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7:1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调研发言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属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泥工业粉尘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以上,气体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污染也不可低估,并且对大气污染有加重趋势,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中的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但仍有40%左右非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的污染治理困难依然较大,尚缺乏成熟的技术,急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泥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但从整个行业来看,企业环境绩效的取得主要靠末端治理,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很高,成了进一步做好水泥工厂环保工作、继续提高环境绩效的阻力,如何有效预防污染、改进污染控制技术装备提高其性价比、加强污染控制技术装备应用和管理、提高污染控制技术装备运行可靠性、降低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是推进水泥工业环保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确保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加快现有水泥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泥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综合治理,减降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提高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加快推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步伐,满足水泥企业对环保适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使国际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及时在国内示范应用,使国产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更多地走出国门,为供需双方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定于2009年4月1日-3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由中国水泥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和“第十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同期举行。
本次交流会将重点围绕水泥企业关注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与污染预防,除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碳治理与减排等应用技术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的主要内容
(一)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国际先进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在我国的示范和应用;
2、国产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在国外的示范和应用;
3、水泥工业除尘、脱硫、脱氮、脱氟系统工程典型案例与分析;
4、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5、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
6、水泥厂袋收尘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7、脱硫除尘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研发与应用;
8、水泥工业高浓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术和设备;
9、大风量、长袋、低压脉冲除尘技术和设备;
10、水泥窑头、窑尾袋式除尘技术及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1、在水泥工业除尘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与解决措施;
12、水泥工厂加强除尘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的经验和教训;
13、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预防污染、节能减排的经验;14、水泥工厂贯彻ISO14000实现减排、提高环境绩效的经
验;
15、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实现CO2减排的做法与经验。
(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1、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2、水泥企业低品位石灰石资源利用新技术;
3、水泥企业用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新技术;
4、水泥企业利用外行业尾矿、工业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5、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烧器利用劣质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术;
6、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炉的预分解新技术;
7、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烧新技术;
8、水泥企业采用除尘、除有害气体一体化的收尘技术与设备;
9、水泥企业开放场合粉尘控制新技术;
10、全密闭电石炉尾气治理及综合利用;
11、水泥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留壳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尘设备的经验;
12、水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措施预防与控制污染的新技术;
13、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与方法;
14、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现CO2减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业噪声治理新技术;
16、水泥企业工业废水治理新技术;
17、水泥企业治理污染物高浓度、高含湿量、腐蚀性、爆炸性、粘性废气的新技术;
18、低温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粉磨(立式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高效低压损预热器、高效熟料冷却器、散装水泥、高效密闭输送等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发展。
希望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征文内容撰写论文。
二、论文征集
1.本次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
2.个人简介:会议演讲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供会场主持人向参会代表进行介绍。
3.论文要求:①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字,每页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过5页。文责自负。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邮编;③会议只接收论文的电子版(或软盘)。;④论文截至日期为2009年3月1日。凡被录用论文,将汇编到题为《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中,同时论文作者获论文证书,参会人员每人一册。
三、主旨报告
1.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介绍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及当前环保形势和任务,国家水泥工业污染治理规划情况及大型水泥工业项目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申请等内容;
2.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领导介绍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节能减排等环保相关管理规定。
四、特邀报告
1.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水泥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治理技术需求信息;
2.为了吸收与引进国内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特邀请国内外一批知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并做基调发言或重要学术报告;
3.专家就中国水泥工业的除尘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介绍已经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洁生产技术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五、参会人员
1.管理部门: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污染控制部门管理人员;
2.研究单位:水泥、环保、系统研究单位、设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监测机构、环评单位等;
3.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环保工程公司、脱硫除尘治理公司,环保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单位技术负责人、科技及管理人员等;
4.其他有意参加研讨交流的单位及人员。
六、会议安排
1.会议安排:会期3天,相关政策主题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分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语言:会议期间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会场配备同声翻译。
3.有关会议议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准时通知报名参会人员。
七、会议联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联系人:
电话:
例1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解析:选A。第一步,审题干,找到初始条件和传导方向。本题的初始条件是产能过剩,传导结果是通货紧缩。第二步,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排列顺序。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引起企业投资萎缩,进而影响居民收入,致使消费低迷,最终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第三步,回验证,A选项与材料引导语相符合。
【复习建议】
所谓链条递进式选择题,就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具体活动为起点,通过路径传导,达到一定的结果,从而形成一条递进式的完整链条。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弄清楚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的政治试题,对链条递进式选择题的考查频率渐趋稳定。链条递进式选择题之所以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答题过程中要兼顾两条思路,一是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二是对传导类知识点的推导过程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复习备考中既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要掌握其答题方法。总的来说,链条递进式题型的解答要注意做到“三步走”: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初始条件、传导方向和考查的知识点。从题目给出的背景材料中找到题目要求分析的是对哪个方面的影响,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二步:审题肢,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教材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各个要素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确定合理传导顺序。把初始条件直接引起的题肢排在第一位,然后逐层向下寻找,或把要实现的目标放在最后一位,逐层向上分析,从而排出正确的传导顺序。
第三步:回验证,锁定目标后,需将目标选项与材料引导语联结起来进行检查,验证其正确性。
二、坐标曲线型选择题
例2 (2016年江苏卷)“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种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图中(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解析:选C。本题以“谷贱伤农”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大。谷即粮食,粮食的需求弹性小,在图像中显示就斜率小,而A、B、D坐标曲线图中需求曲线的斜率都比较大,可以判断出是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所以不符合题意。
【复习建议】
坐标曲线型选择题以坐标图的形式命题,把数学的逻辑思维和函数知识应用到政治考题中。命题主要立足于《经济生活》教材知识,结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或经济现象,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常的坐标图主要有供求曲线、价格变动曲线、消费曲线、投资曲线等。解答坐标曲线型选择题,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审读材料和坐标图。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变量是什么,弄清楚自变量(即引起其他数据变化的量)和因变量(被引起变化的量)分别是什么,搞清楚曲线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这是解答坐标曲线题的前提。
第二步,把握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知识和题干、图像的说明性文字把握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依据坐标曲线看趋势,即结合纵、横坐标,把握曲线变动的趋势,这是解题的关键。其次,比较不同曲线的差异,即比较类别看关系,这是解答坐标曲线题的直接要素。
第三步,联系教材知识。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信息,依据设问要求联系教材知识,作出正确选择。
三、漫画型选择题
例3 (2016年浙江卷)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 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选B。漫画用一条一边非常深、另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而处在水深处的人没有意识到股市的复杂性,说明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B项符合漫画主旨。A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不符合题干主旨。水浅一边的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项不选。D项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复习建议】
漫画型选择题形式新颖、设计精巧、内容丰富、考核全面。该类试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项(题肢)中作出选择,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设问要求来看,问题十分简练,一般表述为“漫画表明(说明)”“漫画反映的道理是”“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等。
漫画型选择题由于本身形式灵活、内涵丰富、思维多向,因而思考难度大。巧解漫画类选择题,除了采用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学生应牢记下面口诀:字画要看全,褒贬弄明白,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
“字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清楚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分析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褒贬弄明白”,是指我们要先弄清楚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
“题旨是什么”,是指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选项(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四、组合型选择题
例4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最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
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 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 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C。村理会是为村民服务的,其主体仍然是村民,村民自治的主体没有改变,①错误。村理事会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解决了上学安全的问题,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②符合题意。通过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创新了村民自治的形式,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没有体现规范村民行为,④与题意不符。
【复习建议】
组合型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等量选项和不等量选项两种形式。等量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题肢组合而成;不等量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由一至多个不等的题肢组合而成。近三年的组合型选择题一般以四选二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解答组合型选择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错误(或正确)的题肢入手,先确定观点明显错误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排除法主要有三种:①否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这些错误题肢,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错误表述,也可以是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还可以是以点带面、以现象代替本质等。②肯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出一个或两个特别有把握的正确题肢,然后排除不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注意:在逆向组合型选择题中,要排除包含正确题肢的选项。③排除异意法,就是找出题肢中那些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第二步,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缩小范围后,对无法明确排除的题肢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看这些题肢中哪些更符合题意,进而选出含有正确(或最佳)观点的题肢。
五、原因型主观题
例5 (2016年天津卷)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文化原因。解答本},分析材料很重要,不能离开材料闭门造车,否则容易答偏或答不全。从材料中“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联系到“邻居节”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友爱互助”“和睦融洽”容易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友善”的内容;材料中“百姓自己的节日”“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说明这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答案:“邻居节”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复习建议】
原因型主观题的设问一般都是以“原因”“理由”“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一般而言,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其客观必然性或时代要求,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六、评析型主观题
例6 (2016年江苏卷)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解析:本题属于评析型主观题,要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析,题目已经限制了知识范围――矛盾的观点。电影既要“叫座”也要“叫好”,“叫座”也要“叫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叫座”与“叫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重点应该是“叫好”,而不是“叫座”,不能不分主次,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答案:“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复习建议】
评析型主观题,一般是以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考生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由于设问比较开放,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评析类非选择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来的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步,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第二种,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考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考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一定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七、建议措施型主观题
例7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2013年11月,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本题属于建议型主观题,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等特点,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只要围绕材料中的措施展开,不出现“跑题”的现象,建议合理可行即可。
答案: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特色的产业。
【复习建议】
建议措施型主观题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时事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带有研究性的问题,以建议或倡议的设问形式命题。这类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教材知识,就设问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措施。
解答建议措施型主观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阅读材料,概括大意,寻找材料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哪些有效信息。②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确定答题范围,明确教材知识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③明确主体,确定答案。由于主体不同,解决同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所以,必须明确主体对象在解决问题时所负有的责任和应采取哪些措施,在此基础上确定试题答案。
八、探究型主观题
例8 (2016年江苏卷)材料: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嗵岣摺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 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许多国家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
(2)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在确定投资前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工作?
(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解析:本题以“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引起关注为情境,设置三道探究问题,全面考查考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第一问分析许多国家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的政治原因,需要从国际竞争实质、维护国家利益、世界多极化等角度分析。第二问分析企业投资机器人项目必要的调研工作,投资前必要的调研工作包括相关政策、前景分析、研发与生产的条件分析等。第三问需要应用哲学观点辩论,先亮明观点,如果认为风险可控,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知识来分析,人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引导智能机器人。如果认为不可控,强调认识的发展水平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答案:(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机器人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技术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都想抓住和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研究政府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机器人市场和产业现状调查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企业从事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的条件分析。
(3)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复习建议】
作为独凤轩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于连富常说自己是一个游走在食品行业之外做食品的人。
在这个行业里浮沉多年,他执拗地固守着那条产业空隙,即便是被同行及亲友所不理解,甚至险些荣登“先烈”神坛。
直至绿色调味品逐渐被演奏成行业的主旋律,隐忍十余年的他已然成为该领域的一方诸侯,并以一派行业大佬的气势,掀起一场继味精、鸡精之后的第三次行业革命。
这一切,皆因一块骨头。
从1997年发现产业蓝海,到2007年其研发生产的“骨味素”被国家认可,从而获得1300万元总理基金无偿援助,再到2010年盈利1个多亿,且引来风投觑觎的目光,于连富整整走了十三年。
他究竟对骨头动了什么手脚,使其得以变废为宝,继而被资本竞相追逐?他又是凭借着怎样的商业模式,在高手如云的商战中虎口夺食?
骨头商机
1997年,于连富还是辽宁省抚顺市一家畜禽品加工厂的厂长,厂子从事禽畜品加工业务,因为客源稳定,每年工厂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一家老小生活得非常滋润。
于连富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后到加工车间里转转。
那天,他看到工厂里一位清洁工在捡这些废弃的骨头,便好奇地上前询问:“大婶,您把骨头捡回去做什么?”
“熬大骨汤啊,老营养了!”
对于从小家境贫寒的于连富而言,每天看到厂里数以万计的骨头以每吨几十上百元的价格被处理掉,总是觉得莫名地心痛,却又一筹莫展。
清洁工的回答让他灵光乍现,为何不把骨头里的营养物质提炼出来用于调味?
当时全国各地“农家乐”风正刮得凶猛,原汁原味的农家菜炙手可热。在辽宁也不例外,各色各样的农家乐数量不断激增,生意好到爆。
“农家菜的显著特点就是天然、味道纯正。”“农家乐”现象让他隐隐约约看到,消费者对生态健康调味品的追求,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边是希望吃天然调味品的消费者,一边是每年以1000多万吨的量被浪费掉的骨资源。商机显而易见。
几经思量,于连富决定尝试用现代工艺和科学技术、设备加工出一种具有民间大骨风味、不含任何化学成分的天然调味品。
方向定了,于连富成立了独凤轩食品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招兵买马,准备在这个国内尚处于一片空白的市场上抡圆了膀子大干一场。
进与退的博弈
还没踏出第一步,问题就迎面而来。
研发技术人才到哪里找?
要开创一片产业蓝海,仅凭自己一个人绝对不可能。“要做的东西太新鲜,风险太大,极具玩票性质,除了我这个‘疯子’以外,我还需要伙伴,需要志同道合的人。”
站在骨类调味品市场门外,于连富看到了这片蓝海的波澜壮阔,脚却迈不进去,心里干着急。如果这时候退缩,损失的只是时间;如果坚持,便独享这片蓝海。
选择并不难。一次和朋友聚会,于连富偶然得知日本已经有骨类调味品在市场上销售,并且很受欢迎。他马上去日本买回了产品,并带给以前接触的专家同行,苦口婆心地向他们一一分析做其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市场空间。跑遍了大江南北,两位来自沈阳工业大学的教授终于同意加入了研发阵营。
“日本骨类调味品的现在,就是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明天。”凭着这份信念,于连富拿出先前开办禽畜品加工厂时存下的几百万元资金,准备大刀阔斧干一场。
“当时所有同行都说不成。他们的逻辑是,用骨头来做调味品在国内闻所未闻,做不做得出来?市场会不会接受?这些都还是未知数,现在便倾力投入无疑是一场豪赌,很可能输到倾家荡产。”于连富说:“他们都笑我是疯子。”
研发工作刚开始,于连富便被一大堆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生产骨类调味品需要运用什么设备?哪些技术?工艺流程要如何把握?尽管日本已经有骨类调味品,但产品基本是针对日式拉面生产的高汤类调品,而他想做的骨类调味品是要对骨头进行全面利用,产品也应该多样化。
于连富一边花重金聘请了当时国内做化学化合类香精的专家,一边引进相关技术,希望把这些技术进行变异、延伸、革新,再将其嫁接到骨头上运用,研发出骨类调味品。
事实上,有不少人建议他直接做化学化合类香精。这个市场明朗,风险可控,赚钱轻而易举。“犯不着和钱过不去!”于连富不是没有动摇,作为商人,他喜欢赚钱带来的。可是,只是一时,他更追求一种阵痛之后的舒畅,只有开启产业蓝海,才能带给他这种感觉。
做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非常难。研发新产品就像是个钱窟窿,深不见底,钞票不断被砸进去,却迟迟看不到有回报的那一天。
同时,亲朋好友的反对也让他左右为难。“父亲还曾为此要和我断绝关系。他说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赔进去,这是在败家。”
那段时间,于连富时时刻刻都在挣扎,到底要不要继续坚持?如果现在放弃,至少钱还没有用完,重新做畜禽品加工也能东山再起。他明白,做创新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种“创”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做烈士,概率大于80%;第二种是造就一个新的产品,引领一个新时代,这个概率小于20%。
挣扎归挣扎,于连富仍然没有停止摸索。当研发团队研制出了一整套对畜禽骨综合利用的技术时,于连富面前又横亘上一道坎――钱花得差不多了,要进行规模化生产,就需要更多的资金,他拿不出来。
怎么办?是向银行贷款继续投入,还是把项目放一放,于连富有些犹豫。
研发团队一名专家给他出主意,可以把骨头产业链上的某几段外包出去,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在短期节省资金,风险更小。
于连富欣然采纳。
就这样磕磕碰碰,2000年10月,于连富和他的团队成功将一根根骨头加工成了不同的骨油、骨汤、浓汤、白汤、高汤、清汤、红汤等,还研制出不含有任何化学成分的骨髓浸膏天然骨类调味品。
好东西怎么卖?产品生产出来了还远远谈不上成功,只有将产品推广出去、卖好了,才能和成功扯上关系。
在骨髓浸膏面世之初,其主打的天然、绿色概念很快赢得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青睐,但却得不到消费者的追捧。于连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如果产品卖不出去,之前的努力和投入全都打了水漂,舍掉了孩子结果狼还没套着,这太亏了。
但是怎么才能让消费者了解?凭借产品外包装上的“天然、绿色”大字?还是“90%是鲜禽骨天然提取物,10%盐成分”的产品说明?于连富开始思考,只有让消费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健康美味,市场才有打开的可能。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传统调味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超级市场,以家庭消费为主。“既然产品和普通调味品有区别,那么是不是也要选择一条不同的渠道来做销售?”
如果将产品放在上述市场销售,涉及环节多,且市场反响不一定好。于连富想到自己以前做畜禽品加工业时同样需要调味品,为什么不把这些企业作为潜在客户?一旦谈成一个订单,不仅量大,而且更容易打开市场。
凭着与生俱来的一身硬气,于连富开始在各个肉制品加工厂之间周旋。他先让加工企业用自己的产品,如果对方不会使用,就免费帮着做技术,直到手把手教会了客户,客户看到效果了,才收钱。
通过这种销售方式,于连富慢慢打开了市场,战火从最北边的黑龙江烧起,沿着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双汇、春都、统一、康师傅、海底捞、德庄、小天鹅、三全纷纷被攻克。
与此同时,于连富一刻不曾停止创新的脚步。每年坚持拿出销售收入的5%作为研发经费,公司40多名研发人员共研发了近900多种产品,使畜禽骨的综合利用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最高化。
产品不断被研发,麻烦也随之而来。独凤轩的销售人员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变得不是很“了解”公司的每一种产品,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要向客户推销产品中的哪一类,因为实在太多了。
“产品太多,使得整个企业臃肿不堪。”研发新产品的初衷是要迎合市场需要,保证企业走得更顺畅,而不是成为企业的累赘。要让胖子快跑,只有瘦身!
于连富的大刀向产品线砍去:保留销售排名在前100名、大客户指定的、具备大行业开发潜力的产品,其他的产品全部砍掉,同时还要保证每段产业链上至少保留5个产品。
2006年,独凤轩从持续亏损转向盈利。这一年,它不再形单影只,这块空白市场上开始有了附和者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近200家香精企业开始仿制骨髓精膏,骨类调味品的商业地图被争相仿制。
即便追随者无数,于连富和他的独凤轩已经早早地走在行业前面,并得到了国家认可。
2007年,国家发改委到东北三省调研,针对好几个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资源枯竭的情况,提出扶持对资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的计划。这个计划得到国务院总理的支持,还设置了专项奖励资金,独凤轩生产的骨味素由此获得了1300万元总理基金的支持。
逆风船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于连富意外地一举夺得骨类调味品的头把交椅。
“没有人会怀疑那场金融海啸的威力,但很多时候我们是被一些假象所蒙蔽了。”在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时,独凤轩和全国数以万计的企业一样受到了冲击,销售订单大幅下滑,员工士气不振、精神萎靡。
2008年10月,于连富紧急召集各区域销售经理开会,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
第一个销售经理上台,开口就是:“今年因为金融危机,所以销售情况不大理想……”随后,连续有5个销售经理都以类似的话作开场白。坐在台上的于连富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到第6个销售经理上台发言时,他实在忍不住打断了对方的话,“如果你还是要说因为金融危机,所以销售情况不理想,那你可以不用说了!”
他问在场的所有销售经理,什么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金融危机对什么行业影响大?什么行业影响小?竟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
在于连富看来,金融危机对餐饮食品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没有人会因为金融危机就不吃饭或者少吃饭!”
