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18:3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吃饭前要洗手。
2、挂好就餐标志,不得混假,上楼后按指定的餐桌就餐,对号入座,不能抢坐别人的位置,要互相谦让,关心照顾小的。
3、各班排成一排,有序进食堂,不得奔跑,上楼不得争先恐后,不得插队。
4、错时就餐,要按规定时间准时进食堂就餐,在食堂就餐的同学不能私自到外就餐,如有特殊情况不去食堂就餐,要向老师说明。
5、同学之间不争抢饭菜,只能吃自己桌上对应的一份,菜不够吃不能私自到旁边的桌上拿菜,同时不将饭菜拿到食堂外吃(生病的同学除外)。
6、汤类食物必须由班主任负责领取,低年级学生不准私自打汤类食物。
7、就餐时保持安静,文明就餐,不得大声喧哗、打闹,敲打碗筷,不得离开座位,随意奔跑走动,注意安全,防止相互碰撞或烫伤。
8、就餐时要细嚼慢咽,有助消化,也不要含饭说话,以免发生意外。
9、珍惜粮食,不挑食,不厌食,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浪费。
10、尊重工作人员,适时对他们为大家的服务表示感谢,如果对餐厅有意见时,须通过老师向其提出,禁止与食堂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11、保持食堂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准随处乱倒饭菜。
1、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们务必为孩子做好示范,如请长辈先入座,让长辈先动筷,鼓励孩子给长辈盛饭。
2、有的孩子吃饭时歪歪扭扭,要么躺在椅子里,要么趴在桌上,这样不仅形象不好,而且会影响消化。
3、不要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或者把自己喜欢吃的全都霸占,把不好的留给别人,这会显得很自私。
(来源:文章屋网 )
摘 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但是就目前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文明礼仪习惯并不是很好,这关系到一代新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主要分析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远离农村到城市外出打工而遗留在家中给爷爷奶奶带的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从小没有感受到爸妈的关怀和爱护,其他的长辈、亲戚也没有用心管教他们,本来处于敏感期的他们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期如此,可能会出现社交障碍、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话可能会得幽闭症,对自己的父母心生怨念,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这些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下面是笔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首先应该加强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首先,农村地区学校应该设置相关的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并且安排专职教师负责讲解专业的文明礼仪基础知识,并且认真落实规范的礼仪训练。同时,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优秀家长、教师以及文明礼仪专家开展文明礼仪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认识文明礼仪教育。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比如进社区进行宣传实践、作文比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小品展览、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略文明礼仪的风采,这样也有利于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趣味性。其次,学校应该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学生建立一份专门的档案,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结对帮扶政策,安排教师专门帮扶某几名留守儿童,定期和他们交流、沟通,并且上门家访,帮助他们切实解决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困难,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情绪,多给予他们一些关怀和爱护,细心、耐心地指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其次,学校应该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文化氛围,在学校走廊上比较醒目的地方贴一些《列宁和卫兵》《程门立雪》《黄香温席》以及《孔融让梨》等故事,这样可以让留守儿童从小耳濡目染,懂得说话客气、尊老爱幼。
二、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很少陪伴在他们身边,很容易缺少母爱、父爱,学校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定期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实际生活情况汇报给学生家长,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帮助教师解决学生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生父母对自己的担忧,仍然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父母对留守儿童缺失的爱护,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效果。为此,学校可以在寒暑假期间组织教师一起“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的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在农村村组以及留守儿童的家里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会”以及“文明礼仪大讲堂”等。每个星期,教师都应该到留守儿童家里1-2次面对面给学生讲解一些文明礼仪知识,了解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并且向家中其他长辈提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应该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定期评选出优秀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向其他学生家长讲解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了解自己和优秀家长培养孩子的差距,鼓励更多家长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地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相关的文明礼仪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而且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做好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爱,这样也更有利于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何诚.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对策[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17).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5.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礼仪教育;分辨美丑;渗透教育
我们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现代社会更离不开礼仪,(如:求职、商务谈判)礼仪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所以无论是从弘扬传统还是从适应现代的角度看,幼儿礼仪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幼儿礼仪教育的常用途径。
