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4:4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叶营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文名称:Newsletter of Sericulture and Tea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蚕茶叶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1253
国内刊号:36-1110/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我国饮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氏,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有“来客敬茶”的传统习惯,“茶”属于“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有“茶祖节”的习俗。茶文化正是中国树立文化产业特色,区别于其他各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然而,茶文化在中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倒是邻国日本却将茶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免再次出现中华传统被别国剽窃的现象。
(一)培养茶文化人才是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优胜劣汰。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影响力。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
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茶文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11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外部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内部保障机制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
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黄冈市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评比中,黄冈市茶叶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五届“中荣杯”和第三届“中荣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2只茶获特等奖,5只茶获一等奖。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带动下,名优茶生产始终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名优茶已成为黄冈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终结了黄冈茶叶“有茶无名”的历史。
4、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多元化方式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清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线,从而实现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加工标准化,初步形成茶叶产业化格局,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黄冈茶农中普遍存在的“户户冒烟,家家炒茶,分散经营”的小作坊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
2、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3、茶叶产品品牌化意识差,良种茶园比例小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搞好“双培”工作,提高科技素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科技优势,走院企合作之路,发挥品牌效益
[论文关键词]茶文化;营销;普洱茶;4Ps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铺垫,在2003年达到了营销的爆发时期,经历了大幅的市场升温后,于2007年达到了市场的巅峰。之后,普洱茶的营销从过热走向理性,从价格、销量的疯狂上涨,走入了合理化调整的阶段。下文将利用营销学最基本的4Ps理论,对普洱茶文化营销的每个细节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其营销过程中的得失。
1普洱茶营销战略分析
1.1产品策略
茶文化是所有茶产品所共有的一种文化,也是茶产品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普洱茶主产地处于茶树的发源地云贵高原地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普洱茶从出身来讲,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普洱茶产品的种类设计上,继续保持普洱茶较为传统的茶饼、茶砖等形式。虽然普洱茶近几年的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其产品生产工艺,依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来进行。而这种传统的采茶、制茶工艺中,也处处体现了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甚至普洱茶的产品都同样按照历史上传统的包装方式来进行。普洱茶产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文化气息,这为产品的文化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分销策略
普洱茶通过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主要分为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虽然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但普洱茶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茶馆和茶叶零售店两种业态中进行的,其中又以茶馆的经营最具文化特色。以“七彩云南”、“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普洱文化主题茶馆,与普洱茶的营销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还有将其他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相结合的主题茶馆,如“舞林茶艺馆”等,这些茶馆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的特性,达到了更好的经营效果。
1.3促销策略
普洱茶的促销战略充分与茶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文化造势与产品促销相结合的立体促销模式,在整个营销攻势开始之前,就通过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载体,将茶文化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茶马古道文化,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文化传播媒体使大众对普洱茶的基础常识以及内在的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同时,随着各种普洱茶功效的提出,相对应的书籍和网站也随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1.4价格策略
普洱茶的价格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本身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最根本的部分是普洱茶产品本身的价值。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普洱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的特性,收藏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一种潮流,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被提升得很高。同时,普洱茶在销售过程中,融人了诸多文化的元素,普洱茶的自身价格加上茶道、茶经、茶艺等茶产品销售附属环节的价值,组成了普洱茶的最终价格。这种综合定价形成的价格,虽然比原始的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可以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所接受。
2对其他产品营销的启示
2.1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营销
拥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仅限于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都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时,融人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在产品改良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进行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价值融人到产品价格之中,产生依据文化特点进行细分的目标人群。在分销过程中,将产品本身与其历史上或文化中相匹配的分销渠道相结合,发挥独有的营销优势。在促销中,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进行宣传,不但宣传了产品,也弘扬了文化,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巴州农产品物流;现状;问题;思考;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是社会物流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其农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加之农产品品质较高,因此受到诸多内地消费者的青睐。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后简称“巴州”)作为新疆农产品主产地之一,其农产品物流具有典型的新疆区域特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分析了巴州的农产品物流现况就基本了解了新疆的农产品物流现况,其中的问题,相应的思考、建议和对策也就具有新疆全区农产品物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疆的物流业兴起时间虽然不长,但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兴趣,早在2005年,上海海事大学的工程硕士仇军卫,就写过《新疆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作为其硕士学位论文,文中对物流产业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对物流产业园的发展做了细致规划,可以说这篇文章是较早对新疆物流产业园进行整体规划的文章,对于了解新疆物流园的发展非常有价值。新疆本土学者近年来对新疆的物流业发展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和总结。例如:新疆社会科学院的阿布都伟力・买和普拉博士自2012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新疆物流产业的研究,并在2014年先后发表了《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的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和《新疆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探讨》,在这两篇文章里,他以数据为依托,系统的阐述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物流产业的特点和运行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既有宏观展望,又有微观描述,是全面了解新疆物流情况的综述性论文;石河子大学的王金凤、郭军辉在2009年写过《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概括性的描述了新疆的物流现况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烽峦在2015年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疆物流业发展》中概括阐述了新疆物流业的发展现况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物流业的重要意义。
一、巴州简介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邻甘肃省、青海省;南倚昆仑山与自治区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东西和南北最大长度为800余千米,面积达48.2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被誉为“华夏第一州”。巴州下辖一个县级市(库尔勒市),七个县(和静县、博湖县、和硕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且末县),一个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简称八县一市,其中北四县包括和静县、博湖县、和硕县和焉耆回族自治县,该区域属焉耆盆地中温带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南四县包括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和且末县。南四县包括库尔勒市在内,属塔里木盆地东部暖温带干旱区,该区域的农业气候优势是光热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冬夏和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
二、巴州农业概况
巴州全区广泛种植棉花,品质突出,长期供应内地;水果品种丰富,富有特色;特殊的自然条件,也使畜牧业有较快的发展,全州的。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业的兴起,巴州的特色农产品也受到广大内地消费者的青睐,例如库尔勒的香梨、若羌的红枣、和静的牦牛肉、尉犁的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同时,这些农产品的热销,也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巴州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农产品物流总额稳步增长
2015年,巴州农业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7%。全州农作物总播面积749.15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181.1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86.58万亩,甜菜种植面积10.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4.95万亩(其中,工业辣椒种植面积45.27万亩,工业番茄种植面积30.3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88.61万吨,棉花53.91万吨,甜菜58.45万吨,蔬菜445.19万吨,工业辣椒131.19万吨,工业番茄224.37万吨。全州林果面积204.19万亩,总产量96.96万吨。其中,香梨种植面积72.03万亩,产量54.95万吨;红枣87.67万亩,产量30.06万吨;杏子9.37万亩,产量3.76万吨;葡萄28.42万亩,产量6.52万吨。全州年末牲畜存栏470.29万头(只),全州肉类总产量14.84万吨。
2.农产品市场多元化主体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巴州农产品市场主体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组织为主体的格局,逐步向多元化格局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巴州国民经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市场主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现在,巴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82家,立足于巴州的农业特色,主要以棉纺业、乳制品加工业、特色果品加工业、天然色素生产、仓储业和生物科技产业为主。
3.现代农产品体系初步建立