正是基于这种肯定,于连富一反一贯的稳健作风,赌下了两枚重磅棋子:
其一,斥资一亿元兴建了国内最大的骨类生产基地。
由于当时国内的经济环境十分糟糕,物价低到了极点,只要给个饭钱就有工人来干活,这无形中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再加上当时的建筑材料、设备的价格也到了最低点,建设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那个时候抄底建基地,于连富为独凤轩间接省了近3000万元。
其二,增加23个销售区域,将销售网络覆盖到全国,并再次对原有400多种调味产品进行整合瘦身,形成200多个品种的产品规模。
两大棋子落地,独凤轩全年销售额不降反增,比上一财年增长了35%。
制度不健全,培训工作创新乏力制度的不健全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体现,在宏观层面,尽管国家强调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办学主旨,同时要发挥高职院校对社会的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功能,但至今尚未建立大职业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与体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校内学术教育和社会培训如何有效衔接合理分工的制度也没有建立。在微观层面,现在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尚无法利用学校的合力顺利开展,片面地依赖开展培训工作的个别部门单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使培训业务宣传拓展和培训实践操作都遇到相应的阻碍,从而限制了培训工作的规模化发展;一方面使得培训工作无法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无法在培训体系架构、培训内容设计实施等方面展开深入有效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CDIO企业培训模式基本路径
2000年,瑞典皇家工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历经4年的研究探索实践,组成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创造性提出了CDIO教育模式,该模式因其拥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培养了一批批实用技术型应用人才。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操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将教育过程放到具体情境之中体验学习,实施“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教育和学习”。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系统调研、构思,设计开发出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高职院校企业培训存在的劣势以及酒店企业很难接受并认可高校为其提供的培训模式和培训课程的现状。CDIO的企业培训模式的基本路径是:系统构思培训方案,以需求调研分析为前提展开培训——设计培训课程包、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组建专兼职培训团队、融入体验式培训——考核、评估培训效果、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该路径具体解析如下:
(一)构思阶段
CDIO企业培训模式,着眼于整体培训方案的构思,通过调研发现企业“现存的实际问题”,把握企业的“症状”,并系统化构思“培训要解决的实际任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培训工作。
1.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组织专家培训团队对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及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诊断,并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咨询服务工作。
2.提供定制培训的具体课程包。根据访谈和调研,诊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3.提供服务渠道。发挥旅游学院校政企战略联盟的平台作用,帮助规模较小的旅游企业管理者或基层员工根据需求提供赴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挂职、顶岗研修以及赴旅游院校学习深造的渠道。
4.旅游企业学历提升项目。发挥教育机构的特长,与人力密集型的酒店行业开展大专学历提升项目,联合开展招生&招工工作,对于酒店招聘来的员工,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在酒店组织开展成人高考前培训,通过成人高考的员工,由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在酒店进行课程讲授,通过课程考试的员工将获得成人高考学历。
(二)设计阶段
设计是CDIO培训工作最重要的阶段,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
1.模式设计。通过调研发现酒店真正的需求,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找出哪些是理念方面的问题,哪些是知识或技能的问题,哪些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区分是应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还是具体课程培训,是学习渠道的提供还是其他学历教育的实施,还是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继而有针对性的再调整培训工作目标,量体裁衣并分阶段地为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供具体培训课程为例,可设计开发以下课程包供选择:(1)旅游企业管理层领导能力提升课程包,包括情商塑造与管理、高效沟通策略、激励管理、打造高绩效的团队、执行力提升等课程。(2)旅游企业一线员工基本服务技能培训包,包括酒店职业规范礼仪、点菜员点菜技巧(膳食营养搭配)、餐饮服务技巧、客房服务技巧等课程。
2.培训团队设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及培训课程的选择,确保最大化实现培训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团队中既有高校教师、又有行业高手,高校教师具备完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行业高手掌握行业前沿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动态,如此打造的培训团队,确保能够对培训企业科学把脉,并有机融合授课内容,取得最优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设计。根据培训课程和企业培训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设计培训方法,改变单纯的知识讲授,增加互动型、讨论型、情境型、模拟型等多种培训方式,融入体验式培训,学习者通过在拓展性游戏等真实或仿真环境中的个性化活动,获得自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三)实施阶段
1.培训实施过程。(1)教师方。教师由过去的学习支配者,转变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中心地位,是自我发展的主体。除每次课的主讲教师外,全程设有培训助教,讲学员采用分组的方式,一个助教负责6-8位学员,辅助专职培训教师完成对该组学员的作业布置、资料积累以及对学员的观察跟踪等辅助培训工作。(2)学员方。CDID理念注重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学员进行协作学习、游戏体验和沟通交流,形成对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进行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3)企业方。企业方应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对与企业的意义和价值,尤其企业高层或是人力资源管理层要亲自参与培训全过程,认识到“培训不是万能的”,“不能依赖培训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但是要通过培训培养起员工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在当次培训结束过程中和结束之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跟踪、落实和反馈机制。
2.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培训课程由校内外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因此首先要注意围绕培训目标系统设计培训内容,围绕重点解决的问题实施培训;同时在培训内容前后衔接上,避免内容的重复,注重内容的前后层级性渐进提高和能力培养的逻辑上升。(2)培训过程的资料积累。企业培训往往不能连续大课时量进行,往往需要多次、长线完成,因此尤其要注意培训过程材料的搜集整理,譬如学员在每次课堂上的发言、拓展游戏的参与、课后作业的提交,以及不同学员在每次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均由专业培训助教通过文字、照片、录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资料的获取和保存,同时根据这些资料完成对每个学员的培训效果的全过程评估和考核,发现其进步点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下一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四)操作阶段
CDIO培训模式在“操作”阶段主要是通过评估学员学习效果,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对组织效率进行提升等,以及对员工实施优胜劣汰。因此建立了四层评估体系,第一层是反应层评估,即在企业培训结束的时候通过调查来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了解其反应和感受;第二层是学习层的评估,即对于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来了解学员对于知识和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三层是行为层的评估,即衡量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前后发生的改变,来判断培训对于员工的具体影响;第四层是结果层面的评估,即检验培训是否对于员工的工作和企业的经营等起到了具体的作用。
CDIO企业培训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系统化构思和设计提高了培训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
以往高校对企业培训,大多数是现有的通用的教材或一些资料,没有针对性,往往是针对每个“点”的单纯课程讲授,提供的主要是短期讲座方式,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更不能和具体酒店企业的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CDIO企业培训模式植根于建构主义理论,着眼于整体培训方案的构思和实施,系统化构思与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实施培训课程,开创了一种通过设计创造个性化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情感、信仰和感受的体验式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教育者给学习者提供主动学习体验的机会,使学习者能够通过体验深刻理解与技能相关的抽象理论概念,改变枯燥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职业能力获得快速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提升得到有机结合。通过培训,协助学习者在建构个人知识与能力的同时,知识结构得以建构和完善;通过在培训中与学员充分互动,“做中教”,以解决酒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保障了培训效果的针对性。
(二)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弥补了以往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以往培训者本身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培训教师队伍,基于CO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团队的打造,师资既包括高校资深教授、有着丰厚的理论功底;又包括行业一线总监经理、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用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样一支培训队伍互为补充,弥补了以往高校培训理论强、实践弱的状况,带来良好的培训效果,打造了培训团队的口碑与品牌。
(三)体验式培训方式的融入激活了学员潜能
基于CDIO理念的培训模式,强调建立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确保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目标的实现。体验式培训方法的运用在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协助学员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体验)——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实践(企业的具体活动)”的过程,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做中学”,相对于传以往高校对企业培训,侧重通过即时的感受,提高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注重观念、态度,强调在具体的学习情绪中通过体验来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内在潜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完善的评估和反馈体系改变了以往培训环节的缺失,保障了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向关键环节和生产业滞后的制约
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既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包括: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中,消耗资源多、环境污染大的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比重过大,―些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而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产业发展不足。但也有不―致的看法,主要包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具有适应市场需求、朝着升级方向演变的特征,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呈现某种低度化和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的特征。甚至有人认为重化工化并不是工业化所必经的阶段,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中,既有对实际情况的解释性观点,也有根据矛盾、冲突和理想状况提出未来调整的方向。它们之间在各自的讨论区间内有―定的合理性,但有一些问题只是表象而非本质,尤其是对产业结构评判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目前尚没有―个统一的意见,也导致了在产业结构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根本上来说,评价产业结构应从最基本的原则,即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原理和产业结构的功能来考察。前者主要是关注生产要素配置的短期和静态效益,而后者关注长期和动态利益,不仅包括增长效应,还应包括协调效应、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
按照上述标准,我国产业结构基本上适直了需求变化,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生产要素虽然没有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但呈现出向生产率增长率高的部门转移的趋势;协调效应、分配效应和就业效应不理想,环境效应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但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系的不协调,也就是说,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不协调转向关键环节和生产业滞后的制约。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起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首先,由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很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虽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释放的条件下爆发的,加快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较强,从低谷到恢复到高速增长所需时间也会长一些,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支撑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第二,“十二五”时期,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效应递减,而其他新的技术革命还在酝酿之中,美国过度消费模式也将发生一定改变,由此决定外需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有所减弱,内需将成为更加重要的驱动力量,将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近期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内需,尽管我国试图改变消费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以投资带动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强化,将面临更加突出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及结构调整方面的要求。
第四,“十二五”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既要考虑近期扩大内需带来的结构变化和“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要着眼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着力培育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高增长性行业。
二、“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要求
(一)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立足我国大国国情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中近期扩大内需及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二是处理好参与国际分工与改善贸易条件的关系,坚持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原则;三是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促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原则。
(二)调整目标和思路
作为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同于填平补齐的数量调整,应立足于我国产业发展基础和解决结构性矛盾,着眼于形成我国的动态比较优势,提高国际分工地位,获取更高的国际分工利益、资源再配置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其核心并不表现为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变化,而主要表现为从产业链、价值链的角度突破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应是强化薄弱环节,继续发挥其增长效应,提高结构的分配效应,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环境效应,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宜按照以下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资源再配置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筑四大格局:―是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化格局;二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合理化格局;三是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相结合的复合化格局;四是工业新型化与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融合化发展格局。
(三)战略任务
1、着力突破关键环节,加快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
针对我国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来自过度偏重加工制造,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加工制造能力,
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全球竞争来看,这种加工制造能力都呈现过剩和过度竞争的态势,但我国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品牌和专业化服务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产品少,关键设备、关键部件、关键原材料仍然高度依赖进口,使得我国国际分工地位低下、贸易条件恶化,并带来比较突出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要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改变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生产业发展滞后和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剧等问题,摆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就是要突破关键环节薄弱的制约,通过强化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和品牌等关键环节,加快生产业的发展,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增加在全球产业链中高附加值产品和环节的比重。
2、促进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分工方式和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
对单个企业而言,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这是微观问题。但如果绝大多数企业都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或非价格竞争,并带来能源资源环境问题,那就是需要国家战略和相关体制与政策进行调整的宏观问题了。况且,竞争战略与增长方式和技术进步方向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如果竞争战略以追求低成本为定位,那么在企业行为上,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则将沿着按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径,靠大规模的自动化设备更新来实现;在政策上,也将产生降低资源要素价格的诉求。如果竞争战略立足差异性、个性化的需求,则需要靠研发、设计、市场调研、响应速度等能力建设和无形资本投资来实现。也就是说,是采取价格竞争战略还是采取非价格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应该从战略的高度促进我国企业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的转变,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分工方式和技术进步力式的路径依赖。
3、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改善市场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就是号称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过去对有碍自由竞争的大企业实行反垄断,今天在全球化竞争中也在放松管制,让本国厂商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垄断地位。这是因为提高国际分工地位不仅取决于产业技术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产业组织结构和技术能力所决定的市场势力。仅有技术能力的提高,如果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未必会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相反,仍然有可能是贸易条件恶化,就像现在即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份额,即使是我们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却由于我们产业组织结构混乱,不具有定价权,价格谈判屡遭失败,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当今全球市场结构中,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参与的领域基本上是完全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的,而在发达国家的―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中,却是垄断竞争的。因此,谋求能够提高国民福利的市场结构,应该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之一。
4、利用甚至整合全球资源,推进国际化经营
21世纪以来的高速增长,显示出全球化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优势。同时,历史证明能源、资源的供应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有可能成为政治问题,过去一些战争的爆发,无不与能源资源相关。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工业化继续深化时期的大国,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强劲。对此,我们既要提倡发展方式转变,也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国内经济发展对重化工产品的实际需求和创新资源不足的制约,以国际的视野来解决我国资源、技术等供给不足的矛盾。通过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三大矛盾,按照产业链条建立我国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一是缓解专业性技术人才等高级要素不足的制约,在立足自主本土自主创新的同时,到发达国家创新聚集地设立研发设计机构,走“技术外取”的道路。二是解决国内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努力推进重化工业的国际化经营,海外联合采矿、联合建厂。大力支持与相关国家的合资合作,共同开发资源。构建外部战略资源能源的稳定供给体系,搞好能源资源的全球战略布局。三是延长产业生命周期,积极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辟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将我国一部分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的产业及时向外转移。
5、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多、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时期,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要求则越来越高。同时,国际上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新能源和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重点。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支持,新能源和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未来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点之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也应是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应对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是适应全球发展趋势,都要求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能源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一)以突破关键环节为重点,提升产业分工层级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是要解决我国长期居,于价值链低端和能源、资源、环境难以为继的问题,重点是要通过制度环境的塑造和政策支持,强化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和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一要强化研发设计,推进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趋加深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随着我国产业技术水平的积累,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提升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地位成为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也只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才能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过渡和转变,从依靠资源能源投入为主向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为主的转变。
二要强化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培育。在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密切,市场反映速度和品牌认知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强化供应链管理和营销创新成为创造利润来源的重要渠道。支持企业建立营销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培育品牌就成为我国企业提升价值链分工的重要方向,成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二)推进产业之间融合与互动,提高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1、继续扶持农业,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由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但比较稳定所决定,未来农产品需求将呈稳步增长态势,而农产品供需的结构矛盾和品质要求将更为突出。因此,保护农业生产能力,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对农产品加工和对农业的服务能力,仍将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线。重点是大力支持农产品高品质化、生产分
上专业化、生产方式科技化、产加销一体化和产业功能多元化,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良种化、功能化和可持续化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生产体系。
一是以形成年产1万1千亿斤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切实保护好耕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把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三是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四是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支撑条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的期货市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2、在多层次发展中,有重点、有差别地加以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大量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和城市化仍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城市化和消费升级双动力带动,重化工业。还将有一定发展。但是,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和大国国情,又决定了简单重复发达国家过去走过的大量消耗资源的道路难以为继。前几年石油、铁矿石等价格的大幅度增长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西方发达国家多数是经历了比较长时期的工业化过程,而我国要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完成这一过程,就有可能使得原材料工业在较短时期内经历由兴盛到衰退的过程,在经历高峰时期以后产能过剩矛盾将十分突出,工业结构将面临大的调整。因此,应在多层次发展中,未雨绸缪,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特点,有重点、有差别地加以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促进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高研发、设计和文化含量,提升分工层次。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吸纳就业的重点领域,关键是要提升分工地位和改善贸易条件,重点强化设计和新产品研发,立足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培育自主品牌,支持营销网络建设,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二是强化和提升原材料工业,促进传统工业的新型化。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能源、原材料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在“十二五”时期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关键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工艺流程再造,尤其是要适应制造业对原材料工业的更高要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加快兼并重组和布局调整,推进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实现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新型化。促进企业技术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工深度和资源转化能力,促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加快淘汰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学工业等原材料型重化工业落后产能。
三是重点支持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特征的装备制造等机电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像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高加工度工业,一方面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较快,通过它们的产业关联和技术扩散等,能够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更能够促进整体经济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它们往往构成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部门。必须立足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予以优先发展。
