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计算机小论文

大学计算机小论文

时间:2022-03-05 00:2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计算机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计算机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科学素养;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多媒体辅助;计算思维

0 引言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精品课程。该课程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课程主要以“案例驱动、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的模式授课,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第二层次,每门子课程单独以讲座的形式授课。该课程尝试引入计算思维的思想,尽量按照问题求解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由于计算机内部的工作过程不直观,相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觉理论知识枯燥无味,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还存在互相抄袭作业的现象,部分学生还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学习Office工具的课程,为此笔者通过以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先导课、基础课,要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方式,这也和我们研究型大学的理念一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和教学网站的辅助作用。

1 在教学中引入人文关怀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1.1 人文关怀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发展,关注社会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和社会进行思考,主要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教学体现。例如,学生做Word图文混排实验时,要求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介绍自己,在展现自己的过程中学习使用Word进行排版;做应用Word进行论文高效排版实验时,要求学生用论文的形式阐述自己的中国梦或者撰写某项班级活动的策划方案;做PowerPoint实验时,让学生就某个环境问题进行演讲;在做Photoshop实验时,让学生设计出10年后的自己并要求有场景。这样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及早规划自己的未来,关心社会的发展。

1.2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将科研方法融入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科研理念、科研文化、科研价值,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激发科研兴趣,启迪科研思维,培养科研道德,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阅读的文献进行对比,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对一些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得出结论。课后作业如下:如果第一台计算机是你设计的,阐述设计过程。怎样把宿舍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怎样使你的计算机安全地畅游在互联网上,阐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查阅大量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课后大作业要求学生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据可以是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可以是北京的交通流量,也可以是学生的上课情况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建立起一定的模型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3 将计算思维方法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它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式陈述一个问题,对问题的相关方面进行建模并用最有效的办法实现问题的求解。计算思维强调问题求解的操作过程和机器实现,是一种人机共存的思维。2011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和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给计算思维下了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即计算思维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该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并能够利用计算机和其他工具帮助解决该问题;②符合逻辑地组织和分析数据;③通过抽象(如模型、仿真等)再现数据;④通过算法(一系列有序的步骤)支持自动化的解决方案;⑤识别、分析和实施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整合这些最有效的方案和资源;⑥将该问题的求解过程进行推广并移植到更广泛的应用中。这种表述和该课程的数学建模过程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像计算机那样处理问题,就是处理问题的自动化。把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抽象出一个模型,通过简单的编程用计算机进行解决。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尽量减少复杂的手工过程,尽可能地通过计算机解决,例如,需要建立大量的文件夹,或处理某些数据,使用Excel就可以解决。

2 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例如,在讲到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时,部分学生感觉不好理解,因为在日常的,li活中不经常接触此类进制,计数和运算多采用十进制。并且学生不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些进制。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授课,如生活中的星期是七进制,7天就是1周;12个月就是1年,月份就是采用十二进制;60秒就是1分钟,采用的是六十进制。计算机内部可以识别的是二进制的数据,人们为了阅读的习惯把3位二进制数用1位八进制数表示,把4位二进制的数用1位十六进制的数表示,是为了阅读的方便,通过类比,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进制的概念,

在讲到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时,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学生也感觉不易理解。如果采用对比的方式,把进程比作公司,把线程比作公司的员工,公司拥有资金等资源,而进样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员工要开展工作,需要向公司申请经费,而线程若想正确执行,也需要有足够的资源,一个公司的业务开展,至少需要一个员工的工作等,这样学生就豁然开朗了。

3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

3.1 采用动画演示抽象的工作原理

在2013年5月北京地区举办的计算机算机教学交流活动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动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幻灯片的动画功能展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比较直观。例如,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比较复杂,初次接触的学生不易理解,用幻灯片的动画演示指令的取指、解码、取操作数、在操作数的过程,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数据是从哪里取出,计算后又放到了哪里去,也通过比较形象的方式理解了数据通路的概念。

3.2 发挥教学网站的辅助作用

1)构建知识结构图。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不是特别深奥,但是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章节之间关联性不强,可以通过教学网站中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掌握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容易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作业互评。

针对学生作业有抄袭的现状,有些课程采用反抄袭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使学生看到好的作业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做法是以小班为单位上传作业,对于学生上传的作业,小班内的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的作业,发表自己的评论,可以进行投票。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作业公开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别人的作业,如有抄袭行为,会曝光在全班学生面前,从客观上杜绝了抄袭的现象。

3)作业情况统计和分析。

作业在学生之间可以互评,另一方面助教也可以评价学生的作业。助教把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简单的方式录入网站中,通过网站的统计和分析功能,用饼图或柱状图的形式展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作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里,方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该课程的考核包括课堂作业、实验作业、期末考试和大作业,其中课堂作业占25%,实验作业占35%,期末考试占20%,大作业占20%。课堂作业有随堂小测验,主要用来了解学生对课堂讲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有开放式的课后作业,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写出小论文;对于实验作业,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情况、助教的评分以及教师的抽查3个方面的情况;期末考试是上机考试,考查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大作业是数学建模,要求学生撰写论文。这样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全面地评估教学效果。

5 结语

对教学过程的改革没有止境,我们还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找到最适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数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艾明晶,吴秀娟,李莹,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5.

