导作文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并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并最终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培养摘抄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必须要求他们做好摘抄工作,即把生动优美的或富有启发性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对摘抄的内容进行分析,以随笔形式写一写阅读感受,每学期进行一两次评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优秀的摘记、读后感。学生摘抄积累的这些内容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一定的词、句、段是阅读写作的基本条件。积累越多,语言也就越丰富。因此,摘抄、积累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汲取文中精华、营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

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摘抄以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增强情感体验。我向学生介绍了下面几种读书摘抄的方法。

1.摘录词语。阅读时,看到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将词语所在的句子摘抄下来,该词语下面加着重号。

2.摘录谚语、俗语、格言和警句,同时用一两句话概括它的内容。

3.概括摘录催人奋进的事例。注明出处,并用一两句话评点内容。

4.摘录写人叙事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它的作用;摘录写景状物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从写法上写一两句评点文字。

5.摘录抒情议论中感情真挚,或富有哲理的句子。

三、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教学的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关注社会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青山绿水,红花绿叶,茫茫原野,涓涓细流,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富有情趣,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欣赏色彩斑斓的春天,流金溢彩的秋天,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斗转星移,四季交替,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无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作文源于生活,只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用心感悟,不愁没有写作的素材。此外,让学生明白,只有感念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文章才有真情,富有感染力。

要准确细腻地描写大自然,生动地刻画人物,就必须认真观察,大量积累。

1.景和物的观察

陆游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才”。只要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大自然处处都可入文。观察自然景物,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2、人和事的观察

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感悟和积累。观察人和事不仅要抓住特征,要有顺序,还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人,主要是观其貌,听其言,观其行,通过分析比较,透视人的内心世界。观察事,要掌握事件的六要素,要注意了解事件的经过,要抓重要的场面和典型的细节,以及关键性的语言。

四、坚持实践,丰富学生的写作储备

1.一句话的写作练习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写作更是有赖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1)仿句练习

每天一句仿句练习,既使学生感受到仿句的生动优美富含哲理的无穷魅力,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写作能力。

(2)一句话新闻写作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生活处处皆学问,我要求学生利用早餐时间听学校广播,关注新闻,了解天下大事,然后用一句话把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这些练习,都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2.每天一忆,每周一记

实践证明,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把“每天一记”改为“每天一忆”,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筛选出来,可以表现怎样的主题,然后选出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素材,写成周记。

五、续写、改写,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观察;考;积累;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30-01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写作上。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害怕写作,谈写作即脸色大变。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学生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缺乏积累,教师普遍觉得教学难度很大。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学生之所以写不出精彩的好文章,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胸中无墨、手中无料,这种情况,农村的孩子更是普遍。

那么,我们农村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时最重要的应是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给学生搭桥引渡,为学生提供寻找“米”的机会和方法。让学生在积“小流”的过程中,慢慢累积,最后形成“大海”。

一、从阅读中积累

阅读能为学生打开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能为习作找到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许许多多的“习作的范例”。例如,现如今的一些农村家长认为只要把成绩搞好就行了,不应该看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书。其实不然,一些历史事迹、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素材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引导农村学生通过阅读积累间接性习作素材是非常必要的。

二、摘抄优美的语句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常用而又有效的方法。摘抄也不失为积累写作素材另一种好途径。学生光去阅读,在当时也许是感受很深,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忘记。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优秀文章的同时,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摘抄下来,细细品味。尤其是农村孩子,学习条件相对来说较差,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摘抄的内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分享,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在全班的读书角展示,让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不同的好句、好段。如果学生能经常动笔抄录,其写作能力必能提高。

三、从生活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我认为农村孩子有这样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有广阔的生活空间,从生活中累积丰富的素材,这也是农村教师指导孩子积累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多观察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生活

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比较忙,甚至有很多留守孩子,因而很多孩子已经参与家务劳动,只是平时没有在意,这样也能成为写作素材的积累。所以指导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的点滴,寻找自己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教师有计划地进行长期指导、跟踪、交流、讲评,我相信学生会逐渐明白我们的写作素材都来自生活,促使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做生活真正的主人。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积少成多,汇成写作素材的大海。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实践中积累素材