3、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生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发展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消费拉动的服务需求,二是分工深化和信息化带动的服务需求。前者主要表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个人平均寿命的增加等,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有了更多和更高的追求,因而产生了更多的个性化、便捷化等方面服务需求。对于后者,由于分工深化、生产力水平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将变得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商品的种类将趋于多元化,商品的效应将趋于个性化人Jj生化,商品生产对加工制造环节之外的相关活动或服务业(如市场调研、研发、设计、产业化及测试、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营销、品牌、售后服务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回收预处理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决定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深。如前所述,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成为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表现为产业链不同环节,而从产业分类来看则表现为生产业。也就是说,关键环节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生产陛服务业的滞后。而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服务业所占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生产业比重上升所致。生产业通过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基础上,通过研发、设计、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专业化社会分工的效率;二是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交易成本,比如金融保险、批发、物流、交通、通信、会计、律师等;三是各种信息、技术、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因此,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需要重点发展以下领域:一是以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软件、金融、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企业工程服务为主导的生产业;二是满足消费升级的房地产、商贸、旅游和社区服务业;三是满足人们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需求的公共服务;四是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承接发展国际服务外包。
(三)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尚难以出现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具有极强带动作用的电子信息产业,因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可能是1~2个产业,而是一批产业或产业群。这些产业群将主要从解决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面临的能源、原材料短缺、环境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中产生,同时,也包括立足于未来我国需求升级要求的产业。
1、与低碳经济相关联,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设备、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
2、先进交通运输设备产业(“下一代汽车”、高速铁路、大飞机、城市勒道交通等)。
3、下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下一代互联网等下一代信息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业。
4、纳米材料、新型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5、生物农业(尤其是种业)、生物材料、生物化学、生
物医药、生物能源等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产业。
6、环保设备制造和环保工程及其相关服务产业。
7、医药制造和医疗、保健、护理等健康产业。
8、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策重心由结构,幽攻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兼顾结构性政策转变
要在加速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发育的同时,通过政策弥补市场信号扭曲和市场失效。适应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产业结构矛盾由部门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向关键环节滞后的变化,政策重心应由过去的部门(结构性)倾斜,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兼顾结构性政策转变,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支持生产业的发展。
(二)强化制度创新,为促进分工细化深化和向主要依靠非价格竞争转变提供制度性条件
分工细化深化和实施非价格竞争战略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条件。应该围绕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一是加快与政府职能转换相关的财政体制、政府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完善。二是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环境保护机制。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法规的建立健全,为促进分工深化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制度性保障。四是适应去过剩产能化的要求,建立过剩产能正常退出机制。
(三)促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快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条件。如风险投资机制、技术鉴定、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创新型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实业资本的合资、合作机制;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技术产权交易体系等。
二是制定和完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对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如增加对研究开发的资助,建立专门的担保体系;完善对高技术企业及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优惠与加速折旧制度等。
三是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集成创新互动结合,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性局面。
四是完善产业技术供给体系,增强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能力;同时,关注技术升级方向性问题,组织和支持有利于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外部效应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作和联合攻关,建立合作研究机制。
(四)继续加大对教育、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提升要素禀赋
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增长方式的关键是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的提高。着力于提升要素禀赋,要继续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12年教育免费制度和职业教育补贴制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降低受教育者的投入成本。
(五)加强金融创新和公共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围绕服务中小企业,加强金融创新,促进非国有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搭建试验、检测、检验等公共平台,为企业和农民提供高质量产品提供外部支持。同时,支持关键工艺技术攻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六)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促进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一是对战略性产业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持之以恒的支持,争取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和谈判地位。重点保护和扶植对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和通信设备,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并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产业化全过程加以推动,从资金投入、政策措施、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加以支持。
二是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一方面要打破开放度较低的行业的垄断局面,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攻坚,加快银行、保险、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等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大引入民间投资力度,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推进加工制造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和规模化能力,提高集中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总承包商),促成一大批专业分工明确、特色突出、配套制造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制定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通过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应该高度注意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制造业排头兵企业和服务业关键领域的控制。
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资金;产业扶贫农村发展;对策建议
中国的农村扶贫政策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在由政府主导下的全社会扶贫,政府主导扶贫政策的制定,同时主导资源和人员的调配,多年来,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多方参与,通过行政的力量动员和安排党政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有力地推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和农村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扶贫开发的成就举世瞩目[1]。截至2015年,宁夏贫困人口由101.5万减少到58.1万贫困发生率也由25.6%下降到14.5%,农村贫困家庭户大幅减少,收入水平快速、稳步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人地关系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扶贫开发基本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向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2]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分配,逐渐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成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面临的发展障碍仍然较为突出,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亟需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和政策,突破过去长久以来“输血”式扶贫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加大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力度,统筹少数民族扶贫工作,把握家庭户的实际需要精准滴灌,精准监测、跟踪管理的新路子,加快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3]从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民族地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摘帽”任务,该政策是我国新时期下扶贫开发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开展精准扶贫战略,核心是因户因地施策,从致贫原因入手,明辨贫困类型,区分贫困差异,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目前,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不仅规模大、分布广,情况复杂,脱贫摘帽难度大,更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国家级贫困县地区的发展和转型、贫困家庭是否脱贫事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败。文章旨在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典型区域的调查,归纳并分析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新时期下实施的精准扶、精准脱贫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障碍,进一步探讨未来4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攻坚政策创新与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提供必要的指导,为实现全面脱贫摘帽任务,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1 精准扶贫的内涵
2013年,总书记在调研时,就提出“精准扶贫”概念,重点强调扶贫任务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并指出“实施扶贫开发,不仅要整体联动、有普遍的要求和策略,还要强调重点、突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2015年6月,在贵州省组织召开的“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重点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并积极提出“四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精准扶贫开发理念和攻坚计划。“四个一批”指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从而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六个精准”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 调研数据分析
2.1调研方案
按照统计原理,此次调研分成3组,分别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级贫困县海原县和同心县等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共覆盖两个县,随机抽选了四个村105个家庭户,开展了对当地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情况的调研,同时深入该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具体落实程度,对个扶贫开发的各利益方(4名村干部,39户贫困家庭、11户脱贫家庭、52户非贫困家庭)进行相关问题的问卷调研和访谈,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02份。
2.2 调研问卷的统计分析
受访的农户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36-60岁之间,比例达到67%,贫困县的村落的劳动力较少;同时接受调查的家庭户成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高达81%,而非贫困家庭人口学历基本上在高中及以上。半数以上的受访农户极其重视国家开展的精准扶贫政策,然而具体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农户户仅有31%的人,而且在贫困家庭中,有51.85%的人认为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对自己有帮组。
2.2.1 基础设施帮扶是贫困县村落家庭户的最大需求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几乎所有贫困户都有强烈的脱贫遗失,然而受制于自然条件,希望政府能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帮扶,分别占样本的52%、12%、12%、13%、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户的最大诉求,其中从事农业生产是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达到了75%,有大部分农户希望通过发展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和养殖来增加收入以脱贫致富,还有少数农户希望政府能设立门槛较低的农村创业专项资金,加之自己已有的相关技术,自主创业以帮助家庭致富。
2.2.2 特定区域的贫困户需求反映了致贫因素的差异性
区域内不同功能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和不同程度的相互依存关系,区域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拥有较好的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而落后区域拥有土地、原材料、劳动力和生态资源优势[4]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由于资源、观念和环境的限制,贫困县的贫困差异也有极大地不同,致贫因素和类型更是存在区域性特征。此次实地调研、考察发现,就宁夏而言,贫困家庭户致贫的原因是农户主要从事低级、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收入渠道单一,比例达到了40%,然而在自然环境恶劣的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寡,基本上是属于看天吃饭的地区;同时,占30%的农户认为家庭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也是该地区贫困家庭的重要因素,从问卷和实地考察得知,该区域的家庭户成年劳动力且能够劳动的人数较少,大都数家庭至少都有2个及以上子女需要抚养,比例达到了54%,却只有1个劳动力的家庭占到了46%;农业技能和素质低、子女上学负担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抚养老人和疾病等都是该民族地区贫困户陷入贫困的重要因素。
贫困户的贫困需求也也有极大的差异,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抚养和赡养负担较重的贫困户极力希望政府能够切实给予相关社会保障帮扶,减轻家庭负担;那些认为因自然环境恶劣致贫的贫困户希望政府能够改善基础设施,帮组他们抵抗自然灾害。我们还了解到,部分农户的子女虽有一技之长,主观上想通过自己创业来改变现状,然而缺乏启动资金和相应的社会环境,这部分人希望他们能得到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由此可知,贫困户的致贫因素及诉求与该区域特定的贫困特征是相吻合的。
2.2.3 贫困户的年龄结构影响帮扶诉求
60岁以上的贫困户的诉求多数为社会保障、医疗和解决生活困难,相应在自主创业和主动生产方面的意愿降低,明显趋于保守,此年龄阶段的贫困户大都选择“节源”型帮扶,这说明解决自己生活问题是60岁以上的贫困户最为迫切的诉求,当然,仍有部分贫困户有一定的生产意愿。
60岁以下的人虽以从事种植业为主,但有不少人通过外出务工和经商获得收入来源,这部分人的主要帮扶诉求希望获得相关技能尤其是劳动转移技能和资金上的支持,由于他们年轻力壮,劳动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都较强,强烈希望通过创业和发展特色农业来脱贫致富,相比较于45岁以上的贫困户,对社会保障和医疗的诉求比例要小,这表明年龄越小,主观上越希望提升自身能力获得持续的收入,属于积极开源型,即贫困户对“生产发展型帮扶”的诉求较大。
2.2.4 自然条件影响贫困户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在调查的农户中,约有46%的贫困户都拥10亩土地左右,且田地集中连片,特别适合规模化种植,占47%的农户都希望从事村里特色农业的发展,部分家庭户也通过种植枸杞、葵花、核桃等实现了脱贫,然而许多贫困户主要的作物却是经济价值较低的玉米,附加值不高,收入有限,尚处在贫困中的家庭也希望种植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作物增加收入,然而该地区历来较为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加之相应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很落后,尤其是灌溉条件较差,这严重制约了村里特色农业的发展,尽管贫困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强烈积极性,但自然条件带来的风险令他们望而却步。因而,如何突破自然环境的制约,加强对贫困户的相关农业技能的培,因地制宜地建立完备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系统成为了真正扶贫致富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当前政府转变由过去输血式扶贫模式到贫困户自己造血模式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2.2.5 贫困户的参与度影响扶贫效果
贫困户参与度指的是贫困家庭户参与制定村级扶贫计划、规划和相关扶贫利益方的互动程度。通过调查发现,积极了解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与扶贫帮扶队建立紧密联系和参与村级扶贫规划讨论的农户对自己是否能够摆脱贫困有较强的信心,农户表示,通过积极参与,一方面加深自身对扶贫政策的理解,重要的是还能够让扶贫相关利益方精确地了解自己的困难和致贫的根本原因,从而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3 精准扶贫政策问题剖析
3.1 完全以家庭收入作为贫困户的唯一识别标准存在缺陷
调查发现,贫困户的识别中有贫困户漏选现象,即真正需要帮扶的人不再扶贫对象之中,有15%的被访家庭户认为建档立卡中漏选了一些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根据贫困内涵的层次,贫困不仅指收入贫困,还包括人类贫困(如教育、健康贫困等)、知识贫困(如信息贫困)、以及生态贫困,这四类贫困体现出递阶层次的形式:收入贫困体现经济发展向度、人类贫困体现出人类发展向度,知识贫困体现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向度,生态贫困体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向度,逐层递进。[5]目前,我国识别贫困户的主要标准是依据收入状况,用收入水平高低描述和分辨贫困程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在识别贫困户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实施困难,具有难选、漏选的问题。一方面,农户个体真实收入很难准确、及时获知,而且测量难度很大,统计范围也难以确定,所以收入识别标准很难操作,依据收入标准所分辨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差异很小。另一方面,收入无法全面反映农户的贫困状况,更不能反映除收入外的其他方面的贫困状况,如因疾病、学习、婚姻等导致的贫困。由于没有科学、可靠的收入统计口径,尽管有具体的贫困标准线,统计方依旧难以按收入多寡来区分贫困与否,因而只能凭借助村民民主评选出或由村民集体推荐等方法实现贫困户的选择。虽然该办法操作便利,但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极易受人操控,致使漏掉真正的贫苦户。另外,由于指标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每个人的诉求,处在贫困边缘但又确实贫困的农户很容易被忽略,这会加剧农户之间的矛盾。
3.2 农村缺乏对贫困户的跟踪管理,尤其是政策性转移人口
目前,由于精准扶贫机制尚不完善,扶贫相关利益方仅重视如何降低相关脱贫指标,忽视扶贫的重要过程。由于贫困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具备的知识技能不佳,等多地暴露于风险事件(如自然灾害),加之穷人拥有可以用于风险管理的资产少,贫困家庭更加具有脆弱性,这一观点已经广为接受[6]经过此次调研发现,许多脱贫户自主发展能力和承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因灾、病和社会适应性弱等原因返贫率仍然较高,比如,不少生态移民等政策性转移人口表示,转移前的所在地给予了一次性的帮扶,暂时性地到了城镇,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技能和持续收入来源的转移入口,面对较高的生活水平压力,不得不重新回到临近的农村,依旧过着贫困的生活,基层缺乏一套对贫困户状态动态监测、跟踪管理科学、系统的机制,这样很易造成“被脱贫”、现象。
3.3 村级扶贫组织不够健全,缺乏高素质的专门帮扶队伍
精准扶贫成功的关键在于基层组织能否高效地落实相应的具体政策和规划,是保证精准到户的基本单元,基层队伍扶贫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巨大,因而拥有一支素质高、积极性高、觉悟性高、行动力高的帮扶队伍对于具体开展扶贫开发的行动有位重要,但由于扶贫组织结构缺乏征对性,实施队伍人员不足,通常是一人兼职多种植物的功能,且这些基层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仅有小学水平,这很难适应极其繁重的扶贫工作任务。另外,受访的村干部表示,他们连最基本的稳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管理扶贫日常工作的人员一班都是自己在家里进行,扶贫工作力量和组织薄弱,尤其是村、镇两级缺少专职、稳定的帮扶工作人员,村一级帮扶工作任务主要由村干部全部承担,这极大地降低了扶贫策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4 缺乏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门槛高
调研国家级贫困县基层单位大多认为财政给予专项扶贫资金基本无法满足扶贫任务需求,通过层层分解,最后,村级组织获得的扶贫资金满足不了整体的扶贫要求,加之国家级贫困县自身财力薄弱,分配资金的能力欠缺,这更加剧了村级扶贫资金的到位难度。如,同心县杨家湾村的村支书表示,他根据村里的贫困状况和实际扶贫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划,然而就因为扶贫资金不足、资金使用的诸多限制、门槛高而无法付诸于实践,另外,由于扶贫资金少而分散致使使用效率低,发挥不了规模效应,扶贫效果往往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如,有村民表示,尽管知道有专项的互助资金,但却完全不知道如何获取及使用,使用过互助资金的对其的反馈也不是很看好,认为资金太少基本做不了什么,因为程序麻烦而干脆不用的现象很普遍。
3.5 贫困县的基础建设较落后,尤其是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亟须改善
多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在这些国家级贫困县投入了大量的基建资金,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观,但村与村之间,村与主干道之间的公路仍然非常落后,部分贫困县交通通达程度较差,这也极大地限制该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某县村里道路泥泞,居住环境十分恶劣,目前还尚未实现便利通达。与此同时,某些区域乡村公路规划时缺乏对本地区交通需求和地理环境状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部分道路重复建设更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建设浪费。此外,贫困县地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水利灌溉、特色农业技能推广度都十分薄弱,加上信息网络建设落后、区域较为封闭、交通物流成本较高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交易成本,这严重阻碍了本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2%的被调研农户希望能加快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加大对水利灌溉系统和农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同时,要求在饮水、信息、网络、住房、交通等方面能的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户脱贫的最基本的保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扶贫政策的落地实施。
4 政策建议
4.1 健全贫困户识别标准体系,因人因地施策、科学地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精确到户,实现靶向治疗,需要在目前已有的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立卡建档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档工作信息与相关资产登记相结合,强化各个组织、部门之间合作,紧紧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系统管理贫困家庭的基本数据信息。同事,为了更加精准地对症下药,精确滴灌,要进一步从多方位、深程度、客观地测量贫困家庭、贫困地区。改变原来仅以收入作为唯一的衡量困的指标,要将家庭户收入和生产能力、可剩余支配能力、购买能力、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贫困家庭识别与区分标准的综合指标体系。依据贫困区域和类型的差异性,精准扶贫应重点对贫困户进行分区(片区、流域)、分类(不同对象)、分级(贫困程度)识别,建立扶贫家庭户实时动态数据库,加强与贫困户实时联系和跟踪管理,对待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户要因人实施差异化的精准帮扶措施。例如,对60岁以上生产能力较差的贫困人口政府要重点解决其生活困难,相应的政策性社会保障要有必要的倾斜;而对于60岁以下,特别是具有较强生产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贫困户,政府更多的应在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更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帮扶,对于那些劳动能力较强的贫困户主要以劳动转移技能培训和资金上的帮扶为主。
扶贫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套科学的瞄准机制,而瞄准机制的确立又依赖于科学的贫困监测,因此扶贫监测对于扶贫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村级瞄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7]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个长期、连续、动态的过程,因而为防止贫困户重新返贫,要建立贫困户的退出指标体系和脱贫户生活状态实时监测系统,适时帮扶,解决返贫、被脱贫问题、不断巩固脱贫果实,比如,对于脱贫户,要实时、连续监测其目前的生活、家庭变化状况,依据与本地区的整体生活条件标准对比,即时改变帮扶对策。
4.2 加快基层扶贫组织、队伍的建设,精准设置专职扶贫公务员,明确权责
县一级是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单位,在整个农村扶贫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在对县内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选择和瞄准。而这种瞄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整个扶贫政策和投资的扶贫效果。扶贫资金的投向、扶贫项目的实施地点和项目能不能取得扶贫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扶贫领导小组和扶贫部门的决策。[8]通过本次调研发现,村级扶贫组织及其混乱,扶贫管理人员缺乏且素质有待提高,因而,健全贫困地区县、镇村等基层扶贫组织,精准设立扶贫专业管理人员,提高扶贫管理人员的素质,明确扶贫管理开发人员的具体职责和权限成为了当前基层扶贫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宁夏民族国家级贫困县地区脱贫摘帽的基础和核心。一方面,积极落实扶贫管理人员驻村机制,加强扶贫管理支援与扶贫对象的联系,实时反馈、解决帮扶过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帮扶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扶贫开发基础工作,设置扶贫专职公务员,明确专职公务员的权责,以优厚的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扶贫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3 充分l挥区域优势,突出产业扶贫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调研的贫困县区域多数贫困家庭缺乏劳动力,在家的普遍都是妇女和小孩儿,许多土地都为充分的发挥作用,由于种植技术、资金、劳动力和传统观念的限制,依然种植的一些经济价值较低的农作物,然而许多受访农户表示想通过发展本村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解决自身就业和致富。为此,贫困县区域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突出产业扶贫在帮扶中的重要地位,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人员返乡从事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强扶贫的队伍,还能借助返乡人员在外学到的相关技术和观念推进产业扶贫的进程。同时,由于农户资金不足,相关扶贫机构应积极地帮助农户解决初始投入资金问题,建立特色农业发展的专项帮扶资金,设置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机构,打通农户产品与销售市场的信息获取通道,全方位地做好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的保障工作。让产业扶贫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贫困地区走向小康。
4.4 加大县级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整合、优化资金的用途,减少审批程序
从与村干部的访谈中得知,他们纷纷表示村级扶贫资金较少,且资金的下方要经历层层审批,获取的难度大,时间较长,扶贫开发工作进程缓慢。鉴于此,县级政府理应强化整合扶贫资金,协调各个部门的扶贫开发工作,合理布局资金的分配模块,强化资金使用的集中程度,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最需要解决的基层扶贫开发工作上,即集中力量扶贫,稳步、快速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效果与效率。逐渐扩大基层组织的资金运用与人事调整、管理权限,加强各级组织资金使用的监管。给予基层扶贫组织尤其是村级机构一定的财权,准许村级机构依据贫困村最为迫切的现实需要,灵活地使用扶贫资金,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上级管理部门可通过实时检查、督促或第三方评估的模式来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资金灵活使用而导致的违法乱纪问题。扶贫项目是否精准,基层组织和人员最有发言权,不少受访干部建议上级应简政放权,把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权下放到县。这样,贫困村农户更清楚他们的直接利益和应该申报的迫切困难,应给予县级、村级部门更加灵活的项目资金使用自、调配权,由贫困村农户代表民主甄选对贫困户增收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作用显著的扶贫项目。
4.5 重视贫困户、贫困区域的协同发展,在扶贫时应突出“家庭户”的地位
加快贫困区域的基础设施、产业与现代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贫困农村内生性、造血式发展,根本解决贫困区域人口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推行扶贫开发政策、推进扶贫开发精准化[16],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和区域特色,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在今后4年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应重视贫困区域和贫困户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加强贫困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土地整治、生态治理工程等的建设和治理,为贫困地区的农户提供一个较好的硬件环境,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贫困区域特有的生态资源、特色农业的后发优势,在以贫困家庭户为主体,相关的基层帮扶机构和队伍为辅的指导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同时精准帮扶迫切需要的农户。随着推进扶贫区域的整体功能转型,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区域的贫困人口,促使国家级贫困县贫地区由生活型向生态型转变。同时,受贫困家庭和农户个体的能力约束,仍有一些贫困家庭或个体存在。这部分人的生活变化和福利改善,需要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策略,以及低保兜底的途径给予妥善安置。
参考文献
[1]王国良.中国扶贫政策――趋势与挑战[M].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6):267-270.
[2]郑志龙,丁辉侠,韩恒,孙远太.政府扶贫开发绩效评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9):251-252.
[3]关于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扶持力度的建议[N].联合日报.2016-8-23.
[4]韩劲.走出贫困循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4):140-141
[5]向德平,黄承伟.减贫与发展[M].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16,(2):28-30.
[6]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2):27-29.
