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11-03 09:02: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论文

第1篇

伴随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比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等。在高等院校教学中,音乐专业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钢琴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已经取得一些教学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

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必要性;改革对策

目前,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钢琴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钢琴演奏水平随之降低。因此,钢琴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钢琴教学理念,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演奏钢琴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钢琴演奏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

一、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目前,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由于学校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硬件和软件设备配备不够齐全,造成教师教学环境受到限制,学生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最终导致学校就业效率较低。因此,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钢琴教学,钢琴是人们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是我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1]。现阶段,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应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学好钢琴提供有利条件,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为人们带来优美的钢琴弹奏作品。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目前,在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所以,钢琴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学校应重视提高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师教学结构,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进而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2]。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旧占据主要位置,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非常有必要对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择业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改进和完善钢琴教学内容

目前,在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为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应改进和完善钢琴教学内容,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补充和完善钢琴教材内容,以《钢琴演奏艺术》为主要依据标准,教师注重钢琴演奏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和了解钢琴基本构造与发音原理,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人体的生理运动与训练机理[3]。教师通过教授学生钢琴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和了解钢琴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规律,并且掌握钢琴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能够将钢琴教学融入到生活之中。其次,完善钢琴欣赏内容,对钢琴历史内容不断进行完善,扩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各个时代的不同钢琴作家作曲的风格特点,逐渐丰富钢琴作品的欣赏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钢琴音乐风格和流派,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钢琴曲目和创作背景的分析能力[4]。

(二)实现钢琴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对钢琴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且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教师依据教学基本内容与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依据钢琴教学各项内容,不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与公开课,也可以举行座谈会和讨论会,并且积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音乐会,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钢琴学术理论动态变化,感受到钢琴文化的艺术魅力,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经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钢琴教学之中。此外,教师应将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法律常识,让学生及时了解并感受到钢琴曲目创作人当时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和掌握和声语言和曲式学知识,掌握音乐发展的逻辑思维,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掌握乐曲知识[5]。在力度、节奏节拍方面,教师应合理的增加课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三)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最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多,已有的钢琴数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扩展的需要,针对此问题,学校应为学生学习钢琴演奏提供有利条件,加大经费投入,配置与学生数量相符的钢琴数量,并且及时对已有钢琴进行维修维护,为学生学好钢琴提供良好环境。无论是在硬件、软件方面,学校都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学校就业率。

(四)钢琴教学考试的改革

以往的钢琴考试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钢琴教学发展要求,因此,实现钢琴考试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如果学校和教师经常使用一种考试模式,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考试模式和考试题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改变以往懒惰的学习习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效。与此同时,钢琴考试制度的改革,应以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准,注重平时的学习效果,对平时的学习进行考核,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懒惰的学习状态[6]。比如,教师可以扩展学生成绩评定范围,不只是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为准,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出勤次数、演奏能力、课堂听课效果、互动能力以及音乐论文的写作能力等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把每个学期的成绩分为三个阶段,即平时成绩、阶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以此将学生成绩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从此状态中掌握更多的钢琴演奏技能,音乐专业素养也随之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对策,我们可以看出,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因此,钢琴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钢琴学习环境,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将单一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音乐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张一芳.浅谈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J].上海音乐学院,2014,(10):137-139.

[2]邓玉琦,褚新梅.浅谈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音乐教学,2012,(08):233-234.

[3]靳翠英.简析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2014,(07):170-172.

[4]李一鸣,郎东梅.关于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J].现代音乐信息,2012,10:318-319.

[5]齐莲花.新时期浅谈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和完善的对策[J].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2013,(09):157-159.

第2篇

关键词:钢琴课 复合型 教学模式

纵观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讨会和各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成为研究热点,如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增设数码钢琴集体课、设置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等。参考其他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所在单位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复合型”教学模式。

钢琴课“复合型”教学模式是指,鉴于与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课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别,在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及分配不同钢琴课程类型(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和教学课时比例、扩展单一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模式等,从而建构起,以钢琴基本弹奏能力为基础,重点加强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钢琴教学技能、钢琴音乐文化修养和综合音乐能力等,旨在全面提高学生钢琴艺术修养为中心的综合性钢琴教学模式。

1 我校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课教学模式调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校与钢琴有关的课程主要包括:钢琴个别课、即兴伴奏课和钢琴教学法。以下是这些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钢琴个别课教学课时比重较大,贯穿本科教学四年、八个学期,按照教学大纲进行。钢琴个别课教学课时比重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探索与其他类型钢琴课协调的课时比重。

即兴伴奏课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此课程不作为考试课,而仅仅是考查课;虽有统一的教材,但只有30个课时,即一个学期的课程,课程类型是集体课,即一个班的集体大课。由于学生多、课时少,学生普遍反应,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只学了有限的歌曲伴奏编配知识,课程就结束;结课后,只有少数的学生会继续研究即兴伴奏。为了真正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急需减少上课人数、增加课时、严格考核,变集体课为数码钢琴小组课等手段,大力强化学生的伴奏编配能力。

我校的钢琴教学法课程类型为集体课,课时为30的考查课。教材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由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的《钢琴教学法》,主要的学习内容为钢琴教学的阶段和内容、钢琴启蒙教学、钢琴基础知识教学、钢琴演奏技术与训练、钢琴练习法的教学、钢琴伴奏法的教学等。主要采用讲述法、谈论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虽收到一些成效,但还需通过一些教学手段,使学生实际的钢琴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我校还需增设以集体课形式授课的钢琴艺术发展史。比较钢琴艺术发展史上的钢琴文献,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四年的学习曲目主要限于独奏曲目,也只是接触到车尔尼练习曲作品599、299、740,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二部创意曲,莫扎特、贝多芬少数奏鸣曲,肖邦个别圆舞曲等有限的钢琴作品,对钢琴音乐文化的了解和钢琴音乐鉴赏能力差强人意。相对于健全的钢琴教学,缺少了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演奏、钢琴协奏等重要教学项目,但是,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这些教学项目仅作为学生了解的曲目。因此,在教学大纲中,适当增加这些教学项目的曲目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些重要钢琴演奏形式,使学生们对钢琴音乐的发展有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演奏作品。

2 我校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课“复合型”教学模式初步实施措施

2011年,艺术学院开始有计划地推行“复合型”教学模式,利用现有师资、教学设备、设施条件等,逐渐形成了我校钢琴课的特点和模式。在不断总结现有教学模式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在全系范围内大力倡导钢琴课“复合型”教学模式理念,使用新的钢琴教学手段,逐步推行“复合型”教学模式。

2.1 鼓励数码钢琴小组课。如对2011级学生开设数码钢琴课,这是一种有五六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课的教学形式。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学院,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数码钢琴课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仍然按照钢琴个别课的教学观念,教研室应当重新编写适合钢琴小组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日历,探索适合钢琴小组课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调整教学评价体系;如教学内容除了基础性钢琴演奏曲目,应当把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并倡导在学习基础性钢琴演奏曲目的同时,加入难易度相当的钢琴即兴伴奏曲目,通过分析基础性钢琴演奏曲目的和声、织体等,编配到相应的歌曲里,做到钢琴演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提高。

2.2 鼓励钢琴教学法集体课中的“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博士指出,微格教学法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经过笔者三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钢琴教学法集体课中,仅采用讲述法、谈论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后通过微格教学法实践,即全班分为4组,每组8人,笔者指定教学片段,陈述基本讲述内容,让每组学生集体备课,派一名代表进行微格教学,并将实况摄录下来,然后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笔者小结。实践证明,经过采用微格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实际的教学能力,发现自身问题和改进问题的能力。

2.3 鼓励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实践和观摩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利用系里的教学实践周的舞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现钢琴演奏水平和即兴伴奏水平的提高。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和创造活动,如在教学数码钢琴小组课过程中,制定好教学计划,每学期设计以演奏交流、小型观摩音乐会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2.4 鼓励钢琴集体课模式中的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主要策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创新型学习方法。如在我校钢琴教学中探究专题开发和积累资源,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音响资料室、期刊网、多媒体、互联网等有关设施,更多地储备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和资料。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推动了高师钢琴教育的发展。展望现代音乐教育,我们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钢琴教学教育观念,以前瞻性的眼光,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全方位、立体式、开放的、发展的、综合式的复合型钢琴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40.