著名作家孙犁说:“作家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组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如:开展体育活动、各种竞赛、郊游、办手抄小报等。这类活动简单易行,学生也有浓厚的兴趣。

最后,在领略家乡的自然景观中收集写作素材

农村的田野风光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这是学生写景题材的好资源。老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捕捉写作素材。

当然,积累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积累素材只是使文章言之有物,它还包括积累构思和积累语言。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所学的文章很多,但每篇文章都有独到之处。开头、结尾的方法,点题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构的安排、内容的摆布都会有所不同。名家的作品会给同学们的作文构建一个更好的框架,使文章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作文要想创新得先入格。所以说积累构思可以从语文书中的这些文章中累积。

第6篇

关键词:写作能力 阅读兴趣 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来的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比重都很大,因此,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尤其重要。但是现行语文教材中没有涉及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内容,所以,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探索,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笔者在农村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是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无话可写的根源是语言积累匮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无话可写实际上是因为脑中无“米”下炊。要想有话可说,头脑中的语言必须充足,语言来自平时的阅读摘抄积累。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库,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和写作的关系。读书其实就是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好词好句好段积累得多了,语言库才能建立起来,才能培养语感,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设班级图书角、课前讲故事、课前美文欣赏等。农村小学的条件有限,学生的阅读面很窄,为了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我在班里开设“小小图书角”。让每位学生捐出自己的课外读物,放在教室一角的柜子里,由学生组长负责管理。每周三、五进行借阅并登记,并统计学生阅读数量,对读书多、读书积极的学生给予“周读书之星”称号。这个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写读书摘抄笔记,将文中的好句好段摘抄下来,每人一个摘抄本,每周进行一次摘抄比赛,对那些摘抄积极并能背下来的学生给予“周摘抄明星”称号,以此鼓励学生学会阅读并注重读书摘抄背诵的结果。除了班级图书角外,我还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讲故事、课前美文朗读活动,按照学生学号或座位号的顺序,每天由一个学生登台讲或读,文中的好句段让全班学生及时记录下来。每周开展评选我最喜欢的“讲故事大王、美文朗读之星”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前三分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阅读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培养起来。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有了阅读摘抄的兴趣,只是为写作准备了素材库,要想写出好作品,必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勤写”的好习惯,学会动手运用素材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培养学生写日记习惯做起。低年级学生写日记可能有一定困难,会遇到许多不会写的字,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等上到中年级学会查字典了,再鼓励学生查字典解决并标注出来,同时把低年级时写的日记进行修改,将拼音换成汉字,并标注在旁。这样学生既丰富了词汇,又学习了语文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很重要,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把日记当做一种爱好去完成。我在教学中,每周开展优秀日记评比展览,对获胜学生给予奖励,每天让写得好的学生登台朗读自己写的日记,每周评比出“优秀日记之星”,并颁发小红花。因此,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小小日记使学生体验到动手写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写作兴趣渐渐被激发出来。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掘写作源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和人情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懂得了世情和人情,才能写出好文章,有力地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个道理。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精辟地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小学生写作的内容,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如我按照时令组织学生进

一些课外活动。春天组织学生春游,把学生带到野外,组织“广宗一日游”,让学生欣赏到郊野春光之美,并引导学生注意从景美、人美两个角度仔细观察。夏天带领学生来到一望无际的麦田,看农民伯伯收麦之喜悦之辛苦,使他们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秋天,带领学生来到一望无边的白色海洋——棉田,与棉农共享收获的乐趣、劳动的快乐;带领学生来到秋天的果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大鸭梨,红灯笼似的柿子,使学生明白了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冬天雪后带领学生来到田野打雪仗,让学生尽情玩耍。每次活动之后,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赛,优秀作品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在班级文化角,学生们纷纷阅览,在文章中找着同学的趣事儿和自己的影子。

第7篇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的生活圈子窄小,见识面不广。于是,写作文成了学生的负担,甚至有的一提作文就感觉无从下手。