2011年,巴州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牲畜定点屠宰批发市场为流通主渠道,农产品直销、直供业态为调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除牧区草场之外,升级改造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已经基本覆盖巴州农产品主产地和主要县市。现在,巴州的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有67家,整个巴州均有分布。所有的县市农产品交易市场基本都是批发型市场。乡镇以下基本都是集贸市场,固定在每周的某一天进行交易。其中,北四县的农产品交易主要在焉耆县;中部的农产品交易主要在库尔勒市;南部的农产品交易主要在若羌县;且末是相对独立的市场单元,因且末县距离库尔勒市725千米,空间上的举例使得且末的商贸流通比较独立。
五、发展巴州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考
1.加快实现农产品物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
引导农产品经销商改变传统的交易习惯,鼓励利用网络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鲜活农产品网上交易,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溯源体系,让网上交易既便捷又可靠。笔者在巴州的调研当中走访了尉犁县电子商务平台--尉犁县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尉犁县在兴平乡达西村红色主题一条街建立尉犁县达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通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相互作用,实现“农产品进城”与“消费品下乡”的线上、线下双向流通功能,形成富有新疆特色的“达西电商模式”,使本地乃至全州中小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及农牧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国内乃至国外市场。“达西模式”不仅带动了本土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销售,也带动了物流平台的搭建;不仅在农产品经济上给当地带来了收益;也间接刺激了旅游产业等等朝阳产业的兴起。“智慧达西”品牌的塑造与多元化的市场运作密不可分,与“本地本物”的合作给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颖感,将新疆本土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具有更广阔市场的新疆品牌。与此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弘扬达西村社会和谐、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红色品牌,也使品牌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农民群众的信息自觉性和领悟能力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完全释放出来,使传统的农产品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静县的晟鑫贸易公司是专门从事畜牧业产品加工的企业,生产羊肉、牛排肉。羊肉以巴州黑头羊为主要品种来源,牛排肉以巴州黄牛为主要品种来源。为了使产品生产更专业化、标准化,公司投入了大量财力,聘请北京的专业数据公司,为公司制作了监控屏幕和全套的管理数据系统,从养殖、产羔到屠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在严格的监控范围内进行,保证了肉品的安全和卫生。此外,晟鑫贸易公司还特别为所有的商品制订了追溯系统,使每一个产品都有据可考,使消费者对产品更放心。
2.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让区域性的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服务性渠道组织。一方面要引导农业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交易的规模与效率和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培养扶持一批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农业物流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和系统化。
3.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大力推进对农产品加工、包装技术和物流的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借鉴内地和国外的先进农产品物流经验,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由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例如前述巴州和静县晟鑫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冷冻鲜牛羊肉的,对物流车辆的要求较高,必须是冷冻车辆,需要较大开支,因此在权衡成本的情况下,他们选择全部采用内地的回头车来承担物流运输。有这种情况的类似企业在巴州还有很多,政府是否考虑建立“疆肉东运”供应链,扶持一些冷链物流第三方企业,与肉类加工企业合作共赢。创立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机制,以良好的供货渠道来保障一定的市场规模,使得新疆的肉类加工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
4.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但巴州乃至新疆目前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必须整合现有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构建新疆与内地的农产品交易信息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改变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模式;发展网上订单、配送的物流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溯源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等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据笔者的了解,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电商企业进行完整的产品追溯体系的开发,进行线上销售的模式已比较普遍。例如电商平台“源汁源味”,总部设在上海市,平台以线上销售农产品为主,有水果、茶叶和肉类加工品等。以茶叶为例,在这个平台上销售的所有茶叶均附有二维码,每一包茶叶都可追溯其所属的茶树、所属茶农,甚至可以通过手机APP软件观看茶农的茶叶采摘过程。这种配套的一些列营销方式,在“源汁源味”的产品中得到普遍的推广,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现在,这种开发软件--在线销售--物流运输的销售模式已经得到很多企业的效仿。前述的巴州晟鑫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牛羊肉追溯体系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吴亚辉,庞燕.湖南农产品物流现状研究[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
[2]郭玉杰.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因素分析[期刊论文].财会通讯,2014(4).
[3]哈乐群.农产品物流增值环节的挖掘[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11(27).
[4]朱自平,和金生.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期刊论文].现代财经,2009(2).
[5]郭娟.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2013(6).
[6]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的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2014(9).
[7]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新疆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4).
[8]王金凤,郭军辉.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经济视角:下,2009(10).
[关键词] 城市营销 文化建设 城市品牌
城市营销是指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论,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工业、农业等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整合,以求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加城市财富及知名度、提高城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最佳发展道路的一种科学。
雅安市位于四川西部,距成都120km,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其东邻成都市、西连甘孜洲、南界凉山洲、北接阿坝洲,素有“川西咽喉”、“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全市幅员面积1.53万km2,辖一区七县,总人口153万。
雅安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年均降雨量1800mm左右,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79%,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天然氧吧;水质量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城市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雅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的“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是四川省乡村度假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的热点地区。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2006年,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雅安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是全球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
近几年,雅安市政府开展了一些城市营销活动,如,2004年9月19日至22日举办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2005年12月31日至2006年2月12日,开展了“请到小城来过年”主题度假活动;2006年3月至10月报名参与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最终获得“CCTV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殊荣等。这些活动表明雅安的城市营销已经开始起步,但要想进一步提高雅安的知名度,树立形象,使雅安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雅安的城市营销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对雅安市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
要成功开展城市营销,就需要结合城市本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以雅安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雅安的定位应该是:全国生态建设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经济开发区。通过大力发展水电经济、旅游经济、茶叶经济、绿色食品经济和矿产经济,使雅安成为成渝经济圈的能源基地,生产配套中心和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二、树立营销雅安的意识
人的观念意识将决定人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观念意识,即使再努力也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在当前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核心的城市大比拼中,雅安各界人士,尤其是政府官员迫切需要树立营销雅安意识。第一,树立抢抓机遇意识。目前,中国城市的品牌意识正处在觉醒过程中,城市营销也处于起步阶段,雅安应抓住这宝贵的3~5年历史机遇期,使雅安凸显于中国城市之林。第二,树立政府主导意识。从“城市营销”的受益面来看,其具有明显的公共品性质,政府责无旁贷。第三,树立市场化运作意识。营销本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营销雅安要自始至终坚持市场化运作,力争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第四,树立学习意识。雅安的城市营销起步晚,经验不足,在营销时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雅安要不断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方法和宝贵经验。
三、创建雅安的城市品牌
一个城市要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吸引投资者和旅游者,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即要有自己的城市品牌。生态是雅安最大的优势所在,所以雅安的品牌建设必须以生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定好品牌建设的方向后,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品牌建设:首先,城市识别标志建设。一个城市要构建品牌,首先要让人们发现你与众不同,因此必须要建立有别于其他城市的识别标志,包括理念识别,视觉识别。理念识别,即用一句凝练的口号来反映体现雅安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如“雅安是中国生态活化石”。视觉识别,可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雅安的市徽、市花、市树和城市广告语。并借助这些符号、标识和广告语大力宣传雅安;其次,城市文化建设。一个品牌包含特有的文化就会更具影响力。雅安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所以要把雅安的文化加以提炼,并表述出来,这才更能让人接受;最后,加强宣传。城市品牌建设需要城市经营者和广大市民一起,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宣传活动和旅游宣传活动。
四、结合实际,打好旅游牌
“旅游”已经成为雅安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宣传城市的最佳手段。“打好旅游牌”对雅安城市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实施:首先,加强城区和景区的硬件软件建设。如,加快姚桥新区行政中心建设;改造拆迁城区内的破旧危险建筑;改建扩建市区到碧峰峡、上里古镇、二郎山、喇嘛河、风桶寨的道路,做好雅攀高速路的修建和名(山)邛(崃)高速、雅乐高速的规划工作;完善景区的游乐场,停车场,宾馆,加油(汽)站等配套设施。对全市市民进行宣传教育,树立“人人爱雅安,人人为雅安”的观念,提高市民的文明礼仪素质;其次,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完善旅游营销体系。构建政府宣传整体形象、企业负责具体促销、全民参与旅游推介,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灵活高效的旅游营销格局,拓宽营销渠道。加大与国内外著名景区、知名旅行社和旅游城市合作,扩大营销范围。加大力度对周边的周公山温泉、高颐阙、望鱼古镇等尚未完全开发的旅游景点的开发。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将雅安的茶叶,大理石等制作成更有意义的纪念品,增加雅安旅游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城市营销将成为2l世纪城市参与竞争最有利的武器,雅安市只有尽快掌握和履行城市营销这一新的经营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指在稳定的前提下,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期间,如何变我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格局为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解决农工商分离、产供销脱节的问题,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市场衔接起来,促进上饶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是必由的路径。