1.启蒙教育的礼仪课
所谓礼仪课就是教师围绕某一礼仪知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以上课的形式学习礼仪。比如:坐的时候要端正,公共场所走路说话要轻、咳嗽打喷嚏打哈欠要用手遮挡等这些基本礼仪可以通过上礼仪课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在上礼仪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故事启迪法。就是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学习相应礼仪。如:通过三只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小姑娘未经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许可动它们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
行为辨析法。该方法指教师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境,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从而迁移正确的经验。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好的习惯用DV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让幼儿讨论。
示范演示法。是指教师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为其树立行为榜样。如: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法指导幼儿如何打哈欠(需用手遮挡)。
情境表演法。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让幼儿通过情境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在娃娃家中模拟待人接客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学习待人接客的礼仪,效果就非常好。
2.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
瑞士的幼儿教育家皮亚杰在讲述儿童的道德发展时认为,由于成人与儿童的地位不平等。成人通过语言对儿童施加压力。就造成了儿童对成人的单方面的尊重以及道德的他律性。他认为,要促进儿童自主道德的发展,就必须有儿童之间的平行交往,以及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平等地位和合作。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即教师要与儿童合作,做儿童的“合作伙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礼仪教育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如果仅仅靠礼仪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比如: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游戏时要谦让、互助;进餐时做到文明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等。
随机教育。如:派幼儿去其他老师那里拿教玩具、去传达室向爷爷拿活动室钥匙等。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反复练习,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情、行的统一。
通过环境渗透。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在优美的物质环境中。例如:在孩子经常出入的门口、楼梯走道等醒目处设计具体化、情境化、具有暗示性的文明礼仪宣传语;在楼梯上下靠右走的地方贴小脚图案等;在卫生间贴温馨提示语,如“小心滑倒”“节约用水”等。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了物质环境外,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幼儿教师必须依照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幼儿施加具体、有效的学习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地发展。幼儿教师应做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和身心发展的指引者。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就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指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就是依据孩子的成熟程度为孩子提供活动的环境及进行作业的教具。教师只能通过“工作”来培养和维持纪律,不能直接采取奖惩手段或向孩子们直接灌输。
幼儿园教师应衣着整洁、行为举止文雅有修养、待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以自身文明的语言、行为和高雅的风度、气质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3.家长参与礼仪教育
孩子热爱母亲、依恋母亲,年龄越小,对母亲的依恋性越强,对于家庭的依赖性也很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在幼儿礼仪教育中我们引导家长也积极参与,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并做到以身示范。例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形式具体明确提出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如:家长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出做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带幼儿逛超市和美发店等服务场所时进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
摘 要: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消除幼儿二面表现。
关键词:礼仪教育;习惯养成
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所以,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文明礼仪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了。如何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做法。
第一、童谣的利用。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游戏中融入礼仪。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所以,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标记提示法 。如: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进餐等步骤图,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暗示性环境;饮水机处,地板标上进出的方向箭,提示幼儿不拥挤、有序进出接水。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第四、家庭教育的配合。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教育因素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例如:为使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在家里还可以提醒幼儿启发幼儿帮大人做事;有客人来时,让他拿糖果来招呼客人;让他照顾别人家的小弟弟、小妹妹等等。所以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以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礼仪的表现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消除幼儿二面表现。