美国时间8月1日早上,宝洁2014财年业绩―与预期相符,全年净销售额与去年几乎持平,仅增长1%。
对于第二次来拯救宝洁的CEO雷富礼(A.G.Lafley)来说,这意味着新任期的第一年平稳度过。上一任CEO麦睿博掌权期间,宝洁净利润下滑了20%,而对手之一的联合利华,净利润保持正向增长,且同期销售额的增速也高于宝洁。
对这家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而言,1%的增长率暗示着第一名特有的困境:庞大臃肿的公司体系抑制创新,使高增长难以为继。
雷富礼重新执掌宝洁后,公司仍没有赶上对手增长的步伐。最新的业绩显示,2014年第一、二季度,宝洁的有机增长率均落后于高露洁和联合利华。
宝洁不想在第一名的陷阱中画地为牢。就在最新财报的电话会议上,雷富礼宣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宝洁公司将专注于包括汰渍洗衣液和帮宝适纸尿裤/片在内的70到80个消费品牌,剥离或退出90到100个规模较小的品牌。
“我们将会创造一个更高速增长,更有盈利能力的公司,它将更加简化以便经营。‘小’将是更好的。”雷富礼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
表面上,站在十字路口的宝洁做出了选择。但一家大公司能否做到“以小为美”,并不在于措施本身。计划保留的品牌合计的销售占比为90%,利润占比约为95%。此举究竟是为了满足华尔街的投资者,还是提升宝洁的竞争力,关键在于精简之后的资源如何分配。
至少,这个中国日化市场的启蒙者,在日渐成熟的中国市场上遇到的瓶颈,恐怕不是削减品牌就能解决的。
5月底,包括欧志文在内的全国数百家分销商赶赴广州,参加宝洁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高层峰会。
今年请来的表演明星是卡玫尔的新晋代言人吴莫愁,此外,品牌展示、鸡尾酒会、颁奖、分区域讨论等流程和往年相差无几。让欧志文感到不同的是宝洁大中华区总裁施文圣的发言。“施文圣提到过去1年分销商利润状况不佳的问题,这占据了他讲话内容的很大一部分。”欧志文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宝洁在华销售额保持增长―在今年年初回应裁员传闻时,宝洁称“过去3年增长了50%,年销售额接近70亿美元”。但“增速放慢了。”欧志文说。
雷富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宝洁处在一个增长缓慢,又高度竞争的环境当中。”面对增长压力,他认为要靠“强有力的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来应对。他也确实为此行动起来。
6月18日,首席财务官Jon Moeller在由德意志银行主办的全球消费者会议上透露“会在未来6个月向市场投放新的品类”。
中国市场的境遇是宝洁第一名困境的一个缩影。
欧志了20多年宝洁分销商。现在的情形并没那么糟。他所负责的生意在去年的增速超过了20%。但也是在去年,他撤掉了一个一线百货的OLAY专柜,“反正已经半死不活了。”
“很多分销商都在问怎么在百货公司渠道做玉兰油”,因为“超市也卖,百货公司专柜也卖,而且超市还一定比专柜卖得便宜”,这样的定位让欧志文很是不解。随着一线品牌竞争加剧,他决定将重点转移至区域性的二线百货或郊县百货公司上。
玉兰油是日化市场上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
25年前,玉兰油是宝洁第二个带进中国市场的品牌。那时主流的本土品牌大宝基础护肤霜售价3元多,而玉兰油要卖到30至50元。没有开架,宝洁团队就把玉兰油搬进百货公司,让消费者得以近距离接触。
在中国市场,玉兰油保持了多年护肤品类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直到去年第一次被欧莱雅反超。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双方打了个平手,到2013年欧莱雅已领先玉兰油将近1个百分点。
“品牌本身老化了,”一位接近宝洁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很多人觉得它是给妈妈们用的牌子。”
“如何变年轻”是玉兰油当下的重点。为此,在2012年,它推出了新的“花肌悦”系列,瞄准以在校生为主的年轻女性消费者群体。
针对这个客群,玉兰油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营销策略―你会在《女友》这样的杂志或湖南卫视上看到它以冰激凌色为主色调的广告,出镜的是一个留着齐刘海的女孩,而不是玉兰油其他系列的御用代言人,比如林志玲;配合它的市场活动则围绕校园展开,比如“晨花女孩俱乐部”、“校园精英挑战赛”等。
在以恰当方式投入了足够多的推广资源之后,花肌悦却没收获预期的目标销量。“还不到目标的一半,”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问题依旧出在产品上。
花肌悦的主打产品是面膜,但单片15元的价格对其目标客户群体的吸引力实在有限―市场份额最高的“美即”每片售价10元,口碑不错的“我的美丽日记”5至7元就能买到。
包装也是败笔。“两个系列分别用了绿色和紫红色,看起来不够年轻,像是给年纪大的人用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为保证旗下各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形象一致,宝洁所有产品的内外包装都要交由美国总部进行设计。如果觉得设计出来的不够理想,决定要换,可能要长达两年的时间。
即便进入中国市场已经26年,宝洁依旧无法解决跨国公司决策链条过长的难题。
另一方面,多位采访对象都对《第一财经周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宝洁是一家非常注重财务回报的公司,如果收益不好它会砍掉这个品牌或者不做。”
其实,宣布缩减品牌策略1年多来,雷富礼曾推出了多项有利于财报表现的精简业务措施。
比如剥离非主营业务。今年4月,宝洁把宠物食品业务卖给玛氏,获得2.9亿美元的现金流;5月又宣布出售医护网络业务。这些都被分析师视做积极的信号―“更多的资金可用于工厂的升级改造以及新产品的研发。”
在获取正向现金流收益的同时,雷富礼还重塑了组织架构,以减少全球业务部门中重叠的岗位,包括合并东欧和西欧的部门、把印度放进“非洲和中东区”;从7月开始,你甚至找不到营销总监这个职位了,所有营销的职能都被整合进新的“品牌管理部”―宝洁认为这样能将品牌资源统一起来,简化决策链条。这也体现了雷富礼“提高生产力”的意图。而在营销领域,宝洁一直以来都是快消行业的典范。
作为一家华尔街上市公司,对利润有要求是对股东的责任。宝洁已经连续58年上调股息,这表明它们不希望让投资者失望。但另一方面,若销售额持续低速增长―甚至下降时仍然上调股息,意味着投入研发等再生产的资金将更短缺。
这使宝洁相比对手更显保守。联合利华虽然也采取了裁员、缩减产品数等措施,以应对增长乏力的市场环境。但同时,它仍在对看好的领域进行投资。今年3月,联合利华收购了净水器生产商沁园集团55%的股份,并希望净水器业务未来能成为销售贡献占比10%以上的品类。
欧莱雅将旗下卡尼尔系列美容美发产品撤出中国市场,但同时收购面膜制造商美即控股,这体现其出专注于高成长性领域的思路―2001年至2013年,中国面膜销售额的年平均增幅达31%,是日化行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不知从何时起,对宝洁而言,规避风险比抓住市场机会更为紧迫。
彩妆品牌Cover Girls曾被引进中国市场,“因为那段时间玉兰油和欧莱雅打得很凶,为了集中资源去保玉兰油,Cover Girls就被舍弃了。”一位接近宝洁的人士说。
宝洁拱手相让的是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彩妆市场。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的数据显示,美宝莲和巴黎欧莱雅两个品牌已占据了中国彩妆类市场近40%的份额。
宝洁还曾在中国市场推出自有品牌:“润妍”洗发水、“激爽”沐浴露,但均因财务回报不及预期,而在推出后不到两年即被“止损”离场。
“自有品牌要求大笔的投入,所以宝洁更倾向于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比如去填补原有产品的空白线,而不是从0到1地去做。”上述内部人士说。
这个办法曾经奏效过。玉兰油原本是一个售价6至10美元的平价品牌,但依靠产品线创新,派生出了定价在10到25美元之间的玉兰油多效修复(Total Effects)、玉兰油新生(Regenerist),以及50美元的Pro-X等系列,从而使玉兰油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品牌的行列。雷富礼形容这是“用极为细分的消费者认知打造的伟大品牌”。
但问题是,当产品线已经过长,“一个品牌承载了太多概念”的时候,仍进一步延伸,会使品牌超出消费者的认知,进而导致销售不利。
2010年,宝洁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占比不过12%的超高端市场增速达142%,大幅领先于高端市场的109%和中端市场的107%,遂决定投放更多高端系列产品,譬如售价30多元的佳洁士3D牙膏。但据东莞分销商员工透露,这些高端牙膏卖得并不好,甚至在有些卖场下架,因为“消费者不认你”。
玉兰油也面临类似情况。美国本土市场用不同系列来区分产品线,而在中国市场,OLAY还多了一层子品牌的概念来强化这种区隔:包括玉兰油、OlayMEN、Olay、Pro-X等―中文和英文两种标识其实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子品牌,前者定位年轻消费群体,后者则相对高端。一个佐证是,BB霜被放在了“玉兰油”旗下,而作为升级品的CC霜则放在了“Olay”的下面。
欧志文也不赞同这种做法,“高端也做,最低端也做,什么都不突出。新的产品线冲起来后蚕食掉了自己的份额。”
今年第二季度,宝洁全球美容化妆品业务的销售额下降了3%。而欧莱雅增长了4.5%。
这个日化巨头在保持第一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守势”。为避免在新品牌上投入过多,而选择在原有品牌上延长产品线,结果反而模糊了品牌认知。
这看起来像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相较之下,欧莱雅是另一种思路。在2009至2011年间向中国市场密集地投放了一些品牌,形成品牌金字塔,消费者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可在这个金字塔内进行消费升级。
过长的产品线,无形中降低了宝洁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宝洁和消费者渐渐疏远了。
宝洁旗下的牙膏品牌佳洁士产品涵盖健康、美白、天然多效三个系列,所有对牙膏的要求都在其中体现了,但相比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用的“防蛀”的概念,整个品牌的特色反倒没有那么清晰。在欧志文看来,如今佳洁士欠缺的就是“消费者一下就听得懂”的卖点。
更进一步,无论“健康”还是“美白”都不算是佳洁士独创的卖点,而是跟随其他品牌的卖点做出的Follower决策。
“一般由市场部门Push研发部门,给一个期限比如1年,让他们试验看看有没有可能研发出一个新的概念。如果没有突破性进展,则会Follow市面上已经有的成熟的概念。”一位宝洁内部人士说。
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初期,宝洁确是很多领域的Leader。
在洗发水市场,海飞丝第一个提出了“去屑”的概念,而另一个品牌潘婷则强调“滋润”。在女士护理市场带“护翼”的护舒宝,解决了以往直条型卫生巾容易产生移位侧漏的问题。而且,它的瞬洁丝薄系列,还第一个改变了以往卫生巾内层夹棉花的材质。
问题是,零售业市场和消费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苏菲以“超长夜用”的概念开拓市场后,护舒宝的份额受到侵蚀。另外,“当年宝洁在网面很厉害,但目前市场的趋势是棉质的。”一位尤妮佳的区域销售代表告诉《第一财经周刊》。棉质和网面的市场比例已从原来的5:5发展到现在的7:3。
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苏菲的份额最初落后于宝洁,但2013年1月起,苏菲开始超过宝洁。2012年7月到2014年2月的这段时间,苏菲增长了3.2%,而护舒宝下滑了2.3%。
护舒宝也试图去适应这种市场的变化。比如,它用“超净棉”的概念对原有的“Pinkcess”系列进行了升级―不仅突出了“棉质”,而且比后者更容易让消费者听懂。
不过,“现在的宝洁更应该去创造需求,而不仅仅停留在满足需求上。”接近宝洁的内部人士说。
一些改变也确实在发生。
3月上市的碧浪洗衣凝珠就让欧志文很是欣喜,“1号店的反响不得了,”欧志文说。“因为这是过去国内没听说过的产品。”宝洁官方的数据称在电商上试水销售的头5天,就卖出了38万颗。
宝洁希望用“洗衣球”这个新的概念去撬动市场,就像2004年,蓝月亮在国内开创洗衣液市场一样。
另外一个迹象表明,宝洁正在把更多的进口商品带进中国市场。
洗衣凝珠就产自日本。中日两个市场同步上市,不但售价相近,连消费者试用完的一些反馈意见都很相似―比如有些人觉得洗完的衣服太香了。比起美国本土市场,中、日两国消费者的共同点更多,在消费者调研、品牌推广方面也都可以共享经验。
此外,日本进口的卸妆油,与日本同款的护舒宝“纯肌”(Pure Hada)系列,还未引进中国市场的家庭清洁品牌“Mr.Clean”等都在宝洁天猫旗舰店上有售。
这是欧志文乐意看到的。在他所负责的一线城市,精品超市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他经常要想“我能卖给它们什么?”
尽管宝洁也有高端产品线,“比如沙宣,但问题是它没有差异性,哪一个超市都能买到,宝洁没有我能作为强项去推的东西。”他认为要抓住消费者觉得进口品牌更高端的心理,“资生堂的洗发水也不成天打广告,但你看看潜在消费者有多少。”
对宝洁而言,这也是降低风险的办法。
找原材料、组织供应商、投产一条生产线,“宝洁做一个新品大概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国内厂商至少要快一倍。”而以进口方式引进新品,可以在不需要那么大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快速测试出市场反应。
在营销方式上的巨变显示出宝洁的努力。这个日化业诸多消费奇迹的制造者,同时也曾是电视时代“营销”的发明者。2013年年底,宝洁定下一个目标:2015年之前,75%的数字媒体广告要以人群来购买―此前大部分是内容购买。而在2014年年初,这个比例仅仅是10%至15%。“电视是过度投资的,现在大量广告主的很多预算在朝着数字化媒体转移,这是第一个明确的趋势。”AdMaster联合创始人兼CFO蔡易承(Ethan Tsai)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这种变革并没有错,但也体现出宝洁过度重视营销的传统思路。在瞬息万变的零售业,如何敏锐地以新产品抓住年轻消费者,才是关键所在。
在过去近180年的历史中,宝洁曾多次创造性地向市场推出新的品类―第一种用于全自动洗衣机的合成洗衣粉“汰渍”、第一个人们能负担得起的一次性纸尿片“帮宝适”等等。但近年来它做得更多的是“在原有产品上加以改进,而非创造。”2013年,《彭博商业周刊》曾发出质疑。
前任CEO麦睿博也承认向市场推出新品类的速度变慢。为此,他提出“40-20-10”计划,明确将把核心资源集中于20个创新项目。
关键词: 教育博客 网络教学 师生对话
教育博客近几年发展迅猛,对解决传统师生对话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教育博 客解决了师生对话的时空问题,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与个体学生的条件达到最佳结合。另一方面,它增加了师生对话的路径,增加了师生对话的内容,改变了学生、教师、家长的态度与行为。那么,教育博客如何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呢?通过研究教育博客中师生对话的时空特点、内容与主体态度与行为,可以加强研究者对教育博客应用的思考,在教育博客中得到启示。
一、教育博客改变师生对话的时空特点
(一)对话时间的自由性
教育博客的出现,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突破距离与时间的限制,教师与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对话,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寒假还是暑假。笔者对新浪博客、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的60名学生博客进行调研发现,寒暑假期间,学生在晚上用教育博客进行师生对话的有60人,占100%;在下午用教育博客进行师生对话的有41人,占68.33%;在上午用教育博客进行师生对话的有15人,占25%。由此可见,学生最喜欢晚上使用教育博客进行师生对话,其次是下午使用教育博客进行师生对话,最后才是在上午使用教育博客进行师生对话。这与平常的师生对话大不相同,因为平常师生对话中,大部分学生只能在白天与教师进行对话,而现在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与教师或同学生对话。
可以说,教育博客的出现扭转了教师与学生受时间限制的局面。在教育博客中,寒暑假的师生对话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分享,密切了师生关系。可以说,教育博客为增进师生交流与理解创造了新的对话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1]教育博客超越时间限制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适宜的外部条件,密切了师生关系,加强了他们间的感情沟通。
(二)空间选择的开放性
教育博客不但影响到师生对话的时间,还影响到师生对话的空间。教育博客将以学校为主导的对话交流模式扩展到以学校、家庭、网吧等不同地方为交流场所的对话模式。在被调查的60位学生中,在家里与同学或老师交流的晚上有55人,占91.67%;下午有20人,33.33%;上午有11人,18.33%;总共86人次。在网吧与同学或老师交流的晚上有5人,占8.33%;下午的有16人,占26.67%;上午3人,占5%;总共24人次。在学校与同学或老师交流的晚上有1人,占1.67%;下午有2人,占3.33%;上午有1人,占1.67%;总共4人次。在其他地方与同学或老师交流的晚上有0人,下午有3人,占5%,上午有0人;总共3人次。
教育博客对师生对话场所的改变,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在寒暑假,学生与教师间进行对话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即从这个村跑到那个村,从这个区跑到那个区。只要能上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可以在家里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与联系。国内研究者张斌在研究教育博客使师生对话突破时空限制时认为,教育博客的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诉求,消除了教育的时空局限性,提高了针对性,增强了亲和力。[2]正是教育博客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学生与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与其他教师或同学进行对话,交流经验、心得、情感与思想,不断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
二、教育博客改变师生对话的内容
(一)情感的释放: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在传统教育中,只存在于学校的对话难以释放学生的内心感情,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缺乏全面性。因为如果学生对教师信任不够,就会隐瞒部分重要的东西,教师就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的思想,就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对于科任老师来说,平常根本没有与学生进行科目外的师生对话,更谈不上对学生的了解。
笔者对某位科任老师进行访问,从访谈记录中可以看到科任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问:请问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了解有多少?
科任老师沉默很久答:你指那方面呢?
问:就是您对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生活的看法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科任老师:其实与学生的交流只是在课堂上上课,下课之后学生很少来问问题,谈其他的就更少。
从与教师的对话中可以看到,科任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基本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而对学生其他方面的了解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只有知道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处境与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摆脱情感的困扰,专心学习,提升自己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国内研究者杨海青、邵永运认为,对话精神使班级表现出很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既包括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又包括师生智慧的提升、情感的激发、哲理的启悟、潜能的诱发、生命的助长等。[3]因此,要加强教育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以提升师生智慧、激感、启悟哲理、诱发潜能、助长生命。
教育博客创新了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方式,为教师进入学生心灵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更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在教育博客中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博客,倾听学生的心声、情感与喜好,了解学生的想法。
在被调查的60位学生中,有57位学生承认在教育博客中说出更多内心的感情,占95%,只有3位学生没说有表达内心的感情,占5%。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在教育博客中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那么,学生内心感情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学生在教育博客中主要表现以下内心情感,如表1:
表1 学生在教育博客中的类别
从表1可以看到,学生在博客中主要关注生活感悟。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时期是“暴风骤雨”的年代,却没有概括出具体如何“爆发聚雨”,也无从概括。这要求教育者进入学生内心,想他们所想,感悟他们所感悟,才能了解他们,引导他们。班级博客的内容给教师一种启发,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博客,进入学生的内心,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学校的态度,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感悟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
教育博客成为释放学生内心情感的“窗口”。由于现实教育里,学生受考试、社会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在正规渠道里,他们的感情得不到正常的表达,只能寻找另一种途径,以宣泄他们的情感、忧伤、矛盾、不满。国内研究者金恬伊中学生博客研究后认为:“他们的日记内容丰富多彩,影评、书评、星评及对国际国内大事件的诸多感受不一而足,当然也少不了一些青春的彷徨和迷惘。许同学的博客里就写到了她对班上某男生的好感及自己复杂矛盾的心情。”[4]教育博客就是这样一种让学生表达内心感情的新途径,它给老师一个更真实的窗口,与学生进行真正的心灵对话,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金恬伊认为:“高中生的博客则有很大不同,他们只在推心置腹的好友圈中交换链接,同时博客名称也虚拟化,隐蔽性较高,日记里的真情流露也更多。”[4]正是这种真情,让我们感受到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感受到彼此的感情,互相理解、包容,而不是成为学习的机器,缺乏感情,除了做题还是做题。
(二)思想的升化: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表达。在平常师生对话中,特别是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场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很多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观念表面化、片面性,或者面对老师时产生紧张感,忘记想要表达的观点。在被调查的60名学生中,表示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因为紧张而回答不全的有49位,占81.67%;有11位没有表现出因紧张而影响表达,占18.33%。
笔者对某位学生作进一步访问,从访谈记录中可以了解该学生的烦恼。
学生:“上课时我集中精神听讲,积极发言,可有时老师提出问题,我本已想好了问题并举了手准备发言,可当老师叫我回答时我却忘了,我很烦恼。”
问:如果让你写日志,或者将你的答案在教育博客中写出来,你会把答案忘掉吗?