1 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绩
(1)龙头企业数量增加。截止2008年底,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6家,市级龙头企业120家。
(2)龙头企业规模增大。全市6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3家,亿元以上达到22 家。列入全省“双十双百”工程的14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43亿元。
(3)带动农户总量增大。我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8.6万户,带动农户增收3.8亿元。如万年生猪集团大力推行“协会+集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猪模式,带动农户养殖1.2万家。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2008年底,全市有4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成员总数23000人。
(5)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截止2008年底,我市获著名农产品商标24个;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47个;获绿标343个;获有机食品标志216个;无公害农产品68个。万年贡米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婺源县成为中国绿茶核心产区金三角之一,德兴的“源森”牌红花油被评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
2 上饶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
上饶市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和农业资源,但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能力和转化率都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单一的粗加工产品多,系列开发深加工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名优特新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内向型产品多,外向型产品少等“五多五少”的问题。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资源开发层次浅,造成农业后续利益流失,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难以实现。
(2)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现在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所以只能走组织化经营这条道路。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的来看组织化程度并不高。2006年全市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201个,其中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95个、其它49个,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仍是社团法人,以技术咨询服务、交流生产经验和有关信息为主,在引领千家万户的农民如何正确把握市场、顺利走向市场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办法,真正能够实现有效开拓市场的非常有限。
(3)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
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辐射能力不强是上饶市大部分龙头企业面临的情况。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上饶市级以上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188家,省级以上为6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22家,过10亿的3家。由于龙头企业发展主要受到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影响,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导致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难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4)品牌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对农产品商标注册的认识不足,一些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名山名湖被外地抢注,没有把商标作为拓展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二是目前上饶市农产品的少有大品牌,处于牌子少又不响的处境。
3 上饶十二五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路径
3.1 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抓农产品加工业,抓加工业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必须培育大品牌,从而才能延伸产业链,完善服务链,拧紧利益链。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1)粮食加工。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鄱阳湖更是全国闻名的“天下粮仓”,2008年粮食总产达286.5万吨。要想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实现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重点扶持年贡米集团、弋阳大禾食品有限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
(2)茶叶加工。以名优茶、有机茶、保健茶为重点,加大茶饮料、茶多酚等茶叶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条。整合茶叶的品牌资源,全市重点培植3-5个精品名牌。加强绿茶加工企业的改造与建设,提高绿茶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创汇。重点扶持婺源绿茶、婺源的“大鄣山”牌有机茶叶、“源发”牌绿茶、“林生”牌绿茶、“绿露”牌上饶白眉茶等知名品牌。
(3)水产加工。依托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为代表的全市水产养殖优势,以渔业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扶持以鳗鱼加工、龙虾加工以及常规鱼的熏、糟制品为主的系列加工企业。完善优化产品结构,研究开发精深加工系列鱼制品、风味食品,速冷调理食品等,发展水产品综合加工业,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4)林木加工。目前,上饶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2058.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7.7%,活立木总蓄积3836.9万立方米,其中竹林面积158.4万亩,毛竹18314.6万株;用材林面积876.0万亩,蓄积1861.6万立方米,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以林木原料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发展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竹笋、竹工艺品、细木工板、高(中)密度纤维板、贴面板等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
(5)畜禽加工。要大力实施无公害和标准化发展战略,培育和扶持一大批规模大、牵引力强的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企业改制,引进一批有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新企业。以加工冷却肉、分割肉为突破口,生产适销对路的袋装冷却肉为主的卫生方便食品,逐步实现畜产品由农贸市场走向超市、餐桌。
3.2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品牌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培育农产品品牌是促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的重要手段。要使上饶农业发展的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必须积极推进上饶“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优秀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培育战略。
近年来,我市在树品牌、创名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如婺源的茶叶品牌就有近40个,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作坊有400余家,这种“百茶齐放”现象导致过度竞争,谁也成不了名牌。所以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以地理标志保护、原产地保护为平台,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叫响一个品牌。
3.3 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风险不仅仅停留在生产领域,已经转向到了市场流通领域。发展是硬道理,卖出去更是硬道理,所以要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放眼全球开拓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1)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企业。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经营公司,力促三个转变,即从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苗种、生产资料供应、加工、保鲜、贮藏、运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变;由以本地营销为主转向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际营销并重,深购远销,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由注重农副产品的现货收购经销向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方向发展,发挥好信息在引导商流和物流中的特殊作用。
(2)发展超市农业。超市系统代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对农产品加工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他们都是货架销售为主,摆上货架的东西与零售店里摆进柜台的东西不一样,与进农贸市场的更不一样,同样的水果玉米进入上饶市区的超市销售与进农贸市场的价格相差接近50%。因此我们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基地主动与国内外大中型农产品连锁超市挂钩,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为农产品销售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3)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工配送、电子结算等新型物流业态。发展集团购买、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落实国家和省、市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轻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3.4 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1)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重新定位政府的投融资作用。虽然上饶的经济和财政实力还不足以大规模反哺农业,但是政府财政支出新增财力的使用应当大幅度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于法定支农支出要确保落到实处,并最大程度去争取国家各项支农资金。此外,政府亦不能充当投融资的主导力量,而是要正确定位在其中的角色,即在努力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为其他有投资能力的投资主体如金融机构和外资创造有利的投资条件,引导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项目。
(2)大力扶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众多金融机构当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投资农业产业化当中具有先天优势。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比较方面,农村合作金融由于其人员和网点优势,加之对农村环境的熟悉,在向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样可以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在这方面有较低的边际成本。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扩大和丰富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范围,增强业务能力,在这些金融机构开展适应农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贴现、汇兑、信用证等业务,为农业融资创造金融环境。
(3)充分发挥利用外资潜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农业产业的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而上饶在许多自然资源上有其独特优势,如上饶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等,这意味着投资上饶农业产业化能带来良好的收益,再则近年来上饶基础设施和投资大环境的改善,都使利用外资成为现实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资,积极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丰富利用外资的方式。
3.5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积极培育和扶持由农民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以“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为原则,以产权为纽带,大胆探索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以农户入股的形式,与合作组织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依托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从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农民实际出发,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质量,还要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
(1)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更要不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在财政、技术、金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淡化兴办合作经济组织的行政色彩,防止走“政企合一”的老路。
(2)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在市场运作的前提下,把合作经济组织办成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登记、照章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同时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引下自我组织、自我保护、自我发展。农民从合作组织的服务中得到利益、合作组织通过服务获得收入。
