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二生物复习总结

高二生物复习总结

时间:2022-12-04 22:5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生物复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二生物复习总结

第1篇

一、明确复习目标,稳步推进教学进度

学生从高二进入高三开始阶段还是比较迷茫困惑的,多数同学并不了解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1.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因此很多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复习进度上,但是我们知道,方向比速度更为重要。如何确定复习方向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试范围和考试能力与要求,再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统计并确定出高频重点考点。明年将是实施使用新课标以来的的第三年高考,考试内容和考试基本形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通过研究上一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些年的高考题,我们明确了高考的考试范围和重点高频考点,在以后的一轮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各点面的复习到位,还要重点突破高频考点。根据统计,我们将必修一的复习重点放在了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代谢两部分,在细胞的代谢中,尤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作为重中之重。必修二的重点考点有: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和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而必修三的重要考点我们定在了动物激素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研究高考试题。 通过认真研究近几年全国及其他课改区的高考试题,明确高考对知识点怎么考。纵观这些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明显的特征是:重视基础,突出主干;试卷趋于稳定;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关注生物学现象。通过统计不难发现,高考生物题Ⅰ卷的六道选择题往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就要求我们一轮复习要全面,而Ⅱ卷的四道大题所考察的内容基本都是在代谢、调节、遗传和生态四个部分,充分体现了高考重视基础、突出主干这一特点。虽然每年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但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我们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提炼出基本考试题型、考查知识的方式、以及解题方法技巧,及时地教给学生,对考纲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不做深究,删掉“偏题、怪题、难题”。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难点、热点知识上,以提高复习的准确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3.研究自己的学生。 教育是一项务实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切方法中只有对自己的学生有用的才是最好的。由于年级有普通班和实验班之分,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又有差别,通过他们高一高二时的表现,给自己的学生明确定位,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再设置相应难度梯度的习题进行巩固和训练。

二、重视课本,合作学习

许多高三老师都感觉到原本在高一高二生动活泼的课堂到了高三一下子就变得死气沉沉的了。教师满堂授课很累,可是学生还是一脸的迷茫和困惑,不知道是否真的听懂了。如何激发高三学生的求知欲,让高三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动与静、教与学的和谐,这是值得每一位生物老师深思的。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相对较少,知识覆盖面相对较窄,考查内容相对偏少,因此许多高三的学生不喜欢看教材,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总是认为只有做题才能够提高成绩。其实高三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关注教材的细节知识点非常重要。在高三复习时,老师要尽量提前做足功课,通过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对每一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明确目标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在系统复习梳理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复习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认真填写练习册上的知识梳理,在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已有所了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同学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许多,如此学生便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掌握。教师要帮助学生看好书本,吃透教材,找到复习中疏漏的知识点,创造高效的复习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时,除课本知识外,还要注意从各种媒体中获取重大热点问题,如高浓度农药蔬菜、河北昌黎粉条粉丝事件、速生鸡问题、工业明胶胶囊、镉米事件等与生物学科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提高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由于考试的时间有限,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试题,学生就必须按高考要求来强化训练,探索最佳的解题方法,提升解题的速度和质量。强化训练并不是要题海战术,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总结常考的知识点、常见题型、特点以及解题方法。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精心挑选习题

精心挑选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和高考要求又有益于培养能力的习题,做到难易适度,分层设置,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试题既要针对考点、热点,同时又能巩固本节课知识,还能将本节课的规律、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拓宽应用。

2.细心讲评练习

讲评时应多评思路、评方法、评题型的特点、评失误点、评拓展后的知识、能力生长点,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重点放在分析题意、寻找突破点和思路、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上。

高三教师应该坚持做到发给学生的试卷必需要收回,争取全批全改,还要精心评讲,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养成细心、严谨、规范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注重解题思路,感知学科思维。在强化训练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做会一道题,更应该是学会一种方法,通晓一类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

3.依托练习,提升能力

新课改过程中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学习知识并不单单是为了做题,在做题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 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在训练学生解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题的关键词、突破点,运用贮存的知识,将它们加以迁移、转换、重组,从而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用合理流畅的生物学语言进行书面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落实,加强复习时效

第2篇

【关键词】生物;自然学科;探究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现行的教学大纲和将实施的中学生物教学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物实验均有明确的教学要求。但从多年高三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实验类试题普遍感觉难度很大,有的同学思路不清,有的是无从下手,更有部分学生甚至对实验类试题产生畏难情绪。这也导致高考中得分不理想。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仅靠高三的专题复习和训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开始的生物教学中就加强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从高中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逐步理解生物学科中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常用的手段。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思维。从而为高三的进一步提高和形成系统的实验探究思维打下基础。

一、认真落实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规定的分组实验

教材中的分组实验也就是高考考试说明“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教材中这些实验的设置,对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生物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分组实验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从实验类型看,既有观察类的,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也有验证类的,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还有少数探究类的,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蔗糖的作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分组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上实验课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只要组织得当,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完成实验的同时,从中感受到教材中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从而逐步构建实验的基本框架和形成基本的实验探究思路。这对高三复习教学过程来说,无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习、研究性课题、课外读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