答:应该不会。因为平时都没那么多人,也没有老师看着,不用紧张,没有压力,不会慌张,就不会忘记啦!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到,在课堂中,学生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老师、人群等因素,导致学生变得比较紧张,而无法将自己的答案、想法完整地表达,不能将完整的、深刻的思想展现给老师与其他同学;另外,由于学生受到这些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他不能完整地、有序地表达自己内在的才能,也进一步困扰学生。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示自己,使教师更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学生,解除学生存在的烦恼,是教师与学校的责任。
教育博客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对话环境,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一座思想对话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独立的、长时思考问题的空间,消除学生面对教师时产生紧张感,从而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地、深刻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笔者调查的60位使用教育博客的学生中,在回答教育博客里的师生对话与学校里的师生对话的比较时,有57位认为会将问题回答得更周全,占95%;只有3位认为在教育博客中思想的表达并没有更加周,占5%。这就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在教育博客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说,教育博客更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国内研究者张天宝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虽然在知识、能力和修养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并没有尊卑、上下之分,他们在人格上是独立和平等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5]教育博客给予学生的,正是没有尊卑之分、没有上下之别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可以自由地、开放地、大胆地、多角度地表达内心的思考。
(三)道德的展现:接纳学生的价值取向
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时代与环境不同,导致师生间天生就存在道德价值观冲突,影响师生间的交流与理解。国内研究者尉乐音认为,自说自话反映了教育者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教育者往往固守着话语权威,而青年学生则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中,双方“各说各的话”。自说自话还意指教育者对青年学生的一种困惑或指责,以及青年学生对教育者话语霸权独特的反抗和疏离方式,甚至是一种解构和颠覆,它凸显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包括道德价值观在内的基本价值观念上的冲突。[6]观念冲突是沟通的一道屏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原因。
教育博客记录了教师与学生的内心想法,关心的话题,让教师与学生互相了解彼此关注的东西,相互了解彼此秉持的价值,从而达到互相理解的效果。在笔者调查的60位使用教育博客的学生中,有47位在教育博客里表达出平常不敢表达的语言,占78.33%,有13位没有表达平常不敢表达的语言,占21.67%。在教育博客里,学生说出不同价值观的人数,远远高于不敢表述不同价值观的学生;而且学生的对话表现出社会性或现实性,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思考社会现实,并在教育博客里将他们对相关话题的思考与其他学生进行对话,表达与教师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这些问题,了解学生的现代价值观,理解他们的现代价值观,并从中反思,甚至重构自己的价值观。
由学生关注的社会道德价值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关于道德价值的问题,已经从过去避而不谈到现在畅所欲言。无论是对实习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合理性、老师改卷改出了百元大钞、学生兼职被欠十万工资背后等社会热点的对话,还是对大龄剩女结婚、父亲对男女朋友相处、父女式爱情为何无疾而终等情感话题,学生都在关注道德价值问题,在教育博客里与他人对话,表达他们对现实的看法,对社会的思考与态度,呈现他们的价值观。学生在教育博客中摆脱全面压制真性情的时代,重新获得话语权,自由地与教师对话爱的伦理话题,不同于教师的感情被压迫的时代,他们可以面对社会道德价值的变化,面对男女朋友相处的现象,面对父女式的爱情。教师通过与学生在教育博客的交流,理解学生的这些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社会,就能更好地接纳学生,欣赏学生。
三、教育博客改变对话主体的态度与行为
(一)教师态度的转化
教育博客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思想的提升,加深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并宣泄自己的情绪。在教育博客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提升自己的思想;通过与学生的不断对话,加深与学生的感情,加强彼此的理解,转变对学生的教育态度;通过与家长对话,了解彼此的目的、处境,获得彼此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内心的表达,使自己的内心感情的以抒发,内在情绪得以宣泄,获得平静的内心,乐于面对生活。
笔者通过对20位教师的调查发现,他们都认为与学生的交流有影响,与家长交流的次数增多、时间延长,有18位教师认为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占90%,如表2所示。
表2 教育博客中教师对话情况调查表
从表2可以看到,教育博客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方式,使自己的情绪得以宣泄,从而更好地从事工作。在教育博客中,教师与教师间的对话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使他们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吴振利认为,参与博客让教师有了表达的机会,博客让教师有机会走进人群,逃离封闭的孤岛,从而诉说,思索,美丽,快乐……博客让教师自由诉说和自在表达,从而为教师建造自我、自由的精神家园,让教师有展示个性的机会。教师博客的同质性让大家更容易达成同一个声音,更容易同病相怜,还容易达成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教师们更容易在抱怨学生难教时达成共识,更容易在齐声讨伐学校管理的“管制”时发泄怨气,更容易在无情地批判学生家长不可理喻中获得快乐,虽然这样的抱怨、诉苦和声讨等并不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但能够让教师痛快淋漓地抒忖、释怀,让教师在心理上减压。[7]可以说,教育博客是教师抒发内心感受,缓解内在压力的管道之一,让教师消除这些负面情绪,以一个更健康的状态面对学生。
(二)学生行为的塑造
教育博客通过对学生思想的改变,塑造学生的行为。学生通过教育博客深入了解老师,加深同学间的感情,加强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更多,更能理解老师、同学与父母的想法,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笔者对60位学生的调查发现,60位学生都认为与老师的交流有改变,达到100%;47位学生认为与同学的交流有改变,占78.33%;57位学生认为与家长的交流增多,占95%;54位学生认为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延长,占90%,如表3所示。
表3 教育博客中学生交流情况调查表
从表3可以看到,教育博客改变了学生对教师、同学与家长的认识,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了解。甘忠伟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基础在教育博客中被加强了,人和人彼此影响,人际关系得到改善。通过在博客,他了解到一个喜欢缺课而热衷于上网学习和讨论的学生,其实是一个思想极富个性的学生,通过几次网络交流,那位学生再也没有缺过课,而且上课总是坐在前排。这就是人际关系相互影响和改善的例子。[8]通过教育对话,学生明白教师的关心,感受教师的爱,情感上得到激励,会更加努力学习。
(三)家长观念的更新
教育博客同样改变着学生家长的看法,它通过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使家长理解学校,理解学生。从表2和表3可以看到,家长与教师、学生对话的次数、时间长度都有提高,可以说,家长更愿意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教育博客,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话题也比较多。研究者刘汉军在研究教育博客对家长与学校、学生的影响时做过这样的调查,其中学生小怡的妈妈说:“以前和老师沟通只有打电话,有时还怕耽误老师的休息时间,现在通过博客,我们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开展的活动。等孩子回家后,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学校的情况。自从有了博客,我和孩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了。”事实上,博客不仅增进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了解,而且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蔡老师的班里还有两名学生的家长经常出差,和学校的联系较少。自从有了博客后,他们每天都可以了解到孩子在校的情况。有一次,一位家长特意给蔡老师留言:“谢谢老师的博客,虽然我身在广州,相隔千里,但是我却能在活动的当天就得知女儿在学校举行的艺术节才艺大赛中获得奖励。我及时打电话为她祝贺。”[9]博客使家长了解学校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改变对儿女的看法,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找到更多的话题与学生交流。
参考文献:
[1]韩少华,宋大伟.对话型师生关系探析[J].成人教育,2006(06):40-42.
[2]张斌.博客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159-162.
[3]杨海青,邵永运.现代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对话[J].教学与管理,2005(08):20-22.
[4]金恬伊.个人博客成为中学生流行时尚[J].教书育人,2006(34):38.
[5]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03):102-106.
[6]尉乐音.对话伦理与教育对话的有效实现[J].教育评论,2005(05):15-19.
[7]吴振利.教师博客: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隐蔽手段[J].教学与管理,2007(02):19-21.
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有望同步带动工业设计行业转型高端,工业设计行业前景被看好。然而工业设计在当今中国工业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却十分尴尬,想要转型突破,前路依然困难重重。
数量庞大的中小制造企业没有对原创设计的需求,是大量的工业设计企业仍在低端设计徘徊的根源。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使得抄袭在中国大行其道,同时也使发展原创设计的企业步履蹒跚。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看待工业设计产业的标准也有失偏颇。对GDP增长急功近利的追求,使得在一些政府部门主持的优秀工业设计企业的认证中,企业产值及人数仍是评比的关键因素,而非有多少优秀的设计产品。
在各地关于工业设计产业的规划里,我们更多能看到的还是与数字有关的期许。“未来将有X家工业设计公司”,“产值达到Y亿”。北京也不例外。2012年,北京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被官方突出宣传的仍是“设计从业者25万人”“各领域设计企业数目达到2万多家”这样的数据。
虽然北京的设计产业资源丰厚,规模日益壮大,作为设计产业的主要领域之一,北京市工业设计的发展却并不顺利。不像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拥有密集的制造企业,工业设计本地的需求在北京不够充足,使得上下游产业链也不够完善。而对精品设计的需求仍未成为主流,不足以带动北京的工业设计产业规模化发展。
虽然官方透露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设计公司超过800家”,但是北京市工业设计行业某专家表示,刨除开一些附属于企业的设计公司及一些研究部门,北京市真正的工业设计企业也就百余家。而能做出精品原创设计的,不过十数家。
规模与产值上的数字不仅不适合用来衡量工业设计企业,更不适合用来期许北京的工业设计发展前景。相比南方众多与中小制造企业相邻而居的设计公司,北京的工业设计产业不具备低端设计的竞争优势。北京市工业设计的发展亟需依靠本地积累的文化底蕴,结合人才优势,利用北京本土已有及潜在的精品设计需求,走出一条主打高端工业设计的路线,从而在高端工业设计需求上形成北京的品牌。
“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工业设计”
对于北京一些想要“慢工出细活”的工业设计公司来说,他们正面临着一种尴尬。在与很多需求设计的中小企业合作时,他们不得不从解释“什么是工业设计”开始。
尽管“工业设计”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已经超过30年,但它似乎在这个制造大国里仍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谈到“工业设计”这四个字时,大部分人首先还是猜测这四个字是否与冷冰冰的工业机械有关。事实上,小到一根雕花牙签或是形状吸引人的可乐玻璃瓶,大到一架无人飞机,都可以是工业设计的产品。
作为最早将工业设计概念引入到中国的学者之一,被尊称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柳冠中,对于很多消费者并不熟悉的工业设计的概念,可谓最有发言权。然而,在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他却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中国还没有完成社会型的工业化,所以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什么?不只是普通人,很多有设计需求的企业主同样没有答案。在他们眼里,设计还只停留在对外形的塑造上,并不需要过多的投入。 “我们在设计上下的功夫并不多。技术和价格是我们的主要优势。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更看重的是外形。” 在谈到关于工业设计的问题时,北京一家以出口物联网传感器为主的企业的总经理如是说。这家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的企业,在一个传感器产品的设计上投入的金额不会超过5万元。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设计公司与中小企业的合作要从解释开始。一个完整的产品工业设计方案,需要包含从前期调研分析、立项设计、建立模型、模型测试、小规模生产到产品上市后续跟踪等多个阶段,前后可能需要半年时间。对于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尤其是电子产品企业来说,这个周期长到无法让他们理解。他们需要的是用最少的钱和最快的速度做出一个消费者可能喜欢的外形,然后进行售卖。因为有一大批看重外形超过品牌质量与原创性的消费者正在等着买单。
占不小比例的不够成熟的产品消费者,使得很多中小设计企业只需求低端设计。这种需求又使得很多工业设计公司没有动力去追求完整的原创性工业设计。需求上的畸形是使得这个产业在中国发展偏离正常轨道的根本原因。
廉价、快速且质量低下的设计往往意味着模仿或是抄袭。外观设计的抄袭,在中国却几乎是零风险。许多以抄袭为主的制造企业,在设计上几乎无须投入,依靠着并不复杂的技术,以及其低廉的成本便可以使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不低的销量,并为地方政府上缴利税。这类型的企业数量基数过大,尤其是在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以至于倘若依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来对抄袭企业进行打击,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不少的损失。对于需要快速增长GDP的地方政府来说,对抄袭的默认似乎成为了与企业达成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种无视知识产权的默契催生了一大批走捷径的工业设计公司,无形中也让很多想要潜心做精品设计的工业设计公司受到排挤。
一个工业设计公司即便为制造企业设计出了好的产品,企业可能也赚不到钱。“比如说有企业花高价找我们设计了一个水杯,用材考究外形精美,即便售价100元仍有不错的销量。结果一些企业看到销量不错,用廉价的材料做出同样外表的杯子,售价才20元钱,于是更多的民众会去选择20元的水杯。面对这样的事情,很少有企业愿意再去花钱花精力打官司”。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谢勇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不仅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作为不力,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在看待工业设计企业时也有失偏颇,看重数量更甚于质量。
外国的一些顶级的设计公司,可能只有不到20人。而在中国,工信部与一些地方政府评价工业设计公司的标准还是人数多少与公司产值大小。这让某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A某很困惑。尽管他的公司已经通过了难度很大的华为、奥迪等公司的设计品牌认证,并且为微软、宝马、奥迪、华为等公司设计过产品,但是在参与北京市一项优秀文化创意企业认证的评选时,仅仅一项年缴税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指标就让他傻了眼。对于工业设计企业来说,年收入过千万便已是业中翘楚,年缴税过千万的企业则几乎不存在。
中国并非没有工业设计。只是工业设计在这片燥热的土壤上没扎稳根,更别谈茁壮成长。
从概念上讲,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曾给工业设计作了如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视觉及心理感受,而赋予产品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
这个定义点明了定义工业设计的两个前提。其一,工业设计针对的是工业化社会里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其二,工业设计不是外观设计,而是针对一个产品从内到外的系统的设计,而这样的设计往往意味着较长的时间。
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学者、官员还是企业人,都提到了两个个问题。其一,在目前的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与良好的消费、经济、法律环境可以承载工业设计的良性发展;其二,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以产值大小来看待工业设计产业存在偏差。这导致了工业设计一直未能得到良好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柳冠中教授会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作为最早把这一概念引入到中国的学者,此话颇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
小环境:北京远离
设计需求市场
华新意创工业设计公司是目前北京市最优秀的工业设计公司之一。在中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家政府奖项201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的评选中,华新意创设计的无人飞机在数千件产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仅有的十个获奖产品之一。但是这样一个企业却也没能把精力都放在设计上,因为做工业设计在北京赚到的钱实在是太少了。华新意创目前正计划拿出部分精力放在旅游产品的生产上。
设计费用低廉以及并不充裕的业务量使得很多企业都面临如何发展的难题。像华新意创这样的工业设计企业在北京并不罕见。
“一部分工业设计公司在给企业做设计的时候,发现他们设计出来的产品特别受欢迎。于是有了少量资金的积累之后,便会去试探着自己生产产品。一开始规模不会太大,这样如果生产受阻还可以再转回来接着做设计。”谢勇是北京最早一批进入工业设计行业的企业人之一,十余年的从业经历中,他认为存在一定数量转型的设计企业,虽然比例不是很高。“如果设计费用合理的话,很多企业就可以很扎实的做下去,而不用去尝试转型”。
谢勇在很多欧美国家考察过工业设计的发展。“我们国家很多产品的设计费用,连国外设计企业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社会与很多企业都认知不到设计的重要性,所以设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摆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费用也就很难在这样一个循环体系内提升上去。于是很多设计公司走上了一条“企业只需求外观——设计公司简单设计或是抄袭、模仿——低廉的设计费用——设计公司为了生存不加区别接业务”的恶性循环道路。
设计公司不加区别接单低质量业务的模式被A某称为“活海”路线。北京很多走“活海”路线的公司却也有一丝无奈:高端设计需求目前并不充足,而且设计价格一直上不去。这使得很多设计企业不得不靠低价承接低端业务来发展。
而对于北京的设计企业来说,即便走“活海”路线,也面临着吃不饱的问题。不像南方一些地区存在密集的制造企业,比起珠三角地区仅仅靠大量电子制造企业需求山寨外观设计就能养活一大批工业设计公司,北京的设计需求相比要少很多。
低端设计仍是目前国内工业设计市场需要要的主流。而作为这类需求的主体,大量的中小制造企业分布于南方。这使得北京的工业设计企业面临着尴尬:与设计业务需求主体距离远,产业发展缓慢且产业配套不够完善。
上文中提到的物联网传感器制造企业的产品制造工厂在深圳,其公司产品的设计,现在都在深圳与香港找工业设计公司合作。其公司的总经理曾在北京找过一次工业设计公司设计产品,草图出来之后在北京没能成模。之后,那位总经理便没在北京找过设计公司,并且形成了“北京的设计比深圳贵,而且效率低。一些公司感觉不够专业”的印象。
设计出产品之后制作模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珠三角地区有大量的模具场就分布在制造企业与设计公司周边,工业设计公司作出设计之后可以及时的与模具厂进行沟通与修改。在谢勇看来,北京的模具厂不仅“数量太少”,而且“效率低,价格高”。这也是造成北京设计在一些中小企业看来“贵”且“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北京的工业设计业务量少,使得有需求的企业与工业设计公司没能像南方那样形成地理上的集聚。不仅如此,它们之间也并没有一个可以有效对接的平台。连同那位认为北京不专业的企业主,在被问到是否知道北京有好的设计公司时,几家北京的中小制造企业总经理的答案都是“不知道。”
北京的设计公司要想接活,靠的主要是百度竞价排名与网络广告,而通过网络搜索与广告带来的业务,往往也是中小企业的低标准设计。“虽然北京各类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会展会议活动非常多,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展览展会带来的业务屈指可数”,谢勇说到。
本地及周边制造企业少,对设计的需求量不足,使得北京的工业设计产业并没能成规模的发展。设计费用的低廉以及对接途径的缺少,让那些摆脱最初发展阶段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优秀设计企业没能良性发展或是享有社会名气,只能靠人脉与口碑来逐渐积累。比起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北京有着天然的弱势。对于一个想要快速发展的设计公司来说,北京并不是一片合适的土壤。
出路:沉稳潜行,静候时机
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都有发达的制造产业,相比之下,北京及周边的中小制造企业数量则要少很多。如果拿北京的工业设计产业与南方比产业规模,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然而目前被重视的恰恰又是规模与产值。
在一些新闻与政府报告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描述:“北京现在已有X家工业设计公司,未来会有Y家工业设计公司”、“未来产值达到W亿”。但是如果一家需要设计的北京本地企业都去深圳找设计的话,“北京的工业设计产业产值未来Z年内将达到W亿”这样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制造业转型使得更多企业对工业设计日益重视,这是中国工业设计的机会,也是北京工业设计的机会。文化底蕴丰厚、人才集聚,大企业数量多于南方,是北京的优势。在某专家看来,工业设计在北京亟需走出一条“符合北京地域与文化特色的主打高端工业设计的发展之路,而不是在产值上达到多少规模”。北京的工业设计企业,需要在精品业务成为需求主流之前,沉稳潜行,使自己拥有设计精品的能力,逐步树立北京高端设计的品牌。
刘洋的华新意创现在走的是一条“小而精”的路线。虽然公司维持在20人左右的规模,但是刘洋现在只与大企业合作精品的工业设计项目。“不用花时间去和他们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前期调研、全程参与,而且设计团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业务成长”。这样的一个项目持续时间在半年左右,价格基本都在30万以上。
一个项目动辄半年时间使得华新意创并不能大量接单,也难以扩大规模。不过刘洋并不追求盲目扩大规模。对于他来说,与大公司合作做设计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产品最终可以落到实处生产,也有利于为公司培养出一个稳定的人才团队。
与国内很多工业设计公司力图追求扩大规模相异,很多发达国家有实力的工业设计公司往往只有十几人,但却能设计出风靡世界的精品。“我这两年之所以坚持只与大公司合作设计项目而且不扩大规模,因为我相信成熟的工业设计公司就应该依靠只做精品来发展,而且在北京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需求精品的工业设计”。刘洋相信北京的这些大公司会首先觉醒,对精品设计形成一定规模的需求。
刘洋的判断不是没有根据。除了部分愿意沉下心来把设计精品化的企业与设计公司,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很多企业都有了自己的设计部门,尤其是诸如联想、华硕、汉王等处于领先水平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十年前,联想的设计部门还只有一个人;而如今,联想已经拥有180余人的世界顶尖的设计团队。
“2013年上市的一体机电脑,我们在三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在设计、研发与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消费者的体验与潜在的需求。所以我们的产品,是要可以引导消费者的观念的。”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资深设计师杨哲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在一款产品上长达三年的设计周期,正是如今已是世界最大PC厂商联想可以让产品引导消费者并热卖的资本。