3.6 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目前农民在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组织社会力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1)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涉农部门信息网的作用,在扩展容量的基础上,规范信息采集、分类。增加报刊杂志、电子网络、电视和广播电台对农业信息的传播量。
(2)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确保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条件具备的村要配备农民技术员,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在农村科技的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解决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动物防疫网络的断层问题。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15-2
0 前言
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2001年之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告别了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的中国农业所要面对的国内外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内外市场竞争同时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以品牌为质量承诺标志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表现得日益迫切。同时,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了品牌农产品的发展。传统的集贸市场将逐步减少,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现代化的农贸市场等新兴的零售业态将迅速发展。在大中城市,超市、连锁店销售的农产品数量已达总销售量的1/3以上,并且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为城市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方式。销售方式的变化,为有品牌的农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同时也排斥了无品牌农产品的市场进入。尤其2005年中央1号文件及时提出了“品牌整合、做大做强”的方针政策,中国农产品品牌进入了整合壮大阶段的快速发展期,此阶段农产品加工品品牌进一步整合做大,农业初级产品品牌凸现生机。
1 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特点
我们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一定的规模,目前看开,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以下特点:
1.1 增强了农产品品牌意识
首先表现为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品牌意识的增强。全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名牌战略领导小组,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已有天津、重庆等16个省市区开展了名牌优质农产品评价认定工作(见表1)。其次,作为农产品品牌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农户也开始开展品牌建设,例如浙江省截止到2004年底,共有10700个农产品商标,为下一步做大做强品牌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最后,作为农产品名牌价值最终实现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品牌信誉度高、产品质量信得过、安全卫生有保证的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同时消费者品牌意识的提高又带动了企业和农户品牌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更加关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推进。
1.2 促进了标准化生产与管理
农产品创立品牌的艰难性之一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够、品质很难统一,因此,实施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农产品品牌的关键。各地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开发重点,积极制订农业标准,建立示范区,以基地建设与市场监督为抓手,积极推行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表1 2005年部分省(市、自治区)名牌(优质)农产品评介认定情况
序号 地区 产品个数 主要产品 备注
1 天津 200 粮油、蔬菜、畜产、水产品、加工品 3批
2 重庆 160 粮油、蔬菜、经作、畜牧、水产品 4批
3 辽宁 26 大米、水果、禽蛋、加工品
4 吉林 658 粮食、生产资料、畜牧、园艺特产、加工品
5 黑龙江 61 大米、大豆、乳业、生猪
6 安徽 247 5批
7 江苏 130 茶叶、水果、畜禽、加工品
8 浙江 175 粮油、蔬果、茶、、畜禽、水产品、林产品
9 河南 10 小麦、加工品
10 湖南 120 大米、茶叶、柑橘、肉类
11 江西 17 茶叶、蔬菜、水果、生猪
12 四川 200 茶叶、柑橘
13 贵州 43 大米、水果、蔬菜、茶叶、乳制品
14 陕西 22 果品、茶叶、畜产品 技监认定
15 广东 120 粮油、蔬菜、水果、畜禽 2批
16 广西 147 粮油、菜果、糖、丝麻、水产、畜牧等 3批
合 计 2343
资料来源: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品牌化战略研究报告》(2005年)。
1.3 带动了基地建设
生产基地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依托和保证,是主导产业在地域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农产品品牌规模化经营的一种途径。加WTO以来,我国把农产品品牌作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以培育,重点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布局规划。全国形成了11种优势农产品的35个产区作为优先扶持,各地形成了一批优质名牌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推进了主导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
1.4 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元素。政府和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强化了品牌意识、整合品牌和优化资源配置,做大企业规模,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以全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增强企业实力,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5 促进了农民增收
品牌农产品,尤其是名牌农产品,由于其品牌知名度高、产品质量好,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欢迎,市场占有率通常也比较高。即使价格比普通的同类农产品高一些,消费者也会欣然接受。企业可以由此获得品牌收益。
2 农产品品牌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农产品商标注册数目明显增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就其品牌所表现的内涵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品牌多、规模小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农产品商标注册量约37万件,占全部商标注册总量的13%。但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品牌多、杂、乱、小。很多地方,一个特色农业,往往出现众多品牌拼抢市场、一片“混战”的局面,牌子太多、太杂,冲淡了品牌效应,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没有统一品牌,加之宣传不到位,市场销售大多处于自发状态,恶性竞争十分严重。常常“叫好不叫座”――品质口碑不错,但市场占有率却不高。
2.2 知名品牌少,品牌力弱
品牌化的农产品越来越多,虽然一些农产品也获得了省、市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好多初级农产品如水果、鲜肉、鸡蛋等纷纷注册了商标,但大多数只是注重商标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还没有挖掘出品牌的深层次价值,品牌的差异化和独占性不突出。
2.3 品牌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我国现有的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产品和初加工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
2.4 加工农产品品牌多,初级农产品品牌少
由于加工农产品多是直接消费产品,消费者接触多,容易形成品牌,而初级农产品很大部分扮演的是原材料的角色,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这部分产品不使用品牌商标也能出售,因此,在初级农产品中只有面向最终消费者直接出售的那部分消费品(而非原材料),一般才适合打品牌。
2.5 品牌运作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成效机制
品牌评选,从国家到地方很多部门都在开展,缺乏统一规范,名牌认定上也没有体现市场和消费者选择,大多是重申报、重评选,还缺乏品牌后续跟踪管理,忽视优质品牌产品的策划和宣传,不利于树立品牌形象。政府品牌扶持政策比较零散,有的连续性不够,扶持效应不明显。
2.6 品牌外向度低
我国的农产品商标国际注册数量少的可怜,导致农产品在出口时屡屡碰壁。到200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有7万多家,创造产值接近4万亿元。相比之下,国际商标注册却是少的可怜,导致出口受阻。
农产品品牌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历史体制的原因、产业自身的原因、市场主体的原因,还有政府的原因;有产品实体本身的问题,还有品牌营销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6.1 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不利于品牌的开发 农业初级产品和初加工品对初级生产要素高度依赖,不利于形成品牌。
2.6.2 农业市场经济起步晚,市场机制不健全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农产品市场是由计划经济短缺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大部分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见表2),农产品品牌发展一直缺乏必要的市场基础。即使从上世纪80年代部分农副产品市场放开算起,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育也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市场中介组织不健全,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较低。
表2 农产品商品化率(1985-2005)
年份 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公斤) 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销售的粮食(公斤) 销售的粮食/生产的粮食 农产品的商品化率(%)
1985 1221 123.49 0.101138 10.1138
1990 1325 180.24 0.13603 13.6030
1995 1435 179.2 0.124878 12.4878
2000 1407 264.74 0.188159 18.8159
2001 1387 268.04 0.193252 19.3252
2003 1362 294.35 0.216116 21.6116
2005 1598 375.79 0.235163 23.516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6)》(光盘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6.3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目前,传统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虽然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可以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方式。然而,我国的带头企业还很少,带动力弱,导致我国农业市场竞争主体薄弱,产业化程度低严重地制约着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2.6.4 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初期打造产品,成熟期打造品牌,从产品经营发展到品牌营销,是现代农业的大趋势。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产品,“重生产、轻品牌”、品牌运作简单,以为注册了个商标,就算品牌化了,缺乏品牌形象的塑造。打造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
除以上所说的之外,还存在着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品牌打造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政策指导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弱。大力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大力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实力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强大,需要政府、企业和各相关部门以及经营者多方面的整体配合才能够做好,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农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看文献
[1] 刘丽,周静.基于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2008,11:32-35.
[2] 刘建军.吉林省农产品品牌整合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3] 刘剑.农产品品牌成长探悉[J].经济师,2004,3:33-39.
[4] 刘洁,等.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营销主体研究[J].营销策略,2006,10:34-41.
【关键词】 生态农产品 可视化 营销策略
丽水是一个美丽的生态城市,地处浙江省的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秀山丽水,养生福地”之称。经济虽居浙江省之末,但其生态、自然、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其生态农产品优势日益显现。食用菌、茶叶、水果、高山蔬菜、畜禽等五大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生态优势要通过市场来转变成经济效益,因此,市场建设和培育至关重要。丽水在扩大生态农产品知名度,创新营销策略方面仍需提升。
一、丽水生态农产品营销现状
丽水在农产品生产上致力作好“生态”文章。以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以长豇豆和四季豆为代表的蔬菜;以柑、蜜桔为代表的水干果;茶叶、竹笋、畜禽等经济农产品生产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丽水生态农产品的营销活动中,丽水市政府大力度扶持。从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策划“一县一品”的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体系,到对“三品(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定专门的奖励制度。丽水的生态农业发展呈蓬勃之势,产业化水平也不断攀高。至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90.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703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居浙江省第一。
