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法制教育课

学校法制教育课

时间:2022-10-16 11:0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法制教育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法制教育课

第1篇

[关键词] 法制教育;课程化;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D916.7[文献标识码]A

很久以来,初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中有关“法律常识”的内容时,普遍表现冷淡。针对该现象,我们对上海市某校初中二年级6 个班级的267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学生在对“学校法制教育课或有关活动对你培养法律素质是否有帮助?”的题目做出回答时,选择“有帮助”的是161人,占总人数的60.3%;回答“帮助不大”的是106人,占总人数的39.7%。而学生在对“你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形式是否满意?”的题目做出回答时,选择“单调、没劲”的是197人,占总人数的73.8%;回答“满意或较满意”的是70人,占总人数的26.2%。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对提高自己法律素质是重视的,而且对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持肯定态度,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现状都表示了不满。

学校法制教育不是一般的法制宣传,它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按照学校教育的特点将它设计成为合乎教育要求并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的学校教学课程。笔者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优化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就是首先要让中小学的法制教育教材符合“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能引人入胜、让学生豁然开朗”等这些学校课程的基本特征,使中小学生的“普法”工作彻底回归学校教育的本来面目,以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全面贯彻现代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使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充分体现积极服务于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办学方向,始终围绕“源于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生活”的要求,以确保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生活化的特色。为此,笔者想就法制教育“课程化”和“生活化”的设计谨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要完善学校的法制教育,就必须对它进行课程化改造

对中小学法制教育进行课程化改造,就是要使法制教育课程全面体现“循循善诱、 循序渐进”的要求,通过启发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懂得:“法治建设”是要造就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绝不能使学生从小就误认为“法治建设”是在制作一座束缚人们手脚的“大铁笼”;个人事业和前途只有在“法治”的社会里才能获得极大的发展,切不可让学生感到遵纪守法会妨碍个人的进步和成就;经常地给学生描述“法治”社会那和谐、生动的喜人景象,切忌拿令人敬畏的“强制措施”和“法网恢恢”来抵消学生对“法治”的好感;让孩子们更多地懂得在“法治”社会里无论“强者”或“弱者”都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强者”要拓展、扩张自己的权益绝不能以牺牲“弱者”的权益作为代价;国家法律对于公民来说,是用来维护自己基本权利最有效的工具,公民理应认真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国家司法机关是解决社会各种矛盾、保障社会良好秩序的职能部门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在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法治社会是理想的社会、法治经济是健康的经济、实现“法治”是我们国家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让学生渐渐地明白:社会一旦偏离了“法治”轨道、失去了“法治”的格局就会重演“人治”、“专制”、“集权”的悲剧,那就等于将人们又重新带回到过去野蛮、黑暗的“人间地狱”。我们在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就盼望着社会的各项活动都能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坚信“法治”、依靠“法治”,从而自觉地捍卫法律的尊严、积极地成为文明社会的守法公民。

当然,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理应和学校开设的其他学科一样,必须让学生在好奇、兴趣、了解、明白、掌握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功能来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从而完成学校的育人使命。殊不知,长期以来我们的法制教育课程习惯于介绍触目惊心的违法犯罪案例,再辅以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文(孩子难懂、更记不住),或者将一些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走向极端的个案作为警告孩子安分守己的“撒手锏”。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孩子们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法治”社会就是充斥着“公、检、法”加上“警察、警车、警棍”的令人生畏的“破案”、“抓人”、“审判”的内容。以至于一部分感到学习压力重、升学压力大的学生对学校法制教育渐渐地萌生了“惹不起,我总躲得起”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们在无奈的学习中很可能会因为经常消化不了而造成其法律素质的“发育不良”。再加上现有学校法制教育任职教师本身业务水平的局限和参差不齐,到头来必然地就造成了眼下学校法制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局面。

笔者以为,孩子们之所以对我们学校法制教育现状不满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设计从一开始就违背了“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彻底改革这样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切实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认真审视我们的学校法制教育在搜集素材、安排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把一切不符合孩子学习特点和要求的成人化、简单化、陈式化、教条化的东西全部砍掉,将我们中小学“普法”工作拖回到教育的思路上来,以促进我们学生的法律素质获得明显的提升。

二、要完善学校的法制课程,就必须让它突显生活化的特点

事实上,目前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本大多是通过案例来告诉学生“杀人、放火、、投毒、绑架、盗窃、制造爆炸”等刑事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强调违法犯罪必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等,而真正作为整个法制体系根基的民主制度与原则却寥寥数语,有关公民个人权利的内容则更是一笔带过(脱离了绝大多数学生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空间的实际生活)。这难道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吗?难道这样的教育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学习中来吗?在笔者看来,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决定了学校教育内容到形式都必须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生活。作为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就是要切实地将法制教育化为学生成长的“力量源泉”,变学校法制教育传统的说教模式为培养现代社会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

必须明白,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既不应该表现为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灌输和积累,也不应该仅仅是对学生法律专业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说白了,基础教育阶段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独当一面的法律素质。中小学所开设的法制教育课程充其量只能帮助学生对“法治”价值观的认同和信赖,树立“法治”信仰,进而在青少年的素质中生发一项文明人的品格――信法、学法、用法、护法。