[2]何秀青,何聚厚.计算机导论课程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5):69-73.

[3]管会生,杨建磊.从中国“古算”到“图灵机”看不同历史时期“计算思维”的演变[J].计算机教育,2012(11):120-125.

[4]易胜秋,彭国星,刘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9):65-67.

[5]xupeisen112・算法第7课时:进位制[EB/OL].(2012-08-05)[2013-07-19].http:∥/view/b53f5036b90d6c85ec3ac630. html.

[6]dandycheung・线程和进程的关系之比喻[EB/OL].(2011-06-28)[2013-07-19].http:∥/dandycheung/article/ details/6573643.

[7]张聪.如何讲好计算机基础知识[J].信息技术,2010(26):634-635.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北京服装学院专业设置以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北京服装学院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积极开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实践,在团队建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研究、考试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以下经验和成绩,供大家借鉴。

1.面向北服特色专业的、艺工融合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体系

本教学团队立足于本校的专业特点,以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需求为出发点,逐渐形成了面向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服装材料、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的、艺工融合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体系。艺工融合的思想体现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

(1)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虽然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初衷是要提取出各个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需求的共性部分,但不可否认每个专业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仍然有其专业特点。如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广告、工业设计等艺术类专业对于计算机的视觉表现、图形图像处理领域有着较强的需求;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信息处理、数据库理论与应用有较强的需求;而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对于计算机系统、编程等有较高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必须反映出这些差别,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为其专业服务。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专业的结合。艺工融合不仅体现了具体知识的运用上,还应该反应在学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对于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较弱的文科与艺科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兴趣,并帮助其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具体案例的实现,从而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拓宽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从本质上促进了艺工融合,提高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设置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合作机会,进一步促进艺工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还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通过综合实践项目,将工科、艺科、经管与文科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联接在一起,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更进一步体现和促进艺工融合。比如在《综合实验-多媒体虚拟展示系统构造》课程中,由艺科学生为主体完成场景的建模工作,由工科学生为主体负责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编程工作,完成场景与人的交互。在《综合实验-电子商务系统》的中,由经管与工科学生为主体负责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编程工作,而以艺科学生为主体把握网站的图像、色彩、布局等。

2.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针对我校文科和艺科专业学生的思维模式,基于案例的教学实践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应用软件的学习方面,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而是先将案例给学生练,之后老师对其中的要点进行讲解。由于讲解是有针对性的,而非系统的知识,因此学生有较强的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体系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方面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单一的一两次考试,而是由学生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也是由案例构成)、综合作业和两次考试成绩构成。此外,在考试中也引入了操作题,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记忆水平,对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3.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全方位地推进分层次教学等创新性教改实践

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各专业对计算机需求的不同,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体系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教学内容分层次: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次有“计算机应用基础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二”;教材分层次:使用不同的教材,有自编并正式出版的教材,也有选用的面向21世纪的教改教材。

4.全部计算机课程都开通网络课程,完善电子教案,打造立体化的课堂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尤其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计算机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教育技术应用室,统一管理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共有11个模块课程,都在网络教学平台开通了网络课程,并通过网络课程收交批改作业,课程答疑,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发现问题时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5.大胆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建设试题库、研制自动组卷系统完善考核的客观性

按照我校的特点,我们进行了考试考查方式的改革,采用以平时作业、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定机制,在试点班中对部分内容采用写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的考核方式。

我们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精选习题,并分类录入电脑组成试题库,将之用于自动组卷系统,大大提高了组卷的客观性,同时降低了组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第3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数据库;教学改革;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程序功能模块;网络课堂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2-0126-03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在应用领域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实用性技术。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印发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计算机大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块包括数据库系统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目前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一般开设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Visual FoxPro和Access。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因此,选择一款主流的能进行网络数据库开发的软件是必须的。SQL Server就是当今深受欢迎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支持服务器/客户端模式,进行网络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能满足各类企事业单位构建网络数据库的要求。