二、丽水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丽水生态农产品营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生态农产品的营销也从无名到有名,从无品牌到有名品牌,从无流通体系到初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流通体系,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多个有影响的城市。但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对其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实力将有着深远影响。一个产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极力扶持,但其能否可持续地发展最终还是要经得住市场的检验,丽水生态农产品的营销,从目前来看,具体表现为网络营销平台优势的利用不充分、生态的市场说服力有待提升、营销模式传统而单一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营销平台优势的利用不充分
(1)搜索工具利用的不充分。抽选两大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农产品”、“原生态农产品”等关键排名中“丽水农产品”映入网民眼帘的机会比较少。“遂昌的原生态农产品”出现机会较多,链接的网站是相关软文,从营销角度看,其对“丽水生态农产品”的推介力不强。丽水生态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要想提高知名度,树立其“生态”形象,对搜索引擎的利用尚需加强。
(2)网站吸引力不强。同样使用Google搜索引擎搜索关键字“丽水农产品”,首先映入眼帘的多是关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地区开办丽水农产品展销中心的报道及关于丽水农产品相关的学术论文,在第一页中仅有一家“浙江丽水农产品有限公司—农贸在线”的链接,点击链接,进去后也只是一个只有几个标题的首页,二级网页多是空白链接,只有“联系我们”是有二级网页,但也仅有联系人、电话、公司名称、公司地址等内容。虽有公司地址,但不详细,只有丽水市字样而已。与其说是企业网站,不如说是一张网络名片更恰当。没有产品的展示,没有与消费者有效沟通的平台,更没有促进销售的基本诉求。如此网站,假如消费者能点击第一次,那他肯定不会有第二次。
目前,丽水农产品网络宣传与销售的主要窗口之一是丽水信息港—农贸在线,在农贸在线首页上点击其九个丽水生态农产品经营企业的链接网站,有着共同特点,即都是“公司联系方式+产品图片+文字说明”,相对完整的企业网站会有二级链接,在二级网页上会有与消费者的互动留言。除互动留言外,网页以静态为主,其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仅有几幅美丽的图片而已。再深入观察几家丽水生态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企业网站,在其网站主页下面比较隐蔽的位置会有淘宝店铺或商家大全店铺的链接。整体看来,丽水生态农产品的经营企业网站的促销效果与其他地区农产品经营企业网站相比,没有格外的吸引力,更没有突出其“生态”的差异性,至少吸引更多网民多看一眼的优势没有被凸现。
2、在全国农产品市场中的生态说服力有待提升
丽水市是“中国第一生态市”,源自丽水的森林、水能、矿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总量,居全省首位,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80.79%、81.62%,林木蓄积量占全省的25%;可供开发的水利资源储电量占全省的40%,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元以上。丽水建成了浙江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所属9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进入全国前50位,其中有4个县进入全国前10位,庆元县为全国第一位。
如何将被评为“中国第一生态市”的标准,宣传到位,尽人皆知,使丽水成为生态的代名词,对丽水生态农产品营销,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丽水的知名度来讲,其“欠发达”更容易成为“生态”的代名词,而对于生态农产品,除了丽水特有之外,其余与浙江省内其他地区同类农产品之间的“生态”差异如何区隔?似乎没有一个有效办法。比如金山龙牌山茶油(丽水)与纯野牌山茶油(衢州)同样是有机食品,如何使丽水生态农产品更突出,更令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心仪。“中国第一生态市”已使丽水农产品具备了“生态”的硬实力,但是在消费者心智中抢占“第一生态农产品”的位置还有待时日。因此,丽水生态农产品要想赢得更大的市场,要在营销手段上强化其“生态”的说服力,即更加重视丽水生态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生态”形象。
3、营销模式比较传统而单一
丽水生态农产品的营销模式目前主要以展销为主,在产地与销地建立以“农户+龙头企业+丽水特色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或展示营销专柜+农贸市场+连锁网点”为主的营销模式,兼营批发与零售,并且以丽水为根据地,主攻全国的大中城市。具体营销渠道表现为:丽水市内:农户专业农贸市场连锁网点;丽水市以外:龙头企业丽水特色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或展示营销专柜(农博会)连锁网点。
可见,丽水生态农产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间接销售,大部产品走的依然是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这一传统营销渠道。虽然有中间商的介入会分担农户的经营风险,但中间环节增加会增加产品的经营成本。尽管有“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但是,如果在营销模式上不创新,也很难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生态”特征。
三、丽水生态农产品可视化营销策略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重视生活质量。但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安全食品的正常需求竟然演变成了“爱并怕着”的奢求,因为健康与生命的代价太大,如吃咸鸭蛋、辣椒酱认识了苏丹红;吃三鹿牛奶认识了三聚氰胺;吃双汇认识了瘦肉精;吃馒头竟然染了一手的黄色……但消费者如何识别健康的安全食品,其依托主要来自监管部门的责任,但守法经营的企业又如何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丽水生态农产品又如何能证明自己是来自“中国第一生态市”,自己是无公害的生态食品呢?只有可视化营销策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基于网络的原产地形象可视化营销
以网络为基本手段,突出丽水生态农产品的原产地形象效应,以表明丽水生态农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如图1所示。
原产地,指某产品的来源地,且由于来源地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不同,而赋予该产品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特性、品质、信誉或者其他特征。原产地,可指一个国家、国家集团或一个地区等,其可以是产品的制造地、设计地、组装地或者品牌来源地。原产地类似于产品的地理标志,离开该地域生产的同类产品不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具有地域的不可更换性。
原产地形象,是产品的原产地给目标消费者留下的内在印象,是消费者对该国或地区形成的一种固有的认知模式。市场上的产品都有原产地,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原产地形成的不同感受或认知,即原产地形象。一个积极、正面的原产地形象将有助于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如果给消费者长期灌输这种形象和意识观念,消费者就会对该国或地区及其出产的产品形成固有的、模式化的印象,这些印象在产品购买决策过程中通常会作为外在线索而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消费者辨别不同产品质量的时间成本。显然,原产地形象树立会促进其农产品的营销活动。
原产地效应,是指与某国或某地相关的产品或品牌原产地形象,给消费者评价产品及作出购买决策所带来的影响。即原产地效应就是原产地形象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消费者基于对产品原产地形象的认知而对产品评价与购买意愿带来的影响。原产地效应普遍存在于各国各类市场之中,只是效应的表现形式、效应程度大小会因产品类别、国别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通过网站把证明生态的数据标准图像化,即把丽水市的居全省首位的森林、水能、矿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林木蓄积量占全省的比例,可供开发的水利资源储电量占全省的比例,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种类占全省的比例,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种类占全省的比例,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单体总量及优良单体总量,以及建成了浙江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50位,其中为全国第一位的庆元县等相关数据资料呈现为多姿多彩的视频资料,并随着生产季节,应季定期推出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短片。同时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工具,对视频材料及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推广,使网民点击相关关键字时,便会弹出。同时,也可以利用腾讯QQ农场来拓展宣传空间,以丽水的森林、水能、矿产、野生动植物的“生态”形象吸引网民眼球。在消费者心中抢占“中国生态市”的第一位置,使“丽水=生态”深入消费者心中。从而产生丽水生态形象效应,当消费者购买生态农产品时自然先想到丽水产品。
2、终端可视化营销
终端可视化营销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操作,一方面是丽水生态农产品要在可能的终端铺货到位,不可因缺货而丧失销售;另一方面,在铺货的终端能够证明丽水生态农产品与其他同类农产品的差异。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Pierre Chandon曾说,“除非你是可口可乐”, “否则,让你的品牌在货架上让消费者看见就至关重要。”在“看得见”与“品牌”之间相比,首先应是“看得见”,才能实现销售,否则再有名也没有价值。品牌在销售终端的“可视化”比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首先,它是消费者选择的前提,如果消费者看不见你的品牌,即便他对你的品牌有好感,这样的品牌好感也无用武之地。其次,即便大型超市、网上商城有你的品牌出售,但2/3的商品可能无法与潜在购买者见面,因为他们不可能看到所有商品。所以实现丽水生态农产品的终端可视化营销,无论在批发市场的专区、超市的专柜还是农产品的专卖店,都要保证在恰当的位置首先映入消费者的眼帘。此外,终端可视化营销还应包括证明丽水生态农产品特性的光盘或个性签名。这样既可以说明产品质量的可靠,同时也可以在光盘中重现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产品的食用方法等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
3、构建创新的营销模式
对于丽水生态农产品来说,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第一生态”农产品形象后,在巩固原有的“农户+龙头企业+丽水特色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或展示营销专柜+农贸市场+连锁网点”营销优势以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商品类别,把其所面对的消费群体进行深度细分,对于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选择恰当的营销模式。
(1)进社区,卖“档次”,以丽水生态农产品专卖店提升丽水生态农产品的“生态”地位。开设丽水生态农产品连锁专卖店,构建统一配送的一阶(兼顾0阶电子商务)扁平化营销模式,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产品档次。在高档次、中心地带的小区附近,开设前店后仓式的丽水生态农产品专卖店,提高丽水生态农产品的经营档次,目标市场定于高端消费者,价格定位于“高档品”,市场定位为“礼品”,核心卖点为天然及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同时兼顾网上订货及送货上门服务。在专卖店的装潢方面体现着“秀山绿谷”之山青水秀之原生态特点,在口号、企业理念、广告语等方面突出产品的丽水产地与其他农产品产地的差别,提升生态农产品的丽水产地形象。在服务意识、产品陈列、推销技巧等方面要制度化、标准化,使其与“第一生态农产品”的定位相符合。
在促销方面,可以实行会员制消费,在消费者累计消费不同档次金额时,可以为其免费安排丽水一日、三日及五日生态旅游、自驾游,或参观“庆元香菇”、 “松阳银猴”、遂昌“龙谷丽人茶”等生产基地,这样既鼓励了消费者的消费,又使丽水生态农产品与生态旅游业相互助力,强化了丽水生态的原产地效应。
在高档礼品定位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化包装、根据产品储存期的长短定期推出特价产品、酬宾产品等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开设丽水生态农产品专卖店,可以使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放心、养心与舒心,从而满足其追求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
(2)进大学校园,卖“文化”,以丽水文化助力丽水生态农产品的“生态”特征。丽水不仅在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方面有着“中国生态第一市”、“华东天然氧吧”、“浙江绿谷”、“浙南林海”等天然优势,在文化方面也有着深厚的底蕴,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最典型的现象在丽水都有体现,如,器物型文化—丽水三宝;物产文化—茶叶、香菇;艺术文化—古堰画乡(摄影之乡);民族文化—景宁畲族;山水文化—龙泉山、南尖岩、云和湖等;侨乡文化—青田等。“山水古文明,丽水好风光”高度概括了丽水文化和生态资源的相得益彰。大学生是对文化最敏感的群体,也是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又是最善于传播的群体。同时,大学生既是现实消费者,又是未来潜在消费者。如能将深厚的丽水文化渗透到大学校园,并与学生的专业、课余爱好、课外活动等接轨,对于在大学生中提升丽水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为丽水文化的传播也寓意深远。另外,在挖掘与推广丽水的“浙江绿谷”文化同时,把已经取得的“国字”号品牌传播到位,如“中国麻鸭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石文化之都”、“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神龙谷”、“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以此强化丽水在消费者心目中“第一生态”的原产地形象,来促进丽水生态农产品的销售。
(3)进企业卖“休闲”,借力休闲文化,强化丽水生态农产品的“生态”特征。近年来,白领阶层 “过劳死”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多的白领随着工作环境中的竞争加剧,其内在心理压力增大,再加之现代通讯、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提高,导致过度依赖网聊、缺乏宣泄排遣渠道等,导致白领阶层心理问题高发,身体健康遭到严重威胁。缓解压力与放松身心需求自然浮出水面。丽水的空气、水、山野、舒缓的生活,以原始、古朴、真实、满足了现代白领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丽水可以借助绿色度假,即把生态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等综合起来,推动丽水生态农产品的可视化营销,在活动中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推出不同的促销主题。比如:针对白领市场推出“重温之旅”重在感怀;针对老年市场推出“回味之旅”或“养生之旅”重在怀旧,缅怀岁月,健体养生;针对城市中年和自驾车市场推出“回归之旅”或“养心之旅”重在体验和放松。消费者亲身体验到丽水“养心、养肺又养胃”的高质量生态环境,对丽水生态农产品就会情有独钟。
(注:本文属2012年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顾客让渡价值”提升丽水养生福地竞争力研究》(LB20123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曹美娟、毛玉清:丽水市农村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9(9).