[2]杨力.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A].中国音乐年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65~267.

[3]松竹.试论高师钢琴教学[J].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1期.

[4]陈南宏.钢琴基础教学初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5]周微.发展音乐思维是高等师范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J].齐鲁艺苑,1995年第1期.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师 音乐专业 钢琴课程 结构调整

论文内容摘要: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有些偏重技术,而忽视钢琴理论文献及其应用技术的学习,造成学生有高技术、低技能的现象。文章着重探讨高师钢琴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寻求钢琴教学应用型、适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是一门专业性、基础性、适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技术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钢琴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进步和长远发展,对此,课程教学的研究及其方法、内容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门学科专业,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直接影响整个音乐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长期以来,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需要素质全面、综合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要驾驭中小学课堂授课实践,教师具有娴熟的钢琴弹奏技术就显得更为突出。钢琴作为中小学音乐课堂及其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工具,无时不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长期受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钢琴学科专业知识的口径比较窄,尤其是只重技术而忽略专业理论及应用技术理论基础的学习,学生有些高技术、低技能,应用能力就相对较弱。面对如此困惑,笔者认为,调整钢琴课程的结构,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高师钢琴教学的状况分析

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改革和发展的漫长过程,在学术界、教育界对于高师钢琴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上展开了全方面的讨论和艰辛的探索,寻求适合中国高师钢琴教学的合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已成为广大高师钢琴教育者和学术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高师钢琴教学研究曾先后举办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改革座谈会”“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讨会”等系列的钢琴教学研讨会议,在高师钢琴教学的方式、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为高师钢琴教学提供指导。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为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扩充,以突出本课程的师范特色,在巩固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钢琴伴奏这一实用技术的内容,这一教学模式在高师得到推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高师音乐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进入21世纪,社会对教师教育的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更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因此,传统的钢琴学习模式必须要进行调整,钢琴教育仅仅围绕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不能满足钢琴教学的实际需要,现行的课程结构,如:钢琴弹奏技术学习、钢琴伴奏技术学习这两大模块的内容更应该充实和拓展,增加钢琴理论课程学习的教学内容迫在眉睫。

二、钢琴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构想

围绕高师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问题,专家、学术界已广泛地研究和探讨,传统培养模式提出的“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只是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论是“一专多能”还是其他“多专多能”,最为实际的是高师钢琴教学使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高师的钢琴教学与音乐院校专业钢琴教学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从中小学音乐的实际及普及性音乐教育的目标出发,为了将来的实用和运用,高师的钢琴教学课程的设置应包括:钢琴技术课程、钢琴伴奏课程、钢琴教学法课程、钢琴文献及史论课程、钢琴鉴赏课程等几大模块的学习内容,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技术技能,又具备全面的学科专业的人文素养,从而形成以钢琴基础知识为支撑,以过硬技能为核心的钢琴教学课程综合体系。应该从观念、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心诸方面进行合理的改革、调整和设置,以长远的目光,关注未来钢琴教育的发展,把学生的能力、专业素质、人文素养有效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钢琴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

钢琴理论课程应包括:钢琴弹奏理论基础、钢琴文献研究、钢琴艺术史论、钢琴编配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此部分内容的开设适宜在大一至大二阶段。而今,音乐专业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弹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做而不能写,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缺乏,音乐表情语汇空洞不丰富。因此,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演奏,又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施教,并能在教学中用丰富的音乐语言表述作品和阐释作品,采用启发式、探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钢琴技术课程的设置

钢琴技术课程的设置内容主要包括:钢琴基础技术训练、钢琴伴奏训练、钢琴编弹写作训练等方面,钢琴技术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基础,它具有技术性很高、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根据学生的条件,因材施教,科学实施,有效施教,积极调动学生勇于创新、主动参与、自由体验的学习;变“老师要我学”,成“我要主动学”,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都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探索、不断进取,特别是在伴奏课程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和声、视唱练耳、作曲理论、作品分析等课程的知识,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准确、快捷、有音乐表现力的钢琴伴奏能力。此类课程的开设适宜在大三至大四阶段。通过四年的学习真正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转贴于

3.钢琴教材与教法的课程设置

钢琴教材与教法的学习对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十分重要,其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钢琴教学法、钢琴作品赏析、钢琴文献研究等,此课程内容的学习适宜安排在大三至大四阶段。钢琴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是教师教育的一种必备素质,是每一位有志于成为一名钢琴教师及钢琴教育工作者的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所在。因此,教材的研究学习与教法的研究学习,不仅要纳入钢琴学科课程建设之中,而且应选配在此方面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钢琴教师来担任此课程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把中外钢琴文献有机地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钢琴音乐,通过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艺术底蕴,文化修养得到整体提高。

三、钢琴课程考核方法的构想

高师钢琴课程内容的增加,势必关系到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高师钢琴技术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的是表演考核,学生在学期末集中在舞台上或者教室里演奏一至两首中外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弹奏的完整性、技术性、表现力等诸方面评定成绩。这一方法沿用至今,对于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起到很好的作用。面对钢琴理论课程的考核,如:钢琴文献研究、钢琴名作赏析、钢琴艺术史类的课程,考核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诸如撰写钢琴研究论文,钢琴作品分析报告等形式相结合给予考核评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使两者有机结合,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钢琴技能类课程考核,如:钢琴配弹与编配等课程内容,应以实用性的考核为主,学生在声乐考核中互相伴奏、器乐演奏考核伴奏、合唱伴奏等实践活动中,由主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笔者认为,此类课程的考核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视教学需要来进行,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不能脱离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不论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教育的发展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高师钢琴教学要发展,就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多审视、思考,并以此来构建高师钢琴教学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昌逵.21世纪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热点回顾.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8期.

[2]冯存凌.“学校应用性钢琴演奏”的课程构想.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6期.

[3]林振钢.论钢琴学习.钢琴艺术,2008年第10期.

第4篇

论文摘要:数码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和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多样化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迅速有效地训练提高学生键盘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利于中职学校幼师专业钢琴课的开展。本文旨在中职学校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概念从美国引人至今,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无数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研究和实践,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高校已得到了初步的展示,但是在中职学校还未得到广泛的使用,我校已在两年前开始采用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模式,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浅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数码钢琴与钢琴的触键感不同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数码钢琴与传统钢琴在音质和触感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许多人认为弹奏数码钢琴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弹坏学生的手型,因此会对此产生抵触的情绪认为老师对教学不负责任。其实不然,我认为学生的手型好坏是由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练习所决定的,只要老师能够按照传统钢琴教学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弹奏数码钢琴,并且学生也能认真的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弹奏,就算数码钢琴的琴键弹起来没有钢琴那么重并且音色听起来也有所区别,但也能到达到教学目的。正如美国有一位著名的专家罕娜教授,在传统钢琴和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她认为数码钢琴和传统的钢琴触键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她说,触键是在你的身体,你的手,你怎么去运用它、发挥它的优点,而不在于你弹的是什么琴。133229.cOM