本着学以致用,培养兼具信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河北经贸大学对管理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据库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2012学年在部分班级中开设了《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教程》。通过一学年的探索,在教学、实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作了可行性的研究分析。

一、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一般是开设两个学期,第一学期是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接着第二学期是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或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所以,学生直接由简单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学习一下跳跃到专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缺乏一些相关逻辑课程的基石,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地进行教材的选择,结合文科管理类学生的情况,教材的选择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概念清晰,逻辑性强,面向应用,兼顾基础理论;二是例题丰富,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易于理解;三是大量的理论练习题和上机练习题,知识点覆盖全面。另外,在课程安排、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方面也不断地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主张以实例项目为驱动实施课程教学。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和每一次实验。为了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能感到SQL开发数据库的乐趣。笔者设计了一个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单的客户端程序,然后在实验室的局域网里安装上一台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收集学生在客户端提交的调查表单数据。授课模式见图1。

这就是一个SQL Server数据库的应用实例。首先,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参与,对将要学习的SQL Server数据库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有了切身的体会,也对将要学的内容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其次教师收集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初步的学生学习档案。对每一位学生所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和掌握程度有了大概了解,为以后的学生分组教学也提供了一些依据。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打破原有布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用项目中的问题为引线,在讲述项目实例的过程中,将每章的知识点融入。项目实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数据消费模式,一般有企业生产经营中进销存管理、人事方面的信息管理、财务方面的金额管理以及教育方面的考试信息管理等。一般的教材设计的管理系统开发实例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数据。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了学生基本数据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生选课数据管理。再还有就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了学生经常进行的图书借阅数据管理以及图书馆藏书的数据管理。

为了扩展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开发,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应用——在线测试数据库系统。如今在线测试系统已经应用到了很多行业,如:驾驶员的理论考试、银行系统的招聘考试、托福网考、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很多高校的某些课堂也开始实行网络在线考试。

笔者在教学中就以“在线测试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为应用项目贯穿各章知识点(见图2)。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首先是数据库的设计,在该系统中包括了题库数据表、考生信息数据表、考生成绩表以及考生的答题表。数据库的设计是对现实世界对象进行抽象,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就要融入概念模型的建立,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即用E-R模型来描述概念模型。在该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中包括了常用的数据类型。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难点在于程序功能模块的设计,在这个项目中包括了常用的功能模块即用户登录判断过程。在这个模块的设计中融入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即顺序、判断、循环结构。第二个功能模块是随机抽取考题模块,该模块的设计中融入了常用的随机函数的应用。第三个功能模块是考试成绩统计模块,该模块中融入了常用的SQL语句和聚合函数的应用。

计算机课程重在实验操作上,河北经贸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是68学时,其中上机学时为34。即每周是一次上课一次上机实验。每周的上机内容都要精心设计,前5周学生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第6周实验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平时测验,就用授课的项目实例即“在线测试数据库”系统来测验,通过测验可以得到学生的成绩库。一是对学生当前学习状态有所了解,二是在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安排中,可以以此为例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操作。学生在实验中既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者,又是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者,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次实验都在之前的实验结果基础之上完成,环环相扣。整个授课过程中以项目实例为驱动,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各个知识点相互衔接,逻辑性强,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最终形成完整的应用系统。

当然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稳定教学团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教学实例是要根据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深入了解、熟悉教学对象所在专业的情况,以便联系不同的专业进行实际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性要相对稳定,以保障教学质量。

二、建立和完善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平台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辟第二课堂。现在很多高校都有网络课堂平台。河北经贸大学在前几年就建立了网络课堂平台Blackboard。

在Blackboard的开放式结构下,教师可以发挥更大的创造性。网络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共享和互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首先,教师可以把许多的资料共享于平台下。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基本上只能完整的教授一个项目的开发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在网络课堂里增加其他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把数据库的管理应用到其专业领域和实际工作中。

在学校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下,笔者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的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次的管理,创建虚拟课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案例,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在Blackboard网络平台的讨论板里,笔者设立了不同的主题论坛,如:学习经验、疑难解答、教学建议、课程讨论、学习小结等。

总之,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很好地利用了学校网络课堂平台的共享性和互动性,这弥补了大班集中式授课容易造成师生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这种自由、互动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养成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探讨和总结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考核模式

数据库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考核方法上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作业或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等方法来实现。

笔者讲授的数据库课程结课考核分成三个部分:笔试、大作业设计、平时成绩。

笔试考察部分占总成绩的40%。笔试主要是考察对有关知识的系统性理解,比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典型的程序设计算法等,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及填空题。学校计算机中心研发了“数据库课程在线考试系统”并建立了丰富的题库。这部分考试安排在课程最后一周的上机课上随堂考核。采用题库的方式在线考核,具有环保、考试时间灵活、题目随机性大、判分快捷等特点,适合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的考核。