[2] 丽水市支持农产品大营销体系建设[EB/OL].,2010.
[3] 丽水特色农产品营销市场布局辐射全国各地[EB/OL].,2010-11-05.
[4] 丽水凭啥获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EB/OL].http://.cn/c/2009-09-19/033316321828s.shtmlhttp://.cn,2009-09-19.
[5] 崔丽辉: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原产地效应分析[J].中国商贸,2010(20).
清肺食品的迷思
社会上盛传各种“清肺食物”:“白萝卜治痰多咳嗽;雪梨炖百合、银耳莲子羹润肺抗病毒;罗汉果茶清肺降火;木耳、葡萄、紫甘蓝滋阴润肺。特别推荐鸭血和猪血,清肺效果最棒!听说矿上的工人,每天收工必吃一顿新鲜鸭血。”
其实粉尘是空气污染中的主要因素。除了浓度,颗粒大小是粉尘污染的关键因素。颗粒越小,危害越大。大家熟知的PM2.5就是颗粒小于2.5微米的粉尘,它会沉积到肺的细支气管里,影响肺里的气体交换,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甚至肺癌。
而对比空气颗粒物与食物在人体内的动向,会发现食物分子跟空气粉尘完全没有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清除”粉尘。
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清肺”这个概念。中医中许多“清肺”的食物,比如梨、冰糖、银耳、萝卜等等,一般是指这些食物能减缓跟呼吸道有关的症状,比如咳嗽、痰多等等。一些药物和食物对减缓这些症状有帮助,所以也就被人们称为“清肺食物”或者“清肺药物”。可见任何一种食物,都无法清除或者减轻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对肺的影响。“清肺食物”、“清肺保健品”,都只是噱头而已。
“固元膏”的盛宴
自从一位养生明星在其热卖的养生书中明确指出此物乃“保一家老小平安无事的大补之品”后,固元膏便大大流行起来,甚至出现超市、药店断货的现象,还有很多人乐此不疲地自己制作起固元膏,大有掌握了“十全大补秘方”的喜悦。
固元膏的配方主要有阿胶、红枣、冰糖、黑芝麻以及核桃等等。人们相信经过粉碎和高温蒸制,上述材料就变成了补血补元气的药材。但是,一位美国食品工程学博士一针见血地刺破了这个美丽的幻想——
从现代食品学的角度来看,那些成分跟烤蛋糕、做冰激凌的食物成分相比,也没什么更“宝贝”的地方。比如阿胶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质;冰糖只是糖的一种物理形态;其他的成分里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但是传说中的神奇之处没有得到过证实。
虽然说这些食物成分都非常复杂,不过在这种简单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只能发生交联或水解这样的简单反应。用现代食品学的观点来看,把几种食品原料放在一起做成某种食品,只是为了好吃好保存,完全不会增加它的营养价值,更不会产生什么“神奇”的效果。而且,有些有价值的成分如某些维生素,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倒是有可能失去活性。
“竹盐”的传说
不知从何时开始,“竹盐”成为消炎、抗菌、中和毒素的惊人良药,它还能快速、彻底地铲除血脂、胆固醇、酸毒等毒素,可以美容减肥,解决便秘问题。竹盐还能坚固牙齿、改善口气。
实际上,在权威的生物医学论文数据库中,仅能找到零星的几篇对竹盐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论文,并且都是实验室观察到的一些效果,还远没有进入针对人类的实验阶段,当然也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的主管机构认可。所以,广告中宣称的竹盐的作用完全是臆想。
竹盐的烘烤温度高达1000℃~1300℃,按照化学理论,在烘烤这样的反应条件下,矿物质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跟未经高温烘烤的混合物没有差别。
有机食品更有“营养”
一斤生菜28元,一斤牛肉65元……高昂的价格、精美的包装,处处显示着有机食品与平民蔬菜身份地位的区别。有机食品的兴起,与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打击不无关系。然而,即便你狠下心来花费数倍于以往的价钱购买有机食品,结果也很可能是掉进另一个圈套:在各环节监管的缺失下,不法商家利用“有机”的外衣骗取高额的利润。
有机食品也被称为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也就是说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能使用基因技术,并且需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的相应要求和标准来进行生产和加工。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认证机构的质量控制和审查。
其实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区别是在栽培方法上,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机蔬菜使用自然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土地的浪费。但是从安全和营养方面上看,它和普通蔬菜没有很大区别。在食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变化可能都会最终导致食品味道发生改变,因而包括土壤以及其他环境也只能说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一个部分。
“高级”的橄榄油
橄榄油是一种植物油,最初在地中海一带被食用。后来因为“可能具有”保健功能而流传到世界各地,逐渐被营销成为一种“高档食用油”。广告宣称:橄榄油在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所有的天然营养成分保存得非常完好,不含胆固醇,消化率达到94%左右。橄榄油对婴幼儿的发育极为适宜,它的基本脂肪酸的比例与母乳相仿。无论是老年时期,还是生长发育时期,橄榄油都是人类的最佳食用油。
其实,橄榄油只是一种比较好的食用油,但并没有比其他植物油明显更高的营养价值。橄榄油的组成与母乳中的脂肪组成更是相去甚远。橄榄油炒菜时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容易被破坏,从而失去冷榨橄榄油“可能存在”的“营养优势”。
用“高级橄榄油”炒菜,就跟用茅台做料酒、用极品龙井煮茶叶蛋一样,并不影响健康,只是花了高价而没有获得“实质上的好处”。
关键词:散户型农村,电子商务,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对农业发展的研究的核心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农业的改革,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通过研究,无疑是对于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服务业,对我国尽早实现小康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一、我国农村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现状
1.主要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内部运营模式主要有七种,另有三个节点。
1.1七种运营模式:
(1)目录模式:通过获取目标用户及市场的准确目录作为基本手段,向其以直邮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来获取较为直接的用户群体的一种营销模式。比如:富得网。
(2)信息中介:指的是为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供应商及他们的潜在客户提供专门商品信息的网站。比如:中国粮油食品信息网。
(3)线上社区:人们在线上通过互联网串联的三平(移动端平台、pc端以及pad)搭建的一种网上话题交流互动平台,通过线上社区能够聚集大规模的用户群里,通过社区话题营销来达到相应的推广效果。比如:易谷社区。
(4)线上商城:一种B2C的线上交易模式,通过网上开设店铺进行农产品销售,并且提供线上支付,线上交流等买卖双方在线上完成跨地区的农副产品的交易。比如:中国大豆网。
(5)电子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是一种不见面的网上交易,如网上招标、竞价等。人们把企业之间在网络上进行的这种招标,竞价,谈判等活动定义为B2B电子商务。比如:中国食物网。
(6)整合生态圈:企业将其内部业务服务的活动范围拓展到更加全面的深层次,全面延伸到供应源以及客户群体,并且优化了其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来行程整个产业的生态圈。比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
(7)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搭建。比如:中农网、阿里巴巴。
1.2三个节点。
一是初级节点,为农户及农副产品卖家提供基础的信息服务。二是中级节点,市场上的一些农产品网上平台除了提供农产品的在线供求信息以外,还开设了在线竞价等功能来进行农产品的交易,但是其交易方式依旧依托于邮局和银行等传统的资金交付方式。三是高级节点,除了前两个节点提到的农产品在线基础信息服务和增设线上竞拍以及线上商城等一系列功能外,提供线上支付功能,形成整个农产品电商的闭环,打造完整的价值链。
2.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电商网站构建不完整。农业电商网站数量较少且缺乏专业性,并且网站内部信息细分不完整,信息结构不对称。
2.2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机构欠缺。由于季度性强,易腐败变质,生鲜类农产品标准化难以制定,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现象,从而造成了生鲜类农产品交易过程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规范。
2.3农村对互联网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的认识不够。由于农村信息媒介的不发达以及农村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的影响,农村的交易过程中更加偏向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网络的信任度不高。大部分农村村民缺乏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基本设施,对网上信息的认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散户型农村发展特色电商模式解决措施
1.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将客户,甚至其客户的客户以及供应商,甚至其供应商的供应商整合起来,这些都作为农户的重要资源,连同其他的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整合管理。
2.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农业模式。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还处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初期,虽然目前很多软性的条件比如农产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交易双方的资信问题还存在不少不足,但基本硬性条件和大体趋势已经存在。