殊不知,“法治”国家的两个条件是: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制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会公众对“法治”价值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现行法律的忠诚和拥护。如果说前者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后者就是“法治”的关键和根本。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讲的,“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伯尔曼也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而对法律忠诚和拥护这项品格的形成是由人的知、情、意、行的培育加上实际生活中因为教育的影响通过其心理矛盾运动而产生的动机,进而促使行为方式做出选择而渐渐形成了习惯,再反复铸就秉性的过程。因此,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程就是应该通过教材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在塑造学生人品方面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即:让学生在触及自身生活的学习中不断地认识到“法治”对于保障个人利益和实现个人理想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极大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使学生重视自身的独立人格、自由和利益,使权利意识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再通过教材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促使他们内心对法律的信赖、信任和尊重,并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法律的忠诚的信仰,从而促进现代“法治”精神在青少年学生中发扬光大,并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毕生努力的方向。

第2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技工院校;人才;问题;思路

一、目前技工院校法制教育的特点

技工院校的学生多为初、高中毕业的青少年,他们的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心理还不够成熟,甚至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不爱学习,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极个别学生甚至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但这些学生对新事物敏感,模仿性强,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甚至变为“问题少年”。

与普通中学相比,技工院校管理上相对宽松,社会交往、网络普及的影响的程度也很大,给技工院校在学生法制教育管理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现象呈上升趋势,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分析解决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二、目前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制教育模式落后。从目前的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来看,大多数还是沿用以前的老模式进行,依靠法律法规来作为基础,缺乏对于细节性、实际性的运用了解,导致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了解不透彻,实践过程中不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在课程的讲解中,往往缺乏对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仅仅是空洞的理论教育,甚至封闭式教学,这样很难促进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不可能真正培养出有价值的技术型优秀人才。

(2)法制教育方法单一枯燥。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过多地采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传授,不当的教育方法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法制教育理解的偏差,和教师的教学过程难以达成默契,无法真正掌握系统而鲜活的法律知识。学生对于法制教育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其过多的照本宣科,照搬书本知识,枯燥的传授方式使学生望而却步,不能达到与学生的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发挥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阶段,多元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也有不同的影响,特别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等社会上各种消极的情绪和现象,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内。技工院校学生绝大多数在中学阶段被家长和学校所忽视,本身就受到一定的影响。与大学生相比,年龄更是偏低,心智不成熟,对于社会整体的分辨能力还是很低,所以就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2)家庭对于学生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不良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负有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单亲家庭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难以估计的影响,家长的粗暴教育会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强,从而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用不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是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教育,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受到了严重的误导和不良的影响。不良的道德影响和法制教育的缺乏,成为部分技工院校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存在一定误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些技工院校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象征性地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有的技工院校更是根本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程,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专业技能上的培养,甚至有些学校提出了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让路的口号。由于受到时间、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学校取消了一些德育课程,从而使技工院校的法制教育成为空谈。

很多技工院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化,虽然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一些法律课程,但有的课程涉及内容过于宽泛,缺乏系统性,很难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但是教材的内容非常滞后和单一。目前我们国家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技工院校的法制教育应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很多技工院校法律教育课程没有专业的教师人才,法制课程老师很少是法律科班出身,这些老师自身缺乏必要的法学修养和实践经验,一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加上一些老师还在采用流于形式,生硬的传授方法,只知道照本宣科,缺乏鲜活生动的实际案件分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难以接受,结果可想而知。

四、技工院校法制教育改革思路

(1)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合力。要加强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法制教育作用。社会上有些人,也包括个别学生家长法制观念淡薄,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青少年学自觉守法意识薄弱,自觉守法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形成法律意识,也就没有办法养成守法习惯。在职业教育方面,学校和家长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双翼,二者需密切配合,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成长的合力。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家长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有进步和提高的潜力,学校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求家长树信心、抓习惯、管思想、束行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懂得遵纪守法。

(2)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在技工院校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取长补短,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师资基础,同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思维。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是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更能通过自身的素养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为技工院校法制教育提供一个合理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途径之一是,引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二是从社会上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到学校任教;三是,在现有的教师群体中挑选一些人送出去进行专门学习和培训。通过以上方法,可形成一支以法律课、德育课教师为骨干的优秀师资队伍。

(3)完善和改革法制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很多技工院校开设的法制课程比较少,而现有的《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等课程,其内容过于宽泛单一,偏重于理论,不能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建议各学校开设法律课程要结合专业情况,比如财经类的专业,可以开设《经济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汽车专业可以开设《交通法律法规》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开设《教师法》课程。学生除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把法制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老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时,也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针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法制课枯燥无味的特点,老师要积极探索法制课程的授课方法,大力推广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上综合运用讲授、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真实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学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中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会等,也可以利用广播、校园电视、宣传橱窗、手抄报等形式开展法律宣传,营造一种知法、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也可以让学生旁听一些案件审判,邀请相关法律工作者开设法制讲座、剖析典型案例等,或者是请少年犯现身说法,进行面对面的法制教育。通过这些直观的活动,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起到良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目前,有些技工院校聘请专兼职法制副校长的做法也很有成效。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来促进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过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第3篇

一、营造氛围,强化学生法律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民法制教育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针对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不够强和对法制教育课不够重视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积极筹备,多做宣传,切实将法制教育开展起来。第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利用法制教育宣传栏、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阵地,大力宣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法制教育的目的、意义人人皆知。第二是营造法制教育氛围,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月活动,拉横幅、贴标语,并适当借助多媒体,使法制教育工作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之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法兴趣。只有学生重视法制教育课,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二、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要注意防止法制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方法简单化。老师如果照本宣科、机械灌输,就会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为了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我们要在丰富法制教育内容、改进法制教育方法这两方面下功夫。

