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验技术论文

实验技术论文

时间:2022-06-18 08:1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验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验技术论文

第1篇

1编写一本易用的实验讲义

实验讲义作为理论教材的补充,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总体定位上,既不能与理论教材雷同,又不能与理论教材脱节。实验讲义应该凝练出理论教材中与实践操作最为相关、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并围绕实践操作详细展开,重点介绍实验设计、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的解释分析、实验中常见问题及原因等内容,使学生既能够迅速建立起实践操作与理论的联系,唤醒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又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有章可循,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在编排形式上,既要展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体现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和侧重点。根据课时的安排,我们分别从目的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蛋白的表达及纯化、蛋白的定性定量和功能分析四个方面编排了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按照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过程层层深入,每个内容中的实验技术各不相同,基本涵盖了该课程的全部重要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有序连接起来,方便学生掌握。在内容展现上,既注重专业性,也注重易用性。我们选取教研室最新的药学研究成果中的一个蛋白药物为实验课程的教学实例,在科研反哺教学的转化中,尽量将科学前沿的内容转化成本科生易用能懂的内容,并注重数据的完整、细节的清晰和内容的详实。在实验讲义的使用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从学生易于接受的角度不断修订讲义,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思考实验问题。

2制作一套生动的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的使用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实验课程中,需要展示大量的实验仪器、实验操作过程等,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优势就更加明显[3]。我们根据实验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的需要,总结了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10个实验操作技术,并拍摄制作了实验操作视频,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酶切和连接、阳性克隆的筛选、工程菌的培养和扩增、包涵体的预处理、蛋白的亲和层析纯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印迹杂交、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定量等。实验操作视频可以利用多角度、特写放大等技术展现每一项实验操作的关键点,让学生准确看到操作的细节,解决了教师实地操作示范时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最佳观察位置的空间不足。同时,有些实验操作中需要等待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无法展示全部的实验过程,实验操作视频可以将漫长的等待时间剪辑去除,弥补了实验操作长时间等待的时间不足。在视频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首先根据内容安排撰写了拍摄脚本,然后召集实践经验丰富、实验操作娴熟的老师进行了多次论证和修订,确保了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解说语言的简洁性和视频拍摄的技术性。每一项实验技术视频的拍摄之前,负责操作演示的老师都要经过至少2次的预实验,确保视频拍摄的顺利进行。视频拍摄时,我们根据拍摄脚本设计实验场景、准备所需仪器设备,对于需要学生掌握的步骤和容易出现错误的步骤,从多个角度反复拍摄演示过程,确保后期剪辑制作时有足够的素材。通过一系列精心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完成制作了实验操作视频媒体课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再到实验室观看教师的操作示范,并自己动手操作。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与没有使用实验操作视频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比,使用后,学生出现基本操作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更容易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侧重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深层次思考,而不是一些浅显的实验操作技术。实验操作视频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3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显著差别在于,理论课的授课通常是以老师个体为单位完成的,而实验课的授课则需要多个老师的协作配合。我们根据以往实践课程的经验,以20名学生为1组,每组配备由3名老师组成的教学团队,3名老师分别负责授课的准备和实施、实验操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保障。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安排,所有老师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通力配合,保证了实验课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收尾工作的顺利进行。授课老师主要负责授课的准备和实施,是实验课程的负责人。实验课的讲授不同于理论课的讲授过程,因为实验课更注重操作技术,所以授课老师在课前应该搜集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生动特色的教学资源,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组织所有参与教学的老师进行集体预实验,充分了解实验的全部过程。在课中,讲授实验内容,与其他老师一起分工负责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的问题。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实验操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实验课的最大特点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要在实验室中“活动”起来,因此必须通过预先的统筹安排维护实验过程的秩序井然。例如,对于低温离心机、细胞超生破碎仪、微孔板检测仪等需要共用的仪器设备,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学生实验步骤的顺序,达到错峰使用的目的。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在课前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时间节点、安排好其他老师的指导岗位,确保在课中每个操作步骤、每个共用仪器设备都有老师指导。保障老师主要负责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保障。实验课进行的过程虽然只有几个学时,但各种试剂的配制、耗材的准备、仪器设备的调试往往需要花费老师几天的时间。保障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需要,在课前制定详细的实验准备和保障手册,包括使用哪些仪器设备、哪些可以共用、哪些预先放在学生的实验台面上、配制哪些试剂、配制量是多少、哪些需要分装等问题,大到蛋白纯化仪器,小到卷筒纸,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在手册中详细注明。根据此手册进行准备和保障,既规范、高效,又不会遗漏。