二、授课模式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的个别课,而近几年出现的数码钢琴集体课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授课模式会不会对教学造成影响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对于中专幼儿教育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授课模式,不但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比传统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有效的节省了师资成本。幼师专业学生较多,根据三年中专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来说,如果单独授课必然造成许多人力和财力成本的提高。(二)改进了现有的教学水平。新的授课模式重点在于“集体”二字,那么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这一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

1、集体教学。他的优势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传统一对一授课保姆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授课时重点强调基本概念和要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集体回课。集体回课绝不是集体化的个别课,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最开始上数码钢琴课时觉得很无奈,全班近40名学生,要在2节课内回完课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教学,根本没有时间,自从改变成为集体回课,上课的效果就好了很多,我根据学生的程度有选择性的进行齐奏、独奏、分组比赛,学生们兴趣高涨,学琴的信心大大增加,班里也出现了一股竞争的热潮,学生的琴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面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情况,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知识。对于刚进人中职学校学习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一点专业知识基础都不具备的,而音乐理论知识是非常具体且必须了解的知识,如果不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弹奏方法,老师的钢琴教学就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如何保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提高理论知识来保证钢琴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我觉得可以使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加强乐理基础、视唱练耳的教学,尤其是乐理知识的教授;二年级开始即兴伴奏课,并加强和弦、和声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学好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练习。由于幼师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刚刚接触钢琴,上课课时不多,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练习时间每天也只有一小时,许多学生开始练习时,手臂不能放松、手指独立性差、关节无力且手型不规范,因为是集体课,作为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给每一位学生手把手纠正手型,但是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手型就会使学生无法打好钢琴基础,对后来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上集体课时我安排每两位学生共同使用一台数码钢琴,并要求学生互相听对方弹琴,找出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使两位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当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怎样做到客现公正的评价与考核

钢琴成绩的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第5篇

教学方法为一切教学过程提供了一般规律,在高等艺术教育的钢琴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是确保钢琴教学过程有效进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本人对所收集到的论文作了详查,发现有关钢琴教学方法的定义,大多沿用了教学论书籍中教学方法的定义。如:司徒碧春、陈郎秋认为:“钢琴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与练习的方式。”(1)王朝刚认为“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示范、讲解等,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等等。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与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及钢琴教学的特殊性,在钢琴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是以教师为活动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指导法、谈话法、欣赏法等。本人收集到的论文也多围绕这几个方法进行论述。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阐述和论证课程内容,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3)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和空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富有启发的诱导,把有关钢琴演奏的陈述性知识教授给学生,较好地保证知识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系。邵海波,李志弘(4)认为:“教师把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使钢琴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有关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钢琴学习与练习打下基础。”在钢琴个别课教学中,由于特殊的“一对一”授课形式,就要求教师注重讲授过程中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武胜利认为:“学生弹奏音色的美与不美,在于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启发(讲授或示范)。”(5)在讲授中,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形象、生动,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二、示范法

钢琴教学中,示范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示范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际的钢琴弹奏示范,让学生观察、模仿而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在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准确的示范有利于学生在动作练习之前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从而在练习中不断的调整动作。(6)蒲宏伟认为示范法能够把知识教学与技能练习较好地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对钢琴弹奏知识的理解和印证,从而形成深刻的概念。(7)另外,示范不能局限在动作定向的阶段,而是要贯穿于整个练习过程中,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充实头脑中的动作表象。教师在使用示范法的同时,要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和思考。同时教师还要运用讲授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印象。

三、练习指导法

练习指导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钢琴教学中,学生弹奏技能技巧的训练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钢琴的弹奏动作属于动作技能范畴,旨在形成各种操作技能。练习指导法在音乐等技术性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动作,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学生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王芳(8)则指出:“练习要有针对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钢琴基础的学生,练习都要有计划性,做到循序渐进。”另外,在练习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和检查,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练习结果的习惯和能力。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口头语言来问答、交流、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使用谈话法的关键在于设计教学问题,根据问题师生间展开谈话,谈话法适用于各科教学。在钢琴教学中,谈话法也被广泛使用于钢琴集体课与个别课教学中。由于钢琴集体课与个别课教学对象存在知识、基础、能力上的差别,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问题并开展不同形式的谈话方式。赵菲菲认为:“对于钢琴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讲完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之后,可以就钢琴弹奏中音阶的弹奏方法来提问,除了教师所讲的弹奏方法以外,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弹等等问题。”(9)在个别课(学生钢琴基础较好)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某个作曲家钢琴作品的特点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演奏体会。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编写问题的类型和谈话提纲,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内在的逻辑性和序列性,体现由浅入深的原则,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欣赏法

欣赏法是一种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景或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体验,陶冶性情,培养正确的态度和兴趣。钢琴教学中的欣赏法根据欣赏对象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欣赏形式。武胜利认为:“在教学的实际运用中,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还可以通过投影、多媒体、录像等其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活动。”(10)欣赏法除了课堂教学中使用外,还可以以其它形式出现。“观摩和欣赏各种音乐会、画展、音乐文学作品、舞蹈艺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11)一般来说,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常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欣赏法的使用必须是基于学生已储备了相关的知识如: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故事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在教学中通过言语启发和钢琴作品的欣赏,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六、总结

高等艺术院校钢琴课程有关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大多数是钢琴教师所写,论述的内容也多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及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围绕高校钢琴教学课程,从不同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形式与教学时空的安排等,涉及到了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各方面,内容较丰富。

2.在钢琴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有利于学生对钢琴弹奏知识的掌握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论文表现出来的多为实践性、经验性的总结,就总体而言,论述相对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理论深度不够。

4.论文题目多冠以钢琴“教学方法”的研究,但在论文的写作中,很少对“教学方法”或者使用的某种“教学方法”做操作性的定义,使得相关概念比较模糊。

5.研究内容以钢琴弹奏的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为主,使用的方法也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为主,对于现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发现法等较少使用,或者在教学中也有一定的使用,但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些论文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现代教师职业是一个双专业的职业,教师职业专业化基础的知识技能体系,既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又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艺术学科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更重视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教学文化的多元化下,教师应该基于自己的学科背景,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及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积极拓宽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钢琴教学研究更全面、更深化。

参考文献

[1]司徒碧春、陈郎秋编著.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6).

[2]王朝刚著.器乐表演技能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75).

[3]方可著.教学原理与方法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149、154).

[4]邵海波,李志弘.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分析[J].吉林教育,2009(10).

[5][10]武胜利.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

[6]罗宇佳.谈钢琴的有效教学[J].艺术教育,2008(12).

[7]蒲宏伟.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问题和方法[J].音乐天地,2004(1).

[8]王芳.试谈钢琴启蒙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2).

[9]赵菲菲.钢琴教学两种不同对象的教学方法比较[J].文教资料,2009(3).