1.根据教学需要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精心组织法制教育的课堂内容,用好法制教育教材。从学校整体看,法制教育的内容可以细化到不同的年级和时间段,要做到年年有主题、期期有重点、月月有目标。如七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规范行为、安全教育为主,学习《宪法》《国旗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八年级学生以青春期教育、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为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食品卫生法》等。九年级的学生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学习《刑法》《国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兵役法》《消防法》等。讲课时,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典型案例或事例,引导学生用身边的事例学法、说法。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在用头脑记忆法律,更是在用眼睛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用心去思考法律,逐步学会明辨是非。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讲述一些社会常识,教学生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也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内容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多进行学科渗透。如在语文课、政治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对学生进行爱护水资源、森林资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2.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法制教育的方法

坚持面授为主、自学辅导为辅,采用集中学习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思想政治课、心理活动课、班会课、校本课程等渠道,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在学习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基本需要,看到学生个性及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以研讨式、探究式、辩论式等活动为途径,进行鲜活的法制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认可法制教育,并主动参与法制教育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所谓“请进来”就是加强学校与司法机关的联系,邀请相关的专业司法人员上台讲课,做法制报告。所谓“走出去”就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如少年模拟法庭、法制夏令营、假期普法班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可使法制教育内容丰富生动、形式新颖,利于增强学生学法的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电视片和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法用法有奖征文活动、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三、立足学校,优化法制教育的效果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层面的配合参与。我们要把法制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立体化育人网络,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社会环境,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依靠法制教育骨干教师,积极带领广大班主任老师参与法制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多研究、多交流法制教育内容。要把法制教育当作德育工作的重大工程来分阶段实施,七年级重点抓过渡,八年级重点抓防止分化,九年级重点抓全面合格。例如,八年级的法制教育重点是“青春自护我能行”。这一专题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中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的侵害因素入手,让学生认真分析造成这些侵害因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什么,应该如何正确防范。我们要通过课堂分析、课下调查实践、探讨交流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面对外界可能会发生的侵害时,要把握好自身的可控因素,这是防范和规避外界侵害最重要和有力的措施。要多与老师、家人沟通,掌握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不少家庭法制观念比较淡薄的现状,我们可通过寄法律知识小册子、开办家长学校等不同渠道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并通过学生进行信息反馈。这可以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氛围。

作者:李建辉 单位:上蔡县教育体育局

第4篇

1、高校教育与培养的现状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目前高校在教育上基本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了基础的教学计划,但我们也发现,很多高校也仅仅是在低年级开设法律课,而当该法律课程结束后就没有其他内容的法制教育了。我们也看到,不少高校没有很好地重视法律教育,而是把法制教育从属于学校的德育教育,使其自身没有独立的地位。从而不仅难以达到对学生法制教育的教育性,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实的开展。因此说,要充分发挥高校法制教育的教育性,就必须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教学体系。

(2)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对于当前的高校教育来说,法制教育专业师资很匮乏。而且我们也看到,不少高校的法律课教师基本都是由学校的学工处和德育办、以及学校团委的行政工作人员或者说是部分政治教师担任,而他们的专业法律理论基础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法律课的教学效果。

(3)教育课程和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不少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常也只有60课时左右,而其中的法律基础最多不超多30课时,无法满足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需求。这些授课教师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实属不易,更不要说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4)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我们看到,各大高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时,几乎清一色都采用了课堂教学这唯一的教学手段,缺少其它渠道和形式的高校法制教育活动。

2、高校学生自身法律素质的现状分析

(1)自身缺乏法律知识的积累

在校大学生除应具备普通公民基本的法律知识以外,还应该具备体现不同专业方向的法律知识需要。当前在校大学生在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方面存在诸如以下的问题:一是缺乏较为基本法律理论知识。因为在校园学习中,我们常会受多元价值观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对学习实用性法律有着较强的倾向性。

(2)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

虽然当前不少高校学生通过一定的自学,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这些意识还远远未能转化为自身的法律素质。首先表现在不少人在法律上存在逃避诉讼的心理。

(3)法律素养的缺乏

我们也发现到,不少学生缺乏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这种意识和能力。如不少学生谈到在外地兼职打工时,却被所雇雇主克扣工资不知道怎样去预防,还有不少同学在购买商品时受到商家欺诈而自认倒霉等等,这些日常问题都反映出当前不少学生还存在着维权意识非常薄弱的问题。

二、高校法制教育改革方法和策略

1、法制教育观念和定位的改革

首先是要顺应建设法治社会对于基本法律人才要求的需求,推动高校法制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也看到,当前高校的法制教育次于高校道德教育的思想观念认识及定位是不合理的,要把高校的法制教育等同为道德教育来开展法制教育课,我们也常说提升人的综合品质,应该积极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

2、建设学校法律师资队伍

对于高校来说,一支法律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校法律教育的最基本的保证。高校的法制教育应立足当前,着眼于长远,要对法律基础课的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作整体战略性思考。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法律组编教材的主编单位或者是法学科研和教学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班,鼓励并支持这些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法律业务素质。

3、推动高校法律教育课堂教学

高校的法律课教学环节是培养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首先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高校法律教育应该突破学校法律基础课的局限,将法律教育与自身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相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教学面,并丰富教学内容。在法律素质教育中,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道德的教育,发挥道德对大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的教育指导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人行为的强制规范的作用。当这些大学生增强了自身的法律观念,自然也就会相应提高道德水准。其次是改革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是十分有助于高校学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法律素质。所以,高校法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法律课程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重点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消极地位,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实践,将封闭式的法律课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法制教育;思考