不仅联想这类先觉性大企业重视工业设计,随着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红利的不复存在,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对产品的创新性也会有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没有资金与时间去扶持一个设计部门,工业设计公司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中国制造业“制造转向创造”的过程中,工业设计是产业转型的关键点。
在柳冠中看来,一些代工与加工性制造企业向其他国家的转移,对于中国现在的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同时更是制造业与工业设计的机会。“制造业被逼着转型,发展工业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设计不是外观的美化,也不是产品改良设计,而要向原创性设计和服务方向转型。工业设计的体系完整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其对于制造业的作用。”
制造业的转型,对原创设计及精品设计需求的增多,将带动着工业设计产业的同步转型。北京周边虽然没有密集制造企业可以让北京的工业设计产业大规模发展,但是北京却有着可以引领工业设计产业转型高端的资本。
上千年历史积攒的文化底蕴,国际顶尖设计公司的入驻及各类大型会展会议为北京带来的国际化视野,优秀设计人才的集聚以及北京众多高校基数庞大的设计类专业毕业生,这些软实力是北京拿出原创精品设计的根本保证。
另一个仍未显露的优势,则是北京公司总部与大公司的集聚,而这些企业目前及未来是精品设计的主要需求者。北京虽然没有成规模与快速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地理优势,却有着发展精品设计的优势,这一优势会随着很多国有企业对设计的重视而逐渐凸显。
截至当前,北京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127家,而一级总部企业数量更是超过1300家。很多跨国公司的总部虽然不在北京,但是仍在北京拥有不小规模的部门与业务量。北京还集中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央企总部,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36家大型企业集团中,有104家企业总部设在北京。
诸如微软、宝马、奥迪等跨国企业虽然有属于公司的设计部门,出于观点交流或者其他原因,仍会把一些设计业务外包。而他们优先会就近在北京寻找设计公司。与这些公司合作是北京的工业设计公司锻炼其精品设计能力的机会。
“在北京的大部分央企、国企都没有设计部门,工业设计目前也未引起他们的重视。”谢勇同时身兼中关村工业设计产业协会的副会长。协会曾配合北京市经信委针对北京的国企、央企等做过调查。
对于北京的工业设计公司来说,数量庞大的国企与央企对精品设计潜在的需求是一个发展契机。其未来对精品设计的需求量可以带动一批做精品的工业设计企业的发展。
这种潜在的业务需求,则需要北京的设计公司做好准备来把握。设计公司应静心潜行,不单纯追求利益,而是将工业设计的概念落到实处,培育自己可以设计出精品的能力。在这些需求到来之时,有一定数量可以拿得出手的优秀设计公司, 将带来北京工业设计产业的大发展。
这并不需要庞大的数量。比起珠三角地区宣称拥有的几千家工业设计公司,北京可能只需有不到百家优秀的设计公司,就能将北京工业设计“精品化”的名号打响。但是这个过程需要积累,培养一家优秀的设计公司非常不易。
政府很显然应该对这个积累的过程有足够的耐心,而不是迫不及待地让北京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到多少规模。
设计真正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为产品创造的附加值。我们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任何一个产品,其价值很难从设计里剥离出来。在看待工业设计时,政府不能简单地量化评价,而应以一个关联性的角度来看待工业设计,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对产业进行持续的扶持与投入。
“工业设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型体系。无论是资金、人才、政府政策、国家发展战略,还是企业需求,或是设计企业自身水平,每一项都很重要,需要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促进的体系。”对于这个需要时间来发展的系统,柳冠中也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的耐心。“这个体系的培育与发展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政府需要有持续投入的思维,而不能急功近利的唯产值论。”
很显然,除了评价标准,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政府不得不正视的一个更重要的话题。知识产权不被真正重视并保护起来,原创设计就很难发展。如果以一种暧昧的态度容许抄袭的存在,短期内或许对数量庞大的制造企业与地方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来看这种默许将成为国家制造业转型的阻力。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与惩罚措施,更关键的是政府层面在法律支持下能对打击侵权加大力度。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更应该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2007年8月18日,中国内陆腹地的江西新余,15000吨硅料生产线的开工仪式在赛维LDK总部举行,建成后,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硅料生产工厂。
为了这个决定赛维LDK未来能否成为世界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巨头的关键项目,赛维董事长彭小峰从美国匆匆赶回。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6月4日,在太平洋彼岸,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和彭小峰共同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声,庆祝江西赛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赛维由此成为继无锡尚德和常州天合之后,第3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光伏企业,也是今年第5家在纽交所挂牌的中国企业。赛维LDK上市共募集资金4.69亿美元,成为自2004年以来在美国融资金额最高的国内企业。
令人惊异的是,这家成功募资近5亿美元的企业,竟然是一家成立只有2年的公司,而其所在地,也深居中国内陆腹地,最快的到达方式是先坐飞机到江西省会南昌,再转乘2小时左右的汽车。
尽管成立时间短,又地处中国中部地区,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赛维除成功上市之外,还创造了其他一系列“神话”:2005年7月成立公司,2006年4月第一块硅片已经诞生,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10月份产能便达到200兆瓦,当年完成销售收入9.5亿元人民币;2007年,到6月已完成销售收入1.72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
“这个企业未来会发展成什么规模,也许已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从企业创办就开始关注赛维,并与其高层常打交道的南昌海关隶属新余海关关长钟海澄说。
一次因偶遇引发的合作
谁都不会想到,赛维之所以能够植根于新余,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车祸。
2005年初,回江西吉安老家探亲的彭小峰匆匆上路,在苏州,一次重要的商业谈判正等待着他。汽车行进到新余东乡时,意外发生了,彭小峰乘坐的宝马车与一辆大卡车发生刮蹭。
虽然事故不严重,车上的人也没有受伤,但事涉公司产品出口的谈判却可能由此耽误。情急之下,彭小峰想起了前一天看朋友时的所遇。这位朋友叫何富春,是一位在新余投资建厂的浙江人,其麾下的春龙控股集团是当时新余经济开发区最大的投资项目,生产的反光材料,则是彭小峰安全用品企业的主要原材料。
在招待彭小峰的晚宴上,何富春不停盛赞新余的招商投资环境,还将时任新余市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区委书记的吴建华请来作陪。
虽然与吴建华只有一面之交,突发的事件已经使彭小峰来不及多想,翻出吴建华的名片,把电话打了过去。
此后发生的事情出乎了彭小峰想象。吴建华不但马上派人前来处理事故,而且将时任新余经济开发区主任贺为华的专车临时调过来,送彭小峰和夫人赶回苏州,只留下他的司机和车处理事故。
重要的商业谈判没有耽误,新余政府官员的热情、细致和效率,也给彭小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个月后,彭小峰要扩大安全产品的生产规模,他做出了到新余去的决策。
2005年4月29日,由彭小峰麾下的香港流星实业有限公司和苏州柳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兴建的江西柳新工业园开工,工业园规划建设23万平方米厂房,首期工程投资3000万美元,新建安全防护服装、安全帽等相关产品生产线,产品将全部出口。
由于投资额巨大,当时的江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代表省委、省政府专门致信对园区开工表示祝贺。
柳新工业园区原计划到2007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后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两个人的半小时
就在柳新工业园区刚刚开始建设不久,彭小峰和新余政府官员谈到了他的太阳能梦想。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彭小峰,在建设柳新工业园区时,只有30岁。在外人的眼里,他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但是,彭小峰却是个很有心的人。
因为生产的劳保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彭小峰经常需要去欧美等国家出差。2003年,在德国等国家的客户都在谈论绿色能源的事,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这里面会不会有商机呢?彭小峰已经开始琢磨。这时,因在美国成功上市一举成名的无锡尚德还处于企业的初创阶段。
此后,彭小峰就开始了对太阳能产业的调研,从太阳能行业到光伏行业,从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到太阳能组件。这时无论欧洲还是亚洲很多企业开始热度讨论投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企业,很少企业讨论投资硅片。特别是亚洲,逐步占市场主流的产品――硅片,几乎很少企业谈论到投资。“总需要有企业生产硅片,为什么不是我们呢?”
就在彭小峰开始关注太阳能产业的同时,另一个人也发现了太阳能产业的前景。这个人的名字叫汪德和,原新余市委副书记、新余市人民政府市长,2006年4月,出任新余市委书记。
汪德和出身企业,曾任江西广丰卷烟厂厂长、江西月兔集团董事长。2001年,他任上饶市副市长时,开始关注太阳能产业。为了了解太阳能产业,汪德和还曾专门赴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求教,在那里,他知道了太阳能不仅能变成热量,还能转化为电能;知道了太阳能照明灯的原理
对这个产业,汪德和是这样考虑的:第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中国更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太阳能源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极具好处。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在太阳照在大地的光,只要能利用1/4000,就可以满足人类目前所有的能源需求。”第三,太阳能是替代能源,而且应该算最有前途的替代能源。
基于这样的考虑,汪德和想在上饶办一个太阳能电池组装厂。但随后不久,他调任宜春,这件事被暂时搁置了。
彭小峰重提发展太阳能产业,立刻勾起了汪德和当年的梦想。
据赛维常务副总裁朱良保介绍,当时彭小峰可选择的厂址是上海附近。在彭小峰最初的方案中,是在苏州建设太阳能产业基地,把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保用品生产,转移到新余。但最后,汪德和与彭小峰只有半个小时的会谈,就敲定了这个新兴的高科技企业最终落户新余。
8月8日,在汪德和宽大的办公室里,他透露了自己与彭小峰会谈半个小时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说,彭小峰在半个小时里,带给了汪德和一个消息,阐述了一个产业梦想,并提出了3个要求。
消息让汪德和兴奋。由于关注太阳能行业时间比较早,汪德和深知,对于太阳能产业的技术,如硅碇的生产、多晶硅片切片技术、硅料的提纯是世界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彭小峰一开始即提出了定位于“世界级光伏企业”,在新余打造“硅片之都”的设想。
彭小峰的讲述让汪德和动心。但他还是问彭小峰:“实现你的愿望,有什么要求?”
彭小峰很干脆,面对汪德和,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必须保证赛维生产所需的双回路供电及一定的电价优惠;二是政府协助培训人才;三是部分资金支持,彭小峰开出的是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保证。
2亿元,对汪德和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2004年全年,新余财政总收入也不过18亿元左右。能否拿出2亿元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将这笔巨款借给一家民营企业,一旦出现问题,汪德和本人的政治风险极大。
但汪德和没有犹豫,他对彭小峰说:“如果你能投资3亿元,那我肯定支持你2亿元。”
半个小时的时间,在新余打造一家世界一流光伏产业的决策,已经定了下来。
新余的底气
汪德和的果断,最终为新余赢得了赛维的投资。
但为了凑足这2亿元政府支持,新余市政府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彭小峰给新余市政府的资金运作时间只有几个月,全年财政收入十几亿元的地方财政,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这笔钱。
为此,新余市政府找到江西省国际投资信托公司,以新余市财政做担保,发放信托产品融资1亿元。剩下的1亿元,就得七拼八凑了,新余市财政筹了几千万元,江西省财政又借给了新余3000万元。
在发展光伏产业这个项目上,汪德和着实把自己押了上去。他所有的期望就是赛维能够成功上市融资,只有这样,2亿元借款的风险才能化解。
汪德和告诉记者,要想彻底改变新余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就必须抓住机遇,就得冒风险。况且新兴民族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有人做出奉献!
2007年7月,上市成功后一个月,赛维将2亿元借款连本带利如数归还新余市政府,汪德和的冒险得以成功结束。回望整个事情的发展,汪德和告诉记者:“上市不成功肯定就有风险。那我们有可能成为探索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牺牲品。”
原来已经开始开工建设,用于生产劳保产品的柳新工业园区,被改造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光伏产业基地。据朱良保介绍,到2007年8月初,赛维的投资已经超过了60亿元。
虽然表面上看,赛维落户新余,与市委书记汪德和个人果断的决策有很大的关系。但实际上,新余市在职业教育培训、以及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打造方面,都有过人之处。
在几年前,新余就提出了打造江南最大“蓝领航母”的计划,如今已经聚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3个,其中民办49个,教职工4100多人,在校学生总数9万多人,每年能够向社会提供成熟的蓝领工人近万人。庞大的蓝领工人队伍,解决了赛维快速起步、高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赛维常务副总裁朱良保前不久在新余举办的江西省经济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上,就新余市政企关系的打造做了专门的发言。朱良保认为,新余政府打造出来了一种新型的政企关系――产业导向型政企关系。对于某一产业在地方的发展,政府自身投入力量进行研究,进而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企业发展。
就太阳能光伏产业而言,新余成功引进赛维,在赛维初步获得成功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一号工程”,致力于引进和培养太阳能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新余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的规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赛维之后,新余还成功引进了中材高科陶瓷、上海博能、宁波华升等太阳能产业上下游企业。
“所有到新余的光伏企业,我们都是同等的待遇,不光在资金上支持他,在用地方面、政策方面、服务方面都有一整套的配套政策。”汪德和介绍说。
为解决大量太阳能企业进入后的技术瓶颈和职工培训问题,汪德和还准备将新余市高等专科学校改造成一所太阳能学院,专门培养太阳能产业的技术人才。“太阳能是个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人才奇缺,我们准备办这个学院,将来中国太阳能企业需要的人才,都可以由这个学院培养。” 目前,在新余高专新设立太阳能利用工程系的申请已呈报到了教育部。同时,以培养太阳能产业操作工为目标的太阳能职业技术学校也已通过了江西省政府的审批,目前正在筹建中
此外,据汪德和介绍,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太阳能基金计划也已经启动,每年新余政府投入基金100万元,专门奖励在太阳能产业研究方面有成就的项目和人才。
对于新余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朱良保的总结是“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这在全国不是很多的,我1988年就干外贸,这样的政府服务在沿海地区也不多见。”朱良保说。
在新余海关关长钟海澄看来,新余地方对光伏产业的支持,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单独的行动,而是多部门的集体行为。
对钟海澄的看法,朱良保用实例进行了解释,“比如工商注册,别的地方可能要半个月一个月,新余几天就可以完成。到发改委申报项目,市领导清晰这一流程和节点,便会参与到企业具体的申报工作中来。”
实际上,在这样的“保姆式服务”体系中,海关也是个中的一员。赛维企业运转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要与海关打交道。设备、原材料需要进口,产品需要出口。2006年3月,南昌海关隶属新余海关开关,虽然开关时间还不到两年,人员也相当紧张,但他们提出的“5天上班,7天服务,24小时预约通关” 在赛维运转中得到充分体现。保税仓库、区域通关等也是该关实施的主动服务,量身定做,精细化服务等具体措施,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做出了不懈努力。钟海澄本人也多次亲自到赛维,给企业的中高层及报关员传授报关技巧。
赛维凭什么?
新余政府为企业的发展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应该说这构成了赛维两年时间成立、开工、纽约上市,并成为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片制造商的基础。但问题的另一面是,赛维凭什么能够创造这一系列的神话?
朱良保认为,这首先源于准确的战略选择。“当时这个产业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太阳能电池厂商,也有了一些太阳能组装厂。但是在产业链的上游,硅片这个环节,进入的企业并不多。这应该是我们非常庆幸的一件事。在战略选择上,LDK选择了非常正确的第一步棋,有前瞻性。”朱良保说。
据朱良保介绍,当时赛维主要考察了光伏产业已经存在的几种主要模式: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从硅片、硅料、组件、包括系统做成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哪一个链条都不强。最后,赛维得出的结论是:专注于硅片生产,并要有高远的目标,即致力于做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硅片制造厂。
在产品的选择上,赛维也比较了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不同。单晶硅片在中国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国外因为能耗高、效率低,已经被淘汰。据朱良保介绍,“同样一批硅炼一炉,多晶硅片以前最多可以炼270公斤,现在赛维通过研发已经可以炼到450公斤,但单晶体硅片最大只能炼60公斤左右,却需要付出同样的时间成本和能耗。”
在这样的情况下,赛维将投资大、门槛高的多晶硅片作为产品选择。
高起点是赛维董事长彭小峰一直坚持的原则,从一开始,他就致力于打造有影响的世界级企业。当时一般企业硅片的产能为30兆瓦左右,但彭小峰给自己企业的定位是一期工程就要做到75兆瓦,这在世界硅片行业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为了达到75兆瓦的规模,赛维给设备制造商也提出了不小的难题。由于设备的产能高于美国厂商的预算,厂商派出的一位资深专家来到赛维后,水的流量都难以算清楚。后来,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每小时110立方米,而赛维的技术人员计算的流量值超过了每小时200立方米。经过实践证明,赛维第一次进入硅行业的新培训的工程师胜出。
“实际上我们与美国厂商谈的是交钥匙合同,要负责安装调试到最后的生产,可是很多数据他们的工程师也不清楚,只好是大家一块研究解决。”朱良保告诉记者,赛维最后实际将第一步产能做到了100兆瓦,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大。
定位于世界型的企业,就得有世界型企业的人才、技术,以及装备。为此,彭小峰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资源配置。
2007年1月,有10多年光伏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美国太阳能设备厂商GT-SOLAR公司亚太地区总经理佟兴雪加盟赛维,出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董秘赖坤生于2006年8月加盟赛维,此前,他担任SST(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 Inc)公司首席财务官、副总裁,并曾先后出任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Wirex Corporation, Inc首席财务官、总经理,加州圣何塞Aplus Flash Technology公司财务行政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拥有20多年硅料生产经验的生产高级副总裁兼生产厂长Nicola Sarno,曾担任MEMC公司生产厂长、工程经理、战略原料供应总监。
公司首席技术官万跃鹏,有着15年以上的硅及材料工程研究及开发方面的经验。在加入赛维之前,担任美国新罕布什尔州GT Solar研发经理一职,负责DSS炉及高纯硅反应炉的研究与开发。
长于外贸和企业管理的常务副总裁朱良保,则在2005年就被猎头公司推荐给彭小峰。2年之后,朱良保还清晰地记得初见彭小峰那天晚上,彭小峰描绘着太阳能产业的未来前景。朱良保虽然那时还不懂这个产业,但一听就觉得非常激动。两人谈完后已经到了晚上10点,朱良保回家上网一查,“这个行业是太有前景了,所以,扑通,就下来了。”
如今,当世界级的装备、世界级的人才、以及世界级的资本市场,都对赛维敞开大门的时候,朱良保庆幸于赛维一开始就锁定了这些目标,也庆幸于赛维比别人先走了一步。“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热门行业,晚走一年,我们今天的情况可能都会不一样。”
对于彭小峰而言,赛维的创办,也使他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型。一方面,是生产安全用品的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另一方面,是原来经营家族企业,向经营具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的转型。“高科技企业首先是世界性的团队,这就要求赛维从原来的家族创业到职业经理人创业的超越,以及从原来的纯经营型向投资经营型、管理经营型转变。”朱良保表示。
在进入太阳能硅片市场2年后,赛维发现,目前85%的太阳能电池采用晶体硅片,集成电路产业同样需要高纯度的多晶硅。2006年,中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为4500吨左右,其中光伏产业需求3300吨。但是,直到2006年,全国高纯度硅产量不足300吨,即使全部供应给光伏产业,也不足市场需求的10%,其余只能依赖进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中国的需求量大,国外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实行限购和禁购,不仅导致多晶硅价格一路暴涨,而且危及中国半导体和太阳能下游众多企业运营及生存问题。为此,赛维又于8月18日开始建设一期投资120亿元的15000吨硅料项目,这是至今为止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项目。
据朱良保介绍,赛维到6月底已经拥有300兆瓦的多晶硅片产能。根据董事会7月底在美国公布的信息,到2009年,赛维要达到1600兆瓦的产能,比原先的计划提前3年时间。
如今,已经同样对光伏产业如数家珍的钟海澄给记者算了笔账,1600兆瓦多晶硅,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相当于300亿元,而15000吨硅料,价格在300亿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到2009年,赛维实现如上产能时,它的年产值可以达到600亿元。
汪德和曾算过一笔账,如果按6%的税收征收计算,到赛维年产值600亿元时,就可以贡献新余税收36亿元,相当于当年政府担保借款2亿元的18倍。在汪德和的计划中,到那时,新余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像赛维这样的企业发展起来。实际上,新余的一家新材料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已经和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开始了境外上市融资的前期准备工作。
正在赛维快速发展之时,新余市今年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增长43.1%,增幅列江西省第一。新余和赛维一样,都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不担风险,难抓机遇
――专访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
石东
企业家出身的江西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背对窗口坐着,下午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将他留在光的剪影中。恰恰是这样每天都照射大地的阳光,让汪德和看到了新余发展的机会,打造中国的“硅都”,是汪德和的梦想。赛维的成功,已经让他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
《中国海关》:将2亿元巨款借给赛维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失败的后果?