由于课程设置的需要,教材中许多实验探究类问题,都设置在教材中的实习、研究性课题、课外读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中。这一类的问题的确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一一完成。但是在这些材料中有许多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是非常有用的。如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研究性课题“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习“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这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一一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将这一类问题转化为就象掌握教材中的分组实验一样。此外,还可以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个过程,那么教材中的这些材料就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素材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不多,老师应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应对演示实验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教师完成实验后应该让学生明白渗透装置是如何与植物细胞的结构联系起来的。使他们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得出自己完成实验的感受。此外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实验素材,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等。在这些素材中如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和艾弗里的转化因子实验设计都是非常巧妙的。通过对这些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学生可以明确生物实验的基本过程,即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程序。如果教学中我们注重对这些素材的分析,学生就能从科学家们巧妙构思的实验中学到实验设计探究的真谛,这对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四、注重在考试、练习试题的设置中加大实验问题的比例,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思维的发展

过去许多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总把实验探究类问题安排在高三来复习,而在高二的考试练习中回避这类问题。这实际上是很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思维培养的。对学生来说,考试练习是他们平时学习的风向标,考试试题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我们在高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试题中,加大实验探究类试题的设置,既有利于固巩高二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更能通过考试使学生不断弥补缺陷,总结提高。同时实验探究类试题的设置,本身也是对实验探究思维的的一种训练。一个具体的实验探究类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为高三的专题复习作好了准备。

五、恰当的引用经典的高考试验类试题,增强学生解决此类试题的自信心

第3篇

【关键词】高考;生物学科;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江苏省生物高考自2008年开始实行等级评定,至今已走过6年,笔者结合前五年的江苏高考生物试卷,对2013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的特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对今后高三阶段的复习备考以及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试卷结构分析

纵观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学试题,2013年的生物试卷更加成熟。试卷结构基本不变,全卷33题,包括20题单项选择题,5题多项选择题和8题非选择题。试卷考查内容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南,符合《江苏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生物学科)》的要求。相比前几年的高考试卷,难度不大,无偏题无怪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试卷考点分析

1、 考点分布情况

经梳理,2013年试卷涉及的考点及分值见下表。

2、 考查特点

2.1该试卷注重全面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又突出了重点内容。

根据《考试说明》,试卷考查了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如第一题考查了生物体内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作用,第7题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9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知识点,第24题研究了分解者对小麦秸秆的分解作用,总之试题考点覆盖面广泛,同时也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了着重考查。从上表分析来看,与去年相比,试题对必修模块I的考查略多,模块II与选修III考查内容略少。必修模块I中光合作用、模块II中的遗传规律及模块III中的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结构依旧是考查的重点,所占比例较大。

2.2该试卷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考试说明》要求以能力立意为导,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013年考题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原则。考题多处以图表形式呈现。例如第8、10、24、30题等。其中第8题考查的是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分裂方式。无论图上染色体形态多么奇怪,学生只要掌握三看识图法即可。先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图中1与2、3与4等共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且出现明显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后续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由此判断,该题答案选C。该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再如第33题的第三小题第一空,考查学生将三张图的信息综合起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最后一空则是考查了学生绘制曲线图的能力。

2.3题目背景新颖,理论联系实际

本试卷十分重视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较好地体现了“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例如选择题第24题,考查了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对小麦秸秆的分解作用,可应用于解决目前苏中苏北地区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如第30题研究了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充分体现了高考“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价值追求!

2.4重视实验考查,突出生物学科的实验属性

从考点分布情况表可以看出本次考试中实验分值占总分27.5%,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实验试题大多以实验或科研素材为背景,情景为原创,具有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除了第5、6、9、14、17、18、21、23、27题考查的是书本实验之外,第28题设计实验探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该题注重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除此以外第30题也是设计实验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来看,近年来对实验的考查不再是单纯地“背实验”,而要求学生具有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当然,题目在书本之外,答案在书本之内,无论题目多么新颖陌生,学生还是需要掌握扎实的书本知识,用已学知识来完善或解答相关问题。

三、 给今后生物教学的一点启示

1、 重视教材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分析连续6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看出高考最主要考查的还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就要重视基础教学,不能为了提起学生兴趣一味地补充书本以外的内容,以牺牲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获得课堂中的哗众取宠的效果。进入高三一轮复习更是要注重对知识系统的梳理,不急不躁,稳步推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网络体系,只有对书本知识的牢固掌握,才能在考场中面对各种情景的问题不慌不乱,冷静分析,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2、 重视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要提高学生实验的综合技能,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课本实验的掌握,还要加强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的学习和掌握。可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一些较为简单的课外的探究性问题,并且用科学的语言来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结论。

第4篇

一、 复习巩固陈述性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

高三生物复习涉及大量陈述性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常常出现知识间混淆和记忆的不协调。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乐意去记忆,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呢?