1.农村学校的普法教育

农村学校受制于当地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儿童(青少年)逐年增加,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对他们的关心和管理比较少,所以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差,经常打架斗殴,甚至出现偷窃、诈骗、抢劫等严重违法乱纪的行为。还有的学生因为缺少法律知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意义深远。

2.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1)农村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功利色彩的影响下,法制教育这种不计入升学考试总成绩的课程自然不受重视。很多农村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都没有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有些学校虽然纳入教学计划,却不能落实。

(2)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法制教育课程侧重刑法教育,只注重告诉学生我国的法律禁止做什么,而对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应该享有的权利一笔带过;偏重对法制观念的教育,忽略了对法律精神的培养;在授课内容上,多局限于教材,缺少必要的补充。

(3)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所采用的教材是国家材,缺少根据农村学生特点编制的教材,且课程设置不规范。在课程衔接上也不合理,中小学的法制教育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轻视法制观念培养;而高中教学由于受到高考的巨大压力,法律教育基本被忽视了。

(4)缺乏实效性。农村学校法制教育多局限在校园和课堂之中,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区别,采用的都是单纯灌输的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只有极少数的学校会把学生带出校园,参加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5)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普遍薄弱,很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法制课教师,授课教师基本上都是由思想品德教师兼任。任课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性不高。

3.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基层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农村法制教育,并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应彻底改变“表面搞素质教育,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态度,提高教师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因材施教。法制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承认和重视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别,修改教材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使它们更加适合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

(3)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离开了实践,理论就只能变成纸上谈兵。在农村学校的法律教育中要注重提高实效性,在教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出具体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活学活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农村学校应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最好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提高全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为广大教师提供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的机会,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做到依法施教,并能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改进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施意见

(1)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当学生的人身安全或财产权益受到侵害时,学校要联合公安机关坚决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学校必须维护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杜绝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的现象。

(2)发挥家庭对学校法制教育的作用。提高农村家长的法律意识,对农村学校的普法教育意义重大。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做好农村普法工作。

(3)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法制讲座或法制知识竞赛,观看法制宣传片或法制节目,开主题班会,这都是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法制教育的好方法、好途径。

(4)净化社会风气。社会是个大染缸,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会影响法制教育的效果。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改善网络环境,为法制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巩固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果。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深化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改革,推行农村学校普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素超.浅谈在农村中学开展法制教育的途径[J].学周刊,2013(21).

第6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强国的治国方针。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小学生首先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目前看,中小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学校法制教育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针的重要场所,必须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恰恰把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融为一体,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素质。结合吉林省实际,几年来,各地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基地校),在承担课程改革重任的同时,还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重任。在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教育。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素质教育基地校发挥综合实践基地作用,强化法治教育在整个活动中的作用,开设了法治课堂,聘请了长春市朝阳区检察院丁书达检察官定期讲解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青少年普法讲座;基地还设立模拟法庭,由学生亲自设计、参与,把法庭引入校园,让法律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达到了普法的目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接受法制教育,养成良好的遵法、守法的习惯,摒弃不良陋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克服课堂上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愉快参与活动,自主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知晓法律就是共同遵守的原则、法律就在身边、法律能保护我们,从而让法律在学生内心深深扎根。

二、法制教育的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法制教育不同于与课堂上的德育课教育教学,也不同于常识课中的法律知识,而是有实践、有理论,还能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特点。如,禁毒教育作为法制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值得各地效仿。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禁毒教育观看宣传片,由缉毒警察讲解,观看实物,学生发表禁毒声明,看似和学校课堂上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取得的效果不同。由于整个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将动手、动脑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成了禁毒活动的主角,学生近距离查看,然后分成小组,查阅资料,了解的特性、危害,然后再总结写报告,交流感想。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对的危害,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从思想上做到禁毒的目的。

各地综合实践活动也围绕法治教育进行了,积极开展活动。如临江市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小学生到临江市监狱参观,走进社会,用生动事例宣传法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学习《消防法》中“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等条款,很好地保护了青少年生命安全。

三、设置法制教育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

法律不同于其他课程,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特殊性。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要结合这些法律法规单独编写校本教材,根据课改要求将法律知识课从德育课和常识课中分出来,列入小学课程计划,使之逐步成为必修课程,并加以完善。切入点是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编写法律课校本课程,寓教于乐、寓法于活动中,让学生从小学思想品德活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法、懂法、守法。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一个联系”,即: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密切学校同家长、社区的联系,全面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制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7篇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未来,但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做好中职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老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及潜心的研究,对目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法制教育;中职学校;对策

一、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学校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职学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专业技能上的培养,甚至有些学校提出了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让路的口号,由于受到时间、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学校取消了一些德育课程,从而使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成为空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法制教育内容比较落后和单一。

目前,虽然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一些法律课程,比如有的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知识》课程,但是该课程涉及内容过于宽泛,缺乏系统性,再加上很多教师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很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但是该教材的内容也是非常的滞后和单一,适应中职生特点的案例比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逐步的完善,作为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也应该及时的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