汪德和:那肯定是置之度外了。我认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必须正视两方面的问题,即机遇和风险同在。如果要想让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要担风险,不担风险就绝对抓不住机遇。当然我们也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中国海关》:您为什么敢负这个责任?
汪德和:我觉得为官一日就要造福一方。要造福一方,就得加快发展,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新能源附加值非常高,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做得非常大,而且也可以大大提升新余的城市形象,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当然,如果未来能够发展成为硅都,综合效益不得了,地方财政效益也会非常好,冒风险也值了。
《中国海关》:现在赛维已经开始有所回报?
汪德和:现在的回报已经出乎了人们的想象。今年赛维销售收入大概能达到40亿元,明年可能超过100亿元,按6%的税收计算,就可以对地方有6亿元的贡献。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发展太阳能产业链,预计通过5年的努力,这个行业在新余就有可能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到那时太阳能产业对财政的贡献就会超过60亿元。
《中国海关》:现在发展这么好,心里是否有些得意?
汪德和:有一种成就感。
《中国海关》:为什么不考虑用开办政府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扶持高科技企业?
汪德和:赛维的时间非常紧,只有一个月的筹款时间,根本来不及。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开始这个业务。一个是城市投资公司,以前它只负责基础设施投资,现在我们给它增加了一项职能――做“风险投资”。
此外,新余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准备利用起来,将来如果有很好的项目,我们仍然采取赛维这种办法,由这两家公司出面进行扶持。有很多海归派,在国外留学学有所成,有研究成果,如何帮助他们把手中的项目做大做强,变成社会的财富,新余愿意做出更多的努力。除了太阳能产业外,在生物工程、生命科学等领域,我们都有意愿。
《中国海关》:您是尽往高端走。
汪德和:对,往高端走。我到国外看了一下,中国制造很多,但很大一部分是低端产品,既消耗了资源,又把污染留给自己。
《中国海关》:在您的思路上,未来新余的太阳能产业会是什么样?
汪德和:未来的太阳能产业不仅是新余的,而且是江西经济上的一个亮点。我们要把太阳能这个行业做大,目标是建成世界的硅都。
《中国海关》:这样一个过程,技术非常重要。
汪德和:是啊,就像炼硅炉,去年赛维进口了100台,加上今年一共进口了200台,每个炉子外国设备厂商要卖1000多万元,200台炉子就需要20多亿元。但我找国内一家厂商了解过,他们认为这样的炉子,他们只需300万元就能做下来,而且还能有50%的利润。这家公司本来想在新余投资办一个厂,专门生产这种炉子,可目前赛维还不敢用,因为炉子在运行中要达到很高的温度,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如果一台炉出了事故,整个厂都可能毁掉。
但我想,只要技术上过关,未来我们就可能拥有自己制造的设备。
《中国海关》: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有什么打算?
汪德和:太阳能电池方面,我们打算将产业不断延伸,不仅要生产太阳能电池,还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未来我们还想研究将太阳能转化为动能,让汽车装上太阳能电池,就可以跑起来。
《中国海关》:太阳能要想产业化,国内市场还是很重要。但现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了,每度电的成本要3.5元,国内市场就会比较困难,您怎么看?
市场营销组织
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是执行市场营销计划,服务市场购买者的职能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主要受宏观市场营销环境,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以及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经营范围、业务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一、市场营销部门的演变
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是随着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大致经历了单纯的销售部门、兼有附属职能的销售部门、独立的市场营销部门、现代市场营销部门、现代市场营销公司五个阶段。
1、单纯的销售部门。
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企业以生立观念作为指导思想,大部分都采用这种形式。一般说来,所有企业都是从财务、生产、销售和会计这四个基本职能部门开展的。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的筹措,生产部门负责产品制造,销售部门通常由一位副总经理负责,管理销售人员,并兼管若干市场营销研究和广告宣传工作(见图9.1A)。在这个阶段,销售部门的职能仅仅是推销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什么、销售什么;生产多少,销售多少。产品生产、库存管理等完全由生产部门决定,销售部门以对产品的种类、规格、数量等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2、兼有附属职能的销售部门。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大多数以推销观念作为指导思想,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市场营销研究、广告宣传以及其它促销活动,这些工作逐渐变成为专门的职能,当工作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设立一名市场营销主任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见图9.1B)。
3、独立的市场营销部门。
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原来作为附属性工作的市场营销研究、新产品开发、广告促销和为顾客服务等市场营销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于是,市场营销部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作为市场营销部门负责人的市场营销副总经理同销售副总经理一样直接受总经理的领导,销售和市场营销成为平行的职能部门(见图9.1C)。但在具体工作上,这两个部门是需要密切配合的。这种安排常常使用在许多工业企业中,它向企业总经理提供了一个全面各角度分析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机会。
4、现代市场营销部门。
尽管销售副总经理和市场营销副总经理需要配合默契和互相协调,但是他们之间实际形成的关系往往是一种彼此敌对、互相猜疑的关系。销售副总经理趋向于短期行为,侧重于取得眼前的销售量;而市场营销副总经理则多着眼于长期效果,侧重于制定适当的产品计划和市场营销战略,以满足市场的长期需要。销售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过程,形成了现代市场营销部门的基础,即由市场营销副总经理全面负责,下辖所有市场营销职能部门和销售部门(见(见图9.1D)。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营销人员的销售人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群体,尽管市场营销人员很多来自销售人员,但还是不应将他们搞混,并不是所有销售人员都能成为市场营销人员。事实上,在这两种职业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从专业性而言,市场营销经理的的任务是确定市场机会准备市场营销策略并计划组织新产品进入,销售活动达到预订目标,而销售人员则是负责实施新产品进入和销售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常出现两种问题:如果市场营销人员没有征求销售人员对于市场机会和整个计划的看法和见解,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如果,在实施后市场营销人员没有收集销售人员对于此次行动计划实施的反馈信息,那么他很难对整个计划进行有效控制。下面是市场营销人员和销售人员的比较。
市场营销人员
销售人员
依赖于市场营销研究确定
依赖街头经验了解不同个性的买
主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细分
时间用于计划工作上
时间用于面对面的促销上
从长远考虑
从短期考虑
目的在于获得市场
占有率并赚取利润
目的在于促进销售
市场营销人员常常认为销售人员有如下优点:随和、易与人交往,工作努力。缺点是短期行为多,缺乏整体分析的能力。而销售人员则认为市场营销人员受过良好教育,大多是数据导向型(依据数据作出结论),缺点是缺乏销售经验,缺乏市场销售直觉和不承担风险。很多公司忽略了这两类群体的差别而提升一个干得很棒的销售经理为高级市场营销经理,但很多销售经理对于每天面对市场营销研究计划等工作感到枯燥、宁愿去会见客户,这种公司显然不明白二者差别以致犯如此愚昧的错误。对这两类群体而言最主要的是让他们能达到最大的理解和尊重。事实表明,市场营销人员、销售人员之间缺乏理解和尊重的公司肯定是一团糟,如果市场营销人员、销售人员相互欣赏对方才能的话,那常常会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5、现代市场营销企业。
一个企业仅仅有了上述现代市场营销部门,还不等于是现代市场营销企业。现代市场营销企业取决于企业内部各种管理人员对待市场营销职能的态度,只有当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认识到企业一切部门的工作都是“为顾客服务”,“市场营销”不仅是一个部门的名称而且是一个企业的经营哲学时,这个企业才能算是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企业。
二、市场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
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市场营销经理必须选择合适的市场营销组织。大体上,市场营销组织的类型以下5种类型:
1、职能型组织。
这是最古老也最常见的市场营销组织形式。它强调市场营销各种职能如销售、广告和研究等的重要性。从图9.2可以看出,该组织把销售职能当成市场营销的重点,而广告、产品管理和研究职能则处于次要地位。当企业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产品,或者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方式大体相同时,按照市场营销职能设置组织结构比较有效。但是,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多和市场的扩大,这种组织形式就暴露出发展不平衡和难以协调的问题。既然没有一个部门能对某产品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负全部责任,那么,各部门就强调各自的重要性,以便争取到更多的预算和决策权力,致使市场营销总经理无法进行协调。
2、产品型组织。
产品型组织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产品经理组织制度,以协调职能型组织中的部门冲突。在企业所生产的各产品差异很大,产品品种太多,以致按职能设置的市场营销组织无法处理的情况下,建立产品经理组织制度是适宜的。其基本做法是,由一名产品市场营销经理负责,下设几个产品线经理,产品线经理之下再设几个具体产品经理去负责各具体和产品(见图9.3)。
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是制定产品开发计划,并付诸执行,监测其结果和采取改进措施。具体地可分为六个方面:(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市场营销计划和进行销售预测;(3)与广告商和经销商一起研究广告的文稿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该产品的兴趣;(5)搜集产品、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6)倡导新产品开发。
产品型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产品市场营销经理能够有效地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作出积极反应。同时,由于有专门的产品经理,那些较小品牌产品可能不会受到忽视。不过,该组织形式也存在不少缺陷:(1)缺乏整体观念。在产品型组织中,各个产品经理相互独立,他们会为保持各自产品的利益而发生摩擦,事实上,有些产品可能面临着被收缩和淘汰的境地。(2)部门冲突。产品经理们未必能获得足够的权威,以保证他们有效地履行职责。这就要求他们得靠劝说的方法取得广告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3)多头领导。帧于权责划分不清楚,下级可能会得到多方面的指令。例如,产品广告经理在制定广告战略时接受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指导,而在预算和媒体选择上则受制于广告协调者。
3、市场型组织。
当企业面临如下情况时,建立市场型组织是可行的:拥有单一的产品线;市场各种各样(不同偏好和消费群体);不同的分销渠道。许多企业都在按照市场系统安排其市场营销机构,使市场成为企业各部门为之服务的中心。市场型组织的基本形态如图9.4所示。一名市场主管经理管理几名市场经理(市场经理又称市场开发经理、市场专家和行业专家)。市场经理开展工作所需要的职能由其他职能性组织提供并保证。其职责是负责制定所辖市场的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分析市场动向及企业应该为市场提供什么新产品等。他们的工作成绩常用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情况来判断,而不是看其市场现有盈利情况。市场型组织的优点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按照满足各类不同顾客的需求来组织和安排的,这有利于企业加强销售和市场开拓。其缺点是,存在权责不清和多头领导的矛盾,这和产品型组织类似。
4、地理型组织。
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面向全国,那么它会按照地理区域设置其市场营销机构(见图9.5)。该机构设置包括,1名负责全国销售业务的销售经理,若干名区域销售经理、地区销售经理和地方销售经理。为了使整个市场营销活动更为有效,地理型组织通常都是与其他类型的组织结合起来使用。
5、矩阵型组织。
矩阵型组织是职能型组织与产品型组织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原有的按直线指挥系统为职能部门组成的垂直领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建立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两者结合起来就组成一个矩阵(见图9.6)。在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中,矩阵型组织的产生大体分两种情形:(1)企业为完成某个跨部门的一次性任务(如产品开发),就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由经理领导的工作组来执行该项任务,参加小组的有关人员一般受本部门和小组负责人的共同领导。任务完成后,小组撤销,其成员回到各自的岗位。这种临时性的矩阵型组织又叫小组制。(2)企业要求个人对于维持某个产品或商标的利润负责,把产品经理的位置从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并固定化,同时,由于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产品经理还要借助于各职能部门执行管理,这就构成了矩阵。矩阵型组织能加强企业内部门间的协作,能集中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又不增加编制,组建方便,适应性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双重领导,过于公权化,稳定性差和管理成本较高的缺陷又多少抵消了一部分效率。
进入9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计算机和无线电通讯的不断进步,全球性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和企业购买经验的日益丰富,服务性企业的迅速发展等等,都要求企业重新考虑怎样组织自己的业务。为适应这些变化,许多企业将自己的业务重心放在主要业务或有竞争力的业务上,也有不少企业将其业务拓展到其它不熟悉的领域以求新的发展。其中有的成功了,但失败的却属多数,即它们的所投身的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或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企业缺乏在该领域的激烈竞争中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
三、市场营销部门和其它部门的关系
为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但实际上,各部门间的关系常常表现为激烈的竞争和明显的不信任,其中有些冲突是由于对企业最高利益的不同看法引起的,有些是由于部门之间的偏见造成的,而有些则由于部门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所造成的。
在典型的组织结构中,所有职能部门应该说都对顾客的满意程度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市场营销观念下,所有部门都应以“满足消费者”这一原则为中心,致力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市场营销部门则更应在日常活动中向其它职能部门灌输这一原则。市场营销经理有两大任务:一是协调企业内部市场营销活动,二是在顾客利益方面,协调市场营销与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然而,很难确定应给予市场营销部门多少权限来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但一般而言,市场营销部经理应主要依靠说服而不是权力来进行工作。
假设航空公司的市场营销经理在致力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权力去影响乘客的满意程度:他不能雇用或培训机组人员(人事部);他不能决定食品的质量和种类(餐饮部);他不能确保飞机的安全标准(维修部);他不能解决价格表问题(业务部);他不能确定票价(财务部)。他只能控制市场研究、销售人员与广告促销,并只能通过与其它部门的协调努力形成乘客满意的飞行环境。
其它部门经常反对在工作中一切以顾客利益为中心。正如市场营销部强调顾客满意这一点一样,其它部门也同样强调他们工作重要性,显然,其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表9.1总结了市场营销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主要分歧。
1、研究开发部。
企业希望开发新产品,但常因研究开发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关系不好而告失败。从许多方面,这两个部门在企业中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观念。研究开发部门由科学技术人员构成,他们为生产技术的奇特性和超前性而骄傲,擅长解决技术问题,而不关心眼前的销售利润,喜欢在较少人监督或较少顾虑研究成本情况下工作。而市场营销与销售部门则由具有商业头脑的人员组成,他们精于对市场领域的了解,喜欢那些对顾客有促销作用的新产品,有一种注重成本的紧迫感。市场营销人员把研究开发人员看用是不切实际的,知识分子味十足的,甚至不懂业务的科学狂人;相反,研究开发人员把市场营销人员看作是倾向于行骗,唯利是图的卑鄙小人,他们对产品的销售特色比对技术性能更感兴趣。结果,企业不是技术导向型的,就是市场导向型的,或二者并重的。在技术导向型的企业中,研发人员常研究基本原理问题,寻求重大突破,力求产品尽善尽美,虽然他们确实会发现一种重要的新产品,但其研究与开发费用很高,新产品成功率较低。在市场导向型的企业里,研发人员为专业市场的需要而设计新产品,绝大多数是对产品的改进和现有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成功率较高,但主要是改进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在技术、市场二者并重的企业中,市场营销部与研究开发部已形成有效的组织关系,它们共同负责进行卓有成效的市场创新,研发人员不仅负责发明,也负责有希望成功的创新,销售人员不只是注意新的销售特色,也协调研究人员寻找能满足要求的新途径。
研究表明:创新成功需要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一体化。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部门的合作,可采用下列几种简便易行的方式:(1)联合主办研讨会,以便加强对方工作目标、作风和问题的理解和尊重。(2)每个新项目要同时派给研究开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他们将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合作,同时,研究开发部与市场营销部应共同确定市场营销计划与目标。(3)研究开发部门的合作,要一直持续到销售阶段,包括编写技术手册,合办贸易览,售后调查,甚至参与一些销售工作。(4)产生的矛盾应由高层管理部门解决,在同一个企业中,研究开发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应同时向一个副总经理报告。
2、工程部门。
工程部门负责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设计新产品和新的生产程序。工程师们更关心产品的技术质量,成本费用的节约,以及制造工艺的简化。如果市场营销人员希望产品多样化,而不是标准配件以突出产品特色,工程师们便会与之发生冲突。他们认为市场营销人员只要求外型美观,而不注重产品内在性能,是一群极易改变工作重心且夸夸其谈之辈,不值得加以信任。但在市场营销人员具有工程基础知识并能有效以与工程师沟通的企业里,一般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3、采购部门。
采购主管人员负责以最低的成本买进质量数量都合适的原材料与零配件。通常,他们的购买量大且种类较少,但市场营销经理通常会争取在一条生产线上推出几种型号的产品,这就需要采购数量小而品种多的原材料及配件,而不需要数量大而种类少的配件,他们认为市场营销部门对原料及其零配件的质量要求过高,尤其是当市场营销部门的预测发生错误时更为突出,这迫使他们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条件购进原材料,有时还会造成库存过多而积压的现象。
4、制造部门。
制造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之间存在几种潜在矛盾。生产人员负责工厂的正常运转,以实现用适当的成本,在适当的时间内,生产适当数量的产品的目的。他们成天忙于处理机器故障、原料缺乏、劳资纠纷及怠工等问题。他们认为,市场营销人员在不了解工厂的经济情况及战略的前提下,一味地埋怨工厂生产能力不足,生产拖延,质量控制不严,售后服务不佳等等,而且,还经常作出不正确的销售预测,推荐难于制造的产品,答应给顾客过多不合理的服务项目。市场营销人员确实看不到工厂的困难,而只注意顾客提出的问题。
企业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生产导向型的企业里,人们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降低成本,这种企业倾向于生产简单的产品,希望生产线窄一些,而生产批量大一些。需要加速生产来配合促销活动的情况几乎没有,顾客在遇延期交货时不得不耐心等待。
另一些企业是市场导向型的。这种企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顾客需要。例如在一家大型的化妆品企业里,只要市场营销人员一声令下要求生产什么东西,生产人员就立即行动,而不考虑加班费用,短期生产效应等。结果,造成生产成本高昂而且成本不固定,产品质量也欠稳定等问题。
企业应逐渐向生产导向与市场导向并重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并重的企业里,制造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共同确定企业追求的最佳利益。解决办法包括召开联合研讨会,以了解双方的观点,设置联合委员会和联络人员,制订人员交流计划,以及采用分析办法,以确定最有利的行动方案等。
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产决于市场营销部门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关系。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较好地了解制造部门的能力,如了解诸如弹性工厂、自动化和机器化、准点生产、质量圈等生产领域新概念的市场营销含义。如果企业想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取胜,那就需要一种新的生产策略;如果企业想依靠质量优良、品种多样或优质服务取胜,就需要3种不同的生产策略。所以,生产设计和生产能力是由已规划好的产量、成本、质量、品种和服务组成的市场营销战略目标来决定的。在产品尚未确定卖主之前,当购买者去工厂了解生产管理质量状况时,生产人员和工厂部门无疑成了重要的市场营销工具。
5、财务部门。
财务主管人员擅长于评估不同业务活动的盈利能力,但每当涉及到市场营销经费时就不得不喊“头痛”。市场营销主管人员在要求将大量预算用于宣传、促销活动和推销人员的开支的同时,却不能具体说明这些费用能带来多少销售利润。财务主管人员怀疑,市场营销人员所作的预测是自己随意编制的,并没有真正考虑经费与销售销售的关系,以便能把预算投向获利更多的领域。他们认为,市场营销人员急于大幅度削价是为了获得订单而不是真正为了盈利。同时,市场营销主管人员则认为,财务人员控制资金太紧,拒绝把资金投入长期的潜在市场开发中去,他们把所有的市场营销经费看作是一种浪费,而不是投资。财务人员过于保守,不愿冒风险,从而使许多好的机遇失之交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财务训练。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市场营销训练。财务主管人员要运用财务工具和理论,支持对全局有影响的市场营销工作。
6、会计部门。
会计人员认为市场营销人员不能准时制作销售报表;尤其不喜欢销售人员与顾客达成的特殊交易,因为这些交易需要特殊的会计手续;反之,市场营销人员则不喜欢会计人员把固定成本分摊到不同品牌上去。品牌经理认为,他们主管的品牌比预期的更能盈利;但问题在于分摊给产品的间接费用太多,而使得品牌利润率降低,他们还希望会计部门能编制按渠道、区域、订货规模等各不相同的利润和销售额报表。
7、信用部门。
信用部门的主管人员要评估潜在顾客的商品作用等级,拒绝或限制向商品信用不佳的顾客提供信贷;他们认为,市场营销人员把商品出售给任何人,即使是那些连付款都有问题的人。相反,市场营销人员则常常感到信用标准订得太高,他们认为:要求“无坏账”实际人意味着企业失去一大笔买卖和利润;并且觉得他们好容易找到了客户之后,听到的却是因这些顾客的信用不佳而不能与之成交的消息。
四、建设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
只有为数不多的亚洲企业(如香港的佐丹奴、印度的利华、日本的索尼、菲律宾的生力、新加坡航空企业、韩国的三星、台湾的宏基和泰国的东方大酒店等)可称得上是市场导向的消费者导向型企业。在这些企业里,人们已达成如下共识:市场营销不仅是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能,而且是所有部门都应有的职能;即使是最好的市场营销部门,也不能弥补因其它部门缺乏对消费者的重视所带来的损失。消费者导向型的企业各部门应具有如下意识:
1、研究开发部门:(1)请消费者开会并倾听意见;(2)在每一个新项目的
研究开发期间,欢迎市场营销部门、制造部门和其它部门提出中肯的意见;(3)视竞争者产品为“基准点”,寻找更好的产品;(4)在项目进行中倾听吸收消费者的反馈意见;(5)在市场反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改进产品。
2、采购部门;(1)主动地寻找最好的供货商而不仅仅只是“守株待购”;(2)
与少数值得信赖的高品质产品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在价格优惠和高质量之间他们首选高质量。
3、生产部门:(1)邀请消费者对工厂进行参观游览;(2)注意消费者如何
使用企业产品;(3)为满足已承诺的订单,宁愿超时工作;(4)不断寻找提高生产速度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5)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致力于无质量缺陷。
4、市场营销部门:(1)研究每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努力提供更为友
善的服务,致力于获得长期潜在市场利润;(2)经常收集和评估关于新产品、产品改进和服务的信息,以更好以满足消费者需要;(3)积极影响企业所有部门的雇员,使他们在思想上和实践中都以消费者为中心。
5、销售部门;(1)对消费者有专业的知识,努力给消费者提供“最好的答
案”;(2)只许下自己确实能做到的承诺;(3)主动将消费者需要和意见反馈给负责产品改进的部门;(4)尽量为每一消费者服务很长时间。
6、后勤部门:(1)建立提供服务的高标准,并长期不懈地坚持这一标准;
(2)运作着一个富有知识且友善的消费者服务部门,负责回答消费者问题,处理报怨,并用一种令人满意的态度及时解决问题。
7、会计部门:(1)定期提品市场、地理区域的盈利能力报告;(2)随