1. 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基础知识

在复习课中要善于设疑,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原有知识。例如,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时可以设计话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态农业”,同时提示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原理设计农业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学生就会调动原来储备的知识“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种间关系”等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自然也就激活了原有的知识,最后总结出设计生态农业系统的具体措施。

2.兼用多种方法,促进知识深加工

有关的研究资料显示“鉴别相似性与相异性”是效率最明显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高三生物复习中大量的相似的名词、概念可以采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对知识和概念进行比较、类化,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课本讲述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基因的表达时,就可以将复制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即转录和翻译)从时间、场所、模板、原料、条件、过程、产物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列表归纳,在课堂上呈现以下比较表:

总结是效率相当明显的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复习课上,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必须删除、替换和保留某些信息,其前提是学生较深刻理解这些信息。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可以于课前告知学生专题内容的高考考核要求,让学生认真梳理,按照知识的内部联系课前建构知识网络图,课内小组交流、补充和完善。例如,复习“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前让学生把课本中涉及的下丘脑参与的调节找出来,在课堂上共同归纳出以下“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知识网络图”:

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加工的过程。通过构建类似的知识网络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非语言表述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 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生物教学的目的之一。任何一种技能的学习过程都是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这也是高三生物复习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然而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把熟记于心的概念、原理加以应用。虽然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约,但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技能学习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定型阶段”。以实验设计为例,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是建立在对课本经典实验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模仿课本经典实验的设计原则进行的。如果仅是背一道道实验设计习题的答案,那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相当低。

技能学习的“定型阶段”只需要认真地对待和分析几个“技能样板”。对高三学生而言,生物学科最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样板”应该来自于课本,尤其是课本的经典实验。指导学生对课本的经典实验进行剖析,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更有利于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孟德尔的经典实验给予学生两个“技能样板”,一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二是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例如,剖析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的内容进行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加以考虑。例如,这些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对照类型、单一变量、结果与结论各是什么?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剖析,对学生理解生物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答实验试题很有帮助。

三、 程序性知识使用熟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习程序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使用的熟练化是需要大量的针对性训练的。根据有关的实验统计,一项技能学生大约是练习24次才能达到80%的掌握水平,才能准确而迅速地使用这项技能。要反复地使用一项技能,又要让学生乐于不断地使用这项技能,变式训练应该是技能熟练和提高的最有效的练习。

1. 变式训练是提高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系列问题就可以将课本原题目P83选择题3采用以下变式训练。

变式1: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人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右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A. 左右相等

B. 左多右少

C. 左少右多

D. 左右均无

变式2: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以上的两个变式和课本的原题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掌握解决系列问题的分析方法。习题变式训练应尽可能选用课本的原题,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逐步建立相应的思维模型,达成大幅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积累错题是提升解题能力最有效的策略

进入高三后,学生所做的练习数量和次数肯定要比高二多,学生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将每份试卷上的典型错误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积累三到五个题,那么经过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经常反思和回顾,在脑海里就会形成较大的积累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应该可以厚积薄发、充分发挥、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第5篇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生物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进入高三生物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生物总复习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创新设计》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教师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⑴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所以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如: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引导学生写出概念图等方法。

在对教材仔细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来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例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教材中分布于第一章和第三章,如果将它们归为“细胞分裂”一节来讲授,重新组合成知识块,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⑵、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

根据具体内容,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具体的线索如下。

①章节内综合

例如,“细胞”一章中组成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可以体现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状。细胞内各种结构从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的各种代谢的相关性,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呼吸的过程等。“遗传和变异”一章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各种物质的相关性和各种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碳元素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平衡等,各学生综合起来。

②跨章节综合

例如,“细胞”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细胞的完整性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新陈代谢主要在细胞内进行,细胞内的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转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物的新陈代谢”与“遗传与变异”的综合:遗传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和代谢类型。“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物与环境”的综合:物质代谢和物质循环,能量代谢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代谢类型。“遗传和变异”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使有利的变异得以积累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的综合:细胞分裂是生殖的细胞基础,无性生殖是通过体细胞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生殖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新陈代谢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综合:某些激素是生物进行生殖的调节物质,如性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素也是生物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遗传和变异”的综合:遗传与变异是通过生殖来体现的,营养生殖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的,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故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型,子代出现了更大的变异。由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个体发育的遗传基础是核酸,DNA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决定个体发育的方向和全过程,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特定基因有序地活化和表达的过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

⑶、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复习教学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则可进行专题复习教学。

专题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a、体系专题。例如: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②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③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④生物与环境系统。

b、实验专题。例如:①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c、题型专题。例如:①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②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③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第6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生物课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80-01

一、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的依据

根据对近年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和复习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方法策略。