4搭建一个完善的实验平台

如果说实验讲义、媒体课件和教学团队是实践课程建设的软件保障,那么实验平台则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支撑[4]。为了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我们积极申请各类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通过学校拨款和自筹经费等形式,累计筹措资金近20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已有的实验所需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购置了相关的小型仪器设备。在场地和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每个学生拥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设备,能够独立完成全部实验内容。通过统计,生物技术药物实验课程共使用到各类仪器设备、试剂耗材80余项。其中AKTA蛋白纯化系统、低温离心机、细胞超生破碎仪、微孔板检测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与日常教研室的科学研究工作共用,其他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全部做到“专物专用、专人专管”。首先,我们对实验教学平台使用的各类硬件教学资源进行了明确的标识,并指定专人管理每一个类目;其次,在开课前2个月对仪器设备进行彻底清查,需要维修的及时维修,需要购置的及时购置;最后,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保养维护并打包放入仓库。这些举措保证了实验课所需各类硬件教学资源质量和数量的相对稳定,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实验平台,为实验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总之,在“四个一”的实验课程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我们精心组织、努力实施,顺利地完成了2013年和2014年两届药学本科专业学生的生物技术药物实验课程。为了能够收集学生的反馈、倾听学生的诉求,开设一门学生真正喜欢的实践课程,我们还在课后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实验讲义的满意度、对实验操作视频媒体课件的满意度、对老师课堂教学和示范指导的满意度、和对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许多学生也积极为课程的开展献言献策,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这将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参考。学生的认可是对实验课程建设的最高评价,也为我们继续不断调整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提供了信心和动力。生物技术药物实验课程的建设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其他实验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曹岩 邱磊 李英华 胡振林 厉建中 陆一鸣 张俊平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化药学教研室

第2篇

在物理实验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辅原则。真实的物理实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只有那些不易操作的实验、不能做的实验或效果差的实验,才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二是科学性原则。实验中使用多媒体仿真,要符合事实和规律。三是必要性原则。实验中用实践操作能做到的,一般不要滥用多媒体课体,以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四是效益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条件,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益,没有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运用是错误的运用。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1.演示实验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①可见度低时放大细节。例如,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即使教师用大型的刻度尺进行演示,可见度仍然很低,给学生的观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将刻度尺放在视频展示台上,直接进行实物投影,由教师直接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测量过程,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演示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有效克服了可见度小对学生观察造成的障碍。②控制速度,展示完整过程。耗时长的实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速度,高效展现全过程。例如,在研究固体的扩散现象时,如果加速播放固体分子扩散现象的实验录像给学生看,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固体扩散的情形。对于物理过程很短的实验,则可以放慢速度,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细节。③突破场所和设备限制,重现情景。对于不能开设的实验或受场地及仪器设备的限制课堂上不能演示的实验,可以将现场录像进行播放来重现现场。例如,没有横波、纵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实验设备时,可以将这些实验录像放给学生看,从而使学生感受现场真实情况,加深对现象和规律的理解。④突破条件限制,模拟仿真。因条件限制不能做的实验可以使用仿真软件模拟物理实验。发生在微观物理学中的一些现象,诸如α粒子的大角散射、原子核的衰变、链式反应等可用动画进行模拟,使它们变得栩栩如生、一目了然。也可以对条件要求很苛刻的,如高温、强电、强磁实验,高能粒子实验,空间实验等课堂上不能做的物理实验进行仿真。⑤模拟物理实验,展现思维过程。在无法演示理想化的实验条件下的物理现象时,可以借助于实验模拟软件模拟各种情况,从而展现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对于“没有受到外力”的条件是无法实现的。在做实际的演示实验后,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一个物体在受到从大变小、直至为零的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将抽象的思维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学生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在条件允许时,可以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各个环节有机地整合信息技术来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例如,学生可以在课前使用专题教学网站进行预习,对实验知识进行预习,通过观察操作场景的图片与视频,了解仪器的使用,根据学习指导,对操作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近距离拍摄的操作视频,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操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还可以随时暂停观察或重播,使学生更快、更直观地了解测量步骤;可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在线提交实验报告。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物理实验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三、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路