数据库的大作业设计部分占总成绩的30%。这部分是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体现,出题内容可以多样化、具体化、层次化。这项考核可以在结课前两周就布置下去。考核方向可以是:具体的某管理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数据的管理和挖掘问题。可以视任务的工作量大小独立完成或小组完成,完成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作品设计、程序编写,也可以是小论文形式阐述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教师基本掌握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大作业的考题方面应重视学生的差异,即在保证最低教学要求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应鼓励个性化、创造性发展。

在大作业的评分方面,要充分鼓励和肯定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份成功的体验。正面的肯定和引导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与应用计算机的兴趣。

平时成绩部分占总成绩的30%。学生平时的表现也是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表现是指学生在计算机课中的授课与上机实验时的出勤及表现的情况,比如上机实验任务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是否按时上交,上机实验的结果是否具有创意等。当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平时情况做好记录,这些资料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情况。

总之,应从单一化考核向以素质能力为主的多元化考核转变,注重对学习全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逐步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邱李华.SQL 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第4篇

本人于年6月毕业于师范学校,同年8月进入实验小学工作。担任科学、自然专职教师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一年半的班主任以及6年的副班主任经历。参加工作后,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历进修,于年7月取得大学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证书,现正进行本科教育管理专业的进修学习。本人于年8月被评聘为小学一级教师,并顺利通过了职称英语考核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达到了参评小学高级教师的基本条件。下面就被评聘为小学一级教师五年来的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本人真心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与事业心,时刻以育人教书为己任,为人师表。同事之间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工作上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能与同事团结协作,负责任地完成各项工作。由于在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工作、辅导学生等方面表现突出,相继被评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年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以及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辅导员”,6月份还接受了区教育局教研室对评审“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工作。

教育教学业务上,我始终将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我深入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展现。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和积累,我对小学科学教材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5年来,我多次参加全国、江苏省、市以及区的评优课活动,10多次承担校、区、市、省级对外公开教学以及研讨观摩课任务。所上的公开课,受到学校老师的好评,给省、市、区教研室的领导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年9月在市小学《科学》(三下)教材培训执教的《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得到了来自全省的科学教师、教研员以及中央教科所郁波教授的一致好评。其中,年6月参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科学优质课(教科版)评比获二等奖;年11月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科学教师教学能手比赛评比获一等奖;年5月参加市首届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五项基本功评比获一等奖第一名;年10月参加市首届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年5月参加市区青年教师评课选优获一等奖;年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综合能力竞赛”苏州吴中赛区获一等奖。参赛的历练,缩短了我的学科成长周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要借今天述职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多次的锻炼自己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当然更要感谢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过我帮助和为我付出的人。

教育教学科研方面,5年来,先后承担江苏省“十五”电教课题、参与学校的“十五”、“十一五”主课题研究工作,今年又成功申报了全国“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平时,勤于笔耕,撰写的《毛巾、枯树枝和网络》、《小学科学网络教学的实践研究与思考》、《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让学生经历典型探究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等13篇文章在《信息技术教育》、《科学课》、《现代化教学》、《苏州教育研究》、《吴中教学》等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要更多的人文性》、《注重实验要求发挥实验效应》、《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育》等28多篇文章在全国、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此外,在市教科院胡春娜老师的帮助下,参与了小学科学同步探究的编写工作以及教科院承担的中央教科所子课题研究工作。指导的本校青年教师郁群燕在区青年教师评课选优活动中获得说课一等奖,在学校的“新苗杯”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辅导学生方面,先后指导张健、徐晨骁同学获全国“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获一、二等奖;辅导的徐嘉、方马炯、吴熠昊、等14位学生获得由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技协会组织的“金钥匙”科技竞赛一、二、三等奖;指导的学生方马炯、陆巍彬、姚悦辰获得第十五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区、市一等奖。

分管工作方面,在各位老师的信任与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器重下,年11月进入了学校教科室办公。分管学校部分教育教学科研、教育技术以及团支部工作,在各位老师的积极配合以及共同努力下,能正常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不断壮大教科研队伍,努力提升教科研水平;为学校构建的校园网志以及学校网站在区的评比中分别获一、二等奖;为迎接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验收创办的网站获得市教育局以及其它兄弟学校领导的好评;个人创办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伟峰工作室两次被教育部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授予:全国优秀教育特色主题网站的荣誉称号;对于学校的团支部工作,我能团结好每一位团员青年,努力开展团青活动。如果在分管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都是学校各科室领导们的关心以及老师们的支持而获取的。