(三)法制教育主体自身的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法制课程老师都是由政治课老师兼任,很少是法律科班出身,这些老师自身缺乏必要的法学修养和实践经验,自己自学书本理论知识再直接讲授给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甚至解决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再加上一些老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即以理论为主导,缺乏必要的实际案件分析,造成课堂的枯燥无味,作为学生就更不愿意去听课了。结果可想而知,法制课程和法制教育形同虚设,与我们的预期目的背道而驰。

二、加强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以及全面提高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那么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用以下几个对策:

(一)完善现有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法制课程比较少,而现有的《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其内容过于宽泛单一,偏重于理论,不能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法制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首先是结合专业情况开设一些法律课程,比如财经类的专业,可以开设《经济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旅游专业可以开设《旅游法律法规》课程,幼师专业可以开设《教师法》课程,那么学生除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其次,把法制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老师在讲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提高法制课程授课老师的素质。

针对目前科班出身的法制授课老师缺乏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一是,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适当引进一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教室群体中;二是,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来学校任教;三是,在现有的教师群体中挑选一些人到高校或者机构进行专门学习和培训。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弥补现有法制课程科班人员不足的问题,从而形成一支以法律课、德育课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授课老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那么法制教育和宣传的效果也会得到一定成都的提升。

(三)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

作为一名专职的德育课老师,我深知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针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法制课枯燥无味的特点,我积极探索法制课程的授课方法,针对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一些典型、真实、贴近生活的案例,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经济法律基础》中知识产权法内容时,就列举了当今“山寨”流行的现象,学生的听课热情一下子被调动,纷纷踊跃发言,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取得了较好的法制教育效果。同时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播放一些漫画、动漫或者小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法制教育和宣传的目的。

(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课堂之外,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一是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演讲赛、辩论赛,也可以利用墙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法律宣传,塑造一种知法、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二是让学生参加一些主题鲜明、形象直观的司法实践活动,如旁听一些案件审判,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相关法律工作者开设法制讲座、剖析典型案例等,或者是请少年犯现身说法,进行面对面的法制教育。比如我们学校邀请齐李阎劳教所的教官、学员来我校开展法制报告会,有时邀请金水区法院在我校开现场审判大会,通过这些直观的活动,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三是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教室中的电视或者电脑观看一些法制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河南台的《走进法庭》、《执法面对面》、《临刑会见》等节目。

总的来说,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想经过学校、老师、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能够为国家奉献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张勤恳,高校法制教育现状浅析,法制与社会,2011年。

[2]林丽花,浅谈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2006年。

[3]彭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9。

第8篇

对少年儿童进行法制教育,不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走入歧途,更要教育少年儿童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安全和利益。在中国,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限制,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法制教育的脱节,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解读,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希望对解决少年儿童法制教育问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

法制教育;少年儿童;对策

1986年,国家教育部就率先指出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其对培养少年儿童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培养法制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就是指为了培养其作为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的基本观念,建设法制社会,由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通过将传统的纸质传播媒体和新媒体等途径相结合,以宪法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本内容向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

1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

1.1知法教育:

知法是守法用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首先将知法、懂法教育,纳入到少年儿童教育的体系当中,贯彻于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少年儿童知法教育,就是要通过学校的法律宣传、教育,使少年儿童了解与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包括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和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少年儿童知法、懂法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举行的相关的法律法制教育课程以及相关主题的法制讲座,例如进行关于少年儿童的相关法律课程教育,或者邀请相关法律从部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题讲座,等等。

1.2守法教育:

守法遵纪是知法、懂法的最终目的,守法也必须以知法为前提和基础。对少年儿童进行守法教育,强调少年儿童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在权利教育方面,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自我保护能力也较弱,并且容易受到各种侵害,所以我国相关法律都给予了少年儿童特殊的保护,比如关于少年儿童的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刑法和婚姻家庭法中对少年儿童权利的相关条款,帮助少年儿童理解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并且依据规定维护自己的权利。在义务的教育过程中,不应该生搬硬套强制的要求少年儿童必须做或者不做哪些行为。对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要结合权利教育共同进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义务观念,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相关法律的出台与支持,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努力,使得法制教育去的一定的成果。但是,具体的特殊对象—少年儿童身上,他们的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少年儿童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对法制教育都没有足够重视。学校很多情况下关注学生的成绩,对于法制教育,较多只是为了应付,并且配备的法制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其自身的法律修养也需要完善;家庭则把重心放在孩子的身体成长;对于少年儿童自身,由于年龄的限制,往往不能做到自我法律教育。基于这些原因,法制教育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足够的法制教育,导致缺乏法律相关知识,法制观念淡薄。

2.2学校未对少年儿童法制教育足够重视:

学校是少年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重视法制教育。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注重主课,忽视一些“非考试课程”,课程计划对各门课程的学时、课时安排等等都做了规划,其中作为非考试的课程,很难得到学校的重视,法制教育课程当属这一类。其次,各学校对少年儿童法制教育也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定位和长远规划、没有领导组织机构。另外,在现有的法制教育课程当中,大多也是为了应付,教师教学也强调单向灌输和说教,总是试图以外部的思想灌输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最后,安排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兼职的法制教育,敷衍了事,结果令人失望。

2.3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

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少年儿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父母对孩子一味地溺爱,一些孩子变得自我、叛逆,特别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另外一些家庭,父母或者在外挣钱、或者离异,这些孩子缺乏关心和教育,容易出现厌学、暴力等,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最终会使少年儿童走向犯罪的道路,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4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少年儿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少年儿童的各种教育都是为了使其更好的社会化,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少年儿童,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尤其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极大地阻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比如赌博、迷信,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无一不在侵蚀着少年儿童。在社会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媒体应运而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应接不暇,少年儿童对各种信息很难做到正确判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诱发少年儿童犯罪。