要对物理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信息化物理实验教学环境。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教与学并重的教学方式,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结构,实现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用建立物理实验专题网站的形式来整合物理实验数字化资源,使其成为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课后练习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例如,按网站上“学习指导”进行物理实验在线预习,用仿真实验替代了学生按书本抄写实验步骤、实验原理的过程。实验课堂中可以选择网站的相应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进行辅助教学,对学生实验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提交报告。课后进行在线测试,包括每次实验的测试和阶段测试,实现物理实验的考试客观化和质量评估的标准化。学生可以利用网站进行物理实验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前课后和网络上,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优化教学模式。

四、结语

第3篇

1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发展及现状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导向,电子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更加重要。当前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推广,让我们对实践能力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系统的设计、组合、制作和测试能力,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和硬件接口技术能力,具体而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制作和测试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研发能力和基础理论运用能力。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验内容多为验证型。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验证理论知识,熟悉基本的电子仪器的使用,用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基本电路并测试、验证相关理论,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做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培养,但收效甚微。我们也进行了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一些探索改革,在个别的理论课程上尝试着把实验教学独立出来,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实习,如《电工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等,开设了实验课程设计,如《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等,有效地填补了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解决了一些实验教学环节的不合理性。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实验教学的执行主要是依靠专职的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当然也有部分的任课教师参与进来,但总的来说,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仍然紧缺,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存在对实验教学的偏见和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不公正待遇,使得相当多的理论课程教师并不情愿参与实验教学工作。这些问题在这几年当中有所好转,但并不十分明显。由于并没有从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行政功能配置中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仍然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条件仍有待改善,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还有不足,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还必须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

2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鉴于当前电子技术试验教学的现状,我们对电子技术试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可以对高校试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1)提高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设立校级实验中心,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开放性实验室。将原来附属于系的实验室集中起来,成立校级实验中心,可以集中学校有限的实验设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时间合理分配,集中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致力于实验教学工作,统一协调实验教学,研讨实验教学方法,交流实验教学心得。只要把握好实验教学方向,完善好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可以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验教学的硬件、软件环境相对成熟的时候,推出开放性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综合能力。

(2)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适当开设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实现实验教学的课程化。实验教学脱离对理论教学的附属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单独设课,单独制定教学大纲,实现实验教学的课程化、系统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完成验证性实验,而且要自己在实验中设计实验内容,在实习中制作实验产品,以培养系统设计、制作和测试能力,以及综合研发能力和基础理论运用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地位,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实验教师。新实验教学体制和新实验教学方法的推行,对实验教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验证学生所设计的实验的可行性,还要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件,更要面对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可想而知。所以,实验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4)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在实验室采用投影仪替代粉笔,播放实验教学的系列录像等。制作CAI课件,演示实验教学,利用CAD和EDA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验电路的模拟设计等。这些可以丰富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结束语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行,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实验教学人员的不懈努力,才可以顺利进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我们实验教学工作人员奋斗的目标。

作者:黄波 单位: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第4篇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化学实验无法投入实践,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存在能够弥补这个遗憾,使得那些抽象不可实施的实验课可以展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掌握化学知识。比如学习“物态变化”时,由于雾、霜、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很难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来解决;“电流”教学时,由于电流本身不可观察,可以通过制作flas,将电荷在导体内部定向流动,进而形成电流的过程制作成幻灯片,这样在视觉上便更加容易让学生们对于电流概念的理解掌握。多媒体通过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创建一个直观、动态的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有机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有机化学和分析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新兴的边缘科学,是人类对有机世界进行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科学仪器以及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技术被不断应用,现代有机分析化学的研究正在不断超出化学学科领域的涵盖范围,而是把物理、数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相当广泛应用前景的学科。

1.基于铜-锌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催化发光的乙酸传感器研究。乙酸(CH3COOH),也叫醋酸(36%38%),广泛存在与自然界,是一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一元酸,被认为是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乙酸通常以食物、化工生产等方式与人体接触。现代催化发光气体传感器已经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中被广泛的应用,夏卉等科学家不仅成功地合成了铜-锌纳米符合材料,还观察到了乙酸在其表面的催化发光现象,而且他们在载气流速、温度以及波长等条件下进行了优化调试,还对其分析特性进行了简要评估,并在最终成功的构建了灵敏的乙酸传感方法。

2.络氨酸酶-金纳米颗粒-石墨烯的可抛式生物传感器的制备。酚类化合物(phenoliccompound),指的是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是芳烃的含羟基衍生物,依据其分子所具有的羟基数目可分为一元酚和多元酚、依据其挥发性又可分为挥发性酚和不挥发性酚。环境中的酚污染主要指酚类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含酚废水是当今世界上危害大、污染范围广的工业废水之一,是环境中水污染的重要来源,所以能够准确得鉴定酚类化合物对于环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基于络氨酸酶的传感器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方法,其中的性能相对稳定的固定酶分子是关键性因素,因而作为一种全新的纳米材料—石墨烯便成了固定酶分子的理想介质;由于金纳米颗粒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为电子传递进行加速,从而能为生物分子的固定提供较为理想的微观环境。由此,华东理工大学的李原婷等人成功的制备了可抛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化化学实验