3.发展现代农业物流。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配套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物流问题,农产品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需要更高要求的物流保障,这就需要发展现代物流与其发展相配合,在技术上,规模上发展现代农业物流。
4.发展现代农业品牌。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在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品牌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上一直相对滞后,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
三、散户型农村发展特色农业的措施
散户型农村地形条件对分散,无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虽然拥有较大面积的各类土地,但其荒地较多,灌溉资源,化肥资源,以及水土保持等问题都让它们从事农业生产面临困难。首先,作为政府,应该大力扶植,在镇、村增设农业信息站和技术指导员。免费发放种子,并派相关人员走访民居进行讲解发特色农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现状的一系列利好。其次,在政府的扶植下,散户型农村可因地制宜发展的一些特色农产品,比如:
1.水果种植。如:苹果、西瓜、桑葚等。
2.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如:各类有机蔬菜(包括食用菌)种植,保证产品所含化肥农药不超标。
3.粮食作物种植。如:高粱、玉米、花生。
4.中药材种植。如:黄芪、黄芩、丹参、党参等。5.茶叶种植。由于茶叶不需太多养分,水,热足矣。
四、特色农产品将现代电商结合起来的途径
1.农业生产信息的整合。可以通过现代电商网站的信息提高技术和生产效率。
2.买卖双方信息。通过电商网站是农民可以更加容易联系到买方,有助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3.农业行情。通过电商网站了解市场行情,调整种植规模,和成本以及价格控制。
4.在线支付。通过平台在线支付简化交易流程。5.物流整合。规模性的交易,大批量的运输,也减少了外销的物流成本。
五、散户型农村发展特色电商农业的实践意义
1.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特色性。增加农民收入,再也不是单纯的满足于养活家族,特色农业带来的收益是传统粮食种植无法比拟的,所有的农业发展问题,都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
2.提高互联网渠道与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作用。我国农业发展正在面临一个转型期,目前通过利用电子商务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渠道上的便利,同时可以为农产品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在技术上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3.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我国在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上的建设相对落后。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市场对我们的农产品企业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倒逼式的改革,会更加注重品牌化和标准化的建设。
4.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全产业链合作。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是现代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机制,实现全产业链的企业的密切配合,在各种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中建立起互相协作的战略同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扩大共同利益。六、结语散户型的农村让他们相信电商平台给他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便利和高效,使他们学会利用该平台销售农产品,打造特色的品牌形象,发展特色的电商农业,使其成为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通过发挥电子商务的平台和渠道作用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更好的提高市场活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忠锐,王瑞荣,袁飞.电子商务——WTO条件下农产品交易模式的变革[J].新疆农垦经济,2003(1).
[2]孙学文.基于电子商务视角的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
[论文摘要]在信息全球化、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广告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4-占得一席之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文化的塑造和弘扬是广告传播的重要内容。本文阐明了品牌文化的意蕴,研究分析了中国目前品牌文化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内涵认知、目标追求、管理运作等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以专业标准操作、创造世界级的民族品牌等追求品牌文化成功的途径,以此探讨未来的广告策略,形成世界级的中国品牌文化,将是我国广告界下一步的目标。
在信息全球化、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强势品牌的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成功的品牌推广,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最有效地树立企业形象、推销企业产品服务的大众传播形式—广告,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文化的塑造和弘扬是广告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品牌文化的意蕴
一个品牌所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面是有形的、可见的物质产品.另一面则是无形的各种价值的总和这一切最终体现为品牌的文化。它包括一系列的品质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社会理念等所组成的价值系统;品牌运营者所采用的管理方法、营销策略、市场拓展手段、传播渠道、服务机制与态度等的行为模式:和品牌的名称、品牌的诉求、品牌的标识、品牌产品的外在形象等。
品牌文化还包括某个具体品牌所能引起的所有联想和想象。就品牌文化而言,它是最激动人心影响最广泛.但又是最不稳定的。它的附加值很容易通过媒体的宣传被激发出来,但也很容易被媒体的负面报道所击垮。一个好的广告活动可以大大地增加品牌的文化含量而一个差的广告活动则可能使上百年的著名品牌毁于一旦。
二、品牌文化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打造中国自己优秀品牌的问题引起了国内有关方面的重视在广告界更是掀起了研究和讨论的热潮。有人提出了“品牌的超广告传播策划”、“媒体接触点““品牌超限战“等一系列理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出现了一批颇具发展潜力的品牌,如海尔、青岛啤酒、电信、李宁等,在广告传播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整体而言中国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以下差距:
1.内涵认知上的差距
在w下0条件下.市场交易的主要障碍.是企业与消费者双方对商品信息占有不对称。而碎片化市场的变化之一就是受众的信息行为出现了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对这种变化影响很大。消费者不再相信单一的信息来源。单纯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已经引起了受众的反感,而自说自话、模糊概念的品牌观念在面对供过于求的时代也备受质疑。比如劲霸男装的广告语,“入选卢浮宫的中国男装品牌”“入选卢浮宫”是什么含义,赫赫有名的卢浮宫为何戮巴一个中国品牌的服装“选“入?据福建劲霸时装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洪连进说,2003年10月在巴黎卢浮宫的勒诺特大厅上演了中法文化年开幕式的“重头戏”—“多彩中华—中华民族服饰展演“。“劲霸男装”参与了这次演出.2004年底“入选卢浮宫’‘成为该品牌的一个亮点进行宣传。从后来播出的广告看.商家存在略去时间、背景、事由等细节而让观众产生误解的主观故意。和露雪(中国)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lanmaskel i曾表示在中国销售一项国际品牌的产品时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对建立品牌真正意义的理解。这种对于品牌内涵认知上的差距既存在于广告公司中也存在于企业本身。当中国的广告公司与企业就建立品牌真正意义的错误理解达成一致时,一些人认为的广告的强大传播效果受到消费者的质疑这就很难建立一个知名的品牌。
2.目标追求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包括一些广告公司对于品牌建设多偏重于经济效益的计算,带有较浓厚的急功近利色彩,更看重或只看重销售。他们对广告的期待值并不明确。反观国外著名品牌,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顾客对品牌忠贞不渝.如何通过品牌运作、广告传播让品牌升华为顾客的一种信仰引导顾客的需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人们的价值观,让品牌成为顾客实现梦想的方式。比如像瑞表国际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卜旗下拥有欧米茄(omega )、雷达(rado)、浪琴(longines)等18个品牌。现在消费者购买手表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看时间的需要,手表卖的是情感。瑞表国际斯沃琪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素贞说。“既然手表卖的是情感,买卖双方就要找到一个关键的因素把这种情感因素释放出来。“在陈素贞看来“品牌”是一个最好的释放点。她希望能够感性地告诉消费者.斯沃琪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品牌“时尚的、运动的、音乐的、艺术的……你要有激情去塑造它。“斯沃琪集团塑造得非常成功它旗下的每一种产品都成为了国际品牌成为了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社会价值,很多时尚的、成功的人士都拥有这样一款手表尽管它的价格有些昂贵得吓人.这样的品牌构建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销售与品牌文化找到了非常好的互融点。
3.管理运作上的差距