[11]张鲜华.浅析高师钢琴的教学方法[J].音乐生活,2006(10)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和艺术类高考政策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必须不断更新。本文通过对弹好钢琴的几个要点的论述,简洁地阐明了如何对音乐高考生的钢琴演奏进行科学正确有效的辅导,用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以帮助更多的考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这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高考中艺术类的分数线较低。很多学生纷纷报考艺术类作为上大学的捷径之一。但从2005年高考录取的情况看,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不断提升: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走这条路的也比往年有所增多;今年各高校均没有扩招计划,艺术类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专业课考试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以辽宁省为例,今年全省的艺术类考生均于2007年1月26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集中考专业课。由此可见,专业的成绩确实更加真实、更加透明了,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增加了专业实力的竞争的力度。

怎样才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无疑给音乐高考的学生,尤其是辅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考形势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必须相应地改变,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工程。笔者仅以辅导钢琴学科的音乐考生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何教好钢琴专业考生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供大家讨论与研究,希望以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的音乐艺术人才为终极目标,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本文从演奏钢琴的技术是基础,慢练是途径,音乐表现是目的,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的全过程,畅谈了考生在练琴中从纵向、横向,个体与综合训练中形成的音乐技能对智力要素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启智作用,阐述了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钢琴演奏的技术是基础

钢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技术是到达钢琴艺术顶峰的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含义是丰富的,它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法和表现规律.独立理解以及处理音乐的能力等等。

教师要在第一节课对音乐考生进行全面了解,即通过考生的演奏听学生的音准、节奏,听调试中各种音色的不同触键技术技能,听音乐的表现内涵。通过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是迈出教与学的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此后的教学安排便都是有针对性的了。

1.技术是音乐的前提

首先分析学生所弹乐曲、练习曲中都包括哪些音乐材料,这些音型都应选择什么样的触键方法才能符合作品内容的需求和风格。然后,再将这几种不同的触键方法归纳起来,分阶段依次练习。采用难点分散解决。各个击破的战术,将每一个技术动作做到位。如:手指技巧中的“勾指”、八度的“伸展”、特殊的“拇指”、手指技巧的适应性变化——“快拨”、“慢抹”、“轻触”,手掌关节的“支撑”与“放弃”,音阶、琶音、和弦结构认知的手架把位技巧,手腕的“落滚”技巧、“刚柔相济”技巧,肘部下垂与提高技巧,腰部的协调,臀部的作用及肢体语言的融入。这些基本功训练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认识旋律起伏.和声的色彩变化,节奏的错落有致,对音乐语言本身的规律和文法等等,都必须学会看懂和听懂它。要把技术和音乐统一起来,这才是练习基本功的目的。

2.技术为音乐服务

(1)基础训练要从培养听力入手

训练敏锐的听觉是打好基础的最重要一环。它是通过培养学生仔细倾听、检查自己弹奏的每一个音的质量、时值、力度、音色及上下左右的关系长期形成的。高考学生尽管时间有限也不能忽视这一环节,要尽可能地创造时机去训练。

对考生更要注意对他们听觉、视觉、大脑和心灵的协调一致的训练,挖掘并提炼他们的潜能。要反复提醒学生,要用自己的耳朵来监听自己的琴声。能听出弹奏的毛病才能及时纠正,才能提升自己的乐感。时时都要牢记培养听力是钢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技术训练。

(2)视觉、听觉和记忆的协调

视觉演奏快慢,是衡量学生学习效率的标准。视奏快,能有效地缩短学时,并能增强读谱能力和背谱能力.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辅导考生要在着重安排强化视奏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增强背谱弹奏的训练。背谱亦即背奏,是训练大脑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它需要调动听力、心灵,掌控琴声和音乐结构。是一种技术手段。能够背谱背奏便可腾出眼力来关注手指训练,从而增加手指弹奏的准确性和力度,迅速掌握演奏技巧。

(3)全方位训练

在进入多元化钢琴教育的今天,全方位训练自然是集中外著名钢琴大师教育思想之大成的新理念,我们要为之实践而竭尽忠诚。强调技术与艺术并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以音乐艺术带动技术训练:以技术训练保障艺术的完美,使技术与艺术和谐共荣。造就创新的音乐人才。

二、钢琴演奏的慢练是途径

慢练不是简单地把乐曲的速度放慢,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涵义就是要把乐曲中所标注的音的时值延长,把音与音之间的间隔拉大。实际上是把乐谱所承载的音乐元素放大了。放大了的实际效果是使阅读者对乐谱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在弹奏过程中能够从容、准确地兑现乐谱。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慢练能使人的运动神经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根据视觉、听觉反馈的信息,调整并改正演奏上的缺点、错误,从而建立起运动神经的正确习惯反映和条件反射。

所以对音乐考生的辅导中,要充分利用慢练这一手段,仔细分析每一个乐句的技术与音乐的关系,根据需要慢练。可以采取分解式慢练(分声部慢练:分手慢练),充分体验多声部多层次多音色的触键感觉,特别是难点之处,更是要用慢练这把钥匙开难点这把锁。

当然,慢练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慢练的目的是快练。当考生能在慢练中准确无误地兑现乐谱时,就要逐渐加快速度,直至达到乐谱所示的要求。这时考生的演奏已经是优美动听,今非昔比了。

三、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是最终目标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语言来揭示作曲家深刻而广阔的内心世界活动的。同时也表现了演奏者的内心感受,并进而感染广大听众的。这种音乐表现的涵盖极为丰富,它包括美感、情感、情绪、情调、联想、想象、音乐意境、音乐形象以及音乐语言、音乐逻辑、音乐思维、音乐语调、音乐涵义、音乐趣味、音乐韵味、音乐哲理、音乐风格等等,都属于表现的范畴。

钢琴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人们常常把钢琴比做是一个乐队。它既能显现整个乐队气势磅礴的效果,又能模仿某一件乐器,甚至可以模仿人的歌声。在钢琴上.我们可以自由转调,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发挥多声部的作用,惟妙惟肖地展示各种生动的事

件、场面、背景,人物肖像、性格、内心活动等等。

钢琴的音乐表现是考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弹奏技术和音乐情感的结合体。要使音乐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以上所述各点有所领悟。关键在于辅导教师在传授弹奏技艺的同时,还要千万百计地开启学生丰富的音乐情感之门。

首先,在技巧训练时要细心培养学生的声音分辨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钢琴是通过音响来描绘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声音分辨能力既是感受音乐内容最重要的保障,也是表现音乐情感的最基本条件。在教学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弹奏技巧和辨音能力两个方面。一定要使考生养成“听”的习惯,提高考生“听”的水平。

同时,从简短的乐句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乐句是音乐的语句,是音乐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它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表达音乐的基础。乐句有长短。有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乐句与乐句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惟其如此,乐曲富有旋律,流畅而优美。组成乐句的最小单位是音符,音符与音符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考生惟有理解了乐句的内涵,把握了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感受音乐语言,才能产生音乐情感,才能把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手指触键弹出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也就越能揭示乐音之间,乐音之中,乐音背后的音乐内涵,从而完成带给听者音乐感受的使命。

音乐表现是音乐考生弹好钢琴的终极目的。

四、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

确保音乐考生的临场正常发挥,是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关键词。因为在演出或考试的关键时刻,由于学生过度紧张而使演奏效果大打折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在关键时刻由于过度紧张而使得手足无措,甚至头脑一片空白而无法弹奏下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得长时间的准备,多年的学练付之东流,令人扼腕。按常理,一般的演奏者,尤其是阅历不深的考生,初次登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为了增强考生的心理素质,能以一颗平常心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我做了一些探索。

1、在慢练的过程中,用视唱法,对每个音符的固定唱名做强化训练,借语言神经的兴奋点,强化旋律的准确记忆。以避免由于紧张而形成大脑一时记忆空白。

2、在视唱中,要反复推敲每一个音符的触键感觉,找出最佳音色,反复练习,以形成动力定型。以听觉掌控技术,从而避免由于紧张造成的记忆浅薄,手无章法。

3、进入角色。要尽可能地引导考生深入到作品的情景中去,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情感的大门。使外部世界的形象暗淡下来。使音乐成为唯一的真实世界。牢记德国伟大的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一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4、营造考试氛围。多次请几位老师或家长作为“评委”,模拟考试现场。要求考生每次入“考场”只能将所准备的曲目演奏一次。以避免在家长时间练习所形成的手记谱的“熟练”,总是第一遍不如第二遍,第二遍不如第三遍的只能逐步进入状态的不良习惯。这种模拟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情况表明是卓有成效的。