第五、言行影响幼儿 。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的引发幼儿的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孩子们在来园、离园要求幼儿能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要求幼儿文明用餐,安静入睡,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和同伴相处。
第六、环境中渗透。要想让幼儿真正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除了幼儿园专门的培养,同时也要向“家庭”这一重要的阵地进行渗透,家园有效结合,将“文明之种”播下,促使提高家庭文明程度,为整个社会的文明化进程做好铺垫。要求幼儿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给别人造成麻烦时,使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设计具有暗示性的环境,如:在活动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的作用。
引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贵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成为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实践表明,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学龄前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了解并不多,这也就导致了礼仪认知同实践行为互相脱节。很多国外的幼儿园早就重视了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比如韩国在幼儿园阶段开设了礼仪室,对孩子们开展规范培养教育。新加坡则把儒家学说视礼仪教学的中心,在幼儿园设置了公民课程。反过来看我们国家,贵为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的却很少。基于此,为了优化我国的优良传统、传承我国的传统美德,做好幼儿园礼仪教育,则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主要围绕礼仪教育展开如下几点教学见解;
一、了解幼儿年龄特征,应用丰富化的礼仪教育手段方式 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首先需要注重榜样的激励作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都喜欢模仿。因此,幼儿教师要从我做起,呈现礼仪的规范。要言传身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随时、随处地为儿童们树立模仿的楷模与礼仪的榜样。依据孩子们的特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切忌抽象枯燥、教育手段单一。教师可以进行比较观察,组织丰富生动的手工制作、交流探讨或者是游戏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去感知礼仪、指导实践。让孩子们逐渐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此外,幼儿园礼仪教育也要注重践行。幼儿教师要紧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些恰当的时机,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育,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这些礼仪知识,并且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 开展礼仪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举行诸如我是文明礼仪小先锋的主题活动等,这样能够强化孩子对于文明礼仪的意识和兴趣。开展具体的礼仪活动教学,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强有力的教育。优雅文明的环境能够很快把孩子在短时间内带入到纯净和谐的精神世界中去,然后再通过艺术的熏陶,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内心的文明礼仪小世界,这个时候,如果再进行各种亲子活动或者师生活动的话,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班的礼仪教育可以从入园、阅读、倾听、排队以及盥洗、进餐或者是节日礼仪等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教育。中班开展礼仪可以在小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比如可以增加自我介绍环节、值日以及公共场所礼仪等;这些都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能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在游戏时,一直都是积极的状态。游戏时,孩子们也会将自身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主动性发挥到极点。因此,幼儿教师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行为规范等,都可以将其穿插在游戏当中进行教学,激发儿童参与进来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这种教学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幼儿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开展礼仪教学,指导孩子把不倒翁当做玩伴,然后再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自己的家中来做客,再和不倒翁一起吃饭等。教师要要求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礼貌、谦让,让孩子们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也会对你好的道理:如果你对朋友不好的话,朋友也会对你不好的道理。开展这样的游戏教学逐渐地提升孩子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在游戏环节中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机智、活泼以及外向的性格。再如,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随后让孩子们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最后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同伴之间要懂得礼让的道理。通过设计游戏教学,将礼仪教育穿插在其中进行渗透,既能够激发孩子们玩的热情,又能让他们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还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四、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儿童从小在家庭中学习和人交往,学习一些对人、对物所持的态度,在家长和家庭的熏陶与感染下,逐渐地培养起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举止的好习惯。孩子除了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外,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呆着了,因此,为了让幼儿的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且保持其持续性,需要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活动,或者是通过电话交流、QQ交流或者与家长当面交流等的形式,向孩子们的家长宣传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并且还能够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像幼儿教师那样随时教育孩子,对孩子们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的提醒,并积极地指导孩子进行改正。此外,家长也要为孩子做好模范榜样的作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文明礼仪的规范,这样,幼儿也会模仿的家长行为,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的习惯。