对于学生来讲,很多化学实验比较繁琐,或者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模拟,增加实验的可视度,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实验损失,并且有利于梳理实验前学生的实验思路。比如“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由于电路连接在实际实验中比较繁琐,容易出现连接错误的现象,如果通过利用多媒体将简化的电路图呈现给学生,理清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线路连接思路,并且对于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的使用,也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总之,通过多媒体大大提升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多媒体将化学实验理解并掌握。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应用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多模式识别传感器则指的是通过传感材料性能的多样性如电、光、热等开发的具有多个传感原理的传感模式,它可以为传感器的传感材料提供丰富的信息,从而能够识别不同类分析物或者多组分同时分析。四川大学的胡静等科学家成功设计了一款基于紫外光诱导n-Si/TiO2/TiO2:Eu表面光电压及荧光的二维传感器,可以区分20多种的挥发性物质,以及市面上销售的5种饮品,这也成功得验证了二维传感器的稳定性及其准确的识别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迅速在我国的教学过程中普及。我们必须承认,多媒体借助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与媒体应用能力可以充分营造一个精彩高效的课堂。化学实验作为一个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化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认识化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的同时,切忌盲目利用多媒体。在合适的条件下让学生亲身实践,才更符合我们新课改对于教学的要求,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刘玉德 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等专业学校

第5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实验室逐渐由默默无名的幕后转到受人关注的台前,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又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各高校在实验课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在实验室队伍建设方面,尤其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速度明显相对落后,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

(1)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实验技术岗位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科学研究的成分不高,大多是为别人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服务,自己的劳动在最终的科研成果中得不到承认,这直接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实验技术方面的工作,在引进实验技术人员时存在普遍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的状况。这将极大地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分析能力。目前高校实验室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高水平操作及分析人员的现象,导致某些高精密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和功能开发率不高,不但致使资源浪费,而且还将直接影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

(2)实验技术岗位定位狭窄,发展空间狭小,不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高校内部人员普遍分为高校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机关管理人员等几大系列,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发展平台不一样。实验技术人员往往仅从事最基本的实验教学和大型设备操作的工作,岗位定位狭窄。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和实验的状况依旧存在,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导致实验技术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狭小,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业人才很少,不利于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扎根在此谋求长远发展。

(3)实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忽略继续教育。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有人预测,近20年来人类的新发现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我们今天所用的全部工艺知识将只占2050年所用知识的1%。每个人都只有处于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中,才能跟上知识更新步伐、科技发展速度。但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并不处于科学研究最前沿,知识老化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再加上各高校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使得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大家都忽略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按部就班,满足现状,吃老本的思想长期存在。

(4)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能力欠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自己的一份工作,都需要用到管理学知识。实验室工作也是一门管理艺术,有效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才能,有助于协调教师、学生、设备、科研进度之间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实验设备的价值,充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甚至做到为课题研究和科研进展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而管理学是一门系统、深奥的学问,需要无管理学背景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后续的继续教育中不断地加强学习。

(5)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含职业道德素质,也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中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基本素质中的语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随着国际化交流程度的加深,对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能看懂外文的论文、设备说明书,还需要可以同外国留学生进行基本沟通,以便于协助他们开展知识学习和科研工作。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方式的深入,需要实验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及科研工作。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巩固加强。

2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方略

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潮流下,已经成为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行业培训、社区培训等的大众教育。1995年人事部印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指出,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更新、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教育,其属于一种高层次、追加型教育。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律法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体制。我国虽然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去支撑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但总体上说还不够完善,不够专业,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不但要保证人人都有享受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还要规定人们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所应承担的相应的义务。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必将极大推动我国职业继续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认证体系不健全,相互沟通、承认的难度较大,重复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国家承认的资格认证体系相对混乱,这就必须建立全国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按照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和认证框架491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市场。打破只有低学历低水平人员才需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认识误区,对高校内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也进行必要的职业资格认证,才能保证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专而精,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分析水平。