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社会需求 音乐学 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大学教育就存在一个从模仿苏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到比较现代的通才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在教材、教法、培养模式诸方面,大学教育面临改革的巨大压力。目前来看,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无论是师范类还是表演类,至今仍沿袭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亦即基本沿用着前苏联的课程学制分配模式:四年制学习,前三学年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并行,最后一学年毕业实践与论文答辩为主。旧有的课程设置不重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培养目标固守成规。因此,在音乐学专业就业压力之下,高校音乐学专业教育体制如何与国际接轨、专业课程设置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不同课程之间如何交互设置,成为高校音乐院系所要深刻探讨的教育话题。

一、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普通高校现行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现象突出,音乐学专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究其根本原因,并非毕业生人数供大于求,而是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及时与社会需求接轨进行革新。

音乐学专业的生源来自于高中音乐特长生,学生考前通常需要花费多年时间和精力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文化课的高考录取成绩又远远低于同水平的文科其他专业,因此导致了学生文化综合素质整体不高的现象。入学后,又由于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受传统教育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音乐相关行业发展脱节,专业课与社会需求不衔接的现象。大多数课程如蜻蜓点水,音乐文化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如此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具有社会竞争力。此外,学生在入学一、二年内以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音乐基础课为主,基本上在重复学生入学前所接受的专业培训内容,造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逐渐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好奇心和热情。影响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客观因素,还有公共必修课的十几门课程也都集中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占用了前两学年课时总量的二分之一时间,全部教学计划学时的三分之一。公共必修课程时间安排太过密集,就造成前两学年专业课程时间安排上相对少,尤其影响需要课后大量时间练习的声乐、钢琴等技能类课程的学习。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也彻底改变了完全由国家计划部门按计划培养和分配的教育培养体制,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却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几届甚至十几届学生接受的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大同小异,所以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的就业环境下,音乐类毕业生因没有掌握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必要职业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毕业即失业。据麦可思研究团队所作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调查,“2007年度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前10名专业”排名中,音乐表演排名第一,音乐学排名第五;“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音乐学专业排名第二,平均失业率达1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规划高校音乐学课程设置改革

1.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学专业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充分了解和把握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方向,从而确立以音乐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观、发展观。因此才能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优化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互补,拓展新学科及研究方向,以培养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的新型音乐人才。

为专业文艺团体、中小学学校输送专业音乐人才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之一,因此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仍需囊括这一主要目标。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音乐生活的丰富,以及音乐艺术的实用化用途的发展,音乐学的培养目标必须强调“多能”。所以还应将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较扎实的音乐专业技巧、音乐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理论思维能力的音乐表演、教学、管理、应用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作为另一主要培养目标。

2.了解音乐人才市场动态,增设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

音乐学院是国内高水平音乐教育的领跑者,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方面,几大音乐学院也率先进行了专业设置改革。如2001年四川音乐学院增设的通俗音乐学院,是川音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和完善学科,在全国九所音乐学院中率先开设的第一所流行音乐学院,开创了国内流行音乐专业高等教育之先河,十年来培养出了多名国内知名青年歌手,多名毕业生被电视台和国内外唱片公司签约,并多次获得“金钟奖”,为丰富国内流行音乐做出了一定贡献。除此之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也先后增加了音乐治疗、艺术管理等新兴的专业方向。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学专业以模仿音乐学院培养音乐家倾向的教学模式为主,如声乐课只开设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器乐主修以西洋或民族管弦乐队主要乐器为主。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音乐喜好,不同文化层次人群也有不同的音乐文化需求,音乐艺术除了审美功能,还有益智、健体以及作为背景使用的实用功能。音乐方面的社会需求也就是大众的音乐需求,就是音乐人才的市场需求,随着城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和音乐需求也在提高,并且拉动了经济发展。据研究统计,珠三角地区有70%的文化部门和娱乐场所近些年音乐专业人才紧缺,50%的企业文化部门中需要音乐专干,90%的居民生活小区有音乐活动辅导员职位,50%的大酒店设有大厅钢琴演奏人员、舞蹈员和音乐文化专干等岗位。大量的私立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更大,众多的大型娱乐场所与购物中心也非常需要专业的音乐音响指导1。还有旅游行业、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历史文化及保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音乐专业人才。调查显示,越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音乐人才需求越旺盛。

当前社会需求增加的是应用性艺术人才而非传统艺术专业人才。高校相对封闭的“精英化”音乐学专业教学,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大众的音乐爱好和需求,教学与社会的音乐风尚脱节,所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与社会音乐生活,群众的音乐审美需要难以对接。很多高校音乐学专业都不教授通俗唱法,基本没有开设吉他、通俗打击乐等流行乐器的课程,更没有军乐队排练、音乐治疗、音乐胎教、音乐早期教育等这样与社会音乐生活和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的课程,而审美大众化、艺术生活化的文化背景下,服务大众音乐生活,用音乐服务于大众的身心健康,又是新兴的可容纳大量音乐人才就业、缓解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领域,是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

因此,普通高校的音乐学专业,也应加快改革脚步,积极开设音乐策划、艺术管理、流行歌曲演唱、流行乐器演奏以及多媒体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流行音乐理论作曲、流行歌曲钢琴伴奏、音乐治疗、音乐早期教育、音乐特殊教育等市场需求较大的音乐专业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用音乐提高健康水平,进而改变音乐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3.提高对艺术实践课的重视程度

虽然我国的课程学制分配模式长期受俄罗斯影响,但比起俄罗斯百年积累的教育传统,我国普通高校实践课的比例太少,又存在着只重技能培养、忽略职业素质教育的局面2。为了培养具有音乐表演、教学、管理、应用素质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创新型音乐人才,必须探索一条切实遵循市场化规律、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的教学模式。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走进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社区文化中心,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文艺活动,到医院或康复中心的行为治疗区以及特殊教育和早期教育机构观摩音乐对人生理、智力及情绪的作用,参与策划音乐演出与录音制作,尝试音乐产品推销,了解琴行、音乐文化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每学期都应给学生提供面向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实践实训或见习的机会。学生的实践过程和阶段性成果很可能是稚嫩、不成熟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理性的及时的给予指导。除在校内课堂上穿插大量实践或实际操作等模拟实践外,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音乐比赛,更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激发学生的工作潜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清晰的自我认知,并通过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形成客观切实的择业观念和就业定位。

4.避免课程建设的封闭性,灵活调配专业选修课程设计

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出现毕业生就业时供求错位的现象。而专业课程调整的速度往往跟不上社会需求的速度。某些高校音乐专业可能暂时不具备开设新专业方向的条件,或者作为开设新专业方向前的“试水”,以本校专业师资为骨干,以校外具有执教资质的专业新方向的从业人员为辅,开设多样化的专业相关选修课,建立灵活的自选性课程体系,也可以使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进一步接轨,并可为在校生根据时展的特点,人力资源需求的现状提供一个尊重个体差异与个人志向兴趣,将个人发展与时展相结合的机会。如国内一所开设音乐学(音乐治疗)专业的高校,在校内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聘请当地歌舞团演员与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长期担任吉他课、嗓音保健等专业相关选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宽泛的专业学习之外掌握了应用性更广的乐器演奏的技能,也促进了学生自由就业和创业的能力。课程设置上,避免课程建设的封闭性,灵活配置专业选修课程设计,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市场需要的动向,全力以赴培养培养自己职业和综合素质,积极自信地应对专业与就业问题。

2.实现高校内部以及音乐专业院校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

大学院校尤其综合性大学里学科门类涉及广泛,各学科专业都有相应的实习、实践及就业基地。并且本省或本市兄弟院校,如高职高专、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之间的实习实训基地单位的类型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前所述,当前社会需求增加的是应用性艺术人才,所以音乐学专业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其他专业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以及与兄弟高校之间沟通与合作,对实习基地“资源共享共建”,可互派学生到对方对实习基地的音乐文化艺术相关岗位开展实习、实践与实训。对学生来讲有利于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广泛接触不同工作环境,为选择工作奠定基础;对学校来讲可降低管理成本,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如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医学专业及附属医院,那么本校及其他无医院类实习基地的兄弟院校的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根据学生意愿,都可到医院康复中心实习。此外,有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比较发达,院校之间的良好合作,互相吸收对方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甚至共享兄弟院校的就业信息资源与就业指导课程,也是高校良性合作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就业的新机制。