幼儿园开展的礼仪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礼仪在幼儿园发挥的作用,也要认识到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实际,再采取一些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引导幼儿逐渐的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让孩子们在接受礼仪知识时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鉴于这种现象,幼儿园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礼仪教育活动,或孩子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普及化的实施计划,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因为这个问题长期并且非常根深蒂固,还是需要幼儿园老师们和家长们更多的努力,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解决问题。
一、幼儿园礼仪教学的内容
(一)日常礼仪
日常的礼仪主要是包含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礼仪等三个方面。用餐礼仪需要培育孩子们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坚持做到桌面、地上等干净整齐,吃饭的时候不挑食、从不哄抢食物、不在喝汤的时侯发出怪动静等;仪容礼仪主要是包含服装整齐、洁净,要讲卫生,要学会标准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是包括了解并且恪守公共秩序以及于交通规则等,行走的时候要注意让路,公交车上要为老人、准妈妈等让座。
(二)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是包括要恪守课堂上的秩序,积极的举手发言,并且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表演、电影的时候要安静、不乱扔废物等。
(三)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即是由于古代中国注定人文道德的培育,并规则了道德标准,需要所有人恪守。尽管如今咱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严苛地需求孩子,可是进行必定的道德标准教学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时期的孩子必定是要培育起注重文明礼仪的观念,脱离“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日常的礼貌标准,把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要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在校园内尊敬师长、和睦同伴,要学会礼让,与同伴们和谐共处。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学的办法
(一)从细节下手,展开一日活动,将礼仪教学落实到平常生活中。
孩子从早上进入幼儿园以后,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幼儿园活动。幼儿园老师关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要从细节方面下手,不断的引导儿童认识到标准的做法,并且关于孩子们呈现出的不标准的行动要提出愈加详细、详尽的需求,引导孩子们进行改正。例如:能够需要孩子在校园内自觉与老师、同伴打招呼,进餐的时候要依照必定的程序、注意桌面的整齐卫生,帮助拾掇餐具,养成饭后擦嘴的习惯、饭后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住,别人帮助要说谢谢,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等。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学的主题活动
让幼儿在团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孩子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不自觉的掌握文章礼仪,养成杰出的礼仪习惯。例如,幼儿园老师能够经过安排孩子们吟诵《弟子规》,教育孩子们怎么孝顺爸爸妈妈、诚笃守信、尊敬师长、和睦同伴,怎么读书、学习、干事等;经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育孩子们的说话习惯,教育孩子们的文明用语,让孩子们在平常日子中随时的进行运用;经过开展“孝敬爸爸妈妈”活动,需要孩子们回家为爸爸妈妈做捶背、拾掇碗筷等量力而行的作业,培育孩子们从小养成关怀爸爸妈妈的习惯;经过开展“高兴学礼仪”活动,从培育孩子们“站、坐、蹲、走、递、接”等根本动作开始,进行标准的辅导、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学,使孩子们养成杰出的文明习惯。
(三)在节日里进行礼仪教学活动
孩子们都是喜爱过节的,老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孩子们热烈情绪、猎奇心重等心思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学。例如,幼儿园老师能够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辅导孩子们着手为家长制造一份别致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期望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提示、催促孩子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分献上自个的礼物,并且在那一天格外关怀爸爸妈妈的辛劳,做一些简略的作业,让爸爸妈妈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孩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造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老师礼物等。必定要注意鼓舞学生自个着手制造,在培育学生着手才能的一起,体会到自个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高兴,构成关怀别人的良好的习惯。
(四)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学
中国闻名教学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孩子们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在游戏的时侯,通常会将活跃性、参加性、自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关于一些包含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标准,都能够经过规划游戏让孩子们参加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学启示,这种方式通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引导家庭参加,紧密合作一起进行礼仪教学
关键词:公共场所;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随着新一代幼儿生活环境的提升,优越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失去了体验挫折的机会,造成了儿童任性、霸道、贪婪等不良的品质。这些品质直接导致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效果的低下,因而笔者建议引入游戏对幼儿的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进行教育。
一、将幼儿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相结合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的相关礼仪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进行这种公共礼仪的教授活动时,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例如幼儿基本都喜欢观看动画片,比如对于《猫和老鼠》《喜羊羊和灰太郎》《米奇妙妙屋》等动画片中的内容,幼儿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在电视上看到的、领悟到的东西带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老师不妨据此加以引导,利用孩子喜欢的或者讨厌的角色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礼仪学习和辨别活动。
二、利用教师礼仪风貌推动幼儿的礼仪教育