一、习作教学效果不佳原因探讨

1.教师定下死框框,学生仿写照搬,凑字数

为了防止学生“写无章法”,多数语文教师在上习作课时总会先讲解作文要求,然后就是“细致入微”的指导,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具体描写……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嚼碎,生怕有一点漏洞没考虑周全。为了“美化”文章还要再讲讲写作手法,让学生做到有“章”可依。本来表达的形式就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被教师的条条框框一舒服,学生反而觉得无处下手,什么都不能写,什么都不适合写。教师指导得过细,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借鉴写作方法,也有不少教师喜欢给学生读范文。范文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学生在仿写时往往只是把原文的“萝卜”换成“白菜”“依葫芦画瓢”。

2.学生基础没打好,教师急于求成

农村一直以来存在习作教学就存在误区。从一、二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直接过渡到了三年级的篇章练习,年级与年级断层。而且一开始习作就要以字数、选题有意义、条理清楚、用词生动等高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胡编乱写一通。一提起“有意义”学生不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公交车上让座。没有一点新意,更不用说用词的生动了。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习作很容易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心理。

3.语言积累少,记忆库存匿乏

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学校教学设施不发达。图书室、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有限,且很少对学生开放。学生课外阅读面窄,接触社会少、视野小,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少之又少,知识容量少,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贫乏,提起笔来挤不出半点墨水,心理上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

4.课外活动少。写作内容空洞

现在学校把安全放在第―位,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很少组织校外活动。农村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学生从小很少参加劳动,加之平时就不太注意积累素材,而教师又不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体味,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不闻不问。作文课上感到无事可写,脑子空空,无从下手,连写自己最亲的爸爸、妈妈也都是编造想象、内容空洞,像流水账,全无真实性和新意可言。

二、提高习作教学水平的实践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和动力。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习作开始,尽量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习作,用全新放大的视角去寻找学生习作中可取之处,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鼓励他们把心中的一点一滴写出来,从而产生喜欢写作的动力。

2.积累素材,确保作文有不竭的活水之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如何才能确保学生习作有不竭的活水之源,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丰富的材料存在于浩如烟海的书刊之中。我认为让学生把阅读和摘抄有机地融洽在一起是一条有效途径。

①阅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在读中感悟文章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在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的情况下,发动学生主动去买课外书,并设立班级小图书角,把自己看完的有益图书与其他同学交换、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②摘抄。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应该学会摘抄,做到读抄结合,相得益彰。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个摘抄本,让学生把平时看书时收集的好词、好句、好段随时摘抄下来,并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让他们反复朗读并熟练成诵,当自己在习作时这些好词、佳句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

(2)做好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有了大量的可用写作素材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加深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主张学生作文先从内容人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想象,再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交流、讨论等丰富素材,从而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接下来,解决“怎么写”问题。我在实际中是先让学生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在写的时候就没有思维的障碍了。不过问题也相应呈现出来,如条理不清、结构零乱、意思不完整等。针对这些毛病,我选取典型作文,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从读中体会怎么写才能用流畅的语句把自己想说的事表达清楚。最后通过学生互议制订可行方案,再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进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我想作文是反复训练、反复体验的复杂过程,有了这样的几个反复,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讲究批改艺术,感受作文的魅力

作文批改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只坚持一个原则: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一些学生在习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古诗,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一定会送上“你的知识面可真广,老师真佩服你。”有的学生的习作开头很具特色,我会送上“开头别具匠心,有创意。”对差生的习作更是要百般呵护,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也应及时给以鼓励,并尽可能保持他们作品的原汁原味,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其习作的肯定。但我也会在表扬的同时给予他们―些可操作性评语。每当看到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着自己的作文本与同桌、前后位交流老师写给他们的评语时脸上露出的满足、自豪感,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其实不论教师使用什么妙法批改作文,归根到底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

第8篇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名言知理。名人关于课外阅读的论述不少,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我们不妨发动学生搜集那些对阅读赞美的佳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课内进行交流,并启发学生重视课外阅读。