三、结论

高校专业结构如果能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就会有利于减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课程结构改革事关学生的根本利益,是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特别在音乐学专业就业难问题突出的今天,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培养模式,注重通才化与专业性并重、严谨性与灵活度并举、理论化与实践性同存,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音乐文化和教育市场的繁荣发展。大学的教学改革,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各高校要面对社会作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从而修订培养目标、构造适应社会需求,又有利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邹林波. 音乐专业人才如何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08):43-44

第8篇

论文摘 要:本文基于国内早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现状,结合早教市场发展实际,立足我院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早期教育教学体系,以期推进教学改革。本文从早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构建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技能;探索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强调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设计;引进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面对儿童服务需求激增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和受教育水平急需社会力量的加入和支持。随着早教事业民营化的快速发展,对早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对早教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一)早期教育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谈到的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可见,早期教育的内涵包括了通常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但又同时强调对婴幼儿成长环境的改善。早期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婴幼儿个体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二)早期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现状

目前,为切实提高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高专兄弟院校对早教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包括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更新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改革早教专业课程模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周洪升对加大专业技能课时比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调整为4:6,加大音乐、舞蹈、歌唱、美术、钢琴和手工课的课时量,增加夜自习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在研究中,他强调了学生只有通过一种外在的展示“技能”,才能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实践的角度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强调教学改革应始终贴近幼儿园教育的实际,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应始终贯穿于“实践本身”,并突出了幼儿园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重要性。从具体学科课程的角度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强调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学中学科课程与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向性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1)关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手段等方面;(2)关注课程的教学设计,着重强调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如:廖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一文中指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根据其培养目标,从实用性出发,在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着重指出应加强舞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的应联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展开舞蹈练习,如“练习儿童舞蹈”等。

(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早教育教学体系初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在广泛学习研究各高职高专早教专业教学改革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践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早教专业教学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抓好教学建设为基础,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突出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核心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进行早教高职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1.修订早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修订了早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早教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公共课和专业课体系”、“专业方向课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素质体系”,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和整体优化,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专业课与通识课、主干课与非主干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主修课与辅修课等课程类型上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合理设置通识课和专业课体系,突出专业课的主体地位。通识课程占总学时的30%,专业课占总学时的70%。 转贴于

(2)根据高职层次的培养周期,适当精简理论课,同时增加专业选修课,合理规划、形成系列,具备足够的开放度和弹性,以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优势发展方向。突出早教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专业理论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即培养学生的早教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高职早教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加强实训、突出实践,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注重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与艺术特色课程相结合。

(3)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强化专业实践课、教育类实践课、社会实践及其他实践活动,拓展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管理与考核,做到合理安排、讲求实效,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加强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技能

早教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从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结构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专业知识结构:以早教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核心,掌握各门早教专业主干课及基础课。专业能力结构:包括能设计组织幼儿活动、能创编幼儿舞蹈、能创设幼儿园环境,能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综合素质结构指具有现代先进的早教理念;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乐业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强;有健康的心理,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健康的体魄,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建设加大了实习、实践教学力度:早教专业的学科课程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0%。特别是要求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学保证实践训练学时和实践环节的指导,要求任课教师抓好课程见习和综合见习的指导工作。与多所早教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定期开展见习、顶岗实习,观摩和研讨。

3.积极探索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强调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设计

在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中,关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施等,关注各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着重强调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等。各门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贯彻以早期教育教师职业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和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课堂实践环节、专业认知、平行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4.引进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教学

为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符合行业需求人才,我专业大力引进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早教机构一线骨干走进课堂,开发专业课程。为我院课程改革带来动力和活力。

综上,培养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早教人才,关键在于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实际,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得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探索的步伐永无止境,本文仅是关于早教教学体系的初步探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育 多元化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高师音乐教育办学思想必须与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相吻合,建立适应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如今,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本世纪初《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所肩负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要求,这就给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培养普通教育音乐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大都把钢琴作为主要的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列为学生的必修和专长选修科目,在课程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正确的。高师钢琴教学既要遵循钢琴学科基础教学的共性,又要体现师范专业的鲜明个性;既要继承和借鉴钢琴专业教学的丰富经验,又需要把握师范教育技能发展的特殊需要。其复杂性、艰巨性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高师钢琴教育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师钢琴教育现状的分析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头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当前高师钢琴教育就呈现几种现象:

1、钢琴教学上 “重技轻艺”的倾向

传统的音乐教育习惯于以音乐技能知识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唯技艺论成为学生所追求的专业目标。在课程上大多是音乐院校各种专业的翻版与浓缩,缺乏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应具备的美育特质。在对音乐美感的表现、领悟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上,缺少应有的延伸与结合,致使“重技轻艺”的倾向在一些技术课和理论课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许多师范大学以及音乐学院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中,都是以培养钢琴表演人才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这种偏向,既脱离了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也偏离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整体目标,同时也违背了培养从事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人才的目的。

2、单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传统的钢琴教学是采取“一对一”个别授课的教学模式, 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这对于高、精、尖的演奏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面对高校扩招带来的钢琴师资严重短缺的严峻现实,使得这种传统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受到挑战。

3、师资的缺乏、教师压力过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一些高校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量化考核,音乐教师也不例外,高师音乐教师(特别是钢琴专业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除了其他专业教师所共有的知识性部分以外,还有专业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是靠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因此,高师钢琴教师在此情况下出现一系列问题:①由于扩大教育规模,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②一部分教师由于课时量大大增加,忙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及其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长此以往,钢琴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无法提高。而科研能力及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③另一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搞科研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教学上马马虎虎,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把精力放在看书、写论文和练琴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科研和论文即使出来了,也像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离教学实际越来越远。

4、教学设施和设备跟不上教学实际的需要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钢琴教育不仅要有足够数量、水平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施与设备,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发展,一些高师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已有了极大的改善。由于扩大了招生,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多媒体教室、琴房、乐器等设备远远不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5、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于热爱音乐且有某方面音乐特长(如吹、拉、弹、唱)的高中毕业生。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会弹奏钢琴,或仅受过不规范的训练。就学校音乐教育对钢琴教学的要求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歌曲伴奏能力,中小学歌曲的特点,既要求钢琴的即兴伴奏的能力,又要求弹奏钢琴正谱的能力;二是为各科活动担任辅导或伴奏的能力:比如为舞蹈训练伴奏,为学生合唱伴奏,它要求教师具有胜任多种舞蹈音乐节奏型伴奏和与众多演唱者合作的能力;三是钢琴独奏的能力,能胜任在重大活动中的表演需要。然而,如今的高师钢琴教育的课程在学制上有所限制,钢琴必修课只有四个学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将一个琴盲培养成掌握一定钢琴技巧知识,能为歌曲编配即兴伴奏的具有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师,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果只是开设“一对一”的专业技能课还是远远不够的,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由高师钢琴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在知识经济时代,倡导人文教育,特别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培养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师资人才。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肩负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面对高师钢琴教育的现状,新课改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育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改革措施:

1、改变招生体制,提高师范招生标准

以往我们只要谈到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就意味着降低标准,这实际从观念上已经犯了一个大错误。首先,暴露了我们潜意识里对音乐教师和教育专业的轻视。师范招生标准应该是最高的,应培养素质优良的学生来当老师,才能造成良性循环。尽管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不能一味地降低标准。目前,社会上有一种怪理论:“孩子学习不好,干脆让他学音乐吧!”真可笑,岂不知音乐更难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我们的招生标准太低,给人感觉太容易。高师音乐教育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确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钢琴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应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2、钢琴教学内容应以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那么高师钢琴教育必须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许多师范院校都遵循传统的音乐教育习惯,以音乐技能知识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重技轻艺”的倾向,忽视了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和美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钢琴教学内容是钢琴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弹奏价值、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作品作为钢琴教学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钢琴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钢琴教学内容要体现经典性和文献性,钢琴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作品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的审美动力。钢琴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情感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浅效应。同时,要尊重学生对钢琴作品的个性体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钢琴作品,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钢琴教学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来表达音乐的机会,可以对自己弹奏的作品自由发表见解,而不应总是促使学生进行勉强的联想,或是由老师进行标准答案式的讲解。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两种文化审美观念的碰撞,如果让外来文化的审美观念在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那势必就会压抑甚至排斥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审美观念。所以,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育应以培养审美情趣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我们的学生兼收并蓄本民族和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多接触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通过学习中西钢琴音乐文化来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审美观。

3、钢琴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个教学单位,主要依靠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材、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与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较好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3)演奏会

学校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4、钢琴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

钢琴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例如,当教师在讲台上讲授贝多芬奏鸣曲时,学生可同时听声音、看演奏、看乐谱,可以任意提取不同的乐章和片断来讲。当讲授一些弹奏方法、技巧以及音乐的表现时,都可用多媒体的技术来演示事先编排好的内容,借助放大的投影屏幕使动作看得更清楚、准确,同时又可以反复观看和讲解,直至学会为止。另外,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钢琴教学当中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第一时间里将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多名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视频、音频的运用,使得远程教学得以实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得资料来源丰富,获取方便,所有所需的知识和帮助都可存到小小的光盘软件里,随时提取,携带方便。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内容丰富的相关资讯,使得学生足不出户也能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迅速、高效、资源丰富是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其教学的对象可扩大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有利于钢琴教学的现代化、系统化、普及化等。当然,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还是起着主导的作用。

5、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师钢琴教育改革主要的目标之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专业意识弹奏、实践,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加强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即兴伴奏课的内容,加大分析旋律配置和声、伴奏织体等理论性指导下的实践,使实际操作占有相当的比重。同时,通过这门课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离开现有的乐谱,在琴上能够自由地演奏。即兴伴奏作为中师音乐教师所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课外活动、艺术实践的组成部分,它在实际应用当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并有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说,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几乎无法进行教学、演出等音乐活动。因此,我们一定不能轻视伴奏与即兴伴奏的教学,要把它作为培养应用能力的重点,多花些气力。这对培养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钢琴教学中应力求把钢琴主课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钢琴主课不仅与伴奏、和声、试唱练耳等课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还与和声学、曲式学、音乐史等学科理论知识有深刻的联系。教师应掌握各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把钢琴主课相关的音乐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史、艺术实践和教学实习等课程乃至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开展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建立健全的高师钢琴教学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是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整个钢琴教学中具有其不能替代的功能,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客观标准。尤其钢琴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舞台演奏的质量和水平是评分的首要因素;其次,要考虑平时的学习进度和质量,然后分别制定出评分办法和标准,注意兼顾期中和期末大考与平时测验的关系,还要兼顾伴奏以及艺术实践的分数,得出钢琴主课的总分。将整个钢琴课教学内容细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的高师钢琴教育,在继承传统钢琴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探索是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式,为了培养更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既要遵循钢琴教学和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要突出高师音乐教育的特征;既要认识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是前提,又要明确培养合格师资是关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京《论转型期的高师钢琴教育》,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4月第25卷第2期,第110―112页。

[2]蒲宏伟《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育》,《艺术教育》,2004年第4期,第31―32页。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 声乐 数字化教学 新模式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被运用到音乐教育领域中,如:MIDI技术运用在数码钢琴集体大课教学、和声及作曲理论课中的软件教学。而对于音乐领域中一直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声乐学科来讲,国内高校一部分年轻的声乐教师提出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声乐教学中,甚至也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撰写一些文章。如:吕玲撰写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高师声乐教学改革》、郭俪雅撰写的《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赵群英撰写的《现代科技对声乐艺术的影响》等文章中,都提到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运用在声乐教学中,这观点的提出,预示着高职声乐教学改革走数字化的思路正在起步。

二、研究现状

(一)数字录音技术研究。

1. 专著类。国内外数字录音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都著书立说,如:朱伟编著的《录音技术》、刘毓编的《数字音频素材的制作与运用》、[美]Ben Milstead著的《家庭录音大师》等。

2. 设备类。世界数字录音技术领先的国家在大量地开发和生产性能强大的软、硬件设备。(1)数字硬件录音设备。这类设备包括:硬盘录音机、专业音频接口、传声器(话筒)等,如ROLAND的VS2480CD、M-Audio的Delta1010数字录音卡、AKG的C系列传声器等。(2)数字录音软件。使用率较高的多轨录音软件有:美国的Sonar音频软件、德国的Cubase SX音频软件等。

(二)声乐教学研究。国内声乐教育家、艺术家撰写的声乐教学著作也比比皆是,如:石惟正著的《声乐学基础》、周小燕编著的《声乐基础》、李晋玮和李晋瑗编著的《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林俊卿著的《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等。

(三)存在的问题。单从数字录音技术和声乐教学的研究来看,这两学科已经具备相当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技术。那为何迟迟不能将二者很好地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呢?其主要原因来自“人”。通常有这么中现象:懂数字录音的,不懂声乐;懂声乐的,未必懂数字录音。对于已经有过研究成果来看,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1)对于数字录音技术运用于声乐教学的表达过于笼统,具体如何应用的研究只停留在“面”上;(2)谈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也局限在“提出”观点,而在谈具体如何改革时,没有做详细的表述。

笔者在声乐教学与数字录音实践中发现:1. 学生在模仿歌唱家们演唱专辑的歌唱中,失去自己歌唱的个性;2. 学生对声音的概念模糊,学习效率低;3. 学生依赖数字录音,出现歌唱机能衰退――实际演唱能力下降。

为提高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效率,和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同时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声乐;同时也响应国家教育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加强高科技与声乐的联系,以及为拓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路。笔者在阅读前人研究的成果论文后,以及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数字录音实践,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具体到数字录音技术对歌唱影响的研究,并希望从中探索一条高职声乐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三、研究内容

(一)数字录音对声乐的影响

该部分内容包括:数字录音对声乐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在研究正反两方面影响中,又从三个点切入,即(1)对发声技术方面的影响。(2)对歌唱教与学的影响。(3)对歌唱艺术实践的影响。

(二)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字录音的优势,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数字录音辅助声乐大课教学的研究

(1)以声乐基础理论为主的声乐大课教学研究。(2)以声乐鉴赏(声乐史)为主的声乐大课教学研究。(3)以声乐教学法为主的声乐大课(案例)教学研究。

2. 数字录音辅助声乐小课教学的研究

(1)2人组的小课教学的研究。(2)3~5人的小课教学的研究。(3)10人组的小组课教学的研究。

四、研究成果

在继承声乐优秀的传统教学法的前提下,一分为二地分析数字录音技术对声乐教学的影响,抛弃其对声乐的不良影响,其吸收精华部分,探究二者最佳结合点,建构高效的以声乐传统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新模式。

1. 编写高职数字化声乐教学大纲。

2. 新模式下的声乐课程设置。

3. 建立数字录音实验室与声乐教学数据库。

4. 编著校本教材。

5. 开展定期的教学及学术研讨活动。

五、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1. 在数字录音实验前,通过对(两组)被研究对象(音乐专业学生)关于数字录音与声乐学科认识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数字录音前对数字录音的认识情况。2. 在数字录音实验后,通过对(两组)被研究对象关于数字录音与声乐学科认识的问卷调查,了解数字录音后,对声乐学科与数字录音的认识。