在游戏中幼儿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最真实、自然的一面,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游戏中观察出暴露的礼仪问题来改善自身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自身礼仪,给幼儿做好榜样。例如,幼儿在玩“幼儿园”角色扮演游戏时,只见其中一个孩子扮演“老师”,不仅模仿老师绘声绘色的上课,还模仿老师严厉训斥其他幼儿,用词与举止极其不礼貌。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时刻谨记自身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要把握好自身的礼仪和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礼仪教育。
三、重视象征性游戏教育的作用,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可以尝试将公共场合的礼仪知识渗透到有趣的象征性(角色扮演)游戏中,让幼儿在象征性游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模仿,在动中习得。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已经小学化,在教学时过分注重孩子智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却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礼仪的培养,这样极容易导致幼儿长大后不懂得在公共场合使用正确的礼仪。
因而教师要善于采用象征性游戏,创设良好的情境环境。使孩子们的桌椅大小、颜色要能适合幼儿,吸引幼儿的角色扮演的欲望,其摆放要灵活多变,保证幼儿能够自由出入,自由活动不受羁绊,同时要尽可能地购买游戏设备,让儿童可以尽情游戏,发挥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学生可以扮演随地吐痰的不懂文明的人;有的则可以扮演交通警察;有的可以扮演警察叔叔;有的可以扮演上学的小朋友,通过这样的象征性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熟知公共场合中的各种礼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公共礼仪的效果
对幼儿进行公共场合的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在公共场合实践这些礼仪习惯。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基本都属于生活习得。例如,要教会孩子们在公共场合文明就餐、注重安全用电、帮助孩子了解游园时的礼仪、在大自然中要有爱护小动物的意识、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目标、不随地吐痰等,因而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笔者建议可以给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公共场合中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幼儿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班级中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轮流做礼仪宝贝,在晨间接待中让礼仪宝贝们穿上园服,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的到来,让幼儿们在“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的招呼声和礼仪宝贝灿烂的笑脸中,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这样不仅给每次轮到做礼仪宝贝的幼儿带来较为自豪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了舒心,营造了礼貌、温馨的氛围。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设置“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等公共场合的礼仪宝贝岗位,通过具体的礼仪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守信誉、善交往”的良好品质,这些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可以直接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讲究公共礼仪的习惯。
智障学生在生活中的频遭失败和挫折,不仅仅因为他们智力缺陷,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礼仪形象和与人交往的礼貌习惯,比如,对他人的言语缺少反应,他人向其打招呼时没有应答,或者勉强答之;对长辈不尊重,不主动打招呼;与他人说话时不能认真倾听,常随意打断或插话。这些情况必然会影响周围人对智障学生的接纳程度,妨碍他们的发展。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并运用一定的礼貌用语和懂得交往礼节,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根据学生的现状,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个别化的礼仪教育计划。这里所提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制定的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它既是残疾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取得了一些实效。
制定小而实的目标
在个别化礼仪教育训练计划制订初期,教师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结合其日常表现充分预设学生各月的礼仪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结合月教育重点,立足一月一目标,为每位学生客观地制定每月的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及运用的策略。例如,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会从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流畅度方面重点训练,对语言表达能力差或语言有障碍的学生,教师会从发挥其肢体语言、表情神态的角度考虑,使其达到礼仪训练目标。总之,因人而异、切合实际、有效达成是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实施的目的。
开展多形式的训练
班级教育是推动、落实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基础阵地。礼仪目标确定后,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促进礼仪目标的达成。如情境模拟、教师讲授、模仿训练、活动实践、日记交流、辅助支持、简化练习、展示培训等,通过多角度、全方位、个性化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实践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愉悦自信的情感体验,使每位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多渠道引导
智障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长期坚持的教育训练过程。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由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以及社会实践基地人员参与、支持、协作。因此,我们请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员走进学校,参与学生的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达成共识后,明确一段时期内学校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在家庭与社会多方提供教育环境与支持下,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还在各班教室创办礼仪教育角,开展礼仪班会、五星文明班、礼仪小标兵评选等活动,将每人每月的礼仪训练目标进行展示,使礼仪教育的宣传学习更加贴近学生。与此同时,科任教师参与的领域教学训练也有效地促进了礼仪教育中相关技能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成为促进礼仪技能学习的有效推手。如通过例行教学训练、综合课、音乐课、康复课、社会实践课等学习,学生们明确了鞠躬问好的标准动作;在外出实践与人沟通时,掌握了礼貌向人询问的方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入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中运用礼仪、礼貌实践技能,其礼貌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全方位渗透