3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出现多种问题,孤掌难鸣,是很多原因综合导致。笔者主要对影响较大的原因做以简单分析。

3.1素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阻碍: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和谐发展,不仅要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更要促进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则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校教育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当中。实际情况则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中小学教育,大部分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对高考有关的考试课程相当看重,那些所谓的副课包括法制教育,就成了完成任务的面子工程,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受到极大的阻碍。

3.2我国普法教育的不足:

普法教育也就是普及法律的教育。自从国家的普法教育政策实施以来,成果显著,人们的法律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普遍得到了提升。但是少年儿童普法的宣传还是不够彻底,普法教育不仅表现为形式主义,而且缺乏长效机制,学校是少年儿童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试教育阻碍了素质教育,学校的普法教育也成为形式主义活动,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临时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根本没有从促进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出发。

4加强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实施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受到多重影响,小到个人大到社会。为了更好的实现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和谐处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法制教育过程中的关系,趋利避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4.1在法律上保障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贯彻实施:

国家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保障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实施。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涉及少年儿童法制教育,但是内容不多,而且针对性不强,没有明确将少年儿童作为规定的保护对象。教育部门应该联合检察院、法院等司法实务部门共同编写适合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教材,将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纳入国家的课程标准当中,并且对实施结果进行合理适当的考核,保障实施。

4.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法制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应该将法制教育打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设置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首先要结合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实施个别辅导的方法,也就是指在进行法制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结合少年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合理的课程设置也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任法制教育专职、兼职教师;在法制教育教学过程中,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少年儿童的教学参与度,提高教学成效。

4.3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奠基性、弥散性和生活化的。在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有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首要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指导。学校可以由专人负责家庭法制教育工作,向家长宣传法制教育方针、政策,传递正确的教育方法,普及科学的法制教育知识。

4.4净化社会风气,改善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社会环境:

经济全球化使少年儿童受到多元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变精神信仰的影响,社会环境也受到很多不良风气的影响;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也使少年儿童的信息来源丰富多彩,有关部门必须发挥社会教育的支撑作用,对少年儿童的密接社会环境进行整治和净化。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完善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其次,要对少年儿童活动的重要场所———社区,进行净化和改善。最后,充分利用新媒体生动形象、充满趣味以及开放的教育优势,传播正能量,同时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侵害,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申佩 单位: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谭华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法制教育的策略研究[D].2012.5

[2]杨芸.中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D].2014.5[3]任淼.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2.2

第9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途径

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越来越彰显出它作为基础教育内容之一的重要位置。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培养合格公民,需要深入普法。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未来职业人才的主力军,理应使学生知法、守法,减少犯罪。

一、职业院校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考量

(一)国家:培养合格公民要求职业院校开展法制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法制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一部分,既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者和实践者。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提高其法律素质的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律教育,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能够认识自我与社会,能够理解和履行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能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二)社会:未来职业发展亟需职业院校开展法制教育。职业院校是培养我国未来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未来职业人才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与否。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职业分工就越细,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学校如果缺乏对学生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他们就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由此,在职业院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三)个人:自身需要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具备法律素养。职业院校开展法制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终身教育”思想中明确将人的发展看成是教育的核心,特别强调发展教育不能只限于满足升学和就业需要等外在的工具价值,应从“国家”和“社会”的视角来看待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这一思想为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功能的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应追求其内在的价值,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职业院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现实追问

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导致其效果不容乐观,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职业院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欠缺。职业院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缺少对法制教育的明确定位。从教育主体中的教师方面来看,法制教育授课教师多为辅导员及思想政治课教师,他们并非专业的法律教师。从教材方面看,职业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职业院校教学素材缺乏,从而使职业院校的职业法律法规教育、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受到了极大制约。此外,法制教育课时量不足,难以为学生传授系统、连贯的法律知识。从受教育者方面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学校难以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及法律意识,规范其法律的行为。综上所述,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没能赋予法制教育其应有地位的结果。(二)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法制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培养。目前的法制教育,只是停留在让学生知法的层面上,并将法制教育归类于德育教育之中。法制教育的内容也都是统一的法律知识,缺少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观照,缺乏针对性,同时也缺少对学生法律情感、法律行为及法律素养的培养。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法制教育的效果,限制了学生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三)职业院校开展法制教育的方法单一。职业院校开展法制教育的方法以单一的知识传授为主,导致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学习缺乏兴趣,缺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单一的教育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难以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难以实现学生个人的突破和发展。(四)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教授的渠道狭窄。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教授的渠道,只有学校的课堂教学。学生法律观念的确立,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行为的规范,除了要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外,还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中加以引导和规范。凭借学校的单一力量,很难完成对学生法制教育的系统培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出法律意识强烈、法律行为规范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五)缺少对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评价。法制教育是一项培养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行为,最终使学生形成法律素养的教育活动。目前,对法治教育的评价只有期末考试成绩,缺乏对法制教育的过程性评价,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体系,法制教育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优化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实施途径的建议