二、复习计划安排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按照考纲知识框架安排顺序,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为主线,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主要是解决知识点问题。复习时应该和老师的步伐保持一致,进行逐章逐节地细致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到3月初,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我们可以确定一般每周一个专题的复习进度,大一点的专题可在两周左右完成,对于一轮中遗留的问题,在哪一个专题中,要对这块知识进行突击强化,彻底完善知识网络体系,不留漏洞。另外,3月份新考纲已出台,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同时对照考纲,将复习重点向重点章节、缺陷章节倾斜。

第三轮: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同时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忽视高考的冷点;研究和领会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增强应试的信心。由于进入高三后往往还要有很多考试安排,时间耽搁。因此可适当对复习时间进行调整。

三、复习学习方法

1.分类整理法。复习过程中,要学会概括知识要点,弄清各知识要点的来龙去脉。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尤其对高考试题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几章应重点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存贮记忆,提取信息时便于搜索,应用时便于产生联系,对全面回答问题有重要帮助。构建知识系统,是按知识属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

2.典例分析法。对典例的剖析,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等同于一般习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剖析,体现出典例的价值所在。如从题干信息给予方式、命题视角、命题与生物学理论的切入、潜在的演变方式、应用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对解题思路进行剖析和拓展。研究近十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吃透高考经典题,对高考经典题要做到“慢学制胜”,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务求“吃透”,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网络化,解题思路清晰化。对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更要细心加以揣摩、分析,一定要寻找出自己的答案与它的差距。这样做有助于知识间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有助于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

3.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4.关注热点。生物课程是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密切相关。注重考查知识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今后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复习中适当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身边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各种现象,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此外总结归纳老师讲课时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在平常的训练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第7篇

本节课位于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减数分裂”一节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尤其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和图形辨析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之一。另外,减数分裂又是学习遗传定律的基础,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三个班级均是普通班,这部分内容虽已学过,但由于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学生大多都已忘记,虽然才复习完有丝分裂但是因为减数分裂比较抽象,所以学生难以很快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减数分裂的概念。

(2)阐明形成的大致过程。

(3)区分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表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概念。

(2)的形成过程。

2.难点

(1)区分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数分裂发生于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以及染色体的行为等内容,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遗传定律、生物变异、个体发育相关内容的真正理解和运用。减数分裂这节在必修模块中起承上起下的作用。因其有复习过的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知识作铺垫,也要为遗传规律和生物的变异夯实牢固的细胞学基础,扎实复习本考点意义重大。但因教学内容抽象,知识量较大,因此该内容上了四个课时才完成。这部分内容虽然在高二已经学过,但相当抽象而存在遗忘率偏高的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先安排了一节自习课,让学生梳理一遍课本内容,同时让学生自己绘制减数分裂图形,然后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深刻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点遗忘的程度,在展示的过程可以看出许多同学都很沮丧,都觉得这些知识点几乎快忘光了。另外,在后面的几节课中同样采取先让学生做,而后老师再进行补充的方法。几节课下来,有许多同学不再像第一节课那样觉得什么都不会,虽然仍对知识点掌握得不是很好,但起码老师讲的问题能听得懂了。

从有丝分裂已有的认知到减数分裂中未知的规律的探究、温故知新。分散难点、分步处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行为,图文结合。课堂上边练边讲及时反馈巩固复习成果,能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学比较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让其通过图形表达出来。这样既检测了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的程度,又完成了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采用的是从图形中总结规律再回到图形中去,让学生真正理清其内在区别,同时又配以例题来巩固。这样的处理又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和找规律的能力。

第8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三生物;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重视,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给我们高三学生复习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问题,必须做好分析,有效复习。

一、认真分析新课标和教材,吃透高考新方向

新课程在教材的结构、知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扩充,因此,必须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1)仔细研读教材中资料分析及图、表

历年高考试题,资料分析及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教材设置了大量的图表,如“示意图”、“模式图”、“表格曲线”等多种形式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把这些资料分析、图表进行加工组合,可以作为命题的背景资料展示给学生,既能提高学生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认真研究新课标

新课标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探究性活动的设计,注重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等,倡导学生多关注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二、复习备考中应注意各种“尺度”的把握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路径很多,其中教学尺度的把握是重要一环 . 事事有度,适度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教学中,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堂生物复习课,必须处理好全面讲述和重点讲述的关系,在尽量讲全、讲深、讲细、讲透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的教学,至于什么知识内容应重点讲解,什么内容可以略讲,什么内容可以点到即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予以确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并要适时适度。教材中不同的知识体系,其难点的地位不完全一样,因此处理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如果难点内容就是重点内容,教学中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全力以赴地去突破;如果难点内容并非重点内容,则适当疏通,使学生理解,有针对性地去突破。