在各种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学习和巩固礼貌用语、形成礼仪习惯会更加自然,教师的教育引导更有针对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学生们提供真实的文明礼貌用语、仪表礼节礼仪的实践机会,成为检验礼仪教育成效的平台和载体。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也是学校全方位展示学生礼仪教育的宣传阵地,有的班级通过情景剧“客人来我家”,带领全校学生学习招待客人时应有的礼貌语言和行为;有的班级通过礼仪歌曲大家唱,让文明礼仪规范在校园中传唱,时刻提醒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要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的学生学会主动问好,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能问好、回答问题,还有的学生懂得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体态与客人交流。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社会的角度看,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文明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而对一个人而言,礼仪则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社会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幼儿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养成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习惯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幼儿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环节,对未来的继续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幼儿社会化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使每个人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幼儿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这一过程的完成是通过个体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的交往进行的,这一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幼儿园、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礼仪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礼仪教育是儿童的必修课。
当今,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礼仪教育,幼儿园设有专门的礼仪教室和礼仪课,如韩国的幼儿园内设有专门的礼仪室,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培养;新加坡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在幼儿园开设好公民课程,等等。反观我国,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却淡化了对幼儿的礼仪、规则教育与训练,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据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统计,2013年国庆,早晨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垃圾最密集处甚至露不出地面,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2辆清扫车,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用了30分钟才能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5吨;一名中学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卢浮宫外有中文标志写着“禁止随地大小便”,荷兰的花展上也一直见到中国人“辣手摧花”……种种迹象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我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礼乐文化极为丰富。
中国古代是个极重礼仪的社会,礼仪被视为一种外在的仪式要求和“文明人”的表征,也是当时贵族阶级精神特权的表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规定便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信守基本礼仪规范是身处道德和关系社会中的个体所必需的。因而,在先秦时期对幼儿进行基本礼仪训练便是实际帮助儿童“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都十分重视礼仪活动,祭祀祖先、祝寿宴席、家族聚会等礼仪活动是每年不可缺少的活动,幼儿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也必须参加这些礼仪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幼儿将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并完成其社会化。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通过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提出2.5~6岁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她认为在此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可为其以后的社会性发展及良好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推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的最佳时期。
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首先,为幼儿营造浓郁的社会教育环境,让幼儿置身于礼仪环境中,如用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物品装扮幼儿园,点缀班级,加深环境陶冶程度,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品德情操。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其感情易受感染,因此,在幼儿的礼仪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在礼仪上对幼儿起到示范作用,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家长及其他人打招呼,言谈举止文明有礼,用自己的文明礼仪去教育、引导幼儿,让幼儿懂得一些礼仪,晨间来园能主动向老师问早、问好,与家长说再见;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有秩序地排队如厕、做操;掌握礼貌用语,能运用“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语言,学会与人交往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也可以让幼儿参加升旗,组织观看国庆升国旗的电视节目等,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培养其爱国情感。