(一)提高对法制教育的认识。首先,作为职业院校应该对法制教育给予明确的定位,并制定法制教育的目标和课程标准。法制教育课程中,基本的法律知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同时,还应兼顾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与该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其次,把法制教育移植于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应该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分离开来,形成独立的法制教育目标及课程标准,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赋予法制教育应有的地位。(二)突出法制教育的实用性。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完成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突出法制教育的实用性。法制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密切联系的课程,在注重其理论性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其实践性。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突出其实用性;其次,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倾向,法制教育的内容应该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真正意义上发挥法制教育的育人功能,突出其实用价值。(三)丰富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法制教育内容本身枯燥无味,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讲授式方法教学,会降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错误认识,可能导致其对法制教育的片面理解,进而影响法制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法制教育授课教师应该丰富法制教育教学方法,实施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法制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法律事件模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相关的法制讲座,采用课堂讨论及公开课等方式优化法制教育途径,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对法律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四)拓宽法制教育的传播渠道。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课程,仅通过一堂课,几课时的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法制行为。这些观念和行为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积累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建立法律社团,在社团里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及身边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教师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在整个校园中形成浓厚的法制氛围。学校密切联系社会,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旁听与自己专业相关案件的审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与我们密切相关,让学生对法律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每年的宪法宣传日、维权日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守法维权的过程。(五)完善法制教育的评价机制。要想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必须赋予法制教育完善的评价机制,这是优化职业院校法制教育途径的有利保障。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代替期末考试的结果性评价,因为仅凭一门课的期末考试分数很难准确、真实地考察到学生法制教育的学习成果。要让法制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培养学生不但要知法,还要守法和用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作者:葛媛媛 洪 峻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任波.终身教育视域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探析[J].辽宁教育,2014,(11):39-41.

第10篇

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服务于法制教育的理念和法制教育课的本质。法制教育的理念要求将法制教育课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化教育中解放出来,设置成独立的法律基础和法律技能的教育课。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本质是以广大在校学生为对象,以法治和法律为内容,以培养其法律素质、传授法律技能为目的,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为主旨,展开的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三者的合一。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要从注重学法转变为注重用法。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和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主要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通过一定量的法学理论教育,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观点,在思想上树立起法律权威;通过讲解和介绍宪法,了解宪法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部门法,培养学生守法、护法、用法的知识技能和自觉意识。目前,不同类别的职业院校整齐划一地以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教授者,犹如蜻蜓点水,匆忙赶进度,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学习者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在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课程,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内在性需要。

二、法制教育教材的改革

除了《法律基础》主教材外,各职业院校还可以根据本系统、本校的专业和对应的职业的特点,结合与之相关的部门法的内容,简明扼要地编著对主课程具有辅助、补充作用的选修课教材。配合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可加以《劳动法》、《合同法》或有关工商、金融、会计等部门规章的重要内容,作为《法律基础》课的深化和延伸,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步入社会的用法能力,这才算是达到《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为了不使必修和选择课的教材陷入抽象无趣的地步,也可以在辅助教材的下半部分收编一些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具有以下特征:

(1)能充分体现法律或部门法的基本原理;

(2)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就业的职业特点,以相应的部门法的基本规范和运用规则为内容;

(3)配合当前的时势特点,增加反映当前青年人的普遍诉求,或者代表了与专业相关的该部门法发展变化的新趋势的内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常见的法律名词,完全可以放在案例中加以注释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在理解中实际运用它,而不必死记硬背大量的名词;这一来,教材的编排体例就搞活了。这样编排的教材,不可能不受到学生的欢迎,且完全可以作为其职业和专业化法律素质培训的选择课。经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就是职业性较强,学生实习和实际工作的机会较多,在法制教育中,应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这一特点,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征以及职业预期,在开展普及型法律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法制教育层面,创新教育模式,应当开办部分与各专业职业发展相关、高职学生普遍关心的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专业相关法律的关注,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的需求,融入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例如,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开设《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国际商法》等课程,将对学生法律知识积累、法律素养提高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对于轮船航海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交通法》、《海商法》、《国际法》等课程,对于财政金融专业的学生开设《金融法》《税法》等课程,这些将有助于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只有让高职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对他们学习、就业甚至一生的影响,他们才能够保持对学习法律的高度热情,进一步促进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自身实际职业能力。

三、法制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

(一)组织模拟法庭。这个做法以往就有,但调查显示学生们仍热衷这个方式,因为其参与性和综合功能比较强的缘故,在采用这个方式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案例,对非法律专业学生而言,选择理论难度不大、受人们关注的典型案例或与现时代年轻人关系密切的案件会比较容易发挥。同时,应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对案件程序和理论要点作剧本式的安排,以增强其表现力和表演功能,显现出模拟法庭的参与性和观赏性。

(二)讨论式教学。这个关键要有好的、大家关注并容易产生不同见解的题目。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老师事先作一些必要的提示,也可以要求分组讨论中选派代表做总结发言。

(三)开辟第二课堂。这是最灵活、最多样化的尝试,比如组织大家到相关的法庭旁听一些大案、要案,参观监狱,组织下乡普法,在重大节日在校园内外宣传展开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律社团和校园法律援助机构,开辟法制园地宣传栏等,师生共同携手丰富校园的法律与文化活动,都能令人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的氛围。