以上是本人的述职,对照小学高级教师的申报条件,我申报参评小学高级教师。

第5篇

关键词: 考试模式; 过程化考试; 教学质量; 综合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2-50-03

Research of evaluation mode in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Li Guizhi, Zhou Changsheng

(Computer Center,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pattern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m to analyze, solve problems. A new comprehensive and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must be taken to adequately play its role i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drawbacks of VB curriculum examination model are analyz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alizing process of VB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are given. The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examination model in VB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 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各高校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模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相反,不合理的、单一的考试模式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

本文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结合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的现状,探索多元化、过程化考核体系的实现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 课程考试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考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其基本目的是检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它主要发挥了四方面的作用[1-2]。

⑴ 考评。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程度的重要依据,可以评判学生对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引导。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标准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引导作用。

⑶ 反馈。考试结果具有反馈作用,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不足,知识的欠缺,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其反馈结果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教师可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方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⑷ 鉴定。学生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方法和总体教学水平,可以作为对教学人员进行评定优劣、奖惩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程考试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

2 VB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分析

VB课程现有的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目的性,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⑴ 课程考试目的不明确。课程考试所特有的考评、引导、反馈和鉴定等功能,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传统考试模式的考核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真正作用。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作用,将分数作为奖学金评定、评优等利益的依据,这导致学生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而是如何有效地通过考试获得高分。

⑵ 课程考试模式单一。在课程结束时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在这种考试方式下,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学生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无从体现。这种考核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仅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这样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⑶ 课程考试内容片面。考试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现行的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缺少综合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题目。学生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进行考前突击,就能轻松通过考试甚至得到高分,完全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知识面狭窄,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 课程考试结果没有发挥反馈作用。考试结束后,应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考试质量分析通常包括:试卷质量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分析主要检查试卷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成绩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水平,以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由于考试往往都临近期末,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很少有人真正对课程的考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的培养情况,也没有根据考试情况找出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关心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 多元化、过程化考试模式在VB课程中的实施

针对现有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在VB课程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何设计、组织考试,如何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1 VB课程考试模式设计原则

⑴ 考试模式多元化。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而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加强平时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信息,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4]。

⑵ 考试模式的过程化。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多方面、分阶段的考核,加强试卷的反馈功能。阶段考试结束后,教师就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考核结果,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与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情况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考核反馈分析的过程就是检查、总结、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为后续的教学和考核等诸方面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⑶ 考试内容综合化。改革课程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试既要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检验其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命题时考虑试卷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试题不应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拓展,以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能。

3.2 在VB课程中实施新的考试模式

VB课程采用课堂随机提问、上机实践、阶段考试、期末考试有效结合,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考试模式。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分)+上机实践(30分)+阶段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5]。

⑴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成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抓住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由学生主动作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 上机实践。VB课程需要上机进行实践操作,每次实验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布置基本实验任务,此外,还要结合已学知识布置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实验任务,在成绩评定时给予较大的权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还要安排综合实验,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⑶ 阶段考试。VB课程已经建立的课程考试系统具有组卷、评阅、题库管理功能,使得过程化考核能够得以实施。在组卷功能上可按课程的阶段(模块)组卷,也可按照设定的难度系数组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试卷的难度系数,考试成绩与难度系数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多次申请考试,如果学生对某一阶段考试成绩不满意,可再次申请参加考试。为了公平合理地计算考试成绩,可根据考试次数设定不同的权重。

课程授课与阶段考试可以同步进行。完成某一教学阶段后,学生利用课程考试题库系统上机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即时给出成绩。教师根据考核情况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改进后续的教学,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作用。

⑷ 期末考试。类似传统的期末考试,针对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试,与阶段考试一样采用课程考试系统,并讲试卷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另外,允许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申请再次参加考试。

3.3 VB实施新模式考试面临的问题

⑴ 平时成绩的可信度。避免平时成绩考核的随意性,需要教师把握提问问题的难度和适应度。教师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平时考核考试的可信度。

⑵ 学校考核政策的支持。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向新的考试模式倾斜。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试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操作简单、方便,工作量相对较小。新的过程化考试摸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调动教师参与过程化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

⑶ 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新的考试模式强调过程考核,其方式自由灵活,因此,要加强过程监管,防止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操作细则,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4 结束语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课程考试须多种方式相结合,分阶段逐步实施,使学生成绩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考核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课程考试真正起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

职业,2009.2:108-109

[2] 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

工业大学学报,2010.24(2):21-24

[3] 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09.4(6):55-56

[4] 陈树华,齐辉,侯钢领.大学课程考试理念和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

育,201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