其次,幼儿园可以利用儿歌、故事和游戏,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如教幼儿学儿歌《让座》时,教师可以进行情景设置,让幼儿选择角色,表演“乘车”过程,教师和幼儿一起用积木搭“公共汽车”,玩“乘车”的游戏,把儿歌的内容通过游戏展示出来,帮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及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礼仪教育。又如,为了培养幼儿对群体的态度,教师和幼儿一起开展“找朋友”的音乐游戏活动,教师通过简单的言语、直观的动作、欢快的表情(如敬个礼、笑嘻嘻、握握手)向幼儿展示出自己找到好朋友心里真高兴的愉快心情,以引发幼儿情感共鸣。在区角游戏中,利用如“娃娃超市”、“小医院”、“快乐美食城”等生活情景组织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融入角色,自觉地使用一些礼貌用语,通过这样的游戏,礼仪便会潜移默化地深入幼儿的内心。
【关键词】幼儿礼仪 实施策略
引言
从现在的儿童行为上来看,他们大多对长辈没有礼貌,任性霸道,我行我素,无理取闹,争强好胜,不懂谦卑礼让,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扔垃圾,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抢夺别人的玩具等,所有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了儿童在幼儿时期没有加强礼仪教育而导致的结果。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往往重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没有把礼仪教育跟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造成学生礼仪素质的缺失。针对这种现象,我国的各个幼儿园也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来对幼儿进行礼仪的普及教育,希望从小抓起孩子的礼仪教育。
1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幼儿园在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的时候,首先是要教会幼儿生活礼仪和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指的就是要幼儿在上课的时候遵守课堂秩序,不无理取闹,保持安静,回答问题要举手,不打断别人说话,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即使是和自己相反的观念等[1]。生活礼仪则比较广泛,包括用餐礼仪,要求幼儿不浪费粮食,不挑食,保持桌面的整洁,细嚼慢咽;公共场所礼仪要求幼儿学会尊重老人和孕妇等弱势群体,主动给他们让座,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秩序;仪容礼仪则包括要穿戴整洁,注意个人卫生,有良好的坐姿、站姿和走姿等。学习礼仪和生活礼仪都是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以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往礼仪则是幼儿和别人之间保持友好来往的重要前提之一[2]。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没有以前古代那么苛刻的交往礼仪要求,但是拥有良好的交往礼仪也是必要的。父母不能过于溺爱自己的幼儿,不能让他们养成公主病、王子病,要求幼儿慢慢地学会独立,懂礼貌,知道孝敬父母和长辈,尊敬师长,和小伙伴们友好和谐相处。礼仪教育对于人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此就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做好相关的礼仪教育。
2 幼儿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2.1在中外节日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过节日,爱热闹,不管是中国的春节、儿童节,还是国外的狂欢节、圣诞节等[3]。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特有的节日来鼓励幼儿亲手制作贺卡和礼物。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的时候,让幼儿制作自己设计的贺卡,写上对父母、老师的祝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道感激父母和老师的恩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知恩感恩、关心他人的友好礼仪习惯。
2.2 在游戏活动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都有好玩的本性,因此幼儿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来进行教学。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以更好地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唱《数鸭子》这首儿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计好场景,可以安排幼儿扮演成小鸭子,让幼儿随着音乐一边学唱一边表演,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在一边进行礼仪指导,告诉幼儿们要学会团队合作,在扮演的过程中尊重别的幼儿,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幼儿对礼仪知识的印象。再比如可以开展《孔融让梨》的游戏表演,让幼儿扮演各自的角色,把孔融让梨的整个过程表演出来,然后启发幼儿对伙伴之间应该互相谦让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幼儿的礼仪教育,可以玩得高兴,学得深刻。
2.3 在日常生活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
我国的教学倡导情景教学法,要求把课本知识放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幼儿的礼仪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这对幼儿学习礼仪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具体的教育实施策略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假定好一个日常生活场景,比如帮助盲人过马路。一个幼儿扮演盲人正准备过马路,其他的幼儿负责搀扶盲人,帮助盲人顺利地过马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旁做指导,告诉幼儿应该主动上前去搀扶着盲人的手,等交通灯变成绿色之后再过马路,然后要礼貌地跟盲人说“再见”之后再离开。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模拟教育,可以让幼儿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到做文明人的自豪感。除了情景表演的方式之外,在实际生活中,老师也要随时注意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比如主动跟别人打招呼,饭前便后洗手,自己做错的地方要跟别人说对不起,对于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不欺负其他小朋友,自觉收拾餐具等。
3 结语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有很多种,礼仪习惯也不是仅仅通过老师的教学一瞬间就可以形成的,这需要老师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将礼仪教育知识真正地融入进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礼仪习惯并且指导于生活和学习中。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相信我国的幼儿礼仪教育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幼儿礼仪教育的指导下可以培养出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懂礼貌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罗翠麟.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55(09):622-623.
[2]陈俊嬴.家园合作:幼儿礼仪教育的关键因素[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13,45(11):34-35.
[3]张乃艳.利用《弟子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13,66(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