(2)学校予以政策扶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视程度。由于受工作压力、工作时间的限制,很多实验技术人员无暇参与继续教育学习中。且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势必会弱化实验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此时需要各高校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度放宽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抽出部分时间和精力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并将实验技术人员接受的继续教育纳入评职、考核范围,以提高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把实验技术人员纳入课题组管理,参与课题组项目,给他们接触前沿科技、先进技术的机会,这势必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对他们工作质量的认可,可以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3)提供多渠道继续教育学习途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实验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包含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参加专题培训或讲座、短期交流和参观访问、参加学术研讨会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能力等级证书考试等。实验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工作内容,结合自身能力状况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方式,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思想,将被动的短期功利行为转变为主动的贯穿整个人生的自觉意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继续教育所带来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将大大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科教兴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政策,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目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培植科技和教育这个兴国的基础。因此,它要求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都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工作在实验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我国科技进步、实验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发展,体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体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党的十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继续教育是一种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和创造能力的追加型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完善的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充分满足他们的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全面开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3)实验室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在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升,这是实验技术人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他们知识的拓宽和能力的提高也必将带动实验室乃至学校总体水平的提高,实验室和高校也将在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得到更大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以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前提。人的和谐发展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人自身的身心统一,二是人与客观外在的统一。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通过继续教育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将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满足感,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另外一方面也要明确他们是社会劳动的承担者,其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他们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价值,其社会价值的提升将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由此可见继续教育是其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结语

第6篇

一、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能仅仅是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一个辅助,而应以其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过去的实验指导书,叙述详细,内容单一,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却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不知道操作结果说明了什么,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和求知的热情。自2007年本人担任电子技术实验课主讲教师以来,便会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指导书,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制不同类型的实验指导书,对不同专业的的学生安排不同水平的实验、采取不同的实验方式。首先,根据课程需要,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删减了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应用部分和实验部分并重,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实验的同时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我们还在实验内容中增加“思考与总结”环节,每做完一个实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写出相应的实验总结,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做完实验不知道操作结果说明了什么,也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思考的空间,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引用Multisim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电路、新器件不断涌现,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已难以达到设计现代电子系统的要求标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进一步的探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实验室的产生和发展正好弥补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给实验教学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受实验设备、实验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只要有计算机,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完全能够仿真模拟各种电子技术实验,许多实验接近于理想。而现在,由加拿大InteractiveImageTechnologies公司研发的Multisim仿真软件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功能强大而操作简单的万能平台。仿真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中仪器和元器件的损坏与更换周期。在Multisim这个虚拟电子实验的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地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效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

三、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均应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建立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新方式带领学生走向市场、企业和社区。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实践大课堂,将鲜活的实践知识引入教学过程。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个实践学期,这个学期对我们的大学生来说是宝贵的,因为在这个学期里,他们可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既锻炼了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每年的实践学期里我们系都安排学生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业或公司进行实习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在学校实验课上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来解决,这样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提炼和升华。利用这种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五、结束语通过近几年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完善实验教学平台,为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赵祥敏 赵文海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实训中心

第7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从实验室条件、实验教学情况、实习情况和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四个方面对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大学、赤峰学院这五所学校2010届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3份,对问卷认真作答后再收回,回收问卷194份,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91.07%,有效问卷率91.07%。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验室条件

 我区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条件如表一,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由摄影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微格实验室和常规媒体实验室构成,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表一 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条件一览表

 内蒙古

师范大学 内蒙古

民族大学 包头

师范学院 赤峰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摄影实验室 摄影棚 有 有 有 有 有

 暗房 有 有 有 有 有

 照相机 23 20 15 13 21

演播室 摄象机 20 12 9 10 13

 非线编 40 24 24 30 20

计算机房 计算机台) 54 69 30 50 50

微格实验室  有 有 有 有 有

常规媒体实验室  有 有 有 有 有

    (二)实验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决大多数学生(81.3%)喜欢上实验课。73.2%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合理。82.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课,本人的实践技能有所提高。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仅有16.5%的学生实验课前进行预习。全部知道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的仅占8.2%。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学生为38.7%。对实验课的讲授、指导满意的学生占45.4%。在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占27.8%,被动操作、充当助手的占47.9%,无动于衷、于己无关的学生占16%,常缺课、不参与实验的学生8.2%。

 (三)实习情况

 1、课间实习

 关于课间实习,81.4%的学生偶尔进行课间实习,18.6%的学生从不进行课间实习,64.9%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帮助。50%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难的原因是联系实习点麻烦。

 2、毕业实习

 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实习都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为6周到10周。实习地点为中小学、中职、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内容为讲授信息技术课、制作教学资源、硬件设备维护。