教学中,教和学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应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实验班或是重点班的学生而言,可采用归纳总结、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班的学生就宜采用直观性的模型、实物、挂图,进行讲、练、评组织教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材体系和学生程度,不同的教学设备和环境条件,把握好“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注意了“度”,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处理好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生物选修部分的内容是块难啃的骨头。很多教师对选修内容不太熟悉(尤其是选修一),对选修的地位也把握不到位。通过对实施新课程省份高考选修部分的考试要求分析来看,选修部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只需要学生对核心的知识点加以识记。因此, 应把握全局, 建议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必修内容上,把选修内容穿必修中来建构知识网络,或者将选修中非常复杂、学生难以掌握理解的内容而大纲不作要求的忽略掉。选修和选修三的某些内容和材料可以作为必修一和必修二复习的资源。当然也不能完全轻视选修部分的内容,在考试说明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慎重。

四、处理好教材与教辅、练习与考试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辅资料肯定会有一次较大的洗牌和重新改革。教辅资料与教材不配套,会使复习备考有较大的难度。因此, 在众多的资料中选出适合于自已教学和学生复习教辅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种忽略了教材,而将复习围绕参考资料上的做法是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的;高考备考肯定离不开参考资料,但建议学生把精力放在教材和一本复习资料上,而作为高三的老师应多博览教辅资料,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个人专业素养,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备考。

新课改高考的试题特点是对知识的要求降低,而试题的灵活性在增加、新题也在增加,在这种特点下,我们以往惯用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可能就失效了。所以在应对新课程下的高考,个人认为无须大量做题,而是选择性的训练,做那些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试题。布置给学生的练习一定要精简,不能过多,否则学生做了很多题,浪费了时间,却抓不住重点,效果反而不好。精选习题就需要老师去做很多题,并且细致的整理、归类。例如有针对性地找出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去练习,某一类型的题不宜做得很多,应举一反三, 适当增加变式练习, 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很多教师不重视教材后面的练习及自我检测题,因为这部分题相对比较简单,思考量较小,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练习是完成知识的落实,巩固基础,养成能力。课后习题都是为尽量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设计的,一些习题的开放性较强 (如拓展题),其旨意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习题也注重了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方面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可以将教材中的习题直接使用或者改编。

五、重视实验教学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很多的探究性实验以及问题探讨,每个章节或专题的开始部分都是以问题来驱动,然后围绕问题来组织教学,在单元或专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很多的探究性的实验。这是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最明显的变化,也是最能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加强研究教材探究活动的设计,从新课标的高度组织实验的复习,既要注重实验的原理,更要注重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设计思路,从培养实验能力的角度来组织实验复习备考。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生物学的知识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到验证的,复习时要多从实验角度想一想,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我们有没有办法进行验证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于实验内容的教学,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在亲手做的实验上举一反三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实验。而让学生花上几节课去做实验并不是浪费时间,相反的可能还会节约时间,因为通过亲眼目睹实验现象,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会让人记忆深刻,不用再花上大把的时间进行那些简单纸上谈兵式的播放录像、讲解、背诵,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感性升华到理性, 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注重构建知识框架,加强知识的联系

新课标教材总体上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方式,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管是生物必修模块还是生物选修模块都是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而模块中的专题或单元也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单元或专题的复习中,教师可以构建专题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由于高三一轮复习是在高一、高二学习模块的基础上,对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进行系统的复习,这就是要求高三生物教师,根据《课标》挖掘好模块中的知识点,对模块作恰当的归纳和提炼,适度的拓展和提高。既要注重模块的单元或专题内的知识联系,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有机组合,从而顺利构建模块知识体系和结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准确、快速的在大脑储存库中提取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多年的实践表明,高三复习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很有效果,因为构建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桥梁。高中生物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常有:画概念图法、图文结合法、列表比较法等。在复习课中,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整理和连贯新旧知识,建立良好知识结构。新课改对于我们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吃透新课改的要求,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做扎实,自然会有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共鸣、能力的提升,也必然会带来学生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10篇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第一步,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首先是通读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后分段略读、精读,对教材重点内容如概念、定义等,要求做到读、划(在下面用色笔画线)并行,以加深印象,为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基础。对其中优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观描述,亦可领读、朗读。课本中精美的插图照片,可当作美术作品欣赏,要充分利用美学的感染力,来引起学生自学地理教材的兴趣。最后分析和总结出段落大意,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进行的,则是配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具体的地理轮廓形象,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地理记忆能力,学好地理课打下基础。(动手)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样,手脑结合,地理知识和绘图技能结合,而达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明确,并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每学一课(章、节)就让学生把课本有关地图描绘下来(应描地图教师事先选好),描图纸要用单页薄纸,并作为课堂作业,检查评分。描图要求轮廓清楚,位置正确,书写规范。所描项目须经教师选定,描图过程(包括描图前和描图后)要引导学生对所描地图进行反复思考,要思维其地理位置特征、轮廓形象、方位距离、面积大小、地形分布、生产布局等等;也可以联系不同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进行对比思维,还可以把课本中有关文字论述和听描绘的地图本身结合思维,把部分专题地图如山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城市图等归纳成综合性地图来思维,也就是把所描地图,同整个教材串连起来,形象具体,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思维描图”的关键是思维(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描图。如果学生不思维,而单纯描图,则单调乏味。只有边想(思维)边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与联系同地图结合,则兴趣盎然。“思维描图”需教师培养引导,为增强说服力,可在同一学生身上搞些数据,对比“思维描图”与“单一描图”的不同效果。