表扬身边学识比较渊博,而又重视课外阅读的人。并邀请他们到班级进行课外阅读讲座,使学生听了他们介绍后便受益匪浅,从而对阅读感兴趣。

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空间。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法。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例如低年级同学对童话、寓言较感兴趣,我们就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天方夜谭》等;中、高年级同学则结合课堂教学和大纲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目标,除了向学生推荐一些精粹散文外,还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的故事》等。另外,我们在推荐图书的过程中,还注意考虑其它学科的需要和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向学生推荐如《十万个为什么》、《太空博览》等科普读物,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取舍法。因为五彩缤纷的书海世界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究竟应该选择什么书籍看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如每次我安排他们看课外书时,他们的表现却令我失望,因为他们有的不看,有的看一些言情小说等。这简直不是误入企图了吗?我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才恍然大悟,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忽略了他们年纪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挑选课外书籍时教他们学会取舍。如那些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小孩不易阅读的书刊杂志,对学生起消极影响的书籍禁止学生阅读。积极倡导学生看一些激励他们的书籍,如:小学生优秀作文、科普书籍、优秀书刊、经典名著等。

笔记摘抄法。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时我常要求学生记一些优美词句、优秀文章。开始我对班里的每位同学进行手把手的教,每一类书籍我都教他们如何选择内容摘抄笔记,直到同学们学会为止,我才放手让他们去做。每篇文章我让学生从内容、结构、思路、选材、表达去阅读文章。要求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等,有时并能背下来。如一位同学看优秀作文《妈妈的背影》时,她把开头和结尾摘抄下来,还抄一句优美句子:“那高高挽起的发髻,那瘦削的肩膀,修长的身材…”对于同学们的笔记我经常让他们进行阅读交流,在交流活动中,让他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使一些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认真记好读书笔记。

环境熏陶法。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除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语文教师的认真指导外,还必须有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教室宣传栏向学生推荐、介绍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还在班里成立专用书柜,收集学生购买的好书籍进行交流看。如每学期我规定学生买两本以上课外书籍,进行交流看。

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法。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分组阅读指导。如,六人组合,四人组合等。教师选好各组小组长,组长负责到图书室借书分发给本组成员,每组专有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为小组成员共同使用,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等。然后共同阅读笔记,共同进步。

比赛法。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目、摘抄的条目数,对 摘抄好的,写的妙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抽取一些优秀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

三、课外阅读注意事项

教师加以引导,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书刊,杂志,优秀读物。教会学生怎样吸取课外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当中。

第9篇

[关键词]激发 语文 兴趣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20

经调查发现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主要表现在:1.读书兴趣不高,阅读量少,平时的写作量少,感知能力较差, 2.农村学校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对外来信息了解较少。3.农村家庭不重视读书,多数家长认为学生读书不如早点去打工,这极大打击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4.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落后。5.阅读方法单一,阅读无序和低效学习 6.阅读意志力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针对上述问题,当务之急是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从心底欣赏语文,喜欢语文,从行动需要语文。那么,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以下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课堂上创设独特的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人的兴趣触发往往来自一定情景中,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用各种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时在情感上有共鸣,于思想上有碰撞。农村初中生的知识来源非常有限,知识面比较窄,了解信息的渠道也少一些,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做足准备,才能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拉近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如笔者在上郑振铎先生的《猫》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作者冤枉第三只小猫产生的自责、负疚之情感受得更深刻,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当侦探破解“芙蓉鸟被害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案发前的表现”、“案发后的表现”及“案件的真相”的情境提示去阅读文本,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在原文中寻找情境中要找的答案。当最后得出“案件的定性”为一桩“冤案”时,学生们的成就感不言而喻。当隔阂消除,文章中的内容变得真实可感,文字当中流露出来的思想与情感便能涓涓汇入学生内心。学生情感之门成功打开,障碍消除,学生自然会用心去阅读与感受。

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是课前说话训练。根据学生的需要,每天都定出不同的话题,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的话题,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了学生去关注阅读。