(二)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其中一组被研究对象(用声乐数字化教学模式来训练音乐专业学生)进行声乐训练与数字录音实践。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声音进行真实的采样,再借助频谱仪软件查看声谱或频谱,同时分析音频,从而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声音、正确用嗓歌唱。

六、研究亮点

第11篇

摘 要 体育艺术表演是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体育的发展需求,从我现有办学条件出发,对我院设置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院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

关键词 湖北科技学院 表演本科专业 体育艺术表演

一、前言

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是近几年我国多所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而增设的一门表演性、观赏性较强的新兴专业方向,它以体育、艺术、美学、教育、心理等学科为理论基础,融合舞蹈和大众体育表演类项群的运动项目,交叉了体育学与艺术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专为社会培养专门的体育艺术表演人才为目标。体育艺术表演是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本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专业人才的强烈愿望,本课题从我院现有办学条件出发,对我院设置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门从事体育艺术表演工作的专门人才,在满足社会和地方需求的同时,加快咸宁学院专业建设步伐,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我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体育艺术表演的内涵

体育艺术表演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表演艺术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文化艺术形式[1]。

三、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创新型体育艺术表演人才的需求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需求更加迫切,体育文化事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艺术表演活动日益增多,大到国际型运动会的开幕式,小到一个社区运动会的开幕式;体育艺术表演的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为迎合人民群众的喜好,达到宣传、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很多企业、团体通过各种体育艺术表演来为自己创造经济效益。人民群众对体育艺术表演活动的需求呈现出高品位、创意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它伴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开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调整我院专业结构,提高竞争实力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部以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深化教学改革,鼓励高等学校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形成高校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新格局。在此契机下,为大力发展体育教育事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湖北科技学院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院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紧跟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调整和改革专业设置。艺术类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是近几年我国多所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设置的新兴专业方向,已得到社会和市场的充分认可。

(三)弥补地方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短板”

继全国各所体育院校都相继开设艺术类专业之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依据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的趋势,也相继开设了艺术类体育方向专业。除山东省的山东师范大学、滨州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开设的是舞蹈学专业体育项目相关方向外,江西、安徽、新疆、河北、四川、吉林、湖南、河南等省的十余所高校全部开设的是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形成了普通高校开设体、艺专业结合的最主要的专业发展形式。而我省除了武汉体院学院在招收艺术类体育方向的专业,目前还没有高校涉足,相比其它的省市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弥补我省地方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短板”,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尤为必要。

四、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可行性

(一)我院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我院有着7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科门内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学校现有本专科专业及方向80个。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现有教职工共1336人,其中专任教师1015人,教授108人,博士14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7人;有特聘院士2人、“楚天学者”11人、“彩虹学者”6人、“揽月学者”8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与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我院音乐学院开设有艺术类舞蹈专业、音乐学专业,在师资、科研、场地设施等方面相比单科体育院校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体育学院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可以达到多重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我院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的发展。

(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良

我院体育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大学体育教研部和群体竞训部,共有学生380人。教职工58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职工43人,正副教授13人,院级学术骨干1人,国家级裁判员2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2人。在十余的体育专业和公共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精良。我院音乐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13人,博士在读3人,硕士9人。现开设音乐学、舞蹈表演两个本科专业,下设理论教研室、声乐教研室、钢琴教研室、综合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因此,我院不论从教师数量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均已完全具备满足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的教学需要。

(三)教学场地配套完善

我院现有1个综合训练馆,3个标准田径场,3个室内运动场,1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和102片室外专业运动场。拥有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琴房87间、多媒体音乐教室2间、数码钢琴教室1间、舞蹈排练厅2间,器乐排练厅1个,MIDI音乐制作室1间,凤凰演艺工作室1个,设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能很好地满足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四)科研、教学工作成绩斐然

体育学院教师先后出版编著、教材10部,公开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并承担了60余项省级、和校级科研课题。近年来,学生中先后在国家和省级运动竞赛中先后获得37枚金牌,33枚银牌和26枚铜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学院精心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和体育知识、学术讲座,先后成立了田径、武术、篮球、健美操等9支常规运动队,10余个体育单项协会和乒乓球、健美操、散打等俱乐部,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师生的健康水平。音乐学院学术科研成效显著,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专题晚会近30余场次。

(五)生源充足,毕业形势良好

在招生生源方面,由于学校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因学校更名带来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我院招生情况良好,且报考体育艺术类的考生人数仍将维持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具有充足的生源。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日趋活跃,体育艺术表演人才的就业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院设置本科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是适应体育发展社会化和多样化,以及市场发展对体育表演艺术人才需求的需要,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过于落后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探索性地提出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策略与建议。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开始,这就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实施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面临着进一步的深层次变革。音乐教育关系到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发展。但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存在,对于上述目标能否实现,着实令我们担忧。本文欲就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过于落后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探索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农村小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入。部分学校始终无法跳出“升学率怪圈”。对于小学的音乐教学来说,小学音乐始终以一个“副科”的角色出现在学生与教师面前,“砍掉”音乐课的呼声时有耳闻:并且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非音乐专业老师代课的现象,可见农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素质教育观念,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主要原因。总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小学音乐教育都“心存偏见”,致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淡化: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仍是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他们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岗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这些民办教师多没有受过专业化音乐教育。多是出于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使自己在音乐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对于音乐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可谓是无从谈起,如:钢琴不会谈。对于好不容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因为教师个人技能问题,却闲置不用,成了学校的硬件摆设。如果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不能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则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失职。不能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会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越来越落后。因此,急需重视与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三)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

在当前众多农村中小学中,音乐教育的设施可谓是极其落后,缺乏专用的音乐教室,甚至连音乐教学书籍、挂图等教具都严重缺乏,更不用说专业化的琴房。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最常见的占乐教育设施就得属于破旧的风琴了,至于其他音乐教育辅助工具则很少有。因此,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分不清竹笛和箫的区别,对于音乐教材中提到西洋乐器更不知为何物。在农村小学生的概念里,只要能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开展,进一步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教育课,但却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将音乐教育课开设成“唱歌课”,甚至“流行歌曲课”。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一方面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以流行歌曲应付了事。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音乐教材与小学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教学技能开展教学。加之,小学音乐教学资料缺乏,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音乐教育的现状,需要我们彻底抛弃旧的教育观念。首先,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其次,需要农村小学的直接管理者~小学校长们摒弃“主课”与“副课”的旧思想,确立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要性。再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们要有敬业精神,切实提高师德素养,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真正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农村小学。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师资力量,动员优秀毕业生后到农村工作和发展。农村学校也可亲临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工作。同时,还可以到音乐院校聘请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加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力,而音乐教学设施条件如何、音乐教师素质高低又是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经多年的今天,我国成功解决了中小学的危房问题,中小学教师工资也获得了有力保证,因此,我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如:修建专业化的音乐教室,配备钢琴、电子琴等音像器材以及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设备等;还可以通过在图书馆、资料室中增加相关音乐教学书籍、杂志以及音像资料等,供小学音乐教师们自学和研究使用。

(四)配合新课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满足音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要求,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积极的改革。首先,要注重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如:在上课前可以选择性的给学生播放学生爱唱爱听的歌曲,将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与这些歌曲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其次,积极改革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本地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民间的音乐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如:在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歌曲,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

总之,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全力配合下,相信新课程改革会实施的更加顺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会获得跨越式的提升,学生也会在“音乐”熏陶下更加健康快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贤忠,刘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对策,《怀化学院学报》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