“思维描图”具有紧扣教材,简单易行的优点,不论教学设备的好坏,师资水平的高低,学生成绩的优劣,皆可推广应用。“思维描图”不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图知识牢固,还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现象发生。

第二步是填、写结合——“地理事物镶嵌法”。

学生在读、划教材,思维描图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内容和地图知识,这样,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以及有规律分布这一特点,填、写结合,采用“地理事物镶嵌教学”。所谓地理事物镶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内容,取空白地图一张(学生自绘),就像幼儿的“积木盘”一样,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气候类型、自然带、交通城市等,让学生像摆积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别“镶嵌”到空白地图上,填(图例)写(注记)结合,把众多的地理事物,综合归纳为一图,形象具体,印象深刻。

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节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密切结合,启发学生按步思维,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规律、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其相互关系,进一步把中学三个层次(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册地理教材综合在一起,达到学生对地理课本越学越薄,越读越少,概念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课文)、描(思维描图)、划(概念、定义)、写(知识结构、地名)、填(地图)等一系列的自学活动,动手动脑,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双基”内容。下一步就应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如虽处同一纬度,由于海陆、洋流、地形的不同,气候类型产生差异,气候、土壤、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地理环境(主要指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类与环境之对立统一关系,等等,使学生具备审答地理问题,评价地理事物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二地理常用的表述法(1)特征描述性表达

特征描述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考查比较多的一种能力,但失分率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从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组织文字,是正确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个方法。

(2)归纳总结性表达

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会利用新闻热点报道,从地理要求、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好。这类答案通常就隐藏在文字和图表中,但不能照样摘抄文字,要结合地理原理将它重新组织。

(3)归因层次性表达

某一地理现象(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其原因的,而且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分析原因时要有主次先后,这样才能显得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则不仅会颠三倒四,还会漏答要点。

(4)分析推理性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与上面的“归因层次性表达”不同,它是线性的;具有严密因果逻辑关系,层层推理,环环相扣;少一个环节就会觉得不够严密。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跳跃。

(5)区域比较性表达

这类表达是要紧扣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有的是直接设问区域间的异同点,比如,“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设问的,但它隐含着区域比较,如“为什么水稻种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带?”隐含着三江平原与其他同纬度地区的热量比较。

(6)图表辅表达

表达交流的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图像也是。所以,当仅用文字来表达有难度时,可以借助图像,特别是涉及地理空间概念的一类问题。使用得好,即可以准确简洁地表述,还可以节省时间。

怎样学好高二地理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初中地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还是记忆一些地名和地理现象就基本可以过关了。有的同学在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到了高中连长江、淮河和黄浦江哪个靠南哪个靠北都搞不清楚。也需要从这个层次开始补习。

这个层次的核心是要把地理知识和地图对照起来,做到直观理解。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图这三个地图应该反复的看,当成课外书来细细品味。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书桌旁边的墙上,就有一个立体的塑料版的中国地形图,做题或看书累了,就凑过去看看,还会拿手摸一下,感觉不同的地形地貌。真的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是觉得浅显的地理书是可以当课外书来读的,非常有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到了高年级,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学习方法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比如在学习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是靠背地名能解决的了。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记忆。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比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11篇

1、好的开端

(1)本学期提前一个月上课,因此各学科在完成高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任务外,都对下学期内容有所渗透。

(2)及时完成学生的选科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3)开学初各备课组、个人制定就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同时在各班主任和帮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繁杂的高二年级学生档案工作,保证整个学期工作的有序进行。

2、培优

(1)从3-18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竞赛辅导全面展开,逯元祥、何文哲、万为民、吴玉成、吴恩徐、戴凝六位老师认真备课,每大周有4次承担了竞赛辅导任务,精心准备教案和练习,力争提高优生的整体水平。

(2)开学第二周专门召开优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要求每位同学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争取在期末统考中有新的突破。

(3)树立何婥君、梁清泰等少数同学学习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在他们的带领下热爱学习的同学越来越多。同时鼓励优秀学生自主学习,激励他们先走一步。

3、积极参加教学研究:

(1)年级组老师积极参加建校十周年校庆。9月25日下午2:00,高一高二年级举行展示课,我年级夏青、张慧、吴玉成、张宪存、万为民、叶敬之六位老师主讲了数学、英语、语文科目共6节课。

(2)本学期高二年级老师除了积极参加顺德区、佛山市、广州市教研外,还积极参加部门和市里的教学评比。在2004年12月14日下午进行的全校信息整合技能大赛中,我年级吴恩徐老师带领生物选修班的同学展示的实验课,一举获得三项大奖:教学设计奖、教师素养奖、教学整合奖。