时备有不同发票,以满足消费者需要,并礼貌而迅速地回答消费者所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
8、财务部门:(1)理解并支持市场营销费用支出,以支持市场营销部门的
长期市场营销计划;(2)根据消费者的财务状况制订不同的财务标准;(3)在消费者信用程度上很快作出决定。
9、公关部门:(1)宣传有利于企业的信息,控制损害企业形象的消息的传
播;(2)充当企业内部的消费者和公众,并不断倡导更佳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与实践。
10、其他与消费者接触的个人:极富能力,谦虚,精神愉快,值得信赖
并很负责任。
不幸的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是销售导向、产品导向和技术导向,这些企业迟早会受到市场的冲击,他们会失去主要市场,出现增长绶慢和利润下降,遇到极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这些企业现在都不断采取步骤希望成为市场导向型,但大多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一些企业中,他们的总裁并未真正明白市场营销和促销的内在区别,只希望企业能大规模地销售和开展广告攻势,并未明白如果他们的产品和价格不能真正为目标顾客提供价值,则其所进行的切促销活动等于零。一些董事认为,举办几次关于“为消费者工作”的演讲,召开一些研讨会,开展一些市场营销培训,就会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结果,从而低估了企业内部人员对这种转变的抵制力。特别是在缺乏新的激励因素下,倘若企业文化活动没有明显的进展的话,这些老总们便开始表现出不耐烦并转向处理其它的问题,如开展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活动之类的事。
建设企业的市场营销文化需做好如下工作:
1、明确要求所有经理都成为消费者导向型经理。在这里,董事的领导和承
诺是关键要素,董事必须确认企业的高级经理们都将他们的工作以消费者为中心并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观念,董事应不断地向雇员、供应商、分销商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和价值的重要性,身体力行对消费者进行承诺并实现承诺,同时奖励那些也同样做的雇员们。
2、建立强有力的市场营销队伍。企业应雇用高级市场营销人员,组建项目
小组,以便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将市场营销思想和实践带入企业,项目负责小组应包括董事、销售副总裁、开发部、采购部、生产部、财务部、人事部及其它部门的关键人员。
3、获取各界指导和帮助。在建立企业市场营销文化过程中,市场营销项目
小组从咨询专家获得帮助,咨询企业在帮助企业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方面相当多的经验。
4、改变企业的奖励制度。如果期望企业部门的行为改变的话,那就应该改
变企业的奖励制度。显然,如果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因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得奖励,那么就很难让他们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而多增加一分钱的成本。如果财务部注重短期的利润,那么很难相信他们会支持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长期投资,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雇佣市场营销专家。企业应考虑雇佣市场营销专家,尤其是在一流的市
场营销企业里工作的专家。花旗银行面对市场营销工作出现的严重问题,从通用食品公司聘请了一位高级市场营销经理。现在,亚洲银行都聘请花旗银行管理人员来帮助创建银行的市场营销文化。
6、加强企业内部培训。企业为了把市场营销观念、技能灌输给经理和雇员,
需要对高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市场营销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研究开发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7、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计划制度。训练经理们用市场营销思维进行工作,
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现代化的市场导向型的计划制度,计划形式迫使经理们考虑市场营销环境、机会、竞争形势和其它各种因素。这些经理将为某些具体产品和细分市场制定市场营销战略,预没销售利润并对这些活动负责。
8、建立年度市场营销评奖制度。企业应鼓励各业务单位提交年度最佳市场
营销活动报告,通过对这些报告的评审,企业可评出最佳市场营销人员,并对其予以奖励。这些获奖者的事迹将作为“优秀市场营销案例”而在企业内广泛传播。
——**市“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综述
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
翻开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成绩单”,人们在为取得全面快速发展而叫好的同时,也为“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精彩纷呈而喝彩。
“十大体系”一年来的建设历程,承载体制机制创新之重,倚仗追赶跨越战略之策,令全市干部群众难以释怀。
厚爱一分,全市总发动营造浓厚建设氛围
非常之举,需要非常措施。
市委、市政府把“十大体系”建设作为全市“一条主线,六个重点”的首要任务来抓,列入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常务会重要议程。党政主要领导在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全市“十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对此作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亲自谋划“十大体系”建设方略,经常过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多次在全市重要会议上进行强调,多次听取汇报和调阅有关材料,并作出重要批示,不断为“十大体系”建设领航指路。市长王昭悠切实解决“十大体系”建设工作中政府机构改革、行政职能调整、行政管理权限下放、政务环境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使“十大体系”建设在政府体制改革创新上得到有效落实和推进。为切实加强对“十大体系”建设的领导,每个体系都有一名市领导挂帅,并确定有一个牵头单位和一个专门机构。
按照“市为重点、优势先行,县为示范、以县促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确定了市本级6个重点体系先行突破,7个综合示范县(市、区)和12个单项示范县(区)抓好示范试点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围绕一个思路、抓住二个突破、办好三件实事、解决四个问题、坚持五个结合”的总体策略。先后下发了有关方案、工作意见等文件,为全市“十大体系”建设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措施。
宣传培训造声势。集中了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全市干部学习“十大体系”政策文件。市里两期副县级以上干部培训班培训1100人,两期科级干部培训班培训1420人,各县(市、区)共培训基层干部14000多人。成功举办了1场“十大体系”建设主论坛和10场分论坛,国内31位著名专家对赣州市“十大体系”建设进行“把脉”,建言献策,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开展了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论文237篇,评出一、二、三等奖35篇。精心编印了“十大体系”建设《工作指南》、《工作汇要》、《建设新赣州》(一、二、三卷)、《学习读本》,同时全年共编印62期《市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简报》。进行了广角度的跟踪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国质量报》、《江西日报》、《信息日报》等市外主流媒体和本市媒体纷纷聚焦我市“十大体系”建设,以专题、专栏、专版等形式进行了深度报道。举办了以“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掌握政策”为主题的政策咨询、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有声有色的宣传造势和学习培训,为“十大体系”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氛围,广东省、安徽省先后派出考察组前来我市作专题考察。
去年6月底,随着77个配套文件全部如期出台,标志着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长珠闽”经济运行相对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文本框架已经体系性地完成搭建,全市督查调度促落实的力度为此明显加大。市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市综合协调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市十大体系办公室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对“十大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调度,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先后还在赣县、龙南、上犹、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召开现场办公会,就各县(市、区)提出的106个具体问题,进行了现场答复、书面复函和限期解决。对“十大体系”所涉基础设施(硬件)项目和全市重点工程项目,每月还进行一次专项督查调度,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突出重点,市本级先行突破异彩纷呈
市本级六个重点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心崛起”之势迅速凸现。
政策法规体系:高质量地完成了31个配套文件的制发工作,共有30多个部门积极参与,50多人次外出学习考察,发放征求意见函200多份,召开座谈会20多场次,收集意见271条;对1999年7月以来出台的270个政策文件进行了清理,共废止不符合“合法性、对接性、现实可行性”原则的政策文件83个,进一步调整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创新了体制机制,打破了阻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实现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金融服务体系:加大了信贷投入,全年新增贷款27.28亿元,同比增长1.9倍;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10.4个百分点,农信社不良贷款率下降7.7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延伸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商业银行在南康、瑞金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已挂牌营业,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瑞金、龙南设立了外汇管理支局并已挂牌,在南康开展了远程外汇核销管理系统的试点;大地财产保险公司在赣州市设立了分公司;市本级、信丰、南康、龙南、大余、兴国、寻乌成立了信用担保公司。金融环境的改善和金融服务的优化,进一步活跃了我市的生产要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信息网络体系:已有90个市直单位接入了市政务信息网,全市接入政务信息网的计算机数量达到4600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可喜进展,“赣州市人民政府网”全面改版,17个县(市)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40个市直部门和单位建立了网站或网页;“赣州市政务信息网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已经建立并正式运行;“赣州市政策法规数据库”和“赣州市人口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社区服务设施项目正在实施。信息平台的搭建,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件服务功能。
口岸服务体系:龙南海关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开关运行,检验检疫大楼主体工程已竣工;赣州公路口岸作业区顺利通过南昌海关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上级口岸部门的验收;赣州出入境检测中心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立项;赣州铁路东站国际集装箱货场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成功引进三家口岸物流货代企业;赣州至厦门的“铁海联运”已经开通;赣州驻深圳口岸办事处开始运作。口岸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优化了投资和创业环境。
人力资源体系:全市年内共引进各类人才2300多名,人才总量达到49.6万人;市人才市场升为省级人才市场,并与各县(市、区)联网,举办了三省六市(广东韶关、惠州、东莞,福建泉州、漳州,江西赣州)人才智力交流大会;组建了赣州技师学院、赣南科学院,并已正式运作,赣州技师学院在校学生突破万人大关;选拔了192名大学生到基层锻炼;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1070名;在信丰兴建了100个“农户安全储粮示范仓”;聘请多名外籍专家实施了伟良钨业超细超粗炭化钨粉研发、变速器设计、旅游开发决策、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和蔬菜新品种引进等项目,并推广了“一村一品”模式;选派了34名优秀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出国(境)培训;“两化”工程硕果累累,其中培训城镇公民8.8万人、农民77.66万人次,23万人经培训实现了就业,1.74万人分获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举办了首届技术能手技能大赛,500人参赛,100多人获奖。这些成果,为我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保障体系:赣州被列为全省“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劳动保障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开通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门户网站,在部分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村干部养老保险、“五保合一”、事业机关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试点工作纵深推进;新增参加社会保险人数创历史新高,征缴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同比分别增长17%、21%、5%;确保了全市102270名参保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2332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基本完成,城镇失业登记率下降到3%,下降了0.7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民工工资监控机制,追回被拖欠农民工工资2020万元,接到投诉但尚未清欠的工资仅为18.66万元,占全省总额比例不足1%;十大救助体系正在发挥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为构建和谐平安赣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他体系同步实施,齐头并进。产权交易体系:全年完成国有产权转让5宗,交易额达21586.6万元,实现资产增值3089万元,其中,成功转让原市接待中心整体资产;办理国有土地交易95宗,面积754.175亩,交易额3.217亿元;办理房产交易14726宗,交易面积288.69万平方米,交易额23.8亿元。技术标准体系:完成脐橙国家标准的编制并已报审;初步建立了稀土、钨、“猪-沼-果”等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城市项目、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技术标准数据库。贸易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了供销系统农资连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产品流通等体系建设,已发展农资连锁加盟店354家,新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了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物流服务体系:编制完成了《物流产业发展纲要》和《赣州市2006—2015年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市物流中心、市物流信息中心已启动营业,汽车交易市场已开工建设;县一级有28个物流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近10亿元。
主攻特色,单项示范县建设争奇斗艳
12个单项示范县(区)因地制宜,打造样板,力创特色。
章贡区成立了现代物流产业协会;自筹268万元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全区农民参合率已达到73%,已有1510名农民领取医疗补助金共计94.47万元;实施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赣县在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中开创了“5+1”管理模式,把全县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统一纳入到“五办一中心”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网络。
信丰县组建了民营性质的诚信担保公司,为400多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6000万元的信用担保;该县还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农业标准化(脐橙)示范项目表彰县。
安远县建起了社会保障征缴大厅;每个乡镇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工作站,重点乡镇还建立了社会保障事务所,初步构建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多元化机制;将村干部和失地农民纳入社保范围,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具体办法。
寻乌县组建了赣南脐橙良种繁育中心,建立了以果业协会为载体的县、乡、村三级果业服务网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寻乌蜜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上犹县构建了人才交流中心、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中心、劳务服务中心、招投标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和基建审计中心等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崇义县被省信息中心列为“江西省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唯一的试点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迈出大步;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公害山羊标准化示范项目列入全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中科院与章源公司合作兴办了博士工作站。
定南县建设了天晟大市场、昌盛贸易广场、金桥文化广场、杨梅建材大市场,县城综合、专业市场的经营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编制了《定南县贸易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定南县县城2005—2010年商品市场总体规划》;生猪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有新亮点,生猪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年出栏35万头的总量中,80%以上销往珠三角市场。
全南县清理行政许可项目171项,撤销93项,废止政策文件32个,新制订出台政策文件30多个;整合了全县国有林业资源,成功引进属国内500强企业的江苏阳光集团,投资1.1亿元组建江西高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破解了国有林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难题;“高山蔬菜”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宁都县兴建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宁都黄鸡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被确定为省级地方标准,并获赣南首个业内国家证明商标;一批企业和农产品标准获国际、国家和省级认证。
会昌县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文件框架;实现了“五保合一”同场征缴;在全县各乡镇全面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901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建立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会,全年共筹集救助资金300余万元,发放20.1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58名。
石城县把土地交易中心、房产交易中心和拍卖行从行政主管部门剥离出来,组建了产权交易中心,实现了产权交易“三合一”、“四分开”,全年累计交易额达3938万元,增值908万元,增加税收309万元;《紫石牌烤烟综合标准体系》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和验收。
优势聚集,综合示范县建设交相辉映
7个综合示范县(市、区)取得了明显的综合示范效应。
南康市组建了“三场合一”的大产权交易中心;完善了社会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向8721户农户、18956名村民发放低保金共计163.8万元;赣南卷烟厂以赣烟商标获质押贷款6600万元,开创了我市以企业品牌质押贷款的先河;开展了“民主推荐,差额选举”党政领导干部试点;投资近1亿元、占地405亩、可容纳5000名学生的新南康中学已竣工使用。
大余县建立并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和城市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103名;建成了“世界钨都网”等系列网站;开展了“金边瑞香”原产地标识注册和“南安板鸭”原产地保护申报工作;在全省县一级率先开展了钨矿区采矿权、国有商品林经营权拍卖工作,其中钨矿区采矿权拍卖收入达2997万元,是拍卖底价的3.8倍;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资产经营公司。
龙南县取消行政许可项目216项,清理政策文件141个;设立了出口退税基金和出口创汇奖励基金;南昌海关驻龙南办事处正式开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大楼完成主体工程;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已经启动;金塘物流服务中心即将完工;占地400亩、总投资1.2亿元、按照省级示范性优质高中标准规划建设的龙南中学新校区已经建成。
兴国县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理财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国有资产经营中心等中心,其中,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多、品位高,首批35个单位已进驻中心;完成了县四套班子和35个县直单位政务信息网络的布线接入工作;在县政府办公楼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了2个政策法规文件触摸屏查询系统;制订了兴国灰鹅和兴国鱼丝系列标准,启动了兴国灰鹅原产地保护工作;农产品检测站获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建立农资连锁加盟店94家;兴国第二医院为民办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典范;将军中学创下了赣州民办学校“五个第一”。
瑞金市建立了“政银企协作”和“融资项目双向推介”两项机制;已争取到并设立了赣州市商业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支局的分支机构;选招了45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担任乡(镇)长助理;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发展投资公司;实行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开启了非国有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先河,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三个外来投资项目相继实施;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60%;建立了食品安全质量监测站,鳗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进入了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行列。
于都县六大信息网络系统已具雏形;农村“三院”(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建设成为示范样板;于都县奶牛养殖农业技术标准点成为国家级奶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立了探矿权采矿权交易中心;吸引6365万元社会资金兴办民办学校6所。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订了失地农民过渡生活补助、重病救助、子女就学补助等政策,发放各种补助150多万元;市物流中心入驻物流企业已达86家;汽车交易大市场、卷烟物流中心、众成物流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工行分理处升格为支行;设立了市商业银行开发区支行。
深化改革,新组建机构项目推进开局良好
按照建设“十大体系”的要求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对一些单位和部门的体制进行了创新性或整合性改革,并对一些机构进行了职能调整和强化。如:将市粮食职工中专、计生职工中专、财会职工中专和商贸职工中专等四所学校整体划转赣州高级技校,整合组建了赣州技师学院;撤销了市冶金煤炭工业行业办、市建材行业办、市物资行业协会、市轻化纺食品工业行业办、市二轻工业行业办等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组建了大行业办,改变了过去“一能多专”的机构臃肿情况;新组建的赣南科学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金融办、市信息办、市口岸办、市招投标中心、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升格的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市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已正式运作;对新组建的政府机构开展了跟踪问效,如在对已进入实质性运作的大交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及配套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出台了《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试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快了政务公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