 (四)毕业论文写作

 70.6%的学生认为写毕业论文能提高专业综能力,41.8%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是应付任务。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28.9%的学生认为忙于找工作没时间认真写,21.1%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负责不够,50%的学生不会写论文。

 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增加部分实验设备的台(套)数

 这五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由摄影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微格实验室和常规媒体实验室构成,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大多数学生(53.9 %)对本系实验室的实验环境表示满意。访谈中,学生反映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部分学院部分实验仪器的台(套)数有待于增加。

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加强学生对实验项目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学生(81.3%)喜欢上实验课,但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调查结果显示全部知道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的仅占被调查学生的8.2%。在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占27.8%。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学生为38.7%。建议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上课前应该让学生了解所有的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第二,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这是做好实验的前提。第三,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跟着实验教师的操作或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要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摆脱学生被动的操作,建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独立的、自主的完成实验过程,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

    1、加强课间实习基地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课间实习非常薄弱,50%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难的原因是联系实习点麻烦。为实现专业教育目标,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互惠互利的校外实习基地十分重要。院内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软件制作室、光学投影实验室、音像技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中小学、电教馆、电视台及计算机公司等也是很好的实习基地,与他们建立合作办学的方式,可以解决校内实践基地不健全的难题,学生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理论教学的内容。经常联系学校附近甚至联系各地市县的学校作为定点实习场所,通过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下,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圆满完成教育实践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中小学实践基地服务。

 2、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习都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毕业实习的地点主要是中小学、中职等学校,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资源开发和计算机硬件维护等工作。实习时间为6到10周。通过访谈有学生认为“因为实习安排过于松散,没有事情干。对实习生的监督不够严格。”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加强对包括对学生实习考勤的管理,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实习成绩的评定,实习作品的考核。

 毕业论文

    1、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

 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学生不会写论文。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统一指导,建议在第七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不会写论文这个问题。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主要从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同类型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毕业论文的格式等几个方面向学生讲授如何写作毕业论文,让学生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第8篇

关键词:体育文献计量;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1-04

Analysis of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LIN Hua,XIA X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pecimens on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se theses in terms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se thes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recrui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sis topic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there were mor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than pur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developing researches,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inadequate novelty of topic selection, repeated topic selection, and deviation of topic selection from sports practice; the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animals, seldom the human body; the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were mainl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more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 area than to mass sports fitness and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bibliometrics;human movement science;thesi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China

学位论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检索项为学科专业名称,检索词为运动人体科学,检索范围从1999~2010年,匹配条件为精确,截止2010年5月12日,由此获得963个检索结果,其中通过筛选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学位论文35篇,最后将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全日制硕士毕业学位论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是研究人体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体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1]。根据体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可将体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3类[2]。其中基础性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而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又常被归为一类,以“应用研究”统称[3]。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4]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以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多是以生物学传统的动物实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技术动作分析等微观实验研究为主,而近些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逐渐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如蛋白质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等,在运动性心脏、骨骼肌以及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突破,从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向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跨学科研究,以系统整体观点来综合宏观和微观研究,依托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用基础性研究论文有509篇,占54.85%,应用性研究论文次之,有327篇,占总数的35.24%,而开发性研究和纯基础性研究论文数仅占8.19%和1.72%。

结果显示,纯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选题较少,虽说运动人体科学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的属性,但其本身还是存在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内在结构,只有各研究类型均衡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学科研究的进步。因此,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这个特殊科研群体中,应特别注重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来看,研究内容丰富,选题方向多样,能够体现当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新问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传统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呈现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如低氧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高原训练和运动员机能监控、人体功效学、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体育工程学等。

2002年以前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生理、心血管机能、疲劳与恢复、营养、激素及内分泌、机能评定、免疫等方面,研究高原训练、代谢方面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6篇[5],而现在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高原训练和代谢的增加到37篇和96篇。如今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传统研究领域更加深入,同时还有些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增加,如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纳米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中医保健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等。不过,近年一些研究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自由基生物学等生物工程技术已应用于运动人体中,但硕士学位论文中还甚少涉及。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础[6]。交叉和综合选题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普遍现象,不仅涉及到同级学科不同方向之间的交叉选题,还涉及到同级学科之间和跨学科之间的交叉选题,使研究课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要拓宽研究视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呈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根据研究目的所选择和组成的客体,本文通过对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梳理,发现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有409篇,占44.07%;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208篇,占22.41%;以军人、老年人、患病者等为研究对象的有104篇,占总数11.21%;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93篇,占10.02%;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有67篇,仅占总数的7.22%。