(3)每位教师在开学第二周了完成学校教师科研课题的申报,在十六周每位老师对自己确立的课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完成有关课题的教学论文,最后完成由年级组统一将每位老师的结题论文进行汇总,编辑版了部门教研刊物《出海口》第36期,共收集论文19篇,总字数近5万字。

(4)2004年12月7日,肇庆一中英语老师到我校进行交流,他们在听了我年级夏青老师英语课后,高度称赞了我校学生极佳的英语口语水平,并对我校的英语教学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4、对美术班的教学高度重视

本届选美术的学生是高中部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届,辅导任务大,差生面广,在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张慧、颜霞和美术老师吴胜辉以及其他帮教老师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1)本学期共举办次美术作品展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两次画展。积极组织学生投稿《桃李园》并发表。

(2)2004年9月27日美术班同学利用周日下午休息时间到广州观看全国油画展,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3)1月6日,高二(6)班召开班级任教老师会议,对班级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情况进行交流,以期找到符合美术班特点的教学方法。

(4)在参加2005届顺德区美术高考模拟考试中,高二(5)班的三个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5、积极参加叶晓燕老师组织的部门学生会活动,在“谈恋爱是推动学习还是阻碍学习”辩论会,高二年级学生代表获得比赛的冠军。

6、参加校“学生素质检测”,班主任提前做思想动员,学生认真配合,学科老师精心准备,使得高二年级的各项素质检测圆满完成。

7、期中考试:第十周参加部门组织的期中考试,老师进行试卷讲评,考试结束后,肖幼春老师针对高二学生的分科实际,制作各项分析表格,各班级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对期中考试结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同时也召开年级期中考试分析会,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8、营造英语环境

(1)每周三次收看英语新闻联播

(2)举办英语周活动:高二英语组万为民、张慧和夏青三位老师认真策划和准备举办了英汉翻译对抗赛和英语沙龙活动,获得了其它部门观摩组的肯定。同时配合部门英语教研室成功举办了高一、二年级英语圣诞晚会,在晚会比赛的十个奖项中,三位老师所带班级的英语歌曲和短剧共获得八个奖项,囊括了所有一等奖、三等奖,还有一个二等奖。

(3)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英语备课组组织十五人报考三级,一人报考四级。

(4)办英语墙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手抄报比赛活动,手抄报活动获得部门和学校的好评,高二(1)班的梁颖欣和罗健欣在年级组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5)2004年11月17日年级为创设良好英语环境,配合英语备课组举办英语互译对抗赛。

(6)2004年12月30日,年级老师参加总校举办的“首届教师英语风采大赛”,颜霞老师获得非专业组的一等奖。

(7)高二教师积极参加部门英语教研室举办的英语培训

9、备课组活动蓬勃开展

除了英语备课组在营造浓浓的英语环境,做了上述努力,在这里不在重复外,其他备课组的活动也在蓬勃开展

(1)语文备课组本学期的指导思想是: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措施落实、讲求实效。在组长黄维栋老师下,认真备教案、做课件,全年级统一一种练习,各位教师轮流负责;加强集体备课,除了加强日常的交流和探讨外,每周开一次小组会;11月,配合德育处和年级,指导班级学生完成了“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专题征文活动;完成三期桃李园学生投稿工作,组织学生进行了背诵默写竞赛、成语接龙比赛;承担了部门学生辩论赛的指导工作;12月,组织6位学生参加了12份进行的顺德区高中生即时作文大赛;参与了全校的展示课活动,并积极评课。同时,除了积极参加了广州教研活动,在领导的关怀下,还派代表参加了中南六省语文研讨会。

(2)数学组吴玉成老师带领全组人员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备课,每次开会有总结有计划,然后三人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讨论,在教案的撰写上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分章组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共享,然后各自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教案。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各个层次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不同的高考目标分层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上充分体现了课前预习与复习、教学内容、例题分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课堂练习、教学小结、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等环节。本学期各班作业都能很好的分层布置,精选试题,课本习题做到了人人过关。几位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做到了全批全改,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性批语。每位老师主讲了一节组内公开课。

10、教师参加教学举办的各项软笔和硬笔书法比赛。硬笔书法比赛中,年级逯元祥老师获得一等奖,吴恩徐老师获得二等奖;软笔书法比赛中,吴恩徐老师获得一等奖,逯元祥老师获得二等奖,叶敬之、何文哲老师获得三等奖。

11、每位老师每月完成高考模拟试卷一套,及时了解高考动向,掌握最新高考信息。

三、辅差:

1、德育方面:

(1)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引导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支持他们参加圣诞英语演出,为他们借服装道具。很多学习上的困难生在表演中展示了自己的丰富的文艺才能。

(2)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中,注重心理疏导,与他们做朋友,严爱结合,工作有的放矢,消除心理障碍,同时认真负责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争取进步。特别对于美术班的困难生的管理方面,杨维寒主任配合班主任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2、教学上:

(1)期中考试中,增设学习进步奖,使学习困难生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提高自信心。