二是组织各种活动。开展讲故事、演讲、朗读、美文欣赏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同时在教室的作品展示栏,展出学生们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由班委会评出优秀并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是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集中到班级图书角来,比如名著读本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也可以是有趣的图书或是m合学生阅读的各种学习指导丛书,这样,每人带来二三本,全班就有了一百多本书,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无书可读”的难题。

三、注重课内外阅读方法的训练,提升阅读的兴趣

一是诵读。阅读包括各式各样的读,还包括背诵,背诵非常重要。我围绕“初中生必读书目”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词和各种美文,要求学生们在背诵时通过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在比较和揣摩中更好地巩固记忆。

二是摘抄,择要记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喜欢的名句、章节, 特别是课内文章中的一些优美的语句,就把它摘抄下来,一来可以积累很好的写作素材,二来能够训练阅读习惯。比如,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抄本,进行摘抄、圈点、批注、仿写、写段意等。通过摘抄,积少成多,学生自然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内涵,并由此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三是推荐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要树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观点,加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对课内教材的阅读教学,同类辐射,让学生触类旁通,养成课内外相结合的习惯。当然,课内外阅读,教师都要做好指导、督促,最后的检查环节需要落实好,才能收到实效。

三、培养课内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

第10篇

1、中学生平时穷于应付考试,不注意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

2、阅读量小,知识积累不够,视野不开阔,思维放不开。

3、没有掌握素材运用的技巧,面对作文题目不知怎么下笔。

因此,帮助学生积累材料,成为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的能力

我国著名语言大师吕叔湘说:“少年时期,应当把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作为基本功。”这句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写文章的基础。

(一)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所谓观察,就是要针对某一事物,一部分一部分仔细地看,要有顺序,不杂乱;要完整,不要遗漏,要找出本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点。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对白杨树外部特征的观察就是按照“干,枝,叶,皮”的顺序,然后进行有层次的描写,突出白杨树“团结、向上”的特征。让学生懂得了按顺序观察法,要想把事物观察细致,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如朱自清在《春》中运用的分类观察法,刘鹗的《明湖居昕书》中的侧面观察法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在中学语文教材里,许多课文是学生观察的范本,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文章的分析,可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累观察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

还应让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和体验,有了材料,接下来就应该对材料进行取舍,并发掘事物中所有的深刻意义。因为有些事物的含义,常常不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需要动动脑筋,往深处挖掘。如一张全优的成绩单,不能只看表面的阿拉伯数字,而应该挖掘一下成绩单背后的东西。观察离不开思考,在观察的前提下进行挖掘,才能写出内容深刻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二)明确观察目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看什么都是走马观花。对此老师一定要指导他们带着目的去观察,如可以布置“校园乐事”这一题目,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里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生活,理解父母,记录真情,学会感恩。通过有目的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明确观察要求。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观察,还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久而久之,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每篇字数不限,只要能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即可。每周必须检查一次,还应评出有特色的日记,对有进步的提出表扬,还可将其日记上墙展览,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豪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的兴趣。

(四)扩大观察视野。陶行之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活动。”要让学生写真生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如在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到养老院义务劳动,组织学生到工厂到乡村,细心观察体验工人、农民的生活、劳动的情景。还可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如手工制作、歌咏比赛、智力竞赛、读书活动等,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陶冶情操,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感悟人生,就会写出真实鲜活的文章来。

二、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外阅读已不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盲区,也不再是老师们语文教学所遗忘的角落,课外阅读已经和课内阅读一样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但是在如火如荼的课外阅读“热”中,学生收效甚微,本文将就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

一、课外阅读:书本是船,兴趣是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先激趣。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能否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对课外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实际最有效的动力,具体做法是:

1.资料查找法。教材是我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突破口,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去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如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事件或作者的其他文章,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成人物传记。这种作业既有新奇感,又有创造性,学生大多愿意完成。如在上《孤独之旅》时,布置学生去网络上看电影《草房子》,然后谈谈对桑乔,陆鹤、纸月、杜小康等人物的看法。上课伊始,同学们跃跃欲试,争谈观感,兴趣盎然。又如上《桃花源记》时,我布置一个专题作业“走近陶渊明”,去收集陶渊明的诗歌及轶闻趣事,感悟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廉、刚正。这样就达到了解作者进行阅读,进而培养兴趣的“一石二鸟”的效果。

2.故事激趣法。教材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如《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夸父逐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等文章直接要学生比赛讲故事,再顺势引导这些有趣的故事就收集在哪些相关的作品中,激励他们去阅读经典名著,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讲故事活动。

3.师生阅读交流法。中学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缺乏意志力,控制力弱。所以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后,还需采用一些方法,对阅读活动进行巩固和扩大。我常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推荐最近所读的好书,经常在读的同学常常围着我转,热烈探讨读书所得,偶有不读书的同学谈不上话来,会自惭形秽,暗暗补上这一“课”。这样,既加深师生间情感交流,又将课外阅读不断深化下去,也是心理学中关于成就感、探究欲和向师性的基本道理。

二、课外阅读: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权威者

1.制订恰当的课外阅读计划。根据新课标要求,每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新学期开始,学生要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本学期必读书目有哪些,哪些时间完成,选读书目有哪些,需完成的阅读目标是什么,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修改,根据本人实际制定一份可行性计划,张贴在墙上,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完成情况。

2.加强监管,及时检测。每天将机械的作业量减少,合理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一、二年级每天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语文课开展课前5分钟“见闻谈”,可讲故事,可背经典美文、诗词,也可谈阅读感受,从而对阅读内容进行检测。三年级任务重了,要求学生必读15分钟课外书,揣摩文中选材、立意、语言亮点,第二天课前3分钟以默写形式再现原文中精彩部分,这样长期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脑海里积淀许多语言及写作技巧,经过内外创造,涵泳体察,语文的功利性和人文性会大幅度提高。

三、重视积累,内化吸收

1.摘抄展览会。中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付出了努力就希望得到认可。我鼓励大家认真做好摘抄,并写出独具个性的摘抄笔记,每半学期开展一次摘抄展览会,优胜者的摘抄将编入班级的《青鸟》文集中。下面展示的名言粹语和阅读感言就是我从我班同学的摘抄本里选录出来的,这是他们在愉悦的读书活动中同“智者”对话的真实记录。

为了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

摘抄寄语:阳光于我们是希望,它集快乐、美好、纯洁于一身,为了享受它的抚摸,为了感受它的希冀,我们诞生于世。阳光无形无体,却弥撒大地,轻柔地包裹着一颗颗玻璃般的心,于是,冬天不再寒冷,人心不再冷漠。(陈睿逸)

完美从来都只建造在过去的废墟上。——《袖满香》

摘抄寄语:一度追求完美却不知如何去建造完美的人不是世间的留心者,将过去当成废墟的人是愚蠢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因过去而催化新生,这才是智者的完美。

第12篇

星期一,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一张有关颐和园的手抄报。

第二天,我们带着收集、整理好的有关图片、文字等资料来到了学校。上课铃一响,大家就兴致勃勃的开始干了起来。

我们分工合作。首先把手抄报的边框画好,接着由我负责设计和绘出手抄报的插图。我先画了一棵高大的苹果树,树下盛开着一丛丛形态各异的花朵,再画一座座亭台、楼阁,最后画一只只有着点缀作用的小鸟。插图画好后,我们开始把文章一一摘抄进了手抄报,基本工作做好了,现在只差上色了。

瞧!大家干得多起劲啊!张莹莉同学把花朵涂上了五彩的颜色;辛琳同学给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一只只小鸟经过郭子弘和郭楷同学的涂色后,显得栩栩如生,似乎展翅欲飞;陈家扬同学给苹果涂上红彤彤的颜色……下课铃响了,我们的手抄报也完成了。

我们一起欣赏着这张经过大家团结、努力所制成的精美的手抄报,心中感到无比开心,因为这是我们用劳动换来的丰硕的果实。

制作手抄报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