由此可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最多,而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择的群体相对广泛,选择研究对象最多的是运动员,其次是大学生,少年儿童相对较少。

3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

一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手段,而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利于该科学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体育科学研究的进程,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同研究方法手段发展也是分不开的[7]。从本文分析的硕士学位论文看,大部分论文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范围研究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量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实验法,这也符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特点。而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位论文多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8]不同的是运动人体科学论文的研究习惯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数理统计为依据,以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为辅助研究手段进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研究。

从质与量的角度可将研究方法分为比较、归纳、分类等的定性分析法,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法及运用数理统计而仍以定性方法研究的半定量分析法。在本研究中发现,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学位论文占总数的63.79%,定性分析法研究占13.69%,半定量分析法研究占22.52%。其中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的分别占82.27%、80.53%、70.15%。结果充分体现研究论文多以定量数据分析为主。

4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成为生物学、医学的一门主要研究方法,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人体科学与生物学、医学一样,同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单从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大多数运动机制是在动物实验中实现的。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基因表达形式也逐渐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

研究动物的优点在于动物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个体差异较大,在模拟人体运动的某些研究中是比较有用的,其实验结果也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尤其在选择一些诱发性动物模型时,能够在短期内复制出大量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模型运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使实验者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还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减少研究的盲目性。但动物实验同时存在着很多缺陷。运动人体科学毕竟是要研究人运动的一些机能机制,动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运动特征及环境与所效仿的人类运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体育领域中,从实用价值角度看,人体实验的研究更能直接说明问题。

纵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和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多从研究人类运动的角度出发,将基础理论研究合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

除了以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外的519篇论文中,研究成果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论文230篇,其中基础性研究63篇,应用性研究119篇,开发性研究48篇,主要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运动员身体恢复的手段和方法、新技术、特殊仪器应用于运动员训练等。如低氧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0篇论文与低氧训练的机制及应用有关。

从多维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既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价值的最好尺度[9],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除服务于竞技体育研究范围外,在全民健身范围内,人类健康与健身运动领域也应得到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必将接受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将体育纳入“一级预防”的“预防医学”框架之中。在我国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10]。在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与群众体育有关的研究有115篇,占总数的22.16%,主要研究包括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的研究,各种力学负荷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现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与体育运动保健的研究,人体体质健康状况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运动健身的特点与方法,运动与营养膳食处方的指导等。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少年的增长比例更大,成为儿童时期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作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诱发因素之一。学校体育也成为现在体育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学位论文的研究涉及到学校体育的有174篇,其中包括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状况、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运动对学生生理机能评定、体育院校学生专项教学训练素质等。

5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多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纯基础研究及开发性研究比例相对较少,选题方向不均衡,但随着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日益发展,创新性研究课题也将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的必然趋势。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以动物模型为主导,继承自然科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模式,但为了能更好在体育运动领域发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作用,直接采用人体实验将是运动人体科学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突破点。在设计实验,采取合适的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成败的关键,在硕士论文研究中应重点考虑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相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实验研究与定量分析法为主流验证结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多元综合方法应用将在今后运动人体领域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移植更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必将成为体育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分析来看,其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更多的还是局限在竞技体育范围内,应用于大众运动健身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黄汉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瑞元,周越. 体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现状与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41-1445.

[4] 贝尔纳J D. 科学研究的战略[G]//科学学译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5] 张瑞华,朱晗,张哲,等. 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32-1234.

[6] 张雪霞. 从学位论文选题的跨学科现象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体育学刊,2006,13(1):88-91.

[7] 黄翠,藏威,李国金,等.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7):1367-1370.

[8] 方千华,黄汉升.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2):127-130.

第9篇

The Aerodynamics of Heavy

Vehicles II: Trucks, Buses,

and Trains

2009

Hardback

ISBN 9783540850694

Fred Browand等著

ECI国际工程会议(Engineering Conferences International)是一个国际非盈利会议,最早开始于1962年。为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解决难题与共同关心问题的平台。本次会议于2007年8月26-3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塔霍湖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工业界、大学和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工程师及卡车和高速列车制造商参加了本次会议,一起讨论了在未来高效货车、客车、快速列车设计中将被用到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技术。本次会议是该系列的第二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举行,讨论了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在减小气动阻力方面的相互作用。本次会议重点讨论在重型车辆设计与分析中使用的高级空气动力模拟与实验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和将来10年内新思想与发展趋势。还讨论了重型车辆、牵引车及挂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推迟有害流动分离研究,发动机罩下热管理研究等。