(2)任课老师在教学有注重兴趣培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六班很多学生不爱看课文,不爱发言的情况,叶敬之老师经常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让他们每个人都提一个问题,不提问题就必须回答我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个个都读课文,也思考问题了。张宪存老师带的4班和6班都有一定的困难生,他准确认识到差生之所以差,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无论是讲授的内容、形式,还是速度、语气、表情,都注意尽量让他们乐于接受、能够接受,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黄维栋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学上注重采用“小步子、见成效”的做法。如背诵默写,平时划分成小块来解决,在“背”的基础上还要反复“写”,逐步积累。对后进生的教学不能贪多求快,而应该“小步子”踏踏实实,“小步子”突破,最终取得大进步。“小步子、见成效”能使后进生有成功感,能增强他们的信心。经常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戴凝老师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尽量讲慢一些,同时鼓励多问,每次错的一个个找来当面讲。对于上课管不住自己的爱走神,上课多提醒。多一份耐心,会有很大收获。

(3)注意搞好分层教学:

杨维寒主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如X班、美术一班、美术二班各个班的进度、作业、授课模式等均有区别;詹学军老师在教学中尽量采取探究法教学,尽量分解知识难度,设计教学梯度,让每人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最大的收获。

第12篇

关键词:反思;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反思”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教师的一种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调节的过程。“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但只要愿意反思,就可以从有限的经历中提炼出许多经验。

高中生物教学属于理科,但却有许多偏文的知识,在高考分数值的比例上又被理科学生列为“小科”,这种思想使高一、高二学生的生物学习不投入,又直接导致高三生物不好而理综分数不高,因而,生物教师更应该进行教学反思,在点滴的反思中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生物教师我一直坚持做好课后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第二节比第一节生动,第二年比第一年精彩,现浅谈如下:

一、记录教学灵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常常会因为一些突发事件的生成而产生瞬间的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复习“细胞分裂”时,细胞图像的识别及细胞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我突发奇想,把复杂的知识用简明的文字编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课后我将口诀及时记录了下来,并且配上相应的图像在第二课时再次展示给学生,这样一简化学生便心领神会了。在《免疫调节》一节的教学中我突然想到用枪战片来直观形象地讲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体液免疫的过程好比:发现敌情,层层报告,获得敌情后准备兵力、火力等后上战场。而细胞免疫的过程就好比:有部分顽固的敌人躲进碉堡,需要借用爆破手将碉堡炸掉,暴露敌人并消灭他们。学生兴趣高涨,课堂精彩纷呈,课后及时记录下来用于引导学生复习理解。

灵感的捕捉,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没有预兆的突然而至,如果课后不及时记录捕捉,以后再想回忆时,便因时过境迁已无影无踪,令人惋惜不已。平时的点滴所得,都要及时记下,长此以往,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记录创新火花,通过学生反馈进行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思维的碰撞中总会擦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因为学生的好方法和好思路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port”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Hear”的意思是“听”,可与“听觉性失语症”联系,即H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听觉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作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三、记录“败笔”之处,做好“事后诸葛亮”

一节课上下来,总是会有得有失,有成功之处,也有疏漏之处。下课之后,教师静心反思,教法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的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解题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对这些得失进行总结,并进行归类与取舍。

如果是成功的经验,教师要提炼出经验背后的有价值的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使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转化为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底蕴和实力。

如果是疏漏之处,要深刻反思,在原有教学设计上进行调整,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写下反思笔记,便于以后参考,真正做到“研究―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反思”循环起来,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四、记录“刁钻的问题”,会问问题的学生促使教师进步

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坚信:好的学生促进教师的成长。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向来坚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细节知识也从不“抹稀泥”。遇到疑惑的问题总是保持一颗亢奋并渴求的心态,有时为了一个名词查阅大量的书籍、报刊或借助网络或求助于学识丰富的专家,把问题搞定,并且抄写下来或打印出来留做资料。有了这种心态,我喜欢学生向我提出问题,提出质量高的问题。有时就是学生的某个问题或是想法,激励我不断地学习、积累。即便在课间,无论何时,无论哪个班的学生,只要有人来向我问问题,我都乐于占用休息时间多和学生交流。

例如: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有关免疫的知识点中,对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相关知识点、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的过程的讲解还是很模糊,不少教辅对知识的解读还是新旧知识掺杂,不同教辅的习题中对同一知识的讲解甚至各执一词,相互矛盾,因而课堂上在对某些习题的讲解中就出现了不能说服一些爱思考的学生这一现象,课后教师自己也觉着未完成任务,所以会及时在备课中上网搜索知识,查阅最新的教材,最后将学生的问题讲得透彻清楚,不留一点遗憾。

总之,教学过程是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反思之重要,反思是为了促进发展,反思是一种有思考的学习,是一种有理性的总结,有反思才有进步,有反思才是完整的教育。这样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课堂教学日益精彩。

参考文献:

[1]彭鹏.浅谈“教学反思”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孔凡哲,任亚南.教学反思:作用、类型和实施方法.