(四)组织法官、检察官和法学专家开设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如果配合适当的主题,比如宣传新法的诞生、重大的法律制度的变革,这样做法效果会更佳。其频次以每学期二至三次为适宜。以上方式可以齐头并进、多管齐下,也可以着重采用其中的二三种方式展开,教师们可以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群体的不同爱好选择性地适用。五、建设优良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在当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课合并的情形下,法制教育课的师资队伍得不到保障,非法律专业学位的老师任课的比例居高不下,还有大量的以政治教员和辅导员兼任的情况,情形不容乐观。这些非专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得到再提高的机会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素质提升的速度偏缓,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深化和创新的需求,这是现状。建设优良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应从法律专业人士和法律学位应届毕业生中招聘适用人才,确保法制教育课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这是居于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遇问题;当然,在全面实现法制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之前,这是必要的权宜之计。第三,也应注意教师队伍年龄与教学经验、法学专业学位与法律实践经验的搭配,利于教师群体共同提高。第四,在有条件的院校,可组建法学课教研组,共同研讨开拓高职院校的法制课教学,发挥教师队伍的集体力量。

四、结语

第11篇

1、积极征订、编制法制、安全教育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制定校园安全条例,编入学校的“学生教育手册”,发至每一个学生,使预防违法犯罪和校园伤害事项人人皆知。本学期我们征订了《中学生不良行为与道德法律规范》、《防范知识手册》、《交通安全从我做起》、《远离火灾》和《初中生法制教育读本》等。

2、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我们利用班级黑板报,每学期出一期法制教育的专版;利用校园橱窗、标语牌、等宣传工具,营造校园的宣传氛围。

3、抓好“禁毒日”和“法制宣传日”主题教育。在每年“6、26”禁毒日和“12、4” 法制宣传日到来前后,学校均举行集会、宣誓仪式、主题班会、张贴图片和参观校内禁法制展览室等系列教育活动。

4、请进来、走出去。一是每学期我们都邀请公、检、法的有关同志来校作法制教育讲座,特别是我校法制辅导员每学期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辅导课,更是使全体同学不断接受深刻的法制安全教育。二是利用社会实践这一教育平台,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模拟法庭、观看禁毒影片等。

5、上好法制教育课程。初二年级政治教师运用教材,结合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的法律知识课堂教学。班会课是开展法制教育不可缺少的阵地,《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的学习、法律问题的讨论等主题教育活动均通过班会课实现。今年十月,针对百度贴吧出现我校学生谈情说爱和谩骂老师、同学的现象,我们利用班会课在各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主题教育活动,使“网络文明、网络道德”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1 26、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寓教育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并能使学到的法律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围绕《青少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校多次组织各班组成竞赛小组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增强广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防范意识。

7、以“纪律安全教育月”活动为出发点,组织消防疏散演习,以抓防交通事故、防饮食中毒、防火、防溺水等为常年重点,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特色活动

1、我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使法制教育常做常新,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抓住“绿色德育”主题,用“绿色”文明统一全校师生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感悟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使法制安全教育有形化。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12篇

关键词:法治教育;常态化; 实效

中图分类号:DF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68-01

中小学法治教育目标就是要实现:广大中小学生人人学法、个个懂法、处处守法、时时用法。人人学法是中小学实施法治教育的先决条件,个个懂法是保障,处处守法是根本,时时用法是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整体规划、全社会参与,充分整合各种法治实践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水平,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笔者认为,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的指导思想仍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中小学生成长认知发展和法治教育规律,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小学学科教学为载体,培养中小学生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宗旨,全面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使学法、识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中小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那么,怎样做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呢?

(一)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设置

1、课程课时依据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学校要保证法制教育时间,不得挤占、减少法制教育课时和法制教育活动时间。重庆市2015年制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要保证法治教育不少于每周1节课。

2、法治教育课程模式

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二)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建设

1、法治教师的培养

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前提。法治师资的培养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建设重要环节。重庆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全市法治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依托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加强对各区县法治教育专兼职教研员的培训提高;同时,各校要深化法治教育校本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文件和法律知识,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

2、法治教师的配备

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保障,积极探索在中小学设立法制教育专职岗位。中小学要聘用1~2名法制教育专任或兼任教师,鼓励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其他教师参与法治教育。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采取多校共同聘用法治课教师的方式。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制度,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法律志愿者、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本地高等学校法律院系教师和大学生、离退休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的专长,为学校法制教育服务。

3、法治教师的岗位培训

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法制培训,将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国培计划”。积极争取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以及普法办和综治办部门的支持,组织县级培训,提高教师法律水平。各校每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法治专题培训,同时建立教师业余自学法治机制,同教师继续教育和年终绩效挂钩。

(三)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建设

1、学科课程教材建设;

要适时、相应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设置专门课时,安排法治教育内容;高年级阶段,要加大法治教育内容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并适当安排专题教育;初中阶段,采取思想品德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学年以专册方式,专门实施教学;同时适当安排专题教育,保证法治教育不少于1周1节。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要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增加法治教育的比重,可以采取分册方式,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独立组成部分,或者加大法治教育选修课的课时。

组织开发法治教育需要的教育软件、图文资料等,积极推动学校打造法治教育精品课和示范课,聘请优秀教师录制“法治教育讲座”和“微课”,利用“网上梦想课堂”等平台,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法治教育资源,让中小学生了解宪法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2、活动课程教材建设;

活动课程尊重学生兴趣,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帮助学生获得法治人格的不断发展;强调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课程的综合性,有利于对世界完整认识。

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要将相关专题教育,如: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与法治教育内容相整合,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国防日、“12.4”全国宪法日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仪式,组织设计,渗透法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支持学生自主制定规则、公约等,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

3、社会实践教材编写;

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各地应根据实际,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在司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或者有关组织、学校,建立专项的法治实践基地;在统一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安排相当比例的法治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法治实践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法治实践情景中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