本次会议选出2篇主题论文,1�Pete Bearman,道路车辆的不良流线体流动研究;2�David Schimel,环境变化与节能。

会议共分7个主题,分别为:1.流场特性研究(6篇论文);2. 减少阻力的分离控制(6篇论文);3.车辆气动力学相关的优化设计技术(4篇论文);4.列车空气动力学(5篇论文);5.数值方法与应用(7篇论文);6.轮胎喷涂与车辆的相互作用(4篇论文);7.减阻(7篇论文)。此外还有展板交流论文5篇。

本书汇集了近几年在重型汽车空气动力学领域最新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进展,对于该领域将来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于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立勇,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第10篇

1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 教学改革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锻炼、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最集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把过去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某一具体科研课题,在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技巧、动手能力、论文撰写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收获。但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了明显下滑,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严重,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课题[1]-[3]。

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下降。原因如下:学生的态度不端正,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每到大四上学期,学生开始准备考研、找工作、出国等。毕业和就业时间存在严重的冲突。有的学生为了找工作而向学校请长假,这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且一般学校很少发生学生因为毕业论文的原因而不能毕业的,所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非常不认真。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与其他文科专业的论文有更大的区别,有些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要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除了学生和指导教师有时间和精力上的保障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实验条件和科研经费保障才能有效开展相关的科研实验。很多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非常有限,特别是相关外文数据库几乎没有,教师和学生无法查阅最新的外文文献资料。学校提供的毕业论文专项经费有限,实验所需的药品和测试条件不足。大多数普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科研项目,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这势必造成对学生指导得不到位,老师由于工作量大而态度敷衍。这些因素造成学生很难完成具有一定水准的实验性毕业论文。

二、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方法

(一)加强对毕业论文的重视,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正确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部分学生往往是在应试教育指挥下进行机械性学习,严重缺乏创造性,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毕业论文是培养、锻炼、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最集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的不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好的课堂。学生和老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此重要性,加强对毕业论文的重视。教师是指导者和领路人,要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在指导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国家和学校应加大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激励力度,加大对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资金的投入;使得本科毕业论文在物质上得到保障,解决普通教师由于经费的缺乏而限制了论文水准的问题。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和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在课时配备、津贴补助、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鼓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教育,建立有利于毕业论文创新的教学机制。

化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短暂的毕业实验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和其他专业相比,它是一个长期过程,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中。化学专业的本科生除了要牢固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外,还需要具有扎实和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和研究课题,获得更新和更前沿的知识与理念。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研究项目课题组,尽早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从事科研实践活动。学生在大二、大三就进行相关的科研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加快了科研项目的进度,调动了教师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经过更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往往能凭借自己的体会写作毕业论文,从而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目前,我院很多大四学生已经成为教师科研项目的得力助手,毕业设计已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较好结合点,体现教学与科研很好结合的范例。

实验室高端仪器向本科生开放。通过精心设计实验课件,向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各层次学生开放实验室等,把高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实验技术推广到本科实验教学中,既提升了本科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又提高了贵重仪器的利用率。例如,X-射线衍射仪、电镜、核磁等现代仪器和技术的培训与运用,可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现代仪器的操作,培养运用现代技术与技能的能力,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供扎实的技术与技能。

(三)改革毕业论文成绩的评价方式。

对于毕业论文不要拘于形式,将对化学本科生的专业要求落到实处,毕业论文中形式的东西可以弱化;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以多元化的学习成果替代单一的本科毕业论文。

美国是公认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美国大学可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科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灵活多样的毕业形式,例如公开发表的专业性学术论文、专利,完成各种项目或写作调研报告等。在美国,不仅很多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而且有的专业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成果代替毕业论文有国际先例,证明可行。对待毕业论文要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和外国经验,在确保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基础上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鉴于高等学校是多层次性、多类型性和专业的差异性,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化学专业本来是一个实验学科,周期很长,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失败。毕业论文开题的课题不一定顺利,但在失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弱化对毕业论文教学的过程管理,强化结果管理。毕业论文时间本来就不充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等形式的东西应予以弱化、取消。但应强化毕业论文的答辩环节,从严要求毕业论文的评定;加强毕业论文的工作检查,对于那些抄袭、剽窃、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论文,采取一票否决制,延期毕业。

参考文献:

[1]黄英金.许祥云,徐正进。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7-59.

第12篇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