奥美广告公司多次宣扬其’‘品牌管家”的广告理念,其他许多4a广告公司如精信、智威汤逊、达彼斯等在策划和实施品牌战略的各个环节中注意精心开发各种品牌分析、研究、传播、推广的工具。而我们的企业较少像国外一些知名品牌那样把品牌视为其立身之本,予以精心的培育和管理。曾经有一家深圳家具企业找了一家广告公司做品牌,经过半年时间的品牌梳理,品牌定位、终端的品牌化建设,这个品牌就在市场卖得很火以至于卖断货。这个时候.老板说话了产品已经供不应求了广告不用做了,品牌也不用搞了。反观瑞士的雀巢公司这个在中国高据80%市场份额的老大,应该看着中国咖啡市场的数据高枕无忧.但在2006年春节,雀巢推出了全中国化的“云南咖啡”产品其包装非常有云南味而产品原料则全部是来自云南的小粒咖啡。这并不是雀巢的简单市场计划而是被雀巢公司大中华区咖啡及饮品总监大卫·苏丹称之为二’‘雀巢咖啡进入中国第三个阶段“的开始,那就是更加融入本土,更加融入本土文化。雀巢咖啡的这一步品牌战略为其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打下基础,并为云南咖啡企业走向国外设置了巨大的品牌壁垒。
现在整个国际传播环境都在变革4a传统广告模式已经开始衰落.然而中国的很多广告公司却连4a传统广告模式都没有充分发挥其所长就被迫直接进入更新的发展阶段。在2005年的一个对于德国品牌经理人的调查报告解释,传统媒体广告正以10%左右的速度下降活动营销增长在30%以上公关业迅速增长增幅在40%以上,电影大片成为重要传播资源与特定的品牌和产品结合,也就是说传统广告已经无法单独完成品牌塑造的任务它必须借助其他有效的资源与手段。现在品牌传播已经从以前的广告传播变成一个大传播的概念。
三、在广告传播中追求品牌文化成功的途径
在欧美、日本、韩国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时候。我们看到表面上在经营业绩、市场份额和巨大利润的成功背后实际上是品牌文化的成功.更是品牌背后所代表的国家文化的成功。提到可口可乐它代表的是美国自由开发、释放自我的品牌文化:提到son丫它代表的是日本自强不息、不断创新的品牌文化;提到nike它代表的是美国自由的街头运动及篮球文化:提到adidas,它代表的是欧洲悠久的足球文化及严谨的德国文化。因此,为了建立一种以本土文化为依托,符合世界基本规则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建设能力的品牌文化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品牌战略在广告经营中的地位
中国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应该是靠质优,而不靠价廉应该说品牌就是一种承诺一种从质量、信用到公平的建设。品牌促进交易活动的基本机制体现为通过品牌承诺及其伴随的抵押行为赢得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信任间接克服欺诈忧虑,由于品牌实践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所获的成功目前已得到普遍认同。
“商标—名牌—品牌“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品牌意识由浅入深、由弱渐强的觉醒过程。商务部于2006年初启动了“品牌万里行‘’宣传推广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自主品牌快速发展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2007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比上年增长15.77。正在崛起的中西部价少集群发展后劲很足需要借助广告进军全国市场北京奥运为企业发展和广告市场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行业细分程度继续提高广告将引导消费者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广告已经成为塑造中国品牌的重要手段而品牌战略在广告经营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不能塑造品牌的广告公司同样不能够塑造自己的品牌。
2.以更具专业标准的操作方式进行品牌建设
品牌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品牌的创造、定位、评估,宣传、检验、发展、维护等多个重要环节要获得成功.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运作对于广告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广告策划运作模式,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研究开发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结合中国品牌的实际的策略范式。这种品牌策略范式应具有的功能是:有助于对品牌战略进行前瞻的、整体化的思考有助于将品牌引向长期发展的健康道路,有助于规范地、有序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实施操作。例如,奥美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营销传播公司.它提供全方位的传播服务包括广告、直效行销、互动媒体、媒介策划与购买、数据库管理、电话行销、公共关系、促销、图文设计及其他相关的营销传播服务。奥美运用360度的品牌管家工具将所有这些传播专业的服务整合起来通过每一个接触点来建立品牌。作为品牌管家.他们将本地知识与全球网络相结合为跨国客户打造品牌、策划和实施强有力的营销活动,使客户不但能加强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亦能同时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在构建全球品牌和本地品牌之间求取平衡,正是奥美作为品牌管家的独到之处。与本地客户的合作使他们与当地市场保持步调一致而这也恰恰是他们成功打造国际品牌的关键。
3.创造世界级的民族品牌
中国古代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都是世界闻名的商品在17世纪—18世纪,很多亚洲、欧洲的贵族富商都以拥有一件中国的瓷器为骄傲一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这同时说明了中国国势之强盛和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品牌不但是一厂一家的事情它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以中国之文化悠久、人口众多、发展潜力理应有众多的强势品牌,但在世界级品牌中我们的很少,在世界顶级品牌的排行榜中,从未见到中国品牌。这固然和我国的国情有关却是和我国的国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尤其是在加入w丁o以后在同时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我国的广告业、传媒产业更应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按照中国特定的国情在国际传播环境变革的大趋势下实现自身的改革学习先进经验承担更多更新的功能更努力地工作,与相关企业一起创造越来越多并且经久不衰的中国品牌。
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要营销目的,广告作为企业大众传播的重要形式,在品牌文化的塑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分析、研究在广告传播中的品牌文化现象,制定未来的广告策略,在世界上形成灿烂辉煌的中国品牌文化将是我国广告界下一步的目标。 三、在广告传播中追求品牌文化成功的途径
在欧美、日本、韩国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时候。我们看到表面上在经营业绩、市场份额和巨大利润的成功背后实际上是品牌文化的成功.更是品牌背后所代表的国家文化的成功。提到可口可乐它代表的是美国自由开发、释放自我的品牌文化:提到son丫它代表的是日本自强不息、不断创新的品牌文化;提到nike它代表的是美国自由的街头运动及篮球文化:提到adidas,它代表的是欧洲悠久的足球文化及严谨的德国文化。因此,为了建立一种以本土文化为依托,符合世界基本规则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建设能力的品牌文化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品牌战略在广告经营中的地位
中国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应该是靠质优,而不靠价廉应该说品牌就是一种承诺一种从质量、信用到公平的建设。品牌促进交易活动的基本机制体现为通过品牌承诺及其伴随的抵押行为赢得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信任间接克服欺诈忧虑,由于品牌实践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所获的成功目前已得到普遍认同。
“商标—名牌—品牌“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品牌意识由浅入深、由弱渐强的觉醒过程。商务部于2006年初启动了“品牌万里行‘’宣传推广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自主品牌快速发展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2007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比上年增长15.77。正在崛起的中西部价少集群发展后劲很足需要借助广告进军全国市场北京奥运为企业发展和广告市场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行业细分程度继续提高广告将引导消费者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广告已经成为塑造中国品牌的重要手段而品牌战略在广告经营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不能塑造品牌的广告公司同样不能够塑造自己的品牌。
2.以更具专业标准的操作方式进行品牌建设
品牌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品牌的创造、定位、评估,宣传、检验、发展、维护等多个重要环节要获得成功.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运作对于广告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广告策划运作模式,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研究开发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结合中国品牌的实际的策略范式。这种品牌策略范式应具有的功能是:有助于对品牌战略进行前瞻的、整体化的思考有助于将品牌引向长期发展的健康道路,有助于规范地、有序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实施操作。例如,奥美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营销传播公司.它提供全方位的传播服务包括广告、直效行销、互动媒体、媒介策划与购买、数据库管理、电话行销、公共关系、促销、图文设计及其他相关的营销传播服务。奥美运用360度的品牌管家工具将所有这些传播专业的服务整合起来通过每一个接触点来建立品牌。作为品牌管家.他们将本地知识与全球网络相结合为跨国客户打造品牌、策划和实施强有力的营销活动,使客户不但能加强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亦能同时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在构建全球品牌和本地品牌之间求取平衡,正是奥美作为品牌管家的独到之处。与本地客户的合作使他们与当地市场保持步调一致而这也恰恰是他们成功打造国际品牌的关键。
3.创造世界级的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